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8971B -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8971B
CN108128971B CN201711405257.5A CN201711405257A CN108128971B CN 108128971 B CN108128971 B CN 108128971B CN 201711405257 A CN201711405257 A CN 201711405257A CN 108128971 B CN108128971 B CN 108128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pipe
outlet
inl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052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8971A (zh
Inventor
陈世良
谢文杰
范如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jiang Colleg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jiang Colleg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anjiang Colleg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4052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28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28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8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8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8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40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6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p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对微生物有较大的生理毒害作用,对生化反应极为不利。本发明本发明包括过滤模块、反应模块、冷凝回收模块、第一混合模块、第二混合模块、加热模块、吹脱模块、洗脱模块、第一检测流道、第一pH检测仪、第二检测流道和第二pH检测仪。反应模块包括反应池、氮气存储罐、第四通断阀、底部曝气管、折流板组、分子筛放置盒、折板曝气管和隔板组。冷凝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塔、氮气液化装置、螺旋管、第五通断阀和二硫化碳收集箱。本发明能够将含二代甲酸盐废水中的二甲胺和二硫化碳单独分离出来。在降低废水污染程度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福美类农药具有抗菌性强,持效期长、在死组织部位渗透力强的特点,对多种农作物的多种病害均有防治效果,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二硫代甲酸盐是福美类农药中的一个有效成分。故在福美类农药的生产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含有二硫代甲酸盐的农药废水。含有二硫代甲酸盐的农药废水不能直接向外排放,故需要进行废水处理。但是,含二硫代甲酸盐的农药废水对微生物有较大的生理毒害作用,对生化反应净化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系统的生长繁殖以及生化处理效率极为不利,易引起微生物中毒,难生物降解。故常规的生化反应处理废水的模式难以在含二硫代甲酸盐农药废水的处理中发挥显著作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避免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对微生物系统产生生理毒性的废水处理装置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包括过滤模块、反应模块、冷凝回收模块、第一混合模块、第二混合模块、加热模块、吹脱模块、洗脱模块、第一检测流道、第一pH检测仪、第二检测流道和第二pH检测仪。所述的第一混合模块及第二混合模块均包括混合锥管、进药槽管和废水入口管。所述的混合锥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管和第一圆台管。所述圆管的顶端封闭,底端与第一圆台管的大径口连通。所述第一圆台管的小径口为混合输出口。开设在圆管侧面的废水输入口与废水入口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废水入口管的轴线与圆管的轴线垂直且不共面。第一圆台管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药液入口孔。
所述的进药槽管由一体成型的第一圆环板、第二圆环板和第二圆台管组成。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台管内侧面的大径端连接。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台管内侧面的小径端连接。第一圆环板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圆台管外侧面的大径端通过防水胶固定。第二圆环板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圆台管外侧面的小径端通过防水胶固定。所述第二圆台管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药液输入口。
所述的过滤模块包括滤网、过滤箱、电机、反冲水箱、反冲水泵、第二通断阀、废料箱、第三通断阀和第二叶轮;所述的滤网固定在过滤箱内,并将过滤箱的内腔分隔为滤前区和滤后区;所述过滤箱的废水入口与废水排放口连通;所述的滤前区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叶轮固定;滤前区内壁底面上开设有废料出口;第二通断阀的输入口与过滤箱的废料出口连通,输出口与废料箱连通;反冲水泵的入水口与反冲水箱连通,出水口与过滤箱的反冲入口连通;过滤箱的反冲入口位于滤网的上边缘处;第三通断阀的输入口与过滤箱的过滤出口连通,输出口与第一过混合模块内废水入口管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过滤出口与滤后区直接连通。第一混合模块的药液输入口与酸试剂泵的出水口连通,混合输出口与第一检测流道的入水口连通。酸试剂泵的入水口与酸试剂容器的出药口连通。所述第一pH检测仪的检测头插入第一检测流道内。
所述的反应模块包括反应池、氮气存储罐、第四通断阀、底部曝气管、折流板组、分子筛放置盒、折板曝气管和隔板组。所述反应池的入水口与第一检测流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边缘与反应池内壁的顶面固定;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边缘与反应池内壁的底面固定;所述的隔板组共有n个,1≤n≤10;n个隔板组将反应池分隔为n个反应区和一个排出区;所述的排出区与反应池的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开设有n个气体溢出口。n个气体溢出口与n个反应区分别连通。n个折流板组分别设置在n个反应区内。折流板组包括四块折流板。四块折流板将对应反应区分割为五个流道。任意两块相邻折流板的内端与对应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固定。所有折流板的外端均倾斜朝下设置。所有折流板顶面的外端均固定有分子筛放置盒,顶面的内端均固定有折板曝气管。n 个底部曝气管分别设置在n个反应区的底部;n个底部曝气管的入气口及所有折板曝气管均与第四通断阀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断阀的入气口与氮气存储罐的输出口连通。
所述的冷凝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塔、氮气液化装置、螺旋管、第五通断阀和二硫化碳收集箱。所述的冷凝塔内设置有液化腔和收集腔。所述的液化腔位于收集腔的上方。所述的螺旋管设置在液化腔内。螺旋管的底端与收集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的冷凝塔上设置有液氮入口、氮气出口、待凝气体入口和出料口。所述的液氮入口及氮气出口均与液化腔连通。所述的待凝气体入口与收集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的出料口与收集腔的底部连通。待凝气体入口与反应池上的n个气体溢出口连通。出料口与第五通断阀的输入口连通。第五通断阀的输出口与二硫化碳收集箱的输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混合模块内废水入口管的入水口与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混合模块的药液输入口与碱试剂泵的出水口连通,混合输出口与第二检测流道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碱试剂泵的入水口与碱试剂容器的出药口连通。所述第二pH检测仪的检测头插入第一检测流道内。
所述的加热模块包括汇总入口管、换热器和汇总出口管。所述的换热器包括换热架、换热管和热介质管。i根热介质管平行固定在换热架上,1≤i≤10; i根换热管分别设置在i根热介质管内;所述的换热管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j根半椭圆管组成,3≤j≤20;j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j根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 10mm≤a≤50mm;j根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按照排列顺序依次按
Figure BDA0001520204770000031
的公比递增;在热介质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在热介质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出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i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均与入流管连通;i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均与出流管连通;i根入口直管与汇总入口管的i个出水口分别连通。i根出口直管与汇总出口管的i个入水口分别连通;汇总入口管的入水口与第二检测流道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的吹脱模块包括吹脱塔、第一喷淋头、斜板、吹风管、风机、第一通断阀和废液收集箱。所述的斜板倾斜固定在吹脱塔的内腔,并将吹脱塔的内腔分隔为吹脱填料区和出风区。所述的吹脱填料区位于出风区的上方。吹脱填料区内设置有吹脱填料。所述的斜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吹脱塔的侧面设置有入料门及出料门。第一喷淋头固定在吹脱塔内吹脱填料区的顶部。吹脱填料区的顶部开设有气相二甲胺出口。第一喷淋头的出水口朝向正下方。第一喷淋头的进水口与汇总出口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吹风管固定在吹脱塔内出风区的底部。吹风管上连接有多个支风管。所述的支风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上方的出风口。吹风管的进风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第一通断阀的输入口与开设在出风区底部的废液出口连通,输出口与废液收集箱的输入口连通。
所述的洗脱模块包括洗脱塔、第二喷淋头、第六通断阀、洗脱水泵、洗脱水箱和二甲胺收集箱。所述的洗脱塔内固定有洗脱隔断板。所述的洗脱隔断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洗脱隔断板将吹脱塔的内腔分隔为洗脱填料区和回收区。所述的洗脱填料区位于回收区的上方。洗脱填料区内设置有洗脱填料。所述的第二喷淋头固定在洗脱塔内洗脱填料区的顶部。第二喷淋头的出水口朝向正下方。第二喷淋头与洗脱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洗脱水泵的入水口与洗脱水箱的输出口连通。洗脱塔内回收区的顶部开设有气相输入口,底部开设有二甲胺溶液出口。气相输入口与吹脱模块的气相二甲胺出口连通。第六通断阀的输入口与二甲胺溶液出口连通,输出口与二甲胺收集箱的输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废水入口管轴线与圆管轴线的间距等于圆管的内壁半径减去废水入口管的内壁半径。药液入口孔的孔径为0.8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入流管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的出流管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热介质升温装置内储存有热介质,并通过天然气加热器进行热介质的加热。热介质采用导热油。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模块还包括带轮、毛刷和传动带;两个带轮均支承在过滤箱内;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其中一个带轮由带轮电机驱动;所述的传动带上固定有毛刷;所述的毛刷设置在滤前区内,且毛刷的刷毛与滤网接触。所述滤网的孔隙直径为0.3mm。所述的滤网竖直设置。所述滤前区内壁的底面呈漏斗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吹脱填料及洗脱填料均呈颗粒状;所述通水孔的孔径小于吹脱填料的颗粒尺寸;所述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洗脱填料的颗粒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的酸试剂容器装有酸试剂。所述的酸试剂采用盐酸溶液。所述的碱试剂容器内装有碱试剂。所述的碱试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门的下边缘与斜板的顶面对齐;所述入料门的下边缘与吹脱填料的顶部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液氮入口的空间位置低于氮气出口的空间位置。所述的液氮入口与氮气液化装置的液氮输出口连通。所述的氮气出口与氮气液化装置的氮气输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池的入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反应池的两端。所述的反应池出水口与净水输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边沿与反应池内壁的两侧壁分别固定;第二隔板的两侧边沿与反应池内壁的两侧壁分别固定。反应池上开设有入水口的内侧面、第一个隔板组内第一隔板的侧面分别为第一个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第s个隔板组内第二隔板的侧面、第s+1 个隔板组内第一隔板的侧面为第s+1个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s=1,2,…,n-1。
进一步地,所述的分子筛放置盒的侧壁呈网格状,且内部放置有Y型分子筛或ZSM系列分子筛。所述螺旋杆的顶端穿过冷凝塔顶盖并与外界空气连通。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将含二代甲酸盐废水中的二甲胺和二硫化碳单独分离出来。在降低废水污染程度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2、本发明在加热处理前先对废水进行了过滤处理,避免了废水中含有的固体杂质损伤后续的反应模块及加热模块。
3、本发明具有反冲能力,能够定时冲洗滤网,保证持续使用的效果。
4、本发明中吹脱塔能够通过入料门与出料门进行吹脱填料的更换。
5、本发明中换热管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轴长不相同的多个半椭圆管,使得换热管在热介质流出端处的换热性能优于热介质流入端的换热性能,进而补偿热介质流入端处的温度高于热介质流出端的温度,换热效果更佳均匀,不易产生多余的热应力。
6、本发明中半椭圆管的设计使得废水的流动加速度变化更加频繁和快速,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性能。
7、本发明在废水的加热中,废水与导热油的流向相反,故相对速度大,热传递的效果好。
8、本发明通过将废水引导为旋流的方式,使得混合过程中溶液与废水的对流更加激烈,大大加快了混合效率。
9、本发明通过在混合锥管侧面开设多个细小进水孔的方式,使得药品溶液的注入变为多点注入的形式,多点注入的形式能够大大加快混合进程。
10、本发明通过倾斜设置的折流板延长了废水在反应池中的流动距离,且使得废水与分子筛的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二硫化碳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混合模块或第二混合模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混合模块或第二混合模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混合模块或第二混合模块拆去进药槽管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过滤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反应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冷凝塔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吹脱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洗脱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反应模块、冷凝回收模块、第一混合模块、第二混合模块、加热模块、吹脱模块、洗脱模块、酸试剂容器6、碱试剂容器57、酸试剂泵7、碱试剂泵56、第一检测流道4、第一pH检测仪5、第二检测流道54和第二pH检测仪55。
如图1、2、3和4所示,第一混合模块9及第二混合模块10均包括混合锥管1、进药槽管2和废水入口管3。混合锥管1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管1-1和第一圆台管1-2。第一圆台管1-2的内侧面及外侧面均为圆台面。圆管1-1的顶端封闭,底端与第一圆台管1-2的大径口连通。第一圆台管1-2的小径口为混合输出口。开设在圆管1-1侧面的废水输入口与废水入口管3的出水口连通。废水入口管3的轴线与圆管1-1的轴线垂直且不共面。废水入口管3轴线与圆管1-1轴线的间距等于圆管1-1的内壁半径减去废水入口管3的内壁半径。第一圆台管1-2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药液入口孔1-3。药液入口孔1-3的孔径为 0.8mm。
进药槽管2由一体成型的第一圆环板2-1、第二圆环板2-2和第二圆台管 2-3组成。第一圆环板2-1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台管2-3内侧面的大径端连接 (第一圆环板2-1的外圆周直径等于第二圆台管2-3内侧面直径最大处的直径)。第二圆环板2-2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台管2-3内侧面的小径端连接(第二圆环板2-2的外圆周直径等于第二圆台管2-3内侧面直径最小处的直径)。第一圆环板2-1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圆台管1-2外侧面的大径端通过防水胶固定。第二圆环板2-2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圆台管1-2外侧面的小径端通过防水胶固定。第二圆台管2-3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药液输入口。
如图1和5所示,过滤模块包括滤网11、过滤箱12、电机13、带轮14、毛刷15、反冲水箱16、反冲水泵17、传动带18、第二通断阀19、废料箱20、第三通断阀21和第二叶轮22。滤网11的孔隙直径为0.3mm。滤网11固定在过滤箱12内,并将过滤箱12的内腔分隔为滤前区和滤后区。滤网竖直设置。过滤箱12内支承有两个带轮14。两个带轮14通过传动带18连接。其中一个带轮14由带轮电机驱动。传动带上固定有毛刷15。毛刷15设置在滤前区内,且毛刷15的刷毛与滤网11接触。毛刷15的两端分别位于滤网11的两个边缘处。过滤箱12的废水入口与废水排放口33连通,并与滤前区直接连通。滤前区内固定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与第二叶轮22固定。滤前区内壁的底面呈漏斗状。滤前区内壁底面的最低处开设有废料出口。第二通断阀19的输入口与过滤箱12的废料出口连通,输出口与废料箱20连通。反冲水泵17 的入水口与反冲水箱16连通,出水口与过滤箱12的反冲入口连通。过滤箱 12的反冲入口位于滤网11的上边缘处。第三通断阀21的输入口与过滤箱12 的过滤出口连通,输出口与第一过混合模块9内废水入口管3的入水口连通。过滤箱12的过滤出口与滤后区直接连通。第一混合模块9的药液输入口与酸试剂泵7的出水口连通,混合输出口与第一检测流道4的入水口连通。酸试剂泵7的入水口与酸试剂容器6的出药口连通。酸试剂容器6装有酸试剂。酸试剂采用盐酸溶液。第一pH检测仪的检测头插入第一检测流道4内。第一 pH检测仪用于检测与酸试剂混合后的废水的酸碱度。
如图1和6所示,反应模块包括反应池23、氮气存储罐27、第四通断阀 28、底部曝气管29、折流板组、分子筛放置盒25、折板曝气管8和隔板组。反应池23的入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反应池23的两端。反应池23的入水口与第一检测流道4的出水口连通。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30和第二隔板31。第一隔板30的上边缘与反应池23内壁的顶面固定。第二隔板31的下边缘与反应池23内壁的底面固定。第一隔板30与反应池23入水口的距离小于第二隔板31与反应池23入水口的距离。第一隔板30的两侧边沿与反应池23内壁的两相对侧壁分别固定。第二隔板31的两侧边沿与反应池23内壁的两侧壁分别固定。隔板组共有两个。两个隔板组沿反应池23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隔板组将反应池23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为两个反应区和一个排出区。排出区与反应池23的出水口直接连通。反应池2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气体溢出口。两个气体溢出口与两个反应区分别连通。反应池23上开设有入水口的内侧面、第一个隔板组内第一隔板30的侧面分别为第一个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第一个隔板组内第二隔板31的侧面、第二个隔板组内第一隔板30的侧面为第二个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两个折流板组分别设置在两个反应区内。折流板组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的四块折流板24。四块折流板24将对应反应区分割为五个流道。任意两块相邻折流板24的内端与对应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固定。折流板组内空间位置最高的那块折流板24固定在最靠近反应池入水口的反应区侧壁上。所有折流板24的外端均倾斜朝下设置。所有折流板 24顶面的外端均固定有分子筛放置盒25,顶面的内端均固定有折板曝气管8。分子筛放置盒25的侧壁呈网格状,且内部放置有Y型分子筛或ZSM系列分子筛。两个底部曝气管29分别设置在两个反应区的底部。两个底部曝气管29 及所有折板曝气管8的入气口均与第四通断阀28的出气口连通。第四通断阀 28的入气口与氮气存储罐27的输出口连通。
如图1和7所示,冷凝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塔34、氮气液化装置35、螺旋管36、第五通断阀37和二硫化碳收集箱38。冷凝塔34内设置有互相独立的液化腔34-1和收集腔34-2。液化腔34-1位于收集腔34-2的上方。螺旋管36 设置在液化腔34-1内。螺旋管36的底端与收集腔34-2的顶部连通,顶端穿过冷凝塔34顶盖并与外界空气连通。冷凝塔34的侧面上设置有液氮入口 34-3、氮气出口34-4、待凝气体入口34-5和出料口34-6。液氮入口34-3及氮气出口34-4均与液化腔34-1连通。液氮入口34-3的空间位置低于氮气出口 34-4的空间位置。待凝气体入口34-5与收集腔34-2的顶部连通。出料口34-6 与收集腔34-2的底部连通。液氮入口34-3与氮气液化装置35的液氮输出口连通。氮气出口34-4与氮气液化装置35的氮气输入口连通。待凝气体入口 34-5与反应池23上的两个气体溢出口连通。出料口34-6与第五通断阀37的输入口连通。第五通断阀37的输出口与二硫化碳收集箱38的输入口连通。
第二混合模块10内废水入口管3的入水口与反应池23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混合模块10的药液输入口与碱试剂泵56的出水口连通,混合输出口与第二检测流道54的入水口连通。碱试剂泵56的入水口与碱试剂容器57的出药口连通。碱试剂容器57内装有碱试剂。碱试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第二pH 检测仪55的检测头插入第一检测流道内。第二pH检测仪55用于检测与碱试剂混合后的废水的酸碱度。
如图1、和8所示,加热模块包括汇总入口管32、换热器26和汇总出口管53。换热器26包括换热架26-1、换热管26-2和热介质管26-3。六根热介质管26-3平行固定在换热架26-1上。六根换热管26-2分别设置在六根热介质管26-3内。换热管26-2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十根半椭圆管组成。十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切线方向作为热介质管26-3厚度方向,垂直切线的方向作为热介质管26-3长度方向。十根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26-3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a的值取30mm。换热管 26-2采用扁管。换热管26-2的厚度等于0.1a。换热管26-2的宽度等于a。十根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26-3长度方向上的轴长(即半椭圆管两内侧面对称弧面所成椭圆的长轴长度)依照排列顺序依次按
Figure BDA0001520204770000091
的公比递增。在热介质管26-3 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26-3长度方向上的轴长等于 0.25a。在热介质管26-3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在热介质管26-3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26-3的热介质流出端。出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26-3的热介质流入端。(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流出端,出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流入端的分布方式能够使带加热清洁液与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相对速度更大,进而使换热效果提升)六根热介质管26-3的热介质流入端相互连通,并均与入流管26-5连通。六根热介质管26-3的热介质流出端相互连通,并均与出流管26-4连通。
入流管26-5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出流管26-4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热介质升温装置内储存有热介质,并通过天然气加热器进行热介质的加热。热介质采用导热油。
六根入口直管与汇总入口管32的六个出水口分别连通。六根出口直管与汇总出口管53的六个入水口分别连通。汇总入口管32的入水口与第二检测流道54的出水口连通。
如图1和9所示,吹脱模块包括吹脱塔39、第一喷淋头40、斜板41、吹风管42、风机、第一通断阀43和废液收集箱44。斜板41倾斜固定在吹脱塔 39的内腔,并将吹脱塔39的内腔分隔为吹脱填料区和出风区。吹脱填料区位于出风区的上方。吹脱填料区内设置有吹脱填料。吹脱填料呈颗粒状。斜板 41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通水孔的孔径小于吹脱填料的颗粒尺寸。吹脱塔39 的侧面设置有入料门45及出料门46。出料门46的下边缘与斜板41的顶面对齐。入料门45的下边缘与吹脱填料的顶部对齐。打开出料门46,需要更换的吹脱填料能够沿斜板41的顶面滑出。打开入料门45能够装入新的吹脱填料。从而实现了吹脱填料的快捷更换。第一喷淋头40固定在吹脱塔39内吹脱填料区的顶部。吹脱填料区的顶部开设有气相二甲胺出口。二甲胺出口用于溢出气化的二甲胺。第一喷淋头40的出水口朝向正下方。第一喷淋头40的进水口与汇总出口管53的出水口连通。吹风管42固定在吹脱塔39内出风区的底部。吹风管42上连接有多个支风管。所有支风管的进气口均与吹风管42 的内腔连通。支风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上方的出风口。吹风管42的进风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第一通断阀43的输入口与开设在出风区底部的废液出口连通,输出口与废液收集箱44的输入口连通。
如图1和10所示,洗脱模块包括洗脱塔47、第二喷淋头48、第六通断阀49、洗脱水泵50、洗脱水箱51和二甲胺收集箱52。洗脱塔47内固定有洗脱隔断板。洗脱隔断板上开设多个透水孔。洗脱隔断板将吹脱塔39的内腔分隔为洗脱填料区和回收区。洗脱填料区位于回收区的上方。洗脱填料区内设置有洗脱填料。洗脱填料呈颗粒状。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洗脱填料的颗粒尺寸。第二喷淋头48固定在洗脱塔47内洗脱填料区的顶部。第二喷淋头48的出水口朝向正下方。第二喷淋头48与洗脱水泵50的出水口连通。洗脱水泵50的入水口与洗脱水箱51的输出口连通。洗脱塔47内回收区的顶部开设有气相输入口,底部开设有二甲胺溶液出口。气相输入口与吹脱模块的气相二甲胺出口连通。第六通断阀49的输入口与二甲胺溶液出口连通,输出口与二甲胺收集箱52的输入口连通。
该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酸试剂容器8向稀释箱4输送盐酸溶液。水源9向稀释箱4送水。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叶轮转动,搅拌稀释箱4内的水和盐酸,得到稀释酸溶液。通过控制水源9的送水流量,能够控制稀释酸溶液的pH值。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从废水排放口33进入过滤箱12。滤网11将固体杂质阻挡在滤前区内,完成过滤。过滤持续一小时后,废水排放口33停止待处理废水的输送,第二通断阀19开启,第三通断阀21关闭,反冲水泵17启动,电机13,电机13的转动能够搅动水流,避免固体物质沉积。反冲水箱16内的反冲用水注入过滤箱12,冲洗滤网。由于过滤箱12内壁底面呈漏斗状,故过滤箱12内的水带动固体物质快速经过第二通断阀19进入废料箱20。反冲完成。第二通断阀19关闭,第三通断阀21开启,反冲水泵17关闭,电机13 及带轮电机停转,废水排放口33开始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的输送,继续开始过滤。经过滤模块过滤后的废水偏心进入第一混合模块的混合锥管1,产生旋流。酸试剂容器输送出的稀释酸溶液分多个点注入混合锥管1,形成酸性混合液后输入反应池。第二pH检测仪55时刻检测酸性混合液的pH值。
。旋流与多点注入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混合的均匀程度,进而实现快速混合,提升反应效率。
各底部曝气管29及折板曝气管8开始曝气,酸性混合液中的二硫化碳被蒸馏出来,进入冷凝塔34,并沿螺旋管36上升。上升过程中,由于液氮的作用,二硫化碳被凝结,并向下落入收集腔34-2。收集腔34-2内二硫化碳液体的体积达到预设值是,第五通断阀37开启,输出二硫化碳液体。
经反应模块曝气后的酸性混合液偏心进入第二混合模块的混合锥管1。碱试剂容器输送出的稀释碱溶液分多个点注入混合锥管1,得到碱性混合液。碱性混合液输入加热模块。热介质升温装置启动。加热后的热介质经热介质管 26-3上的热介质流入端流入热介质管26-3,并从热介质管26-3的热介质流出端流出。由于导热油与碱性混合液的流向相反,故相对速度大,热传递的效果好。此外,由于热介质管内热介质流入端处的导热油温度高于热介质流出端处的导热油温度,故若换热管26-2的外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则势必导致热介质流入端处与热介质流出端处的热交换不均匀,而本发明中,换热管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轴长不相同的多个半椭圆管,使得换热管在热介质流出端处的换热性能优于热介质流入端的换热性能,换热效果更佳均匀,不易产生多余的热应力。半椭圆管的设计使得导热油的流动加速度变化更加频繁和快速,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性能。
经过加热模块加热后的碱性混合液经第一喷淋头29进入吹脱塔28。废水中的二甲胺析出,进入洗脱塔36,并溶解到第二喷淋头37喷出的清水内,形成二甲胺溶液进入二甲胺收集箱41。碱性混合液进入废液收集箱44内。废液收集箱44内的碱性混合液经中和处理后依次通过厌氧反应器和内循环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得到达到排放标准的清水。

Claims (10)

1.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模块、反应模块、冷凝回收模块、第一混合模块、第二混合模块、加热模块、吹脱模块、洗脱模块、第一检测流道、第一pH检测仪、第二检测流道和第二pH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混合模块及第二混合模块均包括混合锥管、进药槽管和废水入口管;所述的混合锥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管和第一圆台管;所述圆管的顶端封闭,底端与第一圆台管的大径口连通;所述第一圆台管的小径口为混合输出口;开设在圆管侧面的废水输入口与废水入口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废水入口管的轴线与圆管的轴线垂直且不共面;第一圆台管外侧面上开设有多个药液入口孔;
所述的进药槽管由一体成型的第一圆环板、第二圆环板和第二圆台管组成;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台管内侧面的大径端连接;所述第二圆环板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圆台管内侧面的小径端连接;第一圆环板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圆台管外侧面的大径端通过防水胶固定;第二圆环板的内圆周面与第一圆台管外侧面的小径端通过防水胶固定;所述第二圆台管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药液输入口;
所述的过滤模块包括滤网、过滤箱、电机、反冲水箱、反冲水泵、第二通断阀、废料箱、第三通断阀和第二叶轮;所述的滤网固定在过滤箱内,并将过滤箱的内腔分隔为滤前区和滤后区;所述过滤箱的废水入口与废水排放口连通;所述的滤前区内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叶轮固定;滤前区内壁底面上开设有废料出口;第二通断阀的输入口与过滤箱的废料出口连通,输出口与废料箱连通;反冲水泵的入水口与反冲水箱连通,出水口与过滤箱的反冲入口连通;过滤箱的反冲入口位于滤网的上边缘处;第三通断阀的输入口与过滤箱的过滤出口连通,输出口与第一过混合模块内废水入口管的入水口连通;所述过滤箱的过滤出口与滤后区直接连通;第一混合模块的药液输入口与酸试剂泵的出水口连通,混合输出口与第一检测流道的入水口连通;酸试剂泵的入水口与酸试剂容器的出药口连通;所述第一pH检测仪的检测头插入第一检测流道内;
所述的反应模块包括反应池、氮气存储罐、第四通断阀、底部曝气管、折流板组、分子筛放置盒、折板曝气管和隔板组;所述反应池的入水口与第一检测流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边缘与反应池内壁的顶面固定;所述第二隔板的下边缘与反应池内壁的底面固定;所述的隔板组共有n个,1≤n≤10;n个隔板组将反应池分隔为n个反应区和一个排出区;所述的排出区与反应池的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开设有n个气体溢出口;n个气体溢出口与n个反应区分别连通;n个折流板组分别设置在n个反应区内;折流板组包括四块折流板;四块折流板将对应反应区分割为五个流道;任意两块相邻折流板的内端与对应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分别固定;所有折流板的外端均倾斜朝下设置;所有折流板顶面的外端均固定有分子筛放置盒,顶面的内端均固定有折板曝气管;n个底部曝气管分别设置在n个反应区的底部;n个底部曝气管的入气口及所有折板曝气管均与第四通断阀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断阀的入气口与氮气存储罐的输出口连通;
所述的冷凝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塔、氮气液化装置、螺旋管、第五通断阀和二硫化碳收集箱;所述的冷凝塔内设置有液化腔和收集腔;所述的液化腔位于收集腔的上方;所述的螺旋管设置在液化腔内;螺旋管的底端与收集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的冷凝塔上设置有液氮入口、氮气出口、待凝气体入口和出料口;所述的液氮入口及氮气出口均与液化腔连通;所述的待凝气体入口与收集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的出料口与收集腔的底部连通;待凝气体入口与反应池上的n个气体溢出口连通;出料口与第五通断阀的输入口连通;第五通断阀的输出口与二硫化碳收集箱的输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混合模块内废水入口管的入水口与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混合模块的药液输入口与碱试剂泵的出水口连通,混合输出口与第二检测流道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碱试剂泵的入水口与碱试剂容器的出药口连通;所述第二pH检测仪的检测头插入第一检测流道内;
所述的加热模块包括汇总入口管、换热器和汇总出口管;所述的换热器包括换热架、换热管和热介质管;i根热介质管平行固定在换热架上,1≤i≤10;i根换热管分别设置在i根热介质管内;所述的换热管由入口直管、出口直管和j根半椭圆管组成,3≤j≤20;j根半椭圆管依次排列相连;相邻的两根半椭圆管在连接处相切;j根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厚度方向上的轴长均为a,10mm≤a≤50mm;j根半椭圆管在热介质管长度方向上的轴长按照排列顺序依次按
Figure QLYQS_1
的公比递增;在热介质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长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出口直管连通;在热介质管长度方向上轴长最短的半椭圆管外端与入口直管连通;入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出口直管设置在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i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入端均与入流管连通;i根热介质管的热介质流出端均与出流管连通;i根入口直管与汇总入口管的i个出水口分别连通;i根出口直管与汇总出口管的i个入水口分别连通;汇总入口管的入水口与第二检测流道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的吹脱模块包括吹脱塔、第一喷淋头、斜板、吹风管、风机、第一通断阀和废液收集箱;所述的斜板倾斜固定在吹脱塔的内腔,并将吹脱塔的内腔分隔为吹脱填料区和出风区;所述的吹脱填料区位于出风区的上方;吹脱填料区内设置有吹脱填料;所述的斜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吹脱塔的侧面设置有入料门及出料门;第一喷淋头固定在吹脱塔内吹脱填料区的顶部;吹脱填料区的顶部开设有气相二甲胺出口;第一喷淋头的出水口朝向正下方;第一喷淋头的进水口与汇总出口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吹风管固定在吹脱塔内出风区的底部;吹风管上连接有多个支风管;所述的支风管上设置有多个朝向上方的出风口;吹风管的进风口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第一通断阀的输入口与开设在出风区底部的废液出口连通,输出口与废液收集箱的输入口连通;
所述的洗脱模块包括洗脱塔、第二喷淋头、第六通断阀、洗脱水泵、洗脱水箱和二甲胺收集箱;所述的洗脱塔内固定有洗脱隔断板;所述的洗脱隔断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洗脱隔断板将吹脱塔的内腔分隔为洗脱填料区和回收区;所述的洗脱填料区位于回收区的上方;洗脱填料区内设置有洗脱填料;所述的第二喷淋头固定在洗脱塔内洗脱填料区的顶部;第二喷淋头的出水口朝向正下方;第二喷淋头与洗脱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洗脱水泵的入水口与洗脱水箱的输出口连通;洗脱塔内回收区的顶部开设有气相输入口,底部开设有二甲胺溶液出口;气相输入口与吹脱模块的气相二甲胺出口连通;第六通断阀的输入口与二甲胺溶液出口连通,输出口与二甲胺收集箱的输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入口管轴线与圆管轴线的间距等于圆管的内壁半径减去废水入口管的内壁半径;药液入口孔的孔径为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流管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的出流管与热介质升温装置的入口连通;热介质升温装置内储存有热介质,并通过天然气加热器进行热介质的加热;所述的热介质采用导热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模块还包括带轮、毛刷和传动带;两个带轮均支承在过滤箱内;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其中一个带轮由带轮电机驱动;所述的传动带上固定有毛刷;所述的毛刷设置在滤前区内,且毛刷的刷毛与滤网接触;所述滤网的孔隙直径为0.3mm;所述的滤网竖直设置;所述滤前区内壁的底面呈漏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脱填料及洗脱填料均呈颗粒状;所述通水孔的孔径小于吹脱填料的颗粒尺寸;所述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洗脱填料的颗粒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试剂容器装有酸试剂;所述的酸试剂采用盐酸溶液;所述的碱试剂容器内装有碱试剂;所述的碱试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门的下边缘与斜板的顶面对齐;所述入料门的下边缘与吹脱填料的顶部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入口的空间位置低于氮气出口的空间位置;所述的液氮入口与氮气液化装置的液氮输出口连通;所述的氮气出口与氮气液化装置的氮气输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的入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反应池的两端;所述的反应池出水口与净水输出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边沿与反应池内壁的两侧壁分别固定;第二隔板的两侧边沿与反应池内壁的两侧壁分别固定;反应池上开设有入水口的内侧面、第一个隔板组内第一隔板的侧面分别为第一个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第s个隔板组内第二隔板的侧面、第s+1个隔板组内第一隔板的侧面为第s+1个反应区的两个相对侧壁;s=1,2,…,n-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筛放置盒的侧壁呈网格状,且内部放置有Y型分子筛或ZSM系列分子筛;所述螺旋管的顶端穿过冷凝塔顶盖并与外界空气连通。
CN201711405257.5A 2017-12-22 2017-12-22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108128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5257.5A CN108128971B (zh) 2017-12-22 2017-12-22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05257.5A CN108128971B (zh) 2017-12-22 2017-12-22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8971A CN108128971A (zh) 2018-06-08
CN108128971B true CN108128971B (zh) 2023-05-23

Family

ID=62391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05257.5A Active CN108128971B (zh) 2017-12-22 2017-12-22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28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0534B (zh) * 2019-08-17 2021-09-07 上海协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3122428B (zh) * 2021-05-07 2022-06-21 锦州医科大学 一种细胞凋亡诱导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3817A3 (es) * 1963-11-23 1964-01-16 Quimicos De Malgrat Soc Anenim Un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ën de de sales de metal pesado del acido dimetilamino-ditiofërmico
US3557864A (en) * 1967-12-20 1971-01-26 Knapsack Ag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andular solids from dilute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GB1429425A (en) * 1974-06-25 1976-03-24 Ucb Sa 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etramethylthiuram disulphide
US4533085A (en) * 1983-07-29 1985-08-06 Woods Jay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suspension of Ziram
CN101514175A (zh) * 2009-04-07 2009-08-26 三门峡市峡威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的生产方法
WO2009132750A1 (en) * 2008-04-29 2009-11-05 Dsm Ip Assets B.V. Process for recovering solid melamine
CN102161534A (zh) * 2011-01-26 2011-08-24 上海凯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甲胺废气及废水处理装置
CN10459207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青岛旺裕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橡胶促进剂四甲基四硫化秋兰姆的制备方法
CN105198174A (zh) * 2015-10-29 2015-12-30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一种有机氮dmf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5635294U (zh) * 2016-05-27 2016-10-12 广州市广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高浓度聚氨酯合成皮革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6745418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永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革二甲胺废水治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6590990U (zh) * 2017-03-09 2017-10-27 王文强 一种化工废液处理装置
CN107311254A (zh) * 2017-08-29 2017-11-03 北京科瑞博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福美双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3336B2 (en) * 2011-08-26 2019-07-30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eating liquids using switchable solvent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3817A3 (es) * 1963-11-23 1964-01-16 Quimicos De Malgrat Soc Anenim Un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ën de de sales de metal pesado del acido dimetilamino-ditiofërmico
US3557864A (en) * 1967-12-20 1971-01-26 Knapsack Ag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andular solids from dilute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GB1429425A (en) * 1974-06-25 1976-03-24 Ucb Sa 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etramethylthiuram disulphide
US4533085A (en) * 1983-07-29 1985-08-06 Woods Jay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suspension of Ziram
WO2009132750A1 (en) * 2008-04-29 2009-11-05 Dsm Ip Assets B.V. Process for recovering solid melamine
CN101514175A (zh) * 2009-04-07 2009-08-26 三门峡市峡威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的生产方法
CN102161534A (zh) * 2011-01-26 2011-08-24 上海凯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甲胺废气及废水处理装置
CN104592074A (zh) * 2013-10-31 2015-05-06 青岛旺裕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橡胶促进剂四甲基四硫化秋兰姆的制备方法
CN105198174A (zh) * 2015-10-29 2015-12-30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一种有机氮dmf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5635294U (zh) * 2016-05-27 2016-10-12 广州市广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高浓度聚氨酯合成皮革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06745418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永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革二甲胺废水治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6590990U (zh) * 2017-03-09 2017-10-27 王文强 一种化工废液处理装置
CN107311254A (zh) * 2017-08-29 2017-11-03 北京科瑞博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福美双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8971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1668B (zh) 一种基于高含盐废水的结晶盐分离提纯系统
CN108128971B (zh) 含二硫代甲酸盐废水处理装置
CN106508773A (zh) 一种智能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0510809A (zh) 一种不使用化学药剂及消毒剂的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WO2021032127A1 (zh)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09205902A (zh) 工业高盐废水反渗透余热回收处理系统
US6733671B1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luids
US6955757B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fluids
US6719897B1 (en) Fluid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1300194A (zh) 水处理设备
CN20681457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5973962U (zh) 可调式两级沉淀池好氧颗粒污泥装置
CN107265540A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干化装置
CN111547800B (zh) 一种废水、垃圾渗滤液蒸发机组
CN211688689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装置
CN209537190U (zh) 工业高盐废水反渗透余热回收处理系统
CN209668933U (zh) 一种污水加药循环处理系统
CN206751564U (zh) 模块化高效治污净水系统
CN207167464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6014624U (zh) 一种多层堆放式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6375783U (zh) 海洋馆水力自动化水处理系统
CN101422665B (zh) 用于上向流滤池的滤头
CN218871273U (zh) 一种强制循环蒸发器
CN219297330U (zh) 一种高盐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21028003U (zh) 自清洗水产粪便浓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5

Address after: Room 1005, Area A, Building 1, No. 57, Jianger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56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QI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36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Park forest Street No. 16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