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2316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32316A CN108432316A CN201680076139.1A CN201680076139A CN108432316A CN 108432316 A CN108432316 A CN 108432316A CN 201680076139 A CN201680076139 A CN 201680076139A CN 108432316 A CN108432316 A CN 108432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ti
- user terminal
- groups
- transmission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利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通信。一种用户终端,能够使用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不同的多个CC(Component Carrier)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具有:发送单元,对规定CC发送U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控制所述UL信号的发送,所述控制单元按由至少1CC构成的每个CC组来控制UL信号的发送,且构成各CC组的CC基于TTI长度被设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的进一步的宽带化和高速化为目的,LTE Advanced(也称为LTE Rel.10、11或者12)成为规范,还研究后继系统(LTE Rel.13以后)。
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化,引入了集中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各CC将LTE 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而构成。此外,在CA中,对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设定同一个无线基站(eNB:eNodeB)的多个CC。
另一方面,在LTE Rel.12中,还引入对用户终端设定了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 Group)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各小区组至少由一个小区(CC)构成。在DC中,由于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被集中,所以DC也被称为eNB间CA(Inter-eNB CA)等。
在如上所述的LTE Rel.8-12中,应用于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DL发送以及UL发送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被控制设定为1ms。发送时间间隔也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LTE系统(Rel.8-12)中的TTI也被称为子帧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LTE Rel.13之后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中,设想进行在几十GHz等高频带中的通信或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等数据量相对小的通信。此外,对于要求低延迟通信的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或V2V(车辆对车辆(Vehicular To Vehicular))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在这种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充分的通信服务,通信延迟的降低(latency reduction)正被研究。例如,正研究针对作为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利用相比现有的LTE系统(LTE Rel.8-12)的1ms缩短了的TTI(例如,也可以称为缩短TTI)来进行通信。
此外,Rel.12之前,在CA时能够设定的CC数最大为5个,但在Rel.13以后,正研究在CA时能够设定的CC数的扩展(例如,32CC)。在该情况下,还考虑用户终端连接到应用不同的TTI的多个小区而进行通信(例如,CA和/或DC)。
另一方面,在使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如何控制通信成为问题。例如,在无线基站和/或用户终端利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各CC中的发送接收定时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利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方式,是能够使用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长度不同的多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来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发送单元,对规定CC发送U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控制所述UL信号的发送,所述控制单元按每一个至少由1CC构成的CC组来控制UL信号的发送,并基于TTI长度而设定构成各CC组的CC。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利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Rel.8-12)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图。
图2是说明通常TTI和缩短TTI的图。
图3A、图3B是表示缩短TTI的结构例的图。
图4A-图4C是表示通常TTI和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CC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UL发送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UL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现有系统中的A/N比特生成的一例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利用了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A/N比特生成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CC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UL发送定时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UL发送定时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UL发送定时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设定方法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22A、图2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UE能力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系统(LTE Rel.8-12)中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LTE Rel.8-12中的TTI(以下,称为“通常TTI”)具有1ms的时长。通常TTI也被称为子帧,并由两个时隙构成。TTI是进行了信道编码的1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并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等的处理单位。
如图1所示,在下行链路(DL)中,在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每时隙7OFDM码元)而构成。各OFDM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长(码元长度),并且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码元长度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此外,在上行链路(UL)中,在通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每时隙7SC-FDMA码元)而构成。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长(码元长度),并被附加4.76μs的通常CP。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码元长度66.7μs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另外,在扩展CP的情况下,通常TTI也可以包含12OFDM码元(或者12SC-FDMA码元)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各OFDM码元(或者各SC-FDMA码元)具有66.7μs的时长,并被附加16.67μs的扩展CP。
另一方面,在Rel.13以后的LTE或5G等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期望适合几十GHz等高频带的无线接口、或面向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V2V(车辆对车辆(Vehicular To Vehicular))服务,而将延迟最小化的无线接口。
因此,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考虑利用将TTI比1ms缩短了的缩短TTI来进行通信(参照图2)。在图2中,表示了利用通常TTI(1ms)的小区(CC#1)和利用缩短TTI的小区(CC#2)。此外,在利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考虑将子载波间隔从通常TTI的子载波进行变更(例如,扩大子载波间隔)。
在使用比通常TTI短的时长的TTI(以下,称为“缩短TTI”)的情况下,由于增加了对于用户终端或无线基站中的处理(例如,编码、解码等)的时间余量,所以能够降低处理延迟。此外,在使用缩短TTI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每单位时间(例如,1ms)能够容纳的用户终端数。以下,说明缩短TTI的结构等。
(缩短TTI的结构例)
参照图3说明缩短TTI的结构例。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缩短TTI具有比1ms小的时长(TTI长度)。缩短TTI例如也可以是0.5ms、0.25ms、0.2ms、0.1ms等倍数成为1ms的TTI长度的一个或者多个。或者,由于在通常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4码元,所以也可以是7/14ms、4/14ms、3/14ms、1/14ms等成为1/14ms的整数倍的TTI长度的一个或者多个。此外,由于在扩展CP的情况下,通常TTI包含12码元,所以也可以是6/12ms、4/12ms、3/12ms、1/12ms等成为1/12ms的整数倍的TTI长度的一个或者多个。另外,在缩短TTI中,也与以前的LTE同样地,能够通过广播信息或RRC信令等高层信令来设定(Configure)是通常CP还是扩展CP。由此,能够保持与1ms的通常TTI的兼容性(同步),并且引入缩短TTI。
另外,在图3A以及图3B中,将通常CP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缩短TTI只要是比通常TTI短的时长即可,缩短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CP长度等结构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在以下中,说明对DL使用OFDM码元、对UL使用SC-FDMA码元的例子,但并非限定于此。
图3A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如图3A所示,在第一结构例中,缩短TTI由与通常TTI相同数量的14OFDM码元(或者SC-FDMA码元)构成,各OFDM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比通常TTI的码元长度(=66.7μs)短的码元长度。
如图3A所示,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而缩短码元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沿用通常TTI的物理层信号结构(RE配置等)。此外,在维持通常TTI的码元数的情况下,在缩短TTI中也能够包含与通常TTI相同的信息量(比特量)。另一方面,由于码元时长与通常TTI的码元不同,因而难以将图2A所示的缩短TTI的信号和通常TTI的信号频率复用到同一系统带域(或者小区、CC)内。
此外,由于码元长度和子载波间隔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因而在如图3A所示那样缩短码元长度的情况下,子载波间隔比通常TTI的15kHz变宽。若子载波间隔变宽,则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终端的移动时的多普勒频移引起的信道间干扰或用户终端的接收机的相位噪声引起的传输质量劣化。尤其,在几十GHz等高频带中,通过扩大子载波间隔,能够有效地防止传输质量的劣化。
图3B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二结构例的图。如图3B所示,在第二结构例中,缩短TTI由比通常TTI更少的数量的OFDM码元(或者SC-FDMA码元)构成,且各OFDM码元(各SC-FDMA码元)具有与通常TTI相同的码元长度(=66.7μs)。在该情况下,缩短TTI能够由通常TTI中的码元单位构成。例如,能够利用1子帧中包含的14码元中的一部分码元来构成缩短TTI。在图3B中,缩短TTI由通常TTI的一半的7OFDM码元(SC-FDMA码元)构成。
如图3B所示,在维持码元长度而削减码元数的情况下,能够将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量(比特量)比通常TTI削减。因此,用户终端能够在比通常TTI短的时间内,进行缩短TTI中包含的信息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并能够缩短处理延迟。此外,能够将图3B所示的缩短TTI的信号和通常TTI的信号在同一系统带域(或者小区,CC)内频率复用,并能够维持与通常TTI的兼容性。
(缩短TTI的设定例)
说明缩短TTI的设定例。在应用缩短TTI的情况下,也能够设为在用户终端中设定通常TTI以及缩短TTI两者的结构,以使得具有和现有系统(LTE Rel.8-12)的兼容性。图4是表示通常TTI以及缩短TTI的设定例的图。另外,图4仅为例示,并非限定于此。
图4A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一设定例的图。如图4A所示,通常TTI和缩短TTI也可以在相同的分量载波(CC)(频域)内在时间上共存。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在相同的CC的特定的子帧(或者,特定的无线帧)中。例如,在图4A中,在相同的CC内的连续的5子帧中设定缩短TTI,在其他的子帧中设定通常TTI。例如,作为特定的子帧,也可以是能够设定MBSFN子帧的子帧,或包含(或者不包含)MIB或同步信道等特定的信号的子帧。另外,设定缩短TTI的子帧的数量或位置并不限于图4A所示。
图4B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二设定例的图。如图4B所示,也可以集中通常TTI的CC和缩短TTI的CC而进行载波聚合(CA)或者双重连接(DC)。具体而言,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在特定的CC中(更具体而言,特定的CC的DL和/或UL中)。例如,在图4B中,在特定的CC的DL中设定缩短TTI,在其他CC的DL以及UL中设定通常TTI。另外,设定缩短TTI的CC的数量或位置并不限于图4B所示。
此外,在CA的情况下,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在相同的无线基站的特定的CC(主(P)小区或/和副(S)小区)中。另一方面,在DC的情况下,缩短TTI也可以被设定在由第一无线基站形成的主小区组(MCG)内的特定的CC(P小区或/和S小区)中,也可以被设定在由第二无线基站形成的副小区组(SCG)内的特定的CC(主副(PS)小区或/和S小区)中。
图4C是表示缩短TTI的第三设定例的图。如图4C所示,缩短TTI能够被设定在DL或者UL的任一个中。例如,在图4C中,表示了在TDD系统中,在UL中设定通常TTI,并在DL中设定缩短TTI的情况。
此外,DL或者UL的特定的信道或信号也可以被分配(被设定)给缩短TTI。例如,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被分配给通常TTI,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也可以被分配给缩短TTI。例如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以通常TTI进行PUCCH的发送,并以缩短TTI进行PUSCH的发送。
此外,也可以是与作为LTE Rel.8-12的多址接入(multiple-access)方式的OFDM(或者SC-FDMA)不同的多址接入方式被分配(被设定)给缩短TTI。
(缩短TTI的通知例)
如上所示,在对用户终端设定利用缩短TTI的小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隐式的(implicit)或者显式的(explicit)通知,设定(或/和检测)缩短TTI。在以下中,关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缩短TTI的通知例,说明(1)隐式的通知的情况、或者通过(2)广播信息或者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3)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4)PHY(物理(Physical))信令中的至少一个的显式的通知的情况。
在(1)隐式的通知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频带(例如,面向5G的带域、非授权带域等)、系统带宽(例如,100MHz等)、是否应用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 AssistedAccess))中的LBT(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被发送的数据的种类(例如,控制数据、声音等)、逻辑信道、传输块、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模式、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等,设定缩短TTI(例如,判断进行通信的小区、信道、信号等为缩短TTI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在被映射到通常TTI的开头1、2、3、或者4码元的PDCCH和/或1ms的EPDCCH中检测到发往本终端的控制信息(DCI)的情况下,将包含该PDCCH/EPDCCH的1ms判断为通常TTI,并在采用这之外的结构的PDCCH/EPDCCH(例如被映射到通常TTI的开头1~4码元之外的PDCCH和/或小于1ms的EPDCCH)上检测到发往本终端的控制信息(DCI)的情况下,将包含该PDCCH/EPDCCH的小于1ms的规定的时间区间判断为缩短TTI。这里,发往本终端宛的控制信息(DCI)的检测能够基于对于盲解码后的DCI的CRC的校验结果而进行。
在(2)广播信息或者RRC信令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通过广播信息或者RRC信令从无线基站(例如,第一小区)向用户终端通知的设定信息,设定缩短TTI。该设定信息例如表示与利用缩短TTI的CC或/和子帧有关的信息、与利用缩短TTI的信道或/和信号有关的信息、与缩短TTI的TTI长度有关的信息等。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设定信息,半静态(semi-static)地设定缩短TTI。另外,缩短TTI和通常TTI的模式切换也可以通过RRC重构(RRC Reconfiguration)过程来进行,也可以是在P小区中通过小区内(Intra-cell)切换(HO)、在S小区中通过CC(S小区)的移除/添加(removal/addition)过程来进行。
在(3)MAC信令的情况下,基于通过RRC信令通知的设定信息而被设定的缩短TTI也可以通过MAC信令而被激活或者去激活(activate或者de-activate)。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MAC控制元素,将缩短TTI激活或者去激活。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RRC等高层信令预先被设定表示缩短TTI的激活期间的定时器,在通过L2控制信号激活缩短了TTI之后规定的期间没有进行缩短TTI的UL/DL分配的情况下,将缩短TTI去激活。这种缩短TTI去激活定时器,可以设为以通常TTI(1ms)为单位而进行计数,也可以设为以缩短TTI(例如0.25ms)为单位进行计数。
另外,在S小区中切换缩短TTI和通常TTI的模式的情况下,S小区可以设为暂时被去激活(de-activate),也可以被视为TA(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定时器已期满。由此,能够设置模式切换时的通信停止期间。
在(4)PHY信令的情况下,基于通过RRC信令通知的设定信息而被设定的缩短TTI也可以通过PHY信令而被调度。具体而言,用户终端基于接收以及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者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称为PDCCH/EPDCCH)中包含的信息,检测缩短TTI。
例如,设分配以通常TTI和缩短TTI的发送或者接收的控制信息(DCI)包含不同的信息元素,(4-1)用户终端在检测到包含分配以缩短TTI的发送接收的信息元素的控制信息(DCI)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包含检测出其PDCCH/EPDCCH的定时在内的规定的时间区间识别为缩短TTI。用户终端能够在PDCCH/EPDCCH中对分配通常TTI和缩短TTI两者的发送或者接收的控制信息(DCI)进行盲解码。或者,(4-2)用户终端在检测到包含分配以缩短TTI的发送接收的信息元素的控制信息(DCI)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包含发送/接收通过其PDCCH/EPDCCH(而被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而被调度的PDSCH或者PUSCH的定时在内的规定的时间区间识别为缩短TTI。或者,(4-3)用户终端在检测到包含分配以缩短TTI的发送接收的信息元素的(DCI)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包含发送或者接收对于通过其PDCCH/EPDCCH(而被传输的DCI)而被调度的PDSCH或者PUSCH的重发控制信息(也称为HARQ-ACK(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Acknowledgement))、ACK/NACK、A/N等)的定时在内的规定的时间区间识别为缩短TTI。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状态(例如,空闲(Idle)状态或者连接(Connected)状态),检测缩短TTI。例如,用户终端在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全部TTI识别为通常TTI,并设为仅对1ms的通常TTI的开头1~4码元中包含的PDCCH进行盲解码。此外,用户终端在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上述通知例(1)-(4)中的至少一个,设定(或/和检测)缩短TTI。
如上所述,在未来的无线通信中,设想将比通常TTI缩短了发送时间间隔的缩短TTI应用于UL发送和/或DL发送而进行通信。此外,在未来的无线通信中,考虑如图4B所示使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例如,CA或DC)。但是,在这些情况下如何控制UL传输和/或DL传输中的通信方法(例如,发送定时或接收定时等)成为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想到了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在用户终端使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小区(或者CC、载波)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根据CC的TTI长度而设定CC组,并按每个该CC组来控制UL发送和/或DL发送。由此,对于用户终端能够实现通信数据率的提高和延迟(Latency)削减。
CC组能够设为UL发送和/或DL发送的发送定时等的控制单位。例如,在应用CA的情况下,能够将PUCCH组设想为CC组,以TTI长度相同的CC来设定PUCCH组。此外,在应用DC的情况下,能够将小区组设想为CC组,以TTI长度相同的CC来设定小区组。
在应用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按由相同TTI长度的CC构成的每个PUCCH组而应用现有系统中的CA的发送方法。此外,在应用DC的情况下,能够由TTI长度相同的CC构成不同的无线基站各自设定的小区组而应用DC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另外,PUCCH组是指包含一个以上的CC(小区),并由利用规定CC的PUCCH来进行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发送的CC而构成的组。作为上行控制信息,可举出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也将在PUCCH组中包含的CC中设定PUCCH的CC称为PUCCH小区、PUCCH CC、或者PUCCH Cell。例如,在PUCCH小区为副小区(SCell)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成为PUCCHSCell的CC(例如,PUCCH组中小区索引最小的SCell)进行PUCCH的发送。这样,通过由规定的CC反馈对于通过构成小区组的多个CC而被发送的DL数据的上行控制信息(HARQ-ACK等),从而能够得到单载波特性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人等想到了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在用户终端使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由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设定相同的CC组,控制UL信号和/或DL发送。
例如,在由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构成的CC组中,能够进行控制使得根据CC的TTI长度而在不同的定时使用规定的CC来发送对应于各CC的上行控制信息。由此,对于用户终端实现通信数据率的提高和延迟(Latency)削减,并且即使在用户终端与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上行控制信息等通过一个UL(CC)进行发送。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TTI长度举第一TTI长度(1ms)和第二TTI长度(0.5ms)为例进行说明,但能够应用的TTI长度、TTI长度的种类并非限定于此。此外,也可以将具有第一TTI长度的TTI称为通常TTI、正常(normal)TTI、长(long)TTI、通常子帧、正常(normal)子帧、或者长(long)子帧。此外,也可以将具有第二TTI长度的TTI称为缩短TTI、短(short)TTI、缩短子帧、或者短(short)子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LTE系统为例但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此,只要是利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的通信就能够应用。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的多个方式能够适当地组合来实施。
(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根据CC的TTI长度来设定CC组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设定两个CC组的情况,但CC组的数目、构成各CC组的CC数并非限定于此。此外,各CC能够适当地利用FDD或者TDD。
<第一方式>
图5表示了根据CC的TTI长度而设定两个CC组(第一CC组、第二CC组)的情况的一例。第一CC组(CC组(CC group)#1)由应用第一TTI长度的CC#1~CC#4构成,第二CC组(CC组(CC group)#2)由应用第二TTI长度的CC#5~#8构成。这里,表示了第一TTI长度为1ms、第二TTI长度为0.5ms的情况,但对各CC组(CC)设定的TTI长度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应用CA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CC组作为主PUCCH组,将第二CC组作为副PUCCH组,按每个PUCCH组控制UL发送和/或DL发送。各PUCCH组的TTI长度能够被包含在通知CC组的设定(configure)或重新设定(Re-Configure)的RRC等高层信令中。
此外,在应用DC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CC组作为主小区组(主小区组(MCG)),将第二CC组作为副小区组(SCG),按每个小区组控制UL发送和/或DL发送。各小区组的TTI长度能够被包含在通知DC和/或小区组的设定(Configure)或重新设定(Re-Configure)的RRC等高层信令中。该高层信令也可以设为仅从属于MCG的CC被发送接收。
另外,在应用DC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在MCG和SCG中不同的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点,也可以在控制MCG的MeNB和控制SCG的SeNB之间,引入用于相互通知小区组的TTI长度的回程信令。例如,也可以引入MeNB对SeNB指定该用户终端与SCG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使用的TTI长度的信令。由此,由于SeNB能够识别MeNB对于该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与SCG的通信中使用的TTI长度,所以能够适当地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此外,也可以引入SeNB对MeNB通知该用户终端与SCG通信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一个或者多个TTI长度的信令。由此,MeNB能够识别在SeNB与该用户终端的通信中能够使用的TTI长度,并从SeNB能够通信的TTI长度中选择适当的TTI长度在该用户终端中进行设定。在SeNB对于MeNB不通知该用户终端与SCG通信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TTI长度的情况下,MeNB也可以识别为SeNB能够设定的TTI长度只有在以往的LTE中被规定的1ms的通常TTI。
这样,通过仅由相同TTI长度的CC构成一个CC组,并按每个CC组独立地控制调度和/或HARQ反馈,从而能够简化发送接收定时的控制。图6中表示按每个CC组控制HARQ-ACK反馈定时的情况的一例。
在图6中,表示了在各CC组中,由TTI单位控制对应于各CC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定时的情况。具体而言,表示了在通过各CC接收到DL数据(例如,PDSCH)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规定TTI之后发送对于该DL数据的HARQ-ACK(A/N)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对应于各CC的A/N能够复用到特定的CC(例如,PCell、PSCell、PUCCH SCell等)的上行控制信道中而进行发送。
在图6中,表示了在第一CC组和第二CC组中,在用户终端接收DL数据之后的4TTI后反馈上行控制信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对于第一CC组和第二CC组在相同定时被调度的情况下,TTI长度短的第二CC组中的反馈定时也变早。另外,反馈定时并非限定于4TTI。此外,也可以设定不同的TTI作为第一CC组和第二CC组的反馈定时。
或者,在各CC组中接收到了下行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在规定TTI后(例如,4TTI后)发送对于该UL许可的上行数据(例如,PUSCH)。当然,也可以在第一CC组和第二CC组中设定不同的TTI作为上行数据的发送定时。
这样,用户终端按每个CC组独立地进行调度和/或HARQ定时控制。此外,调度和/或HARQ定时控制能够基于各CC组的TTI长度(构成各CC组的CC的TTI长度)而设定。此外,能够将从用户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之后,直到接收从无线基站被发送的HARQ为止的期间设为规定TTI。
此外,关于在应用CA的情况下的交叉载波调度、使用了上行数据信道(PUSCH)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UCI on PUSCH)、CSI测量/报告等,也能够按每个CC组进行控制。此外,关于设定小区(CC)的激活/去激活命令(Activation/de-activation command)的应用定时,也可以基于TTI长度(例如,与TTI长度成比例)而按照每个CC组进行设定。在MAC层中被控制的激活/去激活定时器、PHR报告定时器中的子帧数的计数也可以基于被设定的TTI长度而进行。
这样,通过按每个CC组控制通信,使用众多的CC来进行通信,并且可同时得到缩短TTI长度带来的优点,所以能够通过TTI长度短的CC组来削减延迟,并且能够实现CA或者DC引起的峰值速率增大。
无线基站能够对用户终端通知(设定)有关CC组和/或各CC组的TTI长度(CC组中包含的CC的TTI长度)的信息。例如,无线基站能够向用户终端通知包含设定的CC组、CC组的TTI长度、设定的CC组中包含的CC、以及与CC的TTI长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CC组信息。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通过高层信令、下行控制信息、或者它们的组合向用户终端通知CC组信息。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将CC组作为应用DC时的小区组、或者应用CA时的PUCCH组向用户终端进行通知(设定)。或者,无线基站也可以仅通知CC组的信息,并在用户终端侧基于在应用CA和/或DC时被通知的信息而设定PUCCH组、小区组。
此外,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TTI长度可以作为CC组特定的信息,也可以作为CC特定的信息。在设为CC特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设想为在同一CC组内全部CC的TTI长度都相同。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根据CC的TTI长度设定多个CC组(这里是第一CC组、第二CC组)的情况下的UL发送功率的设定方法。
如上述图5所示,在根据CC的TTI长度设定CC组的情况下,成为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同时进行UL发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存在在TTI长度不同的多个UL小区(CC)之间,小区之间的发送区间未必一致的顾虑。即,若将像现有系统中的上行CA那样以发送区间一致为前提的发送功率控制直接应用于利用了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CC组)的UL发送,则存在产生问题的顾虑。
因此,在第二方式中,在TTI长度不同的UL小区之间,应用对于发送定时早的小区优先地设定功率的功率控制方法是有效的。例如,在DC中,能够利用在小区组之间不同步的情况下应用的UL发送功率控制(例如,DC PC模式2),进行TTI长度不同的UL小区之间的功率控制。具体而言,对于TTI长度不同的CC,能够设定对各CC分配的最低保证功率,并将剩下的功率分配给发送定时早的CC。剩下的功率(剩余功率)相当于从用户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中除去各CC的最低保证功率后剩下的功率。
或者,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TTI长度不同的UL小区之间,仅在小区之间的发送开始定时偏离规定值(例如,35μs)以上的情况下利用DC PC模式2。例如,在小区之间的发送定时一致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应用UL-CA的功率控制、或者在DC中小区组之间为同步的情况下应用的UL发送功率控制(例如,DC PC模式1)。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根据基于信道类别和/或上行控制信息内容而设定的优先级来决定分配给各小区的发送功率。
在小区之间的发送定时不一致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应用在DC中小区组之间为不同步的情况下应用的UL发送功率控制(例如,DC PC模式2)。例如,能够根据小区之间的发送开始定时是否偏离了规定值以上来判断小区之间的发送定时是否不一致。
图7表示了使用应用第一TTI长度(例如,1ms)的第一CC(UL#1)和应用第二TTI长度(例如,0.5ms)的第二CC(UL#2)来进行UL发送的情况下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例。这里,设想在与第一CC的TTI(子帧)重复的第二CC的两个TTI(子帧)中,前半部分的TTI与第一CC的TTI的发送开始定时一致的情况。
在第一CC的TTI和第二CC的前半部分的TTI分别进行UL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应用UL-CA的功率控制、或者DC PC模式1来决定各CC的UL发送功率。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各CC发送的信道类别和/或有无上行控制信息等而决定各CC的UL发送功率。
另一方面,在以第一CC的TTI和第二CC后半部分的TTI分别进行UL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应用DC PC模式2来决定各CC的UL发送功率。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对发送开始定时早的第一CC的第一TTI(长(Long)TTI)优先地分配发送功率。此外,在CC组之间为不同步的情况(例如,非同步DC应用时)下,也可以设为总是应用DC PC模式2的结构。
这样,在根据CC的TTI长度设定多个CC组的情况下,通过基于发送开始定时而控制UL发送功率的设定,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即使UL发送重复也能够适当地决定UL发送功率。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说明对于根据TTI长度而被设定的CC组,应用计数器DAI(C-DAI)和/或总DAI(T-DAI)的情况。首先,在以下说明计数器DAI和总DAI。
在现有的LTE系统(Rel.12以前)中,通过PUCCH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A/N比特串)尺寸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的信息半静态(semi-static)地决定。
在使用FDD的情况下,基于通过RRC信令被设定(Configure)的CC数和表示在各CC中能否应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TM(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确定整体的A/N比特尺寸。在某DL子帧中,在至少一个SCell中检测到DL分配(DL assignment)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反馈在规定期间(例如,4ms)之后的UL子帧中被设定的全部CC的A/N。另外,对于在该DL子帧中没有检测到DL数据的分配的小区(未能判别为有PDSCH的调度的小区),生成NACK。
在使用TDD的情况下,除了上述使用FDD的情况,基于成为每一个UL子帧的A/N的对象的DL子帧数,确定通过PUCCH发送的A/N比特串整体的尺寸。在捆绑窗口(Bundlingwindow)中至少检测到一个DL分配的情况下,应用TDD的用户终端使用规定期间(例如,(n+k)ms)后的UL子帧的PUCCH反馈被设定的全部CC中的A/N。另外,对于在该捆绑窗口中没有检测到DL数据的分配的小区和/或子帧(未能判别为有PDSCH的调度的小区/子帧),生成NACK。
捆绑窗口是指在某UL子帧中进行A/N反馈的DL子帧(包含特殊子帧)的组。捆绑窗口通过TDD的UL/DL结构分别被规定。利用TDD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基于捆绑窗口,进行控制使得通过规定的UL子帧发送通过规定的子帧被发送的DL信号的A/N。
例如,设想在对应于某UL子帧的捆绑窗口中包含四个DL子帧,并通过四个DL子帧中的一个DL子帧而被调度(用户终端检测一个DL分配(DL assignment))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该UL子帧来通过PUCCH反馈被设定的全部CC的A/N。即,用户终端基于与调度对象的CC数或子帧数无关地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控制A/N比特串的发送。
这样,在用户终端基于由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而决定反馈的A/N的比特尺寸的情况下,产生与对应于实际上被调度的CC数的A/N比特尺寸不同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LTE Rel.13之后,设想放宽在用户终端中能够设定的CC数的限制,设定6个以上的CC。在扩展被设定的CC数的情况下,产生被设定的CC数和在各子帧中实际上被调度的CC数的差变大的情况。
例如,设想在用户终端中设定CC#0-#10的情况(参照图8)。在某子帧中一部分CC(CC#0、#1、#3、#4、#6、#8、#9)被调度的情况下(例如,FDD),在现有系统中与被调度的CC数无关地基于全部CC数决定分配给PUCCH的A/N比特尺寸(参照图8A)。用户终端对于没有被调度的CC数判定为NACK而进行反馈。
同样地,在捆绑窗口中包含四个DL子帧的情况下(例如,TDD),在现有系统中与在各子帧中被调度的CC数无关地基于全部CC数决定分配给PUCCH的A/N比特尺寸(参照图8B)。
这样,在扩展被设定的CC数的情况下,产生被设定的CC数和在各子帧中被调度的CC数的差变大的情况。在调度DL信号的CC数比被设定的CC数少的情况下,若像以往那样半静态(semi-static)地决定码本尺寸,则产生从用户终端发送的A/N几乎都是NACK的情况。
一般地,A/N的码本尺寸越小,则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量越少。因此,如果能够缩小A/N的码本尺寸,则能够将无线发送时需要的通信质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抑制得较低。因此,设为如下结构是有效的:将用户终端反馈的A/N的码本尺寸能够根据被调度的CC数(以及子帧数)动态(dynamic)地变更。
为了用户终端正确地识别被调度的CC/子帧,并基于被调度的CC数/子帧数自适应地地控制A/N码本尺寸,考虑利用DL分配索引(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索引)(DAI:DownlinkAssignment Indicator(Index)))。例如,无线基站在某子帧中在要调度的各CC的下行控制信息(DL分配(DL assignment))中包含DAI而发送给用户终端。DAI是分别被分配给被调度的各CC的值,并被利用于表示调度CC(CC的累积值、计数值)。
在某子帧中检测到多个CC的DL信号的情况下,如果各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的值不是连续的,则用户终端能够将与未能检测到的DAI对应的CC判断为误检测。这样,通过利用DAI,能够使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间的A/N码本尺寸的识别一致,并且用户终端能够适当地掌握误检测的CC。
但是,即使在利用了DAI的情况下,在被调度的CC中误检测了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最大的CC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不能够掌握该误检测。因此,无线基站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与调度了的CC数有关的信息而通知给用户终端是有效的。即,无线基站在各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利用于调度CC的计数的信息和表示调度CC的数量(总数)的信息而通知给用户终端是有效的。利用于调度CC的计数的信息也被称为计数器DAI(counter DAI),表示调度CC的数量的信息也被称为总DAI(total DAI)。
例如,设想在用户终端中设定了CC#0-#10的情况(参照图9)。在某子帧中调度一部分CC(CC#0、#1、#3、#4、#6、#8、#9)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在调度的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设定计数器DAI,并且设定总DAI(参照图9A)。这里,表示了将计数器DAI和总DAI分别以2比特表示的情况。因此,对于CC#0、#1、#3、#4、#6、#8、#9,将计数器DAI设定为“1、2、3、4、1、2、3”。此外,由于调度的CC数为7CC,所以将总DAI设定为“3”。
用户终端能够基于计数器DAI掌握误检测了DL信号(例如,DL分配(DLassignment))的CC,并基于总DAI掌握最后的CC的误检测。
此外,在捆绑窗口中包含四个DL子帧的情况下(例如,TDD),无线基站按照每个子帧在调度的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设定计数器DAI,并且设定总DAI(参照图9B)。另外,在捆绑窗口中包含多个子帧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每个子帧对于被调度的CC设定计数器DAI和总DAI。或者,也可以对在多个子帧上被调度的CC设定计数器DAI和/或总DAI。例如,也可以在捆绑窗口的多个子帧上设定计数器DAI,并按每个子帧设定总DAI。
此外,也可以切换利用了计数器DAI和总DAI的A/N比特数的控制方法(参照图9)与现有系统中的基于被设定的CC数的A/N比特数的控制方法(参照图8)而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特也可以设为使用高层信令等通知用户终端要利用哪种控制方法的结构。
这样,在A/N比特数控制中使用了计数器DAI和总DAI的情况下,对于如上述图6所示根据TTI长度而被设定的CC组,如何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成为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想到了按TTI长度不同的每个CC组独立地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图10中表示了在由第一TTI长度的CC构成的第一CC组和由第二TTI长度的CC构成的第二CC组中,分别独立地控制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情况的一例。
图10表示了按每个CC组应用计数器DAI和总DAI的情况的一例。在第一CC组中,在第1TTI#n(通常SF#n)中,调度CC#1~#4的DL发送。无线基站在CC#1~#4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含不同的计数器DAI(这里是1、2、3、4)和共同的总DAI(这里是4)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基于第1TTI#n中的接收结果,在规定期间之后的定时(例如,第1TTI#n+4)反馈A/N。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考虑计数器DAI和总DAI而判断误检测了的CC,并决定A/N码本尺寸。
此外,在第一CC组中,在第1TTI#n+1(通常SF#n+1)中,调度CC#3、#4的DL发送。无线基站在CC#3、#4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含不同的计数器DAI(这里是1、2)和共同的总DAI(这里是2)而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基于第1TTI#n+1中的接收结果,在规定期间之后的定时(例如,第1TTI#n+5)反馈A/N。
另一方面,在第二CC组中,在第2TTI#m(缩短SF#m)中,调度CC#5、#6、#8的DL发送。无线基站在CC#5、#6、#8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含不同的计数器DAI(这里是1、2、3)和共同的总DAI(这里是3)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基于第2TTI#m中的接收结果,在规定期间之后的定时(例如,第2TTI#m+4)反馈A/N。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考虑计数器DAI和总DAI而判断误检测了的CC,并且决定A/N码本尺寸。
此外,在第二CC组中,在第2TTI#m+1(缩短SF#m+1)中,调度CC#6、#7的DL发送。无线基站在CC#6、#7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含不同的计数器DAI(这里是1、2)和共同的总DAI(这里是2)而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基于第2TTI#m+1中的接收结果,在规定期间之后的定时(例如,第2TTI#m+5)反馈A/N。第2TTI#m、#m+1对应于第1TTI#n。
这样,通过按TTI长度不同的每个CC组,独立地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能够按每个CC组适当地判断误检测了的CC,并且决定A/N码本尺寸。由此,能够按每个CC组适当地控制A/N反馈。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对用户终端同时设定将计数器DAI以及总DAI应用于多个CC组(这里是第一CC组和第二CC组)。或者,无线基站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对用户终端分别独立地设定按每个CC组应用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由此,能够按每个CC组灵活地设定是否应用计数器DAI和总DAI。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在相同的CC组中设定TTI长度不同的CC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设定一个CC组的情况,但CC组的数量、构成各CC组的CC数并非限定于此。此外,各CC能够适当地利用FDD或者TDD。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对于A/N的UL发送控制(例如,发送定时)为例进行说明,但对于其他UL发送也能够应用。
<第一方式>
图11表示了在相同的CC组中包含以不同的TTI长度发送接收的CC(小区)的情况的一例。
这里表示了由应用第一TTI长度的CC#1~#4和应用第二TTI长度的CC#5~#9形成一个CC组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第一TTI长度的规定CC的UL信道(例如,上行控制信道)来发送对于第二TTI长度的CC的上行控制信息等。
这样,通过在相同的CC组中包含不同的TTI长度的CC,并以CC组为单位对调度和/或HARQ定时进行控制,能够利用一个CC来进行UL发送(例如,利用了PUCCH的UL发送)。在该情况下,由于相对于根据TTI长度而设定CC组的情况(第一实施方式),不需要多个CC(例如,2CC)中的UL发送,所以能够简化用户终端的安装。
此外,能够在通知各CC的设定(configuration)或重新设定(Re-configuration)的RRC等高层信令中包含某CC组中包含的各CC的TTI长度。
在应用DC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仅从属于MCG的CC发送接收该高层信令。另外,在应用DC的情况下,存在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在MCG和SCG中不同的的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点,也可以引入在控制MCG的MeNB和控制SCG的SeNB之间用于用户相互通知各自小区组中包含的各CC的TTI长度的回程信令。例如,也可以引入MeNB对SeNB指定该用户终端与SCG的各CC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使用的TTI长度的信令。由此,由于SeNB能够识别MeNB对于该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与SCG的各CC的通信中使用的TTI长度,所以能够适当地与该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此外,也可以引入SeNB对MeNB引入用于通知该用户终端与SCG的各CC通信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一个或者多个TTI长度的信令。由此,MeNB能够识别SeNB在各CC中与该用户终端的通信中能够使用的TTI长度,并从SeNB在各CC中能够通信的TTI长度中选择适当的TTI长度在该用户终端中进行设定。在SeNB对于MeNB不通知该用户终端与SCG的各CC通信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的TTI长度的情况下,MeNB也可以识别为SeNB对于各CC能够设定的TTI长度只有在以往的LTE中被规定的1ms的通常TTI。
在相同的CC组中包含不同TTI长度的CC的结构中,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调度和/或HARQ定时根据CC的TTI长度(或者,子帧的TTI长度)而不同。图12表示了在第1TTI#n(通常SF#n)中,以第1TTI#n+4(SF#n+4)发送对于CC#1~#4的DL发送的A/N反馈、和/或对于CC#1~#4的UL许可的上行数据发送。A/N能够在不同时发送UL数据(PUSCH)的情况下通过规定CC的上行控制信道而被发送,并在同时发送UL数据的情况下包含在该UL数据中而被发送。
另一方面,表示了在第2TTI#m中,以第1TTI#n+2(SF#n+2)发送对于CC#5~#9的DL发送的A/N反馈、和/或对于CC#5~#9的UL许可的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这里,两个第2TTI对应于第1TTI(这里是第2TTI#m、#m+1对于第1TTI#n)。
即,用户终端使对于缩短TTI(第2TTI)的DL数据的A/N发送定时比对于通常TTI(第1TTI)的DL数据的A/N发送定时(例如,4ms)早。此外,用户终端使对于通过缩短TTI(第2TTI)的CC而接收到的UL许可的UL数据的发送定时比对于通过通常TTI(第1TTI)的CC而接收到的UL许可的UL数据的发送定时(例如,4ms)早。由此,即使在相同的CC组中包含不同的TTI长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TTI长度控制调度和/或HARQ定时。其结果,能够抑制UL发送的延迟。
如图12所示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在不同时反馈对于在相同定时被调度的DL数据的A/N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发送对于在不同的定时被调度的DL数据的A/N(参照图13)。
例如,能够在相同定时反馈对于在第1TTI#n中在CC#1~#4中被调度的DL数据的A/N和对于在第2TTI#m+4中在CC#5~#9中被调度的DL数据的A/N。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对于TTI长度不同的CC的DL数据的A/N复用到规定CC(这里是CC#1)的上行控制信道中。
此外,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利用一个UL发送(这里是CC#1的UL发送)来反馈多个缩短TTI(这里是第2TTI)(参照图14)。例如,用户终端能够统一进行对应于一个通常TTI(第1TTI)的数量的缩短TTI的UL发送。在图14中,表示了用户终端利用规定CC来进行对于第2TTI#m+4、#m+5的两个缩短TTI的UL发送(例如,A/N)的情况。能够利用比该缩短TTI长的通常TTI的CC(CC#1)来作为规定CC进行发送。
此外,也可以设为在更接近PUCCH发送定时的第2TTI中指定用于A/N反馈的PUCCH的资源。即UE能够基于最接近PUCCH发送定时的TTI的DL控制信号而决定用于A/N反馈的PUCCH的资源。在该情况下,由于无线基站能够将在第1TTI的DL调度定时指定了的PUCCH资源在通过相同的PUCCH资源进行A/N反馈的第2TTI的调度定时进行更新,所以能够提高调度器的控制灵活性。
<第二方式>
如图13所示,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在基于CC的TTI长度而控制调度和/或HARQ定时的情况下,考虑同时发送对于在不同的定时被调度的DL数据的A/N。在该情况下,如何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成为问题。以下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计数器DAI和/或总DAI的应用方法的一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将计数器DAI以及总DAI分别设为2比特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此。
在由TTI长度不同的CC进行CA的情况下,能够在TTI长度相同的CC之间分别独立地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作为一例,能够仅在TTI长度相同的CC之间连续地计数而应用计数器DAI(参照图15)。在图15中,对于在第1TTI#n中被调度的CC#1、#2、#4和在第2TTI#m+4中被调度的CC#6、#7、#9分别独立地设定计数器DAI。同样地,对于总DAI也能够在TTI长度相同的CC之间(设定计数器DAI的CC之间)独立地设定。
在该情况下,时间上不同的TTI之间的计数器DAI成为不连续的。用户终端基于按各CC的每个TTI长度而被设定的计数器DAI和总DAI,判断各CC的A/N或A/N比特串而控制反馈。另外,计数器DAI以及总DAI的控制单位并不限定于CC的TTI长度。
或者,能够控制使计数器DAI在属于相同的CC但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连续地计数(参照图16)。在图16中,对于在第1TTI#n中被调度的CC#1、#2、#4和在第2TTI#m+4中被调度的CC#6、#7、#9连续地设定计数器DAI。同样地,对于总DAI也能够考虑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的调度总数(这里是6)而设定。
在连续地设定时间上不同的TTI之间的计数器DAI的情况下,能够设定计数器DAI使其从定时(例如,调度定时)早的CC开始按顺序进行计数。或者,也能够基于CC的TTI长度(例如,优先TTI长度长的CC)而决定计数的顺序。在调度定时或TTI长度相同的CC之间,基于CC索引等决定计数的顺序即可。
此外,如图14所示,在利用一个UL发送来反馈多个缩短TTI的情况下,能够基于CC的TTI长度和/或调度定时等而设定计数器DAI和/或总DAI。
图17表示了按调度定时不同的每个CC独立地控制计数器DAI和总DAI的情况。具体而言,对于在第1TTI#n中被调度的CC、在第2TTI#m+4中被调度的CC、以及在第2TTI#m+5中被调度的CC分别独立地设定总DAI。关于计数器DAI也能够同样地设定。由此,能够按每个TTI判断A/N等。
图18表示了按TTI长度不同的每个CC独立地控制计数器DAI和总DAI的情况。具体而言,对于在第1TTI中被调度的CC和在第2TTI中被调度的CC分别独立地设定总DAI。关于计数器DAI也能够同样地设定。即,对于在相同的定时进行UL发送的第2TTI#m+4和#m+5连续地设定计数器DAI。此外,基于在第2TTI#m+4和#m+5中被调度的CC数来设定总DAI。由此,关于TTI长度相同的CC,能够基于一种计数器DAI和总DAI来判断A/N等。
图19表示了与CC的TTI长度或调度定时无关,对于在相同的CC和/或定时中进行UL发送的CC设定计数器DAI和总DAI的情况。具体而言,对于在第1TTI#n中被调度的CC、在第2TTI#m+4中被调度的CC、以及在第2TTI#m+5中被调度的CC,连续地设定计数器DAI。此外,基于在第1TTI#n、第2TTI#m+4、以及第2TTI#m+5中被调度的CC数来设定总DAI。由此,与CC的TTI长度无关地,关于同时进行UL发送的CC,能够基于一种计数器DAI和总DAI来判断A/N等。
此外,在对于TTI长度相同且定时不同的CC(这里是在第2TTI#m+4和#m+5中被调度的CC)连续地设定计数器DAI的情况下(图18、图19),能够适当地设定计数器DAI的计数顺序。例如,能够以多个缩短TTI方向(时间方向)进行计数之后,以CC方向进行计数(参照图20)。或者,也可以以CC方向进行了计数之后,以TTI方向计数(参照图21)。此外,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连续地设定计数器DAI的情况下(图19),能够从调度定时早的CC(或者,TTI长度长的CC)开始按顺序进行计数。
另外,计数器DAI和总DAI的应用方法不限于图17~19所示的方法。例如,考虑在第1TTI#n被调度的CC和在第2TTI#m+4被调度的CC,设定计数器DAI和总DAI。另一方面,除了这个,也可以设为考虑在第2TTI#m+5中被调度的CC而设定计数器DAI和总DAI的结构。这在图18中,相当于将第2TTI#m+4的“y”置换为“x”的结构。
这样,对于由TTI长度不同的CC构成的CC组,通过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能够适当地进行对于TTI长度不同的CC的A/N发送。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说明在将以不同TTI长度发送接收的CC(小区)包含在相同的CC组而构成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进行通知的能力信息(UE能力信令(UE capabilitysignalling))。
支持捆绑了不同的TTI长度的CC的CA和/或DC的用户终端能够向无线基站通知与能够在通常TTI(第1TTI)区间中包含的全部TTI整体中发送接收的尺寸和/或与下行控制信道的盲解码次数有关的信息(参照图22A)。例如,在图22A中,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通知考虑了第1TTI#n区间的CC#1~#4和对应于该第1TTI#n区间的第2TTI#m、#m+1区间的CC#5~#9的能力信息。
另外,能够发送接收的尺寸能够设为DL共享信道和/或UL共享信道的传输块的比特数(DL/UL-SCH TB bits)。下行控制信道能够设为PDCCH和/或EPDCCH。
或者,用户终端能够向无线基站通知与能够在通常TTI(第1TTI)区间中包含的各CC的1TTI中发送接收的尺寸和/或下行控制信道的盲解码次数有关的信息(参照图22B)。例如,在图22B中,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通知考虑了第1TTI#n区间的CC#1~#4和对应于该第1TTI#n区间的一部分的第2TTI#m区间的CC#5~#9的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此外,用户终端向无线基站通知考虑了第1TTI#n区间的CC#1~#4和对应于该第1TTI#n区间的一部分的第2TTI#m+1区间的CC#5~#9的能力信息(第二能力信息)。用户终端可以向无线基站发送第一能力信息和第二能力信息两者,也可以向无线基站发送一种能力信息(例如,比特尺寸和盲解码次数小的能力信息)。
如图22B所示,在关于缩短TTI,按每个该缩短TTI(发送单位)判断用户终端能够发送接收的尺寸或盲解码次数而向无线基站发送的情况下,相对于图22A的情况,无线基站能够设定更大的尺寸或盲解码次数。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可以分别单独地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超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等。
图2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和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采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而应用CA或者DC。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中使用带宽较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eNodeB(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通过多个终端使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使用O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USCH或者PUCCH传输至少包含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中的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对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进行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从多个CC进行DL发送。此外,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发送包含与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CC组、CC组的TTI长度、CC组中包含的CC、以及CC的TTI长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CC组信息。此外,在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的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在调度的CC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L分配(DLassignment))中包含计数器DAI和/或总DAI。计数器DAI和总DAI的应用方法能够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表示的任一种方法。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接收按由至少1CC构成的每个CC组而被发送的UL信号(例如A/N、PUSCH、CSI等)。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所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25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如图25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包括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在PDCCH和/或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对上行参考信号、在PUSCH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在PUCCH和/或PUSCH中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控制下行数据的重发/新数据发送。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用户终端基于捆绑窗口而对于DL发送所反馈的HARQ-ACK的接收处理。另外,接收处理也可以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而在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中进行。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设定在用户终端中设定的CC组。构成CC组的CC的设定方法能够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方法(图5、图11等)。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含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DCI(UL许可)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
在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含计数器DAI和/或总DAI的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L分配(DL assignment))。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TTI长度不同的CC(相同CC组的CC)进行CA的情况下,能够在TTI长度相同的CC之间分别独立地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参照图15)。或者,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应用计数器DAI和/或总DAI(参照图16)。此外,在连续地设定时间上不同的TTI之间的计数器DAI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能够基于规定规则进行计数而设定计数器DAI(图17~图2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HARQ-ACK、PUSCH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接收从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发送的DL信号。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接收包含与被设定的CC组、CC组的TTI长度、CC组中包含的CC、以及CC的TTI长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CC组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能够接收包含计数器DAI和/或总DAI的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对于规定CC发送UL信号。在应用CA的情况下,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能够在规定的CC中反馈对于各CC中的DL数据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A/N)。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发送与能够在通常TTI(第1TTI)区间中包含的全部TTI整体中发送接收的尺寸和/或下行控制信道的盲解码次数有关的信息(参照图22A)。或者,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发送与能够在通常TTI(第1TTI)区间中包含的各CC的1TTI中发送接收的尺寸和/或下行控制信道的盲解码次数有关的信息(参照图22B)。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27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27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判定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中被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中被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对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
控制单元401能够根据TTI长度按由至少1CC构成的每个CC组对UL信号的发送进行控制(参照图6)。例如,控制单元401对于多个CC组分别在不同的定时对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此外,在对于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的UL信号的发送期间重复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对发送定时早的CC优先地设定UL发送功率(参照图7)。
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按每个CC组被设定并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计数器DAI和/或总DAI而控制A/N发送(参照图10)。例如,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按每个CC组而被设定的计数器DAI和/或总DAI而判断在各CC组中分别被调度的CC数。
或者,控制单元401能够控制由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构成的CC组中的UL信号的发送(参照图12)。例如,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使得在由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构成的CC组中,在与各CC的TTI长度相应的不同的定时在规定CC中发送对应于各CC的上行控制信息(参照图12~图14)。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在规定CC中同时发送对于在不同的定时被调度的DL数据的A/N。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在TTI长度不同的CC之间,在相同的定时发送对于在不同的定时被调度的UL许可的UL数据。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于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单元。
判定单元405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在从多个CC(例如,6个以上的CC)发送下行信号(PDSCH)的情况下,能够对各CC分别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识别而说明的判定电路或者判定装置构成。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开的2个以上的装置由有线或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在物理上可以作为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更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图示的各装置而构成,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而构成。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括与外围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在处理器1001中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中读取到存储器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的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光盘ROM(CompactDisc ROM))等光盘、硬盘驱动、软盘、光磁盘、闪存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在通信装置1004中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在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上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一个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由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进一步,时隙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全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也可以使用分别对应于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的其他称呼。例如,1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即,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这里,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率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子帧或者1TTI的长度。1TTI、1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RE也可以是1子载波以及1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等的结构仅为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时隙中包含的码元以及RB的数量、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可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等也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软件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DSL)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被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更换为用户终端。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无线基站1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词,也可以更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更换为侧信道。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更换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用户终端2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而被通知。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超3G、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利用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5-255282。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能够使用TTI(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不同的多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发送单元,对规定CC发送U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UL信号的发送,
所述控制单元按由至少1CC构成的每个CC组来控制UL信号的发送,并基于TTI长度而设定构成各CC组的C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对于多个CC组分别在不同的定时对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接收单元,接收包含与被设定的CC组、CC组的TTI长度、被设定的CC组中包含的CC、以及CC的TTI长度有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CC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对于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的UL信号的发送期间重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对发送定时早的CC优先地设定UL发送功率。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计数器DAI和/或总DAI而控制HARQ-ACK的发送,且所述计数器DAI和/或总DAI按每个CC组被设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按每个CC组设定的所述计数器DAI和/或总DAI,在判断各CC组中分别被调度的CC数。
7.一种用户终端,能够使用TTI(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不同的多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发送单元,对规定CC发送U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UL信号的发送,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由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构成的CC组中的UL信号的发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在由所述TTI长度不同的多个CC构成的CC组中,将对应于各CC的上行控制信息在与所述各CC的TTI长度相应的不同的定时由规定CC进行发送。
9.一种无线基站,与能够使用TTI(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不同的多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在规定CC中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DL信号;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对于所述DL信号的UL信号,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按由至少1CC构成的每个CC组发送的UL信号,且构成各CC组的CC基于TTI长度被设定。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能够使用TTI(发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长度不同的多个CC(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对规定CC发送UL信号的步骤;以及
按由至少1CC构成的每个CC组来控制UL信号的发送的步骤,
构成各CC组的CC基于TTI长度被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55282 | 2015-12-25 | ||
JP2015255282 | 2015-12-25 | ||
PCT/JP2016/088258 WO2017110954A1 (ja) | 2015-12-25 | 2016-12-22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2316A true CN108432316A (zh) | 2018-08-21 |
CN108432316B CN108432316B (zh) | 2023-08-15 |
Family
ID=5908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6139.1A Active CN108432316B (zh) | 2015-12-25 | 2016-12-22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43310B2 (zh) |
EP (1) | EP3383110A4 (zh) |
JP (1) | JP6681920B2 (zh) |
CN (1) | CN108432316B (zh) |
WO (1) | WO2017110954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0501A (zh) * | 2018-09-27 | 2021-07-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273258A (zh) * | 2019-01-11 | 2021-08-1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通性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US20210352704A1 (en) * | 2018-09-21 | 2021-11-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661669A (zh) * | 2019-02-14 | 2021-11-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5347925A (zh) * | 2021-05-12 | 2022-11-1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确定反馈信息码本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873147A1 (en) * | 2015-08-21 | 2021-09-01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17151048A1 (en) * | 2016-03-04 | 2017-09-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hort tti within special subframes of t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6156650A (zh) | 2016-03-31 | 2023-05-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7183912A1 (en) * | 2016-04-19 | 2017-10-26 | Lg Electronics Inc. | Way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ttis |
US10827384B2 (en) | 2016-05-13 | 2020-1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ubframe selection for introducing short TTIs in TDD |
CN107889252B (zh) * | 2016-09-29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
US11147062B2 (en) * | 2016-10-14 | 2021-10-12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
JP2020504939A (ja) * | 2017-06-15 | 2020-02-13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と基地局の間の確認応答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
WO2018236256A1 (en) * | 2017-06-19 | 2018-12-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ASUR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NFIGURATION OF SS BLOCKS |
WO2019028775A1 (zh) * | 2017-08-10 | 2019-02-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US10757706B2 (en) * | 2017-11-22 | 2020-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a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in new radio |
CN109842476B (zh) * | 2017-11-29 | 2021-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US11290241B2 (en) * | 2018-03-23 | 2022-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ster cell group and secondary cell group coexistence |
JP7252223B2 (ja) * | 2018-06-12 | 2023-04-0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WO2020064967A1 (en) | 2018-09-27 | 2020-04-02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Urllc dai and lti |
JP7369194B2 (ja) * | 2019-01-11 | 2023-10-25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異なるニューメロロジーを有するクロスキャリア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CN113785512A (zh) * | 2019-02-14 | 2021-12-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20220191913A1 (en) * | 2019-03-27 | 2022-06-16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15276918B (zh) * | 2019-08-02 | 2024-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计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800869B (zh) * | 2019-08-22 | 2023-07-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2047790B2 (en) * | 2019-11-08 | 2024-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on of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and beam management |
WO2021191984A1 (ja) * | 2020-03-23 | 2021-09-3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06407A1 (en) * | 2010-11-03 | 2012-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
US20130258914A1 (en) * | 2011-01-02 | 2013-10-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38070B1 (ko) * | 2010-09-30 | 2018-04-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2752085B (zh) * | 2011-04-21 | 2014-09-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Tdd系统中确认或不确认指示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
US9686064B2 (en) * | 2015-01-21 | 2017-06-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RQ-ACK feedback scheme on PUS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888465B2 (en) * | 2015-04-06 | 2018-0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deword determination for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
-
2016
- 2016-12-22 CN CN201680076139.1A patent/CN108432316B/zh active Active
- 2016-12-22 JP JP2017558234A patent/JP66819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2-22 WO PCT/JP2016/088258 patent/WO20171109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2-22 EP EP16878841.2A patent/EP338311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6-12-22 US US16/064,158 patent/US1074331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06407A1 (en) * | 2010-11-03 | 2012-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
US20130258914A1 (en) * | 2011-01-02 | 2013-10-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HUAWEI 等: "Views on TTI lengt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R1-156459 * |
HUAWEI等: ""Remaining issues for 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determin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R1-156452》 * |
HUAWEI等: ""Remaining issues for 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determin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R1-156452》, 6 November 2015 (2015-11-06), pages 1 - 10 * |
ZTE: ""Remaining issues on 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determin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R1-156653》 * |
ZTE: ""Remaining issues on 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determin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3 R1-156653》, 7 November 2015 (2015-11-07), pages 1 - 2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52704A1 (en) * | 2018-09-21 | 2021-11-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2022481B2 (en) * | 2018-09-21 | 2024-06-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170501A (zh) * | 2018-09-27 | 2021-07-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170501B (zh) * | 2018-09-27 | 2024-03-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273258A (zh) * | 2019-01-11 | 2021-08-1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通性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CN113661669A (zh) * | 2019-02-14 | 2021-11-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661669B (zh) * | 2019-02-14 | 2024-01-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5347925A (zh) * | 2021-05-12 | 2022-11-1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确定反馈信息码本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43310B2 (en) | 2020-08-11 |
EP3383110A4 (en) | 2018-12-19 |
CN108432316B (zh) | 2023-08-15 |
JP6681920B2 (ja) | 2020-04-15 |
US20190007943A1 (en) | 2019-01-03 |
EP3383110A1 (en) | 2018-10-03 |
JPWO2017110954A1 (ja) | 2018-11-08 |
WO2017110954A1 (ja) | 2017-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231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528729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6878278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7852640B (zh)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46404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34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73606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35340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32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53496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85271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29303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1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555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88677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666456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49638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029040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26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565493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6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7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70275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1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534889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