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3937A -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3937A
CN108153937A CN201711256832.XA CN201711256832A CN108153937A CN 108153937 A CN108153937 A CN 108153937A CN 201711256832 A CN201711256832 A CN 201711256832A CN 108153937 A CN108153937 A CN 108153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
polar
line
rotor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68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世斌
薛臣
郑艳平
苑宏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Gol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Gol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Gol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Gol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12568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39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3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393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8Manufacturability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for manufactur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根据设计转子的规格,设定转子形线的公称长度L和公称腰部宽度B;间隙系数ε,转子形线极坐标方程是ρ=0.5L‑0.5(L‑B)sin2θ‑ε,获得四段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两头浑圆中间腰部宽度略小的封闭曲线;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为修整后的转子形线。本发明提供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方程,通过数学方程的计算可为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和绘制图纸提供精确的数据,提升了转子设计的精度和科学性,并为转子的数控加工和智能制造研究提供数学分析的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类设备或混合设备的转子外形的形 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转子泵属于容积泵,适合卫生级介质和腐蚀性、高粘度介质的输送。
转子是转子泵的核心部件,1台转子泵装有形状相同的一对转子,二个转子间相互啮合安装在泵腔内。转子泵依靠一对转子的同步反向转动,在进口处产生吸力,吸入 所要输送的物料,并经过出口排出,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
转子泵的转子有多种类型,比如三叶型、蝴蝶型、单叶型等。但是,关于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尚无形线方程式的报道,各家设计人员对自己的设计方法多秘而不宣。转 子外形的形线是较复杂的曲线,没有形线的数学方程式,就难以保正转子外形线设计 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有必要研究转子泵转子形线的数学方程及应用数学方程精确计算 并设计转子外形的形线的方法。所设计的转子外形形线,用计算机的机械制图软件(例 如AutoCAD绘图软件、超级工程师绘图软件等)绘制机械加工图,然后将电子版机械 加工图输入数控加工设备(比如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等)的控制系统 来加工转子外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通过数学方程的计算可为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和绘制图纸提供精确的数据,并为转子的数控加工 和智能制造研究提供数学分析的条件。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1)、根据设计转子的规格,设定转子形线的公称长度L和公称腰部宽度B;
(2)、根据二转子之间的啮合间隙,设定间隙系数ε的值;
(3)、用形线方程计算不同极角θ时的一系列极径ρ,
转子形线的数学方程为极坐标方程:
ρ=0.5L-0.5(L-B)sin2θ-ε
式中:
ρ:极径,L:转子的长度,B:转子的腰部宽度,θ:极角,ε:间隙系数;
(4)、用计算机机械制图软件,根据计算所得的各极角θ的一系列极径ρ值,以 极点0为原点,绘制不同极角θ的一系列极径ρ值的线段;
(5)、用光滑曲线依次连接各极径线段的末端,形成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
(6)、以经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
(7)、以经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270°范围内的初形线;
至此所获得四段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两头浑圆中间腰部宽度略小的封闭曲线;此封闭曲线尚需进行修整后才可作为转子的形线,对于极角θ=0°~9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θ=45°~90°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90°~18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 修整极角θ=90°~135°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180°~27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 角θ=225°~270°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 θ=270°~315°区间的曲线;使四段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为修整后 的转子形线。
所述曲线的修整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上述方法绘制的一系列极径线段及其封闭曲线命名为图形A,其轴心在极 点0处;
(b)、复制图形A并向θ=0°方向移动0.5(L+B)距离,使所复制图形的轴心位 于极坐标的θ=0°和ρ=0.5(L+B)的位置,命名此复制图形为图形B;
(c)、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点,将图形B逆时针方向旋 转90°,使图形B的极径线段ρ0与封闭曲线A的极径线段ρ0成90°垂直;
(d)、在图形A中,延长θ=0°的极径线段ρ0的长度,延长量为ε(极径线段的 始端保持在极点),并以延长后的端点为始点,在θ=0°~45°区间,绘制与该初形线距离 为ε的曲线,所得曲线称为图形A的偏移曲线;
(e)、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11取值可在1°~5°范围内);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 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 相交,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 径线段的名下;
(f)、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 为2θ1;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 角度为2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测定各相交点 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
(g)、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 为3θ1;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在绘图平面上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形B,旋转角度为3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 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 的名下;
(h)、按上述作图方法,继续增加旋转角度作图并记录,直到旋转作图中图形B 的极径线段均不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为止;
(i)、检查测定记录,取各极径线段名下的最小距离作为修正曲线的极径线段长度,在图形A的各极径线段上标出最小距离的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最小距离点, 而且此光滑曲线以图形A的θ=90°极径线段末端点和θ=45°极径线段末端点为曲线的起 点和终点,此曲线代替图形A曲线的θ=45°~90°区间的曲线,而仍保留图形A曲线的 θ=0°~45°区间的曲线,到此完成了θ=0°~90°区间的形线修整工作,称此曲线为修整曲 线;
(j)、以通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
(k)、以通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和 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180°和极角 θ=180°~27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至此四段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 为修整后的转子形线。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加工方法,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将转子形线的电子版机械加工图输入数控设备的控制系统,即数控设备按机械加工图加工转子形线。
粗加工用数控线切割机或数控铣床进行,精加工用数控磨床完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方程,通过数学方程的计算可为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和绘制图纸提供精确的数据,提升了转子设计的精度和科学性,并为转子的数 控加工和智能制造研究提供数学分析的条件。
除了转子泵之外,本发明的转子形线的设计及加工方法也可应用于捏合机转子的设 计制造,捏合机是化学合成设备,应用于高粘性化工材料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方程绘制的转子形线,该转子形线的设计参数为L=72mm、 B=32mm、ε=0.2mm;
图2a:是应用本发明的方程计算转子极径线段后,绘制转子初形线的绘制过程图(转子形线的设计参数为L=72mm、B=32mm、ε=0.2mm),其中:根据形线方程计算 的θ=0°~90°区间不同极角θ的极径ρ值,绘制的极径线段;
图2b:是应用本发明的方程计算转子极径线段后,绘制转子初形线的绘制过程图(转子形线的设计参数为L=72mm、B=32mm、ε=0.2mm),其中:用光滑曲线依次连 接Fig.2a中各极径线段的末端,形成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
图2c:是应用本发明的方程计算转子极径线段后,绘制转子初形线的绘制过程图(转子形线的设计参数为L=72mm、B=32mm、ε=0.2mm),其中:以经过极点0的水 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极径线段;
图2d:是应用本发明的方程计算转子极径线段后,绘制转子初形线的绘制过程图(转子形线的设计参数为L=72mm、B=32mm、ε=0.2mm),其中:以经过极点0的垂 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极径线段、 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极径线段。
图3a: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复制图2d的初形线和 极径线段,复制图形向θ=0°方向移动52mm,使所复制图形的轴心位于极坐标θ=0°和 ρ=52的位置,并逆时针方向旋转复制图形90°,使复制图形(以下称图形B)的极径线 段ρ0与原图形(以下称图形A)的极径线段ρ0成90°垂直;
图3b: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延长图形A中θ=0°的 极径线段ρ0长度0.2mm(极径线段的始端保持在极点),并以延长后的端点为始点,在 θ=0°~45°区间,绘制与该初形线距离为0.2mm的曲线,所得曲线称为图形A的偏移曲 线;
图3c: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旋转5°后图形,其中图形A即其偏移曲线是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了5°,而图形B是以极坐 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5°;
图3d: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旋转10°后图形,其中 图形A即其偏移曲线是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0°,而图形B是以 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0°;
图3e: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旋转15°后图形,其中 图形A即其偏移曲线是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5°,而图形B是以 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5°;
图3f: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旋转20°后图形,其中图形A即其偏移曲线是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0°,而图形B是以极 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20°;
图3g: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旋转25°后图形,其中 图形A即其偏移曲线是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5°,而图形B是以 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25°;
图3h: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旋转30°后图形,其中 图形A即其偏移曲线是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而图形B是以 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了30°;
图3i: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在图形A的各极径线 段上标出最小距离的点(小圆圈的中心点);
图3j: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用光滑曲线连接Fig.3j中各极径线段上标出的最小距离的点,此光滑曲线的首尾分别连到图形A的θ=90°极 径线段末端点和θ=45°极径线段末端点,称此曲线为θ=45°~90°区间的修整曲线,以此 曲线代替图形A的θ=45°~90°区间的曲线,而仍保留图形A的θ=0°~45°区间的曲线;
图3k: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以通过极点0的水平 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
图3l:是对图2中绘制的转子初形线的修整过程图,其中:以通过极点0的垂直 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和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下列步骤:
(1)、根据设计转子的规格,设定转子形线的公称长度L和公称腰部宽度B;
(2)、根据二转子之间的啮合间隙,设定间隙系数ε的值;
(3)、用形线方程计算不同极角θ时的一系列极径ρ,
转子形线的数学方程为极坐标方程:
ρ=0.5L-0.5(L-B)sin2θ-ε
式中:ρ:极径,L:转子的长度,B:转子的腰部宽度,θ:极角,ε:间隙系数;
从θ=0°开始计算到θ=90°,θ的取值间隔一般可在2°~10°,例如极角θ的取值间隔 取为5°时,分别计算极角θ为0°、5°、10°、15°、………、90°的极径ρ值,如果需要 提高设计精度,可减小极角θ的取值间隔为1°或更小角度值;
(4)、用计算机机械制图软件,根据计算所得的各极角θ的一系列极径ρ值,以 极点0为原点,绘制不同极角θ的一系列极径ρ值的线段,这些极径线段可依次分别 称为线段ρ0、线段ρ1、线段ρ2、线段ρ3、……;
(5)、用光滑曲线依次连接各极径线段的末端,形成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
(6)、以经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
(7)、以经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270°范围内的初形线;
至此所获得四段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两头浑圆中间腰部宽度略小的封闭曲线;此封闭曲线尚需进行修整后才可作为转子的形线,对于极角θ=0°~9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θ=45°~90°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90°~18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 修整极角θ=90°~135°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180°~27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 角θ=225°~270°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 θ=270°~315°区间的曲线;使四段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为修整后 的转子形线。
所述曲线的修整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上述方法绘制的一系列极径线段及其封闭曲线命名为图形A,其轴心在极 点0处;
(b)、复制图形A并向θ=0°方向移动0.5(L+B)距离,使所复制图形的轴心位 于极坐标的θ=0°和ρ=0.5(L+B)的位置,命名此复制图形为图形B;
(c)、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点,将图形B逆时针方向旋 转90°,使图形B的极径线段ρ0与封闭曲线A的极径线段ρ0成90°垂直;
(d)、在图形A中,延长θ=0°的极径线段ρ0的长度,延长量为ε(极径线段的 始端保持在极点),并以延长后的端点为始点,在θ=0°~45°区间,绘制与该初形线距离 为ε的曲线,所得曲线称为图形A的偏移曲线;
(e)、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11取值可在1°~5°范围内);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 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 相交,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 径线段的名下;
(f)、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 为2θ1;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 角度为2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测定各相交点 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
(g)、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 为3θ1;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在绘图平面上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形B,旋转角度为3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 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 的名下;
(h)、按上述作图方法,继续增加旋转角度作图并记录,直到旋转作图中图形B 的极径线段均不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为止;
(i)、检查测定记录,取各极径线段名下的最小距离作为修正曲线的极径线段长度,在图形A的各极径线段上标出最小距离的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最小距离点, 而且此光滑曲线以图形A的θ=90°极径线段末端点和θ=45°极径线段末端点为曲线的起 点和终点,此曲线代替图形A曲线的θ=45°~90°区间的曲线,而仍保留图形A曲线的 θ=0°~45°区间的曲线,到此完成了θ=0°~90°区间的形线修整工作,称此曲线为修整曲 线;
(j)、以通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
(k)、以通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和 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180°和极角 θ=180°~27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至此四段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 为修整后的转子形线;此后经过标注尺寸、整理及注明机械加工的技术要求等机械制 图工作,即完成了转子形线的设计及制图工作。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加工方法,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将转子形线的电子版机械加工图输入数控设备的控制系统,即数控设备按机械加工图加工转子形线。
粗加工用数控线切割机或数控铣床进行,精加工用数控磨床完成。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设计加工转子形线长度L为72mm,转子腰部宽度B为32mm,间隙系数ε为0.2mm (为了图中能辨认出偏移曲线,间隙系数的的取值偏大,实际工程设计中的间隙系数 取值一般小于0.1mm)的转子形线。
初形线的绘制:
(1)本实施例中转子的设计参数为转子形线长度L=72mm,转子腰部宽度 B=32mm,间隙系数ε=0.2mm,应用本发明的形线方程计算θ=0°~90°区间的极径ρ(极 角θ的取值间隔为5°),计算结果见表1。
表1用形线方程计算的不同极角θ的极径ρ值
θi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ρi 35.8 35.648 35.197 34.46 33.46 32.228 30.8 29.22 27.536 25.8
θi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ρi 25.8 24.064 22.38 20.8 19.372 18.14 17.14 16.403 15.952 15.8
(2)根据表1的计算数据,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极径线段,每个 极径线段的一端在坐标原点(见图2a)。
(3)用光滑曲线依次连接各极径线段的末端,形成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 (见图2b)。
(4)以经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见图2c)。
(5)以经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270°范围内的初形线(见图2d)。
初形线的修整:
(1)上述方法绘制的一系列极径线段及其封闭曲线命名为图形A,其轴心在极点 0处;
(2)复制图形A并将复制图形向θ=0°方向移动52mm,使所复制图形的轴心位于 极坐标θ=0°和ρ=52的位置,命名此复制图形为图形B;以图形B的轴心(其极坐标θ=0° 和ρ=52)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90°,使图形B的极径线段ρ0与图形A的极 径线段ρ0成90°垂直(见图3a)。
(3)在图形A中,延长θ=0°的极径线段ρ0的长度,延长量为0.2mm(极径线段 的始端保持在极点),并以延长后的端点为始点,在θ=0°~45°区间,绘制与该初形线距 离为0.2mm的曲线,所得曲线称为图形A的偏移曲线(见图3b)。
(4)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1=5°;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θ1=5° (见图3c);检查图形B有3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分别为极径线段 ρ13、ρ14、ρ15,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52)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 径线段的名下(见表2)。
(5)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2=10°;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 θ2=10°(见图3d);检查图形B有3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分别为极 径线段ρ13、ρ14、ρ15,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52)的距离,分别记 录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见表2)。
(6)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3=15°;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 θ3=15°(见图3e);检查图形B有3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分别为极径 线段ρ12、ρ13、ρ14,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52)的距离,分别记录 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见表2)。
(7)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4=20°;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 θ4=20°(见图3f);检查图形B有2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分别为极径 线段ρ12、ρ13,,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52)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 极径线段的名下(见表2)。
(8)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5=25°;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 θ5=25°(见图3g);检查图形B有2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分别为极 径线段ρ11、ρ12,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52)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 极径线段的名下(见表2)。
(9)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6=30°;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 θ6=30°(见图3h);检查图形B有1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为极径线 段ρ11,测定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52)的距离,记录在极径线段的名下(见 表2)。
(10)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 θ7=35°;以极坐标点(θ=0°,ρ=52)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 θ7=35°;检查图形B的极径线段没有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
(11)检查测定记录并确定最小极径线段长度(见表2)。
表2极径线段与偏移曲线的相交点距轴心的距离测定记录
(12)在图形A的各极径线段上标出最小距离的点(见图3i),分别以图形A的 θ=90°极径线段末端点和θ=45°极径线段末端点为光滑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用光滑曲线 连接这些最小距离的点,此曲线代替图形A的θ=45°~90°区间的曲线,而仍保留图形A 的θ=0°~45°区间的曲线,到此完成了θ=0°~90°区间的形线修整工作,称此曲线为 θ=0°~90°区间的修整曲线(见图3j)。
(13)以通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见图3k)。
(14)以通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和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180°和极角 θ=180°~27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至此四段修整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 为修整后的转子形线(见图3l)。
(15)绘制完成的转子形线见图1。
转子形线的加工:
用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的转子形线机械图(电子版)输入数控线切割机的控制系统中,切割出转子的形线质量不符合要求,后用数控磨床进行精加工达到了 转子形线加工的质量要求。

Claims (4)

1.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根据设计转子的规格,设定转子形线的公称长度L和公称腰部宽度B;
(2)、根据二转子之间的啮合间隙,设定间隙系数ε的值;
(3)、用形线方程计算不同极角θ时的一系列极径ρ,
转子形线的数学方程为极坐标方程:
ρ=0.5L-0.5(L-B)sin2θ-ε
式中:ρ:极径,L:转子的长度,B:转子的腰部宽度,θ:极角,ε:间隙系数;
(4)、用计算机机械制图软件,根据计算所得的各极角θ的一系列极径ρ值,以极点0为原点,绘制不同极角θ的一系列极径ρ值的线段;
(5)、用光滑曲线依次连接各极径线段的末端,形成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
(6)、以经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
(7)、以经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初形线和θ=270°~360°范围内的初形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270°范围内的初形线;
至此所获得四段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两头浑圆中间腰部宽度略小的封闭曲线;此封闭曲线尚需进行修整后才可作为转子的形线,对于极角θ=0°~9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θ=45°~90°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90°~18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θ=90°~135°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180°~27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θ=225°~270°区间的曲线;对于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曲线,需要修整极角θ=270°~315°区间的曲线,使四段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为修整后的转子形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曲线的修整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上述方法绘制的一系列极径线段及其封闭曲线命名为图形A,其轴心在极点0处;
(b)、复制图形A并向θ=0°方向移动0.5(L+B)距离,使所复制图形的轴心位于极坐标的θ=0°和ρ=0.5(L+B)的位置,命名此复制图形为图形B;
(c)、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点,将图形B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使图形B的极径线段ρ0与封闭曲线A的极径线段ρ0成90°垂直;
(d)、在图形A中,延长θ=0°的极径线段ρ0的长度,延长量为ε(极径线段的始端保持在极点),并以延长后的端点为始点,在θ=0°~45°区间,绘制与该初形线距离为ε的曲线,所得曲线称为图形A的偏移曲线;
(e)、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θ11取值可在1°~5°范围内);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
(f)、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2θ1;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2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
(g)、以极点0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图形A及其偏移曲线,旋转角度为3θ1;以极坐标点[θ=0°,ρ=0.5(L+B)]为旋转中心,在绘图平面上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形B,旋转角度为3θ1;检查图形B的哪几个极径线段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测定各相交点至图形B的轴心[θ=0°,ρ=0.5(L+B)]的距离,分别记录在各极径线段的名下;
(h)、按上述作图方法,继续增加旋转角度作图并记录,直到旋转作图中图形B的极径线段均不与图形A的偏移曲线相交为止;
(i)、检查测定记录,取各极径线段名下的最小距离作为修正曲线的极径线段长度,在图形A的各极径线段上标出最小距离的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最小距离点,而且此光滑曲线以图形A的θ=90°极径线段末端点和θ=45°极径线段末端点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此曲线代替图形A曲线的θ=45°~90°区间的曲线,而仍保留图形A曲线的θ=0°~45°区间的曲线,到此完成了θ=0°~90°区间的形线修整工作,称此曲线为修整曲线;
(j)、以通过极点0的水平线(θ=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
(k)、以通过极点0的垂直线(θ=90°)作为对称线,对称复制极角θ=0°~90°和极角θ=270°~36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复制所得曲线即为极角θ=90°~180°和极角θ=180°~270°范围内的修整曲线;至此四段修正曲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封闭形线,即为修整后的转子形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将转子形线的电子版机械加工图输入数控设备的控制系统,即数控设备按机械加工图加工转子形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粗加工用数控线切割机或数控铣床进行,精加工用数控磨床完成。
CN201711256832.XA 2017-12-03 2017-12-03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Withdrawn CN108153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6832.XA CN108153937A (zh) 2017-12-03 2017-12-03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6832.XA CN108153937A (zh) 2017-12-03 2017-12-03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3937A true CN108153937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6832.XA Withdrawn CN108153937A (zh) 2017-12-03 2017-12-03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393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3579A1 (de) * 1964-04-06 1970-03-19 Midland Ross Corp Verdichter fuer gasfoermige Medien
US4693813A (en) * 1985-07-30 1987-09-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broaching outer periphery of lobe-type rotor of roots-type fluid machine, and broaching cutter used in the method
CN201016765Y (zh) * 2007-03-27 2008-02-06 浙江富马仪表有限公司 气体罗茨流量计
CN101210557A (zh) * 2006-12-31 2008-07-02 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直排大气的罗茨干式真空泵转子及其型线设计
US20090314115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Graco Minnesota Inc. Involute gear teeth for fluid metering device
US20100031926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Jerry Lee Magnuson Intake manifold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W201142148A (en) * 2010-05-24 2011-12-01 Univ Nat Kaohsiung Applied Sci Roots type rotors with compound profile
CN102725119A (zh) * 2009-12-08 2012-10-10 拜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构造同向旋转相互接触体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计算机系统
CN104101319A (zh) * 2013-04-12 2014-10-15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船用柴油机缸径之活塞裙变椭圆外圆型线的测绘方法
CN104615831A (zh) * 2015-02-10 2015-05-13 扬州大学 低驼峰式出水流道三维形体4次曲线方程成形算法及应用
CN105268999A (zh) * 2015-11-25 2016-01-27 卢文涛 数控车床随动车削非圆异形截面的加工方法
CN107120273A (zh) * 2017-06-19 2017-09-01 中南大学 一种罗茨机械增压器扭叶转子的型线及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3579A1 (de) * 1964-04-06 1970-03-19 Midland Ross Corp Verdichter fuer gasfoermige Medien
US4693813A (en) * 1985-07-30 1987-09-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broaching outer periphery of lobe-type rotor of roots-type fluid machine, and broaching cutter used in the method
CN101210557A (zh) * 2006-12-31 2008-07-02 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直排大气的罗茨干式真空泵转子及其型线设计
CN201016765Y (zh) * 2007-03-27 2008-02-06 浙江富马仪表有限公司 气体罗茨流量计
US20090314115A1 (en) * 2008-06-20 2009-12-24 Graco Minnesota Inc. Involute gear teeth for fluid metering device
US20100031926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Jerry Lee Magnuson Intake manifold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02725119A (zh) * 2009-12-08 2012-10-10 拜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构造同向旋转相互接触体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计算机系统
TW201142148A (en) * 2010-05-24 2011-12-01 Univ Nat Kaohsiung Applied Sci Roots type rotors with compound profile
CN104101319A (zh) * 2013-04-12 2014-10-15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船用柴油机缸径之活塞裙变椭圆外圆型线的测绘方法
CN104615831A (zh) * 2015-02-10 2015-05-13 扬州大学 低驼峰式出水流道三维形体4次曲线方程成形算法及应用
CN105268999A (zh) * 2015-11-25 2016-01-27 卢文涛 数控车床随动车削非圆异形截面的加工方法
CN107120273A (zh) * 2017-06-19 2017-09-01 中南大学 一种罗茨机械增压器扭叶转子的型线及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NG SHUJUN .ETAL: "The improvement study of involutes profile type rotor profile in Roots vacuum pump", 《IEEE》 *
孙友 等: "基于Pro_E的罗茨流量计转子的设计和仿真", 《机械工程师》 *
张永宇 等: "罗茨鼓风机转子渐开线型线设计与加工",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
徐建宁 等: "《螺杆泵采输技术》", 31 August 2006, 石油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7014B (zh) 一种基于五轴打印平台沿轴向打印弯管的3d打印方法
CN110910454B (zh) 一种牲畜三维重构移动式设备的自动标定配准方法
CN108907900B (zh) 一种基于数字图形扫描的整体立铣刀开槽方法
CN110083967B (zh) 一种砂带磨削工艺参数优化及评价指标数学模型建模方法
CN102430963B (zh) 一种适用于cnc机床的麻花钻的设计方法
CN103777568B (zh) 一种基于刃磨过程的整体式立铣刀容屑槽建模方法
CN108223372B (zh) 一种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
CN105159228A (zh)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实现rtcp功能的五轴标定方法
CN102049731A (zh) 对盘形凸轮进行精确轮廓测量及精确加工的方法
Nguyen et al.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and manufacturing ball end mill
CN104440328B (zh) 一种车床及其加工弧面板的夹具
CN104907617A (zh) 基于分区域切削的离心压缩机叶轮五坐标铣削方法
CN102725119B (zh) 用于构造同向旋转相互接触体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计算机系统
CN110688709A (zh) 一种基于工件点云模型的蒙皮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CN103149879B (zh) 一种基于弧长的数控系统椭圆插补方法
CN103247048A (zh) 一种基于二次曲线与直线的摄像机混合标定方法
CN115017567B (zh) 开槽砂轮廓形设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2652B (zh) 一种圆柱平头带倒角立铣刀的倒角刃线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1123833B (zh) 一种机床的热误差补偿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153937A (zh) 一种二叶型转子外形的形线设计及加工方法
CN107088788A (zh) 一种基准转换加工方法
DE102015008113A1 (de) Herstellungseinricht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weniger unausbalancierten Lüfterflügels
CN108763803B (zh) 基于曲轴连杆颈随动磨削轮廓误差分解的磨床分析方法
Balajti Examin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bearing pattern in case of helicoid drives
CN110221575B (zh) 一种基于加工参数的薄壁零件机器人加工路径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