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7506A -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7506A
CN108137506A CN201680061907.6A CN201680061907A CN108137506A CN 108137506 A CN108137506 A CN 108137506A CN 201680061907 A CN201680061907 A CN 201680061907A CN 108137506 A CN108137506 A CN 108137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dihydro
compound
butyl
dichloropheny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1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A.斯蒂芬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i Lilly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Eli Lilly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i Lilly and Co filed Critical Eli Lilly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8137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 C07D2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other than aralkyl radicals
    • C07D217/1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other than aralkyl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oxyge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1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abnormal movements, e.g. chorea, dyskinesia
    • A61P25/16Anti-Parkinson dru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以及其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使用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治疗与帕金森病或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 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 (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提供了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其药物组合物、其使用方法及其制备工艺。
多巴胺能通路与多种病状相关,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精神分裂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病状,其特征在于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帕金森病表现在静止性震颤及伴随其它运动性症状(例如运动不能和运动迟缓)以及非运动性症状(例如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目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法包括多巴胺前体(如左旋多巴)以及多巴胺激动剂(如普拉克索(pramipexole))。这样的直接作用多巴胺疗法因部分由于高剂量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风险(如在啮齿类动物中所显示的那样)和耐受性发展而在有效性上有限。对于帕金森病的安全有效治疗,仍存在明显未满足的需求。
别构调节剂是通过修饰配体结合环境来远程改变配体与它们的受体的相互作用的试剂。这种类型的调节的一个实例是当调节剂结合至别构(次级)位点时在受体蛋白质中产生构象变化,该构象变化传送至配体正构(初级)结合位点。如果调节剂促进或增强相互作用,则别构效应的性质称为是正向的,如果其抑制配体与正构结合位点的相互作用,则别构效应的性质称为是负向的。
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多巴胺1受体(D1)的正向别构调节剂(PAM)。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D1在其中起作用的病症,如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包括缓解相关症状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本发明的化合物还据信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的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作为单一疗法用于改善帕金森病中的运动性症状。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据信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新结晶形式,其是多巴胺1受体(D1)的正向别构调节剂(PAM),并因此可用于治疗上文讨论的病状。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据信提供在制造和研发该化合物自身以及相关化合物(如包含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和4-羟基苯甲酸的组合物的共结晶形式)方面的优势。
美国专利号8962654公开了某些3,4-二氢异喹啉-2(1H)-基化合物作为多巴胺1受体(D1)的正向别构调节剂(PAM),包括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以及包含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和4-羟基苯甲酸的组合物的共结晶形式。
本发明提供了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其特征在于使用CuKα辐射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具有在9.15°的衍射角2θ处的衍射峰与一个或多个选自19.4°、16.1°和16.6°的峰的组合;其中衍射角的公差为0.2°。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包含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以及可药用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患者施用有效量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治疗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患者施用有效量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疗法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疗法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其特征在于使用CuKα辐射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具有在9.15°的衍射角2θ处的衍射峰与一个或多个选自19.4°、16.1°和16.6°的峰的组合;其中衍射角的公差为0.2°。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用于制造帕金森病药剂的用途。
化合物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由式Ia表示。
式Ia的化合物可以与其它药物组合使用,所述其它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抑制或改善式Ia的化合物对于其有用的疾病或病症,包括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因此,此类其它药物可以通过常用途径并以常用量与式Ia的化合物同时或依序施用。当式Ia的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其它药物同时使用时,除式Ia的化合物之外含有此类其它药物的药物单位剂型是优选的。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包括除式Ia的化合物之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其它活性成分的那些。可与式Ia的化合物组合(分开施用或在同一药物组合物中施用)的有效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其它活性成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a)多巴胺前体,如左旋多巴;甲基左旋多巴和乙基左旋多巴;以及
(b)多巴胺激动剂,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ropinirole)、阿朴吗啡(apomorphine)、罗替戈汀(rotigotine)、溴隐亭(bromocriptine)、卡麦角林(cabergoline)和培高利特(pergolide)。
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作为立体异构体存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包括所有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及其混合物。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单一非对映异构体,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单一对映异构体。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共晶体”是指包含两种化合物的多组分结晶固体形式,其中化合物主要通过非共价和非离子的化学相互作用(如氢键)来缔合。在药物领域,共晶体通常包含作为活性药物成分的第一化合物和称为客体化合物或共形成物(coformer)的第二化合物。共晶体与结晶盐形式的区别之处可在于第一化合物保持基本不带电或中性。共晶体与结晶水合物或溶剂合物形式的区别之处可在于客体化合物不仅仅是水或溶剂。优选的共晶体是具有合适熔点的稳定形式。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患者”是指动物,如哺乳动物,并包括人类。人类是优选的患者。
还认识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向目前表现出症状的患者施用有效量的式Ia的化合物来治疗帕金森病。由此,术语“治疗(treatment和treating)”意在指其中可能减慢、中断、遏制、控制或停止现有病状和/或其症状的进程但不一定表示完全消除所有症状的所有过程。
还认识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向有未来症状的风险的患者施用有效量的式Ia的化合物来治疗帕金森病,并意在包括这样的预防性治疗。
本文中所用的式Ia的化合物的术语“有效量”是指有效治疗本文中所述的病状(如帕金森病)的量,即剂量。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主治诊断医师通过使用常规技术和通过观察在类似情况下获得的结果可以容易地确定有效量。在确定式Ia的化合物的有效量或剂量时,要考虑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要施用的式Ia的化合物;如果使用的话,其它试剂的共同给药;哺乳动物的物种;其大小、年龄和一般健康状况;病状(如帕金森病)的涉入程度或严重性;个体患者的响应;给药模式;所施用的制剂的生物利用率特性;所选的剂量方案;其它合并用药的使用;和其它相关情况。
式Ia的化合物可以单独施用或以含有可药用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的形式施用。此类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参见例如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D.B. Troy编辑, 第21版, Lippincott,Williams & Wilkins, 2006)。
人类D1受体正向别构调节试验
经由逆转录病毒基因转导使用pBABE-bleo载体和Phoenix逆转录病毒系统生成稳定表达人类D1受体的HEK293细胞。在37℃下在5% CO2中,使该细胞在补充有10%小牛血清、20 mMHEPES、2 mM谷氨酸盐和150 µg/ml博莱霉素(zeocin)的DMEM/F12(Gibco)中生长。在大约80%融汇时,使用0.25%胰蛋白酶/EDTA获取细胞,悬浮在FBS+8% DMSO中并储存在液氮中。在试验当天,将细胞解冻并重新悬浮在STIM缓冲液(补充有0.1% BSA、20 mM HEPES、200 µMIBMX和100 µM抗坏血酸的Hanks平衡盐溶液)中。将测试化合物在DMSO中连续稀释(1:3)并随后进一步以1:40稀释到含有2×EC20浓度的多巴胺的STIM缓冲液中。多巴胺的EC20浓度定义为使环状AMP提高至可以由多巴胺诱发的最大量的20%的浓度;在该试验中,ECmax为5 µM,并且EC20通常为12 nM。将25 µl的该溶液与25 µl的细胞悬浮液(1,250个细胞)混合并分配到96孔半区板的各个孔中;最终的DMSO浓度为1.25%。将板在25℃下培育60分钟。根据供应商说明书使用HTRF检测(Cisbio™)将cAMP产生量化:将含有抗cAMP穴状化合物和D2-共轭物(各25 µl)的裂解缓冲液添加到孔中,将板再培育60-90分钟,并使用EnVision读板仪(PerkinElmer™)检测荧光。使用cAMP标准曲线将数据转换成cAMP浓度,并使用4-参数非线性逻辑方程(Abase™ v5.3.1.22)将其分析为绝对EC50。基于从限定最小响应的多巴胺EC20至通过添加5 µM多巴胺来限定的ECmax响应范围内的窗口,正向别构调节剂的绝对EC50作为产生半最大量的cAMP的浓度来计算。
在上述试验中,参比化合物1的化合物在人类D1受体处表现出4.59±0.96 nM(SEM;n=7)的绝对EC50,以及79.7±6.2%的最大响应。参比化合物2的共晶体在人类D1受体处表现出1.11±0.11 nM(SEM;n=2)的绝对EC50。这些数据证明,参比化合物1的化合物是人类D1受体的正向别构调节剂。
本发明化合物的抗帕金森效应可以使用本领域中熟知的程序(如自发活动的动物模型)来测定。例如,参比化合物1的化合物在人类化多巴胺1受体(D1)敲入小鼠中显示出对基础(习惯性)自发活动以及对利血平诱发的运动不能的效应。
人类D1受体敲入小鼠的生成
其中鼠类多巴胺1(D1)受体由其人类对应物取代的转基因小鼠可以通过标准技术生成。例如,小鼠基因组片段由RP23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亚克隆,并再克隆到PGK-neo靶向载体中。小鼠开放阅读框由外显子2中人类D1受体开放阅读框所取代。外显子2上游的neo选择标记侧接有frt位点以便随后去除。外显子2侧接有loxP选择位点允许通过与表达cre核酸酶基因的小鼠杂交来生成D1敲出小鼠的选项。
C57BL/6 N胚胎干细胞系B6-3在含有20%胎牛血清和2×106单位/升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葡萄糖DMEM中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灭活饲养层上生长。将1000万个胚胎干细胞加30微克线性化载体DNA电穿孔并施以G418选择(200微克/毫升)。将克隆分离并通过Southern印迹法进行分析。
将含有预期大小的插入物的克隆插入囊胚中,并通过PCR对所得小鼠进行基因分型。将雄性嵌合体与含有Flp核酸酶基因的雌性杂交以消除选择标记。通过PCR鉴别含有人类D1受体而无选择标记的的后代。将雄性杂合子与雌性C57BL/6小鼠交配。将含有人类D1受体的雄性和雌性后代交配,并通过PCR鉴别纯合子。纯合子的行为和繁殖是正常的,并且对于后继世代而言,该群落保持在纯合子状态。
基础(习惯性)自发活动
使用自动化系统追踪小鼠移动来测量自发活动。将人类D1受体敲入小鼠置于室中并使其习惯该室60分钟。在此期间,它们显示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运动。施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后,动物移动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
更具体地,将自发活动箱置于具有红外光束以测量称为步行(ambulations)的运动活动(水平和垂直活动)的矩形框架内。在7:30和15:00钟点的时间之间记录自发活动。
将小鼠随机指派到如表1中所示的处理组中。将各小鼠独立置于自发活动箱之一中习惯60分钟。小鼠随后经口给药,并在60分钟时期内对各小鼠每10分钟记录步行总数。在用利血平预先处理的小鼠中,不包括先前的习惯期。因此,在给药后立即测量步行总数持续60分钟。将数据从软件/计算机转移至电子表格程序以便进一步分析。使用单因素(one-way)ANOVA进行统计分析,随后使用Fishers' LSD或Dunnett's测试进行事后分析。
在基础(习惯性)自发活动试验中,参比化合物1以剂量响应方式促进小鼠移动(表1)。这证明,参比化合物1对习惯环境的动物的自发活动是有效的。
利血平诱发的运动不能的逆转
利血平是一种儿茶酚胺消耗剂(消耗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且在处理后18-24小时,小鼠变得运动不能并具有减少的自发活动计数。在0.15或0.3 mg/kg单一剂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后大约18-24小时,通过测量化合物对自发活动的效应来评估利血平诱发的运动不能。所用设备与如前文讨论的用于习惯性自发活动的设备相同。
将雄性人类化多巴胺D1受体敲入小鼠随机指派到如表2中所示的处理组中。将各小鼠独立置于自发活动箱之一中。对各小鼠测量每10分钟的步行数,直至给药后60分钟。由此,对于总计60分钟评估对利血平诱发的探索行为的效应。将数据从软件/计算机转移至电子表格程序以便进一步分析。使用单因素ANOVA进行统计分析,随后使用t-测试进行事后分析。
在上述试验中,参比化合物1的化合物逆转了利血平处理的效应并以剂量响应方式恢复了小鼠的移动(表2)。这证明,参比化合物1的化合物在帕金森病的体内模型中是有效的。
式Ia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领域中已知的工艺或通过本文中描述的新工艺来制备。用于制备式Ia的化合物的工艺和用于制造式Ia的化合物的新中间体提供了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并且通过以下程序来说明。
通常,式Ia的化合物可以由其中Pg1代表合适的羟基保护基团的式II的化合物来制备(图式1)。Pg1的特定值包括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和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更具体地,使其中Pg1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的式II的化合物与四丁基氟化铵在溶剂(如四氢呋喃)中反应以提供式Ia的化合物。其中Pg1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的式II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III的化合物与甲基锂在合适的溶剂中反应来制备。合适的溶剂包括四氢呋喃。其中Pg1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的式III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IV的化合物与氢在合适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如1,1'-双(二异丙基膦基)二茂铁(1,5-环辛二烯)四氟硼酸铑(I))的存在下反应来制备。该反应方便地在溶剂(如甲醇)中进行。其中Pg1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的式IV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V的化合物与丙烯酸乙酯在过渡金属偶联催化剂(如乙酸钯)、配体(如三邻甲苯基膦)和碱(如三乙胺)的存在下反应来制备。该反应方便地在溶剂(如乙腈)中进行。式V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活化剂(如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和碱(如三乙胺)的存在下用2,6-二氯苯基乙酸酰化式VIII的化合物来制备。该反应方便地在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
图式1
或者,式II的化合物可以由其中Pg1为合适的羟基保护基团的式VI的化合物来制备(图式2)。更具体地,在活化剂(如1,1'-羰基二咪唑)的存在下用2,6-二氯苯基乙酸酰化其中Pg1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的式VI的化合物来提供式II的化合物。该反应方便地在溶剂(如四氢呋喃)中进行。式VI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催化剂(如钯)的存在下用氢还原式VII的化合物来制备。该反应方便地在溶剂(如乙醇)中进行。式VII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在催化剂(如乙酸钯)、配体(如2-二环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联苯)和碱(如碳酸钾)的存在下使式VIII的化合物与2-甲基丁-3-烯-2-醇偶联来制备。该反应方便地在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式VIII的化合物可以如制备与实施例中所述由式X的化合物经式IX的中间体化合物以多步骤方式来制备。式X的化合物可以如制备与实施例中所述来制备。
图式2
本文中所用的“DMSO”是指二甲亚砜;“Tris”是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DTT”是指二硫苏糖醇;“HEC”是指羟乙基纤维素;“DMEM”是指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MS”是指质谱;且“HEPS”是指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
制备1
2-溴-D-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的合成
将2-溴-D-苯丙氨酸(22.4克,91.8毫摩尔)溶解在甲醇(459毫升)中。在室温下添加乙酰氯(65.3毫升,917.7毫摩尔)。搅拌36小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27.2克,92.3毫摩尔)。MS (m/z): 258 (M+1)。
2-溴-D-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0℃下将乙酰氯(562.79克,7.17摩尔)添加到甲醇(10.00升)中。将混合物加热至17.5℃并搅拌。在30分钟后添加2-溴-D-苯丙氨酸(500.00克,2.05摩尔)并加热至回流。在4小时后,冷却至20℃并在减压下除去溶剂以获得灰白色固体形式的标题化合物(589克,1.96摩尔)。MS (m/z): 258(M-Cl (79Br)), 260(M-Cl (81Br))。
制备2
2-溴-N-(甲氧基羰基)-D-苯丙氨酸甲酯的合成
将2-溴-D-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27.2克,92.3毫摩尔)溶解在二氯甲烷(923毫升)和水(185毫升)中。在室温下添加碳酸氢钠(31.0克,369.4毫摩尔)和氯甲酸甲酯(7.86毫升,101.6毫摩尔)。搅拌混合物2.5小时。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经硫酸钠干燥二氯甲烷萃取物,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10-75%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29.1克,92.1毫摩尔)。MS (m/z): 316 (M+1)。
2-溴-N-(甲氧基羰基)-D-苯丙氨酸甲酯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10℃下向二氯甲烷(9.86升)中的2-溴-D-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580克,1.91摩尔)中添加水(2.94升)和碳酸氢钠(648.25克,7.64摩尔)。在5分钟后添加氯甲酸甲酯(198.53克,2.10摩尔)并在20℃下搅拌混合物。在3小时后添加水(2.5升)并分离层。用二氯甲烷萃取水层,经硫酸钠干燥合并的有机萃取物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556克,1.74摩尔)。MS (m/z): 315.8(M+1 (79Br)), 317.8(M+1 (81Br))。
制备3
(3R)-5-溴-3,4-二氢-1H-异喹啉-2,3-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
在室温下将2-溴-N-(甲氧基羰基)-D-苯丙氨酸甲酯(29.1克,92.10毫摩尔)和多聚甲醛(9.13克,101.3毫摩尔)在冰醋酸(115毫升,2.01摩尔)和浓硫酸(38.4毫升,719.9毫摩尔)中的混合物搅拌7小时。在水与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分离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层。合并乙酸乙酯萃取物并经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40%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27.6克,84.0毫摩尔)。MS (m/z):328 (M+1)。
制备3a
(3R)-5-溴-3,4-二氢-1H-异喹啉-2,3-二甲酸二甲酯和(3R)-5-溴-2-甲氧基羰基-3,4-二氢-1H-异喹啉-3-甲酸的合成
在10℃下在适当的容器中向乙酸(4.29升)中添加2-溴-N-(甲氧基羰基)-D-苯丙氨酸酯(572克,1.81摩尔)和多聚甲醛(205.86克,2.17摩尔)。在10分钟后,缓慢添加浓硫酸(2.63千克,26.83摩尔)并随后在35℃下搅拌。在12小时后,冷却至15℃并添加水(7.5升)和乙酸乙酯(6升)。分离层并用乙酸乙酯(2.5升)再萃取水层。经硫酸钠干燥合并的有机萃取物,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与乙酸(640克,1.69摩尔)的混合物。质谱(m/z): 3a: 327.95(M+1 (79Br)), 330.05(M+1 (81Br)). 3b: 314(M+1 (79Br)), 315.95(M+1(81Br))。
制备4
(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甲酯盐酸盐的合成
将(3R)-5-溴-3,4-二氢-1H-异喹啉-2,3-二甲酸二甲酯(27.55克,84.0毫摩尔)溶解在5N盐酸(330.6毫升,1.65摩尔)中并加热至回流三天。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白色固体。用二乙醚洗涤固体并在40℃下真空干燥过夜以获得(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盐酸盐(1:1)(20.8克,71.1毫摩尔)。向(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盐酸盐(1:1)(20.8克,71.1毫摩尔)在甲醇(474毫升)中的0℃混合物中添加乙酰氯(50.6毫升,711.0毫摩尔)。升温至室温并搅拌36小时。在减压下浓缩并干燥以获得标题化合物(21.9克,71.4毫摩尔)。MS (m/z): 270 (M+1)。
制备5
(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盐酸盐的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向(3R)-5-溴-3,4-二氢-1H-异喹啉-2,3-二甲酸二甲酯与(3R)-5-溴-2-甲氧基羰基-3,4-二氢-1H-异喹啉-3-甲酸(制备3a)(520克,1.27摩尔)的混合物中添加水(1.3升)和36.5%盐酸(9.07千克,90.81摩尔)并在95℃下搅拌混合物。在12小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10℃并搅拌15分钟。过滤混合物并在40℃下真空干燥固体以获得标题化合物(332克,1.13摩尔)。MS (m/z):256.1(M-Cl (79Br)), 258(M-Cl (81Br))。
制备6
(3R)-5-溴-3,4-二氢-1H-异喹啉-2,3-二甲酸-2-叔丁酯-3-甲酯的合成
将(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甲酯盐酸盐(21.0克,68.5毫摩尔)溶解在1,4-二氧杂环己烷(685毫升)中。在室温下添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685毫升,17.5摩尔)和二碳酸二叔丁酯(29.9克,137.0毫摩尔)。将该双相混合物搅拌90分钟。用乙酸乙酯萃取。经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50%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19.5克,52.7毫摩尔)。MS (m/z): 270 (M-tBOC+1)。
制备7
[(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基]甲醇的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35℃下向四氢呋喃(4.88升)中的(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酸盐酸盐(325.4克,1.11摩尔)中添加氢化铝锂(2升,2.00摩尔,1M在THF中),随后经60分钟升温至25℃并搅拌。在3小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5℃,随后添加水(76毫升)、15%w/w氢氧化钠水溶液(76毫升)和水(228毫升)。将混合物加热至25℃,添加无水硫酸镁(750克)并搅拌。过滤混合物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固体。向固体中添加二氯甲烷(690毫升)并浆化30分钟,随后过滤获得固体。在35℃下真空干燥固体以获得标题化合物(148.9克,0.55摩尔)。MS (m/z): 242(M+1 (79Br)), 244(M+1 (81Br))。
制备8
(3R)-5-溴-3-(羟甲基)-3,4-二氢-1H-异喹啉-2-甲酸叔丁酯的合成
在室温下在水浴上向(3R)-5-溴-3,4-二氢-1H-异喹啉-2,3-二甲酸-2-叔丁酯-3-甲酯(18.4克,49.7毫摩尔)在四氢呋喃(497毫升)中的溶液中添加甲醇(10.1毫升,248.5毫摩尔)和硼氢化锂(99.4毫升,198.8毫摩尔,2 M在THF中)。搅拌40分钟并用水使反应淬灭。用乙酸乙酯萃取。经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萃取物,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80%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在高真空下干燥过夜以获得白色固体形式的标题化合物(19.1克,55.8毫摩尔)。MS (m/z): 286 (M-tBu+1)。
制备9
(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合成
在室温下向(3R)-5-溴-3-(羟甲基)-3,4-二氢-1H-异喹啉-2-甲酸叔丁酯(15.5克,45.3毫摩尔)在二氯甲烷(226毫升)中的溶液中添加三氟乙酸(75.5毫升,998.3毫摩尔)。搅拌30分钟并在减压下浓缩。真空干燥以获得潮湿固体形式的[(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基]甲醇;2,2,2-三氟乙酸。将[(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基]甲醇;2,2,2-三氟乙酸溶解在二氯甲烷(753毫升)中。添加1H-咪唑(51.3克,753毫摩尔)、N,N-二甲基-4-吡啶胺(460毫克,3.77毫摩尔)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3.6克,90.4毫摩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添加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经硫酸钠干燥二氯甲烷萃取物,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与来自用19.4毫摩尔的(3R)-5-溴-3-(羟甲基)-3,4-二氢-1H-异喹啉-2-甲酸叔丁酯运行的基本相同的反应的粗产物合并。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40%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14.3克,40.1毫摩尔)。MS (m/z): 356 (M+1)。
(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20℃下向[(3R)-5-溴-1,2,3,4-四氢异喹啉-3-基]甲醇(148.9克,0.58摩尔)、1H-咪唑(202.9克,2.92摩尔)、4-二甲基氨基吡啶(0.72克,5.84毫摩尔)和N,N-二甲基甲酰胺(1.04升)在二氯甲烷(2.61升)中的混合物中添加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93.7克,1.29摩尔)并搅拌。在3小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10℃并添加氯化铵饱和水溶液(1.3升)。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溶液并用盐水(2×2升)洗涤合并的有机萃取物,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残余物。将该残余物溶解在甲基叔丁基醚(1.5升)中并用盐水(2×1升)洗涤。用甲苯(5升)稀释有机相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残余物。向该残余物中添加甲苯(2.6升)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210克,0.53摩尔)。MS (m/z). 356(M+1(79Br)), 358(M+1 (81Br))。
制备10
(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的合成
将(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4.2克,11.8毫摩尔)溶解在二乙醚(118毫升)中。添加N-氯代琥珀酰亚胺(2.36克,17.7毫摩尔)。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并在减压下浓缩。将残余物溶解在氢氧化钾(42.0毫升,30.3毫摩尔,5%在MeOH中)中并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倒入水中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经硫酸钠干燥二氯甲烷萃取物,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100%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3.40克,9.59毫摩尔)。MS (m/z): 354 (M+1)。
(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20℃下向(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220克,0.52摩尔)在四氢呋喃(3.85升)中的溶液中添加N-氯代琥珀酰亚胺(106.7克,0.79摩尔)并搅拌。在30分钟后,在减压下浓缩混合物并将残余物溶解在甲醇中的5% w/w氢氧化钾(2.2升,1.69摩尔)中并在20℃下搅拌。在30分钟后,将混合物添加到水(3升)中并用二氯甲烷(3×1升)萃取3次。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萃取物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210克,0.50摩尔)。MS (m/z): 354(M+1 (79Br)), 356(M+1(81Br))。
制备11
(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合成
将(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3.4克,9.59毫摩尔)溶解在二乙醚(160毫升)中。在干冰-丙酮浴上冷却至-78℃。逐滴添加甲基氯化镁(26.9毫升,80.6毫摩尔,3M在THF中)。使反应混合物缓慢升温至室温并搅拌过夜。用饱和氯化铵溶液缓慢地淬灭。用二氯甲烷萃取并经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与来自用1.73毫摩尔的(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运行的基本相同的反应的粗产物合并。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65%梯度)洗脱来纯化合并的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3.78克,10.2毫摩尔):MS (m/z): 370 (M+1)。
化合物(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相对构型通过NMR波谱法使用一维NOE实验(1D-NOESY)来确定。甲基基团在1.30 ppm处的选择性激发在3.11 ppm处产生了Ha的NOE。这种NOE增强仅与其中甲基与Ha在环的同一侧上的构型(反式异构体)一致,因为在顺式异构体中,甲基质子太过远离Ha以至于不能显示NOE。由于位置3的绝对化学已知为R,那么位置1处的绝对化学推导为S。
(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65℃下向(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3,4-二氢异喹啉(93.5克,0.24摩尔)在二乙醚(2.8升)中的溶液中添加甲基氯化镁(0.66升,1.99摩尔,3M在THF中)。随后经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20℃并搅拌。在16小时后,使混合物冷却至0℃并用氯化铵饱和水溶液(2.5升)使反应淬灭,用乙酸乙酯(2.5升)萃取,过滤混合物。用盐水(1升)洗涤合并的有机萃取物,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油状物形式的粗标题化合物。将该油状物与来自用48毫摩尔和229毫摩尔的[(3R)-5-溴-3,4-二氢异喹啉-3-基]甲氧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运行的基本相同的反应的粗产物合并,并通过硅胶柱色谱用己烷中的乙酸乙酯(梯度5-65%乙酸乙酯)洗脱来纯化它们以获得标题化合物(151克,0.41摩尔)。MS (m/z): 370.1 (M+1 (79Br)), 372.1(M+1 (81Br))。
制备12
1-[(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的合成
向(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3.78克,10.2毫摩尔)和2,6-二氯苯基乙酸(2.30克,11.2毫摩尔)在二甲基甲酰胺(51.0毫升)中的混合物中添加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鏻六氟磷酸盐(7.97克,15.3毫摩尔)。添加三乙胺(2.13毫升,15.3毫摩尔)并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用水稀释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经硫酸钠干燥二氯甲烷萃取物,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5-50%梯度)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4.70克,8.43毫摩尔)。MS(m/z): 556 (M+1)。
制备13
(2E)-3-{(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2-[(2,6-二氯苯基)乙酰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丙-2-烯酸乙酯的合成
使氮气鼓泡穿过乙腈。将三邻甲苯基膦(72.3毫克,0.23毫摩尔)、乙酸钯(II)(11.8毫克,0.052毫摩尔)和乙腈(0.96毫升)置于微波容器中。搅拌10分钟。添加丙烯酸乙酯(0.31毫升,2.88毫摩尔)。添加1-[(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0.54克,0.96毫摩尔)。添加三乙胺(0.40毫升,2.88毫摩尔)并剧烈搅拌。使氮气吹过反应表面。将该容器密封并在微波中加热至160℃持续35分钟。冷却至室温并用乙酸乙酯稀释。过滤沉淀物并用乙酸乙酯洗涤。在减压下浓缩滤液以获得棕色油状物。与来自用0.27毫摩尔的1-[(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运行的基本相同的反应的粗产物合并。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梯度0-10%)洗脱来纯化合并的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0.54克,0.93毫摩尔)。MS (m/z): 576 (M+1)。
制备14
3-{(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2-[(2,6-二氯苯基)乙酰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丙酸乙酯的合成
在干燥箱中,向具有搅拌棒和玻璃内衬的85毫升Parr高压釜中添加1,1'-双(二异丙基膦基)二茂铁(1,5-环辛二烯)四氟硼酸铑(I)(7毫克,0.010毫摩尔)。添加作为在无水甲醇(5毫升)中的溶液的(2E)-3-{(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2-[(2,6-二氯苯基)乙酰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丙-2-烯酸乙酯(133毫克,0.23毫摩尔)。将该高压釜密封并从干燥箱中取出。用氢气吹扫容器并加压至690 kPa氢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通气并打开容器。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混合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25%甲基叔丁基醚:己烷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澄清无色油状物形式的标题化合物(121毫克,0.21毫摩尔)。MS (m/z): 578 (M+1)。
制备15
(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的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10℃下向乙酸异丙酯(4.19升)中的(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419克,1.02摩尔)中添加氯化氢(267.24克,1.02摩尔,4M在1,4-二氧杂环己烷中)并搅拌15分钟。过滤混合物并用乙酸异丙酯(2.5升)洗涤滤饼,在过滤器上干燥30分钟,随后在真空下在烘箱中在40℃下干燥16小时以获得标题化合物(380克,0.89摩尔)。MS (m/z): 370(M-Cl (79Br)), 372(M-Cl(81Br))。
制备16
(E)-4-[(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2-甲基-丁-3-烯-2-醇的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向N,N-二甲基甲酰胺(1.08升)中添加(1S,3R)-5-溴-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盐酸盐(310克,723.83毫摩尔)和2-甲基丁-3-烯-2-醇(508.95克,5.79摩尔)并通过使氮气鼓泡穿过溶液10分钟来脱气。添加碳酸钾(315.12克,2.28摩尔)、2-二环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联苯(15.32克,36.19毫摩尔)和乙酸钯(II)(8.29克,36.19毫摩尔)并通过使氮气鼓泡穿过混合物15分钟来脱气,随后加热至125℃。在16小时后,使混合物冷却至20℃并用乙酸乙酯(1.5升)和水(2.5升)稀释。用盐水(2.5升)洗涤乙酸乙酯层,随后经硫酸钠干燥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残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用异己烷中0-50%乙酸乙酯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193克,459.1毫摩尔)。MS (m/z): 376(M+1)。
制备17
4-[(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2-甲基-丁-2-醇的合成
将(E)-4-[(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2-甲基-丁-3-烯-2-醇 (68克,168.83毫摩尔)在乙醇(816毫升)中的溶液添加到加压氢化容器中,并添加5%钯/活性炭(35.83克,16.84毫摩尔)。用氢气吹扫该容器,加压至470 kPa氢气并在25℃下搅拌。在16小时后,使容器通气并将反应混合物过滤通过硅藻土。用乙酸乙酯洗涤硅藻土并在减压下浓缩滤液以获得油状物。将油状物溶解在乙酸乙酯(1升)中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64克,161毫摩尔)。MS (m/z): 378.2 (M+1)。
制备18
1-[(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的合成
将4-[(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2-甲基-丁-2-醇(0.21克,0.36毫摩尔)溶解在THF(2.0毫升)中。在干冰-丙酮浴上冷却。缓慢添加甲基锂(0.67毫升,1.07毫摩尔,1.6 M在二乙醚中)并在干冰-丙酮浴上搅拌4小时。添加饱和氯化铵溶液(2毫升)。移除干冰-丙酮浴并使混合物升温至室温。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盐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澄清无色油状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梯度0-30%)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澄清无色油状物形式的标题化合物(0.16克,0.29毫摩尔)。MS (m/z): 564 (M+1)。
1-[(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向2,6-二氯苯基乙酸(173.09克,818.83毫摩尔)在四氢呋喃(1.63升)中的混合物中添加1,1'-羰基二咪唑(112.9克,682.36毫摩尔)并在25℃下搅拌。在1小时后向混合物中添加4-[(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5-基]-2-甲基-丁-2-醇(217克,545.89毫摩尔)在四氢呋喃(1.63升)中的溶液,将混合物加热至45℃并搅拌。在24小时后,使混合物冷却至20℃,通过在减压下浓缩除去2升四氢呋喃,并用乙酸乙酯(2.5升)稀释残余物。用氯化铵饱和水溶液(1.5升)、1M氢氧化钠水溶液(1升)、水(1升)和盐水(1.5升)洗涤乙酸乙酯溶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物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标题化合物(376克,532.70毫摩尔)。MS (m/z): 564.2(M+1 (35Cl)),566.2 (M+1 (37Cl))。
参比化合物1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合成
将1-[(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0.16克,0.28毫摩尔)溶解在THF(2.8毫升)中。添加四丁基氟化铵(0.30毫升,0.30毫摩尔,1M在THF中)。搅拌40分钟。添加饱和氯化铵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合并;用水和盐水洗涤,经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残余物。通过硅胶柱色谱用乙酸乙酯:己烷(梯度0-60%)洗脱来纯化残余物以获得白色泡沫形式的标题化合物(0.12克,0.26毫摩尔)。MS(m/z): 450 (M+1)。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替代合成
在适当的容器中在5℃下向1-[(1S,3R)-3-[[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基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2-(2,6-二氯苯基)乙酮(400克,566.71毫摩尔)在四氢呋喃(4升)中的溶液中添加四正丁基氟化铵(651.71毫升,651.71毫摩尔,1M在THF中)。将混合物加热至20℃并搅拌。在3小时后,通过在减压下浓缩除去3升四氢呋喃,并用乙酸乙酯(2.5升)稀释残余物。用氯化铵饱和水溶液(2升)、水(2升)和盐水(2×2升)洗涤有机物。经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溶液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油状物。将该油状物溶解在2-丙醇(2.5升)中并在减压下浓缩以获得油状物。通过手性SFC使用AS-H柱(50×250 mm,5微米粒度)用80%超临界二氧化碳和20%的二乙基甲胺在异丙醇中的0.2%溶液以280克/分钟洗脱来纯化,以获得标题化合物(182.8克,389.62毫摩尔)。MS (m/z):450.2(M+1 (35Cl)), 452.2 (M+1 (37Cl))。旋光度: [α] 20 D-39.4°(c = 0.95, MeOH)。
参比化合物2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和4-羟基苯甲酸的共结晶
将化合物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402.56毫克)和4-羟基苯甲酸(144.7毫克)连同搅拌棒一起置于40毫升小瓶中。用水(39毫升)填满小瓶。在50℃下以1200 rpm搅拌样品(搅拌盘设置)。将硅油滴在小瓶底部周围以确保与热板的良好传热。得到含有灰白色固体块的浓稠白色浆料。在浆化1小时后,穿过小瓶的隔膜插入的温度计读数为40.5℃,且样品已转变为亮白色固体的均匀浆料。在浆化过夜后,该样品是絮状白色固体的均匀浆料。温度计读数为43.1℃。偏光显微镜显示完全双折射。通过真空过滤分离亮白色固体,并在空气流下原位干燥10分钟。将样品置于75℃真空烘箱中2小时以提供白色结晶固体形式的标题组合物(484毫克,94.9%产率)。
起始熔点 = 160.0℃(差示扫描量热法)。
X-射线粉末衍射
在装备有CuKα源(λ=1.54060 Å)和Vantec检测器的Bruker D4 Endeavor X-射线粉末衍射仪(在35 kV和50 mA下操作)上获得结晶固体的X-射线衍射(XRD)图。在4至40°的2θ之间扫描样品,其中步长为0.009°的2θ,扫描速率为0.5秒/步,且具有0.6毫米发散、5.28固定防散射和9.5毫米检测器狭缝。将干燥粉末填充在石英样品架上并使用载玻片获得光滑表面。在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下采集晶形衍射图。在结晶学领域中熟知的是,对于任何给定晶形而言,衍射峰的相对强度可能由于诸如晶体形态或晶习等因素所导致的优选取向而变化。当存在优选取向的效应时,峰强度改变,但多晶型物的特征峰位置不变。此外,在结晶学领域中同样熟知的是,对于任何给定晶形而言,角峰位置可能略微变化。例如,峰位置可能由于分析样品时温度或湿度的变化、样品位移、或者存在或不存在内标而移动。在本发明的情况中,0.2的2θ的峰位置可变性将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变化,这不会妨碍所指示晶形的明确鉴别。可以基于区别峰(以°2θ为单位)——通常是更突出的峰——的任何独特组合来进行晶形的证实。(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35, National Formulary #30,第<941>章,第427-432页,2012)。基于具有在8.853和26.774°2θ处的峰的NBS标准参比材料675(云母)来调节在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下采集的晶形衍射图。
参比化合物2的共晶体的制备样品通过使用CuKα辐射的X-射线衍射图表征为具有下表3中所述的衍射峰(2θ值),特别是具有在18.2°处的峰与一个或多个选自16.0°、25.4°和7.0°的峰的组合;其中衍射角的公差为0.2°。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和4-羟基苯甲酸的替代共结晶
向20毫升小瓶中添加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2.00克,1.00当量;4.44毫摩尔)。在室温下搅拌的同时添加丙酮(4毫升)。形成澄清溶液。在室温下搅拌的同时添加4-羟基苯甲酸(0.756克;1.23当量;5.47毫摩尔)。先形成稀薄的悬浮液,随后形成浓稠的悬浮液。在热板上将混合物加热至60℃。以1毫升等分试样添加丙酮,直到在60℃下观察到充分混合的悬浮液。所添加的丙酮总计9.00毫升(122.43毫摩尔,7.11克)。使温度保持在~60℃下若干小时。使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置于冰箱中以提高回收率。通过真空过滤收集所得固体,用2毫升丙酮冲洗并在40℃下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过夜以提供白色结晶固体形式的标题组合物。HPLC分析表明共晶体中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对4-羟基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
HPLC分析
柱:Agilent ZORBAX Bonus-RP, Rapid Resolution, 4.6×75 mm, 3.5 µ
柱温:30℃
进样体积:2 µL
检测:UV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参比化合物1)@ 219 nm
4-羟基苯甲酸@ 256 nm
流量:1.5 mL/min
流动相:A)0.1% TFA在水中
B)0.1% TFA在乙腈中
梯度表
时间,分钟 %A %B
0 95 5
9.5 23 77
12.1 23 77
13.0 5 95
16.0 5 95
16.1 95 5
20.0 95 5
相对比率
化合物 分子量 1:1的理论效价 分析效价(n=3)
参比化合物1 450.4 76.5 % 81.06% + 0.15%
4-羟基-苯甲酸 138.1 23.5% 23.74% + 0.20%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和4-羟基苯甲酸的第二替代共结晶
将化合物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45.06克,0.1摩尔)和4-羟基苯甲酸(14.5克,1.05摩尔当量)在23℃下在53:47的异丙醇:庚烷(236毫升,4体积)中浆化并加热至65℃。所得溶液用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与4-羟基苯甲酸的共晶体(553毫克,1.0重量%晶种载量)接种并在65℃下搅拌30分钟。在65℃下经4.6小时添加庚烷(943毫升,16体积3)。将该浆料在65℃下再搅拌30分钟,经2小时冷却至23℃,在23℃下搅拌过夜并真空过滤。用10:90的异丙醇:庚烷(2×50毫升)和庚烷(50毫升)冲洗产物固体,随后在真空烘箱中在40℃下干燥2小时以产生白色结晶产物形式的标题组合物(51.3克,86.3重量%产率)。
起始熔点 = 162.2℃(差示扫描量热法)。
实施例1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
在室温下将大约10克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与4-羟基苯甲酸的共晶体取到500毫升烧杯中并添加100毫升去离子水。缓慢添加50毫升1N NaOH溶液。形成悬浮液。逐渐添加100毫升氯仿。固体溶解并形成双层溶液。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有机层。在室温下蒸发有机层。向所得胶质材料中添加20毫升庚烷并搅拌。在真空下分离所得固体并在室温下在敞开的盘中风干以提供无定形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MS (m/z): 450.2(M+1 (35Cl))。
将无定形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251.8毫克)取到20毫升小瓶中并添加4毫升甲苯。将所得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结晶固体在真空下过滤并风干。起始熔点 =146.3℃(差示扫描量热法)。
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替代结晶
将大约3克无定形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取到20毫升小瓶中并添加10毫升丙酮。在室温下搅拌时立即形成浓稠的沉淀物。添加另外5毫升丙酮以稀释该浆料,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所得结晶固体在真空下分离并风干。
X-射线粉末衍射
在装备有CuKα源(λ=1.54056 Å)和Linxeye检测器的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粉末衍射仪(在40 kV和40 mA下操作,具有0.2毫米发散狭缝)上采集X-射线粉末衍射(XRPD)图。在从2至40°以0.02º2θ步长在每步0.2秒的速率下扫描样品。在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下采集晶形衍射图,并基于具有在8.853和26.774°2θ处的峰的NBS标准参比材料675(云母)来调节峰位置。在结晶学领域中熟知的是,对于任何给定晶形而言,衍射峰的相对强度可能由于诸如晶体形态和晶习等因素所导致的优选取向而变化。当存在优选取向的效应时,峰强度改变,但多晶型物的特征峰位置不变。此外,在结晶学领域中同样熟知的是,对于任何给定晶形而言,角峰位置可能略微变化。例如,峰位置可能由于分析样品时温度或湿度的变化、样品位移、或者存在或不存在内标而移动。在本发明的情况中,0.2的2θ的峰位置可变性将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变化,这不会妨碍所指示晶形的明确鉴别。可以基于区别峰(以°2θ为单位)——通常是更突出的峰——的任何独特组合进行晶形的证实。(United StatesPharmacopeia #35, National Formulary #30,第<941>章,第427-432页,2012)。
实施例1的晶体的制备样品通过使用CuKα辐射的X-射线衍射图表征为具有下表4中所述的衍射峰(2θ值),特别是具有在9.15°处的峰与一个或多个选自19.4°、16.1°和16.6°的峰的组合;其中衍射角的公差为0.2°。

Claims (6)

1.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其特征在于使用CuKα辐射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具有在9.15°的衍射角2θ处的衍射峰与一个或多个选自19.4°、16.1°和16.6°的峰的组合;其中衍射角的公差为0.2°。
3.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晶化合物以及可药用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
4.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患者施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或2的结晶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晶化合物,其用于疗法。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晶化合物,其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CN201680061907.6A 2015-10-23 2016-10-18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Pending CN1081375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5391P 2015-10-23 2015-10-23
US62/245,391 2015-10-23
PCT/US2016/057447 WO2017070068A1 (en) 2015-10-23 2016-10-18 Crystalline form of 2-(2,6-dichlorophenyl)-1-[(1s,3r)-3-(hydroxymethyl)-5-(3-hydroxy-3-methylbutyl)-1-m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2(1h)-yl]ethan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7506A true CN108137506A (zh) 2018-06-08

Family

ID=5723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1907.6A Pending CN108137506A (zh) 2015-10-23 2016-10-18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37506A (zh)
AR (1) AR106332A1 (zh)
AU (1) AU2016341115A1 (zh)
CA (1) CA2999332A1 (zh)
DO (1) DOP2018000103A (zh)
EA (1) EA201890525A1 (zh)
EC (1) ECSP18030976A (zh)
IL (1) IL257872A (zh)
MX (1) MX2018004794A (zh)
PE (1) PE20181296A1 (zh)
PH (1) PH12018500859A1 (zh)
TW (1) TW201725199A (zh)
WO (1) WO201707006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926A (zh) * 2021-05-31 2021-08-17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牡荆素与利血平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93849A (zh) * 2019-06-18 2022-01-28 伊莱利利公司 用于制备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烯酮的方法和中间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5408B (zh) * 2018-04-20 2021-04-21 美商美國禮來大藥廠 多巴胺d1受體正向異位調節劑
WO2020131671A1 (en) * 2018-12-18 2020-06-25 Eli Lilly And Company Dose regimens for use of ly3154207 in the treatment of dopaminergic cns disorders
CA3211261A1 (en) 2021-03-08 2022-09-15 Kevin Michael BIGLAN Use of mevidalen and other d1 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hallucinations and dementia-related psychosis
US20240165101A1 (en) 2021-03-09 2024-05-23 Eli Lilly And Company Use of mevidalen and other d1 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s for slowing of parkinson's disease progre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6934A (en) * 1992-08-26 1993-08-1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s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CNS disorders
WO2008109336A1 (en) * 2007-03-01 2008-09-12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Tetrahydroisoquinoline compounds as modulators of the histamine h3 receptor
US20120252853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H. Lundbeck A/S 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s of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WO2014193781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Eli Lilly And Company 3,4-dihydroisoquinolin-2(1h)-yl compoun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6934A (en) * 1992-08-26 1993-08-1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s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CNS disorders
WO2008109336A1 (en) * 2007-03-01 2008-09-12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Tetrahydroisoquinoline compounds as modulators of the histamine h3 receptor
US20120252853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H. Lundbeck A/S 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s of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WO2014193781A1 (en) * 2013-05-30 2014-12-04 Eli Lilly And Company 3,4-dihydroisoquinolin-2(1h)-yl compound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3849A (zh) * 2019-06-18 2022-01-28 伊莱利利公司 用于制备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烯酮的方法和中间体
CN113264926A (zh) * 2021-05-31 2021-08-17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牡荆素与利血平的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CSP18030976A (es) 2018-05-31
EA201890525A1 (ru) 2018-09-28
AU2016341115A1 (en) 2018-04-12
AR106332A1 (es) 2018-01-03
PE20181296A1 (es) 2018-08-07
PH12018500859A1 (en) 2018-10-29
DOP2018000103A (es) 2018-10-31
CA2999332A1 (en) 2017-04-27
MX2018004794A (es) 2018-06-19
IL257872A (en) 2018-06-03
TW201725199A (zh) 2017-07-16
WO2017070068A1 (en)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7506A (zh)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2-(2,6-二氯苯基)-1-[(1s,3r)-3-(羟甲基)-5-(3-羟基-3-甲基丁基)-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酮的结晶形式
CN105228985B (zh) 3,4‑二氢异喹啉‑2(1h)‑基化合物
CN106083714B (zh) N-(4-{[6,7-双(甲基氧基)喹啉-4-基]氧基}苯基)-n′-(4-氟苯基)环丙烷-1,1-二甲酰胺苹果酸盐及其结晶型
Newman et al. N-(4-(4-(2, 3-dichloro-or 2-methoxyphenyl) piperazin-1-yl) butyl) heterobiarylcarboxamides with functionalized linking chains as high affinity and enantioselective D3 receptor antagonists
CN103608343B (zh) 用于制备作为大麻素受体调节剂的稠合氮杂环的晶形和制备方法
CN110483501A (zh) 作为bcl-2抑制剂的n-(苯基磺酰基)苯甲酰胺及相关化合物
CN105492009A (zh) 以嘧啶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医药组合物
NO326106B1 (no) Mustarinagonister, farmasoytiske sammensetninger som inneholder slike, samt anvendelse derav ved behandling av en sykdomstilstand
CN103380131B (zh) 作为5-ht4受体配体的杂芳基化合物
TW201038269A (en) Fused compounds that inhibit 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 1 (VR1) receptor
CN101268068A (zh) β-内酰胺基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血管加压素拮抗剂
CN105793242A (zh) 苯氧基乙基环状胺衍生物及其作为ep4受体调节剂的活性
CN107021937B (zh) 苯并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45073A (zh) 4-(芳杂环取代)氨基-1h-3-吡唑甲酰胺类flt3抑制剂及其用途
JP2015528482A (ja) 結晶性化合物
CN110049976A (zh)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琥珀酸盐形式和组合物
JP2018535190A (ja) P53欠損細胞の治療におけるニクロサミドの使用
CN102869647A (zh) 作为5-ht6受体配体的砜化合物
TW201141485A (en)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US20230322797A1 (en) Solid form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preparation of heteroaromatic macrocyclic ether compounds
Yang et al. Discovery, cocrystalliz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piperidine derivatives as high affinity Ls-AChBP ligands possessing α7 nAChR activ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