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7686B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7686B
CN108177686B CN201711261167.3A CN201711261167A CN108177686B CN 108177686 B CN108177686 B CN 108177686B CN 201711261167 A CN201711261167 A CN 201711261167A CN 108177686 B CN108177686 B CN 108177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screw
rack housing
steering shaft
chamber
screw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61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7686A (zh
Inventor
朝仓正芳
山元达裕
高桥雅文
朝原佳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77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7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7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7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62D5/0424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the axes of motor and final driven element of steering gear, e.g. rack, being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04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 B62D3/0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with screw and nut
    • B62D3/08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worm type with screw and nut using intermediate ball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45Screw drives
    • B62D5/0448Ball nu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63Controlling the motor calculating assisting torque from the motor based on driver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72Controlling the motor for damping vib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向装置,包括:操纵轴(22);齿条壳体(20);滚珠丝杠螺母(42);设置在齿条壳体(20)的内周表面与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轴承(66),轴承(66)支承滚珠丝杠螺母(42)使得滚珠丝杠螺母(42)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20)旋转;以及覆盖齿条壳体(20)的轴向端部的管状齿条罩(96)。齿条壳体(20)包括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将容置滚珠丝杠螺母(42)的滚珠丝杠室与齿条罩(96)的内室隔开的分隔壁(86)。分隔壁(86)具有通孔(88)和排出通道(100;200),操纵轴(22)延伸穿过通孔,排出通道设置在通孔(88)的竖向下方并且提供滚珠丝杠室与齿条罩(96)的内室之间的连通。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一种使车辆的转向轮转向的转向装置(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4-189060(JP 2014-189060 A))。该转向装置包括操纵轴、齿条壳体、滚珠丝杠螺母以及轴承。操纵轴是构造成使转向轮转向的轴,并且该操纵轴是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的轴构件。齿条壳体形成为圆筒形形状并且保持操纵轴使得操纵轴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
滚珠丝杠螺母是与操纵轴同轴地设置的圆筒形构件,并且滚珠丝杠螺母的外径大于操纵轴的外径。滚珠丝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与形成在操纵轴的外周表面上的螺旋槽螺纹地接合。滚珠丝杠螺母由齿条壳体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滚珠丝杠螺母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至驱动源,驱动源例如为电动马达。滚珠丝杠螺母被驱动源旋转地驱动以相对于齿条壳体旋转,由此使操纵轴沿轴向方向移动。轴承是设置在齿条壳体的内周表面与滚珠丝杠螺母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滚珠轴承。轴承置于齿条壳体与滚珠丝杠螺母之间,并且支承该滚珠丝杠螺母,使得滚珠丝杠螺母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旋转。
在上述转向装置中,当驱动源的输出轴旋转时,该输出轴的旋转扭矩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传递至滚珠丝杠螺母,并且由此滚珠丝杠螺母旋转。当滚珠丝杠螺母旋转时,用于使操纵轴沿轴向方向移动的力施加至操纵轴,并且由此操纵轴沿轴向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通过将从驱动源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施加至操纵轴的轴向力用作辅助力来辅助车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
操纵轴的轴向端部被以波纹管形状形成的管状齿条罩覆盖。齿条罩保护转向部件,使得异物等不会进入转向部件,转向部件例如为与操纵轴的轴向端部连接的球接头和拉杆。由于齿条罩通常是由具有弹性的树脂制成的部件,因此齿条罩可能由于来自路面的飞石等而被损坏和破裂。
齿条壳体在其轴向端部处包括止挡部,该止挡部从该齿条壳体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止挡部将容置滚珠丝杠螺母的滚珠丝杠室与齿条罩的内室隔开。止挡部设置有供操纵轴延伸穿过的通孔。因此,当齿条罩如上所述地那样破裂时,水会从齿条罩的破裂部分进入该齿条罩的内室并且随后水会经由止挡部的通孔进入齿条壳体(具体地,进入滚珠丝杠室)。由于止挡部的通孔在该止挡部的大致轴向中间处是敞开的,因此已进入滚珠丝杠室的水会滞留,直至滚珠丝杠室中的水位达到通孔处。水在低温环境下冻结。随着滚珠丝杠室中的水位变高,冻结量会增大,使得用于阻碍滚珠丝杠螺母旋转的阻力可能增大。因此,存在从驱动源施加至操纵轴的辅助力变得不足的可能性。
鉴于此,JP 2014-189060A中描述的转向装置包括开孔和排出阀,其中,该开孔设置在齿条壳体的下表面中并且提供滚珠丝杠室与外部之间的连通,该排出阀设置成关闭开孔。排出阀在滞留于齿条壳体的滚珠丝杠室中的水量已达到预定量时被水压打开。因此,在该转向装置中,已进入滚珠丝杠室的水可以从开孔经由排出阀排出至齿条壳体的外部。
发明内容
然而,在水从滚珠丝杠室的排出通过设置在齿条壳体的下表面中的开孔经由排出阀来进行的结构中,由于水在滚珠丝杠室内的水量达到预定量之前被允许滞留在滚珠丝杠室中,因此当水在低温环境下冻结时,水的冻结可能会阻碍滚珠丝杠螺母的旋转。如果排出阀设定成使得滚珠丝杠室中的用于使排出开始的水压较低,则水从外面经由排出阀进入滚珠丝杠室的可能性很高。另外,如果滚珠丝杠室中的水冻结,则设置在齿条壳体的下表面上的排出阀的打开由于水的冻结而受到阻碍的可能性很高,并且因此水从滚珠丝杠室排出的排出性能会退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保水从齿条壳体的滚珠丝杠室排出的排出性能的转向装置。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转向装置包括:操纵轴,该操纵轴具有设置有螺旋槽的外周表面;齿条壳体,该齿条壳体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保持该操纵轴以使得操纵轴能够沿该操纵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滚珠丝杠螺母,该滚珠丝杠螺母经由多个滚珠与螺旋槽螺纹地接合并且构造成由驱动源旋转地驱动以使操纵轴沿轴向方向移动;轴承,该轴承设置在齿条壳体的内周表面与滚珠丝杠螺母的外周表面之间,该轴承支承滚珠丝杠螺母以使得滚珠丝杠螺母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旋转;以及齿条罩,该齿条罩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覆盖齿条壳体的轴向端部。齿条壳体包括分隔壁,该分隔壁从齿条壳体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将容置滚珠丝杠螺母的滚珠丝杠室与齿条罩的内室隔开。分隔壁具有供操纵轴延伸穿过的通孔和设置在该通孔的竖向下方的排出通道,该排出通道提供滚珠丝杠室与齿条罩的内室之间的连通。
通过这种构型,由于排出通道设置在齿条壳体的止挡部中的通孔的竖向下方,因此已进入滚珠丝杠室的水可以在滚珠丝杠室中的水位达到通孔之前经由排出通道排出至滚珠丝杠室的外部。因此,可以减小滞留在滚珠丝杠室中的水的最大量并且由此降低滚珠丝杠室中的水位。因此,可以适当地确保水从齿条壳体的滚珠丝杠室排出的排出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意义与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构型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转向装置沿IV-IV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转向装置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构型将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转向装置10是使操纵轴沿该操纵轴的轴向方向A移动以使分别连接至操纵轴的两个端部的转向轮转向的装置。
如图1中所示,转向装置10包括转向机构12。转向机构12包括方向盘14和转向轴16。方向盘14设置在车厢中以便能够被车辆驾驶员操作,并且方向盘14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方向盘14借助由车辆驾驶员执行的旋转操作而旋转。转向轴16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方向盘14。转向轴16由固定至车身的齿条壳体20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转向轴16随着方向盘14的旋转而旋转。构成齿条-小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小齿轮18设置在转向轴16的另一个端部处。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转向装置10包括操纵轴(齿条轴)22。操纵轴22是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构件。操纵轴22设置有齿条24。齿条24设置在与操纵轴22的任一个端部偏离的位置处。齿条24与小齿轮18一起构成齿条-小齿轮机构。转向轴16的小齿轮18与操纵轴22的齿条24彼此啮合。
转向轴16将借助由车辆驾驶员执行的旋转操作施加至方向盘14的扭矩传递至操纵轴22。操纵轴22随着转向轴16的旋转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即沿轴向方向A移动。转向轴16的旋转通过齿条-小齿轮机构而转换成操纵轴22在轴向方向A上的直线运动。
拉杆28分别经由球接头26枢转地连接至操纵轴22的两个轴向端部。转向轮32分别经由转向节臂30连接至拉杆28。转向轮32借助操纵轴22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而转动。车辆借助转向轮32的转动而转向右侧以及转向左侧。
转向装置10包括滚珠丝杠机构34、电动马达36和驱动力传递机构38。利用电动马达36作为驱动源,转向装置10可以在车辆驾驶员旋转地操作方向盘14时辅助转向扭矩。即,在转向装置10中,由电动马达36产生的旋转扭矩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38传递至滚珠丝杠机构34,并且该旋转扭矩通过滚珠丝杠机构34而转换成用于使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线性地移动的力。因此,转向装置10向操纵轴22施加辅助力以辅助转向轮32的转动。转向装置10是所谓的齿条平行式转向装置。
滚珠丝杠机构34包括滚珠丝杠部40和滚珠丝杠螺母42。滚珠丝杠部40是作为螺旋槽形成在操纵轴22的外周表面上的外周槽,使得形成多个螺旋形匝。滚珠丝杠部40设置在与操纵轴22的另一个端部偏离的位置处(具体地,与齿条24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并且该位置是位于与设置有齿条24的一个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个端部)。如图2中所示,滚珠丝杠螺母42是形成为圆筒形形状并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圆筒形构件。滚珠丝杠螺母42与操纵轴22同轴地设置。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径大于操纵轴22的外径。滚珠丝杠螺母42具有作为螺旋槽形成在滚珠丝杠螺母42的内周表面上的内周槽,使得形成多个螺旋形匝。
滚珠丝杠部40的外周槽和滚珠丝杠螺母42的内周槽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面向彼此。在滚珠丝杠部40的外周槽与滚珠丝杠螺母42的内周槽之间形成有多个滚珠44滚动所沿的滚动路径46。滚珠44以可滚动的方式布置在滚动路径46中。滚珠丝杠部40的外周槽和滚珠丝杠螺母42的内周槽经由滚珠44彼此螺纹地接合。滚珠44通过设置在滚珠丝杠螺母42中的导向器(未示出)而不断地循环移动。
操纵轴22插入穿过齿条壳体20以便能够沿轴向方向A移动,并且操纵轴22被齿条壳体20保持。齿条壳体20在保持操纵轴22能够沿轴向方向A移动的同时覆盖操纵轴22。齿条壳体20是形成为大致管状形状并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构件。齿条壳体20具有小直径部50和大直径部52。
小直径部50的内径略微大于操纵轴22的外径。供转向轴16插入穿过的转向轴插入部54连接至小直径部50。大直径部52的内径大于小直径部50的内径。滚珠丝杠机构34和驱动力传递机构38被容置在大直径部52中。在大直径部52中形成有滚珠丝杠室56。在滚珠丝杠室56中主要设置有滚珠丝杠螺母42和滚珠44。滚珠丝杠螺母42被大直径部52覆盖以便能够旋转。
齿条壳体20包括第一齿条壳体20-1和第二齿条壳体20-2,第一齿条壳体20-1和第二齿条壳体20-2能够沿操纵轴22的轴向方向A彼此附接及分离。齿条壳体20的可附接/可分离部是大直径部52。即,在齿条壳体20中,第一齿条壳体20-1和第二齿条壳体20-2能够在大直径部52中沿轴向方向A彼此附接及分离。该构型使得可以将滚珠丝杠机构34的滚珠丝杠螺母42和驱动力传递机构38容置在大直径部52中。第一齿条壳体20-1包括转向轴插入部54和大直径部52的一部分。第二齿条壳体20-2包括大直径部52的剩余部分。
齿条壳体20的第一齿条壳体20-1和第二齿条壳体20-2配装至彼此。具体地,这种配装通过以承插接合方式将第一齿条壳体20-1的大直径部和第二齿条壳体20-2的大直径部连接至彼此来实现。在滚珠丝杠机构34的滚珠丝杠螺母42和驱动力传递机构38被容置于大直径部52中之后进行这种配装。
转向装置10包括对电动马达36的输出进行控制的ECU(电子控制单元)58。电动马达36和ECU 58彼此相邻地容置在固定于齿条壳体20的大直径部52附近的外壳中。电动马达36设置成使得电动马达36的输出轴平行于操纵轴22的轴向方向A。ECU 58利用扭矩传感器等检测施加至方向盘14的扭矩。基于检测到的扭矩,ECU 58设定待由电动马达36产生的辅助扭矩,由此控制电动马达36的输出。电动马达36根据来自ECU 58的指令产生辅助扭矩并且将该辅助扭矩传递至驱动力传递机构38。
驱动力传递机构38具有如下结构:其输入侧连接至电动马达36的输出轴,并且其输出侧连接至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侧。具体地,驱动力传递机构38包括主动带轮60、带62和从动带轮64。主动带轮60和从动带轮64中的每一者均是具有外齿的齿形带轮。带62是具有内齿的齿形带并且是环形的橡胶构件。
主动带轮60具有供电动马达36的输出轴插入穿过的通孔,并且主动带轮60固定地附接至电动马达36的输出轴。从动带轮64具有供滚珠丝杠机构34的滚珠丝杠螺母42插入穿过的通孔,并且从动带轮64沿轴向方向A固定地附接至滚珠丝杠螺母42的一个端部。带62绕主动带轮60和从动带轮64卷绕并且与主动带轮60的外齿以及从动带轮64的外齿啮合。
驱动力传递机构38是下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力传递机构通过使用主动带轮60、带62和从动带轮64来使电动马达36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以将减速的旋转传递至滚珠丝杆螺母42。即,在驱动力传递机构38中,由电动马达36产生的旋转扭矩在主动带轮60与从动带轮64之间经由带62进行传递。带62将主动带轮60的旋转传递至从动带轮64,而不发生滑移。当辅助扭矩从电动马达36传递至驱动力传递机构38时,与从动带轮64结合的滚珠丝杠螺母42被旋转地驱动,使得操纵轴22经由滚珠44沿轴向方向A移动。
转向装置10包括轴承66。轴承66设置在齿条壳体20的大直径部52与滚珠丝杠机构34的滚珠丝杠螺母42之间,即,设置在大直径部52的内周表面与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表面之间。轴承66形成为环形形状。轴承66设置在滚珠丝杠螺母42的沿轴向方向A的另一个端部上。轴承66支承滚珠丝杠螺母42,使得滚珠丝杠螺母42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20的大直径部52旋转。例如,轴承66是诸如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之类的滚珠轴承。
轴承66包括外环部68、内环部70和滚珠72。外环部68和内环部70各自形成为环形形状。外环部68的外周表面在径向方向上面向齿条壳体20的大直径部52的内周表面。内环部70的内周表面在径向方向上面向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表面并且固定地附接至滚珠丝杠螺母42。内环部70随着滚珠丝杠螺母42一起旋转,即,内环部70与滚珠丝杠螺母42一起旋转。在外环部68的内周表面和内环部70的外周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环形槽。外环部68的槽和内环部70的槽设置成在径向方向上面向彼此。在外环部68的槽与内环部70的槽之间形成有环形滚动路径74。滚珠72沿着滚动路径74的周向方向以可滚动的方式布置在滚动路径74中,并且滚珠72在被外环部68支承的同时随着内环部70的旋转、即随着滚珠丝杠螺母42的旋转而滚动。
在上述转向装置10的结构中,当方向盘14被操作时,方向盘14的转向扭矩传递至转向轴16,并且因此操纵轴22通过由小齿轮18和齿条24构成的齿条-小齿轮机构而沿轴向方向A移动。传递至转向轴16的转向扭矩由ECU 58利用扭矩传感器等进行检测。ECU 58基于转向扭矩、电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等对电动马达36执行输出控制。电动马达36根据来自ECU58的指令产生辅助扭矩。该辅助扭矩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38和滚珠丝杠机构34而转换成用于使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移动的驱动力。
当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移动时,转向轮32的方向经由球接头26、拉杆28和转向节臂30而被改变。因此,在转向装置10中,由于由电动马达36根据施加至转向轴16的转向扭矩而产生的辅助扭矩可以应用于操纵轴22的轴向运动,因此可以在车辆驾驶员操作方向盘14时减小转向力。
在转向装置10中,在齿条壳体20的第一齿条壳体20-1与轴承66的外环部68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76和保持弹性构件76的板构件78。在齿条壳体20的第二齿条壳体20-2与轴承66的外环部68之间设置有另一弹性构件76和另一板构件78。每个弹性构件76均是具有弹性的环形弹性构件并且是例如由金属制成的盘形弹簧。每个板构件78均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铁制成。板构件78具有L形形状的截面并且具有环形形状。
板构件78在保持弹性构件76的同时设置在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侧以沿轴向方向A被夹在轴承66的外环部68与齿条壳体20之间。弹性构件76设置成沿轴向方向A被夹在外环部68与板构件78之间。弹性构件76在弹性构件76的内周端部处沿轴向方向A按压板构件78的凸缘部,并且在弹性构件76的外周端部处沿轴向方向A按压外环部68。外环部68沿轴向方向A被夹在两个弹性构件76之间,并且通过两个弹性构件76的弹力而保持在两个弹性构件76之间。轴承66的外环部68由两个弹性构件76保持以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20沿轴向方向A弹性地移位。
紧接在从方向盘14的中立状态开始操作方向盘14之后,操纵轴22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不会引起滚珠丝杠螺母42的旋转,并且因此滚珠丝杠螺母42与轴承66一起沿轴向方向A略微地移动,于是轴承66的移位受到限制,两个弹性构件76中的一个弹性构件76被压缩。此后,由于滚珠丝杠螺母42借助电动马达36的操作而旋转,因此操纵轴22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得到辅助。因此,由于轴承66可以通过两个弹性构件76的弹力来保持以能够沿轴向方向A移动,因此滚珠丝杠螺母42的旋转以及由此操纵轴22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可以平稳地进行。
在转向装置10中,操纵轴22附接有大直径构件80。大直径构件80分别设置在操纵轴22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并且同轴地连接至操纵轴22。大直径构件80的外径大于操纵轴22的外径。大直径构件80设置有沿轴向向外敞开的大致球形的开孔82。构成球接头26的球销的球端经由缓冲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容置在开孔82中。
分别接纳大直径构件80的大直径接纳室84分别形成在齿条壳体20的两个轴向端部处(具体地,形成在小直径部50的位于齿条壳体20的两个轴向端部处的轴向外端部处)。大直径接纳室84的直径大于大直径构件80的外径。齿条壳体20具有止挡部86。止挡部86设置成比大直径构件80更靠近操纵轴22的轴向中央部分。止挡部86从齿条壳体20的本体(具体地是小直径部5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并且止挡部86形成为环形形状。止挡部86是用于形成滚珠丝杠室56和大直径接纳室84的壁构件,并且是将滚珠丝杠室56与大直径接纳室84隔开的分隔板。
操纵轴22延伸穿过的通孔88形成在止挡部86的轴中央处。通孔88形成为与操纵轴22的外部形状对应的圆形形状并且通孔88的直径大于操纵轴22的外径。止挡部86具有限制大直径构件80所附接的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移动超过预定行程的功能。止挡部86具有承受来自大直径构件80的按压力所需的轴向厚度,以限制操纵轴22移动超过预定行程。
转向装置10包括端部阻尼器90。端部阻尼器90是下述装置:该装置构造成吸收在大直径构件80的轴向端面由于操纵轴22的轴向运动而抵靠齿条壳体20的止挡部86时产生的冲击,由此防止驱动力传递机构38的带62跳齿等。端部阻尼器90与止挡部86相邻地设置并且沿轴向设置在止挡部86的外侧,并且布置在大直径构件80与止挡部86之间。端部阻尼器90包括弹性本体92和保持板94,其中,弹性本体92为例如树脂或弹簧,保持板94保持弹性本体92,并且大直径构件80的轴向端面与保持板94接触。利用弹性本体92,端部阻尼器90抑制(减小)在操纵轴22抵靠端部阻尼器90时产生的冲击力。
保持板94是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具有L形形状的截面的构件。保持板94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铁制成。保持板94包括圆筒形部94a和凸缘部94b,其中,圆筒形部94a沿轴向方向A延伸,凸缘部94b从圆筒形部94a的一个轴向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圆筒形部94a具有面向操纵轴22的外周表面的内周表面。在圆筒形部94a的轴中间处设置有通孔。操纵轴22延伸穿过该通孔。凸缘部94b设置在圆筒形部94a中的位于远离止挡部86的远侧的轴向端部处。大直径构件80的轴向端面与凸缘部94b接触。在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上的移动量达到预定行程之前,凸缘部94b和大直径构件80彼此分隔开,而在移动量已达到预定行程时,凸缘部94b和大直径构件80彼此接触。图2示出了大直径构件80的轴向端面与端部阻尼器90的保持板94的凸缘部94b接触的状态。
弹性本体92粘接至保持板94的圆筒形部94a和凸缘部94b以与保持板94结合。弹性本体92构造成使得弹性本体92的突出部92a在弹性本体92与保持板94结合的状态下配装到形成在齿条壳体20的大直径接纳室84中的槽部84a中。端部阻尼器90通过将弹性本体92配装到齿条壳体20的槽部84a中而相对于齿条壳体20定位。弹性本体92形成为具有吸收在大直径构件80抵靠止挡部86时产生的冲击所需的尺寸和形状,并且弹性本体92形成为具有配装到大直径接纳室84的槽部84a中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一旦保持板94在大直径构件80的轴向端面与凸缘部94b接触并且沿轴向方向A按压凸缘部94b时接收到冲击力,保持板94就将冲击传递至弹性本体92。通过从保持板94施加的冲击,弹性本体92与保持板94一起沿轴向方向A移位以靠近齿条壳体20的止挡部86。当操纵轴22在轴向方向A上的移动量达到预定行程时,弹性本体92被夹在保持板94与止挡部86之间以压缩变形。因此,从大直径构件80施加至端部阻尼器90的保持板94的冲击力通过弹性本体92的弹性变形的效果而被吸收。
在转向装置10中,齿条壳体20的两个轴向端部分别被齿条罩96覆盖。齿条罩96是管状的,并且沿操纵轴22的轴向方向A延伸。齿条罩96形成为波纹管形状。齿条罩96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齿条罩96的一个轴向端部固定地附接至齿条壳体20的小直径部50的轴向端部的外周表面,并且齿条罩96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固定地附接至拉杆28。齿条罩96围封与操纵轴22的轴向端部连接的球接头26和拉杆28,由此防止异物例如飞石从外面进入容置球接头26和拉杆28的内室98。
如上所述,齿条壳体20包括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止挡部86。止挡部86是将滚珠丝杠室56与大直径接纳室84以及由此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隔开的分隔壁。如图2、图3和图4中所示,止挡部86如上所述的那样具有形成在止挡部86的轴中间处并供操纵轴22延伸穿过的通孔88,并且止挡部86还具有不同于通孔88的排出通道100。
排出通道100是与通孔88分开地设置在止挡部86中的孔,并且设置成用于将滞留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排出至外面。在转向装置10附接至车辆的状态下,排出通道100在止挡部86中设置在通孔88的竖向下方并且沿轴向方向A延伸穿过止挡部86。排出通道100是下述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提供滚珠丝杠室56与大直径接纳室84之间的连通并且由此提供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之间的连通。如图4中所示,排出通道100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排出通道100形成为使得其直径小于止挡部86的径向宽度。
排出通道1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四边形、椭圆形、六边形等。排出通道100可以是任意排出通道,只要排出通道100至少包括位于通孔88的下端位置下方的通道部即可。因此,排出通道100可以包括位于通孔88的下端位置上方的通道部。单个排出通道100可以设置在止挡部86中。替代性地,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排出通道100。如稍后将描述的,为了改善从滚珠丝杠室56至齿条罩96的内室98的排出性,在转向装置10附接至车辆的状态下,排出通道100可以设置在通孔88的正下方、即通孔88的轴向中心的竖向下方,并且排出通道100的下端部与滚珠丝杠室56连通的位置可以靠近滚珠丝杠室56的下端部(具体地,靠近止挡部86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连接的根部部分)。
如上所述,端部阻尼器90与止挡部86相邻地设置并且从止挡部86沿轴向向外设置,并且设置在大直径构件80与止挡部86之间。端部阻尼器90是用于齿条壳体20的非密封构件。即,端部阻尼器90的弹性本体92的尺寸设定成使得在弹性本体92与齿条壳体20之间形成有间隙空间。例如,弹性本体92形成为使得突出部92a的外径小于齿条壳体20的大直径接纳室84的槽部84a的内径。另外,弹性本体92形成为使得在突出部92a配装到槽部84a中时,在弹性本体92与止挡部86之间以及在弹性本体92与齿条壳体20的内周表面之间均形成有间隙。
形成在端部阻尼器90的弹性本体92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连通通道102,连通通道102允许排出通道1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大直径接纳室84连通以及由此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即,连通通道102是形成在弹性本体92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
在上述转向装置10的结构中,当水由于齿条罩96的破裂而进入内室98并且随后水进入大直径接纳室84并进一步经由止挡部86的通孔88等进入滚珠丝杠室56时,已进入滚珠丝杠室56的水可以经由设置在止挡部86的通孔88的竖向下方的排出通道100而排出至外面。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已进入滚珠丝杠室56的水可以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位到达通孔88之前经由排出通道1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因此与没有设置排出通道100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滞留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的最大量并且由此降低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位。因此,在转向装置10中,可以适当地确保水从齿条壳体20的滚珠丝杠室56排出的排出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被冻结时,最大冻结量可以减小至较小量。因此,可以减小由于水的冻结而阻碍滚珠丝杠螺母42旋转的阻力。因此,可以防止因水在滚珠丝杠室56中冻结而产生的影响作用于从电动马达36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38和滚珠丝杠机构34施加至操纵轴22的辅助力。因此,即使当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被冻结时,车辆驾驶员仍可以在没有较大的扭矩增加量的情况下操作方向盘14。
在上述转向装置10的结构中,由于允许排出通道1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大直径接纳室84连通以及由此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的连通通道102设置在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壳体20之间,因此从滚珠丝杠室56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1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的水可以穿过连通通道102返回至大直径接纳室84和齿条罩96的内室98。因此,可以防止如下情况:水从滚珠丝杠室56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1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受端部阻尼器90阻碍。因此,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外部的水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从齿条罩96的破裂部分排出到路面上。
如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包括:操纵轴22,操纵轴22具有设置有滚珠丝杠部40的外周表面;齿条壳体20,齿条壳体20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保持操纵轴22使得操纵轴22能够沿轴向方向A移动;滚珠丝杠螺母42,滚珠丝杠螺母42经由滚珠44与滚珠丝杠部40螺纹地接合并且构造成由电动马达36旋转地驱动以使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移动;轴承66,轴承66设置在齿条壳体20的内周表面与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表面之间,轴承66支承滚珠丝杠螺母42以使得滚珠丝杠螺母42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20旋转;以及齿条罩96,齿条罩96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覆盖齿条壳体20的轴向端部。齿条壳体20包括止挡部86,止挡部86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将容置滚珠丝杠螺母42的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隔开。止挡部86具有供操纵轴22延伸穿过的通孔88和设置在通孔88的竖向下方的排出通道100,排出通道100提供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之间的连通。排出通道100是与通孔88分开地设置在止挡部86中的孔。止挡部86是设置在齿条壳体20中并限制操纵轴22移动超过预定行程的止挡部。
通过这种构型,由于排出通道100设置在齿条壳体20的止挡部86中的通孔88的竖向下方,因此已进入滚珠丝杠室56的水可以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位到达通孔88之前经由排出通道1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因此,可以减小滞留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的最大量并且由此降低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位。因此,可以适当地确保水从齿条壳体20的滚珠丝杠室56排出的排出性。
转向装置10包括端部阻尼器90和连通通道102,其中,端部阻尼器90沿轴向方向与止挡部86相邻地设置,并且构造成抑制操纵轴22的运动,连通通道102允许排出通道1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端部阻尼器90是用于齿条壳体20的非密封构件,并且连通通道102是形成在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
通过这种构型,由于设置了允许排出通道1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的连通通道102,因此从滚珠丝杠室56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1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的水可以穿过连通通道102返回至齿条罩96的内室98。因此,可以防止如下情况:水从滚珠丝杠室56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1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受端部阻尼器90阻碍。
接下来,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的构型。在图5和图6中,与图3和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赋予给与图3和图4中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对这些部件的描述将被省略或简化。
在转向装置10中,如图5和图6中所示,齿条壳体20的止挡部86具有供操纵轴22延伸穿过的通孔88,并且还具有不同于通孔88的排出通道200。排出通道200是设置在止挡部86中并与圆形通孔88连通的槽。排出通道200设置成用于将滞留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排出至外面。排出通道200从通孔88沿径向向外凹进。在转向装置10附接至车辆的状态下,排出通道200设置在止挡部86中、通孔88的竖向下方并且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止挡部86。排出通道200是下述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提供滚珠丝杠室56与大直径接纳室84之间的连通并且由此提供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之间的连通。排出通道200形成为使得其径向宽度等于或小于止挡部86的径向宽度。
只要排出通道200与通孔88连通,排出通道200的横截面形状就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有角的形状、圆弧形形状或椭圆弧形形状。排出通道200可以是任意排出通道,只要排出通道至少包括位于圆形通孔88的下端位置(该下端位置实际上为预计是通孔88的圆形的下端部的位置)下方的通道部即可。因此,排出通道200可以包括位于通孔88的下端位置上方的通道部。单个排出通道200可以设置在止挡部86中。替代性地,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排出通道200。为了改善水从滚珠丝杠室56排出至齿条罩96的内室98的排出性,在转向装置10附接至车辆的状态下,排出通道200可以设置在通孔88的正下方、即通孔88的轴向中心的竖向下方,并且排出通道200的下端部与滚珠丝杠室56连通的位置可以靠近滚珠丝杠室56的下端部(具体地,靠近止挡部86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连接的根部部分)。
形成在端部阻尼器90的弹性本体92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构成连通通道102,连通通道102允许排出通道200与大直径接纳室84连通以及由此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即,连通通道102是形成在弹性本体92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
如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包括:操纵轴22,操纵轴22具有设置有滚珠丝杠部40的外周表面;齿条壳体20,齿条壳体20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保持操纵轴22以使得操纵轴22能够沿轴向方向A移动;滚珠丝杠螺母42,滚珠丝杠螺母42经由多个滚珠44与滚珠丝杠部40螺纹地接合并且构造成由电动马达36旋转地驱动以使操纵轴22沿轴向方向A移动;轴承66,轴承66设置在齿条壳体20的内周表面与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表面之间,轴承66支承滚珠丝杠螺母42以使得滚珠丝杠螺母42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20旋转;以及齿条罩96,齿条罩96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覆盖齿条壳体20的轴向端部。齿条壳体20包括止挡部86,止挡部86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将容置滚珠丝杠螺母42的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隔开。止挡部86具有通孔88和排出通道200,其中,操纵轴22穿过该通孔88,排出通道200竖直地设置在通孔88的下方并且提供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之间的连通。排出通道200是设置在止挡部86中并与通孔88连通的槽。
通过这种构型,由于排出通道200设置在齿条壳体20的止挡部86中的通孔88的竖向下方,因此已进入滚珠丝杠室56的水可以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位到达通孔88之前经由排出通道2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因此,可以减小滞留在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的最大量并且由此降低滚珠丝杠室56中的水位。因此,可以适当地确保水从齿条壳体20的滚珠丝杠室56排出的排出性。
转向装置10包括端部阻尼器90和连通通道102,其中,端部阻尼器90与止挡部86沿轴向相邻地设置并且构造成抑制操纵轴22的运动,连通通道102允许排出通道2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端部阻尼器90是用于齿条壳体20的非密封构件,并且连通通道102是形成在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
通过这种构型,由于设置了允许排出通道2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的连通通道102,因此从滚珠丝杠室56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2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的水可以穿过连通通道102返回至齿条罩96的内室98。因此,可以防止如下情况:水从滚珠丝杠室56的内部经由排出通道200排出至滚珠丝杠室56的外部受端部阻尼器90阻碍。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每一者中,排出通道100或200设置在限制操纵轴22移动超过预定行程的止挡部86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型。替代性地,排出通道100或200可以设置在下述分隔壁中:该分隔壁从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将滚珠丝杠室56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隔开。另外,在这种改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每一者中,端部阻尼器90是用于齿条壳体20的非密封构件,并且允许排出通道100或200经由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罩96的内室98连通的连通通道102是形成在端部阻尼器90与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型。替代性地,端部阻尼器90可以是用于齿条壳体20的密封构件,并且连通通道102可以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端部阻尼器90的竖向下部部分。另外,在这种改型中,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改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

Claims (4)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纵轴(22),所述操纵轴(22)具有设置有螺旋槽的外周表面;
齿条壳体(20),所述齿条壳体(20)具有圆筒形形状并且保持所述操纵轴(22),使得所述操纵轴(22)能够沿所述操纵轴(22)的轴向方向移动;
滚珠丝杠螺母(42),所述滚珠丝杠螺母(42)经由多个滚珠与所述螺旋槽螺纹接合并且构造成由驱动源旋转地驱动以使所述操纵轴(22)沿所述轴向方向移动;
轴承(66),所述轴承(66)设置在所述齿条壳体(20)的内周表面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42)的外周表面之间,所述轴承(66)支承所述滚珠丝杠螺母(42),使得所述滚珠丝杠螺母(42)能够相对于所述齿条壳体(20)旋转;以及
齿条罩(96),所述齿条罩(96)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覆盖所述齿条壳体(20)的轴向端部,其中,
所述齿条壳体(20)包括分隔壁(86),所述分隔壁(86)从所述齿条壳体(20)的圆筒形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将容置所述滚珠丝杠螺母(42)的滚珠丝杠室与所述齿条罩(96)的内室隔开,以及
所述分隔壁(86)具有通孔(88)和设置在所述通孔(88)的竖向下方的排出通道(100;200),所述操纵轴(22)延伸穿过所述通孔(88),所述排出通道(100;200)提供所述滚珠丝杠室与所述齿条罩(96)的所述内室之间的连通,在所述转向装置附接至车辆的状态下,所述排出通道设置在所述通孔的竖向下方,
所述排出通道(100;200)是与所述通孔(88)分开地设置在所述分隔壁(86)中的孔、或者是设置在所述分隔壁(86)中并与所述通孔(88)连通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分隔壁(86)是设置在所述齿条壳体(20)中并限制所述操纵轴(22)移动超过预定行程的止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端部阻尼器(90)和连通通道(102),所述端部阻尼器(90)沿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止挡部相邻地设置并且构造成抑制在所述操纵轴(22)抵靠所述端部阻尼器(90)时产生的冲击力,所述连通通道(102)允许所述排出通道(100;200)经由所述端部阻尼器(90)与所述齿条罩(96)的所述内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端部阻尼器(90)是用于所述齿条壳体(20)的非密封构件,并且所述连通通道(102)是形成在所述端部阻尼器(90)与所述齿条壳体(20)之间的间隙空间。
CN201711261167.3A 2016-12-08 2017-12-04 转向装置 Active CN108177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8091A JP6769854B2 (ja) 2016-12-08 2016-12-08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238091 2016-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7686A CN108177686A (zh) 2018-06-19
CN108177686B true CN108177686B (zh) 2021-11-05

Family

ID=60515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61167.3A Active CN108177686B (zh) 2016-12-08 2017-12-04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7461B2 (zh)
EP (1) EP3333046B1 (zh)
JP (1) JP6769854B2 (zh)
CN (1) CN108177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6182B1 (ja) * 2017-06-29 2018-01-2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049945B2 (ja) * 2018-06-28 2022-04-07 Thk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4516A1 (de) * 1977-07-30 1979-02-15 Audi Nsu Auto Union Ag Zahnstangenlenkung fuer kraftfahrzeuge
CN1688472A (zh) * 2002-08-22 2005-10-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10007769A (ja) * 2008-06-27 2010-01-14 Ntn Corp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3204179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JP2014189060A (ja) * 2013-03-26 2014-10-06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097840A (ja) * 2014-11-21 2016-05-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83228A (en) * 1967-09-12 1970-03-04 Cam Gear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teering Gears
GB1271079A (en) * 1968-08-30 1972-04-19 Cam Gear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ck and pinion assemblies
EP0507164A3 (en) * 1991-04-02 1993-04-07 Koyo Seiko Co., Ltd. Back and pinion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US6026924A (en) * 1997-02-10 2000-02-22 Trw Inc. Steering gear
JP2002037097A (ja) * 2000-07-21 2002-02-06 Nsk Ltd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02008047A1 (fr) 2000-07-21 2002-01-31 Nsk Ltd. Dispositif motorise a direction assistee
US20050184480A1 (en) * 2004-02-25 2005-08-25 Arlt George E. Boot shield
JP2006088978A (ja) * 2004-09-27 2006-04-06 Showa Corp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202005007923U1 (de) * 2005-05-20 2005-08-11 Trw Automotive Gmbh Lenkgetriebe
US7665747B2 (en) * 2006-10-13 2010-02-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teering gear assembly having rack bushing
US8931268B1 (en) * 2010-12-23 2015-01-13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Transaxle fluid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accommodation apparatus
JP6413329B2 (ja) * 2013-12-03 2018-10-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操舵装置
JP6087311B2 (ja) * 2014-03-27 2017-03-0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操舵装置
JP2015199414A (ja) * 2014-04-07 2015-11-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4516A1 (de) * 1977-07-30 1979-02-15 Audi Nsu Auto Union Ag Zahnstangenlenkung fuer kraftfahrzeuge
CN1688472A (zh) * 2002-08-22 2005-10-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2010007769A (ja) * 2008-06-27 2010-01-14 Ntn Corp 電動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3204179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JP2014189060A (ja) * 2013-03-26 2014-10-06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097840A (ja) * 2014-11-21 2016-05-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7686A (zh) 2018-06-19
US10717461B2 (en) 2020-07-21
EP3333046A1 (en) 2018-06-13
JP6769854B2 (ja) 2020-10-14
EP3333046B1 (en) 2020-10-14
JP2018094935A (ja) 2018-06-21
US20180162439A1 (en)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9725B2 (en) Torque feedback system for a steer-by-wire vehicle, vehicle having steering column,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feedback in vehicle
EP3219578B1 (en) Steering system
US10370028B2 (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6148121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80334187A1 (en) Steering system
US9156493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CN108725572B (zh) 蜗轮减速器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EP2783943B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3219577A2 (en) Damper apparatus and steering system
US20090260468A1 (en) Steering device and movement converting device used therefor
CN108177686B (zh) 转向装置
US10232872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8070117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167009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JP4589144B2 (ja) 電動舵取装置
JP2017128182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2660407B1 (ko) 랙구동형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JP644300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097841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96890B2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0090262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110037614A (ko) 스토퍼밸브를 구비한 동력조향장치
JP2016101792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64526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097842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