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62456A -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62456A
CN108062456A CN201711320166.1A CN201711320166A CN108062456A CN 108062456 A CN108062456 A CN 108062456A CN 201711320166 A CN201711320166 A CN 201711320166A CN 108062456 A CN108062456 A CN 108062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essence
temperature
alkane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20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强
梁嘉慧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filed Critical HUNA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riority to CN2017113201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624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62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6245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90Programming languages;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Database systems; Data warehou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40Searching chemical structures or physicochemical dat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更准确的给茶叶中的香精成分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以苯甲酸苄酯等137种可能违规添加至茶叶中的香精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三个保留指数、两个精确质量数、一个质谱匹配度”(简称为3T2M1MS)的精准鉴定方法,并建立三柱保留指数(DB‑5MS、DB‑1701、DB‑wax)及精确质量数据库。该精准鉴定方法和数据库能在无香精标准物质的情况下对茶叶中添加的未知香精成分进性筛查与定性,显著提高茶叶中香精成分的分析效率及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茶叶中香精的筛查与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 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谱分离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以及由此建立的3T2M1MS精确质量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GC-MS)将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能力充分结合起来,已成分析香精香料的有力工具。GC-MS定性分析一般采用谱库检索进行定性,但近年有研究者发现使用谱库检索进行质谱图对比的定性方法准确度不高,因为香精成分复杂,存在结构类似的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其质谱图也十分相似。对同一峰进行谱库检索,检索结果可能给出几个匹配度高的化合物,故仅靠谱库检索难以得到准确和可靠的鉴定。保留指数(RI)是气相色谱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定性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保留指数反映的是化合物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当固定相相同时,这种相互作用仅与化合物的拓扑、几何和电性特征相关。不同化合物在色谱柱上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保留行为,依此可对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随着高分辨质谱的不断发展,精确质量定性也成为了定性分析的有力手段。飞行时间质谱(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TOF/MS)是高分辨质谱,能提供精确的质量测量和全扫描高灵敏度,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还可以供母离子及碎片离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结构信息。
茶叶是中国传统饮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与保健功能。茶叶富含儿茶素类化合物、维生素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脂、血压、血糖、杀菌消炎、保护心血管及减肥等功效。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有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有不法商家为追求更大的商业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往茶叶中添加香精,增加茶叶香气,以降低成本,提高茶叶商品价值。这种做法降低了茶叶产品质量、增加了茶叶的安全隐患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目前国内外对茶叶中非法添加香精的检测较少,也没有相应的质检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出台,而香精成分复杂,存在结构类似的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其质谱图也十分相似,仅靠谱库检索难以得到准确和可靠的鉴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以茶叶为基质,以香精为检测主体,提出“三个保留指数、两个精确质量数、一个质谱匹配度”(简称为3T2M1MS)的精准鉴定方法,并针对香精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三根色谱柱(DB-5ms、DB-1701、DB-Wax)建立三柱保留指数及精确质量数据库。该精准鉴定方法和数据库能在无香精标准物质的情况下对茶叶中添加的未知香精成分进性筛查与定性,显著提高茶叶中香精成分的分析效率及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茶叶中香精的筛查与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T2M1MS数据库,包括137种香精标准品名称、保留指数和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具体如表1-1所示。
所述3T2M1MS数据库,还包括137种香精标准品的CAS号、分子式、结构式、理论精确质量数,具体如表1-1所示。
所述3T2M1MS数据库,还可以包括137种香精标准品的质谱图,这些质谱图可以通过现有的谱图数据库查找到,也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和分析条件分析得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本发明公开了所述3T2M1MS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溶液的配制:用正己烷分别与137种香精单标准品配置成香精单标准溶液,再用香精单标准溶液混合得到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同时用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与正己烷配置相同浓度的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
(2)运用GC-MS技术,使用DB-5ms、DB-1701及DB-Wax三种色谱柱分析香精标准品得到137种香精标准品的保留指数;所述数据库中保留指数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浓度相同的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与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重复进样次6次,按照公式1-1计算,取其平均值获得;
所述GC-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DB-1701、DB-WAX毛细管色谱柱;载气:He纯度大于99.999%;恒线速度模式,流速为1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离子源: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50℃;数据采集模式:全离子扫描;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 11及NIST 11s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DB-5MS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1701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WAX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5min,后以10℃/min上升至230℃,保持15min;
保留指数的计算具体如下:
实验使用正构烷烃作为参照物化合物,将137种香精标准品与正构烷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样,测得香精与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根据线性升温公式1-1计算各香精组分的保留指数(RI):
式中,RI(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指数,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RT(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时间,RT(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
(3)再运用GC-TOF/MS分析香精标准品获得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GC-TOF/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载气:He(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程序升温条件:DB-5MS: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离子源:EI,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传输线温度:270℃;全离子扫描(Scan);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11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本发明公开了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叶样品粉碎过420μm标准筛,称取茶叶粉末1.00g于5mL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2ml香精的混合标准品溶液(10mg/L),涡旋3min,制成茶叶试样;将上步骤制备的茶叶试样,用5mL正己烷提取,常温下超声提取30min;3000r/min离心5min,移取1.0mL上层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后进GC-MS和GC-TOF/MS检测;
其中所述GC-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DB-1701、DB-WAX毛细管色谱柱;载气:He纯度大于99.999%;恒线速度模式,流速为1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离子源: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50℃;数据采集模式:全离子扫描;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11及NIST 11s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DB-5MS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1701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WAX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5min,后以10℃/min上升至230℃,保持15min;
(2)再运用GC-TOF/MS获得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GC-TOF/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载气:He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程序升温条件:DB-5MS: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离子源:EI,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传输线温度:270℃;全离子扫描(Scan);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11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3)将GC-MS检测得出的图谱使用谱库检索,与标准NIST 11和NIST 11s谱库进行比较,因茶叶基质复杂,对香精化合物有干扰,本实验以匹配度不小于80%为初步定性结果;
(4)再参照公式1-1,计算得到所有峰的保留指数;保留指数的计算如上所述;
(5)将实际测得的保留指数RI与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RI进行对比,实验获得的RI与数据库中RI的误差在±10以内;选取丰度较高的碎片离子为两个特征碎片离子,两个特征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偏差低于10ppm为定性标准,从而对物质进行准确鉴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可能添加至茶叶中的137种香精,运用GC-MS建立了137种香精的三柱(DB-5、DB-1701、DB-wax)保留指数库。优化了GC-MS的升温程序,对保留指数的精密度进行了考察,137种香精的保留指数日内RSD为0.004%-0.058%,日间RSD为0.005%-0.093%,说明了用保留指数定性的可靠性。建立的数据库用于茶叶香精的实际检测,结果表明检测香精同分异构体或者同系物时质谱检索匹配度易出现错误,而结合保留指数能有效的鉴定这些化合物。进一步运用GC-TOF/MS建立了茶叶中香精的精确质量数据库,讨论了精确质量数的质量精度。完善了3T2M1MS精准鉴定方法及数据库,该方法可在一次色谱分析过程中同时应用,在质谱谱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三柱保留指数和精确质量对香精进行精准定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运用3T2M1MS精准鉴定方法及数据库,能在无标准品的情况下,对茶叶中香精物质进行准确、可靠的筛查及鉴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2.4.1的图谱,其中A为未知化合物质谱图,B为丁酸苯乙酯质谱图,C为异丁酸苯乙酯质谱图。
图2是实施例中2.4.2的图谱,其中A为未知化合物质谱图,B为丁香酚质谱图,C为乙酰基丁香酚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GCMS-TQ8030(日本Shimadzu公司);Agilent 7200GC-TOF/MS(美国Agilent公司);Mettler Toledo PL303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SB-800DT型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台式低速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香精标准品:香叶醇、橙花醇等共137种,纯度大于90%(其中甲酸香叶酯大于55.0%),所有标准品均购于德国Dr公司、美国Alfa公司、美国Sigma公司、中国J&K公司等;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C7-C40、美国o2si公司);正己烷、丙酮均为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茶样从市场采集。
1.2分析条件
GC-MS条件:Agilent DB-5MS、DB-1701、DB-WAX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载气:He(纯度大于99.999%);恒线速度模式,流速为1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离子源: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50℃;数据采集模式:全离子扫描(SCAN);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 11及NIST 11s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DB-5MS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1701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WAX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5min,后以10℃/min上升至230℃,保持15min。
GC-TOF/MS条件: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载气:He(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程序升温条件:DB-5MS: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离子源:EI,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传输线温度:270℃;全离子扫描(Scan);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11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1.3标准溶液和试样的准备
1.3.1标准溶液的配置
香精的单标准溶液(1000mg/L):称取0.0100g香精单标标准品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溶解、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后得到浓度为1000mg/L的香精单标准溶液。于-20℃冰箱保存备用。其中2-乙酰呋喃、麦芽酚、异丁子香酚、4’羟基-2’-甲基苯乙酮、乙基麦芽酚、乙基香兰素、香草乙酮、邻香豆酸、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γ-丁内酯用5mL丙酮溶解后,以正己烷定容,制成香精单标准溶液。于-20℃冰箱保存备用。
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10mg/L):根据预实验实际情况,将标准品分为三组,每组标准品不超过50种,配制混标浓度为10mg/L的正己烷溶液作为标准工作液,于-20℃冰箱保存备用。
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10mg/L):称取移取1000mg/L的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100μL,加入5mL正己烷溶解,移入10mL容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制成储备液。于-20℃冰箱保存备用。
1.32试样制备与处理
茶叶样品粉碎过420μm标准筛,称取茶叶粉末1.00g于5mL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2ml香精的混合标准品溶液(10mg/L),涡旋3min,制成茶叶试样。
本实验方法将上步骤制备的茶叶试样,用5mL正己烷提取,常温下超声提取30min。3000r/min离心5min,移取1.0mL上层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后进GC-MS、GC-TOF/MS检测。
1.4保留指数的计算
实验使用正构烷烃作为参照物化合物,将137种香精标准品与正构烷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样,测得香精与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根据线性升温公式2-1计算各香精组分的保留指数(RI):
式中,RI(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指数,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RT(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时间,RT(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数据库的建立
本实验运用GC-MS技术,使用DB-5ms、DB-1701及DB-Wax三种色谱柱建立了137种香精标准品的保留指数数据库,并收集标准品的分子离子峰及质谱图。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与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重复进样次6次,按照公式1-1计算,取其平均值获得。运用GC-TOF/MS获得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据库还包括了化合物英文名、CAS号、分子式、使用ChewDraw软件计算出的137种香精的理论精确质量数(Mcal)、结构式等,详见表格1-1。
表1-1 137种香精3T2M1MS数据库
/表示未有此信息
2.2物质鉴定
茶叶试样中香精的鉴定采用谱库检索与保留指数和精确质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使用谱库检索,与标准NIST 11和NIST 11s谱库进行比较,因茶叶基质复杂,对香精化合物有干扰,本实验以匹配度不小于80%为初步定性结果,再参照公式1-1,计算得到所有峰的保留指数,将实际测得的保留指数RI与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RI进行对比(鉴定过程可同时采用多柱保留指数),当保留指数的误差在±10以内,认为结果是可靠的,再对比数据库中两个特征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碎片离子丰度等指标后对其定性,从而对物质进行准确鉴定。
2.3数据库的可靠性
2.3.1保留指数的精密度
由于保留指数的真实值是未知的,所以保留指数测量的准确度就只能通过重复性和精密度来进行评价。本实验对DB-5MS色谱柱上137种香精的保留指数的重复性进行了讨论。将香精标准物质与正构烷烃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连续重复进样6次、同一实验条件下连续6天进样,分别计算其保留指数。结果表明,137种香精的保留指数最大日内RSD为0.058%,最小日内RSD为0.004%,最大日间RSD为0.093%,最小日间RSD为0.005%,所得到的RSD结果令人满意,从而证明了相同实验条件下的保留指数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可以作为标准保留指数用于定性。优异的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使用的GC-MS配置了电子流量控制系统,而且岛津气相恒线速度控制方式使得RT在升温程序中尽量保持不变,重现性好,因此减少了色谱分析过程中RT的变化。
且实验结果如预期,对于相差一个或n个碳原子的同系物,每根色谱柱上的△RI约为100或者100n,三根色谱柱都符合此规律,因此证实了RI数据的可靠性。
2.3.2质量精度
质量精度(ppm)这个指标通常用来描述高分辨质谱的精确度,中高分辨率的质谱的质量精度通常可达到10ppm,向仪器注入137种浓度为2mg/L的标准溶液,在EI源70eV能量下分析香精化合物,因EI源为硬电离,对化合物产生较强的电子轰击,使得部分香精的精确分子量未检测到。本实验对检测到的94种香精的精确质量数质量精度进行了讨论,具体数据见表3-1。结果表明,94种目标物的ppm的绝对值均在0.01~7.86之间。因此,将质量精度设定为10ppm,认为在此范围内的精确质量数是可靠的。
2.4数据库的定性分析应用
茶叶香精的成分复杂,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或者同系物。对同一峰进行谱库检索,因质谱图十分相似,谱库检索结果可能给出几个匹配度高的化合物。故利用谱库检索给出的匹配度数据只能作为定性,不能作为最终定性依据,结合RI、及精确质量数才能确定化合物的最终归属。
2.4.1茶叶中添加丁酸苯乙酯和异丁酸苯乙酯的精确鉴定
如图1所示,A是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经谱库检索,结果显示丁酸苯乙酯(匹配度为96%,B)、异丁酸苯乙酯(匹配度为93%,C),两者为同分异构体,匹配度均高达90%以上,仅仅依靠谱库检索和匹配度高低来无法准确判断化合物归属。而由RI公式(1-1)计算可得到,该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的RI计算值为1391.5,3T1MS数据库中丁酸苯乙酯和异丁酸苯乙酯在DB-5MS色谱柱中的RI的参考值分别为1438.1和1391.2。该未知化合物的RI计算值与3T1MS数据库中异丁酸苯乙酯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分子及碎片离子精确质量数进行对比确证,确定该未知化合物是异丁酸苯乙酯。
2.4.2茶叶中添加乙酰基丁香酚的精确鉴定
如图2所示,在加标样品的检测中,对该未知化合物进行谱库检索时发现,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A),与丁香酚(B)和乙酰基丁香酚(C)和的匹配度分别为91.87%和92.37%,显然单纯根据谱库检索很难确定其归属。运用GC-TOF/MS分析,发现在m/z=206.0944处有一微弱的分子离子峰,还有164.0837和149.0599的碎片离子,对比3T2M1MS数据库,乙酰基丁香酚理论精确分子量:206.0943,特征碎片离子:164.0832和149.0597。该物质与乙酰基丁香酚的理论精确分子质量、碎片离子质量与之间的偏差均小于5ppm,同时计算该物质的DB-5MS,DB-1701、DB-wax三柱RI,与3T2M1MS数据库三柱RI值接近,由此可确定该峰为乙酰基丁香酚。
2.4.3茶叶中添加3种同分异构体的精确鉴定
某三种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色谱图谱库检索结果显示,峰1、峰2、峰3与化合物乙酸邻甲苯酯、乙酸间甲苯酯及乙酸对甲苯酯三种物质的匹配度均高达91%以上。查询建立的数据库可以发现,三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标准质谱图极为相似。因此,仅仅依靠匹配度定性不能确定化合物的最终归属。
经谱库检索,乙酸邻甲苯酯匹配度为94%、乙酸间甲苯酯匹配度为94%,、乙酸对甲苯酯匹配度为94%,三种化合物的匹配度均为94%。RI数据库中三种化合物的标准质谱图也十分相似。而由RI公式计算可得到,峰2的计算值为1157.2,数据库中的乙酸邻甲苯酯、乙酸间甲苯酯及乙酸对甲苯酯的RI参考值分别为1128.1、1157.3及1162.8。该峰计算值与建立的数据库中乙酸间甲苯酯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因此,可确定该峰是乙酸间甲苯酯。在规定条件下计算另外两峰的RI值,分别为1127.9、1162.9,与数据库进行对比,最终可以判定峰1、峰2、峰3分别对应化合物乙酸邻甲苯酯、乙酸间甲苯酯及乙酸对甲苯酯,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进行RI对比确证,由此可以看出,RI辅助定性可提高定性准确度。
2.4.4茶叶中添加橙花醇和香叶醇的精确鉴定
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谱库检索结果为橙花醇(匹配度为93%)、香叶醇(匹配度为93%),两者为同分异构体且匹配度一致,显然单纯根据谱库检索和匹配度定性无法确定该化合物的归属。而由RI公式计算可得到,该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的RI计算值为1249.5,3T1MS数据库中的橙花醇和香叶醇在DB-5MS色谱柱中的RI的参考值分别为1223.0和1249.2。该未知化合物的RI计算值与3T1MS数据库中香叶醇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进行RI对比确证,确定该未知化合物是香叶醇。
2.4.5茶叶中添加丁酸异戊酯和丁酸戊酯的精确鉴定
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谱库检索结果为丁酸异戊酯(匹配度为96%)、丁酸戊酯(匹配度为95%),两者为同分异构体,匹配度均高达90%以上,仅仅依靠谱库检索和匹配度高低来无法准确判断化合物归属。而由RI公式计算可得到,该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的RI计算值为1055.6,3T1MS数据库中丁酸异戊酯和丁酸戊酯的在DB-5MS色谱柱中RI参考值分别为1055.8和1093.5。该未知化合物的RI计算值与3T1MS数据库中丁酸异戊酯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进行RI对比确证,确定该未知化合物是丁酸异戊酯。
2.4.6茶叶中添加丁香酚和异丁子香酚的精确鉴定
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谱库检索结果为丁香酚(匹配度为96%)、异丁子香酚(匹配度为95%),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匹配度均高达90%以上,仅仅依靠谱库检索和匹配度高低来无法准确判断化合物归属。而由RI公式计算可得到,该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的RI计算值为1348.7,3T1MS数据库中的丁香酚和异丁子香酚在DB-5MS色谱柱中RI的参考值分别为1348.9和1443.8。该未知化合物的RI计算值与3T1MS数据库中丁香酚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进行RI对比确证,确定该未知化合物是丁香酚。
2.4.7茶叶中添加4种同系物的精确鉴定
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谱库检索结果为十一醛(匹配度为93%)、十四醛(匹配度为93%),十二醛(匹配度为92%)十六醛(匹配度为91%),以上物质互为同系物,显然单纯根据谱库检索和匹配度定性难以确定该未知化合物的归属。而由RI公式计算可得到,该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的RI计算值为1307.7,3T1MS数据库中的十一醛、十二醛、十四醛、十六醛在DB-5MS色谱柱中RI参考值分别为1307.5、1409.1、1610.1、1818.3。该未知化合物的RI计算值与3T1MS数据库中十一醛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进行RI对比确证,确定该未知化合物是十一醛。
2.4.8茶叶中添加丁酸和戊酸同系物的精确鉴定
某未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谱库检索结果为丁酸(匹配度为96%)、戊酸(匹配度为94%),两种物质为同系物,显然单纯根据谱库检索和匹配度定性很难确定该化合物的归属。而由RI公式计算可得到,该未知化合物在DB-5MS色谱柱上的RI计算值为779.2,3T1MS数据库中的丁酸和戊酸在DB-5MS色谱柱中的RI参考值分别为778.9和884.0。该未知化合物的RI计算值与3T1MS数据库中丁酸的RI参考值非常接近,再使用极性不同的色谱柱DB-1701及DB-WAX进行RI对比确证,确定该化合物是丁酸。
可见,通过精确质量数据分析,有效的提高了化合物筛查的可靠性。利用3T2M1MS精准定性方法及数据库可对茶叶中添加的香精物质进行精准鉴定。
3小结与讨论
建立基于“三个保留指数、两个精确质量数、一个质谱匹配度”(简称为3T2M1MS)的鉴定方法。使用该鉴定方法对茶叶中的香精成分进行定性,可以使质谱检索不易定性的成分得到准确可靠的鉴定。数据库提供了137种香精成分在DB-5ms、DB-1701、DB-wax色谱柱上的RI参考值及2个特征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验证了数据库用于定性的可靠性。数据库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提供的保留指数和精确质量数显著提高茶叶香精成分定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分析效率。

Claims (5)

1.一种3T2M1MS数据库,其特征是,包括137种香精标准品名称、保留指数和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具体如表1-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T2M1MS数据库,其特征是,还包括137种香精标准品的CAS号、分子式、结构式、理论精确质量数,具体如表1-1所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3T2M1MS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溶液的配制:用正己烷分别与137种香精单标准品配置成香精单标准溶液,再用香精单标准溶液混合得到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同时用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与正己烷配置相同浓度的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
(2)运用GC-MS技术,使用DB-5ms、DB-1701及DB-Wax三种色谱柱分析香精标准品得到137种香精标准品的保留指数;所述数据库中保留指数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浓度相同的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与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重复进样次6次,按照公式1-1计算,取其平均值获得;
所述GC-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DB-1701、DB-WAX毛细管色谱柱;载气:He纯度大于99.999%;恒线速度模式,流速为1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离子源: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50℃;数据采集模式:全离子扫描;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 11及NIST 11s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DB-5MS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1701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WAX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5min,后以10℃/min上升至230℃,保持15min;
保留指数的计算具体如下:
实验使用正构烷烃作为参照物化合物,将137种香精标准品与正构烷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样,测得香精与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根据线性升温公式1-1计算各香精组分的保留指数(RI):
<mrow> <mi>R</mi> <mi>I</mi>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o>=</mo> <mn>100</mn> <mo>&amp;times;</mo> <mi>z</mi> <mo>+</mo> <mn>100</mn> <mo>&amp;times;</mo> <mfrac> <mrow>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o>-</mo>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mo>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式中,RI(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指数,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RT(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时间,RT(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
(3)再运用GC-TOF/MS分析香精标准品获得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GC-TOF/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载气:He(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程序升温条件:DB-5MS: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离子源:EI,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传输线温度:270℃;全离子扫描(Scan);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11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3T2M1MS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标准溶液的配制包括:
香精的单标准溶液:称取0.0100g香精单标标准品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溶解、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后得到浓度为1000mg/L的香精单标准溶液,于-20℃以下的温度下保存备用;其中2-乙酰呋喃、麦芽酚、异丁子香酚、4’羟基-2’-甲基苯乙酮、乙基麦芽酚、乙基香兰素、香草乙酮、邻香豆酸、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γ-丁内酯用5mL丙酮溶解后,以正己烷定容,制成香精单标准溶液,于-20℃冰箱保存备用;
香精的混合标准溶液:将标准品分为三组,每组标准品不超过50种,配制混标浓度为10mg/L的正己烷溶液作为标准工作液,于-20℃以下的温度下保存备用;
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移取1000mg/L的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100μL,加入5mL正己烷溶解,移入10mL容量瓶中,以正己烷定容,制成储备液,于-20℃冰箱保存。
5.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茶叶样品粉碎过420μm标准筛,称取茶叶粉末1.00g于5mL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2ml香精的混合标准品溶液(10mg/L),涡旋3min,制成茶叶试样;将上步骤制备的茶叶试样,用5mL正己烷提取,常温下超声提取30min;3000r/min离心5min,移取1.0mL上层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后进GC-MS和GC-TOF/MS检测;
其中所述GC-MS分析条件:Agilent DB-5MS、DB-1701、DB-WAX毛细管色谱柱;载气:He纯度大于99.999%;恒线速度模式,流速为1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离子源: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50℃;数据采集模式:全离子扫描;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 11及NIST 11s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DB-5MS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1701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
DB-WAX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5min,后以10℃/min上升至230℃,保持15min;
(2)再运用GC-TOF/MS获得两个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GC-TOF/MS分析条件:AgilentDB-5MS毛细管色谱柱;载气:He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体积:1.0μL;程序升温条件:DB-5MS:初始温度40℃,以3℃/min升至150℃并保持10min,后以10℃/min上升至250℃,保持5min。离子源:EI,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传输线温度:270℃;全离子扫描(Scan);采集质量数范围:m/z 40-400。质谱数据采用NIST11标准谱库进行图谱检索;
(3)将GC-MS检测得出的图谱使用谱库检索,与标准NIST 11和NIST 11s谱库进行比较,因茶叶基质复杂,对香精化合物有干扰,本实验以匹配度不小于80%为初步定性结果;
(4)再参照公式1-1,计算得到所有峰的保留指数;保留指数的计算具体如下:
实验使用正构烷烃作为参照物化合物,将137种香精标准品与正构烷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样,测得香精与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根据线性升温公式2-1计算各香精组分的保留指数(RI):
<mrow> <mi>R</mi> <mi>I</mi>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o>=</mo> <mn>100</mn> <mo>&amp;times;</mo> <mi>z</mi> <mo>+</mo> <mn>100</mn> <mo>&amp;times;</mo> <mfrac> <mrow>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o>-</mo>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mo> <mi>R</mi> <mi>T</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式中,RI(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指数,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所含碳原子数,RT(x)表示未知物的保留时间,RT(z)表示未知物洗脱前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RT(z+1)表示未知物洗脱后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
(5)将实际测得的保留指数RI与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RI进行对比,实验获得的RI与数据库中RI的误差在±10以内;选取丰度较高的碎片离子为两个特征碎片离子,两个特征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偏差低于10ppm为定性标准,从而对物质进行准确鉴定。
CN201711320166.1A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Withdrawn CN1080624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0166.1A CN108062456A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20166.1A CN108062456A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2456A true CN108062456A (zh) 2018-05-22

Family

ID=6213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20166.1A Withdrawn CN108062456A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245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014A (zh) * 2019-10-29 2020-02-28 夏永刚 一种部分甲基化阿尔迪醇乙酸酯保留指数数据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1220738A (zh) * 2020-03-18 2020-06-02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安溪铁观音春茶杀青物仓储稳定性的方法
CN111402961A (zh) * 2020-02-28 2020-07-10 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物种gc-ms内源性代谢物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
CN112461941A (zh) * 2020-09-30 2021-03-09 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柴油族边界物质混合标准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8857A (zh) * 2021-10-20 2022-02-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味文具中未知挥发性成分的精准鉴定方法
CN115219620A (zh) * 2022-07-14 2022-10-21 西北大学 一种泾阳茯茶特异性识别挥发性成分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泾阳茯茶的鉴别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42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浙江大学 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
CN1763541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浙江大学 一种花茶品质鉴定方法
CN101571520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烟用香精的气相色谱多标法定量分析方法
US20100019140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Aviv Amirav Open probe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mple introduction for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CN102253144A (zh) * 2011-06-28 2011-11-23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油渍卷烟的方法
CN103076411A (zh) * 2013-01-07 2013-05-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测定茶叶中香气组分的分析方法
CN104950061A (zh) * 2015-06-05 2015-09-30 吴志明 快速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3542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浙江大学 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
CN1763541A (zh) * 2005-09-27 2006-04-26 浙江大学 一种花茶品质鉴定方法
CN101571520A (zh) * 2008-04-28 2009-11-04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烟用香精的气相色谱多标法定量分析方法
US20100019140A1 (en) * 2008-07-23 2010-01-28 Aviv Amirav Open probe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mple introduction for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CN102253144A (zh) * 2011-06-28 2011-11-23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油渍卷烟的方法
CN103076411A (zh) * 2013-01-07 2013-05-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测定茶叶中香气组分的分析方法
CN104950061A (zh) * 2015-06-05 2015-09-30 吴志明 快速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嘉慧: "茶叶中香精高通量筛查及精准鉴定方法研究", 《万方数据库》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014A (zh) * 2019-10-29 2020-02-28 夏永刚 一种部分甲基化阿尔迪醇乙酸酯保留指数数据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1402961A (zh) * 2020-02-28 2020-07-10 上海鹿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物种gc-ms内源性代谢物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
CN111220738A (zh) * 2020-03-18 2020-06-02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安溪铁观音春茶杀青物仓储稳定性的方法
CN112461941A (zh) * 2020-09-30 2021-03-09 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柴油族边界物质混合标准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8857A (zh) * 2021-10-20 2022-02-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味文具中未知挥发性成分的精准鉴定方法
CN114088857B (zh) * 2021-10-20 2024-03-01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味文具中未知挥发性成分的精准鉴定方法
CN115219620A (zh) * 2022-07-14 2022-10-21 西北大学 一种泾阳茯茶特异性识别挥发性成分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泾阳茯茶的鉴别方法
CN115219620B (zh) * 2022-07-14 2024-01-26 西北大学 一种泾阳茯茶特异性识别挥发性成分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泾阳茯茶的鉴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2456A (zh) 一种3t2m1ms数据库及其建立方法以及茶叶中香精成分的鉴定方法
Zoccali et al. Fast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 review of the last decade
Jiang et al. Analysis of curcuminoids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lores et al. QuEChERS‐based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multifamily analysis of phytohormones in vegetables by UHPLC‐MS/MS
Sommella et al. Chemical profiling of bioactive constituents in hop cones and pellets extracts by online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d direct infusion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CN103983725B (zh) 一种香精香料中香豆素和黄樟素的快速测定方法
Liu et al. High‐speed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jor constituents in Radix Paeoniae Rubra by fast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diode‐array detection and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CN104655767A (zh) 一种电子烟烟液中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和香豆素的同时测定方法
CN102636581A (zh) 同时检测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桔霉素的液相色谱-荧光法
Marti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pomegranate standard and new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pomegranate polyphenols
Liu et al.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study between HPLC fingerprints and antioxidant of honeysuckle extract
Li et al. A universal quantitative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qNMR)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urity of dammarane‐type ginsenosides
CN104655775B (zh) 一种食用香精香料中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的测定方法
CN106680409B (zh) 一种茶叶香气成分中旋光异构体的检测方法
Sommella et al. Flavonoid Composition of Tarocco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Clone “Lempso” and Fast Antioxidant Activity Screening by DPPH‐UHPLC‐PDA‐IT‐TOF
Meng-Ying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s in the stems and roots of Ephedra sinica via GC-MS-based plant metabolomics
Zhang et al. Rapi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dulterant Lonicera species in preparations of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Ge et al.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and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discriminant analysis to evaluate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from different regions
Li et al. Stable isotope labeling‐assisted GC/MS/M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ethyleugenol in food samples
Chen et al. Low‐temperature headspace‐trap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the fruit of Lycium barbarum L.
Faber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ype B fumonisin mycotoxins in maize and maize‐based pro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a QqQ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Wang et al.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rs and fragrances added to tea by using GC–MS
CN106053634A (zh) 一种熟肉制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检测方法
Xu et 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nin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in Pulsatilla cernua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N107966518A (zh) 一种无烟气烟草制品的处理方法及无烟气烟草制品中小分子醛的测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