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4692A -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4692A
CN108254692A CN201711275767.5A CN201711275767A CN108254692A CN 108254692 A CN108254692 A CN 108254692A CN 201711275767 A CN201711275767 A CN 201711275767A CN 108254692 A CN108254692 A CN 108254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gle battery
osculum
intermediate plate
oxidizing ga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57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54692B (zh
Inventor
杉田美
杉田一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54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4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54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4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6Acquisition or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esting or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cells or groups of cells within a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3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manifol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battery or accumula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6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related to manufacture, e.g. testing afte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537Electric variables
    • H01M8/04604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 H01M8/04619Power, energy, capacity or load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664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61Pressure; Flow of fuel cell exhaus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提供了一种检查设备,该检查设备具有多个导电的中间板,并且用于检查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所述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之间。该检查设备具有氧化气体供给歧管,在设置在单体电池中的贯通孔和设置在中间板中的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供给歧管,并且氧化气体通过该氧化气体供给歧管被供给到单体电池中。在中间板和单体电池的堆叠方向上,从开口的一端供给氧化气体。氧化气体供给歧管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排水孔分别形成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的外侧上,并且所述排水孔在所述排水孔的下侧上相互联接。

Description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设备和一种检查方法,且更具体涉及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一种检查设备是已知的,该检查设备同时检查燃料电池的多个单体电池的性能(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第2014-229578号(JP 2014-229578A))。为了诸如提高更换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的工作效率的目的,JP 2014-229578A中描述的检查设备设置有多个中间板。在检查期间,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每个均被插入在中间板之间。因此,中间板与单体电池堆叠。然后,通过延伸穿过堆叠的中间板和单体电池的供给歧管向每个单体电池供给氧化气体,并且来自每个单体电池的氧化气体通过延伸穿过堆叠的中间板和单体电池的排出歧管排出。
发明内容
诸如在发电期间产生的水(以下称为产物水)、加湿水等的水收集在歧管的内部。收集的水量在歧管的整个内部上不均匀,而是根据位置而变化。因此,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根据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而不同。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减小基于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的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检查设备,该检查设备具有多个导电的中间板,并且该检查设备用于检查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所述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之间。检查设备具有供给歧管,在设置在单体电池中的第一贯通孔和设置在中间板中的第二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所述供给歧管,并且,氧化气体通过所述供给歧管被供给到单体电池中。在中间板和单体电池的堆叠方向上,供给歧管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并且氧化气体从开口的一端供给。供给歧管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排水孔分别形成在位于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的外侧上。排水孔在排水孔的下侧上相互连接。根据该检查设备,在单体电池的两端处设置有相互联接的排水孔,这使得能够横跨所有单体电池在供给歧管的内部形成具有减小的水位变化的水膜。换句话说,能够减小基于在供给歧管内部的位置的收集的水的量的差异。因此,能够减小基于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在上述方面中,排水孔可以不仅设置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的外侧上,而且还设置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的内侧上,并且排水孔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中间板的内部。因此,水位的变化被进一步减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基于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在上述方面中,检查设备还可以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被布置在以阵列布置的一组中间板的在堆叠方向上的外侧上,并且排水孔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可以形成在端板的内部。因此,与排水孔形成在检查设备的另一个部件的内部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提供排水孔。
在上述方面中,横向孔可以形成在位于封闭的另一端处的中间板中,该横向孔在堆叠方向上延长供给歧管。因此,能够减小位于供给歧管的深侧上最远处的单体电池周围的歧管的形状与其它单体电池周围的歧管的形状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水位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减小基于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在上述方面中,检查设备还可以具有排出歧管,在设置在单体电池中的第三贯通孔和设置在中间板中的第四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该排出歧管,并且氧化气体从单体电池的内部通过所述排出歧管排出;设置在单体电池中氧化气体流路的开口端朝向排出歧管开口,氧化气体流路的开口端可以位于第三贯通孔的内周中的下侧上;并且排出歧管可以具有形成在第四贯通孔中并且向下延伸的排水孔。因此,从单体电池排出到排出歧管中的水通过排水孔排出。因此,防止已经从单体电池排出到排出歧管中的水返回到单体电池中。因此能够减小基于返回到单体电池的水量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在上述方面中,可以在一个单体电池中设置多个第三贯通孔,并且可以在一个中间板中形成足够大以包含所有的第三贯通孔的一个第四贯通孔。因此,分别从所述多个第三贯通孔周围的部分产生的水的质量作为一个水坑通过排水孔排出。因此能够均匀地排出从所述多个第三贯通孔周围的部分产生的水的质量。
在上述方面中,中间板可以包括收集从第四贯通孔流出的水的槽。因此,已经流出的水被排出到该槽中。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从排出歧管连续地排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使用检查设备的检查方法,该检查设备具有多个导电的中间板,并且用于检查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之间。该检查设备具有供给歧管,在设置在单体电池中的第一贯通孔和设置在中间板中的第二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该供给歧管,并且,氧化气体通过该供给歧管被供给到单体电池中。在中间板和单体电池的堆叠方向上,供给歧管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并且氧化气体从开口的一端供给。供给歧管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下延伸并且分别形成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的外侧上。排水孔在排水孔的下侧上相互联接。该检查方法包括:使单体电池发电;以及在等到在供给歧管的内周中的下侧上横跨所有的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已经形成水膜之后,检查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根据该检查方法,在已经在供给歧管的内部横跨所有的单体电池形成带有减小的水位变化的水膜之后,检查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因此,能够在减小基于在供给歧管的内部的位置的收集的水的量的差异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因此能够减小基于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以提供能够减小基于单体电池在检查设备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的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检查设备的大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检查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之间;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检查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之间;
图4是示出了使用根据该实施例的检查设备来检查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的方法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中间板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2的检查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之间;并且
图7是根据实施例2的中间板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检查设备1的大体构造的示意图。图1示出了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被布置在检查设备1中状态。例如,检查设备1被用于在燃料电池的制造期间检查作为燃料电池的部件的单体电池50的发电性能。例如,单体电池50由膜电极组件、气体扩散层、隔板等构成。
检查设备1具有多个中间板10、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电绝缘板31、第二电绝缘板32、第一端子47、第二端子48和发电评估装置40,并且检查单体电池50的发电性能。
中间板10是矩形的平板形器械,并且由导电构件、诸如金属制成。中间板10以阵列的形式布置,其中相邻的中间板10的主表面彼此面对。在检查期间,要被检查的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两个相邻的中间板10之间。这里,如图1所示,检查设备1能够同时检查多个单体电池50(例如,20个单体电池50)。因此,多个中间板10和多个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沿水平方向堆叠。在下文中,由该堆叠限定的方向将被称为堆叠方向。堆叠的所述多个中间板10和所述多个单体电池50可以统称为堆叠体。在沿堆叠方向朝向内侧按压的同时用紧固构件(未图示)紧固该堆叠体。
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被布置在以阵列布置的中间板10组的在堆叠方向上的外侧上。具体地,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被布置成分别通过第一电绝缘板31和第二电绝缘板32夹住中间板10组。换句话说,第一端板21通过第一电绝缘板31布置在一个最外中间板10的外侧上,而第二端板22通过第二电绝缘板32布置在另一个最外中间板10的外侧上。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通过紧固构件(未示出)联接,并且从两侧按压堆叠体。
在堆叠的所述多个中间板10和所述多个单体电池50的下部处形成有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氧化气体(诸如含有氧气的空气)通过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供给。在分别设置在中间板1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板10的贯通孔(图2和图3的贯通孔101)和分别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以便沿着堆叠方向延伸穿过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图2和图3的贯通孔501)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在该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水平方向上设置多个(例如,三个)形成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贯通孔。因此,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从空气泵等(未示出)供给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氧化气体流入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流路中。
在堆叠的所述多个中间板10和所述多个单体电池50的上部处形成有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氧化气体通过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排出。在分别设置在中间板1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板10的贯通孔(图2和图5的贯通孔102)和分别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图2的贯通孔502)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排出给歧管70。在该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水平方向上设置多个(例如,三个)形成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贯通孔。因此,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从上述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流路流出的氧化气体通过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排出到外侧。因此,从单体电池50的下部供给到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经过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流路,并且从单体电池50的上部逃逸。根据该实施例的检查设备的部分是与关于图2的相关技术中示出的检查设备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在堆叠的所述多个中间板10和所述多个单体电池50的上部处形成有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燃料气体(诸如氢气)通过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供给。在分别设置在中间板1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板10的贯通孔和分别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从燃料箱(未示出)供给到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的燃料气体流入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燃料气体流路中。
在堆叠的所述多个中间板10和所述多个单体电池50的下部处形成有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燃料气体通过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排出。在分别设置在中间板1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板10的贯通孔和分别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以便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燃料气体排出给歧管90。从上述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燃料气体流路流出的燃料气体通过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排出到外侧。
例如,形成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的贯通孔和形成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的贯通孔在水平方向上比形成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贯通和形成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贯通孔形成在外侧上更远处。
发电评估装置40是测量器械,该测量器械通过电缆45连接到每个中间板10,并且通过电缆46连接到在第一电绝缘板31的内侧上的第一端子47和在第二电绝缘板32的内侧上的第二端子48。发电评估装置40起到负载装置的功能,电流通过在两端处的端子47、48和电缆46从单体电池流动到所述负载装置,并且发电评估装置40通过经中间板10和电缆45获取单体电池50的电压来执行单体电池50的发电检查。
接下来,将描述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和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的可能性。图2是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检查设备的示意图,其中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在图2中,示出了堆叠体的在堆叠方向上的截面。由于将在这里描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和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所以在图2中未示出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等。在图2中,四个单体电池50被示出为要被检查的对象,但是单体电池50的数量当然不限于四个。在下面的描述中,在第一端板21的一侧上的最外中间板10将被称为中间板10A,并且另一个中间板10将被称为中间板10B,以便区分。
首先,将描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在根据图2的相关技术的检查设备中,当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时,如上所述,形成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贯通孔501和设置在中间板10B中的贯通孔101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更具体地,垫圈15被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与中间板10之间,并且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贯通孔501与设置在中间板10B中的贯通孔101通过垫圈15相互连通,以形成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在第二端子48、第二电绝缘板32和第二端板22中也设置有与贯通孔501和贯通孔101连通的贯通孔。具体地,在第二端子48中设置有贯通孔481,在第二电绝缘板32中设置有贯通孔321,并且在第二端板22中设置有贯通孔221。贯通孔101、贯通孔481、贯通孔321和贯通孔221通过垫圈15相互连通。因此,氧化气体能够从在第二端板22的一侧上的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端部供给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在图2中,为了可见度,部分地省略了垫圈15的附图标记15。另一方面,中间板10A不设置有贯通孔101。因此,在中间板10和单体电池50的堆叠方向上,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并且从开口的一端供给氧化气体。贯通孔501位于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流路(未示出)的下部处。贯通孔101、221、481、321被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即,这些贯通孔与布置在检查设备1中的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501连通。
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流路的开口端511被设置在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501的内周中的上部处。开口端511朝向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开口。因此,当单体电池50布置在检查设备1中时,开口端511位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内周中的上侧上。因此,在单体电池50的发电期间,产物水、加湿水等的水滴900从开口端511掉落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在图2中,为了可见度,部分地省略了水滴900的附图标记900。结果,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内部形成有水坑901。
这里,如图2中所示,水坑901倾向于形成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封闭侧上。这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由流入开口端511中的氧化气体施加的剪切力朝向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即,朝向与开口侧相对的一侧(换句话说,朝向封闭侧)变弱。因此,在位于深侧上更远的单体电池50处,使水移动通过单体电池50内部的氧化气体流路(未示出)的力较弱,并且水更可能从开口端511滴下。因此,水倾向于收集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上。其次,由于氧化气体是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开口侧供给的,所以水通过作用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的剪力朝深侧移动。因此,水倾向于聚集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上。由于这些原因,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收集的水量在整个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内部是不均匀的,而是根据位置变化。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以这种方式收集的水导致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当水收集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上时,所以流入到开口端511中氧化气体的加湿度在位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上较远处的单体电池50中变得较高,这导致单体电池50之间的加湿度的差异。这似乎是导致发电性能差异的一个因素。
本发明人也已经发现可归因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这将在下面描述。同样在根据图2的相关技术的检查设备中,当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时,如上所述地形成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贯通孔502和设置在中间板10B中的贯通孔102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更具体地,在单体电池50与中间板10之间设置有垫圈15,并且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贯通孔502与设置在中间板10B中的贯通孔102通过垫圈15相互连通,以形成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在第二端子48、第二电绝缘板32和第二端板22中也设置有与贯通孔502、102连通的贯通孔。具体地,在第二端子48中设置有贯通孔482,在第二电绝缘板32中设置有贯通孔322,并且在第二端板22中设置有贯通孔222。贯通孔102、贯通孔482、贯通孔322和贯通孔222通过垫圈15相互连通。因此,从单体电池50排出到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的氧化气体能够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在第二端板22的一侧上的端部排出。另一方面,中间板10A不设置有贯通孔102。因此,在中间板10和单体电池50的堆叠方向上,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并且氧化气体从开口的一端排出。贯通孔502位于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流路(未示出)的上部处。贯通孔102、322、482、222被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这些贯通孔与布置在检查设备1中的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502连通。
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氧化气体流路(未示出)的开口端512被设置在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502的内周的下部处。开口端512朝向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开口。因此,当单体电池50被布置在检查设备1中时,开口端512位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内周中的下侧上。
氧化气体从位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一侧上的开口端511流入到单体电池50的流路(未图示)中,并且从位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一侧上的开口端512排到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因此,诸如产物水和加湿水的水从开口端512排出到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因此,在开口端512周围形成水坑902。由于开口端512位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内部的下侧上,所以水坑902中的水的一部分返回到单体电池50中。这里,部分地由于在单体电池50周围收集的水量的差异,返回到单体电池50中的水量在所有单体电池50之间不一定相等。换句话说,返回到单体电池50内部的流路中的水量在单体电池50之间变化。在单体电池50周围收集的水量根据垫圈15的位置的差异、单体电池50的分离器的外部尺寸的差异等而不同。由于返回水的量变化,所以保持在单体电池50内部的流路中的水量在单体电池50之间不同。这个差异则在单体电池50之间导致在相对于在开口端511和开口端512处的压力的压力损失方面的变化。结果,在单体电池50之间产生发电性能的差异。
下面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检查设备1的特征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与图2中所示的作为相关技术的检查设备所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描述。图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检查设备1的示意图,其中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在图3中,示出了堆叠体的在堆叠方向上的截面。由于这里将描述应对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的上述可能性的措施,图3着重于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有关的部分,并且省略了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和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等。在图3中,四个单体电池50被示出为要被检查的对象,但是单体电池50的数量当然不限于四个。
如图3中所示,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检查设备1也具有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当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时,在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并且氧化气体通过所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供给到单体电池50中。然而,该实施例的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具有排水孔150,排水孔150向下延伸,并且分别形成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50的外侧上。在图3所示的构造的示例中,排水孔150不仅设置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50的外侧上,而且还设置在位于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单体电池50的内侧上。具体地,为了根据图3描述这点,除了两个最外侧的排水孔150之外,还在这两个排水孔150的内侧上设置有三个排水孔150。更具体地,在如图3所示构造的示例中,中间板10足够厚以在其中形成排水孔,并且在多个中间板10的内部分别形成有排水孔150。换句话说,排水孔150分别形成在与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相邻的两个中间板10的内部。更具体地,排水孔150形成在中间板10的内部,使得该孔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向下延伸。排水孔150在排水孔150的下侧上相互连通。具体地,排水孔150被连接到管151并且通过该管151相互联接。排水管153通过诸如气动阀的阀152连接到管151。因此,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150、管151和阀152从排水管153排出。关闭阀152能够在排水孔150和管151中收集水。打开阀152能够排出水。
由于排水孔150的存在,存在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的下部处的水被吸入排水孔150中。由于排水孔150被设置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开口侧和封闭侧上并且排水孔150相互联接,所以存在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的下部处的水被引导到排水孔150中,而在堆叠方向上没有不均匀。因此能够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内周的下侧上,在所有的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上形成均匀的水膜950。从开口端511滴下的水被结合到水膜950(即,滴水通过吸水和传导作用而被吸收到水膜950中)中,使得在检查期间,能够使收集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的水量无论位置如何都是均匀的。因此,能够减少根据位置不均匀地收集的水对发电性能的影响。换句话说,可以减小基于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排水孔150分别形成在多个中间板10的内部。因此,水位的变化进一步减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基于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的位置的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如图3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中间板10A中形成有在堆叠方向延长歧管的横向孔110,中间板10A是位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封闭侧上的端部处的中间板。因此,横向孔110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贯通孔101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基本相同。因此,水膜能够像在贯通孔101中那样在横向孔110中形成。如果如此设置了横向孔110,则能够使位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上最远处的单体电池50(图3中的在中间板10A的右侧上并且与中间板10A相邻的单体电池50)的两侧上的构造是对称的,这能够在形成水膜方面减小单体电池50之间的歧管形状的差异。换句话说,位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深侧上最远处的单体电池50周围的歧管的形状与其它单体电池50周围的歧管的形状之间的差异能够减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水位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减小基于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虽然如此在中间板10A中设置横向孔110并且在中间板10A中也设置排水孔150是优选的,但是在中间板10A中设置横向孔110和排水孔150不是绝对必要的。或者,还可以在中间板10A中设置贯通孔101和排水孔150,并且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封闭侧上的端部可以由第一端子47形成。
例如,在检查之前的制备阶段期间的发电产生的水收集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时,能够形成水膜950。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如图4所示的过程来进行检查。图4是示出使用检查设备1检查单体电池50的发电性能的方法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10(S10)中,进行发电以形成水膜950。具体而言,向单体电池50供给氧化气体和燃料气体以使单体电池50产生电力。接下来,在步骤20(S20)中,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内周中的下侧上横跨所有的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已经形成水膜950之后,进行发电以检查单体电池50的发电性能。
以这种方式,能够在减小基于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差异的状态下评估单体电池50的发电性能。在步骤10和步骤20中,阀152需要保持关闭。这是为了维持水膜950,并且防止供给到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氧化气体泄漏。然而,如果水膜950的水位变得过高,则可以打开阀152以降低水位。例如,可以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内部设置水位计,并且阀152可以被操作以打开和关闭,使得水位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接下来,将描述应对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的上述可能性的措施。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中间板10的透视图。因为这里将描述应对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上述可能性的措施,所以图5关注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有关的部分,且省略了其它部分。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检查设备1具有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当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时,在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并且氧化气体通过所述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从单体电池50的内部排出。如在根据图2的相关技术的检查设备中,在贯通孔502和贯通孔102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如图5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具有排水孔160,排水孔160形成在贯通孔102中并且向下延伸。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每个中间板10具有三个贯通孔102,并且贯通孔102分别与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贯通孔502连通。对该三个贯通孔102分别设置排水孔160。
排水孔160每个均被连接到中间板内管161。中间板内管161被连接到排水贯通孔162。排水贯通孔162是在堆叠方向上延伸穿过中间板10的孔,并且通过与设置在其它中间板10中的排水贯通孔162和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贯通孔连通而形成贯通歧管163。更具体地,在排水贯通孔162和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通过垫圈164相互连通时形成了贯通歧管163。贯通歧管163在堆叠方向上延伸,并且将在堆叠方向上连续的中间板10的中间板内管161联接在一起。在中间板10具有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剂流路(未示出),并且冷却剂在检查期间经过该冷却剂流路以由此省略使冷却剂经过单体电池50的情形中,贯通歧管163可以设置在中间板10中的与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冷却剂歧管(未示出)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可以使用设置在单体电池50中的冷却剂歧管来形成贯通歧管163。
排水管166通过诸如气动阀的阀165连接到贯通歧管163。因此,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内部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160、中间板内管161、贯通歧管163和阀165从排水管166排出。关闭阀165能够防止已经穿过单体电池50内部的膜的燃料气体扩散到外部。可以在排水管166的中间点处设置气液分离器,以将气体和水彼此分离。
如已经在上文描述的,在该实施例中,在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形成向下延伸的排水孔160。因此,从单体电池50的开口端512涌出的水通过排水孔160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已经排出到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水返回到单体电池50中。因此,能够减少保持在单体电池50内部的流路中的水量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变化。因此,能够减小基于返回到单体电池50中的水量的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虽然优选包括中间板10A的所有中间板10如图5所示地构造,但是也可以仅中间板10中的中间板10B如图5所示地构造。在中间板10A如图5所示地构造的情形中,可以在中间板10A中设置用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类似于横向孔110的横向孔,以实现图5所示的构造,或者可以如在中间板10B中那样在中间板10A中设置贯通孔102,以实现图5所示的构造。
实施例2
接着,将描述实施例2。将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的描述。该实施例示出了解决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的可能性的构造的另一示例。在实施例1中,已经示出了图3作为解决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的可能性的构造的示例。作为解决这些可能性的构造的示例,检查设备1能够分别在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组的两端处具有相互联接的排水孔。因此,如图6所示,排水孔150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可以形成在第二端板22的内部,第二端板22是布置在以阵列布置的中间板10B组的在堆叠方向上的外侧上的端板。
图6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2的检查设备1的示意图,其中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每个均被布置在中间板10之间。在图6中,示出了堆叠体的在堆叠方向上的截面。由于这里将描述应对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的上述可能性的措施,所以图6关注与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有关的部分,且省略了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燃料气体供给歧管80和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0等。同样在图6中,四个单体电池50被示出为要被检查的对象,但是单体电池50的数量当然不限于四个。
如图6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向下延伸的排水孔150分别形成在中间板10A的内部和第二端板22的内部,所述中间板10A形成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封闭侧上的端部,而中间板10B不设置有排水孔150。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排水孔150在排水孔150的下侧上相互联接。具体地,排水孔150每个均被连接到管151并且通过管151相互联接。排水管153通过阀152连接到管151。
因此,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150被设置在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开口侧和封闭侧上,并且排水孔150相互联接,使得能够形成横跨所有的要被检查的单体电池50的均匀的水膜950。因此能够减小根据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在该实施例中,排水孔150中的一个排水孔被设置在端板中,该端板是比中间板10更容易处理的构件。因此,与所有的排水孔150都被设置在中间板10中相比,排水孔150能够更容易地设置。换句话说,能够更容易地减小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横向孔110被设置在中间板10A中。因此,如在实施例1中,从形成水膜的角度来看,能够减小单体电池50之间的歧管的形状的差异。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水位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减小基于单体电池50在检查设备1中的位置的在单体电池50之间的发电性能的差异。虽然在中间板10A中如此设置孔110并且在中间板10A中也设置排水孔150是优选的,但是在中间板10A中设置横向孔110和排水孔150不是绝对必要的。在这种情形中,排水孔150能够设置在与位于深侧上最远处的中间板10A相邻的一个中间板10B中。可替代地,还可以在中间板10A中设置贯通孔101和排水孔150,并且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封闭侧上的端部可以由第一端子47形成。此外,可以在中间板10A中设置贯通孔101,并且还可以在第一端子47和第一电绝缘板31中设置贯通孔,并且因此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的封闭侧上的端部可以由第一端板21形成,并且还可以在第一端板21中设置排水孔150。简而言之,可以仅在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中设置排水孔150。
实施例3
接着,将描述实施例3。将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的描述。该实施例示出了解决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的可能性的构造的另一示例。在实施例1中,图5已经示出了作为解决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的可能性的构造的示例。作为解决这些可能性的结构的示例,例如,中间板10可以如图7所示地构造。
在该实施例中,在一个中间板10中设置一个贯通孔102,该一个贯通孔102足够大以包含设置在一个单体电池50中的所有的所述多个贯通孔502(例如,三个贯通孔502)。因此,与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502分别对应的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在中间板10的贯通孔102中相互连通。为了确保单体电池50的刚性,设置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2,而不是一个大的贯通孔502。所述多个贯通孔502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水平方向上以阵列设置。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具有排水孔160,排水孔160形成在中间板10的贯通孔102中并且向下延伸。更具体地,排水孔160被设置为在贯通孔102的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水平方向上的每个端处各一个。排水孔160分别被连接到中间板内管167。中间板10还具有槽168,从贯通孔102的排水孔160流出的水被收集在槽168中。例如,如图7所示,槽168被设置为在中间板10的在垂直于堆叠方向的水平方向上的每个端处各一个。中间板内管167分别被连接到槽168。因此,从排水孔160流出的水被排出到槽168中。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连续地排水,而不用如在实施例1中形成贯通歧管。例如,在从单体电池50排出的水量为小的情形中,诸如当在低负载电流下进行检查时,能够在水被排出到槽168中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如上文已经描述的,在该实施例中,与单体电池50的贯通孔502分别对应的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在中间板10的贯通孔102中相互连通。因此,分别从所述多个贯通孔502的开口端512产生的水体联接在一起,并且作为一个水坑通过排水孔160排出。因此,能够均匀地排出从所述多个贯通孔502的开口端512中的每个开口端产生的水滴。换句话说,能够使来自单体电池50的开口端512的排水量达到平衡。
虽然包括中间板10A的所有的中间板10如图7中所示地构造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仅中间板10中的中间板10B如图7所示地构成。在中间板10A如图7所示地构造的情形中,可以在中间板10A中设置用于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的类似于横向孔110的横向孔,以实现图7所示的构造,或者可以如在中间板10B中那样在中间板10A中设置贯通孔102,以实现图7所示的构造。
在该实施例中,中间板10设置有一个大的贯通孔102和槽168这两者;然而,一个大的贯通孔102和槽168中的仅一个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中所示的构造。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包括用于解决氧化气体供给歧管60中的可能性的构造和用于解决氧化气体排出歧管70中的可能性的构造这两者的检查设备1;然而,检查设备可以包括这些构造中的仅一种构造。

Claims (8)

1.一种检查设备,所述检查设备具有多个导电的中间板,并且所述检查设备用于检查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所述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所述中间板之间,所述检查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供给歧管,在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中的第一贯通孔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中的第二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所述供给歧管,并且,氧化气体通过所述供给歧管被供给到所述单体电池中,其中
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单体电池的堆叠方向上,所述供给歧管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并且氧化气体从开口的所述一端供给,
所述供给歧管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排水孔分别形成在位于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外侧上,并且
所述排水孔在所述排水孔的下侧上相互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孔不仅设置在位于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外侧上,而且还设置在位于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内侧上,并且
所述排水孔分别形成在所述多个中间板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被布置在以阵列布置的一组中间板的在所述堆叠方向上的外侧上,其中,所述排水孔中的至少一个排水孔被形成在所述端板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横向孔被形成在位于封闭的所述另一端处的所述中间板中,所述横向孔在所述堆叠方向上延长所述供给歧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出歧管,在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中的第三贯通孔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中的第四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所述排出歧管,并且,氧化气体从所述单体电池的内部通过所述排出歧管排出,其中
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中的氧化气体流路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排出歧管开口,所述氧化气体流路的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的内周中的下侧上,并且
所述排出歧管具有被形成在所述第四贯通孔中并且向下延伸的排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单体电池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贯通孔,并且
在一个中间板中设置有足够大以包含所有的所述第三贯通孔的一个所述第四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检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包括收集从所述第四贯通孔流出的水的槽。
8.一种使用检查设备的检查方法,所述检查设备具有多个导电的中间板,并且所述检查设备用于检查燃料电池的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所述单体电池每个均被布置在所述中间板之间,
所述检查设备具有供给歧管,在设置在所述单体电池中的第一贯通孔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板中的第二贯通孔相互连通时形成了所述供给歧管,并且,氧化气体通过所述供给歧管被供给到所述单体电池中,
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单体电池的堆叠方向上,所述供给歧管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氧化气体从开口的所述一端供给,
所述供给歧管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排水孔分别形成在位于所述堆叠方向上的两端处的所述单体电池的外侧上,
所述排水孔在所述排水孔的下侧上相互联接,
所述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单体电池发电;以及
在等到在所述供给歧管的内周中的下侧上横跨所有的要被检查的所述单体电池已经形成水膜之后,检查所述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
CN201711275767.5A 2016-12-08 2017-12-06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54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8518 2016-12-08
JP2016238518A JP6504149B2 (ja) 2016-12-08 2016-12-08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4692A true CN108254692A (zh) 2018-07-06
CN108254692B CN108254692B (zh) 2021-02-09

Family

ID=62489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57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54692B (zh) 2016-12-08 2017-12-06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8956B2 (zh)
JP (1) JP6504149B2 (zh)
CN (1) CN10825469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9943A (ja) * 2004-11-10 2006-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CN101228656A (zh) * 2005-07-21 2008-07-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1310406A (zh) * 2005-11-16 2008-11-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
CN102376965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设备
CN103026541A (zh) * 2010-07-21 2013-04-0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CN103563151A (zh) * 2011-07-12 2014-0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JP2014229578A (ja) * 2013-05-27 2014-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発電検査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5016B2 (ja) 1999-05-17 2009-09-0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噴射ノズル式ミスト発生器および燃料電池用ミスト発生器取付装置
JP2006048984A (ja) * 2004-08-02 2006-02-16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5220495B2 (ja) * 2008-06-30 2013-06-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5803823B2 (ja) 2012-06-22 2015-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9943A (ja) * 2004-11-10 2006-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CN101228656A (zh) * 2005-07-21 2008-07-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CN101310406A (zh) * 2005-11-16 2008-11-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
CN103026541A (zh) * 2010-07-21 2013-04-0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CN102376965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设备
CN103563151A (zh) * 2011-07-12 2014-02-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系统
JP2014229578A (ja) * 2013-05-27 2014-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発電検査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4149B2 (ja) 2019-04-24
JP2018097932A (ja) 2018-06-21
US10818956B2 (en) 2020-10-27
CN108254692B (zh) 2021-02-09
US20180166732A1 (en)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1298B1 (ko) 연료전지용 다공성 분리판
CN100583537C (zh) 锂二次电池
JP5562593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4960415B2 (ja) 燃料電池
CN103168382B (zh) 燃料电池
CN103119766A (zh) 燃料电池用隔板、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US8211582B2 (en) Fuel cell system
WO2021103174A1 (zh) 一种检测燃料电池双极板致密性能的夹具
KR20190047822A (ko) 연료전지용 셀 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료전지 스택
CN105609805B (zh) 燃料电池
JP6117745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6596039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EP2432059A1 (en) Fuel cell
CN108254692A (zh)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US20040086778A1 (en) Exhaust structure of storage battery
JP2017182986A (ja) 鉛蓄電池
JP4246600B2 (ja) 蓄電池排気構造
JP7204408B2 (ja) バイポーラ電極及びアルカリ蓄電池
JP5710127B2 (ja) 水分交換用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JP4698153B2 (ja) 蓄電池排気構造
JP5332898B2 (ja)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222246B2 (ja) 水分交換用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KR101585454B1 (ko) 연료전지 시험평가장치
KR101549945B1 (ko) 전기화학적 흐름 셀 스택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독스 흐름 전지
JP5188459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