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3248A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3248A
CN108143248A CN201711073030.5A CN201711073030A CN108143248A CN 108143248 A CN108143248 A CN 108143248A CN 201711073030 A CN201711073030 A CN 201711073030A CN 108143248 A CN108143248 A CN 108143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portion
cooking apparatus
threaded portion
lifting gear
food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730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730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432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4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32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202/00Devices having temperature indic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203/00Devices having filling level indica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主容纳部;盖体部,所述盖体部可盖合在所述主体部上;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至所述盖体部,并可使所述盖体部升降;食物容纳部,所述食物容纳部能够安装到所述盖体部;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并可使所述食物容纳部在所述主容纳部中升降;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动作。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可实现盖体部的自动升降,并且可方便食物容纳部的安装,此外通过使食物容纳部在主容纳部中可升降,可以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烹饪器具一般都采用将米和水一起放入内锅中进行烹饪的方式。但是由于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其通过水解可变为麦芽糖,在内锅中的水蒸发之后,大量的糖分会留存于米粒中,从而使得蒸煮完成的米饭糖分很高,不适合糖尿病人或肥胖者食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主容纳部;盖体部,所述盖体部可盖合在所述主体部上;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至所述盖体部,并可使所述盖体部升降;食物容纳部,所述食物容纳部能够安装到所述盖体部;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并可使所述食物容纳部在所述主容纳部中升降;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动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至所述盖体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装置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盖体部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和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螺纹部连接至所述盖体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纹部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一螺纹部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二螺纹部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或同步电机。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底座,所述主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装置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食物容纳部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螺纹部和与所述第三螺纹部配合的第四螺纹部,所述第三螺纹部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四螺纹部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三螺纹部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四螺纹部与所述第三螺纹部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三螺纹部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四螺纹部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所述盖体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四螺纹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食物容纳部能够安装到所述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中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食物容纳部是否安装到位。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盖体部和所述食物容纳部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主容纳部中的液体的液位。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使得所述盖体部从打开位置下降至闭合位置,当所述盖体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盖体部盖合在所述主体部上;
S2:控制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使得所述食物容纳部在所述主容纳部中升降预定的次数;以及
S3: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使得所述盖体部从所述闭合位置上升至所述打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食物容纳部是否安装到位。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主容纳部中的液位是否异常。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主容纳部中的液体温度,当所述液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执行步骤S2。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可实现盖体部的自动升降,从而使烹饪器具更自动化。并且通过使盖体部可升降,可在盖体部升起时方便食物容纳部的安装。此外,通过使食物容纳部在主容纳部中升降,可以实现米粒与水的分离,而米粒与水分离之后可使米粒中的糖分留存在水中,从而可降低米粒中的糖分含量,进而可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2-图6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在不同阶段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控制原理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所提及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且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下面将结合图1-8以电饭煲为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部120和主体部110。主体部110通常呈大致的圆筒形状,且其中设置有主容纳部111。主容纳部111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主容纳部111中盛放诸如水等的待烹饪材料。主体部110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12,主容纳部111设置在底座112上。底座112中还设置有用于加热主容纳部111的加热装置113。盖体部120能够盖合在主体部110上,以在盖体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为了能够准确感测温度,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分别用于感测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体温度的底部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感测蒸汽温度的顶部温度传感器。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与底部温度传感器和顶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底部温度传感器和顶部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热敏电阻。底部温度传感器和顶部温度传感器均连接至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以将感测到的温度数据反馈至控制装置。在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是MCU。
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液位传感器设置在主容纳部111中,用于检测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位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130,第一升降装置130连接至盖体部120,并可使盖体部1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升降。当盖体部120处于打开位置时,盖体部120与主体部11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距离。当盖体部120处于闭合位置时,盖体部120盖合在主体部110上。具体地,第一升降装置1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31和第一传动装置132,第一传动装置132连接至盖体部120。第一驱动装置131电连接至控制装置,以使得第一驱动装置131能够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提供动力,从而能够驱动第一传动装置132动作,进而能够带动盖体部120升降。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131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在底座112上。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第一电机能够驱动电机轴旋转。
第一传动装置132包括第一螺纹部132a和与第一螺纹部132a配合的第二螺纹部132b。第一螺纹部132a构造为螺杆,螺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纹部132a连接至第一驱动装置131。第二螺纹部132b大致为圆筒形状,且套设在第一螺纹部132a的外部,第二螺纹部132b中设置有与螺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二螺纹部132b连接至盖体部120。
具体地,第一螺纹部132a竖直地连接至第一电机131的电机轴并能够由第一电机131驱动旋转,第二螺纹部132b与第一螺纹部132a螺纹配合,使得当第一螺纹部132a进行旋转运动时,第二螺纹部13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与第二螺纹部132b连接的盖体部120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当第一电机131驱动第一螺纹部132a沿某预定方向旋转时,盖体部120能够上升,而当第一电机131驱动第一螺纹部132a沿与某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盖体部120能够下降。
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与盖体部120对应的微动开关(未示出),微动开关设置在盖体部120中,并与第一升降装置130连接。优选地,微动开关还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微动开关可以检测盖体部120的位置。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两个微动开关,两个微动开关分别与盖体部120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对应。当盖体部120到达打开位置或者闭合位置时,可以相应地激活对应的微动开关,由此微动开关可将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进而,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进行相应的动作。
如图1-图3所示,盖体部12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21,支撑架12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122。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食物容纳部140,食物容纳部140用于盛放诸如大米、小米、谷物等待烹饪的食材。食物容纳部14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142。食物容纳部14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41,食物容纳部140能够通过第一配合部141与第二配合部122的配合而安装到支撑架121,并可自由地从支撑架121上取下。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41为从食物容纳部140的外缘向外延伸的凸缘,第二配合部122为悬垂设置在支撑架121下方的凹槽,凸缘可插在凹槽中。图2示出了食物容纳部140尚未安装至支撑架121的状态,图3示出了食物容纳部140已安装至支撑架121的状态。可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22设置为其它结构,诸如卡扣配合等。
优选地,支撑架121中可以设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食物容纳部140是否安装到位。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可以是微动开关,当食物容纳部140安装到支撑架121中并触碰到微动开关时,微动开关被激活从而可以确定食物容纳部140已安装到位。
继续参考图1和图2,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150,第二升降装置150设置在盖体部120中。第二升降装置150连接至食物容纳部140,并可使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升降。具体地,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具有三个定位位置,分别为初始位置、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食物容纳部140的初始位置与盖体部120的闭合位置对应,也就是说,当盖体部120处于闭合位置时,食物容纳部140相应地处于初始位置。当食物容纳部140处于上升位置时,食物容纳部140的底部距离主容纳部中的液位具有预定的距离。而当食物容纳部140处于下降位置时,食物容纳部140的顶部距离主容纳部中的液位具有预定的距离。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进一步,第二升降装置15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51和第二传动装置152。第二传动装置152连接至食物容纳部140,第二驱动装置151电连接至控制装置,以使得第二驱动装置151能够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提供动力,从而能够驱动第二传动装置152动作,进而能够带动食物容纳部140升降。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151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第二电机能够驱动电机轴旋转。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从而使得该步进电机可通过软件计步实现对食物容纳部140的精确定位。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为同步电机,从而使得该同步电机可通过软件定时实现对食物容纳部140的精确定位。
第二传动装置152包括第三螺纹部152a和与第三螺纹部152a配合的第四螺纹部152b。第三螺纹部152a构造为螺杆,螺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三螺纹部152a连接至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第四螺纹部152b也构造为螺杆,螺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四螺纹部152b安装至支撑架121的上表面,优选地,第四螺纹部152b与支撑架121一体形成。
具体地,第三螺纹部152a竖直地连接至第二电机151的电机轴并能够由第二电机151驱动旋转,第四螺纹部152b与第三螺纹部152a螺纹配合,使得当第三螺纹部152a进行旋转运动时,第四螺纹部15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安装至支撑架121的食物容纳部140也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当第二电机151驱动第三螺纹部152a沿某预定方向旋转时,食物容纳部140能够上升,而当第二电机151驱动第三螺纹部152a沿与某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食物容纳部140能够下降。
优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与食物容纳部140对应的微动开关(未示出),微动开关连接至第二升降装置150,微动开关可以检测食物容纳部140的位置。优选地,微动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两个微动开关,两个微动开关分别与食物容纳部140的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对应。当食物容纳部140到达上升位置或者下降位置时,可以相应地激活对应的微动开关,由此微动开关可将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进而,控制装置可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51进行相应的动作。
下文结合图2-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准备进行烹饪操作之前,将盛装了食物的食物容纳部140放入支撑架121。
在烹饪程序开始之后,控制装置首先检测食物容纳部140是否安装到位以及主容纳部111中的水位是否异常,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通知用户。随后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装置131(即第一电机)开始工作,带动第一螺纹部132a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螺纹部132b下降,进而带动盖体部120向下运动。此时,微动开关可检测盖体部120是否到达闭合位置。当盖体部120到达闭合位置后,第一驱动装置131停止工作,加热装置113开始对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底部温度传感器开始对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体温度进行检测。当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加热装置113停止加热。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为30℃-60℃。结合图5所示,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51开始工作,带动第三螺纹部152a旋转,从而带动第四螺纹部152b下降,进而带动支撑架121向下运动,当食物容纳部140运动至下降位置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51停止工作,使食物容纳部140中的食物浸泡在水中进行吸水。当食物浸泡完成时,如图6所示,第二驱动装置151工作,带动第三螺纹部152a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带动第四螺纹部152b上升,进而带动支撑架121向上运动,将食物容纳部140向上提起至上升位置后,第二驱动装置151停止工作,此时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完成升降一次。
当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升降预定次数之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51工作,使食物容纳部140运动至上升位置。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113工作,当主容纳部111中的水达到沸腾后,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113间断加热,从而使主容纳部111中的水一直保持沸腾,从而通过蒸汽将食物容纳部140中的食物蒸熟。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次数可以为两次或三次。可以理解,在此过程中,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间歇性地升降,从而可以将米中多余的淀粉和糖分沉淀到水中。
之后,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113停止加热,并控制第二驱动装置151使食物容纳部140上升至初始位置。随后,第二驱动装置151停止工作,且第一驱动装置131开始工作,带动盖体部120向上运动至打开位置。此时烹饪程序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100可实现盖体部120的自动升降,从而使烹饪器具100更自动化。并且通过使盖体部120可升降,可在盖体部120升起时方便食物容纳部140的安装。此外,通过使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升降,可以实现米粒与水的分离,而米粒与水分离之后可使米粒中的糖分留存在水中,从而可降低米粒中的糖分含量,进而可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
主体部(110),所述主体部(110)包括主容纳部(111);
盖体部(120),所述盖体部(120)可盖合在所述主体部(110)上;
第一升降装置(130),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30)连接至所述盖体部(120),并可使所述盖体部(120)升降;
食物容纳部(140),所述食物容纳部(140)能够安装到所述盖体部(120);
第二升降装置(150),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50)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140),并可使所述食物容纳部(140)在所述主容纳部(111)中升降;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30)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50)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3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31)和第一传动装置(132),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32)连接至所述盖体部(12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装置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32)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盖体部(120)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32)包括第一螺纹部(132a)和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32a)配合的第二螺纹部(132b),所述第一螺纹部(132a)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所述第二螺纹部(132b)连接至所述盖体部(1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纹部(132a)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螺纹部(132b)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32a)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一螺纹部(132a)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二螺纹部(13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或同步电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0)还包括底座(112),所述主容纳部(111)设置在所述底座(112)上,且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112)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5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51)和第二传动装置(152),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52)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14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1)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装置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52)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食物容纳部(140)升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52)包括第三螺纹部(152a)和与所述第三螺纹部(152a)配合的第四螺纹部(152b),所述第三螺纹部(152a)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1),所述第四螺纹部(152b)连接至所述食物容纳部(1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51)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三螺纹部(152a)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四螺纹部(152b)与所述第三螺纹部(152a)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三螺纹部(152a)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四螺纹部(15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120)设置有支撑架(121),所述第四螺纹部(152b)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21)上,所述食物容纳部(140)能够安装到所述支撑架(12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21)中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食物容纳部(140)是否安装到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盖体部(120)和所述食物容纳部(140)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体的液位。
14.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30),使得所述盖体部(120)从打开位置下降至闭合位置,当所述盖体部(12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盖体部(120)盖合在所述主体部(110)上;
S2:控制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50),使得所述食物容纳部(140)在所述主容纳部(111)中升降预定的次数;以及
S3:控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30),使得所述盖体部(120)从所述闭合位置上升至所述打开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食物容纳部(140)是否安装到位。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位是否异常。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主容纳部(111)中的液体温度,当所述液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执行步骤S2。
CN201711073030.5A 2017-11-03 2017-11-03 烹饪器具 Pending CN1081432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73030.5A CN108143248A (zh) 2017-11-03 2017-11-0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73030.5A CN108143248A (zh) 2017-11-03 2017-11-0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3248A true CN108143248A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6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73030.5A Pending CN108143248A (zh) 2017-11-03 2017-11-0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432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789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方法及装置、锅具、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7819U (zh) * 1991-12-16 1992-10-07 黄建军 一种方便电饭锅
CN1224596A (zh) * 1997-12-24 1999-08-04 金垠伶 厨房用器械的上下移送装置
JP2007135729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102715845A (zh) * 2012-06-29 2012-10-10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饭煲盖结构、电饭煲及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CN102727070A (zh) * 2011-04-15 2012-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4427914A (zh) * 2012-06-27 2015-03-1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炊具
CN105212679A (zh) * 2014-06-12 2016-01-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6080109U (zh) * 2016-07-25 2017-04-1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7007127A (zh) * 2012-07-06 2017-08-04 夏普株式会社 可动构件和烹调器具
CN107198431A (zh) * 2016-03-16 2017-09-2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7819U (zh) * 1991-12-16 1992-10-07 黄建军 一种方便电饭锅
CN1224596A (zh) * 1997-12-24 1999-08-04 金垠伶 厨房用器械的上下移送装置
JP2007135729A (ja) * 2005-11-16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102727070A (zh) * 2011-04-15 2012-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4427914A (zh) * 2012-06-27 2015-03-1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炊具
CN102715845A (zh) * 2012-06-29 2012-10-10 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饭煲盖结构、电饭煲及电饭煲的控制方法
CN107007127A (zh) * 2012-07-06 2017-08-04 夏普株式会社 可动构件和烹调器具
CN105212679A (zh) * 2014-06-12 2016-01-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98431A (zh) * 2016-03-16 2017-09-2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
CN206080109U (zh) * 2016-07-25 2017-04-1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健 等: "《食品化学原理》", 28 February 200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789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方法及装置、锅具、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2869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meal preparation
US7105780B2 (en) Cooking device and procedure
CN105212679A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97547U (zh) 一种米饭和米汤分离的电饭锅
CN209733609U (zh)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炸锅
TWI711417B (zh) 炒食機之自動倒料裝置
CN105942836A (zh) 一种自动烹饪装置
CN206565223U (zh) 一种新型可倾斜式不锈钢夹层锅
CN204500314U (zh) 自动炒菜锅
CN106073485A (zh) 一种具有锅体分离结构的鸳鸯火锅
CN108143248A (zh) 烹饪器具
KR20110138062A (ko) 자동 라면조리기
JP2009026579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8551099U (zh) 烹饪器具
CN213721462U (zh) 炒食机的自动食用流体注入装置
CN208551100U (zh) 烹饪器具
CN104546468A (zh) 中药熬制器
CN203378986U (zh) 煮饭锅
CN203873538U (zh) 具有称重功能的新型电饭煲
CN208551098U (zh) 烹饪器具
US20200397177A1 (en) Container including agitator for microwave sous vide function
CN207400630U (zh) 一种具有升降结构的火锅锅具
CN106490844B (zh) 一种盲人用茶几
CN204970905U (zh) 一种防溅锅盖
CN204033076U (zh) 多功能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