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334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5334A
CN108605334A CN201780010106.1A CN201780010106A CN108605334A CN 108605334 A CN108605334 A CN 108605334A CN 201780010106 A CN201780010106 A CN 201780010106A CN 108605334 A CN108605334 A CN 108605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domain
narrow
carrier wave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01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和晃
永田聪
高桥秀明
W.A.哈普萨里
内野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605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户终端,用于利用锚载波以及与所述锚载波不同的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是NB‑IoT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发送接收单元,在与无线基站间,对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进行发送接收;以及控制单元,将从无线基站通知的载波设定为所述不同的载波。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了规范(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相对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续系统(例如,还称为LTE-A(LTE-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4G、5G、LTE Rel.13、14、15~等)。
然而,近年来,随着通信装置的低成本化,连接到网络的装置不经由人手而相互进行通信,从而自动地进行控制的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to-Machine)的技术开发正在盛行。尤其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M2M中,作为机器间通信用的蜂窝系统,进行与MTC(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的最佳化有关的标准化(非专利文献2)。MTC用的用户终端(MTC UE(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考虑被用于例如电表、气表、自动售货机、车辆、及其他工业设备等广泛的领域。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3GPP TR 36.888“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User Equipments(UEs)based on LTE(Release 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MTC中,从降低成本以及改善蜂窝系统中的覆盖范围区域的观点出发,通过简易的硬件结构就能够实现的MTC用用户终端(还称为LC(低成本(Low-Cost))-MTC终端、LC-MTCUE等)的需求正在提高。作为这样的LC-MTC终端的通信方式,正在研究非常窄的带域中的LTE通信(例如,还被称为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LTE(窄带LTE(Narrow Band LTE))、NB蜂窝IoT(窄带蜂窝物联网(Narrow Band cellularInternet of Things))、clean slate等)。以下,设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NB-IoT”包含上述的NB-LTE、NB蜂窝IoT、clean slate等。
还设想支持NB-IoT的用户终端(以下,称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于比现有的LTE系统(例如,Rel.12以前的LTE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域(1.4MHz)窄的带域(例如,180kHz、1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P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等))。
设想由于在这样的NB-IoT终端中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窄,因此同步信号或广播信号等引起开销增大。因此,还研究在多个窄带域中运行的情况,但由NB-IoT终端进行的使用带域的选定或选定定时成为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系统带域内的多个窄带域中运行的情况下,能够尽早转移到开销少的使用带域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是利用锚载波以及与所述锚载波不同的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是NB-IoT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具有:发送接收单元,在与无线基站之间对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进行发送接收;以及控制单元,将从无线基站通知的载波设定为所述不同的载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随机接入完成前确定成为转移目的地的第二窄带域,因此能够使用户终端尽早转移到开销少的使用带域。
附图说明
图1是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NB-IoT终端的窄带域的分配例的图。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利用了多个窄带域的运行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是从SIB的发送起至随机接入完成为止的转移图。
图5是第二转移方法的转移操作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NB-IoT终端中,正在研究允许处理能力降低,从而简化硬件结构。例如,正在研究:在NB-IoT终端中,与现有的用户终端(例如,Rel.12以前的LTE终端)相比,应用峰值速率的减少、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的限制、资源块(还称为RB:ResourceBlock、P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等)的限制、接收RF(射频(RadioFrequency))的限制等。
不同于其使用带域的上限被设定为系统带域(例如,20MHz(100RB)、1个分量载波等)的LTE终端,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限制在规定的窄带域(NB:Narrow Band,例如,180kHz、1.4MHz)。例如,该规定的窄带域与现有的LTE系统(Rel.12以前的LTE系统,以下还简称为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例如,1.4MHz,6个PRB)相同,也可以是其一部分带域(例如,180kHz,1个PRB)。
这样,NB-IoT终端还可以称为其使用带域的上限比现有的LTE终端窄的终端、能够通过比现有的LTE终端窄的带域(例如,比1.4MHz窄的带域)进行发送和/或接收(以下,称为发送接收)的终端。考虑与现有的LTE系统的向后兼容性,讨论使该NB-IoT终端在LTE系统的系统带域内操作的情况。例如,在LTE系统的系统带域内,在被限制了带域的NB-IoT终端与未被限制带域的现有的LTE终端之间,可以支持频率复用。此外,NB-IoT不仅在LTE系统带域内运行,还可以利用与LTE系统带域相邻的载波间的保护带域或专用频率而运行。
图1是表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配置例的图。在图1中,NB-IoT终端的多个使用带域被设定在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例如,20MHz)的一部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设定为180kM,但并不限于此。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只要比LTE系统的系统带域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Rel.13的LC-MTC终端的使用带域(例如,1.4MHz)以下。
此外,优选设为成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频率位置在系统带域内可变。例如,NB-IoT终端优选每规定的期间(例如,子帧)利用不同的频率资源进行通信。由此,能够实现对于NB-IoT终端的业务卸载(Traffic offloading)或频率分集效果,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降低。从而,考虑应用跳频或频率调度,NB-IoT终端优选具有RF的重调(retuning)功能。
此外,NB-IoT终端也可以在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使用不同的带域,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带域。用于下行发送接收的带域可以被称为下行窄带域(DL NB:下行链路窄带域(Downlink Narrow Band))。用于上行发送接收的带域可以被称为上行窄带域(UL NB:上行链路窄带域(Uplink Narrow Band))。
此外,NB-IoT终端利用配置(allocate)在窄带域的下行控制信道来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该下行控制信道可以被称为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DCCH(MTC PDCCH)、NB-PDC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配置在窄带域的下行共享信道接收下行数据。该下行共享信道可以被称为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DSCH(MTC PDSCH),也可以被称为NB-PDS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配置在窄带域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该上行控制信道可以被称为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UCCH(MTC PUCCH)、NB-PUC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配置于窄带域的上行共享信道接收UCI和/或上行数据。该上行共享信道可以被称为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USCH(MTC PUSCH)、NB-PUS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配置在窄带域的广播信道,接收广播信息。该广播信道可以被称为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BCH(MTCPBCH)、NB-PBCH等。
不限于以上的信道,也可以对用于相同用途的现有的信道赋予表示MTC的“M”或表示NB-IoT的“N”、或者“NB”而表示。以下,将在上述窄带域利用的下行控制信道、下行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上行共享信道、广播信道分别称为PDCCH、PDSCH、PUCCH、PUSCH、PBCH,但如上所述,称呼并不限于此。
此外,可以规定SIB(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作为面向NB-IoT终端的系统信息,该SIB可以称为M-SIB(MTC SIB)、NB-SIB等。此外,也可以规定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作为面向NB-IoT终端的同步信号。该PSS可以被称为M-PSS(MTC PSS)、NB-PSS等,该SSS可以被称为M-SSS(MTC SSS)、NB-SSS等。
此外,在NB-IoT中,为了扩展覆盖范围,也可以进行在多个子帧对相同下行信号(例如,PDCCH、PDSCH等)和/或上行信号(例如,PUCCH、PUSCH等)进行发送接收的反复发送/接收。发送接收同一的下行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多个子帧的数目可以称为反复数(重复数(repetition number))。此外,该反复数可以通过反复级来表示。反复级也可以被称为覆盖范围扩展(CE:Coverage Enhancement)级。
然而,NB-IoT的使用带域被设定为比LC-MTC的使用带域窄,因此若广播信息或同步信号被发送,则开销变大而不能获得充分的通信效率。因此,如图2所示,正在研究利用现有的系统带域内的带内或相邻的系统带域间的保护带域等多个窄带域运行的方法。在图2中,示出对现有的系统带宽(例如,10MHz)内的LTE发送带宽(例如,9MHz)的带内设定2个窄带域(例如,180kHz)的例、以及在LTE发送带宽的两外侧的保护带域设定2个窄带域的例。另外,系统带域中也可以设定3个以上的窄带域。
图3是表示利用了多个窄带域的方法的一例的图。作为利用多个窄带域的方法,正在研究利用相同的带域结构(带域类型)的多个窄带域的方法(平行NB载波(Parallel NBCarriers))、以及利用了不同的带域结构(带域类型)的多个窄带域的方法(锚NB载波(Anchor NB Carrier(s))+附加NB载波(Additional NB Carrier))。NB-IoT终端使用多个窄带域的任一个作为使用带域。另外,多个窄带域由SIB内的载波频率的指示信息等而被设定。
在图3A所示的方法中,对多个窄带域利用发送PSS、SSS、PBCH等的同一带域结构。例如,在各窄带域中PSS以10ms周期被发送,SSS以80ms周期被发送,PBCH以20ms周期被发送。在该情况下,NB-IoT终端处于(Camp)通过小区搜索而检测到的窄带域,但成为候选的窄带域有多个,因此小区搜索所需的功耗增大。此外,虽然对现有的标准规格的影响小,但由于在多个窄带域中类似地发送PSS、SSS、PBCH等,因此系统整体的控制信号引起的开销增大。
另一方面,在图3B所示的方法中,对多个窄带域利用发送PSS、SSS、PBCH等的锚NB载波(在此,为了方便而称为锚NB载波(Anchor NB carrier))、以及不发送PSS、SSS、PBCH等的追加NB载波(在此,为了方便,称为附加NB载波(Additional NB Carrier))作为带域结构。因此,NB-IoT终端将通过小区搜索而所处(Camp)的窄带域限定于锚NB载波,从而能够抑制小区搜索所需的功耗增大。但是,发送PSS、SSS、PBCH等的锚NB载波中开销增大,因此需要在固定的定时使使用带域转移到不发送PSS、SSS、PBCH等的追加NB载波。
在该情况下,考虑如下的方法:无线基站在从NB-IoT终端接收了随机接入的完成消息(completion message)的RRC连接建立后,通过RRC重设定(RRC reconfiguration)而使使用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但是,存在RRC的开销增大,并从锚NB载波的转移定时变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想到,在随机接入完成前使NB-IoT终端确定转移目的地的窄带域,从而能够将转移定时提早,从而完成本发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多个窄带域中的作为下行链路的锚NB载波来使用的窄带域设为转移源的第一窄带域,将作为下行链路的追加NB载波、上行链路的NB载波来使用的窄带域设为转移目的地的第二窄带域,从而进行说明(参照图5)。此外,锚NB载波也可以被称为类型1载波(type1 carrier)、锚PRB(Anchor PRB)等。此外,追加NB载波也可以被称为类型2载波(type2 carrier)、追加PRB(附加(Additional)PRB)、简称为NB载波。此外,锚NB载波可被设定为系统带域内的多个窄带域,也可以被设定为单一的窄带域。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设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于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域(1.4MHz)窄的带域即180kHz(1个PRB),但并不限于此。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只要是例如与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域相等的1.4MHz或、比180kHz窄的带域等比现有的LTE系统的系统带域窄的带域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带宽。
图4是从SIB的发送起至随机接入完成为止的转移图。图5是第三转移方法中的转移操作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作为从第一窄带域向第二窄带域的转移方法,例如考虑从SIB的发送至完成随机接入为止的5个转移方法。另外,设NB-IoT终端根据在第一窄带域中被发送的PSS、SSS而检测帧定时,并根据在第一窄带域中被发送的MIB(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而接收SIB的接收所需的信息。
如图4所示,无线基站发送用于设定多个窄带域的SIB。NB-IoT终端通过SIB选择在多个窄带域被设定的PRACH的设定资源,并通过所选择的PRACH的设定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ACH)(消息1)。无线基站若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码,则发送随机接入应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作为其应答(消息2)。NB-IoT终端若接收随机接入应答,则通过由随机接入应答内的UL许可(ULGrant)指定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数据(消息3)。无线基站若接收消息3,则将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而发送给用户终端(消息4)。NB-IoT终端通过以上的手续而完成随机接入处理并建立连接。
(第一转移方法)
第一转移方法是在接收SIB后将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转移到第二窄带域的方法。具体来说,由NB-IoT终端从无线基站接收SIB,并根据SIB在多个窄带域设定PRACH。作为该PRACH的设定资源而被选择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NB载波),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追加NB载波)。然后,NB-IoT终端在接收SIB后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从而继续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另外,可以通过广播信息将第二窄带域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了关联,也可以作为规格而预先将第二窄带域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关联。此外,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也可以在后级的转移定时通过第二~第五转移方法而被确定。
(第二转移方法)
第二转移方法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将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转移到第二窄带域的方法。具体来说,若对NB-IoT终端通过SIB在窄带域设定PRACH,则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追加NB载波)。另外,针对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NB载波),不在当前时刻确定,而是在后级的转移定时通过第三~第五转移方法被确定。然后,NB-IoT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从而继续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另外,可以通过广播信息将第二窄带域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关联,也可以作为规格预先将第二窄带域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关联。
(第三转移方法)
第三转移方法是在接收随机接入应答后将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转移到第二窄带域的方法。如图5所示,由NB-IoT终端在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检测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且确定随机接入应答在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的分配资源。此外,在该分配资源,随机接入应答从无线基站被NB-IoT终端接收。在该情况下,由DCI的PRB索引指示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追加NB载波),由随机接入应答的UL许可指示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NB载波)。然后,NB-IoT终端在接收随机接入应答后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从而继续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
在该情况下,在下行控制信道,在公共搜索空间设定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应答的RA字段。该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始终在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发送,也可以通过SIB改变发送带域后在第一窄带域以外的窄带域(追加NB载波)发送。此外,DCI的PRB索引预先通过SIB而缩小候选,从而能够削减DCI比特数,例如,通过2比特指定4个窄带域。此外,在此后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接收中,可以将转移后的窄带域始终作为使用带域,也可以通过DCI动态地切换使用带域。在将使用带域固定的情况下,不需要在用户特定的搜索空间确保用于指示使用带域的字段。
此外,在随机接入应答的UL许可中,设定用于确定上行链路的窄带域的RA字段。在没有该RA字段的情况下,在NB-IoT终端侧被选择为PRACH的设定资源的窄带域可以被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也可以由DCI指示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
(第四转移方法)
第四转移方法是在发送消息3后将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转移到第二窄带域的方法。具体来说,由事先被通知的广播信息、随机接入应答而被指示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NB载波)以及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追加NB载波)。然后,NB-IoT终端在发送消息3后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从而继续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另外,由于消息3中有重发,因此可以在NB-IoT终端从无线基站接收到对于消息3的ACK(确认(Acknowledgement))信号时,转移使用带域。此外,也可以在NB-IoT终端发送了规定次数的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时转移使用带域。
(第五转移方法)
第五转移方法是在接收消息4后将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转移到第二窄带域的方法。具体来说,由事先被通知的广播信息或随机接入应答、或者消息4而被指示的窄带域被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NB载波)以及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追加NB载波)。然后,NB-IoT终端在接收消息4后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另外,从第一窄带域向第二窄带域的转移定时并不限于上述的5个定时,也可以使其在RRC连接后转移。
此外,在第三至第五转移方法中,也可以将与RAR窗(随机接入应答窗(RandomAccess Response window))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以及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即,根据接收了随机接入应答的RAR窗,确定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以及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如此根据随机接入应答的接收时间而确定第二窄带域。另外,可以通过广播信息将第二窄带域与RAR窗进行关联,也可以作为规格预先将第二窄带域与RAR窗进行关联。
这样,第二窄带域根据PRACH的设定资源、下行控制信道的DCI、随机接入应答的UL许可、RAR窗、广播信息的任一个被确定。此外,从第一窄带域向第二窄带域的转移能够在接收SIB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随机接入应答后、发送消息3后、取得对于消息3的ACK信号后、接收消息4后、RRC连接后的任一个定时实施。
通过这些转移方法,在接收SIB起至完成随机接入前为止的期间,第二窄带域被确定,因此不需要在RRC连接建立后设定新的RRC重设定(RRC reconfiguration)。另外,并不限于上述的转移方法,只要是在随机接入完成前在系统带域内确定第二窄带域作为从第一窄带域的转移目的地,从而能够将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可以是任意的转移方法。例如,也可以将第二窄带域与UE-ID进行关联,在取得UE-ID后、或者RRC连接后转移带第二窄带域。
另外,在第一窄带域中,除了实施PSS、SSS、广播信息的发送接收、一部分或全部的随机接入过程之外,还可以实施测量、寻呼等。在第二窄带域中,实施一部分或全部的随机接入过程以及数据发送接收。由于第一、第二窄带域是相同的系统带域内的带内(In-Band)、保护带域,因此能够将在第一窄带域中所得的测量结果或路径损耗估计值等应用于第二窄带域。此外,并不限于从由SIB设定的多个窄带域确定第二窄带域的结构,也可以从系统带域内的任意的窄带域确定第二窄带域。
此外,IoT中上行的业务量多,因此可以在下行链路中仅规定第一窄带域(锚NB载波),仅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第二窄带域。即,可以仅使上行线路通过多个窄带域转移使用带域。在该情况下,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可以通过PRACH的设定资源、下行控制信道的DCI、随机接入应答的UL许可的任一个来确定。
此外,在以上记载中,为了方便而定义锚NB载波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利用了该定义的情况。例如,可以规定为如下:NB-IoT终端在通过在上述的RRC连接建立后进行转移的方法、以及第一~第五转移方法,向与最初所属的第一窄带域不同的第二窄带域转移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窄带域不接收NB-PBCH、NB-PSS、NB-SSS等信号。在该情况下,在该子帧中,进行NB-PDCCH或PDSCH等的接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如下改变操作:NB-IoT终端在向第二窄带域转移时,被指示了寻呼、RACH过程、系统信息的更新等的情况下,再次转移到第一窄带域,并接收NB-PBCH、NB-PSS、NB-SSS等。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的各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各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单独利用,也可以组合。在此,作为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窄带域的用户终端而例示NB-IoT终端,但并不限于此。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6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是在机器通信系统的网域采用了LTE系统的一例。在该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其中,上述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作为一单位。此外,设LTE系统在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中均被设定为最小1.4MHz至最大20MHz的系统带域,但并不限于该结构。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无线基站10以及与无线基站10进行无线连接的多个用户终端20A、20B以及20C而构成。无线基站10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于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是不限于此。
多个用户终端20(20A~20C)能够在小区50中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终端20A是支持LTE(Rel-10为止)或LTE-Advanced(还包括Rel-10以后)的用户终端(以下,LTE终端(LTE UE:LTE用户装置(LTE User Equipment))),其他用户终端20B、20C是成为机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的NB-IoT终端(NB-IoT UE(NB-IoT用户装置(NB-IoT UserEquipment)))。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用户终端20A、20B以及20C简称为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也可以被称为UE(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等。
NB-IoT终端20B、20C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在现有的LTE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系统带宽窄的窄带域的用户终端。另外,NB-IoT终端20B、20C可以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限于电表、气表、自动售货机等固定通信终端,也可以是车辆等移动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与其他的用户终端20直接通信,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照每一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并通过使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带域来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在PDCCH中利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PUSCH的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EPDCCH与PDSCH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用于DCI等的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L1/L2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PUSCH也可以被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重发控制信息(ACK/NACK)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另外,面向MTC终端/NB-IoT终端的信道可以赋予表示MTC的“M”或表示NB-IoT的“NB”而表示,面向MTC终端/NB-IoT终端的PDCCH/EPDCCH、PDSCH、PUCCH、PUSCH、PBCH分别可以称为M(NB)-PDCCH、M(NB)-PDSCH、M(NB)-PUCCH、M(NB)-PUSCH、M(NB)-PBCH等。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PDCCH、PDSCH、PUCCH、PUSCH、PBCH。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 Signal)。此外,被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至少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
就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而言,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从而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从而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一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成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被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频率变换而得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通过比系统带宽(例如,1个分量载波)受限制的窄带宽(例如,180kHz)对各种信号进行发送接收。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后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得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包含在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对用户终端20在窄带域发送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从用户终端20通过窄带域接收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具体来说,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通过DCI而被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DSCH,并接收通过DCI而被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US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在与用户终端20之间对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应答、消息3、消息4)进行发送接收。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8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如图8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具有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以及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301例如对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或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对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对系统信息、PDSCH、PUSCH的资源分配(调度)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对于同步信号(例如,PSS(还称为M-PSS(MTC PSS)、NB-PSS等)、SSS(还称为M-SSS(MTC SSS)、NB-SSS等))、或CRS、CSI-RS、DM-RS等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
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以便将各种信号分配给窄带域而发送给用户终端20。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便通过窄带域发送例如下行链路的广播信息(MIB、SIB(还称为MTC-SIB、NB-SIB等))、或PDCCH(还称为M-PDCCH、NB-PDCCH等)、PDSCH等。该窄带域(NB)是比现有的LTE系统的系统带域窄的带域(例如,180kHz)。
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便在完成随机接入前,将用于在系统带域内确定第二窄带域作为从第一窄带域的转移目的地的各种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20。例如,对用户终端20通知SIB,从而可以使用户终端20在通过SIB在多个窄带域设定的PRACH中确定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确定选择为PRACH的窄带域作为第二窄带域,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将与PRACH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确定为第二窄带域。另外,与PRACH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
此外,也可以对用户终端20通知下行控制信道的DCI,从而使用户终端20通过DCI而确定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应答的RA字段被设定在公共搜索空间。此外,也可以对用户终端20通知随机接入应答,从而通过随机接入应答的UL许可而使用户终端20确定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在UL许可设定用于确定上行链路的窄带域的RA字段。此外,也可以对用户终端20通知广播信息或消息4,从而通过广播信息或消息4使用户终端20确定第二窄带域。
此外,也可以组合广播信息与RAR窗,使用户终端20确定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广播信息对用户终端通知与RAR窗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使用户终端20根据接收了随机接入应答的RAR窗确定第二窄带域。
此外,控制单元301与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2、测量单元305协作而在所决定的PUSCH资源中接收PUSCH。此外,控制单元301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发送接收单元103协作而在所决定的PDSCH资源发送PDS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下行信号(PDCCH、PDSCH、下行参考信号、SIB、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等),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用于将PUSCH和/或PDSCH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DCI(还称为DL分配、UL许可等)。此外,对PDSCH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窄带域的无线资源(例如,最大1个资源块),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于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PUCCH、PUSCH、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可以对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输出给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虽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也可以操作为通常的LTE终端起到NB-IoT终端的作用。用户终端20至少具有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具有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多个放大器单元202、以及多个发送接收单元203等。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后的下行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得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上位的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203。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从无线基站10,通过窄带域接收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对无线基站10,通过窄带域发送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具体来说,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通过DCI而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DSCH,并发送通过DCI而对用户终端20分配的PUS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在与无线基站10之间发送接收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应答、消息3、消息4)。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0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0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对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或由映射单元4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401对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由测量单元4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PDCCH、PDSCH、下行参考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该下行信号,对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在随机接入完成前,在系统带域内确定第二窄带域作为从第一窄带域的转移目的地。例如,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在通过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SIB而在多个窄带域设定的PRACH中确定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将作为PRACH的设定资源而选择的窄带域确定为上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也可以确定与PRACH的设定资源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作为下行链路的第二窄带域。另外,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来通知与PRACH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规定定时确定第二窄带域。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将由下行控制信道的DCI而指示的窄带域确定为第二窄带域,也可以将由随机接入应答的UL许可而指示的窄带域确定为第二窄带域。另外,控制单元401确认UL许可的RA字段,但在RA字段不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PRACH的设定资源中确定第二窄带域。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PRACH的设定资源、广播信息、消息4等确定第二窄带域。
进而,控制单元401也可以组合广播信息与RAR窗而确定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来通知与RAR窗进行了关联的窄带域。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在随机接入前设定的PRACH的设定资源,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确定第二窄带域。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在确定第二窄带域时,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在接收SIB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随机接入应答后、发送消息3后、取得对于消息3的ACK信号后、接收消息4后、RRC连接后中的任一个定时,使使用带域从第一窄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仅使上行链路的使用带域转移到第二窄带域,使下行链路的使用带域不转移到第一窄带域。在该情况下,在下行链路仅规定第一窄带域,仅在上行链路使用第二窄带域。此外,控制单元401并不限于从通过SIB设定的多个窄带域中确定第二窄带域。控制单元401也可以从系统带域内的任意的窄带域确定第二窄带域。
此外,控制单元401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发送接收单元203协作,在上述PUSCH资源发送PUSCH。此外,控制单元401与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测量单元405协作,在上述PDSCH资源接收PDS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信号(PUCCH、PUSCH、上行参考信号等),从而输出给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控制信息(UCI)和/或上行数据。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而生成用于传输UCI和/或上行数据的PUSCH。例如,在接收用于对用户终端20分配PUSCH的DCI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PUSCH。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用于传输UCI的PUCCH。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资源(例如,PUSCH资源或PUCCH资源),从而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也可以测量例如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质量(例如,RSRQ)或信道状态等。测量结果可以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由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特别地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并由这些装置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起作用。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物理上可以构成为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语言能够换读成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将图中所表示的各装置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而构成,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而构成。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通过使规定的软件(程序)读入到处理器1001、内存1002等的硬件,从而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且控制由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以及/或者写入。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运行,从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外围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而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可以由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以及/或者通信装置1004读出到存储器1002,并依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储存在存储器1002且由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它的功能块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来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由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至少一个而构成。存储器1002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可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由只读光盘驱动器(CD-ROM:Compact Disc ROM)等的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光磁盘、闪存等的至少一个而构成。储存器1003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以及/或者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屏)。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的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而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个总线构成,也可以装置之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构成为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的硬件,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来实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以及/或者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要的术语也可以置换成具有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以及/或者码元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期间(帧)而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可以称为子帧。进一步地,子帧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进一步地,时隙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任意一个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分别对应于各自的其它的名称。例如,一个子帧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称为TTI,一个时隙也可以称为TTI。也就是说,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在这里,TTI例如是指在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进行如下的调度:无线基站将无线资源(各用户终端中可使用的频率带宽或发送功率等)以TTI单位分配给各用户终端。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可以被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normalTTI、长TTI、通常子帧、Normal子帧、或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可以被称为缩短TTI、短TTI、缩短子帧、或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一个时隙、一个子帧或者一个TTI的长度。一个TTI、一个子帧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而构成。另外,RB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而构成。例如,一个RE可以是一个子载波以及一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等的结构仅仅是例示。例如,无线帧包含的子帧的数、子帧包含的时隙数、时隙包含的码元以及RB数、RB包含的子载波数、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进行各式各样的改变。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通过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其它的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式各样不同的技术的任意一个来表示。例如,上述的说明整体中可以提及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这些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可以通过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以及/或者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将软件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它的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以及/或者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可以换读成用户终端。例如,在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置换成多个用户终端之间(D2D:设备对设备(Device-to 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中,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20可以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此外,“上行”或“下行”等的语言可以换读成“侧”。例如,上行信道可以换读成侧信道。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可以换读成无线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无线基站10可以具有上述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也可以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它的信号或者这些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可以称为RRC消息,也可以是例如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可以通过MAC控制元件(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到下述系统中:利用了LTE(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RA(未来无线接入)、New-RAT(无线接入技术)、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 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Bluetooth(注册商标)、其它的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以及/或者基于这些系统被增强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若无矛盾也可以替换顺序。例如,关于本说明书中已说明的方法,虽然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了各式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但不限定于已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本发明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规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并且能够作为修正以及改变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记载是以举例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发明来说,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4日申请的特愿2016-020310。该内容全部预先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用户终端,用于利用锚载波以及与所述锚载波不同的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是NB-IoT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发送接收单元,在与无线基站间,对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进行发送接收;以及
控制单元,将从无线基站通知的载波设定为所述不同的载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不同的载波不接收NPBCH、NPSS、NSSS。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在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接收单元从所述无线基站接收系统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从通过所述系统信息而被设定的多个带域中,设定所述不同的载波。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规定定时,设定所述不同的载波。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随机接入应答后、发送消息3后、接收对于消息3的确认即ACK信号后、发送消息4后、RRC连接后的任一个定时,将使用带域从所述锚载波转移到所述不同的载波。
6.一种无线基站,用于利用锚载波以及与所述锚载波不同的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接收单元,在与NB-IoT终端之间,对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进行发送接收;以及
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对所述NB-IoT终端通知用于设定为所述不同的载波的载波的信息。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利用锚载波以及与所述锚载波不同的载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是窄带物联网终端即NB-IoT终端,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在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无线基站间,对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进行发送接收的步骤;以及
所述用户终端将从无线基站通知的载波设定为所述不同的载波的步骤。
CN201780010106.1A 2016-02-04 2017-02-03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86053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0310A JP2017139673A (ja) 2016-02-04 2016-02-04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6-020310 2016-02-04
PCT/JP2017/004011 WO2017135419A1 (ja) 2016-02-04 2017-02-03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334A true CN108605334A (zh) 2018-09-28

Family

ID=59500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106.1A Pending CN108605334A (zh) 2016-02-04 2017-02-03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05819A1 (zh)
EP (1) EP3389325A4 (zh)
JP (1) JP2017139673A (zh)
CN (1) CN108605334A (zh)
WO (1) WO20171354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0221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design
US11012905B2 (en) 2016-12-19 2021-05-18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n anchor carrier and flexible data carriers
US20210144757A1 (en) * 2017-06-23 2021-05-13 Idac Holdings, Inc. Transmission with restric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9028816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BETWEEN STANDARD SUB-PRB AND PRB POWERS FOR EMTC PURPOSES
CN107612652B (zh) * 2017-08-11 2019-08-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窄带物联网协议的小区搜索方法及系统
WO2019028901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Zt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N109391453B (zh) * 2017-08-11 2022-07-12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基站和相关方法
WO2019087361A1 (ja) * 2017-11-02 2019-05-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527787B (zh) 2017-11-08 2023-08-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9095188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arrier management
CN110574419B (zh) * 2018-07-23 2023-12-0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跨无线频段的灵活的NB-IoT多载波操作
WO2020053941A1 (ja) * 2018-09-10 2020-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452085B2 (en) * 2019-08-06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communications in narrowband regions of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3411370A (zh) * 2020-07-06 2021-09-17 丰疆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服务端、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WO2023012910A1 (ja) * 2021-08-03 2023-0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9402A (zh) * 2007-03-01 2010-03-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US2013008374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Hao Xu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a Wide Bandwidth System
CN103238365A (zh) * 2010-11-30 2013-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基站和它们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通信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介质
US20130242912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9402A (zh) * 2007-03-01 2010-03-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US20100091727A1 (en) * 2007-03-01 2010-04-15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238365A (zh) * 2010-11-30 2013-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基站和它们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通信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介质
US20130083749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Hao Xu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a Wide Bandwidth System
US20130242912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ENOVO: "On NB-IoT anchor carrier", 《3GPP TSG RAN WG1 NB-IOT AD-HOC MEETING R1-1601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05819A1 (en) 2021-04-08
EP3389325A4 (en) 2018-11-21
JP2017139673A (ja) 2017-08-10
WO2017135419A1 (ja) 2017-08-10
EP3389325A1 (en)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2322B (zh) 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4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182052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078128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135345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076387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650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0794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80058715A (ko) 유저단말, 무선기지국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0860503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46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026513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532932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410804B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373672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92601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71334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7026514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79259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716844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7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