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720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720A
CN107852720A CN201680042105.0A CN201680042105A CN107852720A CN 107852720 A CN107852720 A CN 107852720A CN 201680042105 A CN201680042105 A CN 201680042105A CN 107852720 A CN107852720 A CN 107852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user terminal
usual
shorten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21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2720B (zh
Inventor
武田树
武田一树
内野彻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852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2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1Equali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Abstract

以适合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通信。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下行信号的接收单元、发送上行信号的发送单元、和控制在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定比1ms的第1传输时间间隔(TTI)短的第2传输时间间隔(TTI)。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已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起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高级LTE(也称为LTE Rel.10、11或者12)被规范化,还正在研讨后继系统(也称为LTERel.13等)。
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域化,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合并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被导入。各CC是将LTE 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而构成的。此外,CA中,同一无线基站(eNB:eNodeB)的多个CC被设定给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
另一方面,LTE Rel.12中,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 Group)被设定给用户终端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也被导入。各小区组由至少一个小区(CC)构成。由于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被合并,所以DC也称为Inter-eNB CA等。
此外,LTE Rel.8-12中,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下行(DL:Downlink)传输和上行(UL:Uplink)传输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在时间上切换地进行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的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被导入。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Rel.8“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上这样的现有系统(LTE Rel.8-12)中,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为1ms。TTI也可以称为子帧长度。
另一方面,假定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几十GHz等的高频带上的通信、或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等相对而言数据量小的通信。在这样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担心在使用现有系统的1ms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情况下不能适当地进行通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点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以适合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时间间隔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下行信号的接收单元、发送上行信号的发送单元、和控制在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定比1ms的第1传输时间间隔(TTI)短的第2传输时间间隔(TTI)。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适合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时间间隔(TTI)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常TTI的结构例的图。
图2A及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的结构例的图。
图3A、3B及3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
图4是表示TDD中的UL-DL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1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2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中的DL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3方式所涉及的缩短TTI中的UL信号的配置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LTE Rel.8-12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LTERel.8-12中的TTI(以下、称为通常TTI)具有1ms的时间长度。通常TTI也称为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再者,通常TTI是被进行了信道编码的1数据分组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适配等的处理单位。
如图1所示,下行链路(DL)中为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每时隙7OFDM码元)而构成。各OFDM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码元长度),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存在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码元长度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此外,上行链路(UL)中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每时隙7SC-FDMA码元)而构成。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码元长度),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存在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码元长度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再者,虽未图示,但是在扩展CP的情况下,通常TTI也可以包含12OFDM码元(或者12SC-FDMA码元)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各OFDM码元(或者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被附加16.67μs的扩展CP。
另一方面,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适合于几十GHz等的高频带的无线接口、或分组大小小但是将延迟最小化的无线接口,该分组大小小但是将延迟最小化的无线接口以使得适合于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等相对而言数据量小的通信。
然而,在使用比通常TTI短的时间长度的TTI(以下、缩短TTI)的情况下,由于对于用户终端或无线基站中的处理(例如、编码、解码等)的时间上的裕量增加,所以能够降低处理延迟。此外,在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每单位时间(例如、1ms)能够容纳的用户终端数。
因此,作为分组大小小但是将延迟最小化的无线接口,本发明人想到使用缩短TTI而实现了本发明。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方式控制在下行(DL:Downlink)信号的接收和/或上行(UL:Uplink)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此外,用户终端的一方式设定比1ms的通常TTI(第1传输时间间隔)短的缩短TTI(第2传输时间间隔)。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下,将比通常TTI(1ms)短的时间长度的发送时间单位称为缩短TTI,缩短TTI也可以称为传输时间间隔、发送单位、时间单位等。此外,缩短TTI是被进行了信道编码的1数据分组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适配等的处理单位。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假设缩短TTI在DL中由OFDM码元构成,在UL中由SC-FDMA码元构成,但不限于此。UL的缩短TTI也可以由OFDM码元构成。此外,缩短TTI内,也可以同时存在OFDM码元和SC-FDMA码元。以下,所谓“码元”设为是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的总称。
(缩短TTI的结构例)
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缩短TTI的结构例。图2是表示缩短TTI的结构例的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缩短TTI具有比1ms小的时间长度(TTI长度)。缩短TTI例如也可以是0.5ms、0.2ms、0.1ms等倍数为1ms的TTI长度。由此,能够一边保持与1ms的通常TTI的兼容性,一边导入缩短TTI。
图2A是表示缩短TTI的第1结构例的图。如图2A所示,第1结构例中,缩短TTI由与通常TTI同一数量的码元(这里是14码元)构成,各码元具有比通常TTI的码元长度(=66.7μs)短的码元长度。
如图2A所示,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而缩短码元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沿用通常TTI的物理层信号结构。此外,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的情况下,在缩短TTI中也能够包含与通常TTI相同的信息量(比特量)。另一方面,CP的开销增大,变得不能复用图2A所示的缩短TTI的信号和通常TTI的信号。
此外,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存在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如图2A所示那样缩短码元长度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变得比通常TTI的15kHz宽。若子载波间隔变宽,则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终端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导致的信道间干扰、或用户终端的接收机的相位噪声导致的传输质量劣化。特别地,在几十GHz等高频带中,通过扩宽子载波间隔,能够有效地防止传输质量的劣化。
图2B是表示缩短TTI的第2结构例的图。如图2B所示,第2结构例中,缩短TTI由比通常TTI少的数量的码元构成,各码元具有与通常TTI相同的码元长度(=66.7μs)。例如,图2B中,若假设缩短TTI是通常TTI的一半的时间长度(0.5ms),则缩短TTI由通常TTI的一半的码元(这里是7码元)构成。
如图2B所示,在维持码元长度而削减码元数的情况下,与通常TTI相比能够削减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量(比特量)。因此,用户终端能够以比通常TTI短的时间进行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能够缩短处理延迟。此外,能够在同一CC中复用(例如、OFDM复用)图2B所示的缩短TTI的信号和通常TTI的信号,能够维持与通常TTI的兼容性。
再者,图2A及图2B中示出假定了通常CP的情况(通常TTI由14码元构成的情况)的缩短TTI的例子,但是缩短TTI的结构不限于图2A及2B所示的结构。例如,在扩展CP的情况下,图2A的缩短TTI也可以由12码元构成,图2B的缩短TTI也可以由6码元构成。这样,缩短TTI为比通常TTI短的时间长度即可,缩短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CP长度等也可以是任意的。
(缩短TTI的设定例)
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缩短TTI的设定例。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用户终端中设定通常TTI和缩短TTI双方,使得具有与LTE Rel.8-12的兼容性。图3是表示通常TTI及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此外,图3不过是例示,不限于此。
图3A是表示缩短TTI的第1设定例的图。如图3A所示,通常TTI和缩短TTI在同一CC(频域)内也可以在时间上同时存在。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于同一CC的特定的子帧(或者、特定的无线帧等的特定的时间单位)。例如,图3A中,同一CC内的连续的5个子帧中被设定缩短TTI,其他的子帧中被设定通常TTI。再者,被设定缩短TTI的子帧的数量或位置不限于图3A所示情况。
图3B是表示缩短TTI的第2设定例的图。如图3B所示,也可以将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合并而进行载波聚合(CA)或双重连接(DC)。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给特定的CC(更具体而言,特定的CC的DL和/或UL)。例如,图3B中,特定的CC的DL中被设定缩短TTI,其他CC的DL及UL中被设定通常TTI。再者,被设定缩短TTI的CC的数量或位置不限于图3B所示情况。
此外,在CA的情况下,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给同一无线基站的特定的CC(主(P)小区和/或副(S)小区)。另一方面,DC的情况下,缩短TTI可以被设定给由第1无线基站形成的主控小区组(MCG)内的特定的CC(P小区和/或S小区),也可以被设定给由第2无线基站形成的副小区组(SCG)内的特定的CC(主副(PS)小区和/或S小区)。
图3C是表示缩短TTI的第3设定例的图。如图3C所示,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给DL或UL的任一者。例如,图3C中,TDD系统中,UL被设定通常TTI,DL被设定缩短TTI。
此外,也可以将DL或UL的特定的信道或信号分配(设定)给缩短TTI。例如,也可以是,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被分配给通常TTI,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被分配给缩短TTI。
(缩短TTI的通知例)
在以上这样的缩短TTI的设定例中,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隐式的(implicit)或者显式的(explicit)通知,设定(和/或检测)缩短TTI。以下,关于缩短TTI的通知例,说明(1)隐式的通知的情况、或者通过(2)广播信息或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信令、(3)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4)PHY(Physical)信令的至少之一进行的显式的通知的情况。
(1)在隐式的通知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频带(例如、面向5G的带域、非授权带域等)、系统带宽(例如、100MHz等)、有无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 AssistedAccess))中的LBT(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的应用、被发送的数据的种类(例如、控制数据、语音等)、逻辑信道、传输块、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模式、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等,设定缩短TTI(例如、判断进行通信的小区、信道、信号等是缩短TTI)。
(2)在广播信息或RRC信令(高层信令)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通过广播信息或RRC信令而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的设定信息,从而设定缩短TTI。该设定信息例如表示利用哪个CC和/或子帧作为缩短TTI、以及以缩短TTI发送接收哪个信道和/或信号。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设定信息,半静态(semi-static)地设定缩短TTI。再者,缩短TTI和通常TTI的模式切换可以通过RRC的重构(RRC重设定(RRC Reconfiguration))过程进行,也可以在P小区中通过Intra-cell切换(HO)进行,在S小区中通过CC(S小区)的移除/增加(removal/addition)过程进行。
(3)在MAC信令(L2(Layer 2)信令)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MAC信令,使基于通过RRC信令通知的设定信息而被设定的缩短TTI激活或者去激活(activate或de-activate)。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L2控制信号(例如、MAC控制元素)将缩短TTI激活或者去激活。再者,在S小区中切换缩短TTI和通常TTI的模式的情况下,S小区可以暂时设为被de-activate,也可以视为TA(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计时器已计满。由此,能够设置模式切换时的通信停止期间。
(4)在PHY信令(L1(Layer 1)信令)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PHY信令来调度基于由RRC信令通知的设定信息而被设定的缩短TTI。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基于接收及检测出的L1控制信号(例如、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或者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称为PDCCH/EPDCCH))来检测缩短TTI。
例如,(4-1)用户终端也可以将接收到以缩短TTI发送接收的PDCCH/EPDCCH的TTI识别为缩短TTI。或者,(4-2)用户终端也可以将发送/接收由PDCCH/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调度的PDSCH或者PUSCH的TTI(Scheduled TTI)识别为缩短TTI。或者,(4-3)也可以将发送或者接收对于由PDCCH/EPDCCH(传输的DCI)调度的PDSCH或者PUSCH的送达确认信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的TTI识别为缩短TTI。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状态(例如、Idle(空闲)状态或者Connected(连接)状态)来检测缩短TTI。例如,用户终端在Idle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全部TTI作为通常TTI进行检测。此外,用户终端在Connected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上述的通知例(1)-(4)的至少一个来设定(和/或检测)缩短TTI。
下面,详细说明使用了以上那样的结构(图2)、设定(图3)以及被通知的缩短TTI的无线通信方法。具体而言,说明TDD的情况(第1方式)、DL的情况(第2方式)、UL的情况(第3方式)。第1-第3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至少2个组合使用。
再者,以下,例示缩短TTI为0.5ms(通常TTI的一半)的情况,但是缩短TTI的时间长度不限于此。以下的第1-第3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还能够应用于缩短TTI为0.5ms以外的情况。
(第1方式)
TDD的情况下,使用规定了无线帧内的UL和DL的子帧结构的UL-DL结构(UL-DLconfiguration)。图4是UL-DL结构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通常TTI的情况下,使用UL子帧和DL子帧的分配不同的UL-DL结构#0-#6。至于应用哪个UL-DL结构,通过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或者RRC信令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
图4所示的UL-DL结构#0-#6中,DL子帧(D)和UL子帧(U)之间设置用于DL和UL的切换的特殊子帧(S)。特殊子帧中,最前的规定数的码元用于DL用,保护用的码元随后,剩下的码元用于UL用。再者,图4所示的UL-DL结构不过是例示,不限于此。
以上那样的UL-DL结构#0-#6是假定了通常TTI的UL-DL结构。因此,在TDD中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使用怎样的UL-DL结构成为问题。因此,第1方式中,说明适合于缩短TTI的UL-DL结构。
第1方式中,无线基站也可以通过RRC信令、MAC信令、PHY信令的至少一个将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通知给用户终端。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通过SIB1或RRC信令而从无线基站通知的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来决定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
图5是表示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的第1结构例的图。如图5所示,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也可以是通常TTI的UL-DL结构的相似形状。例如,以通常TTI使用UL-DL结构#2的情况下,缩短TTI中也以与该UL-DL结构#2相同数量以及相同顺序来配置DL子帧、UL子帧以及特殊子帧。另一方面,缩短TTI的UL-DL结构#2的周期缩短为通常TTI的UL-DL结构#2的周期的一半(图5中为5ms)。
这样,第1结构例中,缩短TTI的UL-DL结构由与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相同图案(相同数量以及相同顺序)的缩短TTI构成,且根据通常TTI和缩短TTI的时间长度之比缩短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的周期而构成。因此,能够沿用通常TTI的情况下的DL或者UL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的发送定时、调度的定时。
另一方面,第1结构例中,有时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不一致。例如,图5中,在通常TTI的左起第4个DL子帧中,进行缩短TTI的UL传输。同样地,在通常TTI的左起第3、8个UL子帧中,进行缩短TTI的DL传输。此外,在通常TTI的左起第2、7个特殊子帧的DL码元中,进行缩短TTI的UL传输。现有TDD中,在多个TDD频带间彼此的运用同步而DL和UL的定时对齐的情况下(即同步状态且彼此的UL-DL结构相同的情况下),具有不需要在彼此的频带间插入保护带域(guard band)、频率利用效率高的优势。但是,在导入了图5那样的缩短TTI的情况下,还假定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之间需要保护带域。
因此,第2结构例中,与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相对应地构成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以使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一致。图6是表示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的第2结构例的图。如图6所示,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也可以是下述结构:以与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相同的周期,以使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一致的方式规定了缩短TTI的传输方向。
如图6所示,在通常TTI的左起第4个DL子帧的后半时隙,不进行缩短TTI的UL传输(参照图5),而成为进行缩短TTI的DL传输。同样地,在通常TTI的左起第3、8个UL子帧中,成为进行缩短TTI的UL传输。此外,在通常TTI的左起第2、7个特殊子帧的前半时隙,成为进行缩短TTI的DL传输,在后半时隙,设置用于切换UL/DL的保护期间作为缩短TTI的特殊子帧。
再者,缩短TTI的特殊子帧可以与通常TTI的特殊子帧同样地由DL用的码元、保护用的码元、UL用的码元构成,也可以是与通常TTI的特殊子帧不同的结构。例如,在以相邻的TDD频率同步运用通常TTI的TDD时,能够将缩短TTI的特殊子帧的最后1个或者多个OFDM码元设为UL用的码元,将除此以外的全部OFDM码元设为保护用的码元,以使得不干扰该通常TTI的TDD频率的特殊子帧中包含的DL用的码元、保护用的码元、UL用的码元。缩短TTI的特殊子帧中,还能够将最前的1个或者多个OFDM码元设为DL用的码元,发送PDCCH等L1控制信号。
这样,第2结构例中,缩短TTI的UL-DL结构构成为,以与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相同的周期,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一致。因此,图6中,在同一带域内的相邻载波中运用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的差异导致的干扰(UL-DL干扰)。
图7是表示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的第3结构例的图。图7中,说明在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双方使用TDD的情况下的CA(TDD-TDD CA)(例如、DL-CA)。如图7所示,在通常TTI的P小区中使用UL-DL结构#2的情况下,在缩短TTI的S小区中,使用规定了缩短TTI的传输方向的UL-DL结构,以使得以与该UL-DL结构#2相同的周期,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一致。
如图7所示,在缩短TTI的UL-DL结构被规定使得通常TTI和缩短TTI的传输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在进行半双工(Half-duplex)通信的用户终端(以下、半双工终端)中也能够应用使用了上述的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的TDD-TDD CA。由于半双工终端不同时进行发送、接收,所以能够实现终端的低成本化,并且进行通常TTI和缩短TTI的TDD-TDD CA。
以上的第1方式中,缩短TTI也可以由上述第1结构例(图2A)或者第2结构例(图2B)的任一者构成。此外,第1方式中,图6中说明的缩短TTI的特殊子帧的结构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图5、7等。
(第2方式)
第2方式中,说明使用了DL中的缩短TTI的无线通信方法。第2方式中,假定在同一CC内复用通常TTI和缩短TTI的DL信号的情况。第2方式中,缩短TTI优选由上述第2结构例(图2B)构成。此外,以下,假设DL中的缩短TTI由OFDM码元构成,但不限于此。
<DL信号的配置例>
图8是表示缩短TTI中的DL信号的配置例的图。图8中,假设通常TTI的DL信号和缩短TTI的DL信号被复用(例如、频分复用(FDM))。再者,图8中,例示缩短TTI为0.5ms,且在通常TTI内设置2个缩短TTI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此外,图8所示的DL信号的配置不过是例示,不限于此。
如图8所示,L1/L2控制信号(例如、PDCCH、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的至少一个)被配置(分配、映射)于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中从通常TTI的第1码元开始的、与通常TTI的前半时隙相对应的缩短TTI,以下称为第1缩短TTI)。另一方面,L1/L2控制信号(例如、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之一)未被配置于不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中与通常TTI的后半时隙相对应的缩短TTI,以下称为第2缩短TTI)。
为了得到频率分集效果,PDCCH、PCFICH、PHICH在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中遍布CC的频率整体而被配置。因此,在上述第2缩短TTI中被分配PDCCH、PCFICH、PHICH的情况下,通常TTI的PDSCH的分配受限制。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通过仅在上述第1缩短TTI中分配PDCCH、PCFICH、PHICH,从而简单地使通常TTI及缩短TTI共存。
再者,PCFICH是传输表示对PDCCH分配的码元数的CFI(控制格式指示符(ControlFormat Indicator))的物理信道。此外,PHICH是传输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的物理信道。
另一方面,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以及扩展下行控制信道(EPDCCH)能够配置于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中第1缩短TTI)、和/或、不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中第2缩短TTI)。如图8所示,缩短TTI的PDSCH或EPDCCH被配置于未配置通常TTI的PDSCH或者EPDCCH的频域(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如以上,图8中例示了缩短TTI为0.5ms的情况,但是在缩短TTI为0.5ms以外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应用第2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例如,在缩短TTI为0.2ms的情况下,在通常TTI内设置5个缩短TTI。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相当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的第1个缩短TTI和第2个缩短TTI的第1码元中配置PDCCH、PCFICH、PHICH,在第3-5个缩短TTI中不配置PDCCH、PCFICH、PHICH。
此外,在缩短TTI为0.1ms的情况下,在通常TTI内设置10个缩短TTI。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相当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的第1-3个缩短TTI中配置PDCCH、PCFICH、PHICH,在第4-10个缩短TTI中不配置PDCCH、PCFICH、PHICH。
<接收DL信号时的UE动作>
下面,说明接收以上那样配置的DL信号(例如、L1/L2控制信号(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之一)、EPDCCH、PDSCH)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动作。
用户终端也可以在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中第1缩短TTI)中尝试进行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一个的盲解码,在不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中第2缩短TTI)中不尝试进行盲解码。通过省略未配置PDCCH、PCFICH、PHICH的缩短TTI中的盲解码,能够抑制用户终端的功耗。
此外,也可以是,用户终端根据由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通知的来自无线基站的通知信息,预先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EPDCCH,进行面向通常TTI的EPDCCH或者面向缩短TTI的EPDCCH的任一者的盲解码。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对面向通常TTI的EPDCCH和面向缩短TTI的EPDCCH双方进行盲解码。
在面向通常TTI的EPDCCH和面向缩短TTI的EPDCCH中,可以是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不同,也可以是构成控制信号(例如DCI format)的控制信号元素(CCE)或者扩展控制信号元素(ECCE)的物理资源上的映射图案不同,也可以是解码后进行基于CRC的错误判定时使用的RNTI的值不同。再者,在这些情况下,用户终端通常需要对面向通常TTI的EPDCCH和面向缩短TTI的EPDCCH双方进行盲解码。
此外,也可以是,用户终端根据由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通知的来自无线基站的通知信息,预先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DSCH,进行PDSCH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
或者,也可以通过用于调度PDSCH的PDCCH或者EPDCCH(所传输的DCI),来指定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DSCH。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根据DCI中包含的显式的指示信息,来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DSCH。或者,在由DCI指定了特定的调制/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或者特定的PRB索引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隐式地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DSCH。
(第3方式)
第3方式中,说明使用了UL中的缩短TTI的无线通信方法。第3方式中,假定在同一CC内复用通常TTI和缩短TTI的UL信号的情况。第3方式中,优选缩短TTI由上述第2结构例(图2B)构成。此外,以下,假设UL中的缩短TTI由SC-FDMA码元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上述那样由OFDM码元构成。
<UL信号的配置例>
图9是表示缩短TTI中的UL信号的配置例的图。图9中,假设通常TTI的UL信号和缩短TTI的UL信号被复用(例如、频分复用(FDM))。再者,图9中例示缩短TTI为0.5ms且在通常TTI内设置2个缩短TTI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此外,图9所示的UL信号的配置不过是例示,不限于此。
如图9所示,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能够配置于与通常TTI相对应的全部缩短TTI(例如、图9中与通常TTI的前半时隙相对应的第1缩短TTI、和与后半时隙相对应的第2缩短TTI双方)。如图9所示,缩短TTI的PUSCH被配置(分配、映射)于未配置通常TTI的PUSCH的频域(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此外,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能够配置于与通常TTI相对应的全部缩短TTI(例如、图9的第1缩短TTI和第2缩短TTI双方)。如图9所示,通常TTI的PUCCH在前半时隙和后半时隙跳频到同一CC内的两端。因此,图9中,第1缩短TTI的PUCCH被配置于与通常TTI的后半时隙的PUCCH同一频域(PRB),第2缩短TTI的PUCCH被配置于与通常TTI的前半时隙的PUCCH同一PRB。
再者,图9不过是例示,通常TTI及缩短TTI中的PUCCH的配置不限于此。此外,图9中没有对缩短TTI的PUCCH进行跳频,但是也可以进行跳频。
此外,上行传播质量的测量用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被配置于与通常TTI的最终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9的第2缩短TTI)。另一方面,SRS未被配置于不与通常TTI的最终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9的第1缩短TTI)。这是由于,SRS在通常TTI的最终码元中遍布CC的频率整体而被配置。
如以上,图9中例示了缩短TTI为0.5ms的情况,但是在缩短TTI为0.5ms以外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应用第3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
<发送UL信号时的UE动作>
下面,说明发送如以上那样配置的UL信号(例如、PUSCH、PUCCH、SRS)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动作。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根据由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通知的来自无线基站的通知信息,预先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USCH,进行PUSCH的发送处理(例如、编码、调制等)。
或者,也可以通过用于调度PUSCH的PDCCH或者EPDCCH(所传输的DCI),指定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USCH。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根据DCI中包含的显式的指示信息,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USCH。或者,在由DCI指定了特定的调制/编码方式(MCS)或者特定的PRB索引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隐式地检测是通常TTI和缩短TTI中的哪一个的PUSCH。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为PUSCH用设定缩短TTI,为PUCCH用设定通常TTI。如图9所示,通常TTI的PUCCH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对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分配相当1ms的充分的无线资源,进而应用跳频,所以能够维持覆盖范围。此外,在对PUCCH使用通常TTI的情况下,能够对被设定了缩短TTI的用户终端、和未被设定缩短TTI的用户终端(即、仅能够利用通常TTI的用户终端)进行频率复用。
此外,在PUSCH和PUCCH冲突,而用PUSCH发送UCI(UCI on PUSCH)的情况下,若用户终端为PUSCH用设定了缩短TTI,则也可以用该缩短TTI的PUSCH来发送(捎带(Piggyback))UCI。在该情况下,由于用户终端仅用缩短TTI发送(不用通常TTI发送)PUSCH,所以无线基站能够省略通常TTI的盲解码。再者,在该情况下,怎样将UCI捎带(Piggyback)到用缩短TTI发送的PUSCH成为问题。例如,能够将UCI映射到缩短TTI的PUSCH中包含的参考信号(DMRS)的周边,相应地将PUSCH中包含的UL-SCH进行速率匹配或者截删。
或者,在UCI on PUSCH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即使为PUSCH用设定了缩短TTI,也可以回退到通常TTI的PUSCH而用通常TTI的PUSCH将UCI发送(捎带(Piggyback))。在该情况下,由于用户终端根据有无PDSCH的分配(DL许可),切换缩短TTI和通常TTI,所以无线基站通过防备用户终端能够正确地检测出DL许可的情况和未能正确地检测的情况双方,进行假定了通常TTI和缩短TTI各自的PUSCH的盲解码,从而能够正确地检测PUSCH。另一方面,由于能够以通常TTI发送UCI,所以能够沿用现有的LTE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保持覆盖范围。
此外,用户终端通过通常TTI的最终码元、或者与通常TTI的最终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9的第2缩短TTI)的最终码元来发送SRS。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再者,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了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再者,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称为SUPER 3G、LTE-A(高级LTE(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配置于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宏小区C1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及无线基站12双方连接。假定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而同时使用利用了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者DC。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使用带宽窄的载波(称为现有载波、Legacy carrier)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再者,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符合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再者,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
再者,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归属eNode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可以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在下行链路中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连接),在上行链路中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连接)。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彼此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再者,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组合,也可以在上行链路中使用OFDMA。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被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用于DCI等的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USCH或PUCCH,传输包含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再者,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包含1个以上的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被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而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对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高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对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了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符合CPRI(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的无线基站10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再者,图12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设为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2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例如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下行信号的生成、或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信号的映射、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20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下行(DL)信号的发送控制(例如、调制方式、编码率、资源分配(调度)等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用户终端20的载波聚合(CA)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使得基于从用户终端20报告的CSI等来决定CA的应用/CC数的变更等,生成表示该应用/变更的信息。再者,表示该应用/变更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于被高层信令通知的控制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在DL信号的接收和/或UL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设定1ms的通常TTI和/或比通常TTI短的缩短TTI。缩短TTI的结构例及设定例与参照图2及3说明的一样。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对用户终端20通过(1)隐式的通知、或者由(2)RRC信令、(3)MAC信令、(4)PHY信令的至少一个进行的显式的通知,从而对缩短TTI的设定进行指示。
第1方式中,控制单元301进行TDD的UL-DL结构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决定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通过RRC信令、MAC信令、PHY信令的至少一个通知给用户终端20。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决定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通过SIB1或RRC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20。在该情况下,表示缩短TTI和/或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的发送信号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映射单元303映射到无线资源上,经由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与图5-7中说明的一样。
第2方式中,控制单元301控制缩短TTI和/或通常TTI中的DL信号的分配(映射)。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映射单元303,使得将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一个分配给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的第1缩短TTI)。另一方面,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映射单元303,使得不将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一个分配给不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的第2缩短TTI)。
此外,第2方式中,控制单元301控制映射单元303,使得将PDSCH及EPDCCH分配给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的第1缩短TTI)和/或不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的第2缩短TTI)。这样,PDSCH及EPDCCH还能够分配给图8的第2缩短TTI。
第3方式中,控制单元301控制缩短TTI和/或通常TTI中的UL信号的分配(映射)。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使得生成将PUSCH和/或PUCCH分配给与通常TTI相对应的全部缩短TTI(例如、图9的第1及第2缩短TTI)的任一者的分配信息(UL许可)。该分配信息被通过PDCCH/EPDCCH发送到用户终端20。
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含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由上述的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控制信息)或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上述的DCI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
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有关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再者,图14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假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4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例如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或映射单元403进行的信号的映射、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
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在下行(DL)信号的接收和/或上行(UL)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设定1ms的通常TTI和/或比通常TTI短的缩短TTI。缩短TTI的结构例及设定例与参照图2及3说明的一样。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1)隐式的通知、或者由(2)RRC信令、(3)MAC信令、(4)PHY信令的至少一个进行的显式的通知,而对缩短TTI进行设定(检测)。
第1方式中,控制单元401控制TDD的UL-DL结构。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定通过来自无线基站10的RRC信令、MAC信令、PHY信令的至少一个予以通知的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从无线基站10通过SIB1或RRC信令予以通知的通常TTI用的UL-DL结构,对缩短TTI用的UL-DL结构进行设定。缩短TTI的UL-DL结构与图5-7中说明的一样。
第2方式中,控制单元401控制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码、解调等)。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在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的第1缩短TTI)中进行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一个的盲解码。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在不与通常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8的第2缩短TTI)中不进行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一个的盲解码。
此外,第2方式中,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将面向通常TTI的EPDCCH或者面向缩短TTI的EPDCCH的任一者盲解码。或者,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将面向通常TTI的EPDCCH以及面向缩短TTI的EPDCH双方盲解码。
此外,第2方式中,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CI),检测面向通常TTI的PDSCH或者面向缩短TTI的PDSCH的任一者。
第3方式中,控制单元401控制UL信号的发送处理(例如、编码、调制等)。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CI),检测面向通常TTI的PUSCH或者面向缩短TTI的PUSCH的任一者。
此外,第3方式中,控制单元401也可以为PUSCH用设定缩短TTI,为PUCCH用而设定通常TTI。此外,在用PUSCH发送UCI并且为PUSCH用设定了缩短TTI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可以用该缩短TTI的PUSCH发送UCI,也可以回退到通常TTI的PUSCH而用通常TTI的PUSCH发送UCI。
此外,第3方式中,控制单元401也可以用通常TTI的最终码元、或者与通常TTI的最终码元相对应的缩短TTI(例如、图9的第2缩短TTI)的最终码元来发送SRS。
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包含上行数据信号、上行控制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包含UCI(HARQ-ACK、CQI、SR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号(PUC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UL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上,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包含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由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等高层信令通知的控制信息、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单元。
测量单元405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测量信道状态,将测量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再者,也可以对每个CC进行信道状态的测量。
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再者,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及软件的任意的组合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特别地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由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有线或者无线连接而由这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包含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和保持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实现。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发挥作用。
这里,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含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也可以通过二者的组合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用户终端整体。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读出到存储器,遵循它们执行各种处理。
这里,该程序是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动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在处理器上进行动作的控制程序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此外,软件、命令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同轴线缆、光纤、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再者,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用绝对值表示,也可以用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表示,也可以用相对应的其他信息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用索引予以指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遍及上述的说明整体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chip)等也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与执行相伴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实施。或者,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高级LTE(LTE-Advanced))、SUPER 3G、高级IMT(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Mobile Broadband))、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的适当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扩展了的下一代系统。
只要不矛盾,则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图、流程图等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就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而言,以例示的顺序揭示了各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揭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实施,而不脱离由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7月17日申请的特愿2015-143157。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信号;
发送单元,发送上行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在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
所述控制单元设定比1ms的第1传输时间间隔(TTI)短的第2传输时间间隔(TT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TTI包含与所述第1TTI相同数量的码元,
所述第2TTI的各码元的时间长度比所述第1TTI的各码元的时间长度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TTI包含比所述第1TTI少的数量的码元,
所述第2TTI的各码元的时间长度与所述第1TTI的各码元的时间长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时分双工(TDD)中使用所述第2TTI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设定所述第2TTI用的上行-下行结构,
所述第2TTI用的上行-下行结构以所述第1TTI用的上行-下行结构的相似形状构成、或者与所述第1TTI用的上行-下行结构相对应地构成以使得所述第1TTI和所述第2TTI的传输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号包含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单元在与所述第1TTI的第1-第3码元相对应的第2TTI中对PDCCH、PCFICH、PHICH的至少一个进行盲解码。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号包含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对面向所述第1TTI的EPDCCH或者面向所述第2TTI的EPDCCH的任一者进行盲解码、或者对面向所述第1TTI的EPDCCH以及面向所述第2TTI的EPDCH双方进行盲解码。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信号包含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CI),检测是面向所述第1TTI的PDSCH或者面向所述第2TTI的PDSCH的哪一个。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信号包含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通知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CI),检测通过DCI调度的PUSCH是面向所述第1TTI的PUSCH或者面向所述第2TTI的PUSCH的哪一个。
9.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信号;
接收单元,接收上行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发送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接收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
所述控制单元设定比1ms的第1传输时间间隔(TTI)短的第2传输时间间隔(TTI)。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下行信号的步骤;
发送上行信号的步骤;以及
控制在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步骤,
设定比1ms的第1传输时间间隔(TTI)短的第2传输时间间隔(TTI)。
CN201680042105.0A 2015-07-17 2016-07-06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852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3157 2015-07-17
JP2015143157 2015-07-17
PCT/JP2016/069967 WO2017014048A1 (ja) 2015-07-17 2016-07-06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720A true CN107852720A (zh) 2018-03-27
CN107852720B CN107852720B (zh) 2022-08-30

Family

ID=57833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2105.0A Active CN107852720B (zh) 2015-07-17 2016-07-06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3304B2 (zh)
EP (1) EP3297368A4 (zh)
JP (1) JP6878278B2 (zh)
CN (1) CN107852720B (zh)
WO (1) WO201701404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8275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频带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2205047A (zh) * 2018-03-30 2021-0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12385190A (zh) * 2018-05-11 2021-02-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13170430A (zh) * 2018-09-28 2021-07-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6003B (zh) * 2015-08-11 2022-04-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6664702B (zh) * 2015-08-12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06127B (zh) * 2015-09-0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873420B2 (en) * 2015-10-07 2020-12-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data transmission
EP3402270A4 (en) * 2016-02-01 2019-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formation
US10608806B2 (en) * 2016-03-04 2020-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hort TTI within special subframes of T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714325B (zh) * 2016-03-15 2019-04-05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Tti可变的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7195172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frame selection for introducing short ttis in tdd
WO2018014306A1 (zh) * 2016-07-21 2018-0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182452B2 (en) * 2016-08-11 2019-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432387B2 (en) * 2016-09-26 201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US10841954B2 (en) 2017-01-13 2020-11-17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of handl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0383142B2 (en) * 2017-01-13 2019-08-13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ports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JP6914341B2 (ja) * 2017-02-03 2021-08-04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ショートttiのための動的なmcsオフセット
US10251200B2 (en) 2017-02-06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collisions between legacy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communications and shortened TTI communications
CN108632191B (zh) * 2017-03-24 2022-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11497007B2 (en) * 2017-05-05 2022-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transport block size scaling in low latency systems
US10554448B2 (en) * 2017-08-10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cheduling of data patterns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CN109391442B (zh) * 2017-08-11 2020-1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742794A4 (en) * 2018-01-19 2021-09-0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EP3836702A4 (en) * 2018-08-10 2022-03-23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US11937244B2 (en) * 2018-09-28 2024-03-19 Telefonaktiebolag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nlicensed operation
US10805942B1 (en) * 2019-06-10 2020-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s of user equipment that support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lengths
JP6837114B2 (ja) * 2019-09-30 2021-03-03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方法及び端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0098A (zh) * 2006-05-01 2009-07-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可变传输时间间隔长度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基站装置
CN101507344A (zh) * 2006-08-22 2009-08-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US20110032894A1 (en) * 2008-02-29 2011-02-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40328260A1 (en) * 2013-02-26 2014-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7588B2 (ja) * 2008-06-23 2013-01-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6789211B2 (ja) * 2014-09-08 2020-11-2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異なる送信時間間隔(tti)持続時間により動作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6072843A (ja) * 2014-09-30 2016-05-09 Kddi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128993B2 (en) * 2015-05-29 2018-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daptive frame structur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0098A (zh) * 2006-05-01 2009-07-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可变传输时间间隔长度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基站装置
CN101507344A (zh) * 2006-08-22 2009-08-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US20110032894A1 (en) * 2008-02-29 2011-02-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40328260A1 (en) * 2013-02-26 2014-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EVA UIHETKANGAS等: "On the Flexible 5G Dense Deployment Air Interface for Mobile Broadband", 《2014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5G FOR UBIQUITOUS CONNECTIVITY (5GU)》 *
ERICSSON: "R2-152415:Areas for reducing latency", 《3GPP TSG-RAN WG2 #90》 *
SIEMENS: "R1-050601 "EUTRAN TTI Length"", 《3GPP TSG RAN WG1 AD HOC ON LTE》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5047A (zh) * 2018-03-30 2021-0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12385190A (zh) * 2018-05-11 2021-02-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13170430A (zh) * 2018-09-28 2021-07-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3170430B (zh) * 2018-09-28 2024-03-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WO2020108275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频带指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4048A1 (ja) 2017-01-26
JP6878278B2 (ja) 2021-05-26
EP3297368A4 (en) 2019-01-30
EP3297368A1 (en) 2018-03-21
CN107852720B (zh) 2022-08-30
US20180199322A1 (en) 2018-07-12
JPWO2017014048A1 (ja) 2018-06-14
US10743304B2 (en)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272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6404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063736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605327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0843231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5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21141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640A (zh)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03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9638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69164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5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0290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0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7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6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70275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3488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31903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