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轿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是车辆行驶过程中重要的安全配件,可以给于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观察视野。但是由于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外部环境不同,因此在遇到下雨、下雪、起雾等不良天气时容易造成汽车后视镜镜面模糊从而导致驾驶人员不能很好的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外路况,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针对这一后视镜镜面模糊的问题所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对后视镜的镜面进行加热,通过加热使得附着于后视镜镜面上的雨水蒸发,从而达到清理后视镜镜面的目的。但是这一现有技术的加热方法不仅除水除雾效果差、响应慢,而且对于部分行车环境无法适用,例如下雨天,当雨水连续的冲刷后视镜时附着于镜面上的水珠无法通过加热快速消除,因此仍然存在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的能见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轿车后视镜,其可以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在开口位置自动形成气墙,因此减少了外部环境对于玻璃组件的影响,提高了雨天行车的后视镜能见度。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轿车后视镜,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壳体内位于开口所在位置安装有一玻璃组件,所述壳体上位于开口的上方设有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朝向玻璃组件的镜面,所述第二气嘴沿开口的轴向朝外,以使得第二气嘴喷出的气流在壳体外且位于开口的上方形成气墙,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供给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压缩空气的供气腔,所述壳体内靠近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的位置设有一均压腔,所述供气腔通过供气管路与均压腔连通,所述均压腔通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连通,所述供气腔一体式成型于壳体的内侧壁上,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路,进气管路的出气端与供气腔连通,进气管路的进气端朝向壳体背离开口的方向。通过进气管路和供气腔可以自动收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高速气流,从而形成压缩空气,用于供给均压腔,再通过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喷出,所述的第二气嘴喷出的气流在靠近开口位置的上方形成挡雨气墙,通过气墙有效的隔离雨水对于玻璃组将镜面的影响,达到在雨天提高后视镜能见度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供气腔包括进气腔和增压腔,所述进气管路与进气腔连通,进气腔与增压腔连通,增压腔与壳体内的供气管路连通,所述增压腔内设有转子和多个叶片,全部的叶片沿转子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转子上对应于各叶片的位置均设有导向槽,各叶片沿转子的径向滑动配合于各自对应的导向槽内,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驱使转子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主动轴伸入至增压腔内且与转子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的轴线与增压腔的中轴线偏心设置,当转子带动叶片转动时各叶片分别与增压腔的内侧壁抵靠,全部的叶片将增压腔内侧壁和转子外侧壁之间的空腔分隔成多个体积不等的子腔室,所述均压腔通过供气管路与增压腔内体积最小的子腔室所对应的位置连通,所述进气腔与增压腔内体积最大的子腔室所对应的位置连通。通过设置增压腔,且在增压腔内设置转子和叶片可以使得供给均压腔的空气经过增压腔的压缩增压,因此气流压力大,形成的气墙隔离效果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增压腔内设有限位环,所述的转子为圆盘状结构,转子朝向限位环的端面内凹形成中心凹槽,所述限位环的一端与增压腔的内侧壁固定,所述限位环的另一端朝转子所在位置延伸至中心凹槽内,所述导向槽贯穿中心凹槽的侧壁,所述叶片背离增压腔的端部与限位环的外侧壁滑动配合。通过设置限位环,可以避免叶片从导向槽内脱落,同时也起到对于叶片的支撑作用,提高了叶片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进气腔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进气腔的侧壁转动配合,转动轴上沿周向固定有多个挡水板,各挡水板沿转动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挡水板与进气腔的内侧壁之间留有过水间隙。通过挡水板可以使得进气管路内随空气进入进入进气腔内的水汽撞击挡水板,达到滤水的效果,减少水汽进入增压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进气管路与进气腔的上部连通,进气腔的底部设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沿转动轴转动方向延伸至所述积水槽的槽底与进气腔的内侧壁之间过渡连接。通过设置积水槽可以将挡水板上滴落的水滴汇聚,然后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水小孔,所述排水小孔位于积水槽的下方且排水小孔的上端沿竖直方向与积水槽的最低处连接。通过排水小孔可以有效的排出积水槽内的积水,同时排水小孔的连接处位于积水槽的最低处,因此可以使得连接处浸没于积水内,根据水的不可压缩性可以保证进气腔的压力,达到保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进气腔和增压腔之间设有过渡气腔,所述进气腔通过第一通孔与过渡气腔连通,增压腔通过第二通孔与过渡气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过渡气腔内积水的排水管组件,所述排水管组件包括支管和射流管,所述射流管沿水平方向贯穿壳体,所述射流管的轴线与壳体上开口的中轴线平行,所述支管的一端与射流管的中间位置连通,支管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与过渡气腔的底部连通,所述支管朝射流管内气流方向的水平相反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支管的轴线与射流管位于支管连接处的轴线呈小于90度的夹角相交。通过排水管组件的射流效应,可以使得自动抽离过渡气腔内的积水,其排水效果好,不易发生支管堵塞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玻璃组件包括多边形的主玻璃板和至少一个侧玻璃板,所述侧玻璃板与主玻璃板上对应的侧边相邻设置,且侧玻璃板与主玻璃板之间转动配合,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杆和用于带动驱动杆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主玻璃板的背面固定,且驱动杆的轴线垂直于主玻璃板的背面,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杆带动主玻璃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移动,所述侧玻璃板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侧玻璃板远离主玻璃板的一端沿主玻璃板的厚度方向随主玻璃板同步移动限位机构。通过设置侧玻璃板可以使得侧玻璃板提供不同的视野角度,从而大大缩小单一平面的主玻璃板反射观察的视野盲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首先,通过进气管路可以自动采集车辆行驶过程的高速气流,使得第二气嘴在开口处形成风墙,用于隔绝雨水对于玻璃组件镜面的污染,第一气嘴朝玻璃组件的镜面吹气,达到清扫玻璃组件镜面的目的,从而提高玻璃组件镜面的净度,最终实现后视镜的能见度好,其次,通过设置增压腔可以进一步的对进气腔进行增压,避免在车辆缓速过程中均压腔的气压不足而导致第二气嘴无法有效的形成挡雨气墙,最后,通过设置侧玻璃板,且通过主玻璃板的移动即可控制侧玻璃板的角度,因此观察视野广,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轿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3中“E-E”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玻璃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F-F”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还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图7的后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玻璃组件中弹性体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壳体,3、开口,4、玻璃组件,4.1、主玻璃板,4.2、侧玻璃板,4.3、铰接轴,4.4、弹性胶条,5、驱动杆,6、驱动机构,6.1、伺服电机,6.2、传动齿轮,7、限位机构,7.1、滑块,7.2、滑轨,8、弹性体,8.1、软玻璃,8.2、导光条,8.3、反光板,8.4、磁流变弹性体,9、励磁装置,10、驱动电机,10.1、主动轴,11、均压腔,11.1、气管,12、供气腔,12.1、进气腔,12.1a、积水槽,12.2、增压腔,12.3、过渡气腔,12.4、第一通孔,12.5、第二通孔,13、进气管路,14、转子,14.1、导向槽,14.2、中心凹槽,15、叶片,16、限位环,17、转动轴,18、挡水板,19、排水小孔,20、排水管组件,20.1、射流管,20.2、支管,21、第一气嘴,22、第二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轿车后视镜。
本发明提供一种轿车后视镜,包括如图1所示的底座1,底座1上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上设有开口3,壳体2内位于开口3所在位置安装有一玻璃组件4,所述壳体上位于开口的上方设有第一气嘴21和第二气嘴22,所述第一气嘴21朝向玻璃组件4的镜面,所述第二气嘴22沿开口3的轴向朝外,以使得第二气嘴22喷出的气流在壳体2外且位于开口3的上方形成气墙,所述壳体2内设有用于供给第一气嘴21和第二气嘴22压缩空气的供气腔12,所述壳体2内靠近第一气嘴21和第二气嘴22的位置设有一均压腔11,所述供气腔12通过供气管路(图中未示出)与均压腔11连通,所述均压腔11通过气管11.1分别与第一气嘴21和第二气嘴22连通,所述的第二气嘴22为长条形的气流孔,所述第二气嘴2沿水平方向设于壳体2位于开口3的上方,当供气腔12朝均压腔11输送压缩空气时所述均压腔通过气管11.1使得第一气嘴21和第二气嘴22均朝气嘴外喷气,所述第一气嘴21朝玻璃组件4的镜面的镜面吹气达到净化玻璃组件4镜面的作用,第二气嘴22朝开口3外且沿水平方向朝下倾斜喷气,从而使得开口3上方形成挡雨气墙。所述供气管路一体式成型于壳体2内,所述供气腔12集成于壳体2的内侧壁上,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与供气腔12连通的进气管路13,进气管路13的出气端与供气腔12连通,进气管路13的进气端朝向壳体2背离开口3的方向,即如图1所示的进气管路13进气端的朝向与车辆前行过程中外部气流作用于壳体2上的风向相对,由此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外部气流吹入进气管路13并输送空气至供气腔12内,使得供气腔12的气压上升。
作为优选,进气管路13位于壳体2外侧壁上的管口处外扩形成外大内小的喇叭口(图中未示出),即壳体2的外侧壁上内凹形成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小口端与进气管路13连通。
实施例一:
其结构与上述汽车后视镜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供气腔12包括进气腔12.1和增压腔12.2,所述进气管路13与进气腔12.1连通,进气腔12.1与增压腔12.2连通,增压腔12.2与壳体2内的供气管路连通。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增压腔12.2内设有转子14和多个叶片15,全部的叶片15沿转子14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转子14上对应于各叶片14的位置均设有导向槽14.1,各叶片15沿转子14的径向滑动配合于各自对应的导向槽14.1内,所述壳体2内设有用于驱使转子14转动的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主动轴10.1伸入至增压腔12.2内且与转子14固定连接,当转子14带动叶片15转动时所述叶片15靠近增压腔12.2内侧壁的一端与增压腔12.2的内侧壁抵靠且滑动配合,所述转子14的轴线与增压腔12.2的中轴线偏心设置,即转子14的轴线和增压腔12.2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以使得增压腔12.2内位于任意相邻两个叶片15之间的容积随转子14的转动呈线性变化。当两个叶片15之间的容积减少以使得空气受到压缩时与壳体2内的供气管路连通,当两个叶片15之间的容积增加以使得空气膨胀时与进气腔12.1连通。即所述供气管路与增压腔12.2位于两个叶片15之间的容积较小的位置连通,所述进气腔12.1与增压腔12.2位于两个叶片15之间的容积较大的位置连通,所述叶片15朝与供气管路连接处位置转动时两个叶片15之间的空气压缩至与供气管路连通,所述叶片15朝与进气腔12.1连接处位置转动时两个叶片15之间的空气膨胀形成负压从进气腔12.1内吸取空气。换句话说,全部的叶片15将增压腔12.2内侧壁和转子14外侧壁之间的空腔分隔成多个体积不等的子腔室,所述均压腔11通过供气管路与增压腔12.2内体积最小的子腔室所对应的位置连通,所述进气腔12.1与增压腔12.2内体积最大的子腔室所对应的位置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增压腔12.2内设有限位环16,所述的转子14为圆盘状结构,转子14朝向限位环16的端面内凹形成中心凹槽14.2,所述限位环16的一端与增压腔12.2的内侧壁固定,所述限位环16的另一端朝转子14所在位置延伸至中心凹槽14.2内,所述导向槽14.1贯穿中心凹槽14.2的侧壁,所述叶片15背离增压腔12.2的端部与限位环16的外侧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16的端面与中心凹槽14.2的槽底之间通过平面轴承转动配合。
实施例二:
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进气腔12.1内设有转动轴17,转动轴17的两端分别与进气腔12.1的侧壁转动配合,转动轴17上沿周向固定有多个挡水板18,各挡水板18沿转动轴17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挡水板18与进气腔12.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过水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18上设有筛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路13与进气腔12.1的上部连通,进气腔12.1的底部设有积水槽12.1a,所述积水槽12.1a沿转动轴17转动方向延伸至所述积水槽12.1a的槽底与进气腔12.1的内侧壁之间过渡连接。具体地,所述积水槽12.1a的槽底与进气腔12.1的内侧壁相切。
作为优选,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2外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水小孔19,所述排水小孔19位于积水槽12.1a的下方且排水小孔19的上端沿竖直方向与积水槽12.1a的最低处连接。
实施例三:
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腔12.1和增压腔12.2之间设有过渡气腔12.3,所述进气腔12.1通过第一通孔12.4与过渡气腔12.3连通,增压腔12.2通过第二通孔12.5与过渡气腔12.3连通,且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通孔12.5与增压腔12.2连通处的位置位于相邻两个叶片15之间的容积较大的位置。
实施例四:
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过渡气腔12.3内积水的排水管组件20,所述排水管组件20包括支管20.2和射流管20.1,所述射流管20.1沿水平方向贯穿壳体2,所述射流管20.1的轴线与壳体2上开口3的中轴线平行,所述支管20.2的一端与射流管20.1的中间位置连通,支管20.2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与过渡气腔12.3的底部连通,所述支管20.2朝射流管20.1内气流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支管20.2的轴线与射流管20.1位于支管20.2连接处的轴线呈小于90度的夹角相交,作为优选,所述的夹角为45度。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外部气流通过射流管20.1以使得射流管20.1内产生气流或者水流时所述射流管20.1通过射流产生的负压抽取支管20.2内的介质,从而达到对于过渡气腔12.3内积水的主动抽离,其较大的抽离力可以避免支管20.2堵塞。同时当外部环境为晴天时,所述射流管20.1和过渡气腔12.3内均没有积水,因此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射流管20.1不会带出支管20.2的空气,同时由于射流管20.1内的空气受到压缩形成高压,因此会使得支管20.2内保持高压,实现对于过渡气腔12.3的保压作用。
实施例五:
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玻璃组件4包括多边形的主玻璃板4.1和至少一个侧玻璃板4.2,所述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上对应的侧边相邻设置,且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相邻的侧边之间通过铰接轴4.3或者弹性胶条4.4连接,以使得所述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可以相对转动至呈一定的夹角,所述壳体2内设有驱动杆5和用于带动驱动杆5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杆5的一端与主玻璃板4.1的背面固定,且驱动杆5的轴线垂直于主玻璃板4.1的背面所在的平面,所述驱动机构6通过驱动杆5带动主玻璃板4.1沿自身厚度方向移动,所述侧玻璃板4.2与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设有一限位机构7,用于限制侧玻璃板4.2远离主玻璃板4.1的一端沿主玻璃板4.1的厚度方向随主玻璃4.1同步移动,即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连接的一端随主玻璃板4.1移动时所述侧玻璃板4.2远离主玻璃板4.1的另一端不同步移动或者移动的速度不等,以使得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之间的夹角随主玻璃板4.1的移动而连续变化。
实施例六:
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五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7包括滑块7.1和滑轨7.2,滑轨7.2固定安装在侧玻璃板4.2的背面,所述滑块4.1的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铰接,滑块4.1的另一端与滑轨4.2滑动配合。
作为实施例六的替代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7为弹性拉绳,弹性拉绳的一端与侧玻璃板4.2的背面远离主玻璃板4.1的位置固定,弹性拉绳的另一端与壳体2的内表面固定。
作为实施例六的另一种替代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7包括定磁片、动磁片和塑料导轨,塑料导轨固定于侧玻璃板4.2的背面,动磁片滑动配合于塑料导轨内,所述定磁片固定于壳体2内且位于动磁片所对应的位置,所述定磁片和动磁片之间留有间距且磁性相吸。
上述限位机构7的目的在于使得主玻璃板4.1沿自身厚度方向移动时带动侧玻璃板4.2同步发生倾斜,即侧玻璃板4.2远离主玻璃板4.1的部分与侧玻璃板4.2靠近主玻璃板4.1的部分沿主玻璃板4.1的厚度方向形成位移。而本发明无法在文中对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全部现有技术进行穷举,因此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常规限位机构7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七:
其结构与实施例六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相对转动的可转动角度小于30度,即主玻璃板4.1的镜面所在的平面与侧玻璃板4.2的镜面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15度。
实施例八:
如图7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主玻璃板4.1为四边形,所述侧玻璃板4.2为四块,四块侧玻璃板4.2沿主玻璃板4.1的周向依序设置,且各侧玻璃板4.2与主玻璃板4.1上相对应的侧边均通过一弹性胶条4.4连接,各弹性胶条4.4首尾相连形成一环形的弹性胶圈,任意相邻两个侧玻璃板4.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弹性体8。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体8为透明材质制成,例如透明的硅胶、软玻璃等。
进一步地,各侧玻璃板4.2上均设有一限位机构7。
实施例九:
其结构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所述弹性体8包括依序堆叠的软玻璃8.1、导光条8.2、反光板8.3和磁流变弹性体8.4,所述壳体2内设有用于驱使磁流变弹性体8.4固化的励磁装置9,即励磁装置9通电后产生磁场,所述磁流驱使弹性的磁流变弹性体8.4固化。当励磁装置9断电后所述磁场消失,以使得所述磁流变弹性体8.4复位至弹性状态。所述壳体2内设有用于供给导光条8.2光线的光源(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2内设有多个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各光源与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当对应的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接收检测信号并控制对应的光源发光以使得对应的弹性体产生光带,给于驾驶员视觉提醒。
作为优选,上文中所述的主玻璃板4.1和侧玻璃板4.2均为镜面玻璃,主玻璃板4.1和侧玻璃板4.2的镜面在开口3处朝外,主玻璃板4.1和侧玻璃板4.2的背面朝内。
实施例十:
所述的驱动机构6包括伺服电机6.1和传动齿轮6.2,所述驱动杆5为齿轮轴或者驱动杆上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6.2与驱动杆5啮合或者与驱动杆5上的从动齿轮啮合,用于带动驱动杆5沿自身轴向移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