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7695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7695A
CN108367695A CN201680072668.4A CN201680072668A CN108367695A CN 108367695 A CN108367695 A CN 108367695A CN 201680072668 A CN201680072668 A CN 201680072668A CN 108367695 A CN108367695 A CN 108367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olyester liner
passenger
face
gas perme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26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田和善
高野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498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11421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417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15468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 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7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Abstract

在车辆用座椅中,为了在搭乘者在座椅上就座的状态下,当使座椅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空气可靠地在形成于座椅表面侧的全体空气流路中流动,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座垫以及座椅靠背的各个聚酯衬垫上,形成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孔部,在形成于各个聚酯衬垫上的孔部的内部,填充与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在各个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形成从孔部延伸的多个槽,在各个聚酯衬垫的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经由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的孔部,从各个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侧的面排出或者吸入空气。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轿车及货车等车辆用的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座椅中,有的具有这样的结构:从座椅的背面侧用送风机向在座椅上就座的搭乘者侧吹送空气或者引入空气,由此缓和座椅表面的湿气及热气。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7342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透气性座椅,在所述透气性座椅中,在座椅本体的就座部位设置网状缓冲体,所述网状缓冲体由使多个由热塑性弹性体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连续线状体分别弯曲成圈状并且使相互接触部熔接而成的立体网状结构体构成,形成有与形成在座椅本体的聚酯衬垫中的网状缓冲体连通的透气孔。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11551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透气性座椅,在所述透气性座椅中,用聚酯形成座椅本体的就座部的搭乘者的臀部接触的部分,用立体网状缓冲体形成搭乘者的大腿部接触的部分,所述立体网状缓冲体由使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多个连续线状体弯曲成圈状并且使相互接触部熔接而成的立体网状结构体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3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55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或2记载的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连续线状体所形成的纤维衬垫透气性优异,空气可以在纤维衬垫内扩散并流动。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成为用形成在聚酯衬垫上的透气孔将纤维衬垫与送风机之间连接起来的结构,由于透气孔的截面与纤维衬垫的截面相比相当小,所以,从透气孔向纤维衬垫侧送出的空气向透气孔的正上方流动,会变得几乎不流向在透气孔的半径方向上离开的部分。其结果是,缓和座椅表面的湿气及热气的效果仅局限于透气孔的正上方及其周边的局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中,由立体网状缓冲体形成搭乘者的大腿部接触的比较宽的部分,所述立体网状缓冲体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连续线状体构成,但是,在该结构中不配备经由该立体网状缓冲体主动地使空气流通用的送风机,不能期待缓和座椅表面的湿气及热气的充分的效果。
另外,立体网状缓冲体与聚酯衬垫相比比较柔软而容易变形。因此,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当将立体网状缓冲体配置于搭乘者的大腿部接触的比较宽的部分时,在搭乘者在其上就座的情况下,周围的支承消失,立体网状缓冲体会产生大的变形。其结果是,搭乘者的心情变差,并且,存在着立体网状缓冲体一部分贴紧,空气的流动会变差的可能性。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当搭乘者在就座于座椅上的状态下使座椅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空气可靠地在形成于座椅表面侧的全体空气流路中流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在各个聚酯衬垫上形成有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孔部,在形成于各个聚酯衬垫的孔部的内部填充有比聚酯衬垫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在各个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形成有从孔部延伸的多个槽,在各个聚酯衬垫的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配备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经由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的孔部从各个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侧的面排出或者吸入空气,由此,构成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在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聚酯衬垫上,形成有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孔部,在形成于聚酯衬垫的孔部的内部,填充有比聚酯衬垫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在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侧的面,形成有在搭乘者就座侧的面具有开口部并且从孔部延伸的槽,在与该槽的从孔部延伸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中,聚酯衬垫的内部的宽度尺寸比开口部的宽度尺寸大,在聚酯衬垫的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配备送风机,由此,构成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进而,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各个聚酯衬垫中的至少一个聚酯衬垫部分地由比聚酯衬垫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形成,在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中,形成多个从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的面侧通向与就座面相反侧的面一侧的狭缝。
进而,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在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聚酯衬垫中,形成有多个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狭缝,在该形成的多个狭缝的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一侧安装送风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搭乘者在就座于座椅上的状态下使座椅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空气能够可靠地在形成于座椅表面侧的全体空气流路中流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当搭乘者在就座于座椅上的状态下使座椅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空气能够可靠地在形成于座椅表面侧的全体空气流路中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将覆盖车辆用座椅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并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平面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变形例的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将覆盖车辆用座椅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并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对应于图4的C-C截面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车辆用座椅的图4中的C-C剖视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车辆用座椅的图4中的C-C截面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车辆用座椅的图4中的C-C截面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将覆盖车辆用座椅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并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平面图。
图10B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0A中的区域511a中在横向方向上形成狭缝的状态的区域511a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图10C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0A中的区域511a中呈网格状地形成狭缝的状态的区域511a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0A中的A-A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1中的B部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将覆盖车辆用座椅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并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3中的C-C截面的剖视图。
图15是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3中的C-C截面的槽部的内部填充了纤维衬垫的状态的槽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3中的D-D截面的槽部的内部填充了纤维衬垫的状态的槽部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3中的D-D截面的槽部的内部填充纤维衬垫的状态的槽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3中的D-D截面的槽部的内部填充了纤维衬垫的状态的槽部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在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图13的D-D截面的槽部的内部填充了纤维衬垫的状态的槽部的进一步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将覆盖车辆用座椅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并将座椅靠背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平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车辆用座椅的图20中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这样的发明:在车辆用座椅中,在接触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的部分及接触背部的部分,设置纤维衬垫来代替聚酯衬垫,通过在其周边部设置槽,当搭乘者在就座于座椅上的状态下使座椅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空气可以可靠在形成于座椅表面侧的全体空气流路中流动。
另外,本发明是这样的发明:在车辆用座椅中,在接触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的部分及接触背部的部分,在聚酯衬垫或者部分地设置于聚酯衬垫的纤维衬垫中,形成多个从表面侧向背面侧贯通的狭缝,在搭乘者就座于座椅上的状态下,狭缝的一部分张开大的开口,由此,在使座椅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空气能够可靠地在形成于座椅表面侧的全体空气流路中流动。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车辆用座椅1的基本的结构。车辆用座椅1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2、就座于座椅衬垫的搭乘者用后背依靠的座椅靠背3、支承搭乘者的头部的头枕4。
图2是将覆盖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而使聚酯衬垫露出,并将座椅靠背3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1的平面图。
在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上,在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接触的部分形成有比较大的孔部211a及211b,在孔部211a及211b的内部填充有将纤维缠绕成网状而形成的辅助衬垫构件(纤维衬垫)214a、214b。
另外,从被填充纤维衬垫214a、214b的孔部211a及211b起,形成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前方(膝盖方向)延伸的槽部212a、212b以及向侧方(外侧)延伸的槽部213a、213b。在该槽212a、212b以及213a、213b的内部不填充纤维衬垫214a、214b,而形成空洞。
另一方面,在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31上,在就座的搭乘者的背部接触的部分形成有比较大的孔部311a及311b,在孔部311a及311b的内部填充有将纤维缠绕成网状而形成的辅助衬垫构件(纤维衬垫)314a、314b。
另外,从填充有纤维衬垫314a、314b的孔部311a及311b起,形成有向就座的搭乘者的背部的上方延伸的槽部312a、312b、以及向侧方(外侧)延伸的槽部313a、313b。在槽部312a、312b及313a、313b的内部不填充纤维衬垫314a、314b,而形成空洞。
在图3A中,表示图2中的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中的A-A截面。孔部211a及211b贯通聚酯衬垫21地形成。另外,在与聚酯衬垫21的背面侧(图3A的下侧)的孔部211a及211b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安装有送风机215a、215b。另外,在图3A中,省略了对于将送风机215a、215b与聚酯衬垫21连接起来的构件的表示。作为送风机215a、215b,例如,使用西洛克风机(Siricco fan)。
在图3A所示的结构中,在孔部211a及211b的内部,分别填充有纤维衬垫214a、214b。另外,在作为聚酯衬垫21的搭乘者就座的面的上面侧(图3A的上侧),从孔部211a向外侧形成槽部213a,从孔部211b向外侧形成槽部213b。
通过这样构成座椅座垫2侧,当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使送风机215a及215b动作时,送风机215a及215b从纤维衬垫214a及214b的搭乘者就座侧吸入空气,从聚酯衬垫21的背面侧(图3A的下侧)向外部排出。这时,也从槽部212a、212b以及槽部213a、213b吸入空气,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的下方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
这样,通过形成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结构,与只从孔部211a及211b吸入空气的情况相比,能够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能够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感。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也能够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的舒适感。
另外,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示出了形成有从填充有纤维衬垫214a、214b的孔部211a及2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前方延伸的槽部212a、212b以及向侧方(外侧)延伸的槽部213a、213b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形成从孔部211a及2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后方(臀部侧)延伸的槽部、或从孔部211a以及2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内侧延伸的槽部。
另外,在图3A所示的结构中,对于与孔部211a及211b相对应地分别安装送风机215a以及215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送风机共用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台送风机与孔部211a及211b之间安装导管,经由该导管利用送风机从孔部211a及211b排气。
另外,虽然示出了从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的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直到安装送风机215a、215b侧的面,以相同的形状形成孔部211a以及211b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如图3B所示,将安装送风机215a、215b一侧的部分2111a、2111b的截面形成得与比其靠上的部分相比变小。通过这样形成孔部211a及211b的截面形状,可以防止填充在孔部211a及211b的内部的纤维衬垫214a、214b偏移到孔部211a及211b的下方、即送风机215a、215b侧。
进而,也可以代替如图3A所示的孔部211a以及211b的形状,如图3C所示形成锥形截面的孔部2110a、2110b,使得安装送风机215a、215b侧的截面的直径变得比聚酯衬垫21的搭乘者就座侧的截面的直径小。通过这样形成孔部2110a及2110b的截面形状,可以防止填充在孔部2110a及2110b的内部的纤维衬垫214a、214b偏移到孔部2110a及2110b的下方、即送风机215a、215b侧。即使对于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31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图3C同样地适用。
在图3A至图3C,表示了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的结构,但是,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31也具有同样的截面结构,孔部311a及311b贯通聚酯衬垫地形成,在其中填充纤维衬垫314a以及314b。在聚酯衬垫31的孔部311a及311b的背面侧(与搭乘者用后背依靠侧相反一侧的面),与图3A至图3C所示的一样,安装送风机(图中未示出)。
通过这样构成座椅靠背3侧,当在搭乘者就座并将背部依靠到座椅靠背3上的状态下使安装在孔部311a及311b的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送风机从纤维衬垫314a及314b的搭乘者就座侧吸入空气,从聚酯衬垫31的背面侧排出到外部。这时,从槽部312a、312b及槽部313a、313b也吸入空气,从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
另外,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示出了形成从填充有纤维衬垫314a、314b的孔部311a及3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上方延伸的槽部312a、312b以及向侧方(外侧)延伸的槽部313a、313b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形成从孔部311a及3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下方延伸的槽部、或从孔部311a及3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内侧延伸的槽部。
另外,在图3B以及图3C中说明的内容,对于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31的情况也同样适用。
另外,对于在孔部211a及211b中填充纤维衬垫214a、214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改变纤维衬垫214a、214b,使用比聚酯衬垫21及31透气性好的材料,例如,使用在聚酯衬垫中形成多个微小的孔而形成的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或3D筛网、エアウィーブ(注册商标)、ブレスエアー(注册商标)等。对于在孔部311a、311b中填充的材料也一样。
这样,通过采用从后背依靠在座椅靠背3上的搭乘者的后背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结构,与只从孔部211a及211b吸入空气的情况相比,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地就座,也可以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的舒适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利用送风机从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与此相反,也可以从送风机向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吹出空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座椅衬垫2和座椅靠背3两者中将纤维衬垫214a、214b以及314a、314b填充到孔部211a、211b以及311a、311b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只应用于座椅衬垫2和座椅靠背3中的任一方。
实施例2
下面,利用图4及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图4是将图1所示的覆盖车辆用座椅1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而露出聚酯衬垫3、并将座椅靠背3放倒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1的平面图。
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形成于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上的槽部212a、212b以及213a、213b的内部、以及形成于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31上的槽部312a、312b以及313a、313b的内部,分别填充了纤维衬垫216a、216b以及316a、316b。
为了避免重复,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点,省略其说明。
图4的B-B截面示于图5。与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孔部211a以及211b贯通聚酯衬垫21地形成。另外,在与聚酯衬垫21的背面侧(图3A的下侧)的孔部211a及211b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安装有送风机215a、215b。另外,在图3A中,省略了将送风机215a、215b与聚酯衬垫21连接起来的构件的表示。
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在孔部211a及211b的内部,分别填充有纤维衬垫216a、216b。另外,在作为聚酯衬垫21的搭乘者就座的面的上面侧(图5的上侧),从孔部211a朝向外侧形成槽部213a,从孔部211b朝向外侧形成槽部213b。
通过这样构成座椅衬垫2侧,当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使送风机215a及215b动作时,送风机215a及215b从纤维衬垫216a及216b的搭乘者就座侧吸入空气,从聚酯衬垫21的背面侧(图5的下侧)排出到外部。这时,也从槽部212a、212b以及槽部213a、213b吸入空气,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
这样,通过采用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结构,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感。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也可以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的舒适感。
在图5中,表示了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的结构,但是,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31也具有同样的截面结构。即,在聚酯衬垫31上,孔部311a及311b贯通聚酯衬垫31地形成。另外,在孔部311a和从其延伸出的槽部312a、313a、以及孔部311b和从其延伸出的槽部312b、313b的内部,填充有纤维衬垫316a及316b。在聚酯衬垫31的孔部311a及311b的背面侧(与搭乘者的背部依靠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图5所示的同样,安装有送风机(图中未示出)。
通过这样构成座椅靠背3侧,在搭乘者就座并将背部靠到座椅靠背3上的状态下,当使安装在孔部311a及311b的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送风机从纤维衬垫316a及316b的搭乘者就座侧吸入空气,从聚酯衬垫31的背面侧排出到外部。由此,从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
这样,通过采用从将背部靠在座椅靠背3上的搭乘者的后背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结构,与只从孔部311a及311b吸入空气的情况相比,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也能够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的舒适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利用送风机从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从送风机将空气向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吹出。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将纤维衬垫216a、216b及316a、316b填充到座椅座垫2和座椅靠背3两者的孔部211a、211b及311a、311b以及槽部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只应用于座椅座垫2或者座椅靠背3中的任一方。
进而,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对于与孔部211a及211b相对应地分别安装送风机215a以及215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送风机共用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台送风机与孔部211a及211b之间安装导管,经由导管利用送风机从孔部211a及211b排气。
实施例3
利用图7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在实施例2中,图4所示的形成在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21上的槽部212a、212b、213a、213b以及312a、312b、313a、313b,它们的相对于槽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在图6中,作为其一个例子,表示槽212b的截面形状。槽部212b具有矩形的截面形状。
在这种槽部为矩形形状的截面形状的情况下,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时,存在着会感到槽部的塌陷,就座的心情会恶化的担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搭乘者就座面侧的槽部的开口部的尺寸形成得与比其靠下侧的部分的尺寸相比变小。即,通过将没有负荷时的槽部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不会感到槽部的塌陷的程度的尺寸,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而引起就座心情的恶化。
在图7中,表示截面具有接近于梯形的形状的槽部222。在图7中,形成在聚酯衬垫21-1上的槽部222形成底面比上侧的开口部尺寸大的接近于梯形的形状。槽部222具有开口部比形成在聚酯衬垫21-1的内侧的槽部22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窄的截面形状。在槽部22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填充有纤维衬垫216。
这里,当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时,具有柔软性的聚酯衬垫21-1被搭乘者的体重压缩而变形,槽222也变形。这时,槽部222成为相对于底部而言上部(开口部)窄的形状,在该截面中,随着接近于上部,宽度逐渐变薄,所以,在承受搭乘者的体重时,易于向开口部的宽度变窄的方向产生大的变形,其结果是,开口部的尺寸变窄。与此相对,槽部222的底部在搭乘者就座之前尺寸几乎不变。其结果是,在槽部222,由于在施加负荷的状态下也确保空气通过的空间,所以,可以将空气一直供应或者排出到槽部222的前端部。
另一方面,槽部222的开口部,在承受搭乘者的体重时向开口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向变形,但是,通过将没有负荷时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该变形时的开口尺寸成为不使就座的搭乘者感受到塌陷的程度的尺寸可以防止由于塌陷引起的就座的搭乘者就座的心情恶化。
图8是相对于图7改变了槽部222的截面形状的例子。在图8中,形成在聚酯衬垫21-2上的槽部232的截面形状,是在矩形的空间的上部从两侧起宽度逐渐变薄且在中央形成开口部的形状。即,形成在槽部232的上部的开口部具有比形成在聚酯衬垫21-2的内部的槽部232的空间部分窄的截面形状。在这种槽部232的形状中,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情况下,与形成在槽部232的上部的开口部的宽度向变窄的方向产生大的变形成相对,槽部232的底部与搭乘者没有就座的无负荷时相比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其结果是,在槽部232,由于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得到确保,所以,可以将空气供应或排气至槽部232的前端部。纤维衬垫216被填充于槽部23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
另外,形成在槽部232的上部的开口部,当施加负荷时向开口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向变形,但是,通过将无负荷时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在进行该变形时的开口尺寸成为不使就座的搭乘者感到塌陷的程度的尺寸,可以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引起乘坐心情的恶化。
图9是相对于图7改变槽部222的截面形状的例子。图9的槽部242的截面形状,是在圆形截面的空间的上部从两侧起宽度逐渐变薄并在中央形成开口部的形状。即,槽部242具有形成在上部的开口部比聚酯衬垫21-3的内侧的槽部24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的最宽部分窄的截面形状。
在该图9所示的槽部242中,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情况下,与开口部的宽度向变窄的方向产生大的变形相对,槽部242的底部与搭乘者没有在座椅衬垫2上就座的没有负荷时相比,尺寸几乎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由于在槽部242,在搭乘者在座椅衬垫2上就座而施加了负荷的状态下,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得到确保,所以,可以将空气供应或排气至槽部242的前端部。在槽部24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填充纤维衬垫216。
另外,槽部242的开口部在施加负荷时向开口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向变形,但是,通过将无负荷时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该变形时的开口尺寸成为不使就座的搭乘者感到塌陷的程度的尺寸,可以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引起乘坐心情的恶化。
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在图7所述的结构中,在形成于聚酯衬垫21-1的槽部222的截面形状中,通过将设置在槽部222的上部的搭乘者就座侧的开口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从外侧向开口部的中心宽度逐渐变薄的形状,能够从在座椅衬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也可以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的舒适性。
另外,槽部222、232、242的变形的程度因负荷、即就座的搭乘者的体重及就座位置等而变,在施加大的负荷的地方,槽部222、232、242发生大的变形,各自的开口部的宽度变窄。在负荷小的地方,槽部222、232、242的变形少,各自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不怎么变窄。与此相伴,从各个开口部吹出或者吸入的空气的量产生分布,在施加大的负荷的地方,空气从开口部的吹出量或者吸入量变少,在负荷比较小的地方,空气从开口部的吹出量或者吸入量变多。
这样,通过空气从负荷比较小的地方的开口部的吹出量或者吸入量变多,可以增加就座的搭乘者的清凉感,可以使体感良好。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在施加大的负荷而使槽部222、232或者242的截面产生大的变形的地方,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得到确保,所以,由送风机215a或者215b送出的空气没有大的阻力,遍及整个槽部222、232或者242。另外,在利用送风机215a或者215b从槽部222、232或者242吸入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没有大的阻力地吸入。因此,作为送风机215a及215b,也可以代替西洛克风机而使用轴流风机,可以遍及整个槽部222、232或者242确保充分的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的情况一样,说明了在槽部222、232或者24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填充了纤维衬垫216的状态的例子,但是,如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适用于在槽部222、232或者242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不填充纤维衬垫216的情况。
实施例4
图10A是将覆盖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而使聚酯衬垫露出、并将座椅靠背3放到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1的平面图。
在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1中,在作为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接触的部分的区域511a及511b,将纤维衬垫514a、514b与聚酯衬垫51成一体地形成。该纤维衬垫514a、514b是将纤维缠绕成网状的辅助衬垫构件(纤维衬垫),在发泡成形聚酯衬垫51时,被一起成形(一体成形),与聚酯衬垫51一体化。
另外,在该纤维衬垫514a、514b中形成狭缝5141a、5141b。狭缝5141a及5141b分别形成为多个相互不同的狭缝。狭缝5141a及5141b分别从纤维衬垫514a、514b的表面侧到背面侧贯通地形成。
该狭缝5141a及5141b可以在与聚酯衬垫一体成形之前形成于纤维衬垫514a、514b,也可以在与聚酯衬垫一体成形之后形成于纤维衬垫514a、514b。
另一方面,在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61上,在就座的搭乘者的背部接触的部分形成比较大的区域611a及611b,在区域611a及611b,形成有当发泡形成聚酯衬垫61时一起成形(一体成形)的将纤维缠绕成网状的辅助衬垫构件(纤维衬垫)614a、614b。因此,纤维衬垫614a、614b与聚酯衬垫61一体化。
另外,在该纤维衬垫614a、614b中形成有狭缝6141a、6141b。狭缝6141a及6141b分别形成为多个相互不同的狭缝。狭缝6141a及6141b分别从纤维衬垫614a、614b的表面侧到背面侧贯通地形成。
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狭缝5141a、5141b及狭缝6141a、6141b在图的纵向方向(上下方向)上形成得长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如图10B所示,将狭缝5141c在图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得长,另外,也可以如图10C所示,将纵向方向的狭缝和横向方向的狭缝交替地组合而形成狭缝5141d。对于狭缝5141b及狭缝6141a、6141b也一样。
在图11中,表示出了图10A中的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1的A-A截面。形成纤维衬垫514a、514b的区域511a及511b贯通聚酯衬垫51地形成。另外,在与聚酯衬垫51的背面侧(图11的下侧)的区域511a及511b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安装有送风机515a、515b。另外,在图11中,省略了将送风机515a、515b与聚酯衬垫51连接起来的构件的表示。作为送风机515a、515b例如使用西洛克风机。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在区域511a及511b的内部,分别有填充与聚酯衬垫51一体成形的纤维衬垫514a、514b,在纤维衬垫514a、514b中分别形成有狭缝5141a、5141b。
通过这样构成座椅座垫2侧,当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使送风机515a及515b动作时,送风机515a及515b从纤维衬垫514a及514b的搭乘者就座侧吸入空气,从聚酯衬垫51的背面侧(图11的下侧)排出到外部。由此,可以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
这里,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与周围的聚酯衬垫51相比,比较柔软的纤维衬垫514a及514b产生更大的变形。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纤维衬垫514a及514b与聚酯衬垫51被一体成形,所以,在区域511a及511b的与聚酯衬垫51的交界部分,纤维衬垫514a及514b被聚酯衬垫51拉伸。
这里,由于在纤维衬垫514a及514b中分别形成有多个狭缝5141a、5141b,所以,如图12所示的图11的B部分的放大图那样,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在靠近与聚酯衬垫51的交界部分5142a的纤维衬垫514a的部分,被聚酯衬垫51拉伸,靠近交界部分5142a侧的狭缝5141a大幅张开,形成空间5143a,空气的通道得以确保。另外,在图12中,用M表示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的外形。
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对于利用比较牢固而不易变形的构件支承聚酯衬垫51的背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利用比较柔软而容易变形的材料、例如弹簧构件支承聚酯衬垫51的背面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在靠近与聚酯衬垫51的交界部位的部分处,纤维衬垫514a及514b被拉伸,端部附近的狭缝被大幅张开,空气的通道得以确保。
这样,在纤维衬垫514a、514b中分别形成多个狭缝5141a、5141b,形成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可靠地吸入空气的结构,由此,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也可以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时间的舒适性。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对于与区域511a及511b相对应地分别安装送风机515a及515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送风机共用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台送风机与区域511a及511b之间安装导管,经由该导管利用送风机从区域511a及511b排气。
在图11及图12中,表示了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1的结构,但是,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61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即,在贯通聚酯衬垫61的区域611a及611b的内部填充有纤维衬垫614a及614b。在聚酯衬垫61的区域611a及611b的背面侧(与搭乘者用背部依靠侧相反的一侧),与图11及图12所示的情况一样,安装有送风机(图中未示出)。
通过这样构成座椅靠背3侧,在搭乘者就座并将后背依靠到座椅靠背3上的状态下,当使安装在区域611a及611b的背面侧的送风机动作时,送风机从纤维衬垫614a及614b的搭乘者就座侧吸入空气,从聚酯衬垫61的背面侧排出到外部。由此,从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
另外,对于在区域511a及511b中一体成形纤维衬垫514a、514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代替纤维衬垫514a、514b而使用与聚酯衬垫51或61相比透气性良好的材料,例如在聚酯衬垫中形成多个微小的孔而形成的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或者3D筛网、エアウィーブ(注册商标)、ブレスエアー(注册商标)等。对于填充到区域611a、611b中的材料也是一样。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利用送风机从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吸入空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从送风机向在座椅靠背3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的部分吹出空气。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在座椅座垫2和座椅靠背3两者的区域511a、511b及611a、611b填充纤维衬垫514a、514b及614a、614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只应用于座椅座垫2或者座椅靠背3中的任一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发泡成形聚酯衬垫51时,纤维衬垫514a、514b与聚酯衬垫51一体成形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发泡成形聚酯衬垫51之后,在区域511a及511b中填充纤维衬垫514a、514b,用粘结剂将纤维衬垫514a、514b的周边固定于聚酯衬垫51。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在纤维衬垫514a、514b及614a、614b中形成狭缝,可以从在车辆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周围以及后背周围吹出或者吸入空气,可以给与搭乘者爽快的感觉。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对于在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1的区域511a、511b及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61的区域611a、611b中形成纤维衬垫514a、514b、614a、614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在此基础上,还在聚酯衬垫521及聚酯衬垫631上形成从区域511a、511b及区域611a、611b向外侧延伸的槽部,可以向在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及后背的更宽的区域输送或者吸入空气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与实施例4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避免重复的说明。
图1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的平面图,表示将覆盖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而使聚酯衬垫露出、并将座椅靠背3放到的状态。
图13所示的结构,相对于图10A所示的实施例4中的车辆用座椅1,形成有从聚酯衬垫521的一体成形有纤维衬垫5214a、5214b的区域5211a及5211b相对于就座的搭乘者向前方(膝盖的方向)延伸的槽部5212a、5212b及向侧方(外侧)延伸的槽部5213a、5213b。在该槽部5212a、5212b以及5213a、5213b的内部不填充纤维衬垫5214a、5214b,而成为空洞。
另外,从聚酯衬垫631的填充有纤维衬垫6314a、6314b的区域6311a及6311b起,形成向就座的搭乘者的背部的上方延伸的槽部6312a、6312b以及向侧方(外侧)延伸的槽部6313a、6313b。该槽部6312a、6312b以及6313a、6313b的内部成为空洞。
在图14中,表示图13的C-C截面。在区域5211a和5211b中填充纤维衬垫5214a、5214b,槽部5213a、5213b的内部成为空洞。
与此相对,在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21的槽部5212a、5212b、5213a、5213b以及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631的槽部6312a、6312b、6313a、6313b的内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中,也可以填充与纤维衬垫5214a、5214b相同材质的纤维衬垫。
在图15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在与图14相同的图13的C-C截面中,在槽部5213a和5213b的内部,与区域5211a、5211b的内部同样地分别填充了纤维衬垫5216a、5216b的状态。形成在图15所示的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21上的槽部5213a、5213b,相对于槽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在图16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在图13的D-D截面中的槽部5212a、5212b的截面形状。槽部5212a、5212b具有矩形的截面形状。
在这样的槽部为矩形的截面形状的情况下,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时,存在着感到槽部的塌陷而乘坐心情恶化的担忧。
与此相对,在图17至图19所示的例子中,形成为搭乘者就座的面侧的槽部的开口部的尺寸与比其靠下侧的部分的尺寸相比变小。即,通过将无负荷时的槽部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不使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感到槽部的塌陷的程度的尺寸,可以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引起乘坐心情的恶化。
在图17中,表示截面具有接近于梯形的形状的槽部5222a、5222b。在图17中,形成于聚酯衬垫521-1上的槽部5222a、5222b,呈底面比上侧的开口部尺寸大的近似于梯形的形状。槽部5222a、5222b具有开口部比形成在聚酯衬垫521-1的内侧的槽部5222a、522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窄的截面形状。在槽部5222a、522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填充有纤维衬垫5216a、5216b。
这里,当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时,具有柔软性的聚酯衬垫521-1被搭乘者的体重压缩而变形,槽部5222a、5222b也变形。这时,槽部5222a、5222b成为相对于底部而言上部(开口部)变窄的形状,在其截面中,形成为随着向上部接近宽度逐渐变薄,因此,在承受搭乘者的体重时,容易向开口部的宽度变窄的方向产生大的变形,其结果是,开口部的尺寸变窄。与此相对,槽部5222a、5222b的底部与搭乘者就座之前相比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其结果是,在槽部5222a、5222b,即使在施加了负荷的状态下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得以确保,所以,可以将空气供应或排气至槽部5222a、5222b的前端部。
另一方面,槽部5222a、5222b的开口部在承受搭乘者的体重时向开口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向变形,但是,通过将没有负荷时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在发生该变形时的开口尺寸变成不使就座的搭乘者感受到塌陷的程度的尺寸的方式,,可以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引起的乘坐的心情的恶化。
图18是对于图17改变了槽部5232a、5232b的截面形状的例子。在图18中,形成在聚酯衬垫521-2上的槽部5232a、5232b的截面形状为在矩形形状的空间的上部从两侧起宽度逐渐变薄而在中央形成开口部的形状。即,形成在槽部5232a、5232b的上部的开口部具有比形成在聚酯衬垫521-2的内部的槽部5232a、5232b的空间部分窄的截面形状。
在这样的槽部5232a、5232b的形状中,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情况下,与形成在槽部5232a、5232b的上部的开口部的宽度向变窄的方向产生大的变形相对,槽部5232a、5232b的底部与搭乘者没有就座的无负荷时相比,尺寸几乎不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由于在槽部5232a、5232b,即使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得以确保,所以,可以将空气供应或排气至槽部5232a、5232b的前端部。在槽部5232a、523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填充有纤维衬垫5216a、5216b。
另外,形成在槽部5232a、5232b的上部的开口部,当施加负荷时,向开口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向变形,但是,通过将无负荷时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在发生该变形时的开口尺寸成为不使就座的搭乘者感到塌陷的程度的尺寸,可以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引起乘坐心情的恶化。
图19是相对于图17改变了槽部5242a、5242b的截面形状的例子。图19的槽部5242a的截面形状是在圆形截面的空间的上部从两侧起宽度逐渐变薄而在中央形成开口部的形状。即,槽部5242a、5242b具有形成在上部的开口部比聚酯衬垫521-3的内侧的槽部5242a、524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的最宽部分窄的截面形状。
在该图19所示的槽部5242a、5242b中,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情况下,与开口部的宽度向变窄的方向产生大的变形相对,槽部5242a、5242b的底部与搭乘者没有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无负荷时相比,尺寸几乎没有变化。其结果是,在槽部5242a、5242b,在搭乘者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而施加负荷的状态下,空气通过的空间也得以确保,所以,可以将空气供应或者排气至槽部5242a、5242b的前端部。在槽部5242a、524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填充有纤维衬垫5216a、5216b。
另外,槽部5242a、5242b的开口部,当施加负荷时,向开口尺寸(宽度)变小的方向变形,但是,通过将无负荷时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设定成使得在该变形时的开口尺寸成为不使就座的搭乘者感到塌陷的程度的尺寸,可以防止就座的搭乘者由于塌陷引起乘坐心情的恶化。
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在图17所示的结构中,在形成于聚酯衬垫521-1上的槽部5222a、5222b的截面形状中,通过将设置在槽部5222a、5222b的上部的搭乘者就座侧的开口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从外侧向开口部的中心宽度逐渐变薄的形状,可以从在座椅衬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也可以与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时间的舒适性。
另外,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的变形的程度根据负荷而变化,即,根据就座的搭乘者的体重或就座位置等而变化,在施加大的负荷的地方,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发生大的变形,各自的开口部的宽度变窄,在负荷小的地方,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的变形少,各自的开口部的开口尺寸不怎么变窄。与此相伴,从各个开口部吹出或者吸入的空气的量产生分布,在施加大的负荷的地方,空气从开口部的吹出量或者吸入量少,在负荷比较小的地方,空气从开口部的吹出量或者吸入量变多。
这样,通过空气从负荷比较小的地方的开口部的吹出量或者吸入量变多,可以增加就座的搭乘者的清凉感,可以产生良好的体感。
另外,在施加大的负荷而使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的截面产生大的变形的地方,由于如上所述,空气通过的空间得以确保,所以,从送风机5215a或者5215b送出的空气能够没有大的阻力地遍及全部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另外,在利用送风机5215a或者5215b从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吸入空气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大的阻力地进行吸入。因此,作为送风机5215a及5215b,即使改变西洛克风机而使用轴流风机,也能够遍及全部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确保充分的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在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填充纤维衬垫5216a、5216b的状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由图13及图14说明的那样,应用于不在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填充纤维衬垫5216a、5216b的情况。
在图13至图15所示的结构中,表示了配备有送风机5215a、5215b的结构,但是,即使不配备送风机5215a、5215b,由于利用槽部5222a、5222b、5232a、5232b、或者5242a、5242b确保透气性,所以,也可以获得本实施例的效果。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及实施例5中,对于在座椅座垫2侧的聚酯衬垫51或者521的区域5211a、5211b和座椅靠背3侧的聚酯衬垫61或者631的区域6311a、6311b中填充了纤维衬垫5214a、5214b、6314a、6314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不用纤维衬垫5214a、5214b、6314a、6314b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0是将覆盖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1的表面的装饰罩卸下而使聚酯纤维露出的状态的平面图。
在座椅座垫侧的聚酯衬垫721中,在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接触的部分7211a以及7211b中形成多个狭缝72141a及72141b。
另外,在座椅靠背侧的聚酯衬垫731中,在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部分7311a以及7311b中形成多个狭缝73141a及73141b。
在图21中表示图20的E-E截面。狭缝72141a、72141b从搭乘者就座侧的聚酯衬垫721的表面到安装有送风机7215a、7215b的背面贯通聚酯衬垫721地形成。
这里,在搭乘者就座的状态下,聚酯衬垫721被压缩而变形。这时,如图20所示,在稍稍离开搭乘者就座的部分的部位处的聚酯衬垫721被压缩的部分与没有被压缩的部分的交界区域附近,狭缝72141a、72141b被大幅张开以确保空气的通道。
另外,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对于利用比较牢固而不变形的构件支承聚酯衬垫721的背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即使在利用比较柔软而容易变形的材料、例如弹簧构件来支承聚酯衬垫721的背面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在稍稍离开搭乘者就座的部分的部位处的聚酯衬垫721被压缩的部分与没有被压缩的部分的交界区域附近,狭缝72141a、72141b被大幅张开以确保空气的通道。
这样,通过在聚酯衬垫721中分别形成多个狭缝72141a、72141b,形成从在座椅座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大腿部之下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可靠地吸入空气的结构,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比较宽的区域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另外,由于从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所以,即使搭乘者长时间持续就座,也可以过去的结构相比保持比较长时间的舒适性。
另外,对于形成在座椅靠背侧的聚酯衬垫731中的多个狭缝73141a及73141b,也可以期待同样的效果,通过形成从将背部依靠于座椅靠背3的搭乘者的后背及其周边的比较宽的区域吸入空气的结构,可以缓解座椅表面的湿气及热气,可以增加搭乘者的舒适性。
上面,基于实施例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人作出的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由所述实施例限定,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即,利用具有等价的功能的手段来置换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方案、或者省略非实质性的功能的一部分的方案,都包含于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2···座椅座垫,3···座椅靠背,4···头枕,21、21-1、21-2、21-3、31、51、61、521、631、721、731···聚酯衬垫,211a、211b、311a、311b···孔部,212a、212b、213a、213b、222、232、242、312a、312b、313a、313b、5212a、5212b、5213a、5213b、5222a、5232a、5242a、6312b、6313a、6313b···槽部,214a、214b、216、216a、216b、514a、514b、5216a、5216b、614a、614b、6314a、6314b···纤维衬垫,511a、511b、611a、611b、5211a、5211b、6311a、6311b···区域,5141a、5141b、5241a、5241b、6141a、6141b、72141a、72141b、73141a、73141b···狭缝。

Claims (20)

1.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
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上,形成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孔部,
在形成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上的孔部的内部,填充有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
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的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形成有从所述孔部延伸的多个槽,
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的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配备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经由填充有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的所述孔部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的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排出或者吸入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被填充于形成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上的所述孔部的内部的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是纤维衬垫、在聚酯衬垫中形成多个微小的孔而成的具有透气性的材料、3D筛网、エアウィーブ、ブレスエアー之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组合而成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从形成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的所述孔部延伸的多个槽的内部,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与填充于形成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上的所述孔部的内部的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与从形成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的所述孔部延伸的多个槽的所述槽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在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具有开口部,在比所述开口部靠下侧的所述槽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的内部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与填充于形成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上的所述孔部的内部的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相同。
6.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
在所述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聚酯衬垫上,形成有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孔部,
在形成于所述聚酯衬垫上的孔部的内部,填充有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
在所述聚酯衬垫的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形成有在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具有开口部并从所述孔部延伸的槽,在与从所述槽的所述孔部延伸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中,所述聚酯衬垫的内部的宽度尺寸比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尺寸大,
在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的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配备有送风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填充于形成在所述聚酯衬垫上的所述孔部的内部的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是纤维衬垫、在聚酯衬垫中形成多个微小的孔而成的具有透气性的材料、3D筛网、エアウィーブ、ブレスエアー之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组合而成的材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的内部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与填充于形成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上的所述孔部的内部的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相同。
9.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
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聚酯衬垫,部分地由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形成,
在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中,形成有多个从所述聚酯衬垫的搭乘者就座的面侧通向与所述就座的面相反侧的面侧的狭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被与所述聚酯衬垫一体成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被粘结剂固定于所述聚酯衬垫。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的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配备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经由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以及形成于所述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中的狭缝,从各个所述聚酯衬垫的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排出或者吸入空气。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部分地形成在各个所述聚酯衬垫中的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是纤维衬垫、在聚酯衬垫中形成多个微小的孔而成的具有透气性的材料、3D筛网、エアウィーブ、ブレスエアー之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组合而成的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从由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形成的部位延伸的槽,在所述多个槽的内部,填充有和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上的所述多个槽的与所述槽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截面,在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具有开口部,比所述开口部靠下侧的所述槽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所述开口部的尺寸大。
16.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座椅座垫、座椅靠背和头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分别具有聚酯衬垫,
在所述座椅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聚酯衬垫中,形成有多个从搭乘者就座侧的面通向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狭缝,
在多个所述狭缝的与所述搭乘者就座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一侧,安装有送风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衬垫的一部分由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形成,所述狭缝形成于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被与所述聚酯衬垫一体成形。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聚酯衬垫相比具有透气性的材料被粘结剂固定于所述聚酯衬垫。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形成于所述聚酯衬垫中。
CN201680072668.4A 2015-12-22 2016-12-09 车辆用座椅 Pending CN1083676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9817A JP2017114214A (ja) 2015-12-22 2015-12-22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249817 2015-12-22
JP2016041784A JP2017154680A (ja) 2016-03-04 2016-03-04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041784 2016-03-04
PCT/JP2016/086748 WO2017110529A1 (ja) 2015-12-22 2016-12-09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7695A true CN108367695A (zh) 2018-08-03

Family

ID=5909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2668.4A Pending CN108367695A (zh) 2015-12-22 2016-12-09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2266B2 (zh)
CN (1) CN108367695A (zh)
WO (1) WO2017110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6596A1 (de) * 2017-09-19 2019-03-21 Sitech Sitztechnik Gmbh Klimasitz
US10856664B2 (en) * 2018-03-30 2020-12-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at back and cushion ventilation assembly
CN108851710B (zh) * 2018-07-31 2021-11-02 安吉富诺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通风透气功能的智能办公椅
US10913535B2 (en) * 2019-01-21 2021-02-09 B/E Aerospace, Inc. Cushion assembly with elastomeric lattice insert
US11780523B2 (en) 2021-12-03 2023-10-10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Inc. Multi-material support pad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366C (de) * 1932-11-16 1934-08-14 H Et F De Poix & Cie Soc Schwammgummikissen, beispielsweise fuer Kraftfahrzeugsitze
JPH0337010A (ja) * 1989-07-04 1991-02-18 Isuzu Motors Ltd 座席シート
JPH08228889A (ja) * 1994-12-28 1996-09-10 Akira Mori クッションマット
JPH09505499A (ja) * 1993-11-22 1997-06-03 アメリゴ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温度変更可能な座席
DE19805173C1 (de) * 1998-02-10 1999-06-02 Daimler Chrysler Ag Fahrzeugsitz
DE19851649C1 (de) * 1998-11-10 2000-04-06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Fahrzeugsitzteil mit Belüftung
US6062641A (en) * 1997-11-10 2000-05-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apparatus with air flow
DE10037065A1 (de) * 2000-07-29 2002-02-07 Daimler Chrysler Ag Polster für einen aktiv belüfteten Fahrzeugsitz
EP1389558A1 (en) * 2002-08-15 2004-02-18 Nhk Spring Co., Ltd. Breathable seat
US7287812B2 (en) * 2004-03-31 2007-10-3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1090653A (zh) * 2005-08-18 2007-12-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车辆用座垫
JP4121500B2 (ja) * 2002-09-18 2008-07-23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自動車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
JP2012228333A (ja) * 2011-04-26 2012-11-22 Tachi S Co Ltd 通気性シート構造
CN103042960A (zh) * 2012-12-24 2013-04-17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装置的布置结构
CN105083082A (zh) * 2014-05-15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15223873A (ja) * 2014-05-26 2015-12-1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のパッド及び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4942C2 (sv) * 1995-09-14 1997-06-02 Walinov Ab Anordning för ventilering av en fordonsstol
DE10024879C1 (de) * 2000-05-19 2001-10-31 Daimler Chrysler Ag Aktiv belüftbares Sitzmodu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20120516U1 (de) * 2001-12-19 2003-04-30 Johnson Controls Gmbh Belüftungssystem für ein Polsterteil
US6857697B2 (en) * 2002-08-29 2005-02-22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Automotive vehicle seating comfort system
DE10259621B4 (de) * 2002-12-18 2005-12-01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Fahrzeugsitz und zugehörige Klimatisierungseinrichtung
JP2006130283A (ja) * 2004-09-02 2006-05-25 Jatecx:Kk 体圧分散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15515A (ja) 2010-12-01 2012-06-21 Toyobo Co Ltd 通気性シート
JP5976511B2 (ja) * 2012-11-26 2016-08-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パッド
JP6054152B2 (ja) * 2012-11-26 2016-12-2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294140B2 (ja) * 2014-04-22 2018-03-14 長瀬産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構造、クッション構造部品及びクッション構造の製造方法
JP6288851B2 (ja) * 2014-08-06 2018-03-0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通気性シートおよびシートの空調システム
JP6425988B2 (ja) * 2014-12-15 2018-11-2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パッドおよび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480215B2 (ja) * 2015-03-06 2019-03-0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US10118520B2 (en) * 2016-06-16 2018-11-06 Kongsberg Automotive, Inc. Ventila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6665807B2 (ja) * 2017-02-08 2020-03-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0507745B2 (en) * 2017-08-29 2019-12-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ing assembly with thermoelectric devices
KR101987976B1 (ko) * 2017-10-20 2019-06-11 현대트랜시스(주) 차량의 통풍시트
US10856664B2 (en) * 2018-03-30 2020-12-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at back and cushion ventilation assembly
US10556526B2 (en) * 2018-04-30 2020-02-11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Ventilated vehicle seat with passive vent panel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366C (de) * 1932-11-16 1934-08-14 H Et F De Poix & Cie Soc Schwammgummikissen, beispielsweise fuer Kraftfahrzeugsitze
JPH0337010A (ja) * 1989-07-04 1991-02-18 Isuzu Motors Ltd 座席シート
JPH09505499A (ja) * 1993-11-22 1997-06-03 アメリゴ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温度変更可能な座席
JPH08228889A (ja) * 1994-12-28 1996-09-10 Akira Mori クッションマット
US6062641A (en) * 1997-11-10 2000-05-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apparatus with air flow
DE19805173C1 (de) * 1998-02-10 1999-06-02 Daimler Chrysler Ag Fahrzeugsitz
DE19851649C1 (de) * 1998-11-10 2000-04-06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Fahrzeugsitzteil mit Belüftung
DE10037065A1 (de) * 2000-07-29 2002-02-07 Daimler Chrysler Ag Polster für einen aktiv belüfteten Fahrzeugsitz
EP1389558A1 (en) * 2002-08-15 2004-02-18 Nhk Spring Co., Ltd. Breathable seat
JP4121500B2 (ja) * 2002-09-18 2008-07-23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自動車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
US7287812B2 (en) * 2004-03-31 2007-10-3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1090653A (zh) * 2005-08-18 2007-12-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车辆用座垫
JP2012228333A (ja) * 2011-04-26 2012-11-22 Tachi S Co Ltd 通気性シート構造
CN103042960A (zh) * 2012-12-24 2013-04-17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通风装置的布置结构
CN105083082A (zh) * 2014-05-15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15223873A (ja) * 2014-05-26 2015-12-1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のパッド及び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0529A1 (ja) 2017-06-29
US20180354395A1 (en) 2018-12-13
US11072266B2 (en)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7695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4276066B (zh)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装饰物附接装置
US7287812B2 (en) Vehicle seat
US20110109127A1 (en) Vehicle seat for cooling and heating
CN100436190C (zh) 用于汽车和飞机的自适应充气座垫和靠垫
CN106488725A (zh) 具有一体式风机的流体分配插入件
CN110325069A (zh) 具有鞋底结构和用于将空气吹入鞋内部的空气泵送装置的鞋
CN105662035A (zh) 具有网眼衬垫的枕头
JP642373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5599655A (zh) 车辆座椅
US20180065525A1 (en) Vehicle seat
JP201616402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031476A (zh) 缓冲垫
CN207207813U (zh) 一种通风座椅
JP726293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00113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07136681U (zh) 一种软硬度和高度可调枕头
JP535947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カバー
US10479239B2 (en) Vehicle seat and seat element comprising an ergonomic ventilation system
CN207207814U (zh) 双通风座椅
CN100467307C (zh) 用于运输工具座椅的座椅套
CN2433880Y (zh) 一种通风座垫
CN201452329U (zh) 透气性座椅双靠背
JP201711421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9969304A (zh) 一种上曲面型气垫、鞍座、座垫、靠背及气垫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