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9535B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79535B CN108279535B CN201810166636.1A CN201810166636A CN108279535B CN 108279535 B CN108279535 B CN 108279535B CN 201810166636 A CN201810166636 A CN 201810166636A CN 108279535 B CN108279535 B CN 1082795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retardation
- image display
- display device
- orien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6—Two plates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性得到改善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2);图像显示单元(4);配置在比前述图像显示单元(4)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8);以及配置在比前述偏振片(8)靠近观看侧的至少2张取向薄膜,前述至少2张取向薄膜中的1张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靠近光源侧。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02月07日、申请号为2014800080080、发明名称为“图像显示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显示装置在手机、平板式终端、个人电脑、电视、PDA、电子词典、车载导航仪、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中被广泛实用化。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其利用已经不仅限于办公室、室内,在室外和汽车、电车等的移动中的利用也正在拓展。
在这些情况下,隔着滤光镜(sun glass)等偏振滤光片观看图像显示装置的机会增加。关于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利用,专利文献1中报告有如下问题:在比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使用延迟量低于3000nm的高分子薄膜的情况下,通过偏光板而观察画面时出现强干涉色。而且,专利文献1中,作为解决前述问题的方法,记载了:将比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使用的高分子薄膜的延迟量设为3000~30000nm。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1/05877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将在比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使用的高分子薄膜的延迟量控制为3000~30000nm,可消除使用滤光镜观看液晶显示装置时干涉色的出现。即,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将比该观看侧的偏光板靠近观看侧的取向薄膜替换成具有特定延迟量的取向薄膜,可消除干涉色的出现。然而,目前流通的薄膜多为延迟量的值低于3000nm的薄膜,在前述方法中,存在无法将这种薄膜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使用延迟量的值低于3000nm这样的通用的取向薄膜,并且改善由隔着滤光镜等偏光薄膜观看时的干涉色(即虹斑)所导致的可视性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组合未特别控制延迟量的取向薄膜与延迟量控制为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取向薄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基于上述见解进一步反复研究和改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代表性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项1.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
(1)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
(2)图像显示单元;
(3)配置在比前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4)配置在比前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至少2张取向薄膜,
前述至少2张取向薄膜中的1张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靠近光源侧。
项2.
根据项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其取向主轴相对于前述偏振片的偏光轴成为45度的方式进行配置。
项3.
根据项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前述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为白色发光二极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性。特别是可减轻以在隔着偏振滤光片观看时产生的虹斑为代表的画质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虹斑”是指包含“色斑”、“色偏”以及“干涉色”的概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对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0度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可视性的图。图2中,(I)~(V)如下所示:(I)无论观看的角度如何均看不到虹斑;(II)从正面观看时虹斑不明显,但若从斜向观看则看到较淡虹斑;(III)从正面观看时看到较淡虹斑;(IV)从正面观看时看到明显的虹斑;(V)由于亮度的降低而导致画面看起来较暗。
图3为示出对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45度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可视性的图。图3中,(I)~(V)如下所示:(I)无论观看的角度如何均看不到虹斑;(II)从正面观看时虹斑不明显,但若从斜向观看则看到较淡虹斑;(III)从正面观看时看到较淡虹斑;(IV)从正面观看时看到明显的虹斑;(V)由于亮度的降低而导致画面看起来较暗。
图4为示出对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为90度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可视性的图。图4中,(I)~(V)如下所示:(I)无论观看的角度如何均看不到虹斑;(II)从正面观看时虹斑不明显,但若从斜向观看则看到较淡虹斑;(III)从正面观看时看到较淡虹斑;(IV)从正面观看时看到明显的虹斑;(V)由于亮度的降低而导致画面看起来较暗。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和偏光板。图像显示单元中,代表性地使用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在图1中示出作为图像显示单元使用液晶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性示意图。
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光源(2)、液晶单元(4)、以及作为功能层的触摸面板(6)。在此,本说明书中,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一侧(人观看图像的一侧)称为“观看侧”,将与观看侧相反的一侧(即,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设定称为背光光源的光源的一侧)称为“光源侧”。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右侧为观看侧,左侧为光源侧。
在液晶单元(4)的光源侧和观看侧两侧各自设有偏光板(光源侧偏光板(3)和观看侧偏光板(5))。各偏光板(3、5)代表性地具有在被称为偏振片(7、8)的薄膜的两侧层叠有偏振片保护膜(9a、9b、10a、10b)的结构。图1的图像显示装置(1)中,在比观看侧偏光板(5)靠近观看侧设有作为功能层的触摸面板(6)。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为电阻膜式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6)具有2张透明导电性薄膜(11、12)夹着间隔物(13)配置而成的结构。透明导电性薄膜(11、12)为层叠基材薄膜(11a、12a)和透明导电层(11b、12b)而成的。此外,在触摸面板(6)的光源侧和观看侧,可以夹着粘接层设置作为透明基体的防溅膜(14、15)。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虽然记载了触摸面板(6)作为设置于观看侧偏光板(5)的观看侧的功能层,但并不限定于触摸面板,只要是具有薄膜的层,就可以为任意的层。此外,作为触摸面板,虽然记载了电阻膜式的触摸面板,但也可以使用投影型电容式等其他方式的触摸面板。图1的触摸面板为具有2张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结构,但触摸面板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透明导电性薄膜和/或防溅膜的数量也可以为1张。液晶显示装置(1)中,并不一定必须在触摸面板(6)的两侧配置防溅膜,也可以是在任一侧配置而成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在两侧都不配置防溅膜的结构。防溅膜可以借助粘接层配置在触摸面板上,也可以不借助粘接层配置在触摸面板上。
<取向薄膜的位置关系>
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以各种目的而使用取向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取向薄膜是指具有双折射性的高分子薄膜。图像显示装置从改善可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至少2张取向薄膜,其中的至少1张取向薄膜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此外,对于其余的取向薄膜的延迟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至少1张取向薄膜为具有低于3000nm的延迟量的薄膜(低延迟量取向薄膜)。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取向薄膜代表性地可以用于:处于位于比液晶单元(4)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8)(以下,称为“观看侧偏振片”)的观看侧的薄膜、即位于比观看侧偏振片(8)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保护膜(10b)(以下,称为“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位于比间隔物(13)靠近光源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11)的基材薄膜(11a)(以下,称为“光源侧基材薄膜”);位于比间隔物(13)靠近观看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12)的基材薄膜(12a)(以下,称为“观看侧基材薄膜”);位于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10b)与光源侧基材薄膜(11a)之间的防溅膜(14)(以下,称为“光源侧防溅膜”);以及位于比观看侧基材薄膜12a靠近观看侧的防溅膜(15)(以下,称为“观看侧防溅膜”)。
对于设置有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和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位置,只要是比观看侧偏振片(8)靠近观看侧就没有特别限制,但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优选设置在比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高延迟量取向薄膜设置在比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时,只要能维持该关系就不特别限定两薄膜的位置,例如在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表1所列举的配置。
[表1]
如上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存在于比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时,对于相互的薄膜的具体位置没有限定。此外,上述仅是简单列举,也可以为其他组合。例如,上述中,防溅膜可以为能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任意的其他功能薄膜。此外,本说明书中,单一构件使用多张取向薄膜(薄膜组)时,它们视为1张薄膜。在此,构件是指从例如偏振片保护膜、光源侧防溅膜、光源侧基材薄膜、观看侧基材薄膜、观看侧防溅膜等的功能性和/或目的的观点出发,判断为另外的构件。
对于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射出的偏光的振动方向平行的轴)所成的角度(假定低延迟量取向薄膜与偏振片处于同一平面状)是任意的。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时,从抑制虹斑的观点出发,使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成为大致平行是理想的,随着该取向主轴与偏光轴所成的角度偏离大致平行或大致垂直,存在容易产生虹斑的倾向。但是,将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观看侧时,实际上没有依赖于这种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的关系而产生虹斑的问题。从这种观点出发,优选将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观看侧。
对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度(假设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与偏振片处于同一平面状),没有特别限制,从减少虹斑的观点出发,优选接近45度。例如,前述角度优选为45度±25度以下、优选为45度±20度以下。特别是,从借由滤光镜等偏光薄膜从斜向观察图像显示装置时虹斑的减少、进一步降低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角度依赖性的观点出发,前述角度优选为45度±15度以下、优选为45度±10度以下、优选为45度±5度以下、优选为45度±3度以下、45度±2度以下、45度±1度以下、45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以下”这一用语是指仅涉及“±”之后的数值。即,前述“45度±15度以下”是指以45度为中心容许上下15度的范围的变动。
以满足上述那样的条件的方式配置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配置:将切割后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其取向主轴与偏振片成为特定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法;将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斜向拉伸,以与偏振片成为特定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法。
特别是对于在电脑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光板,其偏光轴大多数不是与画面的纵向或横向成为平行的位置,而使以成为斜向45度的方式配置。在从横斜向观看图像显示装置的一般形态中,优选的是,以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画面的纵向成为平行的方式,以与偏光轴为45度的关系进行配置。从纵斜向观看图像显示装置大多形态(例如,仰视显示器观看画面的形态、以及以站立的状态从斜向上方观看设置于等腰高度且与地面呈水平的画面的形态)中,优选的是,以使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画面的横向成为平行的方式,以与偏光轴为45度的关系进行配置。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对图像显示装置从斜向借由滤光镜等偏光薄膜观察画面时的虹斑。
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具备2张以上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在图像显示装置具备2张以上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时,对于设置2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2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均设在比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时,优选2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接近相互平行。例如,2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0度±15度、优选为0度±10度、优选为0度±5度、优选为0度±3度、优选为0度±2度、优选为0度±1度、优选为0度。在偏离大致平行的关系时,2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差优选为1800nm以上、优选为2500nm以上、优选为3500nm以上、优选为4000nm以上、优选为5000nm以上。
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具备2张以上低延迟量取向薄膜。图像显示装置具备2张低延迟量取向薄膜时,对于设置2张延迟量薄膜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特别优选的是2张以上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大致平行、且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也成为大致平行的关系的情况。
<取向薄膜的延迟量>
从减少虹斑的观点出发,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优选为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下限值优选为4500nm以上、优选为6000nm以上、优选为8000nm以上、优选为10000nm以上。另一方面,对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上限,即使使用具有比这更高延迟量的取向薄膜,实质上也得不到更好的可视性改善效果,且存在随着延迟量提高取向薄膜的厚度也上升的倾向,因此从不违背兼具薄型化的要求的观点出发,设定为150000nm,但也可以设为更高的值。图像显示装置具有2张以上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时,它们的延迟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更有效地抑制虹斑的观点出发,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Re)与厚度方向延迟量(Rth)的比(Re/Rth)优选为0.2以上,优选为0.5以上,优选为0.6以上。厚度方向延迟量是指从薄膜厚度方向截面观看时的2个双折射△Nxz和△Nyz分别乘以薄膜厚度d所得到的延迟量的平均值。Re/Rth越大,双折射的作用的各向同性越增加,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画面中产生虹斑。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简单记载为“延迟量”时是指面内延迟量。
Re/Rth的最大值为2.0(即完全的单轴对称性薄膜),随着接近完全的单轴对称性薄膜,存在与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机械强度降低的倾向。因此,聚酯薄膜的Re/Rth的上限优选为1.2以下,优选为1.0以下。即使上述比率为1.0以下,也可以满足图像显示装置所要求的视场角特性(左右180度、上下120度左右)。
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只要低于3000nm就没有特别限制。从单独使用其时可能产生虹斑的观点出发,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下限值为50nm以上、100nm以上、200nm以上、300nm以上、400nm以上、或500nm以上。此外,从通过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组合可以抑制虹斑的观点出发,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上限为低于3000nm、低于2500nm、或低于2300nm。图像显示装置具有2张以上低延迟量取向薄膜时,它们的延迟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为2500nm以上时,优选将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值的差设为1800nm以上。
取向薄膜的延迟量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以测定两轴方向的折射率和厚度来求出。此外,也可以使用在市场上能买到的自动双折射测定装置(例如,KOBRA-21ADH: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造)求出。
低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为单轴拉伸取向薄膜,也可以为双轴拉伸取向薄膜,从降低薄膜的易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双轴拉伸取向薄膜。
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适当选择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例如,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使用选自由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苯硫醚树脂、环烯烃树脂、液晶性聚合物树脂、和在纤维素类树脂中添加液晶化合物而成的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来制造。因此,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是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薄膜、聚醚醚酮薄膜、聚苯硫醚薄膜、环烯烃薄膜、液晶性薄膜、在纤维素类树脂中添加液晶化合物而成的薄膜。
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优选的原料树脂是聚碳酸酯和/或聚酯、间同立构聚苯乙烯。这些树脂的透明性优异,并且热特性、机械特性也优异,通过拉伸加工可以容易地控制延迟量。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的聚酯的固有双折射大,即使薄膜的厚度较薄也较容易获得大的延迟量,故优选。特别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聚酯当中也是固有双折射率较大的,因此适于特别希望提高延迟量的情况、在保持高延迟量的同时减薄薄膜厚度的情况。后面会以聚酯树脂作为代表例说明更具体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制造方法。
低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适当选择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例如低延迟量取向薄膜可以将选自由聚酯树脂、乙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环状聚烯烃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芳酯树脂、和聚苯硫醚树脂、醋酸纤维素树脂(三醋酸纤维素等)等组成的组中的树脂作为原料而得到。这些当中,优选聚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更优选为聚酯树脂,进一步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聚丙烯树脂。
<取向薄膜的制造方法>
以下以聚酯薄膜为例说明包括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和低延迟量取向薄膜在内的取向薄膜的制造方法。聚酯薄膜可以使任意的二羧酸与二元醇缩合而得到。作为二羧酸,例如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二苯基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砜甲酸、蒽二羧酸、1,3-环戊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六氢对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3,3-二乙基丁二酸、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二聚酸、癸二酸、辛二酸、十二烷二酸等。
作为二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1,10-癸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砜等。
构成聚酯薄膜的二羧酸成分和二元醇成分可以分别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构成聚酯薄膜的具体聚酯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树脂可以含有其他共聚成分,从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共聚成分的比例优选为3摩尔%以下,优选为2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摩尔%以下。这些树脂的透明性优异,并且热特性、机械特性也优异。此外,这些树脂可以通过拉伸加工容易地控制延迟量。
聚酯薄膜可以按照常规制造方法得到。具体而言,可举出如下得到的取向聚酯薄膜:对于将聚酯树脂熔融、挤出成型为片状而成的无取向聚酯,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利用辊的速度差沿纵向拉伸之后,利用拉幅机沿横向拉伸,实施热处理,从而得到。聚酯薄膜可以是单轴拉伸薄膜,也可以是双轴拉伸薄膜。上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也可以是沿斜向45度拉伸的薄膜。
对于用于得到聚酯薄膜的制造条件,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适当设定。例如,纵向拉伸温度和横向拉伸温度通常为80~130℃,优选为90~120℃。纵向拉伸倍率通常为1.0~3.5倍,优选为1.0倍~3.0倍。此外,横向拉伸倍率通常为2.5~6.0倍,优选为3.0~5.5倍。
可以通过适当设定拉伸倍率、拉伸温度、薄膜的厚度来将延迟量控制在特定范围。例如,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的拉伸倍率差越大,拉伸温度越低,薄膜的厚度越厚,越容易获得高延迟量。反之,纵向拉伸与横向拉伸的拉伸倍率差越小,拉伸温度越高,薄膜的厚度越薄,越容易获得低延迟量。此外,拉伸温度越高,总拉伸倍率越低,越容易得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的比(Re/Rth)低的薄膜。反之,拉伸温度越低,总拉伸倍率越高,越能得到延迟量与厚度方向延迟量的比(Re/Rth)高的薄膜。进而,热处理温度通常优选为140~240℃,优选为180~240℃。
要想抑制聚酯薄膜的延迟量的变化,优选薄膜的厚度不均小。为了形成延迟量差而降低纵向拉伸倍率时,有时纵向厚度不均的值会变高。纵向厚度不均的值在拉伸倍率的某一特定范围内存在会变得非常高的区域,因此理想的是在偏离这种范围的条件下设定成膜条件。
取向聚酯薄膜的厚度不均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薄膜的厚度不均可以用任意手段测定。例如,沿薄膜的加工方向取连续的带状样品(长度3m),使用市售的测定器(例如,株式会社精工EM制造电子测微计Millitron 1240),以1cm的间距测定100个点的厚度,求出厚度的最大值(dmax)、最小值(dmin)、平均值(d),可以按下述式算出厚度不均(%)。
厚度不均(%)=((dmax-dmin)/d)×100
<图像显示单元和光源>
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可以具备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作为图像显示单元。此外,从抑制虹斑的观点出发,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具备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液晶单元时,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具备这种光源作为与图像显示单元相互独立的光源。另一方面,在有机EL单元的情况下,其自身具有光源的功能,因此优选有机EL单元自身发出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光。对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光源的方式和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侧光方式或直下型方式。“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是指至少在450~650nm的波长区域、优选在可见光区域中不存在光的强度为零的波长区域的发光光谱。可见光区域是指例如400~760nm的波长区域,可以是360~760nm、400~830nm或360~830nm。
作为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例如可举出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对于白色LED,可列举出:荧光体方式的二极管(即通过将使用化合物半导体发出蓝色光或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与荧光体组合而发出白色的元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从具有连续且宽范围的发光光谱并且发光效率也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由将使用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类黄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发光元件构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
液晶单元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任意液晶单元,对其方式、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适当选择使用VA模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弯曲取向(π型)等的液晶单元。因此,液晶单元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以公知的液晶材料和可能于今后开发出的液晶材料制作的液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液晶单元是透射型的液晶单元。
有机EL单元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有机EL单元。有机EL单元是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发光体),代表性地具有在透明基材上依次层叠有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以及金属电极的结构。有机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例如可列举出: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形成的空穴注入层与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形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以及这种发光层与由苝衍生物等形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如此,有机EL单元兼具作为图像显示单元的功能和作为光源的功能,因此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有机EL单元时,不需要独立的光源。即,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光源和图像显示装置只要发挥这些功能,就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也可以是一体的形态。
作为图像显示单元使用有机EL单元时,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偏光板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有机发光层的厚度极薄至10nm左右,因此外部光在金属电极上反射而再次向观看侧射出,从外部观看时,有时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看上去像镜面。为了屏蔽这种外部光的镜面反射,优选在有机EL单元的观看侧设置偏光板和1/4波片。因此,图像显示装置在具有有机EL单元和偏光板时,如果将图1中的液晶单元(4)视为有机EL单元,将观看侧偏光板(5)视为偏光板,则液晶显示装置(1)中的取向薄膜的位置关系可以直接应用。
<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偏光板具有薄膜状的偏振片的两侧被2张保护膜(也有时称为“偏振片保护膜”)夹住的结构。偏振片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在该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任意偏振片(或偏光薄膜)。作为代表性偏振片,可举出染色有碘等二色性材料的聚乙烯醇(PVA)薄膜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公知和可能于今后开发出的偏振片。
PVA薄膜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KURARAY VINYLON(株式会社可乐丽制造)”、“Tohcello VINYLON(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Inc.制造)”、“日合VINYLON(日本合成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作为二色性材料,可举出碘、重氮化合物、聚甲炔染料等。
偏振片可以用任意的方法得到,例如可以对用二色性材料染色了的PVA薄膜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单轴拉伸,在保持拉伸状态下进行洗涤和干燥,由此得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通常为4~8倍左右,没有特别限制。其他制造条件等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适当设定。
对于观看侧偏振片的观看侧的保护膜(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如上所述,可以是迄今用作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低延迟量取向薄膜或偏振片保护膜的任意薄膜,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观看侧偏振片的光源侧的保护膜和光源侧偏振片的保护膜的种类任意,可以适当选择使用迄今用作保护膜的薄膜。从操作性和购买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优选使用选自由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丙烯酸类薄膜以及环状烯烃类薄膜(例如降冰片烯类薄膜)、聚丙烯薄膜、和聚烯烃类薄膜(例如,TPX)等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不具有双折射性的薄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观看侧偏振片的光源侧保护膜和光源侧偏振片的观看侧保护膜优选为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光学补偿薄膜。这种光学补偿薄膜可以根据液晶的各方式来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出由选自由下述树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得到的薄膜:在三醋酸纤维素中分散有液晶化合物(例如盘状液晶化合物和/或双折射性化合物)的树脂、环状烯烃树脂(例如降冰片烯树脂)、丙酰乙酸酯树脂(propionyl acetate resin)、聚碳酸酯薄膜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含内酯环树脂以及含酰亚胺基聚烯烃树脂等。
光学补偿薄膜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因此也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它们。例如可列举出:TN方式用的“Wide View-EA”和“Wide View-T”(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VA方式用的“WideView-B”(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VA-TAC(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造)、“ZEONOR FILM”(ZEONCORPORATION制造)、“ARTON”(JSR CORPORATION制造)、“X-plate”(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以及IPS方式用的“Z-TAC”(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CIG”(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P-TAC”(大仓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偏振片保护膜可以直接或借助粘接剂层层叠在偏振片上。从提高粘接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借助粘接剂层叠。作为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任意粘接剂。从减薄粘接剂层的观点出发,优选水类的粘接剂(即将粘接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水中而成的粘接剂)。例如,使用聚酯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作为主要成分,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配混有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的组合物作为粘接剂。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
使用TAC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类的粘接剂进行贴合。使用丙烯酸类薄膜、环状烯烃类薄膜、聚丙烯薄膜或TPX等透湿性低的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时,优选使用光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粘接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举出光固化性环氧树脂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等。
偏振片保护膜的厚度任意,可以在例如15~300μm的范围、优选为30~200μm的范围适当设定。
<触摸面板、透明导电性薄膜、基材薄膜、防溅膜>
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具备触摸面板。对触摸面板的种类和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电阻膜方式触摸面板和电容方式触摸面板。触摸面板无论其方式为何,通常具有1张或2张以上透明导电性薄膜。透明导电性薄膜具有在基材薄膜上层叠有透明导电层的结构。如上所述,作为基材薄膜,可以使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或低延迟量取向薄膜。此外,不使用这些薄膜作为基材薄膜时,可以使用一直以来用作基材薄膜的其他薄膜或者玻璃板等刚性板。
对于一直以来用作基材薄膜的其他薄膜,可列举出具有透明性的各种树脂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由选自由下述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树脂得到的薄膜:聚酯树脂、乙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芳酯树脂、和聚苯硫醚树脂等。这些当中,优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更优选聚酯树脂。
基材薄膜的厚度是任意的,但优选15~500μm的范围。
基材薄膜也可以预先对表面实施溅镀、电晕放电、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束照射、化学转化、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由此可以提高与设置在基材薄膜上的透明导电层等的密合性。此外,设置透明导电层等之前,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对基材薄膜的表面进行除尘、净化。
透明导电层可以直接层叠于基材薄膜,也可以夹着易粘接层和/或各种其它层进行层叠。作为其它层,例如可列举出硬涂层、折射率匹配(IM)层、和低折射率层等。作为代表性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层叠结构,可列举出以下6个模式,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1)基材薄膜/易粘接层/透明导电层
(2)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透明导电层
(3)基材薄膜/易粘接层/IM(折射率匹配)层/透明导电层
(4)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IM(折射率匹配)层/透明导电层
(5)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高折射率且兼有IM)/透明导电层
(6)基材薄膜/易粘接层/硬涂层(高折射率)/低折射率层/透明导电性薄膜
IM层由于其自身为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层叠结构(透明导电性薄膜侧为低折射率层),因此通过使用IM层,可以在观看液晶显示画面时不易看到ITO图案。也可以像上述(6)那样使IM层的高折射率层和硬涂层一体化,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上述(3)~(6)的结构特别适合用于电容式的触摸面板。此外,上述(2)~(6)的结构从能够防止低聚物在基材薄膜的表面析出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优选在基材薄膜的另一个面也设置硬涂层。
基材薄膜上的透明导电层由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形成。对构成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选自由铟、锡、锌、镓、锑、钛、硅、锆、镁、铝、金、银、铜、钯、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该金属氧化物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上述组中示出的金属原子。优选的透明导电层例如为掺锡氧化铟(ITO)层和掺锑氧化锡(ATO)层,优选为ITO层。此外,透明导电层也可以为Ag纳米线、Ag墨、Ag墨的自组装导电膜、网格状电极、CNT墨、导电性高分子。
对透明导电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nm以上、更优选为15~40nm、进一步优选为20~30nm。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5nm以上时,容易得到表面电阻例如为1×103Ω/□以下的良好的连续覆膜。此外,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40nm以下时,可以制成透明性更高的层。
透明导电层可以按照公知的步骤形成。例如,可例示出真空蒸镀法、溅镀法、离子镀法。透明导电层可以为非晶质,也可以为结晶性。作为形成结晶性的透明导电层的方法,优选的是,暂时在基材上形成非晶质膜,然后将该非晶质膜与挠性透明基材一起加热/晶化,从而形成。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也可以将透明导电层的面内的一部分去除而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图案化了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具有:在基材薄膜上形成了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形成部;以及,在基材薄膜上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开口部。图案形成部的形状例如可列举出条纹状、以及正方形状等。
触摸面板上优选具有1张或2张以上防溅膜作为上述透明基体。防溅膜可以为上述的高延迟量取向薄膜或低延迟量取向薄膜。此外,防溅膜也可以使用迄今用作防溅膜的各种薄膜(例如关于上述基材薄膜所记载的透明树脂薄膜)。防溅膜设置2张以上时,它们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不同。
偏振片保护膜、基材薄膜和防溅膜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无机颗粒、耐热性高分子颗粒、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磷化合物、抗静电剂、耐光剂、阻燃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胶凝剂、表面活性剂等。此外,为了发挥高透明性,聚酯薄膜实质上不含颗粒也是优选的。“实质上不含颗粒”是指例如无机颗粒的情况下,在用荧光X射线分析定量无机元素时,按重量计,为50ppm以下、优选为1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检测限以下的含量。
取向薄膜也可以具有各种功能层。作为这种功能层,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由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低反射防眩层、防反射防眩层、抗静电层、有机硅层、粘合层、防污层、拒水层和蓝光截止层等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通过设置防眩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低反射防眩层、防反射防眩层,还可以期待改善从斜向观察时的色斑的效果。
在设置各种功能层时,优选在取向薄膜的表面具有易粘接层。此时,从抑制由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的观点出发,优选将易粘接层的折射率调整至功能层的折射率与取向薄膜的折射率的几何平均值附近。易粘接层的折射率的调整可以采用公知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粘结剂树脂中含有钛、锆、其他金属物质来容易地调整。
(硬涂层)
硬涂层只要是具有硬度和透明性的层即可,通常可利用代表性地以紫外线或电子束进行固化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以热进行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等各种固化性树脂制成的固化树脂层。为了对这些固化性树脂适当赋予柔软性、其他物性等,也可以适当添加热塑性树脂等。在固化性树脂当中,在有代表性且可得到优异的硬质涂膜的方面,优选的是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树脂即可。另外,作为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代表性地可使用具有烯属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各种各样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单体、低聚物、预聚物等的形式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代表性化合物是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当中,作为以较低分子量使用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单体,也可适当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单官能单体;或者,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等。(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在用电子束固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时,不需要光聚合引发剂,但在用紫外线进行固化时,使用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自由基聚合类的情况下,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阳离子聚合类的情况下,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芳香族重氮鎓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
硬涂层的厚度设为适当的厚度即可,例如为0.1~100μm,通常设定为1~30μm。此外,硬涂层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各种涂覆法形成。
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为了适当调整物性等,也可以适当添加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分别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等。
为了赋予硬涂层耐光性以防止由太阳光等中含有的紫外线导致的变色、强度劣化、龟裂产生等,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也是优选的。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时,为了确实防止因该紫外线吸收剂阻碍硬涂层的固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优选用电子束进行固化。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从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等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或者粒径0.2μm以下的微粒状的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等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物质中选择使用即可。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为0.01~5质量%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耐光性,优选与紫外线吸收剂一起添加受阻胺类自由基捕捉剂等自由基捕捉剂。需要说明的是,电子束照射为加速电压70kV~1MV、照射线量5~100kGy(0.5~10Mrad)左右。
(防眩层)
作为防眩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形成为在树脂中分散有防眩剂的层。作为防眩剂,可使用无机类或有机类的微粒。这些微粒的形状为圆球状、椭圆状等。微粒优选为透明性的。这种微粒例如可列举出作为无机类微粒的二氧化硅微珠、作为有机类微粒的树脂微珠。作为树脂微珠,例如可列举出:苯乙烯微珠、三聚氰胺微珠、丙烯酸类微珠、丙烯酸-苯乙烯微珠、聚碳酸酯微珠、聚乙烯微珠、苯并胍胺-甲醛微珠等。通常,相对于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可以添加2~30质量份、优选为10~25质量份左右的微粒。
用于分散保持防眩剂的上述树脂与硬涂层同样,优选硬度尽量高的。因此,作为上述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硬涂层中说明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等。
防眩层的厚度设定为适当的厚度即可,通常设定为1~20μm左右。防眩层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各种涂覆法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形成防眩层的涂液中,为了防止防眩剂沉降,优选适当添加二氧化硅等公知的防沉降剂。
(防反射层)
作为防反射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防反射层至少由低折射率层形成,进而由将低折射率层与(比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的)高折射率层交替相邻层叠且表面侧采用低折射率层的多层的层形成。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各厚度根据用途设为适合的厚度即可,相邻层叠时优选为各0.1μm左右,仅低折射率层时优选为0.1~1μm左右。
作为低折射率层,可列举出:使树脂中含有二氧化硅、氟化镁等低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氟类树脂等低折射率树脂的层;使低折射率树脂中含有低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用薄膜形成法(例如蒸镀、溅射、CVD等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由二氧化硅、氟化镁等低折射率物质形成的层而得的薄膜;用由氧化硅的溶胶液体形成氧化硅凝胶膜的溶胶凝胶法形成的膜;或者,使树脂中含有作为低折射率物质的含空隙微粒而成的层等。
上述含空隙微粒是指,内部含有气体的微粒、含有气体的多孔结构的微粒等,是指相对于微粒固体部分原本的折射率,通过由该气体形成的空隙而使得作为微粒整体的表观折射率降低的微粒。作为这种含空隙微粒,可举出日本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中公开的二氧化硅微粒等。此外,作为含空隙微粒,除了二氧化硅这种无机物以外,还可举出日本特开2002-805031号公报等中公开的中空聚合物微粒。含空隙微粒的粒径例如为5~300nm左右。
作为高折射率层,可列举出:使树脂中含有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等高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非含氟树脂等高折射率树脂的层;使高折射率树脂中含有高折射率物质而成的层;用薄膜形成法(例如蒸镀、溅射、CVD等物理乃至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由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等高折射率物质形成的层而得的薄膜等。
(抗静电层)
作为抗静电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形成为使树脂中含有抗静电层的层。作为抗静电层,可使用有机类、无机类的化合物。例如,作为有机类化合物的抗静电层,可列举出阳离子类抗静电剂、阴离子类抗静电剂、两性类抗静电剂、非离子类抗静电剂、有机金属类抗静电剂等,此外,这些抗静电剂除了可用作低分子化合物外,还可用作高分子化合物。此外,作为抗静电剂,也可使用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性聚合物等。此外,作为抗静电剂,也可使用例如由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导电性微粒等。对于导电性微粒的粒径,在透明性方面,例如平均粒径为0.1nm~0.1μ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该金属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ZnO、CeO2、Sb2O2、SnO2、ITO(掺铟氧化锡)、In2O3、Al2O3、ATO(掺锑氧化锡)、AZO(掺铝氧化锌)等。
作为抗静电层含有的上述树脂,例如可使用如上述硬涂层中所说明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等,此外,在抗静电层作为中间层形成而不需要抗静电层自身的表面强度时,还可使用热塑性树脂等。抗静电层的厚度设为适当厚度即可,通常设定为0.01~5μm左右。抗静电层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各种涂覆法形成。
(防污层)
作为防污层,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材料即可,通常可以使用在树脂中含有硅油、有机硅树脂等硅类化合物,氟类表面活性剂、氟类树脂等氟类化合物;蜡等防污剂的涂料用公知的涂覆法形成。防污层的厚度设为适当厚度即可,通常可以设定为1~10μm左右。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制,在能够适合于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加以适宜变更而实施,这些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试验例1:虹斑的评价
按照通常的方法制作具有下述结构的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并在观看侧表面与观看侧表面平行地配置偏光薄膜使其显示白图像。在维持前述平行状态下,以偏光薄膜的偏光轴与图像显示装置的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成为0°、45°、或90°的方式来变更偏光薄膜的位置,各点借由偏光薄膜观察白图像确认有无虹斑产生以及其程度,依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观看侧防溅膜未粘接于触摸面板,一边观察虹斑的有无,一边使其取向主轴旋转360度,在所有角度确认是否观察到虹斑。
<评价基准>
◎:从正面观察时,未观察到虹斑。
○:从正面观察时,观察到较淡的虹斑,但可视性没有问题。
×:从正面观察时,观察到虹斑。
<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
(1)背光光源:白色LED或冷阴极管
(2)图像显示单元:液晶单元
(3)偏光板:使用TAC薄膜作为包含PVA和碘的偏振片的偏振片保护膜的偏光板。
(4)触摸面板:具有隔着间隔物配置透明导电性薄膜(观看侧)与ITO玻璃(光源侧)而成的结构的电阻膜方式触摸面板,所述透明导电性薄膜(观看侧)是在下述取向薄膜1~5中的任意者上设置包含ITO的透明导电层所制作的,所述ITO玻璃(光源侧)是在玻璃基材上设置包含ITO的透明导电层而成的。
取向薄膜1
将特性粘度0.62dl/g的PET树脂粒料在135℃下减压干燥(1Torr)6小时之后,供给挤出机,以285℃熔解。将该聚合物用不锈钢烧结体的过滤材料(公称过滤精度10μm颗粒95%截留)过滤,通过喷嘴挤出成片状之后,使用静电施加流延法卷绕在表面温度30℃的流延鼓上进行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薄膜。
将上述未拉伸薄膜送入拉幅拉伸机,一边用夹具夹住薄膜的端部,一边送入温度125℃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接着,在保持沿宽度方向拉伸的宽度的状态下,以温度225℃、30秒进行处理,进一步沿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1。延迟量值为10200nm。Rth为13233nm,Re/Rth比为0.771。
取向薄膜2
通过变更未拉伸薄膜的厚度使得薄膜的厚度约为80μm,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1同样地操作,得到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2。延迟量值为8300nm。
取向薄膜3
通过变更未拉伸薄膜的厚度使得薄膜的厚度约为50μm,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1同样地操作,得到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3。延迟量值为5200nm。Rth为6600nm,Re/Rth比为0.788。
取向薄膜4
使用加热了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5℃,然后用具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行进方向拉伸2.0倍之后,用与取向薄膜1同样的方法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除此之外,与取向薄膜1同样地操作,得到薄膜厚度约50μm的双轴取向的取向薄膜4。延迟量值为3200nm。Rth为7340nm,Re/Rth比为0.436。
取向薄膜5
与下述取向薄膜D同样地操作,得到延迟量为1500nm的取向薄膜5。
(5)防溅膜:使用下述取向薄膜A~F中的任意者作为观看侧防溅膜。
取向薄膜A
将特性粘度0.62dl/g的PET树脂粒料在135℃下减压干燥(1Torr)6小时之后,供给挤出机,以285℃熔解。将该聚合物用不锈钢烧结体的过滤材料(公称过滤精度10μm颗粒95%截留)过滤,通过喷嘴挤出成片状之后,使用静电施加流延法卷绕在表面温度30℃的流延鼓上进行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薄膜。
使用加热了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将上述未拉伸薄膜加热至100℃,然后用具有圆周速度差的辊组沿长度方向拉伸3.6倍,从而得到单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将单轴拉伸薄膜送入拉幅拉伸机,一边用夹具夹住薄膜的端部,一边送入温度125℃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3.8倍。接着,在保持沿宽度方向拉伸的宽度的状态下,以温度225℃、30秒进行处理,进一步沿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得到薄膜厚度约为3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取向薄膜A)。延迟量值为700nm。
取向薄膜B
将薄膜厚度制成约45μm,除此之外,利用与取向薄膜A同样的方法进行成膜,得到取向薄膜B。延迟量值为1000nm。
取向薄膜C
将薄膜厚度制成约60μm,除此之外,利用与取向薄膜A同样的方法进行成膜,得到取向薄膜C。延迟量值为1400nm。
取向薄膜D
将薄膜厚度制成约65μm,除此之外,利用与取向薄膜A同样的方法进行成膜,得到取向薄膜D。延迟量值为1500nm。
取向薄膜E
将薄膜厚度制成约100μm,除此之外,利用与取向薄膜A同样的方法进行成膜,得到取向薄膜E。延迟量值为2300nm。
取向薄膜F
将特性粘度0.62dl/g的PET树脂粒料在135℃下减压干燥(1Torr)6小时之后,供给挤出机,以285℃熔解。将该聚合物用不锈钢烧结体的过滤材料(公称过滤精度10μm颗粒95%截留)过滤,通过喷嘴挤出成片状之后,使用静电施加流延法卷绕在表面温度30℃的流延鼓上进行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薄膜。
将上述未拉伸薄膜送入拉幅拉伸机,一边用夹具夹住薄膜的端部,一边送入温度125℃的热风区域,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接着,在保持沿宽度方向拉伸的宽度的状态下,以温度225℃、30秒进行处理,进一步沿宽度方向进行3%的松弛处理,得到薄膜厚度约100μm的单轴取向的取向薄膜F。延迟量值为10200nm。Rth为13233nm,Re/Rth比为0.771。
需要说明的是,延迟量(Re)如下测定。即,使用二块偏光板,求出薄膜的取向主轴方向,以取向主轴方向相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作为测定用样品。对于该样品,通过阿贝折射率仪(ATAGO CO.,LTD.,NAR-4T)求出相正交的两轴的折射率(Nx、Ny)和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求出前述两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Nx-Ny|)作为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xy)。薄膜的厚度d(nm)使用电测微计(Feinpruf GmbH制造,Millitron 1245D)测定,将单位换算成nm。通过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xy)与薄膜的厚度d(nm)的乘积(△Nxy×d)求出延迟量(Re)。
此外,用与延迟量的测定同样的方法求出Nx、Ny、Nz和薄膜厚度d(nm),算出(△Nxz×d)、(△Nyz×d)的平均值,从而求出厚度方向延迟量(Rth)。
将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观看侧基材薄膜和观看侧防溅膜使用的取向薄膜当中,延迟量的值高的薄膜是以其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成为45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其中,对于试验No.4,是以前述角成为40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对于试验No.12,将延迟量高的薄膜以其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成为45度的方式配置,并使基材薄膜的取向轴旋转360度,在所有的角度中确认是否观察到虹斑。
[表2]
如上述表2所示,通过将高延迟量取向薄膜设置于比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并使用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光源,确认到虹斑的产生得到抑制。此外,确认到:在采用前述结构时,将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于比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靠近光源侧时,也可以抑制因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度而可能发生的虹斑的产生。
此外,可知:即使在沿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方向从斜向观察画面时观察到虹斑的情况下,沿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垂直的方向从斜向观察画面时,也可抑制虹斑的产生。
试验例2:依赖于偏振片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间的角度的可视性
在以白色LED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侧表面依次层叠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低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及偏振滤光片,将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与偏振滤光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偏光轴-偏光轴角)固定为0度、45度、或90度。然后,在各偏光轴-偏光轴角中,一边使高延迟量取向薄膜和/或低延迟量取向薄膜顺时针旋转,一边评价各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与观看侧偏振片的偏光轴所成的角(取向主轴-偏光轴角)和虹斑的视觉的关系。评价依照以下5等级进行:(I)无论观看的角度如何均看不到虹斑;(II)从正面观看时虹斑不明显,但若从斜向观看则看到较淡虹斑;(III)从正面观看时看到较淡虹斑;(IV)从正面观看时看到明显的虹斑;以及(V)由于亮度的降低而导致画面看起来较暗。将表示偏光轴-偏光轴角为0度、45度和90度时的结果的图分别示于图2、图3、以及图4。
如图2~4所示,在偏光轴-偏光轴角为0度、45度和90度中的任意者中,均确认到:以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偏光轴角为45度的情况为中心,无论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偏光轴角如何,均可以抑制虹斑而得到优异的可视性。特别是在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偏光轴角为约30~60度时,确认到:无论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偏光轴角如何,均可以抑制虹斑而得到优异的可视性。此外,在偏光轴-偏光轴角为90度时,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偏光轴角为0度或90度左右,且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取向主轴-偏光轴角为0度或90度左右时,确认到画面变暗。
需要说明的是,试验例2中,即使在确认有明显的虹斑的区域中,若与仅使用了低延迟量取向薄膜的情况相比,虹斑的程度显著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2 光源
3 光源侧偏光板
4 液晶单元
5 观看侧偏光板
6 触摸面板
7 光源侧偏振片
8 观看侧偏振片
9a 偏振片保护膜
9b 偏振片保护膜
10a 偏振片保护膜
10b 观看侧偏振片保护膜
11 光源侧透明导电性薄膜
11a 光源侧基材薄膜
11b 透明导电层
12 观看侧透明导电性薄膜
12a 观看侧基材薄膜
12b 透明导电层
13 间隔物
14 光源侧防溅膜
15 观看侧防溅膜
Claims (14)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
(1)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
(2)图像显示单元;
(3)配置在比所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4)配置在比所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至少2张取向薄膜,
所述至少2张取向薄膜中的1张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即高延迟量取向薄膜,
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靠近光源侧,
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的延迟量为500nm以上且低于3000nm。
2.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
(1)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
(2)图像显示单元;
(3)配置在比所述图像显示单元靠近观看侧的偏振片;以及
(4)配置在比所述偏振片靠近观看侧的至少2张取向薄膜,
所述至少2张取向薄膜中的1张为具有3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的延迟量的薄膜即高延迟量取向薄膜,
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配置在比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靠近光源侧,
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的延迟量为700nm以上且低于30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为单轴拉伸取向薄膜或为双轴拉伸取向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其取向主轴相对于所述偏振片的偏光轴成为20度以上且70度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具有连续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为白色发光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Re)与厚度方向延迟量(Rth)的比(Re/Rth)为0.2以上且1.2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为45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为6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为8000nm以上且150000n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的延迟量为2500nm以上且低于3000nm,且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的延迟量与高延迟量取向薄膜的延迟量的值的差为1800nm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为防溅膜或触摸面板中使用的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为配置在观看侧偏振片的观看侧的偏振片保护膜,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为防溅膜或触摸面板中使用的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及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均为聚酯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高延迟量取向薄膜以及所述其余的取向薄膜中的至少1张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23646 | 2013-02-08 | ||
JP2013023646A JP5370601B1 (ja) | 2013-02-08 | 2013-02-08 | 画像表示装置 |
CN201480008008.0A CN104995553B (zh) | 2013-02-08 | 2014-02-07 | 图像显示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8008.0A Division CN104995553B (zh) | 2013-02-08 | 2014-02-07 | 图像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79535A CN108279535A (zh) | 2018-07-13 |
CN108279535B true CN108279535B (zh) | 2021-04-06 |
Family
ID=4995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6636.1A Active CN108279535B (zh) | 2013-02-08 | 2014-02-07 | 图像显示装置 |
CN201480008008.0A Active CN104995553B (zh) | 2013-02-08 | 2014-02-07 | 图像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8008.0A Active CN104995553B (zh) | 2013-02-08 | 2014-02-07 | 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70601B1 (zh) |
KR (1) | KR102226534B1 (zh) |
CN (2) | CN108279535B (zh) |
TW (1) | TWI547727B (zh) |
WO (1) | WO20141232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88853B2 (ja) | 2009-11-12 | 2012-02-29 |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EP2824506B1 (en) | 2010-06-22 | 2020-05-20 | Toyobo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and protective film |
KR101719862B1 (ko) | 2011-05-18 | 2017-03-24 |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정표시장치, 편광판 및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
TWI551919B (zh) | 2011-05-18 | 2016-10-01 | 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顯示裝置 |
JP2014153563A (ja) * | 2013-02-08 | 2014-08-25 | Toyobo Co Ltd | 画像表示装置 |
JP6192465B2 (ja) * | 2013-09-27 | 2017-09-06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JP2015132691A (ja) * | 2014-01-10 | 2015-07-2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樹脂積層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JP6172027B2 (ja) * | 2014-03-31 | 2017-08-02 | 東レ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ム |
JP6314228B2 (ja) * | 2014-07-18 | 2018-04-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センサーフィルム、飛散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16162284A (ja) * | 2015-03-03 | 2016-09-05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飛散防止シート |
KR102102679B1 (ko) | 2016-07-01 | 2020-04-22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 적층체 및 표시 장치 |
WO2018008522A1 (ja) * | 2016-07-08 | 2018-01-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WO2018008523A1 (ja) * | 2016-07-08 | 2018-01-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7039195B2 (ja) * | 2016-07-08 | 2022-03-22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6648054B2 (ja) * | 2017-02-27 | 2020-02-1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JP2019028373A (ja) | 2017-08-02 | 2019-02-21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表示装置、及び赤外光カットフィルム |
TWI739895B (zh) * | 2017-08-25 | 2021-09-21 |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片及投影裝置 |
KR20200098751A (ko) * | 2019-02-11 | 2020-08-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17120242A (zh) | 2021-03-24 | 2023-11-24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聚酯薄膜和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
US20240026096A1 (en) * | 2022-07-20 | 2024-01-25 |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 Tub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0734A (en) * | 1996-06-14 | 2000-10-1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Color LCD having particular parameters for LC layer, retarder, color polarizer align layer |
JP2001330729A (ja) * | 2000-05-23 | 2001-11-30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光学異方体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636153A (zh) * | 2002-02-19 | 2005-07-0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层压延迟片、使用该层压延迟片的层压偏振片及图像显示器 |
CN101140387A (zh) * | 2006-09-06 | 2008-03-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549485A (zh) * | 2009-10-07 | 2012-07-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05374B2 (ja) * | 1993-03-04 | 2000-10-30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デバイス |
JP2002116877A (ja) * | 2000-10-12 | 2002-04-19 | Citizen Watch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3207634A (ja) * | 2002-01-15 | 2003-07-25 | Sharp Corp | 光学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6965474B2 (en) * | 2003-02-12 | 2005-11-15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Polymeric optical film |
JP2005157082A (ja) * | 2003-11-27 | 2005-06-16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表示装置 |
US7633583B2 (en) * | 2005-05-23 | 2009-12-15 | Ran-Hong Raymond Wang | Controlling polarization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N101311755A (zh) * | 2007-05-23 | 2008-11-26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光学薄膜、光学补偿薄膜、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JP5027086B2 (ja) * | 2008-09-25 | 2012-09-1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 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KR101544842B1 (ko) * | 2008-10-30 | 2015-08-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2010139938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0262155A (ja) * | 2009-05-08 | 2010-11-18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複合偏光板 |
JP5657228B2 (ja) * | 2009-09-30 | 2015-01-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有する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888853B2 (ja) * | 2009-11-12 | 2012-02-29 |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EP2824506B1 (en) * | 2010-06-22 | 2020-05-20 | Toyobo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and protective film |
-
2013
- 2013-02-08 JP JP2013023646A patent/JP5370601B1/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07 CN CN201810166636.1A patent/CN10827953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07 TW TW103103999A patent/TWI547727B/zh active
- 2014-02-07 WO PCT/JP2014/052845 patent/WO20141232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07 CN CN201480008008.0A patent/CN10499555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07 KR KR1020157022510A patent/KR10222653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0734A (en) * | 1996-06-14 | 2000-10-1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Color LCD having particular parameters for LC layer, retarder, color polarizer align layer |
JP2001330729A (ja) * | 2000-05-23 | 2001-11-30 | Sumitomo Chem Co Ltd | 光学異方体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636153A (zh) * | 2002-02-19 | 2005-07-0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层压延迟片、使用该层压延迟片的层压偏振片及图像显示器 |
CN101140387A (zh) * | 2006-09-06 | 2008-03-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549485A (zh) * | 2009-10-07 | 2012-07-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23209A1 (ja) | 2014-08-14 |
CN108279535A (zh) | 2018-07-13 |
TWI547727B (zh) | 2016-09-01 |
KR102226534B1 (ko) | 2021-03-10 |
JP5370601B1 (ja) | 2013-12-18 |
KR20150115815A (ko) | 2015-10-14 |
CN104995553A (zh) | 2015-10-21 |
JP2014153557A (ja) | 2014-08-25 |
TW201432327A (zh) | 2014-08-16 |
CN104995553B (zh) | 2018-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79535B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WO2014123210A1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303266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02300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9053304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064655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60110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303265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036375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82892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398148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604397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248394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02312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79118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79117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02311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02313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064654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303264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82893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02309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7227905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8156084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WO2014123211A1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