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7333B -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7333B
CN108097333B CN201611051789.9A CN201611051789A CN108097333B CN 108097333 B CN108097333 B CN 108097333B CN 201611051789 A CN201611051789 A CN 201611051789A CN 108097333 B CN108097333 B CN 108097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vulcanizing agent
olefin
reaction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1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7333A (zh
Inventor
杨超
关明华
尹泽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to CN2016110517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7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7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7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7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7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20Sulfi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45/00Formation or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sulfur
    • C07B45/06Formation or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sulfur of mercapto or sulf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9/00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19/22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of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19/24Preparation of 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of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ulfur-to-sulfur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1/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 C07C321/12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having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321/14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having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4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硫化剂的硫含量为40wt%~80wt%,所述硫化剂包括直链多硫化物和环状多硫化物。所述制备方法为按照配比称取单质硫、催化剂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后将烯烃加入至反应器中;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某一恒定值范围内,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一段时间,经分离后得到硫化剂。本发明克服现有硫化剂毒性较大、生产成本高、安全性低、运输困难等问题,提供一种成分简单、硫含量高、分解温度范围宽、油溶性好的有机多硫化物硫化剂。

Description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硫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品的质量与环境息息相关,而现在原油普遍重质化,其中含有较大量的氮、硫、氧及金属,加之我国大部分的油品来自催化裂化,烯烃含量较高,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采用催化加氢工艺可有效降低这些危害。工业加氢催化剂大多数以钼、钴、镍、钨等元素为活性组分,它们以氧化态附着在载体上,然而氧化态的催化剂不但活性低而且稳定性差、容易失活。研究表明,硫化态的催化剂不仅活性高、选择性好且比较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硫化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必须对加氢催化剂进行预硫化处理。
无论是器内预硫化还是器外预硫化,都必须在硫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加氢催化剂的活化。目前工业应用的硫化剂主要包括有机多硫醚如二叔丁基多硫醚、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硫醚、叔壬基多硫醚和硫醇如正丁基硫醇、乙基硫醇。硫醇大多气味难闻、毒性较大且硫含量不高,其工业应用严重受限。而有机多硫醚毒性较低,分解温度范围较宽,油溶性好,既可应用于器内预硫化,也可广泛适用于器外预硫化,是当今硫化剂研究的主要方向。
有机多硫醚是一类通式为R-Sx-R1 的物质,x介于2~20之间,R 和R1 为烷基、烷芳基、芳基或芳烷基官能团,两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烃类,也可以是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烷烃类,其合成有多种路线,国内外较常使用的方法是以硫醇和单质硫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制备有机多硫醚。该法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对传统所用的催化剂如胺、烷基胺、链烷醇胺、无机碱、硫醇盐和醇化物进行改良,如US4876389 采用一种通式为RSH·x(CmH2mO)·yMOH 的组合物作催化剂、US5068445 采用碱性树脂作催化剂、US6051739 利用传统的碱性物质和通式为R2O[CH2CH·(R3)O]nSO3M 的表面活性物质组合在一起作催化剂,合成反应产物收率提高,且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US4937385、US6472354、US6544936 分别提供了一种以烯烃、硫和硫化氢为原料,在不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制备有机多硫醚的方法。其反应路径是:首先在单质硫存在的条件下,硫化氢与烯烃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烷基硫醇类化合物,接着硫分子受热开环,在碱性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生成多种不同硫原子含量的有机多硫醚。上述方法或使用硫醇作为底物,或反应过程中有硫醇作为中间体产生,由于大多数硫醇价格较贵,且是有毒、伴有恶臭的化合物,故所得有机多硫醚因溶解硫化氢和未反应的硫醇而气味难闻,稳定性较差。
US5135670、US5338468、US5849677、CN200710098327.7 分别公开了一种以烯烃与单质硫为原料,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制备含有多硫交联键的有机多硫醚的方法,此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原料价格便宜易得、不引进卤素,但其所得产品杂质较多、气味难闻且所得产物硫含量较低。US4204969、US5410088、CN1534019 分别提供了一种以烯烃与卤化硫为原料,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先生成含卤素基团的硫化烯烃,后经过脱卤素制备较纯净的多硫醚的方法。该合成路线所得产物硫含量较高,条件较温和,但反应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HCl、H2S 等气体)、废渣(含NaCl 和硫化物),处理三废困难。还有学者以烷基化试剂和硫或硫脲为原料,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对称烷基二硫醚,该法反应条件温和,生成物产率高,反应选择性好,但所制得的硫化物大多为单一的二硫化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硫化剂毒性较大、生产成本高、安全性低、运输困难等问题,提供一种成分简单、硫含量高、分解温度范围宽、油溶性好的有机多硫化物硫化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所述硫化剂的硫含量为40wt%~80wt%,所述硫化剂包括直链多硫化物和环状多硫化物,其中,直链多硫化物的结构通式为,环状多硫化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1、R2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中的任一种;R3、R4为甲基、乙基、支链乙基中的任一种;n为1-5的整数;优选为3或4;m、p分别为1或2。
本发明所述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中,所述硫化剂中,直链多硫化物的含量为30wt%~50wt%,环状多硫化物的含量为50wt%~70wt%。
本发明所述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中,所述硫化剂的开口闪点为90~150℃,分解温度为100~3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面所述的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单质硫和催化剂加入至反应器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4A分子筛,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40℃~200℃后将烯烃加入至反应器中;
(2)随着烯烃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10~4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10~40kg/cm2范围内,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12h;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30℃~70℃、1000pa~20000pa条件下闪蒸1~2h,得到硫化剂。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与单质硫的质量比为0.01~0.2,优选为0.05~0.1。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4A分子筛的加入量为单质硫的1wt%~15wt%。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中烯烃加入反应器之前预热至140℃~200℃。
本发明方法中,烯烃的总量通过流量计控制计量。烯烃与单质硫的摩尔比为1:1~1:5。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性催化剂,具体可以为苯胺、苄胺、环己胺、二环己胺、吡啶、哌啶、六亚甲基四胺、二苯胺、联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烯烃可为纯烯烃或混合烯烃。纯烯烃可以为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正戊烯、异戊烯中任一种。混合烯烃可为上述纯烯烃的任意混合,或为液化气、醚前碳四、醚后碳四等混合烯烃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方法中,通过放空阀放出的烯烃可以冷却后回收再利用。
本发明方法中,反应结束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手段进行判断,第一种方法是反应开始后每隔30min取样一次,分析硫化剂物性,达到预计指标后可视为反应结束。或者是每隔30min取放空阀放出的气体,分析气体组成,当放出气体组成与原料烯烃组成大致相等时可视为反应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硫化剂硫含量高、分解温度适中,保证了硫化剂的使用性能;闪点高、气味小、毒性低,提高了硫化剂的安全性能。所述硫化剂中含有大量环状多硫化物。由于它的存在提高硫化剂的硫含量、闪点,拓宽了硫化剂的分解温度,并且环状硫化物更加环保。但目前环状硫化物的应用较少,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本发明硫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放空阀控制保持反应器内压力恒定,不仅可以将反应后产生的的有毒气体连续排出,有利于废气的回收处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反应中持续产生的H2S等气体快速分离出反应体系,限制H2S进一步参与反应的可能,使得反应过程趋于简单,减少副反应,对硫化剂产品的组成产生影响,使得硫化剂产物中组成可控,目标产物更加集中,更加有利于环状多硫化物的生成。
(3)本发明硫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一定量的4A分子筛,所述4A分子筛的引入不仅可以吸附一定量的水和H2S气体,降低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4A分子筛含有尺寸固定的孔结构,具有一定的催化导向作用,使主要的目标产物更集中。
(4)本发明所述硫化剂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操作简易,易于实现工业化。原料选择灵活,且原料成本低廉,是一种高附加值化工生产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384g单质硫、20g苯胺和8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40℃后将丙烯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丙烯总质量。随着丙烯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3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30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50℃、10000pa条件下闪蒸1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丙烯总质量310g,未反应的丙烯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46wt%,环状硫化物含量52wt%,其他组分含量2wt%。硫含量72wt%,闪点95℃,起始分解温度120℃。
实施例2
称取384g单质硫、35g苄胺和15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70℃后将1-丁烯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1-丁烯总质量。随着1-丁烯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25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25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60℃、8000pa条件下闪蒸1.5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1-丁烯总质量700g,未反应的1-丁烯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38wt%,环状硫化物含量60wt%,其他组分含量2wt%。硫含量61wt%,闪点113℃,起始分解温度138℃。
实施例3
称取384g单质硫、15g环己胺和38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200℃后将异丁烯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异丁烯总质量。随着异丁烯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2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20kg/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45℃、5000pa条件下闪蒸2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异丁烯总质量220g,未反应的异丁烯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34wt%,环状硫化物含量65wt%,其他组分含量1wt%。硫含量58wt%,闪点125℃,起始分解温度145℃。
实施例4
称取384g单质硫、75g二环己胺和45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90℃后将50wt%丙烯和50wt%正戊烯混合气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随着混合气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15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15 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8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50℃、5000pa条件下闪蒸1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173g,未反应的混合气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41wt%,环状硫化物含量53wt%,其他组分含量6wt%。硫含量63wt%,闪点106℃,起始分解温度110℃。
实施例5
称取384g单质硫、57g吡啶和30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200℃后将30wt%1-丁烯和70wt%异戊烯混合气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随着混合气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1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10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60℃、9000pa条件下闪蒸1.5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380g,未反应的混合气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44wt%,环状硫化物含量51wt%,其他组分含量5wt%。硫含量52wt%,闪点119℃,起始分解温度107℃。
实施例6
称取384g单质硫、46g哌啶和4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80℃后将60wt%2-丁烯和40wt%丙烯混合气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随着混合气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35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35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50℃、9000pa条件下闪蒸1.5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335g,未反应的混合气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33wt%,环状硫化物含量61wt%,其他组分含量6wt%。硫含量54wt%,闪点122℃,起始分解温度140℃。
实施例7
称取384g单质硫、30g六亚甲基四胺和20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60℃后将40wt%烯烃含量的液化气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随着混合气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4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40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45℃、4000pa条件下闪蒸1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475g,未反应的混合气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30wt%,环状硫化物含量68wt%,其他组分含量2wt%。硫含量56wt%,闪点142℃,起始分解温度141℃。
实施例8
称取384g单质硫、23g二苯胺和57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50℃后将70wt%烯烃含量的醚前碳四混合气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随着混合气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3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30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50℃、2000pa条件下闪蒸1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混合气总质量240g,未反应的混合气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38wt%,环状硫化物含量55wt%,其他组分含量7wt%。硫含量48wt%,闪点125℃,起始分解温度135℃。
对比例1
称取384g单质硫和35g苄胺和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70℃后将1-丁烯加入至反应器中;通过质量流量计计量1-丁烯总质量。随着1-丁烯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25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25kg /cm2,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60℃、8000pa条件下闪蒸1.5h,得到硫化剂。质量流量计计量1-丁烯总质量700g,未反应的1-丁烯冷却后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35wt%,环状硫化物含量24wt%,其他组分含量41wt%。硫含量41wt%,闪点105℃,起始分解温度117℃。
对比例2
称取384g单质硫、30g六亚甲基四胺和20g 4A分子筛加入至反应器中,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60℃后将420g 40wt%烯烃含量的液化气加入至反应器中。随着混合气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45℃、4000pa条件下闪蒸1h,得到硫化剂。得到的硫化剂直链硫化物含量29wt%,环状硫化物含量21wt%,其他组分含量50wt%。硫含量44wt%,闪点120℃,起始分解温度123℃。
表1 硫化剂物性对比表
直链硫化物含量,wt% 环状硫化物含量,wt% 其他组分含量,wt% 硫含量,wt% 闪点/℃ 起始分解温度/℃
实施例1 46 52 2 72 95 120
实施例2 38 60 2 61 113 138
实施例3 34 65 1 58 125 145
实施例4 41 53 6 63 106 110
实施例5 44 51 5 52 119 107
实施例6 33 61 6 54 122 140
实施例7 30 68 2 56 142 141
实施例8 38 55 7 48 125 135
对比例1 35 24 41 41 105 117
对比例2 29 21 50 43 120 123

Claims (14)

1.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所述硫化剂的硫含量为40wt%~80wt%,所述硫化剂包括直链多硫化物和环状多硫化物,直链多硫化物的含量为30wt%~50wt%,环状多硫化物的含量为50wt%~70wt%;所述硫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单质硫和催化剂加入至反应器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4A分子筛,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40℃~200℃后将烯烃加入至反应器中;
(2)随着烯烃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10~4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10~40kg/cm2范围内,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12h;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30℃~70℃、1000pa~20000pa条件下闪蒸1~2h,得到硫化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其中,所述硫化剂的开口闪点为90~15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其中,所述硫化剂的分解温度为100~30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单质硫和催化剂加入至反应器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4A分子筛,然后密闭反应器并升温,当升温至140℃~200℃后将烯烃加入至反应器中;
(2)随着烯烃的加入反应开始,反应器内的压力不断升高,当反应器内压力达到10~40kg/cm2时,打开反应器的放空阀,将反应体系中的气体释放,保持反应器内压力在10~40kg/cm2范围内,保持此反应状态进行反应1~12h;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器内的硫化剂粗产品在30℃~70℃、1000pa~20000pa条件下闪蒸1~2h,得到硫化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与单质硫的质量比为0.01~0.2。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与单质硫的质量比为0.05~0.1。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4A分子筛的加入量为单质硫的1wt%~15wt%。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烯烃加入反应器之前预热至140℃~200℃。
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烯烃与单质硫的摩尔比为1:1~1:5。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性催化剂。
11.按照权利要求4或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苯胺、苄胺、环己胺、二环己胺、吡啶、哌啶、六亚甲基四胺、二苯胺、联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烯烃为纯烯烃或混合烯烃。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纯烯烃为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正戊烯、异戊烯中任一种。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混合烯烃为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正戊烯、异戊烯的任意混合,或为液化气、醚前碳四、醚后碳四混合烯烃中的任一种。
CN201611051789.9A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097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1789.9A CN108097333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1789.9A CN108097333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7333A CN108097333A (zh) 2018-06-01
CN108097333B true CN108097333B (zh) 2019-12-13

Family

ID=6220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1789.9A Active CN108097333B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7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9345B2 (en) 2020-08-14 2022-10-0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symmetric polysulfid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剂合成工艺研究;李童;《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50215(第2期);第E016-400页,特别是第17页"2.3.2 预硫化剂的合成"、第21页倒数第5行、第22页第1段最后3行、第22页最后一段、第23页最后一段、第24页最后一段、第25页最后2段、第27页最后一段第28页最后一段、第34页表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7333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1815B (zh)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工艺
Riaz et al. Desulfurization of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mediated by a molybdenum/cobalt/sulfur cluster
AU629944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esulphided catalys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sulphided catalyst, and use of said catalyst
Wang et al. Nickel-catalyzed direct formation of the C–S bonds of aryl sulfides from arylsulfonyl chlorides and aryl iodides using Mn as a reducing agent
CN102548961B (zh) 从含碳化合物、硫和氢气连续制备甲硫醇的方法
CZ19299A3 (cs) Způsob výroby organických disulfidů a polysulfidů
CN108097333B (zh) 一种加氢催化剂用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70023149A (ko) 메틸 메르캅탄의 제조 방법
CN103937540B (zh) 一种有机多硫醚混合硫化剂及其合成方法
CN105315182A (zh) 一种中压溶剂热法高效制备器外预硫化剂的方法
CN114105904A (zh) 一种橡胶有机多硫化物的制备方法
Nieuwenhuizen et al. Zinc (II)‐Catalyzed Disproportionation in Rubber: The mechanism of Sulfur Vulcanization Revisited
CN101797513A (zh) 一种用于焦炉气加氢脱硫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7225A (zh) 一种用于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有机硫化剂的制备方法
US5294333A (en) Hydrorefining process employing a niobium trisulfide-containing catalyst
CN102964282A (zh) 一种橡胶硫化剂对叔丁基苯酚二硫化物的制备工艺
Geyser et al. Thiuram‐accelerated sulfur vulcanization. I. The formation of the active sulfurating agent
CN106432799B (zh) 一种再生胶活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835676A (zh) 一种高硫含量硫化异丁烯的合成方法
Geyser et al. Thiuram‐accelerated sulfur vulcanization. IV. Zinc dimethyldithiocarbamate‐accelerated sulfur vulcanization
CN117654645A (zh) 一种加氢催化剂硫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3251811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sulfide polymers
CN116332815A (zh) 一种用丙烯合成有机硫化剂的方法
CN117654646A (zh) 一种有机硫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硫化剂的应用
CN103804250A (zh) 一种乙烯裂解结焦抑制剂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