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551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551A
CN107925551A CN201680050710.2A CN201680050710A CN107925551A CN 107925551 A CN107925551 A CN 107925551A CN 201680050710 A CN201680050710 A CN 201680050710A CN 107925551 A CN107925551 A CN 107925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user terminal
existing system
symbol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07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5551B (zh
Inventor
武田和晃
原田浩树
武田树
武田一树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2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5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恰当地进行UL发送。具有:发送单元,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的至少一个进行UL发送;以及控制单元,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所述TTI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TTI中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的进一步的宽带化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dvanced(也称为LTE Rel.10、11或12)成为规范,还研究后继系统(也称为LTE Rel.13等)。
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化,导入了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合并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各CC以LTE Rel.8的系统带域为一个单位而构成。此外,在CA中,对用户终端(UE: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设定同一无线基站(eNB:eNodeB)的多个CC。
另一方面,在LTE Rel.12中,还导入了对用户终端设定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 Group)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各小区组至少由一个小区(CC)构成。在DC中,由于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被合并,所以DC也被称为Inter-eNB CA等。
在以上那样的LTE Rel.8-12中,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DL发送及UL发送中应用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被设定为1ms来进行控制。发送时间间隔也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LTE系统(Rel.8-12)中的TTI也被称为子帧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进行几十GHz等高频带中的通信、或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等数据量相对小的通信。在这样的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应用LTE Rel.8-12中的通信方法(例如,1ms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情况下,有不能提供充分的通信服务的顾虑。此外,对于要求低延迟通信的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或V2V(车辆对车辆(Vehicular To Vehicular))通信的需求也变高。
因此,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利用将TTI缩短得比1ms更短的缩短TTI进行通信。此外,在该情况下,还考虑用户终端与利用不同的TTI的多个小区连接而进行通信(例如,CA或DC)。另一方面,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怎样配置(分配)发送信号和/或发送信道成为问题。例如,利用缩短TTI进行UL发送的用户终端怎样配置(分配)UL信号和/或UL信道而控制UL发送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进行UL发送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单元,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的至少一个进行UL发送;以及控制单元,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所述TTI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TTI中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地进行UL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Rel.8-12)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图。
图2是说明通常TTI和缩短TTI的图。
图3A、3B是表示缩短TTI的结构例的图。
图4A-4C是表示通常TTI和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方式中的缩短TTI及UL信号及UL信道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方式中的缩短TTI及UL信号及UL信道的分配的其他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方式中的缩短TTI及UL信号及UL信道的分配的其他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方式中的缩短TTI及UL信号及UL信道的分配的其他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方式中的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的HARQ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方式中的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的HARQ定时的其他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方式中的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的HARQ定时的其他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系统(LTE Rel.8-12)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LTE Rel.8-12中的TTI(以下,称为“通常TTI”)具有1ms的时间长度。通常TTI也被称为子帧,由两个时隙(time slot)构成。TTI是信道编码后的1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等的处理单位。
如图1所示,在下行链路(DL)中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每个时隙(slot)7OFDM码元)而构成。各OFDM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码元长度),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为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码元长度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此外,在上行链路(UL)中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每个时隙7SC-FDMA码元)而构成。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码元长度),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为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码元长度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另外,在扩展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2OFDM码元(或12SC-FDMA码元)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各OFDM码元(或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间长度,被附加16.67μs的扩展CP。
另一方面,在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适于几十GHz等高频带的无线接口、或面向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V2V(车辆对车辆(Vehicular To Vehicular))服务而将延迟最小化的无线接口。
因此,在将来的通信系统中,考虑利用将TTI缩短得比1ms更短的缩短TTI进行通信(参照图2)。在图2中,示出了利用通常TTI(1ms)的小区(CC#1)、和利用缩短TTI的小区(CC#2)。此外,认为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将子载波间隔从通常TTI的子载波变更(例如,扩大子载波间隔)。
在使用与通常TTI相比更短的时间长度的TTI(以下,称为“缩短TTI”)的情况下,对于用户终端或无线基站中的处理(例如,编码、解码等)的时间上的余量增加,所以能够降低处理延迟。此外,在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能够使每单位时间(例如,1ms)可容纳的用户终端数增加。以下,说明缩短TTI的结构等。
(缩短TTI的结构例)
参照图3说明缩短TTI的结构例。如图3A及图3B所示,缩短TTI具有与1ms相比更小的时间长度(TTI长度)。缩短TTI例如也可以是0.5ms、0.25ms、0.2ms、0.1ms等倍数成为1ms的TTI长度。
另外,在图3A及图3B中,以通常CP的情况为一例而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缩短TTI是与通常TTI相比更短的时间长度即可,缩短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CP长度等结构也可以是任意的。此外,以下,说明在DL中使用OFDM码元、在UL中使用SC-FDMA码元的例子,但不限于此。
图3A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如图3A所示,在第一结构例中,缩短TTI由与通常TTI相同数目的14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构成,各OFDM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与通常TTI的码元长度(=66.7μs)相比更短的码元长度。
如图3A所示,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目而将码元长度变短的情况下,能够沿用通常TTI的物理层信号结构。此外,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而将码元长度变短的情况下,由于子载波间隔变大,所以与通常TTI相比能够削减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量(比特量)。
图3B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二结构例的图。如图3B所示,在第二结构例中,缩短TTI由与通常TTI相比更少数目的OFDM码元(或SC-FDMA码元)构成,各OFDM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与通常TTI相同的码元长度(=66.7μs)。在该情况下,缩短TTI能够由通常TTI中的码元单位构成。例如,能够利用1子帧中包含的14码元之中的一部分码元而构成缩短TTI。在图3B中,缩短TTI由通常TTI的一半的7OFDM码元(SC-FDMA码元)构成。
如图3B所示,在维持码元长度而削减码元数目的情况下,与通常TTI相比能够削减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量(比特量)。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在与通常TTI相比更短的时间,进行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能够缩短处理延迟。此外,能够将图3B所示的缩短TTI的信号和通常TTI的信号在同一CC中复用(例如,OFDM复用),能够维持与通常TTI的兼容性。
(缩短TTI的设定例)
说明缩短TTI的设定例。在应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还能够设为下述结构:为了具有与现有系统(LTE Rel.8-12)的兼容性,对用户终端设定通常TTI及缩短TTI这双方。图4是表示通常TTI及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另外,图4不过是例示,不限于此。
图4A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一设定例的图。如图4A所示,通常TTI和缩短TTI也可以在同一分量载波(CC)(频域)内在时间上混合存在。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于同一CC的特定的子帧(或,特定的无线帧)。例如,在图4A中,在同一CC内的连续的5子帧中设定缩短TTI,在其他子帧中设定通常TTI。例如,作为特定的子帧,也可以是能够进行MBSFN子帧的设定的子帧、或包含(或者不包含)MIB或同步信道等特定的信号的子帧。另外,设定了缩短TTI的子帧的数目或位置不限于图4A所示。
图4B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二设定例的图。如图4B所示,也可以将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合并,进行载波聚合(CA)或双重连接(DC)。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于特定的CC(更具体而言,特定的CC的DL和/或UL)。例如,在图4B中,在特定的CC的DL中设定缩短TTI,在其他CC的DL及UL中设定通常TTI。另外,设定了缩短TTI的CC的数目或位置不限于图4B所示。
此外,在CA的情况下,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于同一无线基站的特定的CC(主(P)小区或/及副(S)小区)。另一方面,在DC的情况下,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于由第一无线基站形成的主控小区组(MCG)内的特定的CC(P小区或/及S小区),也可以被设定于由第二无线基站形成的副小区组(SCG)内的特定的CC(主副(PS)小区或/及S小区)。
图4C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三设定例的图。如图4C所示,对DL或UL的其中一个设定缩短TTI。例如,在图4C中,示出了在TDD系统中,对UL设定通常TTI、对DL设定缩短TTI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将DL或UL的特定的信道或信号分配(被设定)给缩短TTI。例如,也可以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分配给通常TTI,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分配给缩短TTI。
此外,也可以将与LTE Rel.8-12的多接入方式即OFDM(或者SC-FDMA)不同的多接入方式分配(设定)给缩短TTI。
以上那样,在将来的无线通信中,设想将与通常TTI相比发送时间间隔缩短了的缩短TTI应用于UL发送和/或DL发送而进行通信。此外,在将来的无线通信中,考虑如上所述维持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而运行。在该情况下,考虑使用现有系统中的通常TTI(1子帧)中包含的14码元之中的一部分码元来构成缩短TTI(参照图3B)。
但是,在该情况下,怎样设定缩短TTI,在该缩短TTI中怎样配置(分配)发送信号和/或发送信道成为问题。例如,在用户终端利用缩短TTI进行UL发送的情况下,怎样进行缩短TTI的设定或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成为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考虑与现有系统的无线帧结构的兼容性,设想了将缩短TTI以现有系统的码元单位来设定且对该缩短TTI中的信号和/或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的一方式考虑现有系统的1子帧,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内设定多个缩短TTI,在各缩短TTI中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内设定多个缩短TTI,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使得将UL信号和/或UL信道分配给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例如,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缩短TTI。在该情况下,能够考虑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等的分配而对多个缩短TTI的设定或上行控制信道的分配等进行控制。在用户终端使用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能够使通过跳频而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码元数相等。
这样,通过考虑现有系统的无线帧结构而设定缩短TTI且对分配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码元数(或,1TTI的码元数)进行控制,从而即使在应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而恰当地进行通信。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通常TTI(1ms)相比更短的时间长度的传输单位称为缩短TTI,但“缩短TTI”这样的名称不限于此。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LTE系统为例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只要是利用缩短TTI的系统就能够应用。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缩短TTI中的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映射)方法。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和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例如,SRS)为例而示出UL发送的分配的一例,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对与分配了上行控制信道的区域相邻的码元和/或子载波分配解调用的参考信号。此外,能够对未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的区域分配用户数据(例如,PUSCH)。
<由1时隙构成1TTI>
图5示出了由现有系统的子帧中的1时隙构成缩短TTI的情况下(1TTI=1时隙)的UL信号和UL信道的分配方法的一例。在该情况下,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设定与第1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和与第2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这两个缩短TTI。
用户终端对各缩短TTI进行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例如,用户终端在各缩短TTI中对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应用跳频而控制分配。由此,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在与第1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中上行控制信道可分配的区域为7码元。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跳频而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目不同。
与第2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也由7码元构成。另一方面,在现有系统中,对子帧(与第2个时隙)的最终码元设定上行测量用的参考信号(例如,SRS:探测参考信号(码元)(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ymbol)))。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上行控制信道和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的冲突,优选用户终端进行控制使得对最终码元不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因此,用户终端在与第2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中,进行控制使得对除了被分配了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的码元外的6码元(码元#0-#5)分配上行控制信道。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跳频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相同(在此,为3码元)。
这样,在由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的1时隙构成缩短TTI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对与第1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和与第2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使用不同的映射方法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由此,能够考虑到在现有系统中规定的上行测量用的参考信号的分配,并且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复用分配给缩短TTI的上行控制信道和分配给现有系统(通常TTI)的上行控制信道。在该情况下,对复用(例如,频分复用和/或码分复用)进行控制使得分配给缩短TTI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与现有系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不冲突(正交)。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在与第2个时隙对应的TTI内分配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但在未发送SRS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和第1个时隙对应的缩短TTI同样地对最终码元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对第1个时隙的第7个码元(#6)不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由此,即使在TTI由现有系统的1时隙(7个码元)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通过跳频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设为相同。
<由偶数码元构成1TTI>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偶数个现有系统的码元来构成缩短TTI。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的缩短TTI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通过将构成缩短TTI的码元数设为偶数个,从而能够使通过跳频而在频率方向上分散了的UL信道(例如,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相等。作为构成缩短TTI的偶数个码元,能够设为6个、4个或2个。另外,还能够组合地利用码元数不同的缩短TTI。
·缩短TTI的码元数为6个的情况
图6示出了由现有系统的6个码元构成缩短TTI的情况下(1TTI=6码元)的UL信号和UL信道的分配方法的一例。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设定2个缩短TTI。
在图6中,示出了设定与第1个时隙的第2个码元(#1)至第7个码元(#6)为止的6个码元对应的缩短TTI、和与第2个时隙的第1个码元(#0)至第6个码元(#5)为止的6个码元对应的缩短TTI的情况。
用户终端对各缩短TTI进行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例如,用户终端在各缩短TTI中对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应用跳频而控制分配。
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在各缩短TTI中上行控制信道可分配的区域为6个码元(偶数)。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跳频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变得相等(在此,为3个)。这样,通过对不同的频域应用跳频使得上行控制信道成为对照配置从而能够简化分配的控制,且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缩短TTI能够构成为,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不包含开头码元(第1个时隙的码元#0)和/或最终码元(第2个时隙的码元#6)。在缩短TTI中不包含最终码元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不利用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分配了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的码元(最终码元)作为缩短TTI的码元,而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
由此,能够避免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和分配给缩短TTI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冲突。此外,用户终端能够与有无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的分配无关地,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非缩短PUCCH格式)进行上行控制信道的分配。
此外,在缩短TTI中不包含开头码元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不利用开头码元(第1个时隙的码元#0)作为缩短TTI的码元,而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通过设为空出(不利用)开头码元的结构,用户终端中的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控制的条件被放宽,变得容易应用定时提前控制。
定时提前控制是指以下操作:对从各用户终端发送的UL发送的定时进行控制,使得在无线基站中从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UL信号的接收定时一致。也就是说,进行控制使得离无线基站距离远的用户终端比其他用户终端更早地开始UL发送。在该情况下,通过如图6所示那样空出开头码元,从而与从开头码元进行UL发送的情况相比,用户终端能够容易地进行UL发送的定时控制(较早地开始UL发送)。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复用分配给缩短TTI的上行控制信道和分配给现有系统(通常TTI)的上行控制信道。在该情况下,对复用(例如,频分复用和/或码分复用)进行控制使得分配给缩短TTI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与现有系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不冲突。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对未设定缩短TTI的开头码元,分配UL数据(例如,PUSCH)或UL控制信息(例如,PUCCH)以外的其他信号(例如,参考信号、PRACH等)。
·缩短TTI的码元数为4个的情况
图7示出了由现有系统的4个码元构成缩短TTI的情况下(1TTI=4码元)的UL信号和UL信道的分配方法的一例。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设定3个缩短TTI。也就是说,与图6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低延迟化的效果。
在图7中,示出了设定与第1个时隙的第2个码元(#1)至第5个码元(#4)为止的4个码元对应的缩短TTI、与第1个时隙的第6个码元(#5)至第2个时隙的第2个码元(#1)为止的4个码元对应的缩短TTI、与第2个时隙的第3个码元(#2)至第2个时隙的第6个码元(#5)为止的4个码元对应的缩短TTI的情况。
用户终端能够在各缩短TTI中对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应用跳频而对分配进行控制。在图7所示的情况下,在各缩短TTI中上行控制信道可分配的区域为4个码元(偶数)。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跳频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变得相等(在此,为2个)。这样,通过对不同的频域应用跳频使得上行控制信道成为对照配置从而能够简化分配的控制,且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缩短TTI能够构成为,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不包含开头码元(第1个时隙的码元#0)和/或最终码元(第2个时隙的码元#6)。
在缩短TTI中不包含最终码元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不利用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分配了上行测量用参考信号的码元(最终码元)作为缩短TTI的码元,而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
此外,在缩短TTI中不包含开头码元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不利用开头码元(第1个时隙的码元#0)作为缩短TTI的码元,而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通过设为空出(不利用)开头码元的结构,用户终端中的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控制的条件被放宽,变得容易应用定时提前控制。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将为了解调上行控制信道而利用的参考信号(DM-RS)分配给与上行控制信道可被分配的区域(资源元素)在时间方向和/或频率方向上相邻的区域(例如,相邻的资源元素)。
例如,在图7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对与分配了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例如,第1个时隙的码元#1)相邻的码元(例如,第1个时隙的码元#2)分配解调用的参考信号。同样,用户终端能够对第1个时隙的码元#3分配上行控制信道,对相邻的码元(例如,第1个时隙的码元#4)分配解调用的参考信号。
或者,用户终端还能够对相同的码元(例如,第1个时隙的码元#1)的不同的子载波分配(频分复用)上行控制信道和解调用的参考信号。在该情况下,能够对连续的两个码元(例如,第1个时隙的码元#1和#2)分配上行控制信道和解调用参考信号。
·缩短TTI的码元数为2个的情况
图8示出了由现有系统的2个码元构成缩短TTI的情况下(1TTI=2码元)的UL信号和UL信道的分配方法的一例。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设定6个缩短TTI。也就是说,与图6、图7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低延迟化的效果。
在图8中,示出了下述情况:对第1个时隙的第2个码元(#1)至第2个时隙的第6个码元(#5)为止的区域分别设定由2个码元构成的多个缩短TTI。
用户终端能够在各缩短TTI中对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应用跳频而对分配进行控制。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在各缩短TTI中上行控制信道可分配的区域为2个码元(偶数)。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跳频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变得相等(在此,为1个)。这样,通过对不同的频域应用跳频使得上行控制信道成为对照配置从而能够简化分配的控制,且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此外,缩短TTI能够构成为,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不包含开头码元(第1个时隙的码元#0)和/或最终码元(第2个时隙的码元#6)。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将为了解调上行控制信道而利用的参考信号(DM-RS)分配给被分配了上行控制信道的区域(码元)。例如,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对同一码元(例如,第1个时隙的码元#1)的不同的子载波分配(频分复用)上行控制信道和解调用的参考信号。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在利用了缩短TTI的情况下对于DL发送的HARQ-ACK(ACK/NACK)反馈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由现有系统中的4个码元构成UL发送用的缩短TTI的情况(参照图7),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关于其他结构(例如,由2个、6、7个构成缩短TTI的情况)也能够同样地应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在FDD中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的HARQ-ACK控制,但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对FDD应用,对TDD也能够应用。
图9示出对于DL发送的HARQ-ACK(DL HARQ)控制的一例。用户终端利用从接收DL信号起规定期间后的UL发送用的缩短TTI,反馈对于DL发送的ACK/NACK。
例如,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从包含接收到DL的TTI(例如,缩短TTI)的现有系统的子帧(n)起规定后的子帧中包含的缩短TTI来控制ACK/NACK反馈。这样,用户终端能够以现有系统的子帧单位来控制ACK/NACK反馈定时。在图9中,示出了将在子帧(n)中包含的缩短TTI中接收到的DL信号的ACK/NACK通过规定期间(例如,2ms)后的子帧(n+2)中包含的缩短TTI来发送的情况。
另外,用户终端反馈ACK/NACK的定时不限于2ms,也可以在1ms后的子帧(n+1)中包含的缩短TTI中进行发送(参照图10)。或者,用户终端能够不以现有系统的子帧单位而以缩短TTI为单位对ACK/NACK反馈定时进行控制。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从接收到DL信号的缩短TTI起6TTI后的UL发送用的TTI中反馈ACK/NACK。另外,ACK/NACK反馈定时也可以基于(关联于)现有子帧中包含的缩短TTI和/或构成缩短TTI的码元数来决定。
此外,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TTI的数目在DL和UL中相同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在1子帧中包含的各DL发送用的缩短TTI中分别发送的DL信号的ACK/NACK,利用规定期间后的子帧中包含的UL发送用的缩短TTI中进行反馈。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对于在各子帧中包含的DL发送用的缩短TTI#1中发送的DL信号的ACK/NACK,在规定期间后的子帧中包含的UL发送用的缩短TTI#1中进行反馈。
另外,DL发送用的缩短TTI和UL发送用的缩短TTI可以由相同的码元数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码元数构成。此外,在对DL(例如,DL数据)发送用的缩短TTI、和UL(例如,UL数据)发送用的缩短TTI进行时间复用而设定的情况下,还能够在现有系统的1子帧内设定DL发送用的缩短TTI和UL发送用的缩短TTI。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基于从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使用缩短TTI对DL信号的重发进行控制。例如,无线基站能够在从接收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起规定期间(例如,2子帧、或6缩短TTI)后的DL发送用的TTI中进行重发(参照图11)。
无线基站和/或用户终端对信号的发送接收基于规定的HARQ RTT(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进行重发控制,但在图11所示的情况下,能够将RTT从现有系统的8ms缩短为4ms。另外,RTT是指,从对通信对方发送信号或数据起至返回来响应为止所花费的时间。
通过这样利用缩短TTI,能够缩短重发控制所需的时间。此外,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能够设定与现有系统不同的HARQ进程数(HPN:HARQ ProcessNumber)而控制HARQ-ACK。在此,HARQ进程数(HARQ进程号)表示对于对一个传输块(TB: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HARQ处理(HARQ进程)的号。
在现有系统中,在应用FDD时能够指定最多8个HARQ进程号,并行操作各自的HARQ处理。另一方面,在如图11所示那样在FDD中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能够将HARQ进程数设定为12(例如,1子帧中包含的缩短TTI数×RTT)。
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的HARQ进程数也可以基于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缩短TTI和/或利用了缩短TTI的情况下的RTT来决定。由此,即使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恰当的HARQ进程数而进行通信。另外,在利用TDD的情况下,还能够基于UL/DL结构而设定HARQ进程数。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超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等。
图1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被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与无线基站11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连接。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而应用CA或DC。此外,能够对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无线基站12间的UL发送和/或DL发送应用缩短TTI。此外,用户终端能够至少利用TTI长度不同的2CC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以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与和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所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能够设为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两个无线基站12间)有线连接(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在上行链路中使用O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DCI等的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将包含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USCH或PUCCH来传输。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至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而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并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来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使用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的缩短TTI对用户终端发送DL信号。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能够将对于DL信号的上行控制信号(例如,ACK/NACK等)通过分配给缩短TTI的上行控制信道来接收。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而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由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由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后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4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4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通过缩短TTI中的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CCH和/或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对缩短TTI中的上行参考信号、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含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输出至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DCI(UL许可)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输出至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303。另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HARQ-ACK、PUSCH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例如,测量单元305能够测量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测量结果也可以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由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由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能够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缩短TTI的至少一个进行UL发送。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能够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TTI的至少一个来接收DL信号。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6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6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判定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及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对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
控制单元401在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的缩短TTI中对上行控制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对上行控制信道应用跳频,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该跳频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相同(参照图6-图8)。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缩短TTI由6码元、4码元或2码元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对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的开头码元和/或最终码元不分配上行控制信道(参照图6-图8)。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对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的最终码元分配上行测量用的参考信号(例如,SRS)。
此外,控制单元401在各缩短TTI中对上行控制信道用或上行数据信道用的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能够将为了解调上行控制信道而利用的参考信号(DM-RS)分配给与被分配了上行控制信道的区域(资源元素)在时间方向和/或频率方向上相邻的区域。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将对于在DL发送用的缩短TTI中接收到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在以子帧为单位的规定期间后的UL发送用的缩短TTI中进行反馈(参照图9-图10)。另外,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DL发送用的TTI数和UL发送用的TTI数能够设定得相同。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使用与现有系统不同的HARQ进程数对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进行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例如,在缩短TTI中,能够对上行控制信道应用跳频而对映射进行控制。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判定单元405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且将判定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在从多个CC(例如,6个以上的CC)发送下行信号(PDSCH)的情况下,关于各CC分别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而输出至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判定电路或判定装置构成。
另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框图示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及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特别地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在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在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来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包含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持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作用。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来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CD-ROM(紧凑盘(Compact Disc)-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含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来实现,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操作操作系统而对用户终端的整体进行控制。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读出至存储器,按照它们而执行各种处理。
在此,该程序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储存在存储器中且由处理器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此外,软件、命令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对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通过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索引来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种来表示。例如,可遍及上述的说明整体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被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超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次序、时序、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则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9月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73258。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的至少一个进行UL发送;以及
控制单元,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
所述TTI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TTI中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上行控制信道应用跳频,并对分配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跳频而被分配到不同的频域的上行控制信道的码元数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TTI由6码元、4码元或2码元构成,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对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的开头码元和/或最终码元不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对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的最终码元分配上行测量用的参考信号。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各TTI中分配解调用参考信号。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接收单元,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TTI的至少一个来接收DL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将对于在DL发送用的TTI中接收到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在以子帧为单位的规定期间后的UL发送用的TTI中进行反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DL发送用的TTI数和UL发送用的TTI数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使用与现有系统不同的HARQ进程数对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进行控制。
9.一种无线基站,与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的至少一个进行UL发送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DL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对于所述DL信号的上行控制信号,
所述TTI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所述接收单元通过分配给所述TTI的上行控制信道来接收所述上行控制信号。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使用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比1ms更短的TTI进行UL发送的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对UL信号和/或UL信道的分配进行控制的步骤;以及
利用现有系统的1子帧中包含的多个TTI的至少一个进行UL发送的步骤,
所述TTI由现有系统中的偶数个码元构成,对所述偶数个码元分配上行控制信道。
CN201680050710.2A 2015-09-02 2016-08-31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925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3258 2015-09-02
JP2015-173258 2015-09-02
PCT/JP2016/075565 WO2017038894A1 (ja) 2015-09-02 2016-08-31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551A true CN107925551A (zh) 2018-04-17
CN107925551B CN107925551B (zh) 2021-04-06

Family

ID=5818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0710.2A Active CN107925551B (zh) 2015-09-02 2016-08-31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5241B2 (zh)
EP (1) EP3346787B1 (zh)
JP (1) JP6886919B2 (zh)
CN (1) CN107925551B (zh)
WO (1) WO20170388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030A (zh) * 2016-01-27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2369096A (zh) * 2018-05-10 2021-0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813B (zh) * 2015-08-21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571895B (zh) * 2015-10-13 2020-1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定时方法及装置
KR102123169B1 (ko) * 2015-11-03 2020-06-16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업링크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RU2697267C1 (ru) * 2015-12-18 2019-08-13 Фраунхофер-Гезелльшафт Цур Фердерунг Дер Ангевандтен Форшунг Е.Ф. Передача сигнала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уменьшенной сквозной задержкой
US10455610B2 (en) * 2016-02-02 2019-10-2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608806B2 (en) * 2016-03-04 2020-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hort TTI within special subframes of T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456125B1 (en) 2016-05-13 2021-0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frame selection for introducing short ttis in tdd
US11071136B2 (en) 2016-08-25 2021-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traffic
US11051208B2 (en) 2016-08-25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ow latency and latency tolerant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S11252717B2 (en) * 2016-09-02 2022-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atency tolerant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S10582397B2 (en) * 2016-11-09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during control symbol
US10484144B2 (en) * 2016-11-11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anagement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CN108242985B (zh) * 2016-12-23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US11133898B2 (en) * 2017-02-03 2021-09-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transmission handling at TTI length switch
US11742991B2 (en) * 2017-03-23 2023-08-29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dication for HARQ-ACK feedback
CN109246582A (zh) * 2017-07-10 2019-01-18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9041146A1 (zh) * 2017-08-29 2019-03-07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252704B2 (en) * 2018-06-08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ly multiplex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9120A1 (en) * 2004-05-04 2005-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TI based on a HARQ process in an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CN101821968A (zh) * 2007-08-14 2010-09-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发送控制方法
US20120069793A1 (en) * 2009-05-29 2012-03-22 Jae Hoon Chu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relay node on backhaul uplink
US20140226607A1 (en) * 2011-09-21 2014-08-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54831B1 (en) * 2002-10-26 2013-05-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requency hopping ofdma method using symbols of comb pattern
US20050073985A1 (en) * 2003-10-04 2005-04-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TI in a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
US8233431B2 (en) * 2004-08-13 2012-07-31 Nokia Corporation WCDMA uplink HARQ operation during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TTI length
EP2145405B1 (en) 2007-05-09 2019-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hort latency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69147B2 (ja) * 2008-02-29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20120039268A1 (en) * 2009-02-09 2012-02-16 Haekkinen Hannu Tapio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pectrum Exploitation Utilising Overlapping Channel Bandwidths
EP2436137A1 (en) * 2009-05-27 2012-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pl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reduced cubic metric
CN102685707A (zh) * 2011-03-09 2012-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非周期srs和上行控制信令碰撞的方法及装置
EP2816858B8 (en) * 2013-06-17 2018-05-02 Alcatel Luc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9120A1 (en) * 2004-05-04 2005-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TI based on a HARQ process in an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CN101821968A (zh) * 2007-08-14 2010-09-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发送控制方法
US20120069793A1 (en) * 2009-05-29 2012-03-22 Jae Hoon Chu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relay node on backhaul uplink
US20140226607A1 (en) * 2011-09-21 2014-08-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AREAS FOR REDUCING LATENCY"", 《3GPP TSG-RAN WG2 #90 TDOC R2-15241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030A (zh) * 2016-01-27 2018-09-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1101911B2 (en) 2016-01-27 2021-08-24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605030B (zh) * 2016-01-27 2021-1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2369096A (zh) * 2018-05-10 2021-02-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6787A4 (en) 2019-04-10
EP3346787B1 (en) 2021-03-24
JPWO2017038894A1 (ja) 2018-07-19
US20180255543A1 (en) 2018-09-06
CN107925551B (zh) 2021-04-06
EP3346787A1 (en) 2018-07-11
WO2017038894A1 (ja) 2017-03-09
US10945241B2 (en) 2021-03-09
JP6886919B2 (ja)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55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028714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5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80290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6404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3496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6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29303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3231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11419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69164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73606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7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26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46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7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640A (zh)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2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565493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6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57633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92600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