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9092A -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9092A
CN108279092A CN201810100652.0A CN201810100652A CN108279092A CN 108279092 A CN108279092 A CN 108279092A CN 201810100652 A CN201810100652 A CN 201810100652A CN 108279092 A CN108279092 A CN 108279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piece
unit
inflation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06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art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art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art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arth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06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9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9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909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22Test plugs for closing off the end of a pi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2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 G01M3/2853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充气单元,用于向管道零件的一端充气;密封单元,用于堵住管道零件的另一端并密封,包括用于测量管道零件内的气压的气压计,其中,充气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一驱动件连接的充气硬管以及安装在该充气硬管上的双向密封塞,充气硬管和外界的气源连通,双向密封塞包括与管道零件的一端开口相匹配的主塞体以及加强密封圈,主塞体上具有供充气硬管穿过的通孔,加强密封圈套在主塞体的侧壁上,其内圈与侧壁连接,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使用时,外界的气源经由充气硬管向被测试的管道零件中充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充气,通过观察气压计的气压和时间的关系来判断被测试的管道零件的气密性。

Description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零件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属于零件气密性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由多个管道或是管件连接得到的管道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意图或是实际情况,经常需要经受内压或真空的环境,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漏气或是泄漏情况,必须保证管道零件的连接或是密封能够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为此,必须对装配有密封件的管道零件进行气密性测试。
业内习知的操作方法是用塞子堵住管道零件的两端开口,然后向内充气至预定气压,然后停止充气,观察该预定气压在特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判定密封性能是否合格。待到预定时间后,放气,拨出塞子,然后重复操作。
对于工厂而言,经常是一个规格、形状的管道零件对应的设计一个检测装置,由于塞子在测试过程中要多次进行塞入拨出,与管道零件的管壁会有摩擦损耗,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导致将同一个塞子塞入同样的深度,使用同一个被测试过的零件,其气压变化情况有明显的区别,而有时候这个区别就是合格和不合格的区别,也就是说,现有的塞子会导致测试结果会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塞子被重复使用导致磨损,从而使得检测的结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双向密封塞来自动补偿磨损量并能够自动判定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和系统以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单元,用于向管道零件的一端充气;密封单元,用于堵住管道零件的另一端并密封,包括用于测量管道零件内的气压的气压计,其中,充气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一驱动件连接的充气硬管以及安装在该充气硬管上的双向密封塞,充气硬管和外界的气源连通,双向密封塞包括与管道零件的一端开口相匹配的主塞体以及加强密封圈,主塞体上具有供充气硬管穿过的通孔,加强密封圈套在主塞体的侧壁上,其内圈与侧壁连接,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使用时,外界的气源经由充气硬管向被测试的管道零件中充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充气,通过观察气压计的气压和时间的关系来判断被测试的管道零件的气密性。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加强密封圈内包覆有弹性金属片,用于加强弹性。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加强密封圈的的外圈还设置有弹性圆环,用于加强与管道零件接触时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
弹性圆环内包覆有O形弹簧。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主塞体呈圆台状,其靠近管道零件的一端小。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加强密封圈的内圈连接在侧壁的1/4至3/4的位置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用于自动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具有:开关单元,控制充气硬管开闭以及充气、抽气状态;数据采集单元,与气压计连接用于记录气压-时间数据;以及判定单元,根据预定规则对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判断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系统,还可以具有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装置还具有检修判定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当控制单元检测到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就在完成该次数据采集后,控制开关单元打开开关并进行抽气,抽气完毕后,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驱动件动作,再一次测得气压-时间数据,检修判定单元将该数据与上次的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系统,还可以具有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装置还具有报警单元,当检修判定单元判定为需要检修时,控制单元就控制报警单元进行报警,提醒进行检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密封单元对管道零件进行密封,开关单元就控制充气单元进行充气或抽气;
步骤二,数据采集单元与气压计连接来采集并记录气压-时间数据;
步骤三,判定单元根据预定规则对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判断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判断在预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定值,如果大于,就判定该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不合格,否则判定为合格;
步骤四,控制单元对数据采集单元的气压-时间数据的条数进行累计,并进行下一步;
步骤五,当该数据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就在完成该次数据采集后,控制开关单元进行与步骤一反向的抽气或充气,完毕后,再控制充气单元动作,再一次测得气压-时间数据;
步骤六,检修判定单元将再一次测得的气压-时间数据与上次的气压-时间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
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方法,还可以具有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步骤七,当检修判定单元判定为需要检修时,控制单元就控制报警单元进行报警,提醒进行检修。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因为具有用于密封的双向密封塞具有用于密封的主塞体,以及设置在主塞体上套住主塞体的加强密封圈,且加强密封圈与主塞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所以相当于有两个密封:主塞体的初次密封以及加强密封圈的二次密封,特别是当主塞体因为磨损而出现密封不良时,二次密封的加强密封圈就会进行补充密封。
又因为加强密封圈是套在主塞体的侧壁上且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进一步在使用时,当插入到管道零件的开口内时后,驱动件由于失去驱动力在主塞体的弹性回弹力的作用下回发生回退,此时回退会带动加强密封圈后退,由于这个5-30度的夹角,会使得加强密封圈与管道零件的内壁卡合更紧密,进一步加强密封作用。
因为测试时引入外部压力源的密封单元的密封性能稳定了,所以测试的压力变化情况就越能反映管道连接的密封性能,而且由于二次密封的结构设计,使得测试结果会也更稳定。
而包括上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检测系统,因为具有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预定规则对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结构来判断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即实现了自动密封性能的判定,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力。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因为具有步骤四、五、六的统计当前密封塞的次数步骤,当次数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即对当其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并通过比较复检的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的结果的差异来判断该密封塞的密封效果是否合格,即判定密封单元是否需要进行检修,所以,通过在使用次数达到预定使用次数阈值时,进行复检,既避免了随时复检的繁琐和成本问题,也考虑到了“一刀切”的到期淘汰的问题,解决了不同的密封塞的不同磨损情况,从而在最接近报损更换的时间内将密封塞进行更换,既经济又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密封单元与管道零件密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方法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组成、结构以及连接关系、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系统1000包括配气密性检测装置100和与其连接的控制装置20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夹固单元(图中未显示)、安装单元(图中未显示)、密封单元20以及充气单元30。
夹固单元,具有和管道零件相匹配的凹槽,待检测的管道零件被放置到凹槽内被固定。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密封单元与管道零件密封的示意图。
密封单元20,用于堵住管道零件的一端并密封,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驱动件21、与该驱动件21连接的充气硬管22以及安装在该充气硬管上的双向密封塞23以及用于测量管道零件内的气压的气压计24。
第一驱动件21用于驱动充气硬管22和双向密封塞23进行直线的往复运动,可以为电磁件或气压缸、液压缸,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气压缸。
充气硬管22,一端和第一驱动件21连接,管腔和外界的高压气源B连通,用于向待测试的管道零件内充气。
双向密封塞23包括主塞体231、加强密封圈232以及弹性圆环233。
主塞体231,为弹性的橡胶体,呈圆台状,其靠近管道零件的一端小,而另一端大,与管道零件的一端开口相匹配,通过塞入深度的不同而能适应不同的管道零件的内径规格。主塞体231上具有供充气硬管22穿过的通孔。
加强密封圈232套在主塞体的倾斜侧壁上,其内圈与倾斜侧壁连接,连接在侧壁的1/4至3/4的位置处,与倾斜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本实施例为1/2位置处,夹角为20度。
弹性圆棒环233,为直径2-8mm的圆棒连成的环,设置在加强密封圈232的外圈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主塞体231、加强密封圈232、弹性圆棒环233是一体成型的。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弹性,加强密封圈内包覆有弹性金属片,该金属片可以是多块,也可以是形状小一些的与加强密封圈232相同的金属片。
气压计24安装在充气硬管22的靠近第一驱动件21的一侧,和充气硬管22相连通。
充气单元30,用于向管道零件内充气,本实施例中通过管路B连接在充气硬管22上的充气泵或是真空泵来进行充气或抽气。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200包括开关单元210、数据采集单元220、判定单元230、检修判定单元240、报警单元250以及控制单元260。
开关单元210,设置在充气硬管上,用于控制充气硬管开闭以及充气、抽气状态,具体的就是一个阀门,通过与不同的气源或负压源连接来进行充气、抽气的状态的转换。
数据采集单元220,与气压计连接用于记录气压-时间数据。
判定单元230,根据预定规则对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判断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本实例例中,就是判断在预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定值,如果大于,就判定该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不合格,否则判定为合格。
控制单元260对数据采集单元220的记录数据的条数进行累计,当检测到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就在完成该次数据采集后,控制开关单元210打开开关并进行抽气,抽气完毕后,控制单元260就控制第一驱动件21动作,再一次测得气压-时间数据,
检修判定单元240将将该数据与上次的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
当检修判定单元240判定为需要检修时,控制单元就控制报警单元250进行报警,提醒进行检修。
控制单元260用于进行控制。
上述的实施例中,是针对于一端开口的管道零件,对于两端开口的管道零件,其中的充气单元也会和密封单元具有类似的第二驱动件、与该第二驱动件连接的双向密封塞。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双向密封塞进行直线的往复运动,可以为电磁件或气压缸、液压缸,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气压缸。
双向密封的原理:
使用时,首先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动作,完成密封。第一驱动件的气缸驱动双向密封塞插入到管道零件的开口内后,气缸内的气体泄气,驱动件由于失去驱动力在主塞体的弹性回弹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回退,此时回退会带动加强密封圈后退,由于加强圈与倾斜侧壁具有20度度的夹角,一旦回退,会使得加强密封圈与管道零件的内壁卡合更紧密,进一步加强密封作用,也就是说,在插入时,依靠主塞体进行密封,在回弹时依靠加强密封圈进行密封,即双向密封。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可以在弹性圆棒环233内包覆O形弹簧,进一步的加强密封的效果。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使用本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的过程步骤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气密性检测方法的流程步骤示意图。
步骤S1,密封单元20对管道零件进行密封,开关单元210就控制充气单元30进行充气或抽气。
步骤S2,数据采集单元220与气压计24连接来采集并记录气压-时间数据。
步骤S3,判定单元230根据预定规则对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判断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判断在预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定值,如果大于,就判定该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不合格并报警,否则判定为合格。
步骤S4,控制单元260对数据采集单元220的气压-时间数据的条数进行累计,并进行下一步。
步骤S5,当该数据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就在完成该次数据采集后,就控制开关单元210进行与步骤S1反向的抽气或充气,完毕后,再控制充气单元30动作,再一次测得气压-时间数据。
步骤S6,检修判定单元240将再一次测得的气压-时间数据与上次的气压-时间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
步骤S7,当检修判定单元判定240为需要检修时,控制单元260就控制报警单元250进行报警,提醒进行检修。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因为具有用于密封的双向密封塞具有用于密封的主塞体,以及设置在主塞体上套住主塞体的加强密封圈,且加强密封圈与主塞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所以相当于有两个密封:主塞体的初次密封以及加强密封圈的二次密封,特别是当主塞体因为磨损而出现密封不良时,二次密封的加强密封圈就会进行补充密封。
又因为加强密封圈是套在主塞体的侧壁上且与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进一步在使用时,当插入到管道零件的开口内时后,驱动件由于失去驱动力在主塞体的弹性回弹力的作用下回发生回退,此时回退会带动加强密封圈后退,由于这个5-30度的夹角,会使得加强密封圈与管道零件的内壁卡合更紧密,进一步加强密封作用。
因为测试时引入外部压力源的密封单元的密封性能稳定了,所以测试的压力变化情况就越能反映管道连接的密封性能,而且由于二次密封的结构设计,使得测试结果会也更稳定。
而包括上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气密性检测系统,因为具有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预定规则对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结构来判断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即实现了自动密封性能的判定,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力。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因为具有步骤四、五、六的统计当前密封塞的次数步骤,当次数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即对当其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并通过比较复检的结果与第一次检测的结果的差异来判断该密封塞的密封效果是否合格,即判定密封单元是否需要进行检修,所以,通过在使用次数达到预定使用次数阈值时,进行复检,既避免了随时复检的繁琐和成本问题,也考虑到了“一刀切”的到期淘汰的问题,解决了不同的密封塞的不同磨损情况,从而在最接近报损更换的时间内将密封塞进行更换,既经济又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
另外,因为在加强密封圈内包覆有弹性金属片,能够加强弹性,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加强密封圈获得更强的密封效果,而且即使磨损也会通过弹性回复力进行补充,避免密封不良的发生。
进一步,因为检修判定单元能够将本次测的的气压-时间数据与上次的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从而能够在出现异常时主动发现,主动提醒来进行维护,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一端或两端开口的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气单元,用于向所述管道零件内充气;
密封单元,用于堵住所述管道零件的一端并密封,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管道零件内的气压的气压计,
其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一驱动件连接的充气硬管以及安装在该充气硬管上的双向密封塞,
所述充气硬管和外界的气源连通,
所述双向密封塞包括与所述管道零件的一端开口相匹配的主塞体以及加强密封圈,
所述主塞体上具有供所述充气硬管穿过的通孔,
所述加强密封圈套在所述主塞体的侧壁上,其内圈与所述侧壁连接,与所述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30度,
使用时,外界的所述气源经由所述充气硬管向被测试的所述管道零件中充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充气,通过观察气压计的气压和时间的关系来判断被测试的所述管道零件的气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加强密封圈内包覆有弹性金属片,用于加强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加强密封圈的的外圈还设置有弹性圆棒环,用于加强与所述管道零件接触时的密封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弹性圆棒环内包覆有O形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主塞体呈圆台状,其靠近所述管道零件的一端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加强密封圈的内圈连接在所述侧壁的1/4至3/4的位置处。
7.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用于自动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以及
控制装置,具有:
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充气硬管开闭以及充气、抽气状态;
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气压计连接用于记录气压-时间数据;以及
判定单元,根据预定规则对所述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判断所述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检修判定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当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就在完成该次数据采集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打开开关并进行抽气,
抽气完毕后,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动作,再一次测得所述气压-时间数据,
所述检修判定单元将该数据与上次的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报警单元,当所述检修判定单元判定为需要检修时,所述控制单元就控制所述报警单元进行报警,提醒进行检修。
10.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管道零件的气密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密封单元对管道零件进行密封,开关单元就控制充气单元进行充气或抽气;
步骤二,数据采集单元与气压计连接来采集并记录气压-时间数据;
步骤三,判定单元根据预定规则对所述气压-时间数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判断所述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是否合格:判断在预定时间内的压力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定值,如果大于,就判定该管道零件的密封性能不合格,否则判定为合格;
步骤四,控制单元对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所述气压-时间数据的条数进行累计,并进行下一步;
步骤五,当该数据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就在完成该次数据采集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进行与步骤一反向的抽气或充气,完毕后,再控制所述充气单元动作,再一次测得所述气压-时间数据;
步骤六,检修判定单元将再一次测得的所述气压-时间数据与上次的所述气压-时间数据进行比对,当两组数据的差异超过检修阈值时,即判定需要进行检修。
CN201810100652.0A 2018-02-01 2018-02-01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Withdrawn CN108279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0652.0A CN108279092A (zh) 2018-02-01 2018-02-01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0652.0A CN108279092A (zh) 2018-02-01 2018-02-01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9092A true CN108279092A (zh) 2018-07-13

Family

ID=6280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0652.0A Withdrawn CN108279092A (zh) 2018-02-01 2018-02-01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909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5515A (zh) * 2018-07-18 2018-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具有监测装置的直升机机身框架及其应用方法
CN109461156A (zh) * 2018-12-20 2019-03-12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基于视觉的螺纹密封塞装配检测方法
CN109708815A (zh) * 2018-12-07 2019-05-03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损耐压透气管堵
CN110530587A (zh) * 2019-07-19 2019-12-03 苏州向心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冰箱制冰蓄水盒用l形水管注塑品质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2121248A (zh) * 2020-09-24 2020-12-25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新型互联网式吸奶器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2254882A (zh) * 2020-10-25 2021-01-22 刘巨光 一种橡胶软管水密性测试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5515A (zh) * 2018-07-18 2018-12-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具有监测装置的直升机机身框架及其应用方法
CN109708815A (zh) * 2018-12-07 2019-05-03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损耐压透气管堵
CN109461156A (zh) * 2018-12-20 2019-03-12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基于视觉的螺纹密封塞装配检测方法
CN109461156B (zh) * 2018-12-20 2021-07-16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基于视觉的螺纹密封塞装配检测方法
CN110530587A (zh) * 2019-07-19 2019-12-03 苏州向心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冰箱制冰蓄水盒用l形水管注塑品质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0530587B (zh) * 2019-07-19 2021-09-07 苏州向心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冰箱制冰蓄水盒用l形水管注塑品质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2121248A (zh) * 2020-09-24 2020-12-25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新型互联网式吸奶器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2254882A (zh) * 2020-10-25 2021-01-22 刘巨光 一种橡胶软管水密性测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9092A (zh) 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6704833B (zh) 一种燃气管封堵检测装置及封堵检测方法
KR101024592B1 (ko) 실린더 검사장치
CN207976261U (zh) 气密性测试设备
CN208074361U (zh) 一种外封闭式快速气动接头
CN211085596U (zh) 一种密封充气涨紧的管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KR200482017Y1 (ko) 배관의 밸브 장착상태 점검장치
KR20130100435A (ko) 선체블록의 기밀시험용 막음지그
CN108032068B (zh) 装配一体机系统
CN201281645Y (zh) 一种水下密封舱体气密检查装置
CN207540743U (zh) 装配一体机装置
CN212721943U (zh) 一种密封检漏装置
CN102507093A (zh) 局部内部胀型密封检漏机
CN109596285B (zh) 一种管道接头在位漏气预检测装置
KR102115017B1 (ko) 검압용 씰링장치 및 그 씰링장치가 구비된 브레이크 호스 검압장치의 씰링 시스템
CN108362167B (zh) 快开发射装置及强冲击动力发生系统
CN217384614U (zh) 管道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7355949U (zh) 内胀式管道端部密封连接装置
CN110514433A (zh) 一种检测阀门全性能的自动控制试验台设备
CN205027487U (zh) 焊接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829752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3209384U (zh) 一种管道损伤检测设备
CN220303451U (zh) 一种空压机气路管道气体泄露检测结构
CN203858076U (zh) 一种气密性试验装置
CN217331206U (zh) 一种管道内检测器速度试验性能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