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6920B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6920B
CN108206920B CN201711366224.4A CN201711366224A CN108206920B CN 108206920 B CN108206920 B CN 108206920B CN 201711366224 A CN201711366224 A CN 201711366224A CN 108206920 B CN108206920 B CN 108206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oting
interval
shooting interval
shutter speed
information re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62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6920A (zh
Inventor
冈田正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206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6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6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中,基于与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具体地,通过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比第一拍摄间隔长的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下使低快门速度优先于高拍摄感光度来确定曝光设置。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具有用于每预定时间量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功能(间隔拍摄功能)的摄像设备和电子装置正在增加,并且变得易于使用。可以容易地获取用于通过使用由间隔拍摄所获得的多个静止图像来生成具有缩短时间的效果的运动图像的软件,并且在因特网上已经上传了各种这样的运动图像。通过使用间隔拍摄所获得的静止图像而生成的这样的运动图像被称为延时运动图像或间隔运动图像等(以下称为延时运动图像)。
作为用于辅助间隔拍摄的功能,日本特开2015-179971(D1)记载了通过根据间隔拍摄时的快门速度和拍摄间隔中的一者的设置值而限制另一者的可设置范围来避免具有间隔拍摄失败的可能性的设置。D1还记载了根据拍摄模式或拍摄场景来限制拍摄间隔或快门速度的可设置范围。
D1的目标主要在于确定拍摄间隔和快门速度的设置范围以使得可以预留处理所拍摄图像所需的时间量,并且不特别考虑诸如拍摄感光度等的与时间相关的其它拍摄参数。
所拍摄图像的噪声量根据拍摄感光度而不同,但是D1没有记载与如何在可被设置用于拍摄间隔的快门速度的范围内确定最终的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有关的任何内容。因此,利用D1中记载的结构,不能抑制由于设置了过高的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而造成的噪声的增加,相反,不能抑制由于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太低而造成的运动模糊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减轻了传统技术的这种问题。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抑制每预定拍摄间隔所自动拍摄的图像中的噪声和运动模糊的增加的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曝光控制部件,用于根据被摄体亮度来确定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针对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各次间歇拍摄的曝光设置,以及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比第一拍摄间隔长的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下相对于较高的拍摄感光度而优先设置较低的快门速度的曝光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曝光控制部件,用于根据被摄体亮度来确定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通过在被摄体的预期变化或运动增大时使较高的快门速度优先于较低的拍摄感光度,来确定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每次拍摄时的曝光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针对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各次间歇拍摄的曝光设置,其中,所述曝光设置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以及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所述曝光设置,使得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比第一拍摄间隔长的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下相对于较高的拍摄感光度而优先设置较低的快门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通过在被摄体的预期变化或运动增大时使较高的快门速度优先于较低的拍摄感光度,来确定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每次拍摄时的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使摄像设备中所包括的计算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中所包括的所述曝光控制部件的程序。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概要结构的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时的拍摄场景和间隔时间段设置的示例的视图。
图4A至4C是示出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时的程序图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注意,这里说明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示例的数字照相机。然而,可以应用具有用于每预定时间量进行自动摄像的功能(以下称为间隔拍摄功能)的任何电子装置。这样的电子装置可以是摄像设备、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媒体播放器、PDA或游戏机等,但不限于此。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功能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光学透镜系统101包括调焦透镜,并且在摄像面上形成被摄体图像。光学透镜系统101可以包括变焦透镜、光圈(可以具有快门功能)、稳定透镜以及相应的驱动机构。另外,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其中在该结构中,光学透镜系统101可以连接至照相机主体并从照相机主体拆卸。
快门102是机械快门,并根据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图像传感器103可以例如是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并且根据控制信号来进行电荷的重置、累积和输出。图像传感器103设置有多个像素,并且根据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各像素将被摄体图像转换为模拟图像信号。
CDS(相关双采样)电路104降低了模拟图像信号中所包括的时钟同步噪声。在CDS电路104的输出级上设置可变放大电路,并且根据后述的增益系数来控制放大率。A/D转换器105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定时信号生成电路106生成用于控制CDS电路104和A/D转换器105的操作定时的信号。驱动电路107生成用于光学透镜系统101中的可移动透镜(调焦透镜、变焦透镜或稳定透镜)、快门102和图像传感器103的驱动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108例如是图像处理LSI(ASIC或ASSP等),并对图像数据应用各种图像处理或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电路108所应用的处理可以包括白平衡调整、去马赛克、伽玛校正、色调校正、光学畸变校正、缩放、编码/解码、AF评价值的生成、被摄体的检测和识别、诸如亮度值等的特征量的提取、或者运动矢量的检测等。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并且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其中在该结构中,不包括这些处理中的一些处理而包括其它处理。信号处理电路108还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或者与图像数据的记录格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文件。
图像存储器109用于临时存储已经被信号处理电路108施加了处理的图像数据,并且图像存储器109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显示存储器。记录电路111将图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文件记录到例如作为存储卡的记录介质110,并且读取记录介质110中所记录的图像数据文件。
显示电路113根据图像存储器109中所存储的显示图像的数据而生成显示设备112的显示所用的视频信号。显示设备112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并且根据来自显示电路113的视频信号来进行显示。
系统控制单元114可以例如是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系统(CPU、MPU)。系统控制单元114例如通过根据将ROM 115中所存储的程序加载到RAM 116中并执行该程序来控制上述的各单元的操作,来实现数字照相机的功能。ROM 115存储系统控制单元114所执行的程序、包括后述的程序图或程序行的各种设置值、或者GUI数据等。RAM 116用作系统控制单元114的工作存储器。
注意,系统控制单元114基于信号处理电路108所生成的AF评价值来执行AF操作,并且基于特征量来执行AE操作。可以根据AF评价值的类型、通过对比度检测方法和相位差检测方法至少之一来进行AF操作。另外,例如,可以基于图像中的亮度信息(代表亮度值或亮度直方图等)来执行AE操作。
操作单元117是用户向数字照相机输入指示所用的装置组。例如,操作单元117包括电源开关、释放按钮、运动图像记录开始/停止按钮、菜单按钮、方向键、确定按钮、拍摄模式改变拨盘、或记录/重放模式改变开关等,但不限于此。在显示设备112是触摸显示器的情况下,操作单元117中也包括显示设备112中所集成的触摸面板。注意,操作单元117可以包括用于接受语音输入或视线输入等的结构。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中,根据经由操作单元117中所包括的拍摄模式改变拨盘的选择、或者根据经由GUI画面所进行的设置来输入间隔拍摄模式(或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模式)。注意,延时运动图像是按时间顺序再现以间隔拍摄模式所拍摄的多个图像的运动图像,并且用于拍摄延时运动图像的操作与间隔拍摄操作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与拍摄延时运动图像有关的记载也可以无改变地应用于间隔拍摄。注意,在间隔拍摄中每次拍摄的图像可以是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记录用的图像),或者可以是预定时间量的运动图像。另外,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其中在该结构中,根据拍摄间隔从运动图像的帧中提取间隔拍摄中每次拍摄的图像。
数字照相机的操作的概要
接着,说明了图1的数字照相机中的静止图像拍摄操作。
操作单元117中所包括的释放按钮具有在大致半按下释放按钮时接通的开关SW1、以及在全按下释放按钮时接通的开关SW2。在检测到开关SW1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14执行拍摄准备操作(具体地,AF操作和AE操作)。例如,可以基于所拍摄图像(实时取景图像)、根据相位差检测方法或对比度检测方法来执行AF操作。例如,信号处理电路108根据图像数据来计算AF评价值或散焦量,并将其输出至系统控制部114。系统控制单元114控制驱动电路107,使得光学透镜系统101的调焦透镜移动至AF评价值最大的位置或根据散焦量而定义的位置。
另外,可以例如通过信号处理电路108计算所拍摄图像的亮度信息、并且系统控制单元114基于该亮度信息和ROM 115中所存储的程序图而确定快门速度、光圈值和拍摄感光度,来进行AE操作。注意,这里说明的AF操作和AE操作是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任何公知的方法。注意,如果设置了手动调焦,则系统控制单元114不进行AF操作。
在检测到开关SW2接通时,系统控制单元114执行摄像操作以记录图像。系统控制单元114将CDS电路104中所包括的放大器的增益设置为例如与拍摄感光度相对应的值。系统控制单元114控制驱动电路107以例如将光学透镜系统101中所包括的光圈的开口量设置为与通过AE处理所确定的光圈值相对应的开口量。另外,系统控制单元114控制驱动电路107,从而以通过AE处理所确定的快门速度(曝光持续时间)来驱动快门102,并使图像传感器103曝光。在图像传感器103具有电子快门功能的情况下,该图像传感器103可以与快门102一起使用。
图像传感器103由基于系统控制单元114所控制的定时信号生成电路106生成的工作脉冲的驱动脉冲来驱动,将被摄体图像转换为模拟图像信号,并且输出该模拟图像信号。从图像传感器10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通过A/D转换器105和CDS电路104而被转换为图像数据,其中A/D转换器105和CDS电路104根据系统控制单元114所控制的定时信号生成电路106生成的工作脉冲进行工作。接着,对信号处理电路108中的图像数据应用各种处理,然后将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09中。
图像存储器109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通过记录电路111记录在记录介质110中,或者在被信号处理电路108缩放之后通过显示电路113显示在显示设备112上。
注意,在正进行连续拍摄的情况下,重复执行静止图像拍摄处理。对于连续拍摄的第二个及随后的图像,可以每次进行AF处理或AE处理,或者可以在与第一次拍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拍摄。由此结束对用于静止图像拍摄的处理的说明。
当检测到按压了操作单元117中所包括的运动图像记录按钮时,系统控制单元114开始运动图像记录操作。运动图像记录操作与连续执行静止图像拍摄的处理相同。系统控制单元114与运动图像记录操作并行地连续执行AF和AE操作。系统控制单元114持续运动图像记录操作,直到该系统控制单元114再次检测到按压了运动图像记录按钮为止。注意,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其中在该结构中,在运动图像记录操作期间接通开关SW1或SW2时进行静止图像拍摄。
接着,说明针对记录介质110中所记录的图像数据的重放操作。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单元114的控制,记录电路111从记录介质110读出图像数据。信号处理电路108将记录电路111读出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9中。
注意,信号处理电路108在图像数据经过了编码的情况下应用解码处理。图像存储器109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由信号处理电路108进行缩放,然后通过显示电路113显示在显示设备112上。
拍摄延时运动图像时的曝光控制
接着,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拍摄延时运动图像时的曝光控制操作。例如当检测到执行延时运动图像拍摄的指示时,执行图2中的操作。可以通过在设置了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完全按压释放按钮来进行执行延时运动图像拍摄的指示,或者可以通过例如任何可检测到的操作来进行该指示。
在步骤S202中,系统控制单元114从例如ROM 115所存储的针对延时运动图像拍摄的设置中确认间隔时间段(拍摄间隔)。延时运动图像拍摄的设置包括要拍摄的图像的数量、要生成的运动图像的帧频等。
在步骤S2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4判断所设置的间隔时间段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段(这里为5秒),并且在判断为间隔时间段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段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05,或者在未判断为间隔时间段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段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系统控制单元114判断所设置的间隔时间段是否小于或等于比第一时间段长的第二时间段(这里为30秒),并且在判断为间隔时间段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06,或者在未判断为间隔时间段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07。
在步骤S205至步骤S207中,系统控制单元114根据变化或运动的预期大小来从预先准备的多个程序图中选择要使用的一个程序图。
在步骤S205中,系统控制单元114设置为在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时使用图4A中所示的程序图模式A。
在步骤S206中,系统控制单元114设置为在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时使用图4B中所示的程序图模式B。
在步骤S207中,系统控制单元114设置为在延时运动图像拍摄时使用图4C中所示的程序图模式C。
步骤S203和步骤S204中使用的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是与作为用户的延时运动图像拍摄的目标的场景或被摄体的变化或运动的大小相关的信息。如果所拍摄的图像的数量相对于场景或被摄体的变化或运动而言太少,则在延时运动图像中,场景或被摄体的运动或变化将不会平滑。如果所拍摄的图像的数量相对于场景或被摄体的变化或运动而言太多,则在延时运动图像中,场景或被摄体的运动或变化将变缓慢。因此,生成平滑的延时运动图像需要针对被摄体的运动的大小设置适当的拍摄间隔。
根据拍摄间隔与场景或被摄体的变化或运动的大小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预期,变化或运动较大的被摄体或场景要在设置了短拍摄间隔的情况下来进行拍摄。另外,可以预期,变化或运动较小的场景或被摄体要在设置了长拍摄间隔的情况下来进行拍摄。因此,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示例,根据两个时间段阈值(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将间隔时间段分割为三个区间,并且通过使用适合各区间中设想的场景或被摄体的程序图来执行曝光控制。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间隔时间段与延时运动图像的被摄体的示例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视图。
在拍摄诸如人或车辆的往来等的随时间具有大(快)运动的场景或被摄体的情况下,间隔时间段经常被设置为诸如1秒至5秒等的较短的值。另一方面,在拍摄诸如太阳和星星的运动、植物生长或者花盛开等的随时间具有小(慢)运动的场景或被摄体的情况下,间隔时间段经常被设置为诸如30秒至几分钟等的较长的值。另外,在拍摄诸如云的移动或波浪的运动等的随时间具有适当中等程度运动的场景或被摄体的情况下,间隔时间段经常被设置为约5秒至30秒。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5秒和30秒用作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然而,这些值仅是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它值。另外,间隔时间段的分割数(要使用的程序图的类型)可以是4个以上,并且可以是3个以下。
在步骤S208中,每当经过所设置的间隔时间段,系统控制单元114根据拍摄时的被摄体亮度以及在步骤S205、步骤S206和步骤S207中的任一步骤中所设置的程序图来确定曝光设置,然后自动地执行静止图像拍摄。当到达所设置的要拍摄图像数时,系统控制单元114结束间隔拍摄。当间隔拍摄结束时,系统控制单元114使用信号处理电路106以根据通过间隔拍摄所获得的多个静止图像来生成运动图像。对于生成运动图像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生成如下的运动图像,该运动图像将通过间隔拍摄所获得的多个静止图像按时间顺序用作帧图像。在帧频为30帧/秒的运动图像的情况下,根据30个静止图像生成一秒的运动图像。
这里,图4A~4C用于说明步骤S205、步骤S206和步骤S207中所设置的程序图的具体示例。图4A~4C分别与程序图模式A至模式C相对应。
在程序图中,实线表示Av(光圈值),虚线表示Tv(时间值),以及点线表示增益系数(拍摄感光度)。另外,横轴是被摄体亮度,并且亮度沿向右的方向增加。纵轴表示Av值、Tv值和增益系数,向上的方向取较大的值。一般地,Av值和Tv值越小且增益系数越大,则亮度越低,换句话说,将光圈打开、将快门速度设置为低速并且使增益系数增大,以获得必要的曝光量。相反,随着亮度增加,一般地,Av值和Tv值增大,并且增益系数减小,换句话说,将光圈关闭,使快门速度增大,并且使增益系数减小。
在延时运动图像的拍摄中,为了抑制由于光圈机构的机械变化而引起的亮度的波动,光圈值通常被设置为常数,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利用固定为6的Av值来进行拍摄。
另外,假设最小和最大的快门速度与Tv 0和Tv 12相对应,并且最大增益系数是Gain 5。增益系数表示CDS电路104中所设置的可变放大器的标准增益的增加率,并且Gain0的最小增益系数表示0%的增加率(换句话说,增益不增加)。通过使用增益系数,可以使拍摄感光度增加到预定值(标准感光度)以上,并且最大增益系数Gain 5与最大拍摄感光度相对应。
图4A示出步骤S205中所设置的程序图模式A的示例,其中设想了运动或变化大的被摄体。例如,在代表小于预定阈值的亮度值的范围的第一区域或低亮度区域I中,增益系数固定在Gain 5,并且光圈固定在Av 6。另外,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从Tv 4线性增大(变快)至Tv 8。
在代表大于预定阈值且小于区域III的最低亮度值的亮度值的范围的第二区域II中,快门速度固定在Tv 8,并且光圈被固定在Av 6。增益系数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从Gain 5线性减小至Gain 0。
在代表最高亮度值的范围的第三区域或高亮度区域III中,增益系数固定为Gain0,并且光圈固定为Av 6。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从Tv 8增大至Tv 12(最大速度)。
由于针对模式A设想了运动或变化大的被摄体,因此即使噪声有所增加,在重放延时运动图像时难以察觉到噪声。因此,根据模式A的程序图的自动曝光控制旨在提高最大拍摄感光度和最小快门速度的值。具体地,在低亮度区域I中,确定使增益系数最大的曝光设置,使用尽可能高的快门速度,并且重视运动模糊的抑制而不是噪声的增加。当达到与一定程度高的快门速度相对应的被摄体亮度时,之后增益系数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在第二区域II中减小至最小值。当增益系数达到最小值时,之后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在区域III中增加。
图4B示出步骤S206中所设置的程序图模式B的示例,其中设想了具有适当中等程度的运动或变化的被摄体。在低亮度区域I中,增益系数固定为Gain3,并且光圈固定为Av6。另外,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从Tv 2线性增大(变快)至Tv 6。由于设想了与模式A相比小的变化或运动的被摄体,因此对于低亮度值,快门速度较慢,并且增益系数小于模式A中的增益系数。由于模式B中的增益系数的最大值小于模式A中的增益系数的最大值,因此增益系数减小至最小值的第二区域II与模式A中相比较窄。当增益系数达到最小值时,之后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在第三区域III中增加。
针对模式B的程序图是介于模式A和C之间的图。可以良好平衡地抑制由于增益系数的增大而引起的运动模糊和噪声增加。
图4C示出步骤S207中所设置的程序图模式C的示例,其中设想了运动或变化小的被摄体。在低亮度区域I中,增益系数固定为Gain 1,并且光圈固定为Av 6。另外,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从Tv 0线性增大(变快)至Tv 4。由于设想了与模式B相比甚至更小的变化或运动的被摄体,因此对于低亮度值,快门速度较慢,并且增益系数小于模式B中的增益系数。由于模式C中的增益系数的最大值小于模式B中的增益系数的最大值,因此增益系数减小至最小值的第二区域II与模式B中相比较窄。当增益系数达到最小值时,之后快门速度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在第三区域III中增加。
由于针对模式C设想了变化或运动小的被摄体,因此在再现延时运动图像时容易察觉到噪声。因此,根据模式C的程序图的自动曝光控制针对最大拍摄感光度和最小快门速度具有低值。具体地,通过使用缓慢的快门速度并且在低亮度区域I中保持小的增益系数,来重视抑制噪声而不是抑制运动模糊。
可以认为,这里说明的程序图使得特别在确定低亮度区域的曝光设置时、高快门速度和低拍摄感光度的优先级根据从间隔时间段估计出的被摄体的变化或运动的大小而不同。
通过如这里所说明的本实施例,进行使最大拍摄感光度和最小快门速度根据所设置的间隔时间段(拍摄间隔)而不同的自动曝光控制。具体地,在间隔时间段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进行与间隔时间段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相比而具有更高的最大拍摄感光度和最小快门速度的自动曝光控制。因此,可以实现适合间隔拍摄的被摄体的变化或运动的大小的曝光控制,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延时运动图像中的噪声和运动模糊。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其中在该结构中,根据需要使最大拍摄感光度增加以使得在具有最低的最小快门速度的程序图模式C中,最小快门速度在可以进行所设置的间隔时间段的拍摄的范围中。
另外,可以采取光圈不必固定的结构。例如,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以进行自动曝光控制,其中在该结构中,改变光圈值以扩大可支持的被摄体亮度范围或者增加最大快门速度。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典型实施例的结构,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限定的范围内作出各种改变。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广泛的理解,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曝光控制部件,用于确定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针对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各次间歇拍摄的曝光设置,以及
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比第一拍摄间隔长的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下相对于较高的拍摄感光度而优先设置较低的快门速度的曝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控制部件根据被摄体亮度来确定包括所述快门速度和所述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
针对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被摄体亮度的范围,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与所述拍摄间隔是所述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相比、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所述第一拍摄间隔的情况下相对于低的拍摄感光度而更优先设置高的快门速度的曝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控制部件根据被摄体亮度来确定包括所述快门速度和所述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
针对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的被摄体亮度的范围,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与所述拍摄间隔是所述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相比、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所述第一拍摄间隔的情况下使得最大拍摄感光度和最小快门速度较高的曝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针对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被摄体亮度的范围,所述曝光控制部件不考虑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随着被摄体亮度的增加而先使拍摄感光度降低至预定值之后再使所述快门速度升高的曝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与所述拍摄间隔是比所述第二拍摄间隔长的第三拍摄间隔的情况相比、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所述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下相对于低的拍摄感光度而更优先设置高的快门速度的曝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控制部件使用根据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在预先准备的多个程序图中选择的一个程序图来确定曝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生成部件,所述生成部件用于生成按时间顺序再现以所述间隔拍摄模式所拍摄的图像的运动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是用户所设置的所述间隔拍摄模式的拍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是与预先设置了所述间隔拍摄模式的拍摄间隔的拍摄模式或拍摄场景相关的信息。
10.一种摄像设备,其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曝光控制部件,用于确定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通过在被摄体的预期变化或运动增大时使较高的快门速度优先于较低的拍摄感光度,来确定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每次拍摄时的曝光设置,
其中,所述拍摄间隔是针对所述被摄体的预期变化或运动的大小而设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控制部件判断为与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的所述拍摄间隔是比第一拍摄间隔长的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相比,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所述第一拍摄间隔的情况下,所述预期变化或运动较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是用户所设置的所述间隔拍摄模式的拍摄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是与预先设置了所述间隔拍摄模式的拍摄间隔的拍摄模式或拍摄场景相关的信息。
14.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针对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各次间歇拍摄的曝光设置,
其中,所述曝光设置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以及
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来确定在所述拍摄间隔是比第一拍摄间隔长的第二拍摄间隔的情况下相对于较高的拍摄感光度而优先设置较低的快门速度的曝光设置。
15.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设备具有用于每隔所设置的拍摄间隔来间歇地进行自动摄像的间隔拍摄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与所述拍摄间隔相关的信息,通过在被摄体的预期变化或运动增大时使较高的快门速度优先于较低的拍摄感光度,来确定所述间隔拍摄模式中的每次拍摄时的包括快门速度和拍摄感光度的曝光设置,
其中,所述拍摄间隔是针对所述被摄体的预期变化或运动的大小而设置的。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711366224.4A 2016-12-16 2017-12-18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206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4539A JP6498175B2 (ja) 2016-12-16 2016-12-16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244539 2016-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920A CN108206920A (zh) 2018-06-26
CN108206920B true CN108206920B (zh) 2021-03-09

Family

ID=6256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6224.4A Active CN108206920B (zh) 2016-12-16 2017-12-18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7941B2 (zh)
JP (1) JP6498175B2 (zh)
CN (1) CN108206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9066B2 (en) * 2018-06-28 2021-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ttable image capturing mode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753178B (zh) * 2018-07-24 2021-03-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时间调整方法及装置、摄像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777A (zh) * 2009-10-22 2010-06-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字图像采集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25216A (zh) * 2014-04-28 2015-1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对象的拍照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66917A (zh) * 2011-05-31 2016-08-17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656B1 (en) 1989-07-03 2001-0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display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JP3128879B2 (ja) 1991-08-28 2001-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JPH10178611A (ja) 1996-12-17 1998-06-30 Canon Inc 電子カメラと記録制御装置
JP2004233664A (ja) * 2003-01-30 2004-08-19 Olympus Corp 顕微鏡画像取得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715436B2 (ja) * 2011-02-21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036841A (ja) * 2013-08-12 2015-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距離計測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5892134B2 (ja) 2013-09-20 2016-03-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39025A (ja) * 2014-01-21 2015-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235944B2 (ja) 2014-03-19 2017-11-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777A (zh) * 2009-10-22 2010-06-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数字图像采集的方法和设备
CN105866917A (zh) * 2011-05-31 2016-08-17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相机机身
CN105025216A (zh) * 2014-04-28 2015-1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对象的拍照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6920A (zh) 2018-06-26
US10447941B2 (en) 2019-10-15
JP6498175B2 (ja) 2019-04-10
JP2018098735A (ja) 2018-06-21
US20180176442A1 (en)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543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081220B2 (en) Digital still camer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combination
JP5234119B2 (ja) 撮像装置、撮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24538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71220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100599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0160311A (ja) 撮像装置
KR101721226B1 (ko) 사용자가 원하는 시점의 정지 영상을 획득할 수 있는 디지털 영상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JP6873679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06920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420223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that records moving imag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6070283B2 (ja) 撮像装置、露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6104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94762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205953A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再生装置
JP6294607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6222904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271507A (ja) 撮像装置、露出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069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7034473A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9193014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34900A (ja) 撮像装置
KR100709373B1 (ko) 피사체 중심의 자동 노출 제어가 가능한 촬영장치 및 그자동 노출 제어방법
JP2010252078A (ja) 撮像システム
JP2016140057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