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468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468A
CN107925468A CN201680047702.2A CN201680047702A CN107925468A CN 107925468 A CN107925468 A CN 107925468A CN 201680047702 A CN201680047702 A CN 201680047702A CN 107925468 A CN107925468 A CN 107925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domain
narrow
frequency hopping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77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和晃
马瑞丰
牟勤
刘柳
蒋惠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2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36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frequencies, e.g.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r using a transform
    • H04B2001/7136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frequencies, e.g.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using continuous tuning or using a transform using a bank of frequency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H04B2001/71563Acqui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在对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频率块的用户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时,得到该下行信号的频率分集效果。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用户终端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其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出发的进一步宽带域化和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了LTE的后继系统(也称为例如LTE-A(LTE-Advanced)、FRA(Future Radio Access)、4G、5G等)。
然而,近年来,伴随通信装置的低成本化,大量进行了连接网络的装置不借助人手而相互通信从而进行自动控制的机器间通信(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的技术开发。特别地,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在M2M之中,作为用于机器间通信的蜂窝系统,推进了与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的最优化相关的标准化(非专利文献2)。用于MTC的用户终端(MTC UE(UserEquipment))可以考虑在例如电表、燃气表、自动贩卖机、车辆、其他工业机器等广泛的领域中进行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888“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User Equipments(UEs)based on LTE(Release 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MTC中,从减少成本和改进蜂窝系统中的覆盖范围的观点出发,对能够以简易的硬件结构实现的用于MTC的用户终端(LC(Low-Cost,低成本)-MTC UE,以下简称为MTC终端)的需求提高。MTC终端通过将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的使用带域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频率块而实现。该频率块例如由1.4MHz构成,也被称为窄带域(NB:Narrow Band)。
此外,MTC中,以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为目的,还研究了进行跨越多个子帧发送相同下行信号的反复(repetition)发送。然而,在相同的频率块中进行反复发送时,无法得到频率分集效果,因此为了满足期望的信噪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而需要的反复数有可能增加。
本发明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在对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频率块的用户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时,能够得到该下行信号的频率分集效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用户终端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无线基站是与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发送单元,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下行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发送。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步骤;以及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频率块的用户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时,能够得到该下行信号的频率分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LTE终端与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说明图。
图2A和图2B是成为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跳频图案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跳频图案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第1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第2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第3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第4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第5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第6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第7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示出第3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低成本的用于MTC的用户终端中,允许处理能力的降低,研究了对硬件结构进行简略化。例如,在低成本的用于MTC的用户终端中,研究了与现有的用户终端相比,应用减少峰值速率、限制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限制资源块(RB:ResourceBlock,也称为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等。以下称为PRB)、限制接收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等。
在此,现有的用户终端被称为LTE终端、LTE-A终端、LTE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正常UE、非MTC终端,简称为用户终端、UE等。此外,MTC终端也简称为用户终端、UE等。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现有的用户终端称为LTE终端,将用于MTC(低成本MTC)的用户终端称为MTC终端。
图1是LTE终端与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那样,LTE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设定为系统带域(例如20MHz(=100PRB)、1个分量载波等)。另一方面,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频率块(例如1.4MHz(=6PRB))。以下,也将该频率块称为“窄带域(NB)”。
此外,研究了在LTE/LTE-A的系统带域内操作MTC终端。此时,能够支持MTC终端与LTE终端的频分复用。像这样,MTC终端可以称为所支持的最大的带域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频率块(窄带域)的用户终端,也可以称为具有与LTE/LTE-A的系统带域相比更窄的带域的发送接收性能的用户终端。
图2是成为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配置的说明图。如图2A所示那样,设想将窄带域(例如1.4MHz)固定为系统带域(例如20MHz)内的特定的频率位置。此时,有可能导致业务量(traffic)集中于该特定的频率(例如中心频率)。此外,无法得到频率分集效果,因此有可能导致频率利用效率降低。
因此,如图2B所示那样,预想的是,使窄带域(例如1.4MHz)以规定的期间(例如子帧)在系统带域(例如20MHz)内的不同频率位置(频率资源)变化。此时,可以分散MTC终端的业务量。此外,由于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因此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的降低。
如图2B所示那样,成为MTC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频率位置为可变时,MTC终端考虑应用针对窄带域的跳频或频率调度,优选具有RF的重调整(retuning)功能。
然而,MTC终端由于仅支持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例如1.4MHz),因此无法检测到跨越系统带域整体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因此,研究了使用配置于窄带域的用于MTC的下行控制信道(MPDCCH: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PDCCH,机器类通信PDCCH),进行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
在此,用于MTC的下行控制信道(MPDCCH)是在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号),可以与用于LTE或者用于MTC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频分复用。MPDCCH也被称为M-PDCCH(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PDCCH,机器类通信PDCCH)、增强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通过MPDCCH,传输包含涉及PDSCH的分配的信息(例如DL(Downlink,下行链路)许可)、涉及PUSCH的分配的信息(例如UL(Uplink,上行链路)许可)等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MPDCCH之外,MTC终端所使用的信道也可以通过对在相同用途中使用的现有信道附加表示MTC的“M”来表现。例如,通过MPDCCH分配的PDSCH也可以被称为MPDSCH(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PDSCH,机器类通信PDSCH)、M-PDSCH(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PDSCH,机器类通信-PDSCH)等。同样地,通过MPDCCH分配的PUSCH也可以被称为MPUSCH(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PUSCH,机器类通信PUSCH)、M-PUSCH(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PUSCH,机器类通信-PUSCH)等。
然而,MTC中,为了扩张覆盖,还研究了进行跨越多个子帧发送接收相同的下行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反复发送/接收。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相同的下行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多个子帧数也被称为反复数(repetition number)。此外,该反复数也可以通过反复等级来表示。该反复等级也被称为覆盖增强(CE:Coverage Enhancement)等级。
在对MTC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时,MTC终端将跨越多个子帧接收的下行信号进行合成。因此,在使用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情况中,也能够满足期望的SINR。另一方面,在相同的窄带域中对MTC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时,无法得到频率分集效果,因此为了满足期望的SINR而需要的反复数有可能增加。
因此,在对MTC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例如PDSCH)时,研究了对该下行信号应用跳频,以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图3是示出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所示的跳频图案通过在相同窄带域(频率块)中进行反复发送的期间X、期间X与对于其他窄带域的重调整期间(例如1ms)的总计期间Y、和窄带域间的频率方向的偏移量(以下称为跳频偏移量(hopping offset))Z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期间X和Y对于应用跳频的所有MTC终端是共通的。此外,子帧为1ms,因此期间X还等于相同窄带域中的反复数。
参照图4和5,针对使用期间X和Y、跳频偏移量Z的跳频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图4和5中,其他窄带域的跳频时的重调整期间的图示被省略。此外,图4和5中,设为系统带域由8个窄带域(NB#0-#7)构成,但不限于此。
图4中,示出通过X=4、Y=5、Z=2确定的跳频图案作为一个例子。图4中,期间X和Y、跳频偏移量Z对于应用跳频的所有MTC终端是共通的。
图4中,针对MTC终端(UE)#1的PDSCH的反复数为16时,针对MTC终端#1的下行信号(PDSCH)被分配为按每4个子帧跳频各2NB的4个NB(#0、#2、#4、#6)。此外,针对MTC终端(UE)#2的PDSCH的反复数为8时,针对MTC终端#2的PDSCH被分配为按每4个子帧跳频各2NB的2个NB(#0、#2)。
对各MTC终端,通知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NB)的索引(开始NB索引(Starting NB index),以下也称为开始索引)。在此,该开始索引通过利用MPDCCH传输的DCI(例如包含PDSCH的分配信息(下行许可)的DCI)或高层信令而通知。各MTC终端基于该开始索引、与期间X和Y、跳频偏移量Z,确定PDSCH的跳频图案。在此,期间X和Y、跳频偏移量Z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通知,也可以预先通过规范而决定。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那样,期间X和Y、跳频偏移量Z对于应用跳频的所有MTC终端是共通的,此时,关于针对反复数少的MTC终端的PDSCH,难以得到频率分集效果。例如,针对图4的MTC终端#2的PDSCH,仅在2个NB(#0、#2)中发送,因此与在4个NB(#0、#2、#4、#6)中发送的针对MTC终端#1的PDSCH相比,难以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作为反复数少也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的方法,设想例如适应性地控制跳频偏移量Z。图5所示的跳频图案中,根据反复数而控制跳频偏移量Z。
图5中,反复数为16的MTC终端(UE)#1的跳频偏移量Z为2。另一方面,反复数为8的MTC终端#2的跳频偏移量Z为4。像这样,如果设为反复数越少则跳频偏移量Z越大,则容易得到频率分集效果。
然而,在为了得到频率分集效果而控制跳频偏移量Z时,如图5所示那样,针对多个MTC终端的PDSCH的分配资源有可能会冲突(图5中,在NB#6中冲突)。像这样,在上述跳频图案中,想要提高频率分集效果,但针对多个MTC终端的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分配资源有可能会冲突。
因此,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在对MTC终端反复发送下行信号(例如PDSCH)时,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且减轻针对多个MTC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分配资源的冲突,从而完成本发明。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频率块)为1.4MHz,由6个资源块(PRB)构成,但不限于此。此外,下文中,系统带域由8个窄带域(NB)构成,但不限于此。此外,下文中,下行信号为PDSCH,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各种下行信号或上行信号。
此外,下述图6-图12中,例示出X=4、Y=5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此外,图6-图12中,重调整期间(1ms)的图示被省略。此外,对图6-12所示的8个窄带域(NB)附加的索引仅为例示,不限于此。
(第1形态)
第1形态中,MTC终端(用户终端)接收以规定的跳频图案反复发送的PDSCH(下行信号),确定应用于该PDSCH的跳频图案。具体而言,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和对于该开始PDSCH的分配的子帧的时间偏移量,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
在此,表示上述时间偏移量的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广播信息)而通知至MTC终端,也可以包含于在MPDCCH中传输至MTC终端的DCI中,也可以预先在MTC终端中设定。此外,开始索引包含于在MPDCCH中传输至MTC终端的DCI中。
图6是示出第1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X和Y对于应用跳频的所有MTC终端是共通的。X和Y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通知至MTC终端。此外,Z可以基于反复数而被控制,并通过高层信令或者MPDCCH通知至MTC终端,也可以根据反复数而由MTC终端决定。
图6中,对于开始针对MTC终端#2的PDSCH分配的开始子帧的时间偏移量被设定为4。此外,表示开始针对MTC终端#2的PDSCH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为#2。MTC终端#2基于时间偏移量,将通过该开始索引#2、X=4、Y=5、Z=4确定的跳频图案在时间方向上移位4个子帧的量。通过基于时间偏移量的移位,能够避免窄带域(NB)#6中的MTC终端#1和#2的冲突。
根据第1形态,通过时间偏移量而使跳频图案在时间方向上移位,因此在为了得到频率分集效果而基于反复数控制跳频偏移量Z的情况中,也能够减轻MTC终端间的PDSCH的分配资源的冲突。
(第2形态)
第2形态中,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与对于该开始索引所示的窄带域(频率块)的频率偏移量,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第2形态与第1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替代时间偏移量而使用频率偏移量。需要说明的是,第2形态可以与第1形态组合,可以使用时间偏移量和频率偏移量两者。以第2形态与第1形态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此,表示上述频率偏移量的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而通知至MTC终端,也可以包含于在MPDCCH中传输至MTC终端的DCI中,也可以预先在MTC终端中设定。
图7是示出第2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中,对于针对MTC终端#2的开始索引所示的窄带域(NB)#2的频率偏移量被设定为2。MTC终端#2基于频率偏移量,将通过该开始索引#2、X=4、Y=5、Z=4确定的跳频图案在频率方向上移位2个NB的量。通过基于频率偏移量的移位,能够避免NB#6中的MTC终端#1和#2的冲突。
根据第2形态,通过频率偏移量而使跳频图案在频率方向上移位,因此在为了得到频率分集效果而基于反复数控制跳频偏移量Z的情况中,也能够减轻MTC终端间的PDSCH的分配资源的冲突。
(第3形态)
第3形态中,MTC终端(用户终端)接收以规定的跳频图案反复发送的PDSCH(下行信号),确定应用于该PDSCH的跳频图案。具体而言,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从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之间预先决定(predetermined)的跳频图案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
在此,上述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中,分配PDSCH的窄带域可以在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交织(interleave)。
此外,上述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中,可以设定以最小反复数(例如8)的PDSCH被分配于至少2个窄带域的方式构成的跳频集。MTC终端使用与反复数对应的至少一个跳频集,接收反复发送的PDSCH。
图8是示出第3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中,跳频(FH)图案#1-#4是预先决定的,在MTC终端中进行设定。跳频(FH)图案#1-#4可以基于规定的参数(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例如小区固有的信息)或固定值等)而决定。
图8中,作为跳频用的窄带域(NB),通过高层信令设定4个NB(#1、#3、#4、#8)。图8中,示出对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4个NB应用上述跳频图案#1-#4的状态。像这样,第3形态中,对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应用预先决定的或者通过NB数等决定的参数确定的跳频图案。
此外,图8所示的跳频图案#1-#4中,分配PDSCH的窄带域在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交织。例如,图8的跳频图案#1中,如NB#0→NB#4→NB#2→NB#6那样,每4个子帧在不同的NB中分配(映射)PDSCH。
图8中,MTC终端通过上述开始索引从跳频图案#1-#4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具体而言,MTC终端经由MPDCCH接收包含该开始索引的DCI。例如,图8中,MTC终端接收包含子帧#0中的开始索引#2的DCI时,MTC终端基于该开始索引#2确定跳频图案#2。在此,该开始索引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等通知。
此外,图8所示的跳频图案中,也可以设定以最小反复数(在此为8)的PDSCH被分配于至少2个窄带域的方式构成的跳频集。例如,图8中,每4子帧在不同的NB中分配PDSCH,因此,每8个子帧设定跳频集(FH集#1-#4)。
例如,图8中,针对反复数为8的PDSCH,仅分配跳频集#1。此外,针对反复数为16的PDSCH,分配2个跳频集#1和#2。此外,针对反复数为32的PDSCH,分配4个跳频集#1-#4。这样的跳频集的分配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MPDCCH通知至MTC终端,也可以基于反复数在MTC终端中进行估计。
根据第3形态,预先决定了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使分配窄带域交织的跳频图案,对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应用该跳频图案。更具体而言,通过高层信令设定分散于系统带域的多个窄带域,对该多个窄带域应用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以使能够避免冲突。由此,提高了频率分集效果,并且能够避免MTC终端间的PDSCH的资源的冲突。
上述跳频图案中,预先设定以最小反复数(例如8)的PDSCH被分配于至少2个窄带域的方式构成的跳频集,Y不依赖于反复数而成为了恒定。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那样,也可以设定以最大反复数(例如32)的PDSCH被分配于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所有窄带域的方式构成的跳频集。此时,通过减小Y,能够改变反复次数。例如,图18中,在最大反复次数设为32时,Y=8。另一方面,通过设Y=4,反复次数设为16。
需要说明的是,图18中,Y通过PDSCH的反复数与高层信令通知的窄带域的数量来决定。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在通过高层信令设定4个窄带域时,如果反复数为32,则Y=8(=32/4),如果反复数为16,则Y=4(=16/4)。
(第4形态)
第4形态中,MTC终端(用户终端)接收以规定的跳频图案反复发送的PDSCH(下行信号),确定应用于该PDSCH的跳频图案。具体而言,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从构成系统带域整体的多个窄带域之间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
在此,上述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中,分配PDSCH的窄带域(以下称为分配窄带域(NB))也可以在构成系统带域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位移。第4形态中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与第3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由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构成。以第4形态与第3形态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第4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中,跳频(FH)图案#1-#8是预先决定的,在MTC终端中进行设定。跳频(FH)图案#1-#8可以基于规定的参数(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例如小区固有的信息)或固定值等)而确定。
如图9所示那样,跳频图案#1-#8中,跨越系统带域整体而设定分配NB。此外,跳频图案#1-#8中,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在此为4个SF),分配NB在频率方向上进行移位。例如,跳频图案#1中,以NB#0作为开始NB,分配NB每4个子帧移位各1个。同样地,跳频图案#2-#8中,分别以NB#1-#7作为开始NB,分配NB每4个子帧移位各1个。
图9中,MTC终端通过上述开始索引从跳频图案#1-#8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具体而言,MTC终端经由MPDCCH接收包含该开始索引的DCI。例如,图9中,MTC终端接收包含子帧#0中的开始索引(NB#2)的DCI时,MTC终端基于该开始索引确定跳频图案#3。
根据第4形态,预先决定了由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构成、且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使分配窄带域移位的跳频图案。通过使用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以能够避免冲突,从而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并且能够避免MTC终端间的PDSCH的资源的冲突。
(第5形态)
第5形态中,与第4形态同样地,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从构成系统带域整体的多个窄带域之间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
第5形态中的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中,在PDSCH的分配窄带域(NB)在构成系统带域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交织的方面与第4形态的不同。以第5形态与第4形态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第5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中,跳频(FH)图案#1-#8是预先决定的,在MTC终端中进行设定。跳频(FH)图案#1-#8可以基于规定的参数(高层信令通知的信息(例如小区固有的信息)或固定值等)而决定。
如图10所示那样,跳频图案#1-#8中,跨越系统带域整体而设定分配NB。此外,跳频图案#1-#8中,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在此为4个SF),使分配NB交织。例如,跳频图案#1-#8通过式(1)而使分配NB交织。
[数1]
在此,x是由规定数量的子帧(在此为4个SF)构成的子帧集的索引。y是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在此为4个SF)交织的分配NB的索引。此外,i是跳频(FH)图案的索引。
根据上述式(1),跳频(FH)图案#1中的子帧(SF)集#0的分配NB为NB#0。同样地,跳频图案#1中的子帧集#1、#2、#3、#4、#5、#6、#7中的分配NB分别为NB#5、#2、#6、#3、#7、#4、#8。同样地,跳频图案#2-#8中的各子帧集的分配NB通过上述式(1)表示。
图10中,MTC终端通过上述开始索引从跳频图案#1-#8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具体而言,MTC终端经由MPDCCH接收包含该开始索引的DCI。例如,图10中,MTC终端接收包含子帧#0中的开始索引(NB#2)的DCI时,MTC终端基于该开始索引确定跳频图案#3。
根据第5形态,预先决定了由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构成、且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使分配窄带域交织的跳频图案。通过使用预先决定且交织的跳频图案以能够避免冲突,从而能够得到频率分集效果,并且能够避免MTC终端间的PDSCH的资源的冲突。
(第6形态)
第6形态中,与第4形态同样地,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从构成系统带域整体的多个窄带域之间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此外,第6形态中,与第4形态同样地,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中,PDSCH的分配NB在构成系统带域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进行移位。
另一方面,第6形态中,在从跳频图案中包含的多个窄带域之中基于频率偏移量选择PDSCH的分配NB的方面与第4形态不同。以第6形态与第4形态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第6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中,与图9同样地,跳频图案#1-#8是预先决定的。例如,图11中,设想针对用户终端#1的PDSCH的反复数为16、且使用跳频图案#2的情况。
如图11所示那样,关于针对用户终端#1的PDSCH,从跳频图案#2的分配NB(每4个子帧进行移位的NB#1-#7、#0)之中基于频率偏移量选择NB#1、#3、#5、#7。在此,频率偏移量(跳频偏移量)Z例如通过式(2)确定。
Z=N*offset_unit …式(2)
此外,式(2)中的offset_unit例如通过式(3)确定。在此,NNB是NB数(图11中为8)。Rmax是PDSCH的最大反复数(图11中为32)。X是相同窄带域中的PDSCH的反复数(图11中为4)。
[数2]
此外,式(2)中的N是对于用户终端i固有的值,例如通过式(4)确定。在此,Ri是针对用户终端i的PDSCH的反复数。
[数3]
图11中,offset_unit=1且N=2,因此根据式(2),Z=2。即,图11中,从跳频图案#2的分配NB之中,按每2NB而选择NB。
根据第6形态,预先决定了由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构成、且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使分配窄带域移位的跳频图案。从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的分配NB之中基于频率偏移量选择分配NB,以能够避免冲突。因此,即使在反复数少的情况中也能够扩大NB的间隔,提高了频率分集效果,并且能够避免MTC终端间的PDSCH的资源的冲突。
(第7形态)
第7形态中,与第4形态同样地,MTC终端接收表示开始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基于该开始索引,从构成系统带域整体的多个窄带域之间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之中,确定应用于PDSCH的跳频图案。此外,第7形态中,与第4形态同样地,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中,PDSCH的分配NB在构成系统带域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进行移位。
另一方面,第7形态中,在从跳频图案中包含的多个窄带域之中基于时间偏移量选择PDSCH的分配NB的方面与第4形态不同。以第7形态与第4形态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第7形态所涉及的跳频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中,与图9同样地,跳频图案#1-#8是预先决定的。例如,图12中,设想针对用户终端#1的PDSCH的反复数为16、且使用跳频图案#2的情况。
如图12所示那样,针对用户终端#1的PDSCH从跳频图案#2的分配NB(每4个子帧进行移位的NB#1-#7、#0)之中基于时间偏移量选择NB#1、#3、#5、#7。在此,时间偏移量(发送时间间隔)T例如通过式(5)确定。
T=(N-1)*X…式(5)
式(5)中的N例如通过式(6)确定。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式(2)-(4)中说明的参数,在此省略说明。
[数4]
图12中,offset_unit=1且N=2,因此根据式(5),T=4。即,从跳频图案#2的分配NB之中,隔开4个子帧的间隔选择NB。
根据第6形态,预先决定了由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构成、且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使分配窄带域移位的跳频图案。从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的分配NB之中基于时间偏移量选择分配NB,以能够避免冲突。因此,即使在反复数少的情况中也能够扩大NB的间隔,提高了频率分集效果,并且能够避免MTC终端间的PDSCH的资源的冲突。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在此,作为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窄带域的用户终端,例示出MTC终端,但不限于MTC终端。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是在机器类通信(MTC)系统的网络域中采用LTE系统的一个例子。该无线通信系统1中,可以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LTE系统被设定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均为最大20MHz的系统带域,但不限于该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系统1也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
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无线基站10、与无线基站10无线连接的多个用户终端20A、20B和20C而构成。无线基站10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于核心网络40。需要说明的是,上位站装置30中,包含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多个用户终端20A、20B和20C能够在小区50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终端20A是支持LTE(至Rel-10)或LTE-Advanced(还包括Rel-10以后)的用户终端(以下称为LTE终端),其他用户终端20B、20C是MTC系统中成为通信设备的MTC终端,且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频率块)。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用户终端20A、20B和20C简称为用户终端20。
需要说明的是,MTC终端20B、20C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限于电表、燃气表、自动贩卖机等固定通信终端,也可以是车辆等的移动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直接与其他用户终端20通信,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0与其他用户终端20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针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于各子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重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且多个终端使用彼此不同的带域,由此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行和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的组合。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由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MPDCCH(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机器类通信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和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通过PCFICH,传输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EPDCCH/MPDCCH被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且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MPDCCH在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频率块)中发送。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由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送达确认信号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而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下行信号,并且发送上行信号。下行信号包括下行控制信号(例如PDCCH/EPDCCH/MPDCCH等)、下行数据信号(例如PDSCH等)、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等)。上行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号(例如PUCCH等)、上行数据信号(例如PUSCH等)、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探测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等)。
具体而言,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对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并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在与系统带宽(例如1个分量载波)相比更受限的频率块(窄带域)(例如1.4MHz)中,发送接收各种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针对上行信号,被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者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者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遵照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的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图1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必须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5所示那样,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301控制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和MPDCCH中的至少一者)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CRS、CSI-RS、DM-RS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控制上行参考信号、上行数据信号(PUSCH)、上行控制信号(PUCCH)、通过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的调度。
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和映射单元303,以使将各种信号分配至窄带域而对用户终端20发送。例如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在窄带域中发送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MIB、SIB)、或下行控制信号(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等。
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发送接收单元103,以使确定应用于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跳频图案,并使用所确定的跳频图案来反复发送下行信号。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确定开始了所确定的跳频图案的窄带域(NB)的索引(开始索引)。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将包含该开始索引的DCI通过下行控制信号(MPDCCH)进行发送。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发送包含该开始索引的高层控制信息。
例如,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在相同窄带域(频率块)中进行反复发送的期间X、期间X与对于其他窄带域的重调整期间(例如1ms)的总计期间Y、和窄带域间的跳频偏移量Z来确定跳频图案。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确定对于开始所确定的跳频图案的子帧的时间偏移量(第1形态)和/或对于上述开始索引所示的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第2形态)。
在此,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将表示上述时间偏移量的信息包含在高层控制信息中并发送至用户终端2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包含在DCI中并通过下行控制信号(MPDCCH)发送至用户终端20。或者,表示上述时间偏移量的信息也可以预先在用户终端20中设定。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从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频率块之间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参照图8的跳频图案#1-#4)之中,确定应用于针对用户终端20的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跳频图案(第3形态)。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使用以最小反复数的下行信号被分配于至少2个频率块的方式构成的跳频集,将下行信号分配于无线资源(参照图8)。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从构成系统带域的多个频率块之间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参照图9-12的跳频图案#1-#8)之中,确定应用于针对用户终端20的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跳频图案(第4-7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对从所确定的跳频图案中包含的多个窄带域之中基于频率偏移量(第6形态)或者时间偏移量(第7形态)选择的窄带域映射下行信号。
控制单元301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而生成下行信号,输出至映射单元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通知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下行许可(下行分配)、和通知上行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上行许可。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包含针对上行数据信号(PUSCH)的送达确认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MPDC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于规定的窄带域的无线资源(例如最大6个资源块),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
具体而言,映射单元303按照通过控制单元301确定的跳频图案,将下行信号映射至规定的窄带域的无线资源。映射单元303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由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是例如由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数据信号(PUSCH)、上行控制信号(PUCCH)、上行参考信号(SRS、DMRS)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所接收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也可以使用所接收的信号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质量(例如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也可以将测量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可以由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省略了详细说明,但也可以由通常的LTE终端表现为MTC终端而进行操作。用户终端20具备: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需要说明的是,发送接收单元203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等。
被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包括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参考信号(CSI-RS、CRS等))。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具体而言,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表示开始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分配的窄带域(频率块)的开始索引。该开始索引可以包含在通过下行控制信号(MPDCCH)传输的DCI中,也可以包含在高层控制信息中。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接收表示对于开始所确定的跳频图案的子帧的时间偏移量(第1形态)和/或对于上述开始索引所示的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第2形态)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表示该时间偏移量和/或上述频率偏移量的信息可以包含在高层控制信息中,也可以包含在通过下行控制信号(MPDCCH)传输的DCI中。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由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上行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号(PUCCH)、上行数据信号(PUSCH)、上行参考信号(DM-RS、SRS)等)。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者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针对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者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必须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7所示那样、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和映射单元403的控制。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MPDCCH)和下行数据信号(PDSCH)。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针对下行数据信号判断是否需要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PUCCH)或上行数据信号(PUSCH)的生成。
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接收信号生成单元404和发送接收单元203,以使确定应用于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跳频图案,并使用所确定的跳频图案接收下行信号。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基于开始跳频图案的窄带域(NB)的索引(开始索引),确定应用于下行信号的跳频图案。
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上述开始索引、以及对于开始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分配的子帧的时间偏移量(第1形态)和/或对于该开始索引所示的窄带域(频率块)的频率偏移量(第2形态),确定应用于下行信号的跳频图案。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上述开始索引,确定在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频率块)之间应用于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跳频图案(第3形态)。在此,该跳频图案中,分配下行信号的窄带域也可以在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多个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交织(参照图8)。此外,该跳频图案中,也可以设定以最小反复数的下行信号被分配于至少2个频率块的方式构成的跳频集(参照图8)。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上述开始索引,确定在构成系统带域总体的多个窄带域(频率块)之间应用于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跳频图案(第4-第7形态)。
在此,该跳频图案中,分配下行信号的窄带域也可以在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进行移位(第4形态、第6和第7形态)。此时,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频率偏移量(第6形态)或者时间偏移量(第7形态),从跳频图案中包含的多个窄带域之中确定分配下行信号的窄带域。
此外,该跳频图案中,分配下行信号的窄带域也可以在系统带域整体的窄带域之间以每规定数量的子帧交织(第5形态)。
控制单元401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401可以与测量单元405一起构成本发明所述的测量单元。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上行信号,并输出至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包含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控制信号(PUCCH)。UCI也可以包括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PUSCH)。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上行许可时,由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于无线资源(例如最大6个PRB),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由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是例如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等)。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所接收的信息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至测量单元405。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可以构成本发明所述的接收单元。
测量单元4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测量以规定周期跳频的窄带域(频率块)的CSI。CSI包括秩识别符(RI)、信道质量识别符(CQI)、预编码矩阵识别符(PMI)中的至少一者。此外,测量单元405可以使用所接收的信号针对接收功率(RSRP)、接收质量(RSRQ)等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测量单元405可以是基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领域中的公共认知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示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任意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部件没有特别限制。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有线或无线地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来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装置实现,所述计算机装置包含: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接口、存储器、和保持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以进行本发明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的形式而发挥功能。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通信信息的总线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例如软盘、光磁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OM)、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而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含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者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还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实现。处理器操作操作系统从而控制用户终端20的整体。此外,处理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存储介质读取至存储器中,按照它们执行各种处理。
在此,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被容纳于存储器中,通过利用处理器操作的控制程序而实现,针对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此外,软件、命令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而发送接收。例如,软件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和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技术而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发送时,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为本说明书的理解而言必要的术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含义的术语进行替换。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为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为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以绝对值表示,也可以以从规定值起算的相对值表示,还可以以对应的其他信息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索引来指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任意不同技术来表示。例如,遍及上述说明整体而可以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chip)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为X”的通知)不限于显示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形态/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高层信令(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限资源控制)信令、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快(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也可以为例如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Future Radio Access,未来无线接入)、CDMA2000、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宽带)、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适当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这些而扩展的下一时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形态/实施方式的处理顺序、时序、流程图等在没有矛盾的情况下,可以替换顺序。例如,针对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提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顺序。
以上,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通过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修正和变更形态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仅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13日提交的日本特愿2015-159987。本文中包括其全部内容。

Claims (7)

1.一种用户终端,其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其接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其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高层信令接收表示所述频率偏移量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包含所述开始索引的下行控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跳频的窄带域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是下行共享信道和/或下行控制信道。
6.一种无线基站,其是与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下行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其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发送。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系统带域中的一部分窄带域的用户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在跳频的窄带域中反复发送的下行信号的步骤;以及
基于表示开始所述下行信号分配的窄带域的开始索引、和对于所述窄带域的频率偏移量,控制所述下行信号的接收的步骤。
CN201680047702.2A 2015-08-13 2016-08-12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7925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9987 2015-08-13
JP2015159987A JP6153575B2 (ja) 2015-08-13 2015-08-13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6/073779 WO2017026549A1 (ja) 2015-08-13 2016-08-12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468A true CN107925468A (zh) 2018-04-17

Family

ID=5798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7702.2A Pending CN107925468A (zh) 2015-08-13 2016-08-12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2254B2 (zh)
EP (1) EP3337057B1 (zh)
JP (1) JP6153575B2 (zh)
CN (1) CN107925468A (zh)
SG (1) SG11201801146WA (zh)
WO (1) WO20170265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2634A (zh) * 2019-12-31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40558A (zh) * 2018-09-06 2021-04-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灵活的资源分配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4695B2 (en) * 2016-10-10 2020-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TDOA network assistance to MTC/NB-IoT user equipment
DE102016220886B3 (de) * 2016-10-24 2018-03-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Interleaving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Telegrammen mit variabler Subpaketanzahl und sukzessiver Decodierung
DE102016220883A1 (de) 2016-10-24 2018-04-2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ptimierte Kombination aus Präambel und Datenfeldern für Sensornetzwerke mit geringem Stromverbrauch auf Basis des Telegram Splitting Verfahrens
DE102016220882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ptimierte Sprungmuster für verschiedene Sensorknoten und variable Datenlängen auf Basis des Telegram Splitting Übertragungsverfahrens
US11271694B2 (en) * 2017-02-05 2022-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0582946A (zh) * 2017-03-10 2019-12-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SG11201910087XA (en) 2017-05-02 2019-11-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cting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641256B1 (en) * 2017-06-12 2022-08-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MX2020004966A (es) * 2017-11-16 2020-08-27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
CN111630821B (zh) * 2017-11-16 2023-10-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842432B (zh) 2017-11-17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跳频处理方法及设备
US11147072B2 (en) * 2018-09-28 2021-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tuning for flexible resource allocation
US11044679B2 (en) * 2019-03-27 2021-06-22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ending the rang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020144B (zh) 2019-05-30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异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US11553474B2 (en) * 2019-08-16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repetitions of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scheduled by singl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477760B2 (en) * 2019-12-19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02616A1 (en) * 2009-02-02 2012-01-05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24904A (zh) * 2011-09-20 2013-04-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WO2015066909A1 (zh) * 2013-11-11 2015-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2887600T (pt) * 2007-08-08 2017-01-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de multiportadora que emprega salto de frequência explícito
US9191177B2 (en) * 2009-05-0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EP2343849B1 (en) 2010-01-07 2019-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features of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8948113B2 (en) * 2012-03-26 2015-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undling in LTE using explicit signalling
US10516517B2 (en) * 2015-01-29 2019-12-2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upport of frequency hopping for UEs with reduced bandwidth support
US9860030B2 (en) * 2015-03-26 2018-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
WO2016159697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 for mtc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02616A1 (en) * 2009-02-02 2012-01-05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65827A (zh) * 2009-02-02 2012-02-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和方法
CN103024904A (zh) * 2011-09-20 2013-04-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WO2015066909A1 (zh) * 2013-11-11 2015-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跳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s on frequency hopping and subband for Rel-13 MTC U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0BIS,R1-151486》 *
NEC: "Frequency hopping schemes for LTE Rel-13 MT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0,R1-150286》 *
ZTE: "PRB group definition and frequency hopping for MTC enhance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R1-152954》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558A (zh) * 2018-09-06 2021-04-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灵活的资源分配的技术
CN112640558B (zh) * 2018-09-06 2023-09-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灵活的资源分配的技术
CN111092634A (zh) * 2019-12-31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36441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92634B (zh) * 2019-12-31 2024-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801146WA (en) 2018-03-28
US20180183491A1 (en) 2018-06-28
EP3337057A4 (en) 2018-08-29
EP3337057B1 (en) 2019-11-27
JP2017038322A (ja) 2017-02-16
WO2017026549A1 (ja) 2017-02-16
US10432254B2 (en) 2019-10-01
EP3337057A1 (en) 2018-06-20
JP6153575B2 (ja) 201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546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650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661847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29303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4187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3232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150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6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8527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69110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5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3496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7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794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1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383884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565493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389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26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4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52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11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249601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