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60A - 电缆插头 - Google Patents

电缆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60A
CN1082260A CN 93107993 CN93107993A CN1082260A CN 1082260 A CN1082260 A CN 1082260A CN 93107993 CN93107993 CN 93107993 CN 93107993 A CN93107993 A CN 93107993A CN 1082260 A CN1082260 A CN 1082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plug
cable plug
conical surfac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79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特福里德·布尔勒
迪特·善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Pfisterer Elektrorechnische Spezialartikel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Karl Pfisterer Elektrorechnische Spezialartikel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Pfisterer Elektrorechnische Spezialartikel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Karl Pfisterer Elektrorechnische Spezialartikel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82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Bases or cases for heavy duty; Bases or cases for high voltag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corona or arcing

Abstract

将高压供电网电缆与外锥面系统的插座连接在 一起的电缆插头,它具有一绝缘体(9),绝缘体(9)构 成一个与插接件(5)同心和朝其自由端扩张用于装入 插座(2)锥形部分(2′)的内锥面,绝缘体(9)用一种可 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并装入一个形状稳定的安装 绝缘体(9)的外壳(24)中,构成内锥面的绝缘体(9)的 部分至少在其自由端的部位,沿内锥面纵向与外壳 (24)刚性连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高压供电网电缆与外锥面系统的插座连接,并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点的电缆插头。
在此类已知的设计为直插头或肋状插头的电缆插头中,绝缘体通过其外表面紧贴着形状稳定的外壳上基本是光滑的内表面上。为了使插头和插座的连接和分离能毫无问题地进行,此外,还要能满足绝缘体内锥面与插座绝缘体外锥面区域内的机械上和电气上的密封要求,制造绝缘体时必须有较小的误差,这就导致成本提高,尤其是当绝缘体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制造时更是如此,在现有已知的插头中情况就是这样。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成一种经改进的本文开始所述类型的电缆插头。这一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电缆插头来达到。
通过使绝缘体构成内锥面的部分,至少在其自由端处,沿内锥面纵向与外壳刚性连接,便可用一种较软的材料制造绝缘体,因为这种刚性连接防止了在插头与插座连接时,绝缘体构成内锥面的部分被镦粗,这种镦粗会造成插头与插座难以甚至不可能对接;也防止了在分离时的伸长,这种伸长会由于内锥面连接直径的缩小而阻碍甚至不可能拔出插头。采用较软的材料制造绝缘体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大大改善密封效果。此外,采用较软的材料制造绝缘体不要求如在采用较硬的材料时那样只允许有小的误差,因为软材料存在的误差可毫无问题地被补偿。
在肘状插头的情况下,通常绝缘体构成两个或更多个内锥面,这些附加的内锥面最好与形状稳定的外壳沿其轴向也是刚性连接。
当为了将电缆芯紧夹在接头中而设有一个夹紧螺钉,并为了有接近此螺钉的通道而在绝缘体上设一个内锥时,这样做是有优点的,此时,此内锥面用一个绝缘插头封堵,此绝缘插头不绕其纵轴线转动地装入内锥面内,并直接与电缆插头的外壳连接。这样的一种绝缘插头不仅可以顺利装入内锥面内,而且很容易重新取出。
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按本发明所提方案的有许多优点的结构设计。
对于外锥面系统现有已知的插座与具有中心孔的接头进行连接有两种方法,即电缆插头接头的插销插入一个内装弹性接触件的中心孔中,或借助于一个拧入插座接头中心孔螺纹中的夹紧螺钉,将电缆末端紧压在接头端面上。这两种接触系统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使用。这些限制可通过以下办法克服,即将电缆插头的插接部分设计成与电缆插头的接头分开的单独构件,此构件可固定在插座接头上,此时,在电缆插头的接头上设接触装置,在建立插塞连接时,此接触装置与电缆插头的插接部分接通。这种插接系统不仅避免了将电缆末端和它的螺钉连接装置与插座接头粘结的缺点,而且这种系统还将一个要插入插座中心孔的插接部分,较宽地复盖在电缆插头的接头上,由于插头位于插座的中心孔之外,所以可以设计接头,使之满足所提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改变插座。
当插接件具有一个可紧压在插座接头端面上的头部时,可以获得一种在插接件与插座接头之间能承受很大负荷的接触,此时,设计成膨胀螺钉的杆部可保证在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接触压力。
采用一个径向弹性接触环,可以得到在插接件与电缆插头的接头之间特别好的接触状况,此接触环最好设置在电缆插头的接头上的一个凹穴中。这样的接触环可以例如弯曲成钩状,并具有一个构成不完整环的接触舌簧。但若接触环是构成环状的螺旋体时,特别从加工费用的角度来看是有优点的。当螺旋体是扁的横截面时,可获得特别好的效果。
在一种最佳实施例中,插接件在其面朝着电缆插头的接头的那个端面上,至少有一个接触刃,此接触刃最好设计成一个与插接件纵轴线同心的环刃。然后,在电缆插头的接头上设置接触面,在建立插塞连接时,此接触面与环刃接通。于是,电流将不仅经过径向弹性接触环传输,而且经过接触刃传输,从而导致有非常高的电流负荷能力。为了能在接触刃和与之配属的接触面之间,产生并保持高的接触压力,在一种最佳实施例中,电缆插头的接头上背离插接件的那一侧,支承在一个耐压的支承件上,另一方面,此支承件又支承在电缆插头的外壳上。
下面借助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处于装配状态下的第一种实施例纵剖面图;
图2绝缘体和埋入其中的接头纵剖面放大示图;
图3第一种实施例沿图1箭头Ⅲ方向的顶视图;
图4第一种实施例沿图1箭头Ⅳ方向的顶视图;
图5第一种实施例沿图1箭头Ⅴ方向的顶视图;
图6第二种实施例制成的插接装置纵剖面图;
图7第三种实施例与图6相应的局部纵剖面;
连接高压供电网单芯塑料绝缘电缆1和外锥面系统的插座2的肘状插头中,有一个用良导电金属制成其整体在图中用4表示的接头。在本实施例中,插座2装在有罩的配电板上,在图中配电板只表示了壁3的很小部分。从接头4伸出一个与接头为一体的圆柱形插销5,它可以镀有银层。在电缆插头插入插座2中时,插销5进入一个图中未表示的接触衬套内,此接触衬套本身在一个从壁3向外伸出并具有锥形外表面图中只表示了其一部分的插座绝缘体部分2′中。
与插销5成直角方向延伸的盲孔6,用来装入除去绝缘层的电缆1芯线端头1′。盲孔6纵轴线与插销5纵轴线均在接头4的中面内。为了安装用来将端头1′压在盲孔6壁上的夹紧螺钉7,在此实施例中,在接头4上设与插销5同轴的螺纹孔4′,此孔4′一端与盲孔6相通,另一端在接头4与插销5相对的那一侧上,螺纹孔这一侧的端部制有顺轴向的一些长槽8,它们沿圆周分布,彼此相隔一定距离。
接头4埋入用较软的硅橡胶制的绝缘体9中,其肖氏硬度应在20至40之间,最好在25至30之间。但也可以考虑采用其它较软的弹性材料制造绝缘体9,例如EPDM,它的肖氏硬度为数量级50。
由图2可见,绝缘体9为不对称“T形”。构成横段一部分的套筒状部分10形成第一个内锥面11,此内锥面11的形状和大小与插座绝缘体部分2′的外锥面相配。在此第一个内锥面11中伸出一个与其同心的插销5。构成纵段的同样也是套筒状的部分12形成了第二个内锥面13。此内锥面轴向长度较小,但其锥角在此实施例中大于第一个内锥面11。第二个内锥面13与盲孔6同心。绝缘体9构成横段另一部分的套筒状部分14,形成了第三个内锥面15,它与螺纹孔4′同心。第三个内锥面15与螺纹孔4′相连端的直径略大于螺纹孔4′的直径,但比第一和第二个内锥面11和13的最小直径要小得多。第三个内锥面15的轴向长度很小,但其锥角略大于第一个内锥面11。
如图2清楚表示的那样,接头4上起磁通变化控制装置作用的环形的材料部分17,相隔一定距离地搭接在第一个内锥面11的里端上。材料部分17和一个与插销5同心的接头4的环面18一起,构成了一个环腔,此环腔从材料部分17内表面的圆柱部分附近到表面18的过渡区修整为大圆弧,与盲孔相通的连接孔46通至环面18。绝缘体9的套筒状材料部分19与材料部分17内表面贴靠,与紧靠在接头4上其余的面积部分一样,材料部分19与接头4也是固定连接的。在材料部分17自由端处的材料部分的壁厚,应选择为能毫无困难地补偿内锥面11所具有的误差,以及能补偿构成插座绝缘体外锥面的部分2′的误差。材料部分19的壁厚朝其靠表面18上的自由端方向逐渐减小到零。通过材料部分19与接头4的连接,此连接不仅在接头的材料部分17所在区内,而且在圆弧区内,可以避免施加在材料19上沿第一个内锥面11纵向的拉伸载荷可能导致接头4断裂的问题。如图1所示,当肘状插头与插座2插接时,部分2′的自由端只接触以材料部分19为界的空腔侧壁的一部分。
接头4第二个环形材料部分20相隔一定距离地搭接在第二个内锥面13的里端上。在这里也是绝缘体9的套筒状材料部分21,与起磁通变化控制装置作用的材料部分20的内侧相接,如同材料部分19那样,材料部分21具有一个朝其自由端逐渐减小的壁厚,并紧靠在与盲孔6的锥形扩张出口同心的环面上。材料部分21也应能补偿产生的误差。
接头4的一个圆环形隆起的凸台22相隔一定距离地搭接在第三个内锥面15内端上,绝缘体9同样紧靠在凸台22的内侧上。
与接头4固定连接的绝缘体9,装在一个由轻金属制的两个半壳23和24组合的外壳中,分开面在插头的纵向中面内。绝缘体9中构成第一个内锥面的部分10紧靠在其内侧的那个壳体部分,沿轴向不是通常的光滑内表面,而具有一个接一个交替出现的环状隆起区和修圆的环槽区。
通常绝缘体9的部分10只紧贴在环状隆起区的峰顶上。当肘状插头与插座2插接在一起时,由于在部分2“外表面上的压紧力和补偿误差,部分10的材料多多少少总会压入环槽中。带来的优点是,环状隆起区朝部分10自由端的侧壁形成了支承面,不仅向内的径向力,而且向外的轴向力,均可通过它传给部分10。
在绝缘体9部分10自由端附近,设一个向外开口的环槽25,在环槽25中插入在外壳上的一个径向向内突出的肋,从而使部分10与外壳沿轴向刚性连接。因此,当它插入插座的绝缘体部分2′上时,能可靠地防止部分10被镦粗。
外壳上围绕着绝缘体9部分12的部分,同样制有沿轴向一个接一个交替出现的环状隆起区和环槽区。相反,围绕着部分14的外壳部分则具有一些径向向内突出的环状肋26,绝缘体的部分14通常与这些肋紧靠着。若存在误差,则部分14的材料就会挤入肋26之间。此外,在部分14自由端附近设一个由外开口的环槽14′,外壳的环状肋插入槽中,形成了轴向的刚性连接。因此,当绝缘插头27不绕其纵轴线转动地插入第三个内锥15时,同样能可靠地防止部分14被镦粗。绝缘插头27锥形的并与第三个内锥15紧贴的部分27′,在此实施例中同样用硅橡胶制成。因此保证具有出色的机械密封和电气绝缘。绝缘插头27的头部可用两个图中未表示的螺钉与外壳连接,螺钉可装入图4所表示的孔28中。
如图1所示,由硅橡胶制的第二个绝缘体31,套在电缆1除去电缆护层的塑料绝缘的端部30上,绝缘体31靠近电缆芯剥露端的那一个端部有一个外锥面,它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个内锥面13相匹配。中央段与这一个端部相连,并形成一个漏斗状或肩状的过渡,中央段壁厚较小。第二个绝缘体31的另一个端部覆盖在它上面。在这两个叠放着的部分中间有一个导电层,它起磁通变化控制装置的作用,并构成一个测定电缆电压值的电极。电缆33与此电导层连接,电缆33的一端被夹在第二个绝缘体31的这两个叠放着的部分之间,并因而使电极接通。当然,电缆33也可与一个接头连接,而将此接头放在第二个绝缘体31两个叠放着的部分之间,并通过径向预压力使之紧压在导电层上。
为了使这第二个绝缘体31既紧靠在第二个内锥面13上,也紧靠在塑料绝缘的端部30上,以构成良好的机械和电气的密封,故借助于一个沿轴向受弹簧加载的压力套管34,将第二个绝缘体31的锥形端部压向第二个内锥面13。在此实施例中,为了使此压力套管34紧靠在第二个绝缘体31从锥形端到中段的锥形过渡部分上,在其上制有锥形凸缘。在第二个绝缘体31的锥形端部完全插入第二个内锥面13的情况下,此锥形凸缘还同时紧贴在第一个绝缘体9部分12上设计成相配锥形的自由端面上。
金属罩35套在压力套管34的圆柱形部分上以构成一个环腔,电缆1穿过它伸出。两个半壳23和24构成一个连接法兰,此连接法兰与金属罩35的连接法兰紧贴。螺钉36将金属罩35与外壳固定在一起。
在金属罩35上的一个凸台支承着一个有预紧力的螺旋压力弹簧37,它压在压力套管34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中间衬垫的“O”形圈38,既紧密地靠在压力套管34上,又紧密地靠在金属罩35内侧上。为了使螺旋压力弹簧37不能完全松弛卸压,压力套管34与一个延长套管39连接或制成一体,此延长套管39的自由端扣在金属罩35凸台的背后。
在压力套管34和金属罩35之间的环腔内,可置入一个环流变压器40,如图1上半部所示。设置一个从环流变压器40引出电缆用的绝缘套管41,它被夹在金属罩35法兰的槽中,并通过后部夹紧以保证它不会沿径向移动。在此环腔内不需要用于环流变压器40的地方,则如图1下半部所示,可在那里设置沿径向向外凸起的长肋34′,当在金属罩35上出现短路力时,此长肋可支承压力套管34。长肋34′最好直接制在压力套管34上。
收缩套管42与肘状插头在金属罩35的自由端部位密封锁闭,它与电缆1和金属罩35的端部均紧扣在一起。
为了使外界干扰力不能作用在绝缘体9的部分10上,由两个半壳23和24构成的外壳,具有一个经部分10的自由端伸出的端部43,当绝缘体9的部分10完全套在插座绝缘体的部分2′上时,此端部43的自由端面紧贴着配电板壁3的支承面上。上述干扰力会导致损害由第一个内锥面11构成的表面中的密封性。端部43可借助于螺钉44紧压在壁3上。为此目的,法兰45可与外壳连接,此法兰45上设用于螺钉44的孔。法兰45借助于卡口式连接套在外壳自由端上,并通过旋转构成沿轴向的刚性连接。此外,法兰45相对于外壳的可旋转性,使之可以选择旋转位置,亦即选择插头相对于插座的应有位置。
图6用纵剖面表示的肘状插头,与图1至5所示的肘状插头的区别主要是接头不同。为避免重复,其它细节可见图1至5所示的肘状插头实施方案。在这里只需指出,与第一个绝缘体31相对应的第二个绝缘体131翻折的端部,越过此绝缘体锥形段向外延伸,并紧贴在与绝缘体9的部分12相对应的区段112上。除此以外,在建立插塞连接时,在被相应于插座2的插座102越过的那个表面,与肘状插头外壳上面朝此表面端面之间有一定距离。
如图6所示,接头部分105设计成与肘状插头的接头104分开的一个单独构件。此构件由一个圆柱形头部105′和一个设计为膨胀螺钉的杆部105″组成。头部105′的直径大于插座102接头150上的中心螺纹孔150′,所以,通过将杆部105″拧入中心螺纹孔150′,头部105′便可以压靠在接头150的自由端面上,从而构成良好的接触。为了拧螺钉,头部105′设一个内六角孔。由于杆部105″设计为膨胀螺钉,所以在热膨胀时也能保持高的接触压力,并因而在头部105′和接头150之间保持非常良好的接触。
肘状插头的接头104在其面朝接头105与夹紧螺钉107处于相对位置的那一侧上,设一个与插座接头150同心的圆柱形凹穴151。夹紧螺钉107用来将除去绝缘层的电缆101芯端段101′,与接头在机械和电气上连接起来。在此凹穴151中,压入径向弹性接触环152的圆柱空心支架153,因而在支架153和接头104之间得到一种能承受高负荷的电气连接。从支架153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地伸出具有径向弹性的接触舌簧154,它们向里弯曲成钩状,并构成一个不完整的环。此环的内径小于头部105′的外径,在建立插塞连接时,将此头部105′插入环内,因此在头部制有一个锥形导引面。在将头部105′插入此环中时,接触舌簧154径向夹紧。所以在头部105′和接触环152之间,形成了一种能承受高的电负荷的接触,通过在接触舌簧154中装入一个弹簧环154′,可以提高接触力。
在此实施例中,头部105′的锥形导引面构成一个同心的环刃155的外侧壁,在建立插塞连接时,它与凹穴151中构成接触面的穴底接通。因此,电流不仅经接触舌簧154,而且经环刃155传输。
为了使肘状插头的接头104能以较大的力压在环刃155上,并例如在短路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压紧,在这里取代第一种实施例中绝缘插头27的部分27′,采用了由一种电绝缘材料制的形状稳定的耐压体127′,接头104直接地或通过耐压体的中间衬垫支承在此耐压体127′上。另一方面,耐压体127,127′通过绝缘插头127的顶盖支承在肘状插头外壳上。当用螺钉144将外壳压靠在插座102伸出其外的表面上时,接头104便压靠在环刃155上。
图7所示实施例与图6中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取代接触环152,设置接触环252,它由一个形成环状的螺旋体组成,并由一种接触材料制成,最好镀银。如图7所示,螺施体置入凹穴151中。螺旋体的横截面,在此实施例中并非圆形,而是扁圆形。这种扁圆形有较为理想的弹性和较大的接触面。这种接触环252的制造成本非常低。

Claims (33)

1、将高压供电网电缆与外锥面系统的插座连接起来的电缆插头,它有一个绝缘体,绝缘体构成一个与接同心并朝其自由端扩张的内锥面,内锥面用于插入插座的锥体部分,绝缘体用一种可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它有一个形状稳定的内装绝缘体的外壳,其特征为:无论是沿插头插入方向,还是沿插头拔出方向,绝缘体(9)构成内锥面(11、15)的部分(10、14),至少在其自由端的部位,与外壳(23、24)刚性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为了实现绝缘体(9)的刚性连接,在其外表面至少设有一个环槽(25、14′);在每个预先设置的环槽(25、14′)中,卡入一个环形的径向向内凸起的外壳(23、24)肋。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绝缘体(9)由一种较软的硅橡胶或EPDM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硅橡胶的肖氏硬度在20至50范围内,最好在25至30范围内;较软的EPDM的肖氏硬度的数量级为50。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接头(4)具有一个用以与插座(2)建立插塞连接的插接件(5),以及有一个电缆(1)芯(1′)的固定装置(6、7);磁通变化控制装置(17)搭接在用于装入插座(2)锥形部分(2′)的内锥面(11)里端上,并由接头(4)的材料部分(17)构成,它的外侧直接紧贴着绝缘体(9)。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磁通变化控制装置(17)相隔一定距离地搭接在内锥面(11)的里端上,并且,绝缘体(9)直接紧贴在磁通变化控制装置(17)的内表面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紧贴在磁通变化控制装置(17)内侧上的绝缘体(9)的环形材料部分(19)的壁厚,朝着离开内锥面(11)的那一端逐渐减至零、
8、按照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绝缘体(9)有一个与内锥面(11)成一定交角的第二个内锥面(13),它用来安装围绕着电缆(1)带外锥面的第二绝缘体(31),接头(4)有一个构成第二个磁通变化控制装置的材料部分(20),它相隔一定距离地搭接在第二个内锥面(13)的里端上,绝缘体(9)的第二个环状材料部分(21)紧贴着它的内表面。
9、按照权利要求5至8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绝缘体(9)具有与内锥面(11)同轴但沿其相反方向扩张的第三个内锥面(15),构成第三个磁通变化控制装置的接头(4)的材料部分(22),相隔一定距离地搭接在此内锥面(15)的里端上,绝缘体(9)环状的第三个材料部分,紧贴着材料部分(22)的内表面。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绝缘体(9)紧贴在金属外壳内表面上,外壳由两个半壳(23、24)组成。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外壳的内壁,至少在围绕着构成第一个内锥面(11)的绝缘体(9)部分(10)的部位,具有一个接一个交替形成的环状隆起区和倒圆的环槽区;在未与插座(2)连接的状态下,绝缘体(9)与环槽区的底部不接触。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外壳的内壁,至少在围绕着构成内锥面(11、13、15)的绝缘体(9)部分(10、12、14)所在的部位,具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环肋(26),它们沿内锥面纵向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地排列。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环形接合法兰(45)在一个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装在外壳上包围着内锥面(11)的部分,沿轴向为刚性连接。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外壳上包围着内锥面(11)的部分,设有一个最好超过绝缘体(9)伸出的端部(43),端部(43)上有一个端侧支承面,它紧贴着插座(2)的支承面。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外壳上构成一个与第二个内锥面(13)同心的环状接合法兰,它用于与一个围绕着要加以连接的电缆(1)一部分的罩(35)构成可拆式连接。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罩(35)包围着一个在弹簧加载下压向接头(4)的压力套管(34)的至少一部分长度,压力套管(34)有一个最好是锥形的法兰,它紧贴在构成第二个内锥面(13)的绝缘体部分(12)的端侧上和套在电缆上的第二个绝缘体(31)的端侧上,此第二个绝缘体(31)上具有一个与第二个内锥面(13)相配的外锥面。
17、按照权利权利权利所16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压力套管(34)上设有朝罩(35)内表面方向凸起的支承肋(34′)。
18、按照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在压力套管(34)和罩(35)之间的空腔内装有一个变压器(40)。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在罩(35)上与外壳的环形接合法兰连接的端部,有一个安装电缆绝缘套管(41)的槽。
20、按照权利要求1至19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第三个内锥面(15)与接头(4)的一个螺纹孔(4′)对中,此螺纹孔(4′)与安装电缆芯除去绝缘层的端部(1′)的孔(6)相通,并装有夹紧螺钉(7);与此螺纹孔(4′)同心地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8)用于与一个金属空心件构成不可转动的插塞连接,此空心件装在第三个内锥面(15)内,并可与外壳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外壳包围着第三个内锥面(15)部分的自由端,有一个绝缘插头(27)头部(27′)的支承面,支承面上设有用于连接螺钉的孔;为了使金属空心件能与外壳传扭连接,在此孔中装有连接件。
22、尤其是按照权利要求1至21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上,有一个与接头(4)螺纹孔(4′)对中的绝缘体(9)内锥面(15),它可用一个绝缘插头(27、27′)封堵,其特征为:绝缘插头(27、27′)可与电缆插头的外壳直接连接,并因此它可不绕其纵轴线转动地装入内锥面(15)中或从中取出。
23、尤其是按照权利要求1至22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用以与外锥面系统的插座建立插塞连接,插座的接头具有一个朝电缆插头的接头开口的中心孔,其特征为:电缆插头的插接件(105)设计为一个单独的与电缆插头的接头(104)分开的构件,此构件固定的插座(102)的接头(105)上;在电缆插头的接头(104)中,设接触件(152;252),在建立了连接后,它们与电缆插头的插接件(105)接通。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固定在插座(102)接头(150)上的插接件(105),有一个紧压在接头(150)端面上构成接触的头部(105′),以及有一个直径较小并拧入插座接头(150)中心孔(105′)螺纹中的杆部(105″),头部(105′)的直径大于接头(105)的中心孔(150′)的直径。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杆部(105″)设计为膨胀螺钉。
26、按照权利要求23至25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装在电缆插头的接头(104)中的接触件,具有一个与从插座接头(150)端面伸出的插接件(105)外表面部分接通的径向弹性接触环(152;252)。
27、按照权利要求23至26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接触件(152;252)装在一个朝装入插座锥形部分的空腔开口的电缆插头接头(104)的凹穴(151)中。
28、按照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接触环(152)有多个接触舌簧(154),它们各处于一个径向平面内,从一个与电缆插头的接头(104)构成接触的固定不动的环形支架(153)伸出,并向内弯曲成钩状,从而形成一个不完全的环,在此环中插入构成接触的电缆插头的插接件(105)。
29、按照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接触环(252)由一个构成环的螺旋体组成。
30、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螺旋体具有扁的横截面。
31、按照权利要求23至30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在插接件(105)朝电缆插头接头(104)的端侧上,至少有一个接触刃,最好至少有一个环刃(155);接触件具有一个用于与各种接触刃构成接触的接触面。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与各种接触刃(155)构成接触的接触面,设在电缆插头的接头(104)上的凹穴(151)底部。
33、按照权利要求23至32之一所述之电缆插头,其特征为:电缆插头的接头(104)背朝插接件(105)的那一侧,支承在一个形状稳定的支承件(127′)上,此支承件(127′)另一方面支承在电缆插头外壳上。
CN 93107993 1992-07-25 1993-07-24 电缆插头 Pending CN1082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924224673 DE4224673C2 (de) 1992-07-25 1992-07-25 Kabelstecker
DEP4224673.3 1992-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60A true CN1082260A (zh) 1994-02-16

Family

ID=6464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7993 Pending CN1082260A (zh) 1992-07-25 1993-07-24 电缆插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60A (zh)
DE (1) DE4224673C2 (zh)
TW (1) TW238432B (zh)
WO (1) WO199400297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207A (zh) * 2009-12-14 2011-06-22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将汇流排的杆电连接至电子开关绝缘罩的电套管的装置
CN104269676A (zh) * 2014-10-06 2015-01-07 镇江华京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高导电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6654624A (zh) * 2016-11-25 2017-05-10 国网河南嵩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插接式连接结构
CN106134011B (zh) * 2014-01-15 2019-05-03 普菲斯特勒连接装置有限公司 高压电缆插头
CN110086139A (zh) * 2019-03-29 2019-08-02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防水电缆接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3394B1 (en) 2005-11-17 2007-09-25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Right angle coaxial connector
DE102011078612B3 (de) * 2011-07-04 2012-11-15 Tyco Electronics Raychem Gmbh Kabelsteckteil-Schutzhülle für ein elektrisches Kabelsteckteil, sowie elektrisches Kabelsteckteil
DE102014105817A1 (de) * 2014-04-24 2015-10-29 Strescon Gmbh Kabelendgarnit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8383A (en) * 1976-08-16 1978-05-09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Fault-clos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DE2726403C3 (de) * 1977-06-09 1985-08-0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Kabelgarnitur zum Anschluß eines geschirmten Starkstromkabels an ein elektrisches Gerät
US4417736A (en) * 1978-01-16 1983-11-29 Amp Incorporated High voltage rack and panel connector
DE3021845C2 (de) * 1980-06-11 1983-03-24 Karl Pfisterer Elektrotechnische Spezialartikel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Kabelstecker
DE3211119C2 (de) * 1982-03-26 1985-01-17 Karl Pfisterer Elektrotechnische Spezialartikel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r isolierten zylindrischen Sammelschiene und Kabeln eines Mittelspannungs- oder Hochspannungsenergieversorgungsnetzes
DE3438299A1 (de) * 1984-10-19 1986-04-24 Felten & Guilleaume Energietechnik GmbH, 5000 Köln Schutzgehaeuse fuer winkelstecker kunststoffisolierter mittelspannungskabel
US4799895A (en) * 1987-06-22 1989-01-24 Amerace Corporation 600-Amp hot stick operable screw-assembled connector system
DE4001191A1 (de) * 1990-01-17 1991-07-18 Concordia Sprecher Energie Steckverbinder
DE9103144U1 (zh) * 1990-03-26 1991-06-13 Cables Pirelli, Charenton Le Pont Cedex, Fr
JP2866473B2 (ja) * 1990-11-20 1999-03-08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プラグ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207A (zh) * 2009-12-14 2011-06-22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将汇流排的杆电连接至电子开关绝缘罩的电套管的装置
CN102104207B (zh) * 2009-12-14 2015-06-17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将汇流排的杆电连接至电子开关绝缘罩的电套管的装置
CN106134011B (zh) * 2014-01-15 2019-05-03 普菲斯特勒连接装置有限公司 高压电缆插头
CN104269676A (zh) * 2014-10-06 2015-01-07 镇江华京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落高导电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6654624A (zh) * 2016-11-25 2017-05-10 国网河南嵩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插接式连接结构
CN110086139A (zh) * 2019-03-29 2019-08-02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防水电缆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4224673C2 (de) 1996-01-25
TW238432B (zh) 1995-01-11
WO1994002977A1 (de) 1994-02-03
DE4224673A1 (de) 1994-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8918B (zh) 同轴电缆的电缆插头和这样的电缆插头的组装方法
US7544094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ipping sleeve
US7029326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US471443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755589A (en) Multipin cable connector
US7275957B1 (en) Axial compress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nnular corrugated coaxial cable
US4713021A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4520229A (en) Splice connector housing and assembly of cables employing same
US7160149B1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two-wire cable to a coaxial connector
CN1956277A (zh) 用于螺旋波纹同轴电缆的紧密压缩连接器
US5774980A (en) Method of attaching a device to an electrical cord
CN101919126B (zh) 用于波纹电缆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US110249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leeve for electrical contact
CN102204032A (zh) 防转动同轴连接器
US4869686A (en)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502150C (zh) 一种波纹管同轴电缆连接器
CA2276639C (en) Wiring device with gripping of individual conductors
CN1083276A (zh) 肘状插头
CN1082260A (zh) 电缆插头
CN201118030Y (zh) 一种波纹管同轴电缆连接器
US10468813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r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5588870A (en) Electrical cord clamp
CN102460838A (zh) 具有外层和中心导体的交错卡夹的同轴电缆压缩连接器及中心导体紧固机构
WO2023129713A1 (en)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more reliable signal propagation by maintaining conductor pin contact at certain perimeter portions thereof
EP0238573A1 (en)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