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316A -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316A
CN108349316A CN201680063694.0A CN201680063694A CN108349316A CN 108349316 A CN108349316 A CN 108349316A CN 201680063694 A CN201680063694 A CN 201680063694A CN 108349316 A CN108349316 A CN 108349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llow slot
tire
fetus face
circumferential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36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9316B (zh
Inventor
时任泰史
高桥淳
高桥淳一
系井大太
中村贵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127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43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252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064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252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31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252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31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49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9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24Wear-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1Shallow grooves, i.e. having a depth of less than 50% of othe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having different shape within th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31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being shallow, i.e. sipe depth of less than 3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能够在早期发挥新轮胎的性能并且能够视觉确认新轮胎磨耗至新轮胎能够充分发挥性能的程度。该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设置有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1)。该胎面部(1)中形成有浅槽(2),该浅槽(2)的宽度为0.1mm至2.0mm、深度为0.1mm至2.0mm并且沿轮胎周向延伸。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以下也简称为“轮胎”),并且特别地涉及如下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能够在早期发挥新轮胎的性能并且能够视觉确认新轮胎磨耗至轮胎能够充分发挥性能的程度。
背景技术
典型地,在充气轮胎的制造过程中的硫化步骤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将轮胎硫化用气囊配置于放置在模具中的未硫化轮胎的内部并且利用蒸气使轮胎硫化用气囊膨胀以使未硫化轮胎与模具紧密接触。将完全硫化的轮胎从硫化装置取出,而且此时需要与硫化装置顺利地剥离。
为了解决该问题,传统地,通过对硫化装置的上模部预先喷涂硅酮脱模剂等防止了硫化轮胎的粘附。除此之外,例如,专利文献1采用了诸如通过设置剥离夹具而不使用任何脱模剂的改造来剥离紧密接触的硫化轮胎的方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18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通过在硫化未硫化轮胎中使用脱模剂制造的轮胎中,作为脱模剂的成分的硅酮等移动至胎面部,从而当轮胎是新的时不能充分发挥轮胎的原有性能。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新轮胎的性能,有必要通过使胎面部磨耗到一定程度以去除移动至胎面部的硅酮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能够在早期发挥新轮胎的性能并且能够视觉确认新轮胎磨耗至轮胎能够充分发挥性能的程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深入研究以解决以上问题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获得了以下知识。具体地,本发明人发现在新轮胎的胎面部设置浅槽会促进胎面部的磨耗,因而能够使新轮胎的性能在早期发挥出来并且能够视觉确认新轮胎磨耗至轮胎能够充分发挥性能的程度,使得以上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为一种如下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设置有通过使宽度为0.1mm至2.0mm且深度为0.1mm至2.0mm的浅槽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形成的周向浅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地,设置于所述胎面部的浅槽的宽度沿所述浅槽的延伸方向变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地,所述浅槽还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浅槽,并且当直行期间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定义为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定义为肩侧区域时,在所述中央区域或所述肩侧区域中的一者中,所述周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或所述宽度方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中的一方比另一方长。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地,当直行期间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定义为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定义为肩侧区域时,至少在所述肩侧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宽度为0.1mm至2.0mm、深度为0.1mm至2.0mm并且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种浅槽,所述浅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浅槽交叉,所述浅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浅槽在胎面端处开口。
而且,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数量大于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数量,或者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数量大于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数量。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深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深度深,或者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深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深度深。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宽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宽度宽,或者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宽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宽度宽。而且,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地,浅槽在周向上连续。
这里,用于表示浅槽延伸的方向的轮胎周向是指相对于轮胎赤道成±45°的范围,轮胎宽度方向是指相对于与轮胎赤道垂直的方向成大于-45°且小于45°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当浅槽的形状不是直线时,浅槽的方向是指连接浅槽的两端的线的方向。另外,胎面部的中央区域是指在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填充规定内压并负荷最大负荷重量的状态下直行时的接地区域,肩侧区域是指胎面部上的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此外,这里使用的“规定轮辋”是指在预定的工业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核准轮辋”或“推荐轮辋”),规定内压是指对应于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荷(最大负荷能力)的空气压力。而且,最大负荷是指标准中记载的适用尺寸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负荷(最大负荷能力)。关于工业标准,在生产或使用轮胎的地域分别确定了有效的标准。这些标准例如由美国的“轮胎和轮辋协会年鉴”(包括设计指南)、欧洲的“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和日本的日本汽车轮胎制造者协会的“JATMA年鉴”分别规定。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能够在早期发挥新轮胎的性能并且能够视觉确认新轮胎磨耗至轮胎能够充分发挥性能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浅槽的形状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周向浅槽的浅槽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的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浅槽在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变化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图1绘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转动方向,并且轮胎在行进期间将从轮胎的箭头侧顶端起接地。本发明的轮胎包括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10,胎面部10在轮胎周向上设置有浅槽11(以下也称为“周向浅槽11a”)。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中央区域Tc中设置有两个周向浅槽11a并且在两个肩侧区域Ts中均设置有一个周向浅槽11a。应注意的是,虽然在图示的示例中以等节距周期地设置了两种主槽12a和12b,但是主槽12的形状并不特别地受限并且不限于以上示例。例如,作为主槽,可以设置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的周向槽。另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除了周向浅槽11a,可以设置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浅槽(以下也称为“宽度方向浅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通过在胎面部10中设置周向浅槽11a能够获得以下效果。首先,在新轮胎中,在轮胎硫化步骤中使用的硅酮存在于轮胎的表面层,因此当轮胎在新的时候很滑。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轮胎的性能,必须允许胎面部10的表面层磨耗至一定程度。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在胎面部10中设置周向浅槽11a有助于胎面部10的磨耗,由此使新轮胎的性能在早期就发挥出来。另外,周向浅槽11a改善了排水性能,并且还有助于胎面部10的橡胶在接地时移动,从而促进了发热,使得能够在早期就发挥抓地性能。另外,周向浅槽11a还能够改善外观。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的宽度为0.1mm至2.0mm,并且优选为0.5mm至1.5mm。当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小于0.1mm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当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大于2.0mm时,胎面部10的刚性降低,这会使操纵稳定性恶化并且使接地面积减小,从而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抓地力。这里,周向浅槽11a的宽度w是指在与周向浅槽11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开口部的宽度。另外,当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在周向浅槽11a的延伸方向上改变时,宽度w是指周向浅槽11a的最宽部分。
另外,周向浅槽11a的深度为0.1mm至2.0mm,并且优选为0.2mm至0.5mm。当周向浅槽11a的深度小于0.1mm时,将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当周向浅槽11a的深度大于2.0mm时,胎面部10的刚性仍然降低,这可能会使操纵稳定性恶化。这里,当周向浅槽11a的深度在周向浅槽11a的延伸方向上改变时,周向浅槽11a的深度是指周向浅槽11a的最深部分。应注意尽管如果设置具有超过2.0mm的深度的深槽可能会发生偏磨耗,但是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不会发生该问题。另外,周向浅槽11a的深度是指从胎面部10的胎面表面到周向浅槽11a的槽底的距离,并且不包括设置于周向浅槽11a的槽底的突起。这里,突起是指外周轮廓形状是诸如圆形、椭圆形或任意其它曲线形状的曲线形状或者诸如平行四边形、菱形或其它多边形的多边形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但是不必连续,而是可以不连续。在正常内压和无负荷条件下优选在轮胎赤道E上的周长的50%以上、更优选地90%以上设置周向浅槽就足够了。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的形状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直线形状,或者可以是曲折状或波纹状。应注意的是,如果将直线状的浅槽设置于具有在紧邻胎面部10下方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螺旋带束的轮胎,则胎面部10中将发生破裂,因此该浅槽优选为曲折状或波纹状。图2的(a)至图2的(h)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浅槽的形状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然而,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的形状不限于此。
图2的(a)绘示了沿周向直线状延伸的浅槽;图2的(b)绘示了沿周向以曲折状延伸的浅槽;图2的(c)绘示了沿周向以波纹状延伸的浅槽;图2的(d)绘示了沿周向和宽度方向交替延伸但是整体上沿周向延伸的浅槽。图2的(e)绘示了沿周向不连续且直线状延伸的浅槽;图2的(f)绘示了设置在周向上并且整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的多个浅槽;图2的(g)绘示了设置在周向上并且整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形成为箭头状的多个浅槽;图2的(h)绘示了设置在周向上并且整体上沿周向延伸的形成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多个浅槽。应注意的是,尽管由于容易识别轮胎的安装方向而优选将槽形成为朝向轮胎转动方向的箭头状,但是形状不必如图2的(g)中那样,并且可以将箭头状的浅槽添加至图2的(a)绘示的直线状的浅槽。
在图1中绘示的轮胎中,在中央区域Tc中设置有两个周向浅槽11a并且在肩侧区域Ts中设置有两个周向浅槽11a,一共四个。然而,周向浅槽11a的数量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轮胎中,胎面部10的中央区域Tc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数量可以比肩侧区域Ts内的多,或者肩侧区域Ts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数量可以比中央区域Tc内的多。当中央区域Tc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数量更多时,排水性能、特别是直行时的排水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能够改善湿路面上的抓地性能。另一方面,在肩侧区域Ts内设置较多数量的周向浅槽11a有助于肩侧区域Ts的橡胶在接地时、特别是在转弯时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发热,使得能够在早期发挥抓地性能。此外,由于肩侧区域Ts比中央区域Tc的接地机会少,所以在肩侧区域Ts内设置浅槽能够提供改善肩侧区域Ts的抓地性能的效果,并且还能够改善转弯时的排水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胎面部10的中央区域Tc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深度可以比肩侧区域Ts内的深,或者肩侧区域Ts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深度可以比中央区域Tc内的深。即,如所期望的,由于使中央区域Tc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深度更深进一步改善了排水性能、特别是在直行时的排水性能,使得能够改善湿路面上的抓地性能,然而使肩侧区域Ts内的周向浅槽11a的深度更深有助于肩侧区域Ts的橡胶在接地时、特别是在转弯时移动,由此促进了发热,使得能够在早期发挥抓地性能。出于相同理由,胎面部10的中央区域Tc内的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可以比肩侧区域Ts内的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宽,或者肩侧区域Ts内的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可以比中央区域Tc内的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宽。注意,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的深度不必恒定而是可以在其延伸方向上改变。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之间的间隔、即图示的示例中的L1和L2优选为10mm至100mm。这里,周向浅槽11a之间的间隔是指在正常内压和无负荷条件下胎面部的表面的长度。当周向浅槽11a之间的间隔小于10mm时,胎面部10的刚性降低,这可能会使操纵稳定性恶化。另外,由于周向浅槽11a占整个接地面的面积增大,所以能够降低抓地性能。另一方面,当周向浅槽11a之间的间隔大于100mm时,排水性能恶化,并且还对胎面部10的容易移动产生了妨碍,使得可能无法充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应注意的是,在具有曲折状等的浅槽的情况下,间隔之间的间隔是浅槽的振幅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相对于轮胎赤道E可以具有±45°的范围的角度。在该情况下,所有的周向浅槽11a都可以延伸至胎面端并且在胎面端处开口,或者仅一些周向浅槽11a可以在胎面端处开口。通过设置这种构造,能够获得良好的初始排水性能。在该情况下,从增加边缘成分的观点来看,优选地以垂直于输入方向的方式设置周向浅槽11a的角度。应注意的是,周向浅槽11a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终止于胎面端前大约20mm处。
此外,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周向浅槽的浅槽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的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截面形状可以与假想截面形状不同,该假想截面形状包括胎面部10的轮廓线14、大致垂直于轮廓线14的一对槽壁15,以及大致平行于轮廓线14并连接所述一对槽壁15的槽底16。这里,槽壁15可以垂直地或以弯曲的方式连接至槽底16。换言之,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的截面形状可以与一般形状不同,一对槽壁1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渐缩形状、在周向浅槽11a的深度方向(轮胎径向)上逐渐变窄的形状等。另外,胎面部10的周向浅槽11a的开口边缘处可以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17。此外,槽壁15或槽底16可以形成沿周向浅槽11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凹凸。
在图3的(a)中,仅槽壁15的开口部附近的部分具有渐缩形状,在图3的(b)中,整个槽壁15具有渐缩形状。通过以这些方式使周向浅槽11a的开口部形成为渐缩形状,能够在不损失边缘效果的情况下使排水性能更好。另外,在图3的(c)的形状中,周向浅槽11a的宽度在槽深方向上逐渐变窄。这种形状能够逐步确定胎面部10的磨耗程度。此外,在图3的(d)和图3的(e)的形状中,凸部17设置于周向浅槽11a的开口边缘处。在图3的(d)的形状中,凸部17随着接近周向浅槽11a的开口边缘而逐渐鼓出,在图3的(e)的形状中,周向浅槽11a的开口边缘大致垂直鼓出。通过以这些方式在周向浅槽11a的开口边缘处设置凸部17,使周向浅槽11a的端部的接地压力变大,使得能够期望更好的边缘效果。另外,还能够获得改善可视性的有利效果。应注意的是,在该情况下,使凸部17的高度低于周向浅槽11a的深度。此外,在图3的(f)的形状中,相对于输入方向位于前侧的槽壁15较低,而相对于输入方向位于后侧的槽壁15较高。通过以该方式设置槽壁15之间的高度差,能够获得良好的边缘效果。另外,在图3的(g)和图3的(h)的形状中,分别在槽底16和槽壁15设置凹凸。通过以这些方式进一步在周向浅槽11a的内部设置槽,改善了周向浅槽11a的可视性。此外,当在槽底16设置凹凸时,在周向浅槽11a磨耗后出现槽底16的凹凸,因此其设计性优异。应注意的是,当周向浅槽11a具有渐缩截面形状或者当槽壁15或槽底16设置有沿周向浅槽11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凹凸时,周向浅槽11a的深度的基准是假想截面形状的轮廓线14,并且周向浅槽11a的宽度的基准是假想截面形状的开口部的宽度。
而且,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浅槽11(周向浅槽11a和宽度方向浅槽)的宽度可以在延伸方向上变化。例如,浅槽11的宽度在胎面部1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处可以不同。以该方式适当调整浅槽11的宽度使得能够调整排水性能,以及调整胎面部10的刚性使得能够调整抓地性能。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浅槽11的形状不特别受限。
图4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浅槽在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变化的示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在本发明的轮胎中,浅槽的形状不限于此。图4的(a)绘示了槽宽在浅槽的中间部最宽并且随着接近浅槽的两侧端而线性地变窄的浅槽;图4的(b)绘示了槽宽在浅槽的中间部最窄并且随着接近浅槽的两侧端而线性地变宽的浅槽;图4的(c)绘示了浅槽的两侧端逐渐变窄的浅槽。另外,图4的(d)是中间部为椭圆形并且两侧端部为直线状的浅槽;图4的(e)是中间部为直线状并且两侧端部为椭圆形的浅槽;图4的(f)是中间部为直线状并且两端部为大致完美圆形的浅槽。图4的(g)绘示了两个椭圆形浅槽并排设置的浅槽。如在图4的(e)、图4的(f)和图4的(g)中,不在两端部设置形成锐角的部分防止了破裂。应注意的是,中间部是指在延伸方向上三等分的浅槽的中间部分。
加宽浅槽11的中央区域Tc侧进一步改善了排水性能,使得能够改善湿路面上的抓地性能。另一方面,加宽浅槽11的肩侧区域Ts侧有助于肩侧区域Ts的橡胶在接地时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发热,使得能够改善转弯时的抓地性能,并且还能够改善转弯时的排水性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周向浅槽11a可以设置有以预定节距配置有多个凸条的所谓的锯齿的装饰图案。另外,在胎面部10上,例如,可以由浅槽提供诸如字符、符号或制造者的名称等的信息和装饰图案以及能够看见外倾角的使用状态的图案。而且,当设置周向浅槽和周向倾斜的宽度方向浅槽时,槽可以形成为箭头形状并且用作转动标记。
下面,图5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转动方向,并且轮胎在行进期间将从轮胎的箭头侧顶端起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包括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20,胎面部20设置有周向浅槽21a和宽度方向浅槽21b。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中央区域Tc中有两个周向浅槽21a,并且在两个肩侧区域Ts中均有一列宽度方向浅槽21b。在图示的示例中,两种主槽22a和22b以等节距周期性地设置。然而,主槽22的形状并不特别受限并且不限于以上示例。例如,可以设置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的周向槽作为主槽。
另外,图6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在图示的示例中,设置有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30,其中周向浅槽31a仅配置于肩侧区域Ts,宽度方向浅槽31b设置于从中央区域Tc到肩侧区域Ts的一部分。与图5同样地,两种主槽32a和32b以等节距周期性地设置,但是主槽32的形状并不特别受限并且不限于以上示例。例如,可以设置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的周向槽作为主槽。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在中央区域Tc或肩侧区域Ts中,周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或宽度方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中的一方优选比另一方长。例如,在中央区域Tc中,周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可以比宽度方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长,或者在中央区域Tc中,宽度方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可以比周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长。
在图5绘示的示例中,周向浅槽21a仅配置于中央区域Tc,宽度方向浅槽21b配置于从肩侧区域Ts到中央区域Tc的一部分。归因于此,在中央区域Tc中,周向浅槽21a的轮廓线的总长度比宽度方向浅槽21b的轮廓线的总长度长。通过以该方式主要在中央区域Tc中配置周向浅槽21a,能够良好地改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在中央区域Tc中,宽度方向浅槽31b的轮廓线的总长度比周向浅槽31a的轮廓线的总长度长。通过以该方式主要在中央区域Tc中配置宽度方向浅槽31b,能够良好地改善牵引性能。
即使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所有相对于周向具有角度的周向浅槽和宽度方向浅槽都可以延伸至胎面端并在胎面端处开口,或者仅一些浅槽21和31可以在胎面端处开口。通过设置该构造,能够获得良好的初始排水性能。从增加边缘成分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将浅槽21和31的角度设置成垂直于输入方向。另外,浅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终止于胎面端前大约20mm处。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浅槽21a、31a和宽度方向浅槽21b、31b的宽度、深度、形状和截面形状等及其效果与根据上述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周向浅槽的相同。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大致平行的浅槽21、31(周向浅槽21a、31a和宽度方向浅槽21b、31b)之间的间隔、即图示的示例中的L3、L4和L5优选为10mm至100mm。这里,浅槽21、31之间的间隔是指正常内压和无负荷条件下胎面部的表面的长度。当浅槽21、31之间的间隔小于10mm时,使胎面部20和30的刚性降低,这可能会损害操纵稳定性。另外,由于浅槽21、31占整个接地面的面积变大,所以会降低抓地性能。另一方面,当浅槽21、31之间的间隔大于100mm时,使排水性能和牵引性能恶化,并且还对胎面部20、30的容易移动产生妨碍,使得将无法充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注意,在浅槽具有曲折状等的情况下,间隔之间的间隔是浅槽的振幅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与根据上述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周向浅槽相同,浅槽21、31(周向浅槽21a、31a和宽度方向浅槽21b、31b)的深度可以在延伸方向上变化。例如,浅槽21、31的深度在胎面部20、30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处可以不同。以该方式适当调整浅槽21、31的深度使得能够调整排水性能,以及调整胎面部20、30的刚性使得能够调整抓地性能。
下面,图7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示意性展开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转动方向,并且轮胎在行进期间将从箭头侧顶端起接地。
机动两轮车通过使车体相对于路面倾斜来转弯。归因于此,直行时与转弯时的胎面部的接地区域不同。在直行时,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将与路面接触,而转弯时胎面部的肩侧区域将与路面接触。因此,直行时与转弯时的接地区域不同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当在湿路面上从直行过渡至转弯时需要良好的排水性能和优异的抓地性能。
关于这种技术,例如,提到了日本特开2009-10172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01722号公报中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由包括轮胎赤道面的胎面中央区域、形成胎面端侧的胎面端区域和形成胎面中央区域和胎面端区域之间的部分的胎面中间区域形成。胎面中央区域和胎面端区域是没有槽形成的光滑部分。在胎面中间区域中,配置了形成有与轮胎周向U交叉的横向花纹槽的块列。
典型地,轮胎的胎面橡胶设计成能够在预定温度或更高温度下发挥最大性能。然而,在机动两轮车的情况下,直行时间占据了正常行进的绝大部分,这能够导致在转弯期间使用的肩侧区域的摩擦产生的热的不足。归因于此,存在当气温低时转弯期间的抓地不足的忧虑。这种忧虑在湿路面条件下更为显著。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包括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40。当将直行时的胎面部40的接地区域定义为中央区域Tc,将中央区域Tc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定义为肩侧区域Ts时,至少肩侧区域Ts、并且优选地在肩侧区域Ts中设置多个具有宽度为0.1mm至2.0mm和深度为0.1mm至2.0mm并且沿不同方向延伸的至少两种浅槽41。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种浅槽是周向浅槽。
在图示的示例中,浅槽41包括两种周向浅槽:从转动方向上的先接地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浅槽41a和从转动方向上的先接地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浅槽41a’。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浅槽41是直线形状,但是可以是具有大曲率半径的大致直线形状或其它形状。注意,在图示的示例中,虽然槽宽和槽深比浅槽41大的三种主槽42a、42b和42c以等节距周期性地设置,但是本发明的轮胎中的主槽42的形状不特别受限,并且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在周向上连续形成的周向槽作为主槽。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至少一些浅槽41彼此交叉,从而形成由浅槽41划分的陆部48。通过浅槽41之间的交叉而设置的陆部48的面积小并因此在接地时容易移动,从而促进了发热,这能够在早期发挥肩侧区域Ts的抓地性能。另外,浅槽41还能够改善外观。此外,在新轮胎的情况下,在轮胎硫化步骤中使用的硅酮存在于轮胎的表面层,并且当轮胎在新的时候使轮胎很滑。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轮胎的性能,必须使得胎面部40的表面层磨耗一定程度。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在肩侧区域Ts中设置浅槽41有助于肩侧区域Ts的磨耗,使得能够在早期发挥新轮胎的性能。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一些浅槽41延伸至胎面端以形成开口。因而,通过浅槽41能够改善初始排水性能,从而使湿路面上的抓地性能得到改善。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当将沿着胎面部40的表面从轮胎赤道E到胎面端的范围内的距离定义为L6时,浅槽41优选地设置于距胎面端至少0.5L6的区域。由此,能够良好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这里,距离L6是在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填充规定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下测量的值。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浅槽41的宽度为0.1mm至2.0mm,并且优选为0.5mm至1.5mm。当浅槽41的宽度小于0.1mm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当浅槽41的宽度大于2.0mm时,陆部48的刚性降低,由此损害了操纵稳定性并使接地面积变小,从而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抓地力。另外,浅槽41的深度为0.1mm至2.0mm,并且优选为0.2mm至0.5mm。当浅槽41的深度小于0.1mm时,可能无法充分获得排水性能。另一方面,当浅槽41的深度大于2.0mm时,陆部48的刚性同样降低,这可能损害操纵稳定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浅槽的形状、浅槽的宽度等如上所述。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如图所示,所有的浅槽41可以相对于轮胎周向和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特别地,浅槽41优选倾斜成使得交叉的浅槽41之间形成的角度θ为5°至80°。当浅槽41之间的角度小于5°时,浅槽41之间的交叉位置附近的陆部48变细并由此在陆部48中发生破裂,这不是优选的。另一方面,通过将角度θ设定为80°以下,能够良好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浅槽41优选形成为格子形状。在图示的示例中,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种浅槽41形成大致菱形。通过使浅槽41形成为格子形状,由浅槽41划分的陆部48的面积大致相等,使得在轮胎接地时陆部48的发热和排水性能能够均衡。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彼此面对以形成格子的浅槽41优选彼此平行,但是只要偏差在5°以下就不必平行。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浅槽41之间的间隔、即在图示的示例中的L7和L8优选为10mm至100mm。当浅槽41之间的间隔小于10mm时,陆部48的刚性降低,因而可能使操纵稳定性恶化。另外,由于浅槽41占整个接地面的面积变大,所以抓地性能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当浅槽41之间的间隔大于100mm时,排水性能恶化,并且还对陆部48的容易移动产生了妨碍,使得可能无法充分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辅助槽49优选设置于至少一些由胎面端和浅槽41划分的陆部48。因此,能够改善外观,也降低了具有较小接地频率的宽度方向上最外侧的陆部48的刚性,这使抓地性能得到改善。能够根据胎面花纹适当地设计辅助槽49。优选地辅助槽49比主槽42的最大深度浅并且比浅槽41的最大深度深。然而,当辅助槽49的面积与由胎面端和浅槽41划分的陆部48的面积的比例变大时,陆部48的刚性超过必要地降低,这可能导致诸如破裂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轮胎中,辅助槽49的面积与陆部48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大约5%至40%。另外,辅助槽49优选以使两个以上的辅助槽不包括在相同的接地面内的节距配置,例如能够配置在每隔一个由胎面端和浅槽41划分的陆部48中、每隔两个由胎面端和浅槽41划分的陆部48中等。应注意的是,在图示的示例中,辅助槽49大致为菱形并且在陆部内封闭,但是辅助槽49的形状不特别受限,而是可以是诸如圆形的其它形状。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所有的浅槽41可以在胎面端开口。然而,如上所述,至少一些浅槽41可以在胎面端开口。在图示的示例中,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浅槽41中,从转动方向上的先接地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浅槽41a’在与浅槽41a的交叉点处终止。换言之,在转动方向上的先接地侧,将胎面端和浅槽41a’变为不形成任何具有锐角尖端的陆部。设置这种构造能够防止具有锐角尖端且面积小的陆部形成于胎面端附近。这种小的陆部可能导致诸如破裂等的问题,因此不是优选的。相应地,如图示的,优选不设置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浅槽41a’。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仅重要的是形成于胎面部10、20、30、40的浅槽11、21、31、41满足以上要求,并且没有其它特别的限制。对于其它构造,能够采用已知的结构。例如,如图所示地,当设置主浅槽12、22、32、42时,主浅槽12、22、32、42的宽度和深度能够是任何尺寸,只要该宽度和深度大于浅槽11、21、31、41的宽度和深度即可。此外,除了胎面部10、20、30、40的构造之外的构造也不特别受限,并且能够采用已知的结构。图8绘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本发明所示的轮胎100包括胎面部101、与胎面部101的两侧连续的一对胎侧部102、均与所述一对胎侧部102连续的一对胎圈部103,以及包括加强胎圈部103之间的各部分的具有至少一层(在图示的示例中为一层)的胎体帘布层的胎体104。在图示的示例中,胎体104的端部从轮胎内侧向轮胎外侧折返以接合胎圈芯105,但也可以通过利用胎圈线从两侧夹持而接合。
另外,在图示的轮胎中,带束层106设置于胎体104的轮胎径向外侧。带束层106的带束帘线也不特别受限,并且能够例如通过从由诸如芳香族聚酰胺(芳纶,例如商品名:KEVLAR,由杜邦公司制造)、聚萘二甲酸(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造丝或尼龙等的有机纤维、钢、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的任意材料制成的帘线中适当选择以使用已知的非伸张性且高弹性的帘线。带束可以由配置成使帘线方向在层之间彼此交叉的两层以上的倾斜带束层制成,或者由帘线方向大致是轮胎周向的一层以上的螺旋带束层组成。在图8中,螺旋带束层107设置于带束层106的轮胎径向外侧。
本发明的轮胎能够应用于机动两轮车的前轮胎和后轮胎两者,另外能够应用于子午线结构轮胎和斜交结构轮胎。
实施例
以下,将利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制造具有图1中绘示的胎面花纹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尺寸为120/70ZR17M/C。通过将浅槽的深度设定为0.3mm、浅槽的宽度设定为1.0mm,以及将周向浅槽的角度设定为相对于周向大致为0°,形成槽宽和槽深恒定的连续槽。浅槽的截面形状包括从胎面部的表面垂直延伸的一对槽壁和连接槽壁且大致平行于胎面部的表面的槽底。浅槽之间的间隔L1设定为10mm、L2设定为30mm。
<比较例1>
除了在胎面部未设置浅槽之外,以与实施例的轮胎相同的方式制造比较例的轮胎。
使用获得的各个轮胎,根据以下步骤评价抓地性能。结果一并示出在表1中。
<抓地性能>
通过使安装有各个轮胎的车辆在湿路面上行驶来进行评价。通过驾驶员的感受来评价抓地性能。那时,将比较例1的轮胎的评价设定为100,并将实施例的轮胎的评价指数化。
[表1]
表1表示本发明的在胎面部中设置有预定浅槽的轮胎具有优异的抓地性能。
<实施例2-1>
制造具有图6中绘示的胎面花纹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尺寸为120/70ZR17M/C。浅槽的深度、周向浅槽和宽度方向浅槽的深度设定为0.3mm,并且宽度方向浅槽的图案与图4的(a)中的相同,其中图案的宽度在最宽部分为2.0mm,在最窄的部分为1.0mm。另外,将宽度方向浅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垂直于轮胎赤道,并且将宽度方向浅槽之间的间隔L5设定为24mm。
<实施例2-2>
制造具有图6中绘示的胎面花纹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尺寸为120/70ZR17M/C。浅槽的深度、周向浅槽和宽度方向浅槽的深度设定为0.3mm,并且宽度方向浅槽的图案与图4的(b)中的相同,其中图案的宽度在最宽部分为2.0mm,在最窄的部分为1.0mm。另外,宽度方向浅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垂直于轮胎赤道,并且将宽度方向浅槽之间的间隔L5设定为24mm。
<比较例2>
除了在胎面部未设置浅槽之外,以与实施例的轮胎相同的方式制造比较例2的轮胎。
使用获得的各个轮胎,根据以下步骤评价抓地性能和牵引性能。
<抓地性能>
通过使安装有各个轮胎的车辆在湿路面上行驶来进行评价。通过驾驶员的感受来评价抓地性能。在该情况下,将比较例2的轮胎的评价设定为100,并将实施例2-1和2-2的轮胎的评价指数化。
<牵引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受来评价牵引性能。在该情况下,将比较例2的轮胎的评价设定为100,并将实施例2-1和2-2的轮胎的评价指数化。
[表2]
表2表示本发明的在胎面部中设置预定浅槽的轮胎具有优异的抓地性能和牵引性能。
<实施例3-1>
制造具有图5中绘示的胎面花纹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尺寸为120/70ZR17M/C。浅槽的深度设定为0.3mm,浅槽的宽度设定为1.0mm。中央区域和肩侧区域的轮廓线的总长度如表3所示。另外,间隔L3和L4分别设定为30mm和40mm。
<实施例3-2>
制造具有图6中绘示的胎面花纹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尺寸为150/80B16M/C。浅槽的深度设定为0.3mm,浅槽的宽度设定为1.0mm。中央区域和肩侧区域的轮廓线的总长度如表3所示。另外,浅槽之间的间隔L5设定为40mm。
<比较例3>
除了在胎面部中未设置浅槽之外,以与实施例的轮胎相同的方式制造比较例3的轮胎。
使用获得的各个轮胎,根据以下步骤评价抓地性能和牵引性能。结果一并示出在表3中。
<抓地性能>
通过使安装有各个轮胎的车辆在湿路面上行驶来进行评价。通过驾驶员的感受来评价抓地性能。在该情况下,将比较例3的轮胎的评价设定为100,并将实施例3-1和3-2的轮胎的评价指数化。
<牵引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受来评价牵引性能。在该情况下,将比较例3的轮胎的评价设定为100,并将实施例3-1和3-2的轮胎的评价指数化。
[表3]
表3表示本发明的在胎面部中设置预定浅槽的轮胎具有优异的抓地性能和牵引性能。
<实施例4-1和4-2>
制造具有图7中绘示的胎面花纹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尺寸为150/80B16M/C。周向浅槽41a和41a’的深度设定为0.3mm,周向浅槽41a和41a’的宽度设定为1.0mm。周向浅槽之间的间隔L7和L8设定为24mm,周向浅槽分别相对于周向成25°和-25°的角,并且周向浅槽41a和41a’之间的角度θ为50°。另外,辅助槽与陆部的比例设定为12.5%。在实施例4-2中,如下文表4所示的改变各条件以制造轮胎。
<比较例4>
除了在肩侧区域未设置浅槽之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制造比较例4的轮胎。
使用获得的各个轮胎,根据以下步骤评价抓地性能。
<抓地性能>
通过使安装有各个轮胎的车辆在湿路面上行驶来进行评价。通过驾驶员的感受来评价抓地性能。在该情况下,将比较例4的轮胎的评价设定为100,并将实施例4-1和4-2的轮胎的评价指数化。
[表4]
表4表示本发明的在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设置预定浅槽的轮胎具有优异的排水性能和抓地性能。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40 胎面部
11、21、31、41 浅槽
12、22、32、42 主槽
14 轮廓线
15 槽壁
16 槽底
17 凸部
48 陆部
49 辅助槽
100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轮胎)
101 胎面部
102 胎侧部
103 胎圈部
104 胎体
105 胎圈芯
106 带束层
107 螺旋带束层

Claims (11)

1.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形成为环状的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通过使宽度为0.1mm至2.0mm且深度为0.1mm至2.0mm的浅槽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形成的周向浅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胎面部的浅槽的宽度沿所述浅槽的延伸方向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还包括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浅槽,并且当直行期间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定义为中央区域并且该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定义为肩侧区域时,
在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肩侧区域中的一者中,所述周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和所述宽度方向浅槽的轮廓线的总长度中的一方比另一方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当直行期间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定义为中央区域并且该中央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定义为肩侧区域时,至少在所述肩侧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宽度为0.1mm至2.0mm、深度为0.1mm至2.0mm并且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种浅槽,
所述浅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浅槽交叉,所述浅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浅槽在胎面端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数量大于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深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深度深。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宽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宽度宽。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数量大于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深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深度深。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胎面部的肩侧区域中的宽度比在所述胎面部的中央区域中的宽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槽在所述周向上连续。
CN201680063694.0A 2015-10-29 2016-10-28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Active CN108349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2746 2015-10-29
JP2015212746A JP6564303B2 (ja) 2015-10-29 2015-10-29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25221A JP6606409B2 (ja) 2015-11-17 2015-11-17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25223A JP6613114B2 (ja) 2015-11-17 2015-11-17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25221 2015-11-17
JP2015225218A JP6613113B2 (ja) 2015-11-17 2015-11-17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225218 2015-11-17
JP2015-225223 2015-11-17
PCT/JP2016/082169 WO2017073768A1 (ja) 2015-10-29 2016-10-28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316A true CN108349316A (zh) 2018-07-31
CN108349316B CN108349316B (zh) 2020-05-08

Family

ID=5863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3694.0A Active CN108349316B (zh) 2015-10-29 2016-10-28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04696A1 (zh)
EP (1) EP3369589B1 (zh)
CN (1) CN108349316B (zh)
WO (1) WO20170737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9495B2 (ja) * 2017-12-11 2021-09-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7126968B2 (ja) * 2019-03-01 2022-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二輪車用タイヤ
DE102020214007A1 (de) 2020-11-09 2022-05-1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mit Neureifenkennzeichn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reifens mit Neureifenkennzeichnung, Reifenheizform für die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Fahrzeugreifens und Verwendung einer Neureifenkennzeichnung auf einem solchen Fahrzeugreife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7911A (en) * 1986-12-26 1990-08-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suitable for use at high speed
EP0561326A1 (de) * 1992-03-16 1993-09-22 METZELER REIFEN GmbH Motorradreifen
EP0604383A1 (de) * 1992-12-24 1994-06-29 Semperit Reif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2001191741A (ja) * 2000-01-12 2001-07-1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36924A (zh) * 2005-03-25 2006-09-27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的胎面磨损指示物
CN101193762A (zh) * 2005-06-10 2008-06-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09220781A (ja) * 2008-03-18 2009-10-01 Bridgestone Corp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533986A1 (fr) * 2010-02-12 2012-12-19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resentant une decoupe circonferentiellement continue
JP2013180664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5091703A (ja) * 2015-01-15 2015-05-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8462A (en) * 1971-01-27 1972-10-17 Goodyear Tire & Rubber Pneumatic tire
US6656300B1 (en) * 1997-09-26 2003-12-02 Pirelli Pneumatici S.P.A. High performance tire for vehicles
JP5108924B2 (ja) * 2010-10-07 2012-12-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RU2621528C2 (ru) * 2011-12-30 2017-06-06 Пирелли Тайр С.П.А. Шина для мотоциклов
JP5344064B2 (ja) * 2012-04-13 2013-11-2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27631B2 (ja) * 2013-01-07 2015-12-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7911A (en) * 1986-12-26 1990-08-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suitable for use at high speed
EP0561326A1 (de) * 1992-03-16 1993-09-22 METZELER REIFEN GmbH Motorradreifen
EP0604383A1 (de) * 1992-12-24 1994-06-29 Semperit Reif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2001191741A (ja) * 2000-01-12 2001-07-17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36924A (zh) * 2005-03-25 2006-09-27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的胎面磨损指示物
CN101193762A (zh) * 2005-06-10 2008-06-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09220781A (ja) * 2008-03-18 2009-10-01 Bridgestone Corp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533986A1 (fr) * 2010-02-12 2012-12-19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s a deux roues comportant une bande de roulement presentant une decoupe circonferentiellement continue
JP2013180664A (ja) * 2012-03-01 2013-09-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15091703A (ja) * 2015-01-15 2015-05-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9589A1 (en) 2018-09-05
US20180304696A1 (en) 2018-10-25
CN108349316B (zh) 2020-05-08
EP3369589A4 (en) 2018-10-31
WO2017073768A1 (ja) 2017-05-04
EP3369589B1 (en)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1397B (zh) 充气轮胎
CN104118278B (zh) 充气轮胎
CN106170400B (zh) 充气轮胎
CN104903121B (zh) 充气轮胎
CN106457916B (zh) 充气轮胎
US20190351706A1 (en) Non-pneumatic tire
CN104245358B (zh) 充气轮胎
CN104136241A (zh) 充气轮胎
CN101306633A (zh) 用于越野行驶的摩托车轮胎
CN106183642A (zh) 充气轮胎
CN107709047A (zh) 充气轮胎
CN103625221A (zh) 漏气保用轮胎
US20160207361A1 (en) Bias-Or Radial-Carcass Tire
CN104995042B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09070661A (zh) 缺气保用子午线轮胎
CN103895454A (zh) 充气轮胎
CN103786530A (zh) 重载轮胎
CN106394136A (zh) 充气轮胎
CN105026180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8349316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03338945A (zh) 充气轮胎
CN106163834A (zh) 充气轮胎
CN110466289A (zh) 一种优异的抓地操控性飘移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67621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US20160332491A1 (en) Rounded stone eje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