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4890B -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4890B
CN108044890B CN201711232660.2A CN201711232660A CN108044890B CN 108044890 B CN108044890 B CN 108044890B CN 201711232660 A CN201711232660 A CN 201711232660A CN 108044890 B CN108044890 B CN 1080448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valve
gear
components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26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44890A (zh
Inventor
吕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nj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nj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nj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nj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326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44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044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4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44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4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3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7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aul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需要使用一种脱模模具,包括如下步骤:A、气动脱模: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模与固定模分开,打开第一阀门,对连通管进行通气,气体对零部件产生推力,使得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产生缝隙;B、预分离:启动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第一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控制通孔的进气量,使得通孔内压力得以控制;C、推动脱模:推动顶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彻底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通孔、控制机构和顶杆等的设置,防止了零部件发生弯折问题,也提高了脱模效率。

Description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加工模具脱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公知的电脑零部件注塑成型机脱模装置,其脱模是采用手工操作,在使用成型机注塑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将活动模抬起,然后将零部件从固定模上取下,不仅操作速度慢,操作难度也比较大,不适应于全自动转盘注塑的生产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2239538.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操作的电脑全自动转盘注塑成型机自动脱模装置,在电脑全自动转盘注塑成型机转盘上设有若干个自动注塑脱模模具,在自动注塑脱模模具的水平面上的脱模工位安装有一个自动脱模汽(油)缸,自动脱模汽(油)缸安装在电脑全自动转盘注塑成型机的底座上。工作时,在电脑的全自动控制下,注塑后的自动注塑脱模模具转到脱模工位,活动模在模具伸缩杆的带动下缩回分模,同时自动脱模汽(油)缸靠紧自动注塑脱模模具,伸出脱模顶杆将固定模上的注塑成型件顶落,然后缩回脱模顶杆,活动模在模具伸缩杆的带动下伸出合模,完成一次脱模工序。
以上方案通过汽(油)缸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但以上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顶杆与零部件接触的面积较小,在使用脱模顶杆顶落零部件时,而零部件远离顶杆与零部件接触的一侧与固定模仍然处于粘贴的状态,将会产生零部件一侧已顶离固定模,而另一侧粘连的问题,脱模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使零部件发生弯折,造成零部件的损坏,或者需要操作人员顶动数次,才能将零部件顶离固定模,延长脱模时间,降低脱模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在脱模时,防止零部件发生弯折,并能提高脱模效率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本方案中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需要使用一种脱模模具,脱模模具包括机架,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活动模,机架上固定有固定模,活动模与固定模之间形成有模具腔,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模滑动的驱动机构,固定模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顶动零部件的顶杆,固定模内开有与模具腔连通的通孔,通孔竖向均布在模具腔的一侧,机架上固定有连通管,连通管与通孔连通,连通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机架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阀门开度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扇齿轮、竖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齿条和横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限位楔杆,齿条的一端为第一楔面端,齿条通过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的楔面端相抵,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一阀门的阀杆固定连接,齿条与第一阀门的阀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齿条远离第一扇齿轮的一侧与限位楔杆的杆壁相抵,限位楔杆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齿条上开有楔孔,限位楔杆上等间距滑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插入楔孔内的楔块,每个楔块均与限位楔杆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包括如下步骤:
A、气动脱模: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模与固定模分开,打开第一阀门,对连通管进行通气,气体对零部件产生推力,使得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产生缝隙;
B、预分离:启动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第一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控制通孔的进气量,使得通孔内压力得以控制;
C、推动脱模:推动顶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彻底脱离。
本方案的原理为:A、气动脱模: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模与固定模分开,打开第一阀门,对连通管进行通气,气体对零部件产生推力,使得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产生缝隙;机架可对整个模具进行支撑,零部件可在模具腔内注塑成型,零部件成型之后,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将驱动活动模与固定模分开,然后使用通孔对零部件进行预脱模,打开第一阀门,连通管连通,对连通管进行通气,气体将顺着连通管进入到通孔内,通孔对模具腔竖向的各处进行通气,气体将对零部件产生一定的推力,使得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产生缝隙。
B、预分离:启动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第一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控制通孔的进气量,使得通孔内压力得以控制;控制机构用于对第一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机构逐渐开大第一阀门,先转动第一扇齿轮,第一扇齿轮将间歇地与齿条相啮合,并间歇地带动齿条滑动,当第一扇齿轮带动齿条运动时,齿条向远离第一阀门的方向运动,齿条的第一楔面端向靠近限位楔杆楔面端的方向运动,限位楔杆上一个楔块将从齿条的楔孔内滑出,而限位楔杆上另一个楔块将滑入到楔孔内,并对齿条进行再次限位,齿条与第一阀门的距离更远,第一阀门的开度增大。
第一扇齿轮继续转动,第一扇齿轮也将转动到与齿条脱离啮合的位置,齿条停止运动,接着第一扇齿轮又与齿条啮合,第一扇齿轮又带动齿条向下运动一定的距离,第一阀门的开度继续增大,齿条一直向远离第一阀门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阀门的开度逐渐增大,直到齿条的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的楔面端相抵,齿条继续运动,并推动限位楔杆向远离齿条的方向运动,限位楔杆上的楔块与齿条的楔孔完全分离,齿条将不受楔块的限制,当第一扇齿轮再次与齿条分离时,第二弹簧将会拉动齿条复位,第一阀门开度减小,齿条的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的楔面端分离;接着第一扇齿轮继续转动又与齿条啮合,重复以上操作,经过多次循环操作后,第一扇齿轮停止转动,也使得连通管内经过多次气量变大到变小的过程,气体从连通管流入通孔内,并在通孔内也同样进行多次的变大到变小的过程通孔气体将对零部件进行多次往复地推动,零部件将各处将逐渐脱离固定模,以使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的粘连面积降到更小,从而达到预分离的目的,也避免了气体压力瞬间过大直接将零部件瞬间吹离固定模,防止零部件因坠落或者撞击其他物体而受到的损坏。
C、推动脱模:推动顶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彻底脱离;最后推动顶杆向模具腔内滑动,顶杆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彻底脱离,完成了零部件的脱模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通孔、控制机构和顶杆等的设置,使得零部件在脱模的过程中,进行完对零部件各处与固定模进行预脱离后,使用顶杆对零部件进行进一步脱离操作,零部件竖向的各处将均受到顶压力的作用,不仅可防止零部件脱模时只局部受力而发生的弯折问题,还可防止多次脱模操作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脱模效率。
进一步,固定模内开有一侧与模具腔连通的空腔,顶杆滑动连接在空腔内,顶杆与空腔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空腔上连通有进气管,空腔上开有排气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对空腔内充压的储气机构。启动储气机构,储气机构对空腔进行充气,空腔内气压增大,气体将推动顶杆向模具腔内滑动,顶杆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彻底脱离,完成了零部件的脱模操作,关闭储气机构,空腔内的气体从排气孔排出,空腔内气压减小,第一弹簧将拉动顶杆复位。
进一步,储气机构包括活塞缸,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齿条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缸上开有补气孔,活塞缸连通有储气囊,活塞缸与储气囊的连通处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储气囊与空腔连通,储气囊与空腔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阀门。当齿条都带动活塞向活塞缸内进行运动,活塞推动气体进入到储气囊内,储气囊对气体进行储存,单向进气阀的设置,可防止储气囊内的气体到流入活塞缸内,当齿条经过多次循环运动后,且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的粘连面积已降到更小时,打开第二阀门,气体将从储气囊内进入到空腔内,以实现驱动顶杆运动的操作。
进一步,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启闭第二阀门的延时机构,延时机构包括第二扇齿轮、第一齿轮、第三扇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扇齿轮、第一齿轮、第三扇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齿轮与第三扇齿轮同轴相连,第二扇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三扇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机架的转动连接处连接有扭簧,第二齿轮上固定连接有压动楔杆,第二阀门的阀杆上连接有受压楔杆,受压楔杆与压动楔杆相抵,受压楔杆与第二阀门的阀壁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当齿条首次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开到最大后,启动延时机构,转动第二扇齿轮,第二扇齿轮将间歇地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将带动第三扇齿轮间歇地转动,第二扇齿轮每转动一圈,第三扇齿轮将转动一定的角度,循环多次后,储气囊内储存了一定的气体,而第三扇齿轮也将与第二齿轮啮合,并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将带动压动楔杆与受压楔杆分离,压动楔杆与受压楔杆分离后,第五弹簧将推动受压楔杆运动,第二阀门将打开,储气囊内的气体将进入到空腔内,以实现对顶杆的驱动;同时第三扇齿轮与第二齿轮脱离啮合,扭簧将推动第二齿轮复位,第二齿轮带动压动楔杆重新与受压楔杆相抵,压动楔杆将推动受压楔杆复位,第二阀门将被关闭;同时第二扇齿轮停止转动,整个延时机构停止运行。
进一步,机架上固定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扇齿轮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扇齿轮固定连接,活塞缸远离活塞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启动第二电机的第一按钮,受压楔杆远离第二阀门的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关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第二按钮。齿条带动活塞循环上、下运动时,活塞也将循环地与第一按钮间歇的接触,并使第二电机间歇的启动和关闭,从而实现了第二电机自动启动和关闭,第二电机间歇地启动,与第二扇齿轮间歇地转动一定的角度配合,更延长了启动压动楔杆转动的时间,更能保证延时机构的延时时间,也保证了气体对零部件的作用时间,也使得储气囊可充入足够量的气体;当压动楔杆脱离与受压楔杆相抵时,第五弹簧推动受压楔杆向远离第二阀门的一侧运动,受压楔杆将触碰第二按钮,从而实现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自动关闭,从而完成了脱模操作。
进一步,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活动模滑动连接在滑块上,固定模固定连接在滑块上,第一扇齿轮同轴相连有凸轮,凸轮与滑块相抵,驱动机构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凸轮与第六弹簧配合,使得滑块往复运动,滑块将带动固定模往复地运动,使得固定模产生振动,从而加快了脱离时间,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实施例中脱模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1处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2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机架1、滑块2、活动模3、固定模4、气缸5、通孔6、顶杆7、限位楔杆8、楔块9、齿条10、连通管11、第一滑阀12、凸轮13、第一扇齿轮14、第二按钮15、压动楔杆16、第二齿轮17、第三扇齿轮18、第一齿轮19、第二扇齿轮20、第二电机21、受压楔杆22、第二滑阀23、储气囊24、活塞25、活塞缸26、第一按钮27、单向进气阀28。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实施例基本参考图1-图3所示: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需要使用一种脱模模具,脱模模具包括机架1,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滑块2与机架1之间焊接有第六弹簧,滑块2上滑动连接有活动模3,滑块2上焊接有固定模4,活动模3与固定模4之间形成有模具腔,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活动模3滑动的气缸5,固定模4内开有左侧与模具腔连通的空腔,空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7,顶杆7与空腔壁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空腔上连通有进气管,空腔上开有排气孔,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对空腔内充压的储气机构,储气机构包括活塞缸26,活塞缸26内滑动连接有活塞25,齿条10的下端与活塞25焊接,活塞缸26上开有补气孔,活塞缸26连通有储气囊24,活塞缸26与储气囊24的连通处安装有单向进气阀28,储气囊24与空腔连通,储气囊24与空腔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二滑阀23。
固定模4内开有与模具腔连通的通孔6,通孔6竖向均布在模具腔的右侧,机架1上通过卡箍卡接有连通管11,连通管11与通孔6连通,连通管11上安装有第一滑阀12,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第一滑阀12开度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第一扇齿轮14、竖向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齿条10和横向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限位楔杆8,第一扇齿轮14同轴相连有凸轮13,凸轮13与滑块2相抵,齿条10的下端为第一楔面端,齿条10通过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8的楔面端相抵,齿条10的上端与第一滑阀12的阀杆焊接,齿条10与第一滑阀12的阀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齿条10左侧与限位楔杆8的杆壁相抵,限位楔杆8与机架1之间焊接有第三弹簧,齿条10上开有楔孔,限位楔杆8上竖向等间距滑动连接有五个用于插入楔孔内的楔块9,每个楔块9均与限位楔杆8之间焊接有第四弹簧。
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启闭第二滑阀23的延时机构,延时机构包括第二扇齿轮20、第一齿轮19、第三扇齿轮18和第二齿轮17,第二扇齿轮20、第一齿轮19、第三扇齿轮18和第二齿轮17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第一齿轮19与第三扇齿轮18同轴相连,第二扇齿轮20与第一齿轮19啮合,第三扇齿轮18与第二齿轮17啮合,第二齿轮17与机架1的转动连接处焊接有扭簧,第二齿轮17上焊接有压动楔杆16,第二滑阀23的阀杆上焊接有受压楔杆22,受压楔杆22与压动楔杆16相抵,受压楔杆22与第二滑阀23的阀壁之间焊接有第五弹簧,机架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21,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扇齿轮14焊接,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与第二扇齿轮20焊接,活塞缸26底端安装有用于启动第二电机21的第一按钮27,受压楔杆22上方安装有用于关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21的第二按钮15。
零部件成型之后,启动气缸5,气缸5将驱动活动模3与固定模4分开,然后使用通孔6对零部件进行预脱模,对连通管11进行通气,气体将顺着连通管11进入到通孔6内,通孔6对模具腔竖向的各处进行通气,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将带动第一扇齿轮14转动,第一扇齿轮14将间歇地与齿条10相啮合,并间歇地带动齿条10滑动,当第一扇齿轮14带动齿条10运动时,齿条10向下运动,限位楔杆8上从上至下的第一个楔块9将从齿条10的楔孔内滑出,而限位楔杆8上第二个楔块9将滑入到楔孔内,并对齿条10进行再次限位,齿条10与第一滑阀12的距离更远,第一滑阀12的开度增大。
第一扇齿轮14继续转动,第一扇齿轮14也将转动到与齿条10脱离啮合的位置,齿条10停止运动,接着第一扇齿轮14又与齿条10啮合,第一扇齿轮14又带动齿条10向下运动一定的距离,第一滑阀12的开度继续增大,齿条10一直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滑阀12的开度逐渐增大,直到齿条10的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8的楔面端相抵,齿条10继续运动,并推动限位楔杆8向左运动,限位楔杆8上的楔块9与齿条10的楔孔完全分离,齿条10将不受楔块9的限制,当第一扇齿轮14再次与齿条10分离时,第二弹簧将会拉动齿条10复位,第一滑阀12大开度减小,齿条10的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8的楔面端分离;接着第一扇齿轮14继续转动又与齿条10啮合,重复以上操作,经过多次循环操作后,使得连通管11经过多次气量变大到变小的过程,气体将对零部件进行多次往复地推动,零部件将各处将逐渐脱离固定模4,以使零部件与固定模4之间的粘连面积降到更小,从而达到预分离的目的。
齿条10带动活塞25循环上、下运动时,活塞25也将循环地与第一按钮27间歇的接触,并使第二电机21间歇的启动,当第二电机21启动时,第二电机21带动第二扇齿轮20转动,第二扇齿轮20将间歇地带动第一齿轮19转动,第一齿轮19将带动第三扇齿轮18间歇地转动,第二扇齿轮20每转动一圈,第三扇齿轮18将转动一定的角度;同时当齿条10带动活塞25向活塞缸26内进行运动时,活塞25推动气体进入到储气囊24内,储气囊24对气体进行储存,单向进气阀28的设置,可囊防止储气内的气体到流入活塞缸26内。
循环多次后,储气囊24内储存了一定的气体,而第三扇齿轮18也将与第二齿轮17啮合,并带动第二齿轮17转动,第二齿轮17将带动压动楔杆16与受压楔杆22分离,压动楔杆16与受压楔杆22分离后,第五弹簧将推动受压楔杆22运动,受压楔杆22将向上运动触碰第二按钮15,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21将同时关闭,第二滑阀23也将被打开,储气囊24内的气体将进入到空腔内,以实现对顶杆7的驱动,顶杆7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4彻底脱离,完成了零部件的脱模操作;第二滑阀23打开的同时,第三扇齿轮18与第二齿轮17脱离啮合,扭簧将推动第二齿轮17复位,第二齿轮17带动压动楔杆16重新与受压楔杆22相抵,压动楔杆16将推动受压楔杆22复位,第二滑阀23又将被关闭;第一电机关闭的同时第二扇齿轮20停止转动,整个延时机构停止运行。
第一电机启动时,第一电机也带动凸轮13进行转动,凸轮13与第六弹簧配合,使得滑块2往复运动,滑块2将带动固定模4往复地运动,使得固定模4产生振动,从而加快了脱离时间,提高了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使用一种脱模模具,脱模模具包括机架,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活动模,机架上固定有固定模,活动模与固定模之间形成有模具腔,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模滑动的驱动机构,固定模内滑动连接有用于顶动零部件的顶杆,固定模内开有与模具腔连通的通孔,通孔竖向均布在模具腔的一侧,机架上固定有连通管,连通管与通孔连通,连通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机架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阀门开度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扇齿轮、竖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齿条和横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限位楔杆,齿条的一端为第一楔面端,齿条通过第一楔面端与限位楔杆的楔面端相抵,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一阀门的阀杆固定连接,齿条与第一阀门的阀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齿条远离第一扇齿轮的一侧与限位楔杆的杆壁相抵,限位楔杆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齿条上开有楔孔,限位楔杆上等间距滑动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插入楔孔内的楔块,每个楔块均与限位楔杆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包括如下步骤:
A、气动脱模: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模与固定模分开,打开第一阀门,对连通管进行通气,气体对零部件产生推力,使得零部件与固定模之间产生缝隙;
B、预分离:启动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第一阀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控制通孔的进气量,使得通孔内压力得以控制;
C、推动脱模:推动顶杆顶动零部件与固定模彻底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内开有一侧与模具腔连通的空腔,顶杆滑动连接在空腔内,顶杆与空腔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空腔上连通有进气管,空腔上开有排气孔,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对空腔内充压的储气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机构包括活塞缸,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齿条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缸连通有储气囊,活塞缸与储气囊的连通处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储气囊与空腔连通,储气囊与空腔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启闭第二阀门的延时机构,延时机构包括第二扇齿轮、第一齿轮、第三扇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扇齿轮、第一齿轮、第三扇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第一齿轮与第三扇齿轮同轴相连,第二扇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三扇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机架的转动连接处连接有扭簧,第二齿轮上固定连接有压动楔杆,第二阀门的阀杆上连接有受压楔杆,受压楔杆与压动楔杆相抵,受压楔杆与第二阀门的阀壁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固定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扇齿轮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扇齿轮固定连接,活塞缸远离活塞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启动第二电机的第一按钮,受压楔杆远离第二阀门的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启动第一电机的第二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活动模滑动连接在滑块上,固定模固定连接在滑块上,第一扇齿轮同轴相连有凸轮,凸轮与滑块相抵,驱动机构滑动连接在机架上。
CN201711232660.2A 2017-11-30 2017-11-30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Active CN108044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2660.2A CN108044890B (zh) 2017-11-30 2017-11-30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2660.2A CN108044890B (zh) 2017-11-30 2017-11-30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4890A CN108044890A (zh) 2018-05-18
CN108044890B true CN108044890B (zh) 2019-08-13

Family

ID=62121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2660.2A Active CN108044890B (zh) 2017-11-30 2017-11-30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448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356B (zh) * 2019-11-07 2021-06-22 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生产模具
CN112194222A (zh) * 2020-09-28 2021-01-08 徐明生 一种便于快速卡合的活性炭芯
CN114918400B (zh) * 2022-05-24 2023-01-17 浙江钟铮锁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脱模的机柜锁用模具
CN115157542B (zh) * 2022-09-02 2022-12-13 广东美特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可消除注塑件银纹缺陷日用塑料制品注塑成型装置及工艺
CN117382111B (zh) * 2023-12-11 2024-02-20 湖南四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注塑模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591A (zh) * 2009-08-11 2012-05-23 米拉克龙有限公司 用于脱模器致动的装置
CN103950155A (zh) * 2014-04-17 2014-07-30 蚌埠市万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暖瓶盖的气动脱模注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591A (zh) * 2009-08-11 2012-05-23 米拉克龙有限公司 用于脱模器致动的装置
CN103950155A (zh) * 2014-04-17 2014-07-30 蚌埠市万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暖瓶盖的气动脱模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44890A (zh) 2018-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4890B (zh) 零部件二次脱模方法
CN107813467B (zh) 计算机零部件脱模方法
CN108044893B (zh) 转速可调式模具脱模方法
CN108044891B (zh) 零部件二次脱模模具
CN207240749U (zh) 一种模具的顶出机构
CN108000817B (zh) 旋转式零部件脱模模具
CN105965769A (zh) 一种橡胶衬套硫化模具
CN108526270A (zh) 电机支架冲压设备
CN219727087U (zh) 一种注塑模具气压顶出结构
CN103433418B (zh) 一种螺旋锥齿轮精锻装置及方法
CN107116760A (zh) 注塑模具
CN108044892A (zh) 计算机零部件模具
CN213224241U (zh) 一种金属射出成型取件装置
CN107953524A (zh) 一种塑料盖模具电气辅助脱模机构
CN208760039U (zh) 一种封边整齐的纸板与塑料外壳热合装置
CN207190194U (zh) 一种智能注塑机设备
CN206870286U (zh) 食品储藏桶模具通风孔内抽芯机构
CN102078260B (zh) 往复一次的倒顶式胶囊脱模机
KR101392355B1 (ko) 매치플레이트 조형기
CN208375895U (zh) 汽车暖风机壳体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107932849B (zh) 用于计算机零部件的脱模模具
CN202528360U (zh) 自动开合模具的液压机
CN209550603U (zh) 一种用于汽车门系统限位支架的模具
CN206633344U (zh) 一种自动脱倒扣装置及注塑装置
CN214521701U (zh) 自出料式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