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961A -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0961A
CN107850961A CN201680041783.5A CN201680041783A CN107850961A CN 107850961 A CN107850961 A CN 107850961A CN 201680041783 A CN201680041783 A CN 201680041783A CN 107850961 A CN107850961 A CN 107850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yoke
vibration
loader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17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0961B (zh
Inventor
涌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0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0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06F3/0213Arrangements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in a keyboard, e.g. trackball, mini-joysti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Abstract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抑制赋予了由振动产生的操作触感的平面型的输入器中的振动音。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特征为,具备:平面型的输入器(TP1),具有由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操作的操作面(TPp),且输出通过操作产生的输入信息;支承部件(2),支承为能够通过对输入器(TP1)的按压操作而使输入器(TP1)进行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以及振动产生器(VB3),与输入器(TP1)连接而赋予振动,振动产生器(VB3)具有:振动产生部件(3),具有能够沿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振动传递部件(5),与可动部(13J)连接;以及基体(4),保持振动产生部件(3),在进行了对输入器(TP1)的操作时,对输入器(TP1)赋予振动,按压操作的按压方向(PD)与所被赋予的振动的振动方向(VD)交叉。

Description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对平面型的输入装置赋予操作触感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设备的领域中,经常使用触摸板或触摸屏等平面型的输入器件(输入器)。关于该平面型的输入器件,当操作者(用户)使指尖与操作面接触时,能够根据静电电容值等的变化检测操作面上的指尖的坐标位置,进行与该坐标位置相应的输入操作。
作为使用了这种平面型的输入器件的输入装置的现有例,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图10所示的输入装置800。图10是说明现有例1的在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输入装置800的图,图10的(a)是输入装置800的俯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所示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10所示的输入装置800构成为包括:多个输入键811规则地排列而构成的键盘输入装置810;以及在矩形状的大型键821的表面设置有静电电容式的输入板824(所谓的触摸板)的复合输入部820。进而,输入装置800构成为:通过按压图10的(a)所示的任一个输入键811,能够进行在基板802排列的键开关812(参照图10的(b))的接通/断开,并且还能够对输入板824的表面进行操作而进行坐标位置的输入。
并且,在输入装置800的复合输入部820,如图10的(b)所示,具备:将大型键821支承为能够转动动作的支承轴823(铰接件);配设在大型键821与基板802之间并对大型键821施力的加强弹簧825;以及配设在大型键821与基板802之间的机械动作式的按压开关即检测开关822。进而,输入装置800的复合输入部820构成为除了进行坐标位置的输入之外,还通过按压大型键821使检测开关822动作而进行接通/断开的输入。
然而,在这种平面型的输入器件(在现有例1中相当于复合输入部820)中,当用户使自身的指尖与操作面接触而进行操作时,传导至指尖的感觉在操作(输入)前后并不产生差异,因此无法获得对于用户来说的操作感(操作触感)。因此,以往,提出有对用户的指尖赋予触觉刺激(触觉反馈)的触觉刺激产生装置,有时与该触觉刺激产生装置组合来使用平面型的输入器件。作为该触觉刺激产生装置的代表性的例子,最常利用施加振动从而赋予触觉刺激的类型。
作为该振动型的触觉刺激产生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图11所示的电磁促动器900(振动产生装置)。图11是说明现有例2的电磁促动器900的图,图11的(a)是示出其概要的纵剖视图,图11的(b)是将图11的(a)所示的P部分的主要构成部件提取出来后的结构图。
图11所示的电磁促动器900具备:在轴线O的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隙对置配置的第一固定铁心912以及第二固定铁心914;在该间隙附近配置成沿轴线O移动自如的可动铁心916;以及对两个固定铁心(第一固定铁心912、第二固定铁心914)以及可动铁心916施加磁场而在这些铁心中形成磁路,从而使可动铁心916沿着轴线O移动的线圈918。上述各部件基本上旋转对称地形成、即形成为圆形状,且被收容在圆筒形的壳体920中。
进而,关于电磁促动器900,若对线圈918通电,则从两个固定铁心(第一固定铁心912、第二固定铁心914)对可动铁心916分别产生磁吸引力,由于与第二固定铁心914侧相比而第一固定铁心912侧的磁吸引力大,因此可动铁心916朝第一固定铁心912移动。通过此时的可动铁心916的移动,产生轴线O的方向(纵向)的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4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2/06717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组合这样的沿纵向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电磁促动器900)和能够朝压下方向(纵向)进行往复动作的平面型的输入器件(输入装置800的复合输入部820)的情况下,若平面型的输入器件沿纵向进行往复运动,则与扬声器的原理相同,操作面会承受空气的阻力,存在振动音变大的课题。特别是平面型的输入器件的面积越大则该课题越显著。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赋予了由振动产生的操作触感的平面型的输入器中的振动音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具备:平面型的输入器,具有由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位操作的操作面,且输出通过上述操作产生的输入信息;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通过对该输入器的按压操作而使上述输入器进行沿按压方向的往复动作;以及振动产生器,与上述输入器连接而赋予振动,上述振动产生器具有:振动产生部件,具有能够沿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振动传递部件,与上述可动部连接;以及基体,保持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在进行了上述操作时,对上述输入器赋予振动,上述按压方向与上述振动方向交叉。
据此,关于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在进行朝输入器的操作而赋予振动时,通过振动而承受的针对输入器的空气的阻力由输入器的侧面承受。由此,输入器不会在平面的整个面承受空气的阻力,因此,与现有例的沿纵向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电磁促动器900)比较,能够抑制振动音。因而,能够提供抑制了被赋予通过振动产生的操作触感的平面型的输入器中的振动音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具有: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在上述按压方向上分开配设;线圈,配设在该第一磁轭与该第二磁轭中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并产生磁力;以及支承体,将上述第一磁轭支承为能够沿上述振动方向移动,上述第一磁轭与上述第二磁轭在上述按压方向上对置,在上述按压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按压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按压侧对置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上述第一磁轭和上述第二磁轭在与上述按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对置,在该正交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上述第二间隙比上述第一间隙狭窄。
据此,在对线圈通电时,第二间隙侧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之间的磁吸引力增强。因此,在第二间隙侧的正交方向上第一磁轭朝第二磁轭侧更快地移动,沿正交方向振动。由此,能够经由能够沿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而利用振动传递部件将沿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的振动可靠地施加给输入器。
并且,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在上述正交方向上,上述第二间隙设置有多个。
据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之间的磁吸引力。由此,能够在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更强地振动,能够将沿振动方向的更强的振动施加给输入器。
并且,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在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之间的对置面积大于上述第一按压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按压侧对置面之间的对置面积。
据此,在对线圈通电时,正交方向(第二间隙侧)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之间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因此,在正交方向上第一磁轭朝第二磁轭侧更快地移动,在正交方向更强地振动。由此,能够经由能够沿振动方向(正交方向)动作的可动部而利用振动传递部件将沿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的振动更强地施加给输入器。
并且,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即便在产生了磁吸引力时,上述第一按压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按压侧对置面之间的对置面积,也与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相同。
据此,主要具有感应磁通的作用的部分的面积不变、不会减少。因此,该部分的磁阻不会降低,因此第二间隙侧的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之间的磁吸引力稳定。
并且,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上述第一磁轭以及上述第二磁轭的外形形状俯视观察为圆形。
据此,在使第一磁轭与第二磁轭对置并组装时,即便因部件制作时的公差等而相互的位置关系相比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稍稍错开,也能够使朝特定方向的偏移少,能够得到偏心少的振动。
并且,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特征为,上述输入器与上述振动传递部件连接为一体。
据此,利用振动产生器产生的振动高效地且直接地传递至输入器。由此,能够对输入器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
发明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在进行对输入器的操作而被赋予振动时,通过振动承受的针对输入器的空气的阻力由输入器的侧面承受。由此,输入器并非以平面的整个面承受空气的阻力,因此,与现有例的沿纵向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比较,能够抑制振动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侧面结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输入器的结构图,图2的(a)是输入器的立体图,图2的(b)是从图2的(a)所示的Z1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器的结构图,是图2的(b)所示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的振动产生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产生器的图,是图5所示的VII-VII线处的纵剖视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产生器的振动产生部件的示意图,图8的(a)是图7所示的振动产生部件的振动体的纵剖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产生器的振动产生部件的示意图,图9的(a)是示出振动产生部件的振动体中的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的俯视图,图9的(b)是从图9的(a)所示的Y2侧观察的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的侧视图。
图10是说明现有例1的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输入装置的图,图10的(a)是输入装置的俯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所示的I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现有例2的电磁促动器的图,图11的(a)是示出其概要的纵剖视图,图11的(b)是将图11的(a)所示的P部分的主要构成部件提取出来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侧面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构成为包括:具有由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位F99操作的操作面TPp的平面型的输入器TP1;支承为能够通过对输入器TP1的按压操作而使输入器TP1进行沿按压方向PD(图1所示的Z方向)的往复动作的支承部件2;以及与输入器TP1连接而赋予振动的振动产生器VB3。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中,具有:通过对输入器TP1的按压操作而接通/断开的开关部件SW6(参照图6);以及供开关部件SW6搭载的配线基板90。
首先,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输入器TP1进行说明。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器TP1的结构图,图2的(a)是输入器TP1的立体图,图2的(b)是从图2的(a)所示的Z1侧观察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器TP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器TP1的结构图,是图2的(b)所示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
输入器TP1使用能够检测用户的指尖即身体特定部位F99(以下假设为指尖而进行叙述)的坐标位置的、所谓的触摸板。该输入器TP1(触摸板)为被称作静电电容式的检测方式,当用户使自身的指尖与操作面TPp接近或者接触时,根据静电电容值的变化来检测操作面TPp上的指尖的坐标位置,并输出与指尖的坐标位置相应的输入信息。
并且,输入器TP1与振动产生器VB3连接、具体而言载置于后述的振动产生器VB3的振动传递部件5(参照图1),在由用户进行了输入操作时,被从振动产生器VB3赋予振动。
其次,对输入器TP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输入器TP1如图2所示作为整体呈片状,如图3以及图4所示,构成为具备:含有玻璃填料的环氧树脂制的绝缘基板51;层叠在该绝缘基板51的一面侧(图3所示的Z1方向侧)的X坐标检测层11;层叠在绝缘基板51的另一面侧(图3所示的Z2方向侧)的Y坐标检测层21;覆盖X坐标检测层11的顶盖71;以及图3以及图4中未图示的、检测X坐标检测层11以及Y坐标检测层21的静电电容的静电电容检测部91(参照图6)。
首先,使用所谓的双面印刷配线版(PWB,printed wiring board)制作输入器TP1的绝缘基板51、X坐标检测层11、Y坐标检测层21。即、对双面印刷配线版(PWB)的一侧面的铜箔进行图案化而形成X坐标检测层11,对另一侧面的铜箔进行图案化而形成Y坐标检测层21。进而,X坐标检测层11与Y坐标检测层21协作进行指尖所位于的坐标检测。
关于输入器TP1的X坐标检测层11,虽然详细情况并未图示,但配设有多个长条状的第一电极,这些第一电极以均等的分布配置从而构成第一检测电极组。进而,第一检测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在Y方向排成一列并连结,该第一电极的列在X方向等间隔地分散配置。因此,能够基于表示哪一列的第一电极与用户的指尖相互作用的检测数据来检测操作面TPp上的指尖的X坐标。
并且,输入器TP1的Y坐标检测层21与X坐标检测层11同样配设有多个长条状的第二电极,这些第二电极以均等的分布配置从而构成第二检测电极组。进而,第二检测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在X方向排成一列并连结,该第二电极的列在Y方向等间隔地分散配置。因此,能够基于表示哪一列的第二电极与用户的指尖相互作用的检测数据来检测操作面TPp上的指尖的Y坐标。另外,触摸板的检测原理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若用户使指尖接近或者接触,则在该指尖的附近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值变化,由此能够基于该电容值变化来检测指尖的坐标位置。
其次,输入器TP1的顶盖71如图3所示构成为包括:具有供用户的指尖接近或者接触的操作面TPp的盖板71C;以及覆盖盖板71C的外周端部的细长框状的盖框71W。并且,盖板71C由一般的薄膜基材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片制作,并且,盖框71W通过对ABS树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进行注射成型来制作。进而,盖板71C与盖框71W由双面胶带等粘合剂粘贴,并且以顶盖71覆盖X坐标检测层11的方式粘贴。
其次,输入器TP1的静电电容检测部91被搭载于配线基板90(参照图6),具备具有电容检测电路的集成电路,检测X坐标检测层11以及Y坐标检测层21与手指(身体特定部位F99)之间的静电电容。并且,静电电容检测部91在集成电路上具备具有控制电路的控制部,将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检测结果朝外部设备输出。另外,X坐标检测层11以及Y坐标检测层21与静电电容检测部91之间的连接借助未图示的柔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s)进行。
其次,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支承部件2进行说明。支承部件2是由输入器TP1按压操作、并对输入器TP1进行支承以便能够进行输入器TP1的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的各种部件。该支承部件2的各种部件以及机构组装在下面说明的振动产生器VB3中而共用,因此在振动产生器VB3的记述中明确记载。
其次,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振动产生器VB3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振动产生器VB3的立体图。图6是振动产生器VB3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的VII-VII线处的振动产生器VB3的纵剖视图。另外,图7所示的振动产生部件3的振动体13的截面简化示出,详细的振动体13的截面将在后述的图8中示出。
振动产生器VB3呈如图5所示的箱形状的外观,如图6以及图7所示,构成为包括:具有能够沿振动方向VD(图5所示的X方向)动作的可动部13J的振动产生部件3;保持振动产生部件3的基体4;以及与可动部13J连接的振动传递部件5。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振动产生器VB3如图6所示具备:对振动产生部件3和振动传递部件5朝相互背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7(参照图7);以及被固定于基体4的顶板部件40。进而,关于振动产生器VB3,输入器TP1被载置(连接)于振动传递部件5,能够根据用户对输入器TP1的触摸操作而驱动振动产生部件3,对用户传递(赋予)振动。由此,振动产生器VB3能够针对难以获得操作感觉的装置而对用户赋予操作感、即振动反馈触感。
首先,对振动产生器VB3的振动产生部件3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振动产生部件3的示意图,图8的(a)是图7所示的振动体13的剖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R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说明振动产生部件3的振动体13的示意图,图9的(a)是示出振动体13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俯视图,图9的(b)是从图9的(a)所示的Y2侧观察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侧视图。
振动产生部件3如图6所示构成为具备:具有能够沿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的振动体13;控制振动体13的控制部33;以及将振动体13与控制部33电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未图示)。
首先,振动产生部件3的振动体13如图8所示构成为具备:能够沿振动方向VD(图5所示的X方向)动作的可动部13J;在按压方向PD上分开配设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配设在第一磁轭13A的附近的线圈13C;以及将第一磁轭13A支承为能够沿振动方向VD移动的支承体13S(在图8中为弹簧部件13f以及支承板13g)。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振动体13如图6所示具有:呈圆筒状且收容第一磁轭13A、第二磁轭13B以及线圈13C等的主体壳体13K;以及如图8的(a)所示覆盖主体壳体13K的下方侧(图8所示的Z2方向侧)的主体罩13L。进而,若对线圈13C通电,则在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形成磁路,在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之间产生磁吸引力。
首先,振动体13的可动部13J由铁等金属材料制作,如图6所示贯通主体壳体13K的中央部分配设,借助施加于振动体13的驱动信号,可动部13J沿着振动方向VD往复自如地移动。并且,也能够通过由用户进行的按压操作而使可动部13J沿与振动方向VD交叉的按压方向PD进行往复动作。
并且,可动部13J如图7所示借助后述的第一保持板16以及第二保持板26而其上端侧(图7所示的Z1侧)被固定在振动传递部件5的顶面15t,与振动传递部件5连接。由此,可动部13J的沿振动方向VD的动作传递至振动传递部件5。并且,伴随着可动部13J的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进行振动传递部件5的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此处,可动部13J、振动传递部件5作为支承为能够使输入器TP1进行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的支承部件2发挥功能。
其次,振动体13的第一磁轭13A由铁等软磁性体材料制作,如图9的(a)所示,其外形形状俯视观察呈圆形,且具有中央部分呈圆形地开口的环状的平板部13a。并且,第一磁轭13A如图8所示具有从平板部13a的内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在图8中为沿Z1方向延伸设置)的内壁部13w,并且具有从平板部13a的外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的外壁部13x。进而,第一磁轭13A如图8所示利用平板部13a、内壁部13w、外壁部13x形成U字形状的截面。
并且,第一磁轭13A如图8所示被固定于支承体13S的支承板13g,该支承板13g借助支承体13S的弹簧部件13f而由主体壳体13K支承为能够移动。因此,第一磁轭13A能够沿振动方向VD移动,并且也能够沿按压方向PD移动。
并且,虽然并未进行详细的图示,但由于支承板13g与可动部13J卡合,因此第一磁轭13A的沿振动方向VD以及按压方向PD的移动经由支承板13g而传递至可动部13J。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第一磁轭13A支承为能够沿振动方向VD移动的支承体13S,虽然省略了详细的部件,但能够举出弹簧部件13f、支承板13g以及主体壳体13K。此处,支承体13S还作为支承为能够使输入器TP1进行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的支承部件2发挥功能。
其次,振动体13的第二磁轭13B与第一磁轭13A同样由铁等软磁性体材料制作,如图8所示,其外形形状俯视观察呈圆形,且具有中央部分呈圆形地开口的环状的平板部13b。并且,第二磁轭13B如图8所示具有从平板部13b的内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在图8中为沿Z1方向延伸设置)的内壁部13y,并且具有从平板部13b的外侧端部垂直地延伸设置的外壁部13z。进而,第二磁轭13B也同样,如图8所示,利用平板部13b、内壁部13y、外壁部13z形成U字形状的截面。并且,第二磁轭13B如图8所示被固定于主体罩13L。
进而,在组装振动体13时,第一磁轭13A和第二磁轭13B如图8以及图9的(b)所示以在按压方向PD对置的方式分开配设,第一磁轭13A的平板部13a与第二磁轭13B的平板部13b相面对。并且,形成为与第一磁轭13A的外形尺寸相比而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尺寸大,第一磁轭13A的内壁部13w以及外壁部13x被收容在第二磁轭13B的U字形状的凹部。由此,第一磁轭13A的内壁部13w与第二磁轭13B的内壁部13y相面对,并且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与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相面对。此时,如图9的(a)所示,以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的中心位置不一致的方式稍稍错开(偏置),第一磁轭13A配设成在X2方向侧接近第二磁轭13B。由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朝X2方向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
并且,如前面所述,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形状俯视观察呈圆形,因此,即便因部件制作时的公差等而相互的位置关系相比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稍稍错开,也能够使朝特定方向的偏移少,能够得到偏心少的振动。
关于以上述方式构成并组装的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在第一磁轭13A的内壁部13w以及外壁部13x具有与第二磁轭13B的平板部13b在按压方向PD对置的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并且,在第二磁轭13B的平板部13b具有与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对置的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
另一方面,在与按压方向PD正交的正交方向、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振动方向VD上,在第一磁轭13A的内壁部13w具有与第二磁轭13B的内壁部13y在正交方向(振动方向VD)对置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并且,在第一磁轭13A的外壁部13x具有与第二磁轭13B的外壁部13z在正交方向(振动方向VD)对置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进而,在第二磁轭13B的内壁部13w以及外壁部13z具有与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对置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
进而,如图8的(b)所示,在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之间产生第一间隙GP1,在第一磁轭13A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磁轭13B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之间产生第二间隙GP2。该第二间隙GP2构成为比第一间隙GP1狭窄。由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第二间隙GP2侧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增强。因此,在第二间隙GP2侧的正交方向上第一磁轭13A朝第二磁轭13B侧更快地移动,在正交方向振动。此时,第一磁轭13A在图9的(a)所示的X2方向侧以接近第二磁轭13B的方式配设,因此在X方向振动。
并且,在并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下,正交方向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之间的对置面积构成为比按压方向PD的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之间的对置面积大。由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正交方向(第二间隙GP2侧)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在正交方向更强地振动。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便当产生磁吸引力时第一磁轭13A沿正交方向移动,由于在第一磁轭13A的工作的范围中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中的某一方以包含另一方的面积形成,因此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也必然重叠。
由此,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之间的对置面积与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相同,因此,主要具有感应磁通的作用的部分的面积不变、不会减少。因此,该部分的磁阻不会下降,因此第二间隙GP2侧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稳定。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正交方向上,第二间隙GP2设置有多处、具体而言单侧设置有两处而在两侧合计设置有四处,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由此,能够在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VD更强地振动。
其次,振动产生部件3的控制部33使用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且如图6所示搭载于配线基板90。进而,控制部33基于与连接于振动产生器VB3的输入器TP1的输入操作相应的命令信号而对振动体13发送驱动信号。
其次,振动产生部件3的柔性印刷基板(FPC)使用通常广泛使用的聚酰亚胺(PI,Polyimide)树脂基体的薄膜基材,一方连接于振动体13,另一方经由图6所示的连接器CN而连接于控制部33。
其次,对振动产生器VB3的基体4进行说明。基体4通过对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制作,如图6所示构成为包括:下方侧(图6所示的Z2方向侧)敞开(参照图7)的箱形形状的基部14;以及与基部14在下端侧连接(参照图7)并包围外周的外周壁部24。
基体4的基部14构成为包括:大致正方形状的上壁部14t;从上壁部14t的四方端朝下方延伸设置的侧壁部14w;以及连接基部14与外周壁部24的连结部14r(参照图7)。进而,利用基部14的侧壁部14w和外周壁部24形成有槽部4m。
在基部14的上壁部14t设置有:中央部的圆形的贯通孔14h;以及从上壁部14t朝上方延伸突出的三个圆柱状的突起部14s。进而,在组装振动产生器VB3时,如图7所示,振动产生部件3的可动部13J插通该贯通孔14h,并且,虽然并未进行详细的图示,但振动体13的主体壳体13K被收纳于基部14的内侧的收容部14c。并且,振动体13的主体壳体13K借助螺钉等被固定在上壁部14t的内侧,从而振动产生部件3被保持于基体4。并且,在上壁部14t载置有施力部件7。
其次,对振动产生器VB3的顶板部件40进行说明。顶板部件40通过对ABS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制作成矩形板状,如图6所示在中央部具有圆形形状的贯通孔40h,且如图7所示在包围贯通孔40h的位置具有从下面侧朝下方突出的限制部40t。进而,关于顶板部件40,顶板部件40的下表面与基体4的突起部14s被粘接或者焊接,从而被一体地固定于基体4。
其次,对振动产生器VB3的振动传递部件5进行说明。振动传递部件5通过对ABS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射成型来制作,如图6所示构成为包括:下方侧敞开(参照图7)的箱形形状的基座部15;以及沿着基座部15的上面侧的外周形成且朝上方侧突出的载置部25。
振动传递部件5的基座部15如图6所示构成为包括:大致正方形状的顶面15t;以及从顶面15t的四方端朝下方延伸设置的侧壁15w。进而,在组装振动产生器VB3时,如图7所示,基座部15的侧壁15w插入基体4的槽部4m,振动传递部件5配设成在按压方向PD以及振动方向VD具有能够移动的空间。
在基座部15的顶面15t,如图6所示,在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第一孔部15h,在与基体4的突起部14s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三个第二孔部15k。进而,在组装振动产生器VB3时,如图7所示,振动产生部件3的可动部13J插通于第一孔部15h,并且基体4的基部14的突起部14s插通于第二孔部15k。
并且,如前面所述,通过利用第一保持板16以及第二保持板26夹持顶面15t,并利用螺母NT进行紧固,由此振动传递部件5与可动部13J被连接并被固定。由此,可动部13J的沿振动方向VD的动作传递至振动传递部件5。
振动传递部件5的载置部25如图6所示从基座部15的上表面侧朝上方延伸设置,且沿着基座部15的外周形成为框状。进而,在该载置部25,如图1所示,虽然并未进行详细的图示,但载置并固定有输入器TP1。此时,由于在该载置部25一体地连接有输入器TP1,因此利用振动产生器VB3产生的振动高效地且直接地传递至输入器TP1。因而,即便减小第一磁轭13A和第二磁轭13B的体积、或者缩小线圈13C,利用振动产生器VB3产生的振动也被高效地传递至输入器TP1,因此能够不损害操作触感而将振动产生器VB3小型化。
并且,如图1所示,平面型的输入器TP1被按压操作而往复动作的按压方向PD与通过振动产生器VB3对输入器TP1赋予的振动的振动方向VD交叉(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正交),因此,在进行对输入器TP1的操作而被赋予振动时,通过振动承受的针对输入器TP1的空气的阻力由输入器TP1的侧面承受。由此,输入器TP1并非以平面的整个面承受空气的阻力,因此,与现有例的沿纵向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电磁促动器900)比较,能够抑制振动音。因而,能够提供抑制了被赋予通过振动产生的操作触感的平面型的输入器TP1中的振动音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
其次,对振动产生器VB3的施力部件7进行说明。施力部件7如图6所示使用四个普通的螺旋弹簧构成。进而,如图7所示,施力部件7配设在基体4的上壁部14t与振动传递部件5的顶面15t之间,且对振动产生部件3与振动传递部件5朝相互背离的方向施力。
并且,由于作为施力部件7使用螺旋弹簧,因此施力部件7能够进行沿振动方向VD(图6所示的X方向)的变形和沿按压方向PD(图6所示的Z方向)的变形。由此,能够允许振动传递部件5的沿振动方向VD以及按压方向PD的移动。此处,施力部件7、基体4作为支承为能够使输入器TP1进行沿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的支承部件2发挥功能。另外,施力部件7并不限于螺旋弹簧,例如也可以使用磁铁。在使用磁铁的情况下,在图7中施力部件7所处的位置将多个磁铁在Z方向隔开空隙而相互以同极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利用磁铁的斥力而支承为能够使输入器TP1的进行按压方向PD的往复动作。
其次,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开关部件SW6进行说明。开关部件SW6使用通常使用的按压开关,如图7所示被搭载于配线基板90,且配设成与可动部13J的下端侧(图7所示的Z2侧)的面对置。进而,承受由用户进行的对输入器TP1的沿按压方向PD的按压操作而进行可动部13J的往复动作,利用可动部13J进行按压开关的接通/断开。
最后,对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的配线基板90进行说明。配线基板90使用通常使用的双面配线型的印刷配线版(PWB,printed wiring board),如图7所示被收纳在基部14的内侧的收容部14c,虽然并未进行详细图示,但借助螺钉等被固定于基体4。并且,如图6所示,在配线基板90上搭载有振动产生部件3的控制部33、输入器TP1的静电电容检测部91、连接器CN以及开关部件SW6等。
以下,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中的效果进行汇总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由于平面型的输入器TP1被按压操作而往复动作的按压方向PD与通过振动产生器VB3对输入器TP1赋予的振动的振动方向VD交叉,因此,在进行对输入器TP1的操作而被赋予振动时,通过振动承受的针对输入器TP1的空气的阻力由输入器TP1的侧面承受。由此,输入器TP1并非以平面的整个面承受空气的阻力,因此,与现有例的沿纵向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电磁促动器900)比较,能够抑制振动音。因而,能够提供抑制了被赋予通过振动产生的操作触感的平面型的输入器TP1中的振动音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101。
并且,在振动产生部件3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沿正交方向(与按压方向PD正交的方向)形成的第二间隙GP2比在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沿按压方向PD形成的第一间隙GP1狭窄,因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第二间隙GP2侧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增强。因此,在第二间隙GP2侧的正交方向第一磁轭13A朝第二磁轭13B侧更快地移动,在正交方向振动。由此,能够经由能够沿振动方向VD动作的可动部13J而利用振动传递部件5将沿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VD的振动可靠地施加给输入器TP1。
并且,在正交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间隙GP2,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由此,能够将沿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VD的更强的振动施加给输入器TP1。
并且,正交方向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13r与第二正交侧对置面13s之间的对置面积大于按压方向PD的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之间的对置面积,因此,在对线圈13C通电时,正交方向(第二间隙GP2侧)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变得更强。因此,在正交方向上第一磁轭13A朝第二磁轭13B侧更快地移动,在正交方向上更强地振动。由此,能够经由能够沿振动方向VD(正交方向)动作的可动部13J而利用振动传递部件5将沿正交方向即振动方向VD的振动更强地施加给输入器TP1。
并且,即便在产生磁吸引力时第一磁轭13A沿正交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按压侧对置面13p与第二按压侧对置面13q之间的对置面积与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相同,因此,主要具有感应磁通的作用的部分的面积也不变、不会减少。因此,该部分的磁阻不会下降,因此第二间隙GP2侧的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之间的磁吸引力稳定。
并且,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形状俯视观察呈圆形,因此,在使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对置并组装时,即便因部件制作时的公差等而相互的位置关系相比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稍稍错开,也能够使朝特定方向的偏移少,能够得到偏心少的振动。
并且,输入器TP1与振动传递部件5连接为一体,因此利用振动产生器VB3产生的振动高效地且直接地传递至输入器TP1。由此,能够对输入器TP1赋予更强的操作触感。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按照以下方式变形而加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隶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输入器TP1,优选使用静电电容式的触摸板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用了透光性的基材或透光性的电极的所谓的触摸屏。例如也可以是作为电极使用含有导电填料的导电性图案的类型的面板。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作为将第一磁轭13A支承为能够沿振动方向VD移动的支承体13S而使用弹簧部件13f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并不使用该弹簧部件13f的结构。此时,经由振动传递部件5而允许可动部13J的沿振动方向VD以及按压方向PD的移动的施力部件7担负支承与可动部13J卡合的第一磁轭13A的沿振动方向VD的移动的作为支承体的功能。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一磁轭13A在X2方向侧接近第二磁轭13B配设且使其沿X方向振动(振动方向VD),但并不限于此。通过设计第一磁轭13A和第二磁轭13B的配设位置、形状,能够使其沿与按压方向PD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任意方向、即与Z方向(按压方向PD)正交的X-Y平面方向(正交方向)振动。
<变形例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线圈13C配设在第一磁轭13A的附近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只要配设在第一磁轭13A与第二磁轭13B中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即可。
<变形例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轭13A以及第二磁轭13B的外形形状俯视观察优选由圆形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外形形状也可以构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在振动方向VD彼此独立地设置的结构。
<变形例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X坐标检测层11、Y坐标检测层21以及绝缘基板51优选使用双面印刷配线板(PWB)制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薄膜基材的两面印刷导电膏并使其硬化来制作,例如,可以通过在玻璃基材的两面形成透明导电性膜(例如ITO,tin-doped indium oxide)来制作。
<变形例7>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针对输入器TP1的按压操作的部件使用了开关部件SW6,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与可动部13J的前端部对置的位置配设压力传感器或力传感器等传感器部件来使用。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则能够适当变更。
标记说明
TP1:输入器
TPp:操作面
2:支承部件
VB3:振动产生器
3:振动产生部件
13A:第一磁轭
13B:第二磁轭
13C:线圈
13J:可动部
13S:支承体
13p:第一按压侧对置面
13q:第二按压侧对置面
13r:第一正交侧对置面
13s:第二正交侧对置面
4:基体
5:振动传递部件
F99:身体特定部位
GP1:第一间隙
GP2:第二间隙
PD:按压方向
VD:振动方向
101: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Claims (7)

1.一种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平面型的输入器,具有由用户的指尖等身体特定部操作的操作面,且输出通过上述操作产生的输入信息;
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通过对该输入器的按压操作而使上述输入器进行沿按压方向的往复动作;以及
振动产生器,与上述输入器连接而赋予振动,
上述振动产生器具有:振动产生部件,具有能够沿振动方向动作的可动部;振动传递部件,与上述可动部连接;以及基体,保持上述振动产生部件,
在进行了上述操作时,对上述输入器赋予振动,
上述按压方向与上述振动方向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产生部件具有: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在上述按压方向上分开配设;线圈,配设在该第一磁轭与该第二磁轭中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并产生磁力;以及支承体,将上述第一磁轭支承为能够沿上述振动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磁轭与上述第二磁轭在上述按压方向上对置,在上述按压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按压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按压侧对置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上述第一磁轭和上述第二磁轭在与上述按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对置,在该正交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正交侧对置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上述第二间隙比上述第一间隙狭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正交方向上,上述第二间隙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上述第一正交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正交侧对置面之间的对置面积大于上述第一按压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按压侧对置面之间的对置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即便在产生了磁吸引力时,上述第一按压侧对置面与上述第二按压侧对置面之间的对置面积,也与未产生磁吸引力的初始状态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磁轭以及上述第二磁轭的外形形状俯视观察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入器与上述振动传递部件连接为一体。
CN201680041783.5A 2015-07-16 2016-05-23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Active CN1078509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1831 2015-07-16
JP2015-141831 2015-07-16
PCT/JP2016/065165 WO2017010171A1 (ja) 2015-07-16 2016-05-23 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961A true CN107850961A (zh) 2018-03-27
CN107850961B CN107850961B (zh) 2021-02-26

Family

ID=5775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1783.5A Active CN107850961B (zh) 2015-07-16 2016-05-23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96173B2 (zh)
EP (1) EP3324275B1 (zh)
JP (1) JP6526196B2 (zh)
CN (1) CN107850961B (zh)
WO (1) WO201701017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3235A (zh) * 2018-05-28 2019-12-06 京瓷株式会社 组件及触感呈现装置
CN112969989A (zh) * 2018-12-10 2021-06-1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8568B2 (ja) * 2015-03-11 2019-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入力装置
EP3326725B1 (en) * 2015-07-24 2020-07-08 Alps Alpine Co., Ltd. Vibration-generating device and operation feel-imparting input device using said vibration-generating device
JP6873551B2 (ja) * 2017-04-12 2021-05-1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振動機構付き入力装置
JP6814106B2 (ja) 2017-08-01 2021-01-1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タッチ入力装置
EP3796138A4 (en) * 2018-05-18 2022-03-09 Alps Alpine Co., Ltd. INPUT DEVICE
CN114902165A (zh) 2019-12-27 2022-08-12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JP7421576B2 (ja) * 2020-02-05 2024-01-24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269A (zh) * 2002-11-29 2004-06-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体感用振动发生装置
US20070035526A1 (en) * 2005-07-29 2007-02-15 Mikio Takenaka Touch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ouch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camera having touch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87305A (zh) * 2009-05-11 2010-11-1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触感赋予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597932A (zh) * 2009-11-19 2012-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US20140267150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osition
CN104321723A (zh) * 2012-12-19 2015-01-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觉输入输出装置
CN104518632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信息终端处理装置以及振动产生装置
CN106140595A (zh) * 2014-08-08 2016-11-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9912B2 (ja) * 2000-08-08 2007-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JP4394043B2 (ja) * 2005-07-21 2010-01-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
JP4729433B2 (ja) 2006-05-10 2011-07-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6220127B2 (ja) 2010-11-17 2017-10-25 株式会社ミクニ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412327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装置
JP2014146208A (ja) * 2013-01-30 2014-08-14 Alps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269A (zh) * 2002-11-29 2004-06-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体感用振动发生装置
US20070035526A1 (en) * 2005-07-29 2007-02-15 Mikio Takenaka Touch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ouch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camera having touch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87305A (zh) * 2009-05-11 2010-11-1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触感赋予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597932A (zh) * 2009-11-19 2012-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
CN104321723A (zh) * 2012-12-19 2015-01-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觉输入输出装置
US20140267150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osition
CN104518632A (zh) * 2013-09-30 2015-04-1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信息终端处理装置以及振动产生装置
CN106140595A (zh) * 2014-08-08 2016-11-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3235A (zh) * 2018-05-28 2019-12-06 京瓷株式会社 组件及触感呈现装置
CN110543235B (zh) * 2018-05-28 2023-07-25 京瓷株式会社 组件及触感呈现装置
CN112969989A (zh) * 2018-12-10 2021-06-1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12969989B (zh) * 2018-12-10 2024-05-07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4275A1 (en) 2018-05-23
US20180081446A1 (en) 2018-03-22
US10496173B2 (en) 2019-12-03
CN107850961B (zh) 2021-02-26
WO2017010171A1 (ja) 2017-01-19
JPWO2017010171A1 (ja) 2018-04-05
EP3324275A4 (en) 2019-02-27
JP6526196B2 (ja) 2019-06-05
EP3324275B1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961A (zh)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CN107847978B (zh) 振动产生装置以及使用该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US7242395B2 (en) Input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CN100430874C (zh) 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的电子设备
TW200414003A (en) Inpu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machine with input device
JP2018109967A (ja) ハプティックデバイスの感圧式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US20110069026A1 (en) Touch panel module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ly-stimulated sensation feedback
CN107797654A (zh) 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22087321A (ja) キー入力装置
CN102427354B (zh) 具有电流模拟触感反馈的按键开关以及触敏显示器
CN217521584U (zh) 振动反馈装置、触控设备、车载中控显示装置及会议平板
CN101868776A (zh) 触觉输入/输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JP2004171512A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66890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pos端末装置
JP2008033843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用キーの構造
US20160179202A1 (en) Touch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JPH02105919A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
US20230341980A1 (en) Touch pad, force touch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84685B (zh) 具有震動功能的觸控板
CN114415855A (zh) 触控反馈结构、触控屏幕以及电子设备
JP3824040B2 (ja) 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機能付き鍵盤装置
WO2021203454A1 (zh) 触控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311533A (zh) 触控板组件
CN117590970A (zh) 触控模块
TW201704946A (zh) 觸控裝置以及採用該觸控裝置的電子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