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0118B -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0118B
CN108250118B CN201810163372.4A CN201810163372A CN108250118B CN 108250118 B CN108250118 B CN 108250118B CN 201810163372 A CN201810163372 A CN 201810163372A CN 108250118 B CN108250118 B CN 108250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otene
copper salt
catalyst
canthaxanthi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3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50118A (zh
Inventor
朱龙龙
张涛
吕英东
郭劲资
张旭
程晓波
王延斌
林龙
宋军伟
李莉
刘英瑞
黎源
华卫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Nutrition Technology Co ltd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33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50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5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0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50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0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03/00Derivatives of cyclohexane or of a cyclohexene or of cyclohexadiene, having a side-chain containing an acyclic unsaturated part of at least four carbon atoms, this part being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yclohexane or cyclohexene or cyclohexadiene rings, e.g. vitamin A, beta-carotene, beta-ionone
    • C07C403/24Derivatives of cyclohexane or of a cyclohexene or of cyclohexadiene, having a side-chain containing an acyclic unsaturated part of at least four carbon atoms, this part being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cyclohexane or cyclohexene or cyclohexadiene rings, e.g. vitamin A, beta-carotene, beta-ionone having side-chains substituted by six-membered non-aromatic rings, e.g. beta-carot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β‑胡萝卜素在催化剂及助剂存在下,与氧化剂铜盐溶液反应制备角黄素,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产品中收率低、环境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角黄素(或称为斑蝥黄)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存在于某些蘑菇、甲壳类、鱼类、藻类、蛋、血液和肝脏中。1984年FDA/WHO批准斑蝥黄列入食品添加剂并制订了质量标准。斑蝥黄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冰淇淋、华夫无辅料饼干、调味酱、番茄加工品和肉类加工品等。斑蝥黄加入鸡、鸭等家禽的饲料中,在蛋黄产生一种消费者喜爱的橘黄色。
1980年,Joachim Paust(US4212827)等人报道了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斑蝥黄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氯酸盐或溴酸盐来氧化β-胡萝卜素,缺点是反应时间过长,引发较困难,工艺不稳定,使用较多的碘化物。
2000年,森俊树(CN1277191)等人用碱金属氯酸盐或溴酸盐氧化β-胡萝卜素,添加的催化剂为卤化碘、碘或金属碘化物。所用的卤化碘包括氯化碘、三氯化碘、溴化碘和三溴化碘,卤化碘可以单一种类使用或以多种混合使用。
2001年,Quesnel(EP1253131)研究报道用H2O2作氧化剂,I2为催化剂,选氯仿或氯苯为溶剂,室温条件下,产率可达40%,氧化剂H2O2无污染,但该方法产率不高。
Toshiki Mori(US6313352)等人在Joachim Paust(US4212827)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好的改进,改进之后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斑蝥黄的制备分三步:a)将β-胡萝卜素溶于二氯甲烷,将氯酸盐或溴酸盐的水溶液加于烧瓶中。b)加卤化碘或碘。c)加碘化钾或碘化钠。斑蝥黄的产率达76%,缺点是用到的卤化碘具有特殊的毒性和挥发性且收率较低,以及卤化碘具有不稳定性。
2003年,G·C·施勒默尔(CN1417207)发明的方法是用亚硫酸、亚硫酸氢盐或酸式亚硫酸盐和溴酸盐相结合产生的次溴酸作氧化剂,使得斑蝥黄获得很好的产量,同时明显地缩短了反应时间。该方法的缺点是生成的次溴酸不稳定,难以应用到工业化中。
2003年,Dubner Frank(EP1371642)等人报道氧化剂NaClO溶液适合β-胡萝卜素氧化制备斑蝥黄,I2为催化剂,该方法反应产率达71%。吴世林(CN1793098)等人发明用酸调好pH值为2-5的氧化剂水溶液,在200-800W的灯光照射条件下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斑蝥黄。
2008年,皮士卿(CN101633633)等人发明的β-胡萝卜素氧化制备斑蝥黄方法是H2O2作催化剂,氧化剂为碱金属氯酸盐或溴酸盐。该方法反应产率达78%。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产品收率低,环境污染的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角黄素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在催化氧化反应中以铜盐为氧化剂,以活泼金属碘化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β-胡萝卜素合成角黄素,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环境友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β-胡萝卜素在催化剂及助剂存在下,与氧化剂铜盐溶液进行氧化反应制备角黄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的方案,β-胡萝卜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活泼金属碘化物水溶液,助剂,混合均匀,搅拌,滴加铜盐水溶液,生成包括角黄素的产物,再经过过滤,水洗,取有机相除去溶剂,重结晶,过滤干燥得到角黄素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的催化剂为活泼金属碘化物,优选碘化钾和/或碘化钠,更优选碘化钾;所述催化剂的质量为β-胡萝卜素质量的1-8%,优选3-6%。
本发明中,所述的助剂为5wt%~8wt%的硫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用量与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1~4:1。氧化反应过快会导致角黄素过度氧化,在助剂5wt%~8wt%硫酸水溶液提供的酸性环境,铜盐氧化碘离子的反应更加温和,进而合成角黄素的反应稳定进行,使角黄素在反应液中更稳定,不易变质。
本发明中,所述的铜盐为水溶性铜盐,例如硝酸铜、硫酸铜、醋酸铜等,优选硫酸铜;铜盐的质量为β-胡萝卜素质量的10-50%,优选20-30%。
本发明中,所述铜盐溶液中铜盐与水的重量比为1:5~20,优选为1:10~15。
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醚、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二氯甲烷,溶剂用量是原料β-胡萝卜素重量的20-25倍。
本发明中,优选地,氧化反应先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1~3h,然后以1~5℃/min升温速率升温至40~50℃保温1~3h;优选先在反应温度为-9~-5℃,反应1.5-2h,然后以1~3℃/min升温速率升至41~48℃,保温1.5-2h。持续高温环境下原料β-胡萝卜素易变质,生成杂质,先低温反应一段时间原料β-胡萝卜素转化为稳定性较好的碘取代中间体后,再程序升温反应生成角黄素,既保证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又保证了角黄素的高收率,减少了杂质的生成。
本发明中,所述的铜盐溶液滴加到包含β-胡萝卜素、催化剂和助剂的反应液中,铜盐滴加时间为1~2h,优选1.5-1.8h(未计算在反应时间内)。滴加法加入铜盐保证反应温和进行,避免剧烈反应导致角黄素变质。
本发明中,重结晶所用的溶剂选自丙酮、二氯甲烷、乙醇、乙醚、正己烷、环己烷、乙酸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丙酮。
本发明中,反应压力为常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制备的方法的反应机理为:
1)碘化反应与氯化和溴化反应不同,由于C-I键的平均键能在C-X键中最小,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因此,碘化反应都具有可逆性,为避免可逆反应的发生,应设法除去反应中生成的碘化氢,以使用亲电性较强的碘三负离子I3-。去除碘化氢的方法就是加入氧化剂铜盐(以硫酸铜为例),使还原性较强的碘化氢被氧化成单质碘,再和活泼金属碘化物(以碘化钾为例)络合,形成碘三负离子I3-,以重复参加反应:
Figure BDA0001583694890000041
2)硫酸铜和碘化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产单质碘。单质碘再和碘化钾络合,形成碘三负离子I3-:
I-+Cu2+→CuI↓+I2
3)通过以上β-胡萝卜素的碘化反应,生成了烯丙位的碘化物,该类型碘化物具有较强的活泼性,可直接进行水解反应,得到C40醇和碘化氢:
Figure BDA0001583694890000042
4)C40醇再一次经过碘化反应,生成碘化物:
Figure BDA0001583694890000051
5)碘化物经过水解,生成C40双醇:
Figure BDA0001583694890000052
6)C40双醇在酸性条件下经过脱水反应,从而生成角黄素:
Figure BDA0001583694890000053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基于角黄素易被氧化变质、卤化碘具有毒性污染,本发明利用铜盐作为氧化剂,硫酸为助剂,活泼金属碘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低温常压即可,环境友好,原料及产物对环境无毒害,角黄素酸性体系稳定不易氧化变质,采用程序升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收率,反应总时长小于4h,收率高达98%以上。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分析仪器设备:
带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VIS))或多波长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液相色谱--质谱(LC/MS)
分析方法:
1)HPLC
检测器:VIS或DAD(波长:470nm附近最大波长)。
填充剂:十八烷基甲硅烷基化硅胶(粒径2~5μm),内径2.0~6.0mm、长100~250mm。
柱温:40℃
流动相:0.05%三氟乙酸:甲醇(3:97)混合溶液。
保留时间标准:7~10分钟
2)LC/MS
填充剂:十八烷基甲硅烷基化硅胶(粒径2~5μm),内径2.0~6.0mm、长100~250mm。
柱温:40℃
流动相:0.05%三氟乙酸:甲醇(3:97)混合溶液。
主离子(m/z):ESI+565
保留时间标准:7~10分钟
实施例1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5℃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钾0.17g(1mmol),加入助剂5wt%硫酸水溶液0.17g混合均匀,然后取硫酸铜1.29g(10mmol)用15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5℃、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2h,1℃/min升温速率升至45℃保温2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5.53g,收率98.05%。
实施例2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10℃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钾0.17g(1mmol),加入助剂5wt%硫酸水溶液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硫酸铜2.58g(20mmol)用30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10℃、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2h,2℃/min升温速率升至45℃保温2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5.36g,收率95.04%。
实施例3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0℃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钾0.34g(2mmol),加入助剂8wt%硫酸水溶液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硫酸铜1.29g(10mmol)用13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5℃、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1.5h,3℃/min升温速率升至45℃保温1.5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5.41g,收率95.92%。
实施例4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10℃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钾0.34g(2mmol),加入助剂6wt%硫酸水溶液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硫酸铜1.29g(10mmol)用19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10℃、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2h,2℃/min升温速率升至45℃保温1.5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5.47g,收率96.98%。
实施例5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10℃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钾0.68g(4mmol),加入助剂5wt%硫酸水溶液1.36g混合均匀,然后取硫酸铜1.29g(10mmol)用15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10℃、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1h,3℃/min升温速率升至45℃保温2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5.07g,收率89.89%。
实施例6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10℃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钾0.34g(2mmol),加入助剂5wt%硫酸水溶液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硫酸铜0.65g(5mmol)用15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10℃、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3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5.07g,收率88.02%。
对比例1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5℃搅拌,加入催化剂碘化钠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过氧化氢
0.34g(10mmol)用15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5℃、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2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2.25g,收率39.89%。
对比例2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5℃搅拌,加入催化剂碘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过高碘酸钠2.12g(10mmol)用15ml水溶解,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5℃、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2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2.21g,收率39.18%。
对比例3
将取β-胡萝卜素5.36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二氯甲烷,-5℃搅拌,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0.34g混合均匀,然后取饱和次氯酸钠水溶液15g,逐滴加入烧瓶中,(滴加时间1.5h),-5℃、反应压力常压、反应时间为2h,过滤,用水洗涤3次,分离有机相,旋干,然后用丙酮重结晶,得到紫红色角黄素3.31g,收率58.77%。

Claims (18)

1.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β-胡萝卜素在催化剂及助剂存在下,与氧化剂铜盐溶液进行氧化反应制备角黄素;所述的催化剂为活泼金属碘化物;所述的助剂为浓度为5wt%~8wt%的硫酸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质量为β-胡萝卜素质量的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碘化钾和/或碘化钠,所述催化剂的质量为β-胡萝卜素质量的3-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碘化钾。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的用量与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1~4:1。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盐为水溶性铜盐;铜盐的质量为β-胡萝卜素质量的10-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盐为硫酸铜,铜盐的质量为β-胡萝卜素质量的2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溶液中铜盐与水的重量比为1:5~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溶液中铜盐与水的重量比为1:10~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反应在溶剂存在下进行,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醚、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用量是原料β-胡萝卜素重量的20-2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二氯甲烷。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反应先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1~3h,然后以1~5℃/min升温速率升温至40~50℃保温1~3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反应先在反应温度为-9~-5℃,反应1.5-2h,然后以1~3℃/min升温速率升至41~48℃,保温1.5-2h。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盐溶液滴加到包含β-胡萝卜素、催化剂和助剂的反应液中,铜盐滴加时间为1~2h。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铜盐滴加时间为1.5-1.8h。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生成的包括角黄素的产物经过滤,水洗,除溶剂后重结晶得到角黄素产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结晶所用的溶剂选自丙酮、二氯甲烷、乙醇、乙醚、正己烷、环己烷、乙酸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结晶所用的溶剂选自丙酮。
CN201810163372.4A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Active CN108250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3372.4A CN108250118B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3372.4A CN108250118B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0118A CN108250118A (zh) 2018-07-06
CN108250118B true CN108250118B (zh) 2020-06-02

Family

ID=62745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3372.4A Active CN108250118B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501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3460B (zh) * 2018-11-20 2021-06-29 扬州大学 一种β-胡萝卜素降解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CN109369484B (zh) * 2018-11-22 2020-09-08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N110078650A (zh) * 2019-06-11 2019-08-0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N111423349B (zh) * 2020-04-02 2022-02-15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黄素的合成方法
CN111825588B (zh) * 2020-07-13 2022-07-1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β-胡萝卜素氧化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N113117756B (zh) * 2021-04-15 2022-07-12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由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角黄素合成工艺改进;耿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41015(第10期);第B016-23页,具体是第19页第2段,倒数第1段,第23页第1段,第26页第3段,第27页第1-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0118A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0118B (zh)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N108912028A (zh)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JP4001615B2 (ja) 安定で商業用グレードのルテインペーストの、オレオレジンからの単離、精製、処方方法
RU2284992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сантофилла
DK155044B (da) Fremgangsmaade til fremstilling af canthaxanthin
CN100402498C (zh) 虾青素的制备方法
CN112645853A (zh) 一种2-氯-3-烷氧基甲基-4-甲磺酰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11825588B (zh) 一种β-胡萝卜素氧化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N114044756A (zh) 一种乙酰甲喹的制备方法
KR101302777B1 (ko) 4-케토루테인의 제조 및 식품 첨가제로서의 용도
CN109369487B (zh) 一种高纯度斑蝥黄制备方法
CN113735753A (zh) 一种高收率制备高稳定性角黄素的方法
CN111423349B (zh) 一种角黄素的合成方法
CN1685818A (zh) 一种生产杀虫双的简化工艺
CN110078650A (zh) 一种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JP2004505107A (ja) 商業的に入手可能なルテインからの希少カロテノイド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4072360A (zh) 一种合成天然肉桂酸的方法
US9376357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content zeaxanthin
CN105001049A (zh) 松香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70423B (zh) (e)-假性紫罗兰酮的制备方法
CN113416968B (zh) 一种无氧化剂电化学催化制备角黄素的方法
CN110903247B (zh) 一种大幅降低奥芬达唑杂质b的制备方法
CN109020783A (zh) 一种(e)-2,3-二溴-2-丁烯-1,4-二醇的制备方法
CN100537576C (zh) 一种噻吩并四氢吡啶乙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CN113200883B (zh) 一种5-氨基-2,4,6-三碘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Address after: 264006 No. 59, Chongqing Street, 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hua Chemical Group Nutri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002 17 Tianshan Road, 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