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161B - 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161B
CN108139161B CN201680054846.0A CN201680054846A CN108139161B CN 108139161 B CN108139161 B CN 108139161B CN 201680054846 A CN201680054846 A CN 201680054846A CN 108139161 B CN108139161 B CN 108139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
molten material
crucible
opening portion
mol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4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161A (zh
Inventor
丹羽一文
加藤洋明
胁田裕介
鬼柳祐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nobu Takao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nobu Takao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nobu Takao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anobu Takao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9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4/00Crucible or pot furnaces
    • F27B14/08Details peculiar to crucible or pot furnaces
    • F27B14/10Crucibles
    • F27B14/12Cov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18Door frames; Doors, lids, removable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18Door frames; Doors, lids, removable covers
    • F27D1/1808Removable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3/00Charging; Dis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charge
    • F27D3/06Charging or discharging machines on travelling carri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18Door frames; Doors, lids, removable covers
    • F27D1/1808Removable covers
    • F27D2001/1825Means for moving the c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ucibles And Fluidized-Bed Furnace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助于金属熔化炉的熔化效率、作业环境的提高、并且也能够一并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对坩埚31供给熔化材料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除了对坩埚31供给熔化材料的熔化材料供给部12之外,还设置有用于将设置在坩埚31的上部的开口部32闭塞的炉盖13。炉盖13被炉盖支承部40支承为水平状态,并且能够在开口部32被闭塞的位置与配置于罩部24的上方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在炉盖13处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开口部32的上方敞开,能够从此处对坩埚31内供给熔化材料。

Description

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金属熔化炉供给熔化材料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金属的熔融物流入铸模而制造铸造品的铸造等中,使用金属熔化炉而使熔化材料(金属)熔化。在该金属熔化炉中,一般存在产生感应电流而对坩埚内的熔化材料进行加热的感应炉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金属熔化炉一并设置有对每次铸造所需要的量的熔化材料进行测量并将其供给于坩埚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通过一并设置熔化材料供给装置,从而建立由材料供给、材料加热、熔融金属的转移等构成的铸造循环(也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496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金属熔化炉中,坩埚的开口部成为保持朝向外部敞开的状态。若像这样开口部敞开,则在使熔化材料熔化的情况下,存在坩埚内的热通过该开口部而释放出来,从而导致熔化效率的降低、金属熔化炉周围的作业环境恶化之类的问题。因此,对于是否能够向一并设置于金属熔化炉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赋予解决上述热释放问题的功能,存在研究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助于提高金属熔化炉的熔化效率、作业环境,并且能够一并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发明中,熔化材料供给装置一并设置于使供给至坩埚的熔化材料熔化的金属熔化炉,并对上述坩埚供给上述熔化材料,上述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熔化材料供给部,其对上述坩埚供给熔化材料;材料出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使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在行驶路径上移动的单元;使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的单元,即:在所述坩埚的开口部的上方配置所述材料出口部而对所述坩埚供给熔化材料的位置、和从此处后退而使所述材料出口部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离开并配置于所述行驶路径的上方的位置;炉盖,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的在所述行驶路径上的移动一同移动,并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炉盖支承单元,其将上述炉盖支承为水平状态;以及炉盖移动单元,其使被上述炉盖支承单元支承的上述炉盖在该炉盖配置于上述开口部而闭塞该开口部的第一位置与上述开口部的上方敞开而能够供给熔化材料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具有罩部,该罩部在熔化材料向上述坩埚投入时配置于上述开口部的上方,并具备使上述熔化材料朝向下方导出的材料导出口,处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炉盖配置于上述罩部的下方。
在上述第二发明的基础上,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炉盖移动单元在上述熔化材料供给部的下方使上述炉盖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具有罩部,该罩部在熔化材料向上述坩埚供给时配置于上述开口部的上方,并具备使上述熔化材料朝向下方导出的材料导出口,处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炉盖配置于比上述罩部靠所述坩埚侧的位置,并且处于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炉盖配置于上述罩部的上方,当上述炉盖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下,上述炉盖移动单元以避开上述罩部的方式使上述炉盖移动。
在上述第一~第四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炉盖支承单元具有:使上述炉盖追随其与上述开口部抵接的抵接部而倾斜的倾斜追随部。
根据第一发明,若通过炉盖移动单元使炉盖移动至第二位置,则坩埚的开口部成为敞开的状态,因此能够从熔化材料供给部向坩埚供给熔化材料。在供给了熔化材料后,在使炉盖移动至第一位置而通过感应加热等使熔化材料熔化的情况下,在坩埚的开口部配置有炉盖,因此坩埚内的热难以向外部释放,能够实现熔化效率、作业环境的提高。
另外,即使在用坩埚来保持熔化材料熔化后的熔融金属的状态下,若将炉盖保持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则也可维持坩埚的开口部被闭塞的状态,因此也能够作为熔融金属保持时的炉盖而加以利用。由此,不需要为了保持熔融金属,而另外准备炉盖作为附带设备或者由操作人员重新设置炉盖,能够一并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
根据第二发明,移动至第一位置而处于闭塞了坩埚的开口部的状态的炉盖配置于罩部的下方。若从此处使炉盖移动至第二位置,则由于在罩部的下方配置有坩埚的开口部,所以能够从罩部的材料导出口将熔化材料供给于坩埚。换句话说,在供给熔化材料的情况下和使所供给的熔化材料熔化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移动,因此与其对应地能够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
根据第三发明,炉盖移动单元成为在熔化材料供给部的下方使炉盖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因此能够在上下区分用于使炉盖移动的构成区域与熔化材料供给部的构成区域。由此,能够抑制一方的结构干涉另一方的结构而使构造复杂化。
根据第四发明,炉盖以避开罩部的方式在配置于第一位置而闭塞了坩埚的开口部的状态、与配置于第二位置而使开口部敞开的状态之间移动。而且,移动至第一位置的炉盖配置于罩部的前方。因此,若使罩部配置于靠向坩埚的开口部侧的位置,则能够缩短罩部的材料导出口与开口部之间的距离。由此,在将熔化材料向坩埚供给时,能够抑制熔化材料向周围飞散,能够更可靠地供给所需要的量的熔化材料。
根据第五发明,炉盖支承单元具有倾斜追随部,由此即使在坩埚的开口部倾斜的情况下,在使炉盖追随该倾斜而倾斜的状态下,炉盖配置于坩埚的开口部。由此,即使坩埚的开口部有倾斜,也能够抑制在该开口部的周缘部与炉盖之间产生多余的缝隙而从此处释放出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炉盖配置于开口部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而成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针对一并设置于金属熔化炉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对其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该图1的俯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具备装置基部11和熔化材料供给部12。装置基部11设置有多个(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四个)车轮11a,能够在行驶路径S上沿一个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以下称为“装置移动方向”。)移动。此外,作为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能够移动的结构,也可以使用导轨等。
熔化材料供给部12设置在装置基部11上,并具有料斗21和材料送出部22。其中,料斗21是用于存积铸铁等熔化材料的容器,其上部敞开。从该敞开部分投入熔化材料,在料斗21容纳熔化材料。
材料送出部22设置于该料斗21的下端部。材料送出部22例如为振动输送机、带式输送机,且具有将存积于料斗21的熔化材料的规定量送出的功能。在材料送出部22且在装置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下称为“前侧”。)的前端部设置有材料出口部23。在材料出口部23的周围设置有罩部24,材料出口部23被该罩部24覆盖。在罩部24的下部设置有使材料以朝向下方落下的方式进行导出的材料导出口25。从材料出口部23导出的规定量的熔化材料借助罩部24在被抑制了向周围的飞散的状态下被引导至材料导出口25,并从那里向下方落下。
在装置移动方向中的设置了罩部24的前侧设置有金属熔化炉所具有的坩埚31。坩埚31是有底的具有圆筒形状的容器。在该容器上部设置有开口部32,从该开口部32将熔化材料投入坩埚31。坩埚31的上端部设置在与行驶路径S几乎相同的高度位置。在坩埚31的上端部设置有从开口部32朝向侧方突出的嘴部33。
此外,此处的金属熔化炉是感应加热方式,在坩埚31以包围该圆筒状部分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感应线圈34。通过在该感应线圈34流动交流电流,从而对容纳于坩埚31的熔化材料进行感应加热,由此熔化材料熔化。
此处,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设置有配置在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炉盖13。该炉盖13被炉盖支承部40支承,并以其配置位置能够变更的状态设置于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此处,炉盖支承部40相当于炉盖支承单元以及炉盖移动单元。
如图2所示,炉盖支承部40具有一对臂部件41。各臂部件41设置为:在罩部24的两侧方,从装置基部11的前端部沿装置移动方向延伸直至罩部24的前方。因此,一对臂部件41在俯视时平行。各臂部件41构成为能够以其基端部42为转动中心而转动。
该各臂部件41的转动通过旋转驱动部(省略图示)的驱动来进行。作为旋转驱动部(省略图示),例如考虑将杆的前端部连结于臂部件41的缸体。该情况下,通过驱动缸体而使杆没入,从而能够使各臂部件41从倒下的位置转动至立起的位置。
在各臂部件41的前端部43彼此之间架设有横梁44。在横梁44的长边方向中央部连结有第一吊索45的一端。另一方面,在炉盖13的周缘部设置有距炉盖13的重心位置等间隔的至少三点的连结部13a。在这些各连结部13a设置有朝向包含炉盖13的重心在内的上下的线上收敛的第二吊索46。在该第二吊索46收敛的部分安装有上述第一吊索45的另一端。因此,在第一吊索45的延长线上存在炉盖13的重心。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炉盖13通过第一吊索45以及第二吊索46以成为水平的方式从横梁44悬挂并被支承。
此外,此处,吊索45、46是线、链等长条状的吊具,且在吊有对象物的状态下成为拉紧的状态,在两端变得比全长短的状态下能够松弛。
另外,通过使各臂部件41倒下而扣下炉盖13,从而如图1实线所示那样,该炉盖13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该开口部32被闭塞。该炉盖13的位置相当于第一位置。另一方面,若使各臂部件41从该位置转动而立起,则如图1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该炉盖13能够从开口部32离开,并移动至罩部24的上方。由此,由于开口部32敞开,所以能够从该开口部32的上方供给熔化材料。将像这样炉盖13到达罩部24的上方的位置作为待机位置,该待机位置相当于第二位置。
当使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向坩埚31供给熔化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
首先,在熔化材料供给时,在将炉盖13配置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向前方移动,使罩部24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上方(参照图1的双点划线)。在该状态下,通过熔化材料供给部12的材料送出部22,将存积于料斗21的熔化材料的规定量送出。由此,将熔化材料从材料出口部23导出,规定量的熔化材料从罩部24的材料导出口25向下方落下。由于该下方存在坩埚31的开口部32,所以熔化材料被供给于坩埚31。
接下来,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后退之后,使各臂部件41转动,炉盖13倒下至将坩埚31的开口部32闭塞的配置位置。由此,通过炉盖13将坩埚31的开口部32闭塞,因此若在该状态下在感应线圈34流动有电流而对坩埚31内的熔化材料进行感应加热,则能够在抑制了热释放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材料的加热。另外,在对熔化材料熔化而成的熔融金属进行保持的情况下,若也维持开口部32被炉盖13闭塞的状态,则能够在抑制了热释放的状态下保持坩埚31内的熔融金属。
此外,根据各臂部件41的长度、炉盖13的悬挂位置等,将此处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的缩进量设定为在使臂部件41倒下的情况下,炉盖13配置于开口部32。
另外,悬挂支承炉盖13的吊索45、46能够松弛(变松)而变短。因此,在坩埚31的上端部不是水平状态而是产生了稍微的倾斜的情况下,使各臂部件41成为更加倒下的位置,从而通过吊索45、46的松弛可吸收该坩埚31所具有的倾斜。由此,可抑制在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周缘部(抵接部)与炉盖13之间形成缝隙。该情况下,吊索45、46相当于倾斜追随部。
在利用坩埚31内的熔融金属的情况下,使各臂部件41转动而成为立起的状态,使炉盖13恢复至待机位置。由此,坩埚31的开口部32成为敞开的状态。另外,其后,在对坩埚31再次供给熔化材料的情况下,使处于后退的位置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朝前方移动,使罩部24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上方(参照图1的双点划线)。在该状态下,如上述那样,进行熔化材料的供给。
此外,与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的前进后退同时,也能够进行炉盖13的移动换句话说进行待机位置与闭塞开口部32的位置之间的移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若使臂部件41立起而使炉盖13配置于待机位置,则坩埚31的开口部32成为敞开的状态,因此能够从熔化材料供给部12对坩埚31供给熔化材料。在供给了熔化材料后,使臂部件41倒下而使炉盖13配置于开口部32,通过炉盖13将开口部32闭塞。若在该状态下使熔化材料熔化,则坩埚31内的热难以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实现熔化效率、作业环境的提高。
在由坩埚31保持熔化材料熔化后的熔融金属的状态下,若保持将炉盖13配置于开口部32的状态,则继续坩埚31的开口部32被闭塞的状态,因此也能够作为熔融金属保持时的炉盖13而加以利用。由此,不需要为了保持熔融金属,而另外准备炉盖13作为附带设备或者由操作人员重新设置炉盖13,能够一并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
通过炉盖支承部40,使炉盖13在将坩埚31的开口部32闭塞的状态与该开口部32敞开的状态之间,以避开罩部24的方式移动。而且,闭塞了开口部32的状态下的炉盖13配置于罩部24的前方。因此,若将罩部24配置于靠向坩埚31的开口部32侧的位置,则能够缩短罩部24的材料导出口25与坩埚31的开口部32之间的距离。由此,在将熔化材料向坩埚31供给时,能够抑制熔化材料向周围飞散,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供给需要的量的熔化材料。
炉盖13通过吊索45、46而被悬挂支承,因此在坩埚31的上端部产生了倾斜的情况下,使各臂部件41成为更加倒下的位置,从而通过吊索45、46的松弛可吸收该坩埚31所具有的倾斜。由此,能够抑制在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周缘部与炉盖13之间形成缝隙并从此处释放出热。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3,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对其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侧视图。此外,针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和附图标记,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中,装置基部11具有容纳炉盖13的炉盖容纳部51。炉盖容纳部51设置于熔化材料供给部12的下方。因此,熔化材料供给部12、罩部24设置于与设置有炉盖容纳部51的量对应地较高的位置。
炉盖容纳部51具有呈平板状的基台部52,在该基台部52的四角设置有柱部53,通过该柱来支承熔化材料供给部12。在形成于柱部53的内侧的空间部设置有炉盖13、支承该炉盖13的炉盖支承机构54。
炉盖支承机构54是用于将炉盖13支承为水平状态,并且使炉盖13的位置能够移动的机构。因此,炉盖支承机构54相当于炉盖支承单元以及炉盖移动单元。图3示出通过炉盖支承机构54,将炉盖13在炉盖容纳部51悬挂支承的状态。
首先,若以该图3的状态作为基准位置(待机位置)而进行说明,则炉盖支承机构54具有臂部件61。该臂部件61的基端部62设置于基台部52。臂部件61的基端部62设置于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图的纸面的正交方向)的中央部。臂部件61暂且从该基端部62向装置移动方向的斜上方延伸后,改变其延伸方向而沿水平方向延伸。
在炉盖13的中心部(重心部分)设置有朝上方延伸的连结部件14,该连结部件14与臂部件61的前端部63连结。在该臂部件61与连结部件14的连结部,在连结部件14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孔64。另一方面,在臂部件61设置有插通于该长孔64的轴部65。通过像这样将臂部件61的轴部65设置于连结部件14的长孔64,从而在臂部件61的前端部63,炉盖13成为水平状态而被悬挂支承。
如上述那样,炉盖支承机构54具有能够使臂部件61沿装置移动方向移动的结构。该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在能够在设置于基台部52的导轨上移动那样的移动体设置臂部件61等适当的结构。通过该结构,炉盖13如图3所示能够从容纳于炉盖容纳部51的待机位置,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水平移动至向炉盖容纳部51的前方突出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炉盖13配置于罩部24的下方,而且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上方。将此时的炉盖13的位置作为中间位置。
另外,在炉盖支承机构54中,臂部件61构成为能够以其基端部62为转动中心而转动。因此,若使臂部件61从臂部件61以及炉盖13处于图3双点划线所示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起,以其基端部62为中心转动,则炉盖13保持原样向下方移动,从而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图4是示出炉盖13向下方移动而配置于开口部32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如该图4所示,通过将炉盖13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从而开口部32成为被炉盖13闭塞的状态。
此处,如上述那样,在臂部件61的前端部63与设置于炉盖13的连结部件14的连结部分,在连结部件14形成有长孔64,在长孔64设置有臂部件61的轴部65。因此,臂部件61的轴部65能够沿着长孔64移动,在连结部分设置有游隙的状态下,将臂部件61与连结部件14连结。另外,借助横截面呈圆形状的轴部65,从而连结部件14、炉盖13也能够倾斜。因此,即使在坩埚31不是水平状态而是产生了稍微的倾斜的情况下,该倾斜也可被该游隙吸收。由此,可抑制在开口部32的周缘部(抵接部)与炉盖13之间形成缝隙。该情况下,由长孔64和轴部65构成倾斜追随部。
这样,若从在坩埚31的开口部32配置有炉盖13的位置,使臂部件61借助其基端部62转动而立起,则炉盖13再次恢复至中间位置。而且,若以使臂部件61以及炉盖13容纳于炉盖容纳部51的方式使它们移动,则炉盖13恢复至待机位置。这样,炉盖13能够在从容纳于炉盖容纳部51的待机位置经由中间位置而与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来闭塞开口部32的位置之间移动。闭塞该开口部32的位置相当于第一位置,基准位置(待机位置)相当于第二位置。
在使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向坩埚31供给熔化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
首先,在熔化材料供给时,在将炉盖13配置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向前方移动,并如图3所示将罩部24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上方。在该状态下,将熔化材料供给于坩埚31。
接下来,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的位置保持原样,通过炉盖支承机构54使炉盖13中途经由中间位置而移动至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位置。由此,通过炉盖13将坩埚31的开口部32闭塞,因此能够在抑制了热释放的状态下进行熔化材料的加热、坩埚31内的熔融金属保持。
此外,此处,通过设置于臂部件61的前端部63与连结部件14的连结部分的游隙,即使在坩埚31的开口部32产生了倾斜,也可吸收该倾斜。
在利用坩埚31内的熔融金属的情况下,通过炉盖支承机构54,能够使炉盖13恢复至原来的待机位置。由此,坩埚31的开口部32成为敞开的状态。该情况下,在开口部32的上方配置有罩部24的材料导出口25。因此,在不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移动而保持原样的位置,进行熔化材料向坩埚31的供给。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炉盖容纳部51配置有炉盖13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炉盖13配置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坩埚31的开口部32敞开,因此能够从熔化材料供给部12向坩埚31供给熔化材料。在供给了熔化材料后,通过炉盖支承机构54使炉盖13移动至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位置,由此将开口部32闭塞。若在该状态下使熔化材料熔化,则坩埚31内的热难以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实现熔化效率、作业环境的提高。
在为了保持熔融金属而利用炉盖13从而也能够一并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这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
处于闭塞了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状态的炉盖13设置于罩部24的下方。而且,若从此处使炉盖13移动至待机位置,则在罩部24的下方配置有坩埚31的开口部32,能够将熔化材料供给于坩埚31。换句话说,在供给熔化材料的情况下和使所供给的熔化材料熔化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移动,因此与其对应地能够实现熔化作业的效率提高。
炉盖支承机构54构成为设置于熔化材料供给部12的下方,并在此处使炉盖13在配置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能够在上下区分用于使炉盖13移动的构成区域、和熔化材料供给部12的构成区域。由此,能够抑制一方的结构干涉另一方的结构而使构造复杂化。
在臂部件61的前端部63与设置于炉盖13的连结部件14的连结部分设置有游隙,在该状态下将臂部件61与连结部件14连结。另外,通过横截面成为圆形状的轴部65,连结部件14、炉盖13也能够倾斜。因此,通过该游隙,即使坩埚31的上端部不是水平状态,而是产生了稍微的倾斜,该倾斜也可被该游隙吸收,从而能够抑制在开口部32的周缘部与炉盖13之间形成有缝隙。
此外,不局限于上述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实施。
(a)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炉盖13构成为通过安装于横梁44的中央部分的吊索45、46而被悬挂支承,但炉盖13的悬挂支承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在通过相同的吊索45、46来悬挂支承炉盖13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横梁44设置多条第一吊索45,通过它们来悬挂支承炉盖13。另外,也可以不是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用能够转动的一对臂部件41以及横梁44的结构,而采用在横梁44配置于坩埚31的上方的状态下将各臂部件41固定,且在横梁44设置有第一吊索45的卷取装置的结构。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吊索45从卷取装置展开或卷取,从而能够使炉盖13升降。
另外,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构成为:通过设置于炉盖13的连结部件14而将横梁44与炉盖13连结。该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在该连结部分设置游隙,从而即使连结部件14无法如吊索45、46那样松弛而变短,也能够通过该游隙而与坩埚31的开口部32所具有的倾斜匹配地使炉盖13倾斜。
(b)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处于待机位置的炉盖13容纳于炉盖容纳部51,但也可以采用能够利用基台部52与行驶路径S之间的空间,并将炉盖13保持于更低的位置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熔化材料供给部12的设置高度成为更低的位置,能够缩短罩部24的材料导出口25与坩埚31的开口部32的距离而抑制熔化材料飞散。
(c)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炉盖13使用连结部件14而与臂部件61连结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用吊索45、46而从臂部件61的前端部63悬挂支承炉盖13的结构。
(d)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通过车轮11a而能够沿着装置移动方向移动,但也可以采用省略车轮11a并使熔化材料供给装置50在固定状态下设置的结构。
(d)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熔化材料供给部12设置有罩部24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省略了该罩部24的结构。
(e)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使用了感应线圈34的感应加热方式的金属熔化炉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形成为并用了借助燃烧器的火焰进行的加热的混合式的金属熔化炉。该情况下,在炉盖13设置燃烧器,并且对该燃烧器供给燃气的气体供给管也设置于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0、50。
附图标记说明
10、50...熔化材料供给装置;12...熔化材料供给部;13...炉盖;24...罩部;25...材料导出口;31...坩埚;32...开口部;40...炉盖支承部;45...吊索(倾斜追随部);55...炉盖支承机构(炉盖支承单元、炉盖移动单元);64...长孔(倾斜追随部);65...轴部(倾斜追随部)。

Claims (6)

1.一种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其一并设置于使供给至坩埚的熔化材料熔化的金属熔化炉,并对所述坩埚供给所述熔化材料,所述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熔化材料供给部,其设置于在行驶路径上移动的装置基部之上,对所述坩埚供给熔化材料;
材料出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
使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的单元,即:在所述坩埚的开口部的上方配置所述材料出口部而对所述坩埚供给熔化材料的位置、和从此处后退而使所述材料出口部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离开并配置于所述行驶路径的上方的位置;
炉盖,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的在所述行驶路径上的移动一同移动,并将所述开口部闭塞;以及
炉盖支承机构,其将所述炉盖支承为水平状态,使所述炉盖在所述炉盖配置于所述开口部而闭塞该开口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敞开而能够供给熔化材料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装置基部具有基台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台部和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之间的炉盖容纳部,
所述炉盖支承机构具有臂部件,该臂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台部,边对所述炉盖进行支承边在所述装置基部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通过所述臂部件的移动,从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炉盖从所述炉盖容纳部向前方突出,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炉盖容纳于所述炉盖容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具有罩部,该罩部覆盖所述材料出口部,并且在熔化材料向所述坩埚供给时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并具备使所述熔化材料朝向下方导出的材料导出口,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炉盖配置于所述罩部的下方。
3.一种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其一并设置于使供给至坩埚的熔化材料熔化的金属熔化炉,并对所述坩埚供给所述熔化材料,所述熔化材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熔化材料供给部,其设置于在行驶路径上移动的装置基部之上,对所述坩埚供给熔化材料;
材料出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
使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在如下位置之间移动的单元,即:在所述坩埚的开口部的上方配置所述材料出口部而对所述坩埚供给熔化材料的位置、和从此处后退而使所述材料出口部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离开并配置于所述行驶路径的上方的位置;
炉盖,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的在所述行驶路径上的移动一同移动,并将所述开口部闭塞;以及
炉盖支承部,其将所述炉盖支承为水平状态,使所述炉盖在该炉盖配置于所述开口部而闭塞该开口部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敞开而能够供给熔化材料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炉盖支承部具有设置于所述装置基部的前端部而对所述炉盖进行支承的一对臂部,
所述一对臂部能够以其基端部为转动中心而转动,
通过使所述一对臂部转动而倒下,从而将所述炉盖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通过使所述一对臂部转动而立起,从而将所述炉盖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化材料供给部具有罩部,该罩部覆盖所述材料出口部,并且在熔化材料向所述坩埚供给时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上方,并具备使所述熔化材料朝向下方导出的材料导出口,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炉盖配置于比所述罩部靠所述坩埚侧的位置,并且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炉盖配置于所述罩部的上方,
当所述炉盖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炉盖支承部以避开所述罩部的方式使所述炉盖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盖支承机构具有:使所述炉盖追随其与所述开口部抵接的抵接部而倾斜的倾斜追随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熔化材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盖支承部具有:使所述炉盖追随其与所述开口部抵接的抵接部而倾斜的倾斜追随部。
CN201680054846.0A 2015-09-28 2016-09-02 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Active CN108139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9557A JP6297015B2 (ja) 2015-09-28 2015-09-28 溶解材料供給装置
JP2015-189557 2015-09-28
PCT/JP2016/075836 WO2017056848A1 (ja) 2015-09-28 2016-09-02 溶解材料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161A CN108139161A (zh) 2018-06-08
CN108139161B true CN108139161B (zh) 2019-10-18

Family

ID=58423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4846.0A Active CN108139161B (zh) 2015-09-28 2016-09-02 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3437B2 (zh)
JP (1) JP6297015B2 (zh)
KR (1) KR101923872B1 (zh)
CN (1) CN108139161B (zh)
MX (1) MX2018003623A (zh)
WO (1) WO20170568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949B (zh) * 2018-07-13 2019-12-20 长沙鑫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合金精炼设备炉
JP6963646B2 (ja) * 2020-03-09 2021-11-10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金属材料供給装置
CN112707637B (zh) * 2020-12-09 2022-08-30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棒烧结炉防止误操作装置
CN113443814B (zh) * 2021-06-21 2022-08-0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用于坩埚的电源切换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9640A (en) * 1976-11-29 1978-05-16 Hawley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Furnace hood with integral conveyor feeding
JPS5892790A (ja) * 1981-11-25 1983-06-0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炉の集塵保温装置
JPH07133987A (ja) * 1993-11-12 1995-05-23 Jidosha Imono Kk 材料投入装置を備える誘導炉
CN201382690Y (zh) * 2009-04-14 2010-01-13 温国强 镁冶炼炉的进料装置
CN203893672U (zh) * 2014-06-13 2014-10-22 邻水县薪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铝合金熔炼炉自动进料装置
CN104165519A (zh) * 2014-08-01 2014-11-26 江阴迪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废铝投料熔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0158A (en) * 1959-04-15 1963-03-05 Blaw Knox Co Mobile ladle addition feeder
JPS5513680Y2 (zh) * 1976-04-29 1980-03-27
US4151919A (en) * 1977-10-18 1979-05-01 Didier Engineering Gmbh. Coke oven hopper truck including support for removable filling cover
IT1304327B1 (it) * 1997-03-26 2001-03-15 Danieli Off Mecc Procedimento di caricamento rottami per forno elettricoad arco e relativo sistema
JPH1129814A (ja) * 1997-07-14 1999-02-02 Nippon Steel Corp アーク炉の装入材料予熱装置
EP0903393B1 (de) * 1997-09-23 2001-12-05 Thyssen Krupp EnCoke GmbH Kohlefüllwagen zum Befüllen von Verkokungskammern einer Koksofenbatterie
US6036914A (en) * 1997-12-12 2000-03-14 Uss/Kobe Steel Company Dumping bay with fume collecting provisions
US6393044B1 (en) * 1999-11-12 2002-05-21 Inductotherm Corp. High efficiency induction melting system
JP3974815B2 (ja) 2001-09-20 2007-09-1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鋳造装置、溶解金属供給装置および溶解金属供給方法
JP4115289B2 (ja) 2003-01-31 2008-07-09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蓋付取鍋
DE102008008291B3 (de) * 2008-02-07 2009-07-09 Uhde Gmbh Vorrichtung an einem Kohlefüllwagen zum Abheben von Deckeln aus Fülllochrahmen in der Ofendecke eines Koksofens und zum Reinigen der Fülllochrahmen
DE102008008713B4 (de) * 2008-02-11 2013-04-25 Thyssenkrupp Uhde Gmbh Vorrichtung zum Befüllen von Ofenkammern eines Koksofe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9640A (en) * 1976-11-29 1978-05-16 Hawley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Furnace hood with integral conveyor feeding
JPS5892790A (ja) * 1981-11-25 1983-06-0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炉の集塵保温装置
JPH07133987A (ja) * 1993-11-12 1995-05-23 Jidosha Imono Kk 材料投入装置を備える誘導炉
CN201382690Y (zh) * 2009-04-14 2010-01-13 温国强 镁冶炼炉的进料装置
CN203893672U (zh) * 2014-06-13 2014-10-22 邻水县薪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铝合金熔炼炉自动进料装置
CN104165519A (zh) * 2014-08-01 2014-11-26 江阴迪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废铝投料熔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7015B2 (ja) 2018-03-20
CN108139161A (zh) 2018-06-08
WO2017056848A1 (ja) 2017-04-06
US10393437B2 (en) 2019-08-27
JP2017067307A (ja) 2017-04-06
KR101923872B1 (ko) 2018-11-29
US20180320971A1 (en) 2018-11-08
KR20180049146A (ko) 2018-05-10
MX2018003623A (es)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9161B (zh) 熔化材料供给装置
RU241726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грузки горячего железа прямого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з высо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ых сосудов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в плавильную печь ил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кончатель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KR900014845A (ko) 축형상 장입물 예열기를 갖춘 용해플랜트
CN101529191A (zh) 熔炉,特别是电弧炉
PL65414Y1 (pl) Konwertor przechylny
CN108473285A (zh) 平衡悬臂式馈送设备
CN109440000A (zh) 非晶合金熔炼炉铁水导流装置
CN105710358A (zh) 一种新型钢包转翻设备
CN105293311B (zh) 一种具有防风功能的塔吊
RU2636793C2 (ru) Дуговая печь
CN209602114U (zh) 一种设有联振装置的纳米碳酸钙窑布料器
CN105492144B (zh) 带有分段的铰接盖的冶金容器
KR20100136733A (ko) 그레이트바의 헤드부 간격 자동 조정 장치
KR101778611B1 (ko) 경주통장치
KR101050201B1 (ko) 고로의 내화물 축조용 장치
CN105293316B (zh) 一种防风塔吊
KR101718661B1 (ko) 스플래시 커버 장치
KR101159611B1 (ko) 전기로 배출홀 충진재 투입장치
CN213327366U (zh) 一种便于调节料槽倾斜方向的石灰窑布料机
US2200652A (en) Cupola charger
KR100966816B1 (ko) 전로 내화물을 보호하는 기능을 구비한 고철 장입슈트
CN210619967U (zh) 一种热水器内胆吊具
CN209602113U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窑布料器
CN103836913A (zh) 电弧炉炼钢加料装置
JP3743169B2 (ja) 高炉ステーブの交換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使用した高炉ステーブの交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