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9843B -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9843B
CN108369843B CN201680052453.6A CN201680052453A CN108369843B CN 108369843 B CN108369843 B CN 108369843B CN 201680052453 A CN201680052453 A CN 201680052453A CN 108369843 B CN108369843 B CN 108369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nductive member
pair
concave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24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9843A (zh
Inventor
佐藤理
郑吉国
山际正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9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9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9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9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2Braided wir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7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combined with 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0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tubula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多个金属线材进行热压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第一模具的凸部取下将多个金属线材熔融并随后固化而形成的部分的技术。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用包含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模具来进行,第一模具包含凸部,在凸部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凹陷部包含成型面,成型面朝着凹陷部的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第二模具包含凹部,凸部能够插入到凹部,该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加热工序,其加热熔接部形成区域,熔接部形成区域为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导电部件中的延伸方向上的部分区域;以及冲压工序,其利用第一模具的凸部和第二模具的凹部夹住并冲压经加热的熔接部形成区域。

Description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多个金属线材的导电部件、以及该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在制造该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线束中,带端子的电线在电线的端部压接有端子。
例如,在专利文献1示出的例子中,将编织线作为电线使用而制成带端子的电线。在专利文献1中,焊接编织线的端部而形成被敛紧部,端子被压接于该被敛紧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60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被敛紧部通过利用电阻焊接将构成编织线的多个金属线相互熔接而形成。
在此,有希望使用模具通过热压来制成被敛紧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将多个金属线配设于经加热的第一模具的凸部与第二模具的凹部之间,使第一模具接近第二模具,从而热压多个金属线。
然而,在通过模具热压多个金属线的情况下,有多个金属线的一部分进入到第一模具的凸部的周围与第二模具的凹部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在多个金属线进入了间隙的状态下熔融并随后固化而形成间隙形状部,在间隙形状部设置于被敛紧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间隙形状部环抱第一模具的凸部,变得难以从第一模具取下被敛紧部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多个金属线进行热压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从第一模具的凸部取下将多个金属线熔融并随后固化而形成的部分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用包含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模具来进行,所述第一模具包含凸部,在所述凸部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包含成型面,所述成型面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所述第二模具包含凹部,所述凸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部,该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加热工序,其加热熔接部形成区域,所述熔接部形成区域为导电部件中的延伸方向上的部分区域,所述导电部件通过将多个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或者将多个金属线材编织成片状而构成;以及冲压工序,其利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凹部夹住并冲压经加热的所述熔接部形成区域。
第2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为第1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第2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导电部件由多个包覆金属线构成,所述多个包覆金属线具备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和导电性的包覆部分,所述包覆部分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各自的周围,在所述加热工序中,通过比所述包覆部分的熔点高,且比所述金属线材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
第3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为第1实施例或者第2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第3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凹陷部包含一对所述成型面,一对所述成型面分别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两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
第4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为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导电部件,其包含熔接部,所述熔接部通过熔接所述多个金属线材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在所述熔接部形成有凸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包含倾斜面,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倾斜面以朝着所述突出部的侧方逐渐向所述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所述熔接部形成有一对侧方突出部,所述一对侧方突出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方,所述一对侧方突出部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
第5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为第4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在第5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中,所述导电部件由具备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和导电性的包覆部分的多个包覆金属线构成,所述包覆部分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各自的周围,所述熔接部包含以下部分:所述多个金属线材通过将所述包覆部分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从而相互接合。
第6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为第4实施例或者第5实施例的导电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在第6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中,所述倾斜面包含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直线状地倾斜的面。
第7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为第4实施例至第6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导电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在第7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中,所述倾斜面包含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弯曲并倾斜的面。
第8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为第4实施例至第7实施例的任意一个导电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在第8实施例的导电部件中,所述突出部包含一对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一对所述倾斜面以分别朝着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方逐渐向所述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第9实施例的模具具备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含凸部,在所述凸部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所述第二模具包含凹部,所述凸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部,所述凹陷部包含成型面,所述成型面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另外,在所述第一模具的凸部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二模具的凹部的一对内侧面之间设有间隙。
第10实施例的模具为第9实施例的模具的一个实施例。在第10实施例的模具中,所述凹陷部包含一对所述成型面,一对所述成型面分别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两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
发明效果
在第1实施例中,进行了以下工序:加热工序,其加热熔接部形成区域,熔接部形成区域为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导电部件中的延伸方向上的部分区域;以及冲压工序,其利用第一模具的凸部和第二模具的凹部夹住并冲压熔接部形成区域。通过对熔接部形成区域进行加热工序和冲压工序,在导电部件形成熔接部。而且,在熔接部形成有凸状的突出部,凸状的突出部与凹状的凹陷部相对应,凹状的凹陷部形成于第一模具的凸部的顶端面。在此,若利用第一模具的凸部和第二模具的凹部夹住导电部件,则多个金属线材的一部分有可能进入到第一模具的凸部的侧面与第二模具的凹部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而且,通过将进入到该间隙的部分熔融并随后固化,有可能在熔接部形成除了突出部之外的一对侧方突出部。在此,当被第一模具的凸部压缩时,在侧方突出部产生对来自第一模具的凸部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而且,当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时,侧方突出部的上述反作用力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侧方突出部的内部,且包含环抱第一模具的凸部的方向上的力,即,与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力。因此,环抱第一模具的凸部的一对侧方突出部可能成为难以从第一模具取下熔接部的原因。然而,在第1实施例中,熔接部的突出部包含与凹陷部的成型面相对应的倾斜面。倾斜面为以朝着突出部的侧方逐渐向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倾斜面的对来自第一模具的凸部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具有与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上的分量。因此,通过在突出部形成倾斜面,从而产生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脱离的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使熔接部变得容易从第一模具的凸部脱离。
另外,在第2实施例中,通过将包覆部分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从而多个金属线材相互接合。此时,金属线材不过度熔融而维持原来的一定程度的硬的状态。因此,在形成熔接部的过程中,能够抑制多个包覆金属线整体成为流动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冲压工序的作业性,简单地制成熔接部。
另外,在第3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凸部的凹部包含一对成型面,一对成型面分别朝着凹陷部的两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出部包含与一对成型面相对应的一对倾斜面,因此能够增大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脱离的方向上的力。
另外,在第4实施例中,突出部包含倾斜面,从多个金属线材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倾斜面以朝着突出部的侧方逐渐向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在利用第一模具的凸部和第二模具的凹部进行冲压而形成熔接部时,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倾斜面的对来自第一模具的凸部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具有与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上的分量。因此,通过于突出部形成倾斜面,从而产生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脱离的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使熔接部变得容易从第一模具的凸部脱离。
另外,在第5实施例中,通过将包覆部分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从而多个金属线材相互接合。此时,金属线材容易不熔融而维持原来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金属线材而在仍然维持一定程度的形状的状态下,使包覆部分熔融并随后固化,从而形成熔接部。也就是说,能够简单地制成熔接部。
另外,在第6实施例中,倾斜面包含从延伸方向观察时直线状地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的凸部脱离的方向上的力。
另外,在第7实施例中,倾斜面包含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弯曲并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的凸部脱离的方向上的力。
另外,在第1实施例中,分别形成于突出部的两侧方的一对侧方突出部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一对侧方突出部例如是多个金属线材中,通过将进入到第一模具的凸部与第二模具的凹部之间的间隙的部分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一对侧方突出部的前端部接触、损伤其他部件。
另外,在第8实施例中,突出部包含一对倾斜面,从延伸方向观察时,一对倾斜面以分别朝着突出部的两侧方逐渐向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大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脱离的方向上的力。
另外,在第9实施例中,形成于第一模具的凸部的顶端面的凹状的凹陷部包含成型面,成型面朝着凹陷部的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例如,在通过经加热的该模具冲压多个金属线材的情况下,在多个金属线材的被冲压的部分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与凹陷部的成型面相对应。倾斜面为以朝着突出部的侧方逐渐向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倾斜面的对来自第一模具的凸部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具有与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量,以及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上的分量。因此,产生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脱离的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使熔接部变得容易从第一模具的凸部脱离。
另外,在第10实施例中,凹陷部包含一对成型面,一对成型面分别朝着凹陷部的两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与一对成型面相对应的一对倾斜面形成于熔接部。因此,能够增大使熔接部从第一模具脱离的方向上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俯视图。
图2是包含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带端子的导电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熔接部的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熔接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熔接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参考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参考图。
图11是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导电部件的熔接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事例。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100、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在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7进行说明。导电部件100由多个金属线材11构成。另外,在此,导电部件100由包含多个金属线材11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构成。另外,导电部件100包含熔接多个包覆金属线1而形成的熔接部2。导电部件100可以是例如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线束的一部分等。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导电部件100进行说明。图1是导电部件100的俯视图。图2是带端子的导电部件110的俯视图,带端子的导电部件110具备导电部件100以及压接于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的端子9。图3是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的剖视图。图4、5是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100由多个包覆金属线1构成。而且,在没有形成熔接部2的部分,导电部件100以能够弯曲的方式柔软地形成。
如图4、5所示,包覆金属线1具备线状的金属线材11以及覆盖金属线材11周围的导电性的包覆部分12。在此,示出了包覆部分12为金属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金属线材11为铜,包覆部分12为镀锡的情况下的事例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在包覆部分12被镀覆于金属线材11时,金属线材11与包覆部分12的合金部分13形成于金属线材11的外周面上。更详细地讲,以覆盖金属线材11的外周面的大部分的方式形成了合金部分13,包覆部分12残存于包覆金属线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因此,在此,在包覆部分12镀覆于金属线材11的时点,包覆金属线1成为包含金属线材11、包覆部分12以及合金部分13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金属线材11为铜以外的金属,包覆部分12为镀锡以外的情况。具体如后文所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100由编入了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编织线构成。另外,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是通过绞合多个包覆金属线1而构成导电部件100的情况等。
在此,如图1、2所示,将熔接部2分别设置于由多个包覆金属线1构成的编织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由此制成导电部件100。另外,作为编织线,有可能采用编织成筒状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或者编织成片状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等。
如图1、2所示,导电部件100具备:在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延伸方向上熔接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熔接部2;以及没有被熔接的部分,即弯曲部8。在此,在导电部件10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熔接部2。而且,在两端的熔接部2之间的中间区域形成弯曲部8。另外,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是熔接部2形成于导电部件100的中间区域的一部分的情况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8为能够弯曲的柔软地形成的部分。弯曲部8为多个包覆金属线1没有被接合的部分。因此,在弯曲部8,多个包覆金属线1能够向相互交错的方向以及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导电部件100在弯曲部8柔软地变形。
另一方面,熔接部2为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了的部分。在此,如后文所述,通过使用包含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的模具7,从外周侧加热并冲压多个包覆金属线1来形成熔接部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2包含外层部21,外层部21是在外周侧将多个包覆金属线1相互熔接而形成。另外,熔接部2为与端子9压接的部分,为比弯曲部8硬的部分。
在熔接部2的外层部21,通过将包覆部分12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从而多个金属线材11相互接合。更具体地讲,在此,在使包覆部分12熔接(镀覆)于金属线材11时形成合金部分13,包覆金属线1的外周面的大部分被合金部分13覆盖,包覆部分12残存于包覆金属线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且,通过在将该残存的包覆部分12熔融、并使其中介于邻接的包覆金属线1彼此之间的状态下随后进行固化,从而相邻的包覆金属线1相互接合。由此,多个金属线材11通过包覆部分12而相互接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比合金部分13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抑制在形成熔接部2时金属线材11以及合金部分13过度熔融。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线材11为铜,包覆部分12为镀锡。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线材11(铜)的熔点可以是大约1085度。另外,包覆部分12(锡)的熔点为大约230度。另外,金属线材11与包覆部分12的合金部分13的熔点可以是大约400度至700度(例如,Cu3Sn的熔点为415度左右,Cu6Sn5的熔点为676度左右)。因此,在此,有可能通过以230度至未满700度的温度,例如,以300度的温度进行加热而形成熔接部2。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线材11难以熔融,在熔接部2的外层部21中,金属线材11一定程度的维持原来的形状,即线状。另外,在以比合金部分13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合金部分13也难以熔融。因此,在此,通过基本上仅使包覆部分12熔融来使相邻的包覆金属线1相互接合。由此,能够抑制熔接部2变得过硬。另外,在形成熔接部2的过程中,能够抑制包覆金属线1整体熔融而成为流动状,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利用模具的冲压作业或者从模具取出形成了熔接部2后的导电部件100的作业。
另外,在外层部21的最外周侧的部分(即,构成熔接部2的外周面的部分),包覆部分12相对熔融得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较多的流动状的包覆部分12分布于外层部21的最外周侧部分的状态下进行固化,从而能够抑制金属线材11突出到熔接部2的外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熔接部2压接于端子9后,能够抑制金属线材11从端子9的压接部91突出。
另外,熔接部2的外层部21的内侧的部分(以下称作内层部22)有可能成为以下状态:能够通过端子9的压接使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至少一部分散开。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层部22为包含没有相互接合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部分。由于内层部22所包含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能够散开,因此内层部22有可能是比外层部21柔软的部分。
在此,内层部22所包含的全部的包覆金属线1成为能够散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在内层部22中,包覆部分12没有熔融,相邻的金属线材11没有相互接合而仅相互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内层部22以在与端子9压接时,多个包覆金属线1能够变形的方式柔软地形成,能够抑制熔接部2变得过硬。
另外,内层部22也有可能进一步包含以下部分:包含没有与相互熔接了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相互接合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部分。也就是说,内层部22也有可能包含以下部分:参杂有成为能够从多个包覆金属线1中的相互熔接了的部分散开的状态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内层部22中,也有可能以从外层部21侧到内层部22的中心,即,以朝向熔接部2的中心侧逐渐地变化的方式,存在有成为能够从熔接了的部分散开的状态的部分。
而且,如图3所示,在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形成有凸状的突出部28。另外,在此,在熔接部2还进一步形成有一对侧方突出部29。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夹住并冲压而形成熔接部2。在此,在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710。而且,突出部28通过形成于该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顶端面的凹状的凹陷部710而形成。因此,突出部28形成为与第一模具71的凹状的凹陷部710相对应的凸状。
在此,如图3所示,突出部28包含倾斜面280,从多个金属线材11的延伸方向,即,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倾斜面280以朝着突出部28的侧方逐渐向熔接部2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此,突出部28包含一对倾斜面280,从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一对倾斜面280以分别朝着突出部28的两侧方逐渐向熔接部2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更具体地讲,在此,突出部28包含一对倾斜面280(即,平面构成的倾斜面)和连接一对倾斜面280的平坦面281,从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一对倾斜面280直线状地倾斜。平坦面281构成突出部28的顶端面,且平坦面281形成为平的。另外,在此,倾斜面280与平坦面281成角度的相连。然而,作为其他例子,倾斜面280与平坦面281也可以经由弯曲的部分连接。另外,也可以是代替平坦面281,一对倾斜面280经由弯曲面连接的情况。
突出部28的倾斜面280是用于使熔接部2容易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取下的结构。稍后将会说明突出部28以及倾斜面280的具体作用。
接着,对一对侧方突出部29进行说明。一对侧方突出部29分别形成于突出部28的两侧方。也就是说,在一对侧方突出部29之间存在有突出部28。而且,一对侧方突出部29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方突出部29为以下部分:通过将多个包覆金属线1中的进入到间隙(间隙70)的部分熔融并随后固化而形成的部分,该间隙产生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侧面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的内侧面之间。
另外,在此,一对侧方突出部29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这样的一对侧方突出部29通过使间隙70变得较宽而形成。假设是间隙70过窄的情况,一对侧方突出部29的前端部有可能形成为尖的。在这样的一对侧方突出部29形成于熔接部2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其他部件接触一对侧方突出部29而损伤或者难以进行与端子9的压接作业等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一对侧方突出部29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发生上述那样的不良影响。
另外,如图3所示,在此,在沿着与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线切断而得到的截面中,底面200与一对侧面201以成90度的角度相连,底面200为与熔接部2的突出部28侧的上表面相反的一侧,一对侧面201从底面200向上表面侧延伸。然而,也可以是底面200与一对侧面201经由弯曲的部分相连的情况。另外,在上述截面中,底面200以及一对侧面201形成为直线状。也就是说,底面200以及一对侧面201为平坦的面。然而,也可以是在上述截面中,底面200以及一对侧面201形成为曲线状的情况,即,底面200以及一对侧面201为弯曲面的情况。
接着,参照图2对带端子的导电部件110进行说明,带端子的导电部件110包括导电部件100和端子9,端子9包含压接到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的压接部91。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9包含压接部91和连接部92。另外,端子9为以铜等金属为主成分的部件。端子9通过压接部91与导电部件100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
在此,压接部91包含一对压接片911,一对压接片911能够压接到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一对压接片911为以分别从端子9的底部往熔接部2的两侧竖立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在带端子的导电部件110中,压接部91的一对压接片911在覆盖导电部件100的熔接部2的周围的状态下被敛紧。在此,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将包覆部分12熔融随后固化而形成的部分覆盖熔接部2的外周面,因此金属线材11不会突出。因此,在压接熔接部2与压接部91后,能够抑制导电部件100的金属线材11从一对压接片911之间突出。
另外,连接部92为能够连接到该端子9的连接对象(即,对方侧部件)的部分。在此,连接部92例如形成有紧固孔921,紧固孔921使连接部92能够通过螺栓紧固到车辆侧的机器等对方侧部件。
接着,参照图6至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用包含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的模具7来进行,第一模具71包含凸部711,在凸部711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710,第二模具72包含凹部721,凸部711能够插入到凹部721。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加热工序和冲压工序,在加热工序,加热由多个金属线材11(在此为多个包覆金属线1)构成的导电部件100中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即,熔接部形成区域2X),在冲压工序,利用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和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夹住并冲压经加热的熔接部形成区域2X。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在第一工序,将熔接部形成区域2X设置于模具7,在第二工序,使用模具7热压熔接部形成区域2X,在第三工序,从模具7取出形成了熔接部2的导电部件100。而且,在此,第二工序为包含上述的加热工序和冲压工序的工序。
另外,图6至图8、图11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6为说明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的说明图。图7、8为说明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的说明图。另外,图8为放大表示图7示出的突出部28的附近的图。图11为说明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三工序的说明图。
另一方面,图9、10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参考图。在图9、10中,示出说明使用模具7A、7B来进行的第二工序的说明图,模具7A、7B与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7的结构不同。具体如后文所述。
首先,参照图6至图8、图11对模具7进行说明。在模具7中,第一模具71和第二模具72构成为能够相互接近以及分离,或者一方能够接近以及远离另一方。另外,在此,第一模具71以及第二模具72构成为能够对熔接部形成区域2X进行加热。例如,可以是在第一模具71以及第二模具72内设有加热器等加热机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热机构,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外侧面和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的内侧面被加热到使包覆金属线1的包覆部分12熔融的温度。
形成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顶端面的凹陷部710包含成型面719,成型面719朝着凹陷部710的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另外,在此,如图6所示,凹陷部710包含一对成型面719,一对成型面719分别朝着凹陷部710的两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另外,凸部711的顶端面是指使第一模具71与第二模具72接近时,最初与熔接部形成区域2X接触的面。
另外,在第一模具71的纵向上,凹陷部710延伸形成于凸部711的顶端面。另外,在通过第一模具71与第二模具72冲压熔接部形成区域2X时,第一模具71的纵向为与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在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上,形成于熔接部2的突出部28形成于熔接部2整体。
另外,在此,在第二模具72形成有凹部721,能够将多个包覆金属线1配设于凹部721。而且,凹部721包含配设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底面729,以及从底面729突出的一对侧壁面7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对置的状态下,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靠近配设了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凹部721。而且,通过使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插入到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从而夹住并冲压多个包覆金属线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71进一步包含接触部712。在凸部711以预定量插入到凹部721时,接触部712为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的上部接触的部分。在此,如图6所示,接触部712从凸部711的两侧朝向外侧突出。接触部712抑制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过度插入到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且抑制多个包覆金属线1过度被加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插入到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的状态下,在凸部711的两侧面与凹部721的一对侧壁面728之间形成间隙(间隙70)。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的细节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第一工序中,由多个包覆金属线1构成的编织线1X以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的底面729接触的方式配设于凹部721内。在此,由于熔接部2形成于导电部件100的端部,因此编织线1X的端部配设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也就是说,在此,编织线1X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为熔接部形成区域2X。
在第一工序后进行第二工序。第二工序包含加热工序和冲压工序。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工序,使经加热的第一模具71以及第二模具72相互接近,或者使一方接近另一方,以冲压编织线1X的端部的熔接部形成区域2X。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定时进行加热工序和冲压工序。另外,第一模具71以及第二模具72至少在第二工序开始前被加热。例如,第一模具71以及第二模具72有可能在第一工序开始前已经被加热,或者从第一工序的中途开始被加热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工序中,以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高,比金属线材11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另外,在此,以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高,比金属线材11与包覆部分12的合金部分13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线材11以及合金部分13变得难以熔融,能够抑制编织线1X的端部整体变成流动状。因此,使用了模具7的冲压工序的作业性提高。另外,能够简单地进行从模具7取出形成熔接部2后的导电部件100的作业等。
更具体地讲,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工序中,以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高,且比金属线材11与包覆部分12的合金部分13的熔点低的温度加热模具7的与熔接部形成区域2X相接触的面。而且,通过该模具7冲压编织线1X的端部的熔接部形成区域2X,从而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外周侧成为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高的状态,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中心侧成为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低的状态。另外,这样的状态通过例如考虑熔接部形成区域2X所包含的包覆金属线1的数量等,调节模具7的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利用模具7冲压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冲压时间或者模具7对熔接部形成区域2X施加的压力等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外周侧成为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高的状态,能够使残存于包覆金属线1的外周面的包覆部分12基本上熔融。另外,在此,由于以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高,比合金部分13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因此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合金部分13较难熔融,能够抑制熔接部形成区域2X整体成为流动状。更具体地讲,在加热前的状态下,合金部分13构成包覆金属线1的外周面的大部分,残存的包覆部分12构成包覆金属线1的外周面的剩余的一部分。而且,通过加热,从而包覆部分12基本上熔融,在该状态下利用模具7进行冲压,由此相邻的包覆金属线1相互接触。而且,在相邻的包覆金属线1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将熔融的包覆部分12固化,由此相邻的包覆金属线1(即,表面的大部分被合金部分13覆盖的金属线材11)相互接合。该部分构成导电部件100的外层部21。
另一方面,来自模具7的热难以传递至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中心侧的部分。因此,该部分成为比包覆部分12的熔点低的状态。其结果是,在熔接部形成区域2X的中心侧,包覆部分12没有熔融,多个包覆金属线1持续维持散开了的状态。由此,形成了内层部22。
另外,在第二工序结束后,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熔接部形成区域2X被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压缩时,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一部分被挤出到间隙70。而且,挤出到间隙70的多个包覆金属线1被热压而形成侧方突出部29,在侧方突出部29产生对来自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另外,如图8所示,在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时,侧方突出部29的上述反作用力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侧方突出部29的内部,成为环抱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方向上的力(第一力P1)。另外,第一力P1也是与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力。因此,环抱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一对侧方突出部29可能成为难以从第一模具71取下熔接部2的原因。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部711的顶端面形成有凹陷部710。因此,若多个包覆金属线1被推到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则多个包覆金属线1被挤出到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顶端面的凹状的凹陷部710。因此,多个包覆金属线1中被挤出到第一模具71与第二模具72的间隙70的包覆金属线1的量减少,能够降低基于来自侧方突出部29的反作用力的环抱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第一力P1。
在此,仅供参考,对如图9所示的例子,即,在凸部711的顶端面没有形成凹状的凹陷部710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如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模具7A的第一模具71A的凸部711A的顶端面没有形成凹陷部71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凸部711A的顶端面没有形成凹陷部710,因此多个包覆金属线1大量被挤出到间隙70。由此,作用于侧方突出部29A的来自第一模具71A的凸部711A的压缩力变大,侧方突出部29A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侧方突出部29,其结果是,残存于侧方突出部29A内部的残留应力也变大。也就是说,环抱第一模具71A的凸部711A的第一力P1变大。通过以上所述,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凸部711的顶端面没有形成凹状的凹陷部710的如图9所示的例子中,变得难以从第一模具71A取下熔接部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状的凹陷部710包含一对成型面719,一对成型面719分别朝着凹陷部710的两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在被该凸部711冲压而形成的熔接部2形成有突出部28,突出部28包含一对倾斜面280,一对倾斜面280与凹陷部710的一对成型面719相对应。在此,倾斜面280为以分别朝着突出部28的两侧方逐渐向熔接部2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倾斜面280的对来自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具有以下分量:与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分量(第二力P2)、以及第一模具从第二模具分离的方向上的分量(第三力P3)。也就是说,通过在突出部28形成倾斜面280,从而产生使熔接部2从第一模具71脱离的方向上的第三力P3。由此,熔接部2变得容易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脱离。
在此,仅供参考,对如图10所示的例子,即,在凹状的凹陷部710没有形成倾斜的成型面719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如图10所示的例子中,模具7B的第一模具71B的凸部711B的顶端面的凹陷部710B不包含朝着凹陷部710B的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的成型面719。在此,凹陷部710B包含平面716B和一对侧面717B,一对侧面717B从平面716B沿着第一模具71B的凸部711B的突出方向突出。一对侧面717B以与第二模具72的一对侧壁面728平行的方式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不在具有与凹陷部710B相对应的形状的突出部28B形成倾斜面280,而形成沿着第一模具71B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延伸的垂直面280B。在此,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垂直面280B的对来自第一模具71B的凸部711B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为与第一模具71B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力P2。也就是说,在垂直面280B不会产生第一模具71B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上的第三力P3。因此,在如图10所示的例子中,变得难以从第一模具71B取下熔接部2。
在第二工序后,如图11所示,在第三工序中,使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取出形成了熔接部2的导电部件100。由此,能够得到在端部形成了熔接部2的导电部件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分别在两端部形成有熔接部2,因此也对另一方的端部进行上述的第一工序至第三工序。另外,在第三工序结束后,通过进行压接端子9的压接部91与熔接部2的压接工序从而得到带端子的导电部件110。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以下工序:加热工序,加热由多个金属线材11构成的导电部件100中的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即,熔接部形成区域2X);冲压工序,利用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和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夹住并冲压熔接部形成区域2X。通过在熔接部形成区域2X进行加热工序和冲压工序,从而在导电部件100形成熔接部2。而且,在熔接部2形成凸状的突出部28,突出部28与形成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顶端面的凹状的凹陷部710相对应。在此,若利用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和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夹住导电部件100,则多个金属线材11的一部分有可能进入到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侧面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的内侧面(一对侧壁面728)之间的间隙70。而且,通过熔融并随后固化进入到间隙70的部分,在熔接部2形成除了突出部28之外的一对侧方突出部29。在此,在被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压缩时,在侧方突出部29产生对来自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而且,在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时,侧方突出部29的上述反作用力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侧方突出部29的内部,且包含环抱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方向上的第一力P1。第一力P1为与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力。因此,环抱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一对侧方突出部29可能会成为变得难以从第一模具71取下熔接部2的原因。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接部2的突出部28包含与凹陷部710的成型面719相对应的倾斜面280。倾斜面280为以朝着突出部28的侧方逐渐向熔接部2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残留应力而残存于倾斜面280的对来自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压缩力的反作用力具有:与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力P2、以及第一模具71从第二模具72分离的方向上的第三力P3。因此,通过在突出部28形成倾斜面280,从而产生熔接部2从第一模具71分离的方向上的第三力P3。由此,能够使熔接部2变得容易从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分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包覆部分12熔融并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从而多个金属线材11相互接合。在此,通过基本上仅使包覆部分12熔融,从而相邻的包覆金属线1相互接合,由此形成熔接部2。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熔接部2变得过硬。另外,在形成熔接部2的过程中,由于不会过度加热包覆金属线1,因此能够抑制多个包覆金属线1的端部整体成为流动状。也就是说,由于金属线材11不熔融而维持一定程度的硬的状态,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例如从模具7取出的作业以及冲压作业。其结果是,能够简单地设置熔接部2。另外,在此,覆盖金属线材11的外周面的大部分的合金部分13也没有熔融,因此能够更简单地设置熔接部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凹陷部710包含一对成型面719,一对成型面719分别朝着凹陷部710的两侧方逐渐向顶端面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出部28包含与一对成型面719相对应的一对倾斜面280,因此能够使熔接部2从第一模具71分离的方向上的力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于突出部28的两侧方的一对侧方突出部29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一对侧方突出部29例如为以下部分:通过将多个金属线材11中的进入到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与第二模具72的凹部721之间的间隙70的部分熔融并随后固化而形成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一对侧方突出部29的前端部接触、损伤其他部件。
<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12对变形例的导电部件100Z进行说明。图12为导电部件100Z的熔接部2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2中,对与图1至图11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本例中,形成于熔接部2的突出部28Z的形状与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8不同。在此,从导电部件10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突出部28Z的倾斜面280Z包含弯曲并倾斜的面(即,倾斜弯曲面)。在此,如图12所示,突出部28Z仅包含弯曲的倾斜面280Z。也就是说,突出部28Z形成为整体带有圆形的形状。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模具71的凸部711的凹状的凹陷部710也可以包含与突出部28Z的倾斜面280Z相对应的成型面719。
<应用例>
也可以是包覆金属线1中,金属线材11为铜,包覆部分12为镍镀覆或者银镀覆等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包覆金属线1的金属线材11为铜以外的金属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金属线材11为以铝为主成分的金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包覆部分12可以是锌镀覆或者镀锡等。
另外,在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也可以通过自由地组合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各变形例以及应用例,或者适当地变更实施方式、各变形例以及应用例,或者省略实施方式、各变形例以及应用例的一部分来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覆金属线、100:导电部件、11:金属线材、12:包覆部分、2:熔接部、28:突出部、280:倾斜面、29:侧方突出部、2X:熔接部形成区域、7:模具、70:间隙、71:第一模具、711:凸部、719:成型面、72:第二模具、721:凹部、728:侧壁面、8:弯曲部、9:端子、91:压接部、P1:第一力、P2:第二力、P3:第三力

Claims (10)

1.一种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包含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模具来进行,所述第一模具包含凸部,在所述凸部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包含成型面,所述成型面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所述第二模具包含凹部,所述凸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凸部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凹部的一对内侧面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加热工序,其加热熔接部形成区域,所述熔接部形成区域为导电部件中的延伸方向上的部分区域,所述导电部件通过将多个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或者将多个金属线材编织成片状而构成;以及
冲压工序,其利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凹部夹住并冲压经加热的所述熔接部形成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由多个包覆金属线构成,所述多个包覆金属线具备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和导电性的包覆部分,所述包覆部分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各自的周围;
在所述加热工序中,通过比所述包覆部分的熔点高,且比所述金属线材的熔点低的温度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凹陷部包含一对所述成型面,一对所述成型面分别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两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
4.一种导电部件,其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其特征在于:
包含熔接部,所述熔接部通过熔接所述多个金属线材的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
在所述熔接部形成有凸状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包含倾斜面,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倾斜面以朝着所述突出部的侧方逐渐向所述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熔接部形成有一对侧方突出部,所述一对侧方突出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方;
所述一对侧方突出部的前端部为带有圆角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由具备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和导电性的包覆部分的多个包覆金属线构成,所述包覆部分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线材各自的周围;
所述熔接部包含所述多个金属线材通过所述包覆部分熔融并固化形成的部分从而相互接合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包含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直线状地倾斜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包含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弯曲并倾斜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包含一对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一对所述倾斜面以分别朝着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方逐渐向所述熔接部的中心侧下降的方式倾斜。
9.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模具,其包含凸部,在所述凸部的顶端面形成有凹状的凹陷部;以及
第二模具,其包含凹部,所述凸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部;
所述凹陷部包含成型面,所述成型面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
在所述第一模具的凸部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二模具的凹部的一对内侧面之间设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含一对所述成型面,一对所述成型面分别朝着所述凹陷部的两侧方逐渐向所述顶端面侧倾斜。
CN201680052453.6A 2015-11-12 2016-11-04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 Active CN108369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1803A JP6569124B2 (ja) 2015-11-12 2015-11-12 導電部材製造方法、導電部材及び金型
JP2015-221803 2015-11-12
PCT/JP2016/082753 WO2017082157A1 (ja) 2015-11-12 2016-11-04 導電部材製造方法、導電部材及び金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9843A CN108369843A (zh) 2018-08-03
CN108369843B true CN108369843B (zh) 2020-02-07

Family

ID=58695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2453.6A Active CN108369843B (zh) 2015-11-12 2016-11-04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86824B2 (zh)
JP (1) JP6569124B2 (zh)
CN (1) CN108369843B (zh)
WO (1) WO2017082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6368B2 (ja) * 2015-11-12 2019-07-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接合部を含む金属線製帯状部材の製造方法、端子付金属線製帯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接合部を含む金属線製帯状部材
DE102017112947A1 (de) * 2017-06-13 2018-12-13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r Hochstromverbinder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ischen Hochstromverbinders
JP7028098B2 (ja) * 2018-08-01 2022-03-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スプライス部の固定構造
JP7410102B2 (ja) * 2021-09-15 2024-01-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0664A (zh) * 2012-03-19 2015-02-11 基思·麦克斯韦尔·霍华德 用于无线分配电力的系统
CN105009383A (zh) * 2013-02-23 2015-10-2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20485C (zh) * 1960-03-09
US3146519A (en) * 1961-03-21 1964-09-01 Etc Inc Method of mak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US3499101A (en) * 1968-08-23 1970-03-03 Amp Inc Outer conductor crimp for coaxial devices
US4922072A (en) * 1988-06-22 1990-05-01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Wire connecting method
JP3311638B2 (ja) * 1997-05-22 2002-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被覆導体導出部の防水方法
JP4387612B2 (ja) * 2001-06-13 2009-12-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用歯型
JP2005319497A (ja) * 2004-05-11 2005-11-1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MX2009005572A (es) * 2006-11-28 2009-07-30 Proyecto Biomedicina Cima Sl Vector viral y sus aplicaciones.
JP2012005165A (ja) * 2010-06-14 2012-01-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長尺物固定部付電線保護具
WO2014077143A1 (ja) * 2012-11-16 2014-05-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WO2014077144A1 (ja) * 2012-11-16 2017-01-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6032558B2 (ja) 2013-09-17 2016-11-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付き導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0664A (zh) * 2012-03-19 2015-02-11 基思·麦克斯韦尔·霍华德 用于无线分配电力的系统
CN105009383A (zh) * 2013-02-23 2015-10-2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构造体、端子压接部件、线束、连接器、连接构造体的压接方法、以及压接该连接构造体的压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69124B2 (ja) 2019-09-04
US10411429B2 (en) 2019-09-10
US10186824B2 (en) 2019-01-22
WO2017082157A1 (ja) 2017-05-18
US20180309257A1 (en) 2018-10-25
CN108369843A (zh) 2018-08-03
US20190123503A1 (en) 2019-04-25
JP2017091862A (ja)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0958B (zh) 导电构件、带有端子的导电构件及导电构件制造方法
CN108369843B (zh) 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导电部件以及模具
JP5394713B2 (ja) 圧着端子
CN107453182B (zh) 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05580202B (zh) 用于在电线路与导电构件之间建立导电连接的方法
US9325083B2 (en)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163149B2 (ja)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8352215B (zh) 导电部件以及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150075863A1 (en) Terminal fitting-equipped conductor
JP2013246886A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治具
JP2011082127A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6574795B2 (ja)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4247154A (zh) 将端子压接到电线的方法与压接端子
JP2015041509A (ja) 導電路及び電線
KR102586402B1 (ko) 전선접속용 단자 및 전선접속용 단자와 전선의 접합방법
JP2010123449A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352652A1 (en) Welded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welded body
WO2013005548A1 (ja)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8085232A (ja) 圧着端子、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WO2017082140A1 (ja) 端子付導電部材製造方法及び導電部材
JP2012185985A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WO2018092597A1 (ja) 圧着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WO2013183160A1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WO2014077143A1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5011173B2 (ja)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