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2079B -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2079B
CN108292079B CN201680068662.XA CN201680068662A CN108292079B CN 108292079 B CN108292079 B CN 108292079B CN 201680068662 A CN201680068662 A CN 201680068662A CN 108292079 B CN108292079 B CN 108292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tethered
optical axis
lens frame
dithering corr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86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2079A (zh
Inventor
福岛
福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92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2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2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2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以能够围绕第1轴部件(43)摆动的方式被基座部件(22)支撑的支架(24)具有与x方向平行的第2轴部件(45),所述第1轴部件(43)与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透镜框(23)的移动平面内的x方向平行,透镜框(23)具有能够沿第2轴部件(45)移动并且能够围绕第2轴部件(45)转动并且以沿光轴方向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第2轴部件(45)卡合的一对卡合臂(46),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与使透镜框(23)移动的音圈马达(30)夹着与第1直线(L1)正交并穿过光轴的第2直线(L2)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作为将透镜框(23)系留于基座部件(22)的系留部件包括与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相邻设置的第1系留部件(26)和配置在第3直线(L3)上并且与第1系留部件(26)夹着第2直线(L2)而配置在相反的一侧的第2系留部件(27)。

Description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具备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内置在摄像装置或装拆于摄像装置的透镜装置中,并校正因手抖动而导致的图像抖动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这种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的透镜框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基座部件支撑,并逐一检测透镜框的基座部件上的位置。而且,根据所检测出的位置并通过音圈马达等驱动部来移动透镜框,并校正图像抖动。
若透镜框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旋转,则透镜框的位置检测精度降低,并且有时透镜框的移动会发生障碍。因此,透镜框的旋转被限制在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并被基座部件支撑。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具备作为基座部件的地板、作为透镜框的移动框架、配置在地板与移动框架之间的导向板、三个为一组的两组转动滚珠。导向板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以能够向第1方向移动的方式经由一组转动滚珠而被地板支撑,移动板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以能够向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经由一组转动滚珠而被导向板支撑。而且,能够使导向板移动的一组转动滚珠中两个转动滚珠能够通过沿第1方向延伸的导向槽而仅向第1方向转动,且能够使移动板移动的一组转动滚珠中两个转动滚珠能够通过沿第2方向延伸的导向槽而仅向第2方向转动,且通过转动滚珠与导向槽的卡合来限制移动框架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旋转。
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具备基座部件、透镜框及引导臂,透镜框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经由三个滑块而被基座部件支撑。引导臂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以能够围绕沿第1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与透镜框卡合,而且具有与该旋转轴平行的导向轴部件。在基座部件设置有以能够围绕轴旋转并且能够沿轴移动的方式支撑引导臂的导向轴部件的一对钩部,且通过导向轴部件与一对钩部的卡合来限制移动框架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83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524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为了限制移动框架的旋转,需要多个转动滚珠,且由于通过导向槽而使这些转动滚珠的一部分仅向一方向转动,因此零件数多且结构复杂。
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通过引导臂来限制移动框架的旋转,且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且还能够将结构简单化。
但是,引导臂与音圈马达等驱动部夹着穿过光轴的直线而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透镜框的引导臂侧相对较轻,且冲击或振动作用于透镜框时容易从基座部件浮起。而且,为了方便组装,支撑引导臂的导向轴部件的基座部件的钩部由向光轴方向一侧打开的大致U字状缺口形成。因此,当冲击或振动作用于透镜框时,导向轴部件有可能从钩部脱离。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靠性优异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并提供具备该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具备:基座部件;透镜框,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且以能够沿与上述图像抖动校正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第1方向及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载置在上述基座部件上;能够伸缩的多个系留部件,将上述透镜框以能够沿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系留于上述基座部件;支架,以能够围绕与上述第1方向的平行的第1轴摆动的方式被基座部件支撑;驱动部,沿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驱动上述透镜框;及盖,在与上述基座部件之间夹着上述透镜框,上述支架具有配置在与上述第1方向平行的第2轴上的引导部,上述透镜框具有能够沿上述第2轴移动并且能够围绕上述第2轴相对转动并且以沿光轴方向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引导部的卡合部,当向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上述引导部及上述卡合部这两者和上述驱动部夹着与穿过上述光轴及上述第2轴上的上述引导部的中央的第1直线正交并穿过上述光轴的第2直线而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隔着上述第2直线,上述驱动部侧被上述盖覆盖,另一方面,上述引导部及上述卡合部侧敞开,作为上述多个系留部件包括与上述引导部及上述卡合部相邻设置的第1系留部件和向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穿过上述第1系留部件及上述光轴的第3直线上并且与上述第1系留部件夹着上述第2直线而配置在相反的一侧的第2系留部件。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透镜装置具备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靠性优异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并提供具备该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备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摄像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为图1的摄像装置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5为图3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3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3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为图3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摄像装置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结构。
作为图1及图2所示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数码相机1具备:摄像光学系统2,包括用于调焦的聚焦透镜2a;摄像元件3,通过摄像光学系统2拍摄被摄体;自动聚焦(AF)处理部4,确定聚焦透镜2a的对焦位置;聚焦驱动部5,使聚焦透镜向通过AF处理部4确定的对焦位置移动;及控制部6。
摄像元件3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型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
摄像元件3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处理部7经相关双采样处理等模拟信号处理而进行数字转换。而且,信号处理部7对摄像元件3的输出信号进行数字转换而成的信号进行插值运算、伽马校正运算、RGB/YC转换处理等数字信号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
AF处理部4根据通过信号处理部7生成的图像数据,例如通过对比度方式等AF方式来确定聚焦透镜2a的对焦位置。控制部6控制聚焦驱动部5,并使聚焦透镜2a向通过AF处理部4确定的对焦位置移动。
并且,从操作部8向控制部6中输入基于用户的摄影命令等命令信号。控制部6响应于摄影命令而驱动摄像元件3来使摄像元件3进行拍摄。
数码相机1中设置有:主存储器9,存储有设定信息等;存储部10,包括存储通过信号处理部7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显示部11,包括显示通过信号处理部7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菜单的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
摄像元件3、AF处理部4、控制部6、信号处理部7、主存储器9、存储部10及显示部11通过控制总线12及数据总线13而彼此连接。
数码相机1还具备:抖动检测部14,检测数码相机1的抖动;及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校正因数码相机1的抖动而引起的摄像元件3的图像接受面上的图像抖动。
抖动检测部14例如包括检测围绕与摄像光学系统2的光轴(Z轴)正交的X轴(俯仰轴)及Y轴(偏航轴)的角速度的角速度传感器,且检测对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进行积分而得到的围绕X轴及Y轴的旋转抖动量来作为数码相机1的抖动。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具备: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组装于摄像光学系统2;驱动部20,使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及检测部21,检测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位置。
控制部6根据通过抖动检测部14检测的围绕X轴及Y轴的旋转抖动量来求出补偿因该旋转抖动而导致的图像抖动的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移动量。而且,控制部6参考通过检测部21检测的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位置,并以使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向目标位置移动的方式控制驱动部20。由此,校正图像抖动。
图3至图6表示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的结构。
如图3所示,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还具备:基座部件22;透镜框23,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及支架24,引导与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透镜框23的移动,并且限制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的透镜框23的旋转。
在基座部件22与透镜框23之间配置有三个滚珠25,且透镜框23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载置在基座部件22上。
载置在基座部件22的透镜框23通过能够伸缩的多个系留部件,在抑制从基座部件22浮起的状态下以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的方式系留于基座部件22。作为系留部件,使用第1系留部件26、第2系留部件27、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合计四个系留部件,这些系留部件在图示的例中由螺旋弹簧构成。
驱动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透镜框23的驱动部20在图示的例中由两个音圈马达构成,该两个音圈马达分别具有线圈31及夹着线圈31在光轴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磁铁32。并且,检测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2b的透镜框23的位置的检测部21使用磁铁33(参考图5)和检测形成磁铁的磁场的霍尔元件(未图示),并由两组磁铁33及霍尔元件构成。
一个音圈马达使透镜框23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向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移动,且通过一组磁铁33及霍尔元件检测相同方向的透镜框23的位置。而且,另一个音圈马达使透镜框23向上述两个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移动,且通过一组磁铁33及霍尔元件检测相同方向的透镜框23的位置。
音圈马达各自的线圈31被透镜框23保持,且音圈马达各自的一对磁铁32与由钢板构成的轭部34固结并被基座部件22保持。
进而参考图4及图5,在基座部件22,于与载置透镜框23的载置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设置有沿透镜框23移动的平面内的一个方向(以下,称为x方向)隔开而配置的一对支撑臂40。
并且,支架24具有:一对摆动臂41,将基座部件22的一对支撑臂40夹在中间;及桥接器42,将一对摆动臂41各自的一端部彼此相连。
在通过桥接器42彼此相连的一对摆动臂41各自的基端部及夹在一对摆动臂41中的一对支撑臂40,与透镜框23移动的平面内的x方向平行地贯穿有第1轴部件43,且支架24以能够围绕第1轴部件43摆动的方式被基座部件22支撑。
一对摆动臂41各自的前端部通过形成在基座部件22的贯穿孔44而突出配置在基座部件22的载置面,在一对摆动臂41各自的前端部之间,与第1轴部件43平行地,即与x方向平行地跨设有第2轴部件45。第2轴部件45作为引导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透镜框23的移动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透镜框23具有作为与支架24的第2轴部件45卡合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的一对卡合臂46。一对卡合臂46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且在一对卡合臂46分别设置有缺口47。缺口47沿光轴方向延伸,且向基座部件22的载置面侧打开。
当透镜框23载置于基座部件22上时,第2轴部件45被容纳于一对卡合臂46各自的缺口47中,一对卡合臂46以能够沿光轴方向装拆的方式分别与第2轴部件45卡合。
将第2轴部件45容纳于缺口47并与第2轴部件45卡合的一对卡合臂46能够沿第2轴部件45移动,且向作为第2轴部件45的延伸方向的x方向引导透镜框23。
并且,一对卡合臂46能够围绕第2轴部件45相对于第2轴部件45而转动,随着支架24围绕第1轴部件43摆动,向基于支架24的摆动的第2轴部件45的移动方向,即与透镜框23移动的平面内的x方向正交的y方向引导透镜框23。
而且,一对卡合臂46在第2轴部件45上与第2轴部件45的长边方向上远离的两个部位卡合,由此抑制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的透镜框23的旋转。
另外,抑制透镜框23的旋转时,透镜框23在第2轴部件45的长边方向上以相应的卡合量与第2轴部件45卡合即可,且透镜框23与第2轴部件45的卡合部例如还能够由形成为宽度与一对卡合臂46的间隔大致相同的一个卡合臂构成。
如图5所示,向光轴方向观看时,将穿过光轴及第2轴部件45的长边方向中央的直线作为第1直线L1,将与第1直线L1正交并穿过光轴的直线作为第2直线L2,且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和两个音圈马达30夹着第2直线L2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
多个系留部件中,第1系留部件26与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相邻设置。图示的例中,一对卡合臂46各自的前端通过桥接器48而彼此连接,第1系留部件26的一端被设置在桥接器48的卡止部49卡止,且另一端被基座部件22卡止,第1系留部件26与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相邻设置。
而且,向光轴方向观察时,将穿过第1系留部件26及光轴的直线作为第3直线L3,且第2系留部件27设置于第3直线L3上并且与第1系留部件26夹着第2直线L2而配置在相反的一侧。
而且,向光轴方向观察时,将与第3直线L3正交并穿过光轴的直线作为第4直线L4,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配置在第4直线L4上并且夹着第3直线L3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
透镜框23保持两个音圈马达30各自的线圈31,透镜框23的重量分布偏向在第2直线L2的单侧即配置有两个音圈马达30的一侧。而且,透镜框23的配置有两个音圈马达30的一侧被轭部34覆盖,相对于此,透镜框23的配置有一对卡合臂46的一侧敞开。因此,当作用有振动或冲击时,透镜框23的配置有一对卡合臂46的一侧容易从基座部件22浮起。
但是,第1系留部件26与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相邻设置,因此第1系留部件26的收缩力在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附近作用于透镜框23,从而有效地抑制透镜框23的配置有一对卡合臂46的一侧的浮起。由此,抑制一对卡合臂46从第2轴部件45脱落。
优选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第1系留部件26配置在从光轴沿第2轴部件45的一端延伸的射线HL1与从光轴沿第2轴部件45的另一端延伸的射线HL2之间的扇状区域A内,更优选如图示的例那样配置在穿过光轴及第2轴部件45的长边方向中央的第1直线L1上。由此,进一步有效地抑制透镜框23的配置有一对卡合臂46的一侧的浮起。另外,当第1系留部件26配置在第1直线L1上时,第3直线L3与第1直线L1一致,且第4直线L4与第2直线L2一致。
而且,第2系留部件27配置在第3直线L3上并且夹着第2直线L2而配置在与第1系留部件26的相反的一侧,第1系留部件26及第2系留部件27各自的收缩力以光轴为中心而大致均等地负载于透镜框23,且还可有效地抑制透镜框23的配置有两个音圈马达30的一侧的浮起。
而且,如图示的例,若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配置在第4直线L4上并且夹着第3直线L3而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则能够进一步稳定透镜框23,因此优选。
在此,阻止透镜框23的浮起的第1系留部件26、第2系留部件27、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沿光轴大致平行地配置,但通过透镜框23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而相对于光轴分别倾斜。若第1系留部件26、第2系留部件27、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相对于光轴分别倾斜,则在系留部件各自的收缩力中产生透镜框23的移动平面内的分量,且收缩力的移动平面内的分量会对使透镜框23移动的驱动部20的控制造成干扰。
如图6所示,对第1系留部件26、第2系留部件27、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的一端的基座部件22进行卡止的卡止部50从基座部件22的背面向光轴方向突出而设置,第1系留部件26、第2系留部件27、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贯穿基座部件22的贯穿孔51而分别跨设在基座部件22的卡止部50与透镜框23的卡止部49之间。
通过从基座部件22的背面向光轴方向突出设置基座部件22的卡止部50,能够加长第1系留部件26、第2系留部件27、第3系留部件28及第4系留部件29,且减少伴随透镜框23的移动而系留部件各自相对于光轴的倾斜,从而能够减小系留部件各自的收缩力中所含有的透镜框23的移动平面内的分量。由此,能够抑制对于驱动部20的控制的干扰来提高控制的稳定性。
优选,在基座部件22的背面侧,一对卡合臂46各自的基端部彼此连接的支架24的桥接器42配置在比对第1系留部件26的一端进行卡止的基座部件22的卡止部50更远离基座部件22的背面。由此,避免桥接器42与第1系留部件26之间的干扰,从而能够使第1系留部件26接近第2轴部件45及一对卡合臂46,并能够进一步有有效地抑制透镜框23的浮起。
图7中示出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的变形例的结构。
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中,与透镜框23的一对卡合臂46卡合的支架24的引导部由跨设在一对摆动臂41之间的一系列的第2轴部件45构成,但在图7所示的例中,支架24的引导部由设置在一个摆动臂41的作为第1引导部的轴部件45a和设置在另一个摆动臂41的作为第2引导部的轴部件45b构成。轴部件45a及轴部件45b配置在与x方向平行的相同轴上。
支架24的引导部与彼此远离的一对卡合臂46对应,且被划分为轴部件45a与轴部件45b,由此在轴部件45a及与轴部件45a的卡合的一个卡合臂46和轴部件45b及与轴部件45b卡合的另一个卡合臂46之间隔开间隔,在图7所示的例中,在该空间配置有检测透镜框23的位置的检测部21(两组磁铁33及霍尔元件)。
通过将检测部21配置在上述间隔,沿配置有轴部件45a及轴部件45b的轴在一对摆动臂41的外侧产生新的间隔。由此,加宽一对摆动臂41的间隔,从而能够加宽轴部件45a及与轴部件45a卡合的一个卡合臂46和轴部件45b及与轴部件45b卡合的另一个卡合臂46之间的间隔,并能够进一步抑制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的透镜框23的旋转。
图8中示出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的另一变形例的结构。
图8所示的例中,支架24的引导部由设置在一个摆动臂41的作为第1引导部的导向槽52a和设置在另一个摆动臂41的作为第2引导部的导向槽52b构成。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设置在与x方向平行的相同的轴上,并沿轴延伸。而且,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中分别容纳有滚珠53。滚珠53与导向槽的内面滑动连接,且在导向槽的内侧能够沿槽的延伸方向(x方向)及槽的深度方向移动。
在透镜框23的一个卡合臂46设置有插入于导向槽52a的卡合凸部54a,且在卡合凸部54a形成有在槽的延伸方向(x方向)上对容纳在导向槽52a的滚珠53进行夹持的插槽55。同样地,在另一个卡合臂46设置有插入于导向槽52b的卡合凸部54b,且在卡合凸部54b形成有在槽的延伸方向(x方向)上对容纳在导向槽52b的滚珠53进行夹持的插槽55。
透镜框23载置于基座部件22上时,卡合凸部54a及卡合凸部54b分别插入于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且一对卡合臂46以能够沿光轴方向装拆的方式与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进行卡合。
一对卡合臂46使插入到卡合凸部54a及卡合凸部54b各自的插槽55中的滚珠53与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的内面滑动连接,且向作为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的延伸方向的x方向引导。
并且,一对卡合臂46围绕穿过被卡合凸部54a及卡合凸部54b各自的插槽55夹持的两个滚珠53的轴能够相对于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而转动,透镜框23随着支架24的围绕第1轴部件43的摆动向作为基于支架24的摆动的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的移动方向的y方向引导。
而且,一对卡合臂46远离而与导向槽52a及导向槽52b卡合,由此抑制围绕光轴或与光轴平行的轴的透镜框23的旋转。
至此,对作为摄像装置的数码相机1进行了说明,以下对作为摄像装置的带相机的智能手机进行说明。
图9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200的外观。
图9所示的智能手机200具有平板状框体201,且在框体201的一个面具备显示输入部204,该显示输入部204由作为显示部的显示面板202和作为输入部的操作面板203成为一体。并且,这种框体201具备扬声器205、麦克风206、操作部207及相机部208。另外,框体20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用显示部与输入部独立的结构,或者采用具有折叠结构或滑动机构的结构。
图10中示出图9所示的智能手机200的结构。
如图10所示,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构成元件,具备无线通信部210、显示输入部204、通话部211、操作部207、相机部208、存储部212、外部输入输出部213、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部214、动作传感器部215、电源部216及主控制部220。并且,作为智能手机200的主要功能,具备经由省略图示的基站装置BS与省略图示的移动通信网NW进行移动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
无线通信部210根据主控制部220的命令对容纳在移动通信网NW的基站装置BS进行无线通信。使用该无线通信,进行语音数据、图像数据等各种文件数据、电子邮件数据等的收发、Web数据或流数据等的接收。
显示输入部204为通过主控制部220的控制,显示图像(静止图像及动态图像)或文字信息等而向用户视觉传递信息,同时检测针对所显示的信息的用户操作的所谓的触摸面板,且具备显示面板202与操作面板203。
关于显示面板202,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EL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用作显示装置。
操作面板203为以能够视觉辨认显示于显示面板202的显示面上的图像的方式载置于该显示面板,且通过用户的手指或触控笔来操作的检测一或多个坐标的装置。若通过用户的手指或触控笔操作该装置,则向主控制部220输出因操作而导致产生的检测信号。接着,主控制部220根据所接收的检测信号检测显示面板202上的操作位置(坐标)。
如图9所示,作为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而例示的智能手机200的显示面板202与操作面板203成为一体而构成显示输入部204,但成为如操作面板203完全覆盖显示面板202的配置。
当采用所涉及的配置时,操作面板203可以在显示面板202以外的区域也具备检测用户操作的功能。换言之,操作面板203可以具备针对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重叠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显示区域)和针对其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外缘部分的检测区域(以下,称为非显示区域)。
另外,可以使显示区域的大小与显示面板202的大小完全一致,但无需一定要使两者一致。并且,操作面板203可以具备外缘部分和其以外的内侧部分这两个感应区域。而且,外缘部分的宽度根据框体201的大小等来适当设计。进而,作为在操作面板203所采用的位置检测方式,可列举矩阵开关方式、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且能够采用任意方式。
通话部211具备扬声器205和麦克风206,将通过麦克风206输入的用户的语音转换为能够通过主控制部220进行处理的语音数据而向主控制部220输出,或者将通过无线通信部2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接收的语音数据解码而从扬声器205输出。并且,如图9所示,例如能够将扬声器205搭载于与设置有显示输入部204的面相同的面,且将麦克风206搭载于框体201的侧面。
操作部207为使用了按键开关等的硬件键,且接收来自用户的命令。例如,如图9所示,操作部207搭载于智能手机200的框体201的侧面,且为通过手指等按压时成为开启状态,将手指移开则通过弹簧等的复原力而成为关闭状态的按钮式开关。
存储部212存储主控制部220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应用软件、将通信对象的名称和电话号码等建立关联的地址数据、所收发的电子邮件的数据、通过Web浏览器下载的Web数据或已下载的内容数据等,并且暂时存储流数据等。并且,存储部212由内置于智能手机的内部存储部217和具有装卸自如的外部存储器插槽的外部存储部218构成。另外,构成存储部212的各自的内部存储部217与外部存储部218可通过使用闪存类型(flash memorytype)、硬件类型(hard disk type)、微型多媒体卡类型(multimedia card micro type)、卡类型存储器(例如,MicroSD(注册商标)存储器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介质而实现。
外部输入输出部213起到与智能手机200连结的所有的外部设备的接口的作用,且用于通过通信等(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IEEE1394等)或网络(例如,因特网、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红外线通信(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注册商标)、UWB(Ultra WideBand:超宽频)(注册商标)、紫峰(ZigBee)(注册商标)等)与其他外部设备直接或间接连接。
作为与智能手机200连结的外部设备,例如有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有线/无线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经由卡插槽而连接的存储卡(Memory card)或SIM(客户标识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UIM(用户标识模块卡(UserIdentityModule Card))卡、经由音频/视频I/O(Input/Output)端子而连接的外部音频/视频设备、无线连接的外部音频/视频设备、有线/无线连接的智能手机、有线/无线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有线/无线连接的PDA、有线/无线连接的个人电脑、耳机等。外部输入输出部213能够设为将接收的从这种外部设备传送的数据传递至智能手机200的内部各构成要件,或者使智能手机200的内部数据被传送到外部设备。
GPS接收部214根据主控制部220的命令,接收从GPS卫星ST1~STn发送的GPS信号,执行基于所接收的多个GPS信号的测位运算处理,并检测由智能手机200的纬度、经度、高度构成的位置。GPS接收部214在能够从无线通信部210或外部输入输出部213(例如无线LAN)获取位置信息时,还能够利用该位置信息来检测位置。
动作传感器部215例如具备3轴加速传感器等,并根据主控制部220的命令检测智能手机200的物理运动,由此检测智能手机200的运动方向或加速度。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主控制部220。
电源部216根据主控制部220的命令向智能手机200的各部供给蓄积在电池(未图示)的电力。
主控制部220具备微处理器,根据存储部212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进行动作,从而统一控制智能手机200的各部。并且,主控制部220具备为了通过无线通信部210进行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而控制通信系统的各部的移动通信控制功能和应用程序处理功能。
应用程序处理功能通过主控制部220根据存储部212所存储的应用软件进行动作而实现。作为应用处理功能,例如有通过控制外部输入输出部213而与相向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红外线通信功能和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的电子邮件功能,预览Web页的Web浏览器功能等。
并且,主控制部220具备根据接收数据、已下载的流数据等图像数据(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数据)而将影像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04等的图像处理功能。图像处理功能是指,主控制部220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对该解码结果实施图像处理,从而图像显示于显示输入部204的功能。
而且,主控制部220执行针对显示面板202的显示控制和检测通过操作部207、操作面板203的用户操作的操作检测控制。通过显示控制的执行,主控制部220显示用于启动应用软件的图标或滚动条等软件键,或者显示用于创建电子邮件的窗口。另外,滚动条是指,关于无法收敛于显示面板202的显示区域的大图像等,用于接收移动图像的显示部分的命令的软件键。
并且,通过执行操作检测控制,主控制部220检测通过操作部207的用户操作,或者通过操作面板203接收针对上述图标的操作或针对上述窗口的输入栏的文字列的输入,或者接收通过滚动条的显示图像的滚动要求。
而且,通过操作检测控制的执行而主控制部220具备判定对操作面板203的操作位置是否为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重叠部分(显示区域),或者是否为其以外的不与显示面板202重叠的外缘部分(非显示区域),且控制操作面板203的感应区域或软件键的显示位置的触摸面板控制功能。
并且,主控制部220还能够检测针对操作面板203的手势操作,并根据所检测的手势操作执行预先设定的功能。手势操作并不是以往单纯的触摸操作,而是指用手指等描绘轨迹,或者同时指定多个位置,或者将这些组合而从多个位置至少对一个描绘轨迹的操作。
相机部208包括数码相机1中的摄像光学系统2、摄像元件3、AF处理部4、控制部6、信号处理部7、主存储器9、抖动检测部14及图像抖动校正装置15的构成,且被构成为能够校正基于智能手机200的抖动的摄像元件3的图像接受面上的图像抖动。
能够将通过相机部208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12,或者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或无线通信部210输出。
图9所示的智能手机200中,相机部208搭载在与显示输入部204相同的面,但相机部208的搭载位置无特别限制,也可以搭载在显示输入部204的背面。
并且,相机部208能够利用于智能手机200的各种功能。例如,能够在显示面板202显示通过相机部208获取的图像,或作为操作面板203的操作输入之一,利用相机部208的图像。
并且,GPS接收部214检测位置时,还能够参考来自相机部208的图像来检测位置。而且,还能够参考来自相机部208的图像,不使用3轴加速传感器,或者与3轴加速传感器同时使用来判断智能手机200的相机部208的光轴方向,或判断现在的使用环境。当然,还能够在应用软件内利用来自相机部208的图像。
除此以外,能够将通过GPS接收部214获取的位置信息、通过麦克风206获取的语音信息(通过主控制部等,可以进行语音文本转换而成为文本信息等)、通过动作传感器部215获取的姿势信息等附加于静态图像数据或动态图像数据而记录于存储部212,或者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213或无线通信部210进行输出。
以上,对以透镜一体型数码相机1或智能手机200为例而对具备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摄像装置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够构成为装拆于透镜交換式数码相机的透镜装置等,并具备图像抖动校正装置的透镜装置。
如以上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具备:基座部件;透镜框,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且以能够沿与上述图像抖动校正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第1方向及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载置在上述基座部件上;能够伸缩的多个系留部件,将上述透镜框以能够沿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系留于上述基座部件;支架,以能够围绕与上述第1方向的平行的第1轴摆动的方式被基座部件支撑;及驱动部,沿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驱动上述透镜框,上述支架具有配置在与上述第1方向平行的第2轴上的引导部,上述透镜框具有能够沿上述第2轴移动并且能够围绕上述第2轴相对转动并且以沿光轴方向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引导部的卡合部,当向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上述引导部及上述卡合部这两者和上述驱动部夹着与穿过上述光轴及上述第2轴上的上述引导部的中央的第1直线正交并穿过上述光轴的第2直线而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作为上述多个系留部件包括与上述引导部及上述卡合部相邻设置的第1系留部件和向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穿过上述第1系留部件及上述光轴的第3直线上并且与上述第1系留部件夹着上述第2直线而配置在相反的一侧的第2系留部件。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向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系留部件配置在从上述光轴向上述第2轴上的上述引导部的一端延伸的射线与从上述光轴向上述第2轴上的上述引导部的另一端延伸的射线之间的扇状区域内。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作为上述多个系留部件还包括向上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与上述第3直线正交并穿过上述光轴的第4直线上并且夹着上述第3直线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的第3系留部件及第4系留部件。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上述基座部件具有与上述多个系留部件各自的一端卡止的多个卡止部,上述卡止部从与载置上述透镜框的载置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述基座部件的背面向上述光轴方向突出而设置。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上述支架包括跨设在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2轴之间的一对臂和连结一对臂的桥接器,上述桥接器比卡止上述第1系留部件的一端的上述卡止部更远离上述基座部件的背面而配置。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中,上述引导部具有设置在一个上述臂的第1引导部和设置在另一个上述臂的第2引导部,上述卡合部具有与上述第1引导部卡合的第1卡合部和与上述第2引导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在上述第1引导部及上述第1卡合部与上述第2引导部及上述第2卡合部之间隔开间隔。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透镜装置具备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使用拍摄图像的各种电子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仅为一例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的方式来实施。本申请基于2015年11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228605),且通过参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符号说明
1-数码相机,2-摄像光学系统,2a-聚焦透镜,2b-图像抖动校正透镜,3-摄像元件,4-处理部,5-聚焦驱动部,6-控制部,7-信号处理部,8-操作部,9-主存储器,10-存储部,11-显示部,12-控制总线,13-数据总线,14-抖动检测部,15-图像抖动校正装置,20-驱动部,21-检测部,22-基座部件,23-透镜框,24-支架,25-滚珠,26-第1系留部件,27-第2系留部件,28-第3系留部件,29-第4系留部件,30-音圈马达,31-线圈,32-磁铁,33-磁铁,34-轭部,40-支撑臂,41-摆动臂,42-桥接器,43-第1轴部件,44-贯穿孔,45-第2轴部件(引导部),45a-轴部件,45b-轴部件,46-卡合臂(卡合部),48-桥接器,49-卡止部,50-卡止部,51-贯穿孔,52a-导向槽,52b-导向槽,53-滚珠,54a-卡合凸部,54b-卡合凸部,55-插槽,200-智能手机,201-框体,202-显示面板,203-操作面板,204-显示输入部,205-扬声器,206-麦克风,207-操作部,208-相机部,210-无线通信部,211-通话部,212-存储部,213-外部输入输出部,214-接收部,215-动作传感器部,216-电源部,217-内部存储部,218-外部存储部,220-主控制部,A-扇状区域,BS-基站装置,HL1-射线,HL2-射线,L1-第1直线,L2-第2直线,L3-第3直线,L4-第4直线,NW-移动通信网,ST1-卫星,STn-卫星。

Claims (8)

1.一种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其具备:
基座部件;
透镜框,保持图像抖动校正透镜,且以能够沿与所述图像抖动校正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第1方向及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载置在所述基座部件上;
能够伸缩的多个系留部件,将所述透镜框以能够沿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方式系留于所述基座部件;
支架,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1方向平行的第1轴摆动的方式被基座部件支撑;
驱动部,沿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驱动所述透镜框;及
盖,在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夹着所述透镜框,
所述支架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1方向平行的第2轴上的引导部,
所述透镜框具有能够沿所述第2轴移动并且能够围绕所述第2轴相对转动并且以沿光轴方向能够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引导部卡合的卡合部,
当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部及所述卡合部这两者和所述驱动部夹着与穿过所述光轴及所述第2轴上的所述引导部的中央的第1直线正交并穿过所述光轴的第2直线而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
隔着所述第2直线,所述驱动部侧被所述盖覆盖,另一方面,所述引导部及所述卡合部侧敞开,
作为所述多个系留部件包括与所述引导部及所述卡合部相邻设置的第1系留部件和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穿过所述第1系留部件及所述光轴的第3直线上并且与所述第1系留部件夹着所述第2直线而配置在相反的一侧的第2系留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其中,
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系留部件配置在从所述光轴向所述第2轴上的所述引导部的一端延伸的射线与从所述光轴向所述第2轴上的所述引导部的另一端延伸的射线之间的扇状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多个系留部件还包括,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与所述第3直线正交并穿过所述光轴的第4直线上并且夹着所述第3直线彼此配置在相反的一侧的第3系留部件及第4系留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与所述多个系留部件各自的一端卡止的多个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从与载置所述透镜框的载置面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基座部件的背面向所述光轴方向突出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包括跨设在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2轴之间的一对臂和连结一对臂的桥接器,
所述桥接器比卡止所述第1系留部件的一端的所述卡止部更远离所述基座部件的背面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具有设置在一个所述臂的第1引导部和设置在另一个所述臂的第2引导部,
所述卡合部具有与所述第1引导部卡合的第1卡合部和与所述第2引导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
在所述第1引导部及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及所述第2卡合部之间隔开空间。
7.一种透镜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8.一种摄像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抖动校正装置。
CN201680068662.XA 2015-11-24 2016-11-14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8292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8605 2015-11-24
JP2015-228605 2015-11-24
PCT/JP2016/083713 WO2017090478A1 (ja) 2015-11-24 2016-11-14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2079A CN108292079A (zh) 2018-07-17
CN108292079B true CN108292079B (zh) 2019-01-01

Family

ID=58764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8662.XA Active CN108292079B (zh) 2015-11-24 2016-11-14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1338B2 (zh)
JP (1) JP6364559B2 (zh)
CN (1) CN108292079B (zh)
DE (1) DE112016005146B4 (zh)
WO (1) WO20170904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5015B (zh) * 2019-06-25 2022-03-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相机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703405A (zh) * 2019-10-15 2020-01-17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2258A (ja) * 2000-12-15 2002-06-26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06091142A (ja) * 2004-09-21 2006-04-06 Nikon Corp ブレ検出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04937483A (zh) * 2013-01-25 2015-09-23 佳能株式会社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偏转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9907B2 (ja) * 1997-04-18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6064827A (en) * 1997-05-16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er
JP2003241059A (ja) * 2002-02-20 2003-08-27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4552439B2 (ja) 2004-01-09 2010-09-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4804564B2 (ja) * 2009-07-14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US8396358B2 (en) * 2011-02-28 2013-03-12 Hoya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having an image-stabilizing insertable/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JP5383743B2 (ja) 2011-05-12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6271974B2 (ja) * 2013-12-02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5228605A (ja) 2014-06-02 2015-12-17 アクリー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地物撮影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地物撮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2258A (ja) * 2000-12-15 2002-06-26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06091142A (ja) * 2004-09-21 2006-04-06 Nikon Corp ブレ検出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04937483A (zh) * 2013-01-25 2015-09-23 佳能株式会社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偏转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90478A1 (ja) 2017-06-01
US20180267328A1 (en) 2018-09-20
CN108292079A (zh) 2018-07-17
US10761338B2 (en) 2020-09-01
JP6364559B2 (ja) 2018-07-25
DE112016005146T5 (de) 2018-07-26
JPWO2017090478A1 (ja) 2018-08-02
DE112016005146B4 (de)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921B (zh) 摄像模块及电子设备
JP615540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像振れ補正方法
US992409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with a distance detector
JPWO2013190946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11512224B (zh)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摄像装置、位置检测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8292079B (zh) 图像抖动校正装置、透镜装置及摄像装置
US10623625B2 (en) Focus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device, focusing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6133575B (zh) 摄像装置及对焦控制方法
US10983304B2 (en) Imaging device, focusing control method, and focusing control program
WO2016038935A1 (ja) 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CN109196403A (zh) 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
JP617110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JP6374535B2 (ja) 操作装置、追尾システム、操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84775A1 (ja) 撮像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US10999510B2 (en)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imaging device, image shake correction method, and image shake correction program
JP6745416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像ぶれ補正方法、及び像ぶれ補正プログラム
JP2023051392A (ja) ブレ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ブレ補正方法、及びブレ補正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