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3276B - 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63276B CN108063276B CN201711082877.XA CN201711082877A CN108063276B CN 108063276 B CN108063276 B CN 108063276B CN 201711082877 A CN201711082877 A CN 201711082877A CN 108063276 B CN108063276 B CN 1080632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parator
- winding
- core
- defective portion
- w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8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dilithium;dioxido(dioxo)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Li+].[Li+].[O-][Mn]([O-])(=O)=O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2 ion exchan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可一边容易地去除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一边有效地谋求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卷绕装置通过将2个电极片和2个分隔片供向可旋转的卷芯,使卷芯进行旋转,以制造卷绕有各种片的电池元件。卷绕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供给控制机构,该供给控制机构在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下述方式,控制各种片的供给,该方式为,不将2个电极片供向卷芯,而将2个分隔片中的至少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上述卷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如用于获得内置于二次电池等中的卷绕元件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比如,用于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的卷绕元件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电极片与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片在经由由绝缘原材料形成的2个分隔片而重合的状态卷绕。
在制造卷绕元件的卷绕装置中,从呈卷状而卷绕的原卷而供给的上述2个电极片与2个分隔片分别沿各自的运送线路,运送给卷绕部。卷绕部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转台;多个卷芯,该多个卷芯沿该转台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而间隔开地设置,并且其本身也可旋转(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另外,在包括上述这样的转台等的卷绕装置中,卷绕元件的制造比如,像下述那样而进行。首先,处于相对位于规定的第1位置的卷芯,缠绕2个分隔片的状态。这通过下述方式而实现,该方式为:比如,在设置于卷芯的外周上的卷芯芯体上熔接2个分隔片后,或在使2个分隔片穿过设置于卷芯中的狭缝后,以规定量而使卷芯旋转。接着,将2个电极片供向缠绕有分隔片的卷芯。作为2个电极片的供给方式,比如,列举有下述方式,即,通过设置于电极片的运送线路上的持握机构持握电极片,然后,使该持握机构接近卷芯侧,将电极片送入2个分隔片之间。在电极片的供给后,通过使卷芯旋转,卷绕2个电极片和2个分隔片。
然后,如果2个电极片的卷绕量达到规定量,则临时停止卷芯的旋转,切断2个电极片。接着,转台旋转,由此,一边将2个分隔片从原卷侧而抽出,一边将卷芯从上述第1位置移到规定的第2位置。然后,切断从第2位置的卷芯侧而延伸的2个分隔片,并且使卷芯旋转,卷取2个分隔片的终端部分,由此获得卷绕元件。
但是,具有在电极片、分隔片中存在某种缺陷部分(比如,损伤等)的情况。在该场合,如果于卷绕元件中包括上述缺陷部分,则具有导致卷绕元件的品质降低的危险。
于是,人们提出下述的方式,其中,设置缺陷部分去除装置,通过该缺陷部分去除装置,去除电极片中的缺陷部分(比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对于该方式,更具体地说,缺陷部分去除装置包括2个芯材,该2个芯材对应于卷芯的上游侧的电极片的运送线路而设置,一边持握电极片,一边可旋转。另外,在于电极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2个芯材在持握电极片后进行旋转,由此卷取电极片的缺陷部分。然后,在缺陷部分去除装置的上游,切断电极片,之后,将缠绕有缺陷部分的2个芯材相对电极片的运送线路而躲避,由此去除缺陷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289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2—151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对应于分隔片的运送线路而设置上述缺陷部分去除装置,在于分隔片上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人们考虑卷取而去除该分隔片上的缺陷部分。
然而,在该场合,为了去除该缺陷部分,必须要求单独设置缺陷部分去除装置(芯材)。由此,具有导致装置的复杂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可一边容易地去除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一边有效地谋求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对相应的技术方案附加特有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用于通过将2个电极片和由绝缘原材料形成的2个分隔片供向位于下游侧的可旋转的卷芯,并且通过上述卷芯进行旋转,以制造卷绕有上述2个电极片和上述2个分隔片的卷绕元件;
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
分隔件切断机构,该分隔件切断机构切断上述分隔片;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
供给控制机构,该供给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不将上述2个电极片供向上述卷芯,而将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至少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上述卷芯的方式,控制上述电极片和上述分隔片的供给;
该卷绕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通过上述卷芯的旋转卷绕上述分隔片的上述缺陷部分后,通过上述分隔件切断机构,按照卷绕于上述卷芯上的一侧和其上游侧分离的方式切断上述分隔片。
另外,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指构成1个卷绕元件量的分隔片。另外,作为缺陷部分,可列举有分隔片上所带有的损伤、粘贴有胶带等的分隔片之间的连接部分等。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在缺陷部分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中的场合,不将2个电极片供向卷芯,而将2个分隔片中的至少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卷芯。接着,通过卷芯的旋转,卷绕分隔片的缺陷部分,通过分隔件切断机构,按照卷绕于卷芯上的一侧(包括缺陷部分的一侧)和其上游侧分离的方式,切断分隔片。由此,可容易去除卷绕于卷芯上的分隔片的缺陷部分。另外,由于采用对于卷绕元件的制造来说不可缺少的卷芯,卷绕缺陷部分,故不必独立于卷芯,而设置用于卷绕缺陷部分的部件等。由此,可有效地谋求装置的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另外,在缺陷部分存在于分隔片中的场合,通过卷芯,也可仅仅卷绕2个分隔件中的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还可卷绕2个分隔片。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将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仅仅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上述卷芯的方式,控制上述分隔片的供给。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将2个分隔片中的仅仅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卷芯。即,不将2个分隔片中的不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卷芯。另外,通过卷芯而仅仅卷绕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于是,可更加可靠地防止白白地去除(废弃)良好的分隔片的情况。其结果是,可谋求合格率的提高,可提高生产性。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控制机构包括:
第1吸接部,该第1吸接部可吸接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一者;
第2吸接部,该第2吸接部可吸接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另一者;
上述卷芯可沿本身的旋转轴方向而移动,并且具有可至少使上述2个分隔片穿过的狭缝;
该卷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设置上述分隔片的状态,上述卷芯移动,使上述分隔片穿过上述狭缝,由此将上述分隔片供向上述卷芯;
上述第1吸接部和上述第2吸接部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动作,该方式为:相对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和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卷芯脱开的位置,分别设置已吸接的上述分隔片。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在普通的卷绕元件的制造时(在缺陷部分不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1个元件量的2个分隔片中时),可按照2个分隔片沿卷芯的旋转轴方向而与狭缝重合的方式,通过使2个吸接部动作,将2个分隔片供向卷芯。
另外,在缺陷部分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中时,按照仅仅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狭缝重合的方式,使吸接该分隔片的吸接部动作。另一方面,按照不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与卷芯脱离的位置的方式,使吸接该分隔片的吸接部动作。然后,通过卷芯的移动,可仅仅将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供向卷芯。于是,可通过较简单的方案,有选择地将分隔片供向卷芯。由此,可进一步有效地谋求装置的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另外,通常,难以将薄而柔软的分隔片供向卷芯,但是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可容易将分隔片供向卷芯。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
转台,其可转动,并且于本身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而间隔开地设置多个上述卷芯;
多个上述卷芯可通过沿上述旋转轴方向移动,相对上述转台而出没;
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1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没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实施规定的普通处理工序的方式构成,另一方面,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具有上述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实施规定的去除处理工序的方式构成。
上述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作为共同的工序包括:
分隔件设置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上述2个吸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在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多个上述卷芯中的设置于规定的第1位置的上述卷芯的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设置至少1个上述分隔片;
分隔件穿过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分隔件设置工序后,使设置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卷芯相对上述转台而突出,使上述分隔片穿过该卷芯的上述狭缝,由此,将该分隔片供向该卷芯;
缠绕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分隔件穿过工序后,使上述分隔片穿过上述狭缝后的上述卷芯旋转,将上述分隔片缠绕于上述卷芯上;
卷绕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卷绕工序后,通过使上述转台旋转,由此卷绕上述2个电极片和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供给到该卷芯上的片;
转台旋转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缠绕工序后,通过使上述转台旋转,将至少卷绕有1个或2个上述分隔片的上述卷芯移向规定的第2位置;
分隔件切断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转台旋转工序后,通过上述分隔件切断机构,切断从设置于上述第2位置的上述卷芯而延伸的上述分隔片,
在上述普通处理工序中:
在上述分隔件设置工序中,按照在沿上述旋转轴方向,与设置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卷芯的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设置上述2个分隔片的方式,使上述2个吸接部动作;
在上述缠绕工序后上述卷绕工序前,将上述2个电极片供向缠绕有上述2个分隔片的上述卷芯;
在上述去除处理工序中:
在上述分隔件设置工序中,按照在通过上述2个吸接部吸接上述2个分隔片后,存在缺陷部分的上述分隔片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第1位置所设置的上述卷芯的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另一方面,不存在缺陷部分的上述分隔片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该卷芯脱开的位置的方式,使上述2个吸接部动作;
在上述缠绕工序后上述卷绕工序前,不将上述2个电极片供向缠绕有上述分隔片的上述卷芯。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4,首先,在分隔件设置工序,在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即,在普通处理工序的分隔件处理工序中,按照2个分隔片重合于设置在第1位置的卷芯的狭缝中的方式使2个吸接部动作。比如,通过2个吸接部持握2个分隔片,或吸接该2个分隔片,然后,按照2个分隔片设置于与卷芯的狭缝重合的位置的方式使2个吸接部动作。相对该情况,在去除处理工序的分隔件设置工序中,通过2个吸接部,吸接2个分隔片,然后按照仅仅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重合于设置在第1位置的卷芯的狭缝中,不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从该卷芯而脱离的方式使2个吸接部动作。
在下一分隔件穿过工序中,在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中,进行相同的处理。即,使设置于第1位置的卷芯相对转台而突出,使设置于与该卷芯的狭缝重合的位置的分隔片穿过该狭缝。由此,将1个或2个分隔片供向卷芯。
在下一缠绕工序,相对卷芯,缠绕已供给的1个或2个分隔片。同样对于卷绕工序,在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中,同样地进行。
然后,在缠绕工序后,卷绕工序前,在普通处理工序中,将2个电极片供向卷芯。由此,在下一卷绕工序中,通过卷芯卷绕2个电极片和2个分隔片。另一方面,在去除处理工序中,在缠绕工序后卷绕工序前,不将2个电极片供向卷芯。由此,在卷绕工序中,通过卷芯仅仅卷绕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无论在普通处理工序中的卷绕工序中,还是在去除处理工序中的卷绕工序中,在为了卷绕片而使卷芯旋转的工序的方面是相同的。
在紧接的转台旋转工序中,通过转台的旋转,位于第1位置的卷芯移向规定的第2位置。该转台旋转工序也在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中,同样地进行。伴随转台的旋转,处于从设置于第2位置的卷芯,卷绕于其上的1个或2个分隔片向上游延伸的状态。另外,1个分隔片卷绕于卷芯上的状态会在缺陷部分存在于该分隔片中的场合产生。另一方面,2个分隔片卷绕于卷芯上的状态会在缺陷部分不存在于2个分隔片中的场合(即,2个电极片和2个分隔片卷绕于卷芯上的场合),或在2个分隔片分别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产生。
在紧接转台旋转工序的分隔件切断工序中,通过分隔件切断机构切断从卷芯而延伸的分隔片。如果处于2个分隔片从卷芯而延伸的状态,则通过分隔件切断机构切断该2个分隔片。如果处于1个分隔片从卷芯而延伸的状态,则切断该1个分隔片。该分隔件切断工序也在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中,同样地进行。
像以上那样,按照技术方案4,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除了2个吸接部的动作形态的方面、以及2个电极片向卷芯的供给的工序的有无的方面以外,是共同的。即,在2个工序中,在转台、卷芯侧而进行的工序是共同的。于是,在2个工序中,可防止卷芯、转台等的动作形态大大不同的情况。由此,可更进一步地谋求装置的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上述检测机构可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中的缺陷部分的位置;
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终端部分的下游侧具有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场合,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5,比如,在缺陷部分存在于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的中间处的场合,可通过卷芯卷绕到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的中间部分,可不会卷绕其上游的良好的分隔片。于是,可有效地抑制良好的分隔片白白地去除(废弃)的情况。其结果是,可谋求合格率的进一步的提高,可获得更加良好的生产性。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包括:
摄像机构,该摄像机构在上述卷芯的上游的上述分隔片的运送线路对上述分隔片进行摄像;
摄像位置指定机构,该摄像位置指定机构用于指定上述摄像机构的上述分隔片的摄像位置;
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而获得的摄像数据中的上述分隔片本身的状态、以及通过上述位置指定机构而指定的摄像位置,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6,在将分隔片运送给卷芯的阶段,比如在实际上制造卷绕元件的阶段等的场合,为了指定缺陷部分,不依赖于机构(比如膜等),而可根据分隔片本身的状态,检测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位置。于是,可更加可靠地检测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位置,进而可更可靠地去除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另外,可更加可靠地防止包括缺陷部分的分隔片用于卷绕元件的情况,可谋求卷绕元件的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卷绕部的外观结构图;
图3为卷绕装置的外观结构图;
图4为分隔件原卷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卷绕工序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控制装置等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7为普通处理工序的流程图;
图8为去除处理工序的流程图;
图9为卷绕工序开始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0为进行分隔片相对卷芯的缠绕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1为供给负电极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2为供给正电极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3为切断正电极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4为切断负电极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5为使转台旋转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6为通过两吸接部保持分隔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7为切断负电极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8为卷取分隔片的终端部分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19为在其中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第1吸接部动作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0为在其中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进行卷芯的突出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1为在其中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进行该分隔片的卷绕部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2为在其中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使转台旋转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3为在另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第2吸接部动作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4为在另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进行卷芯的突出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5为在另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进行该分隔片的卷绕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6为在另一个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使转台旋转时的卷绕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7为在两个分隔片中的至少一者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进行两个吸接部对分隔片的保持等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8为卷绕具有缺陷部分的分隔片时的卷绕部等的外观结构图;
图29为表示还一实施方式的分隔件原卷和附于其上的突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30为表示还一实施方式的分隔件原卷和附于其上的IC电子标签(tag)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通过卷绕装置而获得的作为卷绕元件的锂离子电池元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像图1所示的那样,锂离子电池元件1(在下面简称为“电池元件”)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经由2个分隔片2、3,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在重合的状态卷绕。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具有分隔片2、3和电极片4、5(在下面将它们统称的场合,称为“各种片2~5”)的相互的间隔的方式表示。
分隔片2、3分别呈具有同一宽度的带状,其由聚乙烯(PP)等的绝缘体构成,以便防止不同的电极片4、5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短路的情况。分隔片2、3较薄,是柔软的。
电极片4、5由薄板状的金属片构成,具有与分隔片2、3基本相同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负电极片5比正电极片4长,以便可靠地通过负电极片5覆盖正电极片4。
另外,在电极片4、5的内外两个面上涂敷活性物质。正电极片4采用比如铝箔片,在其内外表面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比如,锰酸锂颗粒等)。负电极片5采用比如,铜箔片,在其内外两表面上涂敷负极活性物质(比如,活性碳等)。此外,经由活性物质,可进行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之间的离子交换。更具体地说,在充电时,离子从正电极片4侧移向负电极片5侧,在放电时,离子从负电极片5侧移向正电极片4。
另外,图中未示出的多个正极引线从正电极片4的宽度方向一端缘而伸出,并且图中未示出的多个负极引线从负电极片5的宽度方向另一端缘而伸出。
在获得锂离子电池时,电池元件1设置于金属制成的筒状的在图中未示出的电池容器(外壳)的内部,并且分别汇集上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接着,通过使汇集的正极引线与正极端子部件(在图中未示出)连接,使该汇集的负极引线与负极端子部件(在图中未示出)连接,两个端子部件以封闭于上述电池容器的两端开口处的方式设置,由此,可获得锂离子电池。
下面对用于制造电池元件1的卷绕装置10进行说明。像图3所示的那样,卷绕装置10包括:卷绕部11,该卷绕部11用于卷绕各种片2~5;用于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的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用于将负电极片5供给到卷绕部11的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用于分别将分隔片2、3供给到卷绕部11的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控制装置81。另外,卷绕部11、各供给机构31、41、51、61等的卷绕装置10内的各种机构为通过控制装置81而进行动作控制的结构。
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正电极片原卷32,在该正电极片原卷32上,正电极片4呈卷状而卷绕。正电极片原卷32通过支承轴33而支承,该支承轴33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伴随支承轴33的旋转,正电极片4从正电极片原卷32中抽出。
另外,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片插入机构71;片切断用切割器72;张力施加机构73;缓存机构75。
片插入机构71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按照可沿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在接近卷绕部11的接近位置与和卷绕部11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构成。片插入机构71包括可持握正电极片4的一对夹具71a、71b。夹具71a、71b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构成。接着,在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时,在通过夹具71a、71b而持握正电极片4后,片插入机构71会接近卷绕部11。
片切断用切割器72用于切断正电极片4,其包括分别位于正电极片4的内外两侧的一对刃部72a、72b。片切断用切割器72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该对刃部72a、72b可在以夹持正电极片4的方式定位的片切断位置、与躲避到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之外的躲避位置之间运动。
此外,正电极片4的切断在通过上述夹具71a、71b,持握正电极片4的状态进行。另外,在片插入机构71相对卷绕部11侧而接近运动,以便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时,一对刃部72a、72b分别与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离开,由此,不会妨碍片插入机构71的运动。
张力施加机构73包括:一对辊73a、73b;压辊73c,该压辊73c以自由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该2个辊73a、73b之间。压辊73c根据被转矩控制的规定的伺服电动机(在图中未示出)而动作,根据控制装置81对上述伺服电动机进行控制,以可变更施加给正电极片4的张力的方式构成。通过对正电极片4施加张力,谋求正电极片4的松弛的防止。
缓存机构75临时贮存从正电极片原卷32而送出的正电极片4。缓存机构75包括一对从动辊75a、75b;升降辊75c,该升降辊75c可在2个从动辊75a、75b之间于上下方向发生位移。根据正电极片4的贮存量,升降辊75c的上下位置发生位移。与升降辊75c的上下位置有关的信息可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
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在其最上游侧,包括负电极片原卷42,在该负电极片原卷42上,呈卷状而卷绕有负电极片5。负电极片原卷42通过可借助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支承轴43进行支承。伴随支承轴43的旋转,负电极片5从负电极片原卷42中抽出。
此外,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相同,包括:片插入机构71、片切断用切割器72、张力施加机构73和缓存机构75。对于这些机构,除了将负电极片5用作对象的方面以外,其它的方面与设置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的机构相同。于是,关于这些机构的具体的说明省略。
另一方面,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包括分隔件原卷52、62,在该分隔件原卷52、62中,分别呈卷状而卷绕有分隔件2、3。分隔件原卷52、62通过可由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支承轴53、63而支承。伴随支承轴53、63的旋转,从分隔件原卷52、62中,抽出分隔片2、3。
此外,具有在构成分隔件原卷52、62的分隔片2、3上存在损伤等的缺陷部分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像图4所示的那样,预先将缺陷识别用膜6粘贴于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上。缺陷识别用膜6在进行比如分隔件2、3的制造和检查的阶段等,获得分隔件原卷52、62的阶段之前的阶段而粘贴。另外,缺陷识别用膜6粘贴于分隔件2、3中的外面和内面中的其中一个面(比如,外面)上。
还有,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与电极片供给机构31、41相同,包括张力施加机构73和缓存机构75。关于它们,除了将分隔片2、3用作对象的方面以外,其它的方面与设置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上的场合相同。于是,关于它们的具体的说明省略。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供给机构31、41、51、61的张力施加机构73按照经常对各种片2~5,施加一定的张力的方式构成。
另外,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在分隔片2、3的运送线路的中途,在缓存机构75的上游,包括导向辊76。导向辊76处于架设分隔片2、3的状态,伴随分隔片2、3的运送而旋转。
并且,导向辊76的旋转量可通过对应于导向辊76而设置的辊用编码器76a(参照图6)而把握。另外,从辊用编码器76a向控制装置81输入与导向辊76的旋转量有关的信息。导向辊76的旋转量与分隔片2、3的运送量相对应。
此外,在分隔片2、3的运送线路的中途,在导向辊76的上游,设置作为摄像机构的摄像头77。通过摄像头77,对分隔片2、3中的粘贴有缺陷识别用膜6的一侧的面进行摄像。接着,通过摄像头77而获得的摄像数据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另外,摄像头77的摄像部分通过规定的照明而照射。
还有,在各种片2~5的运送线路的中途,在卷绕部11的正上游,设置一对压送辊78a、78b。通过压送辊78a、78b,沿同一运送线路将各种片2~5运送给卷绕部11。
再有,压送辊78a、78b按照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可分别在闭锁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在压送辊78a、78b分别设置于闭锁位置的状态,处于通过两者夹持各种片2~5的状态。压送辊78a、78b通常设置于闭锁位置。
另一方面,在压送辊78a、78b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开放位置的状态,压送辊78a、78b处于稍稍地离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于压送辊78a、78b之间设置分隔片2、3的场合,处于分隔片2、3稍稍地离开,相互不妨碍的状态。
下面对卷绕部11的结构进行说明。像图2所示的那样,卷绕部11包括:转台12,该转台12由以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面对的2个圆盘状的台构成;2个卷芯13、14,该2个卷芯13、14于该转台12的旋转方向,以180°的间隔而设置;第1吸接部15a和第2吸接部15b;作为分隔件切断机构的分隔用切割器16;按压辊17,该按压辊17用于抑制卷绕后的各种片2~5参差不齐的情况;胶带粘贴机构18,该胶带粘贴机构18用于粘贴规定的固定用胶带。
卷芯13、14分别用于在自己的外周侧,卷取各种片2~5,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以本身的中心轴为旋转轴的方式构成。卷芯13、14的旋转量可通过规定卷芯用编码器19(参照图6)而检测,将与卷芯13、14的旋转量有关的信息从该卷芯用编码器19输入到控制装置81中。
另外,卷芯13、14可沿本身的旋转轴方向(图2等的纸面进深方向)而移动,以可相对构成转台12的其中一个的台而出没的方式设置。在卷芯13、14处于相对上述其中一个台而突出的状态时,其前端部穿过形成于另一台上的支承用的孔,在可通过两个台而旋转的状态支承。
此外,卷芯13(14)分别包括沿本身的轴线方向(图2的纸面进深方向)而延伸的一对芯片13a、13b(14a、14b)。在芯片13a、13b(14a、14b)之间形成狭缝13c(14c)。狭缝13c(14c)呈通过卷芯13、14的旋转轴而笔直延伸的形状。
还有,卷芯13、14按照通过转台12的旋转,可在作为第1位置的卷绕位置P1与作为第2位置的取下位置P2之间回转运动的方式构成。卷芯13、14在从取下位置P2,运动到卷绕位置P1时,在相对转台12(其中一个台)而隐没的状态运动。
卷绕位置P1为通过卷芯13、14卷绕各种片2~5的位置。将各种片2~5从上述各供给机构31、41、51、61供给到卷绕位置P1。
取下位置P2基本上为用于进行卷绕后的各种片2~5,即电池元件1的取下的位置。另外,在取下位置P2,还具有卷绕有分隔片2、3中的至少一者的不良卷7(参照图28)的取下的情况。在取下位置P2的周边部,设置用于从卷芯13、14取下电池元件1、不良卷7的取下装置等(在图中未示出)。
第1吸接部15a和第2吸接部15b用于在卷绕位置P1和取下位置P2之间夹持分隔片2、3,或吸接分隔片2、3,然后分别移动分隔片2、3。
在两个吸接部15a、15b的前端部,形成用于吸接分隔片2、3的吸引孔(在图中未示出)。各吸引孔按照可从在图中未示出的真空泵供给负压的方式构成。第1吸接部15a可在对吸引孔供给负压的状态,吸接分隔片3。另一方面,第2吸接部15b可在对吸引孔供给负压的状态吸接分隔片2。
还有,第1吸接部15a和第2吸接部15b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与转台12、卷芯13、14的旋转轴平行,并且以通过压送辊78a、78b侧的分隔片2、3的运送线路的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运动的方式构成。另外,2个吸接部15a、15b可分别在夹持位置和躲避位置之间运动。
如果2个吸接部15a、15b分别设置于夹持位置,则可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从压送辊78a、78b到取下位置P2而设置的分隔片2、3(参照图16)。在该状态,如果压送辊78a、78b分别设置于锁闭位置,则分隔片2、3处于通过设置于卷绕位置P1处的卷芯13、14的旋转轴的状态。由此,可通过调节狭缝13c、14c的朝向,沿卷芯13、14的旋转轴方向,使设置于卷绕位置P1处且相对转台12而隐没的状态的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与分隔片2、3重合。
此外,如果处于一边将吸接分隔片3的第1吸接部15a设置于夹持位置,一边将压送辊78a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则可仅仅将分隔片3与设置于卷绕位置P1处的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另外,如果处于一边将吸接分隔片2的第2吸接部15b设置于夹持位置,一边将压送辊78b设置于闭锁位置的状态,则可仅仅将分隔片2与设置于卷绕位置P1的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
另一方面,如果2个吸接部15a、15b在吸接分隔片2、3的状态,分别设置于躲避位置,则将分隔片2、3设置于与设置于卷绕位置P1的卷芯13、14脱离的位置。具体来说,如果吸接分隔片3的第1吸接部15a设置于躲避位置,则分隔片3设置于设在卷绕位置P1的卷芯13、14的上方(参照图19)。另一方面,如果吸接分隔片2的第2吸接部15b设置于躲避位置,则分隔片2设置于设在卷绕位置P1的卷芯13、14的下方(参照图2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吸接部15a在伴随转台12的旋转的卷芯13、14的运动线路的内侧而移动。由此,可防止用于移动第1吸接部15a的机构的大型化,可谋求装置的简化。但是,如果像这样构成,则其结果是,吸接于第1吸接部15a上的分隔片3位于卷芯13、14从卷绕位置P1到取下位置P2的移动线路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卷芯13、14在隐没于转台12中的状态,从卷绕位置P1移向取下位置P2,故没有因分隔片3,妨碍卷芯13、14的移动。
另一方面,第2吸接部15b在卷芯13、14的移动线路的内侧与该移动线路的外侧之间移动。第2吸接部15b在设置于躲避位置时,移动到卷芯13、14的移动线路的外侧。于是,通过将吸接分隔片2的第2吸接部15b设置于躲避位置,可使分隔片2从卷绕位置P1躲避于下述位置,该位置为,相对取下位置P2的卷绕13、14从移动线路脱离的位置。另外,卷芯13、14在从卷绕位置P1,移向取下位置P2时,由于处于在其外周,至少缠绕有分隔片2、3中的一者的状态,故无法在相对转台12而躲避的状态而移动。
分隔件切割器16设置于卷绕位置P1和取下位置P2之间,设置于2个吸接部15a、15b的取下位置P2侧。分隔件切割器16可在规定的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而往复移动,通过从上方位置移向下方位置,切断分隔片2、3。
按压辊17设置于取下位置P2的附近,按照可在接近转台12、按压各种片2~5的接近位置、与和转台12离开、不妨碍卷芯13、14的移动的躲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
胶带粘贴机构18设置于取下位置P2的附近,在卷绕结束时接近转台12,在分隔片2、3的终端部粘贴上述固定用胶带。通过上述固定用胶带的粘贴,停止电池元件1的卷绕。
下面对控制装置81进行说明。控制装置81包括作为运算机构的CPU、存储各种程序的ROM,临时存储运算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等的各种数据的RAM、长期存储运算数据的硬盘等。控制装置81如上所述,控制卷绕部11、各供给机构31、41、51、61的动作。比如,控制装置81根据沿已输入的升降辊75c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控制支承轴33、43、53、63,由此,维持相对缓存机构75,贮存规定长度以上的各种片2~5的状态。
另外,控制装置81在后述的卷绕工序的开始之前,按照相对电池元件1个量(1个元件量)的长度,满足规定的最小可卷取的长度的长度(在下面称为“(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位于摄像头77的下游的分隔片2、3的运送通路的方式送出分隔片2、3。在卷绕工序的开始之前,处于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下次卷绕的预定的分隔片2、3的起始端侧部分的状态(参照图9)。
此外,最小可卷取的长度为用于通过卷芯13、14而卷取分隔片2、3的必要的最低限度的长度,其小于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长度。最小可卷取的长度根据在后述的缠绕工序中,对于缠绕于卷芯13、14而必需的分隔片2、3的长度、在后述的分隔件切断工序后剩余的分隔片2、3的卷绕剩余部分的长度等而导出。
控制装置81像图6所示的那样,包括运送信息获得部82;摄像时刻控制部83;缺陷信息获得部84;存储器85;动作控制部86。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77和缺陷信息获得部84,构成作为检测机构的检测部8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片插入机构71、第1吸接部15a、第2吸接部15b和动作控制部86,构成作为供给控制机构的供给控制部88。
运送量指定部82根据与从辊用编码器76a而输入的导向辊76的旋转量有关的信息,获得分隔片2、3的运送量。
摄像时刻控制部83控制摄像头77的摄像的时刻。摄像的时刻根据通过运送量指定部82而获得的分隔片2、3的运送量而控制,每当以规定量而运送分隔片2、3时,进行摄像头77对分隔片2、3的摄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工序的开始之前,对位于摄像头77的下游的至少(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进行摄像。
缺陷信息获得部84包括作为摄像位置指定机构的摄像位置指定部84a、与缺陷有无检测部84b。
摄像位置指定部84a根据通过运送量指定部82而获得的分隔片2、3的运送量指定摄像头77的摄像位置。即,指定摄像数据与分隔片2、3中的哪个部分有关。
缺陷有无检测部84b根据通过摄像头77而获得的摄像数据,检测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在本实施方式中,缺陷有无检测部84b根据摄像数据中的缺陷识别用膜6的有无,检测分隔片2、3的有无。
另外,缺陷有无检测部84b还检测缺陷部分的存在位置。具体来说,缺陷有无检测部84b在根据摄像数据检测缺陷识别用膜6的起始端时,将该起始端指定为缺陷部分的起始处。接着,在根据摄像数据检测到缺陷识别用膜6的终端之前,缺陷有无检测部84b将分隔片2、3中的上述起始处的上游侧的部位判定为缺陷部分。如果根据摄像数据检测到缺陷识别用膜6的终端,则缺陷有无检测部84b将该终端指定为缺陷部分的结束处。其结果是,缺陷有无检测部84b将从缺陷识别用膜6的起始端到其终端的区间作为缺陷部分的存在位置而检测出。
此外,缺陷识别用膜6的检测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比如,对摄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根据经过二值化处理的摄像数据,采用与预定的亮度有关的基准值,指定缺陷识别用膜6。
还有,缺陷信息获得部84根据通过摄像位置指定部84a而获得的与摄像头77的摄像位置有关的信息,与通过缺陷有无检测部84b而获得的与缺陷部分的有无和存在位置有关的信息,获得与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缺陷信息获得部84在卷绕工序开始之前,位于摄像头77的下游。预先获得与至少(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
存储器85由比如上述硬盘等构成,存储与通过缺陷获得部84而获得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等。
动作控制部86控制各种片2~5相对卷芯13、14的供给的机构、卷芯13、14的旋转。动作控制部86包括作为旋转控制机构的旋转控制部86a、电极供给控制部86b与分隔件供给控制部86c。
旋转控制部86a根据存储于存储机构85中的与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控制卷绕工序的卷芯13、14的旋转量。
具体来说,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不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旋转控制部86a按照通过卷芯13、14,卷绕到其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的方式控制卷芯13、14的旋转量。卷芯13、14的旋转量通过来自卷芯用编码器19的信息而获得。
另一方面,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旋转控制部86a根据缺陷部分的结束的位置,控制卷芯13、14的旋转量。
具体来说,在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旋转控制部86a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卷芯13、14的旋转量。在卷绕工序,卷绕到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中途。
相对该情况,在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与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连接,且长度与上述最小可卷取的长度相同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旋转控制部86a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卷芯13、14的旋转量。
另外,在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不位于(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旋转控制部86a按照卷绕到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的方式控制卷芯13、14的旋转量。
电极供给控制部86b通过控制片插入机构71的动作,切换2个电极片4、5相对卷芯13、14的供给·非供给。
具体来说,在缺陷部分不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电极供给控制部86b按照将2个电极片4、5供向卷芯13、14的方式控制片插入机构71。另一方面,在缺陷部分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电极供给控制部86b按照不将2个电极片4、5供向卷芯13、14的方式控制片插入机构71。
分隔件供给控制部86c通过控制第1吸接部15a和第2吸接部15b的动作,切换分隔片2、3相对卷芯13、14的供给·非供给。
具体来说,在缺陷部分不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分隔件供给控制部86c在后述的分隔件设置工序使2个吸接部15a、15b处于分别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分隔片2、3。由此,其结果是,将2个分隔片2、3供向卷芯13、14。另外,在缺陷部分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分隔件供给控制部86c进行上述同样的动作。
相对该情况,在缺陷部分仅仅存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2、3中的一者中的场合,分隔件供给控制部86c在分隔件设置工序,将吸接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的分隔片2、3的吸接部15a、15b移向躲避位置。另一方面,分隔件供给控制部86c以吸接不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的分隔片2、3的吸接部15a、15b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而维持。由此,其结果是,仅仅将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供向卷芯13、14。
下面对上述卷绕装置10的各种片2~5的卷绕工序进行说明。
另外,在卷绕工序之前,设置于卷绕位置P1处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处于隐没于构成转台12的其中一个台中的状态。另外,在卷绕工序的开始前,通过借助设置于夹持位置的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分隔片2、3,处于保持2个分隔片2、3的状态。另外,压送辊78a、78b处于分别设置于锁闭位置的状态。此外,设置于卷绕位置P1处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沿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轴方向处于与位于压送辊78a、78b和2个吸接部15a、15b之间的分隔片2、3重合的状态(分别参照图9)。在图9等中,通过虚线而伴随相对转台12的台而隐没的状态的卷芯13、14。
在卷绕工序中,像图5所示的那样,首先,在工序S11,根据通过缺陷信息获得部84而获得的信息,判断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是否存在缺陷部分。
在于工序S11中判定“否”的场合转到工序S12,在进行普通处理工序后,结束卷绕工序。另一方面,在于工序S11中判定“是”的场合,转到工序S13,在进行去除处理工序后,结束卷绕工序。
首先,对普通处理工序进行说明。在普通处理工序中,像图7所示的那样,在工序S21进行分隔件设置工序。在分隔件设置工序,以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维持2个吸接部15a、15b。由此,沿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轴方向,维持设置于卷绕位置P1处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与2个分隔片2、3重合的状态(参照图9)。
接着,在工序S22进行分隔件穿过工序。在分隔件穿过工序,其中一个卷芯13(14)相对构成转台12的其中一个台而突出,由此,使2个分隔片2、3穿过该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借此,将2个分隔片2、3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
然后,在工序S23进行缠绕工序。在缠绕工序,以规定数量而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由此,将分隔片2、3以规定量缠绕而固定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侧。接着,在将规定量的分隔片2、3缠绕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阶段,将2个吸接部15a、15b分别移向躲避位置(参照图10)。
在下一工序S24,进行电极片供给工序。在电极片供给工序,首先,通过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的片插入机构71,将负电极片5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侧。具体来说,使持握负电极片5的片插入机构71接近卷绕部11侧,在分隔片2、3之间插入负电极片5,由此,将负电极片5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参照图11)。另外,在负电极片5的供给后,解除片插入机构71对负电极片5的持握,并且片插入机构71返回到原始的位置。
另外,在负电极片5的供给后,在以规定数量(比如1圈)而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的阶段,通过片插入机构71,将正电极片4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具体来说,使持握正电极片4的片插入机构71接近卷绕部11侧,在分隔片2、3之间插入正电极片4,由此,供给正电极片4(参照图12)。另外,在正电极片4的供给后,解除片插入机构71对正电极片4的持握,并且片插入机构71返回到原始的位置。
在下一工序S25的卷绕工序,通过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卷绕各种片2~5中的供到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片。在普通处理工序,由于2个分隔片2、3和2个电极片4、5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故卷绕2个分隔片2、3和2个电极片4、5。
接着,在工序S26,进行电极片切断工序。在电极片切断工序,在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量达到规定量的阶段,临时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接着,在通过片插入机构71而持握正电极片4的状态,通过片切断用切割器72,切断该正电极片4(参照图13)。
然后,再次开始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在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量达到规定量的阶段,再次临时停止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接着,在通过片插入机构71持握负电极片5的状态,通过片切断用切割器72,切断该负电极片5(参照图14)。
之后,通过再次开始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卷取电极片4、5的终端部分(卷绕剩余部分)。另外,在后述的转台旋转工序的转台12的旋转后,按照处于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到达与2个位置P1、P2之间的分隔件切割器16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的方式,调节卷绕工序等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量。
然后,在工序S27进行转台旋转工序。在转台旋转工序,不切断分隔片2、3而使转台12旋转。由此,位于卷绕位置P1处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一边从分隔件供给机构51、62抽出分隔片2、3,一边移向取下位置P2侧。另一方面,位于取下位置P2处的另一卷芯14(13)移向卷绕位置P1侧(参照图15)。此外,另一卷芯14(13)在隐没于转台12中的其中一个台中的状态移动。
接着,在转台12的旋转后,处于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到达2个位置P1、P2之间的与分隔件切割器16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其中一个卷芯13(14)处于停止状态。
在下一工序S28进行分隔件切断工序。在分隔件切断工序,将2个吸接部15a、15b分别移动到夹持位置,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2个分隔片2、3(参照图16)。
然后,使分隔件切割器16从上方位置移动到下方位置。由此,在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切断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而延伸的分隔片2、3(参照图17)。其结果是,卷绕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分隔片2、3与其上游的分隔片2、3分离。
之后,在最后,于工序S29进行卷绕结束处理,结束普通处理工序。在卷绕结束处理中,通过按压辊17,在按压卷绕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片的状态,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参照图18)。由此,在没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完全地卷取分隔片2、3和电极片4、5的终端部分。
然后,通过胶带粘贴机构18,借助上述固定用胶带,停止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的卷绕,由此结束卷绕结束处理。停止卷绕的电池元件1通过上述取下装置,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取下。
之后,对去除处理工序进行说明。在去除处理工序中,像图8所示的那样,在工序S31进行分隔件设置工序。在去除处理工序的分隔件设置工序中,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吸接2个分隔片2、3,然后,按照使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的位置,另一方面,使不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脱离的位置的方式使2个吸接部15a、15b动作。
具体来说,在缺陷部分仅仅存在于分隔片2上的场合,将吸接良好的分隔片3的第1吸接部15a移动到躲避位置,由此,将分隔片3设置于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脱离的位置。另一方面,以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维持吸接分隔片2的第2吸接部15b。由此,仅仅具有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设置于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的位置(参照图19)。
另外,在缺陷部分仅仅存在于分隔片3上的场合,将吸接良好的分隔片3的第2吸接部15b移动到躲避位置,由此,将良好的分隔片2设置于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脱离的位置。另一方面,以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维持吸接分隔片3的第1吸接部15a。由此,仅仅具有缺陷部分的分隔片3设置于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的位置(参照图23)。另外,图19~22为用于说明缺陷部分仅仅存在于分隔片2中的场合的卷绕装置10的动作的外观结构图。另外,图23~26为用于说明缺陷部分仅仅存在于分隔片3中的场合的卷绕装置10的动作的外观结构图。
此外,在于2个分隔片2、3中的相应片中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以设置于夹持位置的状态,维持2个吸接部15a、15b,由此,将2个分隔片2、3设置于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的位置。
接着,在工序S32的分隔件穿过工序,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相对转台12中的1个台而突出。该工序与普通处理工序中的分隔件穿过工序相同。由此,设置于与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狭缝13c(14c)重合的位置的分隔件2、3穿过狭缝13c(14c),将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参照图20、图24)。
还有,在分隔片2、3穿过狭缝13c(14c)后,使压送辊78a、78b移动。更具体地说,在仅仅将架设有没有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一侧的分隔片2、3的压送辊78a、78b移动到开放位置,另一个压送辊78a、78b设置于闭锁位置的状态维持。由此,可使分隔片2、3之间离开,可防止两者相互妨碍的情况。另外,由于可经常使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时的分隔片2、3的运送线路一定,故可谋求卷绕装置10中的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的提高。
另外,在缺陷部分存在于2个分隔片2、3中的场合,一个卷芯13(14)相对转台12而突出,由此2个分隔片2、3供给到一个卷芯13(14)。又,压送辊78a、78b以设置于闭锁位置的状态被维持。
在下一工序S33的缠绕工序中,通过以规定数量而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相对其中一个卷芯13(14),缠绕而固定供向它的分隔片2、3。该工序与普通处理工序中的缠绕工序相同。
接着,在相对其中一个卷芯13(14),缠绕供向它的分隔片2、3的阶段,停止吸接该分隔片2、3的吸接部15a、15b的吸引孔的负压的供给。然后,将解除了分隔片2的吸接的吸接部15a、15b移动到躲避位置(参照图21、图25)。在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中,将2个吸接部15a、15b移动到躲避位置的时刻不同,但是,在于缠绕工序后,将2个吸接部15a、15b设置于躲避位置的方面,是没有变化的。
在缠绕工序后,不进行在普通处理工序中进行的电极片供给工序,而进行工序S35的卷绕工序。于是,在去除处理工序中,在缠绕工序后卷绕工序前,不将2个电极片4、5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
在工序S35的卷绕工序中,通过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旋转,卷绕分隔片2、3中的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的片。在卷绕工序中,在后述的转台旋转工序的转台12的旋转后,按照处于分隔片2、3的切断预定部位到达2个位置P1、P2之间的与分隔件切割器16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的方式,调节分隔片2、3的卷绕量。
此外,在切断预定位置伴随缺陷部分的结束的位置而不同。在仅仅于分隔片2、3中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如果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已检测了缺陷部分的有无等的分隔片2、3)中,则切断预定部位为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比如,如果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则切断预定部位为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中途的部位。另外,如果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与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连接的上述最小可卷取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则切断预定部位处于上述最小可卷取的长度的分隔片2、3的中途。
相对该情况,在缺陷部分仅仅存在于其中一个分隔片2、3中的场合,在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不位于(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切断预定部位为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
另外,在缺陷部分存在于2个分隔片2、3中的场合,切断预定部位为分隔片2、3中的下一部位。即,如果在2个分隔片2、3中,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则2个缺陷部分中的位于更上游的片的结束处为切断预定部位。另一方面,在于2个分隔片2、3中的至少1者中,缺陷部分的结束不处位于(1+α)元件量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切断预定部位为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
此外,经常将切断预定部位视为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但是在该场合,具有卷芯13、14的分隔片2、3的卷取量超过可卷取的分隔片2、3的最大量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位于与一个元件量的分隔件2、3连接的上述最小可卷取的长度的分隔片2、3中的场合,切断预定位置不是一个元件量的分隔件2、3的终端部分,而是缺陷部分的结束处,其理由如下。即,如果一个元件量的分隔件2、3的终端部分为切断预定部位,则在分隔件切断工序后,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分隔片2、3的起始端,到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长度小于上述最小可卷取的长度。由此,在下一卷绕工序中,无法仅仅卷取该缺陷部分,必须以某程度而卷取其上游的良好的分隔片2、3。于是,在已获得的不良卷7中,以某程度而包括良好的分隔片2、3,材料是白白浪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预定部位像上述那样规定,以便消除这样的材料的白白浪费。
在卷绕工序后,进行工序S37的转台37的转台卷绕工序。在普通处理工序中,在转台旋转工序前,进行用于切断电极片4、5的电极片切断工序,但是在去除处理工序中,由于电极片4、5不供向其中一个卷芯13(14),故电极片切断工序是不需要的。
在工序S37的转台旋转工序,与普通处理工序相同,使转台12旋转。由此,位于卷绕位置P1处的其中一个卷芯13(14)一边从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中,抽出至少1个分隔片2、3,移向取下位置P2侧(参照图22、图26)。
接着,在转台12的旋转后,处于分隔片2、3的切断预定部位到达2个位置P1、P2之间的与分隔件用切割器16相对应的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其中一个卷芯13(14)处于停止状态。
然后,在工序S38的分隔件切断工序中,与普通处理工序相同,将2个吸接部15a、15b设置于夹持位置(参照图27)。由此,在仅仅卷绕其中一个分隔片2、3的场合,已躲避的另一分隔片2、3移向其中一个分隔片2、3侧。接着,处于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2个分隔片2、3的状态。另外,同样在卷绕2个分隔片2、3的场合,处于通过2个吸接部15a、15b夹持2个分隔片2、3的状态。
另外,将压送辊78a、78b中的设置于开放位置的辊移动到闭锁位置。
然后,通过将分隔件切割器从上方位置移动到下方位置,在切断预定部位切断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而延伸的分隔片2、3。由此,卷绕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包括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与其上游的分隔件2、3分离。
此外,由于分隔件切割器16的移动线路是一定的,故在仅仅切断分隔片2、3中的一者的场合,该分隔片2、3的被切断部处于与没有切断的一侧的分隔片2、3的端部重合的状态。即,处于与通过分隔件切割器16,一次地切断2个分隔片2、3时相同的状态。于是,无论是在普通处理工序中,还是在去除处理工序中,在分隔件切断工序后,处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2个分隔片2、3的起始端之间重合的状态。
在下一工序S39,进行卷绕结束处理,结束去除处理工序。在卷绕结束处理中,与普通处理工序相同,通过按压辊17,在按压卷绕于其中一个卷芯13(14)上的片的状态,使其中一个卷芯13(14)旋转。由此,卷取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而延伸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其结果是,获得卷绕有包括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的不良卷7(参照图28)。然后,通过上述取下装置,从其中一个卷芯13(14)取下不良卷7,由此,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去除完成。另外,相对不良卷7,既可粘贴上述固定用胶带,也可不粘贴该固定用胶带。
像以上具体描述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可采用对于电池元件1的制造来说不可缺少的卷芯13、14,容易去除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由此,可有效地谋求卷绕装置10的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另外,2个分隔片2、3中的仅仅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卷芯13、14。于是,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良好的分隔片2、3白白地去除(废弃)的情况。其结果是,可谋求合格率的提高,可提高生产性。
此外,可通过采用2个吸接部15a、15b的较简单的结构,有选择地将分隔片2、3供向卷芯13、14。由此,可更加有效地谋求卷绕装置10的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另外,在片插入机构71这样的,持握片并且将其供向卷芯13、14的机构的场合,难以将薄而柔软的分隔片2、3供向卷芯13、14,但是可通过采用2个吸接部15a、15b,容易将分隔片2、3供向卷芯13、14。
还有,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除了在2个吸接部15a、15b的动作形态的方面,与2个电极片4、5供向卷芯13、14的工序的有无的方面以外,均是共同的。即,在两个工序中,在转台12、卷芯13、14侧而进行的工序是共同的。于是,在两个工序中,可防止卷芯13、14、转台12等的动作形态大大不同的情况。由此,可更进一步地谋求卷绕装置10的简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并且,在检测到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的终端部分的下游侧,具有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场合,通过卷芯13、14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于是,可不卷绕位于缺陷部分的上游的良好的分隔片2、3。由此,可有效地抑制白白地去除(废弃)良好的分隔片2、3的情况。其结果是,可谋求合格率的进一步的提高,可获得更加良好的生产性。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比如,也可像下述那样而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它的应用例子、变形例子也是当然可能的。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贴于分隔片2、3上的缺陷识别用膜6,检测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也可相对该情况,比如根据通过打印机等而附在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上的缺陷识别用的记号,检测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缺陷识别用的记号附在比如缺陷部分的起始部和末尾部。
此外,也可比如,像图29所示的那样,相对缺陷部分的起始部和末尾部,附上从分隔片2、3的宽度方向端缘而突出的规定的突片8,根据该突片8,检测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另外,还可按照可通过使附在缺陷部分的起始部上的突片8的颜色、与缺陷部分的末尾部上的突片8的颜色不同,更加可靠地检测缺陷部分的起始部和末尾部的方式构成。
还有,也可根据存储与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的IC电子标签,检测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在此场合,还可像图30所示的那样,分隔件原卷92按照卷绕分隔片2、3的筒状的分隔件芯体93的方式构成,相对分隔件芯体93,附上IC标签9。另外,检测机构包括读取机构(比如,IC电子标签读取器),其可读取存储于IC电子标签中的信息,根据该读取机构的IC标签的读取结果,检测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
再有,还可根据作为使用于识别分隔件原卷的信息、以及与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相关,然后对其存储的存储装置;与附在分隔件原卷上的识别本身用的表示部(比如条形码),检测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在该场合,检测机构采用表示部,从存储装置中抽取与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有关的信息。
另外,也可不依赖于附在分隔片2、3上的膜、标签等,而根据分隔片2、3本身的状态,检测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
具体来说,检测机构根据通过借助摄像头77而获得的摄像数据(还可为进行二值化处理、掩模(masking)处理等的数据),采用用于预定的检查的判定值(比如,二值化处理的阈值、亮度值的判断值、面积判断的判断值等)检测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比如,在与其它的部分相比较,亮度值明显不同的部分以规定面积以上的程度而存在的场合,检测机构将该部分作为缺陷部分而检测。接着,检测机构根据通过检测结果和摄像位置指定部84a而指定的摄像位置,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
通过像上述那样构成,在将分隔片2、3运送给卷芯13、14的阶段,即,在实际上制造电池元件1的阶段,可根据分隔片2、3本身的状态检测缺陷部分的有无、位置。于是,可更加可靠地检测分隔片2、3的缺陷部分的有无、位置,进而可更进一步可靠地去除缺陷部分。另外,可更加可靠地防止包括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用于电池元件1的情况,可谋求电池元件1的品质的提高。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分隔件设置工序、分隔件切断工序,通过借助两个吸接部15a、15b夹持2个分隔片2、3,由此保持2个分隔片2、3。还可相对该情况,2个吸接部15a、15b吸接分隔片2、3,由此,保持2个分隔片2、3。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于2个分隔片2、3中的一者中,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还可在去除处理工序中,按照仅仅卷绕存在缺陷部分的分隔片2、3的方式构成。相对该情况,在缺陷部分存在于2个分隔片中的一者的场合,在去除处理工序,还可按照卷绕2个分隔片2、3的方式构成。在此场合,吸接部15a、15b不必要求具有吸接分隔片2、3的功能,可仅仅夹持分隔片2、3。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中存在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对应于缺陷部分的结束的位置变更分隔片2、3的卷绕量的方式构成,但是,还可经常卷绕一定量的分隔片2、3(比如,1个元件量的分隔片2、3)。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各种片2~5直接卷绕于卷芯13、14的外周上的方式构成,但是,还可按照在卷芯13、14的外周上,设置呈与卷芯13、14的外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筒状的卷芯芯体(在图中未示出),各种片2~5卷绕于该卷芯芯体上的方式构成。
在该场合,在去除分隔件2、3的缺陷部分时,通过熔接等方式,将分隔片2、3安装于卷芯芯体上,然后不将电极片4、5供给到卷芯13、14,而使卷芯13、14旋转。由此,仅仅分隔片2、3卷绕于卷芯芯体上。在将分隔片2、3安装于卷芯芯体上时,还可将2个分隔片2、3安装于卷芯芯体上,也可将分隔片2、3中的仅仅存在缺陷的一侧安装于卷芯芯体上。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卷绕部11为具有2个卷芯13、14的结构,但是,卷芯的数量不限于此。卷绕部11还可为具有1个或3个以上的卷芯的结构。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装置10,制造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元件1,但是,通过卷绕装置10而制造的卷绕元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通过卷绕装置10制造电解电容器的卷绕元件。
(h)分隔片2、3、电极片4、5的材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PP而形成分隔片2、3,但是,也可通过其它的绝缘材料形成分隔片2、3。另外,比如,也可适当变更涂敷于电极片4、5上的活性物质。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电池元件(卷绕元件);
标号2、3表示分隔片;
标号4表示正电极片;
标号5表示负电极片;
标号10表示卷绕装置;
标号12表示转台;
标号13、14表示卷芯;
标号13c,14c表示狭缝;
标号15a表示第1吸接部;
标号15b表示第2吸接部;
标号16表示分隔件切割器(分隔件切断机构);
标号77表示摄像头(摄像机构);
标号84a表示摄像位置指定部(摄像位置指定机构);
标号86a表示旋转控制部(旋转控制机构);
标号87表示检测部(检测机构);
标号88表示供给控制部(供给控制机构);
符号P1表示卷绕位置(第1位置);
符号P2表示取下位置(第2位置)。
Claims (9)
1.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将2个电极片和由绝缘原材料形成的2个分隔片供向位于下游侧的能旋转的卷芯,并且通过上述卷芯进行旋转,制造卷绕有上述2个电极片和上述2个分隔片的卷绕元件,
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
分隔件切断机构,该分隔件切断机构切断上述分隔片;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
供给控制机构,该供给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不将上述2个电极片供向上述卷芯,而将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至少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上述卷芯的方式,控制上述电极片和上述分隔片的供给;
该卷绕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通过上述卷芯的旋转卷绕上述分隔片的上述缺陷部分后,通过上述分隔件切断机构,按照卷绕于上述卷芯上的一侧和其上游侧分离的方式,切断上述分隔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具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将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仅仅存在缺陷部分的一侧供向上述卷芯的方式,控制上述分隔片的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控制机构包括:
第1吸接部,该第1吸接部能吸接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一者;
第2吸接部,该第2吸接部能吸接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另一者;
上述卷芯能沿本身的旋转轴方向而移动,并且具有能至少使上述2个分隔片穿过的狭缝;
该卷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设置上述分隔片的状态,上述卷芯移动,使上述分隔片穿过上述狭缝,由此将上述分隔片供向上述卷芯;
上述第1吸接部和上述第2吸接部能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动作,该方式为:相对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和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卷芯脱开的位置,分别设置已吸接的上述分隔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
转台,其能转动,并且于本身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而间隔开地设置多个上述卷芯;
多个上述卷芯能通过沿上述旋转轴方向移动,相对上述转台而出没;
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于下次卷绕的预定的1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没有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实施规定的普通处理工序的方式构成,另一方面,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具有上述缺陷部分的场合,按照实施规定的去除处理工序的方式构成;
上述普通处理工序和去除处理工序作为共同的工序包括:
分隔件设置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上述2个吸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在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多个上述卷芯中的设置于规定的第1位置的上述卷芯的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设置至少1个上述分隔片;
分隔件穿过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分隔件设置工序后,使设置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卷芯相对上述转台而突出,使上述分隔片穿过该卷芯的上述狭缝,由此,将该分隔片供向该卷芯;
缠绕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分隔件穿过工序后,使上述分隔片穿过上述狭缝后的上述卷芯旋转,将上述分隔片缠绕于上述卷芯上;
卷绕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缠绕工序后,通过使上述卷芯旋转,由此卷绕上述2个电极片和上述2个分隔片中的供给到该卷芯上的片;
转台旋转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卷绕工序后,通过使上述转台旋转,将至少卷绕有1个或2个上述分隔片的上述卷芯移向规定的第2位置;
分隔件切断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转台旋转工序后,通过上述分隔件切断机构,切断从设置于上述第2位置的上述卷芯而延伸的上述分隔片;
在上述普通处理工序中:
在上述分隔件设置工序中,按照在沿上述旋转轴方向,与设置于上述第1位置的上述卷芯的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设置上述2个分隔片的方式,使上述2个吸接部动作;
在上述缠绕工序后上述卷绕工序前,将上述2个电极片供向缠绕有上述2个分隔片的上述卷芯;
在上述去除处理工序中:
在上述分隔件设置工序中,按照在通过上述2个吸接部吸接上述2个分隔片后,存在缺陷部分的上述分隔片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上述第1位置所设置的上述卷芯的上述狭缝重合的位置,另一方面,不存在缺陷部分的上述分隔片设置于沿上述旋转轴方向而与该卷芯脱开的位置的方式,使上述2个吸接部动作;
在上述缠绕工序后上述卷绕工序前,不将上述2个电极片供向缠绕有上述分隔片的上述卷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上述检测机构能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中的缺陷部分的位置;
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终端部分的下游侧具有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场合,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上述检测机构能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中的缺陷部分的位置;
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终端部分的下游侧具有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场合,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上述检测机构能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中的缺陷部分的位置;
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终端部分的下游侧具有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场合,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的旋转控制机构;
上述检测机构能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中的缺陷部分的位置;
上述旋转控制机构在通过上述检测机构,检测到在下次卷绕的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片中的终端部分的下游侧具有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场合,按照卷绕到该缺陷部分的结束处的方式,控制上述卷芯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机构包括:
摄像机构,该摄像机构在上述卷芯的上游的上述分隔片的运送线路对上述分隔片进行摄像;
摄像位置指定机构,该摄像位置指定机构用于指定基于上述摄像机构的上述分隔片的摄像位置;
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而获得的摄像数据中的上述分隔片本身的状态,以及通过上述位置指定机构而指定的摄像位置,检测卷绕预定的一个元件量的上述分隔件片中的缺陷部分的有无和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18098 | 2016-11-08 | ||
JP2016218098A JP6525943B2 (ja) | 2016-11-08 | 2016-11-08 | 巻回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63276A CN108063276A (zh) | 2018-05-22 |
CN108063276B true CN108063276B (zh) | 2020-11-27 |
Family
ID=62135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828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63276B (zh) | 2016-11-08 | 2017-11-07 | 卷绕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25943B2 (zh) |
CN (1) | CN1080632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78178B (zh) * | 2018-06-15 | 2019-11-19 | 绍兴市上虞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一种内串元件绕卷机 |
CN109818083A (zh) * | 2019-02-19 | 2019-05-28 | 德朗能(张家港)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卷绕装置 |
CN110436240B (zh) * | 2019-08-26 | 2024-03-19 | 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料卷隔膜自动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方法 |
CN110690494A (zh) * | 2019-10-15 | 2020-01-14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卷绕设备及制造卷绕电芯的方法 |
CN115004428B (zh) * | 2020-06-02 | 2023-11-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制备电极组件的设备及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 |
CN113131009B (zh) * | 2021-04-21 | 2023-02-21 |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连续卷绕装置 |
CN216750029U (zh) * | 2021-11-12 | 2022-06-14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卷绕设备 |
IT202200008021A1 (it) * | 2022-04-22 | 2023-10-22 | Gd Spa | Apparato e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bobina, preferibilmente per una cella elettrochimica destinata alla produzione di batterie |
IT202200008033A1 (it) * | 2022-04-22 | 2023-10-22 | Gd Spa | Apparato e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bobina, preferibilmente per una cella elettrochimica destinata alla produzione di batterie |
KR20240128032A (ko) * | 2021-12-21 | 2024-08-23 | 쥐.디 에스.피.에이. | 코일 제조 기기 및 방법, 바람직하게는, 배터리의 생산을 위해 의도된 전기화학 전지용 코일 제조 기기 및 방법 |
KR20240128037A (ko) * | 2021-12-21 | 2024-08-23 | 쥐.디 에스.피.에이. | 코일 제조 기기 및 방법, 바람직하게는, 배터리의 생산을 위해 의도된 전기화학 전지용 코일 제조 기기 및 방법 |
CA3241612A1 (en) * | 2021-12-21 | 2023-06-29 | Andrea Biondi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coil, prefera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intend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atteries |
IT202200008024A1 (it) * | 2022-04-22 | 2023-10-22 | Gd Spa | Apparato e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bobina, preferibilmente per una cella elettrochimica destinata alla produzione di batterie |
CN116845373A (zh) * | 2022-03-25 | 2023-10-03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卷绕装置及卷绕料材的方法 |
CN218677240U (zh) * | 2022-11-22 | 2023-03-21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卷绕装置 |
EP4439749A1 (en) * | 2023-03-31 | 2024-10-02 | G.D S.p.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oly-coupled article, prefera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for producing batteries |
EP4439750A1 (en) * | 2023-03-31 | 2024-10-02 | G.D S.p.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for producing batteries |
CN118299675A (zh) * | 2024-04-09 | 2024-07-05 | 惠州市锂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的卷绕方法及卷绕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51064A (ja) * | 2011-01-21 | 2012-08-09 | Toyota Motor Corp | 電極捲回装置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
CN103052580A (zh) * | 2010-08-19 | 2013-04-17 | 小松Ntc株式会社 | 电极卷绕方法及电极卷绕装置 |
CN203326049U (zh) * | 2013-07-16 | 2013-12-04 | 莱州联友金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电池隔膜复卷设备 |
JP2015159015A (ja) * | 2014-02-24 | 2015-09-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CN104934628A (zh) * | 2015-06-05 | 2015-09-23 | 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极片和隔膜检测的电芯制备系统及方法 |
CN104934627A (zh) * | 2015-06-05 | 2015-09-23 | 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极片坏品剔除的电芯制备系统及方法 |
CN105537154A (zh) * | 2015-12-31 | 2016-05-04 | 珠海华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疵品极片单卷机构 |
CN105810989A (zh) * | 2015-01-16 | 2016-07-27 | Ckd株式会社 |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与卷绕元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17111A (ja) * | 2001-07-04 | 2003-01-17 | Toray Eng Co Ltd |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二次電池製造装置 |
KR100670455B1 (ko) * | 2005-04-25 | 2007-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용 권취장치 |
JP2009289661A (ja) * | 2008-05-30 | 2009-12-10 | Katoh Kiko Co Ltd | テープ巻回体製造装置 |
JP5620708B2 (ja) * | 2010-04-26 | 2014-11-05 | Ckd株式会社 | 巻回装置 |
CN103052582A (zh) * | 2010-08-19 | 2013-04-17 | 小松Ntc株式会社 | 不良电极卷绕装置 |
JP6064558B2 (ja) * | 2012-12-04 | 2017-01-2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極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極捲回装置 |
-
2016
- 2016-11-08 JP JP2016218098A patent/JP65259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11-07 CN CN201711082877.XA patent/CN1080632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2580A (zh) * | 2010-08-19 | 2013-04-17 | 小松Ntc株式会社 | 电极卷绕方法及电极卷绕装置 |
JP2012151064A (ja) * | 2011-01-21 | 2012-08-09 | Toyota Motor Corp | 電極捲回装置およ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
CN203326049U (zh) * | 2013-07-16 | 2013-12-04 | 莱州联友金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电池隔膜复卷设备 |
JP2015159015A (ja) * | 2014-02-24 | 2015-09-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CN105810989A (zh) * | 2015-01-16 | 2016-07-27 | Ckd株式会社 |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与卷绕元件 |
CN104934628A (zh) * | 2015-06-05 | 2015-09-23 | 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极片和隔膜检测的电芯制备系统及方法 |
CN104934627A (zh) * | 2015-06-05 | 2015-09-23 | 深圳吉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极片坏品剔除的电芯制备系统及方法 |
CN105537154A (zh) * | 2015-12-31 | 2016-05-04 | 珠海华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疵品极片单卷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25943B2 (ja) | 2019-06-05 |
JP2018077984A (ja) | 2018-05-17 |
CN108063276A (zh) | 2018-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63276B (zh) | 卷绕装置 | |
JP5670973B2 (ja) | 捲回装置 | |
JP5620708B2 (ja) | 巻回装置 | |
JP4390848B2 (ja) | 光学部材貼合せ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 |
CN109659629B (zh) | 卷绕装置 | |
JP6170104B2 (ja) | 捲回装置及び捲回素子の製造方法 | |
KR101914485B1 (ko) | 권회 장치 | |
CN108516391B (zh) | 转盘式卷纸包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US6676065B1 (en) | Web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9641709B (zh) | 滚筒搬送装置及滚筒搬送方法 | |
KR20200010235A (ko) | 보빈에 권취된 시트 재료를 공급 및 스플라이싱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JP5911544B2 (ja) | 巻回装置及び巻回方法 | |
JPH09274910A (ja) | リチウム箔の貼付方法および貼付装置 | |
JP6713278B2 (ja) | 捲回装置及び捲回体の製造方法 | |
CN216996909U (zh) | 起头处理装置及换卷设备 | |
JP2017084511A (ja) | 捲回体 | |
JP6675627B2 (ja) | コア製造機構 | |
CN112224952A (zh) | 一种纸带的接纸装置及接纸方法 | |
CN107161758B (zh) | 纸卷封口方法和装置 | |
JP2019216115A (ja) | 巻回装置 | |
JP2020164203A (ja) | フィルムロール供給装置、フィルム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フィルムロール | |
CN221498753U (zh) | 一种对缝贴标装置 | |
CN213894579U (zh) | 一种纸带的接纸装置 | |
JP3745788B2 (ja) | ロール紙開梱仕立て装置 | |
JPH10255812A (ja) | 電池の巻回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