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714B -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0714B
CN107850714B CN201680039464.0A CN201680039464A CN107850714B CN 107850714 B CN107850714 B CN 107850714B CN 201680039464 A CN201680039464 A CN 201680039464A CN 107850714 B CN107850714 B CN 107850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subregion
film laminate
adhesive
polariza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94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0714A (zh
Inventor
形见普史
保井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50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0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0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1Anti-sta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8Refra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09J2301/4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additives as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adhesive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其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制造,在用于图像显示面板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内部反射。通过从粘合剂层的表面起沿厚度方向的一定范围形成具有比粘合剂层的基础材料更高折射率的折射率调整分区,在该粘合剂层用于光学构件的接合时,可抑制由这些光学构件形成的叠层体中的内部反射。本发明的偏振膜叠层体包括粘合剂层、和位于粘合剂层的主面上的偏振膜,该偏振膜叠层体包含从一个主面起沿厚度方向实质上由透明的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区、以及从该粘合剂层的另一主面起沿厚度方向形成的透明的粘合性折射率调整用分区,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具有比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更高的折射率,粘合剂层的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分区位于偏振膜侧。

Description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特别是,本发明涉及能 够用于将透明的光学构件接合于其它光学构件的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 膜叠层体。
背景技术
例如,对于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OLED)这样的显示装置而 言,在使用相位差膜、盖玻璃等透明覆盖构件、其它各种透明光学构件的同 时,还使用偏振膜,为了将偏振膜接合到位于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表面的包含 基材的其它光学构件上,需要使用粘合剂。即,在偏振膜与显示单元或其它 光学构件之间配置粘合剂层,它们隔着粘合剂层通过互相按压而被接合在一 起,从而形成偏振膜叠层体。这样的偏振膜叠层体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 EL显示装置这样的显示装置一起使用,并被配置在这些显示装置的可视侧。 对于该构成而言,存在以下问题:当外部光从可视侧的透明光学构件入射时, 入射光在粘合剂层与非可视侧的光学构件的界面处反射而返回可视侧。这个 问题在外部光的入射角小时变得尤其明显。
另外,对于近年来有增加倾向的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而言,在待接 合透明光学构件的被接合侧光学构件的表面形成经过了图案化的ITO(氧化 铟锡)这样的透明的导电层。对于这样的显示装置而言,指出了存在所谓的 “图案可见”的问题,所谓“图案可见”是指,由于粘合剂层与透明导电层 之间的界面处的入射光的内部反射的影响,从可视侧能够看到透明导电层的 图案。
在任何情况下,内部反射都是由粘合剂与被接合侧光学构件及透明导电 层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日本专利第4640740号公报(专利文献1)对于应对 该问题的方法给出了启示。即,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其 能够降低在透明光学构件与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以及在粘合剂层与被接合 侧光学构件之间的界面的光的全反射。在专利文献1中对公开的组合物进行 了说明,其在干燥后和/或固化后的折射率高,接近于透明光学构件及被接 合侧光学构件的折射率。该专利文献1的启示在于,使接合2个光学构件的 粘合剂层整体具有的折射率接近于该2个光学构件的折射率。
根据该专利文献1所教导的方法,虽然可能在抑制界面反射方面有效 果,但由于使用特定的单体成分,因此存在组合物自身的价格变高的问题。
日本专利第5564748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折射率经过调整的 粘合剂,该粘合剂的构成为:使分散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20nm以下的氧 化锆或氧化钛粒子分散于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的透明粘合剂的整个厚度上。 对于该粘合剂而言,可认为由于将作为高折射率材料的氧化锆或氧化钛粒子 混合于透明粘合剂中,因此粘合剂层整体的折射率增高,从而能够抑制上述 的界面反射。但是,对于专利文献2的方法而言,需要大量使用高折射率材 料,存在作为粘合剂的特性降低的隐患,并且价格高。另外,使用的高折射 率材料为无机物质的粒子,因此难以分散,存在因散射而产生白浊的问题。 因此,也考虑使用有机材料的粒子,但在该情况下,难以解决着色的问题。
为了改善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日本专利第5520752号公报(专利 文献3)提出了将分散于粘合剂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用高分子包覆的方案。专 利文献3的启示在于,由于专利文献2的粘合剂层中金属氧化物露出到粘合 剂层的表面,存在粘合性降低的问题,因此用高分子包覆该金属氧化物粒子 解决该问题。由该专利文献3提出的方法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粘合剂 层的粘合性,但专利文献2中涉及且被指出的大部分问题未被解决。特别是,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构成是由特定的高分子包覆金属氧化物粒子,因此与专利文献2的结构相比,其价格更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0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564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520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其能够 容易且廉价地制造,在用于偏振膜叠层体的接合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内部反 射。
解决课题的方法
简而言之,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从粘合剂层的表面起沿厚度方 向的某个范围内形成具有比粘合剂层的基础材料折射率更高的折射率调整 分区,由此,在将该粘合剂层用于光学构件的接合时,可抑制由这些光学构 件形成的叠层体中的内部反射。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膜叠层体,其包括粘合剂层、 和位于所述粘合剂层的主面上的偏振膜。偏振膜叠层体包含从一个主面起沿 厚度方向实质上由透明的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区、以及从该 粘合剂层的另一主面起沿厚度方向形成的透明的粘合性折射率调整用分区, 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具有比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更高的折射率,所 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分区位于偏振膜侧。
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优选厚度为20nm~600nm。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中,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可以形成为以下构成:在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相同的粘 合性材料中分散具有比该粘合性材料更高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从 而提高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平均折射率。该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的折射率 优选为1.60~2.74。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优选通过TEM观察得到的平均初级 粒径为3nm~100nm。另外,高折射率材料可以为选自TiO2、ZrO2、CeO2、 Al2O3、BaTiO3、Nb2O5及SnO2中的1种或多种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该另一主面上 形成有高屈折材料的粒子露出于该另一主面上的区域、以及该折射率调整用 分区的粘合性材料露出于该另一主面上的基质区域。该情况下,优选以面积 比30~99%的范围形成高屈折材料的粒子露出于该主面的所述区域。此外, 该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与该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之差优选为0.15~1.34。
粘合剂层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可以包 含以多个粒子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形态存在的部分。
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优选使其厚度为20nm~600nm。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可 以形成在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相同的粘合性材料中分散具有比该粘合性材料 更高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的构成,从而通过该高折射率材料粒子来 提高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平均折射率。该情况下,优选将粘合剂基础材料 的折射率设为1.40~1.55、将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的折射率设为1.59~2.74。 在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与光学构件接合的接合面上,形成高屈折材料的粒子与 该光学构件接触的区域、以及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粘合性材料与该光学构 件接触的基质区域。在该情况下,优选以面积比30~99%的范围形成高屈折 材料的粒子与光学构件接触的区域。另外,优选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与粘合 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之差为0.15~1.34。
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可以形成为以下构成:通过在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相同 的粘合性材料中含有具有比该粘合性材料更高折射率的粒子、聚合物或低聚 物形态的有机材料,从而提高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平均折射率。另外,该 构成的粘合剂层被应用于在光学构件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的构成的情况下, 优选使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为1.75~2.14、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 1.40~1.55、有机材料的折射率为1.59~2.04。作为其中所使用的具有高折射 率的有机材料,没有特别限定,除了苯乙烯类这样的具有芳香环的树脂以外,还可以举出包含硫、氮等杂原子的树脂(例如包含硫醇、三嗪环的聚合物)。 另外,作为粒子,包含纳米尺寸的有机纳米粒子、球状高分子,粒径优选通 过TEM观察得到的平均初级粒径为3nm~100nm。
优选粘合剂层的总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可以 包含以多个粒子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形态存在的部分。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中 所含的高屈折材料的粒子通常以不规则的深度在粘合剂层的厚度方向存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与液晶单元一起使用而构成液 晶面板,该偏振膜叠层体被粘贴于形成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的防静电 层(透明电极)上,以防止因静电的带电而导致的显示不均。此时,优选折射 率调整分区的折射率低于防静电层的折射率。该防静电层例如由折射率为 1.85左右的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ITO)层形成,此时,优选粘合剂基础材料 的折射率为1.40~1.55、所述折射率调整分区的折射率为1.50~1.80。另外, 防静电层中可以使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酸)(PEDOT/PSS)这样的有机物材料、铜或银的纳米线(nanowire)。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上述的偏振 膜叠层体、液晶单元、以及形成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的防静电层。对 于该液晶面板而言,偏振膜叠层体的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 侧的主面被粘贴于防静电层上。另外,该液晶面板中的防静电层例如由氧化 铟锡形成时,优选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1.40~1.55、所述折射率调整 分区的折射率为1.50~1.80。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上述的偏振 膜叠层体、液晶单元、以及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在上述液晶单元 的可视侧主面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与所述液晶单元一起或者单独作为触 摸传感器发挥功能。对于该液晶面板而言,偏振膜叠层体的粘合剂层的折射 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隔着透明导电层被粘贴于所述液晶显示单元的可视 侧主面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折射率低于透明 导电层的折射率,例如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的情况下,优选液晶面板的可 视侧主面由玻璃基板形成、且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60~1.80。
上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可以进一步在与偏振膜的具有上述粘合剂层的面 相反侧的面上具有第2粘合剂层。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 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上述偏振膜叠层体、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这样 的显示单元、可视侧表面基材、以及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 可视侧表面基材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对于该显 示面板而言,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分区侧的主面被贴合于所述透明导电层 及可视侧表面基材的主面上,第2粘合剂层被贴合在所述显示单元上。此时, 优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折射率低于形成在可视侧表面基材上的经过了图案 化的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例如为1.50~1.85。另外,可视侧表面基材由透 明基材构成,作为构成透明基材的构件,可以举出玻璃或透明树脂基板,其 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几个构件的复合系构成。特别优选强度及透射率 优异的玻璃。
在与偏振膜的具有粘合剂层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具有第2粘合剂层的偏 振膜叠层体中,第2粘合剂层包含从一个主面起沿厚度方向实质上由透明的 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区、以及从该粘合剂层的另一主面起沿 厚度方向形成的透明的粘合性折射率调整用分区,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具有 比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更高的折射率。此时,第2粘合剂层的所述 粘合剂基础材料分区位于偏振膜侧。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 液晶面板,其具有:上述偏振膜叠层体、液晶单元、形成在液晶单元上的防 静电层、可视侧表面基材、以及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可视 侧表面基材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对于该液晶面 板而言,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分区侧的主面隔着透明导电层被贴合于可视 侧表面基材的主面上,第2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分区侧的主面被贴合于防 静电层上。另外,可视侧表面基材由透明基材构成。此时,第2粘合剂层的 折射率调整分区侧的折射率低于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例如在透明导电层为 氧化铟锡的情况下,优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折射率为1.60~1.80、防静电层 为氧化铟锡、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1.40~1.55、折射率调整分区的折 射率为1.50~1.85。另外,防静电层中可以使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 乙烯磺酸酸)(PEDOT/PSS)这样的有机物材料、铜或银的纳米线。
为了将偏振膜接合于例如用于构成触摸传感器的具有经过了图案化的 透明导电层的光学构件而使用本发明的粘合剂片时,将粘合剂层从支撑体上 剥离,在透明的粘合性折射率调整用分区面向透明导电层及光学构件、并且 粘合剂层的相反侧的面面向偏振膜的状态下,在该透明导电层及该光学构件 上接合该透明的粘合性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并将粘合剂层的该相反侧的面接 合于偏振膜,使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处于与该透明导电层和该光学构件这两者 相接的状态,从而填埋该透明导电层与上述光学构件之间的高低差,透过偏 振膜入射的外部光在粘合剂基材层和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界面处的反射光 与其在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和透明导电层的界面处的反射光通过光学干涉而 至少部分相互抵消。此时,优选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小于 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第2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小于防静 电层的折射率。
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叠层体来抑制内部反射的情况下,入射的外部光在 粘合剂层中实质上由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分区和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界 面处的反射光、与其在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和位于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表面且包 含基材的光学构件的界面处的反射光可以通过光学干涉而至少部分相互抵 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粘合剂层的一个面起沿厚度方向形成具有比粘合剂 层的基础材料更高折射率的折射率调整分区,因此,能够形成高折射率的区 域而不提高雾度值。因此,使用了本发明的粘合剂片将如上所述那样的偏振 膜和光学构件接合时,作为高折射率区域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能够调整与该 光学构件之间的折射率差,由此,能够抑制粘合剂层与第2光学构件之间的 界面处的反射。另外,对于在光学构件侧形成了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的构成 而言,能够通过调整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分区的折射率相对于该透明导电 层与光学构件的折射率来抑制界面反射。此外,通过该透明导电层的反射光 与光学构件表面的反射光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在粘合剂层内部产生的反射光 之间的反射光彼此的相位差而产生的抵消效果,能够大幅地降低返回到偏振 膜侧的反射光。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粘合剂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1(b)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粘合剂片的最简单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光 学构件叠层体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粘合剂片中使用的粘合剂层的一个实施方式的 剖面图。
图3是示出在形成有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的构成中使用了图2所示的粘 合剂层13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与第2光学构件接触的粘合剂层的主面状态的平面图。
图5(a)是示出用于制作图2所示的粘合剂层的工序的图,是示出分散液 的涂布工序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用于制作图2所示的粘合剂层的工序的图,是示出高折射 率材料粒子的浸渗工序的示意图。
图5(c)是示出用于制作图2所示的粘合剂层的工序的图,是示出干燥工 序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偏振膜40的叠层结构的示 意剖面图。
图7(a)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膜叠层体的构成,示出的是偏振膜 叠层体50。
图7(b)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膜叠层体的构成,示出的是偏振膜 叠层体51。
图7(c)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膜叠层体的构成,示出的是偏振膜 叠层体52。
图8(a)示出的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而得到的显 示装置的构成。
图8(b)示出的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而得到的显 示装置的构成。
图8(c)示出的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而得到的显 示装置的构成。
图8(d)示出的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而得到的显 示装置的构成。
图9(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1的 叠层结构。
图9(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1的叠层结构。
图10(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2 的叠层结构。
图10(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2的叠层结构。
图11(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3 的叠层结构。
图11(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3的叠层结构。
图12(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4 的叠层结构。
图12(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4的叠层结构。
图13(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5 的叠层结构。
图13(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5的叠层结构。
图14(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6 的叠层结构。
图14(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6的叠层结构。
图15(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7 的叠层结构。
图15(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7的叠层结构。
图16(a)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的实施例8 的叠层结构。
图16(b)示意性地示出了比较例8的叠层结构。
图17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例制作的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 表面状态的20000倍SEM照片。
图18(a)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例得到的粘合剂层中的折射率调整用分 区的高折射率材料粒子分布的30000倍TEM截面照片。
图18(b)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得到的粘合剂层中的折射率调 整用分区的高折射率材料粒子分布的30000倍TEM截面照片。
符号说明
S…粘合剂片
S1、S2…支撑体
1…光学构件叠层体
2…第1光学构件
3、13…透明的粘合剂层
3a、13a…基础粘合剂分区
3b、13b…折射率调整用分区
4…第2光学构件
7…透明导电层
17…高折射率材料粒子
19…分散液
20…粘合剂基础材料
21、31…叠层体
22…COP基材
23…折射率调整层
24…ITO层
25…粘合剂层
26…玻璃窗
40…偏振膜
41…偏光膜
42、43…保护膜
50、51、52…偏振膜叠层体
53…粘合剂层
60…液晶面板
61…液晶单元
62…防静电层
70…触摸面板
71…带触摸传感器的液晶单元
72…透明导电层
80…触摸面板
81…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
82…透明导电层
83…触摸传感器
90…触摸面板
91…显示单元
92…防静电层
93…透明导电层
94…触摸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超出其 主旨,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各例中,份、%均为重量基准, 以下,没有特别限定的室温放置条件均为23℃、65%R.H.。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合剂片的剖面图、图 1(b)是示出使用本发明中采用的粘合剂片的最简单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光学 构件叠层体1的剖面图。参照图1(a)可知,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 粘合剂片S由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3、第1支撑体S1和第2支撑体S2构成, 所述第1支撑体S1贴合于该粘合剂层3的一个主面且由剥离纸构成,所述 第2支撑体S2贴合于该粘合剂层3的另一主面且由剥离纸构成。参照图1(b) 可知,光学构件叠层体1由偏振膜2和光学构件4构成,该光学构件4隔着 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3接合于该偏振膜2上。从图1(a)所示的粘合剂片S上 将支撑体S1、S2剥离后,粘合剂层3的贴合了支撑体S1的一侧与偏振膜贴 合,贴合了支撑体S2一侧与所期望的光学构件贴合。光学构件4可以由相 位差膜、其它的光学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光学膜、或者光学显示装置的可视侧 盖玻璃这样的透明盖构件、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基材构成。偏振膜2与粘合 剂层3的第1主面5接合,光学构件4与粘合剂层3的第2主面6接合。
透明的粘合剂层3具有实质上由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 区3a、以及具有比该基础粘合剂分区3a更高折射率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IM 分区)3b。对于形成基础粘合剂分区3a的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而言,优 选具有与偏振膜2的折射率相近的折射率。例如,优选偏振膜2的折射率与 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之差为0.3以内,更优选为0.1以内。
粘合剂基础材料只要是能够用于光学用途的具有粘合性的透明材料即 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有机硅 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及聚醚类粘 合剂中适宜选择使用。从透明性、加工性及耐久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丙 烯酸类粘合剂。粘合剂基础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上述粘合剂中的任一种,或者 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使用的丙烯酸类聚合 物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主成分的单体的均聚物或共 聚物。这里,“(甲基)丙烯酸”这样的用语表示的是“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 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其它情况也同样。在本发明中,丙烯酸类聚合物这样的 用语是指除了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还包含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 的意思。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通常为1.40~1.55。
粘合剂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5μm~500μm、优选为 5μm~400μm、更优选为5μm~300μm。其中,折射率调整用分区3b的厚度优 选为20nm~600nm、更优选为20nm~300nm、进一步优选为20nm~200nm。
折射率调整分区3b与基础粘合剂分区3a的边界为不规则的凹凸形状, 在本发明中,折射率调整分区3b的厚度通过将凹凸形状深度的测定值进行 平均来确定。基础粘合剂分区的厚度是由粘合剂层3的厚度减去折射率调整 分区3b的厚度而得到的值。粘合剂层3整体的总光线透射率以按照JISK7361 测定的值计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粘合剂层3的总光线透射率越高 越理想。此外,雾度值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
本发明使用的粘合剂层中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为了提高在高温 多湿条件下的密合性,优选投入各种硅烷偶联剂。该硅烷偶联剂还具有赋予 使粘合剂的耐久性提高的凝聚力的效果。此外,通过在本发明使用的粘合剂 层中添加交联剂,可以赋予与粘合剂的耐久性相关的凝聚力,因此优选。另 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宜使用粘度调节剂、剥离调节剂、增粘剂、增塑剂、 软化剂、包含无机粉末等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颜料、染料等)、pH调节 剂(酸或碱)、防锈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将粘合剂基础材料涂布在各 种基材(脱模膜、透明树脂膜)上,通过热烘箱等干燥器进行干燥,使溶剂等 挥发而形成粘合剂层,然后将该粘合剂层转印到后面叙述的偏振膜、液晶单 元的基板上的方法,也可以在偏振膜、液晶单元上直接涂布粘合剂组合物来 形成粘合剂层。
折射率调整用分区3b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例如,在由粘合剂基础 材料形成的粘合剂层的一面涂布给定量的具有比粘合剂基础材料更高折射 率的树脂材料的溶液,并使其干燥。作为能够用于该目的的树脂材料,包括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粘合剂组合物。或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将具有比 粘合剂基础材料更高折射率的有机物、例如苯乙烯低聚物以固态物质的形式 分散而成的分散液涂布于粘合剂基础材料层的表面,并使其干燥。但是,在 本发明中,优选如以下图2所说明的那样,从由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粘合 剂层的一面起浸渗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使该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分散于与 粘合剂层的该面相邻的区域。
以下,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合剂层13的构成 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合剂层13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 式的粘合剂层3同样地为下述构成:具有第1主面15及第2主面16,且具 有实质上由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区13a、和具有比该基础粘 合剂分区13a更高折射率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折 射率调整用分区13b从第2主面16起沿厚度方向的深度浸渗于粘合剂基础 材料内,且包含分散于粘合剂基础材料内的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17,由此,构成为具有比基础粘合剂分区13a更高的折射率。
优选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中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的折射率为1.6~2.7 的范围。另外,优选例如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之 差为0.2~1.3。通过含浸具有比粘合剂基础材料更高折射率的有机物而形成 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情况下,同样地,优选将该有机物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的 折射率之差设为0.1~0.6。从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的相容性(在低温下的渗出、 在高温下的偏析的风险)的观点、在高温或高温高湿下的可靠性的观点考虑, 优选使用与有机物相比通常耐热性更高的无机物的高折射率材料。例如,作 为能够在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中使用高折射率材料粒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中使用的高折射率材料,有TiO2、ZrO2、CeO2、Al2O3、BaTiO2、Nb2O5及 SnO2,可以使用选自其中的1种或多种化合物形成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 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的平均初级粒径为3nm~100nm即可,粒子以各自分散 的状态、或者以部分凝聚的状态分布于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内。折射率调 整用分区13b与基础粘合剂分区13a的边界如图1中所说明的那样,为不规 则的凹凸形状,在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厚度测定时,将各测定位置存在 90%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的深度的范围作为该测定位置的分区13b的厚度 测定值,将多个测定位置的测定值进行平均而作为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 厚度。
图3是示出在光学构件4的粘合剂层侧表面形成了例如图案化了的ITO 膜这样的透明导电层7以构成触摸面板传感器的构成中使用了图2所示的粘 合剂层13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作为该情况下的光学构件4的例子,可以 列举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
作为透明导电层7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选自下组中的 至少一种金属的金属氧化物:铟、锡、锌、镓、锑、钛、硅、锆、镁、铝、 金、银、铜、钯、钨。该金属氧化物中根据需要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组中 的金属原子。例如,优选使用含有氧化锡的氧化铟(ITO、氧化铟锡)、含有 锑的氧化锡等,特别优选使用ITO。作为ITO,优选含有氧化铟80~99重量% 及氧化锡1~20重量%。另外,ITO可以为结晶性ITO、非晶性(无定形)ITO 中的任一种。例如,结晶性ITO可以通过在高温状态下溅射ITO而形成非 晶性ITO层,再进行加热使其结晶化而得到。透明导电层7的厚度没有特别 限制,优选为7nm以上、更优选为12~200nm、进一步优选为12~100nm、 特别优选为18~70nm。透明导电层7的厚度低于7nm时,存在以下倾向: 透明导电层7在面内不均匀,在面板面内的电阻值不稳定、或无法得到给定 的电阻值。另一方面,透明导电层7的厚度超过200nm的情况下,存在以 下倾向:透明导电层7的生产性下降、成本也上升,此外,光学特性也下降。 作为透明导电层7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溅射法,可以采用各种方 法。具体来说,可以举出例如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另外,也可以根据所 需要的膜厚来选择适宜的方法。另外,作为透明导电层7的材料,还可以使用PEDOT/PSS这样的有机物材料。
另外,透明导电层7可以采用金属纳米线或金属网。金属纳米线是指, 材质为金属、形状为针状或丝状、且直径为纳米尺寸的导电性物质。由于金 属为纳米尺寸,无法通过视觉辨认,但另一方面,通过配置多个金属纳米线 来减小电阻值,能够形成透明的导电层。金属纳米线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 为曲线状。如果使用由金属纳米线构成的透明导电层,则通过使金属纳米线 形成网眼状,即使是少量的金属纳米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导电路径,从而能 够得到电阻小的透明导电膜。此外,通过使金属纳米线形成为网眼状,在网 眼的间隙形成开口部,可以得到透光率高的透明导电膜。作为构成上述金属 纳米线的金属,只要是导电性高的金属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适宜的金属。 作为构成上述金属纳米线的金属,可以举出例如银、金、铜、镍等。另外, 也可以使用对这些金属进行了镀敷处理(例如镀金处理)而得到的材料。其中, 从导电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银、铜或金,更优选为银。
包含金属网的透明导电层是在上述基材叠层体上由金属细线形成为格 子状的图案而成的。可以使用与构成上述金属纳米线的金属同样的金属。包 含金属网的透明导电层可以通过任意的适宜的方法来形成。透明导电层可以 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例如,将包含银盐的感光性组合物(透明导电层形成用 组合物)涂布在基材叠层体上,然后进行曝光处理及显影处理,使金属细线 形成为给定的图案。
如图3所示,粘合剂层13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主面16与光学构 件4的粘合剂层侧表面和透明导电层7这两者接合,以填埋光学构件4和透 明导电层7之间的高度差。图4是示出与光学构件4接触的粘合剂层13的 主面16的状态的平面图。如图4所示,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在粘合剂基础 材料的基质18中分散成岛状,形成了海岛结构,在粘合剂层13与光学构件 4接触的面上,存在粘合剂基础材料与光学构件4接触的部分、以及高折射 率材料粒子17与光学构件4接触的部分。该位置中的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 相对于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与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总面积的面积比优选设为 30~99%的范围。
对于面积比而言,设为在边长为10μm~200μm的方形区域内高折射率材 料粒子17在该方形区域总面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对多个方形区域进行测 定,并将其测定值进行平均,由此求出面积比。
图5(a)、图5(b)、图5(c)是示意性地示出制造图2所示的粘合剂层13 的工序的图。首先,准备将上述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分散于溶剂中的分散 液19和粘合剂基础材料的层20。接着,如图5(a)所示,将该分散液19涂布 于粘合剂基础材料层20的表面。通过分散液19的溶剂使粘合剂基础材料层 20的表面溶胀,在该过程中,分散液19内的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沿厚度 方向浸渗于粘合剂基础材料层20内,将该状态示于图5(b)。然后,通过干 燥工序使粘合剂基础材料层20干燥,由此,可以使分散液19的溶剂蒸发而 得到图2所示的粘合剂层13,图5(c)示出了该状态。
高折射率材料粒子17相对于粘合剂基础材料层20的浸渗深度由粘合剂 基础材料与分散液19的溶剂关系来确定。可以适当选择溶剂使得浸渗深度 达到上述值。
作为偏振膜,可以使用在起偏镜的一面或两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 膜,例如,可考虑图6所概略示出的偏振膜40的实施方式。偏振膜40由偏 光膜41、和将该偏光膜41夹持在中间而加以保护的2片保护膜42、43构 成。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偏光膜41可以使用各种偏光膜,可以举出例如: 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 醇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并进行单向拉伸而得到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 烯类取向膜等。这些当中,优选由聚乙烯醇类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形成的偏 光膜,更优选含有碘和/或碘离子的碘类偏光膜。另外,上述偏光膜的厚度 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5~80μm左右。
用碘对聚乙烯醇类膜染色并进行单向拉伸而成的偏光膜例如可通过将 聚乙烯醇浸渍于碘的水溶液中来染色、并拉伸至原长的3~7倍而制作。也可 根据需要浸渍于硼酸、或任选包含硫酸锌、氯化锌等的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 进一步,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类膜浸渍于水中进行水洗。通 过对聚乙烯醇类膜进行水洗,除了可以洗去聚乙烯醇类膜表面的污物、抗粘 连剂以外,还具有使聚乙烯醇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匀的效果。拉 伸可以在利用碘进行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拉伸,另外还可以在进行拉伸之后利用碘进行染色。也可以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或水浴中进 行拉伸。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型偏光膜。就薄 型化的观点而言,该厚度优选为1~7μm。这种薄型偏光膜的厚度不均少、视 觉辨认性优异,并且尺寸变化少,因此,耐久性优异,进而作为偏振膜的厚 度也能够实现薄型化,因而优选。
作为薄型偏光膜,代表性地可列举日本特开昭51-069644号公报、日本 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 2010/100917号小册子、或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12-073563 号公报中记载的薄型偏光膜。这些薄型偏光膜可以通过包括将聚乙烯醇类树 脂(以下也称为PVA)层和拉伸用树脂基材以叠层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 和进行染色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如果是该制法,即使PVA类树脂层较薄, 由于被拉伸用树脂基材所支撑,也可以进行拉伸而不产生由拉伸导致的断裂 等不良情况。
作为上述薄型偏光膜,在包括以叠层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 染色的工序的制法中,从能够以高倍率进行拉伸而提高偏光性能方面考虑, 优选利用如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2010/100917号 小册子、或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公报中记 载那样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的薄型偏光膜, 特别优选通过记载于日本专利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特开2012-073563号 公报中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辅助性地进行气体氛围中拉伸 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的薄型偏光膜。
另外,对于保护膜42、43而言,为了抑制偏光膜41的伸缩、减轻温度 及湿度的影响,作为显示装置用偏振膜,通常使用在偏光膜41的两面贴合 有作为保护膜的40~80μm的TAC(三乙酸纤维素类)膜而成的叠层体。不过, 由于与可视侧相反侧的显示面板侧在显示装置形成后也可以通过显示面板 本身、其它光学构件加以保护,因此,也可以使用仅在可视侧的表面具有保 护膜、而不使用显示面板侧保护膜的偏振膜。
在叠层于偏光膜41的可视侧的保护膜42、43上,可以进一步设置赋予 了功能的功能层。作为功能层,可举出硬涂(HC)层/防反射(ARC)层/防污层/ 防静电层/以扩散或防眩为目的的处理等,也可以将它们任意组合、复合化 而形成。另外,还可以对保护膜基材赋予紫外线吸收功能。保护膜的厚度可 以适宜决定,一般来说,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薄膜性等方面考虑,通 常为1μm~500μm、优选为5μm~200μm、更优选为5μm~100μm。本发明中使用的偏振膜也可以在偏光膜上形成相位差膜等来代替透明保护膜。另外,也 可以在透明保护膜上进一步追加与保护膜不同的功能层并贴合于保护膜42、 43上,例如也可以设置相位差膜等。本发明的偏光膜中使用的相位差膜可 以由单个或多个构件以单层或多层构成。相位差膜可以根据目的适宜使用使 高分子膜拉伸、收缩而得到的膜、或者使液晶材料取向、固定化而得到的膜。
上述偏振膜直接叠层于显示单元上,或者隔着其它构件间接地叠层于显 示单元上。例如,可在液晶面板中于液晶单元的两面使用偏振膜,也可以在 有机EL面板上于其可视侧使用偏振膜。液晶单元的驱动模式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公知的任意模式,例如,可以举出扭曲向列(TN)方式、超扭曲向列 (STN)方式、水平取向(ECB)方式、垂直取向(VA)方式、平面转换(IPS)方式、 边缘场开关(FFS)方式、光学补偿弯曲(OCB)方式、混合排列(HAN)方式、表 面稳定铁电液晶(SSFLC)方式、反铁液晶(AFLC)方式等的液晶单元,从因视 场角引起的亮度变化/颜色变化少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平面转换(IPS)方式。 另外,液晶单元中,根据需要可以在任意的基板上设置滤色片、黑色矩阵等。 能够应用利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装置、 有机EL显示装置,只要是包含使用了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即 可。
包括在构成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的一个透明基板上形成了氧化铟锡 (ITO)薄膜等透明导电层的图像显示装置。另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也 包括液晶单元本身也具有触摸传感器功能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显示模 块的表面(即,覆盖表面式(On-cell)显示装置)或显示模块内部(即,内嵌式 (In-cell)显示装置)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根据传感器的层数和位置的不同而 进一步被分类。
图7(a)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偏振膜叠层体50。该偏振膜 叠层体50由偏振膜40、以及位于偏振膜40的一个主面上的粘合剂层13构 成。粘合剂层13按照基础粘合剂分区13a面向偏振膜侧的方式被贴合于偏 振膜40上。偏振膜叠层体50可以通过剥离粘贴于粘合剂层13上的支撑体 S1后贴合于偏振膜40上而得到。
另外,将粘贴于偏振膜叠层体50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侧的支撑体 S2剥离后,直接贴合于显示单元上、或者隔着其它光学构件间接地贴合于 显示单元上,从而可以得到显示面板。也可以将光学叠层体用于显示面板的 制造,所述光学叠层体是在偏振膜叠层体50的偏振膜40侧的主面通过粘合 剂层或粘接剂贴合其它光学构件而得到的。直接销售粘合剂层13的情况下, 虽然存在不易区分基础粘合剂分区13a和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顾客在工 厂等使用粘合剂层13时将表面背面贴反的危险性,但偏振膜叠层体50具有 以下优点:由于一个面为偏振膜,在贴合时能够容易识别表面和背面,从而 弄错贴合方向的危险性小。
图8(a)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将偏振膜叠层体50贴合 于液晶单元61上而得到的液晶面板60。虽然将偏振膜叠层体50直接贴合 于直接液晶单元61上也可以使用,但液晶面板60由偏振膜叠层体50、防 静电层62和液晶单元61构成,所述偏振膜叠层体50从可视侧观察,粘合 剂层13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侧的一面面向液晶单元侧。防静电层62由 ITO等的透明导电性构件构成,从其目的上考虑,未进行图案化。通过减小 透明导电性构件的折射率与粘合剂层13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折射率 的值,可减小来自外部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从而可减弱反射光。另外,由于 折射率调整分区13b的折射率大于基础材料分区13a的折射率,因此来自外 部的光也会在它们的界面处发生反射,由于与该反射的光的光学干涉,可以 至少部分地抵消在防静电层62与折射率调整分区13b的界面处反射的光。
例如,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液晶面板:在位于折射率1.53 的液晶单元61的可视侧的玻璃基板上叠层无定形的ITO并进行加热,使ITO 结晶化,在形成了防静电层62的液晶单元61上贴合偏振膜叠层体50。液 晶显示装置可以是VA型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IPS型液晶显示装置,但 特别适合于IPS型液晶显示装置。IPS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控制液晶的 电场为横向电场方式,且具有在滤色器侧的玻璃基板上不具有电极的结构。因此,在玻璃基板上设置透明的防静电层以防止因玻璃基板静电带电而产生 的显示不均,特别是使用使反射光减少的偏振膜叠层体50是有效的。
图8(b)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使偏振膜叠层体50贴合 于带有触摸传感器的液晶单元71的触摸面板70(带有触摸传感器的液晶面板 70)。例如,触摸面板70如下形成:在覆盖表面型液晶单元71上具有用于 感知人的手指等的接触所带来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所必需的经过了图案化的 透明导电层72,并且按照粘合剂层13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面向液晶单 元的方式来贴合偏振膜叠层体50,所述覆盖表面型液晶单元71在液晶单元 上具有触摸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单元为覆盖表面型,但也可以是 内嵌型,还可以制成透明导电层单独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折射率调整 用分区13b的折射率被设计成为透明导电层72及液晶单元71的可视侧一面 的折射率之间的值。例如,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一面由玻璃构成,折射率为 1.53左右,因此,如果考虑ITO的折射率为1.85,则优选折射率调整用分区 13b的折射率为1.60~1.80。通过使用偏振膜叠层体50,在透明导电层72与 折射率调整分区13b的界面的反射光、和液晶单元71的可视侧的主面与折 射率调整分区13b的界面的反射光变小,由此,可以不易从可视侧看到透明 导电层的图案。
图7(b)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51。偏振膜 叠层体51由偏振膜40、位于偏振膜40的一个主面上且面向基础粘合剂分 区13a侧的主面的粘合剂层13、位于偏振膜40的另一主面上的仅由粘合剂 基础材料构成的粘合剂层53。根据装置的设计来确定是粘合剂层13侧面向 显示单元而使用、或者是将粘合剂层53面向显示单元而使用。另外,对于 偏振膜叠层体51而言,由于粘合剂层53粘贴于偏振膜40,可以减少在粘 合剂层53与偏振膜40之间使用的剥离纸、以及用于保护偏振膜40的脱模 膜的使用,从而可以减少废弃构件。此外,由于粘合剂层53预先被粘贴于 偏振膜40,在组装触摸传感器时,可以削减剥离粘合剂层的次数。
图8(c)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使用了偏振膜叠层体 51的触摸面板80(带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面板80)。触摸面板80从显示单元 侧起依次由以下构件构成: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这样的显示单元81、使 粘合剂层13面向可视侧的偏振膜叠层体51、以及在显示装置71侧具有经 过了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82的透明基材83。触摸面板80可以通过例如使 偏振膜叠层体51的粘合剂层53贴合于显示单元81的可视侧表面、使偏振 膜叠层体51的粘合剂层13贴合于透明基材83的透明导电层82侧而获得。 透明基材83中的透明导电层82优选由ITO制成,但也可以使用其它透明导 电性材料,还可以使用银、金这样的金属的纳米线。通过使折射率调整用分 区13b的折射率为透明导电层82的折射率与透明基材83的折射率之间的 值,可以使折射率调整分区13b与透明导电层82及透明基材83的界面的反 射率降低,从而可以不易从可视侧看到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另外,透明基材 83可以为玻璃基材、树脂(膜)基材中的任意材料,为了应对画面弯曲的柔性, 也可以是利用树脂进行了强化的多层的薄型玻璃这样的多层型基材。
图7(c)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偏振膜叠层体52。偏 振膜叠层体52由偏振膜40、以及夹持偏振膜40的2片粘合剂层13-1、13-2 构成。2片粘合剂层13-1、13-2均是使基础粘合剂分区13a侧面向偏振膜40 侧粘贴的。通过使粘合剂层13-1、13-2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折射率具 有与粘贴粘合剂层13-1、13-2的光学构件相近的折射率值,可以降低反射率。 此时,2片粘合剂层13-1、13-2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折射率可以根据 与相邻的光学构件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对于偏 振膜叠层体52而言,由于粘合剂层13-1被粘贴于偏振膜40,可以削减粘合 剂层13-1的剥离纸S1、以及用于在运送中保护偏振膜40的被粘贴于偏振膜 40的脱模膜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废弃构件。此外,由于粘合剂层13-1 预先被粘贴于偏振膜40,因此,在组装触摸传感器时,可以削减剥离粘合 剂层的次数。
图8(d)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偏振膜叠 层体52的触摸面板90(带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面板90)。触摸面板90从显示 单元侧起依次由下述构件构成:液晶单元等显示单元91、由ITO等的透明 导电构件构成的防静电层92、被粘贴于防静电层92的偏振膜叠层体52、由 ITO等构成且经过了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93、以及用于形成透明导电层93 的透明基材94。通过使用位于偏振膜叠层体52的显示单元侧的粘合剂层13-1,并减小粘合剂层13-1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折射率与透明导电层 92的折射率之差,可以减少反射光。另外,使用位于偏振膜叠层体52的可 视侧的粘合剂层13-2,并设计成使得折射率调整用分区13b的折射率为经过 了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93的折射率与透明基材94的折射率之间的值,可使 反射光降低,从而能够不易发生“图案可见”。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粘合剂基础材料的制作]
(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制作)
将丙烯酸双环戊烯酯(DCPMA、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60重量份、甲 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40重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α-硫代 甘油3.5重量份、及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100重量份投入到四颈烧瓶中,并 将它们在氮气氛围下于70℃搅拌了1小时。接着,将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 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投入到四颈烧瓶中,在70℃下反应2小时,接下来 在80℃反应了2小时。然后,将反应液投入130℃温度氛围下,干燥并除去 甲苯、链转移剂及未反应单体,得到了固体形态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将这样 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1)”。该丙烯酸类聚合物(A-1) 的重均分子量(Mw)为5.1×103
(粘合剂层A的制作)
向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8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 (NVP)14.5重量份、以及丙烯酸羟基乙酯(HEA)17.5重量份构成的单体混合 物中配合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制)0.035重量 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651”,BASF公司制)0.035重量 份,然后使该单体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而使其部分地发生光聚 合,得到了聚合率约10重量%的部分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粘液)。
向得到的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粘液中添加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A-1)5重 量份、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0.15重量份、和硅烷偶联剂(商品名 “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0.3重量份并均匀地混合,得到了丙 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将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在剥离膜(商品名 “Diafoil 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经过了剥离处理的面上,使得 形成粘合剂层后的厚度达到25μm,从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层,接下来,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的表面覆盖剥离膜(商品名“Diafoil MRN#38”,三菱树脂 株式会社制),并使得该膜的剥离处理面成为涂布层侧。由此,使单体成分 的涂布层与氧隔绝。然后,以照度:5mW/cm2、光量:1500mJ/cm2的条件进 行紫外线照射,使粘合剂组合物层发生光固化,从而形成了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B1的制作〉
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28.5重量份、丙烯酸异硬脂酯(ISTA)28.5 重量份、丙烯酸降冰片酯22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20重量份、 2种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制)0.05重量份、及 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制)0.05重量份配合后, 将该单体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下暴露于紫外线而使其部分地发生光聚合,由此 得到了聚合率约10重量%的部分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粘液)。
在如上所述地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粘液的100重量份中添加己二醇 二丙烯酸酯(HDDA)0.3重量份、硅烷偶联剂(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 工业株式会社制)0.3重量份并均匀地混合,得到了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 将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剥离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三 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经过了剥离处理的面上,使得形成粘合剂层后的厚度 达到25μm,从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层,接下来,在该粘合剂组合物层的表 面覆盖剥离膜(商品名“Diafoil MRN#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并使得该 膜的剥离处理面成为涂布层侧。由此,单体成分的涂布层与氧隔离。然后, 以照度:5mW/cm2、光量:1500mJ/cm2的条件进行紫外线照射,使粘合剂组 合物层发生光固化,从而形成了粘合剂层B1。
〈粘合剂层B2的制作〉
除了使得粘合剂层形成后的厚度为150μm以外,按照与粘合剂层B1 同样的顺序形成了粘合剂层B2。
〈粘合剂层C的制作〉
在具备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及氮气导入管的可分离式烧瓶中投 入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3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 酮(NVP)1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9重量份、丙烯酸羟乙酯(HEA)13 重量份、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200重量份,一边导入氮气一边进行了 1小时的搅拌。这样地除去了聚合体系内的氧之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 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升温至60℃,反应了10小时。然后,加入甲苯,得到了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得到了重均 分子量(Mw)8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向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固体成分 100份)中加入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 酯(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KENATE D110N”)1.0份、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 株式会社制“KBM-403”)0.2份,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溶液)。将这样制备 的粘合剂溶液涂布在剥离膜(商品名“Diafoil MRF#75”、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经过了剥离处理的面上,并使得粘合剂层形成后的厚度为23μm,在常 压下于60℃加热干燥3分钟,接着在155℃下加热干燥4分钟,再在50℃ 下进行72小时的熟化,制作了粘合剂层C。
<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的制作>
〈使用粘合剂层A/高折射率材料的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实例〉
(使用了粘合剂层A/纳米粒子分散液的实例)
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将在该粘合剂层的两面被PET剥离片保护的 状态的粘合剂层A(粘合剂层的折射率:1.49)的一个轻剥离PET剥离片剥离。 用棒涂机RDS No.5在露出的粘合剂层的表面涂布作为含有高折射率粒子的 分散液的含有氧化锆粒子(ZrO2、折射率:2.17、平均初级粒径:20nm)的涂 布用处理液(分散介质:乙醇、粒子浓度:1.2重量%、分散液的透射率:82%、 CIK Nanotech公司制造),并使得折射率调整分区的厚度为20nm~200nm,用 110℃的干燥烘箱干燥了180秒钟。接着,在分散有氧化锆(ZrO2)粒子的粘合 剂层表面贴合作为支撑体的PET剥离片(75μm),得到了带有折射率调整分 区的粘合剂(1)。需要说明的是,氧化锆粒子的平均初级粒径通过TEM观察 来测量。
〈其它实例〉
与上述实例同样地,使用下述粘合剂及高折射率材料的纳米粒子分散液 同样地制作了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2)、(3)、(4)。使用材料为粘合 剂层B1(折射率1.48)、粘合剂层C(折射率1.49)、粘合剂层B2(折射率1.48)、 ZrO2纳米粒子分散液(分散介质:乙醇、粒径20nm)。
表1归纳了粘合剂的特性。
[表1]
[偏振膜的制作]
〈偏振膜(1)的制作〉
将厚度60μm的聚乙烯醇膜在速度比不同的辊间一边于30℃、0.3%浓 度的碘溶液中染色1分钟一边拉伸至3倍。然后,在包含4%浓度的硼酸、 10%浓度的碘化钾的60℃水溶液中一边浸渍0.5分钟一边拉伸至总拉伸倍率 为6倍。接着,在包含1.5%浓度的碘化钾的30℃水溶液中浸渍10秒钟来进 行清洗,然后在50℃下干燥4分钟,得到了厚度23μm的起偏镜(A-1)。在 该起偏镜(A-1)的两面涂布PVA类树脂水溶液,在其一面贴合厚度20μm的 丙烯酸类膜,进一步在其另一面贴合总厚度28μm且具有硬涂层的三乙酸纤 维素膜(以下记为TAC膜)并使其干燥,由此制作了偏振膜(1)。得到的偏振 膜(1)的透射率为42%、偏光度为99.9%。
〈偏振膜(2)的制作〉
将偏振膜(1)的聚乙烯醇膜的厚度设为30μm,并调整各种溶液的浓度、 浸渍时间等而使得偏振膜的透射率为44%,除此之外,与偏振膜(1)同样操 作,得到了厚度12μm的起偏镜(A-2)。在该起偏镜(A-2)的两面涂布PVA类 树脂水溶液,在其一面贴合厚度20μm的丙烯酸类膜,进一步在其另一面贴 合总厚度为43μm且具有防反射(AR)层的TAC膜并使其干燥,由此制作了 偏振膜(2)。所得到的偏振膜(2)的透射率为44%、偏光度为99.9%。
〈偏振膜(3)的制作〉
除了调整偏振膜(1)的各种溶液的浓度、浸渍时间等而使得偏振膜的透 射率为43%以外,与偏振膜(1)同样操作,得到了厚度23μm的起偏镜(A-3)。 在该起偏镜(A-3)的两面涂布PVA类树脂水溶液,在其一面贴合厚度30μm 的相位差膜(λ/4波片、COP拉伸膜),并使得慢轴相对于该起偏镜的吸收轴 成45°的角度,进一步在其另一面贴合40μm的TAC膜并使其干燥,由此制 作了偏振膜(3)。所得到的偏振膜(3)的透射率为43%、偏光度为99.9%。
〈偏振膜(4)的制作〉
将偏振膜(1)的聚乙烯醇膜的厚度设为80μm,并调整各种溶液的浓度、 浸渍时间等而使得偏振膜的透射率为40%,除此之外,与偏振膜(1)同样操 作,得到了厚度28μm的起偏镜(A-4)。在该起偏镜(A-4)的两面涂布PVA类 树脂水溶液,在其两面贴合厚度25μm的TAC膜并使其干燥,由此制作了偏 振膜(4)。所得到的偏振膜(4)的透射率为40%、偏光度为99.9%。
〈偏振膜(5)的制作〉
除了调整偏振膜(2)的各种溶液的浓度、浸渍时间等而使得偏振膜的透 射率为45%以外,与偏振膜(2)同样操作,得到了厚度12μm的起偏镜(A-5)。 在该起偏镜(A-5)的两面涂布PVA类树脂水溶液,在其一面贴合厚度13μm 的未拉伸环烯烃聚合物(COP)膜,进一步在其另一面贴合25μm的TAC膜并 使其干燥,制作了偏振膜(5)。所得到的偏振膜(5)的透射率为45%、偏光度 为99.8%。
〈偏振膜(6)的制作〉
对热塑性树脂基材(长条状的非晶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 100μm、吸水率:0.60重量%、Tg:80℃)的一面实施电晕处理,在该电晕处 理面上于60℃涂布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的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并 使其干燥,形成厚度10μm的PVA类树脂层,制作了叠层体。
将所得到的叠层体在120℃的烘箱内于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 度方向)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至2.0倍(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接着,将叠层 体在液温3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了4重量份硼酸而得到 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了30秒钟(不溶化处理)。
使不溶化处理后的叠层体在液温30℃的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 合0.2重量份碘、并配合1.0重量份碘化钾而得到的碘水溶液)中浸渍60秒
然后,使叠层体浸渍于液温70℃的硼酸水溶液(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 合4重量份硼酸、并配合5重量份碘化钾而得到的水溶液),并在圆周速度 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度方向)进行单向拉伸并使得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水 溶液中拉伸),接着,使叠层体浸渍于液温30℃的清洗浴(相对于水100重量 份配合4重量份碘化钾而得到的水溶液)(清洗处理)。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处理,得到了在树脂基材上包含厚度5μm的起偏镜 (B-1)的光学膜叠层体。
接着,在所得到的光学膜叠层体的起偏镜(B-1)的一面涂布PVA类树脂 水溶液,叠层厚度20μm的丙烯酸类膜,利用保持在60℃的烘箱加热5分钟, 将热塑性树脂基材剥离,制作了偏振膜(3)。所得到的偏振膜(6)的透射率为 42%、偏光度为99.8%。
表2归纳了偏振膜(1)至(6)的特性。
[表2]
<使用玻璃基材的透明导电层的制作(无图案)>
通过溅射法在无碱玻璃(折射率1.53)的一面形成20nm的ITO膜,制作 了具有非结晶化ITO膜(折射率1.85)的透明导电性基材(1)。该非结晶化ITO 薄膜的Sn比率为3重量%。需要说明的是,ITO薄膜的Sn比率由Sn原子 的重量/(Sn原子的重量+In原子的重量)算出。
<使用玻璃基材的透明导电层的制作(有图案)>
通过溅射法在无碱玻璃(折射率1.53)的一面形成20nm的ITO膜,制作 了具有结晶化ITO膜(折射率1.85)的透明导电性基材。该结晶性ITO薄膜的 Sn比率为3重量%。在上述透明导电层的一部分上形成了光致抗蚀剂膜之 后,将其在25℃、5重量%的盐酸(氯化氢水溶液)中浸渍1分钟,进行了透 明导电层的蚀刻。由此,制作了存在相当于电极布线图案的透明导电层的部 分(图案部)、和除去了相当于电极布线图案的透明导电层的部分(开口部)。
以下,示出偏振膜叠层体的具体的实施例及比较例。需要说明的是,本 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1)的基础粘合剂分区侧PET剥离片剥 离,并将其贴合于偏振膜(1)的20μm的丙烯酸类膜一侧,按照折射率调整分 区位于外侧的方式进行了叠层,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a)。将所制作的偏振膜 叠层体(a)的折射率调整分区侧PET剥离片剥离,叠层在不具有图案的透明 导电性基材层(1)的透明导电层上,并使得该带有粘合剂的偏振膜的折射率调 整分区(具有高折射率粒子的一侧)与该透明导电层相接触。图9(a)示意性地 示出实施例1的叠层结构。
(实施例2)
将待叠层的粘合剂变更为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2)、将偏振 膜变更为(2),将基础粘合剂侧的PET剥离片剥离并贴合于20μm的丙烯酸 类膜一侧,按照折射率调整层位于外侧的方式进行了叠层,制作了偏振膜叠 层体(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图10(a)示意 性地示出实施例2的叠层结构。
(实施例3)
除了将待叠层的带有导电层的被粘附物设为具有图案的透明导电性基 材层(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图11(a)示意性地示 出实施例3的叠层结构。
(实施例4)
除了将待叠层的带有导电层的被粘附物设为具有图案的透明导电性基 材层(2)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图12(a)示意性地示 出实施例4的叠层结构。
(实施例5)
将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4)的基础粘合剂侧的PET剥离片剥 离,贴合于偏振膜(3)的40μm的TAC膜一侧,按照折射率调整分区位于外 侧的方式进行了叠层。同样地,将粘合剂层B1的一侧PET剥离片剥离,贴 合于与前面相反面的厚度30μm的相位差膜一侧,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c)。 将所制作的偏振膜叠层体(c)的折射率调整分区侧的PET剥离片剥离,叠层 在具有图案的透明导电性基材层(2)的透明导电层上,并使得该带有粘合剂的 偏振膜的折射率调整分区(具有高折射率粒子的一侧)与该基材上的透明导电 层的部分及不具有导电层的部分分别相接触。进一步,将粘合剂层B1的PET 剥离片剥离,贴合用于表面保护及光学测定的载玻片或厚度100μm的环烯 烃聚合物膜(商品名:“ZEONORZF16”、面内双折射率:0.0001、日本瑞翁 株式会社制),由此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图13(a)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5的 叠层结构。
(实施例6)
将偏振膜变更为偏振膜(4),将粘合剂层B1(不具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 合剂层)变更为粘合剂层C,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d)。除此以外的操作与实 施例5相同,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图14(a)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6的叠层 结构。
(实施例7)
由实施例6将偏振膜变更为偏振膜(5),将粘合剂层C变更为带有折射 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2),贴合于厚度13μm的未拉伸COP膜上,并使得 折射率调整分区位于外侧,由此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E)。将所制作的偏振 膜叠层体(E)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2)一侧的PET剥离片剥离, 叠层在不具有图案的透明导电性基材层(1)的透明导电层上,并使得上述折射 率调整分区(具有高折射率粒子的一侧)与该透明导电层相接触。接着,将偏 振膜叠层体(E)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4)一侧的PET剥离片剥 离,叠层在具有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具有图案)的基材层(2)的透明导电 层上,并使得该粘合剂付偏振膜的折射率调整层(具有高折射率粒子的一侧) 与该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部分及不具有导电层的部分相接触,从而制作了偏 振膜叠层体。图15(a)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7的叠层结构。
(实施例8)
由实施例7将偏振膜变更为偏振膜(6),将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 剂(2)变更为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3),将该折射率调整层侧的 PET剥离片剥离,贴合于厚度5μm的起偏镜,并使得折射率调整分区位于 外侧,由此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F)。除此以外的操作与实施例7相同,制 作了偏振膜叠层体。图16(a)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8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1)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调 整层的粘合剂层A,制作了偏振膜叠层体(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 地进行了制作。图9(b)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1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2)
将实施例2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2)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调 整层的粘合剂层B1,制作了带有粘合剂的偏振膜(H),除此以外,与实施例 2同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0(b)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2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3)
除了将待叠层的带有导电层的被粘附物设为具有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 电层具有图案)的基材层(2)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1(b)示 意性地示出比较例3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4)
除了将待叠层的带有导电层的被粘附物设为具有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 电层具有图案)的基材层(2)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2(b) 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4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5)
将实施例5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4)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 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B2,制成了偏振膜叠层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 同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3(b)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5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6)
将实施例6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4)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调 整分区的粘合剂层B2,制成了偏振膜叠层体(J),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 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4(b)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6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7)
由实施例7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2)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 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B1,并贴合于厚度13μm的未拉伸COP膜,再将相反 侧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4)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 剂层B2,并贴合于25μm的TAC膜,制成了偏振膜叠层体(K),除此以外, 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5(b)示意性地示出比较例7的叠层结构。
(比较例8)
由实施例8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3)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 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C,将PET剥离片剥离,并贴合于厚度5μm的起偏镜 上,再将相反侧的带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4)变更为不具有折射率调 整分区的粘合剂层B2,并贴合于厚度20μm的丙烯酸类膜,制成了偏振膜叠 层体(L),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进行了制作。图16(b)示意性地示出 比较例8的叠层结构。
[评价方法]
<偏光板的单体透射率、偏光度的测定>
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产品名“V7100”) 测定偏光膜的单体透射率(Ts)、平行透射率(Tp)及正交透射率(Tc),按照下式 求出了偏光度(P)。
偏光度(P)(%)={(Tp-Tc)/(Tp+Tc)}1/2×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s、Tp及Tc是通过JIS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 测定,并进行了视觉灵敏度补正(視感度補正)而得到的Y值。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
所制作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 进行了测定。
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HLC-8220GPC
柱:
样品柱: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guard column Super HZ-H(1根)+TSK gel SuperHZM-H(2根)
参照柱:东曹株式会社制、TSK gel Super H-RC(1根)
流量:0.6mL/min
注入量:10μL
柱温:40℃
洗脱液:THF
注入试料浓度:0.2重量%
检测器:差示折射仪
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通过聚苯乙烯换算而算出。
〈粘合剂层的表面状态的观察〉
使用FE-SEM、在加速电压2kV下以观察倍率500倍、2,000倍、5,000 倍及20,000倍对各实施例中的粘合剂层的具有高折射率材料粒子一侧的表 面进行了观察。图17示出了其20,000倍的照片。可知高折射率材料粒子均 匀地分散。
〈分层结构的观察〉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倍率30,000倍对实施例的粘合剂层中具 有高折射率材料粒子一侧的表面附近的截面进行了观察。将其结果示于图18(a)、(b)。可知,对于图18(a)而言,高折射率材料粒子基本均匀地分布于 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几乎整个厚度上,而对于图18(b)的实例而言,粘合剂 层中的高折射率材料粒子在粘合剂层的表面处分布最多,且具有沿着粘合剂 层的厚度方向逐渐减少的分布。
〈平均表面折射率〉
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层的平均表面折射率是使用分光椭圆偏 振仪(EC-400,JA.Woolam公司制)测定的钠D线(589nm)的折射率。对于实 施例及比较例的粘合层而言,以剥离两面剥离片且将黑板贴合于未涂布粒子 的面上的状态测定了涂布有粒子的面的平均折射率。比较例的粘合片以剥离 两个剥离片且将黑板贴合于一面的状态测定了粘合剂层表面的平均折射率。
〈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的测定〉
调整粘合剂层深度方向的截面并进行了TEM观察。根据得到的TEM图 像(直接倍率3000~30000倍)进行了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的测定。折射率调整 层的厚度为基础粘合剂层与调整层的界面的凹凸的平均值,在难以辨别与基 础粘合剂层的界面的情况下,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对表面TEM图像进行 二值化图像处理,以存在90%的纳米粒子的区域的深度作为调整层的厚度。
<高折射率粒子的面积比率>
使用FE-SEM、在加速电压2kV下以观察倍率500倍、2,000倍、5,000 倍对粘合剂层的粒子涂布侧的表面进行了观察。通过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J) 对得到的表面SEM图像进行二值化图像处理,求出了高折射率粒子占长边 23μm、短边18μm的长方形区域的总面积的面积比率(%)。
<总光线透射率、雾度值>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片,将涂布了高折射率材料的一侧的 剥离片剥离,贴合于载玻片(商品名:白研磨No.1、厚度:0.8~1.0mm、总 光线透射率:92%、雾度:0.2%、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上。再剥离另 一个剥离片,制作了具有基础粘合剂层/粘合性折射率调整用层/载玻片的层 结构的试验片。另外,对于比较例的粘合片而言,将一个剥离片剥离并贴合 于载玻片(商品名:白研磨No.1、厚度:0.8~1.0mm、总光线透射率:92%、 雾度:0.2%、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上,再剥离另一个剥离片,制作了 具有基础粘合剂层/载玻片的层结构的试验片。使用雾度仪(装置名:HM-150、 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测定了上述试验片在可见光区域的总光线透射 率、雾度值。
<180度剥离粘接力(对玻璃板的180度剥离粘接力)>
由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合片切出长100mm、宽25mm的片。接 着,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片上未涂布粒子的一侧的剥离片剥离并粘贴(衬底) 了PET膜(商品名:LumirrorS-10、厚度:25μm、东丽株式会社制)。另外, 对于比较例1、2的片而言,剥离一个剥离片并粘贴(衬底)了PET膜(商品名: Lumirror S-10、厚度:25μm、东丽株式会社制)。接下来,剥离另一个剥离 片,用2kg辊在往复1次的压接条件下对作为试验板的玻璃板(商品名:钠 钙玻璃#0050,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进行压接,制作了由试验板/粘合剂 层/PET膜构成的样品。
对得到的样品进行高压釜处理(50℃、0.5MPa、15分钟),然后在23℃、 50%R.H.的气氛下自然冷却了30分钟。自然冷却后,使用拉伸试验机(装置 名:Autograph AG-IS,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并基于JIS Z0237标准在23℃、 50%R.H.的气氛中于拉伸速度300mm/分、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从试验板 上剥离粘合片(粘合剂层/PET膜),测定了180°剥离粘接力(N/25mm)。另外, 制作各实施例、比较例中未涂布高折射率粒子的粘合片,也与上述同样地对 该未涂布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的粘合片测定了180度剥离粘接力。
<含有高折射率粒子的分散液的透射率>
100%,测定了各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分散液的透射率(%)。
〈反射抑制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光学构件叠层体的一面作为反射率测定面,在相反 侧的面上粘贴单面带有粘合剂的黑色PET(PET75NBPET38、琳得科株式会 社制),制成了反射率测定用试料。用反射式分光光度计(U4100,Hitachi High-Tech公司制)测定了光学构件叠层体的反射率测定面侧的反射率(Y 值)。在对透明导电层进行了蚀刻的部分和未蚀刻的部分两者的位置均进行 了测定。即,对透明导电层进行了蚀刻的部分(开口部)的测定表示的是粘合 剂层的折射率调整层与光学构件叠层体的折射率调整层的界面的反射率,未 蚀刻部分(图案部)的测定表示的是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层与透明导电层界 面的反射率。
分别对于蚀刻部分和未蚀刻部分基于下式计算出反射抑制率。需要说明 的是,下式中的“无粒子时的反射率(%)”是指比较例(未使用粒子时)的光学构 件叠层体的反射率。即,反射抑制率是表示通过具有折射率调整层能够在多 大程度上降低反射率的指标。
反射抑制率(%)=反射率(%)-无粒子时的反射率(%)
分别对于蚀刻部分和未蚀刻部分基于下式计算出反射色相(b*)改善率。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式中的“无粒子时的反射色相(b*)”是比较例(未使用粒 子时)的光学构件叠层体的反射色相(b*)。即,反射色相(b*)改善率是表示通 过具有折射率调整分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将反射色相(b*)(该反射色相(b*)是 带有蓝色的指标)改善至中间侧的指标。
反射色相(b*)改善率=反射色相(b*)值-无粒子时的反射色相(b*)值
<图案外观的判定>
作为图案外观的评价,基于导电层部分与不具有导电层的部分之间的反 射率之差进行了判定。反射率差为±0.3%以内时判定为○、为±0.3%以上且 低于1.0%判定为△、为±1.0%以上判定为×。
表3示出的是实施例1至8及比较例1至8的构成。另外,表4示出的 是实施例1至8及比较例1至8的评价结果。
[表3]
[表4]
将实施例1至8的评价结果与比较例1至8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可知, 通过使用具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反射率降低0.2%~0.4%。另外, 通过使用具有折射率调整分区的粘合剂层,色相b*也得到了改善,因此, 反射光接近于无色,可以使可视性提高。此外,通过实施例3至8的评价结 果与比较例3至8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理解,通过使用具有折射率调整 分区的粘合剂层,可以改善图案可见的问题。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将第1光学构件与第2光学构件接合的粘 合剂层中,从第2光学构件侧的一面起沿厚度方向设置具有比粘合剂基础材 料的折射率更高折射率的折射率调整分区,因此,能够抑制外部光的内部反 射光透过第1光学构件而返回。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EL 显示装置这样的光学显示装置。本发明可以特别有利地应用于具有触摸传感 器的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装置。

Claims (35)

1.一种偏振膜叠层体,其包括:粘合剂层、和位于所述粘合剂层的主面上的偏振膜,其中,
所述粘合剂层包含从一个主面起沿厚度方向由透明的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区、以及从该粘合剂层的另一主面起沿厚度方向形成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由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和分散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中且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具有比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更高的平均折射率,
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基础粘合剂分区位于偏振膜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厚度为20nm~6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不同的材料是具有比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更高折射率的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的折射率为1.60~2.7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所述另一主面上形成有所述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露出于该另一主面的区域、以及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粘合性材料露出于该另一主面的基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通过TEM观察得到的所述高折射率材料的平均初级粒径为3nm~100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之差为0.15~1.3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材料是选自TiO2、ZrO2、CeO2、Al2O3、BaTiO3、Nb2O5及SnO2中的1种或多种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如下构成:通过在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相同的粘合性材料中含有具有比该粘合性材料更高折射率的粒子,从而提高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平均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如下构成:通过在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相同的粘合性材料中含有具有比该粘合性材料更高折射率的聚合物形态的有机材料,从而提高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平均折射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如下构成:通过在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相同的粘合性材料中含有具有比该粘合性材料更高折射率的低聚物形态的有机材料,从而提高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平均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1.40~1.55,所述有机材料的折射率为1.59~2.04。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材料的粒子包含以多个粒子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形态存在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在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方向上以不规则的深度存在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偏振膜叠层体粘贴在位于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的防静电层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所述防静电层的折射率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防静电层以氧化铟锡作为主成分,
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1.40~1.55,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50~1.80。
19.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液晶显示单元、形成在液晶显示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的防静电层,其中,
所述偏振膜叠层体的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粘贴在所述防静电层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所述防静电层的折射率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防静电层为氧化铟锡,
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1.40~1.55,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50~1.80。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偏振膜叠层体粘贴在透明导电层及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液晶单元的所述可视侧主面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与所述液晶单元一起或者单独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低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24.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液晶显示单元和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液晶显示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一起或单独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其中,
所述偏振膜叠层体的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粘贴在所述透明导电层及所述液晶单元的可视侧主面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低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
所述液晶面板的可视侧主面由玻璃基板形成,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60~1.80。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在所述偏振膜的与具有所述粘合剂层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具有第2粘合剂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偏振膜叠层体的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贴合于可视侧表面基材及透明导电层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可视侧表面基材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
所述偏振膜叠层体的所述第2粘合剂层被贴合于显示单元上,所述显示单元是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可视侧表面基材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29.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权利要求27所述偏振膜叠层体、显示单元、可视侧表面基材和透明导电层,所述显示单元为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可视侧表面基材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
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贴合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及可视侧表面基材的主面上,
所述第2粘合剂层贴合于所述显示单元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60~1.80。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第2粘合剂层包含从一个主面起沿厚度方向由透明的粘合剂基础材料形成的基础粘合剂分区、以及从该粘合剂层的另一主面起沿厚度方向形成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由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和分散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中且与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该折射率调整用分区具有比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更高的平均折射率,
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所述基础粘合剂分区位于偏振膜侧。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偏振膜用于液晶面板的制造,
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贴合在透明导电层及可视侧表面基材的主面上,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可视侧表面基材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
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贴合于防静电层上,所述防静电层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液晶单元上,
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防静电层的折射率。
34.一种液晶面板,其具有:权利要求32所述的偏振膜叠层体、液晶单元、形成在所述液晶单元上的防静电层、可视侧表面基材和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在所述可视侧表面基材上且经过了图案化从而作为触摸传感器发挥功能,
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贴合在所述透明导电层及所述可视侧表面基材的主面上,
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折射率调整用分区侧的主面贴合于所述防静电层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
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60~1.80,
所述防静电层为氧化铟锡,
所述粘合剂基础材料的折射率为1.40~1.55,所述折射率调整用分区的折射率为1.50~1.80。
CN201680039464.0A 2015-07-22 2016-07-20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107850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5287 2015-07-22
JP2015145287A JP6140774B2 (ja) 2015-07-22 2015-07-22 透明な粘着剤層を有する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表示パネル
PCT/JP2016/071301 WO2017014242A1 (ja) 2015-07-22 2016-07-20 透明な粘着剤層を有する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表示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0714A CN107850714A (zh) 2018-03-27
CN107850714B true CN107850714B (zh) 2019-07-23

Family

ID=5783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9464.0A Active CN107850714B (zh) 2015-07-22 2016-07-20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9505B2 (zh)
JP (1) JP6140774B2 (zh)
KR (1) KR101909636B1 (zh)
CN (1) CN107850714B (zh)
SG (1) SG11201708473TA (zh)
TW (1) TWI703356B (zh)
WO (1) WO20170142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0003B1 (ko) * 2016-01-08 2022-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λ/4 위상 지연 필름,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81815B1 (ko) * 2016-09-13 2022-03-3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윈도우용 데코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866692B1 (ko) * 2017-04-25 2018-06-1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패널
JP6920108B2 (ja) * 2017-05-31 2021-08-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剥離方法及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TWI763925B (zh) * 2017-09-27 2022-05-11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堆疊薄膜及觸控面板
KR20190099618A (ko) * 2018-02-19 2019-08-2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일체형 유연성 터치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788504B (zh) * 2018-02-28 2022-04-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动力行驶车辆用的偏振膜层叠体、及使用该偏振膜层叠体的光学显示面板
CN109461838B (zh) * 2018-10-18 2021-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E102018130526B4 (de) * 2018-11-30 2024-01-1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Bauteil mit einem reflektierenden Gehäus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 solches Bauteil
KR20210017519A (ko) * 2019-08-08 2021-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1039265A (ja) * 2019-09-04 2021-03-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39275A (ja) * 2019-09-04 2021-03-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27415B1 (ko) 2019-10-01 2021-11-1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332887B1 (ko) * 2019-10-01 2021-11-3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1032A (ja) * 2001-10-23 2003-05-08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05228A (ja) * 2003-10-02 2005-04-21 Nitto Denko Corp 感圧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WO2014208695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9644A (zh) 1974-12-13 1976-06-16 Sakurai Kogaku Kogyosho Kk
JPS5938945B2 (ja) 1978-08-02 1984-09-20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ハイドロキノ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S5564748A (en) 1978-11-06 1980-05-15 Ajinomoto Co Inc Method of making processed mushroom
JP4279944B2 (ja) 1999-06-01 2009-06-17 株式会社サンリッツ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4640740B2 (ja) 2000-12-04 2011-03-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感圧性接着シート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KR100706693B1 (ko) * 2005-05-18 2007-04-11 주식회사 에이스 디지텍 광조절기능을 갖는 편광필름을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에 이용되는 광확산 감압점착제
JP2008191278A (ja) * 2007-02-02 2008-08-2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拡散板及び面光源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5564748B2 (ja) 2007-11-15 2014-08-06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屈折率調整光学部材用透明粘着剤と光学用透明粘着層及び屈折率調整光学部材用透明粘着剤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用透明粘着層の製造方法
KR101455303B1 (ko) * 2008-09-29 2014-10-2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대전방지성 광확산 점착제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326105B (zh) 2009-03-05 2013-06-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功能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79239B1 (ko) * 2010-07-27 2017-09-18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확산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광확산성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520752B2 (ja) 2010-09-01 2014-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を用いた光学部材,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691205B1 (ja) 2010-09-03 2011-06-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機能偏光膜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9477354B2 (en) 2012-11-16 2016-10-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ductive trace hiding materials, articles, and methods
JP6472172B2 (ja) 2013-06-28 2019-02-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積層体
US9631126B2 (en) 2013-08-28 2017-04-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urable isobutylene adhesive copolymers
JP6343836B2 (ja) * 2013-10-31 2018-06-20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粘着剤層、及び光拡散粘着フィルム
KR102083861B1 (ko) * 2013-12-16 2020-03-0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 확산 필름
TWI600742B (zh) 2014-01-17 2017-10-01 Nitto Denko Corp Adhesive sheet with transparent adhesive layer
KR101786725B1 (ko) 2014-01-17 2017-11-15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제층을 가지는 광학 부재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60087114A1 (en) * 2014-09-18 2016-03-24 The Boeing Company Broadband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nder coverglass using ion gun assisted evapor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1032A (ja) * 2001-10-23 2003-05-08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05228A (ja) * 2003-10-02 2005-04-21 Nitto Denko Corp 感圧性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WO2014208695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09636B1 (ko) 2018-10-18
CN107850714A (zh) 2018-03-27
US10569505B2 (en) 2020-02-25
SG11201708473TA (en) 2017-11-29
WO2017014242A1 (ja) 2017-01-26
JP2017026825A (ja) 2017-02-02
TW201710720A (zh) 2017-03-16
JP6140774B2 (ja) 2017-05-31
US20180319127A1 (en) 2018-11-08
KR20170122834A (ko) 2017-11-06
TWI703356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714B (zh)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叠层体及显示面板
JP6234970B2 (ja) 透明な粘着剤層を有する透明導電層付カバー部材
CN107735704A (zh)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及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的偏振膜叠层体、液晶面板及有机el面板
CN105190367B (zh) 具有粘合剂层的光学构件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28603B (zh) 具有透明的粘合剂层的盖构件
CN105189678B (zh) 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TWI602708B (zh) 具有透明之黏著劑層的導電性薄膜層積體
TWI746451B (zh) 具有透明之黏著劑層的導電性薄膜層積體
JP2017179383A (ja) 透明な粘着剤層を有する透明導電層付カバー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