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0871A - 气体用泵 - Google Patents

气体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0871A
CN108350871A CN201680062976.9A CN201680062976A CN108350871A CN 108350871 A CN108350871 A CN 108350871A CN 201680062976 A CN201680062976 A CN 201680062976A CN 108350871 A CN108350871 A CN 108350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art
diaphragm
pump
mentioned
eccentric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29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0871B (zh
Inventor
吉本慎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0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用泵,可在与隔膜连结并往复运动的传递部将因与偏心凸轮部的摩擦而产生的热散发到周围,从而抑制传递部的因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形,维持传递部的形状等精度,从而能够防止对隔膜的不良影响。在传递部(31)的与偏心凸轮部(40)的接触面附近设置散热部(31d),增大传递部(31)的表面积,提高从传递部(31)向周围环境空气的散热性能,因此能够抑制由随着偏心凸轮部(40)与传递部接触面的接触、摩擦而产生的摩擦热而引起的传递部(31)的过剩的温度上升,使传递部(31)的热变形停留在必要最小限度,从而抑制由传递部(31)的变形而引起的对隔膜(23、24)等泵其它部分的不良影响,实现作为泵的可靠性及品质的提高。

Description

气体用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对利用空气供给/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输送空气的气泵等的隔膜式的气体用泵。
背景技术
隔膜泵是使通过使隔膜往复运动从而反复使泵内容积增大而吸入移送对象流体的状态和使泵内容积减小而排出流体的状态的容积型泵,因为在吸入、排出流体的部分没有滑动部位,所以难以发生泄漏,而且具有可输送润滑油等无污染的清洁的流体的优点,一直以来多被用于输送空气的气泵用途。
在这种隔膜泵中,使用电动机作为隔膜的驱动源的隔膜泵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其典型的例公开于日本实公昭48-25701号公报。该现有的隔膜泵具有通过电动机的旋转使曲柄臂运动,并使与该曲柄臂连结为一体的隔膜往复运动的基于曲柄机构实现的极简单的驱动机构。
但是,就使用这种机构的现有的隔膜泵而言,因为由电动机驱动的曲柄臂摆动,所以隔膜的与曲柄臂端部的传递部分以随着一体的曲柄臂的摆动而摆动的方式运动,发生较大的变形,相应地,容易在耐久性方面产生问题。
对于上述的点,已经提出有消除了问题点的隔膜泵,作为那种的现有的其它隔膜泵的例子,具有公开于日本特开2012-219722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5-17505号公报的隔膜泵。
所示例的现有的其它隔膜泵具有以下结构:通过使连结于对置配置的两个隔膜中心的振子或轴状部件往复驱动,来使隔膜直线地往复运动。振子或轴状部件被支撑为仅容许往复运动的状态,从而能够在这些部件上不产生直线移动以外的运动,使隔膜的变形也仅来源于振子或轴状部件的直线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48-25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97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7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隔膜泵具有上述各专利文献所示的结构,特别是上述专利文献2、3所示的隔膜泵,通过使振子或轴状部件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不会对隔膜施加过度的负担,能够延长泵寿命,且能够以较大的力及振幅来驱动隔膜,可得到较大的排出流量及排出压力,也能够用于液体的加压输送。
但是,就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隔膜泵而言,因为采用的是电磁振动型,即,通过连接交流电源的电磁线圈的作用使具有永久磁铁的振子振动,且使与振子连结的隔膜往复运动,所以以夹着振子的方式配设且产生仅使振子运动的磁力的电磁线圈需要一定的尺寸等,泵整体会大型化,具有难以小型化的课题。
另外,就上述专利文献3所示的现有的隔膜泵而言,具有如下结构,即,将与对置配置的两个隔膜中心连结的轴状部件在该轴状部件的中间的结合孔与偏心部件结合,且当由电动机旋转驱动偏心部件时,轴状部件及隔膜直线地往复运动,虽然容易实现泵的小型化,但是进行旋转的偏心部件与轴状部件的接触部分、轴状部件外周面与泵主体部贯通孔的内壁面的滑动接触部分的因持续摩擦而产生的热使轴状部件的各部的温度大幅上升。这种轴状部件的温度上升会带来轴状部件的变形,基于这样的变形的轴状部件的往复移动的精度变差也会给与该轴状部件固定为一体的隔膜的变形状态带来不良影响。详细而言,会在隔膜上产生由直线往复运动引起的变形以外的变形成分,即,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变形,作为其结果,隔膜的变形负担增大,具有导致隔膜的耐久性下降等品质下降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消除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用泵,其可在与隔膜连结而往复运动的传递部将因与偏心凸轮部的摩擦而产生的热散发到周围,能够抑制传递部的由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形,维持传递部的形状等精度,从而能够防止对隔膜的不良影响。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气体用泵具备:隔开间隔而配置于预定的外壳的两个隔膜泵;与各泵的隔膜分别连结并可移动地配置于隔膜间的传递部;一边与该传递部接触一边旋转的偏心凸轮部;以及旋转驱动偏心凸轮部的电动机,而且通过偏心凸轮部的旋转,使传递部往复运动而使两个隔膜工作,且能够输送气体,上述气体用泵中,上述传递部至少具有隔开与偏心凸轮部的大小大致相同的间隔而对置的两个接触面作为与上述偏心凸轮部接触的部分,并且在该接触面附近的传递部预定部位形成有能够将在接触面产生的热散发到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散热部。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在传递部的与偏心凸轮部的接触面附近设置散热部,增大传递部的表面积,提高从传递部向周围环境空气的散热性能,由此抑制由随着偏心凸轮部与传递部接触面的接触、摩擦而产生的摩擦热引起的传递部的过度的温度上升,使传递部的热变形停留在必要最小限度,从而抑制由传递部的变形引起的对隔膜等泵其它部分的不良影响,提高作为泵的可靠性及品质。
另外,本发明公开的气体用泵根据需要,上述散热部是在传递部的上述接触面的附近部分外周突出设置有多个的突出部。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公开,作为散热部,在传递部的接触面附近部分外周突出设置突出部,可从突出部向周围环境空气散热,从而,位于进行往复运动的传递部的外周的突出部容易高频率地与外壳内的空气接触,能够使热从产生由摩擦引起的热的传递部的接触面向外侧移动,并且能够高效地向周围散热,能够可靠地阻止传递部的由热而引起的变形和随之而来的对泵其它部分的不良影响。
另外,本发明公开的气体用泵根据需要,上述传递部在上述接触面的附近部分外周突出设置有多个的作为上述散热部的突出部的前端侧,设有与突出部的前端相互连结而一体化且成为传递部的最外周部位的外缘部。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在传递部的接触面附近部分外周的散热部即突出部的前端侧还设有外缘部,将突出部前端与外缘部连结,且使多个突出部即使在传递部的外方也相互一体化,从而提高散热部的构造性的强度,作为传递部整体,难以变形,配合散热带来的温度上升抑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传递部的热变形。另外,一体化后的突出部难以振动,也可抑制散热部的由振动而引起的声音的产生。
另外,本发明公开的气体用泵根据需要,上述传递部具有在预定部位横断作为上述散热部的多个突出部间,并在上述预定部位分隔该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而闭合的大致板状的隔壁部,该隔壁部是散热部的一部分。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公开,在传递部的构成散热部的突出部间设有隔壁部,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横断且闭合的隔壁部作为散热部的一部分使传递部的接触面附近部分的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对来自接触面的热的散热性,提高散热效率,并且位于突出部间的隔壁部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闭合,不会产生开口,大幅提高散热部相对于应力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传递部整体的保形性,完全不会产生由传递部的变形而引起的问题,可大幅提高泵的可靠性。而且,在由隔壁部实现的强度提高的基础上,可抑制在含有突出部的传递部整体产生振动,传递部不会成为声音的发生源,也可以提高泵的防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电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另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另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主要部分概略结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另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主要部分概略结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传递部向另一个隔膜突出方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上述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具有按压使用者的按摩对象部位的多个气囊的按摩机中用作对各气囊输送空气的气泵的气体用泵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1构成为具备:隔开间隔配置于外壳10的两个泵部21、22;配置为与这两个泵部21、22的隔膜23、24分别连结并在两个隔膜23、24间可移动的传递部31;一边与该传递部31接触一边旋转的偏心凸轮部40;以及旋转驱动该偏心凸轮部40的电动机50。
上述泵部21、22为隔膜泵,且构成为,采用以预定间隔对置的配置在中空容器状的外壳10的外周部配设两个。作为隔膜泵,为公知的结构,即,在具有分别面向泵室21a、22a的可变形的隔膜23、24和控制气体的出入的止回阀25、26、27、28的构造下,使隔膜23、24往复运动,从而在泵室反复通过一方的止回阀25、27吸入气体的状态和通过另一方的止回阀26、28排出气体的状态,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述传递部31构成为,由在中央部分具有可收纳偏心凸轮部40的大小的孔部31a的环状部件形成,将呈轴状突出的两端部与隔膜23、24分别连结,且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地配设于外壳10内。
传递部31的孔部31a设为具有隔开比偏心凸轮部40的尺寸稍大的间隔而对置的两个直线部分的长圆形截面的孔形状,该长圆形的孔长度方向设为与穿过泵部21、22的隔膜23、24中心的假想线正交的配置。而且,传递部31的孔部周缘部中的相当于长圆形截面的直线部分的两个对置的平面部分成为与偏心凸轮部40接触的接触面31b、31c。
此外,孔部31a的长圆形截面的孔长度方向的大小比偏心凸轮部40的可动范围大,在接触面31b、31c以外不会产生传递部31与偏心凸轮部40的接触。
另外,构成为,在传递部31的接触面附近部分的外周多个部位分别配设有可将在接触面31b、31c产生的热散发到周围环境空气、即外壳10内的空气中的大致翅片状的突出部即散热部31d。
上述偏心凸轮部40为圆形的板凸轮,且构成为,以使凸轮的圆中心偏心的状态安装于电动机50的输出轴51,且以收纳于传递部31的孔部31a的方式配设于外壳10内。该偏心凸轮部40为如下结构,即,与传递部31接触的最外周的部分被设为相对靠内侧的其它部分可旋转的外圈部41,从而与传递部31的接触面31b、31c成为滚动接触,将摩擦抑制到必要最小限度。
将该偏心凸轮部40收纳在传递部31的孔部31a,使偏心凸轮部40和传递部31的接触面31b、31c接触,从而当由电动机50旋转驱动偏心凸轮部40时,偏心凸轮部40一边与接触面31b、31c滚动接触,一边推动传递部31,使传递部31及各隔膜23、24以偏心凸轮部40相对于电动机输出轴51中心的偏心量的2倍的行程直线地往复运动。
上述电动机50为公知的直流电动机,其将具有安装偏心凸轮部40的输出轴51的一侧插入配设在外壳10内,与外部的电源(省略图示)连接而接受电力供给,使输出轴51旋转,从而驱动泵部21、22。
该电动机50为如下结构:根据需要,在电源侧控制电力供给状态,调节输出轴51的转速,改变传递部31及隔膜23、24的往复运动的频率,从而使泵部21、22的排出流量变化。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
在开始空气供给的情况下,使电动机50工作而使输出轴51旋转,也使一体地安装于该输出轴51的偏心凸轮部40旋转。偏心凸轮部40一边交替地按压传递部31的两个接触面31b、31c,一边旋转,另一方面,关于孔部31a的孔长度方向,偏心凸轮部40仅相对于传递部31在孔部31a内相对移动,不会影响传递部31的运动。由此,传递部31在与穿过隔膜23、24中心的假想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运动。
随着传递部31的往复运动,与传递部两端连结的各隔膜23、24也往复运动,各隔膜23、24与公知的隔膜泵同样地反复如下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向使隔膜23向泵室21a侧突出的方向运动,使泵室21a内容积减小,通过止回阀26从泵室21a排出空气,并且使泵室22a内容积增大,通过止回阀27向泵室22a吸入空气(参照图8、图10),另一种状态是相反地向使隔膜24向泵室22a侧突出的方向运动,使泵室22a内容积减小,通过止回阀28从泵室22a排出空气,并且使泵室21a内容积增大,通过止回阀25向泵室21a吸入空气(参照图9、图11)。
由此,持续如下状态:从各泵部21、22间歇地排出空气而向按摩机的气囊等对象物供给空气。
在传递部31和各隔膜23、24往复运动的作为泵的工作状态下,进行旋转的偏心凸轮部40和传递部31的接触面31b、31c接触而产生摩擦,因此在该传递部31的接触面31b、31c产生摩擦热。但是,将偏心凸轮部40的外周与接触面31b、31c的接触设为滚动接触,从而将摩擦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在产生的热在传递部31传递中,从接触面31b、31c附近的设置于传递部外周的散热部31d向周围的空气中散发热量,相应地抑制传递部31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阻止由产生的热而引起的传递部31的变形。
此外,在传递部31外周的散热部31d中,通过提高由大致翅片状的突出部实现的表面积增加程度的散热性能,并且成为随着传递部31的往复运动而相对于散热部31d相对移动的外壳10内的空气作为一种气流与散热部31d不断接触的状态,从而能够高效地散发沿传递部31传递到散热部31d的热,能够可靠地阻止传递部31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和随之产生的变形。
这样,即使泵持续工作,传递部31也难以产生由热而引起的变形,因此,传递部31使各隔膜23、24直线地往复运动的状态没有变化,对于各隔膜23、24的变形,也抑制来源于传递部31的直线移动的变形以外的变形成分的产生等,不会出现像现有隔膜泵那样的由传递部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对泵各部的不良影响。
如果不需要由泵进行空气供给,则停止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使电动机50的工作停止,结束由传递部31及隔膜23、24的往复运动实现的泵部21、22的空气吸入、排出,从而使泵移至停止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在传递部31的与偏心凸轮部40的接触面31b、31c附近设置散热部31d,增大传递部31的表面积等使与作为周围环境空气的空气的接触的机会增大,提高从传递部31向空气的散热性能,因此抑制由随着偏心凸轮部40与传递部接触面31b、31c的接触、摩擦而产生的摩擦热引起的传递部31的过度的温度上升,使传递部31的热变形停留在必要最小限度,从而抑制由传递部31的变形引起的对隔膜23、24等泵其它部分的不良影响,提高作为泵的可靠性及品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中,传递部31的散热部31d采用了做成突出设置于传递部31外周的多个大致翅片状的突出部而分别形成的结构,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做成连结多个较薄的大致翅片状的突出部的前端彼此而成的一体构造的散热部而提高作为散热部的强度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图12至图14,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对作为按摩机的气泵的气体用泵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泵部21、22、传递部32、偏心凸轮部40以及电动机50,另一方面,作为不同的点,具有如下结构:传递部32在接触面32b、32c的附近部分外周突出设置有多个作为散热部32d的突出部,并且在其外侧设有外缘部32e。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泵部21、22、偏心凸轮部40以及电动机50,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传递部3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由在中央部分具有可收纳偏心凸轮部40的大小的孔部32a的环状部件形成,将呈轴状突出的两端部与泵部21、22的各隔膜23、24分别连结,且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地配设于中空容器状的外壳10内。
关于该传递部32的孔部32a和孔部周缘部的接触面32b、32c,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此外,传递部32在其接触面32b、32c的附近部分外周沿与孔部32a的孔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地突出设置有多个作为散热部32d的突出部,还在这些突出部的前端侧设有既与突出部的前端相互连结而一体化又成为传递部的最外周部位的外缘部32e。各散热部32d间的空隙部分通过设置由外缘部32e而成为穿透设置于传递部32的贯通孔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开始空气供给的情况下,使电动机50工作,从而使电动机的输出轴25a及安装于此的偏心凸轮部40旋转。通过偏心凸轮部40一边交替地按压传递部32的两个接触面32b、32c一边旋转,从而传递部32在与穿过隔膜23、24各中心的假想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运动。
随着该传递部32的往复运动,与传递部两端连结的各隔膜23、24也往复运动,各隔膜23、24反复如下两种状态,即,一种状态是向使隔膜23向泵室21a侧突出的方向运动,减小泵室21a内容积,通过止回阀26,从泵室21a排出空气,并且使泵室22a内容积增大,通过止回阀27,向泵室22a吸入空气(参照图13);另一种状态是相反地向使隔膜24向泵室22a侧突出的方向运动,使泵室22a内容积减小,通过止回阀28,从泵室22a排出空气,并且使泵室21a内容积增大,通过止回阀25,向泵室21a吸入空气(参照图14)。
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持续如下状态:从各泵部21、22间歇地排出空气而向对象物供给空气。
在作为泵的工作状态下,进行旋转的偏心凸轮部40和传递部32的接触面32b、32c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传递部32的接触面32b、32c产生摩擦热。
在产生的热在传递部32传递中,从传递部32的设置于接触面32b、32c附近部分的散热部32d向作为周围环境空气的外壳10内空气散发热。与之配合,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偏心凸轮部40的外周与接触面32b、32c的接触设为滚动接触,将摩擦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抑制传递部32的温度上升,能够阻止由所产生的热而引起的传递部32的变形。
在该传递部32的接触面32b、32c附近部分,通过提高因散热部32d的配设而产生的表面积增加程度的散热性能,并且成为随着传递部32的往复运动而相对于传递部32相对移动的外壳10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气流出入于散热部32d间的贯通孔状的空隙部分并且与散热部32d不断接触的状态,能够高效地散发沿传递部32传递到散热部32d的热,能够可靠地阻止传递部32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和随之产生的变形。
这样,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即使泵持续工作,传递部32也难以产生由热而引起的变形,因此传递部32使各隔膜23、24直线地往复运动的状态没有变化,各隔膜23、24也不会产生来源于传递部32的直线移动的变形以外的异常变形成分,能够将如现有泵那样的基于传递部的温度上升的不良影响防患于未然。
如果不需要由泵进行空气供给,则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停止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使电动机50的工作停止,使泵从工作状态移至停止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在传递部32的设置于接触面32b、32c附近部分外周的作为散热部32d的突出部的前端侧还设有外缘部32e,并将突出部前端与外缘部32e连结,使多个突出部在传递部的外方也相互一体化,从而提高散热部32d的构造性的强度,作为传递部32整体,难以发生变形,与利用散热抑制温度上升配合,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可能导致泵部21、22的异常的传递部32的热变形。另外,一体化后的突出部难以振动,也可抑制因散热部32d的振动引起的声音的产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中,采用了将传递部32的接触面32b、32c的附近部分外周的多个突出部用作散热部32d的结构,但是,除此以外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将位于突出部的外侧的外缘部32e形成为薄板状,对于被该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和传递部的外侧空间夹着的外缘部32e,也作为一种翅片而用于散热。而且,也能够在该外缘部32e配合设置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呈翅片状突出的散热部分。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图15至图17,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对作为按摩机的气泵的气体用泵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上述各图中,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泵部21、22、传递部33、偏心凸轮部40以及电动机50,另一方面,作为不同点,具有如下结构:传递部33还具备隔壁部33f,该隔壁部33f将作为散热部33d的多个突出部间横断,且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分隔而闭合。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泵部21、22、偏心凸轮部40以及电动机50,采用的是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传递部33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为,由在中央部分具有可收纳偏心凸轮部40的大小的孔部33a的环状部件形成,将呈轴状突出的两端部与泵部21、22的各隔膜23、24分别连结,且在规定范围内可移动地配设于中空容器状的外壳10内。
关于该传递部33的孔部33a和孔部周缘部的接触面33b、33c,也采用的是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此外,传递部33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接触面33b、33c的附近部分外周沿与孔部33a的孔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地突出设置有多个作为散热部33d的突出部,还在这些突出部的前端侧设有既与突出部的前端相互连结而一体化又成为传递部的最外周部位的外缘部33e。
而且,作为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传递部33具有在预定部位将作为散热部33d的多个突出部间横断,并在上述预定部位将该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分隔并闭合的大致板状的隔壁部33f,各散热部33d间的空隙部分通过成为以隔壁部33f为底部并穿透设置于传递部33的凹部状,相比各散热部33d间的空隙部分为贯通孔状的情况,可提高强度,并且能够将可与周围环境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增大隔壁部33f也被作为散热部的一部分的程度,作为传递部,赋予充分的强度,并且实现散热性提高。由此,比通常时提高电动机的转速,增大传递部的往复运动的频率,在要增大泵部的排出流量的情况下,施加于传递部的力和发热量也增大,但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也使传递部轻松地对应,扩大泵的使用范围,从而赋予通用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
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开始空气供给的情况下,使电动机50工作,从而使电动机的输出轴35a及安装于此的偏心凸轮部40旋转。通过偏心凸轮部40一边交替地按压传递部33的两个接触面33b、33c一边旋转,从而传递部33在与穿过隔膜23、24各中心的假想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运动。
随着该传递部33的往复运动,与之连结的各隔膜23、24也往复运动,各隔膜23、24重复如下两种状态,即,一种状态是向使隔膜23向泵室21a侧突出的方向运动,使泵室21a内容积减小,通过止回阀26,从泵室21a排出空气,并且使泵室22a内容积增大,通过止回阀27,向泵室22a吸入空气(参照图16);另一种状态是相反地向使隔膜24向泵室22a侧突出的方向运动,使泵室22a内容积减小,通过止回阀28,从泵室22a排出空气,并且使泵室21a内容积增大,通过止回阀25,向泵室21a吸入空气(参照图17)。
由此,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持续如下状态:从各泵部21、22间歇地排出空气而向对象物供给空气。
在作为泵的工作状态下,进行旋转的偏心凸轮部40和传递部33的接触面33b、33c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在传递部33的接触面33b、33c产生摩擦热。
在产生的热在传递部33传递中,从传递部33的设置于接触面33b、33c附近部分的散热部33d向作为周围环境空气的外壳10内空气散发热。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将偏心凸轮部40的外周与接触面33b、33c的接触设为滚动接触,将摩擦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抑制传递部33的温度上升,能够阻止由所产生的热而引起的传递部33的变形。
在传递部33的接触面33b、33c附近部分,通过提高因散热部33d、隔壁部33f的配设而产生的表面积增加程度的散热性能,并且成为相对于进行往复运动的传递部33而相对移动的外壳10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气流进入散热部33d间的凹部状的空隙部分而与散热部33d或隔壁部33f接触的状态,能够高效地散发沿传递部33传递到散热部33d、隔壁部33f的热,能够可靠地阻止传递部33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和随之产生的变形。
这样,即使泵持续工作,传递部33也难以产生由热而引起的变形,因此传递部33使各隔膜23、24直线地往复运动的状态没有变化,各隔膜23、24也不会产生来源于传递部33的直线移动的变形以外的异常变形成分,能够将如现有泵那样的基于传递部的温度上升的不良影响防患于未然。
如果不需要由泵进行空气供给,则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停止向电动机50的电力供给,使电动机50的工作停止,使泵从工作状态移至停止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在构成传递部33的散热部33d的突出部间设有隔壁部33f,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横断并闭合的隔壁部33f作为散热部的一部分而使传递部33的接触面33b、33c附近部分的表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来自接触面33b、33c的对热的散热性,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并且位于突出部间的隔壁部33f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闭合而不产生开口,能够大幅提高散热部33d相对于应力的强度,从而提高传递部33整体的保形性,完全不会产生由传递部33的变形而引起的问题,大幅提高泵的可靠性。而且,在基于隔壁部33f的强度提高的基础上,可在含有突出部的传递部33整体上抑制振动产生,传递部33不会成为声音的产生源,泵的防音性也得到提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中,采用的是在传递部33的作为散热部33d的多个突出部间设置将这些突出部间横断而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分隔并闭合的隔壁部33f,从而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设为凹部状的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在预定的突出部间设置隔壁部,而是将该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设为贯通孔状,从而混合存在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成为凹部状的部位和成为贯通孔状的部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气体用泵中,采用的是在传递部33的作为散热部33d的多个突出部的前端侧设有与突出部的前端相互连结而一体化的外缘部33e,且用隔壁部33f将被外缘部33e和突出部包围的空隙部分隔开并闭合的结构,但不局限于此,在突出部的前端侧不设置外缘部且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在从传递部外方的空间观察时成为槽状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设置将多个突出部间横断而将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隔开的隔壁部的结构。
符号说明
1—气体用泵,10—外壳,21、22—泵部,21a、22a—泵室,23、24—隔膜,25、26—止回阀,27、28—止回阀,31、32、33—传递部,31a—孔部,31b、31c—接触面,31d—散热部,32a—孔部,32b、22c—接触面,32d—散热部,32e—外缘部,33a—孔部,33b、33c—接触面,33d—散热部,33e—外缘部,33f—隔壁部,40—偏心凸轮部,41—外圈部,50—电动机,51—输出轴。

Claims (4)

1.一种气体用泵,其具备:隔开间隔而配置于预定的外壳的两个隔膜泵;与各泵的隔膜分别连结并可移动地配置于隔膜间的传递部;一边与该传递部接触一边旋转的偏心凸轮部;以及旋转驱动偏心凸轮部的电动机,而且通过偏心凸轮部的旋转,使传递部往复运动而使两个隔膜工作,且能够输送气体,
上述气体用泵的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部至少具有隔开与偏心凸轮部的大小大致相同的间隔而对置的两个接触面作为与上述偏心凸轮部接触的部分,并且在该接触面附近的传递部预定部位形成有能够将在接触面产生的热散发到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散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用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部是在传递部的上述接触面的附近部分外周突出设置有多个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用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部在上述接触面的附近部分外周突出设置有多个的作为上述散热部的突出部的前端侧,设有与突出部的前端相互连结而一体化且成为传递部的最外周部位的外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体用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部具有在预定部位横断作为上述散热部的多个突出部间,并在上述预定部位分隔该突出部间的空隙部分而闭合的大致板状的隔壁部,该隔壁部是散热部的一部分。
CN201680062976.9A 2015-10-29 2016-07-27 气体用泵 Active CN108350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2941A JP6619615B2 (ja) 2015-10-29 2015-10-29 気体用ポンプ
JP2015-212941 2015-10-29
PCT/JP2016/071980 WO2017073126A1 (ja) 2015-10-29 2016-07-27 気体用ポ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871A true CN108350871A (zh) 2018-07-31
CN108350871B CN108350871B (zh) 2019-09-13

Family

ID=5863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2976.9A Active CN108350871B (zh) 2015-10-29 2016-07-27 气体用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19615B2 (zh)
CN (1) CN108350871B (zh)
HK (1) HK1256492B (zh)
WO (1) WO201707312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4082A1 (de) * 1975-10-02 1977-04-14 Comprotek Sa Drehkolbenmaschine
JPS5546732U (zh) * 1978-09-20 1980-03-27
CN103147965A (zh) * 2013-03-11 2013-06-12 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单级多头隔膜式气泵
CN203384015U (zh) * 2013-07-16 2014-01-08 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正压束管输气泵
US20150226192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Graco Minnesota Inc. Electric drive system for a pulseless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4082A1 (de) * 1975-10-02 1977-04-14 Comprotek Sa Drehkolbenmaschine
JPS5546732U (zh) * 1978-09-20 1980-03-27
CN103147965A (zh) * 2013-03-11 2013-06-12 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单级多头隔膜式气泵
CN203384015U (zh) * 2013-07-16 2014-01-08 淄博祥龙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正压束管输气泵
US20150226192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Graco Minnesota Inc. Electric drive system for a pulseless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82701A (ja) 2017-05-18
JP6619615B2 (ja) 2019-12-11
WO2017073126A1 (ja) 2017-05-04
CN108350871B (zh) 2019-09-13
HK1256492B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01249A (en) Small-sized pump
EP1167765B1 (en) Linear compressor
EP1930592A1 (en) Pump
CN108350871B (zh) 气体用泵
CN111051696B (zh) 旋转式缸体装置
JP2009281269A (ja) 密閉型圧縮機
TW200628381A (en) Article carrying apparatus
JP2017529485A (ja) 内燃機関の、特に燃料噴射装置のための高圧燃料ポンプ
US20190063413A1 (en) Barrel cam driven reciprocating pump
JP2015031154A (ja)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JP3072280B2 (ja) 圧縮機
JP5293351B2 (ja) ポンプ装置
JP2016041910A (ja)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KR100480093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과열 방지구조
US20060216169A1 (en)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oil of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KR20070075895A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공급장치
JP2018076806A (ja) 往復動ポンプ
JP2004332649A (ja) リニア圧縮機
KR100693142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의 오일펌핑장치
KR100292517B1 (ko) 리니어압축기의오일공급장치
JP2000018422A (ja) インクバルブ装置
KR100451240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스프링 지지구조
JP2006022719A (ja) オイルレスリニア圧縮機
KR20200088717A (ko) 다이어프램 압축기
US20110116951A1 (en) Reciprocatory fluid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64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