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3665A - 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具备该卡线装置的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具备该卡线装置的卷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73665A CN107873665A CN201710905036.8A CN201710905036A CN107873665A CN 107873665 A CN107873665 A CN 107873665A CN 201710905036 A CN201710905036 A CN 201710905036A CN 107873665 A CN107873665 A CN 1078736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member
- fishline
- hole
- fishing
- card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01K89/01081—Guiding members on rotor axially rearward of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2—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with line unwinding limi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线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固定封闭本体部的通孔的支撑部件。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卡线装置(8)为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8),其具备:卡线部件(20),具有钓线卡定部(21)和支撑轴部(22);及支撑部件(10),支撑卡线部件(20),并封闭形成于钓鱼用卷线器的本体部的通孔(9),其特征在于,在钓线卡定部(21)或支撑部件(10)的任意一方上,在使钓线卡定部(21)与支撑部件(10)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支撑部件(10)的宽度方向且支撑轴部(22)的左右两侧上,或支撑轴部(22)的左右任意一侧上具有突起(21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具备该卡线装置的卷线器。
背景技术
为了不使卷绕于卷筒的钓线松弛,而在钓鱼用卷线器上设置有能够将钓线卡定的卡线装置。
例如,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由配置于卷筒的裙部的外周面的卡线部件构成。
该卡线部件具备从裙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支撑轴部、设置于支撑轴部的顶端的钓线卡定部。而且,通过或是将钓线缠绕到支撑轴部,或是将钓线夹在钓线卡定部和裙部之间来卡定钓线。
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卡线装置上,在卡线部件和裙部之间设置有树脂制的支撑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据此,在使钓线卡定到卡线部件时,钓线不会与金属制的裙部接触,从而可抑制伤及到钓线。
另一方面,当设置有上述的支撑部件时,则卡线部件被配置在径向外侧,从而可能会导致挂住钓线。
因而,下述专利文献1的卡线装置的变形例在裙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撑部件的凹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9)。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的卡线装置上,在裙部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支撑部件的通孔。
另外,由于在下述专利文献2的卡线装置上形成有通孔,因此没有从径向内侧支撑支撑部件的底壁。因而,在支撑部件上形成有向裙部(本体部)内延伸的支撑部件用的支撑轴部。而且,使卡线部件的支撑轴部与支撑部件的支撑轴部在卷筒轴向上重叠,并用螺钉进行了固定(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7)。
此外,专利文献3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上的卡线装置构成为,具有向裙部的侧方突出的钩挂金属件。专利文献3的卡线装置通过将钓线绕该钩挂金属件的轴缠绕来卡定钓线。
此外,专利文献4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上的卡线装置具备沿着裙部的外周面而延伸存在的钓线卡定部。专利文献4的卡线装置通过将钓线的前端夹入到该钓线卡定部和裙部的外周面之间来卡定钓线。通过弹簧、钓线卡定部自身的弹性,该钓线卡定部朝向裙部被加力。通过该加力,防止了钓线从钓线卡定部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131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690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5-12166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844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变形例,在裙部上,凹部附近的壁部形成了将凹部和底壁相加的厚度,所述凹部用于收容支撑部件,所述底壁用于支撑收容于凹部的支撑部件。因此,壁部形成厚壁,从而导致了卷筒的重量化。
另一方面,即使如专利文献2的卡线装置那样,在裙部上形成有通孔,如果不将该通孔封闭,则卡线部件向径向内侧变形从而难以进行卡线,且同时可能会导致异物、钓线侵入到裙部内。
通过上述,希望在裙部(本体部)上形成通孔的同时,支撑部件能够封闭通孔。
此外,如专利文献2的固定结构那样,当卡线部件的支撑轴部和支撑部件的支撑轴部在卷筒轴向上重叠时,则在卷筒的前后移动时,可能会导致与转子前部接触。而且,当想要避免与转子前部的接触时,则导致或是将裙部大型化,或是对卷筒、转子的形状或尺寸等产生有限制。
通过上述,期待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固定的结构,而不用在支撑部件上形成支撑轴部。
此外,由于专利文献3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是将钓线绕钩挂金属件的轴缠绕来进行卡定的,因此例如在钓线硬且粗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钓线因钓线自身的张力而从钩挂金属件脱落。
并且,当专利文献4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在钩挂金属件上将钓线长期卡定时,则可能会导致弯曲等钓线打卷。当钓线上钓线打卷时,则可能会导致或是使钓线的放线性能降低,或是产生容易发生缠线、断线等的不便。
此外,专利文献4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构成为,用钓线卡定部之中处于从钓线卷绕主体部离开的位置上的部分(用钓线卡定部之中处于与钓线卷绕主体部相反侧的部分)来卡定钓线。因此,在专利文献4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上,在对钓线进行卡定时,需要在使钓线暂时移动到从钓线卷绕主体部离开的位置后,使钓线进入到钓线卡定部和裙部的外周面之间的卡定位置。因此,存在有用于卡定的操作较多,繁杂且缺乏迅速性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能够在防止卡定后的钓线脱落并防止钓线打卷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操作来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
此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在钓鱼用卷线器的卷筒或本体部上形成有通孔的同时,使该通孔封闭,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固定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为安装于钓鱼用卷线器的钓线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装置为使钓线卡定部和支撑部件上下重叠,以便将钓线卡定在所述钓线卡定部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构成,在所述钓线卡定部上具备用于与所述支撑部件连结的支撑轴部,在所述钓线卡定部或所述支撑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宽度方向且所述支撑轴部的左右两侧上,或所述支撑轴部的左右的任意一侧上具有突起。
此外,本发明为安装有上述卡线装置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被安装在形成于所述旋压式卷线器的卷筒的通孔中。
并且本发明为安装有上述卡线装置的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被安装在形成于本体部的通孔中,所述本体部支撑所述双轴卷线器的卷筒。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钓鱼用卷线器的卷筒或卷线器本体部上形成有通孔而不是凹部,且将卡线装置安装在该通孔中,因此能够避免凹部附近的壁部的厚壁化。此外,由于卡线装置的支撑部件将通孔封闭,因此能够避免异物等侵入到卷筒或本体部内。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能够防止卡定后的钓线脱落并防止钓线打卷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操作来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b)是从左前的上侧对图1的被虚线IB包围的范围进行斜视的立体图。
图2是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从上方对卡线装置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4(a)是从上方对将支撑部件等从裙部卸下的状态进行观察的俯视图,(b)是从上方对在裙部上仅安装有支撑部件的状态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5(a)是图3的VA-VA线向视剖视图,(b)是图3的VB-VB线向视剖视图。
图6是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应用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图,(a)是表示整体构成的侧视图,(b)是从左前的上侧对被虚线IB包围的范围进行斜视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卡线装置的俯视图,(b)是表示卡线装置的基底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基底部件侧上的钓线夹持部的俯视图(用点图形图示钓线夹持部)。
图14是将钓线卡定部从卡线装置卸下的分解图,(a)是立体图,(b)是主视图。
图15是表示钓线卡定部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c)是底视图,(d)是侧视图,(e)是后视图,(f)是从右后的下侧进行斜视的立体图。
图16(a)是图12的沿A-A线的放大剖视图,(b)是图12的沿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将钓线卡定时的情况的俯视图,(b)是表示夹持于钓线夹持部的钓线是剖视图。
图18(a)~(c)是表示变形例的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21(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b)是从左前的上侧对被虚线IB包围的范围进行斜视的立体图。
图22是卡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23是从上方对卡线装置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24是从前方对卡线装置进行观察的主视图。
图25(a)是从上方对将支撑部件等从裙部卸下的状态进行观察的俯视图,(b)是从上方对在裙部上仅安装有支撑部件的状态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26(a)是图23的VIA-VIA线向视剖视图,(b)是图23的VIB-VIB线向视剖视图。
图27(a)是从上方对支撑部件的组装工序的第1工序进行观察的俯视图,(b)是从上方对在第4工序中将一对凸缘部插入到一对卡合部内的状态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28是从上方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卡线装置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8的IX-IX线向视剖视图。
图30是从前方对卸下支撑部件及卡线部件后的状态的裙部进行观察的主视图。
图31是从上方对在支撑部件的组装工序的第4工序中将一对凸缘部插入到一对卡合部内的状态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图32(a)是从径向外侧对第1变形例的通孔进行观察的俯视图,(b)是从径向外侧对第2变形例的通孔进行观察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卷线器本体;3-卷筒;6-后凸缘;6b-抵接面;7、7A、7B、7C、7D、7E-裙部;8-卡线装置;9-通孔;9a-后缘部;9b-右缘部;9c-左缘部;10、10A、10B、10C、10D、10E-支撑部件;11-前部;11e-突起(防脱突起);12-后端面(其他端部);13-右端面(侧部);14-左端面(侧部);15-凹面;16-孔部;20-卡线部件;21-钓线卡定部;21b-突起(防脱突起);22-支撑轴部;27、27A-卡合部件;40-限制部;41-第1限制部;42-第2限制部;43-第3限制部;44、44A、44B、44C、44D、46-凹部;45、45A、45B、45C、45D、47-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线装置及将该卡线装置用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在称“前后”“上下”时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在称“左右”时以图3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即,前后方向是指在俯视下由大致梯形构成的卡线装置的纵向(高度方向),上下方向是指卡线装置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卡线装置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
如图1(a)所示,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00具备:卷线器本体1,组装有手柄1a;转子2,通过手柄1a的卷收操作而进行旋转;及卷筒3,通过手柄1a的卷收操作而在前后方向上往返运动。
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在卷线器本体1上设置有向前方延伸且在前端部上安装有卷筒3的卷筒轴、公知的摆动机构。当进行手柄1a的卷收操作时,则摆动机构使卷筒轴前后移动,且安装于卷筒轴的卷筒3进行前后移动(参照图1(a)的箭头A)。
此外,公知的泄力机构介于卷筒轴和卷筒3之间,当在钓线上作用有泄力以上的力时,则卷筒3绕卷筒轴转动。
卷筒3具备卷绕钓线的圆筒状的钓线卷绕主体部4、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前端向径向外侧立起的环状的前凸缘5、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后端か向径向外侧立起的环状的后凸缘6、从后凸缘6向后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裙部7。
而且,如图1(a)、(b)所示,在裙部7的外周部的前侧有设置卡线装置8。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卡线装置8位于裙部7的外周部的上侧。
另外,由于卡线装置8对应于卷筒3的转动而在周向上位移,因此也存在有位于裙部7的外周部的下侧的情况。
下面,在卡线装置8的构成的说明中,列举位于裙部7的外周部的上侧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卡线装置8具备:通孔9,贯穿裙部7;支撑部件10,封闭通孔9;卡线部件20,形成有贯穿支撑部件10的前侧(一个端部)的支撑轴部22;卡合部件27,用于防止卡线部件20从裙部7分离;及限制部40,限制支撑部件10在通孔9的贯穿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该卡线装置8是使后述的钓线卡定部21和支撑部件10上下重叠,以便在钓线卡定部和支撑部件之间卡定钓线的构成。
(通孔)
通孔9在径向上贯穿裙部7的外周部的上侧。因而,通孔9的方向(贯穿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4(a)所示,通孔9的左右方向(周向)的宽度朝向后方逐渐变窄。因而,通孔9的开口部呈大致梯形。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通孔9通过在制造时将圆筒状的裙部7的前部切成大致C字状(参照虚线B1、B2、B3),并将该大致C字状的内部去除而形成通孔9。
因而,通孔9的周缘部(裙部7的切口)具有在左右方向(周向)上延伸而形成通孔9的后缘的后缘部9a、从后缘部9a的右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通孔9的右缘的右缘部9b、从后缘部9a的左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通孔9的左缘的左缘部9c。
此外,由于在形成通孔9时,从后凸缘6的前面6a朝向后方的裙部7切割,因此后凸缘6的一部分被切去。
因此,在后凸缘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比其他部位更向径向内侧凹下的面(以下,称为抵接面6b)(参照图2)。
(支撑部件)
支撑部件10为在支撑卡线部件20的同时将通孔9封闭的树脂部件,呈平板状。
如图4(b)所示,与通孔9相对应,支撑部件10的外形形成大致梯形。
因此,支撑部件10的后端面12与通孔的后缘部9a抵接(参照图2)。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与通孔的右缘部9b抵接(参照图5(a))。并且,支撑部件10的左端面14与通孔的左缘部9c抵接(参照图5(a))。
通过上述,支撑部件10和通孔9的周缘部之间被封闭。
此外,安装到通孔9内之前的支撑部件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被形成为比通孔9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稍微更大。
因此,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是在与通孔9的右缘部9b及左缘部9c压接的状态(参照图5(a)的箭头C)下而安装的。
通过上述,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和通孔9的周缘部(右缘部9b、左缘部9c)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从而密封性提高。
如图2所示,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下面11a与后凸缘6的抵接面6b抵接。因而,支撑部件10和后凸缘6之间被封闭。
图2如所示,支撑部件10的上面的中央部形成向下方凹下的凹面15。因此,卡线部件20的后述的钓线卡定部21比未形成有凹面15的情况位于更靠径向内侧。
此外,凹面15被形成至支撑部件10的前端。因此,便于将卷绕于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钓线布线到凹面15上。
如图4(b)所示,在凹面15上形成有在俯视下大致T状的孔部16。该孔部16为在将卡线部件20安装到裙部7时用于使支撑轴部22等插通的孔。
另外,在孔部16上,将位于前侧且左右方向的长度较长的一方称为前孔部16a,将位于后侧且左右方向的长度较短的一方称为后孔部16b。
此外,卡线部件20的支撑轴部22(参照图2)被插通于前孔部16a,卡线部件20的后述的折回部26(参照图2)被插通于后孔部16b。
(卡线部件)
如图2所示,卡线部件20具备配置于支撑部件10的上侧(径向外侧)的钓线卡定部21、从钓线卡定部21向下侧(径向内侧)延伸的支撑轴部22、从支撑轴部22的下端向上侧折回的大致U字状的折回部26。
钓线卡定部21用于将钓线夹持在钓线卡定部21和支撑部件10的凹面15之间,钓线卡定部21的下面21a与凹面15抵接。
如图3所示,钓线卡定部21在俯视下呈矩形。
钓线卡定部21具备连接有支撑轴部22的基部23、从基部23向左侧延伸的左夹持部24、从基部23向右侧延伸的右夹持部25,且在左右方向上被较长地形成。
而且,能够或是将钓线夹持在左夹持部24和凹面15之间(参照图3的D1),或是将钓线夹持在右夹持部25和凹面15之间(参照图3的D2)。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相对于基部23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但现有的夹持部为相对于基部而向后方延伸存在。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卡定部2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现有的钓线卡定部更短。其结果,包含支撑部件10的卡线装置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现有的装置更短,进而裙部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也比现有的装置更短。
图2如所示,支撑轴部22贯穿位于支撑部件10的前端侧的前孔部16a,并延伸出到在裙部7内。
支撑轴部22的前面22a与后凸缘6的后面6c抵接。因此,将卡线部件20限制为不会向前方移动。
如图5(a)所示,支撑轴部22在左右方向上被较长地形成,并呈板状。此外,支撑轴部2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被形成为与前孔部16a相同。
因而,贯穿于支撑部件10的前孔部16a的支撑轴部22构成为,不会向后孔部16b(参照图4(b))的方向移动,换言之,支撑部件10不会向前方移动。
(卡合部件)
如图5(a)所示,卡合部件27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且可弹性变形的线材(弹簧部件),以对支撑轴部22的钩挂部26向下方(径向内侧)加力的方式被变形且组装。
具体而言,卡合部件27的两端部27b、27b与裙部7的内周面7b抵接,卡合部件27的中央部27a挂在折回部26上,并被组装成对卡线部件20总是朝向下方加力(参照箭头E)。
因此,插入到钓线卡定部21的左夹持部24(或右夹持部25)和支撑部件10的凹面15之间的钓线被卡合部件27的弹性力强力夹持。
(限制部)
如图3所示,限制部40具备:第1限制部41,限制支撑部件10的前侧在贯穿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移动;第2限制部42,限制支撑部件10的后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及第3限制部43,限制支撑部件10的侧部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第1限制部)
如图2所示,第1限制部41由后凸缘6的抵接面6b和卡线部件20的钓线卡定部21构成。
抵接面6b与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下面11a抵接,限制了支撑部件10向下侧(径向内侧)移动。
钓线卡定部21与支撑部件10的上面(凹面15)的前侧抵接,限制了支撑部件10向上侧(径向外侧)移动。
通过上述,通过第1限制部41,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被限制为,不会在上下方向(径向)上移动。
此外,由于钓线卡定部21被卡合部件27总是向下方(径向内侧)加力,因此钓线卡定部21向下方抵接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
因此,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在上下方向上被抵接面6b和卡线部件20强力夹持。其结果,提高了将支撑部件10固定于卷筒3的固定强度。
此外,由于钓线卡定部21向下方按压支撑部件10,因此不容易在支撑部件10和抵接面6b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密封性提高。
(第2限制部)
第2限制部42由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后端部的凹部44、形成于裙部7的凸部45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端面12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向后方突出的突起44a、44a而构成了凹部44。
凸部45为通孔9的后缘部9a,并嵌合于凹部44内,从而支撑部件10和裙部7在上下方向上卡合。
通过上述,通过第2限制部42,限制了支撑部件10的后侧向上下方向(径向)的移动。
此外,如图4(b)所示,凹部44在后端面12的左右方向(周向)上形成。因此,异物不容易在支撑部件10的后端面12和通孔9的后缘部9a之间通过,因而密封性提高。
(第3限制部)
如图5(b)所示,第3限制部43由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的凹部46、形成于裙部7的凸部47构成。
通过在右端面13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向周向外侧突出的突起46a、46a而构成了凹部46。
凸部47为通孔9的右缘部9b或左缘部9c,嵌合在凹部46内,从而支撑部件10和裙部7在上下方向上卡合。
通过上述,通过第3限制部43,限制了支撑部件10的右侧及左侧向上下方向(径向)的移动。
另外,如图4(b)所示,在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上,仅在前后方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部46。
在此,根据上述的第2限制部42、第3限制部43,在支撑部件10的端面上形成有凹部44、46,因而在俯视下,支撑部件10的外形比通孔9的外形更大。
因而,作为支撑部件10的安装方法,第1,可列举下述方法,即,使支撑部件10从左右方向弯曲(变形),从通孔9的上方插入到通孔9内,在解除变形而使左右的凹部46、46与通孔9的右缘部9b、左缘部9c卡合后,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移动以便使凹部44与通孔9的后缘部9a卡合。
第2,可列举下述方法,即,将支撑部件10配置到后凸缘6的前面6a的前方,在将支撑部件10的下面的后端部置于后凸缘6的前面6a上,在该状态下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根据第2方法,可在滑动移动的中途,将通孔9的右缘部9b、左缘部9c插入到左右的凹部46、46内,最后将后缘部9a插入到凹部44内。
此外,由于支撑部件10由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构成,因此也可以一边使凹部44、46变形,一边将支撑部件10压入到通孔9内。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支撑部件10将通孔9封闭,且支撑部件10和通孔9的周缘部之间的密封性较高,因此异物不会侵入到裙部7(本体部)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限制部41由抵接面6b和卡线部件20构成。第2限制部42、第3限制部43由凹部44、46和凸部45、47构成。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支撑部件10固定到卷筒3。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例子。
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40具备第3限制部43,但本发明也可以不具备第3限制部43。这是由于,只要具备第1限制部41及第2限制部42,即可将支撑部件10牢固地固定到裙部7。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卡线装置8设置在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上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卡线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双轴型的钓鱼用卷线器(鱼饵卷线器)的侧板上。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件27使用有可弹性变形的线材(弹簧部件),但例如如图6所示,卡合部件27A也可以为贯穿支撑轴部22A并刺穿到后凸缘6A的后面6c的销部件。
另外,在使用有这样的销部件时,当使支撑部件10和钓线卡定部21夹持钓线时,则左夹持部24或右夹持部25代替弹簧部件而进行变形。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9的后缘部9a的切口被形成为,在构成裙部7的壁部的壁厚方向(径向)上延伸(参照图2),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通孔9的后缘部9a的切口9d形成为倾斜于构成裙部7的壁部。据此,由于不容易在后缘部9a上产生毛边,因此优选。
此外,在通孔9的后缘部9a的切口9d为倾斜的情况下,凹部44A也可以是具备与后缘部9a的下面抵接的第1突起49、与后缘部的切口9d抵接的第2突起50的大致V字状的凹部,而不是剖视C字状的凹部。
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2限制部42的凹部44被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后侧,且凸部45被形成于裙部7,但如图7所示,本发明也可以将凹部44A形成在裙部7B上,且将凸部45B形成在支撑部件10的后侧。
另外,根据这样的变形例,通孔9的后缘部9a的厚度L1成为将构成凹部44A的上下的第3突起51、第4突起52及凸部45A相加的厚度。
因而,如图8所示,优选在裙部7C侧形成凹部44C时,以仅将通孔9的后缘部9a的部分形成厚壁的方式形成。根据该变形例,可实现裙部7C的轻量化。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支撑部件10的上面上形成凹面15,而将卡线部件20的钓线卡定部21配置成靠近径向内侧,但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裙部7D一方上形成向径向内侧凹下的凹部15D来代替支撑部件10。
另外,如图10所示,本发明也可以使用未形成有凹面15、凹部15D的支撑部件10E或裙部7E。
此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倾斜地形成构成凹部44D的下侧突起54的下面54a。据此,当将支撑部件10D配置到通孔9的上方,接下来一边将下侧突起54的下面54a按压到通孔9的后缘部9a一边将支撑部件10D插入到通孔9内时,由于下侧突起54发生变形而进入到后缘部9a的下侧,因此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线装置及将该卡线装置应用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情况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也以图11(b)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旋压式卷线器的卷筒3上设置有用于卡定钓线的卡线装置10。
卷筒3具备:卷绕钓线的钓线卷绕主体部4、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前端向径向外侧立起的前凸缘5、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后端向径向外侧立起的后凸缘6、从后凸缘6向后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裙部7。裙部7被形成为比钓线卷绕主体部4直径更大。卷筒3例如将铝合金锻造而形成。在裙部7的前端外周部安装有卡线装置8。
在裙部7的前端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卡线装置8的通孔9。通孔9与卡线装置8的后述的支撑部件10的外形相对应,如图12(a)所示,在俯视下呈大致梯形。通孔9在径向上贯穿裙部7的前端外周部(参照图16(a)(b))。如图11(b)、图14(a)(b)所示,在通孔9的左右侧壁上形成有槽部33b。槽部33b从后凸缘31b的前面朝向后方而形成(参照图14(a)(b))。
如图12(a)所示,卡线装置8具备支撑部件10、卡线部件20而构成。通过将卡线部件20安装到支撑部件10,而形成有在支撑部件10和卡线部件20之间夹持钓线的钓线夹持部R1(参照图13)。如图14(a)所示,卡线部件20具备支撑轴部16、钓线卡定部17。对卡线部件20的详细构成进行后述。
支撑部件10呈大致板状,其为安装于裙部7的通孔9的部件。在支撑部件10的左右侧部上形成有朝向侧方突出的凸缘28。凸缘28可与通孔9的槽部33b卡合。在将支撑部件10安装到通孔9时,将支撑部件10的凸缘28从卷筒3的后凸缘31b的前方插入到通孔9的槽部33b,并使支撑部件10朝向后方滑动移动。通过该滑动移动,可将支撑部件10安装到通孔9。如图16(a)(b)所示,支撑部件10的后端部与形成于通孔9的后壁的后壁凹部卡合。通过支撑部件10的安装,通孔9被封闭。
如图14(b)所示,支撑部件10以依照裙部7的外周面的圆弧而使圆弧在外周面上连续的方式安装。这样的支撑部件10作为构成裙部7侧的外面部的零件而发挥功能。
如图13、图14(a)所示,支撑部件10具备前部11、从前部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后方延伸存在的延伸存在部18、形成于延伸存在部18的左右侧方的凹面15、15。支撑部件1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14(a)(b)所示,从正面进行观察,前部11依照裙部7的外周面的圆弧而呈圆弧状膨出形成。此外,如图16(a)(b)所示,前部11的前端部11g被倒角成R状。由此,便于钓线从前方进入于前部11。
如图13、图14(a)所示,前部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与卡线部件20的钓线卡定部21的前部21e对置。前部11在其与卡线部件20的前部21e之间形成可夹持钓线的钓线夹持部R1(在图13中以点图形表示的区域)。在前部11上,在左右方向上空出规定间隔而形成有半球状的卡合凹部11b、11b。
如图12(b)所示,在前部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孔部16。孔部16从前部11起形成在延伸存在部18上。孔部16形成截面带有帽檐的帽子状,且具备前孔部16a、连续到前孔部16a的后侧的后孔部16b。前孔部16a位于前侧且在左右方向上被较宽地形成。后孔部16b位于前孔部16a的后侧且形成为比前孔部16a宽度更窄。卡线部件20的支撑轴部16(参照图15(f))被插通于前孔部16a。此外,卡线部件20的后述的折回部26(参照图15(f))被插通于后孔部16b。
延伸存在部18与前部11连续且向径向膨出形成。钓线卡定部21就位(抵接)于延伸存在部18的前部侧(包含与前部11的边界部分)。
凹面15、15被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比前部11及延伸存在部18更低一层。凹面15的周围被前部11、延伸存在部18及支撑部件10的周壁包围。各凹面15的前端部15a在卡合凹部11b和孔部16的前孔部16a之间延伸存在。由此,如图13所示,以与钓线夹持部R1邻接且左右的凹面15、15(前端部15a、15a)连续的方式构成。如后所述,这样的凹面15可作为收容被钓线夹持部R1夹持的钓线L的线头侧部分L1的收容空间而发挥功能(参照图17(b))。
如图15的各图所示,卡线部件20具备支撑轴部22、一体地设置于支撑轴部22的上端部的钓线卡定部21。支撑轴部2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且呈四边形在裙部7的径向上延伸存在(参照图14(a)(b))。在支撑轴部22的下端部一体地设置有向后方折回形成的折回部26。支撑轴部22及折回部26被插通于支撑部件10的孔部16(前孔部16a、后孔部16b),如图16(b)所示,其下部被配置在裙部7内。支撑轴部22的宽度与孔部16的前孔部16a的宽度相对应。另一方面,折回部26的宽度与孔部16的后孔部16b的宽度相对应。
在裙部7内,卡合部件27的中央部27a挂定在折回部26上。卡合部件27为在裙部7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延伸存在并被设置于内周面的弹簧部件。卡合部件27以对折回部26向下方加力的方式被变形且组装。通过卡合部件27,支撑轴部22向图16(b)中箭头方向被加力。
如图16(b)所示,支撑轴部22的前面22a与后凸缘的后面6c抵接。由此,限制了支撑部件10的向脱落方向的移动(向前方的移动),从而防止了支撑部件10的从通孔9的脱落。
钓线卡定部21呈沿着裙部7的外周面而延伸存在的大致板状。钓线卡定部21被构成为,通过前述的卡合部件27的加力而就位(抵接)于支撑部件10。钓线卡定部21的前部(前部下面)21e依照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形状,如图15(a)所示,形成朝向上方呈圆弧状凹上去的形状。由此,钓线卡定部21的前部21e与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抵接成大致密合的状态。由此,钓线卡定部21的前部21e形成钓线夹持部R1(参照图13),所述钓线夹持部R1可将钓线夹持在前部21e和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之间。
如图13所示,钓线夹持部R1被形成在钓线卡定部21与支撑部件10对置的区域(相对部位)之中钓线卷绕主体部4侧的前部侧的区域中。
具体而言,从支撑轴部22的轴心O1方向进行观察,在以线N1作为基准线时,所述线N1与卷筒3(裙部)的轴心O2正交,且与支撑轴部22的外面后端部接触并在裙部7的周向上延伸存在,钓线夹持部R1被设置在比基准线(线N1)更靠前侧的部分上。如后所述,钓线以从前侧向后侧交叉的方式通过钓线夹持部R1并被夹持。
在钓线卡定部21的前部21e上形成有突起(防脱突起)21b、21b。防脱突起21b、21b在左右方向上空出间隔向下方呈半球状突出(参照图15(a)等)。各防脱突起21b可与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卡合凹部11b卡合(参照图16(a))。防脱突起21b、21b与卡合凹部11b、11b卡合,起到了使被钓线夹持部R1夹持的钓线防脱的作用。
钓线夹持部R1之中,在左侧的防脱突起21b和支撑轴部22的左侧部之间形成有左夹持部24。此外,在右侧的防脱突起21b和支撑轴部22的右侧部之间形成有右夹持部25。即,在钓线夹持部R11上,在作为钓线脱落侧的钓线夹持部R11的左侧,防脱突起21b位于支撑轴部22的前方左侧,同时在右夹持部24上,在作为钓线脱落侧的右夹持部24的右侧,防脱突起21b位于支撑轴部22的前方右侧。即,钓线被夹持在防脱突起21b、21b的内侧区域(后方区域)中,且通过防脱突起21b、21b而被防脱保持。
另外,在钓线卡定部21的支撑轴部22后侧的下面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阶梯部21d,在阶梯部21d的后端部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的突条部21c。
接下来,对将钓线卡定于卡线装置8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用手指捏住卷绕到卷筒3的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钓线L的线头侧部分L1,在图17(a)中如双点划线所示,将钓线L从前侧接近卡线装置8。然后,使钓线L碰到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左端部(左前角部)的下面,在对钓线L施加张力的同时,使线头侧部分L1在图中箭头X1方向(从左侧朝向支撑部件10的延伸存在部18的方向)上移动。
于是,钓线L进入到钓线卡定部21和支撑部件10之间,并以向上方按压钓线卡定部21的方式通过防脱突起21b的外面(与卡合凹部11b的间隙),移动到防脱突起21b的内侧。由此,形成将钓线L夹持在钓线夹持部R1之中形成于防脱突起21b和支撑轴部22之间的区域(左夹持部24)中的状态。
在左夹持部24的后方邻接配置有凹面15的前端部15a。因而,如图17(b)所示,被左夹持部24夹持的钓线L的线头侧部分L1在前端部15a中通过并在俯视下呈大致直线状被引导到凹面15内(参照图17(a))。
在此,如图17(a)所示,夹持钓线L的左夹持部24为钓线卡定部21的侧部侧(左侧)的区域,所述钓线卡定部21的侧部侧(左侧)作为卷绕于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钓线L的缠绕方向(图中箭头Y1方向)的线头侧。即,能够用钓线卡定部21的侧部侧(支撑轴部22的侧方)的比较小的空间来夹持钓线L。
另外,不仅是钓线卡定部21的左侧的左夹持部24,也可以将钓线L夹持于相反侧的右侧的右夹持部24。此时,只要将线头侧部分L1从钓线卡定部21的右侧接近,使其进入到钓线卡定部21和支撑部件10之间并夹持于右夹持部24即可。此时,也可以使被右夹持部24夹持的钓线L的线头侧部分L1经过前端部15a,并在俯视下呈大致直线状引导到右侧的凹面15内。
另外,也可以将线头侧部分L1绕到钓线卡定部21的后部侧,如图16(b)所示,使其经过后端下部的倾斜面21f而进入到突条部21c的内侧来夹持钓线L。
在以上说明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中,能够使钓线L从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进入到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即,在对钓线L进行卡定时,不需要像现有的装置那样,使钓线临时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移动到离开侧的钓线卡定部21的后部侧,而可以使钓线L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直接进入到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的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来进行夹持。此外,由于能够使钓线L从钓线卷绕主体部4直接进入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的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来进行夹持,因此不需要像现有的装置那样采取将钓线L缠绕到钓线卡定部21那样的卡定形态。因而,在能够防止卡定后的钓线L脱落且防止钓线打卷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操作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L。
此外,能够使钓线L容易从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进入到设置于钓线卡定部21的侧部的左夹持部24、R12,并以较少的操作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L。
此外,从支撑轴部22的轴向进行观察,在以线N1为基准线时,所述线N1与裙部7的轴心O2正交,且与支撑轴部22的外面后端部接触并在裙部7的周向上延伸存在,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被设置在比基准线N1更靠前侧。因而,能够使钓线L从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直接进入到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并适当地夹持钓线L。
此外,由于在钓线卡定部21上设置有防脱突起21b,因此通过防脱突起21b而限制了被左夹持部24夹持的钓线L的脱落,因而能够适当地防止钓线L从左夹持部24脱落。
此外,由于在凸缘1上设置有卡合凹部11b,因此能够通过防脱突起21b与卡合凹部11b的卡合来更加切实地限制被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夹持的钓线L的脱落,因而能够更加适当地防止钓线L从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脱落。
此外,在钓线夹持部R1之中,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被形成在支撑轴部22和防脱突起21b、21b之间。由此,能够用防脱突起21b来有效地防止被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夹持的钓线L向作为脱落方向的外侧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在确保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的夹持区域的同时,适当地防止被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夹持的钓线L的脱落。
此外,在支撑部件10上,与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邻接而设置有收容被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夹持的钓线L的线头侧部分L1的凹面15、15。由此,可将从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进入到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的钓线L从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拔出到凹面15、15内。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在钓线L上钓线打卷。
此外,根据具备所述卡线装置8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能够使钓线L从钓线卡定部21的前侧直接进入到钓线夹持部R1(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来进行卡定。而且,可得到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在能够防止卡定后的钓线L的脱落且防止钓线打卷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操作来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
在图18中表示有变形例的卡线装置。图18(a)所示的卡线装置8将支撑部件10上的防脱突起21b、21b进行抵接的部分(前部11)平坦地形成。
即使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钓线(未图示)适当地夹持到防脱突起21b、21b的内侧的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此外,能够通过防脱突起21b、21b来适当地实现钓线的脱落防止。
图18(b)所示的卡线装置8将防脱突起11e、11e设置在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上,且将卡合凹部21g、21g设置在钓线卡定部21侧。
即使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钓线(未图示)适当地夹持到防脱突起11e、11e的内侧的左夹持部24、R12。此外,能够通过防脱突起11e、11e与卡合凹部21g、21g的卡合来适当地实现钓线的脱落防止。
图18(c)所示的卡线装置8将收容钓线L的一部分的收容槽11f、11f设置在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上。
即使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钓线(未图示)适当地夹持到防脱突起21b、21b的内侧的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此外,能够在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上,将钓线L适当地保持于收容槽11f、11f,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实现钓线L的脱落防止。
在图19中表示有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线装置及将该卡线装置应用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例子。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点为,在前后方向上较短地形成了钓线卡定部21A,从而可实现卡线装置8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这一点。
在俯视下,钓线卡定部21A在左右方向上被横宽地形成,同时在前后方向上被较短地形成。仅在钓线卡定部21A的左侧(钓线的缠绕方向的线头侧)设置有防脱突起21b及卡合凹部11b。即,将来自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钓线设置在容易进行夹持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得到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能够在防止卡定后的钓线脱落并防止钓线打卷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操作来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
而且,由于钓线卡定部21A在前后方向上被较短地形成,因此能够实现卡线装置8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进而能够实现卷筒3的小型化、轻量化。
在图20中表示有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线装置及将该卡线装置应用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例子。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点为,用单侧支持结构来支撑钓线卡定部21B这一点。
在俯视下,钓线卡定部21B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且作为线头侧的左端部形成渐细的流线型。仅在钓线卡定部21A的左侧(钓线的缠绕方向的线头侧)上设置有防脱突起21b及卡合凹部11b。凹面15的前端部15a被形成为比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装置宽度更宽,且位于左夹持部24的中央部。由此,可便于将钓线引导到凹面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得到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能够在防止卡定后的钓线脱落并防止钓线打卷的同时,能够以更少的操作来简单且迅速地卡定钓线。
而且,由于用单侧支持结构来支撑钓线卡定部21B,因此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较宽地形成左夹持部24。此外,由于钓线卡定部21B的作为线头侧的左端部形成渐细的流线型,因此便于将钓线夹入,因而便于进行夹持操作。
以上,虽然对第二~第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内容。
例如,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钓线卡定部21在俯视下形成大致梯形,但不局限于此,可以形成四边形、多边形、椭圆形、圆形等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此外,虽然表示有支撑轴部22呈平板形状的情况,但不局限于此,可以呈多边形、椭圆形、圆形等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此外,虽然构成为在裙部7上安装支撑部件10的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支撑部件10相同地使用裙部7侧的外面部自身,并构成为使钓线卡定部21、21A、21B与裙部7侧的外面部抵接。
也可以将卡线部件20构成为利用销、螺钉等将支撑轴部22固定到卷筒3的内侧,并构成为钓线卡定部21通过弹性变形来夹持钓线。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线装置及将该卡线装置应用于旋压式卷线器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称为“前后”“上下”“左右”时,以图21(a)(b)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如图22、图23、图24所示,卡线装置8具备贯穿裙部7的通孔9、封闭通孔9的支撑部件10、形成有贯穿支撑部件10的前侧的支撑轴部22的卡线部件20、用于防止卡线部件20从裙部7分离的卡合部件(弹簧部件)27、限制支撑部件10在通孔9的贯穿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的限制部40、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一对凸缘部50、50(参照图24)、形成于后凸缘6的一对卡合部60、60(参照图24)。
(通孔)
通孔9在径向上贯穿裙部7的外周部的上侧。因而,通孔9的方向(贯穿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25(a)所示,通孔9的左右方向(周向)的宽度朝向后方逐渐变窄。因而,通孔9的开口部呈大致梯形。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通孔9通过在制造时将圆筒状的裙部7的前部切成大致C字状(参照虚线B1、B2、B3),并将该大致C字状的内部去除来形成通孔9。
因而,通孔9的周缘部(裙部7的切口)具有在左右方向(周向)上延伸而形成通孔9的后缘的后缘部9a、从后缘部9a的右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通孔9的右缘的右缘部9b、从后缘部9a的左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通孔9的左缘的左缘部9c。
此外,由于在形成通孔9时,从后凸缘6的前面6a朝向后方的裙部7切开,因此后凸缘6的一部分被切去。因此,在后凸缘6的前面6a上形成有插入口19,所述插入口19通过使支撑部件10从后凸缘6的前方向后方滑动移动,可将支撑部件10组装到通孔9内的。
此外,在后凸缘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比其他部位更向径向内侧凹下的面(以下,称为抵接面6b)(参照图22)。
另外,插入口19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在通孔9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上变为最宽,且被设定为L1(参照图25(a))。
(支撑部件)
支撑部件10为在支撑卡线部件20的同时对通孔9进行封闭的树脂部件,在俯视下呈梯形。
如图25(b)所示,支撑部件10的外形与通孔9相对应而形成大致梯形。
因此,支撑部件10的后端面12与通孔的后缘部9a抵接(参照图22)。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与通孔的右缘部9b抵接(参照图26(a))。并且,支撑部件10的左端面14与通孔的左缘部9c抵接(参照图26(a))。通过上述,支撑部件10和通孔9的周缘部之间被封闭。
此外,安装到通孔9内之前的支撑部件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被形成为比通孔9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稍微更大。
因此,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是在与通孔9的右缘部9b及左缘部9c压接的状态(参照图26(a)的箭头C)下而安装的。
通过上述,在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和通孔9的周缘部(右缘部9b、左缘部9c)之间不容易产生间隙,因而密封性提高。
如图22所示,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下面11a与后凸缘6的抵接面6b抵接。因而,支撑部件10和后凸缘6之间被封闭。
如图22所示,支撑部件10的上面的中央部形成向下方凹下的凹面15。因此,卡线部件20的后述的钓线卡定部21比未形成有凹面15的情况位于更靠径向内侧。
此外,凹面15被形成至支撑部件10的前端。因此,便于将卷绕到钓线卷绕主体部4的钓线布线到凹面15上。
如图25(b)所示,在凹面15上形成有在俯视下大致T状的孔部16。该孔部16为在将卡线部件20安装到裙部7时用于使支撑轴部22等插通的孔。
另外,在孔部16上,将位于前侧且左右方向的长度较长的一方称为前孔部16a,将位于后侧且左右方向的长度较短的一方称为后孔部16b。
此外,卡线部件20的支撑轴部22(参照图22)被插通于在前孔部16a,卡线部件20的后述的折回部26(参照图22)被插通于后孔部16b。
如图25(b)所示,在支撑部件10的周端面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凸缘28。
凸缘28在支撑部件10的后端面12、右端面13、左端面14上连续,从径向进行观察而形成大致C字状。
另外,将凸缘28的上下方向(径向)的厚度设定成L2(参照图2)。
(卡线部件)
如图22所示,卡线部件20具备配置于支撑部件10的上侧(径向外侧)的钓线卡定部21、从钓线卡定部21向下侧(径向内侧)延伸的支撑轴部22、从支撑轴部22的下端向上侧折回的大致U字状的折回部26。
钓线卡定部21为用于在钓线卡定部21和支撑部件10的凹面15之间夹持钓线的装置,钓线卡定部21的下面21a与凹面15抵接。
如图23所示,钓线卡定部21在俯视下呈矩形。
钓线卡定部21具备连接有支撑轴部22的基部23、从基部23向左侧延伸的左夹持部24、从基部23向右侧延伸的右夹持部25,且在左右方向上被较长地形成。
而且,能够或是将钓线夹持在左夹持部24和凹面15之间(参照图23的D1),或是将钓线夹持在右夹持部25和凹面15之间(图23的D2参照)。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左夹持部24、右夹持部25)相对于基部23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但现有的夹持部为相对于基部而向后方延伸存在。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卡定部2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现有的钓线卡定部更短。其结果,包含支撑部件10的卡线装置8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现有的装置更短,进而裙部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也比现有的装置更短。
如图22所示,支撑轴部22贯穿位于支撑部件10的前端侧的前孔部16a,并延伸出到裙部7内。
支撑轴部22的前面22a与后凸缘6的后面6c抵接。因此,将卡线部件20限制为不会向前方移动。
如图26(a)所示,支撑轴部22在左右方向上被较长地形成,且呈板状。此外,支撑轴部2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被形成为与前孔部16a相同。
因而,贯穿于支撑部件10的前孔部16a的支撑轴部22构成为,不会向后孔部16b(参照图25(b))一方移动,换言之,支撑部件10不会向前方移动。
(弹簧部件)
如图26(a)所示,弹簧部件27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且可弹性变形的线材,以对支撑轴部22的钩挂部26向下方(径向内侧)加力的方式被变形且组装。
具体而言,弹簧部件27的两端部27b、27b与裙部7的内周面7b抵接,弹簧部件27的中央部27a挂在折回部26上,并被组装成对卡线部件20总是朝向下方加力(参照箭头E)。
因此,插入到钓线卡定部21的左夹持部24(或右夹持部25)和支撑部件10的凹面15之间的钓线被弹簧部件27的弹性力强力夹持。
(限制部)
如图23所示,限制部40具备:第1限制部(导向限制部)41,限制支撑部件10的前侧在贯穿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移动;及第2限制部(导向限制部)42,限制支撑部件10的后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
(第1限制部)
如图22所示,第1限制部41由后凸缘6的抵接面6b和卡线部件20的钓线卡定部21构成。
抵接面6b与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的下面11a抵接,限制了支撑部件10向下侧(径向内侧)的移动。
钓线卡定部21与支撑部件10的上面(凹面15)的前侧抵接,限制了支撑部件10向上侧(径向外侧)移动。
通过上述,通过第1限制部41,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被限制为,不会在上下方向(径向)上移动。
此外,由于钓线卡定部21被弹簧部件27总是向下方(径向内侧)加力,因此钓线卡定部21向下方抵接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
因此,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在上下方向上被抵接面6b和卡线部件20强力夹持。其结果,提高了将支撑部件10固定于卷筒3的固定强度。
此外,由于钓线卡定部21向下方抵接支撑部件10,因此不容易在支撑部件10和抵接面6b之间产生间隙,因而密封性提高。
(第2限制部)
第2限制部42由形成于裙部7的凹部44、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后端部的凸部45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通孔9的后缘部9a的一部分向后方凹下而构成了凹部44。
凸部45由在支撑部件10的凸缘28上从后端面12向后方突出的部位构成。
而且,凸部45嵌合于凹部44内,从而支撑部件10和裙部7在上下方向卡合。
通过上述,通过第2限制部42,限制了支撑部件10的后侧向上下方向(径向)的移动。
此外,如图22、图23所示,凹部44在后端面12的左右方向(周向)上形成。因此,异物不容易在支撑部件10的后端面12和通孔9的后缘部9a之间通过,因而密封性提高。
(卡合部)
如图24所示,一对卡合部60、60为将插入口19的左右的缘部(后凸缘6)切去一部分而成的凹部。另外,卡合部60的内部空间的高度(径向的长度)L3与凸缘28的厚度L2(参照图22)相同。
此外,如图26(b)所示,卡合部60从后凸缘6的前面6a起形成在后面6c上。因此,卡合部60的内部空间将后凸缘6的前方空间和裙部7的内部空间连通。
(凸缘部)
在将支撑部件10从插入口19的前方插入到插入口19时,一对凸缘部50、50被插入到一对卡合部60、60内,用于在通孔9内对支撑部件10进行导向。
如图25(b)所示,一对凸缘部50、50由在支撑部件10的凸缘28上从右端面13向右方突出的部位、从左端面14向左方突出的部位构成。
一对凸缘部50、50的外缘50a、50a以从后方朝向前方相互离开的方式倾斜。换言之,一对凸缘部50、50从后方朝向前方呈锥状展开。
因此,在各凸缘部50上位于比插入口19的左右的缘部更靠外侧的部分(以下,将该部位称为“前凸缘51”)仅被形成在各凸缘部50的前侧(参照辅助线J的左右外侧的区域)。
如图26(b)所示,各凸缘部50的前端52被配置在卡合部60内。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凸缘部50的厚度(凸缘28的厚度L2)和卡合部60内的高度(径向的长度)L3被相同地形成,因此凸缘部50与卡合部60卡合。
通过上述,将支撑部件10的前部11限制为不会在上下方向(径向)上移动,因而提高了将支撑部件10固定于卷筒3的固定强度。
另外,将由凸缘部50和卡合部60构成的限制部称为第3限制部(导向限制部)43。
接下来,使用图27对支撑部件10的组装进行说明。
第1工序为,如图27所示,将支撑部件10配置到后凸缘6的插入口19的前方,且使支撑部件10的后端(凸部45)朝向后方(插入口19)。
第2工序为,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参照箭头F1),使支撑部件10的后端(凸部45)插入到插入口19(参照双点划线F2)。
第3工序为,使支撑部件10的凸部45的下面与后凸缘6的抵接面6b抵接。
第4工序为,继续将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参照箭头F3),使支撑部件10的后端面12与通孔9的后缘部9a抵接。
据此,可将支撑部件10的凸部45插入到通孔9的后缘部9a的凹部44内,从而将支撑部件10组装到通孔9内。
在此,根据第3工序,在第4工序的滑动移动中,支撑部件10构成为在其下面与抵接面6b抵接(滑动)的同时向后方滑动移动,因而可抑制向下方(径向内侧)的位置偏移。
其结果,在继续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的过程中,将支撑部件10的前凸缘51、51插入到卡合部60的内部。
此外,当前将凸缘51、51插入到卡合部60内时,则在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时,能够抑制支撑部件10在上下方向(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其结果,当继续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时,则可将支撑部件10的凸部45切实地插入到凹部44内。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支撑部件10将通孔9封闭且支撑部件10和通孔9的周缘部之间的密封性较高,因此异物不会侵入到裙部7(本体部)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限制部41由抵接面6b和卡线部件20构成。第2限制部42、第3限制部43由凹部44、卡合部60、凸部45、凸缘部50构成。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支撑部件10固定到卷筒3。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支撑部件10的组装作业中,保持了向后方滑动移动的支撑部件10的姿态,因而凸部45被切实地插入到凹部44。因此,便于支撑部件10的组装,因而可实现组装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如此,通过形成在支撑部件10与通孔9的周缘部的相对部上的至少第1限制部41及第2限制部42、或第3限制部(一对凸缘部50、50及一对卡合部60、60),构成了使支撑部件10可滑动移动且限制其径向的移动的导向限制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线装置及将该卡线装置应用于旋压式卷线器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卡线装置8A具备封闭通孔9的支撑部件10、卡线部件20、限制支撑部件10在通孔9的贯穿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的限制部40A、形成于裙部7的一对凸缘部50A、50A、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一对卡合部60A、60A。
此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卡线装置8A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卡线装置不同点为,具有限制部40A、一对凸缘部50A、50A、一对卡合部60A、60A这一点。
以下着重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除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1限制部41及第2限制部42之外,限制部40A还具备第3限制部(导向限制部)43A。
(第3限制部)
如图29所示,第3限制部43A由形成于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及左端面14的凹部46、形成于裙部7的凸部47构成。
凹部46作为被形成在突起46a、46a之间的凹部而构成,所述突起46a、46a在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的上端和下端向周向外侧突出。
凸部47为通孔9的右缘部9b或左缘部9c,被插入到凹部46内,从而支撑部件10和裙部7在上下方向上卡合。
通过上述,通过第3限制部43A,限制了支撑部件10的右侧及左侧向上下方向(径向)的移动。而且,通过该第3限制部43A,可进一步提高将支撑部件10固定于卷筒3的固定强度。
一对卡合部60A、60A由前述的支撑部件10的左右凹部46、46构成。
该凹部46、46位于比插入口19的左右的缘部更靠左右方向的内侧(参照图28的辅助线K)。
因此,在将支撑部件10配置到插入口19的前方,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以便将支撑部件10组装到通孔9内时,凹部46、46不会挂到插入口19的缘部。
一对凸缘部50A、50A由通孔的右缘部9b、左缘部9c构成。另外,通孔9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相同。
如图30所示,在从后凸缘6侧进行观察时,通孔9的右缘部9b和左缘部9c伸出到插入口19内。
第六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0的组装由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工序(第1工序、第2工序、第3工序、第4工序)构成。
如图31所示,在第4工序中,当将一对凸缘部50A、50A插入到一对卡合部60A、60A内时,则可抑制支撑部件10在上下方向(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而且,当继续使支撑部件10向后方滑动移动时,则可将支撑部件10的凸部45切实地插入到凹部44内。
通过上述,即使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便于支撑部件10的组装,因而可实现组装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以上,虽然对第五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卡线装置8、8A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例子。
例如,也可以对第五实施方式的一对凸缘部50、50及一对卡合部60、60和第六实施方式的一对凸缘部50A、50A及一对卡合部60A、60A双方进行组合。
此外,虽然第六实施方式的一对卡合部60A、60A(凹部46、46)被仅形成在支撑部件10的右端面13、左缘面14的一部分上,但也可以形成在右端面13、左缘面14的前后方向的整体上。
此外,虽然通孔9的形状呈大致梯形,但在本发明中对通孔9的形状不做限制,也可以是长方形,此外,也可以如图32(a)所示为大致三角形的通孔109。
在此,根据图32(a)所示的大致三角形的通孔109,用于形成通孔109的左右的端缘109a、109a的切口(参照辅助线M1)和后凸缘部6的前面6a所形成的角度θ1为钝角。其结果,在后凸缘部6的前面6a、后面6c上不容易产生毛边,且便于将插入口19放大以便将支撑部件10插入到插入口19。
此外,如图32(b)所示,通孔209也可以是使配置于前侧的梯形的孔210、配置于后侧的矩形的孔211组合的构成。
据此,用于形成孔210的左右的端缘210a、210a的切口(参照辅助线M2)与后凸缘部6的前面6a所形成的角度θ2为钝角。因而,在这样的变形例中,在后凸缘部6的前面6a、后面6c上也产生不容易毛边,且便于将插入口19放大以便将支撑部件10插入到插入口19。
并且,在用合成树脂部件来形成支撑部件10的同时,在支撑部件10上形成有介于支撑部件10的端面(后端面12或右端面13、左端面14)和通孔9的周缘部之间的弹性变形部。另一方面,在通孔9的周缘部上形成有隆起部。
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在支撑部件10进行滑动移动来封闭通孔9的安装位置上,弹性变形部通过隆起部而进行弹性变形并进行卡合。
此外,虽然在实施方式中,凸缘部50、50A及卡合部60、60A被形成在左右方向(周向)的两侧,但本发明也可以仅形成在左右方向的一方上。
以上,虽然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将卡线装置应用于旋压式卷线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双轴卷线器。此时,可将通孔形成在卷线器本体侧上而不是卷筒上,且将支撑部件10滑动地插入到形成于该本体的通孔。
即使在应用于双轴卷线器的情况下,通孔与卡线装置的具体的嵌合方法也可应用上述各实施例所说明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还包含以下的内容。
一种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具备:卡线部件,具有钓线卡定部和支撑轴部;及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卡线部件,并将形成于钓鱼用卷线器的卷筒的外周面的通孔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卷筒的轴线方向两端侧上具有限制所述支撑部件向所述通孔内落下的第1限制部和第2限制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限制部与所述卷筒的凸缘抵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限制部与所述通孔的周缘部凹凸卡合。
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防止所述卡线部件从所述卷筒分离的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为以将所述支撑轴部向所述卷筒的内侧牵拉的方式总是进行加力的部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件为弹簧。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在除所述一端侧和所述另一端侧之外的侧面部上还具有限制支撑部件向所述通孔内落下的第3限制部。
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具备:卡线部件,设置于卷筒的裙部;及支撑部件,将形成于所述裙部的一部分的通孔封闭,且支撑所述卡线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筒的后凸缘的前面上形成有朝向后方被切去从而可将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后凸缘的前方插入到所述通孔内的插入口,在所述通孔的周缘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相对部上,形成有使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通孔可滑动移动且限制所述支撑部件向径向的移动的导向限制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制部在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卷筒的任意一方上具有在周向的侧部上向卷筒轴向延伸的凸缘部,且在任意另一方上具有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而呈大致C字的卡合部。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周向的侧部上形成有比所述插入口更向周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所述凸缘部,且在所述插入口的周向的侧部上形成有向周向外侧切去而成的一对所述卡合部。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所述通孔的周缘部上的周向的侧部伸出到所述插入口内,并构成一对所述凸缘部,且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周向的侧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插入口内的一对所述卡合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使用有比所述通孔的周向的宽度更宽的部件,并将其压入到所述通孔内。
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卡线装置,被配置于卷筒的裙部,具备在所述裙部的径向上延伸存在的支撑轴部、设置于所述支撑轴部的端部的钓线卡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卡定部具有钓线夹持部,将钓线夹持在该钓线夹持部和所述裙部侧的外面部之间,可任意将所述钓线夹持部形成在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裙部侧的外面部的相对的区域之中作为所述钓线卷绕主体部侧的前部侧的区域中,或形成在所述钓线卡定部的侧部侧的区域中,所述钓线卡定部的侧部侧作为卷绕于所述钓线卷绕主体部的钓线的缠绕方向的线头侧。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支撑轴部的轴向进行观察,在以下述的线为基准线时,即与所述裙部的轴心正交且与所述支撑轴部的外面后端部接触并在所述裙部的周向上延伸存在的线,所述钓线夹持部被设置在比所述基准线更靠前侧。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裙部侧的外面部和所述钓线卡定部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有朝向其他方向突出的突起。
其特征在于,在未设置有所述防脱突起的所述裙部侧的外面部和所述钓线卡定部的任意一方上设置卡合所述突起的卡合凹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夹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在所述支撑轴部和所述突起之间。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裙部侧的外面部上,与所述钓线夹持部邻接而设置有收容被所述钓线夹持部夹持的钓线的线头侧部分的凹部。
Claims (23)
1.一种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安装于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线装置为使钓线卡定部和支撑部件上下重叠,以便将钓线卡定在所述钓线卡定部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构成,
在所述钓线卡定部上具备用于与所述支撑部件连结的支撑轴部,
在所述钓线卡定部或所述支撑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宽度方向且所述支撑轴部的左右两侧上,或所述支撑轴部的左右的任意一侧上具有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形成有可插入所述支撑轴部的插入孔,且在所述支撑轴部的顶端侧形成有用于卡定弹簧的弹簧卡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部通过粘接剂或螺钉而与所述支撑部件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所述突起被配置在所述支撑轴部的前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所述支撑轴部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突起的后方区域中形成有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不具有所述突起的所述钓线卡定部或所述支撑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形成有接纳所述突起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所述钓线卡定部或所述支撑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在所述支撑轴部的后方侧还具有其他的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所述钓线卡定部或所述支撑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在所述支撑轴部的后方侧还具有其他的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钓线卡定部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下,在所述钓线卡定部或所述支撑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在所述支撑轴部的后方侧还具有其他的突起。
10.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1项所述的卡线装置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被安装在形成于所述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卷筒的通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卷筒的后凸缘的前面上形成有朝向后方被切去从而可将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后凸缘的前方插入到所述通孔内的插入口,
在所述通孔的周缘部和所述支撑部件的相对部上,形成有使所述支撑部件可进行滑动且限制其径向的移动的导向限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制部在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卷筒的任意一方上具有凸缘部,在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卷筒的任意另一方上具有与所述凸缘部卡合的卡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周向的侧部上形成有比所述插入口更向周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所述凸缘部,且在所述插入口的周向的侧部上形成有一对所述卡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所述通孔的周缘部上的周向的侧部伸出到所述插入口内并构成一对所述凸缘部,且从所述卷筒轴向进行观察,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周向的侧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插入口内的一对所述卡合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宽度比所述通孔的周向的宽度更宽,被压入到所述通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卡线装置进行安装时,在所述卷筒的内部具备将所述卡线装置卡定到所述弹簧卡定部的弹簧。
17.一种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1项所述的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被安装在形成于本体部的通孔中,所述本体部支撑所述双轴卷线器的卷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部的前面上形成有朝向后方被切去从而可将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本体部的前方插入到所述通孔内的插入口,
在所述通孔的周缘部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相对部上,形成有使所述支撑部件可滑动且限制其径向的移动的导向限制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制部在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本体部的任意一方上具有凸缘部,在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本体部的任意另外一方上具有与所述凸缘部卡合的卡合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周向的侧部上形成有比所述插入口更向周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所述凸缘部,且在所述插入口的周向的侧部上形成有一对所述卡合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周缘部上的周向的侧部伸出到所述插入口内并构成一对所述凸缘部,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周向的侧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插入口内的一对所述卡合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宽度比所述通孔的周向的宽度更宽,被压入到所述通孔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的任意1项所述的钓鱼用双轴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卡线装置进行安装时,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具备将所述卡线装置卡定到所述弹簧卡定部的弹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91682A JP6748544B2 (ja) | 2016-09-29 | 2016-09-29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止め装置および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2016191651A JP6748543B2 (ja) | 2016-09-29 | 2016-09-29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止め装置 |
JP2016-191682 | 2016-09-29 | ||
JP2016-191651 | 2016-09-29 | ||
JP2016-194806 | 2016-09-30 | ||
JP2016194806A JP6697996B2 (ja) | 2016-09-30 | 2016-09-30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止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73665A true CN107873665A (zh) | 2018-04-06 |
CN107873665B CN107873665B (zh) | 2020-12-22 |
Family
ID=5999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05036.8A Active CN107873665B (zh) | 2016-09-29 | 2017-09-29 | 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具备该卡线装置的卷线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64772B2 (zh) |
EP (1) | EP3300596B1 (zh) |
CN (1) | CN1078736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62828A (zh) * | 2020-11-19 | 2021-01-26 | 许一帆 | 一种可实现缓冲的定位卡线装置 |
JP1691048S (zh) * | 2021-01-15 | 2021-07-26 | ||
JP2024139307A (ja) * | 2023-03-27 | 2024-10-09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糸止め装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13579A (en) * | 1978-05-24 | 1980-07-22 | Fox Kenneth H S | Fishing reel |
JPS55174279U (zh) * | 1979-05-31 | 1980-12-13 | ||
JPS6038575U (ja) * | 1983-08-25 | 1985-03-1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ル用スプ−ル |
US5333813A (en) * | 1991-08-06 | 1994-08-02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 line retaining device in reel for fishing |
JPH1042757A (ja) * | 1996-07-31 | 1998-02-17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US20030136866A1 (en) * | 2002-01-22 | 2003-07-24 | Shimano, Inc | Fishing-reel sounding device |
CN102125007A (zh) * | 2011-02-16 | 2011-07-20 | 宁波羚祐渔具有限公司 | 一种钓鱼卷线器的勾线结构 |
CN202232627U (zh) * | 2011-10-10 | 2012-05-30 | 佛山市南海中宇渔具有限公司 | 渔轮及其防滑线轮 |
EP2829174A1 (en) * | 2013-07-26 | 2015-01-28 | Shimano Inc. | Line clip and a spool of a spinning reel to which the line clip is mounted |
CN104509503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
CN105025704A (zh) * | 2013-02-28 | 2015-11-04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958973A (en) * | 1957-08-23 | 1960-11-08 | May Edwin P Le | Outrigger and stern line holding and releasing devices |
US2959884A (en) * | 1957-08-26 | 1960-11-15 | Edwin P Lemay | Fishing line releases for attachment to fishing boats |
US3499242A (en) * | 1968-07-11 | 1970-03-10 | Sherman R Tucker Sr | Fishing appliance |
JPS55121669U (zh) | 1979-02-20 | 1980-08-29 | ||
US4316588A (en) * | 1980-05-22 | 1982-02-23 | Chaparral Marine Products, Inc. | Fishing line spool holder |
US4765083A (en) * | 1987-11-25 | 1988-08-23 | Wilkins James F | Fishing line holder and fishing rod tip guard |
US4883238A (en) * | 1988-12-23 | 1989-11-28 | The Orvis Company, Inc. | Fly fishing reel with a line retainer |
FR2763478B1 (fr) * | 1997-05-23 | 1999-07-09 | Mitchell Sports | Dispositif de blocage deblocable de fil sur bobine de moulinet de peche |
JP2000262191A (ja) * | 1999-03-18 | 2000-09-26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リ−ル |
JP2001269094A (ja) | 2000-03-29 | 2001-10-02 | Shimano Inc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
US6408563B1 (en) * | 2000-05-23 | 2002-06-25 | Schuyler Allen Van Scoy | Fishing pole attachment for retaining fishing line |
GB0030748D0 (en) * | 2000-12-16 | 2001-01-31 | Perrin Dennis | Fixed spool fishing rod |
JP2003210081A (ja) * | 2002-01-22 | 2003-07-29 | Shimano Inc |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組立体 |
JP2003284459A (ja) | 2002-03-28 | 2003-10-07 | Shimano Inc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
US6634350B2 (en) * | 2002-01-29 | 2003-10-21 | Lasee Jack | Bow fishing reel with line retainer |
US7140148B1 (en) * | 2003-08-25 | 2006-11-28 | Williams Ii Wallace W | Fishing line retaining device |
US7163169B1 (en) * | 2004-09-02 | 2007-01-16 | Etc Iii Llc | Fishing line free spooling regulation system |
US7698851B1 (en) * | 2006-01-24 | 2010-04-20 | Donohoe David G | Fishing rod with elastic sling bait launcher |
US20080203207A1 (en) * | 2007-02-26 | 2008-08-28 | Innovative Textiles, Inc. | Line holder |
US20110095894A1 (en) * | 2009-10-24 | 2011-04-28 | Amy Gibson | Portable fish bite alarm detector and fishing line release apparatus |
US9474258B2 (en) * | 2011-05-13 | 2016-10-25 | The Bohning Company, Ltd | Bowfishing reel with automatic bail open |
US9675057B2 (en) * | 2012-12-28 | 2017-06-13 | Justin Vannieuwenhoven | Self-pivoting fishing rod holder |
-
2017
- 2017-09-28 US US15/718,542 patent/US1026477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EP EP17194189.1A patent/EP33005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CN CN201710905036.8A patent/CN1078736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13579A (en) * | 1978-05-24 | 1980-07-22 | Fox Kenneth H S | Fishing reel |
JPS55174279U (zh) * | 1979-05-31 | 1980-12-13 | ||
JPS6038575U (ja) * | 1983-08-25 | 1985-03-1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ル用スプ−ル |
US5333813A (en) * | 1991-08-06 | 1994-08-02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 line retaining device in reel for fishing |
JPH1042757A (ja) * | 1996-07-31 | 1998-02-17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US20030136866A1 (en) * | 2002-01-22 | 2003-07-24 | Shimano, Inc | Fishing-reel sounding device |
CN102125007A (zh) * | 2011-02-16 | 2011-07-20 | 宁波羚祐渔具有限公司 | 一种钓鱼卷线器的勾线结构 |
CN202232627U (zh) * | 2011-10-10 | 2012-05-30 | 佛山市南海中宇渔具有限公司 | 渔轮及其防滑线轮 |
CN105025704A (zh) * | 2013-02-28 | 2015-11-04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
EP2829174A1 (en) * | 2013-07-26 | 2015-01-28 | Shimano Inc. | Line clip and a spool of a spinning reel to which the line clip is mounted |
CN104509503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00596B1 (en) | 2021-03-10 |
CN107873665B (zh) | 2020-12-22 |
US20180084769A1 (en) | 2018-03-29 |
US10264772B2 (en) | 2019-04-23 |
EP3300596A1 (en) | 2018-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73665A (zh) | 钓鱼用卷线器的卡线装置及具备该卡线装置的卷线器 | |
US10561129B2 (en) | Fishing line guide, fishing rod including fishing line guide, and blank for fishing line guide | |
EP3333452B1 (en) | Cord lock | |
JP4755670B2 (ja) | 釣糸ガイドおよび釣竿 | |
CN106472446B (zh) | 钓线引导件、钓竿 | |
US7934296B2 (en) | Binding band and binding band set | |
EP2380452A2 (en) | Belt length adjuster | |
DE112010005937T5 (de) | Cam-lock schnalle | |
US20100150642A1 (en) | Ring binder | |
CN1905817A (zh) | 装饰品链件端用夹具 | |
US20150297012A1 (en) | Garment hanger | |
US9510574B2 (en) |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including same | |
CN100422597C (zh) | 变速杆装置 | |
JP6282129B2 (ja) | 釣糸ガイドのガイド枠及び釣糸ガイド並びに釣竿 | |
CN106402366B (zh) | 两个部件的连结构造 | |
CN105142487A (zh) | 清洁工具用容器 | |
KR930003517B1 (ko) | 전회전북 | |
AU597527B2 (en) | Slide fastener slider with detachable pull tab | |
US20190357635A1 (en) | Buckle of a belt | |
CN100446666C (zh) | 螺纹传送机构及装备该机构的渔线轮座 | |
US9587375B2 (en) | Bucket of a rope shovel | |
JP2018007621A (ja) | 振出竿用のトップガイド及び振出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 |
JP2011092074A (ja) | 釣糸ガイド | |
JP2017038532A (ja) |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 |
EP1111711A2 (en) | Stucture of rod antenna guide port in cellular telepho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