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8427A - 可动压板 - Google Patents

可动压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8427A
CN116568427A CN202280007794.7A CN202280007794A CN116568427A CN 116568427 A CN116568427 A CN 116568427A CN 202280007794 A CN202280007794 A CN 202280007794A CN 116568427 A CN116568427 A CN 116568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screw
movable platen
wrist pin
bra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77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惇朗
森谷知宽
伊藤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68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84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6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动压板,抑制应力集中。可动压板具备:肘节销连接部;模具安装部;及连接部,连接所述肘节销连接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而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所述连接部具有:第1端部,与所述肘节销连接部连接;第2端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形成所述传递路径;及第3端部,从所述传递路径分支,所述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安装部。

Description

可动压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模装置的可动压板。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使可动压板活动的合模装置的注射成型机。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643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进行合模时,若产生应力集中,则压板可能会受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应力集中的可动压板。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的可动压板具备:肘节销连接部;模具安装部;及连接部,连接所述肘节销连接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而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所述连接部具有:第1端部,与所述肘节销连接部连接;第2端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形成所述传递路径;及第3端部,从所述传递路径分支,所述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安装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应力集中的可动压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可动压板的立体图。
图4是可动压板的立体图。
图5是可动压板的主视图。
图6是可动压板的侧视图。
图7是可动压板的后视图。
图8是可动压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注射成型机1>
首先,利用图1及图2对注射成型机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在本说明书中,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为彼此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表示水平方向,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当合模装置100为卧式时,X轴方向为模开闭方向,Y轴方向为注射成型机1的宽度方向。将Y轴方向负侧称为操作侧,将Y轴方向正侧称为反操作侧。
如图1~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1具有:合模装置100,开闭模具装置800;顶出装置200,顶出通过模具装置800成型的成型品;注射装置300,对模具装置800注射成型材料;移动装置400,使注射装置3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控制装置700,控制注射成型机1的各构成要件;及框架900,支承注射成型机1的各构成要件。框架900包括支承合模装置100的合模装置框架910及支承注射装置300的注射装置框架920。合模装置框架910及注射装置框架920分别经由水平调节器930设置于底板2。在注射装置框架920的内部空间配置控制装置700。以下,对注射成型机1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
在合模装置100的说明中,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前方,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10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合模、脱压及开模。模具装置800包括定模810及动模820。
合模装置100例如为卧式,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合模装置100具有安装定模810的固定压板110、安装动模820的可动压板120及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102。
固定压板110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10固定。在固定压板110的与可动压板120对置的面上安装定模810。
可动压板120配置成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1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在合模装置框架910上铺设引导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在可动压板120的与固定压板110对置的面上安装动模820。
移动机构102通过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进退,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升压、合模、脱压及开模。移动机构102具有与固定压板110隔着间隔配置的肘节座130、连结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连接杆140、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的肘节机构150、使肘节机构150进行工作的合模马达160、将合模马达1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170及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的模厚调整机构180。
肘节座130与固定压板110隔着间隔配设,且在合模装置框架910上载置成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另外,肘节座130也可以配置成沿铺设于合模装置框架910上的引导件移动自如。肘节座130的引导件可以与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通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10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10固定,肘节座130配置成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1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但也可以是肘节座130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10固定,固定压板110配置成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1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
连接杆140在模开闭方向上隔着间隔L连结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连接杆140可以使用多根(例如4根)。多根连接杆140配置成与模开闭方向平行,且根据合模力而延伸。可以在至少1根连接杆140上设置检测连接杆140的应变的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的检测结果被用于合模力的检测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检测器,使用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合模力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应变仪式,也可以是压电式、电容式、液压式、电磁式等,其安装位置也并不限定于连接杆140。
肘节机构150配置于可动压板120与肘节座130之间,且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肘节机构150具有沿模开闭方向移动的十字头151及通过十字头151的移动而屈伸的一对连杆组。一对连杆组分别具有通过销等连结成屈伸自如的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第1连杆152相对于可动压板120通过销等安装成摆动自如。第2连杆153相对于肘节座130通过销等安装成摆动自如。第2连杆153经由第3连杆154安装于十字头151。若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则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屈伸,以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
另外,肘节机构1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在图1及图2中,各连杆组的节点的数量为5个,但可以是4个,也可以是第3连杆154的一端部结合于第1连杆152与第2连杆153的节点。
合模马达160安装于肘节座130,且使肘节机构150工作。合模马达160通过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由此使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屈伸,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合模马达160与运动转换机构170直接连结,但也可以经由带、带轮等与运动转换机构170连结。
运动转换机构170将合模马达16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十字头151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170包括丝杠轴及与丝杠轴螺合的丝杠螺母。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也可以夹有滚珠或滚柱。
合模装置1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等。
在闭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至闭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前进,使动模820与定模810接触。例如使用合模马达编码器161等检测十字头151的位置、移动速度。合模马达编码器161检测合模马达16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
另外,检测十字头151的位置的十字头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的十字头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并且,检测可动压板120的位置的可动压板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可动压板120的移动速度的可动压板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在升压工序中,进一步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从闭模结束位置进一步前进至合模位置,由此产生合模力。
在合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将十字头151的位置维持在合模位置。在合模工序中,维持在升压工序中产生的合模力。在合模工序中,在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形成型腔空间801(参考图2),注射装置300对型腔空间801填充液态的成型材料。所填充的成型材料被固化,由此获得成型品。
型腔空间80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获得多个成型品。可以在型腔空间801的一部分配置嵌入件,且对型腔空间801的另一部分填充成型材料。可获得嵌入件与成型材料被一体化的成型品。
在脱压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从合模位置后退至开模开始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后退,减少合模力。开模开始位置与闭模结束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
在开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160而使十字头151以设定移动速度从开模开始位置后退至开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20后退,使动模820从定模810分开。然后,顶出装置200从动模820顶出成型品。
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及合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被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例如,闭模工序及升压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位置(包括闭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及合模力被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闭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从后侧朝向前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被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个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仅设定合模位置及合模力中的任一个。
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也以相同的方式设定。例如,脱压工序及开模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位置(开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被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开模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从前侧朝向后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设定有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个区间设定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开模开始位置与闭模结束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并且,开模结束位置与闭模开始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代替十字头151的移动速度、位置等,而设定可动压板120的移动速度、位置等。并且,也可以代替十字头的位置(例如合模位置)、可动压板的位置,而设定合模力。
然而,肘节机构150放大合模马达160的驱动力并传递至可动压板120。其放大倍率也被称为肘节倍率。肘节倍率根据第1连杆152与第2连杆153所成的角度θ(以下,也称为“连杆角度θ”)而发生变化。连杆角度θ根据十字头151的位置求出。当连杆角度θ为180°时,肘节倍率成为最大。
当因模具装置800的更换、模具装置800的温度变化等而模具装置800的厚度发生了变化时,进行模厚调整,以在合模时获得规定的合模力。在模厚调整中,例如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L,以在动模820与定模810接触的时刻,肘节机构150的连杆角度θ成为规定的角度。
合模装置100具有模厚调整机构180。模厚调整机构180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L,由此进行模厚调整。另外,关于模厚调整的定时,例如在从成型周期结束至下一个成型周期开始之前的期间进行。模厚调整机构180例如具有:丝杠轴181,形成于连接杆140的后端部;丝杠螺母182,在肘节座130上保持为旋转自如且不可进退;及模厚调整马达183,使与丝杠轴181螺合的丝杠螺母182旋转。
针对每个连接杆140设置丝杠轴181及丝杠螺母182。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驱动力可以经由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传递至多个丝杠螺母182。能够同步旋转多个丝杠螺母182。另外,通过变更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的传递路径,也能够单独旋转多个丝杠螺母182。
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例如由齿轮等构成。此时,在各丝杠螺母182的外周形成从动齿轮,在模厚调整马达183的输出轴安装驱动齿轮,与多个从动齿轮及驱动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在肘节座130的中央部保持为旋转自如。另外,也可以代替齿轮,而旋转驱动力传递部185由带、带轮等构成。
模厚调整机构180的动作由控制装置700控制。控制装置700驱动模厚调整马达183使丝杠螺母182旋转。其结果,肘节座130相对于连接杆140的位置被调整,且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的间隔L被调整。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多个模厚调整机构。
使用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检测间隔L。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检测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量、旋转方向,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的检测结果被用于肘节座130的位置、间隔L的监视及控制。另外,检测肘节座130的位置的肘节座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间隔L的间隔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合模装置100可以具有调节模具装置800的温度的模具温度调节器。模具装置800在其内部具有温度调节介质的流路。模具温度调节器调节供给至模具装置800的流路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由此调节模具装置800的温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是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但也可以是模开闭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作为驱动源而具有合模马达160,但也可以代替合模马达160而具有液压缸。并且,合模装置100也可以作为模开闭用而具有线性马达,作为合模用而具有电磁体。
(顶出装置)
在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等的说明同样地,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前方,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顶出装置20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且与可动压板120一同进退。顶出装置200具有:顶出杆210,从模具装置800顶出成型品;及驱动机构220,使顶出杆210沿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X轴方向)移动。
顶出杆210配置成在可动压板120的贯穿孔进退自如。顶出杆210的前端部与动模820的顶出板826接触。顶出杆210的前端部可以与顶出板826连结,也可以不与其连结。
驱动机构220例如具有顶出马达及将顶出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顶出杆21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丝杠轴及与丝杠轴螺合的丝杠螺母。在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也可以夹有滚珠或滚柱。
顶出装置2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顶出工序。在顶出工序中,通过使顶出杆210以设定移动速度从待机位置前进至顶出位置,由此使顶出板826前进,以顶出成型品。然后,驱动顶出马达而使顶出杆210以设定移动速度后退,使顶出板826后退至原来的待机位置。
例如使用顶出马达编码器检测顶出杆210的位置、移动速度。顶出马达编码器检测顶出马达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顶出杆210的位置的顶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顶出杆210的移动速度的顶出杆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顶出马达编码器,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注射装置)
在注射装置3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不同,将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前方,将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注射装置300设置于滑动底座301,滑动底座301配置成相对于注射装置框架92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配置成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与模具装置800接触,并对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填充成型材料。注射装置300例如具有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缸体310、设置于缸体310的前端部的喷嘴320、配置成在缸体310内进退自如且旋转自如的螺杆330、使螺杆330旋转的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进退的注射马达350及检测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被传递的荷载的荷载检测器360。
缸体310对从供给口311供给至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加热。成型材料例如包括树脂等。成型材料例如形成为颗粒状,且以固体状态供给至供给口311。供给口311形成于缸体310的后部。在缸体310后部的外周设置水冷缸等冷却器312。在比冷却器312更靠前方,在缸体310的外周设置有带式加热器等加热器313及温度检测器314。
缸体310沿缸体310的轴向(例如X轴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多个区域分别设置加热器313及温度检测器314。多个区域分别被设定有设定温度,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以使温度检测器314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喷嘴320设置于缸体310的前端部,且对模具装置800进行按压。在喷嘴320的外周设置有加热器313及温度检测器314。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以使喷嘴320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螺杆330配置成在缸体310内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若使螺杆330旋转,则成型材料沿螺杆330的螺旋状的沟槽被输送到前方。成型材料一边被输送到前方,一边通过来自缸体310的热量而逐渐被熔融。随着液态的成型材料被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并蓄积于缸体310的前部,使螺杆330后退。然后,若使螺杆330前进,则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液态的成型材料从喷嘴320注射,并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
在螺杆330的前部进退自如地安装有止回环331,该止回环331作为止回阀防止在将螺杆330推向前方时成型材料从螺杆330的前方向后方逆流。
当使螺杆330前进时,止回环331因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而被推向后方,并相对于螺杆330相对地后退至堵塞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封闭位置(参考图2)。由此,防止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向后方逆流。
另一方面,当使螺杆330旋转时,止回环331因沿螺杆330的螺旋状的沟槽被输送到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而被推向前方,并相对于螺杆330相对地前进至打开成型材料的流路的打开位置(参考图1)。由此,成型材料被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
止回环331可以是与螺杆330一同旋转的共转型及不与螺杆330一同旋转的非共转型中的任一个。
另外,注射装置300可以具有使止回环331相对于螺杆330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进退的驱动源。
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旋转。使螺杆330旋转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340,例如可以是液压泵等。
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进退。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设置将注射马达35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螺杆33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等。运动转换机构例如具有丝杠轴及与丝杠轴螺合的丝杠螺母。在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可以设置滚珠、滚柱等。使螺杆330进退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350,例如可以是液压缸等。
荷载检测器360检测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传递的荷载。检测到的荷载通过控制装置700被换算成压力。荷载检测器360设置于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的荷载的传递路径,检测作用于荷载检测器360的荷载。
荷载检测器360将检测到的荷载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通过荷载检测器360检测的荷载被换算成在螺杆330与成型材料之间作用的压力,且被用于螺杆330从成型材料承受的压力、对于螺杆330的背压及从螺杆330作用于成型材料的压力等的控制、监视。
另外,检测成型材料的压力的压力检测器并不限定于荷载检测器360,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例如,可以使用喷嘴压力传感器或模具内压传感器。喷嘴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喷嘴320。模具内压传感器设置于模具装置800的内部。
注射装置3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计量工序、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等。可以将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统称为注射工序。
在计量工序中,驱动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以设定转速旋转,并将成型材料沿螺杆330的螺旋状的沟槽输送到前方。由此,成型材料逐渐被熔融。随着液态的成型材料被输送到螺杆330的前方并蓄积于缸体310的前部,使螺杆330后退。例如使用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螺杆330的转速。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计量马达34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螺杆330的转速的螺杆转速检测器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编码器34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在计量工序中,为了限制螺杆330急剧的后退,可以驱动注射马达350对螺杆330施加设定背压。例如使用荷载检测器360检测对于螺杆330的背压。若螺杆330后退至计量结束位置,且在螺杆330的前方蓄积规定量的成型材料,则计量工序结束。
计量工序中的螺杆330的位置及转速被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例如,设定计量开始位置、转速切换位置及计量结束位置。这些位置从前侧朝向后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设定转速的区间的起点、终点。按每个区间设定有转速。转速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设定转速切换位置。并且,针对每个区间设定背压。
在填充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并将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液态的成型材料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例如使用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螺杆330的位置、移动速度。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注射马达35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的位置到达设定位置,则进行从填充工序向保压工序的切换(所谓的V/P切换)。将进行V/P切换的位置也称为V/P切换位置。螺杆330的设定移动速度可以根据螺杆330的位置、时间等进行变更。
填充工序中的螺杆330的位置及移动速度被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例如,设定填充开始位置(也称为“注射开始位置”。)、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及V/P切换位置。这些位置从后侧朝向前方依次排列,且表示设定移动速度的区间的起点、终点。针对每个区间设定有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不设定移动速度切换位置。
针对设定有螺杆330的移动速度的每个区间,设定有螺杆330的压力的上限值。通过荷载检测器360检测螺杆330的压力。当螺杆330的压力为设定压力以下时,螺杆330以设定移动速度前进。另一方面,当螺杆330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以保护模具为目的,螺杆330以比设定移动速度慢的移动速度前进,以使螺杆330的压力成为设定压力以下。
另外,在填充工序中,螺杆330的位置到达V/P切换位置之后,可以使螺杆330在V/P切换位置暂停,然后进行V/P切换。也可以在将要进行V/P切换之前,代替螺杆330的停止,而进行螺杆330的微速前进或微速后退。并且,检测螺杆330的位置的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螺杆330的移动速度的螺杆移动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编码器351,能够使用常规的检测器。
在保压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而将螺杆330推向前方,且将螺杆330的前端部的成型材料的压力(以下,也称为“保持压力”。)保持为设定压力,并将缸体310内残留的成型材料推向模具装置800。能够补充模具装置800内的因冷却收缩而产生的不足量的成型材料。例如使用荷载检测器360检测保持压力。保持压力的设定值可以根据自保压工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等进行变更。保压工序中的保持压力及使保持压力保持的保持时间,可以分别设定有多个,也可以作为一系列的设定条件而统一设定。
在保压工序中,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的成型材料逐渐被冷却,在保压工序结束时,型腔空间801的入口被已固化的成型材料堵塞。该状态被称为浇口密封,防止成型材料从型腔空间801逆流。在保压工序之后,开始冷却工序。在冷却工序中,进行型腔空间801内的成型材料的固化。以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为目的,可以在冷却工序中进行计量工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为同轴螺杆方式,但也可以是预塑方式等。预塑方式的注射装置将在塑化缸内被熔融的成型材料供给至注射缸,并从注射缸对模具装置内注射成型材料。在塑化缸内,螺杆配置成旋转自如且不可进退,或螺杆配置成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另一方面,在注射缸内,柱塞配置成进退自如。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是缸体310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但也可以是缸体310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与立式的注射装置300组合的合模装置可以是立式,也可以是卧式。同样地,与卧式的注射装置300组合的合模装置可以是卧式,也可以是立式。
(移动装置)
在移动装置400的说明中,与注射装置300的说明同样地,将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负方向)设为前方,将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轴正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移动装置400使注射装置3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并且,移动装置4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按压喷嘴320而产生喷嘴接触压力。移动装置400包括液压泵410,作为驱动源的马达420及作为液压致动器的液压缸430等。
液压泵410具有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液压泵410为可双向旋转的泵,通过切换马达420的旋转方向,从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中的任一端口吸入工作液(例如油)并从另一端口吐出而产生液压。另外,液压泵410也能够从罐抽吸工作液并从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中的任一端口吐出工作液。
马达420使液压泵410工作。马达420通过与来自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转矩来驱动液压泵410。马达420可以是电动马达,也可以是电动伺服马达。
液压缸430具有缸主体431、活塞432及活塞杆433。缸主体431相对于注射装置300固定。活塞432将缸主体431的内部区划为作为第1室的前腔室435及作为第2室的后腔室436。活塞杆433相对于固定压板110固定。
液压缸430的前腔室435经由第1流路401与液压泵410的第1端口411连接。从第1端口411吐出的工作液经由第1流路401供给至前腔室435,由此注射装置300被推向前方。注射装置300前进而喷嘴320被按压于定模810。前腔室435发挥通过从液压泵410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而产生喷嘴320的喷嘴接触压力的压力室的作用。
另一方面,液压缸430的后腔室436经由第2流路402与液压泵410的第2端口412连接。从第2端口412吐出的工作液经由第2流路402供给至液压缸430的后腔室436,由此注射装置300被推向后方。注射装置300后退而喷嘴320从定模810分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400包括液压缸4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代替液压缸430,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及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注射装置30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700例如由计算机构成,如图1~图2所示,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701、存储器等存储介质702、输入接口703及输出接口704。控制装置700通过使CPU701执行存储于存储介质702的程序来进行各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700通过输入接口703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通过输出接口704向外部发送信号。
控制装置700通过反复进行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脱压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等,由此反复制造出成型品。将用于获得成型品的一系列的动作例如从计量工序开始至下一个计量工序开始为止的动作也称为“注料”或“成型周期”。并且,将一次注料所需的时间也称为“成型周期时间”或“周期时间”。
一次成型周期例如依次具有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脱压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这里的顺序为各工序开始的顺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及冷却工序在合模工序期间进行。也可以使合模工序的开始与填充工序的开始一致。脱压工序的结束与开模工序的开始一致。
另外,以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为目的,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例如,计量工序可以在上次成型周期的冷却工序中进行,也可以在合模工序期间进行。此时,可以设为在成型周期的最初进行闭模工序。并且,填充工序可以在闭模工序中开始。并且,顶出工序可以在开模工序中开始。当设置对喷嘴320的流路进行开闭的开闭阀时,开模工序可以在计量工序中开始。其原因在于,即使在计量工序中开始开模工序,只要开闭阀关闭喷嘴320的流路,则成型材料不会从喷嘴320泄漏。
另外,一次成型周期也可以具有除了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升压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脱压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以外的工序。
例如,可以在保压工序结束之后且计量工序开始之前,进行使螺杆330后退至预先设定的计量开始位置的计量前倒吸工序。能够在计量工序开始之前降低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能够防止开始计量工序时的螺杆330急剧的后退。
并且,也可以在计量工序结束之后且填充工序开始之前,进行使螺杆330后退至预先设定的填充开始位置(也称为“注射开始位置”。)的计量后倒吸工序。能够在填充工序开始之前降低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能够防止填充工序开始之前成型材料从喷嘴320的泄漏。
控制装置700与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的操作装置750及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760连接。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例如由触摸面板770构成,并且可以被一体化。作为显示装置760的触摸面板77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显示画面。可以在触摸面板770的画面显示例如注射成型机1的设定,当前的注射成型机1的状态等信息。并且,可以在触摸面板770的画面显示例如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的按钮,输入栏等操作部。作为操作装置750的触摸面板770检测用户在画面上的输入操作,并将与输入操作相对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700。由此,例如,用户能够一边确认显示于画面的信息,一边操作设置于画面的操作部,进行注射成型机1的设定(包括设定值的输入)等。并且,用户操作设置于画面的操作部,由此能够使与操作部对应的注射成型机1进行动作。另外,注射成型机1的动作例如可以是合模装置100、顶出装置200、注射装置300、移动装置400等的动作(也包括停止)。并且,注射成型机1的动作可以是显示于作为显示装置760的触摸面板770的画面的切换等。
另外,对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被一体化为触摸面板7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独立地设置。并且,也可以设置多个操作装置750。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配置于合模装置100(更详细而言固定压板110)的操作侧(Y轴负方向)。
<可动压板>
接着,利用图3至图8进一步对可动压板120进行说明。图3是可动压板120的立体图。图4是可动压板120的立体图。图5是可动压板120的主视图。图6是可动压板120的侧视图。图7是可动压板120的后视图。图8是可动压板120的俯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正面观察可动压板120而将左右方向也称为操作反操作方向(操反方向)(±Y轴方向)。Y轴负方向侧为操作侧,Y轴正方向侧为反操作侧。并且,正面观察可动压板120而将前后方向也称为模开闭方向(±X轴方向)。并且,正面观察可动压板120而将上方也称为铅垂方向(+Z轴方向)。
可动压板120具有模具安装板121、支承台122、一对倾斜部123、一对肘节销连接部124、一对框部125、一对腿部126及止动螺栓安装部127。
模具安装板121为,在模具安装部(模具安装面)121a安装有动模820。在模具安装板121的四个角设置有供连接杆140插穿的贯穿部121b。
支承台122设置于模具安装板121的背面中央。
在侧面观察时,一对倾斜部123分别从模具安装板121的中心向上下方向设置。倾斜部123的一端与支承台122连接,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与肘节销连接部124连接。倾斜部123朝向模开闭方向的中央倾斜。换言之,一对倾斜部123形成为从另一端侧(肘节销连接部124的一侧)朝向一端侧(支承台122的一侧)而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变窄。
在侧面观察时,一对肘节销连接部124分别从模具安装板121的中心向上下方向设置。肘节销连接部124经由连结销与第1连杆152连结。
合模装置100的合模力从肘节销连接部124经由倾斜部123、支承台122而传递至模具安装板121的背面中央。换言之,倾斜部123、支承台122及模具安装板121形成从肘节销连接部124与模具安装部121a连接而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连接部。
在背面观察时,一对框部125分别从模具安装板121的中央向操作反操作方向设置。框部125被设置成连接上下配置的一对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在产生合模装置100的合模力时,框部125承受拉伸方向上的力,并且抑制一对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上下扩展。
腿部126具有安装有在引导件101上滑动的滑块的安装部126a。安装部126a在模开闭方向上的一方具有与模具安装板121连接的连接部126b。安装部126a在模开闭方向上的另一方具有与倾斜部123连接的连接部126c。在连接部126c设置有供连接杆140通过的贯穿部126d。
并且,在一个倾斜部123上设置有安装用于使可动压板120的移动停止的止动螺栓(未图示)的止动螺栓安装部127。通过锁止止动螺栓,而可动压板120变得不能移动。
<安装部>
并且,在可动压板1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各种安装部件的安装部。
在上侧的倾斜部123的上表面即倾斜面S1上设置有从倾斜面S1突出的分支部11。在分支部11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分配阀)的螺孔(安装部)11a。如图6所示,螺孔11a设置于与从肘节销连接部124向模具安装部121a的合模力的传递路径不同的位置。换言之,螺孔11a形成为不到达倾斜面S1。即,连接部具有与肘节销连接部124连接的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第1端部)、与模具安装部121a连接并且在与第1端部之间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模具安装板121(第2端部)、及从传递路径分支的分支部11(第3端部),在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螺孔11a(安装部)。如图6所示,倾斜面S1例如越朝向前方则越向下方倾斜。分支部11包括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的板,且包括水平的上表面、铅垂的前表面及越朝向前方则越向下方倾斜的后表面。螺孔11a形成于分支部11的上表面,并且向下方延伸。螺孔11a的下端位于比倾斜面S1更靠上方的位置。在分支部11的前表面与模具安装板121的后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分支部11的上表面例如位于比模具安装板121的上表面及肘节销连接部124的上表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分支部11例如设置于倾斜部123的左右方向中央。
由此,在使合模装置100产生了合模力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在设置于分支部11的螺孔11a。并且,容易避免应力集中而确保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连接部的设计自由度。并且,通过上侧的倾斜部123及下侧的倾斜部123,能够使合模力的传递均等,从而能够提高表面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并且,即便进行螺孔11a的追加加工、修正,也能够防止对可动压板120的强度、品质(合模力的均匀性)造成影响。
并且,在反操作侧的框部125的侧面S2(Y轴正方向侧的侧面S2)上设置有从侧面S2突出的分支部12。在分支部12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顶出装置200的马达保持托架)的螺孔(安装部)12a。如图7所示,螺孔12a设置于与从肘节销连接部124向模具安装部121a的合模力的传递路径不同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不会到达在产生合模力时承受拉伸方向的力的框部125的侧面S2。即,连接部具有与肘节销连接部124连接的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第1端部)、与模具安装部121a连接并且在与第1端部之间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模具安装板121(第2端部)、及从传递路径分支的框部125的分支部12(第3端部),在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螺孔12a(安装部)。分支部12包括如图8所示在沿Z轴方向观察时呈L字状且如图3所示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呈T字状的板。如图7所示,螺孔12a形成于分支部12的与框部125相反一侧(Y轴正方向侧)的侧面,并且向Y轴负方向延伸。螺孔12a的前端位于框部125的外侧。分支部12的上表面例如与框部12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分支部12及螺孔12a配置于连结上下一对肘节销连接部124的假想直线的左右方向外侧(Y轴正方向侧)。
由此,在使合模装置100产生了合模力时,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在设置于分支部12的螺孔12a。并且,容易避免应力集中而确保强度,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并且,在操作方向的框部125及反操作方向上,能够使拉伸力均等。由此,能够防止倾斜部123的扭曲而提高合模力的表面压力分布的均匀性。并且,即便进行螺孔12a的追加加工、修正,也能够防止对可动压板120的强度、品质(合模力的均匀性)造成影响。
并且,在反操作侧的框部125的侧面S3(Y轴正方向侧的侧面S3)上设置有从侧面S3突出的分支部13。在分支部13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保持电缆拖链(注册商标)的托架)的螺孔(安装部)13a。如图7所示,分支部13包括在沿X轴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板。螺孔13a形成于分支部13的与框部125相反一侧(Y轴正方向侧)的侧面,并且向Y轴负方向延伸。分支部13及螺孔13a配置于连结上下一对肘节销连接部124的假想直线的左右方向外侧(Y轴正方向侧)。同样,在操作侧的框部125的侧面S4(Y轴负方向侧的侧面S4)上设置有从侧面S4突出的分支部14。在分支部14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的螺孔(安装部)14a。如图7所示,分支部14包括在沿X轴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板。螺孔14a形成于分支部14的与框部125相反一侧(Y轴负方向侧)的侧面,并且向Y轴正方向侧延伸。螺孔14a的前端配置于连结上下一对肘节销连接部124的假想直线的左右方向外侧(Y轴负方向侧)。并且,在框部125的背面S5设置有从背面S5突出的分支部15。在分支部15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顶出装置)的螺孔(安装部)15a。如图7所示,分支部15包括在沿X轴方向观察时呈直角梯形的板,并且包括沿框部125的内周面倾斜的倾斜面。螺孔15a形成于分支部15的后表面,并且向前方延伸。螺孔15a配置于连结上下一对肘节销连接部124的假想直线的左右方向外侧。如图7所示,螺孔13a、14a设置于与从肘节销连接部124向模具安装部121a的合模力的传递路径不同的位置。并且,如图6所示,螺孔15a设置于与从肘节销连接部124向模具安装部121a的合模力的传递路径不同的位置。并且,形成为一部分到达在产生合模力时承受拉伸方向的力的框部125的侧面S3、S4、背面S5。即,连接部具有与肘节销连接部124连接的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第1端部)、与模具安装部121a连接并且在与第1端部之间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模具安装板121(第2端部)、及从传递路径分支的框部125的分支部13、14、15(第3端部),在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螺孔13a、14a、15a(安装部)。
由此,通过在从侧面S3、S4、背面S5突出的分支部13、14、15设置螺孔13a、14a、15a,由此能够缩短比侧面S3、S4、背面S5更向框部125侧侵入的螺孔13a、14a、15a。由此,能够降低由于设置于分支部13、14、15的螺孔13a、14a、15a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并且,在模具安装板121的上表面S6设置有从上表面S6突出的分支部16、17。在分支部16形成有用于固定安装部件(例如,用于吊起可动压板120的吊环螺栓)的螺孔(安装部)16a。如图8所示,分支部16包括在沿Z轴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板。分支部16例如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一对。一对分支部16设置于倾斜部123及肘节销连接部124的左右方向外侧。螺孔16a形成于分支部16的上表面,并且向下方延伸。螺孔16a的下端例如配置于比肘节销连接部124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在分支部17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空气设备)的螺孔(安装部)17a。如图8所示,分支部17包括在沿Z轴方向观察时呈矩形的板。分支部17例如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一对。一对分支部17设置在一对分支部16之间。分支部17设置于比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将模具安装板121的上表面S6平分的中心线更靠后方的位置。螺孔17a形成于分支部17的上表面,并且向下方延伸。螺孔17a的下端例如配置于比肘节销连接部124的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此,合模力从设置于模具安装板121的背面中央的支承台122朝向模具安装板121的模具安装部121a施加。换言之,设置于模具安装板121的上表面S6的分支部16、17设置于从合模力的传递路径分支的位置。即,连接部具有与肘节销连接部124连接的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第1端部)、与模具安装部121a连接并且在与第1端部之间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模具安装板121的表面(第2端部)、及从传递路径分支的模具安装板121的上表面S6的分支部16、17(第3端部),在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螺孔16a、17a(安装部)。由此,能够降低由于设置于分支部16、17的螺孔16a、17a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并且,在模具安装板121的操作侧的侧面S8设置有分支部18。在分支部18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连接器保持用托架)的螺孔(安装部)18a。如图6所示,螺孔18a设置于比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将模具安装板121的侧面S8平分的中心线更靠后方的位置。螺孔18a从侧面S8向左右方向内侧(Y轴正方向侧)延伸。螺孔18a的前端例如配置于比支承台122更靠左右方向外侧(Y轴负方向侧)的位置。并且,在模具安装板121的反操作侧的侧面S9设置有分支部19。在分支部19形成有用于螺栓固定安装部件(例如,保持模具温度调节用插座、热电偶、空气配管、水配管的托架)的螺孔(安装部)19a。与螺孔18a同样,螺孔19a设置于比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将模具安装板121的侧面S9平分的中心线更靠后方的位置。螺孔19a从侧面S9向左右方向内侧(Y轴负方向侧)延伸。螺孔19a的前端例如配置于比支承台122更靠左右方向外侧(Y轴正方向侧)的位置。如上所述,合模力从设置于模具安装板121的背面中央的支承台122朝向模具安装板121的模具安装部121a施加。即,设置于模具安装板121的侧面S8、S9的分支部18、19设置于从合模力的传递路径分支的位置。即,连接部具有与肘节销连接部124连接的倾斜部123的另一端侧(第1端部)、与模具安装部121a连接并且在与第1端部之间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的模具安装板121的表面(第2端部)、及从传递路径分支的模具安装板121的侧面S8、S9的分支部18、19(第3端部),在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螺孔18a、19a(安装部)。由此,能够降低由于设置于分支部18、19的螺孔18a、19a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专利请求范围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改良。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62450号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符号的说明
1-注射成型机,100-合模装置,120-可动压板,121-模具安装板,121a-模具安装部,122-支承台,123-倾斜部,124-肘节销连接部,125-框部,126-腿部,11~19-分支部,11a~19a-螺孔(安装部)。

Claims (5)

1.一种可动压板,其具备:
肘节销连接部;
模具安装部;及
连接部,连接所述肘节销连接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而形成合模力的传递路径,
所述连接部具有:
第1端部,与所述肘节销连接部连接;
第2端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形成所述传递路径;及
第3端部,从所述传递路径分支,
所述第3端部具有安装安装部件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压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肘节销连接部朝向具有所述模具安装部的模具安装板的中央倾斜的倾斜部,
所述第3端部形成于从所述倾斜部分支的分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压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从所述肘节销连接部朝向具有所述模具安装部的模具安装板的中央倾斜的一对倾斜部,
所述第3端部形成于从连接一对所述倾斜部的框部分支的分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压板,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
模具安装板,在表面具有所述模具安装部;及
一对倾斜部,从所述肘节销连接部朝向所述模具安装板的背面中央倾斜,
所述第3端部形成于从所述模具安装板的上表面分支的分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动压板,其中,
所述安装部为螺孔。
CN202280007794.7A 2021-03-31 2022-03-29 可动压板 Pending CN1165684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2450 2021-03-31
JP2021062450 2021-03-31
PCT/JP2022/015703 WO2022210791A1 (ja) 2021-03-31 2022-03-29 可動プラテ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8427A true CN116568427A (zh) 2023-08-08

Family

ID=8345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794.7A Pending CN116568427A (zh) 2021-03-31 2022-03-29 可动压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10791A1 (zh)
CN (1) CN116568427A (zh)
WO (1) WO20222107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9098B2 (ja) * 1990-06-16 1997-09-0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コア駆動装置内蔵射出成形機
JP4146855B2 (ja) * 2001-07-13 2008-09-10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可動金型支持装置
JP4287841B2 (ja) * 2005-06-21 2009-07-01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横型型締装置
JP6342248B2 (ja) * 2014-07-18 2018-06-1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成形装置および開閉装置の使用方法
JP6587879B2 (ja) * 2015-09-24 2019-10-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0791A1 (ja) 2022-10-06
JPWO2022210791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090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7225742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8568953B (zh) 注射成型机
TW201941909A (zh) 射出成形機
CN108568956B (zh) 注射成型机
CN110366482B (zh) 注射成型机
CN110234487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8688115B (zh) 注射成型机
CN111902254A (zh) 模具系统
CN116568427A (zh) 可动压板
CN110315718B (zh) 注射成型用数据管理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CN112873752A (zh) 注射成型机
CN110315705B (zh) 顶出装置
CN111002530A (zh) 注射成型机
CN113199699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8501298B (zh) 注射成型机
CN116890437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方法
CN110315707B (zh) 注射成型机的顶出杆调整方法
CN115139475A (zh) 可动压板
CN116745095A (zh) 注射成型机、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459384B (zh) 注射成型机、注射成型系统
CN116890443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注射成型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6890438A (zh) 注射成型机、热限制部件及热输入抑制方法
EP4059692A2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16238126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及注射成型机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