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2476B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2476B
CN109842476B CN201711230884.XA CN201711230884A CN109842476B CN 109842476 B CN109842476 B CN 109842476B CN 201711230884 A CN201711230884 A CN 201711230884A CN 109842476 B CN109842476 B CN 1098424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tal
downlink
indexes
downlink allo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08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2476A (zh
Inventor
刘星
郝鹏
苟伟
左志松
梁春丽
毕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12308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2476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US16/753,320 priority patent/US11452082B2/en
Priority to EP18884117.5A priority patent/EP3720031B1/en
Priority to DK18884117.5T priority patent/DK3720031T3/da
Priority to PCT/CN2018/117681 priority patent/WO2019105341A1/zh
Priority to FIEP18884117.5T priority patent/FI3720031T3/fi
Publication of CN109842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2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2476B/zh
Priority to US17/887,397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4688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将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多个分量载波组的下行分配指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方案的问题,上述方案的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适应了新系统NR中引入的新需求后,动态码本需要分组处理,并可能出现的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情况。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目前新一代无线通信(New RAT,简称为NR)系统中,引入了一些新技术特征,这对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反馈码本的确定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方面,NR系统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简称为CC)间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为CA),此时,与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不同的是,不同子载波间隔的CC间时隙(slot)的长度不同,如何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CC间聚合时的动态码本确定是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终端上行反馈定时是动态配置的,即网络侧通过RRC信令半静态配置上行反馈定时集合,并且在下行控制指示DCI中进一步动态指示当前时隙所采用的定时是集合中的哪个取值。这使得反馈更加灵活,但反馈码本的大小也变得更加动态。
另外,NR系统支持基于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简称为CBG)的反馈,即将原先的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简称为TB)划分成多个CBG,终端以CBG为单位接收下行数据,并对所接收到的CBG进行逐个的反馈。这样做的主要优点的重传的数据量将减少,具体的,原有基于TB的反馈机制下,终端只能根据对整个TB接收的情况反馈确认ACK/否认NACK,当基站接收到终端的反馈后,对于否认NACK所对应的TB整体重传;在基于CBG的反馈重传机制下,终端对TB内的各个CBG分别进行反馈,基站只针对反馈了NACK的CBG进行重传。增加对CBG反馈模式下的ACK或NACK反馈码本确定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缺乏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方案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相关技术中缺乏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方案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多个分量载波组;根据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量载波组的反馈码本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生成模块,用于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多个分量载波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量载波组的反馈码本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后续实施例的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后续可选实施例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将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多个分量载波组的下行分配指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方案的问题,上述方案的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适应了新系统NR中引入的新需求后,动态码本需要分组处理,并可能出现的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基站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具体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具体实施例2的子实施方式2.3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具体实施例2的子实施方式2.4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具体实施例2的子实施方式2.5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具体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具体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具体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具体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具体实施例7的示意图一;
图12是根据具体实施例7的示意图二;
图13是根据具体实施例8的示意图一;
图14是根据具体实施例8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5G移动通信网络),该网络的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和终端。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上的数据发送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数据发送方法的运行环境并不限于上述网络架构。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基站,移动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基站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基站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基站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基站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基站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基站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相关技术中的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终端基于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简称为TB)进行反馈,在时分双工模式(Time DivisionDuplexing,简称为TDD)模式下,会出现一个终端的多个下行传输时隙对应于一个上行传输时隙的情况,此时,可以将对多个下行调度的反馈聚合到一个上行传输资源(可以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USCH))上。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复用multiplexing被应用,反馈码本的大小取决于反馈窗内时隙的数量以及码字的数量,在载波聚合场景下,反馈码本的大小还跟分量载波的数量有关系。基站和终端间需要在码本的大小、顺序上有统一的认识,从而避免造成错误的重传。
一种反馈码本确定的方式是半静态码本,即对于反馈时间窗内的下行传输资源,无论基站在某一分量载波的某个时隙(slot)内是否调度了该终端的下行数据,终端都将为每一个载波分量的每一个slot反馈,很显然,由于部分下行资源并没有调度该终端,一些反馈是无用的开销。
另一种反馈码本的确定方式是动态码本,引入了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Assignment Index,简称为DAI)的概念,具体的,在下行分配(DL assignment)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含计数下行分配索引(counter DAI)指示域,用于向终端指示哪些时隙(slot)实际调度了该终端下行数据,并在包含上行授权(UL grant)的DCI中包含总数下行分配索引(Total DAI)指示域,用于指示需要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总数。终端根据Total DAI确定动态码本的大小,这样终端可以节省半静态码本中部分无用的反馈开销。当此时终端没有上行授权时,即不存在Total DAI,则反馈码本回退为半静态码本。DAI的引入增大了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进一步的,在LTE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场景下,当分量载波数量较少时(例如不超过5个),采用与上述单载波下动态码本机制相同的方式,此时,counter DAI对被聚合在多个CC整体计数,Total DAI是多个CC下行分配的总数。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网络架构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可以用于基站侧。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步骤S204,将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
通过上述步骤,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将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多个分量载波组的下行分配指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方案的问题,上述方案的反馈码本的确定机制适应了新系统NR中引入的新需求后,动态码本需要分组处理,并可能出现的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情况。
可选地,依据如下信息中至少之一将多个分量载波划分为该多个分量载波组:分量载波的码块组配置信息;分量载波的时隙长度或子载波间隔;分量载波的码字配置信息。
可选地,该码块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时隙内包含的码块组数量;一个传输块包含的码块组数量。
可选地,该码字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时隙内包含的码字数量;一个传输块包含的码字数量。
可选地,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生成的每一个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一个分量载波组;生成的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分量载波组的数量。
可选地,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指示与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其中,该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携带有该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携带有该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需要补充的是,上述可选实施例的含义可以如下: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时隙的数量,该时隙携带有下行分配;或者,下行分配的数量为时隙内码块组的总数,该时隙是携带有下行分配的的所有时隙。
可选地,该指定上行时隙包括:该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
可选地,上行授权信息与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传输。
可选地,将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该下行控制信息中,根据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的最大值,设置用于承载该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一信息域,其中,该第一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最大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在该下行控制信息中,根据当前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设置用于承载该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二信息域,其中,该第二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当前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在该下行控制信息中,设置用于承载该一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三信息域;其中,当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除该第三信息域外的信息域承载多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该第三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一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在该下行控制信息中,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指定信息域承载该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在该下行控制信息中,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指定信息域承载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在该指定信息域所能承载的比特数小于传输该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所需比特数的情况下,设置用于承载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四信息域,其中,该第四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可选地,该下行控制信息内的指定信息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码块组传输指示信息域。
可选地,该第三信息域用于承载该第三信息域所在的分量载波组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多个分量载波组;
步骤二,根据该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对应的该分量载波组的反馈码本大小。
可选地,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之后,依据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以下信息:与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其中,该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携带有该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携带有该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可选地,该指定上行时隙包括:该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
可选地,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上行授权信息与该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被聚合的CC按照CBG配置分组,各个分量载波组(componentcarrier group,简称为CG)均采用动态码本,且所有CG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TotalDAI)在同一个CC的DCI中传输的情况。
图3是根据具体实施例1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共包含5个CC以载波聚合CA的方式工作,即CC#0到CC#4。具体如表1所示的配置,表1是根据具体实施例1的CC#0到CC#4的配置表格:
表1
CC CBG配置 子载波间隔SCS CG
#0 4 15kHz CG1
#1 4 60kHz CG1
#2 4 30kHz CG1
#3 8 15kHz CG2
#4 8 30kHz CG2
被聚合的CC,按照CBG配置分成两个CG,CG1包含CC#0,CC#2,CC#3;CG2包含CC#3,CC#4。
在两个CG内分别利用counter DAI计数,即在每个包含DL assignment 的DCI内包含counter DAI域,用于指示当前slot是CG内被调度的需要在相同时隙反馈的第几个slot。计数的顺序采用频域优先的原则,即先在前面PDCCH监测时机上累计所有CC上包含DLassignment的slot,例如,对于CG1,在第一个PDCCH监测时机上CC#0、CC#1的DCI调度了该终端,即包含DL assignment,各自DCI的counter DAI域分别指示为0和1。分别表示,当前slot是CG内第一个和第二个被调度的slot(注:DAI是从‘0’开始计数的,并且以4为周期循环计数,即01230123...,这样的循环计数是为了保证DCI中可以只用2bit就能指示任何一个DAI值)。接下来,继续累加第二个PDCCH监测时机,由于CG内不同CC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因此,TTI length也不同,在第二个PDCCH监测时机上,只对CC#1有效,此时CC#1调度了该终端,并在DCI的counter DAI域指示为2。以此类推,完成反馈时间窗内,收到UL grant之前所有slot的DL assignment计数。且对上述DL assignment的反馈信息均在UL grant所指示的时隙上发送给基站。
对于CG2,也采用与上面描述相同的机制进行counter DAI的累加计数。
在这5个CC中,只有CC#4包含上行时隙,其中,所述上行时隙指包含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时隙;因此,对5个CC的上行反馈都在CC#4上传输,相应的,UL grant也在CC#4上传输,包含UL grant的DCI中,不仅包含了上行数据的调度信息,还将包含Total DAI,用于指示各个CG内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数量,本实施例中,包含两个CC,因此,UL grant所在的DCI内包含两个Total DAI域,分别用于指示CG1和CG2上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数量,取值分别为2和3。
终端根据Total DAI的接收,结合在各个DL assignment的接收,可以确定反馈码本的大小。即CG1中共有7个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CG2中共有4个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码本大小还与CBG配置,码字(codework)配置有关(假设码字配置为2,即每个slot只传输两个码字),在CG1上CBG配置为4,即CG1内每一个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不要的反馈比特为NCBG*Ncodeword=4*2=8,则CG1需要反馈的总比特为NCBG*Ncodeword*Nslot=8*7=56bits。同理,CG2需要反馈的总比特为NCBG*Ncodeword*Nslot=8*2*4=64bits。将两部分反馈比特级联在一起,终端需要在上行反馈资源反馈的总比特数为120bits。
另外,到存在UL grant时(即为该终端调度了上行数据,分配了PUSCH资源),终端的上行反馈在PUSCH内与上行数据复用传输,复用方式可以是反馈信息对上行数据打孔传输,或者上行数据在反馈信息周围做速率匹配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Total DAI与UL grant在相同的DCI中发送,Total DAI指示了ULgrant之前所有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的数量,如果UL grant之后还有该终端进一步的DL assignment,并且需要在相同的反馈时隙内反馈,Total DAI是无法预测指示这部分DLassignment的数量的,对于这部分DL assignment需要新的机制来指示,并将反馈比特数累加到上述总比特数上一起反馈;或者,不允许在UL grant以后进一步调度该终端。如图所示,UL grant所在CC的子载波间隔是30kHz,UL grant在30kHz的最后一个s lot的DCI中传输,此时,CC#1(60kHz子载波间隔)的最后一个slot是不允许调度该终端的。
具体实施例2:
本具体实施例多个Total DAI信息域如何在一个DCI中传输。
具体实施例包括以下几个子实施方式,如下:
子实施方式2.1:按照多个Total DAI所需比特的最大值定义信息域;
依据如下信息中至少之一将多个分量载波划分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组:分量载波的码块组配置信息;分量载波的时隙长度或子载波间隔;分量载波的码字配置信息。
可见,任何一种分组依据下,分量载波组的最大数量是一定的。例如,当按照CBG配置进行分组时,协议规定了CBG配置包含如下4种:2,4,6,8。则分量载波组的最大数量为4。相应的,当每个CG对应一个Total DAI时,最多共需要4个Total DAI field。在DCI中,根据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的最大值,定义第一信息域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此时,无论当前实际存在几个CG,DCI中都固定配置4个Total DAIfield。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比特数等于传输最大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的比特数。
每个Total DAI域需要2bit,则固定定义4个Total DAI field,Total DAI信息域(第一信息域)共8bit。当实际的CG数量小于4时,只利用其中部分Total DAI field指示对应CG的Total DAI即可。未被利用的Total DAI field无效。由于终端与基站之间对CC如何分组,以及分成了几组是有一致的认识的,另外,哪个Total DAI域对应于哪个CG是按预定义规则确定的(例如,低2bit的Total DAI域与最小CBG配置相对应,倒数第3、4bit的TotalDAI域与CBG配置为4的CG相对应,以此类推),因此,终端可以确定哪些Total DAI field是有效的,哪些Total DAI field是无效的。并不会产生歧义。
又如,当以分量载波的时隙长度为依据进行CC分组时,特定频段范围所支持的时隙长度种类是固定的,例如6GHz以下频段,包含3中时隙长度:0.25ms,0.5ms,1ms。因此,CG数量最多为3个,定义第一信息域为6bit,对应于三个Total DAI域。
又如,当以分量载波的码块组(CBG)配置以及子载波间隔为依据进行CC分组时,CBG配置有4中取值,子载波间隔在某个特定频段(如6GHz以上频段)有两种取值,则CG数量最多为8个,定义第一信息域为16bit,对应于8个Total DAI域。
子实施方式2.2:按照当前数量的Total DAI所需比特数定义信息域;
被聚合的CC中,各个CC的CBG配置,以及各个CC的子载波间隔或时隙长度都是半静态确定的,例如通过RRC信令配置给终端的;因此,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反馈窗内,各个CC的CBG配置,子载波间隔或时隙长度配置都是确定的。那么实际CG数量也是确定的。进而,Total DAI field的个数是确定的,所需的比特数也是确定的。
例如,当前被聚合的CC中,只包含两种CBG配置,4和8。即当以CBG配置为依据将CC分组时,存在两个CG。因此,在DCI中,根据当前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定义第二信息域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所述第二信息域对应于传输当前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所需的比特数。则第二信息域包含两个Total DAI field,如果每个Total DAIfield需要2bit,则第二信息域共占4bit。
子实施方式2.3:多个Total DAI field中,部分在新定义的信息域上传输,部分复用DCI内的其他信息域;
具体的,DCI内的其他信息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用于指示所调度的上行数据的时域位置,即上行授权UL grant与相应的PUSCH之间的时间间隔,当该定时信息为默认值时,该指示域无效,可用于指示其他信息);
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信息域(用于指示当前重新传输了哪些码块组,当传输数据为新传数据时,该指示域无效,可用于指示其他信息)。
图4是根据具体实施例2的子实施方式2.3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包含UL grant的DCI格式示意,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如下信息域:上行授权信息域,CBG TI信息域,上行调度定时信息域,Total DAI域(或者total DAI域)。
在一些情况下,CBG TI信息域,上行调度定时信息域并没有被使用。例如,当上行授权为调度终端的新传数据时,基站不需要向终端指示CBG TI信息域,此时,CBG TI信息域可以被重新定义,即用于发送部分Total DAI field。类似的,当上行授权采用固定或隐含指示的定时关系时,基站不需要再利用上行调度定时信息域向终端指示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K2,此时,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也可以被重新定义,即用于发送部分Total DAIfield。
本实施方式中,在DCI中,定义第三信息域用于承载所述一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当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其他信息域承载其他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对应于传输一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的比特数。
优选的,第三信息域传输第三信息域所在CG的Total DAI。当CBG TI信息域,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可以被利用时,可以用于传输其他CG的Total DAI。如果当前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和CBG TI域都有效,则DCI中不会包含其他CG的Total DAI信息。
子实施方式2.4:复用DCI内的其他信息域传输所述多个Total DAI field;
具体的,DCI内的其他信息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用于指示所调度的上行数据的时域位置,即上行授权UL grant与相应的PUSCH之间的时间间隔,当该定时信息为默认值时,该指示域无效,可用于指示其他信息);
码块组传输指示(CBGTI)信息域(用于指示当前重新传输了哪些码块组,当传输数据为新传数据时,该指示域无效,可用于指示其他信息)。图5是根据具体实施例2的子实施方式2.4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包含UL grant的DCI格式示意图,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如下信息域:上行授权信息域,CBG TI信息域,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
如前面描述中所述,在一些情况下,CBG TI信息域,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并没有被使用。此时,这些信息域可以被重新定义,即用于发送部分Total DAI field。
子实施方式2.5:复用DCI内的指定信息域传输所述多个Total DAI field,当所述指定信息域所能承载的比特数小于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所需的比特数时,定义第四信息域用于承载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
如子实施方式2.4所述,当CBG TI信息域,上行调度定时信息域并没有被使用时,可以被重新定义,并用于传输Total DAI field。当所述其他信息域所能承载的比特数小于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所需的比特数时,定义第四信息域用于承载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其中,所述第四信息域对应于传输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的比特数。
例如,其他信息域中有4bi t可以用于Total DAI,即可以传输2个Total DAIfield,当前需要传输4个Total DAI field,因此需要为另外两个Total DAI field额外定义信息域,则第四信息域为4bi t。
具体的,图6是根据具体实施例2的子实施方式2.5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和CBG TI域内分别包含了一个Total DAI field。当前总共需要发送N个Total DAI field,将Total DAI field3到N定义为第四信息域。
具体实施例3:
本具体实施例描述部分CG采用固定码本,另一部分CG采用动态码本的情况。
图7是根据具体实施例3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被聚合的CC有5个,配置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此时,各个CG内部仍然采用实施方式1所描述的方式利用counter DAI对UL grant之前的需要在相同时隙反馈的DL assignment进行计数。
CC#4在最后一个s lot发送包含UL grant的DCI,其中,同时包含Total DAIfield。但当前DCI内只能允许传输一个Total DAI field。即默认会传输当前UL grant所在CG的Total DAI=3。而CG1的Total DAI无法传输,因此,CG1无法使用动态码本,将使用半静态码本,即对CG1内每个CC的每个slot都需要反馈。而CG2可以使用动态码本。
码本大小的确定:
对于CG1,反馈窗内每个CC的slot数的加和为2+8+4=14,CBG配置为4,码字配置为1,则半静态码本的大小为14*4*1=56bi ts
对于CG2,动态码本的大小为Nslot*NCBG*Ncodeword=4*8*1=32bits
则总比特数为88bit。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被指示Total DAI的CG,由于将采用半静态码本,码本大小与slot的总数相关,而不是与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数量相关,因此,只要在反馈窗内,ULgrant之后slot仍然可以调度终端。
具体实施例4:
本具体实施例描述另一种部分CG采用固定码本,另一部分CG采用动态码本的情况。
图8是根据具体实施例4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被聚合的CC有5个,配置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与具体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基站配置或者协议规定:对于不包含UL grant的CG,固定采用半静态码本。因此,CG1从反馈窗开始就确定不会采用动态码本,在包含DLassignment的DCI内不会包含counter DAI。这是因为,counter DAI的作用是向终端指示哪些slot调度了该终端,如果中间有部分slot丢失(即终端没有成功解码PDCCH),则终端会识别出成功接收的DCI内counter DAI不连续,根据counter DAI间的间隔从而确定丢失slot的数量,并在反馈码本中预留对应的比特数。对于半静态码本,无论某一个slot是否成功接收,也不管是否实际发送,都会预留对应的比特数,这样的指示对于半静态码本大小的确定是无意义的。因此,CG1内DL assignment所在的DCI内不包含counter DAI。
此时,各个CG内部仍然采用具体实施例1所描述的方式利用counter DAI对ULgrant之前的需要在相同时隙反馈的DL assignment进行计数。
而CG2可以使用动态码本。
码本大小的确定:
对于CG1,反馈窗内每个CC的slot数的加和为2+8+4=14,CBG配置为4,码字配置为1,则半静态码本的大小为14*4*1=56bi ts
对于CG2,动态码本的大小为Nslot*NCBG*Ncodeword=4*8*1=32bits
则总比特数为88bit。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半静态码本的CG,码本大小与slot的总数相关,而不是与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数量相关,因此,只要在反馈窗内,UL grant之后slot仍然可以调度终端。
具体实施例5:
本具体实施例描述被聚合的CC按照CBG配置分组,各个分量载波组(CG,componentcarrier group)均采用动态码本,且所有CG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Total DAI)在同一个CC的DCI中传输的另一种情况。
在具体实施例1中提到,如果UL grant不在最大子载波间隔的CC(例如CC#4,30kHz)上发送时,即使UL grant是在反馈窗内该CC的最后一个slot上传输的,但对于大于30kHz的CC(例如CC#1,60kHz),将会有部分slot(最后一个slot)被限制调度。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具体实施例5的示意图,UL grant可以在最大子载波间隔的CC(例如CC#1,60kHz)的最后一个s lot上传输,此时,反馈窗内各个CC的所有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都可以在UL grant所在的DCI内指示Total DAI,不存在调度限制问题。
此时,系统需要支持跨不同TTI length的CC间的上行调度,即在第一CC上调度终端在第二CC上的上行传输,且第一CC与第二CC的子载波间隔不同。
具体实施例6:
本具体实施例描述被聚合的CC按照CBG配置分组,各个分量载波组(CG,componentcarrier group)均采用动态码本,且所有CG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Total DAI)在同一个CC的DCI中传输的另一种情况。
在具体实施例1中提到,如果UL grant不在最大子载波间隔的CC(例如CC#4,30kHz)上发送时,即使UL grant是在反馈窗内该CC的最后一个slot上传输的,但对于大于30kHz的CC(例如CC#1,60kHz),将会有部分slot(最后一个slot)被限制调度。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具体实施例6的示意图,对于大于30kHz的CC,在UL grant以后的s lot将采用半静态码本。
具体的,由于UL grant发送时刻无法判断虚圈内的slot是否有DL assignment,则确定码本时,固定将反馈窗内,UL grant以后的slot定义为包含DL assignment,即在反馈码本中预留相应的比特数。
对于CG1,除了Total DAI指示的7个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以外,加上ULgrant以后的slot数量,总共8个slot,codebook size=8*NCBG*Ncodeword=8*4*1=32。其中,NCBG=4,Ncodeword=1。
对于CG2,除了Total DAI指示的4个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以外,反馈窗内不存在UL grant以后的slot,因此,slot数量仍然为4,则codebook size=4*NCBG*Ncodeword=4*8*1=32。其中,NCBG=8,Ncodeword=1。
总的反馈码本大小为64bits。
具体实施例7:
本具体实施例描述被聚合的CC按照子载波间隔分组,各个分量载波组(CG,component carrier group)均采用动态码本,且所有CG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TotalDAI)在同一个CC的DCI中传输的情况。
图11是根据具体实施例7的示意图一,如图11所示,共包含5个CC以CA的方式工作,即CC#0到CC#4。具体如表2所示的配置,表2是根据具体实施例7的CC#0到CC#4的配置表:
表2
CC CBG配置 子载波间隔SCS CG
#0 4 15kHz CG1
#1 4 30kHz CG2
#2 4 30kHz CG2
#3 8 15kHz CG1
#4 8 60kHz CG3
被聚合的CC,按照CBG配置分成三个CG,CG1包含CC#0,CC#3;CG2包含CC#1,CC#2;CG3包含CC#4。
在三个CG内分别利用counter DAI计数,即在每个包含DLassignment的DCI内包含counter DAI域,用于指示当前slot是CG内被调度的第几个slot。计数的顺序采用频域优先的原则,即先在前面PDCCH监测时机上累计所有CC上包含DLassignment的slot,例如,对于CG1,在第一个PDCCH监测时机上CC#0、CC#3的DCI调度了该终端,即包含DLassignment,各自DCI的counterDAI域分别指示为0和1。分别表示,当前slot是CG内第一个和第二个被调度的slot(注:DAI是从‘0’开始计数的,并且以4为周期循环计数,即01230123...,这样的循环计数是为了保证DCI中可以只用2bit就能指示任何一个DAI值)。接下来,继续累加第二个PDCCH监测时机,只有CC#3的DCI调度了该终端,DCI的counterDAI域指示为2。完成反馈时间窗内对收到ULgrant之前所有slot的DLassignment的计数。
类似的,对于CG2,CG3,也采用与上面描述相同的机制进行counter DAI的累加计数。与具体实施例1类似的,Total DAI之后不再允许对应于同一反馈时隙的下行数据,即如图所示,UL grant所在CC#2的子载波间隔是30kHz,UL grant在30kHz的最后一个slot的DCI中传输,此时,CC#4(60kHz子载波间隔)的最后一个slot是不允许调度该终端在相同的时隙反馈的。
则三个CG的Total DAI值分别为:2,3,3。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CG内存在CBG配置不同的CC,如CG1,CC#0的CBG配置为4,CC#3的CBG配置为8。此时,每个CC都按照CG内最大的CBG配置,在反馈码本中预留反馈比特,这样可以避免,当某个CC的下行分配丢失后,由于终端无法判断丢失的下行分配属于哪个CC,而造成的无法确定在反馈码本中预留几个比特的问题。此时,只要终端通过接收counter DAI判断有任何一个DL assignment丢失,都会固定预留CG内最大的CBG数量,对于CG1,最大CBG数量为8。对于某些CBG配置小于8的CC,反馈信息中多余的比特是无效的,或者,当该CC的CBG配置为最大CBG数量的约数时,对反馈信息进行重复处理。例如,该CC某个slot所需的反馈比特数为4,根据上面的规则,需要按照CG内最大的CBG配置(即8)进行反馈,则对4比特反馈信息进行两次重复,达到8比特。
对于CG2,由于两个CC的CBG配置均为4,因此,每个包含下行分配的slot在反馈码本中占用4bit。
图12是根据具体实施例7的示意图二,如图12所示,为终端在反馈时隙上的反馈码本,依次包括对各个CG内下行分配的反馈信息(本具体实施例中假设各个CC的codeword配置均为1),示例性的,按照CG1,CG2,CG3的顺序构成码本。在每个CG内部,按照‘频率优先(先频域后时域)’顺序依次进行反馈,以CG1为例,共包含3个8bit反馈信息,其中,第一个8bit反馈信息对应于CC#0slot0内的下行分配;第二个8bit反馈信息对应于CC#3slot0内的下行分配;第三个8bit反馈信息对应于CC#3slot1内的下行分配。
对于其他CG,采用类似的方式将反馈信息构成反馈码本,并在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内发送给基站,其中,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指基站利用上行授权信息调度终端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指示的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隙。具体的,上行授权还会指示终端上行数据所占用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内的具体资源,反馈信息也将承载在PUSCH上,并对上行数据进行打孔传输,或者,上行数据根据反馈信息所占用的资源进行速率匹配传输。
本具体实施例描述了被聚合的CC按照子载波间隔分组的反馈码本生成,与反馈方式,由于子载波间隔与时隙长度(或传输时间间隔长度TTI length,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 length)存在直接换算关系,即15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于1ms的时隙长度,30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于0.5ms的时隙长度,60kHz的子载波间隔对应于0.25ms的时隙长度等等。因此,当被聚合的CC按照时隙长度进行分组时,方法也是类似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counter DAI均按照包含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进行计数,counter DAI还可以按照码块组CBG的数量进行计数;具体的,当所述counter DAI在某个CG内按照CBG的数量进行计数时,包含DL assignment的DCI内的counter DAI的数值代表: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先频域后时域)累计CBG,截止到当前CC当前时隙一共包含的CBG数量;相应地,UL grant所在DCI内的Total DAI field指示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具体为: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CBG的总数。
具体实施例8:
本实施方式描述被聚合的CC按照码字配置信息分组,各个分量载波组(CG,component carrier group)均采用动态码本,且所有CG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TotalDAI)在同一个CC的DCI中传输的情况。
图13是根据具体实施例8的示意图一,如图13所示,共包含5个CC以CA的方式工作,即CC#0到CC#4。为了简便描述,本具体实施例中假设各个CC除了codeword可能不同以外,其他配置(CBG配置,子载波间隔)都相同,具体如表3所示的配置,表3是根据具体实施例8的CC#0到CC#4的配置表:
表3
Figure BDA0001488171800000211
被聚合的CC,按照codeword配置分成两个CG,CG1的codeword配置为1,即一个slot发一个码字,包含CC#0,CC#1,CC#2;CG2的codeword配置为2,即一个slot发两个码字,包含CC#3,CC#4。
在两个CG内分别利用counter DAI计数,即在每个包含DL assignment的DCI内包含counter DAI域,用于指示当前slot是CG内被调度的第几个slot。计数的顺序采用频域优先的原则,即先在前面PDCCH监测时机上累计所有CC上包含DL assignment的slot,例如,对于CG1,按如下顺序计数DL assignment:CC#0 slot0,CC#1 slot1,CC#2 slot1,CC#0slot2,CC#1 slot2,CC#0 slot3,CC#2 slot3;counter DAI在上述时隙的DCI中依次为:0,1,2,3,0,1,2。
类似的,CG2,按如下顺序计数DL assignment:CC#3 slot0,CC#4 slot0,CC#3slot2,CC#4 slot2;counter DAI在上述时隙的DCI中依次为:0,1,2,3。
因此,两个CG的Total DAI分别为:2和3。由于DAI采用循环计数,此时对于CG1,Total DAI=2表示共有7个时隙包含DL assignment。
图14是根据具体实施例8的示意图二,如图14所示,是终端在反馈时隙上的反馈码本,依次包括对各个CG内下行分配的反馈信息,示例性的,按照CG1,CG2的顺序构成码本。在每个CG内部,按照‘频率优先(先频域后时域)’顺序依次进行反馈,以CG1为例,由于codeword配置为1,则对于4个CBG配置,一个slot内的下行数据只需要4bit的反馈信息,因此,对于CG1的反馈共包含7个4bit反馈信息,码本中的比特与下行分配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对于CG2,由于codeword配置为2,则对于4个CBG配置,一个slot内的下行数据需要2*4=8bit的反馈信息,因此,对于CG1的反馈共包含4个8bit反馈信息,码本中的比特与下行分配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分量载波按照某一因素(CBG配置,子载波间隔或时隙长度,codeword配置)被分为N个CG,也可以按照上述因素中的任意多项的组合将CC分为多个CG。对于不同CG,利用counter DAI进行分别的下行分配计数,并在包含UL grant的DCI中包含多个Total DAI域发送给终端,终端利用各个Total DAI确定对应CG的下行分配的数量,从而确定反馈信息的比特数。其中,有些CG也可以采用半静态码本,则无需传输这个CG的Total DAI。并且终端对这个CG中的每一个slot进行反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依据如下信息中至少之一将多个分量载波划分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组:分量载波的码块组配置信息;分量载波的时隙长度或子载波间隔;分量载波的码字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码块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时隙内包含的码块组数量;一个传输块包含的码块组数量。
可选地,所述码字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时隙内包含的码字数量;一个传输块包含的码字数量。
可选地,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生成的每一个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一个分量载波组;生成的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分量载波组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指示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其中,所述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可选地,所述指定上行时隙包括:所述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
可选地,上行授权信息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传输。
可选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根据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的最大值,设置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一信息域,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最大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根据当前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设置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二信息域,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当前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设置用于承载所述一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三信息域;其中,当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除所述第三信息域外的信息域承载多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一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指定信息域承载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复用下行控制信息内的指定信息域承载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在所述指定信息域所能承载的比特数小于传输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所需比特数的情况下,设置用于承载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四信息域,其中,所述第四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剩余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指定信息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行授权定时指示信息域;码块组传输指示信息域。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三信息域所在的分量载波组对应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多个分量载波组;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量载波组的反馈码本大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之后,依据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以下信息: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其中,所述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可选地,所述指定上行时隙包括:所述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
可选地,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上行授权信息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可选实施例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可选实施例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
其中,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指示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其中,所述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其中,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和上行授权是承载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发送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分量载波的码块组配置信息将多个分量载波划分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块组配置信息包括一个传输块包含的码块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生成的每一个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一个分量载波组;
生成的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分量载波组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上行时隙包括:所述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行授权信息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包括:
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根据当前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数量,设置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的第二信息域,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所占用的比特数等于传输当前数量的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时所需比特数。
8.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多个分量载波组;
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量载波组的反馈码本大小;
其中,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之后,依据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以下信息:
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
其中,所述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其中,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和上行授权是承载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发送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上行时隙包括:所述上行授权所指示的上行时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接收上行授权信息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1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为多个分量载波组生成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承载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发送给接收端;
其中,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用于指示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其中,所述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其中,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和上行授权是承载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发送的。
12.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于多个分量载波组;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量载波组的反馈码本大小;
其中,在一个下行控制信息内接收一个或多个总数下行分配索引之后,依据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确定以下信息:
与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对应的分量载波组内,上行授权之前的需要在指定上行时隙反馈的,下行分配的数量;
其中,所述下行分配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时隙的数量;
携带有所述下行分配的所有时隙内的码块组的总数;
其中,所述总数下行分配索引和上行授权是承载在相同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发送的。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711230884.XA 2017-11-29 2017-11-29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842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0884.XA CN109842476B (zh) 2017-11-29 2017-11-29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EP18884117.5A EP3720031B1 (en) 2017-11-29 2018-11-27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DK18884117.5T DK3720031T3 (da) 2017-11-29 2018-11-27 Fremgangsmåde og anordning til afsendelse af data samt fremgangsmåde og anordning til modtagelse af data
PCT/CN2018/117681 WO2019105341A1 (zh) 2017-11-29 2018-11-27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6/753,320 US11452082B2 (en) 2017-11-29 2018-11-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IEP18884117.5T FI3720031T3 (fi) 2017-11-29 2018-11-27 Tiedon lähetysmenetelmä ja -laite, ja tiedon vastaanottomenetelmä ja -laite
US17/887,397 US20220394688A1 (en) 2017-11-29 2022-08-1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0884.XA CN109842476B (zh) 2017-11-29 2017-11-29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2476A CN109842476A (zh) 2019-06-04
CN109842476B true CN109842476B (zh) 2021-10-26

Family

ID=6666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0884.XA Active CN109842476B (zh) 2017-11-29 2017-11-29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452082B2 (zh)
EP (1) EP3720031B1 (zh)
CN (1) CN109842476B (zh)
DK (1) DK3720031T3 (zh)
FI (1) FI3720031T3 (zh)
WO (1) WO20191053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183B (zh) * 2018-02-12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US20220294568A1 (en) * 2019-08-07 2022-09-1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Harq feedback enhan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351504B (zh) * 2019-08-08 2022-04-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10105747A1 (en) * 2019-10-03 2021-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dicat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location
EP3813270A1 (en) * 2019-10-23 2021-04-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ordinated link adaptation and packet scheduling in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CN113259065B (zh) * 2020-02-13 2023-04-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码本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42490A1 (en) * 2021-08-04 2023-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ggregate component carrier for full-duplex op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5167B2 (en) * 2009-07-02 2013-10-22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CK/NAK feedback in TDD communications
CN104135349B (zh) * 2009-12-03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347826A (zh) * 2010-07-28 2012-02-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4253677A (zh) * 2013-06-25 2014-12-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01303B (zh) * 2013-10-30 2019-08-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5068595A1 (ja) * 2013-11-08 2015-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3248320B1 (en) * 2015-01-20 2021-09-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432316B (zh) * 2015-12-25 2023-08-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359969B (zh) 2016-05-10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harq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CN107370570B (zh) * 2016-05-13 2021-04-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US20190253204A1 (en) * 2016-10-28 2019-08-15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788936B (zh) * 2016-12-26 2020-04-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JP7187461B2 (ja) * 2017-08-09 2022-12-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3720031T3 (da) 2024-04-02
US20220394688A1 (en) 2022-12-08
WO2019105341A1 (zh) 2019-06-06
CN109842476A (zh) 2019-06-04
EP3720031B1 (en) 2024-01-24
EP3720031A1 (en) 2020-10-07
US20200280969A1 (en) 2020-09-03
EP3720031A4 (en) 2021-08-04
US11452082B2 (en) 2022-09-20
FI3720031T3 (fi)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2476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KR102508791B1 (ko)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1258544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US10673573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CN113395150B (zh) 一种反馈信息确定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9842477B (zh) 信息解码、码本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0574361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93253B (zh) 信息比特封装
US9433014B2 (e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CN110149661B (zh)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342040A1 (en) Scalable feedback reporting
US8923253B2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CN116249206A (zh) 鲁棒的时分复用图样的系统和方法
KR20190133051A (ko) 스케줄링 요청 자원 구성
CN111865511B (zh)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6130A (zh) 组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50207594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harq feedback,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uplink subframe
US20190208519A1 (en) Scheduling of transmissions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1147190A (zh) 反馈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17452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793967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