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3174B - 电场纺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场纺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23174B CN108323174B CN201780003058.3A CN201780003058A CN108323174B CN 108323174 B CN108323174 B CN 108323174B CN 201780003058 A CN201780003058 A CN 201780003058A CN 108323174 B CN108323174 B CN 1083231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ing section
- nozzle
- electric field
- disposed
- nozzle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69—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inning section, e.g. capillary tube, protrusion or pin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4/00—Spinnerette packs; Cleaning thereof
- D01D4/04—Cleaning spinnerettes or other parts of the spinnerette pack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2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electro-spinn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D01D5/0038—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the fibre formed by solvent evaporation, i.e. dry electro-spinn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D01D5/0084—Coating by electro-spinning, i.e. the electro-spun fibres are not removed from the collecting device but remain integral with it, e.g. coating of prosthes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209—Inorganic fibres
- D04H1/4242—Carbon fibr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5—Poly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纱装置能够将纤维堆积到收集部或部件上。该电场纺纱装置具备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侧的第1喷嘴头和隔着上述收集部或部件设置在上述第1喷嘴头的相反一侧的第2喷嘴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电场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利用静电纺纱法(也称电场纺纱法、电荷感应纺纱法等)使微细的纤维堆积在部件的表面的电场纺纱装置。
在电场纺纱装置中,设置有具有将原料液排出的多个喷嘴的喷嘴头。并且,提出有具备喷嘴头和与喷嘴头对峙设置的带状部件的电场纺纱装置。在具备带状部件的电场纺纱装置中,边使带状部件移动边将纤维堆积到带状部件的表面。这样一来,由于能够连续地生产包含纤维的堆积体,因此能够提高堆积体的生产率。
这种情况下,如果增加喷嘴头的数量,则能增加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的堆积体的生产量。但是,如果仅增加喷嘴头的数量的话,会招致电场纺纱装置大型化。
因此,希望开发能够谋求提高生产率和节省空间的电场纺纱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2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能够谋求提高生产率和节省空间的电场纺纱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电场纺纱装置能够将纤维堆积到收集部或部件上。该电场纺纱装置具备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侧的第1喷嘴头和隔着上述收集部或部件设置在上述第1喷嘴头的相反一侧的第2喷嘴头。
附图说明
图1为举例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纱装置的示意图;
图2(a)~(c)为举例说明循环的收集部的示意图;
图3(a)~(c)为举例说明沿单一方向输送的收集部的示意图;
图4为举例说明收集部的端部附近纤维彼此排斥的示意图;
图5为举例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纱装置的示意图;
图6(a)~(c)为举例说明电场纺纱装置中的第1喷嘴头和第2喷嘴头的设置形态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为举例说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喷嘴头和第2喷嘴头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同样的结构要素添加相同的标记,详细的说明适当省略。
另外,下面作为一例,举例说明具备所谓针式喷嘴头的电场纺纱装置1。但是,喷嘴头上设置的喷嘴的形态不一定局限于针形。
例如,喷嘴头上设置的喷嘴也可以是呈圆锥形的喷嘴等。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针形喷嘴,由于在喷嘴的排出口附近容易产生电场集中,因此在喷嘴与收集部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变高。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圆锥形喷嘴,能够提高喷嘴的机械强度。并且,由于能够使圆锥形喷嘴的顶端变尖,因此与针形喷嘴同样,喷嘴与收集部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变高。
而且,喷嘴头也可以是所谓片式喷嘴头等。如果采用片式喷嘴头,由于能够提高机械强度,因此能够抑制清洁等时喷嘴头破损。并且,喷嘴头的清洁变得容易。另外,片式喷嘴头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既可以是长方体形也可以使圆弧形。
图1为举例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纱装置1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电场纺纱装置1中设置有第1喷嘴头2a、第2喷嘴头2b、原料液供给部3、电源4、收集部5和控制部6。
第1喷嘴头2a设置在收集部5的一侧。例如,第1喷嘴头2a设置在收集部5的上方。第1喷嘴头2a与收集部5的第1面5a对峙。
第2喷嘴头2b隔着收集部5设置在第1喷嘴头2a的相反一侧。例如,第2喷嘴头2b设置在收集部5的下方。第2喷嘴头2b与同收集部5的第1面5a相反的第2面5b对峙。
在图1举例说明的情况下,第2喷嘴头2b隔着收集部5与第1喷嘴头2a对峙。即,在俯视图上,第2喷嘴头2b设置在与第1喷嘴头2a重叠的位置上。
第1喷嘴头2a和第2喷嘴头2b具有喷嘴20、连接部21和主体部22。
喷嘴20呈针形。在喷嘴20的内部设置有排出原料液用的孔。排出原料液用的孔贯穿在喷嘴20的连接部21一侧的端部与喷嘴20的收集部5一侧的端部(顶端)之间。排出原料液用的孔的收集部5一侧的开口成为排出口20a。
喷嘴20的外径尺寸(喷嘴20为圆筒状的情况下为直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但外径尺寸小比较好。如果外径尺寸小,则在喷嘴20的排出口20a附近容易产生电场集中。如果在喷嘴20的排出口20a附近产生电场集中,则与喷嘴20的外径尺寸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喷嘴20与收集部5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因此,与喷嘴20的外径尺寸大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电源5施加的电压。即,与喷嘴20的外径尺寸大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驱动电压。这种情况下,喷嘴20的外径尺寸能够为例如0.3mm~1.3mm左右。
排出口20a的尺寸(排出口20a为圆形的情况下为直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排出口20a的尺寸能够根据想要形成的纤维100的截面尺寸而适当变更。排出口20a的尺寸(喷嘴20的内径尺寸)能够为例如0.1mm~1mm左右。
喷嘴2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喷嘴20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导电性和后述的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材料。喷嘴20能够由例如不锈钢等形成。
喷嘴2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能够根据收集部5的大小等适当变更。喷嘴20只要设置至少一个就可以。
在设置有多个喷嘴20的情况下,多个喷嘴20隔开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例如,多个喷嘴20能够沿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排列设置。并且,多个喷嘴20的设置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多个喷嘴20既可以排列成一列设置,也可以排列成多列设置,还可以在圆周上或者同心圆上排列设置,也可以排列成锯齿型或者矩阵形设置。
连接部21设置在喷嘴20与主体部22之间。在连接部21的内部设置有将原料液从主体部22提供给喷嘴20的孔。设置在连接部21内部的孔与设置在喷嘴20内部的孔和设置在主体部22内部的空间相连。
连接部21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连接部21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导电性和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材料。连接部21能够由例如不锈钢等形成。
另外,在电压直接施加给喷嘴20的情况下,连接部21没有必须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必要。
另外,连接部21不是必需的,喷嘴20也可以直接设置在主体部22上。
但是,排出的原料液有时会附着在喷嘴20的排出口20a一侧的端部及其附近。因此,优选根据需要、或者定期地清洁喷嘴20的排出口20a一侧的端部及其附近。
这种情况下,能够喷嘴20的连接部21一侧的端部固定在连接部21上、连接部21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主体部22上。例如,能够在连接部21的主体部22一侧的端部设置外螺纹、在主体部22的侧面设置内螺纹。并且,能够使用鲁尔接头(Luer taper)(也称为鲁尔转接头、鲁尔锁、鲁尔连接器、鲁尔配合等)将连接部21可自由拆装地设置在主体部22上。例如,能够在连接部21的主体部22一侧设置母鲁尔(female Luer)、在主体部22的侧面设置公鲁尔(male Luer)。即,连接部21也可以使用螺纹或鲁尔接头连接到主体部22上。
在主体部22的内部设置有容纳原料液的空间。主体部22的形态上没有特别限制,但在设置多个喷嘴20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呈棒形的主体部22。呈棒形的主体部22能够采用例如沿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呈棒形的主体部22能够与收集部5的第1面5a或第2面5b平行地设置。
并且,在主体部22上设置有供给口22a。从原料液供给部3提供的原料液经由供给口22a导入主体部22的内部。供给口22a的设置位置和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供给口22a能够设置在例如主体部22的与设置喷嘴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主体部22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导电性和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材料。主体部22能够由例如不锈钢等形成。
原料液供给部3具有容纳部31、供给部32、原料液控制部33和配管34。
容纳部31容纳原料液。容纳部31由具有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材料形成。容纳部31能够由例如不锈钢等形成。
原料液为将高分子物质溶解到溶剂中的物质。
高分子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根据想要形成的纤维100的材质适当变更。高分子物质能够使用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氯乙烯、聚碳酸脂、尼龙、芳族聚酰胺等。
溶剂只要是能溶解高分子物质的物质就可以。溶剂能够根据溶解的高分子物质适当变更。溶剂能够采用例如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醇、丙酮、苯、甲苯等。
另外,高分子物质和溶剂不一定局限于举例说明过的物质。
并且,原料液既可以由一种高分子物质和溶剂生成,也可以将多种高分子物质与溶剂混合而生成。
并且,提供给第1喷嘴头2a的原料液和提供给第2喷嘴头2b的原料液可以是同一种,提供给第1喷嘴头2a的原料液和提供给第2喷嘴头2b的原料液也可以是不同种类。
原料液依靠表面张力成为停留在排出口20a附近的状态。因此,原料液的黏度能够根据排出口20a的尺寸等适当变更。原料液的黏度能够通过进行实验、模拟求得。并且,原料液的黏度能够通过溶剂与高分子物质的混合比例进行控制。
供给部32将容纳部31中容纳的原料液提供给主体部22。供给部32能够采用例如具有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泵等。并且,供给部32能够采用例如给容纳部31提供气体、压送容纳部31中容纳的原料液的装置。
原料液控制部33控制提供给主体部22的原料液的流量、压力等,当新的原料液提供给主体部22的内部时,使主体部22内部的原料液不会被从排出口20a挤出。即,原料液靠表面张力停留在排出口20a附近。另外,原料液控制部33的控制量能够根据排出口20a的尺寸、原料液的黏度等适当变更。原料液控制部33的控制量能够通过进行实验、模拟而求得。
并且,原料液控制部33能够采用切换原料液的供给开始和供给停止的装置。
另外,供给部32和原料液控制部33并非必需。例如,如果在比主体部22的位置高的位置设置容纳部31的话,能够利用重力将原料液提供给主体部22。并且,通过适当设定容纳部31的高度位置,当新的原料液提供给主体部22的内部之际,能够使主体部22内部的原料液不会从排出口20a挤出。这种情况下,容纳部31的高度位置能够根据排出口20a的尺寸、原料液的黏度等适当变更。容纳部31的高度位置能够通过进行实验、模拟求得。
配管34设置在容纳部31与供给部32之间、供给部32与原料液控制部33之间、以及原料液控制部33与主体部22之间。配管34成为原料液的流路。配管34由具有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材料形成。
电源4经由主体部22和连接部21给喷嘴20施加电压。另外,也可以设置与喷嘴20电气连接的未图示的端子。这种情况下,电源4经由未图示的端子给喷嘴20施加电压。即,只要能够从电源4给喷嘴20施加电压就可以。
施加给喷嘴20的电压(驱动电压)的极性既可以是正极,也可以是负极。但是,如果给喷嘴20施加负极电压的话,由于从喷嘴20的顶端放出电子,因此容易产生异常放电。因此,优选像图1所示那样施加给喷嘴20的电压的极性为正极。
施加给喷嘴20的电压能够根据原料液中包含的高分子物质的种类、喷嘴20与收集部5之间的距离等适当变更。例如,电源4能够使喷嘴20与收集部5之间的电位差为10kV以上地给喷嘴20施加电压。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片式喷嘴头,施加给喷嘴的电压为70kV左右。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图1举例说明过的针式喷嘴头的话,能够使施加给喷嘴20的电压为50kV以下。因此,能够降低驱动电压。
电源4能够使用例如直流高压电源。电源4能够采用例如输出10kV以上、100kV以下的直流电压的电源。
另外,图1举例说明过的电场纺纱装置1利用一个原料液供给部3给第1喷嘴头2a和第2喷嘴头2b提供原料液,利用一个电源4给第1喷嘴头2a和第2喷嘴头2b施加电压。如果采用该形态,能够实现电场纺纱装置1的结构简化、节省空间、降低制造成本等。
另一方面,能够分别对第1喷嘴头2a和第2喷嘴头2b各设置一个原料液供给部3和电源4。如果采用该形态,能够分别对第1喷嘴头2a和第2喷嘴头2b进行原料液的供给量的控制和施加电压的控制。因此,能够使收集部5的第1面5a上纤维100的堆积量和收集部5的第2面5b上纤维100的堆积量变化。例如能够同时形成厚度不同的堆积体110。
收集部5设置在喷嘴20的排出原料液的一侧。收集部5接地。收集部5上也可以施加与施加给喷嘴20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收集部5能够由导电性材料形成。收集部5的材料优选使用具有导电性和对原料液的耐受性的材料。收集部5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不锈钢等。
收集部5沿预定的方向移动。图1举例说明过的收集部5呈带状。例如,能够将收集部5的一个端部设置在未图示的第1旋转辊上、收集部5的另一个端部设置在未图示的第2旋转辊上。并且,能够在第1旋转辊和第2旋转辊上连接电动机等驱动机构,使收集部5在第1旋转辊与第2旋转辊之间往复移动。
并且,收集部5也可以使用例如借助工业机器人等沿预定的方向移动的板状体。
并且,收集部5也可以使用例如沿预定的方向旋转的圆桶。
并且,收集部5也可以像带式输送机的带那样在旋转辊51与旋转辊52之间循环。
图2(a)~(c)为举例说明循环的收集部5的示意图。
如图2(a)~(c)所示,设置作为驱动辊的旋转辊51和旋转辊52和作为引导辊的旋转辊53,使收集部5能够在旋转辊51与旋转辊52之间循环。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多个旋转辊53、适当改变多个旋转辊53的配置,能够任意地变更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例如,能够像图2(a)所示那样使收集部5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如图2(b)所示,能够使收集部5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并且,能够设置多个循环的收集部5。这种情况下,多个收集部5既可以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也可以像图2(c)所示那样沿垂直方向排列设置。
并且,收集部5也可以沿单一方向输送。
图3(a)~(c)为举例说明沿单一方向输送的收集部5的示意图。
如图3(a)~(c)所示,设置作为驱动辊的旋转辊51和旋转辊52、作为引导辊的旋转辊53,使收集部5能够从旋转辊51向旋转辊52输送。
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多个旋转辊53、适当变更多个旋转辊53的配置,能够任意地改变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例如,能够像图3(a)所示那样使收集部5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能够像图3(b)所示那样使收集部5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
并且,也能够设置多个从旋转辊51向旋转辊52输送的收集部5。这种情况下,多个收集部5既能够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也可以像图3(c)所示那样沿垂直方向排列设置。
如果采用沿预定方向移动的收集部5,能够进行连续的堆积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由纤维100构成的堆积体110的生产效率。
收集部5上形成的堆积体110由操作者从收集部5取出。堆积体110用于例如非织造布、滤网等。另外,堆积体110的用途并不局限于举例说明过的。
并且,收集部5也能够省略。例如,能够在具有导电性的部件的表面直接形成由纤维100构成的堆积体110。在这样的形态下,只要将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接地,或者给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施加与施加给喷嘴20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就可以。并且,也可以使用输送机、工业机器人等使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沿预定方向移动。具有导电性的部件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既可以是片状也可以是块状,还可以是具有任意形状的物体。
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既可以沿单一方向输送,也可以往复移动,还可以循环输送。
另外,收集部5或部件也可以采用不移动的物体。
控制部6控制供给部32、原料液控制部33、电源4和收集部5的动作。控制部6能够采用例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等的计算机。
其中,如果在收集部5的第1面5a和第2面5b上堆积带相同极性电的纤维100,则在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堆积在第1面5a上的纤维100与堆积在第2面5b上的纤维100有时会相斥。
图4为举例说明在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纤维100彼此排斥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如果在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发生纤维100彼此排斥,则纤维100难以堆积到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因此,在堆积体110的端部附近存在厚度变薄、或者堆积体110的宽度尺寸不均匀的风险。并且,存在原料液的利用率降低,或者纤维100附着在电场纺纱装置1的内部产生污垢的风险。
图5为举例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纱装置1a的示意图。
在上述电场纺纱装置1中,第2喷嘴头2b隔着收集部5与第1喷嘴头2a对峙。即,在俯视图中,第2喷嘴头2b设置在与第1喷嘴头2a重叠的位置上。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纱装置1a中,第2喷嘴头2b设置在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上离开第1喷嘴头2a的位置上。例如,第2喷嘴头2b设置在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上偏离设置了第1喷嘴头2a的位置的位置上。即,在俯视图上,第2喷嘴头2b不与第1喷嘴头2a重合。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1喷嘴头2a与第2喷嘴头2b之间的距离L比从第1喷嘴头2a排出的纤维100在第1面5a上堆积的区域的尺寸和从第2喷嘴头2b排出的纤维100在第2面5b上堆积的区域的尺寸中的长的一方尺寸长。如果这样,能够抑制在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堆积在第1面5a上的纤维100与堆积在第2面5b上的纤维100相斥。因此,能够在第1面5a和第2面5b的整个区域形成堆积体110。并且,能够抑制堆积体110的厚度、宽度尺寸不均。并且,能够提高原料液的利用率或者抑制纤维100附着在电场纺纱装置1a的内部产生污垢。
另外,距离L为俯视图上第1喷嘴头2a与第2喷嘴头2b之间的距离。
图6(a)~(c)为举例说明电场纺纱装置1a中第1喷嘴头2a和第2喷嘴头2b的设置形态的示意性俯视图。
如图6(a)所示,能够沿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排列设置多个第1喷嘴头2a。能够沿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排列设置多个第2喷嘴头2b。这种情况下,即能够使间距尺寸为2L地排列多个第1喷嘴头2a,也能够使间距尺寸为2L地排列多个第2喷嘴头2b。并且,在俯视图上,能够使第1喷嘴头2a与第2喷嘴头2b之间的距离为L。如果这样,能够缩短在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上的电场纺纱装置1a的尺寸,即能够节省电场纺纱装置1a的空间。
并且,在收集部5的宽度尺寸W(与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宽的情况下,能够像图6(b)所示那样沿收集部5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多个第1喷嘴头2a。能够沿收集部5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多个第2喷嘴头2b。
这种情况下,如果沿收集部5的宽度方向靠近设置多个第1喷嘴头2a,则存在第1喷嘴头2a彼此之间的区域堆积在第1面5a上的纤维100彼此排斥的风险。如果沿收集部5的宽度方向靠近设置多个第2喷嘴头2b,则存在第2喷嘴头2b彼此之间的区域堆积在第2面5b上的纤维100彼此排斥的风险。
因此,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一个第1喷嘴头2a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第1喷嘴头2a的位置上。即,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其他第1喷嘴头2a设置在错开的位置上。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一个第2喷嘴头2b设置在离开相邻的第2喷嘴头2b的位置上。即,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第2喷嘴头2b设置在错开的位置上。
例如,像图6(b)所示那样,多个第1喷嘴头2a在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上能够排列成锯齿状设置。多个第2喷嘴头2b在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上能够排列成锯齿状设置。
并且,为了抑制在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堆积在第1面5a上的纤维100与堆积在第2面5b的纤维100相斥,能够在俯视图上多个第2喷嘴头2b不与多个第1喷嘴头2a重叠地设置。
并且,在收集部5的宽度尺寸W短的情况下,能够像图6(c)所示那样使第1喷嘴头2a延伸的方向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平行。并且,在收集部5的宽度方向能够排列设置多个第1喷嘴头2a。并且,为了抑制在第1喷嘴头2a彼此之间的区域堆积在第1面5a上的纤维100彼此排斥,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一个第1喷嘴头2a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第1喷嘴头2a的位置上。即,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其他第1喷嘴头2a设置在错开的位置上。
能够使第2喷嘴头2b延伸的方向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平行。并且,能够在收集部5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第2喷嘴头2b。并且,为了抑制在第2喷嘴头2b彼此之间的区域堆积在第2面5b上的纤维100彼此排斥,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一个第2喷嘴头2b设置在离开相邻的第2喷嘴头2b的位置上。即,在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第2喷嘴头2b设置在错开的位置上。
图7为举例说明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喷嘴头2a1和第2喷嘴头2b1的示意性俯视图。
如图7所示,能够使第1喷嘴头2a1延伸的方向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之间的角度θa改变。即,第1喷嘴头2a中第1喷嘴头2a延伸的方向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之间的角度θa可变。
能够使第2喷嘴头2b1延伸的方向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之间的角度θb改变。即,第2喷嘴头2b中第2喷嘴头2b延伸的方向与收集部5的移动方向50之间的角度θb可变。
例如,只要在第1喷嘴头2a的主体部22上设置与收集部5的第1面5a垂直的轴的一个端部,设置旋转自由地保持该轴的保持部就可以。只要在第2喷嘴头2b的主体部22上设置与收集部5的第2面5b垂直的轴的一个端部,设置旋转自由地保持该轴的保持部就可以。
如果这样做,通过适当改变角度θa能够容易地在第1面5a上形成宽度尺寸不同的堆积体110。通过适当改变角度θb,能够容易地在第2面5b上形成宽度尺寸不同的堆积体110。
并且,对于宽度尺寸W不同的收集部5也能够容易地应对。
下面对电场纺纱装置1、1a的作用进行说明。
原料液靠表面张力停留在喷嘴20的排出口20a附近。
电源4给喷嘴20施加电压。这样一来,位于排出口20a附近的原料液带预定极性的电。在图1和图5中举例说明过的电场纺纱装置1、1a的情况下,位于排出口20a附近的原料液带正电。
由于收集部5接地,因此在喷嘴20与收集部5之间形成电场。并且,如果沿着电力线作用的静电力比表面张力大,则位于排出口20a附近的原料液被静电力向收集部5拉出。如果拉出的原料液被拉伸,则因原料液中包含的溶剂挥发而形成纤维100。通过形成的纤维100堆积在收集部5的第1面5a和第2面5b上而在第1面5a和第2面5b上形成堆积体110。
并且,在电场纺纱装置1a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收集部5的端部附近堆积在第1面5a上的纤维100与堆积在第2面5b上的纤维100相斥。因此,能够在第1面5a和第2面5b的整个区域形成堆积体110。并且,能够抑制堆积体110的厚度、宽度尺寸不均。并且,能够提高原料液的利用率,或者抑制纤维100附着在电场纺纱装置1a的内部而产生污垢。
虽然以上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出,并非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超出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省略、替换和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包含在发明范围、宗旨中,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互相组合实施。
Claims (40)
1.一种电场纺纱装置,能够将纤维堆积到收集部或部件上,在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的沿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的部位具备:
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的一侧的第1喷嘴头,以及
隔着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设置在与上述第1喷嘴头相反一侧的第2喷嘴头。
2.一种电场纺纱装置,能够将纤维堆积到收集部或部件上,具备:
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的一侧的第1喷嘴头,
隔着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设置在与上述第1喷嘴头相反一侧的第2喷嘴头,以及
能够控制上述第1喷嘴头进行的上述纤维的堆积和上述第2喷嘴头进行的上述纤维的堆积的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第1喷嘴头堆积上述纤维之际,由上述第2喷嘴头堆积上述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2喷嘴头隔着上述收集部或部件与上述第1喷嘴头对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2喷嘴头隔着上述收集部或部件与上述第1喷嘴头对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2喷嘴头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上设置在离开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2喷嘴头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上设置在离开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1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1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1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1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1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1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的位置上。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0.如权利要8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2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1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31.如权利要求1~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多个上述第2喷嘴头沿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2喷嘴头设置在离开相邻的其他上述第2喷嘴头的位置上。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2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2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在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个上述第2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一个端部一侧,相邻的其他上述第2喷嘴头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一侧。
35.如权利要求1~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1喷嘴头和上述第2喷嘴头中的至少任一个,各喷嘴头延伸的方向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1喷嘴头和上述第2喷嘴头中的至少任一个,各喷嘴头延伸的方向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1喷嘴头和上述第2喷嘴头中的至少任一个,各喷嘴头延伸的方向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1喷嘴头和上述第2喷嘴头中的至少任一个,各喷嘴头延伸的方向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场纺纱装置,上述第1喷嘴头和上述第2喷嘴头中的至少任一个,各喷嘴头延伸的方向与上述收集部或部件的移动方向之间的角度是可变的。
40.一种电场纺纱方法,将纤维堆积到收集部或部件上,在利用设置在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的一侧的第1喷嘴头堆积上述纤维之际,利用隔着上述收集部或上述部件设置在与上述第1喷嘴头相反一侧的第2喷嘴头堆积上述纤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21299 | 2016-11-14 | ||
JP2016221299A JP6612715B2 (ja) | 2016-11-14 | 2016-11-14 | 電界紡糸装置 |
PCT/JP2017/032478 WO2018088014A1 (ja) | 2016-11-14 | 2017-09-08 | 電界紡糸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23174A CN108323174A (zh) | 2018-07-24 |
CN108323174B true CN108323174B (zh) | 2021-03-16 |
Family
ID=62109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3058.3A Active CN108323174B (zh) | 2016-11-14 | 2017-09-08 | 电场纺纱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20341B2 (zh) |
EP (1) | EP3550059A4 (zh) |
JP (1) | JP6612715B2 (zh) |
KR (1) | KR102070396B1 (zh) |
CN (1) | CN108323174B (zh) |
WO (1) | WO20180880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12668B1 (en) | 2017-04-20 | 2024-05-01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Electrochemically produced material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
JP7242353B2 (ja) * | 2019-03-12 | 2023-03-20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界紡糸ヘッド及び電界紡糸装置 |
CN110257928B (zh) * | 2019-05-31 | 2021-06-18 | 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 | 一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专用溶液供给设备 |
JP7344040B2 (ja) | 2019-08-08 | 2023-09-13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界紡糸装置及びセパレータ一体型電極の製造方法 |
JP7374672B2 (ja) * | 2019-09-05 | 2023-11-07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界紡糸ヘッド及び電界紡糸装置 |
JP2022178046A (ja) * | 2021-05-19 | 2022-12-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繊維集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58416A (en) * | 1937-07-28 | 1939-05-16 | Richard Schrelber Gastel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rtificial fibers |
JPH09157938A (ja) | 1995-12-08 | 1997-06-17 | Musashino Kikai:Kk | 高分子糸状体の延伸方法及び装置 |
DE10109474C1 (de) * | 2001-02-28 | 2002-06-20 | Sandler Helmut Helsa Werke | Filtermaterialien mit bipolarer Beschichtung |
KR100470314B1 (ko) * | 2003-06-17 | 2005-02-07 | (주)삼신크리에이션 | 전기화학소자용 복합막,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전기화학소자 |
CN100334267C (zh) * | 2005-03-25 | 2007-08-29 | 东南大学 | 组合式连续电纺纳米纤维膜制造装置及制备方法 |
JP4669363B2 (ja) | 2005-09-28 | 2011-04-13 | 帝人株式会社 | 静電紡糸法により繊維構造体を製造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8778380B2 (en) | 2006-04-26 | 2014-07-15 |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3D scaffold for inserting in a body to regenerate tissue |
KR100702864B1 (ko) * | 2006-08-23 | 2007-04-03 |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전기방사 장치 |
JP2008078476A (ja) | 2006-09-22 | 2008-04-03 | Hitachi Cable Ltd |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同軸ケーブ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23187A (ja) * | 2007-03-14 | 2008-09-25 | Mecc Co Ltd |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523013B2 (ja) * | 2007-03-22 | 2010-08-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不織布製造装置 |
JP2008231634A (ja) | 2007-03-23 | 2008-10-02 | Univ Of Shiga Prefecture | 静電紡糸方法及び静電紡糸装置 |
US8795577B2 (en) * | 2007-11-30 | 2014-08-05 |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 Needle-to-needle electrospinning |
JP5380012B2 (ja) * | 2008-07-30 | 2014-01-08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 電界紡糸装置 |
US20100330419A1 (en) * | 2009-06-02 | 2010-12-30 | Yi Cui | Electrospinning to fabricate battery electrodes |
US20120064225A1 (en) | 2010-09-13 | 2012-03-15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Spray deposition module for an in-line processing system |
JP5778938B2 (ja) * | 2011-02-08 | 2015-09-16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 セパレーター製造装置 |
CN103132194A (zh) * | 2011-11-30 | 2013-06-05 | 杨恩龙 | 一种取向电纺纳米纤维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
JP5919554B2 (ja) * | 2012-05-30 | 2016-05-1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高分子電解質膜、膜電極接合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および高分子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 |
KR101466286B1 (ko) * | 2013-03-08 | 2014-12-01 | (주)에프티이앤이 | 복합식 전기방사장치 |
KR101635031B1 (ko) | 2013-08-01 | 2016-07-08 | (주)에프티이앤이 | 내열성이 향상된 기재 양면 나노섬유 필터여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N203333875U (zh) * | 2013-05-20 | 2013-12-11 | 东华大学 | 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喷气加捻成纱装置 |
CN103541149B (zh) * | 2013-08-29 | 2017-04-05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增强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方法 |
US20160047075A1 (en) * | 2014-08-14 | 2016-02-18 | Electroloom,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ng production of electrospun textile products |
-
2016
- 2016-11-14 JP JP2016221299A patent/JP66127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9-08 EP EP17847719.6A patent/EP3550059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09-08 CN CN201780003058.3A patent/CN10832317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08 WO PCT/JP2017/032478 patent/WO2018088014A1/ja unknown
- 2017-09-08 KR KR1020187006416A patent/KR1020703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3-13 US US15/919,503 patent/US1092034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50059A1 (en) | 2019-10-09 |
JP2018080403A (ja) | 2018-05-24 |
KR102070396B1 (ko) | 2020-01-29 |
US20180202074A1 (en) | 2018-07-19 |
EP3550059A4 (en) | 2020-08-26 |
US10920341B2 (en) | 2021-02-16 |
JP6612715B2 (ja) | 2019-11-27 |
CN108323174A (zh) | 2018-07-24 |
WO2018088014A1 (ja) | 2018-05-17 |
KR20180067505A (ko) | 2018-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23174B (zh) | 电场纺纱装置 | |
CN107429429B (zh) | 喷嘴头及电场纺丝装置 | |
CN107429428B (zh) | 喷嘴头模块及电场纺丝装置 | |
EP1941082B1 (en) | Improved fiber charging apparatus | |
US8399066B2 (en) | Nanofiber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nanofi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US20170260652A1 (en) | Nozzle head and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
CN111690992B (zh) | 喷头单元、电场纺丝喷头以及电场纺丝装置 | |
US11788207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lectrospinning using low power voltage converter | |
CN107532334B (zh) | 电场纺丝装置及堆积体的制造方法 | |
KR20210029076A (ko) | 전계 방사 헤드 및 전계 방사 장치 | |
CN107429430B (zh) | 喷嘴头及电场纺丝装置 | |
CN109844187B (zh) | 电场纺丝装置 | |
JP6757641B2 (ja) | シート状の繊維堆積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該繊維堆積体の製造方法 | |
JP6740419B2 (ja) | ノズルヘッド、および電界紡糸装置 | |
JP2019194387A (ja) | 電界紡糸装置 | |
JP6322688B1 (ja) | ノズルヘッド、および電界紡糸装置 | |
EP3235928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nano-fibers | |
CN114481337A (zh) | 电场纺丝装置以及电场纺丝头的清扫方法 | |
WO2017134852A1 (ja) | 電界紡糸装置 | |
JP2022059343A (ja) | 電界紡糸ヘッド、電界紡糸装置、及び、電界紡糸ヘッドの清掃方法 | |
US20240011195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lectrospinning using low power voltage converter | |
WO2017141472A1 (ja) | ノズルヘッド、および電界紡糸装置 | |
KR102289347B1 (ko) | 기능성 섬유 와이어 제조를 위한 전기방사 시스템 | |
CN113235173A (zh) | 一种静电纺丝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