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2322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32322A CN108432322A CN201780005961.3A CN201780005961A CN108432322A CN 108432322 A CN108432322 A CN 108432322A CN 201780005961 A CN201780005961 A CN 201780005961A CN 108432322 A CN108432322 A CN 1084323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user terminal
- subcarrier
- transmission
- dc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利用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单位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分配的资源而进行通信。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发送单元,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而发送上行共享信道;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决定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宽带域化和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了LTE的后继系统(也称为例如LTE-A(LTE-Advanced)、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4G、5G、LTE Rel.13、14、15~等)。
然而,近年来,伴随通信装置的低成本化,广泛进行了连接于网络的装置不经由人手而相互通信从而自动地进行控制的机器间通信(M2M:Machine-to-Machine)的技术开发。特别地,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M2M之中,作为机器间通信用的蜂窝系统,推进了与MT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的最优化有关的标准化(非专利文献2)。MTC用用户终端(MTC UE(UserEquipment))可以考虑在例如电表、燃气表、自动售货机、车辆、其他产业机器等广泛的领域中的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3GPP TR 36.888“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User Equipments(UEs)based on LTE(Release 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MTC中,从减少成本和改善蜂窝系统中的覆盖范围区域的观点出发,对能够以简易的硬件结构实现的MTC用用户终端(LC(低成本(Low-Cost))-MTC终端、LC-MTC UE)的需要在提高。作为这样的LC-MTC终端的通信方式,研究了非常窄的带域内的LTE通信(也可以称为例如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LTE(窄带LTE(NarrowBand LTE))、NB蜂窝IoT(窄带蜂窝物联网(Narrow Band cellular Internet ofThings))、全新方案(clean slate)等)。以下,设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NB-IoT”包括上述NB-LTE、NB蜂窝IoT、全新方案等。
还设想支持NB-IoT的用户终端(以下称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为与现有的LTE系统(例如Rel.12以前的LTE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域(1.4MHz)相比更窄的带域(也称为例如180kHz、1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等))。
这样,对于与现有的用户终端(例如Rel.12以前的LTE终端)相比使用带域被限制为更窄带域的NB-IoT终端,设想需要以与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单位、即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进行资源分配。
然而,现有的LTE系统中,只是对用户终端以PRB单位分配资源而已。因此,对于NB-IoT终端,如何以与1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分配资源成为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而进行,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利用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单位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分配的资源而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发送单元,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而发送上行共享信道;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决定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单位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分配的资源而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NB-IoT中的资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单音(Single tone)发送中的资源分配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第1决定例的说明图。
图5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第2决定例的说明图。
图6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第3决定例的说明图。
图7是第3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决定例的说明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NB-IoT终端中,研究允许降低处理能力而简化硬件结构。例如NB-IoT终端中,研究与现有的用户终端(例如Rel.12以前的LTE终端)相比,应用减少峰值速率、限制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限制资源块(也称为RB:Resource Block、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等)、限制接收RF(无线频率(Radio Frequency))等。
与使用带域的上限被设定为系统带域(例如20MHz(100RB)、1个分量载波等)的LTE终端不同,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上限被限制为规定的窄带域(NB:Narrow Band,例如180kHz、1.4MHz)。例如该规定的窄带域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Rel.12以前的LTE系统,以下也简称为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例如1.4MHz、6PRB)相同、或者为其一部分带域(例如180kHz、1PRB)。
这样,NB-IoT终端也可以说是与现有的LTE终端相比使用带域的上限更窄的终端、能够在与现有的LTE终端相比更窄的带域(例如与1.4MHz相比更窄的带域)中进行发送和/或接收(以下也称为发送接收)的终端。考虑与现有的LTE系统的向后兼容性,研究使该NB-IoT终端在LTE系统的系统带域内操作。例如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中,可以在带域被限制的NB-IoT终端与带域未被限制的现有的LTE终端之间,支持频率复用。此外,NB-IoT不仅可以在LTE系统带域内运行,而且还可以利用与LTE系统带域相邻的载波间的保护带域或专用频率而运行。
图1是示出成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配置例的图。图1中,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设定为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例如20MHz)中的一部分。另外,在图1以后,设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设定为180kHz,但不限于此。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只要与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例如20MHz)相比更窄即可,例如可以为Rel.13的LC-MTC终端的使用带域(例如1.4MHz)以下。
此外,成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的窄带域的频率位置优选设为在系统带域内能够变化的结构。例如NB-IoT终端优选在每个规定的期间(例如子帧)利用不同的频率资源而进行通信。由此,能够实现对于NB-IoT终端的业务量卸载或频率分集效果,能够抑制频率利用效率的降低。因此,考虑到跳频或频率调度的应用,NB-IoT终端优选具有RF的重调(retuning)功能。
此外,NB-IoT终端可以在下行和上行中使用不同的带域,也可以使用相同带域。在下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带域也可以称为下行窄带域(DL NB:Downlink Narrow Band)。在上行发送接收中使用的带域也可以称为上行窄带域(UL NB:Uplink Narrow Band)。
此外,NB-IoT终端利用在窄带域中配置(allocate)的下行控制信道,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该下行控制信道也可以称为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称为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也可以称为M-PDCCH(MTC PDCCH)、NB-PDC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在窄带域中配置的下行共享信道,接收下行数据。该下行共享信道也可以称为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也可以称为M-PDSCH(MTC PDSCH),也可以称为NB-PDS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在窄带域中配置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重发控制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该上行控制信道也可以称为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称为M-PUCCH(MTC PUCCH)、NB-PUCCH等。
此外,NB-IoT终端利用在窄带域中配置的上行共享信道,接收UCI或者/和上行数据。该上行共享信道也可以称为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也可以称为M-PUSCH(MTC PUSCH)、NB-PUSCH等。
不限于以上的信道,也可以对用于相同用途的以往的信道附上表示MTC的“M”或表示NB-IoT的“N”或者“NB”来表示。以下,将上述窄带域中利用的下行控制信道、下行共享信道、上行共享信道、上行共享信道分别称为PDCCH、PDSCH、PUCCH、PUSCH,但如上所述,名称不限于此。
此外,NB-IoT中,为了增强覆盖,也可以进行跨多个子帧发送接收同一下行信号(例如PDCCH、PDSCH等)和/或上行信号(例如PUCCH、PUSCH等)的反复发送/接收。发送接收同一下行信号和/或上行信号的多个子帧数也称为反复数(repetition number)。此外,该反复数也可以通过反复等级而表示。该反复等级也可以称为覆盖增强(CE:CoverageEnhancement)等级。
上述那样的NB-IoT中,研究在上行发送中支持利用单个音的发送(单音发送(single-tone transmission))和利用多个音的发送(多音发送(multiple-tonetransmission))。在此,音与子载波同义,是指使用带域(例如180kHz、1个资源块)被分割而得的各带域。
单音发送中,研究了支持与现有的LTE系统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即,15kHz)、和与LTE系统相比更窄的子载波间隔(例如3.75kHz)。另一方面,多音发送中,研究了支持与LTE系统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即,15kHz)。
此外,NB-IoT终端研究了以由从无线基站通知的音(子载波)数来进行上行发送(例如PUSCH或/和PUCCH的发送)。作为该音数的组合,可以考虑例如{1、2、4、12}、或者{1、3、6、12}等。这样,从预定组合中选择的音数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信令或广播信息)而设定(configure),NB-IoT终端可以以所设定的音数来进行上行发送。
图2是示出NB-IoT中的资源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中,作为音(子载波)数的组合,说明利用{1、2、4、12}的情况,但音数的组合不限于此。此外,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且设现有的LTE系统的1PRB(180kHz)由12个子载波构成,但不限于此。
在此,如图2所示,说明构成1个资源单元的资源数(例如资源元素(RE:ResourceElement)数)与音(子载波)数无关地设为相同的情况。例如图2中,1个资源单元在利用12个子载波的情况下由1ms构成,在利用4个子载波的情况下由3ms构成,在利用2个子载波的情况下由6ms构成,在利用1个子载波的情况下由12ms构成。
图2中,由与1PRB(180kHz、12个子载波)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1、2、4个子载波)构成1个资源单元的情况下,根据该频率单位,该1个资源单元的时长变长(例如12ms、6ms、3ms等)。因此,即使在构成1个资源单元的频率单位(子载波数)被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构成1个资源单元的RE数设为相同。
另外,图2中,作为数据的存储单位的1个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可以被映射至1个资源单元,也可以被映射至多个资源单元。此外,上述那样的资源单元不仅能够应用于上行发送,而且能够应用于下行发送。
但是,现有的LTE系统中,以由12个子载波构成的1PRB(180kHz)单位来分配资源。另一方面,NB-IoT中,如图2中说明那样,1个资源单元能够由与1PRB(12个子载波)相比更少的频率单位(例如1、2、4个子载波)构成。因此,设想以与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单位、即PRB(180kHz)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来分配资源。
然而,现有的LTE系统中,只是对用户终端以PRB单位分配资源而已。因此,对于NB-IoT终端,如何以与1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分配资源成为问题。特别地,在进行利用单一子载波的单音发送的情况下,如何将单一子载波分配给NB-IoT终端成为问题。
图3是示出单音发送中的资源分配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那样,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180kHz由12个子载波构成。另一方面,子载波间隔为3.75kHz的情况下,180kHz由48个子载波构成,1个资源单元由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的4倍时长构成。
另外,图3中,设1个资源单元的时长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为1ms,在子载波间隔为3.75kHz的情况下为4ms,但不限于此。1个资源单元的时长只要子载波间隔越窄时变得越长,则可以是任何时长。
图3中,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若想要利用DCI而动态地分配单音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则为了识别12个子载波,需要在DCI中设置至少4比特的资源分配字段。此外,在子载波间隔为3.75kHz的情况下,若想要利用DCI而动态分配单音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则为了识别48个子载波,需要在DCI中设置至少6比特的资源分配字段。
这样,想要利用DCI而动态地分配单音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时,DCI的比特数增加,开销有可能增加。另一方面,NB-IoT的使用带域与LTE系统的系统带域相比大幅受限(例如被限制为180kHz等),因此设想即使在该使用带域内利用DCI而动态地分配子载波,也无法期待频率分集效果。
因此,本发明人等着眼于在与LTE系统的系统带域相比使用带域受限的NB-IoT中通过利用DCI的动态资源分配而得到的频率分集效果少的情况,想到不是利用DCI显式地通知分配资源,而是使NB-IoT终端本身决定分配资源。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NB-IoT终端基于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该NB-IoT终端(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以与1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决定对于该NB-IoT终端的分配资源。该NB-IoT终端利用所决定的分配资源而进行上行和/或下行的通信。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为与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的系统带域(1.4MHz)相比更窄的带域、即180kHz(1PRB),但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中,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只要是例如与现有的LTE系统的最小系统带域相等的1.4MHz、或比180kHz更窄的带域等与现有的LTE系统的系统带域相比更窄的带域,则可以是任何带宽。
此外,以下,例示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且180kHz由12个子载波构成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子载波间隔为3.75kHz且180kHz由48个子载波构成的情况下等也能够适当应用。另外,如图3中说明那样,1个资源单元的时长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而变更。
此外,下文中,针对单音发送中利用的单一子载波的分配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适当应用于以与1PRB(180kHz)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2、4、3或者6个子载波)进行的多音发送。此外,以下,将资源分配单位作为“子载波(音)”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中的资源分配单位不限于此,只要是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单位(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即可。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B-IoT终端接收DCI,发送通过该DCI而分配的PUSCH。该NB-IoT终端基于该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该NB-IoT终端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PUSCH资源)。
(第1方式)
第1方式中,NB-IoT终端基于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具体而言,NB-IoT终端可以基于该资源信息和该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例如180kHz)内的子载波数(例如12、48等),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
在此,该资源信息可以为例如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的索引、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的索引、子帧号(子帧索引)、CCE或者ECCE的聚合等级、DCI的反复数、覆盖范围等级(反复等级)、DCI发送相关的子帧数(映射有1个DCI的子帧数、配置有搜索空间的发送子帧数、或者通过DCI通知的NB-PDCCH用的子帧数等)中的至少一者。
另外,资源信息不限于上述例示,只要是DCI的接收(或者检测)中利用的参数,则可以为任何信息。例如,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中的DCI的接收基于现有的PDCCH的参数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考虑CCE索引、REG索引等,但在上述DCI的接收基于现有的EPDCCH的参数的情况下,CCE索引也可以为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Enhanced Control ChannelElement)的索引,REG索引也可以为扩展资源元素组(EREG: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Group)的索引等。
图4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第1决定例的说明图。另外,图4中,例示使用12个CCE(CCE索引#0-#11)且CCE数与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相等的情况,但不限于此。
图4中,NB-IoT终端基于DCI的接收中利用的CCE索引和该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例如180kHz)内的子载波数(在此为12),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另外,该CCE索引可以为配置有DCI的1以上的CCE之中最初的CCE的索引(即,最小的(lowest)CCE索引)。
具体而言,NB-IoT终端例如如下述式(1)所示那样,可以基于上述CCE索引ICCE与上述子载波数NSC的余数,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RAPUSCH。
[数1]
RAPUSCH=ICCE mod NSC…式(1)
例如,如图4所示那样,NB-IoT终端在CCE索引#1中接收DCI的情况下,若根据上述式(1),则子载波#1被决定为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上述式(1)中,如图4所示那样,CCE数成为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将该使用带域内的全部子载波用于PUSCH的发送。
另一方面,CCE数与子载波数相比更少的情况下,设想只能在PUSCH的发送中利用一部分子载波。例如,在6个CCE(CCE索引#0-#5)的情况下,若根据上述式(1),则无法利用子载波#6-#11来发送PUSCH。因此,也可以除CCE索引之外,还基于其他资源信息来决定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图5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第2决定例的说明图。另外,图5中,例示使用4个CCE(CCE索引#0-#3)且CCE数与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相比更少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此外,图5中,作为一个例子,设想作为NB-PDCCH用的子帧数而利用4个子帧的情况,但子帧数不限于此。
图5中,NB-IoT终端基于上述CCE索引、上述子载波数、DCI发送相关的发送子帧数、和接收(检测)了DCI的子帧的编号,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具体而言,NB-IoT终端例如如下述式(2)所示那样,可以基于上述CCE索引ICCE、DCI发送相关的发送子帧数(映射有1个DCI的子帧数、配置有搜索空间的发送子帧数、或者通过DCI通知的NB-PDCCH用的子帧数)NSF、以及检测到DCI的子帧号nSF的运算结果与上述子载波数NSC的余数,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RAPUSCH。
[数2]
RAPUSCH=(ICCE×NSF+nSF)mod NSC…式(2)
例如,如图5所示那样,NB-IoT终端在子帧#1的CCE索引#0中接收DCI的情况下,若根据上述式(2),则子载波#1被决定为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若根据上述式(2),则在CCE数与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相比更少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使用带域内的全部子载波的概率也会变高。
此外,为了防止在相同子帧中接收DCI的NB-IoT终端间的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的冲突,可以利用规定的偏移量值。图6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第3决定例的说明图。另外,图6中,例示使用16个CCE(CCE索引#0-#15)且CCE数与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相比更多的情况,但不限于此。
图6中,在CCE索引#1的CCE(以下简称为CCE#1)中配置有DCI的NB-IoT终端和在CCE#13中配置有DCI的NB-IoT终端之间,若根据上述式(1),则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在子载波#1中发生冲突。为了防止该冲突,NB-IoT终端基于上述CCE索引、上述子载波数、和规定的偏移量值,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具体而言,NB-IoT终端例如如下述式(3)所示那样,可以基于上述CCE索引ICCE与上述子载波数NSC的余数、以及规定的偏移量值N,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RAPUSCH。
[数3]
RAPUSCH=ICCE mod NSC+N…式(3)
在此,规定的偏移量值可以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也可以与NB-IoT终端的识别信息(例如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进行关联。图6中,作为一个例子,设规定的偏移量值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
另外,DCI内的规定字段的比特数不限于2个比特,也可以为1个比特或者3个比特以上。此外,图6中,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仅为一个例子,不限于此。此外,与该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
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NB-IoT终端在CCE索引#1中接收DCI,该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为“11”的情况下,若根据上述式(3),则通过与该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3”,子载波#4被决定为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图6中,无线基站通过将对CCE索引#13分配的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设定为“11”之外,能够避免在CCE索引#1和#13中配置有DCI的NB-IoT终端间的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的冲突。这样,通过利用规定的偏移量值,能够进一步减少NB-IoT终端间的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的冲突的发生。
如上所述,第1方式中,NB-IoT终端本身基于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和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因此,无线基站不需要利用DCI而显式地通知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其结果是,即使在以子载波单位分配上行发送用的资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DCI的比特数增加的开销增加。
另外,第1方式中,上述式(1)-(3)只不过是例示,只要基于上述资源信息和子载波数,则可以利用任何式子。例如,上述式(2)中,也可以追加上述规定的偏移量值。此外,上述式(1)-(3)中,也可以考虑CCE的聚合等级或覆盖范围等级等。此外,上述(1)-(3)的CCE索引也可以变更为REG索引。此外,当然也可以在上述式(1)-(3)中追加各种参数,也可以对上述式(1)-(3)的各参数施加规定的系数。
(第2方式)
第2方式中,NB-IoT终端基于该NB-IoT终端(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例如RNTI)来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具体而言,NB-IoT终端可以基于本身的识别信息和该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例如180kHz)内的子载波数(例如12、48等),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
第2方式中,NB-IoT终端基于NB-IoT终端的识别信息(例如RNTI)和该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在此为12),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在此,RNTI可以为终端特定的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此外,该RNTI可以被附加于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Check)进行加扰。另外,以下,作为一个例子而说明RNTI,但NB-IoT终端的识别信息不限于RNTI,只要是用户终端的标识符(ID:Identifier),则可以是任何信息。
具体而言,NB-IoT终端例如如下述式(4)所示那样,可以基于上述RNTInRNTI与上述子载波数NSC的余数,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RAPUSCH。
[数4]
RAPUSCH=nRNTI mod NSC…式(4)
此外,为了防止NB-IoT终端间的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的冲突,可以利用规定的偏移量值。具体而言,NB-IoT终端例如如下述式(5)所示那样,可以基于上述RNTInRNTI与上述子载波数NSC的余数、和规定的偏移量值N,决定上述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RAPUSCH。
[数5]
RAPUSCH=nRNTI mod NSC+N…式(5)
如上述那样,规定的偏移量值N可以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DCI内的规定字段的比特数可以为1个或者2个比特,也可以为3个比特以上。另外,与该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而设定。
如上所述,第2方式中,NB-IoT终端本身基于本身的识别信息和NB-IoT终端的使用带域内的子载波数,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因此,无线基站不需要利用DCI而显式地通知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其结果是,即使在以子载波单位分配上行发送用的资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伴随DCI的比特数增加的开销增加。
另外,第2方式中,上述式(4)和(5)只不过是例示,只要基于上述NB-IoT终端的识别信息和子载波数,则可以利用任何式子。例如上述式(4)和(5)中,可以考虑第1方式中描述的资源信息。此外,当然也可以在上述式(4)和(5)中追加各种参数,也可以对上述式(4)和(5)的各参数施加规定的系数。
(第3方式)
第3方式中,NB-IoT终端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决定上述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具体而言,NB-IoT终端将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的上述候选子载波决定为上述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
图7是第3方式所涉及的子载波的决定例的说明图。第3方式中,通过高层信令,预先设定多个子载波的候选(候选子载波)。例如图7中,设定候选子载波#1-#4。此外,候选子载波#1-#4分别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
NB-IoT终端将与DCI内的规定字段的值进行关联的候选子载波决定为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例如图7中,NB-IoT终端只要DCI的规定字段的值为“01”,则将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2决定为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
另外,图7中,设为通过高层信令设定4个候选子载波,但不限于此。候选子载波的数量根据候选子载波所关联的DCI内的规定字段的比特数而变更即可,可以小于4(例如2),也可以为5以上。
如上所述,第3方式中,通过高层信令而预先通知候选子载波,通过DCI内的规定字段而指定该候选子载波之一。因此,与利用DCI而指定使用带域内的全部子载波之一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DCI的比特数。其结果是,能够缓解以子载波单位分配上行发送用的资源的情况下的开销增加。
此外,第3方式中,使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按每个NB-IoT终端而不同,由此能够防止NB-IoT终端间的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的冲突。
以上,针对PUSCH的发送音的决定方法进行了说明,但除了以上说明的PUSCH资源的决定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高层信号设定PUSCH的PRB位置,也可以利用NB-PDCCH的DCI来进行分配。
(其他的方式)
以上说明的PUSCH资源的决定方法也能够应用于PDSCH发送接收用的资源的决定。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B-IoT终端可以接收DCI,并接收通过该DCI而分配的PDSCH。该NB-IoT终端可以基于该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该NB-IoT终端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决定上述PDSCH的接收中利用的子载波(PDSCH资源)。具体而言,NB-IoT终端能够利用与第1-第3方式相同的方法,决定PDSCH接收用的子载波。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单独利用,也可以进行组合。在此,作为使用带域被限制为窄带域的用户终端而例示NB-IoT终端,但不限于此。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是在机器通信系统的网域中采用了LTE系统的一个例子。该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此外,设LTE系统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均设定为最小1.4MHz至最大20MHz的系统带域,但不限于该结构。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称为超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等。
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无线基站10、与无线基站10无线连接的多个用户终端20A、20B和20C而构成。无线基站10连接于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于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包含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
多个用户终端20(20A-20C)可以在小区50中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例如,用户终端20A是支持LTE(至Rel-10)或者LTE-Advanced(也包括Rel-10以后)的用户终端(以下称为LTE终端(LTE UE:LTE User Equipment)),其他用户终端20B、20C是成为机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的NB-IoT终端(NB-IoT UE(NB-IoT User Equipment))。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用户终端20A、20B和20C简称为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也可以称为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等。
NB-IoT终端20B、20C是使用带域被限制为与现有的LTE系统所支持的最小的系统带宽相比更窄带域的用户终端。另外,NB-IoT终端20B、20C可以为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限于电表、燃气表、自动售货机等固定通信终端,也可以为车辆等移动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与其他用户终端20直接通信,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于各子载波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且多个终端利用彼此不同的带域从而减少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和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组合。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Block))。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和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PDCCH中利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PUSCH的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EPDCCH与PDSCH被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DCI等的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利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L1/L2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PUSCH也可以称为上行数据信道。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另外,面向MTC终端/NB-IoT终端的信道可以附上表示MTC的“M”或表示NB-IoT的“NB”来表示,面向MTC终端/NB-IoT终端的PDCCH/EPDCCH、PDSCH、PUCCH、PUSCH也可以分别称为M(NB)-PDCCH、M(NB)-PDSCH、M(NB)-PUCCH、M(NB)-PUSCH等。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PDCCH、PDSCH、PUCCH、PUSCH。
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所传输的参考信号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无线基站10至少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而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而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以与系统带宽(例如1分量载波)相比更受限的窄带宽(例如180kHz),发送接收各种信号。
另一方面,针对上行信号,将通过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通过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输出。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所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向上位站装置30转发。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按照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发送接收单元103对用户终端20,以窄带域发送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从用户终端20,以窄带域接收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具体而言,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通过DCI而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DSCH,接收通过DCI而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USCH。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10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0所示那样,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具备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301控制例如基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的信号的生成、或基于映射单元303的信号的分配。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基于测量单元305的信号的测量。
控制单元301控制系统信息、PDSCH、PUSCH的资源分配(调度)。此外,控制对于同步信号(例如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NB-SS)、或CRS、CSI-RS、DM-RS等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
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和映射单元303,以便将各种信号分配至窄带域并对用户终端20发送。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使得以窄带域发送例如下行链路的广播信息(MIB、SIB(MTC-SIB))、或PDCCH(也称为M-PDCCH、NB-PDCCH等)、PDSCH等。该窄带域(NB)是比现有的LTE系统的系统带域更窄的带域(例如180kHz)。
此外,控制单元301以与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决定PUSCH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PUSCH资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可以基于DCI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信息、用户终端20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决定PUSCH接收用的子载波。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如第1-第3方式中说明那样,决定PUSCH接收用的子载波。
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以与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决定PDSCH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PDSCH资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基于DCI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信息、用户终端20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决定PDSCH发送用的子载波。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如其他的方式中说明那样,决定PDSCH发送用的子载波。
在此,DCI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信息可以为例如CCE索引、REG索引、子帧号(子帧索引)、CCE或者ECCE的聚合等级、DCI的反复数、覆盖范围等级(反复等级)、与DCI发送相关的子帧数(映射有1个DCI的子帧数、配置有搜索空间的发送子帧数、或者通过DCI通知的NB-PDCCH用的子帧数等)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控制单元301与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2、测量单元305协作,在所决定的PUSCH资源中接收PUSCH。此外,控制单元301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发送接收单元103协作,在所决定的PDSCH资源中发送PDS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信号(PDCCH、PDSCH、下行参考信号等),输出给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例如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将PUSCH和/或PDSCH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DCI(也称为DL分配、UL许可等)。此外,对PDSCH,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来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通过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至规定的窄带域的无线资源(例如最大1资源块),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是例如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PUCCH、PUSCH、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也可以针对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在此省略详细说明,但通常的LTE终端可以操作以表现为NB-IoT终端。用户终端20至少具备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此外,用户终端20可以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等。
将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而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之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针对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入。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发送。通过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而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从无线基站10,以窄带域接收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对无线基站10,以窄带域发送参考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具体而言,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通过DCI而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DSCH,发送通过DCI而分配给用户终端20的PUSCH。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12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2所示那样,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控制例如基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的信号的生成、或基于映射单元403的信号的分配。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基于测量单元405的信号的测量。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由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PDCCH、PDSCH、下行参考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该下行信号,控制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息(UCI)或上行数据的生成。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以与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决定PUSCH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PUSCH资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基于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用户终端20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如第1-第3方式中说明那样,决定PUSCH发送用的子载波。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高层信令或/和DCI,决定PUSCH发送用的PRB。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以与PRB相比更小的频率单位(例如子载波单位)决定PDSCH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PDSCH资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用户终端20的识别信息、和通过高层信令设定的候选子载波中的至少一者,决定PDSCH接收用的子载波。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如其他的方式中说明那样,决定PDSCH接收用的子载波。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高层信令或/和DCI,决定PDSCH接收用的PRB。
在此,DCI的接收中利用的资源信息可以为例如CCE索引、REG索引、子帧号(子帧索引)、CCE或者ECCE的聚合等级、DCI的反复数、覆盖范围等级(反复等级)、与DCI发送相关的子帧数(映射有1个DCI的子帧数、配置有搜索空间的发送子帧数、或者通过DCI通知的NB-PDCCH用的子帧数等)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控制单元401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发送接收单元203协作,在上述PUSCH资源中发送PUSCH。此外,控制单元401与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测量单元405协作,在上述PDSCH资源中接收PDSCH。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信号(PUCCH、PUSCH、上行参考信号等),输出给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例如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控制信息(UCI)和/或上行数据。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传输UCI和/或上行数据的PUSCH。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在接收对用户终端20分配PUSCH的DCI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生成PUSCH。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传输UCI的PUCCH。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通过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至资源(例如PUSCH资源或PUCCH资源),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于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是例如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向控制单元401输出。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也可以针对例如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质量(例如RSRQ)、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401。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利用的框图示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特别限制。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1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有线或者无线地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中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而发挥功能。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而构成。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一表达能够替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图中示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含一部分装置。
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控制基于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和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而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外围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而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出至存储器1002,并按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利用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由保存在存储器1002中且通过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而实现,针对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可以由例如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的至少一者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能够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可以由例如CD-ROM(Compact Disc ROM)等光盘、硬盘驱动、软盘、光磁盘、闪存等中的至少一者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而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而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和输出装置1006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而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一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和用户终端20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者而安装。
另外,针对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为信号(信令)。此外,信号可以为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称为子帧。进而,子帧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进而,时隙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和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和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其他名称。例如,1子帧也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称为TTI,1个时隙也可以称为TTI。即,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在此,TTI是指例如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具有1ms的时长的TTI也可以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正常TTI、长TTI、通常子帧、正常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称为缩短TTI、短TTI、缩短子帧、或者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可以在频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可以在时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元,可以为1个时隙、1个子帧或者1个TTI的长度。1个TTI、1个子帧分别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个RE可以为1个子载波和1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无线帧、子帧、时隙和码元等的结构只不过是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时隙中包含的码元和RB的数量、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以绝对值表示,也可以以相对于规定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以对应的其他信息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个来表示。例如,可遍及上述说明整体而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chip)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而发送接收。例如软件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和数字订户线路(DSL)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remote source)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可以用用户终端替换。例如,针对将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替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该情况下,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表达可以被替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可以被替换为侧信道。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可以用无线基站替换。该情况下,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利用,也可以组合利用,还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利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也可以为例如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可以通过例如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超3G、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它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这些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则也可以替换顺序。例如,针对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性的顺序提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的元素,不限于所提示的特定顺序。
以上,针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利用,也可以组合利用。本发明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以修正和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1月8日申请的特愿2016-003058。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8)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息;
发送单元,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而发送上行共享信道;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决定在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决定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偏移量值,决定在所述资源单元内用于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的所述子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中利用的所述子载波是3个或者6个子载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是15kHz。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带域被限制为与长期演进(LTE)的最小的系统带域相比更窄的带域。
7.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共享信道,
所述上行共享信道利用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而决定的子载波被发送。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是用户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而发送上行共享信道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基于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值进行关联的偏移量值,决定所述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中利用的子载波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03058 | 2016-01-08 | ||
JP2016003058A JP6165276B2 (ja) | 2016-01-08 | 2016-01-08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CT/JP2017/000174 WO2017119460A1 (ja) | 2016-01-08 | 2017-01-05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2322A true CN108432322A (zh) | 2018-08-21 |
CN108432322B CN108432322B (zh) | 2023-05-02 |
Family
ID=5927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05961.3A Active CN108432322B (zh) | 2016-01-08 | 2017-01-05 | 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014561A1 (zh) |
EP (1) | EP3383112B1 (zh) |
JP (1) | JP6165276B2 (zh) |
CN (1) | CN108432322B (zh) |
HU (1) | HUE054128T2 (zh) |
WO (1) | WO2017119460A1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53261A (zh) * | 2018-09-27 | 2021-05-0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2930704A (zh) * | 2018-09-10 | 2021-06-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170321A (zh) * | 2018-10-10 | 2021-07-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170428A (zh) * | 2018-09-21 | 2021-07-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545147A (zh) * | 2019-01-09 | 2021-10-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647026A (zh) * | 2019-02-01 | 2021-11-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853820A (zh) * | 2019-03-28 | 2021-12-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906800A (zh) * | 2019-03-27 | 2022-01-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22021167A1 (zh) * | 2020-07-29 | 2022-02-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14158054A (zh) * | 2021-11-23 | 2022-03-08 | 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频资源的NB-IoT容量估算方法 |
CN114586433A (zh) * | 2019-08-23 | 2022-06-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5299156A (zh) * | 2020-02-17 | 2022-11-0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9711A (zh) | 2016-02-05 | 2022-02-11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终端及发送方法 |
EP3799503A1 (en) * | 2016-11-05 | 2021-03-31 | Apple Inc. | Asymmetric bandwidth support and dynamic bandwidth adjustment |
CN108419293B (zh) * | 2017-02-10 | 202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11101958B2 (en) * | 2017-04-27 | 2021-08-2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CN108811121B (zh) * | 2017-05-05 | 2022-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240247B (zh) * | 2017-07-14 | 2023-08-29 | 杭州钛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B-IoT的电表数据采集系统 |
CN109752060A (zh) * | 2017-11-02 | 2019-05-14 |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内嵌智能燃气表功能窄带nb-iot通讯模组的智能燃气表 |
CN110139247B (zh) * | 2018-02-08 | 2024-04-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物理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9156505A1 (en) | 2018-02-08 | 2019-08-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channels, user equipment therefor,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lay transmission |
WO2019194456A1 (en) * | 2018-04-05 | 2019-10-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ased on coverage enhanced lev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
CN110648458A (zh) * | 2018-06-27 | 2020-01-03 |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内嵌智能超声波燃气表功能窄带nb-iot通讯模组的智能超声波燃气表 |
US11196512B2 (en) * | 2018-06-29 | 2021-12-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lving decodability for subsequent transmissions whose throughput exceeds a threshold |
US12041578B2 (en) * | 2018-10-31 | 2024-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uplink and downlink positioning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1451926B2 (en) | 2018-10-31 | 2022-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n-demand transmission of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1134361B2 (en) | 2019-02-14 | 2021-09-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architectures for support of high-performance location in a 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11121822B2 (en) | 2019-10-30 | 2021-09-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basic service set (BSS) and station identification |
KR20220049222A (ko) * | 2020-10-14 | 2022-04-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채널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4268857B (zh) * | 2021-12-15 | 2024-03-12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终端的电力数据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和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68116A2 (en) * | 2012-05-11 | 2013-11-14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a user equipment |
CN104335652A (zh) * | 2012-05-11 | 2015-02-0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WO2015114952A1 (ja) * | 2014-01-30 | 2015-08-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送信方法、移動局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21416A (ja) * | 2011-07-08 | 2013-01-31 | Sharp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KR101598201B1 (ko) * | 2011-09-16 | 2016-03-0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 링크 신호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
KR20200044128A (ko) * | 2011-09-30 | 2020-04-28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감소된 채널 대역폭을 사용하는 장치 통신 |
JP5770682B2 (ja) * | 2012-05-31 | 2015-08-2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5393618B (zh) * | 2013-05-15 | 2019-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系统、终端和基站 |
-
2016
- 2016-01-08 JP JP2016003058A patent/JP61652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05 CN CN201780005961.3A patent/CN108432322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05 US US16/066,787 patent/US2019001456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1-05 WO PCT/JP2017/000174 patent/WO20171194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1-05 EP EP17735997.3A patent/EP338311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1-05 HU HUE17735997A patent/HUE054128T2/hu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68116A2 (en) * | 2012-05-11 | 2013-11-14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a user equipment |
CN104335652A (zh) * | 2012-05-11 | 2015-02-0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WO2015114952A1 (ja) * | 2014-01-30 | 2015-08-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送信方法、移動局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0704A (zh) * | 2018-09-10 | 2021-06-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170428A (zh) * | 2018-09-21 | 2021-07-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2753261A (zh) * | 2018-09-27 | 2021-05-0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2753261B (zh) * | 2018-09-27 | 2024-05-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170321A (zh) * | 2018-10-10 | 2021-07-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545147A (zh) * | 2019-01-09 | 2021-10-2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647026B (zh) * | 2019-02-01 | 2024-01-3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647026A (zh) * | 2019-02-01 | 2021-11-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906800A (zh) * | 2019-03-27 | 2022-01-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853820A (zh) * | 2019-03-28 | 2021-12-2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586433A (zh) * | 2019-08-23 | 2022-06-0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5299156A (zh) * | 2020-02-17 | 2022-11-0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WO2022021167A1 (zh) * | 2020-07-29 | 2022-02-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14158054A (zh) * | 2021-11-23 | 2022-03-08 | 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频资源的NB-IoT容量估算方法 |
CN114158054B (zh) * | 2021-11-23 | 2024-05-28 | 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频资源的NB-IoT容量估算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83112B1 (en) | 2021-04-07 |
JP6165276B2 (ja) | 2017-07-19 |
EP3383112A1 (en) | 2018-10-03 |
HUE054128T2 (hu) | 2021-08-30 |
US20190014561A1 (en) | 2019-01-10 |
JP2017123622A (ja) | 2017-07-13 |
EP3383112A4 (en) | 2018-12-26 |
CN108432322B (zh) | 2023-05-02 |
WO2017119460A1 (ja) | 2017-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232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33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33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030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46404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079440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07638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35334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66184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47650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14187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293035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43150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35331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88677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546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565493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71334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249684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886799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26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1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7852698A (zh)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121908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21141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