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8920B - 加工装置以及用于这种加工装置的加工元件和护壁元件 - Google Patents
加工装置以及用于这种加工装置的加工元件和护壁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8920B CN108348920B CN201680062415.9A CN201680062415A CN108348920B CN 108348920 B CN108348920 B CN 108348920B CN 201680062415 A CN201680062415 A CN 201680062415A CN 108348920 B CN108348920 B CN 1083489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ing
- rotor
- machining device
- stationary housing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3/00—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 B02C13/14—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 B02C13/18—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with beaters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rotor
- B02C13/1807—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with beaters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rotor the material to be crushed being thrown against an anvil or impact plate
- B02C13/1835—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with beaters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rotor the material to be crushed being thrown against an anvil or impact plate by means of beater or impeller elements fixed in between an upper and lower rotor dis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3/00—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 B02C13/14—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 B02C13/18—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with beaters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rotor
- B02C13/1807—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with vertical rotor shaft, e.g. combined with sifting devices with beaters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rotor the material to be crushed being thrown against an anvil or impact plate
- B02C13/18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nvil or impact pl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3/00—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 B02C13/26—Details
- B02C13/28—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beater elements
- B02C13/2804—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beater elements the beater elements being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r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3/00—Disintegrating by mills having rotary beater elements ; Hammer mills
- B02C13/26—Details
- B02C13/282—Shape or inner surface of mill-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用于对待加工的材料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10),该加工装置包括固定的壳体(20)和在该固定的壳体(20)中的能够围绕基本上竖直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地布置的转子(26),固定的壳体具有用于输入待加工的材料的输入口(22),其中,与转子(26)的基础元件的外周相邻地,多个支承销固定在基础元件上,分别有加工元件支承在该支承销上,且其中,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与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壁形成加工间隙,其特征在于,支承销的自由端彼此经由连接盘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待加工的材料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包括固定的壳体和在该固定的壳体中能够围绕基本上竖直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地布置的转子,固定的壳体具有用于输入待加工的材料的输入口,其中,与转子的基础元件的外周相邻地,多个支承销固定在基础元件上,分别有加工元件支承在该支承销上,且其中,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与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形成加工间隙。
背景技术
申请人将这种加工装置例如称为“转子冲击碾磨机RPM”或“转子冲击碾磨机RPMV”进行销售。转子冲击碾磨机RPM适用于粉碎少量至中等量的磨蚀性物质、尤其矿物物质,且尤其为任一应用目的,例如为混凝土、沥青和干水泥工业制造砂石以及用于碾碎肥料,转子冲击碾磨机RPMV例如用在回收工业中,因为借助其可粉碎且分离材料复合物,其中,可单独地进行材料缠绕以及可球化金属且可进行清洁。
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也是用于这种类型的材料加工。
在实际中已经证实转子冲击碾磨机RPM和转子冲击碾磨机RPMV是有利的。同时期望进一步改进加工装置,尤其期望实现精细化的材料加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开头所述类型的加工装置,借助该加工装置可实现改进的加工效果。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加工装置实现,在其中支承销的自由端部彼此经由连接盘连接。
通过根据本发明设置的连接盘可将在材料加工时出现的力更好地分配到整个转子、即,基础元件;固定在基础元件上的支承销和支承在支承销上的加工元件上。这使得转子以较高的转速运行,这又使得具有改进的加工效果。
为了避免过度地提高转子的重量提出,连接盘构造成环形盘。该构造方案在试验中已经证实完全足够。在材料加工时出现的力通过加工元件主要是沿转子的周向方向导入支承销中,足以使支承销沿转子的周向方向彼此支撑以实现期望的效果。
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可至少部分地、优选至少在加工元件的高度上通过护壁元件受到保护,护壁元件与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一起形成加工间隙。
为了可进一步改进加工效果提出,护壁元件与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不可运动地连接,例如螺纹连接。以这种方式可在未完全排除的情况下,减小由于护壁元件相对于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的运动引起的加工间隙宽度的变化。这也有助于均匀化(Vergleichmaessigung)且进而有助于改进加工效果。
如在转子冲击碾磨机RPM和RPMV中,在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中至少一个护壁元件至少在加工元件的一部分高度延伸上、优选在其整个高度延伸上具有多个基本沿竖直方向走向的肋时是有利的。通过肋可提高待加工的材料的应力且进而改进加工效果。
此外,如已经在转子冲击碾磨机RPM和RPMV中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中加工元件构造成U形是有利的,其中,U形的自由端部形成相应的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且加工元件借助U形的中央区段仅通过在运行中出现的从径向内部开始的离心力保持在对应的支承销上,使得加工元件在需要的情况下可沿径向向内自由地避开从加工间隙开始作用到其上的过程力。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进加工效果提出,在加工元件的U形的内侧上设置楔形的突出部,突出部接合到支承销的或支承在支承销上的适配元件的与楔形的突出部对应构造的楔形凹口中。楔形突出部的楔形面和与此对应构造的楔形凹口的楔形面的共同作用阻止加工元件围绕基本竖直延伸的轴线歪倾,该歪倾造成加工元件的一径向外端接近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且其另一径向外端远离内周壁且因此改变加工间隙的宽度。对加工元件支撑的稳定性有助于均匀化且进而有助于改进加工效果。
楔形的张角可在约120°和140°之间、优选约130°。
在对加工元件构造的改进方案中提出,加工元件的与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相邻的、优选紧接在其上的两个区段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以这种方式使得即使在加工元件磨损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两个径向外端的间距。
上面提及的加工元件围绕基本竖直延伸的轴线的歪倾还可通过以下方式阻止,即,彼此基本平行延伸的区段的内表面贴靠在支承销的同样彼此基本平行延伸的侧面上。加工元件由此可沿基本径向的方向在至少35mm、优选至少50mm的长度上引导。
通过上面提及的对加工元件围绕基本竖直延伸的轴线的歪倾的阻止还可减小加工元件在运行中从其支承销上松脱以及损坏加工装置的风险。
此外可规定,设置多个适配元件,适配元件的面对加工元件的楔形凹口的楔形的楔形顶端和面对支承销的楔形突出部的楔形的楔形顶端之间的间距彼此不同。从适配元件的套件中可相应地选出恰好对该应用情况合适的适配元件。此外,由此可补偿加工元件的由于磨损造成的长度变化。此外,与加工元件的与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相邻的区段的基本平行的走向共同作用地,在加工间隙中的加工状况即使在加工元件受到磨损时也可保持至少近似恒定的。前述间距例如可以几毫米的间隔变化,例如以4mm间隔变化。
还需对加工元件补充的是,由于其U形的对称性,能够通过使转子的转动方向反向而均匀地用尽加工元件的径向外端。
此外可规定,至少一个加工元件构造成关于水平延伸的平面对称。由于又一对称性,能够在维修加工装置时使加工元件在高度方向上倒转,以便由此均匀地用尽加工元件。优选地,所有加工元件具有这种对称性。
依据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替代的第一改进方案可规定,在转子的基础元件上布置优选构造成锥形的分配元件,分配元件使基本竖直输入的待加工的材料相对于基本竖直延伸的转子轴线朝基本径向延伸的方向偏转。
待加工的材料在撞击到转子上时由于离心力向外加速,通过加工元件获取且抛甩到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上。在此,通过冲击和剪切作用进行粉碎。通过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撞击回来的材料又通过加工元件获取,对此通过重新的撞击粉碎且抛甩回到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上。该过程一再地进行且使待加工的材料密集地多次地受到负荷。经加工的材料通过在加工间隙之下在转子和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排出间隙离开转子。
但是依据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替代的第二改进方案也可规定,将基本竖直输入的待加工的材料输送给连接盘的上表面或与该连接盘连接的元件的上表面。
待加工的材料在撞击到连接盘或与其连接的元件的上表面时由于离心力均匀地分布到该上表面上且沿径向向外加速。在此,待加工的材料经由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和连接盘或与其连接的元件之间的进入间隙进入加工元件和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加工间隙中。在通过加工间隙时,待加工的材料经受冲击应力、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应力,由此分解复合材料,粉碎脆性组分且使韧性组分变形,特别是被球化。特别有利的是,在该替代的第二改进方案中加工间隙的整个高度可用于对待加工的材料进行加工。
为了在替代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保护在转子之上(即,在转子之上待加工的材料撞击到内周壁上)的内周壁免受过度磨损提出,至少一个护壁元件具有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第一区段构造且确定成,在加工装置运行中基本在加工元件的上棱边上延伸,第二区段构造且确定成,在加工装置运行中以预定的高度延伸超过转子。优选所有的护壁元件都如此构造。
此外应指出的是,如此改进的护壁元件也可应用在替代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因此能够在替代的第一改进方案和第二改进方案之间改装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
在护壁元件的改进方案中提出,设置在第一区段中的基本竖直走向的至少一个肋进入第二区段中且优选在第二区段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延伸进入第二区段中的至少一个肋用作阻挡件,其使得在沿径向向外加速时已经获得沿周向的速度分量的待加工的材料制动,以便使其轻松进入到加工间隙中。
此外提出,设置在第一区段中的基本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肋在这样的位置上终止,即,在加工装置运行中该位置至少设置在加工元件的上边缘的高度上,但是最高在转子的上表面的高度上。通过该改进方案,转子的上表面的进入间隙具有相邻的较大宽度的区段,该区段使得待加工的材料轻松进入加工间隙中。
此外可规定,至少一个肋的上边缘构造成具有终端面,终端面从护壁元件离开地且从第二区段指向第一区段的方向倾斜延伸。该终端面用作待加工的材料的进入斜面,该进入斜面使得其轻松地从较宽的区段进入较窄的区段中。
例如护壁元件可具有基本竖直延伸的四个肋,其中两个外部肋仅在第一区段的高度上延伸,而两个内部肋延伸进入第二区段中且优选在护壁元件的整个高度上延伸。此外,在第二区段中在两个内部肋之间可设置用于上部的紧固螺钉的缺口且在第一区段中在由一个外部肋和一个内部肋形成的两个肋对中的每一个之间设置用于下部的紧固螺钉的缺口,紧固螺钉用于将护壁元件固定在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上。与缺口相邻地,还可设置加宽的凹部,该凹部用于容纳相应的紧固螺钉的头部。以这种方式可分别通过肋对保护紧固螺钉以免通过待加工的材料受到损坏。
为了能够实现通过护壁元件完全地保护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还提出,护壁元件在其侧边缘上构造彼此成对重叠的突出部。例如至少一个护壁元件可在其两个侧边缘上具有基本在护壁元件的整个高度上延伸的凸肩,凸肩的厚度基本等于护壁元件的基板的厚度的一半,其中,一凸肩布置成,与护壁元件的在护壁元件的安装状态下贴靠在固定的壳体的内周壁上的表面相邻,而另一凸肩布置成远离该表面。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提出,在转子的基础元件的上表面上或/和连接盘的下表面上或/和连接盘的上表面上或/和连接盘的外周面上或/和连接盘的内周面上或/和支承销的径向外表面上布置至少一个磨损防护元件。
根据其他的要点,本发明涉及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加工元件和护壁元件。关于该加工元件或护壁元件的构造和功能可参考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上述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以两个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加工装置的高塔单元的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转子的透视图,没有连接在其上的加工元件和磨损防护元件;
图4示出了图3中的转子的透视图,其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加工元件和磨损防护元件;
图5示出了图4中的转子的透视的横截面;
图6示出了图4中的转子的细节的透视的横截面,其中,水平剖切地示出了转子;
图7示出了图6中的转子的细节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护壁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护壁元件的透视后视图;
图10示出了支承销磨损防护元件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连接盘的外周面的磨损防护元件的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了与图2的具有磨损防护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塔单元类似的透视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10,其包括高塔单元12和驱动单元14,它们布置在防振装置16上。防振装置16又通过支座18承载,支座例如可与工厂车间的基体连接或与加工设备的其他零件连接。
高塔单元12包括固定的壳体20,壳体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基本构造成圆柱形且在其上端具有输入口22,以便将待加工的材料引入加工装置10中。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10加工的材料可在之后例如通过支座18离开加工装置10,因此,支座在图1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10的实施例中也用作材料排出部24。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高塔单元12的侧截面视图,其中,截面延伸通过由固定的壳体20的圆柱形状形成的中轴线。对此从图2中可看出,固定的壳体20限定内部的空腔,输入口22通入该空腔中。在固定的壳体20的空腔中容纳转子26,转子在其下侧在使用加强元件28的情况下与驱动轴30的上端连接,驱动轴借助轴承32、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借助油循环润滑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轴30的下端设有皮带轮34,皮带轮与驱动轴3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且经由皮带、例如楔形皮带与驱动单元14的相应的从动轴连接。驱动驱动单元14的从动轴的机组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构造成电动马达。
高塔单元12的固定的壳体20分成罩盖单元36和罐形单元38,其中,罩盖单元36可通过摆动装置40从罐形单元38提起且摆动离开罐形单元38或朝向罐形单元38摆动且降低到该罐形单元上。
在图3至图5中示出了加工装置10的转子26,没有其余零件。如在图3中可看出,转子26包括基础元件44,支承销46布置在该基础元件上,支承销从基础元件44的基本水平的上侧沿基本竖直的取向向上延伸。支承销46在其上侧借助环形的连接盘48彼此连接。通过经由连接盘48以及经由基础元件44使支承销46连接,作用在单个的支承销46上的力也分布到其余的支承销46上。
对此,支承销46不仅与基础元件44而且与连接盘48经由紧固螺钉50(在图3中仅其中两个设有附图标记)连接。为了避免,紧固螺钉50除了通过其施加的在连接盘48和支承销46之间的或在支承销46和基础元件44之间的保持力也受到在横向于紧固螺钉50的螺钉纵向延伸方向上作用的力,支承销46与基础元件44或与连接盘48还经由紧固栓52连接,其中,相比于紧固螺钉50和其相应的凹口之间的配合,在紧固栓52和相应的凹口之间的配合始终选择为,使得作用在支承销46上的力除了上面提及的保持力之外经由栓52而不是经由紧固螺钉50分配在连接盘48或基础元件44上且因此分配到其余的支承销46上。
支承销46在其关于基础元件44径向内置的一侧上具有V形凹部54。支承销46在其与V形凹部54相对的一侧上具有用于支承销磨损防护元件56的容纳部42,如在图3至图5中所示。从图4中还可看出,基础元件44在其上侧设有磨损防护板58且在其外周具有第一磨损防护元件60。基本为圆盘形的基础元件44在其上侧在其中间区域中与环形的磨损防护板62连接,例如可在图5中看出,磨损防护板又在其中央开口中容纳具有锥形拱顶64的磨损防护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磨损防护元件64的锥形拱顶具有中央通孔,至少具有锥形拱顶64的磨损防护元件通过该中央通孔可经由紧固螺钉66与驱动轴30连接。由此,转子46可至少在关于驱动轴30轴向的方向上固定在该驱动轴上。
在图4和图5中还可看出,连接盘48在其下侧具有与其连接的多个第二磨损防护元件68且在其外周上具有与其连接的多个第三磨损防护元件70。连接盘48在其上侧具有上部的磨损防护板72,其中,在图2至图5中示出了该上部的磨损防护板72的第一实施方式。类似于连接盘48或基础元件44与支承销46的连接,至少上部的磨损防护板72以及必要时其余的磨损防护元件与连接盘48经由栓74且经由紧固螺钉76连接,其中,栓74设计成,承受作用到上部的磨损防护板72上的力的水平部分。在图2至图5中示出的上部的磨损防护板72的实施方式具有中央通孔78,该中央通孔具有与环形的连接盘48的中央开口基本相等的直径。
此外,在图4和图5中可看出加工元件80,加工元件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基本为U形。U形的连接U形的两个自由侧臂的中央区段在关于基础元件44的径向方向上必要时在使用适配元件82的情况下与对应的支承销46间隔开。适配元件82在其关于基础元件44的径向内侧具有V形凹口,其相应于在加工元件80的U形的中央区段的指向U形的自由侧臂的方向的一侧上的V形突出部,使得在安装状态下加工元件80的V形突出部接合到与其对应的适配元件82的V形凹口中。适配元件82在其径向外侧上具有V形突出部,其可与支承销46上的V形凹部54接合。
在图7中还可看出,加工元件80的U形的自由侧臂的内表面基本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其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可在对应的支承销磨损防护元件56的两个侧面上滑动地支承。
加工元件80对此设计成,可通过使用铸造工艺制成。
图6和图7示出,高塔单元12、尤其罐形单元38的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壁设有护壁元件84。护壁元件84的更具体的细节在图8和图9中示出。对此,护壁元件84如此弯曲,使得护壁元件可在周向上沿着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面延伸地且彼此邻接地安装。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护壁元件84在其径向内表面上相应地具有四个平行的肋86,其中,两个外部肋86仅在第一区域88上延伸,而两个内部肋86在第一区域88以及部分地在第二区域90上延伸。两个外部肋86的指向第二区域90的端面在此如此倾斜,使得两个外部肋沿径向向内地朝第一区域88的方向延伸。相应地在外部肋86和与其相邻的中间肋86之间在第一区域88中为紧固螺钉94设置凹口92(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用于紧固螺钉94的另一凹口92在第二区域90中设置在两个中间肋86之间。护壁元件84在其垂直于周向延伸的侧面上设有突出部95,使得在护壁元件84的安装状态下相应两个相邻的护壁元件84彼此重叠(参见图6至图9)。
图9示出了护壁元件84的后视图,在后视图中可看见用于紧固螺钉94的三个凹口92。每个凹口92通过一个突出部96包围。对此,突出部96用作相对于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面的间隔件。因此,在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面和护壁元件84的突出部96之间形成限定的接触区域。如果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面设有与突出部96对应的凹口,护壁元件84的突出部96也用于护壁元件84在固定的壳体20的内周面上的定位。
下面描述加工装置10的工作方式。
经由输入口22引入高塔单元12的固定的壳体20中的待加工的材料掉落到基础元件44上或固定在其上的磨损防护元件和磨损防护板上。由于经由驱动单元14、未示出的楔形皮带和驱动轴30驱动的转子26的旋转,碰撞在转子上的待加工的材料沿径向向外加速,使得该材料或者可撞击到护壁元件84上或加工元件80上并且可在此被粉碎。通过护壁元件84撞击回来的材料被加工元件80的U形的自由的侧臂的外表面获取且进一步被粉碎。在护壁元件84的区域中的材料可通过加工元件80的U形的自由端部的顶部获取,该顶部在其与护壁元件84的间距上限定加工间隙98(参见图6和图7),待加工的材料在该加工间隙中还经受剪切应力,因此可被进一步粉碎。然后,被充分粉碎的材料经过护壁元件84和安装在基础元件44上的磨损防护元件、尤其下部的磨损防护板58之间的排放间隙100掉落到基础元件44之下的区域中,经加工的材料可从此处开始经由材料排出部24从加工装置10排走。
在需要时更换用于磨损防护的所有元件。尤其在加工元件80的U形的顶部用尽且伴随有加工间隙98的增大时,通过径向移位加工元件80调节加工间隙98。为了实现加工元件80的径向移位,可将适配元件82更换成结构几乎相同的适配元件82’,在适配元件82的V形凹口和V形突出部之间的间距与该适配元件82’不同。通过选择具有在V形凹口和V形突出部之间的合适间距的适配元件,可使相应的加工元件80沿径向定位,使得可获得期望的加工间隙98。
图10和图11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磨损防护元件,其中,图10示出了支承销磨损防护元件56,图11示出了第三磨损防护元件70,其用于保护连接盘48的外周面。磨损防护元件56和70分别包括载体56a或70a,载体例如由金属制成,硬质焊接涂层56b或70b施加在该载体上,硬质焊接涂层用作撞击材料的防撞层。
在图1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工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或其具有转子的高塔单元,该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应于根据图1至图11的加工装置10,其中,该加工装置的实施方式与前面所述的加工装置10的主要不同在于上部的磨损防护板的实施方式。因此,在图12中相应的部件具有与图1至图1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数字上增加100。因此,下面仅描述根据图12的加工装置110与根据图1至图11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其中,除非明确说明,否则参见对根据图1至图11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在图12中示出的高塔单元112包括固定的壳体120,转子126容纳在该固定的壳体中,其中,该元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在多个支承销146上布置与其连接的环形的连接盘148,在连接盘上又布置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
相比于加工装置10的环形的上部的磨损防护板72,加工装置110的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基本为圆盘形状。这是指,通过输入口122引入高塔单元112的固定的壳体120中的待加工的材料不是直接地掉落到基础元件144上或安装在其上的磨损防护元件上,而是首先掉落到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上。待加工的材料从此处开始类似于上述碰撞到加工装置10的基础元件44上且被加速的待加工材料那样由于转子126的旋转沿径向向外加速。在固定的壳体120的外周壁上,待加工的材料撞击到护壁元件184上,护壁元件与前述护壁元件84相同。护壁元件184尤其如此相对于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布置,使得护壁元件184的第一区域188(参见图8中的附图标记88)布置在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的上侧之下,使得待加工的材料在护壁元件184的第二区域190(参见图8的附图标记90)中撞击到护壁元件184上且在此处理想地经受第一材料粉碎过程。待加工的材料接下来可从护壁元件184的第二区域190掉落到护壁元件184的第一区域188中,这通过第二区域190的与护壁元件184的第一区域188的所述不同的设计方案实现,以便在此以上面所述的方式进行相应地加工。
此外在图12中可看出,在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上布置带动装置173,其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为十字形状。带动装置173与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经由突出部或/或紧固螺钉和对应的凹口连接。对此,带动装置173防止,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在待加工的材料下方运动经过,而没有使其具有足够的径向加速分量。
因为引入到固定的壳体120中的待加工的材料不能在中间掉落到基础元件144上,不需要使基础元件144上的径向最内的磨损防护元件设有锥形的拱顶,例如加工装置10的具有锥形拱顶64的磨损防护元件,以便使碰撞在其上的待加工的材料从中间沿径向向外分布。
还需要补充的是,在图12示出的实施例中与连接盘48相同的连接盘148在使用圆盘形状的上部的磨损防护板172的情况下同样例如可为圆盘形状。
Claims (25)
1.用于对待加工的材料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10、110),所述加工装置包括:
固定的壳体(20、120),所述固定的壳体具有用于输入待加工的材料的输入口(22、122),和
在所述固定的壳体(20、120)中的能围绕基本上竖直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地布置的转子(26、126),
其中,与所述转子(26、126)的基础元件(44、144)的外周相邻地,多个支承销(46、146)固定在所述基础元件(44、144)上,分别有加工元件(80)支承在所述支承销上,且
其中,所述加工元件(80)的径向外端与所述固定的壳体(20、120)的内周壁形成加工间隙(98),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销(46、146)的自由端彼此经由连接盘(48、148)相连;
所述固定的壳体(20、120)的内周壁至少部分地通过护壁元件(84、184)保护,所述护壁元件与所述加工元件(80)的径向外端一起形成加工间隙(98),至少一个护壁元件(84、184)具有第一区段(88、188)以及第二区段(90、190),所述第一区段构造且确定成,在所述加工装置(10、110)运行中基本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高度上延伸,所述第二区段构造且确定成,在所述加工装置(10、110)运行中以预定的高度延伸超过所述转子(26、1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48、148)构造成环形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的壳体(20、120)的内周壁至少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高度上通过护壁元件(84、184)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元件(84、184)与所述固定的壳体(20、120)的内周壁不可运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元件(84、184)与所述固定的壳体(20、120)的内周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护壁元件(84、184)至少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一部分高度延伸上具有多个基本沿竖直方向走向的肋(8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护壁元件(84、184)至少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整个高度延伸上具有多个基本沿竖直方向走向的肋(86)。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元件(80)构造成U形,其中,U形的自由端部形成相应的加工元件(80)的径向外端,且所述加工元件(80)借助U形的中央区段仅通过在运行中出现的离心力从径向内侧保持在对应的支承销(46、14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U形的内侧上设置楔形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接合到所述支承销(46、146)的或支承在所述支承销(46、146)上的适配元件(82)的与所述楔形的突出部对应构造的楔形凹口(5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元件(80)的与所述加工元件(80)的径向外端相邻的两个区段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元件(80)的紧接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径向外端上的两个区段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彼此基本平行延伸的所述区段的内表面贴靠在所述支承销(46、146)的同样彼此基本平行延伸的侧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适配元件(82),所述适配元件的面对所述加工元件(80)的楔形凹口的楔形的楔形顶端和面对所述支承销(46、146)的楔形突出部的楔形的楔形顶端之间的间距彼此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加工元件(80)构造成关于水平延伸的平面对称。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26、126)的基础元件(44、144)上布置分配元件(64),所述分配元件使基本竖直输入的待加工的材料相对于基本竖直延伸的转子轴线朝基本径向延伸的方向偏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元件(64)构造成锥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基本竖直输入的待加工的材料输送给所述连接盘(48、148)的上表面或与所述连接盘连接的元件(72、172)的上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88、188)中的基本竖直走向的至少一个肋(86)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区段(90、190)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88、188)中的基本竖直走向的至少一个肋(86)在所述第二区段(90、190)的整个高度上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88、188)中的基本竖直延伸的至少一个肋(86)在这样的位置上终止,即,在所述加工装置(10、110)运行中所述位置至少设置在所述加工元件(80)的上边缘的高度上,但是最高在所述转子(26、126)的上表面的高度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肋(86)的上边缘构造成具有终端面,所述终端面从所述护壁元件(84、184)离开地且从所述第二区段(90、190)指向所述第一区段(88、188)的方向倾斜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元件(84、184)在其侧边缘上构造有彼此成对重叠的突出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26、126)的基础元件(44、144)的上表面上或/和所述连接盘(48、148)的下表面上或/和所述连接盘(48、148)的上表面上或/和所述连接盘(48、148)的外周面上或/和所述连接盘(48、148)的内周面上或/和所述支承销(46、146)的径向外表面上布置至少一个磨损防护元件(56、58、60、68、70、72、172)。
24.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装置(10、110)的加工元件(80)。
25.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装置(10、110)的护壁元件(84、18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221425.7 | 2015-11-02 | ||
DE102015221425.7A DE102015221425A1 (de) | 2015-11-02 | 2015-11-02 | Aufbereitungsvorrichtung, sowie Aufbereitungselement und Wandverkleidungselement für eine derartige Aufbereitungsvorrichtung |
PCT/EP2016/076205 WO2017076795A1 (de) | 2015-11-02 | 2016-10-31 | Aufbereitungsvorrichtung, sowie aufbereitungselement und wandverkleidungselement für eine derartige aufbereitungsvorricht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8920A CN108348920A (zh) | 2018-07-31 |
CN108348920B true CN108348920B (zh) | 2020-08-21 |
Family
ID=5721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62415.9A Active CN108348920B (zh) | 2015-11-02 | 2016-10-31 | 加工装置以及用于这种加工装置的加工元件和护壁元件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58911B2 (zh) |
EP (1) | EP3356049A1 (zh) |
JP (1) | JP6755948B2 (zh) |
CN (1) | CN108348920B (zh) |
DE (1) | DE102015221425A1 (zh) |
WO (1) | WO20170767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87042B (zh) * | 2018-03-27 | 2019-07-12 | 赵东生 | 一种能快速分级的筒状磨粉转子及其工作方法 |
IT201900002797A1 (it) | 2019-02-27 | 2020-08-27 | Claudio Bano | Trituratore perfezionato |
CN110523497A (zh) * | 2019-07-01 | 2019-12-03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离心式再生骨料剥离整形机 |
CN111545332B (zh) * | 2020-04-15 | 2021-12-03 | 安徽东方钙业有限公司 | 电磁式矿石粉碎机的上料装置 |
IT202000023695A1 (it) * | 2020-10-08 | 2022-04-08 | Guidetti Srl | Mulino per ridurre la granulometria di materiale solido |
WO2024175783A1 (en) * | 2023-02-23 | 2024-08-29 | Pf Innovation B.V. | Method and impact crusher for reducing the size of mineral particles by impact |
NL2035669B1 (en) * | 2023-02-23 | 2024-09-05 | Pf Innovation B V | Method and impact crusher for reducing the size of mineral particles by impact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2516A (en) * | 1907-05-23 | 1911-01-24 | Lynn S Atkinson | Centrifugal-impact pulverizer. |
DE3013662A1 (de) * | 1980-04-09 | 1981-10-15 | BHS-Bayerische Berg-, Hütten- und Salzwerke AG, 8000 München | Horizontal-prallmuehle |
DE3017437A1 (de) * | 1980-05-07 | 1981-11-12 | Lindemann Maschinenfabrik GmbH, 4000 Düsseldorf | Schleisseinsatz fuer zerkleinerungsmaschin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59911A (en) * | 1941-10-01 | 1944-10-10 | Aubrey J Grindle | Pulverizer |
US3058679A (en) * | 1958-04-04 | 1962-10-16 | Adams Engineering Company | Impact crusher |
US3474974A (en) | 1967-02-27 | 1969-10-28 | Bruce V Wood | Impact type crusher |
US3578254A (en) * | 1968-09-23 | 1971-05-11 | Bruce V Wood | Impact crusher |
US3955767A (en) * | 1975-03-05 | 1976-05-11 | Hise Mason R | Secondary impact crusher |
AT339701B (de) * | 1975-11-28 | 1977-11-10 | Voest Ag | Hammermuhle zum zerkleinern von gestein od.dgl. |
US4090673A (en) * | 1977-02-18 | 1978-05-23 | Canica Crushers Ltd. | Centrifugal impact rock crushers |
JPS5763142A (en) | 1980-09-30 | 1982-04-16 | Shiyunji Tanaka | Crusher for metal |
JPS6068058A (ja) * | 1983-09-21 | 1985-04-18 | 株式会社石田鉄工所 | 長繊維樹皮等の粉砕装置 |
US4787564A (en) * | 1984-11-23 | 1988-11-29 | Garry Tucker | Rock-crusher shoe |
US4690341A (en) * | 1986-02-03 | 1987-09-01 | Hise Mason R | Impact crusher rotating impeller table |
US4896838A (en) * | 1988-10-31 | 1990-01-30 | Cedarapids, Inc. | Rotor for vertical shaft impact crushers |
JP3224445B2 (ja) * | 1993-01-22 | 2001-10-29 | 株式会社中山鉄工所 | 竪型衝撃式破砕機におけるロータの翼構造 |
US5954282A (en) * | 1997-02-10 | 1999-09-21 | Britzke; Robert W. | Plate for reducing wear by a material flow |
JP3992208B2 (ja) * | 1998-03-20 | 2007-10-17 | 株式会社ファイブ | 破砕装置 |
US6554215B1 (en) * | 2000-10-31 | 2003-04-29 | Cedarapids Inc. | Wear protection for tables for centrifugal impact crushers |
US7416146B2 (en) * | 2001-08-02 | 2008-08-26 | Kennametal Inc. | Wear resistant center feed impact impeller |
SE0202533D0 (sv) * | 2002-08-28 | 2002-08-28 | Sandvik Ab | A wear part for a crusher |
SE523760C2 (sv) * | 2002-08-28 | 2004-05-18 | Sandvik Ab | Rotor för en kross |
US7753303B2 (en) * | 2006-09-21 | 2010-07-13 | Hall David R | Rotary shaft impactor |
US7909279B2 (en) * | 2006-12-12 | 2011-03-22 | Kennametal Inc. | Impact crusher wear components including wear resistant inserts bonded therein |
DE102010036851B4 (de) * | 2010-08-05 | 2019-04-18 | Reinhold Jäger | Vorrichtung zum Zerkleinern von Material |
EP2572793B1 (en) * | 2011-09-23 | 2017-04-26 |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 A wear tip holder for a VSI crusher, a kit comprising a wear tip holder, and 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wear rate of a wear tip holder |
JP5933255B2 (ja) | 2011-12-27 | 2016-06-08 | 株式会社アーステクニカ | 竪型破砕機 |
EP2827993A1 (en) * | 2012-03-23 | 2015-01-28 | Metso Minerals, Inc. | Improvements in a rotor for a rock crusher |
EP2873462B1 (en) * | 2013-11-19 | 2020-04-29 |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 Wear resistant VSI crusher distributor plate |
-
2015
- 2015-11-02 DE DE102015221425.7A patent/DE102015221425A1/de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10-31 JP JP2018521093A patent/JP67559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10-31 US US15/767,380 patent/US107589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31 CN CN201680062415.9A patent/CN108348920B/zh active Active
- 2016-10-31 WO PCT/EP2016/076205 patent/WO201707679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0-31 EP EP16788694.4A patent/EP3356049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2516A (en) * | 1907-05-23 | 1911-01-24 | Lynn S Atkinson | Centrifugal-impact pulverizer. |
DE3013662A1 (de) * | 1980-04-09 | 1981-10-15 | BHS-Bayerische Berg-, Hütten- und Salzwerke AG, 8000 München | Horizontal-prallmuehle |
DE3017437A1 (de) * | 1980-05-07 | 1981-11-12 | Lindemann Maschinenfabrik GmbH, 4000 Düsseldorf | Schleisseinsatz fuer zerkleinerungsmaschin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56049A1 (de) | 2018-08-08 |
WO2017076795A1 (de) | 2017-05-11 |
DE102015221425A1 (de) | 2017-05-04 |
US20180297034A1 (en) | 2018-10-18 |
JP6755948B2 (ja) | 2020-09-16 |
JP2018533468A (ja) | 2018-11-15 |
US10758911B2 (en) | 2020-09-01 |
CN108348920A (zh) | 2018-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8920B (zh) | 加工装置以及用于这种加工装置的加工元件和护壁元件 | |
JP6656888B2 (ja) | セグメント化ローターキャップアセンブリ | |
AU2013237302B2 (en) | Improvements in the mounting of wear parts for vertical shaft impact crushers | |
KR101476958B1 (ko) | 수직축 충격 파쇄기 및 그 회전자 | |
EA006259B1 (ru) | Изнашиваемая часть дробилки | |
US9914128B2 (en) | Rotor for a rock crusher | |
US7090159B2 (en) | Invertible center feed disk for a vertical shaft impact crusher | |
US6416000B1 (en) | Rotor flow matching to mineral breaking chamber | |
US7854407B2 (en) | Low-profile housing for an impact crushing apparatus | |
KR100545788B1 (ko) | 수직축 충격파쇄기 | |
WO2006004321A1 (en) | Vertical shaft impact crusher | |
JP3268643B2 (ja) | 打撃刃の保持構造 | |
KR101614279B1 (ko) | 분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직축 임팩트 크러셔 | |
RU2819684C1 (ru) |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измельчитель | |
US20240139752A1 (en) | Crusher rotor | |
RU2481893C1 (ru) | Измельчитель сыпуч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 |
RU2677168C1 (ru) | Дезинтегратор | |
JP3234200B2 (ja) | 衝撃式破砕機の打撃刃保持構造 | |
KR950012296B1 (ko) | 수직 충격식 파쇄기의 로터 보호장치 | |
JPH0780333A (ja) | 破砕機 | |
NZ598989B (en) | Improvements in a rotor for a rock crush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