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0534A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70534A
CN107870534A CN201710862521.1A CN201710862521A CN107870534A CN 107870534 A CN107870534 A CN 107870534A CN 201710862521 A CN201710862521 A CN 201710862521A CN 107870534 A CN107870534 A CN 107870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inting
print job
print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625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70534B (zh
Inventor
池田刚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870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0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70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70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65Managing print media, e.g. determining available sheet siz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17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web copy material of plain paper, e.g. supply rolls; Roll hol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警告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警告显示方法以及记录介质。在能够进行加印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在加印印刷时,根据对准标记图像的间隔进行对准标记图像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来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步骤S12)。然后,判断该求出的印刷任务的长度是否超过作为形成清洁带(清洁图案图像)的基准的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步骤S13),在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13的“是”)进行警告显示(步骤S15)。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将形成于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等记录介质并在高温的定影部中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压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得到普及。
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与转印区域相比在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设置清洁刮片并使该清洁刮片压接到像承载体的表面,来去除附着于像承载体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另外,为了防止清洁刮片的卷翘等,在作为像承载体的例如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形成被称为清洁带的预定的形状的清洁图案图像。
在记录介质是通常的单页纸张且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清洁带形成于连续地搬送的纸张之间。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是连续纸的情况下,由于纸张之间不存在间隔,所以中断印刷任务来进行清洁带的形成。但是,如果中断印刷任务,则图像的周期变得不固定。另外,还在中断了印刷任务时为了防止连续纸被定影部过度加热而进行纸张搬送,在该情况下,由于图像的写出定时等而无法从相同的位置再次开始印刷任务,所以存在周期性丧失并且在连续纸上空出不必要的间隔的问题。
在产生上述问题时,在记录介质是连续纸的情况下,用后续工序的后处理设备例如进行裁断、加工处理时,在不知道图像的周期并非固定而实施了裁断、加工处理的情况下,出现相对原来的裁断、加工位置产生偏移的问题。因此,以往在印刷之前根据从打印控制器(印刷控制装置)送来的图像信息(印刷信息)计算实际图像的合计,在该实际图像的合计超过作为形成清洁带的基准的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的情况下,进行“超过连续通过纸张的上限”等的警告显示(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1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对已经印刷有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图像等的连续纸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overprinting)的情况下,检测记号图像来确定图像的写出定时。当在实际图像与记号图像之间有剩余页边时,工艺周围也动作在该部分,所以如果不包含于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则与实际状况不符。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技术并未考虑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的警告显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警告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搬送部,搬送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像承载体,在由搬送部搬送的记录介质印刷图像;以及
控制部,进行在印刷任务的长度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停止印刷任务并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清洁图案图像的控制,
控制部在对印刷有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图像的连续纸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时,在印刷任务的印刷开始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记号图像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在推测为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该意思的警告显示。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警告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具备:
搬送部,搬送记录介质;以及
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像承载体,在由搬送部搬送的记录介质印刷图像,
进行在印刷任务的长度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停止印刷任务并在像承载体上形成清洁图案图像的控制,
在对印刷有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图像的连续纸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时,在印刷任务的印刷开始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记号图像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在推测为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该意思的警告显示。
在加印印刷时,不根据原稿尺寸而根据记号图像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从而在实际图像与记号图像之间有剩余页边的情况下,将该剩余页边包含于作为形成清洁图案图像的基准的预定的阈值(连续动作阈值)。由此,能够在考虑剩余页边并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的基础上,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
根据本发明,在实际图像与记号图像之间有剩余页边的情况下,能够在考虑该剩余页边并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的基础上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所以即使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警告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是说明以作为记号图像的对准标记(Eye-mark)图像为基准所形成的图像的周期的图。
图4是说明在实际图像与对准标记图像之间有剩余页边的情况的图。
图5是示出在打印机驱动器侧设定对准标记图像的间隔的情况的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部来设定对准标记图像的间隔的情况的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1的警告显示的警告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2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其1)。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其2)。
图11是示出实施例2的警告显示的警告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3的设定连续动作延长阈值的情况的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3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实施例4的确认印刷过程中的对准标记图像的检测的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供纸装置;3:卷绕装置;4:供纸调整装置;5:排纸调整装置;6、22:操作显示部;7:网络;8:外部装置;10:对准标记图像;11:搬送部;12:图像形成部;13:中间转印带;14:二次转印部;15:定影部;16:清洁刮片;17:对准标记读取装置;18:感光体;19:一次转印部;21:图像读取部;22:操作显示部;23:打印部;24:控制器;25:图像控制基板;100:图像形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记载为“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数值等是例示性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各图中,对具有同一单元或者同一功能的单元附加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构成为具备图像形成装置1、对图像形成装置1供给卷纸S的供纸装置2、以及卷绕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的卷纸S的卷绕装置3。
图像形成装置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后叙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卷纸S是连续纸(连续纸张)的一个例子,是卷绕为辊状的记录介质(长条纸)。
供纸装置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配置于其前级侧(卷纸S的供给方向上游侧),可旋转地保持卷绕有卷纸S的卷纸主体20,将卷纸S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1。在供纸装置2的图像形成装置1侧,配置有供纸调整装置4。供纸调整装置4具有缓冲功能,该缓冲功能用于吸收供纸装置2与图像形成装置1之间的微小的速度差以及偏离。
卷绕装置3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配置于其后级侧(卷纸S的供给方向下游侧),用卷绕部31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排出的卷纸S卷绕为辊状并保持。在卷绕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1侧,配置有排纸调整装置5。排纸调整装置5具有缓冲功能,该缓冲功能用于吸收卷绕装置3与图像形成装置1之间的微小的速度差以及偏离。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1是采用了用静电将图像形成在卷纸S的电子照相方式并重叠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k)这四色的调色剂的串联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至少具备搬送部11、图像形成部12、中间转印带13、二次转印部14、定影部15、清洁刮片16以及对准标记读取装置17。
搬送部11包括在二次转印部14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的多个搬送辊,将从供纸装置2经由供纸调整装置4供给的卷纸S连续搬送到在转印位置设置的二次转印部14。
图像形成部12包括用于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四个图像形成单元除了具有各颜色用的感光体18以外,还具有带电部、曝光部以及显影部等。在此,为了简化附图,仅图示感光体18。感光体18是像承载体。
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中,带电部配置于感光体18的周围,通过对感光体18提供电荷而使感光体18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部根据从外部发送的图像数据对感光体18的表面进行曝光扫描,由此在感光体18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使各颜色的调色剂附着到在感光体18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此,在感光体18的表面,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像。
中间转印带13是像承载体,形成为环状而被多个辊架设。该中间转印带13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下,向与感光体18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3的与各颜色用的感光体18相对置的部位,设置有一次转印部19。该一次转印部19通过对中间转印带13施加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的电压,将在感光体18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
然后,通过中间转印带13旋转,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3上重叠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像,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二次转印部14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3的附近、且搬送部11的纸张搬送方向的下游侧。二次转印部14由包括转印上辊和转印下辊的转印辊对构成,该转印上辊架设中间转印带13,该转印下辊隔着中间转印带13朝转印上辊侧被按压。
二次转印部14用转印下辊将由搬送部11搬送来的卷纸S朝中间转印带13侧按压。然后,二次转印部14在由搬送部11搬送来的卷纸S上转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3的彩色的调色剂像。
定影部15设置于二次转印部14中的卷纸S的排出侧。定影部15具备定影带和加压辊,对卷纸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转印到卷纸S的调色剂像定影到卷纸S。
清洁刮片16配置于与中间转印带13的纸张转印位置相比旋转方向侧、且与各感光体18的转印位置相比旋转方向反向侧。清洁刮片16通过压接到作为像承载体的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去除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
对准标记读取装置17例如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卷纸S的取入口附近,具备检测传感器171(参照图2)。在卷纸S是已经印刷有作为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的图像(以下记载为“对准标记图像”)等的连续纸、并且对该卷纸S进一步叠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的情况下,检测传感器171检测被印刷到卷纸S的对准标记图像。检测传感器171的检测结果被供给到后述控制部250(参照图2)。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上部,配置有操作显示部6。操作显示部6是由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显示器构成的触摸面板。该操作显示部6显示针对用户的指示菜单、获取到的与图像数据有关的信息等。进而,操作显示部6具备多个键,具有作为受理基于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指示、字符、数字等数据的输入的输入部的作用。
[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具备图像读取部21、操作显示部22、打印部23、控制器24以及图像控制基板25等。图像形成装置1经由控制器24的LANIF(Local AreaNetwork InterFace,局域网接口)244与网络7上的客户端PC(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8可相互发送接收数据地连接。
图像读取部21构成为具备摄像元件211以及图像读取控制部212等。摄像元件211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影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影像传感器等构成,在图像读取控制部212的控制下,读取原稿的图像。
操作显示部22与图1的操作显示部6相当,构成为具备显示部221以及操作显示控制部222等。显示部221如上所述例如是由触摸面板构成的结构。操作显示控制部222依照从后述控制部250输入的显示信号,使显示部221显示用于输入各种设定条件的各种画面、显示各种处理结果等的操作画面。另外,操作显示控制部222将从各种开关、按钮、数字键、操作键群或者触摸面板等输入的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50。
打印部23构成为具备图像形成部231以及打印控制部232等。图像形成部231与图1的搬送部11、图像形成部12、二次转印部14、定影部15等相当。打印控制部232依照来自控制部250的指示来控制图像形成部231等打印部23的各部分的动作,根据从后述写入处理部258输入的印刷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
控制器24进行从与网络7连接的外部装置8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数据的管理以及控制。控制器24从外部装置8接收打印对象的数据(打印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向图像控制基板25发送将该打印数据展开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和打印设定数据。
控制器24构成为具备控制器控制部241、图像存储器242、存储器控制部243、LANIF244以及LAN控制部245等。
控制器控制部241总体地控制控制器24的各部分的动作,展开经由LANIF244从外部装置8输入的打印数据来进行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的生成。
图像存储器242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临时地存储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
存储器控制部243控制由LANIF244接收到的打印数据的向控制器控制部241的转送、针对图像存储器242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的写入/读出。另外,存储器控制部243与图像控制基板25的存储器控制部255用PCI(Peripheral Components Interconnect,外围设备互连)总线9连接。
存储器控制部243依照来自控制器控制部241的指示,从图像存储器242读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经由PCI总线9输出到图像控制基板25的存储器控制部255。
LANIF244是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用于连接到网络7的通信接口,在LAN控制部245的控制下从外部装置8接收打印数据、打印设定数据。
LAN控制部245控制LANIF244,将由该LANIF244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打印设定数据供给到存储器控制部243。
图像控制基板25构成为具备控制部250、存储部251、日期时间数据发生装置252、读取处理部253、压缩部254、存储器控制部255、图像存储器256、解压缩部257、写入处理部258、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259以及HDD控制部260等。
控制部25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构成,从在存储部251中存储的系统程序以及各种应用程序中读出所指定的程序并展开。然后,控制部250在与展开的程序的协作下执行各种处理,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
控制部250根据从外部装置8经由控制器24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或者从图像读取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操作显示部22设定的设定信息,生成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然后,控制部250根据生成的任务数据以及压缩图像数据,执行印刷任务。
印刷任务是指与图像形成有关的一连串的动作,例如,在制作由预定页面的原稿构成的复印件的情况下,与预定页面的原稿的图像形成有关的一连串的动作是一个任务。用于执行该任务的动作的数据是任务数据。
存储部251包括存储系统程序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控制部250的控制下展开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程序的RAM。更具体而言,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与图像形成相关的各种处理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等。另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有容纳于供纸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1的供纸部各自配置的各供纸托盘的纸张的种类的信息。
RAM形成工作区,该工作区临时地存储在控制部250的控制下所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与这些程序相关的各种数据等。另外,RAM临时地存储任务数据,该任务数据是由控制部250根据从控制器24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打印设定数据、或者从图像读取部21输入的图像数据以及在获取该图像数据时通过操作显示部22设定的设定信息而生成的。
日期时间数据发生装置252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时间、使用开始后的经过时间等的测量。日期时间数据发生装置252的测量结果被发送到控制部250以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等。
读取处理部253对从图像读取部21的摄像元件211输入的模拟图像信号实施模拟信号处理、A/D(模拟/数字)变换处理、黑点处理等各种处理,作为数字图像数据输出到压缩部254。压缩部254对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实施压缩处理并输出到存储器控制部255。
存储器控制部255在控制部250的控制下,进行利用压缩部254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以及利用解压缩部257的压缩图像数据的解压缩处理的控制,并且进行针对图像存储器256的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
例如,存储器控制部255在被控制部250指示保存由图像读取部21读取而得到的图像数据时,使压缩部254执行从读取处理部253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使图像存储器256的压缩存储器存储压缩图像数据。
另外,存储器控制部255在被控制部250指示打印输出在图像存储器256的压缩存储器中存储的压缩图像数据时,从压缩存储器读出压缩图像数据,通过解压缩部257实施解压缩处理,使图像存储器256的页面存储器存储解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然后,存储器控制部255从图像存储器256的页面存储器读出非压缩图像数据,例如通过DMA(Direct Memory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等存储器转送来向写入处理部258输出。
图像存储器256例如由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DRAM(Dynamic RAM,动态RAM)构成,具备上述压缩存储器以及页面存储器。压缩存储器是用于存储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器,页面存储器是用于临时地存储打印输出用的图像数据、或者在压缩之前临时地存储从存储器控制部255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
解压缩部257在存储器控制部255的控制下对压缩图像数据实施解压缩处理。写入处理部258根据由解压缩部257解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生成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输出到打印部23。
[关于清洁带(清洁图案图像)]
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中间转印带1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设置清洁刮片16,使该清洁刮片16压接到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由此去除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另外,为了防止清洁刮片16的卷翘等,在控制部250(参照图2)的控制下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清洁带。
在此,清洁带是指,为了在清洁刮片16与中间转印带13之间供给与润滑剂同样发挥功能的外部添加剂,用含有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形成的预定的形状的图案图像(清洁图案图像)。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该清洁带,能够防止清洁刮片16的卷翘,将清洁刮片16维持在良好的清洁状态。
但是,在记录介质是通常的单页纸张(cut paper)且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连续地搬送的纸张之间形成清洁带,但在记录介质是卷纸S的情况下,由于纸张之间不存在间隔,所以中断印刷任务来形成清洁带。但是,在中断印刷任务来进行清洁带的形成时,图像的周期变得不固定。如图3所示,图像的周期是以作为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的对准标记图像10为基准所形成的实际图像的周期,包括图像之间的间隔(例如1mm)。
另外,还在中断了印刷任务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卷纸S被定影部15过度加热而进行纸张搬送。在该情况下,由于图像的写出定时等而无法从相同的位置再次开始印刷任务,所以周期性丧失,并且在卷纸S空出不必要的间隔。于是,在卷纸S的情况下,用后续工序的后处理设备例如进行裁断、加工处理,但在不知道图像的周期并非固定而实施了裁断、加工处理的情况下,相对原来的裁断、加工位置产生偏移。
对已经印刷有对准标记图像10的卷纸S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中,检测对准标记图像10来确定图像的写出定时。但是,如图4所示,在实际图像与对准标记图像10之间有剩余页边(margin)时,工艺周围也动作在该部分,所以如果不包含于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则与实际状况不符。连续动作阈值是作为形成清洁带(清洁图案图像)的基准的阈值、并且是作为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的基准的阈值。
[加印印刷的情况下的警告显示]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即使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警告显示。更具体而言,在加印印刷时,根据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由此在实际图像与对准标记图像10之间有剩余页边的情况下,将该剩余页边包含于连续动作阈值。此外,在记录介质是通常的单页纸张且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原稿尺寸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
这样,通过根据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能够在实际图像与对准标记图像10之间有剩余页边的情况下考虑该剩余页边并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即,能够将剩余页边包含于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而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所以即使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警告显示。
通过该警告显示,用户能够在印刷开始之前获知有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可能性。另外,用户能够事先判断是否由于印刷物的图像的周期并非固定而取消印刷、并重新进行份数等的设定而仅处理周期为固定的印刷物。另外,用户实施印刷并事先得知由于图像的周期并非固定而需要后续工序中的后处理设备的设定修正。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系统100为了计算印刷任务的长度而使用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更具体而言,在控制部250(参照图2)的控制下,通过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关于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信息,能够采用针对每个印刷任务在印刷任务中保持为参数的手法(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设定中保持为参数的手法(2)等。
在采用手法(1)的情况下,在客户端PC等外部装置8中安装的打印机驱动器侧,设定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图5示出在打印机驱动器侧设定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情况的设定画面40的一个例子。在该设定画面40上,关于用虚线的四边包围地表示的[对准标记间隔]41的项目,例如能够通过对默认值(例如230mm)操作“▲”按钮或者“▼”按钮来设定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值。
在采用手法(2)的情况下,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触摸面板结构的操作显示部6(参照图1)设定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图6示出通过操作显示部6设定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情况的设定画面50的一个例子。在该设定画面50上,用数字键51输入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设定值,按下[设置]按钮52而使当前值反映其数值,由此能够设定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值。
以下,说明在加印印刷时根据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并进行警告显示的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通过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并在超过作为连续动作上限距离的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显示的例子。图7示出实施例1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部250(参照图2)的控制下执行该处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是同样的。
控制部250判断是否为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步骤S11),如果是接收开始(S11的“是”),则根据预先设定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执行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步骤S12)。另外,如果并非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S11的“否”),则控制部250等待接收开始。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与执行任务时的印刷距离即任务的长度相当,能够通过该运算来推测任务的长度。该任务的长度包括实际图像与对准标记图像10之间的剩余页边(参照图4)。
接下来,控制部250判断任务的长度是否超过作为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的基准的连续动作阈值(警告阈值)(步骤S13),在未超过的情况下(S13的“否”),执行利用打印部23的打印(步骤S14)。在任务的长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13的“是”),控制部250进行警告显示(步骤S15)。
在警告显示中,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显示部6(参照图1)显示警告画面。图8示出警告显示的警告画面60的一个例子。在该警告画面60的消息栏61等,例如显示“超过连续通过纸张的上限”这样的消息。另外,在弹出画面62显示“中止该任务?”这样的消息。接受该消息,用户选择[中止]、[全部输出]、[输出至上限]中的某一个。但是,在此例示的警告画面60是一个例子,消息的内容等不限于此。
在进行警告显示之后,控制部250判断是否开始任务(步骤S16)。通过用户在警告画面60的弹出画面62中选择[中止]、[全部输出]、[输出至上限]中的某一个,来确定是否开始任务。即,在用户选择[中止]的情况下任务中止,在选择[全部输出]、[输出至上限]的情况下任务开始。
控制部250在开始任务的情况下(S16的“是”),转移到步骤S14而执行利用打印部23的打印,在中止任务的情况下(S16的“否”),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在步骤S14中的打印执行之后,控制部250判断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步骤S17),该连续动作阈值是作为形成清洁带的基准的阈值。另外,如果超过连续动作阈值(S17的“是”),则控制部250中断印刷任务,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用于防止清洁刮片16的卷翘的清洁带(步骤S18)。通过打印部23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清洁带。在印刷任务的中断过程中,将卷纸S稍微送出以抑制定影部15的加热。
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了清洁带之后,控制部250对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进行复位(步骤S19),之后,转移到步骤S14而再次开始打印。
控制部250在步骤S17中判定为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未达到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17的“否”),判断是否完成了全部打印(步骤S20)。然后,在控制部250中,如果未完成全部打印(S20的“否”),则返回到步骤S14而使打印继续,如果完成了全部打印(S20的“是”),则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根据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从而能够考虑在实际图像与对准标记图像10之间存在的剩余页边并求出印刷任务的长度。即,能够将剩余页边包含于连续动作阈值而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所以即使在加印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警告显示。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打印开始之后通过检测传感器171(参照图2)测量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在与预先设定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的例子。图9以及图10示出实施例2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
控制部250判断是否为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步骤S21),如果是接收开始(S21的“是”),则根据预先设定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通过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来求出任务的长度(步骤S22)。另外,如果并非接收开始(S21的“否”),则控制部250等待接收开始。
接下来,控制部250判断求出的任务的长度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步骤S23),在未超过的情况下(S23的“否”),执行利用打印部23的打印(步骤S24)。在任务的长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23的“是”),控制部250例如通过图8所示的警告画面60进行警告显示(步骤S25)。
在进行警告显示之后,控制部250判断是否开始任务(步骤S26),在开始任务的情况下(S26的“是”),转移到步骤S24而执行打印,在中止任务的情况下(S26的“否”),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任务的开始/中止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是同样的。
在打印开始之后,控制部250通过检测传感器171测量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步骤S27)。能够通过打印线速[mm/s]×传感器检测间隔[s]的运算,计算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实际测量值[mm]。接下来,控制部250判断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实际测量值是否等于预先设定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设定值)(步骤S28),在实际测量值与设定值不同的情况下(S28的“否”),通过进行实际测量值×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任务的长度(步骤S29)。
接下来,控制部250判断基于实际测量值的任务的长度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步骤S30),在任务的长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30的“是”),进行警告显示(步骤S31)。图11示出打印中的警告显示的警告画面70的一个例子。在该警告画面70的消息栏71等,例如显示“是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任务”这样的消息。
在进行警告显示之后,控制部250判断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步骤S32)。此外,在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实际测量值等于设定值的情况(S28的“是”)、或者在任务的长度未达到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30的“否”),控制部250转移到步骤S32,判断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
接下来,如果超过连续动作阈值(S32的“是”),则控制部250中断印刷任务,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用于防止清洁刮片16的卷翘的清洁带(步骤S33)。在印刷任务的中断过程中,将卷纸S稍微送出以抑制定影部15的加热。在形成了清洁带之后,控制部250对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进行复位(步骤S34),之后,转移到步骤S24而再次开始打印。
控制部250在步骤S32中判定为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未达到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32的“否”),判断是否完成了全部打印(步骤S35)。然后,在控制部250中,如果未完成全部打印(S35的“否”),则返回到步骤S24而使打印继续,如果完成了全部打印(S35的“是”),则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通过检测传感器171测量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根据其实际测量值判断是否需要警告显示,所以除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能够结合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来推测是否需要警告显示。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使在加印印刷时作为形成清洁带的基准的连续动作阈值(连续动作条件)与加印印刷时以外的阈值、即记录介质是通常的单页纸张且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阈值相比被放宽的例子。此外,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连续动作阈值为与记录介质是通常的单页纸张且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情况相同的阈值。
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触摸面板结构的操作显示部6(参照图1)设定被放宽的连续动作阈值(以下记载为“连续动作延长阈值”)。图12示出设定连续动作延长阈值的情况的设定画面80的一个例子。在该设定画面80上用数字键81输入连续动作延长阈值,按压[设置]按钮82而使当前值反映其数值,由此能够设定连续动作延长阈值。图13示出实施例3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
控制部250判断是否为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步骤S41),如果是接收开始(S41的“是”),则通过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任务的长度(步骤S42),如果并非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S41的“否”),则等待接收开始。
接下来,控制部250判断求出的任务的长度是否超过被放宽的连续动作延长阈值(例如350m)(步骤S43),在未超过的情况下(S43的“否”),执行打印(步骤S44)。在任务的长度超过连续动作延长阈值的情况下(S43的“是”),控制部250例如通过图8所示的警告画面60进行警告显示(步骤S45)。
在进行警告显示之后,控制部250判断是否开始任务(步骤S46),在开始任务的情况下(S46的“是”),转移到步骤S34而执行打印,在中止任务的情况下(S46的“否”),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在步骤S44中的打印执行之后,控制部250判断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是否超过连续动作延长阈值(步骤S47)。然后,如果超过连续动作延长阈值(S47的“是”),则控制部250中断印刷任务,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清洁带(步骤S48)。在印刷任务的中断过程中,将卷纸S稍微送出以抑制定影部15的加热。
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了清洁带之后,控制部250对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进行复位(步骤S49),之后,转移到步骤S44而再次开始打印。
控制部250在步骤S47中判定为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未达到连续动作延长阈值的情况下(S47的“否”),判断是否完成了全部打印(步骤S50)。然后,在控制部250中,如果未完成全部打印(S50的“否”),则返回到步骤S44而使打印继续,如果完成了全部打印(S50的“是”),则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作为加印印刷时的连续动作阈值,设定与记录介质是通常的单页纸张且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情况相比被放宽的连续动作延长阈值,在实施了超过该被放宽的连续动作延长阈值的任务的情况下,中断打印动作来形成清洁带。由此,即使还在清洁带的形成过程中进行纸张搬送,与将未被放宽的连续动作阈值作为清洁带的形成基准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形成有对准标记图像10的卷纸S成为废纸。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加印印刷时在正式印刷之前实施确认印刷并在该确认印刷实施时实际测量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的例子。图14示出实施例4的警告显示方法的处理流程。
控制部250判断是否为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步骤S61),如果是接收开始(S61的“是”),则实施确认印刷,通过检测传感器171测量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步骤S62),如果并非加印印刷的任务的接收开始(S61的“否”),则等待接收开始。在确认印刷过程中,如图15所示,搬送形成有对准标记图像10的卷纸S,直至至少检测到两处对准标记图像10。由此,能够可靠地实际测量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
接下来,控制部250通过实际测量出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任务的长度(步骤S63),接下来,判断求出的任务的长度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例如300m)(步骤S64),在未超过的情况下(S64的“否”),执行打印(步骤S65)。在任务的长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64的“是”),控制部250例如通过图8所示的警告画面60进行警告显示(步骤S66)。
在进行警告显示之后,控制部250判断是否开始任务(步骤S67),在开始任务的情况下(S67的“是”),转移到步骤S65而执行打印,在中止任务的情况下(S67的“否”),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在步骤S65中的打印执行之后,控制部250判断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是否超过连续动作阈值(步骤S68)。然后,如果超过连续动作阈值(S68的“是”),则控制部250中断印刷任务,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清洁带(步骤S69)。在印刷任务的中断过程中,将卷纸S稍微送出以抑制定影部15的加热。
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形成了清洁带之后,控制部250对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进行复位(步骤S70),之后,转移到步骤S65而再次开始打印。
控制部250在步骤S68中判定为中间转印带13的行进距离未达到连续动作阈值的情况下(S68的“否”),判断是否完成了全部打印(步骤S71)。然后,在控制部250中,如果未完成全部打印(S71的“否”),则返回到步骤S65而使打印继续,如果完成了全部打印(S71的“是”),则结束在加印印刷时用于警告显示的一连串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4中,在正式印刷之前实施确认印刷,在该确认印刷实施时实际测量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根据其实际测量值判断是否需要警告显示,所以除了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能够结合实际的对准标记图像10的间隔来判定是否需要警告显示。
<变形例>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即,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者改良,经过这样的变更或者改良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卷纸S作为连续纸(连续纸张)的情况,但作为连续纸,并不限定于卷纸S,只要纸张连续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交替地被折弯的形态的纸张。另外,作为连续纸张,其材质并不限定于纸,也可以是布等材质的记录介质。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搬送部,搬送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像承载体,向由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印刷所述图像;以及
控制部,进行在印刷任务的长度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停止所述印刷任务并在所述像承载体上形成清洁图案图像的控制,
在对印刷有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图像的连续纸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开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来求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在推测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所述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表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所述预定的阈值警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号图像的信息针对每个所述印刷任务作为参数被保持在所述印刷任务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号图像的信息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设定中作为参数被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实施之后检测所述记号图像,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实际地测量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在测量出的间隔与所述预先设定的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测量出的间隔进行所述警告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形成所述清洁图案图像的基准的所述预定的阈值与所述加印印刷时以外的阈值相比设定条件被放宽,
在所述加印印刷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预定的阈值来推测是否需要所述警告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印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在实施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之前实施确认印刷,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记号图像,测量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
8.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搬送部,搬送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像承载体,向由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印刷所述图像;以及
控制部,进行在印刷任务的长度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停止所述印刷任务并在所述像承载体上形成清洁图案图像的控制,
在对印刷有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图像的连续纸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开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来求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在推测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所述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表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所述预定的阈值的警告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号图像的信息针对每个所述印刷任务作为参数被保持在所述印刷任务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号图像的信息在图像形成系统中作为参数被保持。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实施之后检测所述记号图像,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实际地测量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在测量出的间隔与所述预先设定的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测量出的间隔进行所述警告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形成所述清洁图案图像的基准的所述预定的阈值与所述加印印刷时以外的阈值相比设定条件被放宽,
在所述加印印刷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预定的阈值来推测是否需要所述警告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印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在实施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之前实施确认印刷,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记号图像,测量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
15.一种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程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搬送部,搬送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像承载体,向由所述搬送部搬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印刷所述图像,其中,进行在印刷任务的长度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停止所述印刷任务并在所述像承载体上形成清洁图案图像的控制,
在对印刷有表示图像的形成位置的记号图像的连续纸进一步重叠地进行印刷的加印印刷时,在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开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来求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在推测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所述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表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超过所述预定的阈值的警告显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印刷张数×印刷份数的运算,求出所述印刷任务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号图像的信息针对每个所述印刷任务作为参数被保持在所述印刷任务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号图像的信息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作为参数被保持。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具备检测传感器,该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印刷任务的印刷实施之后检测所述记号图像,
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实际地测量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在测量出的间隔与所述预先设定的所述记号图像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测量出的间隔进行所述警告显示。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储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作为形成所述清洁图案图像的基准的所述预定的阈值与所述加印印刷时以外的阈值相比设定条件被放宽,
在所述加印印刷时,根据所述预定的阈值来推测是否需要所述警告显示。
CN201710862521.1A 2016-09-28 2017-09-22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Active CN107870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0149 2016-09-28
JP2016190149A JP6801339B2 (ja) 2016-09-28 2016-09-28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警告表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70534A true CN107870534A (zh) 2018-04-03
CN107870534B CN107870534B (zh) 2020-03-17

Family

ID=6168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62521.1A Active CN107870534B (zh) 2016-09-28 2017-09-22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9913B2 (zh)
JP (1) JP6801339B2 (zh)
CN (1) CN107870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6764B2 (ja) * 2017-07-19 2021-08-2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7147385B2 (ja) * 2018-09-04 2022-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1018319A (ja) * 2019-07-19 2021-02-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3252B2 (ja) * 2019-09-18 2023-10-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7500A (ja) * 2004-09-30 2006-05-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
CN1928729A (zh) * 2005-09-08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8268423A (ja) * 2007-04-18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46906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44462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管理方法
CN103660554A (zh) * 2012-09-05 2014-03-26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60078331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maintenanc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7394A (en) * 1994-11-04 1999-10-19 Roll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nless feeding of web to a utilization device
US6962400B2 (en) * 2002-09-17 2005-11-08 Agfa Gevaert N.V. Sub-dot phase modulation for computer to plate inkjet system
JP5321295B2 (ja) * 2009-07-02 2013-10-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7500A (ja) * 2004-09-30 2006-05-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の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
CN1928729A (zh) * 2005-09-08 2007-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8268423A (ja) * 2007-04-18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46906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介质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44462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管理方法
CN103660554A (zh) * 2012-09-05 2014-03-26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60078331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maintenanc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89545A1 (en) 2018-03-29
CN107870534B (zh) 2020-03-17
JP6801339B2 (ja) 2020-12-16
US10579913B2 (en) 2020-03-03
JP2018054840A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05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警告显示方法
CN10363112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P2485468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image data read from a first confirmation copy as comparison signals for detecting image quality of further copies
CN102608898B (zh) 能够防止清洁过程中的给纸错误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8596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65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方法
US9132661B2 (en) Marking apparatus and color erasing apparatus
CN102785490B (zh) 用于清洁定影装置的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045224B2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dding pattern information to print image based on read pattern information from medium surface for determining if medium is original
US98198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693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4365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2210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1339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JP20131523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34561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632502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4235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CN10652707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90190B (zh) 消除装置、纸张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消除装置
JP52120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36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058126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判定方法
CN1089579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036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