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印花部套装置,该印花部套装置能够在实现无纸张等转移暂载体的消耗的同时,获得高精度的印花图案,能够表现图案的精细线条轮廓,以低成本、低能耗、高印花效率,实现高精度、高品质的印花效果,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印制图案精细度、立体感、层次感等的需求。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印花部套装置,所述印花部套装置包括分布在转移印花机的中心辊圆周外围的至少一个印花色组单元,其中,每个印花色组单元包括用于预制花型图案的印刷版辊、用于将印刷版辊上的花型图案转移至织物的转移辊以及施压组件,所述转移辊位于印刷版辊与中心辊之间,所述施压组件用于可调地提供转移辊抵压印刷版辊的压力;以及其中,所述施压组件能够使转移辊选择性地运动至抵压位置和休止位置,在抵压位置,转移辊抵压印刷版辊,由此产生转移辊抵压印刷版辊的压力;在休止位置,转移辊不抵压印刷版辊。
优选地,所述施压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偏心轴套,转移辊的轴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偏心轴套内。
优选地,通过转动偏心轴套,使转移辊运动至不同的抵压位置,能够调节转移辊与印刷版辊之间的距离,由此调节所产生的转移辊抵压印刷版辊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转移辊为表面包覆橡胶的硬质材料辊。
优选地,橡胶可以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橡胶或任何对水性墨水亲和性好的其它橡胶。
优选地,转移辊的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85-90度。
优选地,印刷版辊的外径<转移辊的外径≤印刷版辊的外径+1mm。
优选地,所述施压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偏心轴套转动的连杆和用于使所述连杆运动的摆臂,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偏心轴套,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摆臂,所述摆臂能够通过摆臂枢轴相对于印花色组单元的本体枢转。
优选地,所述施压组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驱动摆臂枢转,摆臂的枢转致使连杆驱动偏心轴套转动,由此使转移辊运动至抵压位置或休止位置。
优选地,在转移辊的两个轴端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施压组件。
优选地,在转移辊的两个轴端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施压组件,在一个轴端侧的摆臂与在另一轴端侧的摆臂借助于同一摆臂枢轴同步枢转,由此实现两个连杆、偏心轴套的同步运动,从而对印刷版辊的两个轴端保持同步施压。
优选地,位于转移辊的两个轴端侧的施压组件中只有一个包括用于驱动摆臂枢转的致动器。
优选地,所述摆臂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每个臂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臂部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的伸出端,第二臂部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连杆的所述另一端,两个臂部的第二端都不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摆臂枢轴的端部上。
优选地,所述印刷版辊为凹版印刷版辊、柔版印刷版辊、圆网印刷版辊或胶版印刷版辊。
优选地,每个印花色组单元还包括用于提供使转移辊朝向中心辊前进的推进力的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安装在印花色组单元的框架上。
优选地,每个印花色组单元能够借助于各自的推进装置独立地朝向中心辊前进或离开。
优选地,推进装置还提供使转移辊抵靠中心辊上的待印花的织物的独立可调节压力。
优选地,每个印花色组单元还包括框架,框架内设置有安装块,所述转移辊和印刷版辊可旋转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块,在推进装置的推进作用下,安装块能够在框架内朝向中心辊运动。
优选地,框架内设置有滑轨,安装块能够在滑轨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转移辊、印刷版辊、中心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但不共面。
优选地,每个印花色组单元还包括用于将转移辊和印刷版辊之间的压力锁定的压力锁定器。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纸化转移印花机,其包括安装到机架上的中心辊和依照本发明的印花部套装置。
参照示例性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和根据附带的权利要求书,可以更全面地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细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下面列出的附图阅读相应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将会明白相应实施例以及各种另外的实施例的好处。此外,下面所讨论的附图的各个特征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附图中的各个特征和元件的尺寸可以扩大或减小,以更清楚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及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等同或替代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先利用诸如凹版印刷版辊、柔版印刷版辊、圆网印刷版辊或胶版印刷版辊的版辊将水性墨水以设定的图案印制在转移印花暂载体上,然后再将转移印花暂载体上的墨水图案转移到织物上,从而最终在织物上形成印花图案,实现织物的印花。这里以使用凹版印刷版辊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所示,显示了包括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所提供的凹版型印花部套装置的转移印花机,该转移印花机整体上可以包括中心辊1和至少一个印花色组单元5。该转移印花机采用卫星式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印花色组单元共用一个中心辊作为背压辊。
在机架12上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中心辊1。中心辊1可以由变频电机13驱动旋转。中心辊1可以为表面包覆橡胶的硬质材料辊。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85-90度,优选为90度。中心辊1的外径可以为1600-2000mm,优选为1800mm。可选地,该中心辊可以空腔注油,通过内置于空腔的电热棒加热油液,从而可将中心辊1温度升温到30-150℃。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升温方式控制中心辊的温度。中心辊可加热升温,能够稳定转移印花温度,避免由于季节变化或昼夜变化形成较大温差,导致批次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并且针对一些高支高密织物,通过加热可进一步膨胀待印花的织物纤维,从而增加染料上染率和上染速度。
中心辊1圆周外围分布有至少一个(例如2-8个,图1中示出了6个)印花色组单元5,该印花色组单元或这些印花色组单元构成了依照本发明的印花部套装置。每个印花色组单元5由各自的推进装置、例如推进缸506独立地提供其朝向中心辊1前进的推进力。推进缸506安装在各个印花色组单元5的本体上,例如安装在本体的框架501上。
可选地,该转移印花机还可以包括导辊4。更优选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导辊4。在待印花的织物与中心辊接触的入口和出口附近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导辊。导辊4引导织物2进入或导出处于中心辊1和印花色组单元5之间的加压区间。优选地,每个导辊4可以为硬质材料辊。每个导辊的外径可以为100-150mm。
可选地,在各个印花色组单元5之间可以设置有烘燥箱7,用于确保墨水印后干燥,防止多套色之间沾色串色现象。特别地,参见图1,设置有五个烘燥箱7,其与六个印花色组单元5交替分布在中心辊1圆周外围。
可选地,转移印花机还可以包括布置在中心辊1和印花色组单元5的非加压区间的在线中心辊清洗系统15。该在线中心辊清洗系统15包括清洗装置、刮水刀和烘箱,中心辊1表面经清洗装置清洗后,通过刮水刀刮除中心辊1表面水分,再经烘箱干燥后,即实现连续循环应用。清洗装置可以包括喷淋头和毛刷。
可选地,转移印花机还可以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辊转速、织物张力、传送纠偏、推进力和施压压力等等。
图2和图3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印花部套装置的印花色组单元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印花色组单元5可以包括上述的推进装置(例如推进缸506)、墨斗组件510、凹版印刷版辊511、转移辊512以及施压组件。墨斗组件510、凹版印刷版辊511、转移辊512以及施压组件安装在框架501内。转移辊512位于凹版印刷版辊511和中心辊1之间,可以与凹版印刷版辊511接触。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各自的轴端可以安装至框架501内的一安装块502中。该安装块502可在设置于框架501中的滑轨上滑动,这样,在推进缸506的推进作用下,安装块502朝着中心辊1的方向运动,使得转移辊512到达与中心辊1上的待印花的织物相接触的位置。在这里,推进缸506还可以提供使转移辊512抵靠中心辊1上的待印花的织物的压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各个推进缸506所提供的使转移辊512抵靠中心辊1上的待印花的织物的压力可以为独立可调的。该压力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设定,亦可以按照程序渐升,或按照程序渐降。整个部套装置被推进缸506沿直线滑轨推动而实现与中心辊的离合,离合行程可达2-5cm。
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外径可根据设计图案的花回选用,通常外径为95-200mm。设计的花型图案通过机械雕刻、电子雕刻或腐蚀雕刻在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外表面上。凹版印刷版辊511配套一墨斗组件510。供墨系统将墨水输送到墨斗组件510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所形成的墨腔中。凹版印刷版辊511可以由伺服电机驱动,并与其它印花色组单元5的凹版印刷版辊511保持同步,从而保证套色精度。
优选地,转移辊512可以为表面包覆橡胶的硬质材料辊。其表面可以包覆无缝橡胶。橡胶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橡胶或任何对水性墨水亲和性好的其它橡胶。优选地,转移辊512的表面橡胶邵氏硬度为85-90度,更优选为90度。
由于每个印花色组单元中转移辊512为包覆橡胶的硬质材料辊,转移辊512的外径略大于凹版印刷版辊511,如此在保证转移图案完整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容差空间。在转移印花过程中,当橡胶转移辊与印刷版辊接触时,橡胶转移辊的橡胶在推进装置的推进作用下以及施压组件的施压作用下受到某一压力而发生变形;当印刷版辊的当前表面转离橡胶转移辊的橡胶表面时,橡胶表面能够迅速恢复原状。优选地,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外径<转移辊512的外径≤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外径+1mm,也就是说转移辊512的外径比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外径大,但两者的差在1mm以下。依照本发明的印花机承压能力强,精度高,能够完整承载图案,从而确保了转移后的图案精细度;此外,橡胶的压缩变形很小,从而能够承受每小时千万次的压缩,在生产周期内不会产生压缩疲劳而带来永久变形。
施压组件可以用于提供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可调节压力。该施压组件用于调整墨量,以控制色差,压力主要用于把凹版网穴中的墨量粘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施压组件包括致动器509和偏心轴套503。致动器509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可枢转地连接至安装块502。致动器509可以为液压类型、气动类型或电动类型。在致动器509为液压或气动类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缸体的腔室内的流体压力,调节活塞杆伸出的长度。优选地,致动器509可以为伺服致动器,例如伺服电动缸。
该施压组件还可以包括摆臂508和连杆5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摆臂508通过摆臂枢轴504可枢转地连接至该安装块502。摆臂508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摆臂508的第一端部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509的活塞杆的伸出端。摆臂508的第二端部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连杆516的一端。连杆516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偏心轴套503。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除了在此所述的摆臂-连杆方式外,可以使用任何其它传动方式实现致动器509对偏心轴套503的转动操作。可选地,在摆臂枢轴的端部处可以设置手柄,以便在调试阶段由操作人员手动调节偏心轴套503的转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摆臂508包括第一臂部5081和第二臂部5082。每个臂部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以是小端,所述第二端可以是大端。第一臂部5081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致动器509的活塞杆的伸出端。第二臂部5082的第一端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连杆516的一端。第一臂部5081和第二臂部5082的第二端都不可枢转地连接至摆臂枢轴504。例如第二端可以设置有枢轴孔,摆臂枢轴通过键槽配合、定位销与销孔连接、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至第二端的该枢轴孔内。摆臂枢轴504可枢转地安装至安装块502。优选地,摆臂枢轴504从安装块502轴向向外延伸,形成伸出部。该伸出部可用于连接第一臂部5081和第二臂部5082的第二端。连杆516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可枢转地连接至偏心轴套503。
偏心轴套503整体上为套筒状的,但其外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不共线,即两者偏移一定距离。偏心轴套503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块502的一轴套孔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偏心轴套503的外径略小于轴套孔的内径。偏心轴套可以围绕偏心轴套的外圆柱面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安装块502在该轴套孔中转动。可选地,偏心轴套503也有一部分轴向伸出安装块502,用于连接连杆516的所述另一端。参照图3,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偏心轴套可以通过在该轴向伸出的部分处设置的凸缘和安装在偏心轴套的另一端处的相对的限位块可转动地配合在安装块的轴套孔中,防止其在轴套孔中轴向运动,以保持其转动的稳定性。
转移辊512的一个轴端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偏心轴套503内。转移辊512的中心轴线与偏心轴套503的内圆柱面的中心轴线共线。由于偏心轴套503的外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内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不共线,由此使得当偏心轴套在该轴套孔中转动时,偏心轴套的内圆柱面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使得偏心轴套503内的转移辊512的轴端的位置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并使得转移辊512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发生变化,导致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由此引起两者之间的压力也发生变化。当偏心轴套转动而使转移辊512运动至一抵压位置时,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距离减小,两者抵压在一起,由此产生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压力。而当偏心轴套转动而使转移辊512运动至休止位置时,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距离增大,两者脱离抵压(可以接触或者不接触),转移辊512不向凹版印刷版辊511提供压力。
在工作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施压组件转动偏心轴套而使转移辊运动至不同的抵压位置。通过转动偏心轴套503使转移辊运动至不同的抵压位置,由于偏心轴套的上述偏心构造,可以调节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距离,由此调节所产生的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压力。并且由于橡胶具有柔性、回弹性、硬度小等特点,可以通过调节所产生的压力,精细地控制转移辊512的形变,从而对于印花的套色而言,能够通过调节施压压力,进一步提升套色精度。
优选地,为了使整个转移辊512在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对凹版印刷版辊511施加压力,转移辊512的另一轴端侧设置有同样的另一施压组件。更优选地,转移辊512的另一轴端侧的致动器可以省略,仅设置有摆臂、连杆和偏心轴套,即两个施压组件共用一个致动器509。转移辊512两轴端侧的两个摆臂不可转动地固定至摆臂枢轴504,由此这两个摆臂借助于摆臂枢轴504同步枢转,从而实现两个连杆、偏心轴套的同步运动。
偏心轴套可以设定为初始位于休止位置。当施压时,致动器509致动而使活塞杆伸出,驱动摆臂508围绕摆臂枢轴504的中心轴线枢转,从而带动与摆臂508相连的连杆516运动,而连杆516的运动转而带动偏心轴套转动,偏心轴套503转动而使转移辊512运动至一抵压位置(参照图2),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距离减小,两者抵压,由此提供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压力。相反,当不需要施压时,致动器509致动而使活塞杆缩回,驱动摆臂508围绕摆臂枢轴504的中心轴线枢转,从而带动与摆臂504相连的连杆516运动,而连杆516的运动转而带动偏心轴套503转动,偏心轴套503转动而使转移辊512运动至休止位置,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距离增大,两者脱离抵压,由此转移辊512不再向凹版印刷版辊511施加压力。致动器509的活塞杆的行程可设置为80-200mm,优选100mm。
中心辊1、转移辊512与凹版印刷版辊511的轴线是平行的。优选地,三者的轴线可以不共面。从图1和2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三者的轴心不共线。优选地,三者的轴心连线形成从130到170度范围内的夹角,该夹角优选为146度或147度。另外,从图2的示意图中还可以看到,摆臂枢轴504大体上布置在印刷版辊511的与转移辊侧相对的一侧上。即,印刷版辊511、转移辊512、摆臂枢轴504三者的轴心成三角形布置。这样布置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小印花色组单元在与中心辊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使框架以及安装块结构紧凑;另外,零件维护、更换方便。
而且,在推进缸506的推进作用下安装块502朝着中心辊1的方向运动时,如图7所示,转移辊512抵压中心辊1的推压力F1的方向平行于滑轨的长度方向,即平行于印花色组单元的纵向中心线。该推压力F1可以分解为垂直和切向两个分量。垂直分量是指垂直于中心辊外周表面、即向着中心辊的中心的实际印花压印力F2,此印花压印力的大小体现为橡胶辊的橡胶变形量。切向分量是切向于中心辊外周表面的切向分力F3,该切向分力F3对橡胶辊包胶层的切向变形有一定影响,但对印花图案的变形影响很小。对于同一批次的印花作业而言,所需的印花压印力F2应当保持不变,因此在转移辊-中心辊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确定的情况下,推压力F1和切向分力F3的大小与印花色组单元的纵向中心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的大小有关,夹角α越小,推压力F1和切向分力F3就越大;反之,夹角α越大,推压力F1和切向分力F3就越小。通过提供切向分力F3,可以控制橡胶辊包胶层的切向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印花色组单元的纵向中心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可为0-90度,优选为15度。版辊-转移辊中心连线与印花色组单元的纵向中心线的夹角角度可以为4-35度,优选为23度。
优选地,印花色组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将转移辊512和凹版印刷版辊511之间的压力锁定的压力锁定器517,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织物2表面不平整导致的压力值的微跳动。所述压力锁定器可以包括长度可变的部件,该部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偏心轴套503,另一端可枢转地固定至安装块502。该部件的长度随着偏心轴套503的转动而发生变化。当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压力根据需要通过致动器509调节至所需值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手段使该压力锁定器517锁定,从而使该长度可变的部件的长度恒定,借此保持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压力恒定。
下面以全棉织物2为例,介绍包括依照本发明的印花部套装置的转移印花机的操作过程。
变频电机14驱动中心辊1旋转,带动织物2通过导辊4的引导进入中心辊1与各个印花色组单元5之间。推进缸506施加推进力,致使印花色组单元5中的安装块朝向中心辊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转移辊512抵接中心辊1上的织物2。同时,墨斗组件510的上、下刮刀朝向凹版印刷版辊511运动并与之抵靠,其间形成墨腔,墨腔中的墨水通过凹版印刷版辊511将图案花型印制在转移辊512上,转移辊512再将图案花型转移到织物2上。位于各个印花色组单元5之间的烘燥箱7可以开启,以确保墨水印后干燥,防止多套色之间沾色串色现象。经过各个印花色组单元5的印制完成套色印花,最后经另一导辊4引出,进入后续固色水洗等工序。如果织物2较薄,墨水可能会渗透织物2,导致墨水沾污到中心辊1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中心辊清洗系统15清洁并烘干中心辊1表面,以循环使用。
转移印花时,通过施压组件提供转移辊512抵压凹版印刷版辊511的压力,以此保证良好的印花效果。通过调节施压组件的施压压力,可以根据需要和不同的织物,精细地控制转移辊512的形变,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施压压力,进一步提升套色精度。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将中心辊1也作为转移辊,即印刷版辊511先通过墨腔中的墨水将图案花型印制在转移辊512上,然后转移辊512再将图案花型转移到中心辊1上,最后由中心辊1将图案花型印制到织物2上,由此完成织物2的印花。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了柔版型印花部套装置的其中一个印花色组单元。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了圆网型印花部套装置的其中一个印花色组单元。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了胶版型印花部套装置的其中一个印花色组单元。这些实施例与图2基本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使用的版辊不同。
依照本发明的印花部套装置经转移印花产品的生产应用,产能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各个印花色组单元可以借助于各自的推进装置而独立地压力接触或脱离中心辊,以便其它印花色组单元继续转移印花,并且能够独立地调节抵靠中心辊的压力。采用转移辊为转移暂载体,无纸张耗材的消耗,不仅降低运行成本,且绿色环保,经济实用。此外,本发明的印花部套装置可实现高速转移印花生产,印花速度可高达30-60m/min。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应该认识到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由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变化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