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6011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26011A CN107926011A CN201680047725.3A CN201680047725A CN107926011A CN 107926011 A CN107926011 A CN 107926011A CN 201680047725 A CN201680047725 A CN 201680047725A CN 107926011 A CN107926011 A CN 1079260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interval
- community
- downlink
- uplink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00064317 Arabidopsis thaliana DTX4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760764 Homo sapiens 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000760781 Homo sapiens 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24579 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24578 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0346 Antigen peptide transport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0343 Antigen peptide transporter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652570 Homo sapiens Antigen peptide transport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652582 Homo sapiens Antigen peptide transporter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080484 Homo sapiens DNA replication complex GINS protein PSF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36065 Homo sapiens DNA replication complex GINS protein PSF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18494 Homo sapiens Pro-MCH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90074 Homo sapiens Small nuclear protein PRAC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3721 Pro-MCH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38935 Senecio crassissim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4766 Small nuclear protein PRAC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包含应用了现有系统中未予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CC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通信。一种用户终端,与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的时间区间的第一小区以及以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第二小区进行通信,具备:发送单元,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中的通信,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已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研讨称为LTE-Advanced的LTE后续系统(也称为LTE-A),作为LTE Rel.10~12成为规范。
LTE Rel.10~12的宽带域化技术之一是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根据CA,能够将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而用于通信。CA中的基本频率块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相当于LTE Rel.8的系统带域。
此外,LTE Rel.12中,为了流量及干扰控制,支持eIMTA(增强的干扰抑制与流量自适应(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 Adaptation))。eIMTA是在时分复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中无线基站基于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的各流量而动态地控制时间资源的技术。因此,eIMTA也称为动态TDD(Dynamic TDD)。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LTE Rel.12中使用的eIMTA中,通过从预先决定的多个的TDD的UL-DL结构(Config.(设定(Configuration)))之中选择将要利用的UL-DL结构,从而控制时间资源。另一方面,LTE Rel.13中导入的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或LTERel.14以后,正在研讨上述的UL-DL结构的运行不受制约的、能够将无线资源作为DL或UL而灵活利用的Flexible duplex(灵活双工)的导入。
LAA中,考虑在发送信号前应用载波监听(LBT(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Talk))、也称为CCA(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历来的LTE系统中,由于信号的分配是以子帧单位进行的,所以存在信号的发送基于载波监听的定时而发生时滞的可能性。为了抑制该时滞,作为新的资源分配方法,正在研讨部分子帧(PS:PartialSubframe)、或浮动子帧(FS:Floating Subframe)的导入。这里,部分子帧和浮动子帧是以比子帧更短的时间单位将信号分配给无线资源的资源分配方法。
Rel.13以后的LTE中,正在研讨对应用了上述的灵活双工、或部分子帧、浮动子帧等现有系统中未予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小区(CC)进行CA而通信。
但是,例如,在对应用了TDD的CC、和应用了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CC进行CA的情况下,难以直接应用现有系统中的eIMTA控制。例如,现有系统的CA(带间TDDCA(Inter-band TDD CA))中,以下述情况为前提来构成系统:用户终端不能以同一子帧的不同频率(小区、或者CC)同时执行下行信号的接收以及上行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对各CC设定的UL-DL结构是已知的。因此,在将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于CC的情况下,存在不能适当地控制通信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包含应用了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CC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是与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的时间区间的第一小区以及以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第二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发送单元,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中的通信,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包含应用了现有系统中未予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CC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 Rel.13中研讨的载波聚合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eIMTA中能够利用的TDD的UL-DL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Rel.12中的TDD的CA中的子帧的调度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应用了灵活双工的子帧中的UL信号和DL信号的资源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5A是表示部分子帧的OFDM码元上的资源配置的一例的图,图5B是表示浮动子帧的OFDM码元上的资源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
图8A是LAA中引入了部分子帧的情况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图8B是LAA中引入了浮动子帧的情况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
图9A是LAA中引入了部分子帧的情况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图9B是LAA中引入了浮动子帧的情况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LTE的后继系统(LTE Rel.10~12)中的CA中,对每用户终端能够设定的CC数量被限制为最大5个。另一方面,正在研讨在作为LTE的进一步的后继系统的LTE Rel.13以后,缓和对每用户终端能够设定的CC数量的限制,设定6个以上的CC(小区)的扩展载波聚合(也称为CA enhancement(CA增强)、enhanced CA(增强CA)等)。
图1是表示LTE Rel.13中被研讨的载波聚合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扩展CA中,例如设想捆绑32个分量载波。该情况下,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能够利用最大为640MHz(20MHz×32)的带宽进行通信。通过使用扩展CA,更灵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得以实现。
LTE Rel.12中,为了流量及干扰控制,支持eIMTA。eIMTA是在时分复用(TDD)方式中动态地控制时间资源的技术,也称为动态TDD(Dynamic TDD)。以下,概略说明LTE Rel.12的eIMTA的控制方法。
eIMTA中,通过对每小区动态地变更TDD的UL-DL结构(UL-DL Config.),从而能够降低小区间干扰。图2是表示eIMTA中能够利用的TDD的UL-DL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中,“D”表示DL子帧,“U”表示UL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特殊子帧由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保护间隔(Guard Period)、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构成。eIMTA中,能够利用例如图2所示那样的、UL/DL子帧的比率不同的帧结构(UL-DL结构0~6)。各UL-DL结构由用子帧号(SF#:SubFrame Number)0-9指定的10子帧构成。另外,UL-DL结构也可以称为UL/DL结构。
用户终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动态地设定(或者重新设定、更新)应用eIMTA的TDD小区的UL/DL比率。例如,无线基站根据图2的TDD UL-DL结构,通过PDCCH对用户终端动态地信令通知将要使用的UL-DL结构的号(例如、0~6)(动态变更信令)。CA的情况下,能够按载波不同的各小区(CC),独立地变更UL/DL比率。
动态变更信令通过包含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予以通知。此外,动态变更信令的通知之前,无线基站(eNB:evolved Node B)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关于特定的服务小区而对用户终端(UE:用户装置(UserEquipment))通知用于接收动态变更信令的信息。
此外,带间TDD CA(Inter-band TDD CA)中,规定表示用户终端能否用同一子帧进行下行信号(DL信号)的接收和上行信号(UL信号)的发送的能力信息(能力(Capability))。能力被从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报告。例如,作为能力,规定SimultaneousRx-TX Capability(同时发送-接收能力),表示该用户终端在TDD中可能的操作。
同时发送-接收能力为真(True)的情况下,被进行了CA的多个CC间,能够不受制约地运用不同的UL-DL结构。即,容许被进行了CA的多个CC间UL和DL不同的运行,UL-DL结构的运行不会特别地受到制约。
另一方面,同时发送-接收能力为假(False)的情况下,被进行了CA的多个CC间的UL-DL结构的运行发生限制。具体而言,不同的CC间,DL和UL重叠时、即不同CC间的同一子帧(SF)号中DL和UL重复的情况下,Pcell(主小区)的操作被优先。
使用图3说明具体的操作。图3中,示出使用TDD的Pcell和Scell(副小区)被进行了CA的情况下的、各CC的子帧的资源配置的一例。图3中,示出Pcell中应用UL-DL结构、Scell中应用UL-DL结构#5的情况(参照图2)。因此,Pcell和Scell中,各子帧的通信方向的一部分不同。例如,SF#3以及SF#8中,Pcell为U、Scell为D,SF#6中,Pcell为S、Scell为D。
如SF#3、SF#8所示,Pcell为UL的子帧中,即使是Scell为DL的子帧,用户终端也可以不进行接收操作。此外,如SF#6所示,Pcell为特殊子帧、Scell为DL的子帧中,用户终端也可以不进行接收操作。此外,如图6所示,Pcell为特殊子帧、Scell为DL的子帧中,用户终端也可以不进行Scell中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或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M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的接收操作。此外,如SF#6所示,用户终端在Scell的特殊子帧上与Pcell的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重叠(交叠)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中也可以不进行接收操作。另外,图3中未示出,但在Pcell为DL的子帧中,即使是Scell为UL的子帧,用户终端也可以不进行发送操作。
在此,Rel.13 LAA以及Rel.14以后被研讨的5G中,存在导入面向新的子帧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即灵活双工的可能性。灵活双工是上述的UL-DL结构的运行不受制约的、能够将无线资源作为DL或UL灵活地利用的分配方法。具体而言,灵活双工关于某个CC的特定的无线资源不严密地规定用于DL还是用于UL。即,能够根据流量或(信道状态等的)周围的环境条件设定DL子帧或UL子帧,并灵活地利用。由此,关于某个子帧(频域),能够仅利用DL、仅利用UL、以任意的比率(DL为主(DL-heavy)/UL为主(UL-heavy))利用DL和UL,能够应对信道状态的变化(参照图4)。
然而,Rel.13 LTE的LAA中使用的非授权带域中,由于与其他运营商的LTE、Wi-Fi(注册商标)或者其他系统共存,所以需要干扰控制功能。因此,在使用载波监听(也称为对话前监听(LBT:Listen Before Talk)、空闲信道评估(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等)预先测量了信道的空闲状态的基础上进行信号的发送。
因此,非授权带域中运行LTE/LTE-A的系统(例如、LAA系统)中,也正在研讨通过在发送信号前使用载波监听从而进行同一频率内的干扰控制。在设定载波监听的载波中,设想多个系统中的无线基站或用户终端共享地利用同一频带。应用载波监听的小区可以是具有能够被确定为不需要许可的非授权带域的频带号的频带,还能够设为在任意的频率进行载波监听。基站进行载波监听的小区与通常的LTE小区不同,信号有无可根据其他系统或相邻小区的通信状况等而变化。因此,优选将基站在该小区中进行载波监听这样的信息通知给在该小区中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关于用户终端进行载波监听的小区也是同样的,期望从基站通知用于识别用户终端应进行载波监听的小区的信息。
通过使用载波监听,能够避免LAA和Wi-Fi之间的干扰、LAA系统间的干扰等。此外,即使在独立地进行能够连接到运行LAA系统的各运营商的用户终端的控制的情况下,通过载波监听,也能够降低干扰,而不需要掌握各自的控制内容。
例如,LTE系统中应用LBT的情况下,发送点(LTE-U基站和/或用户终端)在非授权带域中发送UL信号和/或DL信号前进行监听(载波监听、LBT、CCA)。然后,没有检测到来自其他系统(例如、Wi-Fi)、或其他LAA的发送点的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在非授权带域中执行通信。
在通过LBT测量出的接收功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发送点判断为信道是空闲状态(LBT-idle)而进行发送。这里,所谓“信道是空闲状态”,换言之,指信道没有被特定的系统占用,也称为信道是空闲的、信道是净空的、信道是空的、等等。
这样的载波监听后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如何开始发送成为问题。现有的LTE系统中,按每个子帧进行发送的控制。因此,载波监听的结果,不能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等待发送开始,直到子帧边界为止。因此,再次的载波监听的结果,即使是能够发送的情况下,也设想基于载波监听的定时而等待最大1ms发送的情况。另一方面,无线LAN中,进行最短16μs间隔的发送操作。因此,还设想下述情况:发送等待中允许对信道的中断,即便进行了载波监听也可占用信道,不能发送信号。
为了防止这样的对信道的中断,需要在LBT_Idle结束后立即发送信号,而不是等待发送开始,直到子帧边界为止。可是,接收从子帧的中途起发送的信号(例如、L1/L2控制信号或者DL数据信号)、或者从子帧的中途起发送信号(例如、L1/L2控制信号或者UL数据信号)的机制在LTE中未予规定。
因此,作为用于即使是在子帧的中途也实现信号的发送的资源分配方法,正在研讨诸如部分子帧(Partial Subframe)、或浮动子帧(Floating Subframe)这样的新的资源分配方法的导入。图5中示出部分子帧、或浮动子帧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上的配置的一例。如图5所示,部分子帧或浮动子帧中,进行与现有的常规子帧(Normal Subframe)不同的无线资源分配。
部分子帧规定从子帧的中途起开始发送接收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等。图5A中示出部分子帧占用7OFDM码元的情况下,但部分子帧的OFDM码元长度不限于此。部分子帧可取1OFDM码元-14OFDM码元为止的大小。这样,通过规定部分子帧,从而在载波监听之后,能够以比常规子帧更高精度(例如66μs程度的粒度(精度))占用信道。
浮动子帧从子帧的中途起发送接收相当于1子帧的数据。例如,可以使PDSCH/PUSCH等延迟(时间偏移)相当于使发送延迟了的量而进行发送,也可以通过使从子帧的中途起开始了发送接收的PDSCH/PUSCH等Modulo(取模),从而发送接收相当于1子帧(相当于14OFDM码元)的DL/UL数据。这样规定了应用取模的浮动子帧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能够使发送PDCCH的OFDM码元的定时与常规子帧一致。
这样,除以往的常规子帧以外,还导入部分子帧或浮动子帧,从而在LAA中,能够在应用了载波监听的发送操作时抑止其他装置引起的中断。
如上述,Rel.13以后的LTE中,正在研讨对应用了上述的灵活双工、或部分子帧、浮动子帧等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小区(CC)进行CA而进行通信。例如,正在研讨在使用了多个CC的CA中,将现有的LTE的TDD小区应用于Pcell、将灵活双工小区(或者非授权带域)应用于Scell。
但是,在对应用了TDD的CC和应用了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CC进行CA的情况下,难以直接应用现有系统中的eITMA控制。例如,现有系统的CA(带间TDD CA)中,以下述情况为前提构成系统:用户终端不能以同一子帧的不同频率(小区、或者CC)同时执行下行信号的接收以及上行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即、同时发送-接收能力为真(False)的情况下),对各CC设定的UL-DL结构是已知的。因此,将现有系统中未予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应用于CC的情况下,存在不能适当地控制通信的顾虑。
因此,本发明人关注到,相对于Pcell中的通信方向(上行方向或者下行方向),Scell中的通信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可成为小区间干扰等的原因。然后,发现限制与Pcell中的通信方向相反的通信方向的Scell的通信有助于小区间干扰的降低、或通信效率的提高,想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核心在于,用户终端中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Pcell(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Scell(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另一方面,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Pcell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根据Pcell的通信方向,Scell中的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被限制。由此,即使是通信方向在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Scell中执行成为小区间干扰等的原因的通信。其结果,即使在包含应用了在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的CC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用户终端与多个无线基站形成的小区之间应用载波聚合(CA)而执行上行链路通信及下行链路通信的情况。此外,设用户终端不具有用同一子帧进行下行链路(DL)信号的接收和上行链路(UL)信号的发送的能力。即,设从用户终端发送到无线基站的能力信息(同时发送-接收能力)为假(False)。或者,组合了非授权带域的小区和授权带域的小区的CA中,也可以规定表示不具有用同一子帧进行下行链路(DL)信号的接收和上行链路(UL)信号的发送的能力的新的能力信息,设其为假(False)。
另外,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说明对Pcell应用了TDD的UL-DL结构#1的情况。但是,关于对Pcell应用的TDD的UL-DL结构#1,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对Pcell应用UL-DL结构#0、#2-#6等。
此外,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Pcell及Scell各自被配置1个的情况。但是,关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Scell的数量,不限定于此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还可以设想配置Pcell和2个以上Scell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Pcell中通过UL-DL Config.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另一方面Scell中在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Scell中的资源配置。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同一通信方向(上行方向或者下行方向)的信号连续的区间或者不进行通信的区间定义为1个时间区间。例如,Pcell中,由下行链路的信号连续的SF#0以及SF#1的一部分(DwPTS)构成1个时间区间TDP1。此外,由上行链路的信号连续的SF#1的一部分(UpPTS)、SF#2以及SF#3构成1个时间区间TDP2。进一步,由不进行通信的SF#1的一部分(保护间隔)构成1个时间区间TDP3。另外,关于时间区间,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
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与Pcell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1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限制上行链路的通信(UL不可)。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以使在该时间区间TDS1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该时间区间TDS1中也可以不进行Scell的任意的子帧中包含的OFDM码元的发送。
同样,在与Pcell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2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限制下行链路的通信(DL不可)。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以使在该时间区间TDS2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该时间区间TDS2中也可以不进行Scell的任意的子帧中包含的OFDM码元的接收。
这样,通过控制Scell中的用户终端的发送接收操作,根据Pcell的通信方向而限制Scell中的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由此,即使在Scell中通信方向被以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Scell中执行成为小区间干扰等的原因的通信。其结果,即使是包含应用了现有系统中未规定的资源分配方法(例如、灵活双工、或部分子帧、浮动子帧)的CC而执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与Pcell中的不进行通信的时间区间TD3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限制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设想在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不使用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由此,能够避免与Pcell的不进行通信的时间区间TDP3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其结果,能够简化用户终端中的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Pcell中通过UL-DL Config.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的时间区间,另一方面Scell中应用灵活双工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Scell的资源配置。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
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与Pcell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1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仅容许下行链路的通信。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设想该时间区间TDS1仅用于下行链路的通信,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得不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同样,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与Pcell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2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仅容许上行链路的通信。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设想该时间区间TDS2仅用于上行链路的通信,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得不进行质量测量操作或控制信号接收操作等下行链路接收关联操作。
这样,用户终端能够根据Pcell的通信方向而设想Scell中能够使用的通信方向。因此,即使在通信方向以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Scell中能够执行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通信的时间区间。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活用Scell的无线资源进行通信。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上行链路的通信被限制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下行链路的通信被限制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这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被限制,这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Pcell中通过UL-DL Config.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另一方面Scell中应用LAA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Scell中的资源配置。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特别地,图8A中示出LAA中引入部分子帧的情况,图8B中示出LAA中引入浮动子帧的情况。另外,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在Scell中的信号发送前进行载波监听,从而进行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的确认。
第三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受控制以使得在上行链路的通信被限制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受控制以使得在下行链路的通信被限制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这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被限制,这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进一步,在与Pcell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1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容许下行链路的通信,在与Pcell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2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容许上行链路的通信,这与第二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8A中示出对与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3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3配置了部分子帧(PSF1、PSF2)的情况。另外,PSF1是下行链路的部分子帧,PSF2是上行链路的部分子帧。此外,图8B中,示出对与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3对应的时间区间配置浮动子帧(FSF1),跨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1及时间区间TDP2配置浮动子帧(FSF2、FSF3)的情况。另外,FSF1以及FSF3是下行链路的浮动子帧,FSF2是上行链路的浮动子帧。
如上述,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被限制。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设想对包含Scell的时间区间TDS3的时间区间不调度部分子帧(PSF1、PSF2)或浮动子帧(FSF1)。由此,即使在部分子帧或浮动子帧被导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与Pcell的不进行通信的时间区间TDP3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3中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化用户终端中的处理并限定进行发送接收操作的时间区间,从而降低功耗。
此外,如上述,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仅容许下行链路的通信。另一方面,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仅容许上行链路的通信。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设想不会跨Scell的时间区间TDS1及时间区间TDS2而调度浮动子帧(FSF2、FSF3)。由此,即使在部分子帧或浮动子帧被导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包含Pcell的通信方向切换的定时的时间区间中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化用户终端中的处理并限定进行发送接收操作的时间区间,从而降低功耗。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Pcell中通过UL-DL Config.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另一方面Scell中应用LAA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的Scell中的资源配置。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Pcell及Scell的资源配置的说明图。特别地,图9A中示出LAA中引入部分子帧的情况,图9B中示出LAA中引入浮动子帧的情况。另外,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在Scell中的信号发送之前进行载波监听,从而进行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的确认。
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与Pcell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1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仅容许下行链路的通信,在与Pcell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TDP2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仅容许上行链路的通信,这与第二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9A中,示出对与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1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配置部分子帧(PSF11、PSF12)、对与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2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配置部分子帧(PSF13)的情况。另外,PSF11及PSF12是下行链路的部分子帧,PSF13是上行链路的部分子帧。此外,图9B中,示出对与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1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1配置浮动子帧(FSF11、FSF13)、对与Pcell中的时间区间TDP2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TDS2配置浮动子帧(FSF12、FSF14)的情况。另外,FSF11及FSF13是下行链路的浮动子帧,FSF12及FSF14是上行链路的浮动子帧。
如上述,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容许下行链路的通信。因此,用户终端必须能够接收Scell的时间区间TDS1中被调度的部分子帧(PSF11、PSF12)或浮动子帧(FSF11、FSF13)。此外,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容许上行链路的通信。因此,用户终端必须能够发送Scell的时间区间TDS2中被调度的部分子帧(PSF13)或浮动子帧(FSF12、FSF14)。由此,即使在引入部分子帧或浮动子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与Pcell中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Scell的时间区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执行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通信。其结果,能够降低与Pcell的小区间干扰,同时有效地活用Scell的无线资源进行通信。
以上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基于Pcell中的资源配置而设想Scell的资源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用户终端所设想的那样由无线基站调度资源。
根据以上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虽然捆绑灵活双工载波,但是能够维持Half-duplex(半双工)运行。进一步,由此,由于能够使用TDD进行通信,所以与使用利用了FDD的用户终端的情况相比,由于不需要用于避免进行发送接收的频率间的干扰的RF滤波器,所以能够用具有更简单的结构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包含LTE系统、SUPER 3G、LTE-A系统等的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设为了一体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和/或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此外,多个CC中包含利用授权带域的授权带域CC、和利用非授权带域的非授权带域CC。另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称为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配置于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宏小区C1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及无线基站12双方连接。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而同时使用利用了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至少2CC(小区)而应用CA,还能够利用6个以上的CC。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称为现有载波、Legacy Carrier等)而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能够设为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也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通过按各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彼此使用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
无线系统中,也可以对上行链路及或下行链路应用TDD。无线系统也可以除历来的TDD的分配方法即UL-DL结构(UL-DL设定(Configuration))之外还应用灵活双工。灵活双工中,能够将无线资源作为DL或UL灵活地使用。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等。
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资源的调度的单位,不仅能够分配历来的子帧单位的无线资源,还能够分配与子帧相比时间长度更短的单位的无线资源。例如,也可以以OFDM码元单位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分配Partial subframe(部分子帧)、或Floating subframe(浮动子帧)等。此外,例如,也可以关于SC-FDMA码元,也是与OFDM码元同样地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量。通过PHICH传输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被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用于传输DCI等。
此外,作为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包含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测量用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的用户特定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等。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通过PRAC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从而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对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从而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各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了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从而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从用户终端20接收用于表示能否用同一子帧实施DL接收和UL发送的能力(Capability)。作为能力,例如规定同时发送-接收能力。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被输入了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2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2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控制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通过PDCCH和/或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CSI-RS等的调度的控制。
控制单元301控制上行参考信号、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通过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的调度。此外,控制单元301基于监听(DL LBT)结果而控制DL信号的发送。
在CSI-RS的发送中应用DL LBT时,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应用使用了载波监听(也称为CCA、LBT、监听)的LBT。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对用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接收的信号应用灵活双工而进行发送。此外,也可以应用OFDM码元单位的资源分配、即Partialsubframe(部分子帧)或Floating subframe(浮动子帧)而发送信号。此外,也可以是,控制单元301能够调度用户终端20。例如,也可以是,控制单元301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用户终端20的操作相匹配地进行无线资源的调度。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从而输出到映射单元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以及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在用非授权带域发送的DL信号中包含与UL发送用的LBT有关的信息。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在UL许可中包含与有无UL-LBT的应用有关的信息。另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另外,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UL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通过PUSCH发送的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能够使用接收到的信号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CSI)等进行测量。此外,测量单元305能够在非授权带域中的DL信号的发送前进行的监听中测量从系统等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由测量单元305测量出的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控制单元301能够基于测量单元305的测量结果(监听结果)而控制DL信号的发送。
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从而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了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MAC层更高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也被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被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4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4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息(UL许可)、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下行数据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的生成/发送(UL发送)。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监听(UL LBT)结果而控制UL信号的发送。
此外,在将无线基站11作为Pcell、将无线基站12作为Scell进行CA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以下所示的控制。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根据从无线基站11发送的信号的UL/DL的种类,控制或者设想与无线基站12的通信。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1接收到DL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对无线基站12不发送UL。此外,在从无线基站11接收到DL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想对无线基站12发送DL。此外,在从无线基站11接收到DL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想对无线基站12不发送UL。此外,在对无线基站11发送了UL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无线基站12接收DL。对无线基站11发送了UL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想对无线基站12发送UL。此外,对无线基站11发送了UL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设想不从无线基站12接收DL。此外,在与Pcell的特殊子帧的保护间隔对应的时间区间中,控制单元401也可以不进行Scell的通信。
另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UL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与DL信号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从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而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测量单元405。另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此外,测量单元405使用无线基站10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用参考信号对信道状态进行测量。此外,测量单元405也可以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此外,测量单元405能够在非授权带域中的UL信号的发送前进行的监听中测量从其他系统等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测量单元405测量出的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测量单元405的测量结果(监听结果)而控制UL信号的发送。
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受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装置而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而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和保存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而实现。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具有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的作用。
这里,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而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Disc-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而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括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而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而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而实现。处理器通过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用户终端整体。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读取到存储器,并根据这些而执行各种处理。
这里,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存储器中存储的、在处理器上进行操作的控制程序而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实现。
此外,软件或者命令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另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用绝对值表示,也可以用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表示,也可以用对应的其他信息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用索引来指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技术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述的说明整体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与执行相伴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CDMA2000、UMB(超移动广播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适当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进行了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只要无矛盾,则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图、流程图等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揭示各种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揭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而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13日提出的特愿2015-159985。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是与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的时间区间的第一小区以及在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第二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中的通信,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设想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仅用于上行链路的通信,设想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仅用于下行链路的通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设想包含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和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切换的定时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不用于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且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设想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不进行通信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不用于特定的通信方向的通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与应用了灵活双工的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与使用了非授权载波的所述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8.一种无线基站,是形成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的时间区间的第一小区以及在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第二小区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
接收单元,接收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中的通信,
所述控制单元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的一部分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与动态地切换上行链路UL/下行链路DL的时间区间的第一小区以及在任意的时间区间切换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第二小区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的工序;以及
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时间区间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9985 | 2015-08-13 | ||
JP2015-159985 | 2015-08-13 | ||
PCT/JP2016/073143 WO2017026400A1 (ja) | 2015-08-13 | 2016-08-05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26011A true CN107926011A (zh) | 2018-04-17 |
CN107926011B CN107926011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5798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7725.3A Active CN107926011B (zh) | 2015-08-13 | 2016-08-05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7081B2 (zh) |
EP (1) | EP3337266A4 (zh) |
JP (1) | JP6728183B2 (zh) |
CN (1) | CN107926011B (zh) |
WO (1) | WO201702640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9862A (zh) * | 2018-09-14 | 2021-06-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316960A (zh) * | 2018-11-22 | 2021-08-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30432B2 (en) * | 2015-10-13 | 2020-04-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ub-frame length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non-licensed band |
US10517021B2 (en) | 2016-06-30 | 2019-12-24 | Evolve Cellular Inc. |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
JP6959238B2 (ja) * | 2016-08-09 | 2021-11-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CN108574986A (zh) * | 2017-03-10 | 2018-09-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知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0659151B2 (en) * | 2017-04-21 | 2020-05-19 | Apple Inc.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a flexible slot format indicator |
JP7012460B2 (ja) * | 2017-06-08 | 2022-01-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10673605B2 (en) | 2017-06-15 | 2020-06-02 | Apple Inc. | Semi-static and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 for 5G-NR |
EP3689016A1 (en) * | 2017-09-28 | 2020-08-05 | Sony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US10880917B2 (en) | 2018-06-11 | 2020-12-29 | Apple Inc. | TDD single Tx switched UL solution |
CN113796041A (zh) * | 2019-03-26 | 2021-12-14 | 苹果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或双连接的调度限制 |
JP7404643B2 (ja) * | 2019-04-09 | 2023-12-26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通信管理装置、車両通信管理システム、車両通信管理方法および車両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 |
EP4117374A4 (en) * | 2020-03-05 | 2024-04-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ISTRIBUTED UNIT (DU) OF PARENT NODE COMMUNICATING WITH A MOBILE TERMINAL (MT) OF IAB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THIS METHOD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6286A (zh) * | 2011-06-21 | 2013-03-20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
CN103580827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580831A (zh) * | 2012-07-24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205668A (zh) * | 2012-03-16 | 2014-1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对在具有小区特定tdd配置的波段间载波聚合中的ue行为进行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US20150029910A1 (en) * | 2013-07-26 | 2015-01-29 | Hong He | Dynamical time division duplex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150043396A1 (en) * | 2013-08-06 | 2015-02-1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Dynamic signaling of the downlink and uplink subframe allocation for a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519575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TDD eIMTA系统中进行DL/UL TDD动态配置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43863A1 (en) * | 2012-09-19 | 2014-03-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cell cluster for lte eimta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JP6425890B2 (ja) * | 2014-01-14 | 2018-11-2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110363B2 (en) * | 2015-01-29 | 2018-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latency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
US20160242153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imta i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827485B2 (en) * | 2015-04-17 | 2020-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arrowband dependent subframe availability for MTC |
WO2016190626A1 (ko) * | 2015-05-22 | 2016-1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6208953A1 (en) * | 2015-06-22 | 2016-12-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6
- 2016-08-05 EP EP16835097.3A patent/EP333726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8-05 JP JP2017534414A patent/JP672818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8-05 CN CN201680047725.3A patent/CN107926011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05 WO PCT/JP2016/073143 patent/WO20170264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8-05 US US15/748,275 patent/US111470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86286A (zh) * | 2011-06-21 | 2013-03-20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具有不同时分双工配置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205668A (zh) * | 2012-03-16 | 2014-1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对在具有小区特定tdd配置的波段间载波聚合中的ue行为进行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580831A (zh) * | 2012-07-24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580827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US20150029910A1 (en) * | 2013-07-26 | 2015-01-29 | Hong He | Dynamical time division duplex uplink and downlink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150043396A1 (en) * | 2013-08-06 | 2015-02-1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Dynamic signaling of the downlink and uplink subframe allocation for a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519575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TDD eIMTA系统中进行DL/UL TDD动态配置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LG ELECTRONICS: "Overall issues on half-duplex operation based TDD CA with different UL-DL configurations", 《3GPP TSG RAN WG1 #68 R1-120421》 * |
TEXAS INSTRUMENTS: "Impact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on LTE License-Assisted Access", 《3GPP TSG RAN WG1 #78 BIS R1-144286》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9862A (zh) * | 2018-09-14 | 2021-06-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316960A (zh) * | 2018-11-22 | 2021-08-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316960B (zh) * | 2018-11-22 | 2024-03-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26400A1 (ja) | 2017-02-16 |
JPWO2017026400A1 (ja) | 2018-06-07 |
US11147081B2 (en) | 2021-10-12 |
EP3337266A1 (en) | 2018-06-20 |
US20180220434A1 (en) | 2018-08-02 |
JP6728183B2 (ja) | 2020-07-22 |
CN107926011B (zh) | 2022-11-01 |
EP3337266A4 (en) | 2019-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97368B1 (en) |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92601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6479963B2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6159230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10841935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409411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53496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852724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EP3413669A1 (en) |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852734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32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4091825A1 (ja)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7736063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0602431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6907119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743201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3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7164141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7926019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5580471A (zh) |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702754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