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915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915A
CN107925915A CN201680048019.0A CN201680048019A CN107925915A CN 107925915 A CN107925915 A CN 107925915A CN 201680048019 A CN201680048019 A CN 201680048019A CN 107925915 A CN107925915 A CN 107925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ownlink
user terminal
control
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80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5915B (zh
Inventor
武田和晃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925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5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带域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发送接收数据信号。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在比现有的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使用带宽还窄的窄带中进行通信,且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对下行数据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LTE-A(LTE-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4G、5G等)。
另外,近年来,随着通信装置的低成本化,广泛进行连接到网络的装置不经由人手相互通信而自动地进行控制的机器间通信(机器对机器(M2M:Machine-to-Machine))的技术开发。尤其,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M2M中,作为机器间通信用的蜂窝系统,正在推进与MTC(设备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的最佳化有关的标准化(非专利文献2)。考虑MTC用用户终端(MTC 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利用于例如电表、燃气表、自动售货机、车辆、其他工业设备等宽泛的领域。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888“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User Equipments(UEs)based on LTE(Release 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MTC中,从成本的降低以及蜂窝系统中的覆盖范围区域的改善的观点出发,能够根据简单的硬件结构来实现的MTC用用户终端(LC(低成本(Low-Cost))-MTC UE)的需求提高。作为这样的LC-MTC UE的通信方式,正在研究非常窄的带域中的LTE通信(例如,可以被称为NB-LTE(窄带LTE(Narrow Band LTE))、NB蜂窝IoT(窄带蜂窝物联网(Narrow Band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空口(clean slate)等)。
在NB-LTE中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以下,称为NB-LTE终端)作为具有比现有的LTE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系统带宽(1.4MHz)还窄的带域(例如,200kHz)的发送接收性能的用户终端来进行研究。
但是,设想难以对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带域的NB-LTE终端应用现有系统中的数据信号(例如,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的发送接收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带域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发送接收数据信号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在比现有的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使用带宽还窄的窄带中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对下行数据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带域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发送接收数据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NB-LTE终端的使用带域的说明图。
图2A以及2B是表示下行信号的信号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方式的下行信号的复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方式的变更例的下行信号的复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A以及5B是第二方式的调度单位的说明图。
图6是第二方式的调度单位的控制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上行信号的复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NB-LTE终端中,正在研究允许处理能力的降低而简化硬件结构。例如,在NB-LTE终端中,正在研究应用与现有的用户终端(LTE终端)相比而言,峰值速率的降低、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的限制、资源块(也被称为RB:资源块(Resource Block)、P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等)的限制、接收RF(射频(RadioFrequency))的限制等。
与使用带域的上限被设定为系统带域(例如,20MHz(100RB)、一个分量载波等)的现有的用户终端不同地,NB-LTE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限制为规定的窄带(例如,200kHz、1PRB等)。正在研究带域受到限制的NB-LTE终端考虑与现有的用户终端的关系而在LTE/LTE-A的系统带域内进行操作。
例如,在LTE/LTE-A的系统带域中,带域受到限制的NB-LTE终端和带域没有受到限制的现有的用户终端之间可以支持频率复用。因此,NB-LTE终端可以表现为支持的最大的带域为现有的LTE中支持的最小的系统带域(例如,1.4MHz)的一部分窄带的终端,也可以表现为具有比LTE/LTE-A中支持的最小的系统带域(例如,1.4MHz)还窄的发送接收性能的终端。
图1是表示系统带域内的窄带的配置例的图。在图1中,比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1.4MHz)窄的规定的窄带(例如,200kHz)被设定为系统带域的一部分。该窄带相当于能够由NB-LTE终端进行检测的频带。另外,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1.4MHz)也是LTERel.13的LC-MTC的使用带域。
另外,优选设为成为NB-LTE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的频率位置在系统带域内能够进行变化的结构。例如,NB-LTE终端优选在每个规定的期间(例如,子帧)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进行通信。由此,能够实现对于NB-LTE终端的业务量卸载、或频率分集效应,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的降低。因此,NB-LTE终端优选考虑跳频或频率调度的应用而具有RF的重新调整(retuning)功能。
另外,在下行链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窄带(DL NB:下行链路窄带(DownlinkNarrow Band))和在上行链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窄带(UL NB:上行链路窄带(UplinkNarrow Band))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带。此外,DL NB可以被称为下行窄带,UL NB可以被称为上行窄带。
NB-LTE终端使用在窄带中配置的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控制信道)而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该下行控制信号可以被称为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DCCH(MTC PDCCH),也可以被称为NB-PDCCH。
此外,NB-LTE终端使用在窄带中配置的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共享信道)而接收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信号可以被称为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也可以被称为MPDSCH(MTC PDSCH),也可以被称为NB-PDSCH。
此外,面向NB-LTE终端的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控制信道)(例如,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以及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共享信道)(例如,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可以分别被称为MPUCCH(MTC PUCCH)、MPUSCH(MTC PUSCH)、NB-PUSCH等。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信道,NB-LTE终端利用的信道可以对用于相同的用途的以往的信道附加表示MTC的“M”或表示NB-LTE的“N”、或者“NB”而表示。
此外,可以规定面向NB-LTE UE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Block)),该SIB可以被称为MTC-SIB、NB-SIB等。
此外,在NB-LTE中,还研究为了扩展覆盖范围,进行在多个子帧中发送接收同一个下行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反复发送/接收。另外,发送接收同一个下行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多个子帧数可以被称为反复数(repetition number)。此外,该反复数可以由反复级别(repetition level)表示。该反复级别可以被称为覆盖增强(CE:Coverage Enhancement)级别。
在对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如上所述的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带域的NB-LTE终端应用LTE系统中的数据信号(例如,PDSCH或PUSCH)的发送接收方法的情况下,存在不能适当地接收数据信号或信道估计精度降低的顾虑。
在图2A中,示出了使用带域被限制为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1.4MHz(=6PRB))的情况下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另一方面,在图2B中,示出了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还窄的带域(200kHz(=1个PRB))的情况下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
在图2B所示的情况下,由于在作为1个PRB的使用带域内能够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分配的资源元素减少,所以PDSCH的传输块尺寸(TBS)减小。其结果,存在PDSCH的传输块(TB)中仅嵌入控制报头(例如,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报头),不能传输有效载荷(例如,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的顾虑。
此外,在图2B所示的情况下,存在由于使用带域内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数目比图2A减少,所以信道估计精度降低的顾虑。
这样,设想将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下行参考信号配置在同一子帧内的现有方法不适合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带域的情况。此外,在将上行数据信号和上行控制信号配置在同一个子帧内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因此,本发明人想到了:通过将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配置在不同的子帧中,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1.4MHz(=6个PRB))还窄的带域(例如,200kHz(=1个PRB))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发送接收数据信号或者提高信道估计精度,从而实现了本发明。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以下,设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1.4MHz)还窄的带域是200kHz,由一个资源块(PRB)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
(下行链路)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下行信号的复用方法。在第一方式中,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在不同的子帧中进行时分复用。此外,下行控制信号也在与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不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即,第一方式中,下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分别在不同的子帧中进行时分复用。
在图3中,示出了下行参考信号(DL-RS)、下行控制信号(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分别在不同的子帧中进行时分复用的例子。如图3所示,通过将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配置在不同的子帧中,能够增加可分配下行数据信号的资源元素,所以能够增大TBS。此外,由于能够增加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数,所以能够防止信道估计精度的下降。
在图3中,下行参考信号(DL-RS)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在PDSCH或者M-PDCCH的解调中使用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小区的发现用信号(DRS:Discovery ReferenceSignal)、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 Signal,包括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以及副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的至少一个。
在图3的下行参考信号用的子帧中,CRS、CSI-RS、DM-RS、SS的至少一个能够以比现有的密度还高的密度来配置。
此外,下行参考信号用的子帧数(在图3中,一个子帧)可以根据天线端口(AP)数、覆盖范围要求来控制。另外,该下行参考信号用的子帧数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或广播信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CI)而被通知(设定(configure))到NB-LTE终端。
此外,在图3中,下行数据信号(PDSCH)的信道编码可以使用卷积编码(convolutional coding)来代替LTE系统中的特播编码而进行。在这样的TBS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卷积编码,能够改善特性。
此外,下行数据信号可以在多个子帧中以有反复(with repetition)的方式进行发送,也可以以无反复(without repetition)的方式进行发送。此外,在使用多个子帧的情况下,可以为了扩展覆盖范围而反复发送同一数据,也可以为了提高吞吐量而增大TBS并映射到多个子帧。
此外,下行数据信号也可以基于在复用下行数据信号的子帧中有无(presence)CRS来进行速率匹配。由于在将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还设想不配置CRS,所以表示有无CRS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给NB-LTE终端。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有无CRS来控制下行数据信号的接收(例如,解码等)。
根据第一方式,由于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配置在不同的子帧中,所以能够增加可分配下行数据信号的资源元素。其结果,即使是在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还窄的带域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TBS,所以能够适当地传输下行用户数据。此外,由于能够增加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数,所以能够防止信道估计精度的下降。
<变更例>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下行控制信号在与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不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另一方面,在变更例中,下行控制信号在与下行参考信号相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
还设想在将NB-LTE终端的使用带域限制为比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还窄的带域的情况下,不应用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度或自适应调制编码。该情况下,设想下行控制信号的开销减少。因此,在变更例中,将下行控制信号在与下行参考信号相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
在图4中,示出了下行控制信号(M-PDCCH)在与下行参考信号(DL-RS)相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的例子。例如,即使是在设定了作为基于DM-RS的发送模式(TM(Transmissionmode))的TM9或10的情况下,也在与M-PDCCH相同的子帧中配置DM-RS而发送,但在后续的PDSCH的子帧中不发送DM-RS。另外,在图4中,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在同一个子帧内可以进行时分复用,也可以进行频分复用。通过将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控制信号在同一个子帧中进行复用,能够进一步增加能够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分配的无线资源。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第二方式能够与第一方式及其变更例进行组合。
图5是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的说明图。如图5A所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调度单位是1个子帧。在将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1.4MHz)设为使用带域的情况下,在作为调度单位的1个子帧中分配最多6个PRB。
另一方面,在NB-LTE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1.4MHz)还窄的带域(200kHz(=1个PRB))的情况下,正在研究如图5B所示那样在时间方向上排列6个PRB,将6个子帧设为调度单位。通过将在时间方向上排列了6个PRB的6个子帧设为调度单位,能够简化调度控制。
但是,在将调度单位固定为6个子帧的情况下,存在若想要传输分组尺寸小的数据,则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会变差的顾虑。具体而言,在将6个子帧设为调度单位的情况下,存在与想要传输的数据相比TBS变得过大的顾虑。因此,期望由6以下的多个子帧灵活地构成调度单位。
因此,在第二方式中,将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设为6以下的多个子帧,动态地控制该调度单位。例如,NB-LTE终端将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从6个子帧切换为小于6个子帧的多个子帧。
此外,NB-LTE终端可以基于指示调度单位的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者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制以及编码方式(MCS: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索引、或者下行数据信号的传输块尺寸(TBS)来切换调度单位。另外,该指示信息、MCS索引可以包含在DCI中。TBS可以基于MCS索引来确定。
图6是表示调度单位的动态控制例的图。在图6中,示出3个子帧的调度单位和6个子帧的调度单位被动态地控制的例子。另外,调度单位并不限定于3个子帧或者6个子帧,只要是6以下的子帧则可以是任意的。
根据第二方式,由于能够将调度单位切换为6以下的多个子帧,所以在想要传输分组尺寸小的数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变差。
(上行链路)
在第一方式(包括变更例)中说明的下行信号的复用方法还能够应用于上行信号。此外,在第二方式中说明的下行信号的调度单位的控制还能够应用于上行信号。以下,说明与下行链路的不同点。
如图7所示,上行参考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例如,PUSCH)在不同的子帧中进行时分复用。上行控制信号(例如,PUCCH)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在与上行参考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不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也可以在与上行参考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不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
在图7中,上行参考信号(UL-RS)是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在上行数据信号的解调中使用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的至少一个。
此外,如图7所示,上行控制信号可以与用于该上行控制信号的解调的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在同一个子帧中进行复用。
此外,在图7中,可以对不同的信道应用单一的发送功率控制。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用于DL分配的DCI的TPC命令或者用于UL许可的TPC命令中的任一个。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的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此,例示NB-LTE终端作为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窄带的用户终端,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是在机器通信系统的网络域中采用了LTE系统的一例。在该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了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设LTE系统在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中都被设定为最小1.4MHz至最大20MHz的系统带域,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超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基站10和与无线基站10无线连接的多个用户终端20A、20B以及20C而构成。无线基站10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包括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多个用户终端20(20A-20C)能够在小区50中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终端20A是支持LTE(Rel-10之前)或者LTE-Advanced(还包括Rel-10以后)的用户终端(以下为LTE终端),其他的用户终端20B、20C是成为机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的NB-LTE终端。以下,在不特别需要区分的情况下,用户终端20A、20B以及20C简称为用户终端20。
NB-LTE终端20B、20C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比现有的LTE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系统带宽还窄的窄带(例如,200kHz)的用户终端。另外,NB-LTE终端20B、20C可以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并不限定于电表、燃气表、自动售货机等固定通信终端,也可以是车辆等移动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与其他的用户终端20直接通信,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此外,通过PBCH而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而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而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被与PDSCH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L1/L2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PUSCH可以被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通过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而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通过PRACH而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另外,面向MTC终端/NB-LTE终端的信道可以附加表示MTC的“M”或表示NB-LTE的“N”而表示,例如,面向MTC终端/NB-LTE终端的EPDCCH、PDSCH、PUCCH、PUSCH可以分别被称为MPDCCH、MPDSCH、MPUCCH、MPUSCH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不限定于这些。
<无线基站>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被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下行信号,并发送上行信号。下行信号包括下行控制信号(例如,PDCCH/EPDCCH/M-PDCCH等)、下行数据信号(例如,PDSCH等)、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RS(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等)。上行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号(例如,PUCCH等)、上行数据信号(例如,PUSCH等)、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等)。
具体而言,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将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在比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宽(1.4MHz)还窄的带域(窄带)(例如,200kHz)中发送接收各种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而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如图10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有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301对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以及M-PDCCH中的至少一个)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或下行参考信号(CRS、CSI-RS、DM-RS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对上行参考信号(SRS、DMRS等)、上行数据信号(PUSCH)、上行控制信号(PUCCH)、在PRACH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将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在不同的子帧中进行时分复用。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将下行控制信号在与下行参考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不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将下行控制信号在与下行参考信号相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
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对复用下行参考信号的子帧数进行控制。例如,能够基于接入点数或覆盖范围来控制上述子帧数。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复用下行数据信号的子帧中有无CRS,进行下行数据信号的速率匹配。
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将上行参考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在不同的子帧中进行时分复用。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将上行控制信号在与上行参考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不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将上行控制信号在与上行参考信号相同的子帧中进行复用。
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对下行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可以将下行/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从6个子帧切换为小于6个子帧的多个子帧。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发送指示该切换的指示信息。
控制单元301对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进行控制,使得将各种信号分配在窄带中对用户终端20发送。例如,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将下行参考信号、下行控制信号(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等在窄带中发送。
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下行许可(下行分配)以及用于通知上行数据信号的分配信息的上行许可。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包括对于上行数据信号(PUSCH)的送达确认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M-PDC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窄带的无线资源(例如,最多1个资源块),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
具体而言,映射单元303根据在控制单元301中决定的跳频图案,在规定的窄带的无线资源中映射下行信号。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数据信号(PUSCH)、上行控制信号(PUCCH)、上行参考信号(SRS、DMRS)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也可以使用接收到的信号而测量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测量结果也可以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虽然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但也可以是通常的LTE终端作为NB-LTE终端来操作。用户终端20具有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此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将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等具有多个。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进行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包括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下行参考信号(CSI-RS、CRS等))。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具体而言,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表示开始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分配的窄带(频率块)的开始索引。该开始索引可以包含在通过下行控制信号(M-PDCCH)而被传输的DCI中,也可以包含在高层控制信息中。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接收表示复用下行参考信号的子帧数的信息(第一方式)。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接收指示下行/上行信号的调度单位的切换的指示信息(第二方式)。该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DCI中。或者,也可以通过MCS索引或者TBS而隐式地指示切换。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上行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号(PUCCH)、上行数据信号(PUSCH)、上行参考信号(DM-RS、SRS)等)。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进行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2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2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3的控制。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M-PDCCH)以及下行数据信号(PDSCH)。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对上行控制信号(PUCCH)或上行数据信号(PUSCH)的生成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进行接收信号处理404以及发送接收单元203的控制,并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来控制下行数据信号的接收。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有无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对已进行了速率匹配的下行数据信号的接收(例如,解码)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对下行/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可以将下行/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从6个子帧切换为小于6个子帧的多个子帧。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指示调度单位的切换的指示信息、或者下行数据信号的MCS索引、或者下行数据信号的传输块尺寸(TBS),切换调度单位。
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另外,控制单元401能够与测量单元405一同构成本发明的测量单元。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包括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控制信号(PUCCH)。UCI可以包括送达确认信息(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调度请求(SR)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PUSCH)。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上行许可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401指示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例如,最多6个PRB),并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M-PDCCH)、下行数据信号(PDSCH)等)。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405。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测量单元4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对以规定周期进行跳频的窄带(频率块)的CSI进行测量。CSI包括秩识别符(RI)、信道质量识别符(CQI)、预编码矩阵识别符(PMI)的至少一个。此外,测量单元405可以使用接收到的信号而对接收功率(RSRP)、接收质量(RSRQ)等进行测量。另外,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可以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测量单元405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使用有线或者无线而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而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持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而实现。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作用。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将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而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CD-ROM(紧凑盘(Compact Disc-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而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而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而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而实现。处理器通过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用户终端20的整体。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读出到存储器,并根据这些而执行各种处理。
在此,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存储器中存储且在处理器中操作的控制程序而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实现。
此外,软件、命令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的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索引来指示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可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超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的合适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揭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揭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8月21日申请的特愿2015-164237。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在比现有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使用带宽还窄的窄带中进行通信,所述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对下行数据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单位是规定数的子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使用在所述窄带中配置的下行控制信号,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带由一个资源块构成。
5.一种无线基站,在比现有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使用带宽还窄的窄带中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对下行数据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进行控制,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在所述下行数据信号和/或所述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的控制中使用的指示信息。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在比现有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支持的最小的使用带宽还窄的窄带中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用户终端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基于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指示信息,对下行数据信号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调度单位进行控制的步骤。
CN201680048019.0A 2015-08-21 2016-08-1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925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4237 2015-08-21
JP2015164237A JP6163181B2 (ja) 2015-08-21 2015-08-21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6/074169 WO2017033842A1 (ja) 2015-08-21 2016-08-19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915A true CN107925915A (zh) 2018-04-17
CN107925915B CN107925915B (zh) 2021-12-07

Family

ID=5810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8019.0A Active CN107925915B (zh) 2015-08-21 2016-08-1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2233B2 (zh)
EP (1) EP3334210A4 (zh)
JP (1) JP6163181B2 (zh)
CN (1) CN107925915B (zh)
CO (1) CO2018002036A2 (zh)
WO (1) WO201703384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0351A (zh) * 2018-07-05 2021-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424487A (zh) * 2019-09-27 2022-04-29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7494B2 (en) * 2016-10-31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licensed spectrum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CN109120375B (zh) 2017-06-23 2022-07-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调制、编码方案和传输块大小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JP2020532892A (ja) * 2018-08-03 2020-11-1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参照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3972183B1 (en) 2018-08-03 2023-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downlink signal and apparatuses therefor
EP3852460A4 (en) * 2018-09-11 2022-04-13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98A (zh) * 2006-07-28 2008-01-30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窄带通信系统的帧同步电路
US20130064119A1 (en) * 2011-09-13 2013-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LTE
WO2014111727A1 (en) * 2013-01-21 2014-07-2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226649A1 (en) * 2012-01-30 2014-08-14 Fujitsu Limi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376422A1 (en) * 2011-04-22 2014-12-25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50078325A1 (en) * 2012-04-06 2015-03-19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5247B2 (en) * 1998-07-22 2006-04-25 Synchrodyne Networks, Inc. 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with common time reference
US6327256B1 (en) * 1999-05-28 2001-12-04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ITTO20010924A1 (it) * 2001-09-28 2003-03-28 Telecom Italia Lab Spa Sistema per emulare reti mobili e dispositivo relativo
WO2003063415A2 (en) * 2002-01-22 2003-07-31 Xtremespectrum, Inc. Method of managing time slo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through the use of contention groups
US8614969B2 (en) * 2006-09-15 2013-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gnitive radio based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policy information for the same
JP2008199605A (ja) * 2007-02-12 2008-08-28 Asustek Computer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使用効率を向上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73085A (zh) * 2007-03-01 2012-07-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
US8437739B2 (en) * 2007-08-20 2013-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ryptosync
US8520559B2 (en) * 2008-04-02 2013-08-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routing via access terminals
US8705484B2 (en) * 2008-08-15 2014-04-22 Ntt Docomo, Inc. Method for varying transmit power patterns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JP2011024099A (ja) * 2009-07-17 2011-02-03 Fujitsu Ltd 無線装置制御装置、基地局、およびデータ中継方法
US20120071190A1 (en) * 2010-09-21 2012-03-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Base stations and radio devices
WO2012062376A1 (en) * 2010-11-12 2012-05-18 Abb Research Ltd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US9459018B2 (en) * 2010-11-19 2016-10-04 Goog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ergy-efficient control of an energy-consuming system
US9417637B2 (en) * 2010-12-31 2016-08-16 Google Inc. Background schedule simulations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connected thermostat
US20140269550A1 (en) * 2011-06-13 2014-09-18 Neul Ltd. Assigning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bandwidth
EP4224800A1 (en) * 2011-10-21 2023-08-09 Google LLC Automated control-schedule acquisition within 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WO2013146273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路品質推定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420584B2 (en) * 2014-09-17 2016-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TC) user equipment (UE)
EP3187011B1 (en) * 2014-09-29 2019-10-02 Sony Corporatio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US9848026B2 (en) * 2015-06-05 2017-12-19 Apple Inc. Simultaneous wireless connections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98A (zh) * 2006-07-28 2008-01-30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窄带通信系统的帧同步电路
US20140376422A1 (en) * 2011-04-22 2014-12-25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30064119A1 (en) * 2011-09-13 2013-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rrow Bandwidth Operation in LTE
US20140226649A1 (en) * 2012-01-30 2014-08-14 Fujitsu Limi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078325A1 (en) * 2012-04-06 2015-03-19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4111727A1 (en) * 2013-01-21 2014-07-2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LM: "Narrowband LTE-Conclusion", 《3GPP TSG GERAN #67 GP-150827》 *
ERICSSON LM等: "Narrowband LTE-Concept Descrip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2 R1-154659》 *
ERICSSON LM等: "Narrowband LTE-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Scheduling", 《3GPP TSG GERAN #67 GP-150784》 *
NEC: "On indication of UL-HARQ",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 R1-152677》 *
NTT DOCOMO: "Time and Frequency Relationship for MPDSCH and PDS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 R1-1533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等: "GP-150844 "Narrowband LTE Downlink Design (update of GP-150687)"", 《3GPP TSG_GERAN\TSG_GERAN》 *
SONY CORPORATION: "R1-150429 "MTC Operation Using ePDCCH"", 《3GPP TSG_RAN\WG1_RL1》 *
SONY: "MTC Operation using ePDC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9 RL-1450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0351A (zh) * 2018-07-05 2021-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400351B (zh) * 2018-07-05 2023-12-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424487A (zh) * 2019-09-27 2022-04-29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34210A4 (en) 2018-08-08
CN107925915B (zh) 2021-12-07
US20180242350A1 (en) 2018-08-23
US10952233B2 (en) 2021-03-16
JP6163181B2 (ja) 2017-07-12
JP2017041859A (ja) 2017-02-23
CO2018002036A2 (es) 2018-05-31
WO2017033842A1 (ja) 2017-03-02
EP3334210A1 (en) 2018-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2254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078128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14187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3232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29303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343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565493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9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150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0290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6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982065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小区选择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8886711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153574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92601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0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21908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9500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479207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76469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314983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716844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4184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