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3399U -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3399U
CN215083399U CN202120916623.9U CN202120916623U CN215083399U CN 215083399 U CN215083399 U CN 215083399U CN 202120916623 U CN202120916623 U CN 202120916623U CN 215083399 U CN215083399 U CN 215083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onnector
joint
sleeve
in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66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
吴娟
彭玉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9166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3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3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33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呈罩状结构的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通的套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头内腔中的防护塞,所述防护塞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套管的内腔壁之间留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套管的端部开设有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腔和所述套管相通,所述输液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接头的侧部;针塞以及设置于所述针塞上的针芯。本申请的留置针,可以降低局部压迫,并提高使用舒适度,以及防止动脉血喷射,防止血液流出到外部发生血液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频繁穿刺疼痛,因而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留置针的结构主要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穿刺引导针芯,导管/套管套在针芯外,其中针芯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其相对于导管/套管更硬,并且能够引导导管/套管穿破皮肤和血管。使用时将导管/套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套管进入血管的合适位置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套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导管/套管由于通常会在身体上停留几天,因此导管/套管的位置也需要进行固定,固定是通过胶带将接头固定到皮肤上的方式进行的,即取一张整医用胶片的或若干条医用胶带同时将接头覆盖后,再将胶片或胶条的其他部分粘贴到就近的皮肤上,如此通过胶片或胶条即可实现对接头以及导管/套管的位置固定。
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留置针在使用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由于导管/套管连接在接头的轴心处,所以固定完成后,导管/套管与皮肤之间是处于一个类似于起翘的状态,为了防止导管/套管将被穿破的皮肤拉伤或将插口拉大,需要接头与皮肤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抵紧力,才能较好的防止接头发生位置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接头会对接触接头的部分皮肤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使用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其能够降低患者的局部压迫感,并提高使用舒适度和防止使用时动脉血喷射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包括:
呈罩状结构的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通的套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头内腔中的防护塞,所述防护塞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套管的内腔壁之间留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套管的端部开设有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腔和所述套管相通,所述输液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接头的侧部;
针塞以及设置于所述针塞上的针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液通道为弧形,且所述输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腔和所述套管之间为圆弧形过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套管连接的一侧为平面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套管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背离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靠近所述套管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防滑部对称位于所述第一接头中部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塞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相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液管以及与所述输液管相通的输液针,所述输液针可过盈配合于所述防护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背离所述输液针的一侧与所述输液针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前,针芯是位于第一接头、输液管道以及套管中的,同时针塞位于第一接头的外部,在使用时,针芯带动套管穿过皮肤以及血管,套管的位置合适后,向反方向拉动针塞,针塞带动针芯回动;其中虽然第一接头的内腔、输液管道以及套管不是出于同一个直线上,但是由于针芯很细,并且具有弹性形变性,因此针芯在从第一接头中抽出时,可以正常的抽出,抽出后外部的针头能够穿过防护塞后向第一接头的内腔以及输液通道和套管中进行输液,输液完成后,即使针头拔出了防护塞还是能够起到阻挡血液流出到外部的发生,防止了发生血液污染。
其中,由于输液通道的一端是位于第一接头的一侧上的,同时套管也是连接在第一接头的该侧上的,所以在穿刺留置针时首先转动留置针使得该侧正对于皮肤,同时留置针的穿刺到合适的位置后,套管几乎都穿进到了皮肤中,而且位于皮肤外部的套管部分也是接近贴合或是贴合在皮肤上,因此固定留置针位置时,虽然也需要通过胶片或胶条固定第一接头的位置,但是由于套管与皮肤之间起翘的程度状态很小,所以只需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进行固定即可,同时也减小了第一接头对皮肤产生的挤压作用力,既降低了与第一接头接触部分皮肤的压迫感,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其中,由于第一接头的内腔是位于第一接头的轴心或中心处的,所以当外部的针头在进行输液时,可以很方便的穿过防护塞后进行输液,也可以很方便的将针头与第一接头分离。在实际使用时,针芯的长度大于第一接头与套管的长度之和,同时针塞与第一接头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在第一次使用时,先将外部的针头穿过防护塞,此时针芯的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通过针芯向第一接头中输入药液,通过药液将第一接头中的空气排出后,在药液充满第一接头、输液通道和套管的条件下将留置针穿入到血管中,针芯的直径略小于套管的直径,二者之间具有用于药液通过的通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留置针输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留置针输液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留置针输液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留置针待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留置针待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标:1、第一接头;2、套管;3、防护塞;4、输液通道;5、针塞;6、针芯;7、第一定位片;8、第二定位片;9、防滑部;10、第二接头;11、输液管;12、输液针;13、第一连接筒;14、第二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到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包括:
呈罩状结构的第一接头1、与所述第一接头1相通的套管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内腔中的防护塞3,所述防护塞3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内腔壁之间留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端部开设有输液通道4,所述输液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腔和所述套管2相通,所述输液通道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侧部;
针塞5以及设置于所述针塞5上的针芯6。所述输液通道4为弧形,且所述输液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腔和所述套管2之间为圆弧形过渡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1与所述套管2连接的一侧为平面状。所述第一接头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片7,所述第一定位片7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所述第一接头1背离所述套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8,所述第二定位片8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
所述第一接头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部9。所述防滑部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防滑部9对称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中部的两侧。
所述防护塞3远离所述套管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远离所述套管2的一端相齐平。还包括有第二接头10,所述第二接头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液管11以及与所述输液管11相通的输液针12,所述输液针12可过盈配合于所述防护塞3。所述第二接头10背离所述输液针12的一侧与所述输液针12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13,所述输液管11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13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14。
在使用前,针芯6是位于第一接头1、输液管11道以及套管2中的,同时针塞5位于第一接头1的外部,在使用时,针芯6带动套管2穿过皮肤以及血管,套管2的位置合适后,向反方向拉动针塞5,针塞5带动针芯6回动;其中虽然第一接头1的内腔、输液管11道以及套管2不是出于同一个直线上,但是由于针芯6很细,并且具有弹性形变性,因此针芯6在从第一接头1中抽出时,可以正常的抽出,抽出后外部的针头能够穿过防护塞3后向第一接头1的内腔以及输液通道4和套管2中进行输液,输液完成后,即使针头拔出了防护塞3还是能够起到阻挡血液,防止动脉血喷射,进而防止血液流出到外部发生血液污染。
其中,由于输液通道4的一端是位于第一接头1的一侧上的,同时套管2也是连接在第一接头1的该侧上的,所以在穿刺留置针时首先转动留置针使得该侧正对于皮肤,同时留置针的穿刺到合适的位置后,套管2几乎都穿进到了皮肤中,而且位于皮肤外部的套管2部分也是接近贴合或是贴合在皮肤上,因此固定留置针位置时,虽然也需要通过胶片或胶条固定第一接头1的位置,但是由于套管2与皮肤之间起翘的程度状态很小,所以只需少量的胶片或胶带对第一接头1进行固定即可,同时也减小了第一接头1对皮肤产生的挤压作用力,既降低了与第一接头1接触部分皮肤的压迫感,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其中,由于第一接头1的内腔是位于第一接头1的轴心或中心处的,所以当外部的针头在进行输液时,可以很方便的穿过防护塞3后进行输液,也可以很方便的将针头与第一接头1分离。在实际使用时,针芯6的长度大于第一接头1与套管2的长度之和,同时针塞5与第一接头1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在第一次使用时,先将外部的针头穿过防护塞3,此时针芯6的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通过针芯6向第一接头1中输入药液,通过药液将第一接头1中的空气排出后,在药液充满第一接头1、输液通道4和套管2的条件下将留置针穿入到血管中,针芯6的直径略小于套管2的直径,二者之间具有用于药液通过的通道。
以上所说的针头应当理解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输液的针头,即常规的用于直接为人体进行输液的针头,其在使用时可以穿过防护塞3,同时只需稍微穿过防护塞3即可,防护塞3与第一接头1的内腔之间留有间隔,用于针头末端进行输液;同时针头或输液针12的位置可以通过与第二防护塞3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
其中,由于输液通道4本身是弧形的,而且与第一接头1的内腔与套管2之间也都是圆弧形过渡连接的,所以当针芯6位于输液通道4与套管2中的时候,针芯6的形变量较小,而且当针芯6在针塞5的拔拉作用下活动时,针芯6的发生的形变量也是缓慢的,因此针芯6可以简单的被拉出去,即第一接头1以及输液通道4不会太影响到针芯6的活动,便于针芯6与套管2分离。
第一接头1贴合在皮肤的一侧是平整的,同时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也是贴合在皮肤上的,所以第一接头1平整的结构、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能够加大留置针与皮肤之间的接触总面积,第一接头1在受到相同的压力时,第一接头1、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使得留置针与皮肤之间产生的压强更小,即可以进一步的减小对皮肤局部的压迫感。不仅如此,在通过胶带或胶片固定第一接头1位置时,还可以同时对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进行固定,具体操作为,通过胶片或胶条将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贴紧在皮肤上,如此不仅可以扩大留置针整体被固定的范围,从而提高留置针的位置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都是薄片形状,所以胶片或胶条在贴合第一定位片7/第二定位片8与皮肤时,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高度差就较小,使得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的粘结总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胶片/胶条与皮肤之间分离,胶片/胶条的位置稳定性更佳,对第一定位片7/第二定位片8的位置固定效果也就更好,同时也对第一接头1的位置稳定性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其中在实际的生产和使用中,使用在人体不同部位的留置针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使得第一接头1、第一定位片7和第二定位片8能够更好地贴合在身体被使用的部位上,具体就是,如果留置针是使用在手背上的,则第一定位片7、第一接头1和第二定位片8是处于一个相对平整的面上,而如果是使用在手臂上,则第一定位片7、第一接头1和第二定位片8是处于一个更为弧形的面上,从而使得能够更好的贴合在手臂上。
当外部的针头或者输液针12在穿过防护塞3时,此时护士可以一手手持针头或输液针12,另一手通过防滑部9固定住第一接头1的位置,从而防止第一接头1的位置发生活动,甚至弄伤患者。同样,在将针头或输液针12与防护塞3分离时,也可以通过防滑部9固定住第一接头1的位置;其中由于防滑部9是位于第一接头1中间位置的,因此无论是插针头/输液针12时,还是拔针头/输液针12时,均可以通过防滑部9对第一接头1的位置进行保持。而且,由于防滑部9是位于第一接头1的两侧的,所以在抽或者拔针头/输液针12时,还可以防止第一接头1朝向某一边扭动,甚至损伤皮肤和血管,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更为优选的,输液是通过第二接头10进行的;在输液时首先对防护塞3外侧进行消毒,此时由于防护塞3的侧部与第一接头1的端部是齐平的,所以擦拭酒精进行消毒能够方便快捷且全面的进行;然后护士通过移动第二接头10和输液针12,输液针12穿过防护塞3上带有的孔,直到第二接头10抵触到防护塞3上,药液通过药袋或药瓶进入到输液管11中,再进入到输液针12和第一接头1中,最后通过套管2进入到患者的血管中。输液完成后,通过第二接头10将输液针12从防护塞3中拔出即可,此时防护塞3在弹性作用下将中间的孔堵住,防止血液以及药液流出。
其中,在还一实施例中,防护塞3的端部伸出到了第一接头1的外部,如此在进行输液时第二接头10抵触到了防护塞3上,这样在输液的过程中,防护塞3还能够对第二接头10起到一个限位的作用,提高了第二接头10的位置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输液稳定性。当然,如果防护塞3的端部与第一接头1的端部是齐平的,也可以移动第二接头10使得第二接头10与第一接头1和防护塞3进行抵触,此时也可以提高并保证第二接头10以及输液针12的位置稳定性。
输液管11与第二接头10之间是可分离连接的,其可分离的方式既可以是:第一连接筒13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筒14的直径,而且第二连接筒14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连接筒13的内壁上;也可以是:第二连接筒14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筒13的直径,而且第一连接筒13可以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二连接筒14的内壁上。但是无论哪种,第一连接筒13和第二连接筒14均为可以密封连接的,因此二者可以稳定的进行输送药液,同时在生产时的难度也更小,既将各个部件分开生产再组装的方式,相较于直接生产整体的难度更小。
应当理解为,输液管11为市场上常见的顶部带有塑料针头,且可以与液袋或液瓶配合使用的塑料管道;同时输液管11与第二接头10以及输液针12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也在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罩状结构的第一接头(1)、与所述第一接头(1)相通的套管(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内腔中的防护塞(3),所述防护塞(3)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内腔壁之间留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端部开设有输液通道(4),所述输液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腔和所述套管(2)相通,所述输液通道(4)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侧部;
针塞(5)以及设置于所述针塞(5)上的针芯(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通道(4)为弧形,且所述输液通道(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1)的内腔和所述套管(2)之间为圆弧形过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与所述套管(2)连接的一侧为平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片(7),所述第一定位片(7)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背离所述套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片(8),所述第二定位片(8)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接头(1)靠近所述套管(2)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部(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防滑部(9)对称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中部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塞(3)远离所述套管(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远离所述套管(2)的一端相齐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接头(10),所述第二接头(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输液管(11)以及与所述输液管(11)相通的输液针(12),所述输液针(12)可过盈配合于所述防护塞(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10)背离所述输液针(12)的一侧与所述输液针(12)相通设置有第一连接筒(13),所述输液管(11)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筒(13)过盈配合的第二连接筒(14)。
CN202120916623.9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3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6623.9U CN215083399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6623.9U CN215083399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3399U true CN215083399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0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662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3399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3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9726B2 (en) Catheter having a low drag septum
US6270480B1 (en) Cath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7459098B2 (ja) 血管アクセス器具のためのシリンジベースの送達装置
US20070250011A1 (en) Winged venous catheter
KR20220050904A (ko) 연장 가능한 연장 튜브를 갖는 카테터 시스템
CN215083399U (zh) 一种防动脉血喷射的动脉留置针
JP2019198552A (ja) 留置針装置
CN210992508U (zh) 颅内支撑导管
KR20220047793A (ko) 소아 치료용 카테터 시스템
CN214911785U (zh) 一种设置有单向阻挡装置的动脉留置针
US3017884A (en) Apparatus for injecting or infusing fluids into pati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17162757U (zh) 一种负压留置针及输液穿刺装置
US11883608B2 (en) Pediatric catheter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CN216877441U (zh) 一种降低局部压迫强度的留置针用转接头组件及留置针
CN207912977U (zh) 一种留置针
KR200320341Y1 (ko) 혈액 역류 방지용 아이브이 카테터
CN113171514B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
CN220513223U (zh) 一种防压静脉留置针装置
CN214970291U (zh) 一种防贴壁静脉留置针
KR102213149B1 (ko) 혈관 확인이 용이한 정맥카테터
CN209933670U (zh) 一种软针头输液器
CN213372202U (zh) 一种具有辅助穿刺引导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CN215083374U (zh) 留置针
CN212090417U (zh) 小型留置针
CN204170209U (zh) 密闭式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