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0247U -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 Google Patents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20247U
CN208520247U CN201820991090.9U CN201820991090U CN208520247U CN 208520247 U CN208520247 U CN 208520247U CN 201820991090 U CN201820991090 U CN 201820991090U CN 208520247 U CN208520247 U CN 208520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fin
side plate
male member
connection ty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10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庭睿
蔡长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10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20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20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20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包含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及一第一卡合凸件。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卡合凸件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一变形端。第一卡合凸件的连接端连接于第一侧板。其中,至少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卡合凸件穿设相邻的散热鳍片的第一卡合槽,且第一卡合凸件的变形端受一外力施加而令变形端的宽度大于第一卡合槽的宽度。

Description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技术领域
本新型关于一种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子元件运行频率及速度的不断提升,电子元件每单位体积所产生的热量随之增高。然而,传统的简单铝挤型及压铸型散热器由于受限于机械加工而其散热面积极其有限,与周围空气交换温度的面积不大,即使配用风扇亦无法及时充分地散发热量,种散热器不再满足目前电子厂商的散热要求。
于是,业者对传统用散热器进行改良,谋求散热器整体散热面积的增加。从而,研发出一种由多个金属散热鳍片组成的组合式散热器。这些金属散热鳍片通过组装结构相组,但由于目前的组装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会让组合式散热器的外观难以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组接式散热鳍片组,藉以简化组合式散热器的组装结构,进而提升组合式散热器的外观的平整性。
本新型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包含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及一第一卡合凸件。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卡合凸件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一变形端。第一卡合凸件的连接端连接于第一侧板。其中,至少一散热鳍片的第一卡合凸件穿设相邻的散热鳍片的第一卡合槽,且第一卡合凸件的变形端受一外力施加而令变形端的宽度大于第一卡合槽的宽度。
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包含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及一第一卡合凸件。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卡合凸件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倾斜段及一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远离第二倾斜段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一卡合凸件自第一侧板朝第二侧板延伸,且第一倾斜段朝靠近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倾斜段朝远离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倾斜段穿过第一卡合槽,且第二倾斜段远离第一倾斜段的一端抵靠于基板靠近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一侧。
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包含一基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一卡合凸件及一第二卡合凸件。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及一第二卡合槽。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卡合凸件与第二卡合凸件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且第一卡合凸件与第二卡合凸件分别卡合于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其中,第一卡合凸件的延伸方向异于第二卡合凸件的延伸方向。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采用上倾式的第一卡合凸件与第二卡合凸件完成散热鳍片的组装,除了第一卡合凸件与第二卡合凸件的结构较为简单外,更可使得各第一侧板以及各第二侧板堆栈的更平整。也就是说,不论观看第一侧板或观看第二侧板,皆不难发现可有效缩小破孔的区域而让外观更平整。
以上关于本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的立体剖面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与图8为图1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的组装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10a、10b、10c 散热鳍片
100 基板
110 第一卡合槽
120 第二卡合槽
200 第一侧板
210 第一侧缘
220 第二侧缘
300 第二侧板
310 第三侧缘
320 第四侧缘
400 第一卡合凸件
410 第一倾斜段
411 连接端
420 第二倾斜段
421 变形端
422 冲压结构
500 第二卡合凸件
510 宽段
520 渐缩段
530 窄段
L1、L2、W1、W2 宽度
θ 钝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分解的立体剖面图。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1包含多个散热鳍片10a、10b、10c,每一散热鳍片10a、10b、10c包含一基板100、一第一侧板200、一第二侧板300、一第一卡合凸件400及一第二卡合凸件500。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侧板20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缘210及一第二侧缘220,以及第二侧板300具有相对的一第三侧缘310及一第四侧缘320。第一侧板200的第一侧缘210与第二侧板300的第三侧缘310分别连接于基板100的相对两侧。基板100具有一第一卡合槽110及一第二卡合槽120。第一卡合槽110例如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基板100,且第一卡合槽110远离基板100的边缘。第二卡合槽120例如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基板100的边缘处与第二侧板300。也就是说,第二卡合槽120自基板100延伸至第二侧板300。
第一卡合凸件400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倾斜段410及一第二倾斜段420。第一倾斜段410远离第二倾斜段420处具有一连接端411,第一倾斜段410的连接端411连接于第一侧板200的第二侧缘220。第二倾斜段420远离第一倾斜段410处具有一变形端421,且变形端421较连接端411靠近第二侧板300。也就是说,第一卡合凸件400自第一侧板200朝第二侧板300延伸。此外,第一倾斜段410朝靠近基板100的方向延伸,第二倾斜段420朝远离基板100的方向延伸而穿过第一卡合槽110。
变形端421用以受一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使变形端421的宽度L1大于第一卡合槽110的宽度L2(如图4所示)。举例来说,变形端421受外力作用后而具有一冲压结构422,且冲压结构422的宽度大于第一卡合槽110的宽度而扣抵于基板100,其组装方式容后详加说明。但本实施例的冲压结构422并非用以限制本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变形端421也可以受外力作用后而具有一弯折结构。即在第二倾斜段420的变形端421反折而形成弯折结构,并通过反折的弯折结构扣抵住基板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凸件400例如通过钣金弯折形成于第一侧板200的第二侧缘22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凸件400也可以通过焊接形成于第一侧板200的第一侧缘210与第二侧缘2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段410与第二倾斜段420夹一钝角θ,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夹一直角。
第二卡合凸件500包含一宽段510、一窄段530及一渐缩段520,宽段510的宽度W1大于窄段530的宽度W2(请暂参阅图6),且宽段510与窄段530分别连接于渐缩段520的相对两侧。第二卡合凸件500平行于第二侧板300,且宽段510连接于第二侧板300的第四侧缘3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凸件500为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第二侧板300。至少一散热鳍片10a、10b、10c的第二卡合凸件500穿设相邻的散热鳍片10a、10b、10c的第二卡合槽120。
请参阅图5至图8。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7与图8为图1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的组装示意图。
如图7所示,将各散热鳍片10a、10b、10c相堆栈,以令散热鳍片10b、10c的第一卡合凸件400与第二卡合凸件500分别穿设另一散热鳍片10a、10b的第一卡合槽110与第二卡合槽120。
如图8所示,例如通过冲压的方式变形第一卡合凸件400,以令散热鳍片10b、10c的第一卡合凸件400的末端形成一冲压结构422,且冲压结构422扣抵于另一散热鳍片10a、10b的基板100。如此一来,将完成组接式散热鳍片组1的组装。
如图5与图6所示,采用上倾式的第一卡合凸件400与第二卡合凸件500完成散热鳍片10a、10b、10c的组装,除了第一卡合凸件400与第二卡合凸件500的结构较为简单外,更可使得各第一侧板200以及各第二侧板300堆栈的更平整。也就是说,不论观看第一侧板200(如图5所示)或观看第二侧板300(如图6所示),皆不难发现可有效缩小破孔的区域而让外观更平整。
上述实施例是先堆栈各散热鳍片10a、10b、10c,再例如通过冲压等变形方式让第一卡合凸件400扣抵于相邻的散热鳍片10a、10b、10c。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凸件400也可以在散热鳍片10a、10b、10c成形时就反折出扣抵相邻散热鳍片10a、10b、10c的弯折结构,即代表第一卡合凸件400不一定要有变形端42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搭配相异延伸方向的第一卡合凸件400与第二卡合凸件500,将有助于让各散热鳍片10a、10b、10c组装地更牢固。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两边都搭配第一卡合凸件400。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及其组装方法,采用上倾式的第一卡合凸件与第二卡合凸件完成散热鳍片的组装,除了第一卡合凸件与第二卡合凸件的结构较为简单外,更可使得各第一侧板以及各第二侧板堆栈的更平整。也就是说,不论观看第一侧板或观看第二侧板,皆不难发现可有效缩小破孔的区域而让外观更平整。
虽然本新型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2)

1.一种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该散热鳍片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
一第一侧板与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该基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第一卡合凸件,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一变形端,该第一卡合凸件的该连接端连接于该第一侧板;
其中,至少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一卡合凸件穿设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一卡合槽,且该第一卡合凸件的该变形端受一外力施加而令该变形端的宽度大于该第一卡合槽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自该第一侧板朝该第二侧板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倾斜段及一第二倾斜段,该连接端位于该第一倾斜段远离该第二倾斜段的一端,该变形端位于该第二倾斜段远离该第一倾斜段的一端,该第一倾斜段朝靠近该基板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倾斜段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段的该连接端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远离该基板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段与该第二倾斜段夹一钝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变形端具有一冲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变形端具有一弯折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通过钣金弯折工艺形成于该第一侧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二卡合槽形成于该基板与该第二侧板,一第二卡合凸件连接于该第二侧板远离该基板的一侧,至少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二卡合凸件穿设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二卡合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平行于该第二侧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为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该第二侧板,该第二卡合槽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该基板与该第二侧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包含一宽段、一窄段及一渐缩段,该宽段的宽度大于该窄段的宽度,且该宽段与该窄段分别连接于该渐缩段的相对两侧,该宽段连接于该第二侧板。
13.一种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该散热鳍片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
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该基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第一卡合凸件,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倾斜段及一第二倾斜段,该第一倾斜段远离该第二倾斜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一卡合凸件自该第一侧板朝该第二侧板延伸,且该第一倾斜段朝靠近该基板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倾斜段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倾斜段穿过该第一卡合槽,且该第二倾斜段远离该第一倾斜段的一端抵靠于该基板靠近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段远离该第二倾斜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远离该基板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段与该第二倾斜段夹一钝角。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倾斜段远离该第一倾斜段的一端具有一弯折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通过钣金弯折工艺形成于该第一侧板。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散热鳍片具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二卡合槽形成于该基板与该第二侧板,一第二卡合凸件连接于该第二侧板远离该基板的一侧,至少一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二卡合凸件穿设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的该第二卡合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平行于该第二侧板。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为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该第二侧板,该第二卡合槽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该基板与该第二侧板。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包含一宽段、一窄段及一渐缩段,该宽段的宽度大于该窄段的宽度,且该宽段与该窄段分别连接于该渐缩段的相对两侧,该宽段连接于该第二侧板。
22.一种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散热鳍片,每一该散热鳍片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卡合槽及一第二卡合槽;
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该基板的相对两侧;以及
一第一卡合凸件与一第二卡合凸件,该第一卡合凸件与该第二卡合凸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且该第一卡合凸件与该第二卡合凸件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
其中,该第一卡合凸件的延伸方向异于该第二卡合凸件的延伸方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自该第一侧板朝该第二侧板延伸。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倾斜段及一第二倾斜段,一连接端位于该第一倾斜段远离该第二倾斜段的一端,一变形端位于该第二倾斜段远离该第一倾斜段的一端,该第一倾斜段朝靠近该基板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倾斜段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段的该连接端连接于该第一侧板远离该基板的一侧。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倾斜段与该第二倾斜段夹一钝角。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变形端具有一冲压结构。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变形端具有一弯折结构。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凸件通过钣金弯折工艺形成于该第一侧板。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平行于该第二侧板。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为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该第二侧板,该第二卡合槽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该基板与该第二侧板。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凸件包含一宽段、一窄段及一渐缩段,该宽段的宽度大于该窄段的宽度,且该宽段与该窄段分别连接于该渐缩段的相对两侧,该宽段连接于该第二侧板。
CN201820991090.9U 2018-06-26 2018-06-26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Active CN208520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1090.9U CN208520247U (zh) 2018-06-26 2018-06-26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1090.9U CN208520247U (zh) 2018-06-26 2018-06-26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20247U true CN208520247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1090.9U Active CN208520247U (zh) 2018-06-26 2018-06-26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20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819A (zh) * 2018-06-26 2020-01-03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819A (zh) * 2018-06-26 2020-01-03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及其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6305B1 (en) Heat sink having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CN101641003B (zh) 散热装置
US11181306B2 (en) Double-sided roll bond condenser, double-sided roll bond condenser embedding structure, and embedding method thereof
CN102223782A (zh) 散热器
CN208520247U (zh)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
US10582643B2 (en) Radiating fin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reof
US20070084583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radiating fins
CN100493315C (zh) 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TWM570585U (zh) 組接式散熱鰭片組
WO2014069306A1 (ja) 基板及び金属層の製造方法
US20080149314A1 (en) Structure of a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CN208540353U (zh) 一种散热片
CN203225981U (zh) 高效率散热器
TWI610408B (zh) 散熱單元及其散熱模組
JP5927707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201966203U (zh) 一种扣合式鳍片组
CN203689387U (zh) 一种适用于电脑cpu的散热系统
CN203689322U (zh) 一种紧凑型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
CN203689390U (zh) 一种简易型电脑cpu散热系统
CN2930225Y (zh) 卡扣式散热模块的成型构造
CN110645819B (zh)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03689339U (zh) 热管固定牢固的笔记本cpu散热模组
EP2043148B1 (en) Thermal-dissipating device
CN2736930Y (zh) 散热器
US10541155B2 (en) Nested finned heat sink with heat pi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