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8285B -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8285B
CN108068285B CN201711133368.5A CN201711133368A CN108068285B CN 108068285 B CN108068285 B CN 108068285B CN 201711133368 A CN201711133368 A CN 201711133368A CN 108068285 B CN108068285 B CN 108068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e
cassette
heater
heat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333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68285A (zh
Inventor
合叶修司
高仓茂
北村裕宏
明山兼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di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di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di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di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68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68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8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45/7306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70Maintenance
    • B29C33/72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3Cleaning or purging, e.g. of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73Moulds with exchangeable mould parts, e.g. cassette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494Controlled parameter
    • B29C2945/76531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1)通过以对母模供给路径(Min)供给来自第1加热器(91H)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第1调温回路(91),以对芯腔供给路径(Cin)自第2加热器(92H)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第2调温回路(92),并为了连接第2加热器或芯腔供给路径与本体供给路径(Bin)而控制旁通控制阀(VBP1)连接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由此而进行对母模(24)供给加热温度的热介质、对匣盒模具本体(23)与芯腔部(22)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匣盒模具冷却控制。实现节能化及缩短匣盒模具的更换后用于将模具加热至能够成型的温度的所需时间。

Description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安装于母模的匣盒模具来进行射出成型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背景技术
射出成型机是将一边加热一边塑化而熔融的材料射出注入至模具内,进行冷却、固化,由此而获得成型品的手法。射出成型的材料有树脂、金属、或这些的复合材料。
一般而言,射出成型例如是以闭模及合模、计量、射出、保压、冷却、开模、取出的顺序来进行,重复进行所述成型循环来连续地生产制品。为了将模具的温度调节为成型等各步骤中所需的温度,将射出成型机的调温回路以对设置于模具内的通路供给所期望的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加以控制。专利文献1揭示有一种通过多个调温回路来进行模具的调温的射出成型装置。
射出成型机中,在执行所期望的次数的成型循环后,需要进行模具更换,将使用后的模具拆卸,并且为了下一次的成型循环而安装新的模具。模具更换时,在拆卸模具前,需要将模具冷却至作业容易进行的冷却温度,将热介质自模具排出,模具更换耗费时间。
此处,作为模具更换时不需要更换模具整体的模具,已知有一种匣盒式模具,其具有:形成与成型品形状相对应的成型空间的匣盒模具、及能够拆装匣盒模具的母模(参照专利文献2)。在使用匣盒式模具的情况下,母模可通过在安装于射出成型机的状态下将匣盒模具自母模拆卸,并将新的匣盒模具安装于母模来进行为了下一成型品的模具更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4-301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4-86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2中,匣盒模具内未设置有热介质通路,而是构成为:通过在设置于母模内的热介质通路中流经热介质,从而经由母模来对匣盒模具进行调温。因此,专利文献2中,为了更换匣盒模具,需要通过在母模内的热介质通路中流经冷却温度的热介质将母模冷却,来将安装于母模的匣盒模具冷却,将匣盒模具冷却至能够取出的温度的冷却(cooldown)时间无法充分缩短化。
另外,具有多个调温回路的射出成型机中,有时要求如下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其由形成与成型品形状相对应的成型空间的芯部及模腔(cavity)部、以及所述以外的匣盒模具本体来构成匣盒模具,且以形成进行母模与匣盒模具本体部的温度调整的第1调温回路和进行芯部与模腔部的温度调整的第2调温回路的组合的方式,构成了两个调温回路。对于此种具有两个调温回路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而言,也期望缩短匣盒模具的冷却时间。
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所述要求,针对以形成母模与匣盒模具本体部用的第1调温回路、和芯部与模腔部用的第2调温回路的组合的方式,具备两个调温回路的射出成型机,缩短将匣盒模具冷却的时间。其他目的或本发明的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中进行叙述。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发明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是使用模具来进行射出成型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所述模具具备匣盒模具及能够拆卸地安装所述匣盒模具的母模,所述匣盒模具具有芯腔部及匣盒模具本体,所述芯腔部包含形成与所期望的成型品形状相对应的成型空间的芯部及模腔部,所述匣盒模具本体是自所述匣盒模具除去所述芯部与所述模腔部的部分,所述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具备:第1调温回路、第2调温回路、旁通回路、以及控制部,所述第1调温回路包括:将热介质维持为加热温度的第1加热器、自所述第1加热器将热介质供给至所述母模的母模供给路径、及自所述第1加热器将加热温度的热介质供给至所述匣盒模具本体的本体供给路径;所述第2调温回路包括:将热介质维持为冷却温度或加热温度的第2加热器、及自所述第2加热器将热介质供给至所述芯腔部的芯腔供给路径;所述旁通回路包括:连接所述第2加热器或所述芯腔供给路径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的旁通通路、及切换所述第1加热器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的连接和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的连接的旁通控制阀;所述控制部通过在所述匣盒模具的更换时,以对所述母模供给路径供给来自所述第1加热器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调温回路,以对所述芯腔供给路径自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第2调温回路,并控制所述旁通控制阀连接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由此而进行一边对所述母模供给加热温度的热介质来将所述母模维持为加热温度,一边对所述匣盒模具本体与所述芯腔部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来将所述匣盒模具本体及所述芯腔部冷却的匣盒模具冷却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一边将母模维持为加热温度,一边独立地对具有匣盒模具本体及模腔部的匣盒模具进行冷却。因此,相较于冷却母模与匣盒模具这两者的情况,可缩短将匣盒模具冷却至能够更换的温度为止的时间。另外,匣盒模具的更换时无需将母模暂时冷却后进行再加热,因而可实现节能化及缩短匣盒模具的更换后用于将模具加热至能够成型的温度的所需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射出成型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闭模状态的概略图。
图3是图2的合模装置的开模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将匣盒模具配置在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匣盒模具配置在更换位置的状态下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射出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射出成型机的模具调温回路的回路构成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图1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方块图。
图9是表示流经图7的模具调温回路的第1加热器的加热介质的路径的图。
图10是表示流经图7的模具调温回路的第2加热器的冷却介质的路径的图。
图11是表示图7的模具调温回路的压缩气体的路径的图。
图12是表示匣盒模具更换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匣盒模具更换的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射出成型机(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2:合模装置
3:射出装置
4:控制装置
4A:控制装置的本体
5:塑化单元
6:射出单元
6a:本体部
7:接头
7a、62a:连通路径
8:干燥部
9:模具调温回路
10:连杆
11:可动压板
12:背部压板
13:固定压板
14:驱动装置
20:模具
20A:可动侧模具
20B:固定侧模具
20C:材料供给通路
21:匣盒模具
21A:可动侧匣盒模具
21B:固定侧匣盒模具
22:芯腔部
22A:芯部
22B:模腔部
22LA:芯部通路
22LB:模腔部通路
23:匣盒模具本体
23A: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
23B: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
23LA:可动侧本体通路
23LB:固定侧本体通路
24:母模
24A:可动侧母模
24B:固定侧母模
24C:开口
24LA:可动侧母模通路
24LB:固定侧母模通路
40:操作面板单元(操作装置)
40A:显示单元(显示部/显示装置)
40B:触摸屏(触摸传感器/输入部)
40C:操作盘
41:存储装置(存储部)
42:信号接收部
43:控制部
44:合模控制部
45:射出成型控制部
46:调温控制部
47:模具移动控制部
48:夹持控制部
49:显示控制部
50:塑化气缸
51:螺杆
52:旋转驱动装置
53:逆流防止驱动装置
60:射出气缸
60a:射出气缸孔
61:柱塞
61a:柱塞的前端面
62:喷嘴气缸
62b:前壁
63:射出喷嘴
63a:射出孔
64:射出驱动装置
64a:驱动杆
65:射出室
66:联轴器
67:负荷传感器
68:线性标尺
69:加热器(heater)
70:匣盒模具更换画面
70A:切换条
70B:调温栏
70C:夹持栏
70D:匣盒模具安装取出栏
71、72:运转按钮
73:吹扫按钮(匣盒模具吹扫按钮)
74:冷却按钮(匣盒模具冷却按钮)
75:调温器设定按钮
76:夹持按钮
76A:匣盒模具夹持按钮
76B:匣盒模具松开按钮
77:匣盒模具安装取出按钮
77A:匣盒模具安装按钮
77B:匣盒模具取出按钮
78:调整按钮
79:开模量输入框
81:料斗
91:第1调温回路
91F、92F:浮动开关
91H:第1加热器
91P、92P:泵
92:第2调温回路
92H:第2加热器
93:旁通回路
94:匣盒模具吹扫回路
94P:压缩气体供给器
Bin:本体供给路径
Bout:本体排出路径
BPin、BPout、Lpin:旁通通路
C1、C2:连接路径
CA、CB:夹持部件
Cin:芯腔供给路径
Cout:芯腔排出路径
CR:盒导轨
CR1、CR2:导轨
HR:热流道喷嘴
HR1:开口部
L1in、L2in:供给路径
L1out、L2out:排出路径
M:杆
Min:母模供给路径
Mout:母模排出路径
Pin:吹扫通路
R1、R3:支撑板
R2:传送部
S:成型空间
S01:匣盒模具的冷却步骤
S02:匣盒模具的吹扫步骤
S03:匣盒模具的松开步骤
S04:匣盒模具取出步骤
S05:匣盒模具安装步骤
S06:匣盒模具的夹持步骤
V1、V2:供给阀
VBP1、VBP2:旁通控制阀
VG:阀式浇口系统
VM1、VM2、VM3:手动阀
VO1、VO2、VO3:残压释放阀
VP:阀销
VP1、VP2:吹扫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1的概略构成图。本发明的射出成型机1具备:合模装置2;射出装置3;干燥部8,进行成型材料的干燥;后述的模具调温回路9,包括进行安装于合模装置2的模具20的温度调节的第1调温回路91及第2调温回路92等;以及控制装置4,对各装置进行控制。控制装置4具有安装于射出成型机1的框体的外侧且具备射出成型机1的触摸屏式显示器(触摸传感器及显示部)的操作面板单元40(操作装置),控制装置的本体4A设置于射出成型机1的框体内的操作面板单元40的背面。此外,干燥部8构成为利用未图示的供给管与安装于射出装置3的未图示的料斗(hopper)连接,通过未图示的搬送装置来对射出装置3供给干燥的成型材料。
使用图2、图3、图4、图5对合模装置2与模具2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闭模状态的模具20与合模装置2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开模状态的模具20与合模装置2的概略图。图4是将匣盒模具21配置在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的模具20的外观图,图5是将匣盒模具21配置在母模24外的更换位置的状态下的模具20的外观图。
如图2、图3所示,合模装置2具有使模具20开闭的机构,而且具有施加充分的压力(合模力)来抵抗将树脂材料填充于模具时的压力的机构。通过施加合模力,不会抵挡不住熔化的树脂材料进入模具时的压力,且树脂材料不会自模具向外流出。
合模装置2具备:通过连杆(tie bar)10加以连结的可动压板[platen]11与背部压板(back platen)12、配置于这些压板之间且被固定于未图示的机台的固定压板13、以及使固定压板13相对于可动压板11进退地进行按压的驱动装置14。可动压板11上安装有模具20的可动侧模具20A,固定压板13上安装有模具20的固定侧模具20B。模具20的安装是利用多个模具安装构件压紧固定于可动压板11侧或固定压板13侧。驱动装置14是使可动压板11与可动侧模具20A一起进退来开模闭模,并进行按压、合模的装置,此处,采用单肘式(singletoggle-type)合模装置。关于驱动装置14,例如有电动驱动、油压驱动、或者以电动驱动来开模闭模且以油压驱动来合模的电动油压驱动的直压式合模装置或肘式合模装置等。将成型材料塑化并射出的射出装置3具备于机台之上,且配置于模具20的侧面侧。
可动压板11与固定压板13以相向的这些的模具安装面维持高精度的平行度的方式来设置。例如,相对于固定压板13而进退的可动压板11与背部压板12是通过在固定压板13的四角所具备的线性套管(linear bushing)穿过连杆10而被引导。
可动压板11上形成有在其中心位置或者规定位置穿过突出装置(未图示)的顶出杆(ejector rod)的孔(未图示)。突出装置(未图示)安装于可动压板11上。
模具20具备:匣盒模具21;以及能够拆卸地安装匣盒模具21的母模24。匣盒模具21具有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与固定侧匣盒模具21B。母模24具有能够拆卸地安装可动侧匣盒模具21A的可动侧母模24A、及能够拆卸地安装固定侧匣盒模具21B的固定侧母模24B。此外,由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与可动侧母模24A构成可动侧模具20A,由固定侧匣盒模具21B与固定侧母模24B构成固定侧模具20B。
匣盒模具21具备芯腔部22与匣盒模具本体23,所述芯腔部22由形成与所期望的成型品相对应的形状的成型空间的芯部22A及模腔部22B构成,所述匣盒模具本体23是自匣盒模具21除去芯腔部22的部分。
此处,可动侧匣盒模具21A具有芯部22A与自可动侧匣盒模具21A除去芯部22A的部分即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23A。固定侧匣盒模具21B具有模腔部22B与自固定侧匣盒模具21B除去模腔部22B的部分即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23B。另外,由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23A与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23B构成匣盒模具本体23。
此外,匣盒模具21是以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与固定侧匣盒模具21B中的任意一者具备芯部、且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与固定侧匣盒模具21B的任意另一者具备模腔部的方式根据成型品等而适宜构成。在可动侧匣盒模具21A具备模腔部的情况下,自可动侧匣盒模具21A除去模腔部的部分即成为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23A,在固定侧匣盒模具21B具备芯部的情况下,自固定侧匣盒模具21B除去芯部的部分即成为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23B。
如图4、图5所示,可动侧母模24A具有将可动侧匣盒模具21A能够拆卸地加以保持的夹持部件CA,固定侧母模24B具有将固定侧匣盒模具21B能够拆卸地加以保持的夹持部件CB。如图2、图3所示,在闭模并射出后开模而取出制品的一连串步骤中,可动侧模具20A在利用夹持部件CA将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保持于可动侧母模24A的状态下一体地移动,固定侧模具20B在利用夹持部件CB将固定侧匣盒模具21B保持于固定侧母模24B的状态下一体地静止。
此处,可动侧母模24A具备气压夹具(air clamp)式的筒状夹具(clamp cylinder)机构作为夹持部件CA。通过驱动夹持部件CA来将夹持部件CA的未图示的抵压构件抵压至可动侧匣盒模具21A,可动侧匣盒模具21A被可动侧母模24A保持(夹持),通过使抵压构件离开可动侧匣盒模具21A,可动侧匣盒模具21A被可动侧母模24A解除保持(松开(unclamp))。固定侧母模24B具备与夹持部件CA相同的夹持部件CB,且利用和可动侧母模24A与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之间的保持及解除保持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固定侧母模24B与固定侧匣盒模具21B之间的保持及解除保持。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只要为可实现所要求的功能者,则可采用各种方式的夹持部件。
另外,母模24中安装有自用作母模24的匣盒模具出入口的开口24C的下端向外部延伸的盒导轨CR作为匣盒模具21的搬送路径。盒导轨CR由一对平行的导轨CR1、导轨CR2构成,各导轨CR1、导轨CR2具有对向的一对平行的支撑板R1、支撑板R3及安装于支撑板R1、支撑板R3的上端的传送部R2。传送部R2具备平行于支撑板R1、支撑板R3的法线方向将两端支撑于支撑板R1、支撑板R3的未图示的旋转轴及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构件,进行旋转的构件抵接于匣盒模具21的下表面,在盒导轨CR的延伸方向上支撑匣盒模具21使其能够容易地前后移动。
另外,射出成型机1具备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移动至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安装、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移动至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来进行取出的模具移动部件。模具移动部件由具有杆M及将杆M固定的活塞(piston)的未图示的气缸(cylinder)机构等未图示的驱动部件构成。模具移动部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件而使杆M的前端卡止于设置在靠近匣盒模具21的取出口侧的面上的未图示的卡止部,在所述状态下,通过使杆M在前后方向上进退移动而在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与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之间移动母模24。再者,驱动部件可利用电动式、油压式或者空压式等各种驱动源。
此外,模具移动部件可设为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移动至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安装、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移动至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来进行取出的任意的构成。例如,也可构成为包括:具备对匣盒模具21的取出杆(lever)加以把持的把持部的移动机器人(robot);使移动机器人自母模内的安装位置在与母模外部的更换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部;以及对把持部控制取出杆的把持与解放,且通过驱动部来进行移动机器人的位置控制的控制部。
另外,模具移动部件并非必需的构成要素。例如,也可省略模具移动部件而由操作者手动进行匣盒模具21的安装与取出。
图6是射出装置3的概略图。射出装置3将树脂材料一边加热一边塑化而熔融,以高压射出所述熔融树脂,填充至形状与合模装置2所搭载的模具20内的成型品相对应的成型空间S,并将所述成型空间内的熔融树脂冷却使其固化而获得成型品。此处,射出装置3是对热塑性树脂材料进行射出成型的预塑化螺杆式(screw preplasticating)射出装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将射出装置3设为利用一根直列螺杆(inline screw)来进行树脂材料的塑化熔融与所述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的直列螺杆式射出装置。
射出装置3中另设有将树脂材料塑化、熔融的塑化单元5以及将所述熔融树脂向模具20内的成型空间射出填充的射出单元6,它们是利用具有熔融树脂的连通路径7a的接头7加以连结。
塑化单元5具有:塑化气缸50;塑化气缸50内的螺杆51;使螺杆51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52;以及使螺杆51略微进退的逆流防止驱动装置53。料斗81是为了自塑化气缸50的后端侧供给树脂材料而设置。
射出单元6具有:射出气缸60;射出气缸60的射出气缸孔60a内的柱塞61;使柱塞61进退的射出驱动装置64;内包驱动装置64,用来安装射出气缸60的本体部6a;以及经由喷嘴气缸62而安装于射出气缸60的前端的射出喷嘴63。在喷嘴气缸62的射出气缸60侧的端面,形成有形状与柱塞61的前端面61a大致等同的前壁62b。以由所述前壁62b、射出气缸60的射出气缸孔60a及柱塞61的前端面61a所包围的空间而形成射出室65。并且,射出室65中开口有经由接头7的连通路径7a与塑化气缸50内连通的连通路径62a、连通至射出喷嘴63的前端的射出孔63a。联轴器(coupling)66连结柱塞61与射出驱动装置64的驱动杆64a。
另外,射出单元6具有线性标尺(linear scale)68作为对射出驱动装置64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装置,在柱塞61后端与射出驱动装置64的驱动杆64a前端之间具有负荷传感器(load cell)67作为压力检测装置。此外,若射出驱动装置64为马达(motor),则位置检测装置也可根据利用旋转编码器(rotary encoder)检测出的转数来算出位置。速度的实测值例如可将由位置检测装置逐次检测的位置信息,参照运算装置的基准计时器(clock)而转换为速度信息来求出。另外,若射出驱动装置64为油压气缸,则压力检测装置可构成为对使柱塞61前进侧的油室的压力进行检测,若射出驱动装置64为马达,则压力检测装置也可构成为根据利用电流计测器或扭矩计测器而检测到的马达的输入电流或旋转扭矩来进行计算。
射出喷嘴63的前端连接于设置在模具20内的材料供给通路20C,构成为能够将成型材料自射出喷嘴63供给至由芯部22A与模腔部22B形成的成型空间S。模具20的材料供给通路20C是通过将母模24内的由阀式浇口(valve gate)式的热流道喷嘴(hot-runnernozzle)HR所形成的材料供给通路、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材料供给通路、与芯部22A和/或模腔部22B内的材料供给通路连通而构成。
阀式浇口式的热流道喷嘴HR具有:材料供给通路、加热器(heater)(未图示)、及阀式浇口系统VG。热流道喷嘴HR中的材料供给通路为了确保残留于此通路中的熔融树脂的熔融状态而利用加热器进行加热。阀式浇口系统VG中安装有沿材料供给通路20C向在热流道喷嘴HR的前端(下流侧的前端)开口的开口部HR1延伸的阀销(valve pin)VP,熔融树脂流经材料供给通路的内周面与阀销VP的外周面的间隙。阀式浇口系统VG通过将阀销VP的前端部插入/脱离而将开口部HR1开闭。阀销VP利用电动式、空压式或者油压式等各种的驱动源进行进退驱动。阀式浇口式的热流道喷嘴HR的材料供给通路的前端开口部HR1是阀销VP前进则关闭、阀销VP后退则打开地与芯部22A和/或模腔部22B内的材料供给通路连通。此外,热流道喷嘴HR也可采用在前端开口的开口部HR1一直打开的开放浇口(open gate)式。
射出单元6的各种驱动装置适宜由油压式或空压式或电动式等来构成。在塑化气缸50、射出气缸60、喷嘴气缸62、接头7、射出喷嘴63等的外周设置有带式加热器(bandheater)等加热器69(以下简称为加热器)。例如,像前端部、中间部、后端部这样,各气缸在轴向上被分为多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卷绕加热器69。另外,在射出喷嘴63上也卷绕加热器69。图6为便于说明而示出了将加热器69卷绕于塑化气缸50的状态,但还卷绕于射出气缸60、喷嘴气缸62、接头7、射出喷嘴63。
图7是表示模具调温回路9的回路构成的概略图。模具调温回路9是为了进行模具20的温度调节或吹扫而将热介质或压缩气体供给至模具20者。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水作为热介质,且使用压缩气体作为用于进行吹扫[purge]、即用于排出热介质的压缩气体。热介质可自任意的液体中适宜选择,压缩气体可自任意的气体中适宜选择。
模具调温回路9具有:用于对模具20供给热介质的第1调温回路91及第2调温回路92、模具20、以及旁通回路93。射出成型机1还具有用于对模具20供给压缩气体的吹扫回路94。
首先,对设置于模具20内的使热介质或压缩气体流经的介质通路进行说明,然后对模具调温回路9的各回路进行说明。图7(及后述的图9~图11)中,为了避免难以看清第1调温回路91及第2调温回路92与模具20内的介质通路的连接,而将一个模具20内的介质通路分为两个图来表示(图7、图9~图11中的左下与右下),将连接于母模24与匣盒模具本体23的回路部分示于左下的模具20,将连接于芯腔部22的回路部分示于右下的模具20。
模具20分别具备:用于对可动侧母模24A进行调温的可动侧母模通路24LA;用于对固定侧母模24B进行调温的固定侧母模通路24LB;用于对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23A进行调温的可动侧本体通路23LA;用于对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23B进行调温的固定侧本体通路23LB;用于对芯部22A进行调温的芯部通路22LA;以及用于对模腔部22B进行调温的模腔部通路22LB。
可动侧本体通路23LA是以在将可动侧匣盒模具21A夹持于可动侧母模24A的状态下进行连通的方式,将设置于可动侧母模24A与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23A的管路连接而构成。芯部通路22LA是以在将可动侧匣盒模具21A夹持于可动侧母模24A的状态下进行连通的方式,将分别设置于可动侧母模24A、可动侧匣盒模具本体23A及芯部22A的管路连接而构成。固定侧本体通路23LB是以在将固定侧匣盒模具21B夹持于固定侧母模24B的状态下进行连通的方式,将分别设置于固定侧母模24B与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23B的管路连接而构成。模腔部通路22LB是以在将固定侧匣盒模具21B夹持于固定侧母模24B的状态下进行连通的方式,将分别设置于固定侧母模24B、固定侧匣盒模具本体23B及模腔部22B的管路连接而构成。
模具20内的介质通路构成为:根据成型品等,视需要在中途分支·合流,而将适当数量的通路分别配置于适当的路径。此处,模具20内的介质通路构成为在穿过模具20的中央,横切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一个平面内配置各通路24LA、24LB、23LA、23LB、22LA、22LB。
第1调温回路91具备:受调温控制部46控制而将暂时存储的热介质维持为规定的加热温度的第1加热器91H;受调温控制部46控制而自第1加热器91H以规定的流量传送热介质的泵(pump)91P;将自第1加热器91H被泵91P送出的热介质供给至母模24的母模供给路径Min;以及将自第1加热器91H被泵91P送出的热介质供给至匣盒模具本体23的本体供给路径Bin。另外,第1调温回路91具备:将自母模24排出的热介质送回至第1加热器91H的母模排出路径Mout;以及将自匣盒模具本体23排出的热介质送回至第1加热器91H的本体排出路径Bout。母模24、第1加热器91H、母模供给路径Min与母模排出路径Mout是以将自母模24排出的热介质再次供给至母模24而能够使热介质循环的方式连接。匣盒模具本体23、第1加热器91H、本体供给路径Bin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是以将自匣盒模具本体23排出的介质再次供给至匣盒模具本体23而能够使介质循环的方式连接。
此外,出于当母模供给路径Min中的热介质超过规定压力时将热介质的一部分放出至母模排出路径Mout来降低压力等的目的,第1调温回路91也可具备连接母模供给路径Min与母模排出路径Mout的连接路径C1。另外,出于当本体供给路径Bin中的热介质超过规定压力时将热介质的一部分放出至本体排出路径Bout来降低压力等的目的,第1调温回路91也可具备连接本体供给路径Bin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连接路径C1。
此外,母模供给路径M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构成为在与第1加热器91H的连接部分中一部分为共用管路,且在路径中途分支而成为分立的路径。母模供给路径M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可构成为在保持各功能的范围内各自具有彼此独立的路径,也可构成为一部分具有共用路径。母模排出路径M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构成为分立的路径在路径的中途合流而在与第1加热器91H的连接部分中一部分成为共用管路。母模排出路径M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可构成为在保持各功能的范围内各自具有彼此独立的路径,也可构成为一部分具有共用路径。
母模供给路径Min分支而连接于可动侧母模通路24LA与固定侧母模通路24LB,可动侧母模通路24LA与固定侧母模通路24LB连接于母模排出路径Mout。本体供给路径Bin分支而连接于可动侧本体通路23LA与固定侧本体通路23LB,可动侧本体通路23LA与固定侧本体通路23LB连接于本体排出路径Bout。通过使热介质或压缩气体在由母模供给路径Min、母模通路24LA、母模通路24LB与母模排出路径Mout所形成的母模介质路径中流经,而进行母模24的调温或吹扫。另外,通过使热介质或压缩气体在由本体供给路径Bin、本体通路23LA、本体通路23LB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所形成的本体介质路径中流经,而进行匣盒模具本体23的调温或吹扫。
另外,第1调温回路91具备对暂时存储于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的液位进行测定的浮动开关(float switch)91F。第1加热器91H具备暂时存储热介质的第1存储罐、以及对第1存储罐中的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第1加热器。第1加热器91H通过供给路径L1in而与未图示的热介质供给源连接。在供给路径L1in的路径上设置有作为切换供给路径L1in的连接与非连接的电磁阀的供给阀V1。
第1加热器91H经由浮动开关91F将剩余的热介质经过排出路径L1out排出。使热介质循环的第1调温回路91中,当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低于规定的液位时,自热介质供给源供给常温的热介质,当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高于规定的液位时,经过排出路径L1out排出剩余的热介质。另外,使热介质循环的第1调温回路91中,当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低于规定的温度时,利用加热器等对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当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高于规定的温度时,自热介质供给源供给常温的热介质,而且由于第1加热器91H中的热介质高于规定的液位,故经过排出路径L1out排出剩余的热介质。
另外,第1调温回路91具备用于母模24的吹扫的手动阀VM1、手动阀VM2、手动阀VM3。关于母模24的手动阀VM1、手动阀VM3,当进行母模24的手动吹扫时,以成为非连接的方式关闭,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打开。关于母模24的手动阀VM2,以如下方式进行切换:当进行母模24的手动吹扫时,连接母模供给路径Min与后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器94P,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将母模供给路径Min与第1加热器91H连接。
第2调温回路92具备:受调温控制部46控制而将暂时存储的热介质维持为规定的冷却温度或加热温度的第2加热器92H;受调温控制部46控制而自第2加热器92H以规定的流量传送热介质的泵92P;以及将自第2加热器92H被泵92P送出的热介质供给至芯腔部22的芯腔供给路径Cin。另外,第2调温回路92具备:将自芯腔部22排出的热介质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的芯腔排出路径Cout。
芯腔供给路径Cin分支而连接于芯部通路22LA与模腔部通路22LB,芯部通路22LA与模腔部通路22LB连接于芯腔排出路径Cout。芯腔部22、芯腔供给路径Cin与芯腔排出路径Cout是以将自芯腔部22排出的热介质再次供给至芯腔部22而能够使热介质循环的方式连接。通过使热介质或压缩气体在由芯腔供给路径Cin、芯腔通路22LA、22LB与芯腔排出路径Cout所形成的芯腔介质路径中流经,而进行芯腔部22的调温或吹扫。
此外,出于当芯腔供给路径Cin中的热介质超过规定压力时将热介质的一部分放出至芯腔排出路径Cout来降低压力等的目的,第2调温回路92也可具备连接芯腔供给路径Cin与芯腔排出路径Cout的连接路径C2。
第2调温回路92具备对暂时存储于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的液位进行测定的浮动开关92F。第2加热器92H具备暂时存储热介质的第2存储罐、以及对第2存储罐中的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第2加热器。第2加热器92H通过供给路径L2in而与未图示的热介质供给源连接。在供给路径L2in的路径上设置有作为切换供给路径L2in的连接与非连接的电磁阀的供给阀V2。
第2加热器92H经由浮动开关92F将剩余的热介质经过排出路径L2out排出。使热介质循环的第2调温回路92中,当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低于规定的液位时,自热介质供给源供给常温的热介质,当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高于规定的液位时,经过排出路径L2out排出剩余的热介质。另外,使热介质循环的第2调温回路92中,当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低于规定的温度时,利用加热器等对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当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高于规定的温度时,自热介质供给源供给常温的热介质,而且由于第2加热器92H中的热介质高于规定的液位,故经过排出路径L2out排出剩余的热介质。
旁通回路93包括:连接芯腔供给路径C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的旁通通路BPin、及切换第1加热器91H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的连接和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的连接的旁通控制阀VBP1。另外,旁通回路93包括:连接芯腔排出路径C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旁通通路BPout、及切换第1加热器91H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连接和旁通通路BP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连接的旁通控制阀VBP2。此外,旁通通路BPin也可构成为连接第2加热器92H与本体供给路径Bin。通过旁通控制阀VBP1切换所述连接,而将第1加热器91H、第2加热器92H或后述的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任一者选择性地连接于本体供给路径Bin,将热介质或压缩气体供给至本体供给路径Bin。
旁通控制阀VBP1、旁通控制阀VBP2分别为三端口(port)式的电磁阀。若为可实现切换第1加热器91H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的连接和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的连接这一功能的范围,则旁通控制阀VBP1也可由两个电磁阀构成,也可使回路中的位置适宜不同。若为可实现切换第1加热器91H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连接和旁通通路BP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连接这一功能的范围,则旁通控制阀VBP2也可由两个电磁阀构成,也可使回路中的位置适宜不同。
匣盒模具吹扫回路94包括:对芯腔供给路径Cin及旁通通路BPin供给压缩气体的吹扫通路Pin;对吹扫通路Pin供给压缩气体的压缩气体供给器94P;以及切换第2加热器92H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和旁通通路B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来切换对芯腔供给路径Cin及旁通通路BPin的压缩气体的供给的有无的吹扫控制阀VP1。另外,匣盒模具吹扫回路94也可在吹扫通路Pin的路径具备切换吹扫通路Pin的压缩气体的供给的有无的吹扫控制阀VP2。另外,匣盒模具吹扫回路94也可在吹扫通路Pin的路径上具备作为控制吹扫通路Pin的气体供给量的电磁阀的气体供给阀。
本实施方式中,旁通通路B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连接,且以在较旁通通路B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部分靠上游处连接压缩气体供给器94P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方式构成吹扫通路Pin。在所述情况下,若在较旁通通路B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部分靠上游处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对芯腔供给路径Cin供给压缩气体,则可经由芯腔供给路径Cin也对旁通通路BPin供给压缩气体。此外,在所述情况下,用于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供给压缩气体至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通路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一部分(用于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供给压缩气体至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通路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部分至旁通通路B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部分为止的通路)构成吹扫通路Pin。此外,吹扫通路Pin也可为独立地具有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对芯腔供给路径Cin供给压缩气体的通路、与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对旁通通路BPin供给压缩气体的通路的构成。吹扫控制阀VP1为三端口式的电磁阀。若为可实现切换对芯腔供给路径Cin及旁通通路BPin的压缩气体的供给的有无这一功能的范围,则吹扫控制阀VP1也可由两个电磁阀构成,也可使回路中的位置适宜不同。
此外,优选在模具调温回路9内的路径的中途设置残压释放阀,所述残压释放阀用于在使压缩气体流经模具调温回路9的至少一部分后,放掉气体的压力。图7中,作为一例,在模具调温回路的多个部位设置有作为电磁阀的残压释放阀VO1、残压释放阀VO2、残压释放阀VO3。此处,在本体供给路径Bin、本体排出路径Bout、及芯腔排出路径Cout的中途设置有残压释放阀VO1、残压释放阀VO2、残压释放阀VO3,但并不限于此,优选视装置等的要求而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适当个数的残压释放阀。此外,也可在残压释放阀VO1、残压释放阀VO2、残压释放阀VO3的附近适宜设置托盘(tray)等,以防备利用压缩气体对配管柱的热介质进行了吹扫后的残留的热介质等自配管流出的情况。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的构成的方块图。
控制装置4设置有操作面板单元40,由硬盘(hard disc)等存储装置(存储部)41、包含配设于基板的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与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 memory)(二级高速缓存)的运算装置、插入专用的插槽(slot)的增设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将各种接口(interface)之类的附属零件收纳在一起的框体构成。
另外,除了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等基本软件(software)以外,存储装置41中还安装有对本实施方式的模具调温回路的控制程序加以规定的专用软件。通过由控制装置4的运算装置中所含的CPU来执行这些软件,从而控制装置4实现控制部43的各功能。
操作面板单元40包括:显示单元40A;以及设置于显示单元40A之下的、设置未图示的电源开关等各种操作硬开关的操作盘40C。显示单元40A是具备以覆盖画面的方式设置的触摸屏40B的液晶显示器。控制装置4中设置有接收操作盘40C的硬开关被按下时的输入信号的信号接收部42,若接收各信号,则控制部43进行与接收到的信号相应的控制。以下,将设置于显示单元40A的触摸屏40B作为输入部来进行说明。此外,显示单元视需要可以无线(wireless)或有线的形式与控制装置4连接,也可构成为代替触摸屏而通过键盘或硬开关来设定各条件。
控制部43设置有:控制合模装置2的动作的合模控制部44;控制射出装置3的动作的射出成型控制部45;控制模具调温回路9来进行模具20的调温控制的调温控制部46。控制部43还具有:模具移动控制部47,控制模具移动部件而相对于母模24来安装、取出匣盒模具21;夹持控制部48,驱动夹持部件CA、夹持部件CB而将匣盒模具21夹持于母模24或使匣盒模具21与母模24松开;以及显示控制部49,将具备匣盒模具21的更换中所需的设定条件及使更换的各步骤开始的按钮的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显示于显示单元40A。显示控制部49具有以下功能:在操作面板单元40还显示用于设定射出成型步骤的条件及指示步骤开始的射出成型画面、用于设定合模条件及指示开模闭模的开始的合模设定画面等与本射出成型机1的各操作相对应的设定画面。
合模控制部44控制合模装置2的驱动装置14使可动压板11与可动侧模具20A一起进退来进行闭模及合模,射出成型控制部45控制各种驱动装置52、驱动装置53、驱动装置64,计量熔融的成型材料,且将所计量的熔融树脂射出至利用模具调温回路9以较熔融树脂更低的规定温度进行了调温的模具20中并保压,进行冷却直至在模具20中固化。最后,利用合模控制部44使可动压板11与可动侧模具20A一起进退来将安装于合模装置2的模具20的合模打开而开模时,将冷却且已固化的成型品取出。此外,射出成型控制部45兼具驱动加热器69或热流道喷嘴HR的加热器等来进行成型材料的温度调节的加热控制部的功能。
射出成型控制部45读出用于逐次检测柱塞61移动的位置或速度的位置检测装置及用于逐次检测柱塞61对射出室65内的熔融树脂施加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实际的检测值,并对这些检测值与预先设定的成型条件等加以比较,同时以依据预先设定的成型条件或动作顺序来进行动作的方式发出指令来控制射出驱动装置64。
对由射出装置3进行的射出成型步骤进行说明。首先,作为计量步骤,自料斗81所供给的树脂材料因由螺杆51的旋转所带来的剪切发热与由加热器69所带来的加热而塑化熔融,同时通过螺杆51的旋转而经过连通路径7a、连通路径62a被向射出室65内挤出,而且所述熔融树脂因使柱塞61后退而承受规定的背压,同时根据柱塞61后退的距离来计量[metering]熔融树脂。此时,逆流防止驱动装置53由于作用于挤出的熔融树脂的压力而容许螺杆51的后退,将塑化气缸50侧的连通路径7a的开口打开。接下来,作为填充步骤,依据预先设定的填充条件[filling conditions],柱塞61前进,将熔融树脂自射出喷嘴63向模具20内的成型空间填充[filling]。此外,在所述填充前,逆流防止驱动装置53使螺杆51前进,将塑化气缸50侧的连通路径7a的开口闭塞来进行逆流防止。另外,所述逆流防止可设为使螺杆51后退来关闭塑化气缸50侧的连通路径7a的构成,也可设为在连通路径7a、连通路径62a的中途具备旋转阀(rotary valve)等来关闭所述连通路径7a、连通路径62a的构成。
继填充步骤后进行保压步骤。保压步骤中,例如在柱塞61对熔融树脂赋予的规定的压力得到优先控制的状态下,也包含伴随所述模具20内所填充的熔融树脂的冷却的热收缩量,而在模具20内填充量不足的熔融树脂。进而,保压步骤中,直至邻接于成型空间的模具20内的浇口(gate)部分的熔融树脂固化为止,对成型空间内的熔融树脂赋予压力来防止逆流。
调温控制部46自存储装置41读取通过操作者的输入等而预先设定的温度等条件及动作顺序,并以依据所读取的条件及动作顺序来进行动作的方式,对模具调温回路9的第1调温回路91及第2调温回路92、旁通回路93、吹扫回路94等各要素进行控制。调温控制部46进行用于进行匣盒模具冷却步骤的匣盒模具冷却控制、用于进行匣盒模具吹扫步骤的匣盒模具吹扫控制以及其他的模具20的调温控制。
使用图9~图11来对利用模具调温回路9进行的冷却步骤与匣盒模具吹扫步骤进行说明。图9~图11中,粗线表示热介质或压缩气体的流程。图9是表示匣盒模具冷却步骤(以下为冷却步骤)及匣盒模具吹扫步骤时的热介质自第1调温回路91的移动路径的图。
如图9所示,冷却步骤中,调温控制部46以将流经第1加热器91H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供给至母模供给路径Min的方式控制第1调温回路91。调温控制部46以规定温度且规定量的热介质在由母模供给路径Min、母模通路24LA、母模通路24LB、母模排出路径Mout与第1加热器91H所形成的母模循环路径中循环的方式驱动第1加热器91H与泵91P。通过所述控制,母模24维持加热温度。
图10是表示冷却步骤的流经第2加热器92H的热介质的移动路径的图。此外,图10中虽未示出,但在冷却步骤时,同时进行图9所示的第1调温回路91的调温控制。在冷却步骤时,调温控制部46以自第2加热器92H将冷却温度的热介质供给至芯腔供给路径Cin的方式控制第2调温回路92。冷却温度的热介质在流经芯腔通路22LA、22LB后,再依序流经芯腔排出路径Cout而被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通过所述控制,芯腔部22得到冷却。
另外,调温控制部46在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之前,控制旁通控制阀VBP1连接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而且控制旁通控制阀VBP2连接旁通通路BP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由此,冷却温度的热介质自第2加热器92H或芯腔供给路径Cin流入旁通通路BPin,并在流经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本体通路23LA、本体通路23LB后,依序流经本体排出路径Bout、旁通通路BPout、及芯腔排出路径Cout而被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通过所述控制,匣盒模具本体23得到冷却。
其次,对匣盒模具吹扫步骤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匣盒模具吹扫步骤的压缩气体的移动路径的图。图11中虽未示出,但在匣盒模具吹扫步骤时,同时进行图9所示的第1调温回路91的调温控制。
如图11所示,调温控制部46以停止来自第2加热器91H的热介质的供给的方式控制第2调温回路92。
调温控制部46以将压缩气体供给至芯腔供给路径Cin及旁通通路BPin的方式控制吹扫回路94。此处,以自第2加热器92H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切换为压缩气体供给器94P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的方式控制吹扫控制阀VP1。由此,芯腔供给路径Cin与连接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旁通通路BPin均能够实现来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压缩气体的供给。并且,调温控制部46以对压缩气体供给器94P进行了驱动的状态将吹扫控制阀VP2打开。由此,压缩气体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经由吹扫通路Pin流入芯腔供给路径Cin,在流经芯腔通路22LA、22LB后,再依序流经芯腔排出路径Cout。通过所述控制,芯腔部22内的残留热介质被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通过将芯腔部22内的残留热介质送回,从而第2加热器92H将所存储的热介质的液位超过规定的液位这部分量的剩余的热介质经过排出路径L2out排出至模具调温回路9外部。
进而,调温控制部46在供给压缩气体之前,控制旁通控制阀VBP1连接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而且控制旁通控制阀VBP2连接旁通通路BPout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由此,压缩气体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流入旁通通路BPin,并在流经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本体通路23LA、本体通路23LB后,依序流经本体排出路径Bout、旁通通路BPout、及芯腔排出路径Cout。通过所述控制,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残留热介质被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通过将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残留热介质送回,从而第2加热器92H将所存储的热介质的液位超过规定的液位这部分量的剩余的热介质经过排出路径L2out排出至模具调温回路9外部。
另外,调温控制部46在停止来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压缩气体的供给后,打开残压释放阀VO2来放掉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残压。另外,调温控制部46在停止来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压缩气体的供给后,打开残压释放阀VO3来放掉芯腔部22内的残压。通过设置残压释放阀,也可防止压缩气体在不必要的部位被自配管挤出。
另外,在射出成型步骤的填充及保压时,调温控制部46使用第1调温回路91及第2调温回路92以及旁通回路93来进行将母模24与匣盒模具本体23维持为第1温度、将芯腔部22维持为第2温度的调温控制。此外,调温控制部46可将母模24、匣盒模具本体23与芯腔部22控制为共用的温度,也可将母模24控制为第1温度、将匣盒模具本体23与芯腔部22控制为第2温度,还可为了成型而进行任意的温度控制。
对将母模24与匣盒模具本体23维持为第1温度、将芯腔部22维持为第2温度的成型调温控制进行说明。调温控制部46将旁通控制阀VBP1切换为第1加热器91H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的连接,将旁通控制阀VBP2切换为第1加热器91H与本体排出路径Bout的连接。并且,调温控制部46依据所设定的条件,以规定量的热介质以第1温度在母模循环路径与匣盒模具循环路径中循环的方式驱动泵91P,将来自第1加热器91H的热介质供给至母模24与匣盒模具本体23两者。调温控制部46依据所设定的条件,以规定量的热介质以第2温度在芯腔循环路径中循环的方式驱动泵92P,将来自第2加热器92H的热介质供给至芯腔部22。此外,匣盒模具循环路径是由本体供给路径Bin、本体通路23LA、本体通路23LB、本体排出路径Bout与第1加热器91H形成。芯腔循环路径是由芯腔供给路径Cin、芯腔通路22LA、22LB、芯腔排出路径Cout与第2加热器92H形成。
另外,在母模24的手动吹扫步骤时,操作者关闭手动阀VM1、手动阀VM3,且将手动阀VM2自第1加热器91H与母模供给路径Min的连接切换为压缩气体供给器94P与母模供给路径Min的连接,且通过驱动压缩气体供给器94P而对母模供给路径Min供给压缩气体。由此,压缩气体流入母模通路24LA及母模通路24LB,且依序再流经母模排出路径Mout。通过所述控制,母模24内的残留热介质被送回至第1加热器91H。通过将母模24内的残留热介质送回,从而第1加热器91H将所存储的热介质的液位超过规定的液位这部分量的剩余的热介质经过排出路径L1out排出至模具调温回路9外部。另外,在母模24的手动吹扫步骤时,在停止来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压缩气体的供给后,打开手动阀的残压释放阀VO1而放掉母模24内的残压。通过设置残压释放阀,也可防止压缩气体在不必要的部位被自配管挤出。
图12是操作面板单元40的显示单元40A(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的一例。图13是表示匣盒模具更换的流程的流程图。以下,使用图12、图13对射出成型机1的模具更换的动作进行说明。
显示控制部49使具备匣盒模具21的更换中所需的设定条件及使更换的各步骤开始的按钮的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显示于显示单元40A。操作者使射出成型机1的电源按钮为ON(打开),依据现有方法将所期望的操作及设定中所需的各画面切换显示,在画面上进行射出成型机1中所需的设定。
若操作者触摸各显示画面上的各按钮,则操作面板单元40的触摸屏40B检测被触摸的触摸屏位置,发送至控制部43。控制部43接收触摸屏位置,适宜地对各部发送指令以实施与触摸屏位置所对应的显示画面的按钮相对应的动作。若操作者在各显示画面上输入各条件,则操作面板单元40将触摸屏位置与输入内容发送至控制部43。控制部43接收触摸屏位置与输入内容,根据输入内容来更新与触摸屏位置相对应的条件并存储于存储装置41。
此处,射出成型机1已依据所设定的条件执行规定次数的所期望的射出循环,且在射出成型机1上预先安装有模具20。在显示单元40A中显示未图示的射出成型步骤结束时的显示画面,所述显示画面中包含输入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的显示指示的画面切换按钮(“成批设定”按钮)。操作者通过在操作面板单元40上触摸画面切换按钮(“成批设定”按钮),而可显示图12所示的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
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具有:显示各种画面切换按钮的切换条(bar)70A;作为针对模具调温回路9的操作栏的调温栏70B;作为与匣盒模具21的夹持操作相关的操作栏的夹持栏70C;以及作为与匣盒模具21的母模24的安装·取出相关的操作栏的匣盒模具安装取出栏70D。
调温栏70B具有:开始匣盒模具21的吹扫的吹扫按钮73(匣盒模具吹扫按钮)及开始匣盒模具21的冷却的冷却按钮74(匣盒模具冷却按钮)、指示第1加热器91H的运转与停止的运转按钮71、指示第2加热器92H的运转与停止的运转按钮72、以及显示进行模具调温回路9的详细设定的画面的调温器设定按钮75。夹持栏70C具有:包含匣盒模具21的夹持按钮76A与松开按钮76B的夹持按钮76、用于调整匣盒模具21的更换位置的调整按钮78、以及设定匣盒模具21的更换时的母模24的开模量(可动侧母模与固定侧母模的间隔)的开模量输入框(box)79。匣盒模具安装取出栏70D具有包含匣盒模具21的安装按钮77A与取出按钮77B的匣盒模具安装取出按钮77。
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可留下匣盒模具更换中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按钮而省略剩余按钮,或者也可进而追加任意的按钮。例如,也可省略自第1加热器91H的运转按钮71、第2加热器92H的运转按钮72、调温器设定按钮75、调整按钮78、开模量输入框79中任意选择的按钮。匣盒模具更换画面内的各操作按钮也可设定为一个按钮兼具多个动作按钮。另外,各操作按钮也可设定为依据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的多个按钮。
若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中按下冷却按钮74,则进行匣盒模具冷却步骤S01。第1调温回路91将母模24维持为加热温度,旁通回路93以连接本体供给路径Bin与旁通通路BPin、且连接本体排出路径Bout与旁通通路BPout的方式切换旁通控制阀VBP1、旁通控制阀VBP2。第2调温回路92自第2加热器92H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冷却温度的热介质被供给至芯腔通路22LA、22LB与匣盒模具本体通路23LA、23LB而将芯腔部22与匣盒模具本体23冷却,并被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当匣盒模具本体23与芯腔部22达到规定温度以下(约40度以下)时,调温控制部46停止第2调温回路92的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供给,结束冷却步骤。
其次,若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中按下吹扫按钮73,则进行匣盒模具21的吹扫步骤S02。第1调温回路91将母模24维持为加热温度,旁通回路93维持本体供给路径Bin与旁通通路BPin的连接、及本体排出路径Bout与旁通通路BPout的连接。第2调温回路92停止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供给。吹扫回路94将吹扫控制阀VP1切换为吹扫通路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然后打开吹扫控制阀VP2,将来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压缩气体供给至芯腔部22与匣盒模具本体23。压缩气体被供给至芯腔通路22LA、22LB与匣盒模具本体通路23LA、23LB而流经芯腔部22与匣盒模具本体23。通过所述控制,芯腔部22内的残留热介质与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残留热介质被送回至第2加热器92H。通过将芯腔部22内的残留热介质与匣盒模具本体23内的残留热介质送回,从而第2加热器92H将所存储的热介质的液位超过规定的液位这部分量的剩余的热介质经过第2调温回路92的排出路径L2out排出至模具调温回路9外部。然后,当为了排出残留介质而经过足够的时间时,停止压缩气体供给器94P,打开本体排出路径Bout上具有的残压释放阀VO2、芯腔排出路径Cout上具有的残压释放阀VO3而放掉残压。吹扫回路94将吹扫控制阀VP1切换为第2加热器92H与芯腔供给路径Cin的连接,关闭吹扫控制阀VP2,将吹扫通路Pin与芯腔供给路径Cin设为非连接而结束匣盒模具吹扫步骤。
其次,若接受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中按下匣盒模具松开按钮76B,则控制部43的夹持控制部48驱动夹持部件CA、夹持部件CB,进行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与固定侧匣盒模具21B的各松开步骤S03。由此,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与固定侧匣盒模具21B自可动侧母模24A与固定侧母模24B的各个解除保持。
其次,若接受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中按下匣盒模具取出按钮77B,则控制部43的模具移动控制部47驱动未图示的驱动部件,进行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内的安装位置移动至母模外的更换位置的匣盒模具21的取出步骤S04。
操作者取出移动至更换位置的匣盒模具21,将新的匣盒模具21配置在更换位置。并且,若接受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中按下匣盒模具安装按钮77A,则控制部43的模具移动控制部47驱动未图示的驱动部件,进行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外的更换位置搬送至母模内的安装位置的匣盒模具21的安装步骤S05。
其次,若接受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中按下匣盒模具夹持按钮76A,则夹持控制部48驱动夹持部件CA、夹持部件CB,进行匣盒模具21的夹持步骤S06。由此,将可动侧匣盒模具21A保持在可动侧母模24A,将固定侧匣盒模具21B保持在固定侧母模24B,结束匣盒模具更换。
根据所述射出成型机1,通过以对母模供给路径Min供给来自第1加热器91H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第1调温回路91,以对芯腔供给路径Cin自第2加热器92H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第2调温回路92,并控制旁通控制阀VBP1连接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由此而进行对母模24供给加热温度的热介质、对匣盒模具本体23与芯腔部22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匣盒模具冷却控制,因而可一边将母模24维持为加热温度,一边独立地对具有匣盒模具本体23及芯腔部22的匣盒模具21进行冷却。因此,相较于冷却母模24与匣盒模具21这两者的情况,可缩短将匣盒模具21冷却至能够更换的温度为止的时间。另外,匣盒模具21的更换时无需将母模24暂时冷却后进行再加热,因而可实现节能化及缩短匣盒模具的更换后用于将模具加热至能够成型的温度的所需时间。
另外,如所述射出成型机1所示,以对母模供给路径Min供给来自第1加热器91H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第1调温回路91,以对芯腔供给路径Cin及旁通通路BPin供给来自压缩气体供给器94P的压缩气体而代替来自第2加热器92H的冷却温度或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吹扫回路94,并控制旁通控制阀VBP1连接旁通通路BPin与本体供给路径Bin,由此,在设为进行对母模24供给加热温度的热介质、对匣盒模具本体23与芯腔部22供给压缩气体的匣盒模具吹扫控制的构成的情况下,可一边将母模24维持为加热温度,一边独立地对具有匣盒模具本体23及芯腔部22的匣盒模具21进行吹扫,因而,相较于吹扫母模24与匣盒模具21这两者的情况,可缩短使匣盒模具21成为能够更换的状态的时间。另外,匣盒模具21的更换时无需将母模24暂时冷却后进行再加热,因而可实现节能化及缩短匣盒模具的更换后用于将模具加热至能够成型的温度的所需时间。
此外,匣盒模具吹扫步骤中的第1调温回路91及旁通回路93的控制与匣盒模具冷却步骤时的第1调温回路91及旁通回路93的控制相同,因而在继匣盒模具冷却步骤之后进行匣盒模具吹扫步骤的情况下,调温控制部46无需对第1调温回路91与旁通回路93进行新的控制,可进一步缩短更换匣盒模具21的所需时间。
另外,所述射出成型机1还具备包括显示单元40A(显示部)及触摸屏40B(触摸传感器)的操作面板单元40(操作装置),所述显示单元40A在作为一个输入画面的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内显示与包含匣盒模具吹扫控制的执行命令及匣盒模具冷却控制的执行命令的、匣盒模具的更换时所要求的各动作命令相对应的各操作按钮,所述触摸屏40B接受所显示的各操作按钮的选择输入,且所述射出成型机1构成为控制部43根据与通过触摸屏而接受到选择操作的操作按钮相对应的动作命令来进行控制,因而可向操作者明确显示匣盒模具的更换中所需的操作,而且可减少研究所需的操作来切换画面并检索操作按钮的时间或劳力,实现更换作业的作业容易化与缩短化。
另外,射出成型机1具备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移动至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安装、将匣盒模具21自母模24内的安装位置移动至母模24外部的更换位置来进行取出的模具移动部件,因而可减轻匣盒模具更换时的操作者的负担,可提升射出成型机1的操作性。另外,通过减少手动进行的动作,可实现匣盒模具更换时间的缩短化。
上文中,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上依序接受操作者对操作按钮的触摸,从而进行S01~S06的各步骤,但也可设为如下:在匣盒模具更换画面70上设置全自动地进行匣盒模具更换的全自动更换按钮,若按下全自动更换按钮,则控制部43控制各部,从而使射出成型机1自动进行所有的匣盒模具冷却步骤、匣盒模具吹扫步骤、匣盒模具松开步骤、匣盒模具取出步骤、匣盒模具更换步骤、匣盒模具安装步骤、匣盒模具夹持步骤。此外,在所述情况下,射出成型机1只要代替将使用后的匣盒模具自匣盒模具更换位置去除,而是具备模具更换机器人来将新的匣盒模具载置于匣盒模具更换位置,且控制部43控制所述模具更换机器人来进行盒膜厚更换步骤即可。
另外,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关于匣盒模具更换中所需的条件及动作开始等按钮,也可在多个画面中分开显示各条件及动作开始按钮。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应用各种条件数据及其设定方法。
实施方式是为了说明发明的原理及其实用上的应用而选择。能够参照所述记述来进行各种改良。发明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来定义。

Claims (3)

1.一种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其使用模具来进行射出成型,所述模具具备匣盒模具及能够拆卸地安装所述匣盒模具的母模,所述匣盒模具具有芯腔部及匣盒模具本体,所述芯腔部包含形成与所期望的成型品形状相对应的成型空间的芯部及模腔部,所述匣盒模具本体是自所述匣盒模具除去所述芯部与所述模腔部的部分,所述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1调温回路,其包括:将热介质维持为加热温度的第1加热器、自所述第1加热器将加热温度的热介质供给至所述母模的母模供给路径、及自所述第1加热器将加热温度的热介质供给至所述匣盒模具本体的本体供给路径;
第2调温回路,其包括:将热介质维持为规定的温度的第2加热器、及自所述第2加热器将热介质供给至所述芯腔部的芯腔供给路径;
旁通回路,其包括:连接所述第2加热器或所述芯腔供给路径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的旁通通路、及切换所述第1加热器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的连接和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的连接的旁通控制阀;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通过在所述匣盒模具的更换时,以对所述母模供给路径供给来自所述第1加热器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调温回路,以对所述芯腔供给路径自所述第2加热器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第2调温回路,并控制所述旁通控制阀连接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由此而进行一边对所述母模供给加热温度的热介质来将所述母模维持为加热温度,一边对所述匣盒模具本体与所述芯腔部供给冷却温度的热介质来将所述匣盒模具本体及所述芯腔部冷却的匣盒模具冷却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吹扫回路,其包括:对所述芯腔供给路径及所述旁通通路供给压缩气体的吹扫通路、以及切换对所述芯腔供给路径及所述旁通通路的压缩气体的供给的有无的吹扫控制阀,
所述控制部通过以对所述母模供给路径供给来自所述第1加热器的加热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第1调温回路,以对所述芯腔供给路径及所述旁通通路供给压缩气体而代替来自所述第2加热器的规定的温度的热介质的方式控制所述吹扫回路,并控制所述旁通控制阀连接所述旁通通路与所述本体供给路径,由此而进行对所述母模供给加热温度的热介质、对所述匣盒模具本体与所述芯腔部供给压缩气体的匣盒模具吹扫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操作装置,其包括:
显示部,其在一个输入画面内显示与包含所述匣盒模具吹扫控制的执行命令及所述匣盒模具冷却控制的执行命令的所述匣盒模具的更换时所要求的各动作命令相对应的各操作按钮;以及
触摸传感器,其接受所显示的各所述操作按钮的选择输入,
所述控制部根据与通过所述触摸传感器而接受到选择操作的所述操作按钮相对应的所述动作命令来进行控制。
CN201711133368.5A 2016-11-16 2017-11-15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Active CN108068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2851A JP6190032B1 (ja) 2016-11-16 2016-11-16 カセット金型式射出成形機
JP2016-222851 2016-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285A CN108068285A (zh) 2018-05-25
CN108068285B true CN108068285B (zh) 2020-03-13

Family

ID=59720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3368.5A Active CN108068285B (zh) 2016-11-16 2017-11-15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6573B2 (zh)
JP (1) JP6190032B1 (zh)
CN (1) CN108068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8025B1 (fr) * 2018-11-05 2020-10-23 Lethigu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surveiller des flux alternes de liquide et de gaz dans une machine de refroidissement d'outillages
US11866566B2 (en) * 2020-03-09 2024-01-09 Nike, Inc. Footwear mold system for injection-molding
JP2022074405A (ja) * 2020-11-04 2022-05-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樹脂封止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03588A (ja) * 2021-06-24 2023-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材料送出装置、三次元造形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8522A (en) * 1987-08-31 1989-03-06 Toshiba Corp Mold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JP2610196B2 (ja) * 1990-07-31 1997-05-1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中子自動交換方式
KR960016029B1 (ko) 1990-03-22 1996-11-25 화낙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금형 자동교환식 사출성형기
JPH04301425A (ja) * 1991-03-29 1992-10-26 Sumitomo Jukikai Plast Mach Kk 金型温調機
JP2004050512A (ja) * 2002-07-17 2004-02-19 Incs Inc 射出成形用金型
JP4421318B2 (ja) * 2004-02-12 2010-02-24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金型温度調整装置、それに使用される熱回収タンク及び温度調整方法
US7500843B2 (en) * 2004-09-08 2009-03-10 Crain Enterprises, Inc. Mold system kit
CN201304712Y (zh) * 2008-10-16 2009-09-09 王�忠 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JP4926156B2 (ja) * 2008-11-06 2012-05-09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装置の金型温度調節回路及び熱媒体の排出方法
WO2011132220A1 (ja) * 2010-04-21 2011-10-27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装置、及び射出成形装置の熱媒体の排出方法
JP2013123900A (ja) * 2011-12-16 2013-06-24 Panasonic Corp 射出成形用金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90032B1 (ja) 2017-08-30
US10946573B2 (en) 2021-03-16
CN108068285A (zh) 2018-05-25
JP2018079610A (ja) 2018-05-24
US20180133943A1 (en)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8285B (zh) 匣盒模具式射出成型机
EP210197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tive mold decompression in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A2644229C (en) Integrated system for producing composites
JP5574081B2 (ja)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CN110315694B (zh) 注射成型机
US6015281A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having a heated nozzle touch plate
US200301222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US20210187809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ontrol method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13001918B (zh) 射出成型机、成型条件的显示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KR102502455B1 (ko) 사출 성형기
JP5901823B1 (ja) 樹脂射出成形方法及び樹脂射出成形装置
JP2022095049A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射出成形システム
JP3081956B2 (ja) カセット式射出成形金型装置
KR101972614B1 (ko) 사출성형기 및 사출성형기의 사출 제어방법
JP2021107114A (ja) 金型装置
CN115723289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方法及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
CN116568427A (zh) 可动压板
CN116890438A (zh) 注射成型机、热限制部件及热输入抑制方法
JP5029902B2 (ja) 計量中断サックバック
CN113199699A (zh) 注射成型机
KR20180072338A (ko) 사출성형공정
JP2000094475A (ja) 射出成形機
JP2001030300A (ja) 射出成形金型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JPH06238722A (ja) 射出成形機
JPS6280019A (ja) 射出吹込成形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