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5500A - 一种反渗透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5500A
CN108355500A CN201810165854.3A CN201810165854A CN108355500A CN 108355500 A CN108355500 A CN 108355500A CN 201810165854 A CN201810165854 A CN 201810165854A CN 108355500 A CN108355500 A CN 108355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layer
solvent
polysulfo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58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景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tong Fil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tong Fil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tong Fil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tong Fil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58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55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55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5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76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B01D71/08 - B01D71/7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01D67/0023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inducing porosity into non porous precursor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2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01D69/105Support pre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02Details relating to pores or porosity of the membra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本发明包括无纺布;设置在所述无纺布上的聚砜层,所述聚砜层形成在所述无纺布上并具有在其表面内形成的孔,直径大于30nm小于40nm的孔占全部孔数小于10%;设置在所述聚砜层上的聚酰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聚酰胺层上的防护层。本发明的反渗透膜可以实现改善的初始渗透通量,同时具有优异的脱盐率、防污性能和耐久性。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
背景技术
渗透是溶剂穿过隔离两种溶液的半透性分离膜而从具有低溶质浓度的溶液向另一具有高溶质浓度的溶液移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溶剂移动而作用在具有高溶质浓度的溶液上的压力被称作渗透压。然而,当施加比渗透压水平更高的外部压力时,溶剂向具有低溶质浓度的溶液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作反渗透。根据反渗透原理,可以使用压力梯度作为驱动力,通过半透膜对各种类型的盐或有机物质进行分离。利用反渗透现象的反渗透膜已经被用于分离分子水平的物质,从盐水或海水中去除盐,以及提供可供家庭、商业和工业使用的水。
例如,所述反渗透膜有代表性地可以包括聚酰胺类反渗透膜。聚酰胺类反渗透膜可以通过在多微孔支撑体上形成聚酰胺活性层而制得。更具体而言,所述聚酰胺类反渗透膜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通过在非织造织物上形成聚砜层而制备多微孔支撑体,将该多微孔支撑体浸入间苯二胺(mPD)水溶液中,形成 mPD层,将所述mPD层浸入包含均苯三甲酰氯(TMC)的有机溶剂中,使该mPD 层与TMC接触以进行界面聚合,从而形成聚酰胺层。
然而,由以上常规方法制备的聚酰胺类反渗透膜可能存在初始渗透通量效率较低的不足,导致水净化功能的劣化。并且,在使用反渗透膜进行水处理的情况下,溶质或离子化合物可能被吸附至反渗透膜表面而污染该反渗透膜,从而造成水渗透特性,例如渗透通量和脱盐率随时间而下降。
因此,迫切需要对具有优异耐久性和改善的水渗透特性,例如渗透通量和脱盐率的反渗透膜的开发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反渗透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包括:
无纺布;
设置在所述无纺布上的聚砜层,所述聚砜层形成在所述无纺布上并具有在其表面内形成的孔,直径大于30nm小于40nm的孔占全部孔数小于10%;
设置在所述聚砜层上的聚酰胺层;以及
设置在所述聚酰胺层上的防护层。
优选为,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总面积占所述聚砜层表面的总面积的5%至10%。
优选为,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平均直径是9nm。
优选为,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通过使用包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的溶液形成。
优选为,所述溶液包含:5-45重量份的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55-95重量份的所述含有两种或更多种溶剂的混合溶剂;以及5-10重量份的石墨烯。
优选为,所述混合溶剂中包含的两种或更多种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参数值差值为9。
优选为,所述混合溶剂包含选自三甲基乙酰胺、乙酸丁酯、肼、四氯甲烷、二碘乙烷、三氯丙烯、苯甲烯、2-丙酮、四氢呋喃、环己酮、丙酮、苄腈、异佛尔酮、2-乙基-1-己醇、二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二氧杂环己烷、1,2-二氯苯、1,2-二氯乙烷、2-丁氧基乙醇、1-溴萘、乙酸、环氧氯丙烷、苯甲醛、吗啉、丙烯腈、苯乙酮、吡啶、2-丁醇、环己醇、苯胺、2-甲基丙醇、3-甲基苯酚、N-甲基-2-吡咯烷、1-丁醇、溴、2-乙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2-丙醇、苯甲醇、二甲基乙醇胺、2-呋喃甲醇、乙腈、1-丙醇、 2-甲氧基甲醇、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硝基甲烷、乙醇、二甲亚砜、碳酸亚丙酯、1,3-丁二醇、二乙二醇、甲醇、1,2-丙二醇、2-氨基乙醇、乙二醇和γ-丁内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溶剂。
优选为,所述混合溶剂包含溶解度参数值为20(J/cm3)1/2至 29(J/cm3)1/2的第一溶剂和溶解度参数值与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值为0.1至15的第二溶剂,所述第一溶剂与所述第二溶剂以95:5至50:50 的比例混合。
优选为,所述混合溶剂包含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三甲亚砜。
优选为,所述混合溶剂包含以90:10至60:40的比例混合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三甲亚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思的实施方案,反渗透膜包括聚砜层,所述聚砜层具有在其表面内形成的孔,所述孔具有预定范围的分布、平均直径和孔面积比等,因此与现有的反渗透膜相比,本发明的反渗透膜可以实现改善的初始渗透通量,同时具有优异的脱盐率、防污性能和耐久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整个的本说明书中,与直径为40nm或大于40nm的孔分布、孔面积比和孔的平均直径等有关的数值是通过基于聚砜层表面上任意点选取10cm×10cm 的正方形区域进行测量而获得的。
此外,孔径是指在孔为圆或椭圆形状的情况下,通过测量横穿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最长距离而得到的值。
而且,溶解度参数是指“汉森溶解度参数”(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且各种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由Handbook of Solubility Parameters,AllanF.M.Barton.Ph.D.,CRC Press,1983,第153-157页中所列的Hansen's1971参数中获得。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进行了反复实验,从而开发出能够改善渗透通量同时具有优异脱盐率的反渗透膜,并发现在形成聚砜层时,当使用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来制备反渗透膜时,与现有的反渗透膜相比,可以通过利用成膜时溶剂流出率的变化来调节聚砜层中所形成的孔的直径和密度,从而改善反渗透膜的性能。
在根据现有技术制备反渗透膜时形成聚砜层的情况下,通常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在这种情况下,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直径过大,因此使得该聚砜层上所形成的活性层不能稳定地形成。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可以通过增加聚砜层内所形成微孔的数量而具有均匀的活性层,从而可以制备反渗透膜,使其具有优异的防污性和耐久性,并显著改善其例如脱盐率、初始渗透通量等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可以包括:多孔支撑体;聚砜层,所述聚砜层形成在所述多孔支撑体上并具有在其表面内形成的孔,直径为40nm或大于40nm的孔占全部孔数小于0.5%;以及活性层。
在此,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多种支撑体而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多孔支撑体可以为非织造织物。用于所述非织造织物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酯、聚碳酸酯、微细多孔聚丙烯、聚苯醚和聚偏1,1-二氟乙烯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所述聚砜层可以形成在所述多孔支撑体上并具有在其表面内形成的孔。所述聚砜层可以由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形成。
例如,所述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可以选自聚砜、聚醚砜、聚芳基砜、聚烷基砜、聚芳烷基砜、聚苯基砜和聚醚醚砜中,但不局限于此。
特别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中,在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中直径为40nm或大于40nm的孔可以占全部孔数小于0.5%或小于0.3%。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中直径为40nm或大于40nm的孔的分布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即使在流体压力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延缓对在聚砜层上形成的聚酰胺层的损害,并且可以增加用于形成聚酰胺层的表面面积,因而可以稳定地形成活性层。此外,通过使水从中通过而盐离子被封锁,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可以改善脱盐率同时保持高初始渗透流量,以及选择性地分离悬浮物质、多糖、蛋白质、和聚合物材料等,这些物质通常可从多孔支撑体分离。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中,孔的总面积与聚砜层总的表面面积之比可以是1%至20%,4%至18%,6%至19%或8%至16%。在孔的总面积相对于聚砜层总的表面面积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反渗透膜可以获得优异的初始渗透通量并保持高脱盐率。
此外,在聚砜层内所形成的孔的平均直径可以是8.0nm至10.0nm或8.5nm 至9.7nm。在孔的平均直径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聚酰胺层可以致密地形成在聚砜层上,因此,可以改善聚砜层和聚酰胺层之间的粘合强度。包含聚砜层和聚酰胺层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可以具有改善的支撑力,并且即使在运行相当长时间后也能延缓对薄膜表面的损害,因而实现改善的耐久性。
同时,直径为40nm或大于40nm的孔在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中的分布和孔的平均直径之间具有下列关系:当基于聚砜层相同表面面积测量孔的直径时,即使孔的平均直径例如同样地测定为8.0nm,但是在直径为40nm或大于 40nm的孔小于0.5%的情况下,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数量可以大于相对应的情况,导致孔径均匀性增加。此外,聚酰胺层(即活性层)可以进一步均匀形成。由于与反渗透膜性能相关的聚酰胺层稳定地形成,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诸如脱盐率和初始渗透通量等的反渗透膜的性能。
同时,使用胺类化合物和酰卤化合物通过界面聚合可以形成活性层。在此,例如,所述胺类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间苯二胺、对苯二胺、1,3,6-苯三胺、 4-氯-1,3-苯二胺、6-氯-1,3-苯二胺、3-氯-1,4-苯二胺或其混合物,但并不局限于此。此外,所述酰卤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或其混合物,但并不局限于此。
下文中,将通过举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包括:(1)通过将包含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涂布至多孔支撑体的表面上形成聚砜层;和(2)在所述聚砜层上形成活性层。
此外,所述聚砜层的形成可以使用包含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和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的溶液进行。
此外,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溶液,所述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的量可以为 5至45重量份、7至40重量份或10至30重量份。在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的量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聚合物可以容易地溶解在所述混合溶剂中,由此可以促进聚砜层的形成。
同时,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溶液,所述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的量可以为55至95重量份、60至93重量份或 66至90重量份。在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的量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当将所述混合溶剂涂布到多孔支撑体的表面上形成聚砜层时,可以容易地调节涂层的厚度,因而可以有效地简化相关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中,用于形成聚砜层的混合溶剂中所包含的两种或更多种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值可以为0.1至15, 0.1至10,0.2至8.5,0.1至5或0.1至3。在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值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调节各溶剂由包含所述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和所述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混合溶剂的溶液中的流出率,从而将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直径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
同时,对于所述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各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值在0.1至15的范围内即可。例如,所述混合溶剂可以包含选自二甲基乙酰胺、乙酸甲酯、肼、三氯甲烷、二碘甲烷、三氯乙烯、苯乙烯、2-丁酮、四氢呋喃、环己酮、丙酮、苄腈、异佛尔酮、2-乙基-1-己醇、二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二氧杂环己烷、1,2-二氯苯、1,2-二氯乙烷、2-丁氧基乙醇、1-溴萘、乙酸、环氧氯丙烷、苯甲醛、吗啉、丙烯腈、苯乙酮、吡啶、2-丁醇、环己醇、苯胺、2- 甲基丙醇、3-甲基苯酚、N-甲基-2-吡咯烷、1-丁醇、溴、2-乙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2-丙醇、苯甲醇、二甲基乙醇胺、2-呋喃甲醇、乙腈、1-丙醇、 2-甲氧基甲醇、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硝基甲烷、乙醇、二甲亚砜、碳酸亚丙酯、1,3-丁二醇、二乙二醇、甲醇、1,2-丙二醇、2-氨基乙醇、乙二醇、碳酸亚乙酯、硫酸二乙酯、硝基乙烷、烯丙醇和γ-丁内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溶剂。
更具体而言,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中,在聚砜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混合溶剂可以为,例如,①溶解度参数值为21(J/cm3)1/2至 30(J/cm3)1/2的第一溶剂和②溶解度参数值与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差值为0.1至15的第二溶剂的混合物。在所述第一溶剂满足上述溶解度参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容易地溶解在其中,由此在聚砜层的形成中起到效果。此外,在将所述第一溶剂与相对于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具有溶解度参数差值为0.1至15的第二溶剂进行混合的情况下,当在多孔支撑体上形成聚砜层时,可以适当地调节溶剂的流出率,由此将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直径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也就是说,通过适当地利用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异可以容易地将孔的孔径分布、密度和孔面积比等调节在所需的范围内。
同时,溶解度参数值为21(J/cm3)1/2至30(J/cm3)1/2的所述第一溶剂可以选自乙酸、环氧氯丙烷、苯甲醛、吗啉、丙烯腈、苯乙酮、吡啶、2-丁醇、环己醇、苯胺、2-甲基丙醇、3-甲基苯酚、N-甲基-2-吡咯烷、1-丁醇、溴、2-乙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2-丙醇、苯甲醇、二甲基乙醇胺、2-呋喃甲醇、乙腈、1-丙醇、2-甲氧基甲醇、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硝基甲烷、乙醇、二甲亚砜、碳酸亚丙酯、1,3-丁二醇、二乙二醇、甲醇、碳酸亚乙酯、硫酸二乙酯、硝基乙烷、烯丙醇和γ-丁内酯中,但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溶解度参数值相对于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差值为0.1至15 的所述第二溶剂可以选自2-丁醇、环己醇、苯胺、2-甲基丙醇、3-甲基苯酚、N-甲基-2-吡咯烷、1-丁醇、溴、2-乙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2-丙醇、苯甲醇、二甲基乙醇胺、2-呋喃甲醇、乙腈、1-丙醇、2-甲氧基甲醇、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硝基甲烷、乙醇、二甲亚砜、碳酸亚丙酯、1,3-丁二醇、二乙二醇、甲醇、碳酸亚乙酯、硫酸二乙酯、硝基乙烷、烯丙醇和γ-丁内酯中,但并不局限于此。
更具体而言,所述混合溶剂可以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的混合物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γ-丁内酯(GBL)的混合物。
在此,N,N-二甲基甲酰胺(DMF)具有与聚砜的溶解度参数值略有不同的溶解度参数,也就是说,N,N-二甲基甲酰胺与聚砜聚合物具有优异的亲和性,因此,可以导致聚砜聚合物更容易地溶解在其中,从而有效地促进聚砜层的形成。此外,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的二甲亚砜(DMSO)或γ-丁内酯(GBL) 与聚砜的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异较大,也就是说,二甲亚砜(DMSO)或γ-丁内酯 (GBL)与聚砜聚合物的亲和性较低,因此,可以在形成聚砜层的过程中被快速排出。通过调节溶剂的流出率,可以增加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微孔的数量。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中,在用于形成聚砜层的混合溶剂中所包含的溶剂的比例,例如,溶解度参数值为21(J/cm3)1/2至 30(J/cm3)1/2的第一溶剂和溶解度参数值与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值为0.1至15的第二溶剂的比例可以为95:5至50:50、90:10至55:45,或85:15至60:40。在混合物比例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直径为40nm 或大于40nm的孔的数量调节至少于在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总数量的 0.5%,导致聚酰胺层均匀地形成在聚砜类支撑层上。以这种方式,可以改善活性层即所述聚酰胺层的性能,由此使得包括这种聚酰胺层的反渗透膜在脱盐率和初始渗透通量方面能够获得显著改善。
更具体而言,在混合溶剂中所包含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的比例可以为90:10至60:40,或80:20至70:30。或者,在混合溶剂中所包含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γ-丁内酯(GBL)的比例可以为 95:5至50:50,或90:10至60:40。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二甲亚砜 (DMSO)的比例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γ-丁内酯(GBL)的比例满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在聚砜层的表面内形成的孔的数量和孔径的均匀性。因此,可以在聚酰胺层上稳定形成聚酰胺层,导致反渗透膜的性能得到改善。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中,在形成聚砜层时使用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增加在聚砜层内形成微孔的数量。此外,根据混合溶剂中所包含的各溶剂混合比例的变化,可以对其流出率进行精确地调节,由此进一步增加微孔的数量,并显著降低直径为40nm或大于40nm的孔的数量。因此,与常规的包括仅使用DMF作为溶剂形成聚砜层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相比,在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制备反渗透膜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形成多个微孔,可以容易地调节孔径分布、密度和孔面积比等。此外,与常规方法相比,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反渗透膜具有显著改善其性能例如脱盐率、渗透通量等的效果。
同时,在多孔支撑体的表面上形成聚砜层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进行。对于形成所述聚砜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使聚砜聚合物溶解在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溶液以恒定的涂布厚度涂布多孔支撑体的表面,然后,使之与水接触从而将溶剂从中排出,由此可以形成多孔聚砜支撑体。在此,通过浸渍法、涂布法或喷雾法等可以进行所述接触过程,特别是浸渍法可以较为合适。
然后,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可以实施在多孔聚砜支撑体上形成活性层,而没有限制。例如,所述活性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多孔支撑体浸入间苯二胺(mPD)水溶液中形成mPD层,以及将mPD层浸入包含均苯三甲酰氯(TMC) 的有机溶剂中以使所述mPD层与TMC接触从而进行界面聚合。此外,可以通过喷雾法或涂布法等代替浸渍法形成活性层。
在此,使用胺类化合物和酰卤化合物通过界面聚合可以形成活性层。在此,所述胺类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间苯二胺、对苯二胺、1,3,6-苯三胺、4-氯 -1,3-苯二胺、6-氯-1,3-苯二胺、3-氯-1,4-苯二胺或其混合物,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此外,所述酰卤化合物可以包括,例如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或其混合物,但并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在多孔聚砜支撑体上形成活性层之后,可以进行干燥或洗涤过程。在此,干燥过程可以在60℃至70℃下进行5至10分钟。此外,洗涤过程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碱性水溶液进行。对于所述碱性水溶液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碳酸钠水溶液。所述洗涤过程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两小时或更长时间。
同时,与现有的反渗透膜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上述方法制备的反渗透膜在脱盐率和渗透通量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上述方法制备的反渗透膜即使在注入结垢物质酪蛋白2小时之后,仍未发生水净化功能的显著下降。也就是说,与现有的反渗透膜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具有相当的或更好的防污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通过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利用所述溶剂在形成聚砜层时的流出率差异而对聚砜层中所形成的孔的孔径分布、平均直径和孔面积比等进行调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与现有的反渗透膜相比,可以获得改善的渗透通量,同时具有优异的支撑力、脱盐率、防污性能和耐久性。
同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具有显著提高的渗透通量,同时具有优异的脱盐率,因此其效率优异。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反渗透膜可以有利地用于盐水和海水的脱盐,用于半导体工业用途的超纯水的制备以及各种类型的工业废水的处理等。
实施例1
将溶解度参数值为24.9(J/cm3)1/2)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溶解度参数值为26.7(J/cm3)1/2)的二甲亚砜(DMSO)以90:10的比例混合制备混合溶剂,并向其中加入18wt%的聚砜,在80℃下搅拌12小时或更长时间制备均匀混合的液相溶液。将所得到的溶液浇铸在厚度为100μm的非织造聚酯织物上得到厚度为150μm的织物,并将所得到的织物浸入水中制备多孔聚砜支撑体。
在将所制备的多孔聚砜支撑体浸入包含2wt%的间苯二胺(mPD)的水溶液中2分钟,并将其从中取出后,使用25psi的辊去除该支撑体上过量的水溶液,并在室温下干燥1分钟。然后,将上述支撑体浸入包含0.1wt%均三苯酰氯(TMC) 的ISOL-C溶液(SKC公司)中,然后取出,并在60℃的烘箱中干燥10分钟,从而将过量的有机溶液从中除去。然后,在室温下在含有0.2wt%碳酸钠水溶液中洗涤该支撑体2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使用蒸馏水洗涤。以这种方式,制备包含厚度为1μm或低于1μm的聚酰胺活性层的反渗透膜。
实施例2
除了以80:20的比例混合DMF和DMSO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实施例3
除了以70:30的比例混合DMF和DMSO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实施例4
除了以60:40的比例混合DMF和DMSO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实施例5
除了将溶解度参数值为24.9(J/cm3)1/2)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溶解度参数值为25.6(J/cm3)1/2)的γ-丁内酯(GBL)以90:10的比例混合制备混合溶剂来代替DMF和DMSO的混合溶剂,并向其中加入16wt%的聚砜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实施例6
除了将DMF和GBL以80:20的比例混合来代替DMF和DMSO的混合溶剂,并向其中加入16wt%的聚砜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实施例7
除了将DMF和GBL以70:30的比例混合来代替DMF和DMSO的混合溶剂,并向其中加入16wt%的聚砜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实施例8
除了将DMF和GBL以60:40的比例混合来代替DMF和DMSO的混合溶剂,并向其中加入16wt%的聚砜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反渗透膜。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包括:
无纺布;
设置在所述无纺布上的聚砜层,所述聚砜层形成在所述无纺布上并具有在其表面内形成的孔,直径大于30nm小于40nm的孔占全部孔数小于10%;
设置在所述聚砜层上的聚酰胺层;以及
设置在所述聚酰胺层上的防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总面积占所述聚砜层表面的总面积的5%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的平均直径是9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砜层表面内形成的孔通过使用包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值的溶剂的混合溶剂的溶液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包含:5-45重量份的具有磺酸基的聚合物;55-95重量份的所述含有两种或更多种溶剂的混合溶剂;以及5-10重量份的石墨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中包含的两种或更多种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参数值差值为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包含选自三甲基乙酰胺、乙酸丁酯、肼、四氯甲烷、二碘乙烷、三氯丙烯、苯甲烯、2-丙酮、四氢呋喃、环己酮、丙酮、苄腈、异佛尔酮、2-乙基-1-己醇、二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二氧杂环己烷、1,2-二氯苯、1,2-二氯乙烷、2-丁氧基乙醇、1-溴萘、乙酸、环氧氯丙烷、苯甲醛、吗啉、丙烯腈、苯乙酮、吡啶、2-丁醇、环己醇、苯胺、2-甲基丙醇、3-甲基苯酚、N-甲基-2-吡咯烷、1-丁醇、溴、2-乙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2-丙醇、苯甲醇、二甲基乙醇胺、2-呋喃甲醇、乙腈、1-丙醇、2-甲氧基甲醇、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硝基甲烷、乙醇、二甲亚砜、碳酸亚丙酯、1,3-丁二醇、二乙二醇、甲醇、1,2-丙二醇、2-氨基乙醇、乙二醇和γ-丁内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包含溶解度参数值为20(J/cm3)1/2至29(J/cm3)1/2的第一溶剂和溶解度参数值与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值的差值为0.1至15的第二溶剂,所述第一溶剂与所述第二溶剂以95:5至50:50的比例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包含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三甲亚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包含以90:10至60:40的比例混合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三甲亚砜。
CN201810165854.3A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反渗透膜 Pending CN108355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854.3A CN108355500A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反渗透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854.3A CN108355500A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反渗透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5500A true CN108355500A (zh) 2018-08-03

Family

ID=6300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5854.3A Pending CN108355500A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反渗透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55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4765A (zh) * 2018-11-12 2019-02-22 江苏奥净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纺丝制备光催化过滤膜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662A (zh) * 2012-05-24 2014-03-26 Lg化学株式会社 反渗透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662A (zh) * 2012-05-24 2014-03-26 Lg化学株式会社 反渗透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4765A (zh) * 2018-11-12 2019-02-22 江苏奥净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纺丝制备光催化过滤膜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7662B (zh) 反渗透膜
Ong et al. Novel cellulose ester substrates for high performance flat-sheet thin-film composite (TFC) forward osmosis (FO) membranes
TWI494156B (zh) 複合薄膜及其製法
Maurya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polyamide thin film composite hollow fiber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queous dye solutions
CN103648622A (zh) 制备反渗透膜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反渗透膜
CN105413486A (zh) 一种醋酸纤维素共混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8625B (zh) 包含碳二亚胺化合物的高渗透通量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5440A (zh) 一种高性能反渗透海水膜的制备方法
US20170056838A1 (en) Forward osmosis-based separation membrane based on multilayer thin film, using crosslinking between organic monomer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Yang et al. Trimethylamine N-oxide-derived zwitterionic polyamide thin-film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anti-dye deposition ability for efficient dy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CN107486041B (zh) 一种超低压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996A (zh) 一种具有压力响应特性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5500A (zh) 一种反渗透膜
CN110302685A (zh) 一种基于构建多重网络结构的高性能的反渗透膜制备方法
JP6390326B2 (ja) 水処理用多孔質濾過膜の製造方法
CN111712317B (zh) 反渗透膜、其制造方法及水处理模块
Wang et al. Synthesis of amphiphilic functional terpolymers towards preparation of high flux, anti-fouling, micropollutant-capturing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CN105435644A (zh) 一种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54997A (ja) 複合半透膜
WO2020066521A1 (ja) 複合半透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449043A (zh) 一种基于构建多重网络结构的高性能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JP6358031B2 (ja) 水処理用ポリフッ化ビニリデン製多孔質濾過膜の製造方法
KR101474062B1 (ko) 역삼투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6078160A (zh) 一种聚乙烯基底耐溶剂耐酸碱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07964A (zh) 一种用于染料分离的凝胶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