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7119B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7119B
CN108027119B CN201680055182.XA CN201680055182A CN108027119B CN 108027119 B CN108027119 B CN 108027119B CN 201680055182 A CN201680055182 A CN 201680055182A CN 108027119 B CN108027119 B CN 108027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hosphor
wavelength
longitudinal direction
wavelength conve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51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7119A (zh
Inventor
原田雅亘
后藤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7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7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Front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导光板(19),具有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为来自LED(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19b)、与一对板面中的任一个板面且为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19a);以及波长转换部(20),沿着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介于LED(17)与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具有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此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2),此多发光量部(32)与中央侧部分(20CP)相比,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更多。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背光源的一例,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即面状光源包含: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能够发出蓝色光;波长转换体,具备受到LED所发出的光激发而发出荧光的荧光物质;以及导光板,隔着LED与波长转换体设置,从端面导入对从LED发出的光与从荧光物质发出的光进行合成所得的发射光,并从发射光观测面侧释放出所述发射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14805号公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波长转换体虽沿着导光板的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其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物质的区域。此处,若背光源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体中的未配置荧光物质的区域容易处于与LED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LED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的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产生颜色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导光板,具有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为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与一对板面中的任一个板面且为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以及波长转换部,沿着所述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介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具有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此波长转换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被设为多发光量部,此多发光量部与中央侧部分相比,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更多。
由此,光源所发出的光例如由以介于光源与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的波长转换部所具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后,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在导光板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射出。此波长转换部沿着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其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此处,若所述照明装置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部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容易处于与光源重叠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光源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相对于此,波长转换部的在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被设为多发光量部,此多发光量部与中央侧部分相比,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更多,因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与光源重合的位置关系,光源的光也会由多发光量部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另外,作为不同方式,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具有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为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与一对板面中的任一个板面且为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主波长转换部,沿着所述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介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具有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以及副波长转换部,设置于所述主波长转换部中的至少所述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由此,光源所发出的光例如由以介于光源与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的主波长转换部所具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后,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在导光板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射出。此主波长转换部沿着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此处,若所述照明装置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主波长转换部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容易处于与光源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光源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相对于此,在主波长转换部中的至少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设置有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副波长转换部,因此,即使在主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在长度方向上与光源重合的位置关系,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对透过主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所述记载的任一个照明装置、与利用所述照明装置所照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根据此种结构的显示装置,因为来自照明装置的光不易产生颜色不均,所以能够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包括所述记载的显示装置。根据此种电视接收装置,因为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优异,所以能够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电视图像的显示。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是以介于光源与导光板中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且具有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容器制造工序,以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开口的状态,制造沿着所述入光端面的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容器;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通过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荧光体而成的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至所述容器内,将此第一荧光体溶液配置在所述容器中的至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对注入至所述容器内的所述第一荧光体溶液照射用于固化的光;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通过开口,将所述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比所述第一荧光体溶液高的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至所述容器内,将此第二荧光体溶液配置在所述容器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对注入至所述容器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照射用于固化的光;以及密封工序,对所述容器的开口进行密封。
首先,在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荧光体而成的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至经由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出的容器内。此时所注入的第一荧光体溶液被配置在容器中的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在此状态下进行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由此,使第一荧光体溶液光固化。接着,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开口,将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比第一荧光体溶液高的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内。在容器中的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先注入有第一荧光体溶液且已使其固化,因此,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注入的第二荧光体溶液不与第一荧光体溶液混合而被配置在容器中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在此状态下进行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由此,使第二荧光体溶液光固化。接着,在密封工序中,对容器的开口进行密封。以所述方式制造出的波长转换部是以介于光源与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能够在通过荧光体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波长转换后,将此光导入至入光端面。此处,设为在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若所述照明装置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部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容易处于与光源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光源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相对于此,波长转换部在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配置有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比设置于中央侧部分的第一荧光体溶液高的第二荧光体溶液,因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与光源重合的位置关系,光源的光也会由第二荧光体溶液中所含的荧光体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视接收装置所包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所包括的背光源装置的底架、LED基板及导光板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沿着长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所得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LED及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放大图。
图8是图4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8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波长转换部的从X1端至X2端为止的每单位长度的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的变化的图解。
图11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出容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及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注入至容器内的第一荧光体溶液光固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及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注入至容器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光固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密封工序对容器的两端侧部分的开口进行密封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出容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及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注入至容器内的荧光体溶液光固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密封工序对容器的两端侧部分的开口进行密封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波长转换部的从X1端至X2端为止的每单位长度的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的变化的图解。
图21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出容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及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注入至容器内的第一荧光体溶液光固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及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注入至容器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光固化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在波长转换部的制造过程中,经由密封工序对容器的一个两端侧部分的开口进行密封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波长转换部的从X1端至X2端为止的每单位长度的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的变化的图解。
图2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侧面剖视图。
图31是固定器的正面图。
图32是固定器的背面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36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包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所包括的背光源装置的底架、LED基板及导光板的平面图。
图38是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图8的剖视图。
图39是图38的放大图。
图40是图39的x-x线剖视图。
图41是副波长转换部的剖视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3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4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5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6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7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8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9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4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0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1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5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2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3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5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4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剖视图。
图5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5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平面图。
图55是图54的xxv-xxv线剖视图。
图5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6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图5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7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图5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8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图5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9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背光源装置12、使用了此背光源装置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及电视接收装置10TV。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例示背光源装置12所包括的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方法。再者,在各附图的一部分表示有X轴、Y轴及Z轴,以成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描绘了各轴方向。另外,将图4及图5等所示的上侧作为表侧,将同图下侧作为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以包夹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式来收容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背两个箱体10Ca、10Cb、电源10P、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器(接收部)10T及支架10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呈横长(较长)的方形状(矩形状),并在纵置状态下被收容。如图2所示,此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即液晶面板11、与将用于显示的光供应至液晶面板11的外部光源即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这些部分一体地由框状的边框13等保持。
其次,依次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及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状,且被设为如下结构:以隔开了规定间隙的状态贴合有一对玻璃基板,并且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有包含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未图示),所述液晶分子是光学特性会随着施加电场而发生变化的物质。在一块玻璃基板(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的内表面侧,除了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有连接于彼此正交的源极布线与栅极布线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设置于由源极布线与栅极布线包围的方形状的区域且连接于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之外,还设置有配向膜等。在另一块玻璃基板(相向基板、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基板)的内表面侧,除了设置有按规定排列呈矩阵状地平面配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之外,还设置有设置在各着色部之间且呈网格状的遮光层(黑色矩阵)、呈与像素电极相向的状态的实心状的相向电极、配向膜等。再者,在两块玻璃基板的外表面侧分别设置有偏振板。另外,液晶面板11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而且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包括:底架14,具有向表侧(液晶面板11侧、出光侧)的外部开口的光出射部14b且呈大致箱形;以及多个光学部件(光学片)15,以覆盖底架14的光出射部14b的形式配置。而且,底架14内包括:光源即LED17;LED基板18,安装有LED17;导光板19,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引导,向光学部件15(液晶面板11)引导所述光;波长转换部20,以介于LED17与导光板19之间的形式配置,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及框架16,从表侧按压导光板19等,并且从背侧接纳光学部件15。而且,此背光源装置12在其长边侧的一对端部中的一个(图2及图3所示的跟前侧、图4所示的左侧)端部设置有LED基板18,安装于此LED基板18的各LED17位于偏向液晶面板11的长边侧的一端部的位置。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被设为LED17的光仅从单侧射入至导光板19的单侧入光型的边缘照明型(侧光源型)背光源装置。接着,详细地对背光源装置12的各结构组件进行说明。
底架14为金属制,如图2及图3所示,包含与液晶面板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状的底部14a、与分别从底部14a的各边的外端竖立的侧部14c,且整体呈向表侧开口的较浅的大致箱形。底架14(底部14a)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铅锤方向)一致。另外,框架16及边框13能够固定于侧部14c。
如图2所示,与液晶面板11及底架14同样地,光学部件15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光学部件15是以覆盖底架14的光出射部14b,并且介于液晶面板11与导光板19之间的形式配置。也就是,可以说光学部件15相对于LED17,设置在出光路径的出口侧。光学部件15呈片状,总计设置有3块光学部件15。具体来说,光学部件15包含对光赋予各向同性聚光作用的微透镜片21、对光赋予各向异性聚光作用的棱镜片22、及对光进行偏振反射的反射型偏振片23。光学部件15如图4及图5所示,从背侧起,微透镜片21、棱镜片22及反射型偏振片23依次相互层叠,这些部分的外缘部放置于框架16的表侧。也就是,构成光学部件15的微透镜片21、棱镜片22及反射型偏振片23呈隔开与框架16(详情后述的框状部16a)相当的间隔而与导光板19的表侧即光出射侧相向的状态。
如图2所示,框架16具有沿着导光板19及光学部件15的外周缘部延伸的横长的框状部(框缘状部、框状支撑部)16a,通过此框状部16a,遍及大致整个周界地从表侧按压支撑导光板19的外周缘部。框架16的框状部16a介于光学部件15(微透镜片21)与导光板19之间,并且从背侧接纳支撑光学部件15的外周缘部,由此,将光学部件15保持在与导光板19之间隔开了与框状部16a相当的间隔的位置。另外,在框架16的框状部16a的背侧(导光板19侧)的面上,设置有例如包含PORON(注册商标)等的缓冲材料24。缓冲材料24以遍及框状部16a的整个周界地延伸的方式呈框状。而且,框架16具有液晶面板支撑部16b,此液晶面板支撑部16b从框状部16a向表侧突出,并且从背侧支撑液晶面板11的外周缘部。
其次,对LED17及安装LED17的LED基板18进行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LED17被设为所谓的顶面发光型LED,其表面安装在LED基板18上,并且其发光面17a朝向LED基板18侧的相反侧。此LED17被设为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蓝色LED。而且,LED17所发出的蓝色光的一部分由详情后述的波长转换部20波长转换为绿色光或红色光,通过这些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二次光)与LED17的蓝色光(一次光)之间的加色混合,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大致呈白色。
详细来说,如图6所示,LED17包括:发光源即蓝色LED元件(蓝色发光元件、蓝色LED芯片)26;密封材料27,对蓝色LED元件26进行密封;以及外壳(收容体、框体)28,收容蓝色LED元件26,并且填充有密封材料27。蓝色LED元件26是例如包含InGaN等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因顺向地被施加电压而发出蓝色波长区域(约420nm~约500nm)中所含的波长的蓝色的单色光。也就是,LED17的发射光被设为颜色与此蓝色LED元件26的发射光相同的单色光。此蓝色LED元件26通过未图示的引线框架而连接于设置在外壳28外的LED基板18的布线图案。密封材料27在LED17的制造工序中,填充至收容有蓝色LED元件26的外壳28的内部空间,由此,对蓝色LED元件26及引线框架进行密封,并且保护所述蓝色LED元件26及引线框架。密封材料27包含大致透明的热固性树脂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材料、硅酮树脂材料等),由此,蓝色LED元件26所发出的蓝色的单色光直接成为LED17的发射光。外壳28包含表面呈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胺系树脂材料)或陶瓷材料。外壳28整体呈发光面17a侧开口的有底筒形,在此外壳28的底面配置有蓝色LED元件26,并且周壁被所述引线框架贯穿,由此,蓝色LED元件26连接于LED基板18的布线图案。
如图3及图4所示,LED基板18呈沿着底架14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并且以使其板面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并行的姿势,即与液晶面板11及导光板19(光学部件15)的板面正交的姿势,收容在底架14内。也就是,此LED基板18被设为如下姿势:板面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而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LED基板18以介于导光板19与底架14的一个长边侧的侧部14c之间的方式设置,并沿着Z轴方向从表侧收容于底架14。LED基板18是以使安装LED17的安装面18a的相反侧的板面与底架14的长边侧的侧部14c的内表面接触的形式而分别被安装。因此,安装于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发光面17a呈与后述的导光板19的长边侧的端面(入光端面19b)相向的状态,并且各LED17的光轴即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前进方向与Y轴方向(与液晶面板11的板面并行的方向、LED17与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入光端面19b的法线方向)大致一致。
如图3及图4所示,LED基板18的朝向其内侧即导光板19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9相向的相向面)被设为表面安装有所述结构的LED17的安装面18a。多个LED17沿着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且成一列地(直线地)排列配置于所述安装面18a。也就是,可以说多个LED17沿着长边方向(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间歇地排列配置于背光源装置12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部。因此,LED17的排列方向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一致。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隔(排列间距)大致相等,换句话说,LED17等间距排列。LED基板18上的LED17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LED17的排列间隔,具体来说,例如被设为5mm~10mm左右。另外,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形成有包含金属膜(铜箔等)的布线图案(未图示),此布线图案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LED17群而将相邻的LED17彼此串联连接,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基板经由同样未图示的布线部件等,电连接于形成在此布线图案的端部的端子部,由此,能够将驱动电力供应至各LED17。此LED基板18是仅板面的单面被设为安装面18a的单面安装型LED基板。此LED基板18的基材例如为铝等金属制,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而形成有所述布线图案(未图示)。再者,也能够使用合成树脂或陶瓷等绝缘材料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中所使用的材料。
导光板19包含大致透明且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等丙烯酸树脂材料等),其折射率例如被设为1.49左右,充分高于空气的折射率。如图2及图3所示,与液晶面板11及底架14同样地,导光板19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并且呈厚度比光学部件15更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如图4及图5所示,导光板19在底架14内,设置于液晶面板11及光学部件15的正下方的位置,此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个(图2及图3所示的跟前侧、图4所示的左侧)长边侧的端面呈与设置于底架14的长边侧的一端部的LED基板18的各LED17分别相向的状态。因此,LED17(LED基板18)与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而光学部件15(液晶面板11)与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两个排列方向彼此正交。而且,导光板19具有如下功能,也就是,导入从LED17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并且使此光一边在内部传播,一边向光学部件15侧(表侧)射出。导光板19的厚度(Z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LED17的高度尺寸(Z轴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4及图5所示,导光板19的一对板面中的表侧的板面成为使内部的光向光学部件15及液晶面板11射出的出光板面(光出射面)19a。导光板19的与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包含:一对长边侧的端面,沿着其周向即X轴方向(LED17的排列方向、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呈长条状;以及一对短边侧的端面,同样沿着周向即Y轴方向(LED17与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LED基板18的板厚方向、导光板19的短边方向)呈长条状。构成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一个(图2及图3所示的跟前侧)长边侧的端面呈隔开规定的空间(后述的波长转换部20的配置空间)而与LED17(LED基板18)相向的状态,此端面成为LED17所发出的光经由后述的波长转换部20而射入的入光端面(光入射面)19b。此入光端面19b呈与LED17相向的状态,因此,也可以说是“LED相向端面(光源相向端面)”。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法线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此入光端面19b被设为与出光板面19a大致正交的面。相对于此,导光板19的所述外周端面中,除了入光端面19b以外的部分(另一个长边侧的端面及一对短边侧的端面)被设为LED17所发出的光不直接射入的非入光端面19d。此非入光端面19d并未呈与LED17相向的状态,因此,也可以说是“LED非相向端面(光源非相向端面)”。非入光端面19d包含: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由导光板19的所述外周端面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即所述入光端面19b相反侧的端面构成;以及一对非入光侧端面19d2,由与入光端面19b及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相邻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构成。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ED非相向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19d”进行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光完全不射入,例如在从非入光端面19d暂时泄漏至外侧的光由例如底架14的侧部14c反射而返回的情况下,此返回的光也会射入至非入光端面19d。
如图4及图5所示,反射片(反射部件)25以重叠于背侧的形式,设置于导光板19的背侧即出光板面19a相反侧的相反板面19c。反射片25为表面呈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例如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制),通过对在导光板19内传播而到达相反板面19c的光进行反射,使此光射向表侧即出光板面19a。反射片25以遍及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导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的形式配置。反射片25是以如下形式配置,也就是,扩展至俯视时与LED基板18(LED17)重叠的范围为止,将LED基板18(LED17)包夹在此反射片25的扩展部分与表侧的框架16的框状部16a之间。由此,通过反射片25的扩展部分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反射,能够使来自LED17的光有效地射入至入光端面19b。在此导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上形成有包含光反射部的光反射图案(未图示),此光反射部用以使导光板19内的光向出光板面19a反射,由此,促使此光从出光板面19a射出。构成此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包含多个光反射点,此光反射点的分布密度根据从入光端面19b(LED17)算起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具体来说,构成光反射部的光反射点的分布密度有如下倾向,在Y轴方向上越远离入光端面19b(越靠近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则此分布密度越高,相反地,越靠近入光端面19b(越远离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则此分布密度越低,由此,来自出光板面19a的出射光以在面内达到均一分布的方式受到控制。
详细地对波长转换部20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波长转换部20具有将LED17所发出的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其他波长的光(二次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并且以介于LED17与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波长转换部20通过未图示的保持机构而保持于所述姿势。波长转换部20是以如下形式配置,也就是,沿着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呈遍及大致全长地与入光端面19b相向的状态,并且呈与安装于LED基板18的全部的LED17相向的状态。波长转换部20的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延伸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所得的剖面形状呈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长度尺寸(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光板19的长边尺寸(入光端面19b的长度尺寸),高度尺寸(Z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光板19的厚度尺寸(入光端面19b的宽度尺寸)。波长转换部20的沿着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两个外表面均被设为大致平坦的面,与各LED17的发光面17a相向的外表面被设为与所述发光面17a并行且由来自所述发光面17a的光射入的入光面20a,而与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相向的外表面被设为与所述入光端面19b并行且使光向所述入光端面19b射出的出光面20b。波长转换部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内端位置设置得比框架16的框状部16a的内端位置更靠外侧。也就是,波长转换部20采用如下配置:其整个区域在俯视时与框架16的框状部16a重叠,因此,不易产生如下情况,例如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使用者从表侧直接看到波长转换部20。根据此种结构,LED17所发出的光在透过以介于LED17与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的波长转换部20的过程中,经过波长转换等而射入至入光端面19b,在导光板19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19a射出。波长转换部20是以介于LED17与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因此,与波长转换部形成为片状且以重叠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或相反板面19c的形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荧光体的使用量较少即可,因此,适合于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如图7及图8所示,波长转换部20具有:荧光体含有部29,含有用以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容器(毛细管)30,沿着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并收容荧光体含有部29;以及密封部31,对容器30的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进行密封。荧光体含有部29中分散调配有将来自LED17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光(属于红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与发出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光的绿色荧光体。由此,波长转换部20将LED17的发射光(蓝色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呈与其颜色(蓝色)互补的颜色(黄色)的二次光(绿色光及红色光)。荧光体含有部29是通过在将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30内之后所照射的紫外线,使此荧光体溶液固化而成,此荧光体溶液是将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分散调配于例如液体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中而获得的溶液。
更详细来说,荧光体含有部29中所含有的各色的荧光体的激发光均被设为蓝色光,所述各色的荧光体具有如下所述的发射光谱。也就是,绿色荧光体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发出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约500nm~约570nm)的光即绿色光作为荧光光线。绿色荧光体优选具有如下发射光谱,此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为绿色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530nm,且半值宽度不足40nm。红色荧光体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发出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约600nm~约780nm)的光即红色光作为荧光光线。红色荧光体优选具有如下发射光谱,此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为红色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610nm,且半值宽度不足40nm。
这样,各色的荧光体被设为激发波长比荧光波长更短的下变频型(降频型)荧光体。此下变频型荧光体将波长相对较短且具有高能量的激发光转换为波长相对较长且具有低能量的荧光光线。因此,与使用有激发波长比荧光波长长的上变频型荧光体的情况(量子效率例如为28%左右)相比,量子效率(光转换效率)更高,达到30%~50%左右。各色的荧光体分别被设为量子点荧光体(Quantum Dot Phosphor)。量子点荧光体通过在三维空间的全部方位上,将电子、电洞或激子封闭在纳米级(例如直径为2nm~10nm左右)的半导体晶体中而具有离散能级,通过改变其点的尺寸,能够恰当地选择发射光的峰值波长(发光色)等。对于此量子点荧光体的发射光(荧光光线)来说,因为其发射光谱中的峰值陡峭,半值宽度狭窄,所以颜色纯度极高,并且色域广。作为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已有组合了成为二价阳离子的Zn、Cd、Hg、Pb等与成为二价阴离子的O、S、Se、Te等的材料(CdSe(硒化镉)、ZnS(硫化锌)等)、组合了成为三价阳离子的Ga、In等与成为三价阴离子的P、As、Sb等的材料(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等),还有黄铜矿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并用所述材料中的CdSe与ZnS作为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量子点荧光体被设为所谓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被设为量子点的周围由包含带隙较大的半导体物质的壳包覆的结构。具体来说,优选使用西格玛奥瑞奇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即“Lumidot(注册商标)CdSe/ZnS”作为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
如图7及图8所示,荧光体含有部29密封在容器30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沿着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面。荧光体含有部29是以如下方式设定,也就是,其形成范围在X轴方向上,重叠于LED基板18上的LED17的安装范围的大部分,并且在Z轴方向上,重叠于LED17的发光面17a的整个区域。荧光体含有部29的厚度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后述的容器30的厚度尺寸,具体来说,被设为约0.5mm左右。荧光体含有部29的沿着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表背的两个面均被设为平坦面,且分别与LED17的发光面17a及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并行。
容器30包含大致透明且透光性优异的无机玻璃材料(例如无碱玻璃或石英玻璃等),其折射率例如被设为约1.5左右。如图7及图8所示,容器30遍及荧光体含有部29的全长地包围此荧光体含有部29,呈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并且以与其长度方向(延伸方向)正交的形式切断所得的剖面形状呈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容器3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外表面构成所述入光面20a及出光面20b。容器30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荧光体含有部29的厚度尺寸,具体来说,各被设为约1mm左右。容器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分别由密封部31密封。以分别对容器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进行密封的形式,设置有一对密封部31。密封部31包含与容器30相同的无机玻璃材料,因此,能够以高密闭性对容器30的两端侧部分进行密封。密封部3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为小于LED17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或与此尺寸相同的程度,具体来说,例如被设为5mm左右。
对于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波长转换部20来说,因为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20EP由密封部31密封,所以在设置有密封部31的两端缘,未配置与密封部3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当的荧光体。此处,若液晶显示装置10及背光源装置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部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密封部31)容易处于在X轴方向上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会出现产生颜色不均的情况,例如来自LED17的蓝色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从导光板19的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射出的光成为带有蓝色的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20如图9所示,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2,此多发光量部32与中央侧部分20CP相比,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荧光体的含有量)更大。由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密封部31),且此区域处于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17的蓝色光也会由多发光量部32有效地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带有蓝色,因此,不易与射入至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之间产生色差。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19a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如图9所示,波长转换部20是以如下方式构成,也就是,多发光量部32与中央侧部分20CP相比,荧光体的含有浓度(调配比率)更高。详细来说,构成波长转换部20的荧光体含有部29包含: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设置于中央侧部分20CP;以及一对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设置于多发光量部32即一对端侧部分20EP,且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量子点荧光体)的含有浓度高于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而且,波长转换部20的容器30及荧光体含有部29的粗细度已均一化,各自的直径尺寸在X轴方向上,遍及大致全长地大致保持固定。因此,如图10所示,中央侧部分20CP的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量子点荧光体的含有量相对减少,由此,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减少,多发光量部32即两端侧部分20EP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的同样的每单位长度的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含有量相对增多,由此,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增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31的一部分(内端侧部分)与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的整个区域处于如下位置关系,也就是,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位于LED基板18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17的大部分。根据此种结构,朝向多发光量部32即两端侧部分20EP的LED17的光会有效地经过波长转换,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另外,通过使波长转换部20的粗细度均一化,波长转换部20与LED17及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之间的距离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保持固定。由此,从LED17向波长转换部20的入光面20a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及从波长转换部20的出光面20b向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稳定。另外,只要制造粗细度均一的容器作为容器30即可,因此,也适合于使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成本低廉。
再者,在图9中,通过点的密度来表示波长转换部20(荧光体含有部29)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含有量,点的密度越高,则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越多,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越多,相反地,点的密度越低,则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越少,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越少。另外,图10是关于波长转换部20(荧光体含有部29)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经过波长转换的光(红色光及绿色光)的光量(荧光体(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含有量),表示沿着X轴方向从波长转换部20的X1端至X2端为止的分布的图解。
本实施方式为如上所述的构造,接着,对其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方法具备: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容器30;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将成为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的第一荧光体溶液通过开口注入至容器30内;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第一荧光体溶液光固化;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将成为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的第二荧光体溶液通过开口注入至容器30内;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第二荧光体溶液光固化;以及密封工序,分别对容器30的两端侧部分的两个开口进行密封。以下,详细地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在容器制造工序中,如图11所示,以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开口的状态,使用无机玻璃材料来制造呈中空的大致筒状的容器30。在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容器30的任一个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而成的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30内,如图12所示,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荧光体溶液配置在容器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此时,在容器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几乎不存在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至此容器30内的第一荧光体溶液与后述的第二荧光体溶液相比,每单位体积的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含有量相对较少。在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中,对注入至容器30内的第一荧光体溶液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并且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固定于容器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
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如图13所示,通过容器30的两个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而成的第二荧光体溶液分别注入至容器30内。注入至此容器30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与后述的第一荧光体溶液相比,每单位体积的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含有量相对较多。此处,在容器3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通过先注入第一荧光体溶液并使其固化而形成有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因此,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注入的第二荧光体溶液不与第一荧光体溶液混合而被分别设置于容器3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在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中,对注入至容器30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并且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分别固定于容器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然后,进行密封工序,如图14所示,形成一对密封部31,以分别对容器30的两端侧部分的两个开口进行密封。在进行此密封时,包含与容器30相同的无机玻璃材料的各密封部31与容器30的两端侧部分因加热而溶合并相互接合,因此,容器30以高密闭性被密封。由此,制造出容器30内密封有荧光体含有部29的波长转换部20。以所述方式制造出的波长转换部20装入至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光源装置12内而被使用。
接着,对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将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接通后,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面板控制电路来对液晶面板11的驱动进行控制,并且将来自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基板的LED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力供应至LED基板18的各LED17,由此,对所述各LED17的驱动进行控制。来自各LED17的光受到导光板19引导,由此,经由光学部件15照射至液晶面板11,因此,在液晶面板11中显示规定的图像。以下,详细地对背光源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各LED17点亮后,如图7及图8所示,各LED17的发光面17a所发出的蓝色光(一次光)射入至波长转换部20的入光面20a,由容器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29中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二次光)。通过此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与LED17的蓝色光,获得大致白色的照明光。经过荧光体含有部29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与未经过荧光体含有部29波长转换的蓝色光从波长转换部20的出光面20b射出,并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射入至入光端面19b的光例如由导光板19的与外部的空气层之间的界面全反射,或由反射片25反射,一边在导光板19内传播,一边由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散射反射,由此,促使此光成为相对于出光板面19a的入射角未超过临界角的光,从出光板面19a射出。从导光板19的出光板面19a射出的光在透过各光学部件15的过程中分别受到光学作用,然后照射至液晶面板11。
详细地对波长转换部2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LED17所发出的蓝色光(一次光)射入至波长转换部20的入光面20a之后,在填充至容器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29中所分散调配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中,蓝色光的一部分被用作激发光,从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及红色光(二次光)。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与未转换的蓝色光从波长转换部20的出光面20b射出,并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此处,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存在密封部31,因此,未在所述部位配置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若液晶显示装置10及背光源装置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部20中的未配置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的部位即密封部31容易处于如下位置关系,也就是,与位于LED基板18的LED17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17重合。由于此种位置关系,有可能导致来自LED17的光未经过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
在此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波长转换部20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20EP设置有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第二荧光体溶液),此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第二荧光体溶液)与设置于中央侧部分20CP的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9a(第一荧光体溶液)相比,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更高,因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存在未配置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的部位即密封部31,且此密封部31处于与位于排列方向的端部的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17的光也会由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9b中所含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不易产生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上的端侧部分的光带有蓝色这一情况,因此,不易与射入至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之间产生色差。另外,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19a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另外,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以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离LED17的形式配置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一对多发光量部32来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LED(光源)17;导光板19,具有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为来自LED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19b、与一对板面中的任一个面板且为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19a;以及波长转换部20,沿着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介于LED17与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具有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此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2,此多发光量部32与中央侧部分20CP相比,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更多。
由此,LED17所发出的光例如由以介于LED17与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的波长转换部20所具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后,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在导光板19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19a射出。此波长转换部20沿着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其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此处,若所述背光源装置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部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容易处于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LED17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相对于此,波长转换部20的在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2,此多发光量部32与中央侧部分20CP相比,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更多,因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17的光也会由多发光量部32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19a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另外,波长转换部20的多发光量部32与中央侧部分20CP相比,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更高。由此,因多发光量部32的荧光体的含有浓度高于中央侧部分20CP的荧光体的含有浓度,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增多,因此,朝向多发光量部32的LED17的光会有效地经过波长转换。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波长转换部20的粗细度已均一化。由此,波长转换部20与LED17及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之间的距离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保持固定,因此,从LED17向波长转换部20射入的光的入射效率、及从波长转换部20向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射入的光的入射效率稳定。另外,也适合于使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成本低廉。
另外,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2。由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的情况下,因为一对端侧部分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2,所以也可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另外,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以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离LED17的形式配置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一对多发光量部32来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LED17被设为发出蓝色光的LED,波长转换部20具有将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及将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作为荧光体。由此,LED17所发出的蓝色光由波长转换部20中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此处,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17的蓝色光也会由多发光量部32有效地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因此,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不易带有蓝色。由此,可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波长转换部20含有量子点荧光体作为荧光体。由此,波长转换部20对于光的波长转换效率更高,并且波长转换所得的光的颜色纯度高。
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方法是以介于LED17与导光板19中的来自LED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且具有对来自LED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部2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容器制造工序,以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开口的状态,制造沿着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容器30;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通过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荧光体而成的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30内,将此第一荧光体溶液配置在容器30中的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对注入至容器30内的第一荧光体溶液照射用于固化的光;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通过开口,将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比第一荧光体溶液高的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30内,将此第二荧光体溶液配置在容器3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对注入至容器30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照射用于固化的光;以及对容器30的开口进行密封。
首先,在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荧光体而成的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至经由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出的容器30内。此时所注入的第一荧光体溶液被配置在容器30中的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在此状态下进行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由此,使第一荧光体溶液光固化。接着,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开口,将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比第一荧光体溶液高的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30内。在容器30中的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先注入有第一荧光体溶液且已使此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因此,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注入的第二荧光体溶液不与第一荧光体溶液混合而被配置在容器3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在此状态下进行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由此,使第二荧光体溶液光固化。接着,在密封工序中,对容器30的开口进行密封。
以所述方式制造出的波长转换部20是以介于LED17与入光端面19b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能够在通过荧光体对LED17所发出的光进行波长转换后,将此光导入至入光端面19b。此处,设为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若所述背光源装置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波长转换部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容易处于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LED17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相对于此,波长转换部20在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20EP处,配置有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比设置于中央侧部分20CP的第一荧光体溶液高的第二荧光体溶液,因此,即使在波长转换部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与LED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17的光也会由第二荧光体溶液中所含的荧光体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19的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实施方式2>
根据图15至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中表示变更了波长转换部120的构造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120是以如下方式构成,也就是,多发光量部132比中央侧部分120CP更粗。详细来说,构成波长转换部120的容器130的两端侧部分的直径尺寸大于中央侧部分的直径尺寸,由此,两端侧部分的内部空间大于中央侧部分的同样的内部空间。因此,填充至容器1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129在多发光量部132即端侧部分120EP处的每单位长度的容积,大于在中央侧部分120CP处的同样的容积。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荧光体含有部129中的荧光体的含有浓度已均一化,在整个区域中保持大致固定,因此,第二荧光体含有部129b中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大于第一荧光体含有部129a中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由此,从LED117射向多发光量部132的蓝色光会有效地经过波长转换,从而可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波长转换部120的制造方法具备:容器制造工序,制造容器130;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通过开口,将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130内;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使注入的荧光体溶液固化;以及密封工序,对容器的开口进行密封。如图16所示,在容器制造工序中,制造两端侧部分比中央侧部分更粗的容器130。在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容器130的任一个开口,将在光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含有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而成的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130内。此时,如图17所示,遍及容器130的大致全长地注入荧光体溶液,将荧光体溶液配置在容器130的中央侧部分及两端侧部分。在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中,对注入至容器130内的荧光体溶液照射紫外线而促使其固化。在密封工序中,在容器130的两端侧部分分别形成密封部131,以对两个开口进行密封。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120的制造方法,逐次完成荧光体注入工序及荧光体固化工序,因此,容易缩短与制造相关的时间,并且注入至容器130内的荧光体溶液也只要为一种即可,因此,可使与制造相关的成本低廉。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波长转换部120的多发光量部132比中央侧部分120CP更粗。这样,因多发光量部132比中央侧部分120CP更粗,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增多,因此,射向多发光量部132的LED117的光会有效地经过波长转换。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波长转换部120的荧光体的含有浓度已均一化。由此,适合于使波长转换部120的制造成本低廉。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9至图2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3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变更了波长转换部220的构造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220被设为仅在一个端侧部分220EP设置密封部231的单侧密封构造,设置有此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232。详细来说,构成波长转换部220的容器230在制造过程中的形成荧光体含有部229之前的阶段,处于如下状态,也就是,一个端侧部分220EP向外部开口,而另一个端侧部分220EP封闭(参照图21)。
对于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波长转换部220来说,如图19所示,因为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部分220EP由密封部231密封,所以在设置有密封部231的端缘,未配置与密封部23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当的荧光体。也就是,在被设为单侧密封构造的波长转换部220中,设置有密封部231的一个端缘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的大小(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未设置密封部231的另一个端缘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的大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220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相对较大的一个端侧部分220EP选择性地被设为多发光量部232。由此,透过被设为多发光量部232的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而到达导光板219的入光端面219b的光、透过中央侧部分220CP而到达入光端面219b的光、及透过未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而到达入光端面219b的光不易产生色差。由此,可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如图19所示,构成波长转换部220的荧光体含有部229包含: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29a,设置于中央侧部分220CP及另一个端侧部分220EP;以及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29b,设置于多发光量部232即一个端侧部分220EP,且荧光体(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含有浓度高于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29a。也就是,如图20所示,此波长转换部220是以如下方式构成:未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与中央侧部分220CP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等。由此,因为仅有一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29b,所以适合于使波长转换部220的制造成本低廉。
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波长转换部220的制造方法是以如下方式进行。在容器制造工序中,如图21所示,制造一个端侧部分开口且另一个端侧部分封闭的有底筒状的容器230。接着,在第一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通过容器230的一个端侧部分的开口注入第一荧光体溶液,如图22所示,将此第一荧光体溶液选择性地配置在容器2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及封闭的另一个端侧部分。此时,在容器230的开口的一个端侧部分,几乎不存在第一荧光体溶液。在第一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中,对注入至容器230内的第一荧光体溶液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由此,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29a固定于容器2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及另一个端侧部分。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如图23所示,通过容器230的一个端侧部分的开口,将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230内。此处,在容器23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及另一个端侧部分,通过先注入第一荧光体溶液并使其固化而形成有第一荧光体含有部229a,因此,在第二荧光体溶液注入工序中注入的第二荧光体溶液不与第一荧光体溶液混合而被配置在容器23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部分。在第二荧光体溶液固化工序中,对注入至容器230内的第二荧光体溶液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由此,第二荧光体含有部229b固定于容器2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部分。然后,进行密封工序后,如图24所示,容器230的一个端侧部分的开口由密封部231密封。由此,制造出容器230内密封有荧光体含有部229的波长转换部220。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波长转换部2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220EP中的一个端侧部分220EP设置有密封部231,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232。这样,因为在波长转换部2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220EP中的单侧的端侧部分220EP设置密封部231,所以存在如下倾向,也就是,未配置荧光体的范围容易大于未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的未配置荧光体的范围。在此方面,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232,因此,透过此端侧部分220EP而到达入光端面219b的光、透过中央侧部分220CP而到达入光端面219b的光、及透过未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而到达入光端面219b的光不易产生色差。由此,可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波长转换部220的未设置有密封部231侧的端侧部分220EP与中央侧部分220CP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等。由此,适合于使波长转换部220的制造成本低廉。
<实施方式4>
根据图25或图2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4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3变更了波长转换部320的构造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320被设为单侧密封构造,且是以如下方式形成,也就是,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即密封部331侧的相反侧的端侧部分320EP相对比中央侧部分320CP及一个端侧部分320EP更粗。详细来说,构成波长转换部320的容器330的另一个端侧部分的直径尺寸大于中央侧部分及一个端侧部分的直径尺寸,由此,另一个端侧部分的内部空间大于中央侧部分及一个端侧部分的同样的内部空间。因此,填充至容器3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329在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处的每单位长度的容积,大于在中央侧部分320CP及一个端侧部分的同样的容积。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荧光体含有部329中的荧光体的含有浓度已均一化,在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与中央侧部分320CP处保持大致固定,因此,如图26所示,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较多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329b被配置在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而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较少的第一荧光体含有部329a被配置在中央侧部分320CP。也就是,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332。此处,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具有处于容器330的密封部331相反侧的底部,虽然此底部成为未设置荧光体的区域,但因为在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处具有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较多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329b,所以不易在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处产生颜色不均。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端侧部分320EP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329b中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不同,一个端侧部分320EP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329b中的此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大于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329b中的此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虽具有容器330的底部,但其X轴方向上的区域比密封部331的X轴方向上的区域更狭窄。也就是,一个端侧部分320EP及另一个端侧部分320EP是以如下方式设定: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与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的大小成比例,因此,两个端侧部分320EP之间不易产生色差。
<实施方式5>
根据图2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5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变更了波长转换部4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27所示,两条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420以彼此相邻的形式,沿着导光板419的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两条波长转换部420以彼此的轴线大致一致的形式,在LED417与导光板419之间的空间中,沿着X轴方向呈直线地排列配置。两条波长转换部420的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位于背光源装置412的X轴方向(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外侧(两端),而两条波长转换部420的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位于背光源装置41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侧。这样,只要使用两条波长转换部420,则适合于更大型的背光源装置412。
而且,对于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两条波长转换部420来说,除了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432之外,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也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432。由此,即使随着背光源装置412的窄框缘化,在导光板419的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端侧,波长转换部4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分别处于与LED4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417的光也会由一对多发光量部432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另外,即使在两条波长转换部420以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离LED417的形式配置的情况下,因为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被设为多发光量部432,所以也可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两条波长转换部420中的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大于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排列配置在导光板419的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因此,虽然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扩大至相当于两个密封部431,但如上所述,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相对增多,由此,可适当地抑制在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产生颜色不均。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沿着长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波长转换部420,长度方向上的各端侧部分420EP中的至少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432。若所述背光源装置4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在导光板419的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波长转换部4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分别容易处于与LED417重合的位置关系。在此方面,因为多个波长转换部420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侧部分420EP中,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4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432,所以即使在导光板419的入光端面4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波长转换部4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分别处于与LED417重合的位置关系,LED417的光也会由一对多发光量部432有效地波长转换。由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实施方式6>
根据图2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6中表示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从所述实施方式3变更了波长转换部5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28所示,两条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520以彼此相邻的形式,沿着导光板519的入光端面519b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两条波长转换部520的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520EP分别被设为多发光量部532,而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520EP未被设为多发光量部532。也就是,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520EP的X轴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与中央侧部分520CP的此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大致相等。这样,两条波长转换部520是以如下方式设置,也就是,设置有密封部531且被设为多发光量部532的一个端侧部分520EP位于导光板519的入光端面5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外侧(两端),未设置有密封部531的另一个端侧部分520EP位于入光端面5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
<实施方式7>
根据图2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7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变更了第二荧光体含有部629b的形成范围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2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发光量部632所具有的第二荧光体含有部629b成为如下的位置关系,即,除了重合于位于LED基板618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617的一部分之外,还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与此LED617相邻的LED617的大部分。也就是,此第二荧光体含有部629b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以横跨于多个LED617的形式,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所述多个LED617。此LED617因为比所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LED更小型,所以位于LED基板618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617的大部分于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密封部631的位置关系,因此,从X轴方向上的端部算起的第二个LED617也是以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第二荧光体含有部629b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实施方式8>
根据图30至图3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8中表示对所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结构新增了波长转换部720的保持构造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720在背光源装置712内,通过固定器33保持在LED717与导光板719的入光端面719b之间的位置。固定器33为呈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且呈以遍及大致全长地包围波长转换部720的形式来收容此波长转换部720的大致筒状。固定器33具有:一对第一壁部33a,在Z轴方向上,从图30所示的上下包夹波长转换部720;以及一对第二壁部33b,在Y轴方向上,从图30所示的左右(前后)包夹波长转换部720,通过所述各壁部33a、33b,遍及大致全长地包围波长转换部720,以保持此波长转换部720。
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构成固定器33的一对第二壁部33b中的图30所示的左侧(LED基板718侧)的第二壁部33b中,开口设置有收容LED717的LED收容开口部34。多个LED收容开口部34作为相互独立的开口而设置于第二壁部33b,以单独地收容安装于LED基板718的各LED717。多个(与LED717相同数量的)LED收容开口部34沿着X轴方向排列配置于第二壁部33b,其排列间隔与LED基板718上的各LED717的排列间隔一致。设置有此LED收容开口部34的第二壁部33b是以使其外表面与LED基板718的安装面718a接触的形式而受到固定。收容于LED收容开口部34的LED717保持使其发光面717a与波长转换部720的入光面720a大致接触的位置关系。由此,使LED717的发光面717a所发出的光更有效地射入至波长转换部720的入光面720a。
另一方面,如图30及图32所示,在构成固定器33的一对第二壁部33b中的图30所示的右侧(导光板719侧)的第二壁部33b中,开口设置有透光开口部35,此透光开口部35供从波长转换部720的出光面720b射出的光通过,使此光射入至导光板719的入光端面719b。透光开口部35作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开口而设置于第二壁部33b,其形成范围被设定为包含全部LED收容开口部34的形成范围的大小。由此,能够使从各LED717发出并透过波长转换部720的光有效地射入至导光板719的入光端面719b。设置有此透光开口部35的第二壁部33b被配置成如下状态,也就是,其外表面在Y轴方向上,与导光板719的入光端面719b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与此入光端面719b相向。因此,在背光源装置712内的温度环境高温化,导光板719随之热膨胀的情况下,热膨胀后的导光板719在即将干扰波长转换部720的阶段,会先干扰设置有透光开口部35的第二壁部33b。也就是,能够通过设置有透光开口部35的第二壁部33b来限制热膨胀的导光板719的移位,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导光板719的应力直接作用于波长转换部720及LED717。
<实施方式9>
根据图3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9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变更了LED基板818及波长转换部8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3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812成为如下结构,也就是,LED817及LED基板818分别设置在长边侧的两端部。详细来说,一对LED基板818是以使已安装的各LED817分别与导光板8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8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分别被设为来自LED8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819b,而剩余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被设为非入光端面819d。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非入光端面819d不包含像所述实施方式1那样的非入光相反端面19d1(参照图3),而是仅包含与入光端面819b相邻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8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812被设为双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此双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导光板819从其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侧,受到一对LED基板818及安装于此一对LED基板818的各LED817包夹。
而且,以分别介于各LED基板818与各入光端面8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有一对波长转换部820。由此,各LED基板818的各LED817所发出的光经过各波长转换部820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819的各入光端面819b。
<实施方式10>
根据图3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0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9变更了LED基板918及波长转换部9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9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3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12成为如下结构,也就是,LED917及LED基板918分别设置于长边侧的两端部、与一个(图34所示的左侧)短边侧的端部。详细来说,各LED基板918是以使已安装的各LED917分别与导光板9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及一个短边侧的端面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及一个短边侧的端面分别被设为来自LED9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919b,而剩余的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被设为非入光端面919d。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非入光端面919d相对于短边侧的入光端面919b,成为非入光相反端面919d1,且相对于一对长边侧的入光端面919b,成为非入光侧端面9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12被设为三边入光型背光源装置,光从依照导光板919的三个边部设置的三个LED基板918及安装于所述三个LED基板918的各LED917进入至此导光板919。
而且,以分别介于各LED基板918与各入光端面9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有三个波长转换部920。由此,各LED基板918的各LED917所发出的光经过各波长转换部920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19的各入光端面919b。
<实施方式11>
根据图3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1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9变更了LED基板1018及波长转换部10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9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3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012成为如下结构:LED1017及LED基板1018分别设置于长边侧的两端部与短边侧的两端部,即遍及外周侧端部的整个周界地设置。详细来说,各LED基板1018是以使已安装的各LED1017遍及导光板1019的外周端面的整个周界地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被设为如下结构:导光板1019的外周端面被设为遍及整个周界地由来自LED10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1019b,导光板1019的外周端面不具有非入光端面。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012被设为四边入光型背光源装置,光从依照导光板1019的四个边部设置的四个LED基板1018及安装于所述四个LED基板1018的各LED1017进入至此导光板1019。
而且,以分别介于各LED基板1018与各入光端面10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有四个波长转换部1020。由此,各LED基板1018的各LED1017所发出的光经过各波长转换部1020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1019的各入光端面1019b。
<实施方式12>
根据图36至图4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例示背光源装置9912、使用了此背光源装置9912的液晶显示装置9910及电视接收装置。再者,电视接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99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一方面,背光源装置9912也具备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如图36及图37所示,波长转换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因此,因为波长转换部以外的背光源装置9912的结构要素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36所示,本实施方式12的背光源装置9912具备主波长转换部(主波长转换管)9920,此主波长转换部(主波长转换管)9920以介于LED9917与导光板9919之间的形式配置,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LED9917被设为所谓的顶面发光型LED,其表面安装在LED基板9918上,并且其发光面9917a朝向LED基板9918侧的相反侧。此LED9917被设为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蓝色LED。而且,LED9917所发出的蓝色光的一部分由详情后述的主波长转换部9920波长转换为绿色光或红色光,通过这些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二次光)与LED9917的蓝色光(一次光)之间的加色混合,背光源装置9912的出射光大致呈白色。
如图38至图40所示,主波长转换部9920具有将LED9917所发出的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其他波长的光(二次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并且以介于LED9917与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之间的形式配置。主波长转换部9920通过未图示的保持机构而保持于所述姿势。主波长转换部9920是以如下形式配置,也就是,沿着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呈遍及大致全长地与入光端面9919b相向的状态,并且呈与安装于LED基板9918全部的LED9917相向的状态。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延伸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所得的剖面形状呈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长度尺寸(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光板9919的长边尺寸(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尺寸),高度尺寸(Z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光板9919的厚度尺寸(入光端面9919b的宽度尺寸)。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沿着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两个外表面均被设为大致平坦的面,与各LED9917的发光面9917a相向的外表面被设为与所述发光面9917a并行且由来自所述发光面9917a的光射入的入光面9920a,而与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相向的外表面被设为与所述入光端面9919b并行且使光向所述入光端面9919b射出的出光面9920b。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内端位置设置得比框架9916的框状部9916a的内端位置更靠外侧。也就是,主波长转换部9920采用如下配置:其整个区域在俯视时与框架9916的框状部9916a重叠,因此,不易产生如下情况,例如液晶显示装置9910的使用者从表侧直接看到主波长转换部9920。根据此种结构,LED9917所发出的光在透过以介于LED9917与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之间的形式配置的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过程中,经过波长转换等而射入至入光端面9919b,在导光板9919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9919a射出。主波长转换部9920是以介于LED9917与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之间的形式配置,因此,与波长转换部形成为片状且以重叠于导光板9919的出光板面9919a或相反板面9919c的形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荧光体的使用量较少即可,因此,适合于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主波长转换部9920具有:荧光体含有部9929,含有用以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容器(毛细管)9930,沿着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并收容荧光体含有部9929;以及密封部9931,对容器9930的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进行密封。荧光体含有部9929中分散调配有将来自LED9917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光(属于红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与发出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光的绿色荧光体。由此,主波长转换部9920将LED9917的发射光(蓝色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呈与其颜色(蓝色)互补的颜色(黄色)的二次光(绿色光及红色光)。荧光体含有部9929是通过在将荧光体溶液注入至容器9930内之后所照射的紫外线,使此荧光体溶液固化而成,此荧光体溶液是将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分散调配于例如液体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中而获得的溶液。
荧光体含有部9929密封在容器9930的内部空间中,且具有沿着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面。荧光体含有部9929是以如下方式设定,也就是,其形成范围在X轴方向上,重叠于LED基板9918上的LED9917的安装范围的大部分,并且在Z轴方向上,重叠于LED9917的发光面9917a的整个区域。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厚度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后述的容器9930的厚度尺寸,具体来说,被设为约0.5mm左右。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沿着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表背的两个面均被设为平坦面,且分别与LED9917的发光面9917a及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并行。
容器9930包含大致透明且透光性优异的无机玻璃材料(例如无碱玻璃或石英玻璃等),其折射率例如被设为约1.5左右。容器9930遍及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全长地包围此荧光体含有部9929,呈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大致有底筒状,并且以与其长度方向(延伸方向)正交的形式切断所得的剖面形状呈纵长的大致椭圆形状。容器993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个外表面构成所述入光面9920a及出光面9920b。容器9930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厚度尺寸,具体来说,各被设为约1mm左右。容器99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部分由密封部9931密封。也就是,此主波长转换部9920被设为仅单端侧由密封部31密封的单侧密封构造。容器9930在制造过程中的形成荧光体含有部9929之前的阶段,处于如下状态,也就是,一个端侧部分向外部开口,而另一个端侧部分由底部9930a封闭,在形成荧光体含有部9929后,开口由密封部9931密封。密封部9931包含与容器9930相同的无机玻璃材料,因此,能够以高密闭性对容器9930的端侧部分进行密封。密封部993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为大于容器9930的底部9930a的厚度尺寸,小于LED9917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或与此尺寸相同的程度,具体来说,例如被设为5mm左右。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单侧密封构造)的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一个端侧部分9920EP设置有密封部9931,而在另一个端侧部分9920EP处未设置密封部9931,因此,以下将前者作为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将后者作为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底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如图38所示,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密封部31)被设为如下位置关系,也就是,比导光板9919的一个(图38所示的右侧)非入光侧端面9919d2更向X轴方向的外侧突出,并在X轴方向上与一个非入光侧端面9919d2重合,而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容器9930的底部9930a)被设为如下位置关系,也就是,比导光板9919的另一个(图38所示的左侧)非入光侧端面9919d2更向X轴方向的内侧缩回,且不在X轴方向上与另一个非入光侧端面9919d2重合。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具有密封部9931,相对于此,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具有容器9930的底部9930a而不具有密封部9931,因此,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缘,分别稍微存在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荧光体)的区域。特别是在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端缘,存在与密封部993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当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此区域大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的同样的区域(相当于底部9930a的厚度尺寸)。此处,若液晶显示装置9910及背光源装置99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容易处于在X轴方向上与LED9917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会出现产生颜色不均的情况,例如来自LED9917的蓝色光未经过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从导光板9919的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射出的光成为带有蓝色的光。特别是在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端缘,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大,因此,此区域容易处于在X轴方向上与LED9917重合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会产生颜色不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2中,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处,设置有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副波长转换部(副波长转换片)9932。根据此种结构,如上所述,即使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在长度方向上与LED9917重合的位置关系,由此导致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的光中包含未经过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通过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的副波长转换部9932,对透过所述端侧部分9920EP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9919a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详细地对副波长转换部9932进行说明。如图41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932包含:波长转换层(荧光体膜)9932a,含有用以对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以及一对保护层(保护膜)9932b,从表背包夹波长转换层9932a而保护此波长转换层9932a,此副波长转换部9932整体呈片状。波长转换层9932a中分散调配有将来自LED9917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光(属于红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与发出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光的绿色荧光体。由此,副波长转换部9932将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呈与其颜色(蓝色)互补的颜色(黄色)的二次光(绿色光及红色光)。波长转换层9932a是将分散调配有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的荧光体层9932a2涂布于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呈膜状的基材(荧光体载体)9932a1而成。荧光体层9932a2中所分散调配的红色荧光体及绿色荧光体均被设为量子点荧光体。荧光体层9932a2中所含有的各量子点荧光体优选被设为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荧光体含有部9929中所含有的各量子点荧光体相同的材料或近似的材料,由此,经过副波长转换部32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的光学特性(主发光波长等)与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的光学特性相同或近似。保护层9932b为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且呈膜状,防潮性等优异。
如图39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932安装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设置有密封部9931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也就是,副波长转换部9932未设置于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而是选择性地仅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根据此种结构,即使由于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范围大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导致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透射光中大量包含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光,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将此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而且,因为在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处未设置副波长转换部9932,所以适合于削减与副波长转换部9932的设置相关的成本。
如图39及图40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932是以重叠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外表面中的导光板9919侧的面即出光面9920b的形式配置。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出光面9920b正对着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且与此入光端面9919b并行,因此,从出光面9920b射出的光会直接射入至入光端面9919b。以重叠于导光板9919侧的形式,将副波长转换部9932设置于此种出光面9920b,由此,能够在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将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射出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后,使此绿色光及红色光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32是以在Z轴方向上,遍及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出光面9920b的形式配置。
如图39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932除了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处的不在X轴方向上与荧光体含有部9929重叠的范围之外,还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与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一部分重叠的范围。详细来说,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X轴方向上的端缘即密封部9931被设为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而在X轴方向上比此密封部9931更靠中央侧的部分被设为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相对于此,副波长转换部9932是以如下方式配置,也就是,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大于密封部9931在X轴方向上的范围,并且在X轴方向上重叠于密封部9931的整个区域,由此成为如下配置,也就是,重叠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中的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的一部分(密封部9931侧的端部)。根据此种结构,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更有效地对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进行波长转换。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32处于如下位置关系,也就是,在X轴方向上也重合于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相向的LED9917(位于排列方向上的最靠端部的位置的端侧光源)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为如上所述的构造,接着,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将液晶显示装置9910的电源接通后,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面板控制电路来对液晶面板9911的驱动进行控制,并且将来自未图示的LED驱动基板的驱动电力供应至LED基板9918的各LED9917,由此,对所述各LED9917的驱动进行控制。来自各LED9917的光受到导光板9919引导,由此,经由光学部件9915照射至液晶面板9911,因此,在液晶面板9911中显示规定的图像。以下,详细地对背光源装置9912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各LED9917点亮后,各LED9917的发光面9917a所发出的蓝色光(一次光)射入至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入光面9920a,由容器99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9929中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二次光)。通过此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与LED9917的蓝色光,获得大致白色的照明光。经过荧光体含有部9929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与未经过荧光体含有部9929波长转换的蓝色光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出光面9920b射出,并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射入至入光端面9919b的光例如由导光板9919的与外部的空气层之间的界面全反射,或由反射片9925反射,一边在导光板9919内传播,一边由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散射反射,由此,促使此光成为相对于出光板面9919a的入射角未超过临界角的光,从出光板面9919a射出。从导光板9919的出光板面9919a射出的光在透过各光学部件9915的过程中分别受到光学作用,然后照射至液晶面板9911。
详细地对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作用进行说明。LED9917所发出的蓝色光(一次光)射入至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入光面9920a之后,在填充至容器99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9929中所分散调配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中,蓝色光的一部分被用作激发光,从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及红色光(二次光)。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与未转换的蓝色光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出光面9920b射出,并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此处,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9920EP的各端缘存在密封部9931及容器9930的底部9930a,因此,未在所述部位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若液晶显示装置9910及背光源装置99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未配置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的部位即密封部9931及底部9930a容易处于在LED基板9918的LED9917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与位于端部的LED(端侧光源)9917重合的位置关系。由于此种位置关系,有可能导致来自LED9917的光未经过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特别是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密封部9931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处的容器9930的底部9930a相比,X轴方向上的尺寸更大,因此,更容易处于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位于端部的LED9917的位置关系,由此,有可能导致来自位于端部的LED9917的蓝色光未经过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中的呈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相向的状态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从出光板面9919a的一部分射出带有蓝色的出射光。
在此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X轴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处,设置有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副波长转换部9932,因此,如上所述,即使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的光中包含未经过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通过以重叠于端侧部分9920EP的出光面9920b的形式配置的副波长转换部9932所具有的荧光体,以规定的转换效率将此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然后使此绿色光及红色光向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射出。而且,副波长转换部9932选择性地仅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因此,即使由于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范围大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导致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透射光中大量包含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光,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以规定的转换效率将此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而且,副波长转换部9932是以如下的形式配置,也就是,除了重叠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X轴方向上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即密封部9931之外,还重叠于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929的区域,因此,除了从密封部9931沿着Y轴方向笔直地射出的光之外,从密封部9931相对于Y轴方向朝中央倾斜地射出的光也会透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由此,即使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透射光中包含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有效地将此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根据以上内容,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9919a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9912具备:LED(光源)9917;导光板9919,具有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为来自LED99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9919b、与一对板面中的任一个板面且为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9919a;主波长转换部9920,沿着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介于LED9917与入光端面9919b之间的形式配置,具有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以及副波长转换部9932,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至少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由此,LED9917所发出的光例如由以介于LED9917与入光端面9919b之间的形式配置的主波长转换部9920所具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后,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在导光板9919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9919a射出。此主波长转换部9920沿着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此处,若所述背光源装置99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则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容易处于与LED9917重合的位置关系,因此,有可能导致来自LED9917的光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相对于此,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中的至少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处,设置有对来自LED99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副波长转换部32,因此,即使在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在长度方向上与LED9917重合的位置关系,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对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射入至导光板9919的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与射入至入光端面9919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部分的光的颜色不易产生差异,因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从出光板面9919a射出的光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32是以重叠于端侧部分9920EP的外表面中的至少导光板9919侧的出光面9920b的形式配置。由此,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对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射出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32设置于端侧部分9920EP的至少不在长度方向上与荧光体重叠的范围。由此,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有效地对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32设置于端侧部分9920EP的至少在长度方向上与荧光体重叠的范围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更有效地对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920EP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另外,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一侧被设为设置有密封部9931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而另一侧被设为未设置有密封部9931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副波长转换部9932至少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这样,因为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一侧被设为设置有密封部9931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所以存在如下倾向,也就是,未配置荧光体的范围容易大于未设置有密封部9931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在此方面,因为副波长转换部9932至少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所以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32对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的光中所含的更多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32选择性地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一对端侧部分9920EP中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0EP1。由此,因为主波长转换部99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0EP2处未设置副波长转换部9932,所以适合于削减与副波长转换部9932的设置相关的成本。
<实施方式13>
根据图4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3中表示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132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2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4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LED99117中,位于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配置有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侧的端部的LED(端侧光源)99117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其一部分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中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129的区域即容器99130的底部99130a。可在与所述实施方式12所记载的背光源装置相比,背光源装置99112的框缘进一步变窄的情况下,采用此种配置结构。在此种配置结构中,副波长转换部99132除了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1,还设置于未设置密封部99131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也就是,分别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一对端侧部分99120EP,设置有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132。设置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副波长转换部99132采用与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1的副波长转换部99132(所述实施方式12所记载的副波长转换部9932)大致相同的结构,且以如下的形式配置,也就是,除了重叠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X轴方向上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129的区域即容器99130的底部99130a之外,还重叠于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129的区域。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9132是以重叠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出光面99120b的形式配置。
若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中,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129的区域即容器99130的底部99130a处于在X轴方向上,与位于端部的LED99117重合的位置关系,则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X轴方向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后的光有时包含未经过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光。即使在此种情况下,透过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后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也会由以重叠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出光面99120b的形式配置的副波长转换部99132,以规定的转换效率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可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再者,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132中的荧光体的含有量或含有浓度也可能不同,在此情况下,优选使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1的副波长转换部99132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大于设置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副波长转换部99132的荧光体的含有量,从而提高荧光体的含有浓度。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副波长转换部99132分别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1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由此,即使在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端缘产生了未配置荧光体的区域,且此区域处于在长度方向上与LED99117重合的位置关系,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9132对透过主波长转换部99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0EP2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可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实施方式14>
根据图4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4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2变更了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2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43所示,两条本实施方式的主波长转换部99220以彼此相邻的形式,沿着导光板99219的入光端面99219b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以彼此的轴线大致一致的形式,在LED99217与导光板99219之间的空间中,沿着X轴方向呈直线地排列配置。这样,只要使用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则适合于更大型的背光源装置99212。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99220EP分别被设为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20EP1,并且设置于背光源装置99212的X轴方向(入光端面992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外侧(两端)。相对于此,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99220EP分别被设为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20EP2,并且设置于背光源装置9921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侧。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20EP1的各密封部99231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部分地重合于位于背光源装置99212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各LED(端侧光源)99217。另一方面,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220EP2所具有的各容器99230的底部99230a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不重合于位于背光源装置9921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的各LED(中央侧光源)99217。另外,与主波长转换部99220同样地,两块LED基板99218以相邻的形式,沿着入光端面99219b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各LED基板99218的长度尺寸被设为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且各LED基板99218以单独地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9220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安装于各LED基板99218的多个LED99217所发出的光分别射入至与各LED基板99218相向的各主波长转换部99220。
而且,副波长转换部99232分别设置于导光板99219中的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220的不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99220EP即一对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20EP1。也就是,与所述实施方式13同样地,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232设置于主波长转换部99220中的在X轴方向上位于背光源装置99212的两端的一对端侧部分99220EP。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232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12、实施方式13所记载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232设为同一部件,使荧光体的含有量或含有浓度相等。根据此种结构,即使随着背光源装置99212的窄框缘化,在导光板99219的入光端面992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主波长转换部99220中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229的区域即各密封部99231分别处于与位于两端的各LED(一对端侧光源)99217分别重合的位置关系,透过各密封部99231而射入至导光板99219的入光端面99219b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也会由以重叠于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220EP1的出光面99220b的形式配置的各副波长转换部99232,以规定的转换效率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即使框缘进一步变窄,也不易产生颜色不均。
<实施方式15>
根据图4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5中表示对所述实施方式14所记载的结构新增了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4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4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LED99317中,位于其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央的两个LED(中央侧光源)99317呈与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彼此相邻的一对端侧部分99320EP即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相向的状态。所述位于中央的两个LED99317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分别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中的未配置荧光体含有部99329的区域即容器99330的底部99330a。呈与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相向的状态的两个LED99317分别配置于两块LED基板99318的彼此相邻的端部。
在此种配置结构中,以横跨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彼此相邻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之间的形式,设置有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此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相对于位于背光源装置99312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332,设置在X轴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位置,此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的结构与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332相同。也就是,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具有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绿色光及红色光的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所述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均被设为量子点荧光体。
详细来说,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的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在X轴方向上,重合于从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横跨至另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的范围。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为将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与相邻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之间的间隔相加所得的大小的程度。根据此种结构,透过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后的光、或通过相邻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320EP2之间的光即使包含未经过波长转换的蓝色光,也会由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9320,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3是以横跨于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彼此相邻的端侧部分99320EP之间的形式配置。由此,能够通过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3,对透过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9320的彼此相邻的端侧部分99320EP的光或通过相邻的端侧部分99320EP之间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实施方式16>
根据图4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6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2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432的配置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2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4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432是以重叠于入光面99420a的形式配置,此入光面99420a是主波长转换部99420的端侧部分99420EP即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420EP1的外表面中的LED99417侧的面。也就是,此副波长转换部99432设置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420EP1的外表面中的在所述实施方式12中设置有副波长转换部9932的出光面99420b相反侧的入光面99420a。根据此种结构,从位于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99417射出的蓝色光在射入至主波长转换部994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420EP1时,由副波长转换部99432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透过副波长转换部99432后的光(包含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及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420EP1从出光面99420b射出,并射入至导光板99419的入光端面99419b。
<实施方式17>
根据图4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7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2、实施方式16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532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2、实施方式16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4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532除了以重叠于出光面99520b的形式配置之外,还以重叠于LED99517侧的面即入光面99520a的形式配置,所述出光面99520b是主波长转换部99520的端侧部分99520EP即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520EP1的外表面中的导光板99519侧的面。也就是,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532以在Y轴方向上从前后包夹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520EP1的形式,分别设置于出光面99520b及入光面99520a。根据此种结构,从位于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99517射出的蓝色光在射入至主波长转换部995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520EP1时,由设置于入光面99520a的副波长转换部99532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而且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520EP1后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在射出时,由设置于出光面99520b的副波长转换部99532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520EP1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实施方式18>
根据图4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8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8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7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632的形成范围及形状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7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4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632是以如下的形式配置,也就是,除了重叠于主波长转换部99620的端侧部分99620EP即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的外表面中的出光面99620b及入光面99620a之外,还重叠于X轴方向上的端面99620c。也就是,副波长转换部99632俯视时形成为折返状,并以俯视时包围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的形式配置。副波长转换部99632的重叠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的出光面99620b的第一部99632a、与重叠于入光面99620a的第二部99632b由重叠于X轴方向上的端面99620c的第三部99632c连接而成为一个组件。由此,可削减组件数。此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的X轴方向上的端面99620c被设为与入光面99620a及出光面99620b相邻,且沿着Z轴方向及Y轴方向(入光端面99619b的长度方向的法线方向)的面。根据此种结构,从在X轴方向上位于端部的LED99617射出的蓝色光在射入至主波长转换部996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时,由副波长转换部99632中的设置于入光面99620a的第二部99632b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而从出光面99620b沿着Y轴方向射出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由副波长转换部99632中的设置于出光面99620b的第一部99632a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而且,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而从X轴方向上的端面99620c沿着X轴方向射出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由副波长转换部99632中的设置于X轴方向上的端面99620c的第三部99632c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620EP1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实施方式19>
根据图4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19中表示对所述实施方式18所记载的结构新增了反射部件9934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8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4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主波长转换部99720上,以重叠于副波长转换部99732的形式配置有反射部件9934。反射部件9934的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12所记载的反射片9925相同。也就是,反射部件9934为表面呈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例如发泡PET制)。反射部件9934是以重叠于副波长转换部99732中的第三部99732c的外侧(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720EP1侧的相反侧)的形式,即以从外侧覆盖此第三部99732c的形式配置,此第三部99732c重叠于主波长转换部997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720EP1的X轴方向上的端面99720c。反射部件9934的从侧面看到的大小与第三部99732c大致相同,遍及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第三部99732c。根据此种结构,透过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720EP1而从X轴方向上的端面99720c沿着X轴方向射出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由副波长转换部99732的第三部99732c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后,由反射部件9934反射而向X轴方向上的内侧即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720EP1侧返回,避免沿着X轴方向朝外部射出。由此,由副波长转换部99732波长转换后的光的利用效率优异。
<实施方式20>
根据图4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0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0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5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8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833的配置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5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4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8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833分别是以重叠于入光面99820a的形式配置,此入光面99820a是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820的各端侧部分99820EP(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820EP1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820EP2)的外表面中的LED99817侧的面。也就是,此副波长转换部998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833设置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820的各端侧部分99820EP的外表面中的在所述实施方式15中设置有副波长转换部993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33的出光面99820b相反侧的入光面99820a。根据此种结构,从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820的各端侧部分99820EP相向的各LED99817射出的蓝色光在射入至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820的各端侧部分99820EP时,由副波长转换部998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833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透过副波长转换部998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833后的光(包含波长转换所得的绿色光及红色光及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透过各端侧部分99820EP而从出光面99820b射出,并射入至导光板99819的入光端面99819b。
<实施方式21>
根据图5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1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1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5、实施方式20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9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933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5、实施方式20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9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933除了以重叠于出光面99920b的形式配置之外,还以重叠于LED99917侧的面即入光面99920a的形式配置,所述出光面99920b是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920的各端侧部分99920EP(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920EP1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920EP2)的外表面中的导光板99919侧的面。也就是,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9932及一对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933以在Y轴方向上从前后包夹各端侧部分99920EP的形式,分别设置于出光面99920b及入光面99920a。根据此种结构,从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920的各端侧部分99920EP相向的各LED99917射出的蓝色光在射入至各端侧部分99920EP时,由设置于入光面99920a的副波长转换部999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933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而且透过各端侧部分99920EP后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在射出时,由设置于出光面99920b的副波长转换部999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933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透过各端侧部分99920EP的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
<实施方式22>
根据图5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2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2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5变更了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033的结构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5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1所示,按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020进行分割后,设置本实施方式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033,此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033并未横跨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020之间。详细来说,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033单独地分别安装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0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020EP2而彼此分离。根据此种结构,在制造时,能够将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020单独地装入至背光源装置991012内,因此,作业性优异。另外,例如即使在装入至背光源装置991012内的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020的位置在Y轴方向或Z轴方向上错开的情况下,也会避免应力作用于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033,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033不易产生剥落等问题。
<实施方式23>
根据图5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3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3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22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11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133的配置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22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1132、与按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120经过分割后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133分别以重叠于入光面991120a的形式配置,此入光面991120a是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120的各端侧部分991120EP(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120EP1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120EP1)的外表面中的LED991117侧的面。也就是,此副波长转换部9911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133采用了与所述实施方式20所记载的配置相同的配置。
<实施方式24>
根据图5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4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4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22、实施方式23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912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233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22、实施方式23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副波长转换部991232、与按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220经过分割后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233除了以重叠于出光面991220b的形式配置之外,还以重叠于LED991217侧的面即入光面991220a的形式配置,所述出光面991220b是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220的各端侧部分991220EP(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220EP1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220EP2)的外表面中的导光板991219侧的面。也就是,此副波长转换部991232及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233采用了与所述实施方式21所记载的配置相同的配置。
<实施方式25>
根据图54或图5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5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5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21变更了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的配置,并新增了反射部件991334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21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54及图5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两个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以横跨于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320的彼此相邻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以分别重叠于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的外表面中的表侧(图55所示的上侧)的面991320d、与背侧(图55所示的下侧)的面991320e的形式配置。设置一个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的表侧的面991320d被设为与导光板991319的出光板面991319a侧相同侧的面。设置另一个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的背侧的面991320e,被设为与导光板991319的出光板面991319a相反侧、即与相反板面991319c侧相同侧的面。也就是,成对的两个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以在Z轴方向上从表背包夹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的形式,分别设置于表侧的面991320d及背侧的面991320e。
而且,两个反射部件991334分别以重叠的形式配置于两个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的外侧。一个反射部件991334以从表侧(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侧的相反侧)覆盖重叠于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的表侧的面991320d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的形式配置。另一个反射部件991334以从背侧(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侧的相反侧)覆盖重叠于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的背侧的面991320e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的形式配置。各反射部件991334的俯视时的大小与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大致相同,遍及大致整个区域地覆盖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反射部件991334的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8所记载的反射部件9934(参照图48)相同。
根据此种结构,透过两条主波长转换部991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容器991330的底部991330a)而射向表侧的面991320d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由表侧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并且透过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而射向背侧的面991320e的光中所含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光,由背侧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波长转换为绿色光及红色光。透过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后的光由反射部件991334反射而向Z轴方向的内侧即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320EP2侧返回,避免沿着Z轴方向朝外部射出。由此,由各中央侧副波长转换部991333波长转换后的光的利用效率优异。
<实施方式26>
根据图5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6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6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2变更了LED基板991518及主波长转换部9915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2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512成为如下结构,也就是,LED991517及LED基板991518分别设置于长边侧的两端部。详细来说,一对LED基板991518是以使已安装的各LED991517分别与导光板9915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915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分别被设为来自LED9915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991519b,而剩余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被设为非入光端面991519d。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非入光端面991519d不包含像所述实施方式12那样的非入光相反端面9919d1,而是仅包含与入光端面991519b相邻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915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512被设为双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此双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导光板991519从其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侧,受到一对LED基板991518及安装于此一对LED基板991518的各LED991517包夹。而且,以分别介于各LED基板991518与各入光端面9915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有一对主波长转换部991520。由此,各LED基板991518的各LED991517所发出的光经过各主波长转换部991520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519的各入光端面991519b。
<实施方式27>
根据图5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7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7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26变更了LED基板991618及主波长转换部9916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26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612成为如下结构,也就是,LED991617及LED基板991618分别设置于长边侧的两端部、与一个短边侧的端部。详细来说,各LED基板991618是以使已安装的各LED991617分别与导光板9916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及一个短边侧的端面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916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及一个短边侧的端面分别被设为来自LED9916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991619b,而剩余的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被设为非入光端面991619d。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非入光端面991619d相对于短边侧的入光端面991619b,成为非入光相反端面991619d1,且相对于一对长边侧的入光端面991619b,成为非入光侧端面9916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612被设为三边入光型背光源装置,光从依照导光板991619的三个边部设置的三个LED基板991618及安装于所述三个LED基板991618的各LED991617进入至此导光板991619。而且,以分别介于各LED基板991618与各入光端面9916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有三个主波长转换部991620。由此,各LED基板991618的各LED991617所发出的光经过各主波长转换部991620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619的各入光端面991619b。
<实施方式28>
根据图5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8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8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26变更了LED基板991718及主波长转换部991720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26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712成为如下结构:LED991717及LED基板991718分别设置于长边侧的两端部、与短边侧的两端部,即遍及外周侧端部的整个周界地设置。详细来说,各LED基板991718是以使已安装的各LED991717遍及导光板991719的外周端面的整个周界地相向的形式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被设为如下结构:导光板991719的外周端面被设为遍及周界地由来自LED991717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991719b,导光板991719的外周端面不具有非入光端面。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991712被设为四边入光型背光源装置,光从依照导光板991719的四个边部设置的四个LED基板991718及安装于所述四个LED基板991718的各LED991717进入至此导光板991719。而且,以分别介于各LED基板991718与各入光端面991719b之间的形式,配置有四个主波长转换部991720。由此,各LED基板991718的各LED991717所发出的光经过各主波长转换部991720波长转换而射入至导光板991719的各入光端面991719b。
<实施方式29>
根据图5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9进行说明。在此实施方式29中表示从所述实施方式14变更了LED基板991818的设置数的实施方式。再者,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4相同的构造、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如图59所示,3块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991818以彼此相邻的形式,沿着导光板991819的入光端面9918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排列配置。各LED基板991818的长度尺寸比各主波长转换部991820的长度尺寸更短。其中,位于X轴方向上的两端的一对LED基板991818上所安装的多个LED991817的一部分(位于背光源装置991812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的LED991817)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在X轴方向上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918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91820EP1重合。相对于此,位于X轴方向上的中央的LED基板991818上所安装的多个LED991817的一部分(位于背光源装置99181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的LED991817)采用如下配置,也就是,在X轴方向上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918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91820EP2重合。根据此种结构,适合于更大型的背光源装置991812。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所述记述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也可以组合所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使波长转换部的多发光量部即端侧部分中的荧光体的含有浓度高于中央侧部分,且使端侧部分比中央侧部分更粗。
(2)也可以组合所述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使波长转换部的一个(密封部侧)端侧部分比中央侧部分及其他端侧部分更粗。
(3)也能够组合所述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使波长转换部的一对端侧部分分别比中央侧部分更粗,而且使一个(密封部侧)端侧部分比另一个端侧部分更粗。
(4)也能够将所述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所记载的结构(使波长转换部的两端侧部分或一个端侧部分变粗的结构)适当地与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组合。特别是组合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6后,对于因成为如下配置而有可能产生颜色不均的情况有效,此配置是指在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波长转换部的另一个(密封部侧的相反侧)端侧部分彼此相邻。
(5)也能够将所述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7所记载的结构适当地与实施方式8~实施方式11组合。
(6)在所述实施方式5中表示了如下情况,也就是,在波长转换部的一个端侧部分与另一个端侧部分,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不同,但在波长转换部的一个端侧部分与另一个端侧部分,每单位长度的荧光体的含有量及经过波长转换的光量也可以相同。
(7)在所述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6中,例示了两条波长转换部沿着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结构,但也可以是3条以上的波长转换部沿着此长度方向排列的结构。
(8)在所述各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9~实施方式11之外)中,例示了将导光板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面作为入光端面的单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将导光板的另一个长边侧的端面作为入光端面的单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另外,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将导光板的任一个短边侧的端面作为入光端面的单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
(9)在所述实施方式9中,例示了将导光板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分别作为入光端面的两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将导光板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分别作为入光端面的两侧入光型背光源装置。
(10)在所述实施方式10中,例示了将导光板的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的三边入光型背光源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将导光板的一个短边侧的端面或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的任一个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的三边入光型背光源装置。
(11)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LED具备蓝色LED元件的结构,但也可以使用具备发出可见光线即紫色光的紫色LED元件的LED或发出紫外线(例如近紫外线)的紫外线LED元件(近紫外线LED元件)等来代替蓝色LED元件。优选使与具备紫色LED元件或紫外线LED元件的LED组合地被使用的波长转换部含有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及蓝色荧光体。除此以外,也可以使与具备紫色LED元件或紫外线LED元件的LED组合地被使用的波长转换部含有从红色荧光体、绿色荧光体及蓝色荧光体中选择的一种颜色或两种颜色的荧光体,并使LED的密封材料含有剩余的两种颜色或一种颜色的荧光体。另外,除此以外,还能够适当变更具体的荧光体的颜色等。
(12)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结构,也就是,LED具有蓝色LED元件,波长转换部具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但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也就是,LED除了具有蓝色LED元件之外,还具有发出红色光的红色LED元件,由此,发出品红色光,与其组合地被使用的波长转换部具有绿色荧光体。也可以使LED的密封材料含有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来代替此红色LED元件。
(13)除了所述(12)以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也就是,LED除了具有蓝色LED元件之外,还具有发出绿色光的绿色LED元件,由此,发出蓝绿色光,与其组合地被使用的波长转换部具有红色荧光体。也可以使LED的密封材料含有将蓝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来代替此绿色LED元件。
(14)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波长转换部设为包含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的结构的情况,但也能够设为使波长转换部仅含有黄色荧光体的结构,或设为除了含有黄色荧光体之外,还含有红色荧光体或绿色荧光体的结构。
(15)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情况,也就是,将用作波长转换部中所含的荧光体的量子点荧光体设为包含CdSe及ZnS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但也能够使用将内部组成设为单一组成的核型量子点荧光体。例如,能够单独使用组合有成为二价阳离子的Zn、Cd、Hg、Pb等与成为二价阴离子的O、S、Se、Te等的材料(CdSe、CdS、ZnS)。而且,也能够单独使用组合有成为三价阳离子的Ga、In等与成为三价阴离子的P、As、Sb等的材料(InP(磷化铟)、GaAs(砷化镓)等)或黄铜矿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另外,除了核-壳型或核型量子点荧光体以外,也能够使用合金型量子点荧光体。另外,还能够使用不含有镉的量子点荧光体。
(16)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情况,也就是,将用作波长转换部中所含的荧光体的量子点荧光体设为CdSe及ZnS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但也能够使用将其他材料彼此加以组合而成的核-壳型量子点荧光体。另外,还能够将用作波长转换部中所含的荧光体的量子点荧光体设为不含有Cd(镉)的量子点荧光体。
(17)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波长转换部含有量子点荧光体的结构,但也可以使波长转换部含有其他种类的荧光体。例如,能够使用硫化物荧光体作为波长转换部中所含有的荧光体,具体来说,能够使用SrGa2S4:Eu2+作为绿色荧光体,使用(Ca、Sr、Ba)S:Eu2+作为红色荧光体。
(18)除了所述(17)以外,也能够将波长转换部中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设为(Ca、Sr、Ba)3SiO4:Eu2+、β-SiAlON:Eu2+、Ca3Sc2Si3O12:Ce3+等。另外,能够将波长转换片中所含有的红色荧光体设为(Ca、Sr、Ba)2SiO5N8:Eu2+、CaAlSiN3:Eu2+、复合氟化物荧光体(锰激活的氟硅酸钾(K2TiF6)等)等。而且,能够将波长转换片中所含有的黄色荧光体设为(Y、Gd)3(Al、Ga)5O12:Ce3+(俗称为YAG:Ce3+)、α-SiAlON:Eu2+、(Ca、Sr、Ba)3SiO4:Eu2+等。
(19)除了所述(17)、(18)以外,也能够使用有机荧光体作为波长转换部中所含有的荧光体。例如能够使用以三咗或二咗为基本骨架的低分子有机荧光体作为有机荧光体。
(20)除了所述(17)、(18)、(19)以外,也能够使用通过经由包裹光子(DressedPhoton)(近场光)的能量转化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作为波长转换部中所含有的荧光体。具体来说,优选使用使DCM染料分散、混合于直径为3nm~5nm(优选为4nm左右)的氧化锌量子点(ZnO-QD)而成的结构的荧光体作为此种荧光体。
符号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10TV:电视接收装置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412、712、812、912、10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
17、117、417、617、717、817、917、1017:LED(光源)
19、219、419、519、719、819、919、1019:导光板
19a:出光板面
19b、219b、419b、519b、719b、819b、919b、1019b:入光端面
20、120、220、320、420、520、720、820、920、1020:波长转换部
20CP、120CP、220CP、320CP、420CP、520CP:中央侧部分
20EP、120EP、220EP、320EP、420EP、520EP:端侧部分
29、129、229、329:荧光体含有部(荧光体)
30、130、230、330:容器
31、131、231、331、431、531、631:密封部
32、232、332、432、532、632:多发光量部

Claims (5)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导光板,具有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为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射入的入光端面、与一对板面中的任一个板面且为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以及
波长转换部,沿着所述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介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置,具有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所述波长转换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任一侧的端侧部分被设为多发光量部,所述多发光量部与中央侧部分相比,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更多,
所述波长转换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对所述端侧部分中的单侧的所述端侧部分设置有密封部,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侧的所述端侧部分被设为所述多发光量部;所述波长转换部的未设置有所述密封部侧的所述端侧部分与所述中央侧部分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被波长转换的光量相等,
所述光源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
所述多发光量部成为如下位置关系,即,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至少重合于位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所述光源和与所述位于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所述光源相邻的所述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转换部的所述多发光量部与所述中央侧部分相比,所述荧光体的含有浓度更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转换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对所述端侧部分分别被设为所述多发光量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转换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各所述端侧部分中,至少不彼此相邻的一对所述端侧部分分别被设为所述多发光量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发出蓝色光;
所述波长转换部具有绿色荧光体及红色荧光体、与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任一个荧光体作为所述荧光体,所述绿色荧光体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绿色光,所述红色荧光体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所述黄色荧光体将所述蓝色光波长转换为黄色光。
CN201680055182.XA 2015-09-25 2016-09-2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027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8611 2015-09-25
JP2015188508 2015-09-25
JP2015188611 2015-09-25
JP2015-188508 2015-09-25
PCT/JP2016/077958 WO2017051848A1 (ja) 2015-09-25 2016-09-23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波長変換部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7119A CN108027119A (zh) 2018-05-11
CN108027119B true CN108027119B (zh) 2021-05-18

Family

ID=5838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5182.XA Active CN108027119B (zh) 2015-09-25 2016-09-2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5543B2 (zh)
EP (1) EP3354962A4 (zh)
JP (1) JP6496031B2 (zh)
CN (1) CN108027119B (zh)
WO (1) WO20170518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126068A (ko) * 2016-05-04 2017-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418585B2 (en) * 2016-05-12 2019-09-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over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80042505A (ko) * 2016-10-17 2018-04-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JP6779805B2 (ja) * 2017-02-06 2020-11-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WO2019004070A1 (ja) * 2017-06-30 2019-01-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642091B2 (en) * 2018-02-05 2020-05-05 Radiant Choice Limited Display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8038A (zh) * 2012-06-14 2012-11-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3375772A (zh) * 2012-04-11 2013-10-30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4805B2 (ja) 1998-04-15 2000-12-0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のバックライト、照光式操作スイッチ
JP200620253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
US20060268537A1 (en) 2005-05-31 2006-11-30 Makoto Kurihara Phosphor film, ligh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4469307B2 (ja) * 2005-05-31 2010-05-2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104490B2 (ja) * 2007-04-16 2012-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85273B2 (en) * 2007-07-31 2013-11-19 Rambus Delaware Llc Illumin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wavelength converting material
KR101091348B1 (ko) * 2010-07-09 2011-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퀀텀 도트를 이용한 도광판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20085103A (ko) * 2011-01-21 2012-07-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광 변환 부재의 제조방법
JP2012169120A (ja) * 2011-02-14 2012-09-06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KR20120107793A (ko) * 2011-03-22 2012-10-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광 변환 부재
TW201400946A (zh) * 2012-05-09 2014-01-01 Sony Corp 照明裝置及顯示裝置
WO2014046140A1 (ja) * 2012-09-21 2014-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エッジ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KR102126176B1 (ko) * 2014-02-05 2020-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파장 변환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4865749B (zh) * 2015-06-03 2017-1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4848099B (zh) * 2015-06-08 2018-0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域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5772A (zh) * 2012-04-11 2013-10-30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CN102798038A (zh) * 2012-06-14 2012-11-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96031B2 (ja) 2019-04-03
US10775543B2 (en) 2020-09-15
US20180275331A1 (en) 2018-09-27
WO2017051848A1 (ja) 2017-03-30
JPWO2017051848A1 (ja) 2018-07-19
EP3354962A1 (en) 2018-08-01
CN108027119A (zh) 2018-05-11
EP3354962A4 (en)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4593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02711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JP653217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422572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139036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740783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6058586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027117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6781559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6158728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619037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