CN113171514A - 一种新型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1514A
CN113171514A CN202110482843.XA CN202110482843A CN113171514A CN 113171514 A CN113171514 A CN 113171514A CN 202110482843 A CN202110482843 A CN 202110482843A CN 113171514 A CN113171514 A CN 113171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joint
infusion
connector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2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1514B (zh
Inventor
王剑
吴娟
彭玉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04828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1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1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1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1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1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6Holding accessories for holding infusion needles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7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suitable for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fusion line after insertion into a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留置针,包括转接头组件,所述转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上的套管,在所述套管内套设针芯,所述针芯的一端为尖锐部,尖锐部伸出所述套管,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塞,当所述针塞带动针芯拔出所述第一接头时,所述第一接头用于将所述套管与输液管连通,并将所述套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所述第一接头与患者体表皮肤相贴合的一侧为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本申请的新型留置针,大幅降低了输液过程中连接座滑动移位的风险,提高输液安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连接座因来回滑动摩擦皮肤而导致患者皮肤损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需要长时间的留置在患者身体上,目前留置针的结构主要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穿刺引导针芯,导管/套管套在针芯外,其中针芯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其相对于导管/套管更硬,并且能够引导导管/套管穿破皮肤和血管。
使用时将导管/套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套管进入血管的合适位置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套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其中导管/套管是连接在一个接头上的,接头的内腔中具有橡胶塞,针芯以及普通的针头均可穿过该橡胶塞,同时该橡胶塞可以起到防止血液流出到外部的作用;导管/套管由于通常会在身体上停留几天,因此导管/套管的位置也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是通过胶带将接头固定到皮肤上的方式进行的,即取一张整医用胶片的或若干条医用胶带同时将接头覆盖后,再将胶片或胶条的其他部分粘贴到就近的皮肤上,如此通过胶片或胶条即可实现对接头以及导管/套管的位置固定。
由于导管/套管连接在接头的轴心处,所以固定完成后,导管/套管与皮肤之间是处于一个类似于起翘的状态,为了防止导管/套管将被穿破的皮肤拉伤或将插口拉大,需要接头与皮肤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抵紧力,才能较好的防止接头发生位置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接头会对接触接头的部分皮肤产生较大的压力,在长时间的大压力压迫状态下,患者输液位置被接头压迫的位置,常常出现损伤和压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留置针接头容易压伤患者输液处皮肤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留置针,其能够降低患者的局部压迫感,并提高使用舒适度。
一种新型留置针,包括转接头组件,所述转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上的套管,在所述套管内套设针芯,所述针芯的一端为尖锐部,尖锐部伸出所述套管,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塞,当所述针塞带动针芯拔出所述第一接头时,所述第一接头用于将所述套管与输液管连通,并将所述套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所述第一接头与患者体表皮肤相贴合的一侧为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
本申请的方案中,针芯带着套管穿刺进入患者血管内,套管置入到位后,针塞带动针芯拔出所述第一接头,然后将第一接头与输液管连通,即实现了对患者的输液,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第一接头的设置,可以方便的与输液管端部结构配合,将压合部设置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如此,大幅提高了第一连接座被固定的牢固性,大幅降低了输液过程中连接座滑动移位的风险,提高输液安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连接座因来回滑动摩擦皮肤而导致患者皮肤损伤的风险,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形成压疮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用于连通套管与输液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腔与所述输液管穿刺针处的端部接头密封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防护塞,所述防护塞采用橡胶材料制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防护塞后再伸入所述套管。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防护塞还与输液管的穿刺针相配合,使输液管的穿刺针穿刺防护塞之后与套管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防护塞朝向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之间隔开有距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腔形状与输液管针头的针柄形状相适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液管针头的针柄与所述内腔侧壁之间为可分离的密封配合。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所在的平面共面,且均与所述第一接头相切;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E字形或Y字形,且所述定位件的中部可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定位件的截面呈拱形;
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输液管和穿刺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呈圆台形的推动部和拉动部,所述推动部和所述拉动部的截面较大的一端为同一端,所述输液管与所述推动部连接,所述穿刺针与所述拉动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部的高小于所述拉动部的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部和所述拉动部连接的一端周缘设置有圆形的防滑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部以及所述拉动部的周缘均开设有若干个稳定槽。
本申请方案的留置针,还包括针塞、所述针塞上设置有所述针芯,所述套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输液部以及与所述输液部相通的过渡部,所述防护塞位于所述输液部中,所述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液部以及所述套管相通,所述防护塞与所述输液部的端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部呈弧形,且所述过渡部背离所述输液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侧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塞背离所述过渡部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背离所述定位槽的一端所在的平面共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接头背离所述穿刺针的一侧与所述穿刺针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方案中,针芯带着套管穿刺进入患者血管内,套管置入到位后,针塞带动针芯拔出所述第一接头,然后将第一接头与输液管连通,即实现了对患者的输液,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第一接头的设置,可以方便的与输液管端部结构配合,将压合部设置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如此,大幅提高了第一连接座被固定的牢固性,大幅降低了输液过程中连接座滑动移位的风险,提高输液安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连接座因来回滑动摩擦皮肤而导致患者皮肤损伤的风险,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形成压疮的风险;
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固定第一接头的位置时,首先对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进行定位,即通过胶片或胶带将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固定贴合在皮肤上,如果第一接头的稳定性够了则完全不需要对第一接头进行粘贴固定,但即使是第一接头的位置稳定性不够,也可以只需使用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进行固定;
由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能够加第一接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总面积,因此在第一接头受到相同的压力时,第一接头、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使得与皮肤之间产生的压强更小,即可以减小对皮肤局部的压迫感,提高了实用舒适度。
不仅如此,当第一接头的位置固定完成后,将定位件卡接到定位槽中,定位槽的中部卡接到定位槽中的同时,定位件的两侧是恰好贴合或略微抵触在皮肤上的,如此还可以通过胶片或胶条将定位件的两侧也贴合在皮肤上,如此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的加大第一接头与皮肤之间的抵触总面积,从而减小第一接头对皮肤产生的压强大小,同时在y向上,第一接头受到了两个第一定位片的限位作用,而在x向上,第一接头同时又受到了第二定位片与定位件的限位作用,所以第一接头的位置可以很稳定的保持在皮肤上,难以与皮肤之间发生相对的位移,因此也不容易对被穿破的皮肤和血管产生损伤,使用安全性较高。在使用时,需在第一接头的位置固定后再使用定位件,而取下第一接头时,需先取下定位件后再取下第一接头。
通过胶片或胶条将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和定位件贴紧在皮肤上后,不仅可以扩大第一接头整体被固定的范围,从而提高第一接头的位置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定位件的两端都是薄片形状,所以胶片或胶条在贴合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定位件与皮肤时,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高度差就较小,使得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粘结总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分离,胶片/胶条的位置稳定性更佳,对第一定位片/第二定位片/定位件的位置固定效果也就更好,同时也对第一接头的位置稳定性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留置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留置针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留置针待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留置针待机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接头;2、防护塞;3、第一定位片;4、第二定位片;5、定位槽;6、定位件;7、第二接头;7a、推动部;7b、拉动部;8、输液管;9、穿刺针;10、防滑圈;11、稳定槽;12、套管;13、针塞;14、针芯;15、输液部;16、过渡部;17、第一连接筒;18、第二连接筒;19、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7,
一种新型留置针,包括转接头组件,所述转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1上的套管,在所述套管内套设针芯14,所述针芯14的一端为尖锐部,尖锐部伸出所述套管,所述针芯14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塞13,当所述针塞13带动针芯14拔出所述第一接头1时,所述第一接头1用于将所述套管与输液管8连通,并将所述套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所述第一接头1与患者体表皮肤相贴合的一侧为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本方案中,针芯14带着套管穿刺进入患者血管内,套管置入到位后,针塞13带动针芯14拔出所述第一接头1,然后将第一接头1与输液管8连通,即实现了对患者的输液,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第一接头1的设置,可以方便的与输液管8端部结构配合,将压合部设置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如此,大幅提高了第一连接座被固定的牢固性,大幅降低了输液过程中连接座滑动移位的风险,提高输液安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连接座因来回滑动摩擦皮肤而导致患者皮肤损伤的风险,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形成压疮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接头1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用于连通套管与输液管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腔与所述输液管8穿刺针9处的端部接头密封配合。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穿刺针9处的端部直接与内腔配合,即可实现输液,能够方便的与现有输液器配合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防护塞2,所述防护塞2采用橡胶材料制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针芯14穿过所述防护塞2后再伸入所述套管。防护塞2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也确保了套管内和针芯14上的清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防护塞2还与输液管8的穿刺针9相配合,使输液管8的穿刺针9穿刺防护塞2之后与套管相连通。防护塞2的如上设置,一方面是针芯14带着套管穿刺进入血管,套管到位后,将针芯14拔出时,橡胶材料的防护塞2,能够起到封堵的作用,进而避免了血液流出的风险,特别是适用于动脉血管的穿刺,当针芯14拔出后,将目前输液器的穿刺针9刺防护塞2,即可实现输液,如此,直接实现与目前的输液管8结构的配合使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防护塞2朝向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之间隔开有距离。输液管8的穿刺针9刺穿防护塞2后,端部至于该隔开距离处,大幅降低了输液管8穿刺针9与套管连通的难度。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腔形状与输液管8针头的针柄形状相适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液管8针头的针柄与所述内腔侧壁之间为可分离的密封配合。
采用上述的方式,输液管8的穿刺针9柄能够直接进入到内腔,至于的方式,降低了穿刺针9与第一接头1连接时存在长度较长已经存在台阶较多而导致输液管8容易被拔出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接头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所在的平面共面,且均与所述第一接头1相切;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E字形或Y字形,且所述定位件的中部可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定位件的截面呈拱形;
第二接头7,所述第二接头7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所述输液8管和穿刺针9。
所述第二接头7包括呈圆台形的推动部7a和拉动部7b,所述推动部7a和所述拉动部7b的截面较大的一端为同一端,所述输液管8与所述推动部7a连接,所述穿刺针9与所述拉动部7b连接。所述推动部7a的高小于所述拉动部7b的高,即推动部7a的轴心长度小于拉动部7b的轴心长度。
所述推动部7a和所述拉动部7b连接的一端周缘设置有圆形的防滑圈10。所述推动部7a以及所述拉动部7b的周缘均开设有若干个稳定槽11。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方案的留置针,还包括针塞13、连接于所述针塞13的针芯14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头组件,所述套管12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腔相通,且所述套管12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定位槽5的一端。
所述第一接头1包括输液部15以及与所述输液部15相通的过渡部16,所述防护塞2位于所述输液部15中,所述过渡部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液部15以及所述套管12相通,所述防护塞2与所述输液部15的端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所述过渡部16呈弧形,且所述过渡部16背离所述输液部15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片3的侧部。
所述防护塞2背离所述过渡部16的一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背离所述定位槽5的一端所在的平面共面。
所述第二接头7背离所述穿刺针9的一侧与所述穿刺针9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17,所述输液管8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17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18。
在使的过程中,需要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时,首先对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进行定位,即通过胶片或胶带将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固定贴合在皮肤上,如果第一接头1的稳定性够了则完全不需要对第一接头1进行粘贴固定,但即使是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不够,也可以只需使用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1进行固定;
由于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能够加第一接头1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总面积,因此在第一接头1受到相同的压力时,第一接头1、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使得与皮肤之间产生的压强更小,即可以减小对皮肤局部的压迫感,提高了实用舒适度。
不仅如此,当第一接头1的位置固定完成后,将定位件6卡接到定位槽5中,定位槽5的中部卡接到定位槽5中的同时,定位件6的两侧是恰好贴合或略微抵触在皮肤上的,如此还可以通过胶片或胶条将定位件6的两侧也贴合在皮肤上,如此不仅可以更进一步的加大第一接头1与皮肤之间的抵触总面积,从而减小第一接头1对皮肤产生的压强大小,同时在y向上,第一接头1受到了两个第一定位片3的限位作用,而在x向上,第一接头1同时又受到了第二定位片4与定位件6的限位作用,所以第一接头1的位置可以很稳定的保持在皮肤上,难以与皮肤之间发生相对的位移,因此也不容易对被穿破的皮肤和血管产生损伤,使用安全性较高。在使用时,需在第一接头1的位置固定后再使用定位件6,而取下第一接头1时,需先取下定位件6后再取下第一接头1。
通过胶片或胶条将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和定位件6贴紧在皮肤上后,不仅可以扩大第一接头1整体被固定的范围,从而提高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定位片3和第二定位片4、定位件6的两端都是薄片形状,所以胶片或胶条在贴合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定位件6与皮肤时,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高度差就较小,使得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粘结总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分离,胶片/胶条的位置稳定性更佳,对第一定位片3/第二定位片4/定位件6的位置固定效果也就更好,同时也对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其中,在将穿刺针9穿过防护塞2的时候,护士需要一手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另一个手持第二接头7进行穿刺,此时第二接头7上主要通过推动部7a驱动第二接头7进行活动,由于推动部7a是圆台形的,且靠近第一接头1的一端的直径较大,所以能够较好的防止护士的手与推动部7a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输液的稳定性较高。而在输液完成后,将穿刺针9从第一接头1上拔出时,则需要护士通过拉动部7b驱动第二接头7进行活动,由于拉动部7b也是圆台形,且背离第一接头1的端部的直径较大,因此也可以很好的防止第二接头7与手之间发生相对的滑动,操作稳定性较高。
不仅如此,在推动部7a与拉动部7b之间的防滑圈10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护士的手与第二接头7之间的作用稳定性,同时推动部7a和拉动部7b外表面上的稳定槽11不仅可以加大第二接头7与手之间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二接头7发生转动,将穿刺针9穿过防护塞2的稳定性更好。同时,在第一接头1中部的两侧还具有防滑部19,因此护士在穿穿刺针9或抽穿刺针9时,用于固定第一接头1位置的手均可以通过防滑部19进行,即两只手指分别捏住防滑部19上,如此便可以很好的保持住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
同时,由于防滑部19是位于第一接头1中部位置的,因此插穿刺针9和拔穿刺针9均可与通过防滑部19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而且,由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7的体积都较小,因此在插穿刺针9时,护士的两只手还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但是在拔穿刺针9时,由于一手需要捏在拉动部7b上,所以此时两只手之间的间距就较小,或许不是很便于进行操作;但是通过将拉动部7b的高设置成大于推动部7a的高的形状(即将拉动部7b的长度设置成大于推动部7a的长度),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拔出穿刺针9的操作也相对较为简单。
在使用前,针芯14穿过了防护塞2(带有预留孔)、输液部15、过渡部16以及套管12,同时针塞13位于第一接头1的外部,在进行设置留置针时,针芯14带动套管12穿过皮肤以及血管,套管12的位置合适后,向反方向拉动针塞13,针塞13带动针芯14回动;其中虽然输液部15、过渡部16以及套管12不是出于同一个直线上,但是由于针芯14很细,并且具有弹性形变性,因此针芯14在从第一接头1中抽出时,可以正常的抽出,抽出后穿刺针9能够穿过防护塞2,并向第一接头1的内腔,即输液部15和过渡部16以及套管12中进行输液,输液完成后,即使穿刺针9拔出了,防护塞2还是能够起到阻挡血液流出到外部,防止了发生血液污染。
其中,由于套管12是连接在第一接头1靠近第一定位片3的侧面上的,所以在穿刺留置针时首先转动留置针使得该侧正对于皮肤,同时留置针的穿刺到合适的位置后,套管12几乎都穿进到了皮肤中,而且位于皮肤外部的套管12部分也是接近贴合或是贴合在皮肤上,因此固定留置针位置时,虽然也需要通过胶片或胶条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但是由于套管12与皮肤之间起翘的程度状态很小,所以只需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1进行固定即可,同时也减小了第一接头1对皮肤产生的挤压作用力,既降低了与第一接头1接触部分皮肤的压迫感,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在实际使用时,针芯14的长度大于第一接头1与套管12的长度之和,同时针塞13与第一接头1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附图仅为示意)。在第一次使用时,先将外部的针头(可以是市场上常见的常规针头)穿过防护塞2(此时针芯14的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通过针芯14向第一接头1中输入药液或生理盐水,通过药液或生理盐水将第一接头1中的空气排出后,在药液或生理盐水充满第一接头1和套管12的条件下将留置针穿入到血管中(针芯14的直径略小于套管12的直径,二者之间具有用于药液通过的通道)。
其中,过渡部16是弧形过渡形状的,因此当针芯14拔出的时候,能够便于针芯14也发生逐渐的形变,并从第一接头1中抽出,提高了可操作性。同时防护塞2的一端与第一接头1的一端相齐平,因此便于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对防护塞2进行消毒。或,防护塞2的端部略微伸出于第一接头1的外部,如此在对防护塞2进行消毒时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消毒,消毒效果更佳。
输液管8与第二接头7之间是可分离连接的,其可分离的方式既可以是:第一连接筒17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筒18的直径,而且第二连接筒18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连接筒17的内壁上;也可以是:第二连接筒18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筒17的直径,而且第一连接筒17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二连接筒18的内壁上。但是无论哪种,第一连接筒17和第二连接筒18均为可以密封连接的,因此二者可以稳定的进行输送药液,同时在生产时的难度也更小,既将各个部件分开生产再组装的方式,相较于直接生产整体的难度更小。
应当理解为,输液管8为市场上常见的顶部带有塑料针头,且可以与液袋或液瓶配合使用的塑料管道;同时输液管8与第二接头7以及穿刺针9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也在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之内。
其中,定位件6的中部的端部设置成圆弧形形状,因此定位件6在与定位槽5之间组合时,定位件6插入定位槽5中的操作更为简单;或者定位件6的中部略小于定位槽5的开口大小,因此定位件6能够便于穿入到定位槽5中,同时定位件6还是能够正常的对第一接头1起到限位和稳定的作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定位件6为Y字形。如此,当定位件6的两端贴合到皮肤上之后,定位件6的两端与两个第一定位片3之间都还具有一定的间隔。因此在使用胶片或胶带固定第一定位片3和定位件6的位置时,胶片或胶带还能够同时与定位件6和第一定位片3之间的皮肤之间粘贴,从而可以加大胶片或胶带与皮肤之间的粘贴总面积,提高胶片或胶带的位置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定位件6、第一定位片3和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
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定位片3设置成一个较小的面积,如此也可以使得第一定位片3与定位件6之间具有可用于粘贴的皮肤。
实施例3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管12是连接在第一接头1的轴心位置处的(即常规的留置针的留置部分),那么在使用的时候,针芯14是直线状态,可以便于将针芯14从第一接头1和套管12中拔出。同时定位件6的拱形拱起度更高,如此才能给先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后,在固定定位件6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头组件,所述转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上的套管,在所述套管内套设针芯,所述针芯的一端为尖锐部,尖锐部伸出所述套管,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连接有针塞,当所述针塞带动针芯拔出所述第一接头时,所述第一接头用于将所述套管与输液管连通,并将所述套管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所述第一接头与患者体表皮肤相贴合的一侧为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为平整面,或者为与患者皮肤接触位置相配合的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用于连通套管与输液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与所述输液管穿刺针处的端部接头密封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防护塞,所述防护塞采用橡胶材料制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防护塞后再伸入所述套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塞还与输液管的穿刺针相配合,使输液管的穿刺针穿刺防护塞之后与套管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塞朝向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之间隔开有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形状与输液管针头的针柄形状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针头的针柄与所述内腔侧壁之间为可分离的密封配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所在的平面共面,且均与所述第一接头相切;
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呈E字形或Y字形,且所述定位件的中部可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所述定位件的截面呈拱形;
还包括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输液管和穿刺针;所述第二接头包括呈圆台形的推动部和拉动部,所述推动部和所述拉动部的截面较大的一端为同一端,所述输液管与所述推动部连接,所述穿刺针与所述拉动部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输液部以及与所述输液部相通的过渡部,所述防护塞位于所述输液部中,所述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液部以及所述套管相通,所述防护塞与所述输液部的端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CN202110482843.X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新型留置针 Active CN113171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843.XA CN113171514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新型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843.XA CN113171514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新型留置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1514A true CN113171514A (zh) 2021-07-27
CN113171514B CN113171514B (zh) 2024-05-24

Family

ID=76926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2843.XA Active CN113171514B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新型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151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1429A (zh) * 2002-07-25 2005-09-21 尼普洛株式会社 留置针插入用孔形成插头和其安装工具
CN209187756U (zh) * 2018-09-30 2019-08-02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减压留置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1429A (zh) * 2002-07-25 2005-09-21 尼普洛株式会社 留置针插入用孔形成插头和其安装工具
CN209187756U (zh) * 2018-09-30 2019-08-02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减压留置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1514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99211B1 (en) Catheter having a low drag septum
US7214215B2 (en) Puncture device with a flexible catheter tube for connecting to a medical infusion line
US5267971A (en)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notched needle
EP0615765B1 (en) Winged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pre-bent wings
US5304144A (en)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enhanced needle gripping
EP0239244A1 (e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set
AU2002257331A1 (en) Catheter having a low drag septum
CN206577202U (zh) 一种静脉留置针
CN217162757U (zh) 一种负压留置针及输液穿刺装置
CN113171514A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
CN108339176B (zh) 一种安全型静脉输液针
CN115068741A (zh) 防逆流防针刺留置针
CN214911785U (zh) 一种设置有单向阻挡装置的动脉留置针
CN216877441U (zh) 一种降低局部压迫强度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及留置针
CN215083399U (zh)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CN209967245U (zh) 一种可封堵的静脉导管装置
CN217162767U (zh) 一种留置针
CN216877445U (zh) 一种防贴壁静脉留置针
CN219783530U (zh) 导管适配器和血管接入组件
CN216877440U (zh) 一种带导丝引导置管的动静脉套管针
CN215194523U (zh) 一种防止皮肤压力性损伤的留置针
CN210020647U (zh) 新型穿刺套管针
CN220513223U (zh) 一种防压静脉留置针装置
CN212522678U (zh) 一次性使用经外周穿刺中等长度导管
CN211512936U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