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3598A -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3598A
CN108093598A CN201611023435.3A CN201611023435A CN108093598A CN 108093598 A CN108093598 A CN 108093598A CN 201611023435 A CN201611023435 A CN 201611023435A CN 108093598 A CN108093598 A CN 108093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art
heat
conducting piece
connecting portion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34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博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10234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935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93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359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所述散热装置用以逸散发热源之热能,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组件以及热管,所述导热组件用以传导发热源之热能,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件以及安装件,所述导热件具有相对之第一表面以及之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热接触于发热源,所述安装件之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设置于导热件之第二表面且彼此间隔,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热管容置空间,所述安装件之连接部位于热管容置空间之一端,所述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且连接部跨接至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热管设置于热管容置空间,且热接触于导热件之第二表面。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以安装件固定导热件的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的蓬勃发展,对于电子装置体积的要求相应愈来愈小,对于其重量的要求也是愈来愈轻。因此,电子装置的设计者在设计电子装置时,会采用体积小且重量轻的导热件,以传导电子装置的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并加以逸散此热量。
然而,轻薄导热件的机械强度通常会比厚重导热件的机械强度要弱。若将轻薄的导热件固定在处理单元上,有可能会导致导热件的变形。而且,导热件与处理单元之间可能会有显著的间隙,使得导热件难以传导处理单元所产生的热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藉以能够使导热件较不易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导热组件,用以传导一发热源之热能;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一导热件以及一安装件;所述导热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所述安装件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至少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间隔;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一热管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热管容置空间之一端;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且所述至少一连接部跨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
本发明另提出了一种散热装置,用以逸散一发热源之热能;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组件以及一热管;所述导热组件用以传导发热源之热能;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一导热件以及一安装件;所述导热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所述安装件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以及至少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间隔;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一热管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热管容置空间之一端;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且所述至少一连接部跨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热管容置空间,且热接触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具有一外缘,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外缘之外。
优选地,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多个补强部,所述多个补强部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之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边缘。
优选地,所述安装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弹臂以及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至少一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以背向所述第二固定部之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二弹臂自所述第二固定部以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之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一弹臂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弹臂用以固定所述导热件以令所述导热件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皆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三表面之一第四表面,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面对,所述至少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连且彼此具有段差,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之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实质上共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可藉由连接部跨接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以支撑住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而且,藉由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而使连接部不易相对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变形。由于导热件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上,故而导热件亦受到连接部的支撑而较不易变形。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以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散热装置
11-导热组件
111-导热件
1110-外缘
111a-第一表面
111b-第二表面
112-安装件
112a-第三表面
112b-第四表面
112c-第五表面
1120-第一补强部
1120’-第二补强部
1121-第一固定部
1122-第二固定部
1123-第一连接部
1124-第二连接部
1125-第一弹臂
1126-第二弹臂
12-热管
120-热管容置空间
2-基板
3-发热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之实施例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了解本发明之实施例之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之目的及优点。以下之实施例系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之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之范畴。
于本说明书之所谓的示意图中,由于用以说明而可有其尺寸、比例及角度等较为夸张的情形,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于未违背本发明要旨的情况下能够有各种变更。说明中之描述之「上」可表示「悬置于上方」或「接触于上表面」。此外,说明书中所描述之「上侧」、「下侧」、「上方」、「下方」等用语,为便于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说明书中所描述之「实质上」可表示容许制造时之公差所造成的偏离。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请参照图1、图2、图3以及图4,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1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1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可设置于基板2上,基板2上可设置如处理单元等芯片的发热源3。散热装置1可热接触于发热源3,以逸散发热源3所产生的热能。散热装置1包括导热组件11以及热管12。导热组件11用以传导发热源3所产生的热能。导热组件11包括导热件111以及安装件112。导热件111具有第一表面111a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111a之第二表面111b。第一表面111a用以热接触于发热源3。导热件111的形状可为薄片状,导热件111的材质可为铜或其他导热性质优良的材质。
安装件112包括多个第一补强部1120、多个第二补强部1120’、第一固定部1121、第二固定部1122、第一连接部1123、第二连接部1124、第一弹臂1125以及多个第二弹臂1126。
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设置于导热件111的第二表面111b且彼此间隔。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之间形成有热管容置空间120。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皆具有第三表面112a以及相对于第三表面112a的第四表面112b。导热件111的第二表面111b与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的第三表面112a相面对。多个第一补强部1120弯折连接至第一固定部1121的边缘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的边缘,且实质上垂直于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以增加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的机械强度。多个第二补强部1120’弯折连接至第一固定部1121之边缘,且相对于第一固定部1121具有段差,以增加第一固定部1121的机械强度。多个第二补强部1120’亦可依需求而弯折连接至第二固定部1122的边缘,且相对于第二固定部1122具有段差,以增加第二固定部1122的机械强度。
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位于热管容置空间120之相对两端。第一连接部1123跨接至第一固定部1121之一端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之一端。第二连接部1124跨接至第一固定部1121之另一端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之另一端。因此,第一固定部1121、第二固定部1122、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可形成为框体的形状。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皆与第一固定部1121以及第二固定部1122具有段差。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位于导热件111之外缘1110之外。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皆具有第五表面112c。第五表面112c与第四表面112b相连且彼此具有段差,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之第五表面112c与导热件111之第二表面111b实质上共平面。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124亦可依需求而省略。
第一弹臂1125自第一固定部1121以背向第二固定部1122之方向延伸。第二弹臂1126自第二固定部1122以背向第一固定部1121之方向延伸。第一弹臂1125以及第二弹臂1126用以固定至基板2。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臂1125以及第二弹臂1126的数量不限制,皆可依需求而为一个或多个。
此外,安装件112的形状可为薄片状。且由一薄片冲压形成。
第一弹臂1125以及第二弹臂1126固定于基板2上时,可连带固定导热件111,以令导热件111热接触于发热源3。于本实施例中,导热件111的面积可于第一固定部1121、第二固定部1122、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所涵盖的范围内。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111的面积亦可依需求而设置成超出第一固定部1121、第二固定部1122、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所涵盖的范围之外。
热管12设置于热管容置空间120,且热接触于导热件111的第二表面111b。热管12位于第一连接部1123以及第二连接部1124之第五表面112c上。
藉此,发热源3所产生的热能可经由导热件111的传导而传递至热管12,再藉由热管12逸散热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可藉由连接部跨接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以支撑住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而且,藉由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而令连接部不易相对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分变形。由于导热件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上,故而导热件亦受到连接部的支撑而较不易变形。此外,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的边缘还可依需求而具有第一补强部以及第二补强部,以额外再增加安装件主体的机械强度。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之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为之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之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之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之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热组件,用以传导一发热源之热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
一导热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以及
一安装件,包括:
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间隔,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一热管容置空间;以及
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热管容置空间之一端,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且所述至少一连接部跨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具有一外缘,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外缘之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多个补强部,所述多个补强部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之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弹臂以及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至少一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以背向所述第二固定部之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二弹臂自所述第二固定部以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之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一弹臂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弹臂用以固定所述导热件以令所述导热件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皆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三表面之一第四表面,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面对,所述至少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连且彼此具有段差,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之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实质上共平面。
6.一种散热装置,用以逸散一发热源之热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一导热组件,用以传导所述发热源之热能,所述导热组件包括:
一导热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以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以及
一安装件,包括:
一第一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且彼此间隔,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一热管容置空间;以及
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热管容置空间之一端,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具有段差,且所述至少一连接部跨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及
一热管,设置于所述热管容置空间,且热接触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具有一外缘,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外缘之外。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多个补强部,所述多个补强部弯折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之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之边缘。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弹臂以及至少一第二弹臂,所述至少一第一弹臂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以背向所述第二固定部之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二弹臂自所述第二固定部以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之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第一弹臂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弹臂用以固定所述导热件以令所述导热件热接触于所述发热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皆具有一第三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三表面之一第四表面,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面对,所述至少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五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连且彼此具有段差,所述至少一连接部之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导热件之所述第二表面实质上共平面。
CN201611023435.3A 2016-11-21 2016-11-21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Withdrawn CN108093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3435.3A CN108093598A (zh) 2016-11-21 2016-11-21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3435.3A CN108093598A (zh) 2016-11-21 2016-11-21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3598A true CN108093598A (zh) 2018-05-29

Family

ID=6216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3435.3A Withdrawn CN108093598A (zh) 2016-11-21 2016-11-21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9359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8304Y (zh) * 2004-06-29 2005-11-02 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的组合改良构造
CN101076236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1137277A (zh) * 2006-09-01 2008-03-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组合及其所使用的扣具
CN101198242A (zh) * 2006-12-06 2008-06-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热源散热模块
CN201673442U (zh) * 2010-05-11 2010-12-15 东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定位结构
CN201789709U (zh) * 2010-08-16 2011-04-0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弹片架
CN102111984A (zh) * 2009-12-23 2011-06-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386991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散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8304Y (zh) * 2004-06-29 2005-11-02 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的组合改良构造
CN101076236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1137277A (zh) * 2006-09-01 2008-03-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组合及其所使用的扣具
CN101198242A (zh) * 2006-12-06 2008-06-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双热源散热模块
CN102111984A (zh) * 2009-12-23 2011-06-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201673442U (zh) * 2010-05-11 2010-12-15 东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定位结构
CN201789709U (zh) * 2010-08-16 2011-04-0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弹片架
CN10386991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133087A3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US10321605B2 (en) Heat sink
CN103796491A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之散热装置
US20180123191A1 (en) Battery system
JP2017157287A5 (zh)
CN103096678B (zh) 散热装置
CN103633040A (zh) 半导体装置
CN108093598A (zh) 散热装置及其导热组件
CN101039567B (zh) 弹片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弹片固定装置的散热模组
CN205693973U (zh) 一种pcb板组件
CN204016027U (zh) 用于电烤箱的底板连接结构
US20160174410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CN102681634A (zh) 散热器
US20140083669A1 (en) Heat sink
CN106224337B (zh) 一种板件连接用卡弹片
US10641557B2 (en) Combined heat sink
CN203689356U (zh) 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CN208520247U (zh)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JP2017162648A5 (zh)
US8369102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riser card
CN211531610U (zh) 一种高效型散热片
US20130118718A1 (en) Heat pipe assembly
US8953319B2 (en) Heat-dissipating module
CN105700646A (zh) 服务器
CN203689339U (zh) 热管固定牢固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