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9036B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9036B
CN108139036B CN201680041359.0A CN201680041359A CN108139036B CN 108139036 B CN108139036 B CN 108139036B CN 201680041359 A CN201680041359 A CN 201680041359A CN 108139036 B CN108139036 B CN 1081390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phosphor
wavelength conversion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13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9036A (zh
Inventor
宇野真
后藤彰
松井启太朗
原田雅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39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9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9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7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in intimate contact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integrated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2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crystals, e.g. rock-salt, semi-condu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2)具备:光源列(170),其由分别射出一次光的多个光源(17)构成;波长转换部件(30),其具有:波长转换部(31),其含有被一次光激发而释放出二次光的荧光体;收纳部(32),其收纳波长转换部(31);以及非波长转换部(34、35),其由收纳部(32)的端部构成并使一次光透射;以及导光板(19)。在导光板(19)与光源列(170)之间配设有波长转换部件(30)。导光板(19)具有:光入射面(19c)、光射出面(19a)、相反面(19b)、以及形成于相反面(19b)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在非波长转换部(34、35)的导光板侧沿着光源(17)的光射出方向配设,并具有吸收一次光的多个补色点部(22a)。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以及对液晶面板供给光的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作为这种照明装置,已知有以沿着导光板的端面的形式配设有LED(Light EmittingDiode)的所谓边光型(或者侧光型)的照明装置。这样的照明装置配设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朝向液晶面板的背面供给以面状扩张的光。
另外,近年来,已知有将荧光体管作为波长转换部件来利用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该荧光体管使量子点荧光体(Quantum Dot Phosphor)分散于树脂中的材料以封闭于玻璃制的筒状容器内的状态填充(例如,专利文献1)。对于这种照明装置而言,成为在LED与入射有光的导光板的端面(光入射面)之间配设有长条状的荧光体管的结构。
当从LED射出的一次光(例如,蓝色光)被供给于荧光体管时,该光的一部分激发荧光体管内的量子点荧光体,剩余的光透射荧光体管中。当量子点荧光体被一次光激发时,从该量子点荧光体释放出与一次光不同的波长的二次光(例如,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也就是说,量子点荧光体具备将一次光波长转换为二次光的功能。从荧光体管释放出的二次光与透射荧光体管的一次光相互混合,因此,其结果是,从荧光体管射出白色光。
另外,作为背光源的一个例子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背光源。作为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背光源的面状光源由能够发出蓝色光的LED、具备有由于LED的发光被激发而发出荧光的荧光物质的波长转换体、以及经由LED和波长转换体而设置并将来自LED的发光和来自荧光物质的发光进行了合成的发光从端面导入并从发光观测面侧释放出的导光板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5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114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中,荧光体管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仅由不包含量子点荧光体的具有透光性的材质(例如,玻璃)构成。因此,当从LED对荧光体管的端部供给一次光时,该一次光未被波长转换而保持原样透射端部。也就是说,从荧光体管的端部向导光板侧射出一次光的存在比率高的光。于是,该光从光入射面入射至导光板内,进一步一边在导光板内直线地传播一边从导光板的表侧的板面射出。这样,当一次光的存在比率高的光一边在导光板内传播一边从导光板射出时,从照明装置射出的面状的光中,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从荧光体管的端部并从沿着LED的光射出方向而在导光板内直线地延伸的范围射出的光,有时以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呈现颜色。
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波长转换体沿着导光板的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其长度方向的边缘产生未配置有荧光物质的区域。此处,当背光源的窄边框化发展时,容易成为波长转换体的未配置有荧光物质的区域与LED重合的位置关系,以此为起因而导致来自LED的光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入射至导光板的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担心产生颜色不均。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对在利用波长转换部件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中,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从波长转换部件的端部且从沿着光源的光射出方向直线地延伸的范围射出的光而以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呈现颜色的射出光的颜色不均进行抑制。
解决问题的手段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而言,作为其第一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列,其由分别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并且彼此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波长转换部件,其具有:波长转换部,其含有被上述一次光激发而释放出与上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的荧光体;长条状的收纳部,其以包围上述波长转换部的形式收纳该波长转换部并且具有透光性;以及非波长转换部,其由上述收纳部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构成并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上述一次光透射,该波长转换部件与上述光源列相对并且沿着上述光源列的长度方向配设;以及导光板,在上述导光板与上述光源列之间配设有上述波长转换部件,上述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其供透射光入射,该透射光包含从上述光源射出的上述一次光从上述光源侧向上述导光板侧透射上述波长转换部件而产生的上述二次光以及上述一次光;光射出面,其使上述透射光射出;相反面,其配置于上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以及光反射和散射图案,其具有光反射性以及光散射性,上述光反射和散射图案由以面状扩张的状态形成于上述相反面的多个点部的集合构成,并具有多个上述点部中的多个补色点部,其中,上述多个补色点部在上述非波长转换部的上述导光板侧以沿着上述光源的光射出方向配设,并吸收上述一次光而呈现与上述一次光所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上述照明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由此能够抑制从波长转换部件的端部且从沿着光源的光射出方向直线地延伸的范围射出的光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以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呈现颜色的射出光的颜色不均。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而言,作为其第二方式,具备:光源列,其由分别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并且彼此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波长转换部件,其具有:波长转换部,其含有被上述一次光激发而释放出与上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的荧光体;长条状的收纳部,其以包围上述波长转换部的形式收纳该波长转换部并具有透光性;以及非波长转换部,其由上述收纳部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构成并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上述一次光透射,该波长转换部件与上述光源列相对并且沿着上述光源列的长度方向配设;以及导光板,在上述导光板与上述光源列之间配设有上述波长转换部件,上述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其供透射光入射,该透射光包含从上述光源射出的上述一次光从上述波长转换部件的上述光源侧朝上述导光板侧透射而产生的上述二次光以及上述一次光;光射出面,其使上述透射光射出;以及相反面,其配设于上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上述照明装置具备:反射部件,其以覆盖上述相反面的方式配设,并反射光;和补色部件,其呈现与上述一次光所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并以与上述相反面中的从上述非波长转换部沿着上述光源的光射出方向延伸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夹设于上述相反面与上述反射部件之间。本发明的照明装置通过具备上述结构,由此可抑制从波长转换部件的端部且从沿着光源的光射出方向直线地延伸的范围射出的光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而以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呈现颜色。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而言,作为其第三方式,具备:光源;导光板,其具有:作为外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供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和作为一对板面的任一个且使光射出的出光板面;主波长转换部,其具有荧光体,该荧光体沿着上述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以夹在上述光源与上述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设而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及副波长转换部,其配设于上述导光板中的、相对于上述主波长转换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而在上述长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与上述导光板中的相对于上述端侧部分而在上述长度方向上配设于外侧的部分的至少任一方,并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若这样,则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以夹在光源与入光端面之间的形式配设的主波长转换部所具有的荧光体而被波长转换等,然后入射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而在导光板内传播后,从出光板面射出。该主波长转换部沿着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但在长度方向的边缘产生未配置有荧光体的区域。此处,若该照明装置的窄边框化发展,则容易成为主波长转换部的未配置有荧光体的区域与光源重合的位置关系,担心以此为起因而导致来自光源的光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入射至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与此相对,在导光板中的与主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在长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与导光板中的相对于端侧部分而在长度方向上配设于外侧的部分的至少任一方,配设有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副波长转换部,因此以在主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产生未配置有荧光体的区域且该区域成为与光源在长度方向上重合那样的位置关系为起因而导致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的光包含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通过上述副波长转换部对该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从导光板的出光板面中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的端侧部分射出的光的色调、与从出光板面中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射出的光的色调难以产生差别,因此即使窄边框化发展,从出光板面射出的光也难以产生颜色不均。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而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在上述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也可以由液晶面板构成。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上述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能够抑制在利用波长转换部件的边光式的照明装置中,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从波长转换部件的端部且从沿光源的光射出方向直线地延伸的范围射出的光而以光源的一次光的色彩呈现颜色的射出光的颜色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一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将LED附近放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5是荧光体管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于实施方式二的照明装置的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多个LED列、多个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于实施方式二的照明装置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状态的多个LED列、多个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入射面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一的补色点部的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二的补色点部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三的补色点部的图。
图14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
图15是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补色点部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A-A线剖视图(与实施方式一的图2相同的剖视图)。
图17是将图16的LED8017附近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荧光体管、导光板、补色部件以及反射片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21是配设于LED列的左端的LED附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22是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附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附近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六的照明装置中利用的LED列、荧光体管以及导光板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25是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入射面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26是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LED基板以及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沿着长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31是LED以及LED基板的剖视图。
图32是图29的放大图。
图33是图29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34是图33的放大图。
图35是副波长转换部的剖视图。
图36是将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附近放大的剖视图。
图37是实施方式九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38是图37的放大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一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41是图39的xvi-xvi线剖视图。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二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主视剖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三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主视剖视图。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四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主视剖视图。
图4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五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主视剖视图。
图4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六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侧剖视图。
图47是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48是保持件的后视图。
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七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5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八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5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九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5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5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一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54是图53的xxix-xxix线剖视图。
图5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二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5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三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具备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12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液晶显示装置10的一个例子)进行例示。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各附图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首先,对电视接收装置10TV以及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10TV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将LED17附近放大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放大剖视图。电视接收装置10TV如图1所示那样,主要具备: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10、以从前后(表背)两侧夹持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式来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背两机箱10Ca、10Cb、电源10P、接收电视信号的调谐器(接收部)10T、以及台座10S。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在整体上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横长的矩形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液晶显示装置10主要具备:作为显示面板而利用的液晶面板11、作为相对于液晶面板11供给光的外部光源的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12、以及保持液晶面板11和照明装置12等的框状的外框13等。液晶面板11主要由具备一对透明的基板、和以在它们之间被夹住的形式而被密封的液晶层的部分构成,并利用从照明装置12射出的光,使图像在面板面上以能够视认的状态显示。液晶面板11在整体上俯视时成为横长的矩形形状。
照明装置12是配设于液晶面板11的背面侧并朝向液晶面板11供给光的装置。照明装置12以射出白色光的方式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为所谓边光型(或者侧光型)。如图2所示,照明装置12具备:底座14、光学部件15、框架16、LED17、LED基板18、导光板19、反射片20、以及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30等。
底座14整体上成为在表侧开口的近似箱型,例如由铝板、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构成。底座14具备: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俯视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底板14a、和从该底板14a的周缘立起并且包围底板14a的侧壁板14b。在底座14的内侧收纳有LED17、荧光体管30、LED基板18、反射片20、导光板19、光学部件15等各种部件。此外,在底座14的外侧安装有未图示的控制基板、LED驱动基板等基板类。在底座14内以覆盖底板14a的表面的方式敷设有反射片20。反射片(反射部件的一个例子)20是光反射性的片状的部件,例如由白色的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白色塑料片的一个例子)等构成。另外,在底座14内,以载置于反射片20的形式收纳有导光板19。
导光板19由折射率比空气充分高并为透明且透光性优秀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导光板19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由俯视时大致呈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以表面19a与液晶面板11相对且背面(相反面)19b与反射片20相对的形式收纳于底座14内。导光板19的表面19a成为朝向液晶面板11侧射出光的光射出面19a。在光射出面19a与液晶面板11之间,光学部件15以被框架16支承的状态配设。另外,导光板19的一个长边侧端面19c成为供来自LED17的光经过荧光体管30入射的光入射面19c。此外,将包含光入射面19c的导光板19的端部称为入射端部190。导光板19的另一个长边侧端面19d、导光板19的两个短边侧端面19e、19f未与光源(LED17)相对,因此有时将它们称为“光源非相对端面”。另外,有时将包含光源非相对端面的导光板的端部191、192、193称为“光源非相对端部”。另外,有时将与光入射面19c邻接、未与LED(光源)17相对的导光板19的短边侧端面19e、19f称为“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将包含该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的导光板19的端部192、193称为“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另外,有时将处于光入射面19c的相反侧的光源非相对端面(长边侧端面19d)称为“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将包含该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的导光板19的端部191称为“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部”。
框架16整体上成为从表侧覆盖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那样的框状(边框状),并从表侧组装于底座14的开口部分。框架16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以具有光反射性的方式被白色涂装。框架16具备:框主体部161,其在俯视时成为框状并且其内周缘侧从表侧贴在收纳于底座14内的状态的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和立壁部162,其从该框主体部161朝向底座14的底板14a侧延伸并且收纳于底座14内。
框主体部161成为内周缘侧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重叠并且外周缘侧与底座14的侧壁板14b的上端部重叠那样的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框状。在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侧的背面安装有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的弹性部件21。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21为黑色,具备遮光性。弹性部件21整体上成为框状(环状),从表侧相对于导光板19的外周端部而抵接。另外,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侧的表面设定为比外周缘侧的表面低一阶,在该变低的部分载置有光学部件15的端部。此外,在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侧的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嵌入设置于光学部件15的端部的孔部,从而光学部件15被框主体部161支承。
立壁部162成为从框主体部161的外周缘侧的背面朝向底座14的底板14a延伸并且与导光板19的端面19c等相对那样的板状。另外,立壁部162整体上成为包围导光板19的周围那样的筒状。在这样的立壁部162中的与导光板19的一个长边侧端面19c相对的部分安装有安装了LED17的LED基板18。此外,安装有LED基板18的部分以外的剩余的部分分别以容纳于导光板19的端面与底座14的侧壁板14b之间的形式被收纳于底座14内。
LED(光源的一个例子)17具备:作为发光源的芯片状的蓝色LED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密封该蓝色LED元件的透明的密封件、以及收纳蓝色LED元件和密封件的近似箱型的箱部,并构成为发出蓝色光。此外,蓝色LED元件例如为由InGaN等构成的半导体,通过向正向施加电压,从而射出包含于蓝色光的波长区域(约420nm~约500nm)的光(也就是蓝色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从LED17发出的光称为一次光。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170、荧光体管30以及导光板19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LED17是所谓的顶面发光型,并表面安装于成为长条状的LED基板18的板面(安装面)18a上。多个LED17以等间隔一列排列的方式安装在LED基板18上。此外,将多个LED17彼此以列状排列的部分称为LED列(光源列的一个例子)170。
对于LED17而言,在安装于LED基板18的状态下,以发光面17a隔着荧光体管30而与导光板19的一个长边侧端面(光入射面)19c相对的方式在安装于框架16的立壁部162的状态下被收纳于底座14内。荧光体管30如后述那样,配设于LED17的发光面17a与导光板19的长边侧端面(光入射面)19c之间。荧光体管30的详细情况将后述。LED17朝向配设于光入射面19c的近前侧的荧光体管30而射出光(一次光、蓝色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LED17的发光面17a所朝向的方向(LED17的光射出方向、LED17的光轴方向L)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
光学部件15与液晶面板11等同样成为俯视横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光学部件15以其外周端部从表侧载置于框架16的框主体部161的形式配设于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与液晶面板11的背面之间。光学部件15具备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并且使从导光板19射出的光向液晶面板11侧透射的功能。光学部件15由彼此层叠的多个片状的部件(光学片)构成。作为构成光学部件15的具体的部件(光学片),例如,可举出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片等。
此处,对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30进行说明。图5是荧光体管30的俯视图。荧光体管30整体上成为长条状,并以沿着多个LED17一列排列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的方式配设于LED17的发光面17a与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之间的间隙。荧光体管30具备使来自LED17的光(一次光)的一部分保持原样透射于光入射面19c侧并且吸收来自LED17的光的一部分而将该光转换为其他的波长区域的光(二次光)而释放的功能。荧光体管30具备:含有量子点荧光体(荧光体的一个例子)的波长转换部31、和以包围波长转换部31的形式收纳该波长转换部31并且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状的收纳部32。
波长转换部31具备:将从LED17射出的一次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蓝色光)转换为包含于与一次光的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的波长区域的二次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绿色光以及红色光)而释放的功能。此外,将入射至波长转换部31的一次光中的、被包含于波长转换部31中的量子点荧光体吸收的部分波长转换为二次光,未被量子点荧光体吸收的一次光保持原样透射波长转换部31。波长转换部31例如由添加了量子点荧光体的树脂的固化物构成。作为添加了量子点荧光体的树脂,例如,可举出透明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波长转换部31在收纳于长条状的收纳部32的状态下成为沿着收纳部3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形式。
量子点荧光体是具有优秀的量子效率的荧光体,并通过在纳米尺寸(例如,直径2nm~10nm左右)的半导体晶体中以三维空间全方位关入电子和空穴、激发性电子-空穴对,从而具有离散的能级,通过改变其点的尺寸从而能够自由地选择发出光的峰值波长(发光色)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波长转换部31中,作为量子点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约500nm~约570nm的波长区域)的绿色量子点荧光体、和发出红色光(约600nm~约780nm的波长区域)的红色量子点荧光体配合。从绿色量子点荧光体以及红色量子点荧光体发出的绿色光的发射光谱以及红色光的发射光谱分别具有尖锐的峰值,它们的半值宽变窄,因此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各纯度极高,它们的色域也广。
绿色量子点荧光体吸收来自LED17的光(蓝色光、一次光)而激发,释放绿色光(约500nm~约570nm的波长区域)。也就是说,绿色量子点荧光体具备将来自LED17的光(蓝色光、一次光)转换为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的光(绿色光、二次光)的功能。红色量子点荧光体吸收来自LED17的光(蓝色光、一次光)而激发,并释放红色光(约600nm~约780nm的波长区域)。也就是说,红色量子点荧光体具备将来自LED17的光(蓝色光、一次光)转换为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的光(红色光、二次光)的功能。作为量子点荧光体所使用的材料,可举出:将可成为2价的阳离子的Zn、Cd、Pb等与可成为2价的阴离子的O、S、Se、Te等组合的材料(例如,硒化镉(CdCe)、硫化锌(ZnS)等)、将可成为3价的阳离子的Ga、In等与可成为3价的阴离子的P、As、Sb等组合的材料(例如,磷化铟(InP)、砷化镓(GaAs)等)、以及黄铜矿型化合物(CuInSe2等)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的一个例子,使用CdSe。在本实施方式中,量子点荧光体(绿色量子点荧光体以及红色量子点荧光体)在构成波长转换部31的树脂中以成为大致均匀的方式分散配合。此外,波长转换部31中也可以包含散射剂等其他的成分。
收纳部32整体上成为长条状,并由在收纳了波长转换部31的状态下两端闭塞的具有透光性的筒体构成。作为收纳部32,例如,由在使一个端部开口并且另一个端部闭塞的玻璃制的筒体(例如,玻璃管)在内侧收纳波长转换部31的状态下闭塞了上述一个端部的部件构成。收纳部32通过由包围波长转换部31的透明的筒状的壁构成并在内侧具有收纳波长转换部31的空间的长条状的筒状主体部33、和闭塞(密封)筒状主体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而构成。此外,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是收纳部32的长边方向的各端部,也是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
例如通过将量子点荧光体添加和混合于具有流动性的未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并将得到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管而密封(闭塞)了玻璃管的开口端后照射紫外线而使玻璃管内的树脂固化,从而制造荧光体管30。荧光体管30利用未图示的保持部件,并且以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与框架16的框部161之间被夹住的形式固定于LED17(LED列170)与光入射面19c之间的规定位置。如图4所示那样,荧光体管30设置于照明装置12内,以使被收纳部32收纳的波长转换部31在LED17的光射出方向(LED17的光轴方向L)上分别与LED17的发光面17a以及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重叠。荧光体管3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34、35仅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例如玻璃)构成,不具备波长转换功能。因此,荧光体管30的两端部34、35配设于光入射面19c的外侧,以使上述荧光体管30的两端部34、35在LED17的光射出方向(LED17的光轴方向L)上分别不与配设于LED列170的两端侧的各LED17的发光面17a、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重叠。
从LED17射出的一次光的一部分被波长转换部31波长转换为二次光并且从后方侧(LED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19侧)透射荧光体管30。另外,从LED17射出的一次光的其他的一部分保持一次光原样从后方侧(LED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19侧)透射荧光体管30。当像这样从LED17射出的一次光部分地被波长转换并且从后方侧(LED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19侧)透射荧光体管30时,包含一次光以及二次光的白色的透射光从荧光体管30向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侧射出。
此外,荧光体管30的两端部34、35如上述那样,配设于光入射面19c的外侧,但导致从LED17射出的一次光的一部分以某种程度,从后方侧(LED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19侧)透射各端部34、35。从各LED17射出的光具有:直线前进性高但以某种程度的角度扩张的取向分布。因此,从LED17射出的光(一次光)中有透射荧光体管30的两端部(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的光。在光透射了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的情况下,从它们的端部(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主要射出由一次光(蓝色光)构成的光。其结果,以一次光所呈现的颜色而着色的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带有蓝色的光)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向光入射面19c侧射出。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背面19b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170、荧光体管20以及导光板19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那样,在导光板19的背面(相反面)19b形成有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
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具备使入射至导光板19内的光反射或者散射而朝向光射出面19a侧立起的功能。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由分别具有光反射性以及散射性的多个点部22的集合构成。多个点部22在导光板19的背面(相反面)19b上成为规定的图案并且以面状扩张。此外,各个点部22俯视时成为圆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点部22具备:多个补色点部22a,它们以沿着导光板19的短边侧的各端部192、193的形式设置并且吸收来自LED17的一次光(蓝色光)而呈现与一次光(蓝色光)所呈现的基准色(蓝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和多个白色点部22b,它们配设于比补色点部22a靠中央侧并且呈现白色。多个补色点部22a配设成从荧光体管30的两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光轴方向L)。
本实施方式的点部22由使在成为基础的树脂添加着色剂等而成的涂料形成为薄膜状的部分(也就是涂膜)构成。点部22利用丝印、喷墨印刷等公知的印刷技术等而适当地形成在导光板19的背面19b。作为上述着色剂,利用与目的颜色对应的颜料、染料等。
此外,对于补色点部22a而言,作为着色剂,利用吸收来自LED17的一次光(蓝色光)而呈现与一次光(蓝色光)所呈现的基准色(蓝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的(反射的)黄色着色剂(补色着色剂的一个例子)。作为黄色着色剂,利用黄色颜料、黄色染料、黄色荧光体等。另外,对于白色点部22b而言,作为着色剂,利用白色颜料、白色染料等。
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设定为根据导光板19的背面(相反面)19b的各场所,而形成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不同。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设定为:背面(相反面)19b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随着从光入射面19c朝向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19d侧远离而逐渐变高。
如图6所示那样,背面(相反面)19b中的光入射面19c的附近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S1的密度较低地设定,另外,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19d的附近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S3的密度较高地设定。而且,背面19b中的位于光入射面19c与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19d之间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S2的密度设定为高于每单位面积S1的密度并且低于每单位面积S3的密度。
另外,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设定为:针对背面(相反面)19b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相比光入射面19c侧,而不与LED(光源)17相对的导光板19的端面(光源非相对端面)19d、19e、19f侧更高。如图6所示那样,背面19b中的与光入射面19c邻接的一个光源非相对端面(也就是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19e的附近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S4的密度设定为比上述每单位面积S1的密度高。另外,背面19b中的与光入射面19c邻接的另一个光源非相对端面(也就是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19f的附近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S5的密度设定为比上述每单位面积S1的密度高。
另外,如上述那样,背面19b中的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19d的附近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S3的密度设定为比上述每单位面积S1的密度高。此外,背面19b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密度(疏密)能够通过适当地设定点部的大小、个数等来调节。
在LED(光源)17的附近(也就是光入射面19c的附近),存在大量从LED17发出的光。因此,在光入射面19c的附近,即使形成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较低,也能够使足够的量的光从导光板19内朝向光射出面19a侧立起。与此相对,存在如下趋势,即随着从LED(光源)17侧向其相反侧(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19d侧)远离,从LED17供给于导光板19内的光的量与光入射面19c侧、背面19b的中央侧相比而变少。另外,存在如下趋势,即在与光入射面19c邻接的各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19e、19f的附近,从LED17供给于导光板19内的光的量与光入射面19c侧、背面19b的中央侧相比而变少。因此,在这样的位置,使形成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较高,从而使足够的量的光从导光板19内朝向光射出面19a侧立起。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导光板19的背面19b中的、相比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19e、19f的附近,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面19d的附近形成的点部22(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更高。
如图6所示那样,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中的多个补色点部22a以沿着短边侧的各端部(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192、193延伸的方向的形式以集合为直线的带状的方式形成在背面19b上。如上述那样,这样的带状的多个补色点部22a从荧光体管30的两端部(非波长转换部)34、35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光轴方向L)配设。此外,如后述那样,补色点部22a形成于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射出的带有蓝色的光供给的范围。
当一次光(蓝色光)与补色点部22a接触时,该光的一部分被呈现黄色的补色点部22a吸收。另外,当二次光(绿色光、红色光)与补色点部22a接触时,该光通过补色点部22a而反射或者散射等。与此相对,当一次光(蓝色光)或者二次光(绿色光、红色光)与白色点部22b接触时,一次光、或者二次光通过白色点部22b而反射或者散射等。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照明装置12中,当对各LED17供给电力时,各LED17点亮而从各LED17射出的一次光(蓝色光)入射至荧光体管30内。在包含波长转换部31的部分(由筒状主体部33以及波长转换部31构成的中央部分)的荧光体管30入射有LED列170中的主要从除了两端的LED17之外的中央侧的多个LED17射出的一次光。在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入射有LED列170中的主要从LED列170的两端的各LED17射出的一次光的一部分。
入射至荧光体管30内的一次光中的被波长转换部31中的量子点荧光体吸收的部分被波长转换而作为二次光从荧光体管30射出。另外,除此以外的入射至荧光体管30内的主要的一次光未被荧光体管30波长转换而保持原样作为一次光从荧光体管30射出。对于包含波长转换部31的部分(由筒状主体部33以及波长转换部31构成的中央部分)的荧光体管30而言,从各LED17射出的一次光透射荧光体管30,从而生成包含一次光以及二次光的白色的透射光,该透射光朝向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射出。与此相对,对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而言,从LED17射出的一次光保持原样透射各端部34、35,从而分别生成包含较多一次光的带有蓝色的光(透射光)。而且,这些带有蓝色的光主要从光入射面19c的各端侧分别入射至导光板19内。入射至导光板19内的光在导光板19内一边反复反射等一边传播。而且,在导光板19内传播时,与背面19b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点部22)接触的光朝向光射出面19a立起,进而从光射出面19a向光学部件15侧射出。
对于从荧光体管30的包含波长转换部31的部分(由筒状主体部33以及波长转换部31构成的中央部分)射出的包含一次光以及二次光的白色的光(透射光)而言,在入射至导光板19内后,与在除了沿着短边侧的各端部192、193的部分之外的背面19b的中央侧大部分配设的白色点部22b接触,通过白色点部22b而以向光射出面19a侧立起的方式反射或者散射等。与此相对,对于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射出的带有蓝色的光(透射光)而言,入射至导光板19内后,与在沿着背面19b的短边侧的各端部192、193的部分配设的补色点部22a适当地接触。与补色点部22a接触的一次光(蓝色光)的一部分被补色点部22a吸收,而且与补色点部22a接触的其他的光通过补色点部22a而以向光射出面19a侧立起的方式反射或者散射等。
这样,对于导光板19中的透射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而被供给带有蓝色的光的范围(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而言,通过在与这些范围R1、R2对应的部分的背面19b配设补色点部22a,从而能够使包含于带有蓝色的光的一次光(蓝色光)被补色点部22a吸收而变疏。因此,从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中的与被供给带有蓝色的光的上述范围R1、R2对应的部分射出蓝色减少的光。因此,从光射出面19a整体射出抑制了颜色不均的白色的面状的光。
此外,对于从光射出面19a射出的光而言,以与光学部件(光学片)15、配设于导光板19的背面19b侧的反射片20等接触等而反复了多次递归反射后最终朝向液晶面板11的背面的方式从光学部件15作为以面状扩张的光(面光)而射出。
图4中,示出在导光板19中与光入射面19c邻接的两个短边侧端面(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19e、19f附近,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而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对这些范围R1、R2的导光板19内供给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射出的带有蓝色的光(蓝色光的存在比率比中央侧高的光)。此外,在图4中,以沿着光射出面19a的周端部的方式示出的矩形形状的范围(点划线)130表示框架16的内周缘(框主体部161的内周缘、外框13的内周缘)的位置。从导光板19的光射出面19a射出的光中的实际上供给于液晶面板11的光(也就是从照明装置12射出的光)是通过框架16的内周缘的内侧的光。因此,假设在全部由白色点部22b构成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情况下,实际上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出现带有蓝色的部分是由范围130和范围R1围起的范围R11所对应的部分、以及由范围130和范围R2围起的范围R22所对应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至少俯视时与带有蓝色的光供给于导光板19内的各范围R1、R2重叠的方式在导光板19的背面19b配置有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补色点部22a。配设为:在俯视导光板19时,在各范围R1、R2内容纳有呈现黄色的补色点部22a。也就是说,以在俯视导光板19时与比上述的各范围R11、R22更广的各范围R1、R2重叠的方式形成补色点部22a。
如以上那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2而言,可抑制从荧光体管30的各端部34、35且从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R11、R22)射出的光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而以LED17的一次光的色彩(蓝色)呈现颜色,进而射出抑制了颜色不均的白色的面光。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实施方式一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替换为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A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于实施方式二的照明装置的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多个LED列170A1、170A2、多个荧光体管30A1、30A2以及导光板19A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于实施方式二的照明装置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状态的多个LED列170A1、170A2、与多个荧光体管30A1、30A2以及导光板19A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而言,两个(多个)LED基板18A1、18A2在一列排列的状态下使用。此外,在各LED基板18A1、18A2上,多个LED17以一列排列状态分别安装,在各LED基板18A1、18A2上分别形成有LED列170A1、170A2。此外,安装在各LED基板18A1、18A2上的多个LED17整体上成为以等间隔一列排列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以分配于各LED基板18A1、18A2的形式,将两个(多个)荧光体管30A1、30A2以一列排列的状态使用。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9A而言,形成于背面(相反面)19b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A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导光板19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
在从表侧观察导光板19A时,如图7所示那样,具备LED列170A1的LED基板18A1、以及荧光体管A1配设于导光板19A的左侧(短边侧端面19e侧)。与此相对,具备LED列170A2的LED基板18A2、以及荧光体管A2配设于导光板19A的右侧(短边侧端面19f侧)。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具备LED列170A1的LED基板18A1、与具备LED列170A2的LED基板18A2设定为相互相同的大小。另外,荧光体管30A1、30A2彼此也设定为相互相同的大小。
荧光体管30A1配设于安装在LED基板18A1上的各LED17与导光板19A的光入射面19c之间,另外,荧光体管30A2配设于安装在LED基板18A2上的各LED17与光入射面19c之间。
此外,对于配设于左侧的荧光体管30A1而言,一个端部34以在LED17的光射出方向上不与光入射面19c重叠的方式配设于光入射面19c的左外侧,并且另一个端部35以与光入射面19c在LED17的光射出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另外,对于配设于右侧的荧光体管30A2而言,一个端部35以在LED17的光射出方向上不与光入射面19c重叠的方式配设于光入射面19c的右外侧,并且另一个端部34以与光入射面19c在LED17的光射出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
形成于导光板19A的背面19b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A如图8所示那样,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具备:具有呈现黄色的多个补色点部22a和呈现白色的白色点部22b的多个点部22。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补色点部22a除了设置于导光板19A的短边侧的各端部192、193以外,还以在短边方向上横穿导光板19A的方式设置于背面19b的中央。此外,形成于背面19b的点部22本身的配置图案(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透射了不具备波长转换功能的荧光体管30A1、30A2的各端部34、35的光(带有蓝色的光)不仅供给于沿着导光板19A的短边侧的端部192、193的部分,也供给于在短边方向上横穿导光板19A的中央部分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那样,在导光板19A的背面19b中央也配置有多个补色点部22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荧光体管30A1、30A2彼此邻接的部分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并且横穿背面(相反面)19b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补色点部22a。
图7示出在导光板19A中与光入射面19c邻接的两个短边侧端面(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19e、19f附近,从一个荧光体管30A1的外侧的端部34和另一个荧光体管30A2的外侧的端部35,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而且,还示出在导光板19A的中央部分,从一个荧光体管30A1的内侧的端部35以及另一个荧光体管30A2的内侧的端部34,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范围R3。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这些范围R1、R2、R3的导光板19A内供给从荧光体管30A1、30A2的各端部34、35射出的带有蓝色的光(蓝色光的存在比率比中央侧高的光)。
从导光板19A的光射出面19a射出的光中的实际上供给于液晶面板11的光是通过框架16的内周缘的内侧的光。因此,假设在全部由白色点部22b构成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情况下,实际上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出现有带有蓝色的部分是由范围130和范围R1围起的范围R11所对应的部分、由范围130和范围R2围起的范围R22所对应的部分、以及由范围130和范围R3围起的范围R33所对应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至少俯视时与带有蓝色的光供给于导光板19A内的各范围R1、R2、R3重叠的方式在导光板19A的背面19b配置有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0的补色点部22a。
如以上那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而言,可抑制从各荧光体管30A1、30A2的各端部34、35且从沿着LED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R3(R11、R22、R33)射出的光相比从其他的范围射出的光而以LED17的一次光的色彩(蓝色)呈现颜色,进而射出抑制了颜色不均的白色的面光。
<实施方式三>
接下来,参照图9以及图10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进行说明。图9是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0B的光入射面19c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保持件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B所利用的照明装置12B具备被长条状的保持件60保持的荧光体管30B。此外,荧光体管30B本身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30B如图9所示那样,以被保持件60保持的状态配置在LED17与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之间的间隙。保持件60整体上为呈长条状的部件,并由呈现光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保持件60成为大致遍及全长而从上下方向(表背方向)夹住荧光体管30B中的内包波长转换部的部分那样的截面近似C字状的形状。保持件60具备:从上下方向夹住荧光体管30B的一对表侧保持壁部61以及背侧保持壁部62;以及在上下方向(表背方向)连接表侧保持壁部61和背侧保持壁部62并且配设于比荧光体管30B靠LED17侧(LED基板18侧)的连结壁部63。此外,保持件60成为在从上下方向夹持荧光体管30B的状态下在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c侧敞开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保持件60在表侧保持壁部61与框主体部161抵接并且背侧保持壁部62载置在底板14a上的状态下,被夹持于框架16与底座14的底板14a之间。连结壁部63成为在底座14内沿着上下方向直立并且沿着多个LED17一列排列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另外,在连结壁部63形成有用于使各LED17向光入射面19c侧露出的多个开口部64。此外,连结壁部63在底座14内使各LED17从各开口部64露出的状态下,成为贴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上的状态。荧光体管30B在被这样的保持件60保持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固定单元而相对于底座14的底板14a固定。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那样,LED17的发光面17a相对于荧光体管30B的收纳部32的壁面紧贴。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利用保持件60而将荧光体管30B配设于底座14内的规定位置。若利用这样的保持件60,则容易将荧光体管30B适当地配置于规定位置。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补色点部设定为:全面呈现与一次光所呈现的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点部的一部分呈现与上述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剩余的部分呈现白色。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一的补色点部22Ba那样设定为:在中心侧具有呈现白色的部分,并且包围其周围的圆环状的部分呈现与上述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另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变形例二的补色点部22Ca那样,使两个半圆部分中的一个半圆部分成为白色,使另一个半圆部分为与上述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另外,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变形例三的补色点部22Da那样,使四等分的部分中的一个部分(1/4的部分)为白色,使剩余的部分(3/4)为与上述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这样,针对补色点部,也可以调节每单位面积的补色点部的密度,以部分地呈现与上述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光反射和散射图案的多个点部中的白色点部全部配设于比补色点部靠导光板的中央侧,但只要不有损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在邻接的补色点部间配设白色点部。图14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的一部分的图。如图14所示那样,在邻接的补色点部22Ea间配设白色点部22Eb。这样,也可以通过配置点部22E,来调节每单位面积的补色点部22Ea的密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光反射和散射图案的点部由包含规定的着色剂的涂膜形成,但只要不有损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将其他的结构作为点部利用。例如,图15所示的点部22F由利用所谓纹理加工而形成于导光板19F的背面(相反面)19b的点状的凹部23构成。而且,该情况下的补色点部22Fa由在凹部23的内面赋予了吸收一次光而呈现与一次光所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黄色)的涂料(涂膜)24的部分构成。此外,该情况下的白色点部仅由凹部23构成。这样,点部22F也可以由凹部23形成。
<实施方式四>
接下来,参照图16~图2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10具备与实施方式一的液晶显示装置10相同的结构的液晶面板8011,照明装置8012除了导光板8019之外具备大体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针对底座8014、光学部件8015、框架8016、LED8017、LED基板8018、反射片8020、荧光体管8030,只要未特别说明,则具备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结构。
导光板8019由折射率比空气充分高并为透明且透光性优秀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导光板8019与液晶面板8011等同样,由俯视时大致呈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以表面8019a与液晶面板8011相对且背面(相反面)8019b与反射片8020相对的形式收纳于底座8014内。此外,如后述那样,在导光板8019的短边侧的端部与反射片8020之间夹有补色部件8023。导光板8019的表面8019a成为朝向液晶面板8011侧射出光的光射出面8019a。在光射出面8019a与液晶面板8011之间,光学部件8015以被框架8016支承的状态配设。另外,导光板8019的一个长边侧端面8019c成为供来自LED8017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8019c。此外,将包含光入射面8019c的导光板8019的端部称为入射端部80190。
导光板8019的另一个长边侧端面8019d、导光板8019的两个短边侧端面8019e、8019f未与光源(LED8017)相对,因此有时将它们称为“光源非相对面”。特别是有时将处于光入射面8019c的相反侧的光源非相对面(长边侧端面8019d)称为“相反侧光源非相对面”。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包含光源非相对面的导光板的端部80191、80192、80193称为“光源非相对端部”,特别是有时将包含相反侧光源非相对面的导光板8019的端部80191称为“相反侧光源非相对端部”。另外,有时将包含作为与光入射面8019c邻接的光源非相对面的邻接端面(短边侧端面)8019e、8019f的导光板的端部80192、80193称为“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
框架8016整体上成为从表侧覆盖导光板8019的外周端部那样的框状(边框状),并从表侧组装于底座8014的开口部分。框架8016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并被白色涂装,以便具有光反射性。框架8016具备:框主体部80161,其在俯视时成为框状并且其内周缘侧从表侧贴在收纳于底座8014内的状态的导光板8019的外周端部;和立壁部80162,其从该框主体部80161朝向底座8014的底板8014a侧延伸并且收纳于底座8014内。框主体部80161成为内周缘侧与导光板8019的外周端部重叠并且外周缘侧与底座8014的侧壁板8014b的上端部重叠那样的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框状。在框主体部80161的内周缘侧的背面安装有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的弹性部件8021。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8021为黑色,具备遮光性。弹性部件8021整体上成为框状(环状),从表侧相对于导光板8019的外周端部而抵接。另外,框主体部80161的内周缘侧的表面设定为比外周缘侧的表面低一阶,在该变低的部分载置有光学部件8015的端部。立壁部80162成为从框主体部80161的外周缘侧的背面朝向底座8014的底板8014a延伸并且与导光板8019的端面8019c等相对那样的板状。另外,立壁部80162整体上成为包围导光板8019的周围那样的筒状。在这样的立壁部80162中的与导光板8019的一个长边侧端面8019c相对的部分安装有安装了LED8017的LED基板8018。此外,安装有LED基板8018的部分以外的剩余的部分分别以容纳于导光板8019的端面与底座8014的侧壁板8014b之间的形式被收纳于底座8014内。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80170、荧光体管8030以及导光板8019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LED8017为所谓顶面发光型,并表面安装在成为长条状的LED基板8018的板面(安装面)8018a上。多个LED8017以等间隔一列排列的方式安装在LED基板8018上。此外,将多个LED8017彼此以列状排列的部分称为LED列(光源列的一个例子)80170。
对于LED8017而言,在安装于LED基板8018的状态下,以发光面8017a隔着荧光体管8030而与导光板8019的一个长边侧端面8019c相对的方式在安装于框架8016的立壁部80162的状态下被收纳于底座8014内。荧光体管8030如后述那样,配设于LED8017的发光面8017a与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之间。荧光体管8030的详细情况将后述。LED8017朝向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而射出光(蓝色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LED8017的发光面8017a所朝向的方向(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LED8017的光轴方向L)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
光学部件8015与液晶面板8011等同样成为俯视横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光学部件8015以其外周端部从表侧载置于框架8016的框主体部80161的形式配设于导光板8019的光射出面8019a与液晶面板8011的背面之间。光学部件8015具备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并且使从导光板8019射出的光向液晶面板8011侧透射的功能。光学部件8015由彼此层叠的多个片状的部件(光学片)构成。作为构成光学部件8015的具体的部件(光学片),例如,可举出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片等。
此处,对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进行说明。荧光体管8030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成为长条状,并以沿着多个LED8017一列排列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导光板8019的长边方向)的方式配设于LED8017的发光面8017a与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之间的间隙。荧光体管8030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具备:含有量子点荧光体(荧光体的一个例子)的波长转换部8031、和以包围波长转换部8031的形式收纳该波长转换部8031并且具有透光性的长条状的收纳部8032。
荧光体管8030如图18所示那样,收纳于收纳部8032的波长转换部8031以在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LED8017的光轴方向L)上与LED8017的发光面8017a以及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分别重叠的方式设置于照明装置8012内。LED列80170中的除了两端之外的中央侧的各LED8017以发光面8017a与收纳于收纳部8032的波长转换部8031相对的方式设置在照明装置8012内。而且,将中央侧的上述LED8017设定为在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LED8017的光轴方向L)上隔着波长转换部8031而与光入射面8019c重叠。
荧光体管803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8034、8035仅由具有透光性的部件(例如,玻璃)构成,不具备波长转换功能。这样的荧光体管8030的两端部8034、8035以在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LED8017的光轴方向L)上与光入射面8019c重叠的方式配设,以便不向光入射面8019c的外侧突出。而且,配设于LED列80170的两端的各LED8017以发光面8017a的一部分配设为分别与各端部(非波长转换部)8034、8035一起同波长转换部8031相对、并且发光面8017a的剩余的部分与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的方式设置于照明装置8012内。具体而言,对于配设于LED列80170的左端的LED8017而言,发光面8017a的左侧部分地与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剩余的右侧的部分与荧光体管8030的左侧的端部8034一起同波长转换部8031的左端部分相对。另外,对于配设于LED列80170的右端的LED8017而言,发光面8017a的右侧部分地与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剩余的左侧的部分与荧光体管8030的右侧的端部8035一起同波长转换部8031的右端部分相对。
配设于LED列80170的中央侧的各LED8017主要朝向荧光体管8030的中央侧部分(包含波长转换部8031的部分)射出一次光(蓝色光)。而且,波长转换部8031将从各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蓝色光)的一部分波长转换为二次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从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的一部分被波长转换部8031波长转换为二次光并且从后方侧(LED80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8019侧)透射荧光体管8030。另外,从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的其他的一部分保持一次光原样从后方侧(LED80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8019侧)透射荧光体管8030。这样当从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部分地被波长转换并且从后方侧(LED8017侧)向前方侧(导光板8019侧)透射荧光体管8030时,包含一次光以及二次光的白色的透射光从荧光体管8030向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侧射出。
另外,配设于LED列80170的两端的各LED8017主要朝向配设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侧的波长转换部8031的各端部而射出一次光。入射至波长转换部8031的蓝色光(一次光)的一部分对波长转换部8031中的量子点荧光体进行激发而波长转换为二次光。此外,从两端的各LED8017射出的蓝色光的一部分保持原样透射不具备波长转换功能的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向光入射面8019c侧射出。也就是说,以一次光所呈现的颜色被着色的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带有蓝色的光)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向光入射面8019c侧射出。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背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80170、荧光体管8030以及导光板8019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如图19所示那样,在导光板8019的背面8019b形成有由分别具有光反射性以及散射性的多个点部8022a的集合构成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8022。各点部8022a由大致圆形状的白色的涂膜构成,通过印刷技术等公知的方法相对于导光板8019的背面8019b而形成。光反射和散射图案8022设定为:在LED8017的附近(也就是光入射面8019c的附近),点部8022a的大小较小并且形成点部8022a的密度(每单位面积的密度)较低,随着远离LED8017而点部8022a的大小变大并且形成点部8022a的密度(每单位面积的密度)变高。从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入射的光当与点部8022a接触时,被点部8022a反射或者散射而从光射出面8019a射出。
接下来,参照图20~图22对补色部件8023进行说明。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从表面侧观察的状态的LED列80170、荧光体管8030、导光板8019、补色部件8023以及反射片8020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21是配设于LED列80170的左端的LED附近的液晶显示装置8010的放大剖视图,图22是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附近的液晶显示装置8010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21示出与图20的B-B线对应的部分的剖视图,图22示出与图20的C-C线对应的部分的剖视图。
补色部件8023成为片状,并由呈现与从LED8017射出的光(一次光、蓝色光)所呈现的蓝色(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黄色)的部件构成。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补色部件(第一补色部件的一个例子)8023具有透光性,并且具备吸收从LED8017射出的光(一次光、蓝色光)的一部分而将该光转换为其他的波长区域的光(二次光)而释放出的功能。因此,补色部件8023含有被从LED8017射出的光(一次光、蓝色光)激发而释放出上述其他的波长区域的光(二次光)的荧光体。
本实施方式的补色部件8023例如具备:含有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层、夹持该波长转换层的一对支撑层、以及层叠于各支撑层的外侧并夹持波长转换层以及一对支撑层的一对阻挡层。补色部件8023的波长转换层由含有作为粘合剂树脂的丙烯酸系树脂、和在该丙烯酸系树脂中以分散的状态配合的量子点荧光体的部分构成。另外,补色部件8023的支撑层通过由PET等聚酯系树脂构成的片状(薄片状)的部件而构成。
作为补色部件8023的波长转换层中所配合的量子点荧光体,例如与利用于荧光体管8030的量子点荧光体相同,可举出:发出绿色光(约500nm~约570nm的波长区域)的绿色量子点荧光体、发出红色光(约600nm~约780nm的波长区域)的红色量子点荧光体。作为用于量子点荧光体的材料,利用与荧光体管8030的波长转换部8031相同的材料(例如,CdSe)。此外,在补色部件8023的波长转换层中,也可以包含有散射剂等其他的成分。阻挡层例如由氧化铝、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膜构成,具备保护波长转换层中的量子点荧光体不与湿气(水分)、氧等接触的功能。
如图20~图22所示那样,补色部件8023以与导光板8019的背面(相反面)8019b中的导光板8019的两端部(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80193重叠的方式分别被夹在背面(相反面)8019b与反射片8020之间。补色部件8023俯视为矩形形状,并以从背面(相反面)8019b侧覆盖配设于光入射面8019c的左右两侧的端部(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80193的方式一个一个设置。此外,补色部件8023的一部分成为比各端部(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80193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因此,导光板8019的各端部(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80193的背面被补色部件8023覆盖至各个角落。
图18中,示出在导光板8019中与光入射面8019c邻接的两个短边侧端面(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面)8019e、8019f附近,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沿着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对这些范围R1、R2的导光板8019内供给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射出的带有蓝色的光(蓝色光的存在比率比中央侧高的光)。补色部件8023以至少覆盖这些范围R1、R2所对应的部分的背面8019b的形式配设。
在如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照明装置8012中,当对各LED8017供给电力时,各LED8017点亮而从各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蓝色光)入射至荧光体管8030内。在包含波长转换部8031的部分(由筒状主体部8033以及波长转换部8031构成的中央部分)的荧光体管8030入射有LED列80170中的主要从中央侧的多个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此外,在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入射有LED列80170中的主要从LED列80170的两端的各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的一部分。
入射至荧光体管8030内的一次光中的被波长转换部8031中的量子点荧光体吸收的部分被波长转换而作为二次光从荧光体管8030射出。另外,除此以外的入射至荧光体管8030内的主要的一次光未被荧光体管8030波长转换而保持原样作为一次光从荧光体管8030射出。
对于包含波长转换部8031的部分(由筒状主体部8033以及波长转换部8031构成的中央部分)的荧光体管8030而言,从各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透射荧光体管8030,从而生成包含一次光以及二次光的白色的透射光,该透射光从光入射面8019c向导光板8019内入射。与此相对,对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而言,从LED8017射出的一次光保持原样透射各端部8034、8035,从而分别生成包含较多一次光的带有蓝色的光(透射光)。而且,这些带有蓝色的光主要从光入射面8019c的各端侧分别入射至导光板8019的各端部80192、80193内。这样入射至导光板8019内的光在导光板8019内一边反复反射等一边传播。而且,在导光板8019内传播时,与背面8019b的光反射和散射图案8022(点部8022a)接触的光朝向光射出面8019a立起,进而从光射出面8019a向光学部件8015侧射出。
此外,对于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射出的带有蓝色的光(透射光)而言,当入射至导光板8019内时,入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背面(相反面)8019b而供给于补色部件8023。于是,该光所包含的一次光(蓝色光)被补色部件8023所包含的荧光体波长转换,作为二次光(由绿色光以及红色光构成的黄色光)射出。也就是说,在导光板8019的各端部80192、80193内,一次光的存在比率低,并且二次光的存在比率高,因此作为光整体而白色化。
此外,在对补色部件8023供给二次光的情况下,该光透射补色部件8023而被反射片8020反射等,再次返回导光板8019内。
另外,当从各端部8034、8035供给于导光板8019内的光、由于反射片8020等而再次返回导光板8019内的光与设置于背面8019的白色的点部8022a接触,则这些光由于点部8022a而以向光射出面8019a侧立起的方式反射或者散射等。因此,从导光板8019的光射出面8019a中的与被供给带有蓝色的光的上述范围R1、R2对应的部分射出蓝色减少且白色化的光。因此,从光射出面8019a整体射出抑制了颜色不均的白色的面状的光。
对于从光射出面8019a射出的光而言,以与光学部件(光学片)8015、配设于导光板8019的背面8019b侧的反射片8020等接触等而反复了多次递归反射后最终朝向液晶面板8011的背面的方式从光学部件8015作为以面状扩张的光(面光)而射出。
此外,图18中,以沿着光射出面8019a的周端部的方式示出的矩形形状的范围(点划线)80130表示框架8016的内周缘(框主体部80161的内周缘、外框8013的内周缘)的位置。从导光板8019的光射出面8019a射出的光中的实际上供给于液晶面板8011的光(也就是从照明装置8012射出的光)是通过框架8016的内周缘的内侧的光。因此,假设将补色部件8023从照明装置8012除去的情况下,实际上在液晶面板8011的显示面出现有带有蓝色的部分是由范围80130和范围R1围起的范围R11所对应的部分、以及由范围80130和范围R2围起的范围R22所对应的部分。
在俯视导光板8019时,补色部件8023a配设为与比上述各范围R11、R22广的各范围R1、R2重叠。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中,补色部件8023以与上述各范围R1、R2重叠的方式配设于导光板8019的背面8019b与反射片8020之间,从而能够使光射出面8019a的各范围R11、R22(R1、R2)中的呈现与蓝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黄色的光(补色光)的存在比率变高,呈现蓝色的光(蓝色光)的存在比率变低。其结果,从照明装置8012与中央侧相同两端侧也射出带有白色的光。也就是说,对于照明装置8012而言,可抑制在以面状扩张的射出光(面光)中端侧(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80193侧)相比中央侧而以LED8017的一次光的色彩(蓝色)呈现颜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中,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的至少一个端部(非波长转换部)8034、8035配设于与光入射面8019c邻接的导光板8019的侧端面8019e、8019f侧,补色部件8023以沿着包含侧端面8019e、8019f的导光板8019的侧端部80192、80193的方式被夹在背面(相反面)8019b与反射片(反射部件)8021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中,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的端部8034、8035配置于比LED列80170的端部靠内侧。
特别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而言,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设定为长边方向的长度比LED列80170短,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的两端部(非波长转换部)8034、8035配设于比LED列80170的两端部分别靠内侧。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从而即使在照明装置8012内的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的安装位置在长边方向稍微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包含波长转换部8031的部分的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比光入射面8019c向外侧突出。此外,在波长转换部8031的一部分向光入射面8019c的外侧突出的情况下,从该突出的部分射出以与一次光所呈现的基准色(蓝色光)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的光(黄色)呈现颜色的光。
<实施方式五>
接下来,参照图23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取代上述实施方式四的补色部件8023而使用了补色部件8023A的照明装置8012A的液晶显示装置8010A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A(液晶显示装置8010A)的基本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四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四相同的结构标注与实施方式四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对与实施方式四相同的结构标注同实施方式四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3是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附近的液晶显示装置8010A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23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四的图22对应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补色部件8023A与上述实施方式四相同,成为片状,并由呈现与从LED8017射出的光(一次光、蓝色光)所呈现的蓝色(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黄色)的部件构成。但是,补色部件8023A与上述实施方式四不同,具备选择地吸收来自LED8017的光(一次光、蓝色光)的功能。此外,补色部件8023A也具备使二次光(绿色光、红色光)透射的功能(透光性)。作为这样的补色部件8023A,例如利用黄色的玻璃纸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四同样,补色部件8023A以至少覆盖被供给带有蓝色的光的、从荧光体管8030的各端部8034、8035沿着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范围R1、R2所对应的部分的背面8019b的形式夹设在导光板8019的各端部(光源非相对端部)80192、80193与反射片8020之间。例如,入射至导光板8019内的一次光(蓝色光)中的通过背面(相反面)8019b而供给于补色部件8023A的光的一部分被补色部件8023A吸收。与此相对,在对补色部件8023A供给二次光(绿色光、红色光)的情况下,该光透射补色部件8023A而被反射片8020反射等,再次返回导光板8019内。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A而言,在光射出面8019a的各范围R11、R22(R1、R2),通过使补色部件8023A在载置于反射片8020的状态下配设于导光板8019的各端部(光源非相对端部)80192、80193的背面(相反面)8019b侧,从而能够使光射出面8019a的各范围R11、R22(R1、R2)的呈现与蓝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黄色的光(补色光)的存在比率较高,呈现蓝色的光(蓝色光)的存在比率较低,其中补色部件8023A选择地吸收一次光(蓝色光)并且选择地使二次光(由绿色光以及红色光构成的黄色光)透射。其结果,从照明装置8012A,与中央侧相同,两端侧也射出带有白色色调的光。也就是说,对于照明装置8012A而言,可抑制以面状扩张的射出光(面光)中端侧(光源非相对邻接端部80192、80193侧)相比中央侧而以LED8017的一次光的色彩(蓝色)呈现颜色。这样,也可以利用具备选择地吸收来自LED8017的光(一次光、蓝色光)的功能、并且也具备使二次光(绿色光、红色光)透射的功能(透光性)的补色部件8023A。
<实施方式六>
接下来,参照图24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两个荧光体管8030A1、8030A2的照明装置8012B进行说明。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六的照明装置8012B所利用的LED列80170、荧光体管8030A1、A2以及导光板8019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四不同,利用两个(多个)荧光体管8030A1、8030A2。而且,这些荧光体管8030A1、8030A2在一列排列的状态下利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两个)荧光体管8030A1、8030A2在沿长边方向一列排列的状态下夹设在形成于LED列80170与光入射面8019c之间的间隙。此外,各荧光体管8030A1、8030A2设定为长边方向上长度比上述实施方式四的荧光体管8030短,但基本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四的荧光体管8030相同,分别具备波长转换部8031A1、8031A2、收纳部8032A1、8032A2。另外,各收纳部8032A1、8032A2分别具备筒状主体部8033A1、8033A2、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8034A1、8035A1、8034A2、8035A2)。
两个荧光体管8030A1、8030A2配设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8019c与LED列80170之间。图24中,一个荧光体管8030A1配设于导光板8019的靠向左端面(短边侧端面)8019e侧,另一个荧光体管8030A2配设于导光板8019的靠向右端面(短边侧端面)8019f侧。荧光体管8030A1的左侧的端部8034A1以不从光入射面8019c突出的方式在配设于比左端面8019e靠内侧的状态下与光入射面8019c相对。另外,荧光体管8030A1的右侧的端部8035A1在配设于光入射面8019c的中央侧的状态下与光入射面8019c相对。另外,荧光体管8030A2的右侧的端部8035A2以不从光入射面8019c突出的方式在配设于比右端面8019f靠内侧的状态下,与光入射面8019c相对。另外,荧光体管8030A2的左侧的端部8034A1在配设于光入射面8019c的中央侧的状态下,与光入射面8019c相对。
荧光体管8030A1、8030A2设定为长边方向的长度比LED列80170短。各荧光体管8030A1、8030A2的各两端部8034A1、8035A1、8034A2、8035A2分别配设于比LED列80170A的两端部靠内侧。LED列80170与实施方式四相同,在射出多个蓝色光的LED8017以列状排列的状态下安装于LED基板8018。配设于LED列80170的左端的LED8017与荧光体管8030A1的左侧的端部8034A1相对。但是,上述LED8017构成为:左侧局部地不与端部8034A1相对而与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从LED8017射出的光(蓝色光、一次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至光入射面8019c。
另外,配设于LED列80170的右端的LED8017与荧光体管8030A2的右侧的端部8035A2相对。但是,上述LED8017构成为:右侧局部地不与端部8035A2相对而与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从LED8017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至光入射面8019c。另外,配设于LED列80170的中央侧的两个LED8017中的靠向左侧配设的一个LED8017与荧光体管8030A1的右侧的端部8035A1相对。但是,上述LED8017构成为:右侧局部地不与端部8035A1相对而与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从LED8017射出的光(蓝色光、一次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至光入射面8019c。
另外,配设于LED列80170的中央侧的两个LED8017中的靠向右侧的另一个LED8017与荧光体管8030A2的左侧的端部8034A2相对。但是,上述LED8017构成为:左侧局部地不与端部8034A2相对而与光入射面8019c直接相对,从LED8017射出的光(蓝色光、一次光)的一部分直接入射至光入射面8019c。另外,其他的各LED8017A分别配设为与荧光体管8030A1、8030A2的波长转换部8031A1、8031A2相对。另外,各LED8017A配设为在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上与光入射面8019c重叠。
在这样的照明装置8012B中,与实施方式四相同,在导光板8019的短边侧的各端部80192的背侧分别配设有补色部件802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B中,以从两个荧光体管8030A1、8030A2彼此邻接的部分沿着LED8017的射出方向并且沿短边方向横穿导光板8019的背面的方式在导光板8019的背面与反射片8020之间夹设有补色部件8023B。补色部件8023B由与实施方式四所例示的补色部件8023相同的材质构成。补色部件8023B整体上成为矩形形状,并具备比在导光板8019的各端部80192、80193侧配设的补色部件8023大的形状。
在以上那样的照明装置8012B中,若对LED列80170的各LED8017供给电力,则各LED8017点亮,从各LED8017射出的光(蓝色光、一次光)从光入射面8019c入射至导光板8019内。此时,从包含波长转换部8031A1、8031A2的部分的各荧光体管8030A1、8030A2,接受来自各LED8017的蓝色光而射出白色光。与此相对,从荧光体管8030的两端部8034A1、8035A1、8034A2、8035A2也接受来自各LED8017的白色光而射出白色光。其结果,对导光板8019内整体上供给白色光,因此从光射出面8019a射出白色的面光。假设将补色部件8023以及补色部件8023B从照明装置8012B除去的情况下,透射各端部8034A1、8035A1、8034A2、8035A2等而对从各荧光体管8030A1、A2的各端部8034A1、8035A1、8034A2、8035A2沿着LED8017的光射出方向分别直线地延伸的导光板8019的部分供给蓝色光。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将补色部件8023以及补色部件8023B从照明装置8012B除去的情况下,不仅沿着导光板8019的左端侧、右端侧供给蓝色光,还在短边方向横穿导光板8019的中央也供给蓝色光,导致从光射出面8019a部分地射出以一次光的色彩(蓝色)呈现颜色的面光(部分地带有蓝色的面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8012B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在导光板8019的两端部80192、80193的背侧配置补色部件8023,并且在导光板8019的中央的背侧配置补色部件8023B,从而可抑制射出光(面光)以一次光的色彩(蓝色)呈现颜色。
<实施方式七>
接下来,参照图25以及图26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8010C所利用的照明装置8012C具备被长条状的保持件8060保持的荧光体管8030C。此外,荧光体管8030C本身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四相同,具备波长转换部8031C、收纳部8032C等。
如图25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8030C在被保持件8060保持的状态下配置在LED8017与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之间的间隙。保持件8060整体上为呈长条状的部件,由呈现光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保持件8060成为大致遍及全长而从上下方向(表背方向)夹住荧光体管8030C中的内包波长转换部的部分的那样的截面近似C字状的形状。保持件8060具备:从上下方向夹住荧光体管8030C的一对表侧保持壁部8061以及背侧保持壁部8062;以及在上下方向(表背方向)连接表侧保持壁部8061和背侧保持壁部8062并且配设于比荧光体管8030C靠LED8017侧(LED基板8018侧)的连结壁部8063。此外,保持件8060成为在从上下方向夹持荧光体管8030C的状态下在导光板8019的光入射面8019c侧敞开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保持件8060在表侧保持壁部8061与框主体部80161抵接并且背侧保持壁部8062载置在底板8014a上的状态下,被夹持于框架8016与底座8014的底板8014a之间。连结壁部8063成为在底座8014内沿着上下方向直立并且沿着多个LED8017一列排列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另外,在连结壁部8063形成有用于使各LED8017向光入射面8019c侧露出的多个开口部8064。此外,连结壁部8063在底座8014内使各LED8017从各开口部8064露出的状态下,成为贴在LED基板8018的安装面8018a上的状态。荧光体管8030C在被这样的保持件8060保持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固定单元而相对于底座8014的底板8014a固定。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那样,LED8017的发光面8017a相对于荧光体管8030C的收纳部8032的壁面而紧贴。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利用保持件8060而将荧光体管8030C配设于底座8014内的规定位置。若利用这样的保持件8060,则容易将荧光体管8030C适当地配置于规定位置。
<实施方式八>
接下来,通过图27~图3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八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将液晶显示装置9010作为主体而构成,该液晶显示装置9010如图27所示,具备: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9011、和对液晶面板9011供给用于显示的光的外部光源亦即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9012,它们被框状的外框9013等一体地保持。此外,构成液晶显示装置9010的液晶面板9011具备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结构。
如图27所示,背光源装置9012具备:具有朝向表侧(液晶面板9011侧、出光侧)的外部开口的光射出部9014b的成为近似箱型的底座9014、和以覆盖底座9014的光射出部9014b的形式而配设的多个光学部件(光学片)9015。并且,底座9014内具备:作为光源的LED9017、安装有LED9017的LED基板9018、将来自LED9017的光进行导光而向光学部件9015(液晶面板9011)引导的导光板9019、夹在LED9017与导光板9019之间的形式配设而对来自LED90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主波长转换部(主波长转换管)9020、以及从表侧按压导光板9019等并且从背侧支承光学部件9015的框架9016。而且,对于该背光源装置9012而言,在其长边侧的一对端部中的一个(图27以及图28所示的近前侧、图29所示的左侧)的端部配设有LED基板9018,安装于该LED基板9018的各LED9017偏置在液晶面板9011的靠长边侧的一端部。此外,构成背光源装置9012的底座9014、光学部件9015、框架9016、LED9017以及安装有LED9017的LED基板9018只要未特别说明均与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相同。
另一方面,导光板9019由几乎透明且透光性优秀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材料等)构成,其折射率例如为1.49左右,比空气的折射率充分高。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导光板9019与液晶面板9011以及底座9014同样俯视时成为横长的方形并且成为厚度比光学部件9015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同Z轴方向一致。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导光板9019配设于底座9014内液晶面板9011以及光学部件9015的正下方位置,该导光板9019外周端面中的一个(图27以及图28所示的近前侧、图29所示的左侧)的长边侧的端面与配设于底座9014的长边侧的一端部的LED基板9018的各LED9017分别成为相对状。因此,LED9017(LED基板9018)与导光板9019的排列方向同Y轴方向一致,相对于此,光学部件9015(液晶面板9011)与导光板9019的排列方向同Z轴方向一致,两排列方向相互正交。而且,导光板9019具有导入从LED9017朝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并且使该光在内部传播并朝向光学部件9015侧(表侧)立起而射出的功能。导光板9019的厚度(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LED9017的高度尺寸(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导光板9019的一对板面中的表侧的板面成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部件9015以及液晶面板9011射出的出光板面(光射出面)9019a。导光板9019的相对于板面而邻接的外周端面由沿着作为其周向的X轴方向(LED9017的排列方向、LED基板9018的长边方向、导光板9019的长边方向)成为长条状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和同样地沿着作为周向的Y轴方向(LED9017与导光板9019的排列方向、LED基板9018的板厚方向、导光板9019的短边方向)而成为长条状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构成。构成导光板9019的外周端面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的一个(图27以及图28所示的近前侧)的长边侧的端面隔开规定的空间(后述的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配置空间)而与LED9017(LED基板9018)成为相对状,该端面成为供从LED9017发出的光经由后述的主波长转换部9020而入射的入光端面(光入射面)9019b。该入光端面9019b与LED9017成为相对状,因此也称为“LED相对端面(光源相对端面)”。对于入光端面9019b而言,其长度方向(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法线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且成为相对于出光板面9019a而大致正交的面。与此相对,导光板9019的上述外周端面中的除了入光端面9019b之外的部分(另一个长边侧的端面以及一对短边侧的端面)成为从LED9017发出的光未直接入射的非入光端面9019d。该非入光端面9019d与LED9017未成为相对状,因此也称为“LED非相对端面(光源非相对端面)”。非入光端面9019d通过由导光板9019的上述外周端面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也就是与上述的入光端面9019b相反侧的端面构成的非入光相反端面9019d1、以及由相对于入光端面9019b以及非入光相反端面9019d1而邻接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构成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9d2而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ED非相对端面作为“非入光端面9019d”进行说明,但不是意味着光完全没有入射,例如在从非入光端面9019d暂时向外侧漏出的光例如被底座9014的侧部9014c反射而返回的情况下该返回的光有可能入射至非入光端面9019d。
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相对于导光板9019的背侧,也就是与出光板面9019a相反侧的相反板面9019c,反射片(反射部件)9025以与背侧重叠的形式配设。反射片9025成为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例如发泡PET制),并通过对在导光板9019内传播而到达相反板面9019c的光进行反射从而使该光朝向表侧,也就是出光板面9019a立起。反射片9025以几乎遍及全域而覆盖导光板9019的相反板面9019c的形式配设。反射片9025在俯视时扩张至与LED基板9018(LED9017)重叠的范围,并以在该扩张部分与表侧的框架9016的框状部9016a之间夹持LED基板9018(LED9017)的形式配设。由此,通过利用反射片9025的扩张部分来反射来自LED9017的光,从而能够相对于入光端面9019b高效地入射。在该导光板9019的相反板面9019c形成有由光反射部构成的光反射图案(未图示),其中该光反射部用于通过使导光板9019内的光朝向出光板面9019a反射从而促使从出光板面9019a射出。构成该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由多个光反射点构成,其分布密度根据距入光端面9019b(LED9017)的距离而变化。具体而言,构成光反射部的光反射点的分布密度存在以下趋势,即在Y轴方向上越远离入光端面9019b(越靠近非入光相反端面9019d1)而越变高,相反越靠近入光端面9019b(越远离非入光相反端面9019d1)而越变低,由此可控制为来自出光板面9019a的射出光在面内成为均匀的分布。
对主波长转换部9020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主波长转换部9020具有将从LED9017发出的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其他的波长的光(二次光)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并且以夹设在LED9017与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之间的形式配设。主波长转换部9020被未图示的保持单元保持为上述的姿势。主波长转换部9020沿着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以相对于入光端面9019b几乎遍及全长而成为相对状并且以相对于安装在LED基板9018的全部的LED9017成为相对状的形式配设。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而言,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延伸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切断的截面形状成为纵长的近似长圆形状,长度尺寸(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光板9019的长边尺寸(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尺寸),高度尺寸(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光板9019的厚度尺寸(入光端面9019b的宽度尺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而言,沿着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两外表面均成为几乎平坦的面,与各LED9017的发光面9017a相对的外表面成为同该发光面9017a并行而供来自该发光面9017a的光入射的入光面9020a,相对于此,与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相对的外表面成为同该入光端面9019b并行而朝向该入光端面9019b射出光的出光面9020b。主波长转换部9020在其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内端位置配设于比框架9016的框状部9016a的内端位置靠外侧。也就是说,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而言,成为其全域在俯视时与框架9016的框状部9016a重叠的配置,因此难以产生从表侧被液晶显示装置9010的使用者直接视认主波长转换部9020等之类的情况。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从LED9017发出的光而言,在透射以夹设于LED9017与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之间的形式配设的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过程中被波长转换等,然后入射至入光端面9019b而在导光板9019内进行了传播后,从出光板面9019a射出。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而言,以夹设于LED9017与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之间的形式配设,因此假设与使波长转换部形成为片状而以与导光板9019的出光板面9019a或者相反板面9019c重叠的形式配设的情况相比,则荧光体的使用量较少即可,因此适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主波长转换部9020具有:含有用于对来自LED90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的荧光体含有部9029;沿着作为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而收纳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容器(毛细管)9030;以及对容器9030的在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进行密封的密封部9031。在荧光体含有部9029分散配合有将来自LED9017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的光(属于红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和发出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光的绿色荧光体。由此,主波长转换部9020将LED9017的发出光(蓝色的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呈现相对于其色调(蓝色)成为补色的色调(黄色)的二次光(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荧光体含有部9029例如成为将在液体状态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中分散配合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而得到的荧光体溶液注入容器9030内后通过照射的紫外线而固化的部分。
更详细而言,荧光体含有部9029所含有的各色的荧光体均成为激发光为蓝色的光,具有以下那样的发射光谱。即,绿色荧光体将蓝色的光作为激发光而将属于绿色的波长区域(约500nm~约570nm)的光,也就是绿色的光作为荧光而发出。绿色荧光体优选具有峰值波长为绿色的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530nm且半值宽不足40nm的发射光谱。红色荧光体将蓝色的光作为激发光而将属于红色的波长区域(约600nm~约780nm)的光,也就是红色的光作为荧光而发出。红色荧光体优选具有峰值波长为红色的光的波长范围中的约610nm且半值宽不足40nm的发射光谱。
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荧光体含有部9029被密封于容器9030的内部空间,并具有沿着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面。荧光体含有部9029设定为:其形成范围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LED基板9018的LED9017的安装范围的大部分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相对于LED9017的发光面9017a的全域重叠。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厚度尺寸(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容器9030的厚度尺寸具体而言成为约0.5mm左右。对于荧光体含有部9029而言,沿着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表背的两面均成为平坦的面,且分别与LED9017的发光面9017a以及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并行。
容器9030由几乎透明且透光性优越的无机玻璃材料(例如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等)构成,其折射率例如成为约1.5左右。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容器9030遍及其全长而包围荧光体含有部9029,成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近似有底筒状并且以与其长度方向(延伸方向)正交的形式切断的截面形状成为纵长的近似长圆形状。容器903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外表面构成已叙述的入光面9020a以及出光面9020b。容器9030的厚度尺寸大于上述的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厚度尺寸,具体而言每个约1mm左右。容器903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部分被密封部9031密封。也就是说,该主波长转换部9020成为仅一端侧被密封部9031密封的一侧密封构造。对于容器9030而言,在制造过程中形成荧光体含有部9029前的阶段,一个端侧部分向外部开口,相对于此,另一个端侧部分成为被底部9030a闭塞的状态,在形成了荧光体含有部9029后,开口被密封部9031密封。密封部9031由与容器9030相同的无机玻璃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具有较高的封闭性来密封容器9030的端侧部分。密封部9031的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容器9030的底部9030a的厚度尺寸,且小于LED9017的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或与LED9017的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成为相同的程度,具体而言例如为5mm左右。
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一侧密封构造)的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对端侧部分9020EP中的一个端侧部分9020EP设置有密封部9031,相对于此,在另一个端侧部分9020EP未设置有密封部31,因此以下将前者作为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将后者作为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底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如图33所示,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密封部9031)相比导光板9019的一个(图33所示的右侧)非入光侧端面9019d2而在X轴方向上向外侧突出从而成为与一个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相对于此,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容器9030的底部9030a)相比导光板9019的另一个(图33所示的左侧)非入光侧端面9019d2而在X轴方向上向内侧退回从而成为与另一个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在X轴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关系。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具有密封部9031,相对于此,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不具有密封部9031而具有容器9030的底部9030a,因此在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两边缘,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荧光体)的区域分别未减少而存在。特别是,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的边缘而言,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区域以与密封部9031的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量存在,比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的该区域(与底部9030a的厚度尺寸对应的量)广。此处,若液晶显示装置9010以及背光源装置9012的窄边框化发展,则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区域容易成为与LED9017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以此为起因而来自LED9017的蓝色的光未被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担心产生从导光板9019的在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射出的光带有蓝色之类的颜色不均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的边缘而言,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区域较广,因此容易成为该区域与LED9017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担心产生颜色不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2中,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具备有副波长转换部(副波长转换片)9032,该副波长转换部9032设置在导光板9019中的、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而在X轴方向(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而对来自LED90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产生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区域,以成为该区域与LED9017在长度方向上重合那样的位置关系为起因而使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的光包含未被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通过设置在导光板9019中的、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而在长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的副波长转换部9032对该波长未转换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从导光板9019的出光板面9019a中的在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射出的光的色调、与从出光板面9019a中的在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射出的光的色调难以产生差别,因此即使窄边框化发展,从出光板面9019a射出的光也难以产生颜色不均。
对副波长转换部9032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5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032由含有用于对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物质)的波长转换层(荧光体膜)9032a、和从表背夹住波长转换层9032a而对其进行保护的一对保护层(保护膜)9032b构成,作为整体成为片状。在波长转换层9032a分散配合有将来自LED9017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的光(属于红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红色荧光体、和产生绿色(属于绿色的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光的绿色荧光体。由此,副波长转换部9032将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一次光)波长转换为呈现相对于其色调(蓝色)而成为补色的色调(黄色)的二次光(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波长转换层9032a通过在几乎透明的合成树脂制且成为薄片状的基材(荧光体载体)9032a1涂覆分散配合了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的荧光体层9032a2而形成。分散配合于荧光体层9032a2的红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均为量子点荧光体。荧光体层9032a2所含有的各量子点荧光体优选成为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荧光体含有部9029所含有的各量子点荧光体相同的材料或者近似的材料,由此被副波长转换部9032进行了波长转换的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所涉及的光学特性(主发光波长等)与被主波长转换部9020进行了波长转换的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所涉及的光学特性相同或者近似。保护层9032b为几乎透明的合成树脂制且成为薄片状,防湿性等优秀。
如图34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032以与导光板9019的外周端面的非入光端面9019d中的、同入光端面9019b邻接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重叠(接触)的形式配设。也就是说,副波长转换部9032可说成设置于导光板90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的“非入光端面副波长转换部”。对于成为片状的副波长转换部9032而言,以其板面与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并行的形式且以遍及几乎全域而覆盖非入光侧端面9019d2的形式层叠配置。然而,存在以下趋势,即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X轴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的光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的在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后,容易朝向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因此,即使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的光包含有未被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其蓝色的光到达非入光侧端面9019d2时也被副波长转换部9032所包含的荧光体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导光板9019以与入光端面9019b邻接的形式具备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其中,相对于非入光侧端面9019d2而安装有副波长转换部9032,该非入光侧端面9019d2成为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配置(图34所示的右侧的配置)。也就是说,副波长转换部9032未配设于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9d2中的、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而在X轴方向上配设于外侧(图34所示的左侧)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而仅选择地配设于成为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配置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以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中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范围比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广为起因而使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的透射光较多地包含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的光,也能够利用副波长转换部9032将该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并且,在导光板9019中的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而在长度方向上配设于外侧的部分未配设有副波长转换部9032,因此,适于减少副波长转换部9032的设置所涉及的成本。
如图36所示,该副波长转换部9032经由导光板侧粘合层9033而粘合于导光板90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从而与导光板9019一体设置。由此,避免在导光板90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与副波长转换部9032之间产生空气层等界面,因此在从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射出的光到达副波长转换部9032为止期间可避免不适当地折射。因此,从导光板90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射出的光更可靠地透射副波长转换部9032,因此适于提高波长转换效率,实现颜色不均的抑制。
另外,如图36所示,使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9032的光反射的端面反射部件(端面反射片)9034相对于副波长转换部9032而在外侧(与导光板9019侧相反侧))以重叠(接触)的形式配设。端面反射部件9034成为与已叙述的反射片9025相同的构造。即,端面反射部件9034成为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例如发泡PET制)。端面反射部件9034以从外侧遍及全域覆盖副波长转换部9032的形式配设。根据这样的结构,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后到达非入光侧端面9019d2的光透射副波长转换部9032后被端面反射部件9034反射,从而没有从非入光侧端面9019d2保持原样向外部射出而返回导光板9019侧。由此,被副波长转换部9032进行了波长转换的光的利用效率高。副波长转换部9032经由端面反射部件侧粘合层9035而粘合于端面反射部件9034,从而可说成通过端面反射部件侧粘合层9035与端面反射部件9034一体设置。由此,可避免在副波长转换部9032与端面反射部件9034之间产生空气层等界面,因此在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9032的光到达端面反射部件9034之前的期间可避免不适当地折射。因此,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9032的光通过端面反射部件9034而更可靠地反射,因此光的利用效率更高。
本实施方式为以上那样的构造,接下来对其作用进行说明。若将液晶显示装置9010的电源接通,则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面板控制电路来控制液晶面板9011的驱动,并且通过来自未图示的LED驱动基板的驱动电力供给于LED基板9018的各LED9017,从而控制其驱动。来自各LED9017的光被导光板9019导光,从而经由光学部件9015而照射于液晶面板9011,进而在液晶面板9011显示规定的图像。
若点亮各LED9017,则从各LED9017的发光面9017a发出的蓝色的光(一次光)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入射至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入光面9020a,被容器90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9029所含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二次光)。通过该波长转换了的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和LED9017的蓝色的光而得到大体白色的照明光。被荧光体含有部9029波长转换了的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和未被荧光体含有部9029波长转换了的蓝色的光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出光面9020b射出而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对于入射至入光端面9019b的光而言,通过导光板9019的与外部的空气层之间的界面而被全反射,通过反射片9025而被反射等从而在导光板9019内传播,并且通过光反射图案的光反射部而被散射反射,由此成为相对于出光板面9019a的入射角未超过临界角的光而从出光板面9019a射出。在导光板9019的出光板面9019a射出的光在透射各光学部件9015的过程中分别被赋予光学作用后相对于液晶面板9011照射。
对主波长转换部9020所涉及的作用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2以及图33所示,当从LED9017发出的蓝色的光(一次光)入射至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入光面9020a时,对于分散配合在填充于容器9030内的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而言,蓝色的光的一部分作为激发光而被利用,从而从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发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二次光)。波长转换了的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和未转换的蓝色的光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出光面9020b射出而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此处,在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9020EP的各边缘存在有密封部9031以及容器9030的底部9030a,因此在该部位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若液晶显示装置9010以及背光源装置9012的窄边框化发展,则容易成为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未配置有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的部位亦即密封部9031以及底部9030a与LED基板9018的LED9017的在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部所存在的LED(端侧光源)9017重合的位置关系。担心以这样的位置关系为起因而使来自LED9017的光未被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特别是,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的密封部31而言,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的容器9030的底部9030a相比,X轴方向的尺寸更大,因此容易成为相对于端部所存在的LED9017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担心以此为起因而使来自端部所存在的LED9017的蓝色的光未被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波长转换而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中的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成为相对状的长度方向上的端侧部分,从而带有蓝色的射出光从出光板面9019a的一部分射出。
在该方面,如图34以及图3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导光板9019中的、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部分亦即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具有对来自LED9017的光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的副波长转换部9032以重叠的形式设置,因此如上述那样,即使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20EP的光包含有未被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当该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后到达非入光侧端面9019d2时,也由于副波长转换部9032所具有的荧光体而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并且,副波长转换部9032仅选择地配设在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9d2中的、成为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配置的非入光侧端面9019d2,因此主波长转换部9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中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9的范围比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0EP2广,即使以此为起因而使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0EP1的透射光较多地包含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的光,也能够利用副波长转换部9032将该光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根据以上,从导光板9019的出光板面9019a中的在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上的端侧部分射出的光的色调、与从出光板面9019a中的在入光端面90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射出的光的色调难以产生差别,因此即使窄边框化发展,从出光板面9019a射出的光也难以产生颜色不均。另外,端面反射部件9034相对于副波长转换部9032而在外侧以重叠的形式配设,因此入射至导光板9019的入光端面9019b后到达非入光侧端面9019d2而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9032的光能够被端面反射部件9034反射而返回导光板9019侧。由此,被副波长转换部9032进行了波长转换的光不会从非入光侧端面9019d2保持原样向外部射出,而返回导光板9019侧后从出光板面9019a射出,因此被副波长转换部32进行了波长转换的光的利用效率高。
<实施方式九>
根据图37或者图3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九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九中,表示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0132的设置数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7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LED90117中的、位于主波长转换部90120的配置有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的一侧的端部的LED(端侧光源)90117而言,其一部分配置为: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中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129的区域亦即容器90130的底部90130a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这样的配置结构在相比上述的实施方式八所记载的内容而背光源装置90112的窄边框化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可采用。在这样的配置结构中,如图38所示,副波长转换部90132除了设置在导光板90119中的、成为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的非入光侧端面90119d2,还设置在导光板90119中的、成为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而在X轴方向上配设于外侧的部分的非入光侧端面90119d2。也就是说,副波长转换部90132以分别相对于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19d2而在外侧重叠的形式设置有一对。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0132成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所记载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以分别覆盖各非入光侧端面90119d2的全域的形式配置。端面反射部件90134分别以重叠的形式设置在各副波长转换部90132的外侧。
若主波长转换部90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中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129的区域亦即容器90130的底部90130a成为与位于端部的LED90117在X轴方向上重合那样的位置关系,则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120的X轴方向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的光有时包含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的光。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透射了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入射至导光板90119的入光端面90119b后,到达X轴方向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侧的非入光侧端面90119d2,则被配置于此处的副波长转换部90132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由此,更适于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另外,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90132的光由于被端面反射部件90134反射从而返回导光板90119侧,因此光的利用效率高。此外,也能够使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0132的荧光体的含量、含有浓度不同,该情况下,优选相比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而在X轴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副波长转换部90132,而使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副波长转换部90132荧光体的含量多且含有浓度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副波长转换部90132配设于导光板90119中的、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1而在长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和导光板90119中的、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而在长度方向上配设于外侧的部分。若这样,则即使以在主波长转换部901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的边缘产生未配置有荧光体的区域且该区域成为与LED90117在长度方向上重合那样的位置关系为起因而导致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120的长度方向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20EP2的光包含有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也能够通过副波长转换部90132对该光进行波长转换。由此,更适于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实施方式十>
根据图3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变更了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设置数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9所示,两个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波长转换部90220以沿着导光板90219的入光端面90219b的长度方向而相互邻接的形式排列配设。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以彼此的轴线几乎一致的形式,在LED90217与导光板90219之间的空间沿着X轴方向直线地排列配置。若像这样使用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则更适于大型的背光源装置90212。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没有相互邻接的一对端侧部分90220EP分别成为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20EP1,并且配设于背光源装置90212的X轴方向(入光端面90219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外侧(两端)。与此相对,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相互邻接的一对端侧部分90220EP分别成为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20EP2,并且配设于背光源装置9021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侧。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20EP1分别相比导光板90219的各非入光侧端面90219d2而在X轴方向上向外侧突出,从而成为与各非入光侧端面90219d2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20EP1的各密封部90231成为相对于背光源装置90212中在X轴方向上位于端部的各LED(端侧光源)90217而部分地重合的配置。另一方面,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220EP2所具有的各容器90230的底部90230a配置为:相对于背光源装置90212中在X轴方向上位于中央的各LED(中央侧光源)90217而不重合。另外,与主波长转换部90220同样,LED基板90218以两个沿着入光端面90219b的长度方向而邻接的形式配置。对于各LED基板90218而言,其长度尺寸成为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长度尺寸大体相同的程度,以相对于各主波长转换部90220而分别独立地相对的形式配置。因此,从安装于各LED基板90218的每多个LED90217发出的光相对于与各LED基板90218相对的各主波长转换部90220而分别入射。
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0232分别设置于导光板90219中的、相对于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中相互不邻接的一对端侧部分90220EP亦即一对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2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部分亦即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219d2。也就是说,副波长转换部9023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九相同,以分别相对于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219d2而在外侧重叠的形式设置有一对。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0232成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9所记载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以分别覆盖各非入光侧端面90219d2的全域的形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0232为相同部件,且荧光体的含量、含有浓度相等。另外,各个端面反射部件90234以重叠的形式设置在各副波长转换部90232的外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伴随着背光源装置90212的窄边框化,在导光板90219的入光端面90219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各个主波长转换部90220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229的区域亦即各密封部90231成为与位于两端的各LED(一对端侧光源)90217分别重合的位置关系,透射各密封部90231而入射至导光板90219的入光端面90219b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也在到达了各非入光侧端面90219d2后被配置于此处的各副波长转换部90232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由此,即使窄边框化发展也难以产生颜色不均。另外,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90232的光通过被端面反射部件90234反射从而返回导光板90219侧,因此光的利用效率高。
<实施方式十一>
根据图40或者图4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一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一中,表示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十所记载的结构追加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以及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等的结构。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0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LED90317中的位于其排列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的两个LED(中央侧光源)90317而言,与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中相互邻接的一对端侧部分90320EP亦即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成为相对状。上述位于中央的两个LED90317配置为:相对于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中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329的区域亦即容器90330的底部90330a而分别在X轴方向上重合。与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成为相对状的两个LED90317分别配置于两个LED基板90318中相互邻接的端部。
在这样的配置结构中,如图40以及图41所示,在导光板90319的出光板面90319a设置有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该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在X轴方向上具有与跨越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之间的范围重叠的形成范围。该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具有与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0332相同的结构,上述一对副波长转换部90332以重叠的形式设置于导光板90319的各非入光侧端面90319d2。也就是说,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具有将蓝色的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绿色的光和红色的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上述绿色荧光体以及红色荧光体均为量子点荧光体。此外,图40中,利用双点划线图示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的形成范围。
详细而言,如图40所示,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在出光板面90319a中、在X轴方向上位于中央侧而配设,其X轴方向上的形成范围相对于跨越从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至另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的范围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俯视时成为横长的方形,其长边尺寸(X轴方向上的尺寸)成为将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与邻接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间的间隔相加的大小左右。根据这样的结构,当透射了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的光入射至导光板90319的入光端面90319b后到达出光板面90319a时,容易透射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因此,即使透射了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的光包含有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的光,该蓝色的光到达出光板面90319a后也被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波长转换,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如图41所示,使透射了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的光反射的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以重叠的形式设置于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的表侧(外侧、与导光板90319侧相反侧)。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为与端面反射部件90334相同的部件,成为表面呈现光的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例如发泡PET制)。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以从表侧遍及全域覆盖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的形式配设。而且,如图40所示,对于相互表背层叠的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以及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而言,在将导光板90319的出光板面90319a区分为将射出光有效利用的有效发光区域EA和包围有效发光区域EA的非有效发光区域NEA时,配置于非有效发光区域NEA。此外,在图40中,框状的点划线表示有效发光区域EA的外形,比该点划线靠外侧的区域成为非有效发光区域NEA。若这样,则对于透射了两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的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后入射至导光板90319的入光端面90319b然后到达出光板面90319a的光而言,在透射了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后,被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反射,从而返回导光板90319侧。由此,被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进行了波长转换的光不会从出光板面90319a保持原样向外部射出,而在返回导光板90319侧后从出光板面90319a射出,因此被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进行了波长转换的光的利用效率高。并且,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以及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配设于出光板面90319a中的非有效发光区域NEA,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出光板面反射部件9037而妨碍从有效发光区域EA射出的光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在长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副波长转换部)9036以重叠的形式配设于导光板90319的出光板面90319a而在长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跨越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中相互邻接的端侧部分90320EP亦即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间的范围重叠。若这样,则对于透射了沿着导光板90319的入光端面90319b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中相互邻接的端侧部分90320EP亦即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的光而言,若入射至入光端面90319b后达到出光板面90319a,则透射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该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在出光板面90319a的长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与跨越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中相互邻接的端侧部分90320EP亦即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间的范围重叠。因此,即使透射了多个主波长转换部90320中相互邻接的端侧部分90320EP亦即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320EP2的光包含有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光,该光到达出光板面90319a后也被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9036波长转换,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实施方式十二>
根据图4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二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二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将反射片90425与端面反射部件90434一体化的结构。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射片90425一体形成有端面反射部件90434。也就是说,端面反射部件90434以从反射片90425的外边缘部朝向表侧立起的方式几乎垂直地弯曲,由此,相对于与非入光侧端面90419d2重叠的副波长转换部90432而在外侧(与非入光侧端面90419d2侧相反侧)以重叠的方式配设。反射片90425具有在展开状态(使端面反射部件90434弯曲前的状态)下比导光板904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419d2向外侧延出的延出部,该延出部构成端面反射部件90434。根据这样的结构,端面反射部件90434与反射片90425成为一个部件,因此除了可减少部件数量之外,还可避免在端面反射部件90434与反射片90425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更难以产生来自导光板90419的漏光。此外,副波长转换部90432经由端面反射部件侧粘合层90435而粘合于端面反射部件90434(反射片90425的延出部),并且经由导光板侧粘合层90433而粘合于导光板904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419d2。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以与导光板90419的同出光板面90419a相反侧的板面相对的形式配设并且反射光的反射片(反射部件)90425,端面反射部件90434与反射片90425一体形成。若这样,则端面反射部件90434与反射片90425成为一个部件,因此除了部件数量减少之外,还可避免在端面反射部件90434与反射片90425之间产生间隙,因此难以产生来自导光板90419的漏光。
<实施方式十三>
根据图4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三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三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二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0532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二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波长转换部90532通过相对于导光板905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519d2而直接地涂覆,从而相对于导光板90519一体地设置。副波长转换部90532由荧光体涂料(荧光体分散液)构成,该荧光体涂料使将来自未图示的LED的蓝色的单色光作为激发光而发出红色的光的红色荧光体、和发出绿色的光的绿色荧光体分散配合于粘合剂而成。具体而言,通过以几乎均匀的膜厚将该荧光体涂料涂覆于导光板905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519d2的表面,从而副波长转换部90532以不具有上述的实施方式八所记载的导光板侧粘合层9033(参照图36)、空气层等界面的方式相对于导光板905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519d2而一体化。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0532经由端面反射部件侧粘合层90535而粘合于端面反射部件90534。作为构成副波长转换部90532的荧光体涂料所含有的各荧光体,优选使用以下那样的荧光体。
<实施方式十四>
根据图4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四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四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三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0632的配置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三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波长转换部90632通过相对于端面反射部件90634而直接地涂覆,从而与端面反射部件90634一体设置。具体而言,通过以几乎均匀的膜厚将构成副波长转换部90632的荧光体涂料涂覆于端面反射部件90634的表面,从而副波长转换部90632以不具有上述的实施方式八所记载的端面反射部件侧粘合层9035(参照图36)、空气层等界面的方式相对于端面反射部件90634而一体化。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0632经由导光板侧粘合层90633而粘合于导光板90619的非入光侧端面90619d2。根据这样的结构,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三相比,则能够容易地设置副波长转换部90632。
<实施方式十五>
根据图4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五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五中,表示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四所记载的结构组合于实施方式十二。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二、14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4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面反射部件90734除了一体形成于反射片90725之外,还通过在表面直接地涂覆有副波长转换部90732从而与副波长转换部90732一体设置。
<实施方式十六>
根据图46~图4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六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六中,表示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八所记载的结构追加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保持构造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4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波长转换部90820通过保持件9038而被保持在背光源装置90812内成为LED90817与导光板90819的入光端面90819b之间的位置。保持件9038成为呈现光的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以几乎遍及全长而包围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形式来收纳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方式成为近似筒状。保持件9038具有:在Z轴方向上从图46所示的上下夹住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一对第一壁部9038a、和在Y轴方向上从图46所示的左右(前后)夹住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一对第二壁部9038b,通过上述各壁部9038a、9038b而几乎遍及全长来包围主波长转换部90820从而实现保持。
如图46以及图47所示,在构成保持件9038的一对第二壁部9038b中的图46所示的左侧(LED基板90818侧)的第二壁部9038b,开口地设置有收纳LED90817的LED收纳开口部9039。LED收纳开口部9039作为彼此独立的开口而多个设置于第二壁部9038b,以便分别独立地收纳安装于LED基板90818的各LED90817。LED收纳开口部9039在第二壁部9038b沿着X轴方向而多个(与LED90817数目相同)排列设置,其排列间隔与LED基板90818的各LED90817的排列间隔一致。设置有该LED收纳开口部9039的第二壁部9038b以其外表面与LED基板90818的安装面90818a接触的形式固定。收纳于LED收纳开口部9039的LED90817被保持为其发光面90817a与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入光面90820a几乎接触的位置关系。由此,从LED90817的发光面90817a发出的光通过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入光面90820a而高效地入射。
另一方面,如图46以及图48所示,在构成保持件9038的一对第二壁部9038b中的图46所示的右侧(导光板90819侧)的第二壁部9038b,开口地设置有透光开口部9040,该透光开口部9040用于使在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出光面90820b射出的光通过而入射至导光板90819的入光端面90819b。透光开口部9040作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开口而设置于第二壁部9038b,将其形成范围设定为包含全部LED收纳开口部9039的形成范围的大小。由此,能够使从各LED90817发出而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820的光高效地入射至导光板90819的入光端面90819b。对于设置有该透光开口部9040的第二壁部9038b而言,其外表面在Y轴方向上与导光板90819的入光端面90819b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以相对状配置。因此,在背光源装置90812内的温度环境高温化,伴随于此而导光板90819热膨胀的情况下,热膨胀的导光板90819在与主波长转换部90820干涉之前的阶段与设置有透光开口部9040的第二壁部9038b干涉。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设置有透光开口部9040的第二壁部9038b来限制热膨胀的导光板90819的位移,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导光板90819的应力直接作用于主波长转换部90820以及LED90817。
<实施方式十七>
根据图4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七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七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变更了LED90917、LED基板909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920的配置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912中,如图49所示,LED90917、LED基板909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920构成为:配设于底座90914的一个(图49所示的左侧)的短边侧的端部。详细而言,LED基板90918相对于底座90914的一对短边侧的侧部90914c中的一个(图49所示的左侧)的短边侧的侧部90914c而安装。安装于LED基板90918的各LED90917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920以与导光板909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个短边侧的端面相对的形式配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09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个短边侧的端面成为供来自LED90917以及主波长转换部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90919b,相对于此,剩余的三个端面(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以及一对长边侧的端面)成为非入光端面90919d。非入光端面90919d中的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成为配设于与入光端面90919b相反侧的非入光相反端面90919d1,相对于此,一对长边侧的端面成为与入光端面90919b邻接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919d2。
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0932以及端面反射部件90934设置在导光板909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也就是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919d2中的与主波长转换部909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920EP1在Y轴方向(入光端面90919b的长度方向)上重叠的一侧的非入光侧端面90919d2。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十八>
根据图5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八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八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变更为两侧入光类型的背光源装置901012的结构。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012中,如图50所示,构成为LED901017、LED基板9010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020分别配设于底座901014的长边侧的两端部。详细而言,LED基板901018分别相对于底座901014的一个(图50所示的下侧)的长边侧的侧部901014c、和另一个(图50所示的上侧)的长边侧的侧部901014c而安装。安装于各LED基板901018的各LED901017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020以分别与导光板9010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相对的形式配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010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分别成为供来自LED901017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020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901019b,相对于此,剩余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成为非入光端面901019d。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入光端面901019d未包含上述的实施方式八那样的非入光相反端面9019d1(参照图28),仅包含与入光端面901019b邻接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0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012成为导光板901019从其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侧被各LED基板901018、各LED901017以及各主波长转换部901020夹住而构成的两侧入光类型。
一对主波长转换部901020配置为: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020EP1在X轴方向上相互不重合。也就是说,配置为: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01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020EP1与另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010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020EP2在X轴方向上重合,相对于此,另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010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020EP1与一个主波长转换部9010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020EP2在X轴方向上重合。而且,副波长转换部901032以及端面反射部件901034分别设置在导光板901019的外周端面中的相对于各主波长转换部901020的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020EP1而在X轴方向上分别重合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019d2。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十九>
根据图5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九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十九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八变更了LED901117、LED基板9011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120的配置的结构。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112中,如图51所示,构成为:LED901117、LED基板9011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120分别配设于底座901114的短边侧的两端部。详细而言,LED基板901118分别相对于底座901114的一个(图51所示的左侧)的短边侧的侧部901114c、和另一个(图51所示的右侧)的短边侧的侧部901114c而安装。安装于各LED基板901118的各LED901117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120以分别与导光板9011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相对的形式配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011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分别成为供来自LED901117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901119b,相对于此,剩余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成为非入光端面901119d(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1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112成为导光板901119从其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的两侧被一对LED基板901118以及安装于上述一对LED基板901118的各LED901117夹住的两侧入光类型。
一对主波长转换部901120配置为: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120EP1在Y轴方向(入光端面901119b的长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合。而且,副波长转换部901132以及端面反射部件901134分别设置在导光板901119的外周端面中的相对于各主波长转换部901120的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120EP1而在Y轴方向上分别重合的一对非入光侧端面901119d2。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二十>
根据图5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二十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八变更了LED901217、LED基板9012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220的设置数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212中,如图52所示,构成为:LED901217、LED基板901218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220分别配设于底座901214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和一个(图52所示的左侧)的短边侧的端部。详细而言,LED基板901218分别相对于底座901214的一个(图52所示的下侧)的长边侧的侧部901214c、另一个(图52所示的上侧)的长边侧的侧部901214c、以及一个短边侧的侧部901214c而安装。安装于各LED基板901218的各LED901217以及主波长转换部901220以分别与导光板9012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以及一个短边侧的端面相对的形式配设。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901219的外周端面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面以及一个短边侧的端面分别成为供来自LED901217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901219b,相对于此,剩余的另一个短边侧的端面成为非入光端面901219d。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入光端面901219d相对于短边侧的入光端面901219b而成为非入光相反端面901219d1并且相对于一对长边侧的入光端面901219b而成为非入光侧端面901219d2。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901212成为从模仿导光板901219的三个边部而配设的三个LED基板901218以及安装于上述三个LED基板901218的各LED901217入光至导光板901219的三边入光类型。而且,副波长转换部901232以及端面反射部件901234分别设置在导光板901219的外周端面中的非入光端面901219d。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二十一>
根据图53或者图5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一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二十一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01332的配置的结构。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八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3以及图5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副波长转换部901332设置于导光板901319的入光端面901319b,并相对于入光端面901319b中的在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的端侧部分而在外侧(主波长转换部901320侧)以重叠的形式配设。入光端面901319b的长度方向上的端侧部分以及设置于此的副波长转换部901332成为与主波长转换部901320的长度方向的端侧部分901320EP亦即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320EP1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关系。在主波长转换部9013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320EP1,设置有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1329的区域亦即密封部901331,因此透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320EP1而入射至入光端面901319b的端侧部分的光有可能较多地包含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射至入光端面901319b的端侧部分的光透射设置于此处的副波长转换部901332,因此此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由此,入射至入光端面901319b的端侧部分的光难以带有蓝色,进而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另外,副波长转换部901332配置为:除了密封部901331之外还相对于荧光体含有部901329的X轴方向的端部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由此即使透射了密封部901331的光中产生折射而倾斜地行进的光,也能够将该光进行波长转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备上述的实施方式八所记载的端面反射部件9034。
<实施方式二十二>
根据图5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二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二十二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十一变更了副波长转换部901432的设置数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十一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5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LED901417中的位于配置有主波长转换部9014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2的一侧的端部的LED(端侧光源)901417而言,配置为:其一部分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9014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2中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1429的区域亦即容器901430的底部901430a而在X轴方向上重合。该配置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九所记载的结构相同。在这样的配置结构中,副波长转换部901432除了设置在导光板901419的入光端面901419b中的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1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端侧部分之外,还设置在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2而在X轴方向上重叠的端侧部分。也就是说,副波长转换部901432相对于入光端面901419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而分别在外侧(主波长转换部901420侧)以重叠的形式配设。
若主波长转换部9014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2中的未配置有荧光体含有部901429的区域亦即容器901430的底部901430a成为与位于端部的LED901417在X轴方向上重合那样的位置关系,则透射了主波长转换部901420的X轴方向上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2的光有时包含未被荧光体波长转换的蓝色的光。在这样的情况下,透射了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420EP2的光透射设置于此处的副波长转换部901432,因此此处波长未转换的蓝色的光被波长转换为绿色的光以及红色的光。由此,入射至入光端面901419b的两端侧部分的光分别难以带有蓝色,进而能够适当地抑制颜色不均的产生。
<实施方式二十三>
根据图5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十三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二十三中,表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变更了LED基板901518的设置数的结构。此外,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十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6所示,三个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LED基板901518以沿着导光板901519的入光端面901519b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彼此邻接的形式排列配设。各LED基板901518的长度尺寸小于各主波长转换部901520的长度尺寸。其中,在X轴方向上位于两端的、安装于一对LED基板901518的多个LED901517的一部分(位于背光源装置901512的X轴方向端部的LED901517)成为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01520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901520EP1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配置。与此相对,在X轴方向上位于中央的安装于LED基板901518的多个LED901517的一部分(位于背光源装置901512的X轴方向中央的LED901517)成为与各主波长转换部901520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901520EP2在X轴方向上重合的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更适用于大型的背光源装置901512。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导光板的各端面中的、长边侧的端面中的一个作为光入射面而设定,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两个长边侧的端面作为光入射面,也可以将一个或者两个短边侧的端面作为光入射面。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光反射和散射图案的各点部俯视时成为圆形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多边形形状、椭圆形状、不规则的形状等其他的形状。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作为射出一次光的光源而使用了发出蓝色的单色光的LED的情况,但也能够作为光源而使用发出蓝色以外的颜色的光的LED。例如,能够使用将品红色的光作为一次光而发出的LED。该情况下,若使用绿色荧光体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则能够使照明装置的射出光白色化。而且,该情况下,补色点部设定为呈现绿色。
(4)除了上述(3)以外,也能够将发出紫色的光作为一次光的LED作为光源而使用。该情况下,若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而将黄色荧光体以及绿色荧光体以规定的含有比率来使用,则能够使照明装置的射出光白色化。而且,该情况下,补色点部设定为呈现与紫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
(5)除了上述(3)、(4)以外,还能够将发出青色的光作为一次光的LED作为光源而使用。该情况下,若使用红色荧光体来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则能够使照明装置的射出光白色化。而且,该情况下,补色点部设定为呈现与青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红色)。
(6)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包含的荧光体而使用的量子点荧光体可以是核-壳型,也可以是使内部组成成为单一组成的核型量子点荧光体。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作为荧光体而含有量子点荧光体,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使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含有其他种类的荧光体也无妨。例如,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能够使用硫化物荧光体,具体而言,作为绿色荧光体,能够使用SrGa2S4:Eu2+,作为红色荧光体,能够使用(Ca,Sr,Ba)S:Eu2+
(8)除了上述(7)以外,也能够使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所含有的绿用荧光体成为(Ca,Sr,Ba)3SiO4:Eu2+、β-SiAlON:Eu2+、Ca3Sc2Si3O12:Ce3+等。另外,能够使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所含有的红色用荧光体成为(Ca,Sr,Ba)2SiO5N8:Eu2+、CaAlSiN3:Eu2+等。而且,能够使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所含有的黄色用荧光体成为(Y,Gd)3(Al,Ga)5O12:Ce3+(通称YAG:Ce3+)、α-SiAlON:Eu2+、(Ca,Sr,Ba)3SiO4:Eu2+等。除此以外,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所含有的荧光体,也能够使用复合氟化物荧光体(锰活化的硅氟化钾(K2SiF6)等)。
(9)除了上述(7)、(8)以外,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也能够使用有机荧光体。作为有机荧光体,例如能够使用将三唑或恶二唑作为基本骨架的低分子的有机荧光体。
(10)除了上述的(7)、(8)、(9)以外,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也能够使用通过借助了修整光子(ドレスト光子,dressed photon)(近场光)的能量移动而进行波长转换的荧光体。作为这种荧光体,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使DCM色素分散和混合在直径3nm~5nm(优选4nm左右)的氧化锌量子点(ZnO-QD)的结构的荧光体。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作为构成LED的LED元件的材料而使用InGaN的情况,但作为其他的LED元件的材料,例如也能够使用GaN、AlGaN、GaP、ZnSe、ZnO、AlGaInP等。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波长转换部)所含有的荧光体,利用被蓝色光(一次光)激发而释放出绿色光(二次光)的绿色荧光体、和被蓝色光(一次光)激发而释放出红色光(二次光)的红色荧光体,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被作为一次光的蓝色光激发而作为二次光释放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对于本发明的波长转换部件而言,作为荧光体,只要含有被作为一次光的蓝色光激发而作为二次光释放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被作为一次光的蓝色光激发而作为二次光释放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以及被作为一次光的蓝色光激发而作为二次光释放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中的至少一个即可。此外,作为黄色荧光体,例如,可举出(Y,Gd)3(Al,Ga)5O12:Ce3+(通称YAG:Ce3+)、α-SiAlON:Eu2+、(Ca,Sr,Ba)3SiO4:Eu2+等。
(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分开使用了包含具备波长转换功能的荧光体的补色部件23、和选择地吸收一次光的补色部件23A,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并用补色部件23和补色部件23A。
(1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成为相对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而向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外侧突出的配置的情况,但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成为相对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而向X轴方向内侧退回的配置(不重叠的配置)也无妨。该情况下,若在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设置副波长转换部,则该副波长转换部相对于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而配设于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外侧。
(1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成为相对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而向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内侧退回的配置(不重叠的配置)的情况,但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成为相对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而向X轴方向外侧突出的配置也无妨。该情况下,若在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设置副波长转换部,则该副波长转换部成为相对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而在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重叠的配置。
(16)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以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与LED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关系能够适当地变更。
(1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八~二十、二十三中,示出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分别遍及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的全域(全长以及全高度)而配设的情况,但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分别配设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端面的长度方向或者高度方向的一部分也无妨。该情况下,优选将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优先配置于非入光侧端面中的靠近LED一侧的部分。除此以外,也能够采用相对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中的四角的角部而选择地重叠有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的结构。另外,也能够省略端面反射部件。
(1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八~二十、二十三中,示出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几乎为相同的大小的情况,但也能够使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的大小相互不同。该情况下,能够使副波长转换部大于端面反射部件,也能够使端面反射部件大于副波长转换部。
(1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一中,示出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板面的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以及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几乎为相同的大小的情况,但也能够使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以及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的大小相互不同。该情况下,也能够使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大于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但也能够使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大于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特别是,在使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大于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将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局部地与有效发光区域重叠的配置。
(20)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十一、二十二以外,设置于入光端面的副波长转换部、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以及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以及LED、的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关系能够适当地变更。
(21)也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一所记载的、在出光板面设置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以及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的结构置换而设置于实施方式八~二十二、二十三所记载的副波长转换部以及端面反射部件。具体而言,能够在导光板的出光板面中的、相对于主波长转换部的密封部设置端侧部分与密封部非设置端侧部分的任一方或者双方而在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上重合的部分设置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以及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
(22)也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十一所记载的、主波长转换部的配置以及在出光板面设置出光板面副波长转换部以及出光板面端面反射部件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二十一、二十二所记载的结构组合。
(23)也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十一所记载的、在入光端面设置副波长转换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八等所记载的结构组合。
(24)也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十二所记载的、在入光端面设置一对副波长转换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九~十一等所记载的结构组合。特别是在将实施方式十一与实施方式二十二组合的情况下,除了在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副波长转换部之外,还优选在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也设置副波长转换部。
(25)也能够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二十三所记载的结构组合实施方式十一、二十二所记载的结构。
(26)也能够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十六所记载的主波长转换部的保持构造与实施方式九~十五、十七~二十三所记载的结构组合。
(27)除了上述的(22)~(26)以外,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适当地组合。
(28)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也能够采用主波长转换部沿着入光端面的长度方向而三个以上排列的结构。
(2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使用了仅一端侧被密封部密封的一侧密封构造的主波长转换部的情况,但在使用了两端侧部分分别被密封部密封的两侧密封构造的主波长转换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3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二十一、二十二)中,例示出设置端面反射部件的情况,但也能够采用省略端面反射部件并且使底座中的至少侧部成为光的反射性优秀的白色等,通过该侧部而使透射了副波长转换部的光反射而返回导光板侧那样的结构。也就是说,若相对于副波长转换部而在外侧(与非入光端面侧相反侧)以重叠的形式配设底座中的具有光反射性的侧部,则能够省略端面反射部件。该情况下,优选将具有光反射性的侧部以相对于副波长转换部而接触的形式配置。
符号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2…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13…外框;14…底座;15…光学部件;16…框架;17…LED(光源);170…LED列(光源列);18…LED基板;19…导光板;19a…光射出面;19b…背面;19c…光入射面;20…反射片(反射部件);21…弹性部件;220…光反射和散射图案;22…点部;22a…补色点部;22b…白色点部;30…荧光体管(波长转换部件);31…波长转换部;32…收纳部;34、35…密封端部(非波长转换部)。

Claims (7)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列,其由分别射出规定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一次光,并且彼此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光源构成;
波长转换部件,其具有:波长转换部,其含有被所述一次光激发而释放出与所述波长区域不同的其他的波长区域所包含的二次光的荧光体;长条状的收纳部,其以包围所述波长转换部的形式收纳该波长转换部并且具有透光性;以及非波长转换部,其由所述收纳部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构成并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所述一次光透射,所述波长转换部件与所述光源列相对并且沿着所述光源列的长度方向配设;以及
导光板,
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列之间配设有所述波长转换部件,
所述导光板具有:光入射面,其供透射光入射,该透射光包含从所述光源射出的所述一次光从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的所述光源侧向所述导光板侧透射而产生的所述二次光以及所述一次光;光射出面,其使所述透射光射出;以及相反面,其配设于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反射部件,其以覆盖所述相反面的方式配设,并反射光;和
补色部件,其呈现与所述一次光所呈现的基准色成为补色的关系的颜色,并以与所述相反面中的从所述非波长转换部沿着所述光源的光射出方向而延伸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夹设于所述相反面与所述反射部件之间,
所述补色部件选择性地吸收所述一次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的所述波长转换部由所述荧光体分散于透明的树脂中的材料构成,
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的所述收纳部由两端被密封的筒体构成,
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的所述非波长转换部由所述筒体的被密封的端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非波长转换部构成的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的至少一个端部配设于与所述光入射面邻接的所述导光板的侧端面侧,
所述补色部件以沿着包含所述侧端面的所述导光板的侧端部的方式夹设于所述相反面与所述反射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转换部件由多个部分构成,
多个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在长边方向上一列排列的状态下,被夹在形成于所述光源列与所述光入射面之间的间隙,
所述补色部件以从多个所述波长转换部件彼此邻接的部分沿着所述光源的光射出方向并且横穿所述相反面的方式夹设于所述相反面与所述反射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转换部作为所述荧光体而包含量子点荧光体。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而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7.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680041359.0A 2015-09-24 2016-09-2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Active CN1081390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6958 2015-09-24
JP2015-186901 2015-09-24
JP2015186901 2015-09-24
JP2015-186958 2015-09-24
JP2015-188571 2015-09-25
JP2015188571 2015-09-25
PCT/JP2016/077955 WO2017051845A1 (ja) 2015-09-24 2016-09-23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9036A CN108139036A (zh) 2018-06-08
CN108139036B true CN108139036B (zh) 2020-05-15

Family

ID=5838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1359.0A Active CN108139036B (zh) 2015-09-24 2016-09-2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1877B2 (zh)
EP (1) EP3354961B1 (zh)
JP (1) JP6603723B2 (zh)
CN (1) CN108139036B (zh)
WO (1) WO20170518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526133A (ja) * 2014-08-21 2017-09-07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ダウンコンバージョンフィルム要素を内蔵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
JP2017173792A (ja) * 2016-03-19 2017-09-2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82040A (ja) * 2016-03-29 2017-10-0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82041A (ja) * 2016-03-29 2017-10-0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70772A (zh) * 2017-05-23 2017-09-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封装结构
CN108649056B (zh) * 2018-05-14 2020-09-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KR102633934B1 (ko) * 2019-08-02 2024-02-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1009144A (zh) * 2019-12-11 2020-04-14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MicroLED的交通信号灯
CN111123584B (zh) * 2020-01-10 2022-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KR20210143501A (ko) 2020-05-20 2021-11-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모듈, 조명장치 및 후미등
WO2022030542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ght deflection tape, related method and uses
KR102650104B1 (ko) * 2022-03-22 202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3306B (zh) * 2005-04-12 2011-09-1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荧光体薄膜
EP2476952A2 (en) * 2011-01-18 2012-07-1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Illumination module comprising a phosphor and a colour temperature conversion medium
CN103375772A (zh) * 2012-04-11 2013-10-30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CN103542365A (zh) * 2012-07-16 2014-01-29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9505B1 (en) * 1991-03-11 2005-09-27 Curis, Inc. Morphogen-induced dendritic growth
JP3114805B2 (ja) 1998-04-15 2000-12-0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のバックライト、照光式操作スイッチ
JP4640188B2 (ja) * 2006-01-18 2011-03-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
US8585273B2 (en) * 2007-07-31 2013-11-19 Rambus Delaware Llc Illumin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wavelength converting material
US20090034230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Luminus Devices, Inc. Illumination assembly including wavelength converting material having spatially varying density
TWI402571B (zh) * 2009-04-22 2013-07-21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具有光線補色區域之背光模組
KR102098682B1 (ko) * 2010-11-10 2020-05-22 나노시스, 인크. 양자 도트 필름들, 조명 디바이스들, 및 조명 방법들
WO2013078251A1 (en) * 2011-11-22 2013-05-30 Qd Vision, Inc. Stress-resistant component for use with quantum dots
US20140036203A1 (en) 2012-07-31 2014-02-06 Apple Inc. Light mixture for a display utilizing quantum dots
JP2014225379A (ja) 2013-05-16 2014-1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5046328A (ja) * 2013-08-28 2015-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光板、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光学シート
KR20150033437A (ko) * 2013-09-24 2015-04-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119998A (ko) * 2014-04-16 2015-10-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자점 충진 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7027839A (ja) * 2015-07-24 2017-02-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3306B (zh) * 2005-04-12 2011-09-1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荧光体薄膜
EP2476952A2 (en) * 2011-01-18 2012-07-1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Illumination module comprising a phosphor and a colour temperature conversion medium
CN103375772A (zh) * 2012-04-11 2013-10-30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CN103542365A (zh) * 2012-07-16 2014-01-29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03723B2 (ja) 2019-11-06
EP3354961A1 (en) 2018-08-01
EP3354961B1 (en) 2022-06-01
WO2017051845A1 (ja) 2017-03-30
US20180210129A1 (en) 2018-07-26
US10371877B2 (en) 2019-08-06
JPWO2017051845A1 (ja) 2018-06-21
EP3354961A4 (en) 2018-10-24
CN108139036A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9036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6554594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554592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526878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10184640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802711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及波长转换部的制造方法
JP6357581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027117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6190379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