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4029A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4029A
CN108024029A CN201710996397.8A CN201710996397A CN108024029A CN 108024029 A CN108024029 A CN 108024029A CN 201710996397 A CN201710996397 A CN 201710996397A CN 108024029 A CN108024029 A CN 108024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adjustment
benchmark
supply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63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4029B (zh
Inventor
桐山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024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4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9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production of an electrostatic intermediate pi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7Image rotation
    • H04N1/3878Skew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36Bookbin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9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auxiliary devices, e.g. add-on modu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使从不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一致。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从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第一调整部,以在从所述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S14);以及第二调整部,以在从所述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由所述第一调整部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S15)。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具有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以在形成图像后将纸张重叠起来装订就做好册子的册子制作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图像形成装置,在一个册子的制作中能够使用多个种类的纸张,例如能够在册子的封面使用厚纸、且在正文使用优质纸来制作册子。
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时,有时由于定影处理而纸张收缩或膨胀,在两面中图像的位置发生偏移。如果发生这种位置偏移,则在制作了册子时在相邻的页面间图像的位置不同。因此,进行如下处理:为了使图像的位置在两面中一致,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对位用的标记,根据该标记的位置偏移量来调整在各面形成的图像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从一个供纸托盘供给相同的种类的纸张,因此能够通过上述的调整来使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一致。然而,如果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种类不同,则由于厚度、含水率等特性的差异而在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偏移量变得不同。如果仅仅是针对每个供纸托盘以使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则在各供纸托盘间图像位置未必一致,在制作了册子时各页面的图像的位置有可能发生偏移。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使从不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一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发明1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从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第一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
第二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由所述第一调整部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根据发明2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整部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以使得在对齐了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并形成有图像的各纸张的位置时在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
根据发明3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上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
所述第二调整部以使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由用户选择为基准托盘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与从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从该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图像位置。
根据发明4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将表示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纸张的供纸托盘是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哪一个的识别图像同所述基准图像一起形成。
根据发明5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部,
所述第二调整部根据由所述操作部输入的各所述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的测定值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根据发明6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读取部,该图像读取部读取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各纸张面,生成读取图像数据,
所述第二调整部在由所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各纸张的读取图像数据中检测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根据从各纸张检测出的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根据发明7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作业前,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根据发明8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供纸托盘补充了纸张时,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根据发明9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发明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纸张上将相同的作业的图像形成在相同的位置时,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根据发明10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供纸托盘;
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第一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
第二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由所述第一调整部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根据发明19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第一调整步骤,以在从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
第二调整步骤,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在所述第一调整步骤中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从不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按功能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4A是表示在调整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之后分别使用相同的供纸托盘的纸张制作的册子的图。
图4B是表示在调整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之后将不同的供纸托盘的纸张组合来制作的册子的图。
图4C是表示在调整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进而调整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之后将不同的供纸托盘的纸张组合来制作的册子的图。
图5A是表示形成有基准图像的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图。
图5B是表示调整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后的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图。
图6A是表示形成有基准图像的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图。
图6B是表示与对齐位置对准地调整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后的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图。
图7是表示决定是否需要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的调整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能够选择图像位置的调整的实施的操作画面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的调整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设定基准托盘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能够选择基准托盘的操作画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纸张间的图像位置的调整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形成基准图像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能够输入基准图像的位置的测定值的操作画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100:供纸装置;T1:供纸托盘;200:图像形成装置;11:控制部;12:存储部;13:操作部;20:图像形成部;T2:供纸托盘;31:第一调整部;32:第二调整部;300:卷曲矫正装置;400:图像读取装置;500:纸张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构成为具备供纸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200、卷曲矫正装置300、图像读取装置400、纸张处理装置500等。
图像形成系统1能够在由图像形成装置200在从供纸装置100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之后,在纸张处理装置500中实施形成穿出孔、制作册子等各种纸张处理。另外,图像形成系统1能够在卷曲矫正装置300中校正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卷曲,还能够由图像读取装置400读取纸张面来进行所形成的图像的分析。
〔供纸装置〕
如图1所示,供纸装置100具备多个供纸托盘T1,将各供纸托盘T1中收容的纸张向图像形成装置200输送来进行供纸。
〔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图像形成部20,由该图像形成部20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关于使用的纸张,从供纸装置100的供纸托盘T1和配备在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内部的供纸托盘T2中的任一个也能够进行供纸。
图2按功能示出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主要结构。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00构成为具备控制部11、存储部12、操作部13、显示部14、通信部15、图像生成部16、图像读取部17、图像存储器18、图像处理部19、图像形成部20、第一调整部31、第二调整部32等。
控制部11构成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从存储部12读出并执行各种程序,由此控制各部。
例如,控制部11使图像处理部19对由图像生成部16或图像读取部17生成并保持在图像存储器18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形成部20基于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另外,控制部11控制由供纸装置100进行的供纸、由卷曲矫正装置300进行的卷曲矫正、由图像读取装置400进行的读取、由纸张处理装置500进行的纸张处理等。
存储部12存储有能够由控制部11、第一调整部31、第二调整部32等读取的程序、在执行程序时使用的文件等。作为存储部12,能够使用硬盘等大容量存储器。
操作部13和显示部14是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上部的用户接口。
操作部13生成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11。作为操作部13,能够使用键区(keypad)、与显示部14构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等。
显示部14按照控制部11的指示来显示操作画面等。作为显示部14,能够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ELD(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
通信部15与网络上的外部装置、例如用户终端、服务器、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等进行通信。
通信部15经由网络从用户终端等接收以页面描述语言(PDL:Page DescriptionLanguage)描述了形成图像的指示内容的数据(以下称为PDL数据)。
图像生成部16对由通信部15接收到的PDL数据进行光栅化处理,生成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
图像读取部17读取原稿面,生成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读取部17,能够使用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于压板玻璃173之下的扫描仪171,也能够具备自动原稿读取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172来向扫描仪171自动给送原稿。
在由图像生成部16和图像读取部17生成的图像数据具有R(红)、G(绿)以及B(蓝)这3个颜色的像素值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1、专用的颜色变换部等进行颜色变换处理,在变换为具有C(青)、M(品红)、Y(黄)以及K(黑)这4个颜色的像素值的图像数据之后由图像存储器18保持。像素值是表示图像的浓淡的数据值,例如8比特的数据值表示0~255灰度的浓淡。
图像存储器18是暂时保持由图像生成部16或图像读取部17生成的图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作为图像存储器18,能够使用DRAM(Dynamic 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图像处理部19从图像存储器18读出图像数据,实施浓度校正处理、半色调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浓度校正处理是以使纸张上的图像的浓度特性成为目标的浓度特性的方式变换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值的处理。半色调处理是如抖动处理、误差扩散处理等那样模拟地再现半色调的处理。
图像形成部20根据由图像处理部19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C、M、Y以及K这4个颜色的像素值,将由4个颜色构成的图像形成在纸张上。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20具备4个写入单元21、中间转印带22、2次转印辊23、定影装置24、多个供纸托盘T2等。
4个写入单元21沿着中间转印带22的带面以直列(串列)的方式配置,形成C、M、Y以及K的各颜色的图像。各写入单元21只有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而结构是相同的,如图1所示,具备曝光部2a、感光体2b、显影部2c、带电部2d、清洁部2e以及1次转印辊2f。
在各写入单元21中,在由带电部2d使感光体2b带电之后,在曝光部2a中射出基于图像数据调制后的激光束,在旋转的感光体2b上进行扫描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2c向感光体2b上供给调色剂来使感光体2b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当将这样在4个写入单元21的感光体2b上分别形成的图像通过各自的1次转印辊2f依次重叠地转印(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上时,在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由各颜色构成的图像。在1次转印后,由清洁部2e去除残留于感光体2b上的调色剂。
当从供纸托盘T1或T2供给纸张时,由2次转印辊23从中间转印带22向纸张上转印图像(2次转印),在定影装置24中对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进行定影处理。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向输送路26输送纸张并使纸张面翻转后再次向2次转印辊23输送纸张即可。
第一调整部31以使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供给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图像位置。
第二调整部32以在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供给的纸张间图像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在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后的各纸张中形成的图像位置。
第一调整部31和第二调整部32能够通过对图像数据实施放大、缩小、移位、旋转、仿射变换等图像处理来调整要形成的图像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由CPU、GPU(GraphicProcesser Unit)等处理器执行图像处理用的程序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第一调整部31和第二调整部32的图像位置的调整。除了图像处理以外,第一调整部31和第二调整部32还可以通过使夹持纸张的输送辊的位置移位的移位机构等的机械作用来调整要形成的图像位置。
〔卷曲矫正装置〕
如图1所示,卷曲矫正装置300构成为具备加湿处理部301、矫正部308等。卷曲矫正装置300在矫正部308中对从图像形成装置200输送的纸张的卷曲进行矫正,而在输送至矫正部308为止的期间既能够经由加湿处理部301,也能够迂回加湿处理部301。
加湿处理部301通过对纸张进行加湿使得卷曲的矫正容易。加湿处理部301具备隔着纸张的输送路对称地配置的分别为一对的加湿辊302、供给辊303、罐304以及干燥部305。另外,加湿处理部301具备大容量的罐306、送液管307等。
在加湿处理部301中,由一对加湿辊302对输送的纸张面涂敷加湿液,在具备风扇、加热器等的干燥部305中进行干燥。作为加湿液,优选的是水,但是也可以在不阻碍图像的范围内含有界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一部分浸渍于罐304内的加湿液的供给辊303压接到各加湿辊302,通过该供给辊303而罐304内的加湿液被供给至各加湿辊302。罐304内的加湿液是从储备大容量的加湿液的罐306通过泵等并经由送液管307进行补充的。
矫正部308具备一对输送带309,由各输送带309将纸张夹持并输送,由此对纸张的卷曲进行矫正。各输送带309通过辊径不同的多个辊卷绕,通过各辊来形成具有曲率不同的多个弯曲部的纸张的输送路。向该具有弯曲部的输送路输送纸张,向一个方向及与其相反的方向反复地使纸张弯曲,由此能够矫正卷曲。
〔图像读取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400在纸张的输送路上具备2个图像读取部401及402,由图像读取部401及402读取纸张的两面。在隔着纸张与各图像读取部401及402相对的位置处分别配置有纸张的背景构件403及404。
〔纸张处理装置〕
如图1所示,纸张处理装置500具备穿孔部501、堆叠器502、对齐部503、装订部504、折叠部505等,对从图像读取装置400输送的纸张实施各种纸张处理,向排纸托盘T3或T4进行排纸。此外,能够从供纸托盘T5以手动方式供给要进行纸张处理的纸张。
穿孔部501对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来形成穿出孔。
堆叠器502将多张纸张进行堆叠。在对多张纸张进行装订或折叠时,只要依次将纸张输送到堆叠器502并堆叠即可。在堆叠器502的纸张的输送方向上形成有止挡件(stopper),各纸张的前端与该止挡件碰撞,从而对齐(align)输送方向的端部的位置。
对齐部503使对齐构件与堆叠在堆叠器502上的多张纸张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抵接来对齐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宽度方向是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装订部504利用订书器等对堆叠在堆叠器502上的多张纸张进行装订。
折叠部505对堆叠在堆叠器502上的多张纸张进行折叠。
在制作册子的情况下,在堆叠器502上堆叠纸张,在由对齐部503对齐堆叠的纸张的端部之后,在装订部504中在由用户指定的装订位置处进行装订并在折叠部505中进行折叠。做好的册子被排出至排纸托盘T4。
〔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调整〕
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将先形成图像的面设为第一面、将之后形成图像的面设为第二面时,有时在对第一面形成图像时通过定影处理被加压和加热的纸张收缩或膨胀而在对第二面形成图像时纸张的尺寸发生变动,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中图像的位置发生偏移。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200中,能够以在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图像位置一致的方式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在各面中形成的图像位置。
在调整时,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依次供给纸张,由图像形成部20在各纸张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在第一调整部31中确定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关于基准图像的位置,既可以确定为由第一调整部31对读取第一面和第二面来生成的读取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来检测出的位置,也可以确定为由用户测定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并通过操作部13输入的位置。作为读取图像数据的生成单元,能够使用图像读取部17和图像读取装置400。
作为基准图像,能够使用十字形状的规矩线(register mark)等一般的位置调整用的图像,但是,如果能够确定纸张上的宽度方向x和输送方向y的位置,则不限于规矩线,也可以使用其它图像。
优选的是,由图像形成部20将表示形成有基准图像的纸张的供纸托盘是多个供纸托盘T1及T2中的哪一个的识别图像同基准图像一起形成。根据识别图像,能够容易地判别形成有相同的基准图像的纸张是从哪个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
作为识别图像,例如如托盘1、托盘2等那样能够形成各供纸托盘的名称、编号等。
图3表示基准图像和识别图像的一例。
如图3所示,在纸张上形成有8个基准图像m1~m8和识别图像m9。基准图像m1~m4形成于在纸张的宽度方向x和输送方向y上距纸张的四角的距离分别相同的位置。基准图像m5~m8也同样地,形成于比基准图像m1~m4靠内侧的距纸张的四角的距离分别相同的位置。另外,作为识别图像m9,形成有作为形成有基准图像的纸张的供纸托盘的编号的1。
能够利用8个基准图像m1~m8中的至少2个基准图像来检测宽度方向x或输送方向y上的图像的位置偏移,能够利用3个以上的基准图像来检测因偏斜(倾斜)、弯折(弯曲)引起的图像的位置偏移。
第一调整部31决定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量,根据所决定的位置偏移量来调整第一面或第二面中形成的图像位置,以使得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图像的位置一致。例如,第一调整部31能够对第二面的图像数据进行缩小或放大、仿射变换、移位等图像处理,使得消除与第一面的基准图像之间的位置偏移。可以这样与第一面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对准地调整第二面的图像位置,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还可以与某基准位置对准地调整第一面和第二面这两方的位置。
〔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调整〕
如上所述,在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了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在从相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彼此之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然而,如果纸张的种类不同,则由于纸张的厚度、含水率等特性的差异而定影处理后的图像的位置偏移量不同,因此即使在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位置一致,在从不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也未必一致。
图4A表示从不同的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P1及P2。
如图4A所示,在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各纸张P1及P2的两面的图像位置之后分别制作使用纸张P1的册子和使用纸张P2的册子的情况下,在纸张P1间两面的线图像的位置一致,在纸张P2间两面的线图像的位置也一致。因此,在各册子的相邻的页面中线图像的位置一致,能够形成在各页面中连续的格线。
图4B表示将纸张P1与纸张P2组合来制作的册子。
如图4B所示,调整了两面的图像位置的各纸张P1及P2在纸张P1间和纸张P2间线图像的位置一致,但是在纸张P1与纸张P2之间不一致。因此,在册子中相邻的纸张P1的页面与纸张P2的页面的线图像的位置发生偏移。
图像形成装置200能够利用第二调整部32来消除这种从不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不同的种类的纸张间的图像的位置偏移。
图4C是表示将由第二调整部32调整了图像位置的纸张P1及P2组合来制作的册子。
如图4C所示,各纸张P1及P2不仅在相同的纸张P1间和纸张P2间,而且在不同的纸张P1与纸张P2之间线图像的位置也一致,因此在册子中相邻的纸张P1的页面与纸张P2的页面的线图像的位置也一致。
第二调整部32的调整是在由第一调整部31实施图像位置的调整之后进行的。具体地说,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依次供给纸张,由图像形成部20在各纸张上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在第二调整部32中确定各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关于基准图像的形成及其位置的确定,能够通过与第一调整部31同样的过程来进行。
第二调整部32决定各供纸托盘T1及T2的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偏移量,根据所决定的位置偏移量进一步调整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后的各纸张中形成的图像位置,使得在各供纸托盘T1及T2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
图5A表示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两面的图像位置后的纸张P1及P2。
如图5A所示,即使在各个纸张P1及P2中调整两面的图像位置之后,纸张P2的基准图像m1及m4的位置也相比于纸张P1的基准图像m1及m4向宽度方向x的中心位置Xc侧偏移了位置偏移量d1。对于该位置偏移,第二调整部32例如对与纸张P2对应的图像数据实施将在纸张P2中形成的图像放大与位置偏移量d1相应的量的图像处理。
图5B表示由第二调整部32调整图像位置后的纸张P1及P2。
如图5B所示,通过第二调整部32的调整,在纸张P1与纸张P2之间基准图像m1及m4的图像位置一致。
第二调整部32能够将多个供纸托盘T1及T2中的任一个供纸托盘作为基准托盘,以使其它供纸托盘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与基准托盘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基准托盘以外的其它供纸托盘的纸张的图像位置。
另外,图5B示出了以在宽度方向x的中心位置Xc处使各纸张P1及P2的图像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例子,但是第二调整部32也能够调整为在将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供给并形成有图像的纸张与某一个端部的位置对准地进行了对齐时在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
即使由于收缩、膨胀而纸张的尺寸发生变动,也能够通过与对齐后的端部对准地调整图像位置,使进行了对齐时的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一致。
图6A表示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两面的图像位置后的3个供纸托盘的纸张P1~P3。
如图6A所示,相比于纸张P1的尺寸而言,纸张P2小,纸张P3大。因此,如果将纸张P1~P3与宽度方向x的中心位置Xc对准,则相对于纸张P1的宽度方向x的端部的位置,纸张P2的端部的位置偏移了位置偏移量d3,纸张P3偏移了位置偏移量d4。如果使该纸张P1~P3与宽度方向x的一端的位置Xs对准地进行对齐,则纸张P2的基准图像m1及m4向位置Xs侧偏移位置偏移量d3,纸张P3的基准图像m1及m4向位置Xs侧偏移位置偏移量d4。在将纸张P1的供纸托盘作为基准托盘来调整图像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调整部32例如对纸张P2的图像数据在实施根据位置偏移量d1放大图像的图像处理之后,实施根据位置偏移量d3使图像的位置移位的图像处理。同样地,第二调整部32对纸张P3的图像数据在实施根据位置偏移量d2缩小图像的图像处理之后,实施根据位置偏移量d4使图像的位置移位的图像处理。
图6B表示由第二调整部32调整纸张间的图像位置后的纸张P1及P2。
如图6B所示,通过第二调整部32的调整,在各纸张P1~P3间,在纸张的端部的位置Xs处进行了对齐时的图像位置一致。
图7表示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判断是否需要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图像位置的调整时的处理过程。
如图7所示,当由用户选择册子制作模式时(步骤S1:“是”),控制部11决定是否需要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图像位置的调整。
具体地说,控制部11在未实施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图像位置的调整(步骤S2:“是”)、是作业的开始前(步骤S3:“是”)、向供纸托盘T1及T2补充了纸张(步骤S4:“是”)、或者在从不同的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上形成位置和内容相同的特定的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5:“是”),决定为需要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图像位置的调整(步骤S6)。在任一个条件均不符合的情况下(步骤S2:“否”、S3:“否”、S4:“否”、S5、“否”),控制部11决定为不需要位置调整(步骤S7)。
通过这种决定,能够在未实施时、或者在作业的开始前实施调整,从而能够调整在此后实施的作业中形成的图像位置。另外,在补充了纸张时也能够实施调整,从而在补充了新的种类的纸张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应对。在形成位置偏移容易显眼的特定的图像时,也能够实施调整。
作为特定的图像的例子,可列举如图4C所示那样在纸张P1和纸张P2中形成在相同的位置的相同的线宽的线图像等。位置和内容相同的图像在将各纸张P1及P2组合来制作册子且纸张P1的图像与纸张P2的图像相邻时位置的偏移容易显眼,因此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位置调整是非常有效的。
在存在这种特定的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能够由用户选择是否实施图像位置的调整。
图8表示能够选择调整的实施的操作画面例。
如图8所示,在操作画面中设置有能够选择是否实施纸张间的图像位置的调整的操作按钮。
在通过该操作按钮选择了实施的情况下,控制部11判断为需要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调整即可。
图9表示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实施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图像位置的调整时的处理过程。
如图9所示,在上述的是否需要判断中决定为需要位置调整的情况下(步骤S11:“是”),控制部11将多个供纸托盘T1及T2中的某一个供纸托盘设定为基准托盘(步骤S12)。
图10表示设定基准托盘时的处理过程。
如图10所示,控制部11获取在册子制作模式的选择时由用户设定的册子的设定信息(步骤S121)。册子的设定信息例如是在册子的制作中使用的纸张的供纸托盘、装订位置、纸张的对齐位置等信息。
控制部11基于所获取的册子的设定信息确定使用的纸张的供纸托盘,使显示部14显示能够从确定出的供纸托盘中选择基准托盘的操作画面。
图11表示能够选择基准托盘的操作画面例。
如图11所示,在操作画面上显示有表示6个供纸托盘的托盘1~6的按钮。在该托盘1~6的按钮中,表示在册子的制作中使用的3个供纸托盘的托盘1~3的按钮是能够操作的按钮,不使用的托盘4~6的按钮被无效化。
例如,在将托盘1的纸张使用于册子的封面、将托盘2及3的纸张使用于册子的主体的情况下,如果想要使主体的图像的位置与册子的封面的图像的位置对准,则用户能够选择托盘1来作为基准托盘。
当借助操作部13而由用户选择了某一个供纸托盘时(步骤S122),控制部11将使所选择的供纸托盘作为基准托盘的设定信息保存到存储部12(步骤S123)。
在设定基准托盘后,如图9所示,在尚未实施由第一调整部31进行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的调整的情况下(步骤S13:“否”),由第一调整部31实施该调整(步骤S14),之后,实施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调整(步骤S15)。此外,第一调整部31通过实施调整,计算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的图像位置的调整值来保存到存储部12。调整值是图像的放大率或缩小率、图像的移位量等。在由第一调整部31进行的位置调整实施完毕的情况下(步骤S13:“是”),立即实施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调整(步骤S15)。
图12表示由第二调整部32调整纸张间的图像位置时的处理过程。
如图12所示,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依次供给纸张,由图像形成部20在所供给的各纸张上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步骤S21)。
图13表示形成基准图像时的具体的处理过程。
如图13所示,控制部11获取册子的设定信息(步骤S41),根据该册子的设定信息获取使用的供纸托盘的设定信息(步骤S42)。
控制部11根据所获取的设定信息,确定能够使用的全部供纸托盘T1及T2中的在册子的制作中使用的多个纸张的供纸托盘,从确定出的各供纸托盘依次供给纸张,使图像形成部20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如果没有结束在来自使用的全部供纸托盘的纸张上形成基准图像(步骤S44:“否”),则在图像形成部20中反复在来自各供纸托盘的纸张上形成基准图像(步骤S43)。
当结束了对全部纸张的基准图像的形成时(步骤S44:“是”),确定各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能够由用户选择对于该基准图像的位置是自动进行检测、还是手动进行测定。
如图12所示,在用户选择了自动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步骤S22:b),读取形成有基准图像的各纸张面,而能够由用户选择该读取方法。作为读取方法,存在读取放置在压板玻璃173上的纸张的方法、读取放置在ADF 172的纸张的方法以及由图像读取装置400以联机方式读取输送路上的纸张的方法。
在选择了用户放置在压板玻璃173上的纸张的读取的情况下(步骤S23:b1),在图像读取部17中由扫描仪171读取压板玻璃173上的纸张面(步骤S24)。在选择了放置在ADF172的纸张的读取的情况下(步骤S3:b2),由ADF 172依次给送各纸张来由扫描仪171读取其纸张面(步骤S25)。另外,在选择了由图像读取装置400进行的读取的情况下(步骤S23:b3),在图像读取装置400中读取在形成基准图像之后依次被输送的各纸张(步骤S26)。
第二调整部32在通过读取所生成的各纸张的读取图像数据中检测基准图像来确定其位置(步骤S27)。此外,关于是哪一个供纸托盘的纸张,能够根据同基准图像一起形成的识别图像来进行判断。
另一方面,在选择了手动进行测定的情况下(步骤S22:a),第二调整部32将由用户测定并通过操作部13输入的测定值确定为各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步骤S28)。
图14表示能够输入基准图像的位置的操作画面例。
如图14所示,在操作画面上,设置有能够针对使用的托盘1~3中的每个托盘输入从纸张的端部至基准图像的距离(mm)的测定值的输入区域。
在存在尚未获取基准图像的位置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情况下(步骤S29:“否”),返回到步骤S22的处理,反复进行基准图像的位置的确定。
当针对全部纸张确定了基准图像的位置时(步骤S29:“是”),第二调整部32计算基准托盘的纸张与其它供纸托盘的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的差分来作为位置偏移量。第二调整部32根据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计算各供纸托盘的图像位置的调整值来保存到存储部12(步骤S30)。调整值例如是图像的放大率或缩小率、图像的移位量等。
在对各供纸托盘的纸张形成图像时,在利用在第一调整部32中计算出的调整值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之后,利用在第二调整部32中计算出的调整值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由此能够使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一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多个供纸托盘T1及T2;图像形成部20,在从多个供纸托盘T1及T2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第一调整部31,以使从各供纸托盘T1及T2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图像形成部20在各纸张中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第二调整部32,以使在从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由第一调整部31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由此,即使在从各供纸托盘供给不同的种类的纸张的情况下,也不仅在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位置一致,而且还能够使各供纸托盘的纸张间的图像位置一致。在如制作册子的情况等那样将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组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在相邻的页面间不存在图像的位置偏移的高品质的印刷物。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例,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以制作册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将不同的种类的纸张不进行纸张处理而直接重叠地排纸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由第二调整部32进行的位置调整。在由用户将排纸后的各种类的纸张折叠或装订来制作册子时,也能够制作在各页面中图像的位置一致的册子。
另外,作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能够应用ROM、快闪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CD-ROM等可移动型记录介质。作为经由通信线路提供程序的数据的介质,还可应用载波(carrier wave)。

Claims (2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从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第一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
第二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由所述第一调整部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整部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以使得在对齐了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并形成有图像的各纸张的位置时在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上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
所述第二调整部以使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由用户选择为基准托盘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与从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从该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图像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将表示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纸张的供纸托盘是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哪一个的识别图像同所述基准图像一起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部,
所述第二调整部根据由所述操作部输入的各所述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的测定值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读取部,该图像读取部读取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各纸张面,生成读取图像数据,
所述第二调整部在由所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各纸张的读取图像数据中检测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根据从各纸张检测出的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作业前,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供纸托盘补充了纸张时,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纸张上将相同的作业的图像形成在相同的位置时,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供纸托盘;
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第一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
第二调整部,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由所述第一调整部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整部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以使得在对齐了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并形成有图像的各纸张的位置时在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上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
所述第二调整部以使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由用户选择为基准托盘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与从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从该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图像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将表示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纸张的供纸托盘是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哪一个的识别图像同所述基准图像一起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部,
所述第二调整部根据由所述操作部输入的各所述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的测定值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读取部,该图像读取部读取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各纸张面,生成读取图像数据,
所述第二调整部在由所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各纸张的读取图像数据中检测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根据从各纸张检测出的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作业前,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17.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供纸托盘补充了纸张时,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18.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各纸张上将相同的作业的图像形成在相同的位置时,所述第二调整部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19.一种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第一调整步骤,以在从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的两面中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在各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位置;以及
第二调整步骤,以在从各所述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间使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一步调整在所述第一调整步骤中调整后的各纸张的图像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以使得在对齐了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并形成有图像的各纸张的位置时在各纸张间图像的位置一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形成步骤,在该图像形成步骤中,在从多个供纸托盘分别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在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供给的各纸张上形成位置调整用的基准图像,
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以使从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由用户选择为基准托盘的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与从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上的基准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调整从该其它供纸托盘供给的纸张的图像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将表示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纸张的供纸托盘是所述多个供纸托盘中的哪一个的识别图像同所述基准图像一起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根据由操作部输入的各所述纸张的基准图像的位置的测定值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备图像读取步骤,在该图像读取步骤中,读取形成有所述基准图像的各纸张面,生成读取图像数据,
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在通过所述图像读取步骤生成的各纸张的读取图像数据中检测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根据从各纸张检测出的所述基准图像的位置的差进行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25.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作业前,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26.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供纸托盘补充了纸张时,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27.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各纸张上将相同的作业的图像形成在相同的位置时,在所述第二调整步骤中实施所述图像位置的调整。
CN201710996397.8A 2016-10-28 2017-10-24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Active CN108024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1445A JP6834351B2 (ja) 2016-10-28 2016-10-28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11445 2016-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029A true CN108024029A (zh) 2018-05-11
CN108024029B CN108024029B (zh) 2020-05-05

Family

ID=6202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6397.8A Active CN108024029B (zh) 2016-10-28 2017-10-24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9716B2 (zh)
JP (1) JP6834351B2 (zh)
CN (1) CN1080240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209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CN110659002A (zh) * 2018-06-29 2020-01-07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管理系统和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2601A (ja) * 2018-11-29 2020-06-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位置補正方法
JP2022016111A (ja) 2020-07-10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52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JP2006263970A (ja) * 2005-03-22 2006-10-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編集装置及びを画像編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932660A (zh) * 2005-09-16 2007-03-21 株式会社理光 能够有效调节图像套准的成像装置
JP2014232141A (ja) * 2013-05-28 2014-12-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CN104902125A (zh) * 2014-03-04 2015-09-0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60054954A1 (en) * 2014-08-20 2016-02-2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5933572A (zh) * 2015-02-26 2016-09-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33562A (zh) * 2015-02-26 2016-09-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2778B2 (ja) * 2001-05-14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7842A (ja) * 2003-05-22 2004-12-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3675A (ja) * 2004-03-26 2005-10-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943B2 (ja) 2004-06-29 2010-03-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位置補正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US20110052292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Xerox Corporation Two-sided image on paper skew registration
JP2012121667A (ja) * 2010-12-07 2012-06-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長さ測定装置
US20150193492A1 (en) * 2012-11-08 2015-07-09 Google Inc. Editing sub-section of an electronic document via notification message
US20150185674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JP2016016588A (ja) * 2014-07-08 201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614850B2 (ja) * 2015-08-03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72182B2 (ja) * 2015-11-30 2020-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6815A (ja) * 2016-10-18 2018-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520A (zh) * 2003-05-28 2005-02-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JP2006263970A (ja) * 2005-03-22 2006-10-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編集装置及びを画像編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932660A (zh) * 2005-09-16 2007-03-21 株式会社理光 能够有效调节图像套准的成像装置
JP2014232141A (ja) * 2013-05-28 2014-12-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CN104902125A (zh) * 2014-03-04 2015-09-09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60054954A1 (en) * 2014-08-20 2016-02-2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5933572A (zh) * 2015-02-26 2016-09-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33562A (zh) * 2015-02-26 2016-09-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2097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记录介质
CN110659002A (zh) * 2018-06-29 2020-01-07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管理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0659002B (zh) * 2018-06-29 2024-05-07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管理系统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9716B2 (en) 2020-08-11
CN108024029B (zh) 2020-05-05
US20180120751A1 (en) 2018-05-03
JP6834351B2 (ja) 2021-02-24
JP2018072538A (ja) 2018-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02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US97336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duplex alignment without producing a waste sheet
US6806896B2 (en) Method of shifting an image or paper to reduce show through in duplex printing
JP62296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履歴生成方法
US828445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changing an image width
CN106019882A (zh) 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654975B2 (ja) 画像印刷システムをデジタル制御して印刷画像の所望の色濃度を達成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772714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読取装置
JP6128092B2 (ja) 履歴生成装置及び履歴生成方法
CN109491222A (zh)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程序
US20170075272A1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image density correction method,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20090253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36380B2 (ja) 画像形成動作調整用画像データ、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動作調整方法
JP620601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6962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マーク付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136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评价数据的制作方法
JP20180051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94666A (ja) 画像出力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7262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搬送控制方法
US8867094B2 (en) Print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image defects
JP2019042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547061A (zh) 限制色材量的色材量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397549B1 (en) Image magnification adjustment using customer images during mixed page job
US8526059B2 (en) Printing calibr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alib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5010569A (ja) 画像濃度補正量設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濃度補正量設定方法、及び画像濃度補正量設定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