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09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1099U CN208551099U CN201721458177.1U CN201721458177U CN208551099U CN 208551099 U CN208551099 U CN 208551099U CN 201721458177 U CN201721458177 U CN 201721458177U CN 208551099 U CN208551099 U CN 2085510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frame
- cooking apparatus
- threaded portion
- receiving portion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主容纳部;盖体部,盖体部可盖合在主体部上,盖体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架;食物容纳部,食物容纳部能够放置到支撑架上;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连接至支撑架,并可使支撑架在主容纳部中升降;以及旋转装置,旋转装置连接至支撑架,并可使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支撑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架处于盖体部外侧并可供食物容纳部放入和取出,当支撑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架处于盖体部内侧并处于主容纳部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方便食物容纳部的放入和取出,并且通过使食物容纳部在主容纳部中可升降,可以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烹饪器具一般都采用将米和水一起放入内锅中进行烹饪的方式。但是由于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其通过水解可变为麦芽糖,在内锅中的水蒸发之后,大量的糖分会留存于米粒中,从而使得蒸煮完成的米饭糖分很高,不适合糖尿病人或肥胖者食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主容纳部;盖体部,所述盖体部可盖合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盖体部下方设置有支撑架;食物容纳部,所述食物容纳部能够放置到所述支撑架上;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连接至所述支撑架,并可使所述支撑架在所述主容纳部中升降;以及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连接至所述支撑架,并可使所述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盖体部外侧并可供所述食物容纳部放入和取出,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盖体部内侧并处于所述主容纳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旋转装置,并通过旋转装置使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可方便食物容纳部的放入和取出。此外通过使食物容纳部在主容纳部中可升降,可以实现米粒与水的分离,而米粒与水分离之后可使米粒中的糖分留存在水中,从而可降低米粒中的糖分含量,进而可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至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架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螺纹部和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配合的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螺纹部连接至所述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升降盘,所述升降盘设置在所述盖体部中,所述支撑架连接至所述升降盘,且所述支撑架的主体位于所述升降盘下方,所述第二螺纹部连接至所述升降盘。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纹部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一螺纹部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一螺纹部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二螺纹部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连接至所述盖体部,并可使所述盖体部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连接至所述盖体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盖体部升降。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螺纹部和与所述第三螺纹部配合的第四螺纹部,所述第三螺纹部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四螺纹部连接至所述盖体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三螺纹部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四螺纹部与所述第三螺纹部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三螺纹部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四螺纹部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底座,所述主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旋转装置构造为第三电机,且所述支撑架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并可由所述输出轴带动旋转。
可选地,所述主容纳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撑架的旋转中心至所述圆形的圆心之间的水平距离D满足:0.5R≤D≤R,其中R为所述圆形的半径。
可选地,所述食物容纳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旋转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盖体部中。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
图2-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在不同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下面将结合图1-5以电饭煲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部120和主体部110。主体部110通常呈大致的圆筒形状,且其中设置有主容纳部111。优选地,主容纳部111的横截面为半径为R的圆形,主容纳部111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主容纳部111中盛放诸如水等的待烹饪材料。主体部110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12,主容纳部111设置在底座112上。底座112中还设置有用于加热主容纳部111的加热装置113。盖体部120能够盖合在主体部110上,以在盖体部120和主体部11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继续参考图1,盖体部12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21。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食物容纳部140,食物容纳部140用于盛放诸如大米、小米、谷物等待烹饪的食材。食物容纳部14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142。食物容纳部140可放置到支撑架121上,并可自由地从支撑架121上取下。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旋转装置160,旋转装置160连接至支撑架121,并可使支撑架121在第一位置(如图2所示)和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之间旋转。当支撑架121处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架121处于盖体部120的外侧,此时,食物容纳部140可以自由地放入支撑架121并从支撑架121取出。当支撑架121处于第二位置时,支撑架121处于盖体部120的内侧并处于主容纳部111的上方,此时可进行烹饪工作。优选地,支撑架121的旋转中心至主容纳部111的圆形横截面的圆心之间的水平距离D满足:0.5R≤D≤R,例如,该水平距离D可以等于0.8R。该优选的方案可以进一步便于用户将食物容纳部140放入支撑架121并从支撑架121取出。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旋转装置160构造为电机,且设置在盖体部120中。支撑架121连接至该电机的输出轴161并可由该输出轴161带动旋转。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升降盘170,升降盘170设置在盖体部120中,旋转装置160在上方连接至升降盘170。支撑架121具有主体121a和连接部分121b,主体121a位于升降盘170下方,且连接部分121b延伸穿过升降盘170并连接至输出轴161。下文将对升降盘170的具体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继续参考图1和图2,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150,第一升降装置150设置在盖体部120中。第一升降装置150安装在升降盘170上,从而使得支撑架121以及放置在支撑架121上的食物容纳部140也间接地连接至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150可使升降盘170在主容纳部111中升降,进而使食物容纳部140可随升降盘170在主容纳部111中升降。
具体地,第一升降装置15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51和第一传动装置152。第一传动装置152连接至支撑架121,第一驱动装置151用于提供动力,从而能够驱动第一传动装置152动作,进而能够带动食物容纳部140升降。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151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第一电机能够驱动电机轴旋转。
第一传动装置152包括第一螺纹部152a和与第一螺纹部152a配合的第二螺纹部152b。第一螺纹部152a构造为螺杆,螺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纹部152a连接至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第二螺纹部152b也构造为螺杆,螺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二螺纹部152b在升降盘170的上方连接至升降盘170。
具体地,第一螺纹部152a竖直地连接至第一电机151的电机轴并能够由第一电机151驱动旋转,第二螺纹部152b与第一螺纹部152a螺纹配合,使得当第一螺纹部152a进行旋转运动时,第二螺纹部15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安装至支撑架121的食物容纳部140也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当第一电机151驱动第一螺纹部152a沿某预定方向旋转时,食物容纳部140能够上升,而当第一电机151驱动第一螺纹部152a沿与某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食物容纳部140能够下降。
上述方案通过使食物容纳部140在主容纳部111中可升降,可以实现米粒与水的分离,而米粒与水分离之后可使米粒中的糖分留存在水中,从而可降低米粒中的糖分含量,进而可实现低糖米饭的烹饪。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130,第二升降装置130连接至盖体部120,并可使盖体部120升降。具体地,第二升降装置13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31和第二传动装置132,第二传动装置132连接至盖体部120。第二驱动装置131用于提供动力,从而能够驱动第二传动装置132动作,进而能够带动盖体部120升降。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131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设置在底座112上。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第二电机能够驱动电机轴旋转。
第二传动装置132包括第三螺纹部132a和与第三螺纹部132a配合的第四螺纹部132b。第三螺纹部132a构造为螺杆,螺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三螺纹部132a连接至第二驱动装置131。第四螺纹部132b大致为圆筒形状,且套设在第三螺纹部132a的外部,第四螺纹部132b中设置有与螺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四螺纹部132b连接至盖体部120。
具体地,第三螺纹部132a竖直地连接至第二电机131的电机轴并能够由第二电机131驱动旋转,第四螺纹部132b与第三螺纹部132a螺纹配合,使得当第三螺纹部132a进行旋转运动时,第四螺纹部13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使得与第四螺纹部132b连接的盖体部120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地,当第二电机131驱动第三螺纹部132a沿某预定方向旋转时,盖体部120能够上升,而当第二电机131驱动第三螺纹部132a沿与某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盖体部120能够下降。
上述方案可实现盖体部120的自动升降,从而使烹饪器具100更自动化。并且通过使盖体部120可升降,可在盖体部120升起时方便食物容纳部140的安装。
下文结合图2-图5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准备进行烹饪操作时,将盛装了食物的食物容纳部140安装到支撑架121中,然后如图3所示,通过旋转装置160将支撑架121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随后如图4所示,通过第二升降装置130使盖体部120到达设定位置。随后,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装置151开始工作,带动第一螺纹部152a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螺纹部152b下降,进而带动食物容纳部140向下运动,使食物容纳部140中的食物浸泡在水中进行吸水。同时,底座112中的加热装置113工作,对主容纳部111中的水加热,使水达到设定温度,对食物进行浸泡。当食物浸泡完成时,第一驱动装置151工作,带动第一螺纹部152a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螺纹部152b上升,进而带动食物容纳部140向上运动,将食物容纳部140向上提起。而主容纳部111中的水持续加热,产生蒸汽,从而可以进行食物的蒸制。可以理解,在此过程中,食物容纳部140可以间歇性地升降,从而可以将米中多余的淀粉和糖分沉淀到水中。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主体部(110),所述主体部(110)包括主容纳部(111);
盖体部(120),所述盖体部(120)可盖合在所述主体部(110)上,所述盖体部(120)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21);
食物容纳部(140),所述食物容纳部(140)能够放置到所述支撑架(121)上;
第一升降装置(150),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50)连接至所述支撑架(121),并可使所述支撑架(121)在所述主容纳部(111)中升降;以及
旋转装置(160),所述旋转装置(160)连接至所述支撑架(121),并可使所述支撑架(12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当所述支撑架(12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架(121)处于所述盖体部(120)外侧并可供所述食物容纳部(140)放入和取出,当所述支撑架(12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架(121)处于所述盖体部(120)内侧并处于所述主容纳部(111)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5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51)和第一传动装置(152),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52)连接至所述支撑架(12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52)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架(121)升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152)包括第一螺纹部(152a)和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52a)配合的第二螺纹部(152b),所述第一螺纹部(152a)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1),所述第二螺纹部(152b)连接至所述支撑架(1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升降盘(170),所述升降盘(170)设置在所述盖体部(120)中,所述支撑架(121)连接至所述升降盘(170),且所述支撑架(121)的主体位于所述升降盘(170)下方,所述第二螺纹部(152b)连接至所述升降盘(17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51)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螺纹部(152a)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螺纹部(152b)与所述第一螺纹部(152a)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一螺纹部(152a)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二螺纹部(15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130),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30)连接至所述盖体部(120),并可使所述盖体部(120)升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13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31)和第二传动装置(132),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32)连接至所述盖体部(12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1)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32)动作,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盖体部(120)升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132)包括第三螺纹部(132a)和与所述第三螺纹部(132a)配合的第四螺纹部(132b),所述第三螺纹部(132a)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1),所述第四螺纹部(132b)连接至所述盖体部(1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1)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三螺纹部(132a)竖直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并能够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四螺纹部(132b)与所述第三螺纹部(132a)配合,使得当所述第三螺纹部(132a)进行旋转运动时,所述第四螺纹部(132b)能够进行升降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0)还包括底座(112),所述主容纳部(111)设置在所述底座(112)上,且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112)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160)构造为第三电机,且所述支撑架(121)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并可由所述输出轴带动旋转。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纳部(11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撑架(121)的旋转中心至所述圆形的圆心之间的水平距离D满足:0.5R≤D≤R,其中R为所述圆形的半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容纳部(14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142)。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50)和所述旋转装置(160)均设置在所述盖体部(120)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58177.1U CN208551099U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58177.1U CN208551099U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1099U true CN208551099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45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58177.1U Active CN208551099U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10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54963A (zh) * | 2019-11-01 | 2020-02-0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
2017
- 2017-11-03 CN CN201721458177.1U patent/CN2085510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54963A (zh) * | 2019-11-01 | 2020-02-0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63013U (zh) | 一种家庭自动炒菜机 | |
CN203400060U (zh) | 一种可倾斜多功能电饭煲 | |
CN204797547U (zh) | 一种米饭和米汤分离的电饭锅 | |
CN203506356U (zh) | 装备搅拌器的电煮锅 | |
CN210299255U (zh) | 一种食品加工用面点油炸装置 | |
CN1572189A (zh) | 烹饪装置和方法 | |
CN2085510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108143248A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55109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055639U (zh) | 一种智能升降内胆的电饭煲 | |
CN2085511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493428U (zh) | 熟食品加工用具有温控功能的锅灶 | |
CN210408069U (zh) | 一种双胆烹饪锅 | |
CN209171971U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装置 | |
CN200998145Y (zh) | 板栗炒锅 | |
CN210961449U (zh) | 夹层式调配锅 | |
CN206630492U (zh) | 料理机和养生机 | |
CN108261114A (zh) | 料理机和养生机 | |
CN206630505U (zh) | 食物料理机 | |
CN110074656A (zh) | 可以煮饭时米水分离的电饭煲 | |
CN206621269U (zh) | 料理机和养生机 | |
CN20759052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651759U (zh) | 料理机和养生机 | |
CN110074648A (zh) | 一种烹饪装置 | |
CN205390241U (zh) | 一种制作牛肉干的煮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