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01351A -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01351A
CN108001351A CN201711008193.5A CN201711008193A CN108001351A CN 108001351 A CN108001351 A CN 108001351A CN 201711008193 A CN201711008193 A CN 201711008193A CN 108001351 A CN108001351 A CN 108001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ual confirmation
rotation
confirmation unit
support shaf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081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野和也
吉田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01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1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7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yieldable to excessive external force and provided with an indexed us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在视觉确认单元转动时能够抑制视觉确认单元向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轴方向侧的移动。在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中,在壳体(30)的中底部(38)上设置有与壳体(30)一起转动的卡合环(42),在卡合环(42)的上侧设置有限制环(52),限制环(52)被螺旋弹簧(66)向下侧施力。限制环(52)能够向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向侧移动,但相对于支承轴(2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在卡合环(42)的上侧突起部(48)从限制环(52)的限制凹部(56)出来的状态下,限制环(52)向上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壳体(30)向上侧的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视觉确认单元辅助车辆乘坐者的视觉确认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后视镜中,镜组件被支承为能够绕轴保持器的轴转动。在这样的后视镜中,在镜组件转动时,镜组件的定位凸部从轴保持器的定位凹部出来。因此,镜组件向镜组件的转动轴方向侧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49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在视觉确认单元转动时能够抑制视觉确认单元向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轴向侧的移动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具备:支承体,其设置于车身侧;视觉确认单元,其在上述支承体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辅助车辆的乘坐者的视觉确认;以及限制部件,其从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一侧向上述视觉确认单元卡合而限制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并从上述视觉确认单元被赋予规定大小以上的转动负载而向上述轴向一侧移动,从而允许上述视觉确认单元向转动方向两侧的转动。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限制部件从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一侧向视觉确认单元卡合,限制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通过将来自视觉确认单元的规定大小以上的转动负载赋予限制部件,使限制部件向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一侧移动,从而允许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这样,在视觉确认单元转动时,限制部件向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一侧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视觉确认单元转动时视觉确认单元向从支承体离开的方向移动。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具备:将上述视觉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轴,上述限制部件相对于上述支承轴的转动被限制,并且上述限制部件能够沿上述支承轴的轴向移动,该限制部件从上述支承轴的轴向一侧向上述视觉确认单元卡合来限制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该限制部件由于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而向上述支承轴的轴向一侧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视觉确认单元在支承体的支承轴被支承为能够转动,限制部件相对于支承体的支承轴的转动被限制。因此,通过使限制部件从支承轴的轴向一侧与视觉确认单元卡合,限制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另外,限制部件能够沿支承轴的轴向移动,限制部件由于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而向支承轴的轴向一侧移动。因此,在视觉确认单元相对于支承体转动时,能够抑制视觉确认单元向支承轴的轴向一侧即与支承体相反的一侧移动。
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卡合部件,该卡合部件相对于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被阻止,并且在与上述限制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下,相对于上述限制部件的转动被限制,并且通过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而将上述转动负载赋予上述限制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通过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将转动负载从卡合部件向限制部件赋予。因此,相对于与从卡合部件向限制部件赋予的旋转负载对应的反作用力、与限制部件之间的摩擦等而言的强度、刚性、耐磨性等机械性质,只要卡合部件具备即可,由此,能够实现视觉确认单元的轻型化等。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阻止单元,该阻止单元以在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上与上述限制部件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以固定的角度阻止上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以固定的角度阻止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阻止单元,以在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上与限制部件重叠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在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径向上的大型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中,能够抑制在视觉确认单元转动时视觉确认单元朝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轴向侧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从壳体的正面侧观察的剖视图,(A)示出卡合环的上侧突起部进入到限制环的限制凹部的状态,(B)示出上侧突起部从限制凹部出来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收纳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以展开状态从车辆后侧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图3的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箭头OUT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即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的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侧,箭头DW表示车辆的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3所示那样,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具备作为设置部件的支柱12。支柱12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固定于车辆的车门,由此,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在车辆的外侧安装于车辆的车门。另外,在支柱12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上侧设置有收纳机构14。
如图1的(A)、(B)以及图2所示那样,收纳机构14具备作为支承体的台座16。台座16具备固定部18,固定部18固定于图3所示的支柱12。另外,如图1的(A)、(B)以及图2所示那样,台座16具备支承轴20。支承轴20设置于台座16的固定部18的上侧。支承轴20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另外,支承轴20的轴向大体沿着上下方向。支承轴20具备大径部22。大径部22的轴向下端部与固定部18连接。在大径部22的轴向上侧设置有锥形部24。
锥形部24相对于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设置在同轴上,锥形部24的轴向下端与大径部22的轴向上端连接。锥形部24的直径尺寸朝向轴向上侧变小,在锥形部24的轴向上侧设置有小径部26。小径部26相对于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以及锥形部24设置在同轴上,小径部26的直径尺寸小于锥形部24的轴向上端的直径尺寸。
另外,在台座16的支承轴20设置有多个卡合槽28。这些卡合槽28形成在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的比轴向中间部更靠轴向上侧部分以及锥形部24。另外,这些卡合槽28在支承轴20的周向上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卡合槽28形成为在支承轴20的轴向上较长的直线状,在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的径向外侧面以及锥形部24的径向外侧面开口。
另外,在台座16设置有作为构成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部件的壳体30。壳体30配置在台座16的固定部18上。如图3所示那样,壳体30被收容于遮阳板32的内侧,该遮阳板32为构成视觉确认单元的收容部件。遮阳板32例如形成为在车辆行驶时等的本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的使用状态下朝向车辆后侧开口的近似箱形状。在遮阳板32的内侧且遮阳板32的开口端附近,配置有作为构成视觉确认单元的视觉确认部件的反射镜34,反射镜34以及遮阳板32经由托架(省略图示)等其它的部件间接地安装于壳体30。
另一方面,如图1的(A)、(B)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壳体30形成有圆筒部36。圆筒部36的轴向沿着上下方向,圆筒部36在壳体30的上侧端开口。如图1的(A)、(B)所示那样,在壳体30的圆筒部36的内侧形成有中底部38。在中底部38形成有孔部40。
壳体30的中底部38的孔部40相对于壳体30的圆筒部36形成在同轴上,孔部40的轴向上端在中底部38的上端开口,孔部40的轴向下端在壳体30的下端开口。在壳体30配置在台座16的固定部18上的状态下,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贯通壳体30的中底部38的孔部40,而且,支承轴20的比中底部38向上侧突出的部分相对于圆筒部36同轴地配置在圆筒部36的内侧。壳体30的中底部38的孔部40的内径尺寸比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的外径尺寸稍大,壳体30被支承轴20支承为能够绕支承轴20转动。
在壳体30的圆筒部36内的中底部38上,作为卡合部件而设置有构成限制单元的卡合环42。卡合环42以环状形成,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贯通卡合环42的内侧。另外,卡合环42由比壳体30硬质且耐磨性高的材料形成。例如,在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壳体30的情况下,卡合环42由铁等金属形成。卡合环42具备多个下侧突起部44。这些下侧突起部44在卡合环42的周向上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并从卡合环42的下侧面朝下侧突出。
如图1的(A)、(B)所示那样,与这些卡合环42的下侧突起部44对应地,在壳体30的中底部38形成有多个凹部46(图1的(A)、(B)中凹部46仅图示一个)。上述多个凹部46在中底部38的上侧面开口,卡合环42的下侧突起部44进入各凹部46。由此,可阻止卡合环42相对于壳体30绕卡合环42的中心轴线转动。
另外,如图1的(A)、(B)以及图2所示那样,卡合环42具备多个上侧突起部48。这些上侧突起部48在卡合环42的周向上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并从卡合环42的上侧面朝上侧突出。另外,在各上侧突起部48处的卡合环42的周向两侧,形成有第一斜面部50,第一斜面部50的上侧面形成为朝向上侧突起部48侧而向上侧位移的斜面。
在壳体30的圆筒部36内,作为限制部件而设置有构成限制单元的限制环52。限制环52以环状形成,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贯通限制环52的内侧。另外,限制环52的刚性、机械强度、耐磨性等机械性质设为与卡合环42的机械性质相同的程度,例如在卡合环42由铁等金属形成的情况下,限制环52也由同等的金属形成。
在限制环52形成有多个止转部54。这些止转部54从限制环52的内侧面向限制环52的径向内侧突出。在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大径部22贯通限制环52的内侧的状态下,限制环52的各止转部54进入支承轴20的锥形部24以及大径部22的卡合槽28。由此,阻止限制环52相对于支承轴20的转动。
另外,在限制环52形成有多个限制凹部56。在将限制环52配置于壳体30的圆筒部36内的配置状态下,这些限制凹部56朝下侧开口。另外,限制凹部56处的限制环52的周向两侧面形成为第二斜面部58。在限制环52配置到壳体30的圆筒部36内的状态下,第二斜面部58成为在限制环52的周向上朝向与限制凹部56的上底面相反的一侧向下侧位移的斜面。
卡合环42的上侧突起部48能够进入限制环52的限制凹部56的内侧,在上侧突起部48进入到限制凹部56的状态下,限制环52的第二斜面部58向卡合环42的第一斜面部50抵接。在该状态下,限制卡合环42相对于限制环52的转动。
另一方面,在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小径部26设置有顶推螺母60。顶推螺母60以环状形成,支承轴20的小径部26贯通顶推螺母60。在顶推螺母60的内侧部分形成有爪62,爪62进入形成于支承轴20的小径部26的环状槽64。由此,顶推螺母60被保持于支承轴20。
在顶推螺母60与限制环52之间,作为筒状施力部件而设置有构成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66,台座16的支承轴20贯通螺旋弹簧66。螺旋弹簧66的轴向上端部与顶推螺母60的轴向下侧面抵接。相对于此,螺旋弹簧66的轴向下端部与限制环52的轴向上侧面抵接,利用螺旋弹簧66的作用力将限制环52朝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向下侧即卡合环42侧、壳体30的中底部38侧或者台座16的固定部18侧(支承体侧)施力。
另一方面,在壳体30形成有构成阻止单元的限位器槽68。限位器槽68在壳体30的俯视下呈近似C字形状,相对于壳体30的圆筒部36形成在同轴上。另外,限位器槽68形成于壳体30的中底部38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部36的轴向(即,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向上、壳体30的转动轴方向)上,限位器槽68整体与中底部38、进而与配置于中底部38的轴向上侧的限制环52重叠。并且,限位器槽68在壳体30的底面开口,限位器70从下侧进入限位器槽68。
与限位器槽68一起构成阻止单元的限位器70,从台座16的固定部18的上侧面向上侧突出形成。若由于壳体30绕台座16的支承轴20转动而使限位器槽68的周向侧面向限位器70抵接,则壳体30绕支承轴20的转动被阻止。由此,壳体30绕支承轴20的转动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该壳体30的转动范围大于卡合环42中的在周向上邻接的两个上侧突起部48的间隔。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对于本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而言,壳体30能够在遮阳板32内侧的反射镜34的反射面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收纳位置”、与反射镜34的反射面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前倾位置”之间转动。并且,在该壳体30的转动范围的收纳位置与前倾位置之间设定有反射镜34的反射面朝向车辆后侧的“展开位置(使用位置)”。在壳体30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壳体30的圆筒部36内的卡合环42的各上侧突起部48进入卡合环42的限制环52的限制凹部56内(参照图1(A))。在像这样壳体30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若遮阳板32朝绕台座16的支承轴20方向侧被按压,则壳体30被赋予绕支承轴20方向侧的转动负载。由此,壳体30欲跟着卡合环42而绕支承轴20转动。
若卡合环42欲绕台座16的支承轴20转动,则限制环52的第二斜面部58中的相对于限制凹部56靠转动方向侧的第二斜面部58,被卡合环42的第一斜面部50中的相对于上侧突起部48靠转动方向侧的第一斜面部50按压。然而,限制环52相对于支承轴20的转动被阻止。因此,卡合环42绕支承轴20的转动被限制。因此,遮阳板32绕支承轴20的转动被限制,而能够在展开位置保持遮阳板32。
另一方面,在遮阳板32从展开位置向收纳位置侧或者前倾位置侧转动时,超越一定大小的向绕支承轴20方向侧的按压力被赋予遮阳板32。若像这样赋予遮阳板32的向绕支承轴20方向侧的按压力超过一定的大小,则限制环52的第二斜面部58中的相对于限制凹部56靠转动方向侧的第二斜面部58,被卡合环42的第一斜面部50中的相对于上侧突起部48靠转动方向侧的第一斜面部50按压。由此,卡合环42向绕支承轴20的一侧转动,并且限制环52抵抗螺旋弹簧66的作用力而向支承轴20的轴向上侧移动(参照图1(B))。
这样,若遮阳板32绕台座16的支承轴20转动,遮阳板32到达收纳位置或者前倾位置,则壳体30的限位器槽68的周向侧面向台座16的限位器70抵接。由此,能够防止遮阳板32朝收纳位置的与展开位置相反的一侧的转动以及遮阳板32朝前倾位置的与展开位置相反的一侧的转动。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遮阳板32从展开位置转动时,限制环52的第二斜面部58被卡合环42的第一斜面部50按压,限制环52抵抗螺旋弹簧66的作用力而向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向上侧移动。这样,在限制环52向支承轴20的轴向上侧移动时,壳体30的中底部38经由卡合环42以及限制环52而受螺旋弹簧66的作用力,壳体30的底面被按压于台座16的固定部18的上侧面。
因此,能够抑制遮阳板32在从展开位置转动时以及遮阳板32向展开位置转动时向壳体30的上侧以及下侧的移动。由此,在遮阳板32从收纳位置转动时,能够抑制壳体30的底面从台座16的固定部18的上侧面向上侧离开,从而能够抑制由壳体30的底面从台座16的固定部18的上侧面向上侧离开而引起的美观性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合部件的卡合环42与构成视觉确认单元的壳体30独立地构成。因此,在卡合环42向台座16的轴向侧转动时,相对于从作为限制部件的限制环52接受的力的强度、刚性、相对于与限制环52的摩擦的耐磨性等机械性质,只要卡合环42具备即可。因此,能够使壳体30轻型化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阻止单元的壳体30的限位器槽68以及台座16的限位器70,以在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向上与限制环52重叠的方式设置。由此,限制环52与限位器槽68以及限位器70在支承轴20的轴正交方向(径向)上重叠配置。因此,与例如在相对于限制环52以及卡合环42而靠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正交方向(径向)外侧设置有壳体30的限位器槽68以及台座16的限位器70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壳体30以及台座16、进而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的沿支承轴20的轴正交方向侧的大型化。
另外,由于这样能够抑制壳体30以及台座16、进而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的沿支承轴20的轴正交方向侧的大型化,所以能够增大卡合环42、限制环52、台座16的限位器70等的在支承轴20的轴正交方向尺寸。由此,能够确保卡合环42、限制环52、限位器70等的机械强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合部件的卡合环42与构成视觉确认单元的壳体30独立地构成。然而,例如,也可以使与卡合环42的上侧突起部48以及第一斜面部50相当的结构,构成为形成于壳体30的中底部38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构成阻止单元的壳体30的限位器槽68以及台座16的限位器70、与作为限制部件的限制环52在台座16的支承轴20的轴向上重叠。然而,也可以是壳体30的限位器槽68以及台座16的限位器70、与限制环52的一部分在支承轴20的轴向上重叠的结构。进一步而言,也可以是壳体30的限位器槽68以及台座16的限位器70、与限制环52在支承轴20的轴向上完全不重叠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不具备用于使壳体30绕台座16的支承轴20转动的驱动单元。然而,也可以构成为通过马达等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壳体30绕支承轴20转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辆用后视镜装置10。然而,也可以在车辆用翼子板后视镜应用本发明,也可以在车辆周边辅助车辆的司机的视觉确认的车辆用辅助反射镜应用本发明,关于车辆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构成为:通过反射镜34的反射能够进行车辆后侧的视觉确认。然而,也可以在例如将通过使用了构成视觉确认单元的拍摄元件等的拍摄单元而拍摄的车辆后侧等的风景映射于设置在车辆室内等的监视器的结构中应用本发明,关于用于进行视觉确认的具体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车辆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16...台座(支承体);20...支承轴;30...壳体(视觉确认单元);32...遮阳板(视觉确认单元);34...反射镜(视觉确认单元);42...卡合环(卡合部件);52...限制环(限制部件);68...限位器槽(阻止单元);70...限位器(阻止单元)。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体,其设置于车身侧;
视觉确认单元,其在所述支承体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辅助车辆的乘坐者的视觉确认;以及
限制部件,其从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一侧向所述视觉确认单元卡合而限制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并从所述视觉确认单元被赋予规定大小以上的转动负载而向所述轴向一侧移动,从而允许所述视觉确认单元向转动方向两侧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具备:将所述视觉确认单元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轴,
所述限制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轴的转动被限制,并且该限制部件能够沿所述支承轴的轴向移动,该限制部件从所述支承轴的轴向一侧向所述视觉确认单元卡合来限制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该限制部件由于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而向所述支承轴的轴向一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卡合部件,该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被阻止,并且在与所述限制部件卡合的卡合状态下,相对于所述限制部件的转动被限制,并且通过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而将所述转动负载赋予所述限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阻止单元,该阻止单元以在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的轴向上与所述限制部件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以固定的角度阻止所述视觉确认单元的转动。
CN201711008193.5A 2016-10-31 2017-10-25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Pending CN1080013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3563A JP2018069997A (ja) 2016-10-31 2016-10-31 車両用視認装置
JP2016-213563 2016-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01351A true CN108001351A (zh) 2018-05-08

Family

ID=6202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08193.5A Pending CN108001351A (zh) 2016-10-31 2017-10-25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3223B2 (zh)
JP (1) JP2018069997A (zh)
CN (1) CN10800135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9065B2 (en) * 2017-09-19 2021-05-18 SMR Patents S.à.r.l. Locking ring, rear view device and vehicle
DE102017121737B4 (de) * 2017-09-19 2019-09-12 SMR Patents S.à.r.l. Sicherungsring, Rückblickvorrichtung und Fahrzeug
DE102018118268B4 (de) * 2018-07-27 2020-07-09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Rückblickvorrichtung mit arretiersystem
US11235704B2 (en) * 2019-08-13 2022-02-01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Rearview device with detent assembly
US20230109417A1 (en) * 2021-10-01 2023-04-06 Hussmann Corporation Break-away door hand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6783A (ja) * 1995-02-10 1996-08-27 Murakami Kaimeidou:Kk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CN101466570A (zh) * 2006-05-12 2009-06-24 MCi荷兰公司 铰链结构
CN10219882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02529817A (zh) * 2010-11-26 2012-07-04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02862518A (zh) * 2011-07-05 2013-01-09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03029628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0287B2 (en) * 2002-04-23 2006-07-04 Magna Donnelly Mirrors North America L.L.C. Vehicular mirror system with at least one of power-fold and power-extend functionality
JP4481153B2 (ja) * 2004-12-07 2010-06-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JP5552854B2 (ja) 2010-03-17 2014-07-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EP2639112B1 (de) * 2012-03-14 2014-10-01 Magna Auteca AG Gruppe von Außenspiegeln mit unterschiedlichen Funktion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6783A (ja) * 1995-02-10 1996-08-27 Murakami Kaimeidou:Kk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CN101466570A (zh) * 2006-05-12 2009-06-24 MCi荷兰公司 铰链结构
CN10219882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02529817A (zh) * 2010-11-26 2012-07-04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02862518A (zh) * 2011-07-05 2013-01-09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CN103029628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69997A (ja) 2018-05-10
US20180118112A1 (en) 2018-05-03
US10513223B2 (en) 201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1351A (zh) 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
US9630559B2 (en) Vehicle visual recognition device
US9926970B2 (en) Joint device for pivotally connecting a mirror to a vehicle
US7637528B2 (en) Airbag device
US6171012B1 (en) Radial ball-and-socket joint for a motor vehicle
JP6618415B2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US9033392B2 (en) Vehicle sun visor
JP6371695B2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JP2006275176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CN109790886A (zh) 用于两轮车的起动机的带有扭矩限制功能的套筒式自由轮
CN101314341A (zh) 车辆用外后视镜装置
CN108016357A (zh) 车辆用视觉辨认装置
US20050179182A1 (en) Pivoting bearing
JP2007083839A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5961461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5566852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US6435440B1 (en) Pretensioner
JP4498124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KR102366839B1 (ko) 차량용 스러스트 베어링
JP6463158B2 (ja) 車両用視認装置
US6874818B2 (en) Energy absorbing seat belt anchorage
JP6649839B2 (ja) 回転摺動部構造
JP2007196821A (ja) サイドスタンドの位置検出装置
US20230202585A1 (en) Deflector device
CN206625696U (zh) 阻尼式汽车备胎盖板拉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